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計算規則范文

時間:2024-01-16 17:26: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數學計算規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數學計算規則

篇1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管理 有效措施

前言

隨著我國新課改程度的不斷加深,對初中數學課堂的管理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老師必須加大對課堂的管理力度,在這過程中必須摒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傳統課堂管理觀念,改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最終營造出一種融洽的學習范圍。在和新課程相互適應的基礎下,大力推進初中數學課堂管理的有效措施,才能促進全國范圍內初中數學教學事業不斷發展,提高初中我國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課堂規則“異曲同工”,完善紀律協商制度保障課堂管理

紀律協商指的是老師在對課堂紀律進行制定時會征求學生意見,并和學生進行討論,甚至會讓學生直接參與規則的制定。例如在對數學試卷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在拿到試卷時都會習慣性開始依照標準答案計算分數,導致試卷評講效果達不到預期。作為老師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先與同學開始交談,譬如“同學們,當你們計算自己分數的時候還能專心聽老師所講的內容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之后老師又問學生“那么在老師開始評卷的時候,要想專心聽講同學們應該怎么做呢?”然后順藤摸瓜,再問“是不是應該認真聽老師講課,在課下看計算成績呢?”就這樣一步步讓同學們認識到問題所在最后提出能被同學們接納的意見。

“異曲同工”的課堂規則是指不用生硬、死板的言語或指令制定規則,而是另辟蹊徑地選擇一些形象生動、對仗工整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會讓同學們感覺十分新穎并由此津津樂道,達到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自習課上,有很多同學因為十分懶惰不愿意自己動手動腦,對身邊的同學過分依賴,形成一遇困難就問答案、抄答案的惡習,這不但不利于課堂安靜氣氛的營造更不利于學生學習上取得進步。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一句十分新穎的話,譬如“靜下嘴書寫,潛下腦思考”作為數學自習課時制定的新規則,這則靈感來自于總書記在先進代表教師大會上“靜下心教書,潛下心育人”的主題讓同學們大感新奇,就會在心里默念好幾遍再經過幾節課的強化之后,同學們在自習課時不由自主地默念這條新的規則,課堂紀律的變化就會比單純的“不要說話”、“思考問題”這樣生硬的話明顯大很多。

二、角色反串營造和諧關系,柔化課堂管理

初中數學課堂管理當中,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對能否成功管理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只有讓學生處于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才能保證學生潛力得到最大發揮,才能使其對課堂擁有安全感,愿意聽從老師的安排采納老師意見。建立和諧關系的關鍵在于老師,這是由于學生所擁有“向師性“的特質,因此在關系建立的過程中老師的方法和采取的途徑相當重要。筆者認為,在建立關系時可采取“角色反串”的方法,讓學生充當老師,不但能讓學生明白作為老師的光榮使命還能讓他們體會老師工作的不易。在學生回歸到自己的角色中時,就會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還能勸導其他同學共同保證課堂質量。良好師生關系、和諧教學氛圍是實現進行數學課堂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其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管理手段。其次,老師在進行“角色反串”時,還可讓學生直接備課、講解一個概念和例題或自行組織探究活動。例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一節中,老師可將自己最為簡易的一個PPT教學課件作為范例供學生參考,讓他們在周末的時候自己備課,最后由老師選擇幾個準備較為全面的同學做“小老師”對本章節的內容進行講解。一般情況學生在教課時的速度很快,因此老師可多備幾名同學,當第一位“小老師”完成授課之后,下一位同學就講解上一位“小老師”漏掉的教學內容。這樣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加全面,老師在對“小老師”工作進行評價并糾正 “小老師”講課時出現的錯誤,這堂課程也就算圓滿完成了。每學期開展這一兩次樣的活動可明顯改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營造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上紀律管理的有效性。

