金融市場發展趨勢范文
時間:2024-01-18 17:5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引言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無疑為我國的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探析,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特點,并且根據國內企業的發展需求,制定更加周密的發展計劃,可有效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在使得我國的企業獲得更加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和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二、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
開展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主要可以將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總結如下:
(一)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總體形勢相對較為平穩
隨著國際經濟的不斷復蘇,當下絕大部分的歐元區重債國所具有的債務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解決,同時很多國家的高風險資本也逐漸的呈現出回調現象(以美國為主)。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變動也逐步的呈現出了緩和的狀態,所處的環境和其總體的趨勢也相對平穩。
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結構的復雜性相對較高,因此很多具有經濟問題的穩定趨勢也容易被較小的經濟變動因素打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長期的保持警惕性[1]。
(二)國際金融市場所具有的資本呈現出流向逆轉的現象
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所具有的資本的結構分配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動現象,逐步的顯現出了“南升北降”的發展特點?!澳仙苯怠钡慕洕Y本特點的逐步呈現,使得新興股市的發展速度十分的緩慢,進而出現了資本呈現出流向逆轉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而導致經濟發達的國家的發展速度的逐步提升造成的。
(三)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結構性分化
由于世界的經濟體系的逐步復蘇,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結構性也開始逐步的呈現出了分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1.發展中的經濟與發達經濟的結構分化問題日益凸顯。同時由于發展中的經濟受通貨膨脹的整體趨勢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需要加急改革自身的貨幣政策。
2.發達經濟與短期利率的分化問題呈現出長期分化的趨勢[2]。開展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可知,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總體形勢相對較為平穩,在其所具有的資本呈現出流向逆轉的趨勢的同時,其信貸結構性分化并且發達經濟長期于短期利率分化。通過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式的基本特點,可以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更加明確的探究思路,進而為我國的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指出更加科學的發展方向。
三、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因素探究
針對于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因素探究,主要可以將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因素總結歸納如下: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美國的經濟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所占有的主導地位無需質疑,因此美國的貨幣資金吸引能力、以及美元的資金的流動性都會影響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
(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的流動方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多元化趨勢的逐步呈現,美國在國際上的經濟主導地位也開始被逐步的削弱,國際上的金融資金也開始逐漸的呈現出由美國流向歐洲以及亞洲的趨勢。但是由于國際的金融市場被全球的宏觀經濟所良好的調控,因此可以在這一背景下實現國際金融經濟的穩定性的有效的保障[3]。
(三)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銀行無疑是金融和經濟的重要承載體之一,只有保障國際銀行業發展的穩定性和平穩性,才能夠真正實現國際金融市場的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因此國際金融銀行的發展趨勢,也是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開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因素探究可知,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的流動方向以及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國企業在新時期進行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也應當密切的觀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因素以及因素的動態,進而才能夠真正的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實現企業的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4]。
四、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探究
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探究,主要可以將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總結如下:
(一)國際金融市場逐步呈顯出資金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其所呈現的資金國際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的提升國際資金的利用率,實現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趨勢的良好型的保障。
(二)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展主流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的逐步發展,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展主流,國際金融市場的暢通化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各個國家在利用資金投資時的宏觀性[5]。
通過思考探究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可知,國際金融市場逐步呈顯出資金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并且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展主流。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為我國的企業的發展、改革和擴張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同時也對于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國企業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也應當順應市場趨勢,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才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結束語
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探析,首先應當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而針對于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因素探究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探究。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探析,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特點,根據我國的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有方向性的、科學的以及全面的提升我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可以有效的實現我國的企業的良好發展,進而高速推動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思豪.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其特點研究[J].中國商貿,2015,04:79-81.
[2]玄立明.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22:61-62.
[3]張雪.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33:41.
[4]韓洋.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管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
篇2
【關鍵詞】金融企業;市場營銷;歷史進程;發展趨勢
市場營銷,最早是一般工商企業尤其是生產消費品的制造商在經營實踐中逐步摸索創造和運用的。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企業對市場營銷的熟悉及實施,與其一般工商企業相比,是較晚的。銀行等金融企業長期處于“朝南坐”的地位。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浦·柯特勒教授曾經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主管貸款的銀行高級職員,面無笑臉地把借款人安排在大寫字臺前比自己低得多的凳子上,居高臨下,頤指氣使,陽光透過窗子照在孤立無援的客戶身上,該人正努力訴說著他借款的理由,而冰冷的銀行大樓則宛如希臘神殿。”市場營銷運用于金融企業這樣的服務行業,其主要原因是其適用于一切行業——即為盈利而為客戶服務,這意味著金融企業運用市場營銷的策略,在滿足客戶需要的同時,也給銀行帶來了利潤。因此,現代西方國家的金融企業把營銷工作提高到“生存和競爭能力的標志”,看作經營治理的重要內容。縱觀西方國家金融企業營銷工作的歷史進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至1958年)為金融業市場營銷觀念的誕生。