三、通過積極評價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課堂管理

在新課改實施中,作為老師不難發現,獎勵比懲罰更易于被學生接受。但在許多初中課堂教學中,老師在不經意間會把批判掛在嘴上,懲罰用在手腳上,對最基本的獎勵觀念不明確,嚴重影響了獎勵的可發揮的作用,降低了學生學習熱情。筆者認為,在進行獎勵時可采取評選的方式可分為課堂思考、課堂練習、課堂問答以及課堂守紀等四個方面,每周評選一次,一個月進行小結,然后對表現優異的同學給予應有的獎勵。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降低了課堂硬性管理模式,提高初中數學的學習效率。而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可激發學生潛在的求知欲望,擴大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兩方面。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發表看法,學生是其中主角。而教師評價顧名思義,就是指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在進行教師評價時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恰當的鼓勵,言辭應帶有積極、肯定的意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老師可提出一些具有發散思維的問題:研究與學習的一次函數有哪幾種?在進行研究時,研究內容大致分為哪些內容?畫一次函數分哪幾步?函數圖像對于函數性質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義?只有在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之下,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初中數學課堂管理有效措施的開展,老師必須注意這是對每位學生發展的過程。在進行教學時,應多留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能盡可能多的思考與探索,最大程度上滿足個體差異,增強教學課堂管理的有效性。只有汲取過去的經驗并在實際中敢于創新,才能不斷提高初中課堂的教育質量,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1] 吳俊榮.初中數學課堂管理理想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2,(3):89.

[2] 葉乃俊.初中數學課堂管理有效策略探析[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3,(18):100.

篇2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101-01

所謂的游戲教學法,就是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游戲活動,游戲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教師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不僅要體現出游戲性,更要體現出數學知識,這樣才能同時兼備趣味性、娛樂性和知識性,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游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通過游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利于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游戲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尤其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和知識,而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能夠將這些抽象知識具體化,使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而且,游戲教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游戲中,學生在親自體驗之下能夠將其帶入到一個意境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通過科學的實施游戲教學法還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愛玩,游戲教學法能夠滿足學生的愛玩心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也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興趣逐漸提升的關鍵,在滿足學生樂趣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擺正學習的態度,長期以往也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未來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增加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自主表達的能力,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通過游戲的環節來養成自主表達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出游戲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有著重大的作用。

二、游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在初中數學緒論教學中的應用

緒論是每一個學期、每一章、每一節課的前期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極大的作用。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在初中數學緒論教學中引入游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堂課的教學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學生受到好奇心的影響,處在亢奮狀態下他們的思維運轉會非常快,更有利于快速的接納知識。例如,在《平面圖形》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緒論的環節引入恰當的七巧板游戲,眾所周知,七巧板是一種平面拼圖的游戲,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識別圖形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效果。

2、在初中新概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接觸的社會事物比較少,尤其是剛入初中的學生,對很多新鮮事物都不熟知,再加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知識都是學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對學生的教學[3]。游戲教學法是將學習的知識轉變成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中得到樂趣,通過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新概念的認識,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例如,在《正方體展開圖》的教學中,正方體是我們日常經常見到的,而將正方體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的話,對初中生學習來說是有著一定的難度,畢竟是一種空間抽象知識,可以引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進行剪棱游戲,將正方體沿著幾條棱剪開并展開形成一個平面圖形,可以讓學生多試著剪幾個,并引導學生觀察一個正方體如果展開平面圖形的話有多少種形式,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正方體展開平面圖形的知識,同時也得出平面展開圖的概念,提高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

3、在初中數學考試中的應用

初中數學有很多計算都是直接給出的題目,如,x+3-(x+1)+(x-3)=4,像這類的題目學生不用多加思索,只是按照正常的解題規則來計算就能得出結果,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挖掘[4]。通過游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數學的計算式轉變成題目,讓學生自己分析計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小紅前面有三個水果籃,在每個籃子里放入相同個數且大于3個蘋果的數量,分別命名為L1、L2、L3,如果從L1籃子里面拿出3個蘋果放入L2框里,再從L3籃子里拿出2個蘋果放入L2框里,然后再從L2框里拿出與L1框里蘋果同等個數的蘋果放入L1框里,問現在L2框里還有幾個蘋果?這是一道游戲的題目,從整體來說是從一個數學式衍變而成,通過這樣的題目能夠讓學生融入到數蘋果的游戲中,讓學生充分利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這類問題,L1、L2、L3框中初期的蘋果數量是相同的設為x,x+3是第一步放入L2框里的3個蘋果,x+3+2是前兩步放入L2框里的蘋果,x+3+2-(x-2)是這幾步操作之后L2框里剩下的蘋果,從x+3+2-(x-2)計算式中得出L2框里還有7個蘋果。數學教學中的每一個計算式都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將這種數學化的過程衍變成游戲的形式,再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不僅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道路中更有新奇性、趣味性,將學生的最大潛能激發出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游戲是伴隨著學生成長的,而且,游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這件事情產生好奇心,積極的對其進行探索和學習,游戲教學法正是抓住了這個規律,將其應用到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在學習中得到樂趣,雖然教學方法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要發揮出輔助手段的功能,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數學知識很多都是抽象概念,通過合理利用數學教學法能夠將這些抽象知識具體化,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有效的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一種益智數學游戲――七巧板[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3(07).

[2] 陳建金.讓數學游戲走進數學課堂[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3).

篇3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激發初中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升。還能夠產生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以后社會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數學教師的角度看,教學的生活化的開展能夠促使教師更關心社會生活實踐,能夠更好的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科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注重實現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初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就算能夠理解也無法靈活應用于生活中。因此,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情境有效結合起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同時,老師還應該應用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從中得出數學結論,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的內容時,老師便可以將蝴蝶圖案、京劇中的臉譜等軸對稱圖形作為實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美,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軸對稱知識的熱情。

二、深入鉆研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都有數學思想的應用。教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依據與主要的教學資源,但在以往的教學中視教材為權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在機械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的教學勢必會脫離學生,脫離生活,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并將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學習內容的生活化同步處理講解。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點或平行線成比例的知識點利用手邊的工具來探究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利用圓柱體積公式來計算現實生活中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利用正比例函數來提高射擊游戲子彈的命中率;利用函數知識來計算超市購物、外出旅游等促銷活動方案哪個更優惠等等。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回歸生活,重視學生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學有所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讓學生形成持久而穩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三、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學的組成部分,生活是學習的來源,只有加強生活與教學的聯系才能把生活化落到課堂的實處。將教材中原有的例題經過教師的改編,變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強化了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教師要開動自己的腦筋,積極挖掘教材,使課堂教學內容始終能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切實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如汽車的耗油量與行駛的距離和汽油的價格有關,行駛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與行駛的距離與行駛的速度有關,而與行駛的方向無關,從而使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事例中來加深對絕對值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

四、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列舉

與初中數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問題隨處可見,數學教師只要處處留心,認真分析,定能搞好生活化教學。

(一)商場節假日商品促銷活動

例1某商場的促銷酬賓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兩種方案,甲方案:第1次打a折銷售,第2次打b折銷售;乙方案:第1次打b折銷售,第2次打a折銷售;丙方案:兩次均打(a+b)/2折銷售;請問哪種方案降價較多?例2某商店賣出A、B兩種價格不同的商品,商品A連續兩次提價20%,同時商品B連續兩次降價20%,結果都以23.04元出售,請問商店的營利情況如何?

分析:上述題目說明現實生活存在著數學,現實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數學的學習可以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出發,從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出發,這樣學生就會自我主動學習,自覺接納知識,使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眼前,數學就在身邊。

(二)銀行存款類問題

例3某人現有10000元錢,需要存款兩年,當時銀行利率情況是:三個月定期年化利率為3.10%,半年定期年化利率為3.30%,一年定期年化利率為3.50%,二年定期年化利率為4.40%。請你通過計算選出最佳存款方式。

分析:這是學生生活不可避免的數學問題,是學生的一種生活經驗。學生生活需要錢,存款問題與學生生活也息息相關,學生對其自身有益的事,往往樂于實踐,該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自身有一種吸引,觸動學生的興趣,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動腦分析解決。

(三)出行租車問題

例4某校初二年級176名學生要開展校外活動,現需租車。運輸公司提供的三種車型情況是:小型車每車可乘20人,車費200元;中型車每輛可乘30人,車費240元,大巴車每輛可乘50人,車費是350元。問怎樣乘車最合算?

分析: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怎樣才能經濟實惠?這樣的生活化數學問題,能鍛煉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敏捷力,通過現實的問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課堂教學內容應該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因此,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強化課堂教學實踐和研究,并且努力找準數學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最佳切合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真正將數學知識教學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親自參與、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周B.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藝術[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6).

篇4

關鍵詞: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 法制教育 教學資源 數學活動 數學應用題

學校是培養未來社會建設者的重要基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不再僅僅著眼于知識技能的獲得,而是更關注學生在學校期間人格上的塑造和培養,期待學校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接班人。這里的高素質,不僅指有知識涵養和職業技能,更有道德修養和法制意識。學生法制意識的形成有賴于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所進行的法制教育。

學校教育由各學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課外活動等構成,其中各學科教育占據絕大部分學校教育時間。在開展法制教育時,如果僅僅依賴思政教育和課外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并且在思政教育或課外活動中集中進行的法制教育也往往令學生心生反感,反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就需要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把法制教育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也獲得法制教育。初中數學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在其教學過程中自然也應當滲透法制教育。這里要注意的是“滲透”一詞,強調的是不聲不響、潛移默化,以在學生無意識狀態中進行為好。因為如果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有意識通過教學講法制,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要達到“滲透”狀態,學生才會在無意識中接受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筆者聯系實踐談談看法。