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市場營銷與金融業無關。在人們印象中,金融業與客戶之間向來用不著進行營銷活動,因為在大多數人頭腦中,總認為你該去銀行的時候準得去。直到1958年在全美銀行聯合會議上,才第一次提到市場營銷在銀行的運行。美國有些金融企業開始借鑒工商企業的作法,在個別競爭較為激烈的業務上采用廣告和促銷手段。隨后,許多競爭對手也被迫仿效采用同樣措施,這標志著金融業市場營銷觀念的誕生。
第二階段(60年代)為金融業“友好服務”階段。
金融企業發現自己靠廣告、促銷帶來的優勢很快為競爭者的仿效所抵消,他們還感到吸引一批顧客并不難,難的是要使他們成為忠誠的顧客。因此金融企業開始注重服務,但把服務片面理解為職員的微笑和友好的氣氛。許多金融企業開始對職員進行培訓,推行“微笑”服務,移走出納員窗口前的欄桿,以造成一種暖和、友好的環境。首批實施上述措施的金融企業在吸引客戶方面捷足先登,但很快便為競爭者覺察,于是金融界又興起了友好服務培訓和裝飾改進的熱潮,結果家家金融企業都變得親切感人,客戶很難依據哪一家態度好來選擇金融企業。不過這個時期整個金融業的服務水平確實提高了一個層次。
第三階段(70年代)為金融創新,擴展金融產品長度與寬度的階段。
自70年代中期以后,整個西方的金融業發生了一場稱之為“金融革命”的大變革,這場大變革推動了金融市場營銷的迅速發展。許多金融企業開始意識到它們所經營的業務本質上是滿足客戶不斷發展的金融方面的需求,于是不斷地從創新的角度考慮向顧客提供新的、有價值的服務。西方國家金融管制出現枯懈以及各國之間的不平衡,也使金融企業繞過金融管制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成為可能。為了獲得差別優勢,回避風險,尋求利潤,他們開始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項目等方面進行創新。保險公司推出五花八門的險種;銀行提供信用卡服務、上門貸款、共同基金、國際保險等等。許多金融企業都力圖通過金融創新,擴展自己金融產品線的長度和寬度,以滿足更多客戶更深層次的金融服務要求。
第四階段(80年代)為重視金融服務定位時期。
當金融企業都注重廣告、微笑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那么他們逐漸都成為同一個層次水平上的競爭者。于是,金融企業被迫去探索如何發展自己的非凡優勢。他們發現沒有一家銀行能成為所有顧客心目中的最佳銀行,能向顧客提供所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務;也沒有一個投資基金公司能適合所有類型的投資者,滿足所有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因此,每家金融企業應該有所選擇,在本行業中尋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其它競爭企業區別開來。在這個時期,許多金融企業紛紛各自選擇確定自己的形象和服務重點。如有的把自己定位為商人銀行,業務上偏重于保守的投資銀行業務,強調自己精通各種金融技術,而客戶對象主要為大公司;有的則把自己的服務對象限于中小企業;有的則強調規模形象,注重國際金融業務等等。定位的目標在于幫助顧客了解相互競爭的各個金融企業之間的差異,這樣便于客戶挑選對他們最適宜的、能為其提供最大滿足需求的金融企業。
第五階段(90年代)為現代金融企業營銷階段。
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營銷發展的今天,已進入一個“營銷分析、計劃、控制”的時期,金融企業在注重廣告、促銷、友好服務、創新和定位之后,熟悉到要使自己的經營業務保持優勢地位,獲得持久的良好業績,必須加強對金融營銷環境的調研和分析,制定本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策略,制定長期和短期的營銷計劃,也就是通過分析、計劃、實施和控制,以謀求創立和保持金融企業與目標客戶之間互利的交換,達到本企業的目標。
隨著社會的進步,金融業的營銷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各個金融企業天天都在創造新的營銷策略和競爭方法,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營銷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使這種行業營銷發展將達到空前的地步,借鑒其歷史進程與社會發展和市場營銷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今后金融營銷的發展趨勢應為:
第一,營銷將滲入到金融企業活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突出“內部營銷”?,F代企業市場營銷的實質就是了解消費者需求,設計出適合這種需要的產品并以符合消費者心理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滿足客戶需要的問題,在西方營銷學界有人稱之為“外部營銷”,而金融業營銷還必須解決“內部營銷”問題?!皟炔繝I銷”就是企業的決策層和領導層必須擅長治理人,幫助下屬做好工作,這對金融企業來說更為重要。金融企業從事第一線工作的廣大員工與客戶直接廣泛地打交道,對客戶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必須重視和抓好對內部雇員的培養和練習工作。同時通過制訂企業工作準則、服務標準,以及一系列對內營銷宣傳、教育,使廣大雇員樹立營銷服務觀念,熟悉其提供服務的特點,熟悉雇員與客戶交流反應過程對本企業經營業務成敗的重要作用。因此,金融企業將走向全面營銷的時代。
第二,金融企業將創新一套獨特的行業實務營銷。金融業獨特的服務方式決定了其營銷不能死搬硬套工商企業那一套,或跟在工商企業的屁股后面走彎路,而應根據行業特點,創新出適合自己特色的營銷活動,如:(1)服務營銷。根據行業特點,利用超水平的服務使本企業在行業中出類拔萃,作為第三產業的金融服務業,其營銷特點就是服務加服務。金融企業只有建立“大服務”觀念,強化“大服務”意識,積極改進和創新服務品種、服務手段和服務設施,才能向社會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層次的金融服務,贏得競爭優勢,樹立良好形象。(2)超值營銷。就是在產品質量、特征、價格等方面增加產品的額外價值。
篇3
關鍵詞:金融支撐平臺;遼西五市;區域金融中心
"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是金融支持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遼寧經濟發展最大的欠缺在遼寧西北部地區。遼西北地區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全地區包括三個地級市--阜新、鐵嶺和朝陽,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834萬,有兩個民族自治縣,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五個省級貧困縣(全省一共有六個)。金融支持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僅僅要為遼西北地區提供更多的金融資源,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一、遼西北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的問題
1、創新解決發展問題的能力不足
遼西北地區發展面臨如何滿足金融產業發展對金融資源集聚、金融要素流動和金融人才的需求等問題,必須創新,引導并推動商業銀行從同質化經營、粗放式管理,向差異化經營、精細化管理轉型。鼓勵金融機構加快經營創新和轉型,注重培育優質客戶,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地方金融資源的集聚能力和配置效率。大力發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民營金融機構,積極支持金融組織創新。大力推動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敢于向上爭試點、爭創新的產品,不斷激發金融發展的活力。破解民間資金投資難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并存的"兩難"問題,采取積極措施,推動經濟金融良性互動,促成經濟金融共發展的格局。
2、融資手段過多地依賴傳統模式
銀行貸款仍然是企業發展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政府財政支持也是重要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的更多是采取民間資本渠道,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占比較低。還有部分企業由上級企業直接注資,或采用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等方式,總體來看,融資渠道比較傳統,相對單一,應加快擴大社會融資的步伐,創新地解決融資瓶頸,用足用好政策,推動企業上市,拓寬融資渠道、擴大社會融資規模。
3、資金外流現象依然存在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資金向有利于自己增值的方向流動,資金外流是由市場經濟規律和地區自身發展落后造成的。對于遼西北這樣欠發達地區,不僅外部資金不易流入,而且自身積累的資金也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等渠道流向發達地區。另外,由于現代金融機構經營目標所追求的資金運營規模化和安全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導致資金外流現象嚴重,應鼓勵郵政儲蓄銀行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同業存款等方式將資金更多用于遼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完善遼西北金融市場的建議
長期以來,遼西北地區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從而導致這一地區經濟與金融發展嚴重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的相互作用又進一步加劇了遼西北地區與遼東南地區的發展差距,完善遼西北地區的金融市場體系可以有效解決這種差距。
1、完善地方性金融服務體系