一、積極開發和積累滲透法制教育的數學教學資源

初中數學教師平時要注意多開發和積累滲透著法制教育內容的數學教學內容,以備教學時靈活運用。比如關于“正數和負數”部分的知識,可以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等滲透進去。比如《質量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推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鼓勵企業產品質量達到并且超過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第十二條產品質量應當檢驗合格,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第十四條國家根據國際通用的質量管理標準,推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制度。……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這些內容,則學生毫無興趣。如果融合在數學題目之中,效果就會完全不同。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融合這些法制內容的題目,提供給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法條的影響,進而建立起必要的法制意識。此外,網絡上可以找到很多融合了法制教育內容的數學資源,教師應積極搜集備用。比如關于速度和時間問題中汽車運行類題目,往往融入了交通法制內容,平時積累起來,教學時供學生練習,學生就能從中了解和熟悉交通相關法規。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法制修養

教師加強自身法制修養,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為學生敬仰之人,為學生生活典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要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教師得身正垂范,率先提高自身法制修養。為切實樹立榜樣,教師不僅要從理論上知法,而且在行為上要守法,守法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誠實做人,踏實生活;工作中,嚴格遵守教育法和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同時嚴格遵守學校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關愛學生,不體罰學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守法模范,學生才能向師學好。另一方面是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法制修養,才有可能開發滲透法制教育內容的數學教學資源,也才有可能發現和主動搜集融合了法制教育內容的數學教學資源。

三、把法制內容融入數學活動之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設計很多數學游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形象生動地學習和感受數學。經過實踐,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問題的效率。

法制教育是當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在數學游戲教學中,借助情景教學,結合游戲規則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使學生知道了為什么要守法,怎樣守法,什么叫犯罪。從而懂得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常識。例如,在進行口算搶答游戲時,常常出現個別同學站起來回答,故意答錯等現象,使游戲無法進行。針對這些現象,我在講清游戲規則的同時,利用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游戲中的規則就好比我國的法律,大家在游戲時不遵守規則,游戲就無法進行。同樣,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不遵守法律,國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學們要從小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這樣才能適應、適合社會。

四、把法制內容融入應用題之中

篇5

【關鍵詞】數學思想 初中數學 應用 滲透

數學思想是指對數學學科知識、方法以及規律的本質的認識,是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的保障。初中是每個人數學學習的奠基時期,對以后數學學習的水平和未來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不僅能幫助老師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比單純掌握形式上的數學知識更重要,應該受到重視。

一、數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又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目前初中階段,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整體思想、化歸思想、轉化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函數思想、辯證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方法等。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方法,毋庸置疑,必須指導學生緊緊抓住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是這一數學鏈條中的最重要的一環。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中最精華的部分,它的形成不是瞬時間完成的,所以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運用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二、數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轉化思想

初中數學中涉及的數學思想較多,其中轉化思想是最常見的,它是一種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把不常見的問題轉化為自己熟悉問題的思想。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轉化思想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在難易、繁簡、新舊的轉化過程中,容易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將自己所學聯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解方程時,對于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將其轉化為x=a的形式,而一元二次方程在求解時,則可以先通過降冪,將它轉化為相應的一元一次方程,再進行求解;在解方程組的時候,可以利用轉化的思想,通過消元的方法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再求解。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對運算法則之間的轉化方法進行講解,加強同學們對轉化思想的應用。此外,在幾何教學中也經常會用到轉化思想,具體表現為數形的轉化。比如,在解不規則多邊形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把問題放到規則多邊形中進行解答。

(二)分類討論思想

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假定條件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的情況,它的結果不是恒定的。這時候就要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分類,這就是分類討論思想。這種思想也廣泛應用在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代數中絕對值的問題就是應用分類討論思想的典型,在平方根問題的求解中,通常要從字母的正負值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在進行圓周角定理的證明時,要考慮圓心與圓周角的位置關系,分多種情況進行討論。另外,在函數或方程式的解題中,也要根據字母的取值范圍分類討論。

教師在平時教學時,要注意對分類討論思想的滲透,注重學生對分類原則的理解和把握。在解答數學問題時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可以避免出現錯解或漏解的情況,提高同學們分析問題、考慮問題的能力,形成全面縝密的邏輯思維。

(三)數形結合思想

數,是問題的抽象概括;形,則是一種直觀、形象的表達。數形結合就是根據數和形的關系,將它們進行轉化或結合,以幫助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數據,畫出相應的圖形,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

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數軸,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等知識概念,也能很準確地判斷實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大小關系;函數問題中,根據函數解析式,畫出函數圖像來解決問題;幾何題的證明和計算中也經常用到數形結合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不僅僅指將數轉化為形,也包括形轉化為數,使數形結合,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問題解決的靈活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函數思想是指根據題目中條件的關系,利用函數的性質和概念對問題進行轉化、解決。方程思想是指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將題目中的條件轉化為不等式或方程,通過對方程組和不等式組的解答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方程與函數的思想不僅僅體現在數學教學上,它與我們的生活也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加強方程與函數思想的運用,在幫助學生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不等式x2+3x-4>0,可以將其變形成y= x2+3x-4,這樣就相當于是求y>0時,x的取值范圍。此時就可以畫出y=0的函數圖象,很直觀、簡單地解出不等式。

三、應用數學思想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加強教師對數學思想的全面認識

作為學生數學思想的傳播者,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數學思想的重要性,并培養自己在教學中應用數學思想的意識。然后對教材中的數學思想與相應的方法進行研究,并結合自己的認識進行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數學思想的灌輸,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思想教學要分層次進行

初中數學教材中滲透的數學思想多而且亂,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同學們對每個數學思想都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必然會帶來事倍功半的結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數學思想與方法劃分層次,根據了解、理解、應用的不同程度,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免學生對數學思想產生難懂、高深的印象,生出抵觸情緒,影響學習。

(三)注重對學生提煉數學思想意識的培養

一些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數學知識的傳授,對個別例題的講解,使得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不能形成完整、嚴密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老師要通過介紹背景資料、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思考,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想的作用,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形式。

(四)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部內容之中,且在解題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幾種數學思想的綜合運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數學思想進行反復提煉,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數學思想的知識,提高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識程度,加深印象。另外,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數學思想對講解的例題進行變形、設計,使學生能夠突破定向思維,做到舉一反三,加強學生運用數學思想的聯系,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數學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數學思想的提煉和總結,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的意識,并將數學思想應用于學習和生活中去,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

[2]李健.淺談數學思想在初中教學中的滲透[J].西安社會科學,2010(1).

篇6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能掌握數學概念,公式,解答數學習題的知識型人才,而且更注重數學素質教育.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依據教學大綱,結合自己所積累的經驗組織數學教學,這種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筆者身為初中的數學教師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通過對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分析,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教學模式概述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 用于設計面對面的課堂情景或輔助情景.確定包括書籍、電影、磁帶、計算機程序以及課程在內的教學材料的計劃和范型”.

教學模式包含五個要素,即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 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地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穩定性、靈活性等特點. 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教學模式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教學模式能為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應用

2.1 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教學方式.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活動,都各有所得. 要求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每一層次既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又是下一步前進的階梯. 探究教學模式有四個基本環節,即誘發參與、自主探究、反饋輔導、評議小結.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要營造探究情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優化探究方式,調動學習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拓展探究空間,促進學生學習的持續性.2.2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開放式數學教學模式,就是通過構建一個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增強,課堂參與氣氛變濃,從而形成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在開放式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學情景的創設很重要. 教學情景的創設與運用能夠溝通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系,有效地降低了數學的門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就有數學.

開放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究、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

2.3 自主式的教學模式. 自主式數學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自由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 自主學習包括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饋等幾個必要環節.

學生看例題,找規律,學會例題是怎樣運用定義、法則、公式、定理來解題的. 做與例題類似的題目來檢查自己自學例題的效果. 教師進行巡視,督促、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 學生通過這樣的自學,對新知識獲得了豐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發現問題,帶疑聽講,在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目標一致,同步和諧,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盲目性.

三、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分析評價

評價是數學教學模式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教學評價是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等. 由于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作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的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與學.

通過上述的三種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介紹,無論哪種教學模式最終都是要完成引導、發現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參與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討論、交流相得益彰;輔導自學、教給學習方法;講解、傳授,及時彌補不足;因材施教,伺機引發,發揮特長,循序善誘;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活力等這一系列的活動.

篇7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育;研究性;學習方式

當下,面對傳統教育模式帶來的諸多弊病,尤其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來說,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在筆者看來,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學習方法十分必要,這才是擺脫當下初中數學教育窘境的最佳途徑.以下,筆者就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具體實施辦法進行詳細剖析,希望能給廣大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帶來教學改革的契機.