遼西北地區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還不多,新型金融業態發展還未真正起步,地方性金融機構作為植根于當地的機構,應該承擔起支持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相對于引進的金融機構,地方性金融機構更能發揮支持當地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三農"經濟的作用。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要求,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應大力引進外資銀行,鼓勵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遼西北設立分支機構,設立科技銀行,開展科技金融業務,大力發展地方商業銀行。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保險總部、國際性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健全農業保險體系,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使地方性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類金融機構與保險類金融機構與引進金融機構協同發展,共同促進遼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2013年6月25日,盛京銀行朝陽分行正式開業運營,這是盛京銀行在遼西北地區設立的首家分行,對于支持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2、完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金融支持遼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必須不斷完善金融機構類型、增加金融機構數量和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遼西北地區要在促進傳統商業銀行發展的同時,力爭大力發展證券、保險、金融租賃、基金管理、再擔保等金融機構。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發展村鎮銀行,強化農村金融機構建設, 結合遼西北縣域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機構在遼西北批量設立村鎮銀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大力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形成功能齊全并且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資環境,更好地服務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主體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多渠道利用國內各類場內、場外市場做大做強本地區優勢產業。
3、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體系
篇4
[關鍵詞]離岸金融市場;日本離岸金融市場(JOM)
[DOI]10.13939/ki.zgsc.2015.42.045
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不僅僅是為非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更是成為本國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里程碑。上海自貿區是中國金融開放的一個重要嘗試,而離岸金融領域也是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重點。上海自貿區離岸市場的建設雖然有著重要意義,但也帶來潛在的巨大風險??紤]到日本和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較多的相似之處,日本離岸市場的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概述
1.1發展背景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GDP占世界GDP的10%左右,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東京金融市場的長足發展,使得日本政府致力于將東京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無疑是加速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里程碑事件。1986年12月1日,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簡稱JOM)正式成立。
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根據其規模的變動劃分為三個階段。
1.1.1蓬勃發展期(1986―1995年)
該階段的迅猛發展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對離岸市場逐步放松管制。在離岸市場建立初期,出于風險管理的考量,日本政府制定了許多限制性條件。而后,為了增加JOM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日本政府逐步放寬了限制條件。在這一階段,JOM的總資產規模從剛建立不久的不到100億美元,迅猛增長到1995年的接近700億美元。
1.1.2逐步下滑期(1995―2006年)
隨著日本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泡沫的破滅,帶來了日本經濟“失落的十年”,同時也影響了離岸金融市場。至2006 年,離岸市場的資產總額不足400 億美元。
1.1.3恢復發展期(2006年至今)
2006年之后,隨著日本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同時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資金回流日本,日本離岸市場的資產規模逐步提升,在2012年之后發展更為迅速。
1.2政策規定
在日本離岸市場建立的初期,日本政府借鑒了美國IBF的監管條例,采用了嚴格的分離型模式,即通過在銀行設立一個離岸業務的獨立賬戶,分別管理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對兩個賬戶之間資金的流動有嚴格的限制。除此之外,還設立了一些關于資金運用、準備金、利息稅等限制性條件。這些規定的目的在于促進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同時,控制離岸市場的風險,防范國際游資對于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
為了提高離岸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日本政府逐步放寬了限制性條件,比如逐步放開債券業務,放寬離岸市場和國內市場資金轉移的限制,降低資金轉移的要求和簡化資金轉移的程序。
2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2.1分離型模式
日本離岸市場一直采取的是分離型模式,通過設立與國內市場分離的特別賬戶實現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分離,目的是防范國際游資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但是日本在采取分離型模式的同時,配套了廢除外匯兌換限制的政策,使得分離型模式不過是空中樓閣。
1984年6月,為了實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外匯兌換限制被廢除,日元和外幣之間可以自由兌換。因此,銀行可以不受限制的將手里的日元兌換為外幣或者將外幣兌換為日元。日本政府規定,由“特別國際金融賬戶”,即離岸賬戶向在岸賬戶轉賬需要繳納25%的準備金,為了節約成本追逐利潤,日本外匯銀行讓手里的外匯資金融給海外分行,再由海外分行回流到國內金融機構和企業,進入日本國內市場,從而達到規避準備金的效果。
上述日本外匯銀行的做法完全在外匯管理法規的框架之下,由于日元的升值和日本國內的低利率,大量的套利機會存在于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所以很多逐利的外匯銀行以自己在這一段期間內上漲的對外擔保和貸款能力,從國外借款,兌換成日元,流入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
2.2國內經濟泡沫
美國為了加強國內市場產品的競爭力不斷迫使日元升值,日本政府采取低利率的政策刺激經濟,以避免由于出口減少對于經濟的影響,但正是這種刺激手段,導致大量資金聚集在房地產市場,繼而觸發了嚴重的資產泡沫,緊隨而來的是日本經濟“消失的十年”,同時也對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很負面的影響。
3對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啟示
3.1采取嚴格分離的運行模式
分離型模式將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隔離開來,一方面防止國際游資通過離岸市場大量的涌入國內,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另一方面避免離岸賬戶成為國內資金出逃國外的通道,從而引發國內人民幣危機。目前,市場依然對人民幣抱有升值預期,境內外利率存在較大差異,一定程度上會吸引國際游資。而且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資本項目的不斷開放,在國內金融市場欠發達、由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還未完善的情況下,沒有限制的發展離岸市場,很可能導致國內資本市場出現泡沫,加劇金融風險。因此,對于中國發展離岸金融市場,一定要在有效控制國際游資對于國內經濟的滲透的前提下,分別管理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嚴格防范國際游資從離岸市場流入國內金融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然實行了分離型的離岸發展模式,但是因為外匯管制的取消,使得國外的資金通過借款的方式流入了國內的資本市場。中國要汲取日本的教訓,對離岸賬戶進行有效監管,防止國外資金通過離岸賬戶對國內市場進行滲透,控制好離岸市場的風險。
3.2保持國內經濟發展穩定
日本離岸市場的發展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起先的迅猛發展得益于政策紅利,之后日本政府宏觀經濟決策的失誤使得日本經濟陷入了“失落的十年”,日本離岸市場也隨之衰落。
根據對日本離岸中心的經驗總結,是政府對于日元幣值的不合理預期等宏觀經濟決策的失誤導致了日本經濟泡沫的產生。對比我國現狀,與當年的日本有諸多相似之處,偏高的房地產價格以及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日本的經驗警示我們要做出合理的宏觀經濟決策,在各方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展離岸金融中心,在開展離岸業務的同時改善國內的宏觀經濟現狀,確保宏觀經濟健康穩健發展。
3.3提高國內金融深化程度
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與日本金融改革步伐有緊密聯系。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離岸市場的建立,來推行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中國建立上海自貿區的初衷和日本相似,隨著資本項目的不斷開放,人民幣可兌換的不斷發展,此時發展離岸市場有助于“倒逼”內地金融深化發展,加速內地金融市場的成熟。在人民幣的匯差和利差可能引起大規模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的前提下,推進內地金融市場的改革,包括對于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決定機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官銘超.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日本經驗及啟示[J].時代金融,2014(12):11-13.
[2] 楊承亮.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對上海自貿區的啟示[J].中國外匯,2013(10):62-63
[3] 俞若安.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經驗及啟示[J].國際金融,2014(12):91-93.