一、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研究性學科,它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靈活應用.但傳統教育模式過于“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多數學生在壓迫下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繼而導致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十分淺顯.而研究性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將教學重點由過去的“教”轉化為“學”,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不但培養了自身的創新能力,而且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學習方法,在培養數學意識,提升數學應用能力等方面意義重大.

二、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實施案例

1. 情景教學

所謂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巧妙地將生活中熟悉的場景融入進來,這種貼近生活實踐的內容會瞬間激發孩子們的感情,繼而嚴肅的課堂會瞬間變得活潑輕松,師生之間的情誼會轉化成朋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隨之增強.

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同學每人準備一張長方形的白紙.游戲規則:將各自手中的白紙對折,然后在對折的基礎上,再次對折.

教師問:“同學們,第一次對折后,原本只有一層的白紙,變成了幾層呢?”

同學們齊回答:“兩層!”

教師笑著說:“真聰明,那老師再請問同學們,對折兩次呢?”

同學甲搶先道:“老師,我知道,是4層!”

教師很驚訝地說:“這名同學真聰明,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老師想再提問一個問題,經過3次對折之后,將會出現多少層呢?”同學一時無法探知其中的奧秘因此會回答錯誤或者尷尬的搖頭,教師便可以實時的將數學公式引出,說:“同學們,剛才我們操作的這個‘游戲’中包含了一個數學公式.”于是,教師轉身把這一公式寫在了黑板上:當對折次數n = 1時,層數 = 2;當對折次數n = 2時,層數 = 4,以此類推,所以,對折次數為未知數n,則對折次數為2n.

第二天,教師將以上數學知識換成另一個故事,搬到了講臺上,朗誦“童年的兒歌”:一只青蛙張大嘴,兩只大眼翻滾滾,兩條后退向后蹬,兩條前腿向前飛,撲通1聲跳下水;2只青蛙……朗誦完畢,教師笑著問: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折紙游戲,那么,今天通過這首兒歌,我們能不能猜出2只青蛙有幾只眼睛,幾條腿,而且是撲通幾聲跳下水呢?跟著這個兒歌或者順口溜,同學們開始邊念叨邊計算起來,然后學生會陸續計算出2只青蛙,3只青蛙等幾只眼睛、幾條腿等.頓時在教師的帶動下,全班的學生均踴躍的發言回答.

從折紙游戲到兒歌朗誦,教師將數學知識由簡至難向學生傳授,極大地啟發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情景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方式,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相關性.

2. 模型教學

模型教學方式給學生展現教學過程非常的直觀,通過指導學生主動操作和觀察來探尋其中的含義.火柴棒模型教學法是模型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其以超高的教學效果廣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在“火柴棒模型”教學中,同學們紛紛擠到講臺上,對講臺上的教師所擺出的“正方形”,產生了新奇,隨后老師實時的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你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擺一正方形需要4根一樣的火柴棒,那么如果老師要想擺兩個正方形最少需要使用幾根火柴棒呢?該怎么擺呢?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習慣脫口而出:“需要8根火柴棒!”然后自己動手擺了自己想象的正方形圖案;此時還有一名同學也發現了一個擺放的技巧能夠節省一根火柴棒,老師立刻讓他進行示范,結果使用7根火柴棒完成了任務,同學們紛紛鼓掌稱贊,老師給予夸贊.就在這時,教師笑著說:“那么要擺成100個‘正方形’,請問需要多少根火柴呢?”

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進行組內的討論限定時間,討論時間結束后各個小組基本也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每個小組派遣一個代表說出自己的答案.一名同學舉手示意:“老師,我知道了!”教師笑著說:“那你說說,需要多少根?”同學丙答道:“301根!”教師驚訝地說道:“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同學于是用十分流利的語言答道:“4根火柴棒可以擺1個‘正方形’,7根火柴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這是我們剛才做實驗驗證過的,所以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一直進行分析,發現其中蘊藏了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可以用公式進行表示即‘3n + 1’,所以如果要擺出100個“正方形”,按照公式求解得出需要301根火柴.

三、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學案例均取材于現實生活,這一方法的應用將保證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無論是折紙游戲,還是兒歌朗誦,抑或擺火柴,案例可以各式各樣,但其核心在于以研究性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領悟數學奧秘,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陶文平.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5.

篇8

通過研究與總結,筆者以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內驅力,離不開以下三個重要方面:

一、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習定向

情境創設是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但由于對情境創設的理解過于狹隘,常常會出現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的情形,結果就是情境與所學內容沒有明顯的聯系,只是在數學知識外面套了一件好看的大褂子而已。因此,筆者堅持認為,數學情境的創設要能夠起到為學生的學習定向的作用。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在蘇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中有這樣一個“選學”的內容(雖為選學,但實際教學中筆者常常對自己要求必教,因為這樣一則學習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拓展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海倫-秦九韶公式。在最初的教學中,筆者嘗試通過數學史的引入來促進學生理解,但后來發現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在之前講數學史的過程中,學生并不知道筆者的意圖是什么,聽得有些云里霧里。后來筆者改變教學策略,先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解決的情境:給出一個邊長沒有特定關系的三角形,讓學生去思考如何求其面積。當學生的思維遇阻之后,筆者再告訴學生可以通過 來求,學生自然就會納悶:為什么可以用這個公式求?公式中的p又是什么?有了這樣的學習欲望與動機,下面就是教師“賣關子”的時候了:這個公式在數學發展的歷史上可是大有來頭的,古希臘幾何學家海倫在其著作《度量》中給出了這一公式,我國南宋時期的數學家秦九韶則提出了有名的“秦九韶公式”……

縱觀這一教學過程,筆者再次堅定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并不需要過多的裝飾,多媒體、聲光電等有時只能吸引眼球,實際上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能夠起到為學習定向的教學情境往往具有這樣的特征:一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能幫學生建立起強烈的學習意向;三是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二、通過數學知識的組織去激發興趣

學習興趣是很多數學教師都非常重視的一項學習指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都是只注重自己教學任務能否完成的。這種兩張皮的現象值得我們注意,更深層次的問題則在于如何消除這種現象呢?筆者以為不需要另起爐灶,關鍵就在于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組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努力讓學生對所學的數學內容產生興趣。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中,如果按照常規順序先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再對一元二次方程進行定義,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是不會有明顯興趣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就是在建立一個新的數學知識而已。而如果能夠對教材(蘇教版)上的內容呈現順序作一個小小的調整,即先呈現矩形鐵皮上剪去四個小正方形,以得到一個無蓋的方盒的實際問題,然后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運算,讓學生自己去設剪去的正方形的邊長為x,并自主得到x2-75x+350=0的式子時,學生就會產生新的認知,因為這一方程的形式與以往并不相同。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呈現另一個例子以提供一個變式。這樣學生就會得出相對更為一般的認識,然后在前面一元一次方程等定義下,學生就會認識這種一元二次方程。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的參與,有自己的努力,就會對自己的努力成果倍加珍惜,從而興趣非凡。而這一結果,只是對學習內容進行了重新組織而已。

值得強調的是,筆者并不完全希望數學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魅力去讓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因為這會引起另一個后果,就是當學生遇到一位魅力并不是十分足的數學老師時,其就會喪失興趣。這說明基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學習興趣并沒有被真正激發出來,這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三、通過學習過程的反思來學會學習

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策略的,也就是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能只教會學生數學知識,還應當教會學生怎樣去學數學知識。這就是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而問題在于,實際教學中同行們仍然下意識地選擇“授之以魚”而不是后者,這是為什么呢?筆者以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教學習慣的原因,總覺得教知識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務;二是教學評價的原因,考試中往往只考學生的解題能力,并不考學生的認知能力。加上考試評價中的分數要求,許多時間就被用來重復訓練,所以就達不到授之以漁的效果。

事實上,要化解這個矛盾,關鍵仍然在于日常教學中要尋找到讓學生學會反思的時機,而這一點并不難。一個數學概念建立之后,一個數學規則學習之后,一個數學問題等到解決之后,如果能夠趁熱打鐵,那學生的反思也就是一兩分鐘的事。但正是有了這一兩分鐘,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就不相同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教材上呈現出了這樣一個思考題:你能想出下列方程的根嗎?(1)x2-36=0;(2)4x2-9=0。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知識的生疏性,不少學生在通過筆演進行計算,也有不少學生是心算。結果的出現并不復雜,問題在結果出現之后,筆者應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思考題問的是“你能想出”呢?“想出”是什么意思?它給我們的數學學習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步認識到培養良好的數學直覺的意識,從而就可以促進在以后的問題中利用數學直覺的能力。

篇9

一、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的整合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力求認識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由有趣—樂趣—志趣逐級發展。有濃厚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降低。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動機和興趣。這充分說明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