篇5
金融學,顧名思義,是一個應用經濟學科,研究內容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主,可以分為微觀金融學和宏觀金融學,在我國的經濟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微觀金融學主要是通過研究金融市場體系來合理調控金融市場中的資源,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宏觀金融學是將相關金融產品的定價及風險管理作為研究內容。通過金融學的新研究成果可以給金融市場帶來準確的發展趨勢,評估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還能幫助企業進行更好的管理與經營,也能在實踐中證明其合理性,只有做到金融市場與金融理論體系完美融合的目的,才能確保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理論理論體系的進一步成熟。
一、金融學的新理論研究概述
由于受到經濟、科技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為了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傳統的金融學理論也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中。近些年,金融學的新理論在慢慢建立起來,是通過依據傳統金融學理論和其他學科理論的精髓形成的。傳統的金融學的新理論已不能滿足當今金融環境的需求,金融學新理論主要是吸取其他學科的精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對眼下的金融市場更有幫助。雖然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出現了,但是仍受到很多挑戰與質疑[1]。
金融學的新理論在有效性、方差對市場波動度量的可靠性等方面有一定的進步,為各個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經濟學、非線性復雜動力學金融理論上也存在很多差異,因此,現階段的金融學的新理論并不是協調統一的,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金融學的理論與實踐必定會走向和諧一致。因此,對于金融學新理論研究也必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研究的方向和趨勢也會更加多元、多樣化,進一步分析影響金融市場的相關因素,這對于未來的金融新理論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金融學新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會逐漸成熟、協調統一的。
二、金融學的新理論的研究進展
由于眼下的金融市場在進行運行時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它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非線性系統。例如,部分投資者會根據相關反應進行投資,或者金融市場不穩定而造成價格的不穩定等,由于金融市場的無序、混亂等問題,這時候往往會給投資者加大一定的難度,所以說,金融市場也是非常復雜、多變的體系[2]。金融學的新理論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研究和非線性復雜動力學金融理論研究。
美國金融學專家曼特尼亞對金融學的新理論進行了相關研究,他認為在這個復雜的金融市場中,金融學的新理論的是非常明確的復雜體系。我國著名金融學家周煒星也通過非線性物理相關研究方法分析金融市場的經濟數據,從中可以獲取相應的運行規律。此外,我國著名金融學家白欽對金融學的理論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研究了金融市場理論的內涵、功能及相關理論依據。
之后,曾康霖也對金融市場進行系統性研究,他認為當下的金融市場環境必須要符合其相關制度安排,為了確保其能健康、穩定、有序的發展下去,適應當下多元化的市場制度至關重要。目前的研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對于未來的金融市場研究與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
根據以上研究可知,由于金融市場新環境的到來,傳統的金融學理論已經落伍了,不能適應當下市場的發展要求,金融學的新理論研究能給金融市場帶來準確的發展趨勢,評估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在實踐中證明其合理性。為了能從實際情況中出發解決問題,還需根據金融危機時代進行執行,這同時也能有效加強金融市場的發展與成熟。
三、金融學的新理論的應用
(一)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應用
行為金融學是一個將金融心理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的理論體系,借鑒了相關的研究方法和渠道,因此,被廣泛的應用于金融市場中。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復雜化,廣大研究學者們對其有了一定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其在資產定價上進行再一次突破。
行為金融學能在很多問題上做出合理的解釋,比如,股票市場的價格。由于股票市場的價格中經常出現混亂這一問題,股票的價格也在不停的波動著,大家很難能預測到未來的股市,但是,行為金融學理論就能完美的解釋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及現象。行為金融學在投資中也有很好的應用,由于很多投資者都無法預測到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誰都不想有所虧損,但是有些人過早將手中的盈利的股票拋出或者遲遲不愿放棄那些正在虧損的股票,這樣最終結果就會損失更多[3]。而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能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這也是眼下被廣大研究學者們一直研究的重點內容。
(二)非線性復雜動力學金融理論應用
非線性復雜動力學金融理論主要是通過利用有限理性人、分形和混沌等途徑進行分析,在分析中找到其中所蘊含的規律。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當下的金融市場環境是比較開放的,國際化的金融特征也非常明顯,而這個理論主要是用來研究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走向和趨勢,也能很好的解釋這個市場中所蘊含的復雜性和隨機性。我國著名研究學著周煒星經多年研究發現,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進行處理經濟數據,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規律與奧妙,采取才能用的方法與對策進行實施,這樣就能有效幫助大家往理想中的狀態前進。因此,非線性復雜動力學金融理論研究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三)政策性金融學的理論應用
對于政策性金融學的理論應用是國內外很多學者一直研究的重點內容,我國著名研究學者白欽先也對此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與概況,主要是探索了政策性金融學研究的內涵、特點、功能等理論[4]。此外,曾康霖也對此作出解釋,通過應用政策性金融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將金融學理論與財政學理論進行結合,還能對政策性金融學理論進行概括、研究。政策性金融學的理論應用不僅可以反映出金融市場的內在規律,還能反應出客觀條件和金融資產的合理配置,從而可以分析出金融學科的內在聯系與金融活動的更多詳情。
四、結束語
目前,全世界的金融理論都是在在宏觀金融學領域和微觀金融學領域中發展,主要分析與論證了金融的發展、金融市場的效率等,這對于未來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于在金融市場中很多模糊和不確定的認識在金融理論體系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可以說當下的金融的新理論都是結合金融市場的現狀發展起來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其發展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還需根據金融危機時代進行執行,這不僅能有效解決金融市場中的實際問題,對未來金融市場的實踐與發展具有無法忽略的指導意義。
篇6
關鍵詞:碳金融;溫室氣體減排;碳交易;碳基金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碳金融,指的是服務于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它主要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不斷加強,世界范圍內的碳減排目標已經逐步確立,推動了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而我國目前的碳金融市場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弊端,在國際經濟局勢日趨復雜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借鑒國際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探討有利于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的有效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的現狀
(一)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越來越多
隨著國際碳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碳金融市場上的參與者也越來越多,除了早期碳金融市場上的企業、投機者、交易所等參與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外,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以及各國政府開展積極參與到國際碳金融市場。例如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成立了專門的碳交易業務部門,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系列的幫助,各國政府近年來也在積極完善碳交易的相關制度和平臺、設立碳基金等。
(二)交易量在持續增加的同時出現了不確定性
自《京都議定書》于2005年正式生效后,國際碳金融市場上的交易量出現了持續攀升的趨勢。在2005年,交易額為109.90億美元,在2009年就增長到了1437億美元,實現了12倍以上的增長。但是受到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在2010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為1419億美元,而2011年的整體交易情況也不容樂觀,尤其是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低迷和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在世界范圍內迎來了碳金融發展的低潮。
(三)碳基金規模不斷擴大
為了實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碳基金主要是由政府、企業、個人以及金融機構共同設立的。隨著國際碳金融市場的日益完善和發展,國際碳基金實現了快速的增長。據統計,在2005年,世界范圍內的碳基金數量為34只,而在2009年就達到了87只,資金規模達到了161億美元,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并出現了幾只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碳基金,如世界銀行碳基金、歐洲碳基金、日本GHG減排碳基金、英國碳基金等。
(四)金融衍生品不斷增加
碳金融市場的衍生產品主要是項目市場中的核證碳減排量和配額市場中的碳排放配額。隨著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開始以核證碳減排量和碳排放配額為基礎,不斷出現碳遠期、碳期權、碳期貨、掉期等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由于受制于認證標準、配額管理體制或碳減排單位等因素的影響,加上不同的價格預期和交易的時間與地點,碳金融衍生品市場通常會提供跨時間、跨商品、跨市場的套利交易方式。
三、國際碳金融市場給我國的啟示與借鑒
(一)構建富有層次的碳金融市場體系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還處于全球碳交易市場價值鏈條中的較低端環節,這對我國碳金融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此,我國應當堅持以碳交易市場中心,構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質的金融工具,如銀行信貸、碳基金、風險投資、碳證券、碳保險等,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富有層次的碳金融市場體系。這有助于把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有效納入到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戰略之中,真正建立適應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的碳交易制度。同時,要積極推出和構建適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現狀的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碳金融衍生品體系,推進人民幣成為碳交易計價的主要結算貨幣。此外,政府要在國際氣候談判和碳定價等方面增加話語權,維護自身應有的權利。
(二)建設科學的碳交易市場體系
目前,國際上有很多成功的碳交易市場可供我們借鑒,例如歐洲的配額交易機制和美國的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等。但在構建碳交易市場體系時,我們必須結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著眼于我國碳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碳排放配額和碳交易市場。具體說來,主要涉及到碳交易制度、碳排放交易規劃以及碳交易平臺的搭建和完善等,這對促進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制定完善的碳金融發展政策與激勵政策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與碳金融市場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例如國家研究制訂的《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等,這將為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參考。同時,國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例如完善的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優惠、國家的稅收優惠等,這對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將是非常有利的。
(四)完善碳金融中介機構的服務功能和質量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最新方向和趨勢,我國的碳金融中介結構要緊緊圍繞新能源開發、CDM項目評估、碳金融項目咨詢、碳金融風險管理等服務內容,不斷完善自身的服務功能和服務質量,加強對國內外碳金融服務準則和相關制度的研究,嚴格遵守行業內部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積極探索和開發排放權交易、碳證券、氣候保險、碳風險投資等業務項目,持續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
四、結語
隨著國際碳金融市場的日益發展和成熟,我國應當積極吸收其中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加快國內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建設步伐,盡快建立與國際碳金融市場相適應的國內碳金融市場格局,以更好的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帶動我國低碳經濟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盧霞,黃旭.低碳金融模式研究:實踐考察與戰略思考[J].金融論壇,2010(10).