由于計算機的逐步普及,學生應能運用計算機(器),進行數的運算和解決基于運算的問題,筆算的技能不如過去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即碰到一個涉及實際的計算問題時,首先要確定需要進行什么運算,依照怎樣的順序進行這些運算,也就是通常說的列出算式,即這個問題的數學模型。而計算的問題完全可以讓計算機(器)“代勞”,當然,基本的訓練是理解計算規則與算理的保證,《數學課程標準》降低了對代數式的運算與變形的繁瑣性、復雜性、技巧性與熟練程度的要求,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把精力放在學習更有意義的內容上,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器)的影響,也是從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來考慮的。如乘方運算:2100有多大?憑借手工計算費力耗時,借助計算機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

在數學課題學習中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優勢,借助其強大的圖形與數據處理功能,可以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探索與發現活動,如圖案的設計。

結合計算機等媒體的信息,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課題學習”教學內容,大大增強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把變化快的過程變慢,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這樣就有效地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達到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數學教師大都會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幾何畫板等常用軟件,就是這些簡單的技術、知識基礎,如能“適時、適當、適度”地應用,有利于優化數學教學的效果。不過在多媒體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整合時,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運用不同的信息技術,結合軟件的特點編制不同的教學課件,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

三、信息技術與因材施教的整合

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差異性極大,多媒體技術為教師進行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這種環境下,教師要進行分層教學。比如,將問題設計成A、B、C、D四級,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級別的問題,而教師也可以根據現場反饋的情況重新確定難點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教學顯示出極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氛圍的整合

數學教學相當講究氛圍,專心致志、積極思考的課堂氣氛是教師所希望達到的。教師都要求學生上課時既思維活躍又嚴肅沉穩,既富于創造又認真踏實,而多媒體的優點就是能使教學環境美化、豐富、形象。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應注意:①在教學設計時就考慮因素與媒體信息的介入與有機結合;②創設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情境引入問題,活躍氣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③創造一種緊張的氛圍,以使學生保持適度的警惕。

五、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實際的整合

篇10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做;玩;悟;用

新一輪的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徹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講授、傾聽的舊模式。學生主動地預習、提問、討論、總結在當今課堂改革中熠熠生輝。縱觀整個課堂,學生主動學習,老師關鍵性的引導成為主要形式。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多邊活動的過程,老師一味地灌輸絕對起不到極佳的效果,從一定程度上捆綁了老師和學生的手腳。而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主要在做與合作、做與交流中形成。在互動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

一、引導學生“做”中提問

數學學習一直都是學生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然后再提出問題的過程。如果學生單純地聽老師講課,而沒有去思考,那么他們是無法提出任何問題的,因為他們只是跟隨老師的思維來解決問題,根本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他們又何來的問題呢?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提出不同的見解或問題,那就可以充分地說明他們不僅僅是聽課,而且是用心去學習,去思考,那么再難的問題他們也能夠迎刃而解。

初中數學中的幾何內容基本上可以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得出既有的概念和定理,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大膽的設想和提問,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是新課程理念所一直主張的。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就讓學生采用不同的“做”法。

首先,教師讓學生在硬紙板上任意畫一個圓,在紙板上注明圓的圓心和直徑,并且用直尺量出圓的直徑。隨后讓學生計算出圓的周長。學生個個,緊張地測量著圓的周長,當然大部分學生都知道把圓形的紙板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并記錄下滾動的長度,就是該圓的周長。

緊接著,教師又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幾塊布拿出來,讓學生在上面畫上不同的圓。這時,教室里傳來了細微的聲音,這次可不能再像剛才那樣測量圓的周長了吧!雖然聽上去有點幸災樂禍,但問題確實如此,布是軟的,怎么能滾動呢?

這時教師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將自己第一次測量的圓的周長的結果填寫在以下的表格內:

通過學生的填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為什么同學們畫出的圓的周長是不同的呢?

2.請你思考并討論一下,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有什么關系呢?

是呀,硬紙板上的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很容易就能測量圓的周長,然而布上的圓是無法用滾動的方法才測量的,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然而然會提出這個困惑,但是學生不服輸,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設想,并通過各種方式去解決問題。

二、引導學生“做”中“悟”

初中數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在動手做數學的過程中,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掌握一些數學知識的規則和定義。

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習過程,要想學好數學,學生首先要動手操作,另外還要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領悟。

數學學習活動不是一個孤立、毫無意義的過程,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進行計算,我們要把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因此,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既要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要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教學更多地聯系實際,更貼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在實際背景中應用數學,能夠主動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總之,引導學生“做”數學,整個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發揮其能動作用,恰到好處地去引導,充分發揮各自角色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