[2]楊波,肖蘇原,田慕昕.我國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0(08).
篇7
關鍵詞 人民幣 國際化 問題分析 優化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其中不僅包括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包括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之下,人民幣在貨幣流通和交易結算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匯率兌換、市場開放、貨幣流通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問題,影響人民幣國際化。要想有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就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優化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一、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問題
(一)匯率形成機制缺乏彈性,完全自由兌換貨幣難
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這樣才能夠實現完全自由的貨幣兌換。但是在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卻存在匯率形成機制缺乏彈性,完全自由兌換貨幣難的問題。從當前人民幣匯率機制來看,由于人們低估了人民幣的失效匯率,使得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存在差異,導致人民幣預期的單邊升值,影響了匯率的穩定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造成了人民幣跨界貿易階段的“跛腳”現象,最終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同時,我國當前的匯率形成機制缺乏彈性,不能有效實現充分的貨幣匯流,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造成外匯儲備堆積的現象,從而加劇央行的持續壓力,造成國內流動過程,導致通貨膨脹,再加上外匯的限制,也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二)貨幣市場監管效率低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
當前,人民幣的貨幣流通量逐漸增加,我國的資本項目兌換也逐漸開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金融市場的資本流動性逐漸增強,與之相對應的貨幣沖擊風險也明顯增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貨幣市場的監控管理,就會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導致傳導性的經濟危機。而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貨幣市場的監管效率低下,中央銀行沒有加大對貨幣市場的實時監管力度,從而對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造成影響。另外,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應當保證開放、發達的金融市場。但是實際的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毆際化的發展趨勢。
(三)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區域經濟貿易層次淺
我國經濟總量發展迅速,人民幣流通總量規模巨大,但是從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量來看,其占人民幣總量的比例只有10%,還需進一步提升發展。同時結合區域經濟貿易情況來看,中國當前的區域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產品邊緣化,貿易層次淺的情況,使得經濟發展受到更多的外部沖擊,最終就有可能導致人民幣被市場驅逐的情況出現,限制區域貿易量。
(四)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經濟結構性矛盾凸顯
結合當前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經濟改革已經進入發展時期,實際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同時,從我國各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工業產能過剩,農業發展不均,造成了諸多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使得工農產業發展失衡,造成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在這樣的國內經濟情況之下,要想有效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的發展,就存在較大困難,難以實現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二、優化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措施
(一)改革完善匯率制度,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
從我國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形成及人民幣兌換情況來看,存在較多的問題,要想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發展,就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完善當前的匯率度,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在實際的資本項目兌換過程中,要適當提高存款的利率,從而保證匯率體制改革的有效進行。要注意保證人民幣總量的穩定性發展,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同時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減輕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程度,實現地方政府跨年度預算平衡。除此之外,還要完善經濟的監管協調機制,實施經濟貸款責任制度,從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二)加強金融監管力度,提升金融市場的開放水平
在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加強對金融的監管力度,提升金融市場的開放水平。首先,要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多種金融產業,進而有效擴大金融市場。其次,應當建立完善的自由貿易區,增大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完善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再次,要深化金融行業的改革開放,完善金融體制改革,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最后,政府應當加強對經濟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保證金融發展的有序推進,減小金融風險。
(三)開展亞洲貨幣合作,鞏固發展國內實體經濟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發展,就應當有效推進國際貿易的全面發展。所以,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開展亞洲貨幣合作,增強與周邊國家的國幣交流與合作,促進周邊區域貿易縱深化。與此同時,也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鞏固發展國內的實體經濟,加大國內經濟結構性的改革力度,從而保證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同步發展,進而有效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在世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人民幣國際化則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之下,就應當致力于推進國際貿易發展,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阻礙著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從而優化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發展,全面推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擴展金融市場,提高國內經濟發展速度。
(作者單位為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參考文獻
[1] 露口洋介,吳冰.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和展望[J].國際經濟評論,2011(03).
[2] 蘇俊霞,賀軍,陳佳倩.人民幣國際化可行性分析――基于風險視角[J].中國市場,2012(40).
[3] 劉政永,孫娜.國際金融危機下人民幣國際化成本收益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商業時代,2013(6).
篇8
關鍵詞:城市化;城鎮金融;創新
近年來,城市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部分,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城鎮金融是城市化建設的核心,缺少金融的支持,城市化建設將舉步不前。但是,傳統金融模式過于落后,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金融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化建設進一步發展,且金融市場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促使金融創新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加強對城市化趨勢下城鎮金融創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化對城鎮金融的影響
城市化作為人口、資本等要素不斷聚集的過程,隨著城市人口日漸增加,經濟活動也更加頻繁,對金融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鎮金融的市場被細化、深耕
就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在支持“三農”建設及城市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極大影響。傳統金融發展主要是以城市慣性思維為主,與城鎮化發展形態不符,一概而論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城市化發展需求?,F代城鎮金融市場逐漸被細化、深耕,市場發展對金融各主體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金融機構只有積極采取精細化管理方式[1],且要重點打造精品銀行、特色銀行,并改變傳統單純依靠增加網點數量粗放型發展模式,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化發展趨勢。不僅如此,居民消費、電商物流及餐飲等各個行業的發展,對投融資需求日漸擴大,各行業自身特點及本質之間的差異,導致金融市場被細化。由此可見,城市化發展趨勢下,金融市場將逐漸由傳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管理,這必將成為金融市場主流趨勢。
2.金融市場規模擴大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涉及基礎設施、產業聚集及服務業等多個方面,且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要素中均蘊含著多元化金融需求,不僅將金融資源吸引到城市化區域,而且將城市化金融市場激發出來。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城市化趨勢下,金融網點向小城鎮集中,金融網點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逐漸促使金融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在滿足城市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為金融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金融業務類型也得到了豐富,如結算、匯兌及信托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設中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制定了總體戰略發展方向,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如涉農再貸款、涉農資金補貼等,促使資金逐漸流向城市化建設當中,在細化金融市場的同時,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業務種類需求多樣化
現階段,我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一些地區產業聚集區的建設(如蘇州工業園區等)對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黨和國家對城市化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將新型工業化作為核心,大力發展新城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城市化背景下,成長型企業數量日漸增多,產業跨區域轉移等特點在城市化發展中的特點逐漸突出出來,對金融產業服務及產品提出了多樣化需求;其次,在科學發展觀帶動下,以生物、微電子等領域的金融需求也隨之增加;再次,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剩余資金越來越多,對金融業務需求不僅要求高,且具有多樣化特點,需要金融支持城市建設;最后,城市化建設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原則基礎之上,將著手解決農民進城難、三農等問題。基于此,金融在城市建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時,城市化建設在解決農民問題之后,還需要為人們提供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各種便捷,上述種種,都是建立在金融創新及支持基礎之上。因而,金融業務種類需求正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
4.同行業競爭加劇
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逐漸滲透至農民生活中,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提出了極大挑戰,使金融行業內部競爭日漸加劇。與此同時,商業性金融發展趨勢下,金融主體為了能夠爭取更多市場資源,不斷采取各種方式和手段,使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城市化建設之前,金融主體數量較少,并沒有形成規?;l展,業務少的同時,內部競爭也會相對減弱,相反,城市化建設對金融業務需求產生了一定影響,且越來越多的金融主體、新型業務將參與到行業競爭當中,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行業競爭。
二、城市化趨勢下對金融發展提供的制度支持
1.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
現階段,我國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土地制度進行相應調整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流轉市場化程度。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利用土地入股或者轉讓等方式獲得一些財產收入,并充分利用資金創造更多財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生產力[2]。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需要資本的支持,而當前,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能夠以土地換取更多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人均收入。相反,推進城市化進程,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創新為“三農”提供幫助,提高儲蓄利用率,進而促進城鎮經濟快速發展。由此可見,只有土地市場化,才能夠形成土地集約化,并創造產業經營效益,推進土地金融的發展。
2.健全的金融支農政策
黨和國家為了推動金融快速發展,積極推出各類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金融市場朝著城市化方向發展。例如:通過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民、農業貸款稅收優惠及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最大程度上促進金融創新為中小企業擴大規模等提供資金支持。不僅如此,隨著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城市基礎建設日漸完善,為金融創新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使金融創新在城市化發展中,最大限度發揮造血、輸血作用。為了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在未來,國家還將會逐步完善各項政策,激發三農金融需求,進而為金融創新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3.戶籍制度的調整
改革戶籍制度作為城市化建設成功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戶籍制度的合理調整和優化,有效解決了農民城市戶口問題,人們通過常住時間便能夠落后,不僅如此,改革戶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育不公平性,真正落實了教育平等性原則,提高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而教育發展勢必需要金融的支持,由此戶籍制度的調整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極大支持。
4.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近年來,我國逐步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城市的農民也享有社保、醫保等社會福利,從內心上將自己定位為城市居民,在城市安居落戶,從而在消費、就業等方面均對金融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都是必要的,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舉措[3]。另外,城市化背景下,農業、工業等逐漸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成為金融創新的基礎,城市只有具有可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夠對金融服務提出更多需求,而金融為了能夠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爭取更多發展空間,便會積極投身于金融創新過程中,以爭取更多客戶資源。同時,扎根于城市的產業,能夠有效拓展就業渠道,穩定市民,使金融業務日漸豐富,逐漸出現住房金融、信用卡、互聯網金融等,推動金融市場良性循環。
5.有效的金融風險控制方式
城市化金融發展過程中,金融主體不僅落實好常規風險防控,且更加關注城鎮金融業務存在的風險,并對可能遇見的風險制定防控對策,從源頭上避免金融業務風險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防范能力,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例如,銀行嚴格按照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放貸需求等,在滿足資金需求的同時,也能夠確保資金安全;針對新興企業信貸來看,由于新興企業需要資金支持發展業務,企業償還能力較弱,為此,積極與保險及擔保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三、城鎮金融創新途徑
1.深化體制改革
城市化是我國未來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在此過程中,體制的改革成為重中之重。特別是金融體制的改革,將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多方參與。因此,要明確認識到外部環境及內部具體情況,并樹立創新理念,立足于城市化發展需求,深化體制改革。第一,央行要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適當增加支農再貸款力度,引導銀行朝著城市化方向發展;第二,要進一步強調農行的支農地位,促使農行發揮積極作用,為城市化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第三,加強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通過體制改革,引導金融市場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能夠為金融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2.創新多元化產品
首先,為有效協調商業貸款及財政撥款的額度和比例,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城市建設融資模式,如開發BOT、TOT等模式,將融資信貸與商業銀行整合到一起,緩解過度貸款問題,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其次,結合其他國家城市建設經驗來看,地方政府可以試行發放城市建設債券[4],在債券發行機制日漸完善趨勢下,可以將社會閑散資金收集起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城市化建設提供更多支持;再次,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中間業務形式,如城建信貸理財產品等,拓展融資渠道,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為城市建設奠定資金基礎;最后,不同于城市金融,城鎮金融要充分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立足于城鎮化特點,發展金融產品,避免“水土不服”現象的出現,加強金融產品多元化創新,以滿足城市化需求。
3.建立針對體系
隨著城市化水平日漸深化,金融創新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體系。首先,金融服務,要結合城鄉結合圈、農村發展圈等客戶特點,培養具有本地特點的金融服務團隊,積極落實支農客戶經理制度,逐漸從村、至片、再到戶系統化服務體系,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在為農民提供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的基礎上,加大力量開發有針對性的中間業務,使金融服務向全面化發展。其次,為了確保資金安全,防范信貸風險,商業銀行要不斷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大授信業務的管理力度,將“三農”信貸產品的程序及要件作為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的主要對象,堅持全面評估和監督,在簡化信貸流程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對信貸資格的審查,提高業務的安全性。最后,準確計量效益及風險,從而構建公允、透明的核算機制。與城市金融業務相比,農村信貸業務成本高、風險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銀行業務拓展的積極性。因此,對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業務,要實行單獨核算,適時引入市場機制,在核算方法選擇上,可采取區別于城市業務的成本分攤、收益分享等方法[5],在正向激勵支持下,能夠引導金融創新朝著更為健康方向的發展。
4.培養內在動力
城鎮金融創新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積極開放金融市場,積極發展多元化金融組織機構,并逐漸培養內在動力,從民間金融及農村城鎮化政策導向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加大對非法集資、防高低貸等行為打擊力度,最大限度消除金融風險。要堅持立足于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滿足農民在城市化中的融資需求。同時,要不斷加大對民間金融的監管力度,促使其逐漸朝著公開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提高認識,增強對國家城市化發展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強化自身的業務服務、產品創新能力,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有針對性的服務。在良好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的保護下,城鎮金融發展的內在動力將大大提高。
5.完善城鎮金融保險服務
隨著城市化建設日漸深入,金融創新存在的風險日漸突出,如果缺乏對金融發展的保障,勢必會引發金融風險,進而影響到城市化建設的進程。盡管我國已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但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仍要加大政策力度和資金支持,在這方面,銀監會、保監會都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保障。而央行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角色,更要在存款保險費率制訂、存款保險的保費管理等方面及早出臺與城市化金融相配套的政策。與此同時,還需要適當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發展,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鼓勵土地合理流轉,以此來降低金融業務風險,為城市化金融創新提供堅實的保障。從多個角度對金融創新的幫助和支持,推進金融創新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城市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而金融作為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基礎,其創新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城市化建設對金融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表現在擴大金融市場、金融服務需求多元化等多個方面,且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政策等支持,使得金融只有積極創新和改革,才能夠適應城市化發展。金融創新要立足于城市化建設特點,根據農民、農業等多樣化需求,豐富金融業務,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有效緩解“三農”問題等,進而促進金融創新在城市化建設中最大限度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妍,馬麗斌.河北省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PPP融資模式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14(1):265-267.
[2]疏力平,胡瑩,童茂峰.發揮金融支持作用穩步推進城鎮化發展——基于對銅陵市城鎮化率的實證分析[J].金融縱橫,2012,20(5):12-14.
[3]紅丹.城鎮化進程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經貿管理學報,2011,10(8):158-159.
[4]何靜,戎愛萍.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2,1(15):58-60.
篇9
關鍵詞:金融市場;經濟;制度;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12-0205-01
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廣而言之,是實現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定義是:金融市場是交易金融資產并確定金融資產價格的一種機制。
一、金融市場的特點
金融市場可以將眾多投資者的買賣意愿聚集起來,使單個投資者交易的成功率大增,即在接受市場價格的前提下,證券的買方可以買到他想買的數量,賣方可以賣出他想賣的數量。交易所的這種屬性其實就是流動性,交易所的流動性使得資本在不同的時間、地區和行業之間進行轉移,使資源得以配置。金融市場出現的目的是提供交易的便捷,因而流動性就是金融市場的基礎經濟功能所在,沒有了集中流動性的功能,金融市場就失去存在的基礎。流動性的作用還不僅在此,作為交易成本還體現在市場對交易機制的選擇和變遷的決定作用,因為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各個金融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流動性是其競爭力的最直接體現。
二、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相對緩慢,對于金融創新的研究也開始的比較晚。我國的金融市場目前是很不完備的,除了傳統的銀行信用間接融資外,今年以來又先后在沈陽、上海、武漢、西安等城市建立了金融市場,但是僅僅局限于同業拆借業務和票據承兌業務,發展很慢,而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歸納起來大致由以下原因所致:
1.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投資欲望和價值觀念。2.人們對金融市場知識的貧乏。據了解有的企業財務人員不懂得票據貼現是怎么回事,竟拿粉貨款申請書到銀行要求貼現。3.價格體系的不合理,不能給投資者帶來準確及時的投資信息,資金得不到合理流動。4.市場體系不完善。由于技術市場和勞務市場的步履艱難,信息市場滯后軟弱,作為市場體系的一部分――金融市場是很難有特殊表現的。5.專業銀行沒有企業化,信貸資金尚有供給制,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尚不發達,信用工具缺乏,現有證券的不流通。6.金融立法、章程殘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據此,我認為,我國近期內還不宜全面開放金融市場,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可以逐步開放以摸索經驗,而更多的地方還需要創造條件。
三、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策略
(一)完善金融管理制度
首先要增強本國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這要求在過渡期內,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經營機制和方式適應市場化,優化金融資產,在分業監管、分業經營的框架下,在監管能力許可的基礎上,允許銀行、證券、保險業務適當交叉,支持金融機構在合法經營、穩健管理的前提下進行業務創新,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拓展中間業務。其次要建立審慎的監管制度和預警制度。預先活化透明度原則,按國際標準建立財務、統計、審計、報表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機制。
(二)盡快培育市場體系
實現本國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在封閉運行下的完善性,然后通過不斷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和利率、匯率機制、使市場開放后能夠具備基本的抵抗、緩沖和化解風險的能力。首先,市場準入放寬之前應先對內開放,可以考慮放寬金融業的進入標準。允許國有和民營企業及私人從事金融領域的經營活動,以增加金融業的競爭強度。還可以資本換市場,向國內逐步出售金融機構的股權,充實資本實力,并改善其組織結構和內部運作機制。其次,加快國內證券市場的建設,彌補我國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缺陷。
(三)提高國內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
按照先利率后匯率的開放秩序,讓市場決定價格。一是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央行要改變宏觀調控手段,真正發揮商業銀行經營自,建立有效的利率傳導機制。二是央行要加快公開市場操作。搞活國債市場,允許銀行參與二級市場的國債交易,打通銀行間債券市場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隔離墻,使國債市場成為溝通債券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重要通道。三是加強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入世后隨著市場的深化,股價和利率水平會更加敏感地反映供求關系,有必要適當增加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彈性,靈活調節資本流動的速度與規模。
(四)確立正確的對外開放策略
首先進行匯率制的調整,然后開放資本項目下的貨幣兌換。同時,可以先機構、后業務開發資本市場。事實上,開放金融與開放資本帳戶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金融開放重在強調對金融服務的外來供給者提供非歧視性待遇,并未強調資本帳戶立即開放。對我國來說,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設計有吸引力的政策,以誘導那些對經濟增長有明顯正面作用的投資、減少有負面影響的投機行為。
四、小結
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得發展還是比較滯后的,環境、服務、技術、質量、法律法規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還需要積極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通過不斷的接觸、合作,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發展經驗,使我國金融市場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正橋.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深化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2007(12).
[2]王元龍.談如何把握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發展趨勢[J].西部金融,2009(02).
[3]滿紅智.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啟示[J].統計與決策,2009(01).
[4]高乙寧.入世后金融市場開放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8(09).
[5]張敖.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戰略調整的原則與對策[J].黑龍江金融,2009(02).
篇10
關鍵詞:金融市場;監管現狀;問題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57
0引言
我國金融市場緊隨著經濟市場的步伐,自中國加入WTO,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也不斷攀升新的制高點,國內的金融體系也開始調整完善。由此可見,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進程中,金融市場是推動社會經濟的要素之一。但就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的現狀,本身的體系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必將使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滯后,同時也會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風險。目前,金融業占有我國經濟的重要市場份額,我國金融業也在積極與國際市場進行進一步的融合。因此,本文以中國金融市場監管現狀與問題分析這一課題進行的論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有著宏觀意義。
1我國金融市場監管現狀
1.1金融監管體制與模式的改革
國內金融傳統的監管體制受經濟市場發展趨勢所影響,監管體制開始由行業的確切組織轉化為混合型監管模式,這也意味著金融業的傳統監管模式面臨改革。金融監管的組織結構也由單一的行業經濟制度走向綜合性的混業體制,風險也隨之增大。而金融監管模式與體制的改革,將使得國內的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形成統一監管,分業監管成為過去式,金融市場的混業化發展模式受行業經營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1.2金融監管法規的國際化
金融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行業,該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而隨著進出口貿易的往來愈加頻繁,與國際的交流合作也成為常態。由此,為了有利于我國經濟市場與西方國家接軌并行,國內的金融行業在法律規范方面開始相應向國際平臺靠攏,國內金融法規逐步走向國際化。但由于多年來的發展體系的形成,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社會文化、經濟制度、法律形式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我國金融市場在國際化的道路中并不順利,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還有待進一步的融合。
1.3金融體系的內部管理得到重視
國內經濟市場的規模逐漸壯大,金融體系的內部管理開始受到關注。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維護機制,經濟的自律性才是高效控制金融體系內部管理層的杠桿。內部的有效控制才能使管理策略發揮出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國內監管部門越來越重視金融管理機構以及金融體系中的內控部分。相較而言,西方國家在銀行、證券及保險等行業中的內控性投入占比更高,特別是來自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金融市場中總是成立相應的監管組織,該組織的存在讓銀行的內部審計得到更加精準的控制,同時也擔負著為金融管理層保駕護航的職責,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金融市場安全壁壘。
2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
2.1監管目的性不強
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監管的存在形式無論是以工會的組織形式,還是法規的準繩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而如今,中國的金融市場在監管行為的實施中,無法得到有效的反饋很大程度是由于監管的目標沒有得到切實的明確。缺乏清晰的監管目標,金融市場發展進程中監管的各種政策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西方的國家中,對于金融監管的形式及策略各有差異,但就其監管的目的性而言,大多樹立了清晰的監管目標。其中,發達經濟的國家在金融監管的目的明確上處理得相當嚴謹,從金融監管工會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兩方面對市場的金融體系進行夯實。由此可見,我國在金融監管的目的性上還需向西方國家進行借鑒。
2.2監管存在依附性
根據金融市場監管的核心理論,有效的對市場的金融體系進行監管就勢必需要監管的形式具有獨立的可操控性,這也是健全金融內部管理結構的充要條件。由我國當下的宏觀經濟來看,相應的金融基礎設施正在不嗟耐晟平程中,因此,各種經濟政策對于金融監管的部門組織未必能起到預期的作用。同時,在市場的傳統約束力下,金融市場的監管方式大多需要憑借相應的輔助程序才能發揮出效力。由此可見,當下國內在金融體系的監管方面雖然足以穩健成長,但自供力量還比較欠缺,在操作的自利中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3監管力有待平衡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中,理論上各個組織部門都對應發揮著自身的作用,但分析金融內部的監管機制,各組織部門間交流并不多,各司其職的運轉模式使金融體系欠缺平衡。我國金融監管組織的設置形式,站在宏觀市場經濟的角度,目前基本以傳統金融公會的組織性監管過渡為行業分流化監管,監管的模式由統一轉換為各個行業的細化分管。金融監管的分業型轉化使得監管措施在實施中不得不面臨新的狀況,各行業的監管力度也存在著差異,實際執行中也隨之出現監管力不集中、監管力薄弱等一系列不平衡的權利執行問題。
2.4監管措施不完善
當下,我國金融體系的監管措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視,而監管措施的弱化對于金融市場的發展無疑存有潛在的成長風險。從中國金融市場的行政管理層面來分析,監管的手段基本是以計劃性的行政方式進行開展,如:監管命令、違規處罰等外部監管形式,而缺乏金融體系自身應當具備的自我約束意識。換言之,如今我國的金融監管措施處于一種本末倒置的狀態,原本應成為核心監管手段的自身約束意識被忽視,造成監管方式大多依靠外部監管。同時,在金融監管的法律規范中,具體的實施規定也太過籠統,沒有明確的執行監督作用。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措施上,金融機構監管的措施效率不言而喻。
2.5監管制度過于守舊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平穩發展,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也一直延續著傳統的發展策略,對于金融產品以及一些金融工具都還按照原來的思維方式進行經營。但作為金融市場的產物,證券類的金融產品本身就具備不穩定性與一定的風險,隨著經濟市場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金融運營模式只能將產品價值禁錮,滯后金融市場的健康成長。在現代化的經濟社會中,墨守成規就意味著喪失競爭力,監管制度的守舊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創新,將導致金融行業的業務被大規模的限制。
2.6監管力分化嚴重
目前,我國的監管制度涵蓋面太廣,各行各業采取的分業管理模式讓監管力量大大削弱,使得金融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多的潛在風險。金融行業自身的經營狀態是需要強大的監管力量來進行推動,監管力量的分散讓行業渠道打開的同時增加了金融業的經營問題,不利于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F行的分業化監管手段,讓金融中的融資方式、投資渠道、證券品種等行業重要“潛力股”受到明確的限制,而傳統金融市場中的業務品種在如今的經濟發展中缺乏競爭性。
3改善我國金融監管的思路
3.1加強監管功能性
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內部管理的協調舉措,功能化的監管行為才更適應當下經濟市場的成長趨勢。銀行機構占有金融市場的重要地位,如果以銀行方面作為執行先驅,落實開展金融市場協調機制的結構化,使各相關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加強監管,并促進其功能化的協調運營,這一舉措的實施也將減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壓力。同時,竟然監管功能性的加強解決了金融資源配合的問題,這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分業化管理也存在著積極意義。
3.2完善金融監管法
我國應盡快結合當下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推出金融監管的有效政策,而其中的政策首要則是金融監管法律條例的完善。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監管法規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但究其實施細則,依然存在許多機制上的不健全。就以國內的金融清算為例,機構在合并或分立的情況中,通常會出現原因不明的狀況,進而導致金融清算形式的程序不夠嚴密。因此,落實金融監管法律的完善才能更大程度的保障債券參與人員的切身利益。
3.3更新現有監管模式
按照如今的經濟發展常態,大部分國家都逐步建立起本國自成一派的金融監管模式,其中發達國家對金融市場發展所可能存在的風險尤其敏感,危機意識更為強烈。就我國目前的監管模式而言,基本延續著傳統金融市場的粗放化成長狀態。因此,在對金融領域最新的信息進行接觸的同時持觀望狀,導致先進的金融技術與產品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吸收采納。由此,中國的金融市場要想得到高效可靠的發展,就需要對現有的監管模式進行更新,從而達到高效規避市場風險的同時吸收最新的技術與信息。
3.4加強監管主體自身建設
金融主體結構的建設是保證其市場蓬勃發展的根基。當下國內主要的金融主體根據權利職能劃分為四類,即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代表著國家金融部門的核心職能組織。而隨著我國加入WTO,金融市場監管方面開始得到關注,政府著手國內的監管專業水平,目的則是為了打破監管的發展格局改進現有的監管制度。而針對金融監管主體而言,加強監管主體自身的監管意識將對主體的權利進行完善,也杜絕了監管主體的邊緣化干預。
3.5發揮社會監督效力
金融行業的發展本質是服務于社會大眾。社會中存在的金融性中介機構作為社會中的公眾金融組織,在監督的效力上具有實時性與針對性,如果正確利用也將使金融市場體系得到更全面的監管,促進金融內部的自律性。因此,通過行業內部的交流聯系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直觀的刺激,更有力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加強社會與行業的往來交流,同時也降低了國家在金融市場上的監督成本。
3.6增進國際金融的交流
縱觀貿易經濟市場,我國目前已經跨出了國門,而金融行業由于延續著大部分的傳統運營策略,在國際平臺上還稍遜一籌。讓我國金融市場步入國際平臺,單從監管層面而言,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成長無疑具有高效性。國際的平臺意味著更大的成長空間與更廣的業務范圍,在打開我國金融業務渠道的同時,更能提升行業的眼界。而隨著金融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經濟的資源利用也將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國內金融市場的資源配比最終會以利用率的提升而得到長足發展。綜上所述,增進國際金融的交流是提升金融監管水平極為高明的手段。
4結論
金融監管是穩定國內金融市場發展的核心基石,更是催化市場金融平衡運營的操控性手段。在金融監管的明確執行下,市場金融機構間的交流也會更為高效,有利于機構間良性競爭的同時保障了各參與方的利益。目前雖然我國在金融監管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我們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以全面提高金融監管的效率和質量,落實監管責任,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艷輝,李麗華.國外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政策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9):157158.
[2]張玉喜.產業政策的金融支持:機制、體系與政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3]陳柳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金融支持研究[J].代經濟管理,2008,5(5),59.
[4]陳志楣,楊德勇.產業結構與財政金融協調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