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的弊端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允價值的弊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允價值的弊端

篇1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招標投標;優勢;弊端

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下,特別是加入WTO后,逐漸的與國際接軌,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我國的工程量清單招標控制價模式正在形成一個新的格局,傳統的計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工程建設的發展,業內學者提出了“工程量清單招標計價”模式來對招標報價進行合理的控制,特別是2003年《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實施,我國正在對工程招標模式進行革新,以適應國際市場,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1 工程量清單計價和工程招標投標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根據招標人設置的許多統一項目,然后投標人按照自身企業的綜合實力,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工程項目的風險和本企業的預算計劃,進行投標。即在企業綜合各種因素之后,對自己想要投標的項目單價報價,從而形成工程單價。

這種清單計價方式是充分尊重了企業的自主性原則,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

招標指發包人,投標指承包人。招標投標即發包人首先工程項目的內容和投標資格和條件,然后投標人根據參標條件結合自身企業的實力,按照規定原則從這些對象中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項目的交易行為。

現代的招標系統正在逐漸的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來對招標報價進行控制,當然在這種模式發展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發展的優勢,也有其自身發展的弊端。下面就簡單的分析工程清單招標的招標控制價運用中的優勢與弊端。

2 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招標控制價運用中的優勢

首先,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工程招標中采用工程量清單來控制招標價,可以分離量價和分擔風險。并且在全費用單價中考慮現行和預算的定額,逐漸降低了傳統的靜態計價模式,轉變為動態的計價模式。同時,它能顯示工程的個別成本。每個投標人根據工程的統一量,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內容和自身的企業實力,以及分析市場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從而使得原本容易出現混亂、不合理的招標投標市場,轉變為公平、合理的競爭市場,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工程建設競爭機制。

其次,有利于促進我國招標工作的正常運行,促進廉政建設。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來控制招標價,工程的發包人取消了編制標底,避免了招標人為了達到標底而弄虛作假,或做出一些違反規定的行為。同時,有利于減少現象,工程投標完全憑自身企業的綜合實力來競爭,規范工程市場競爭機制,凈化競爭環境,有利于工程廉政建設的發展。

第三,節約工程投資。工程量清單招標使得投標的競爭變得合理,特別是這種招標是通過評審以低價中標來確定中標者。建設單位在中標后節約了工程的總投資成本,有利于建設單位的工程總造價的效益最大化。另外,施工企業以最低的報價來投得工程項目,也節約了企業的成本,提高了企業的資金流動能力。

第四, 促進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這種招標模式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那么施工企業為了達到投標的資格和中標,企業必然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以及加強對成本的核算,合理的配置企業資源,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以最低和最合理的投標計價來投得最好的工程項目,促進企業為工程合理制定定額,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它也有利于工程造價部門提高自身管理機制,制定出更加符合工程市場的報價系統,加強自身對市場造價變化的分析和編制能力,從而促進政府工程造價信息制度的發展。

第五,提高工作效率。工程量清單控制招標價,有利于縮短工作時間,避免了各個計價部門的重復預算,節省了許多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消解了傳統的計價模式容易出現誤差的現象,有利于政府工程自身形象的確立。同時,有利于實際操作的方便、快捷,促進社會功效的合理公正。政府為招標單位提供工程量清單,有利于投標者能夠集中精力分析單價和編寫施工方案,避免施工企業由于人員的技術和素質的參差不齊而出現設計圖紙的重復,有利于業主具體的考察投標單位的實力選擇承建商。工程量清單報價使不同企業能夠在同一時期發揮自身的使用價值,實現了等價交換和公平競爭的原則。

第六,與國際共同進步。我國在加入WTO后,工程行業的門檻在逐漸的降低,建筑市場在不斷的改革開放,有利于我國工程市場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中。我國工程量清單計價借鑒國外經驗,采用國際慣例的計價方式,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并且我國在國際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的學習經驗,與國外市場共同競爭合作,有利于我國工程建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國際的步伐共同進步。

3 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招標控制價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計價不夠規范。我國《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存在著分類較為廣泛,設計不夠針對。在《規范》的招標價設計中,與實際的工程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阻礙了工程量清單的招標價模式的發展。

其次,未完善相關配套系統。一項新的改革措施必然會遇到許多的阻礙,需要相關的配套系統來輔助它能夠順利的發展。而我國目前并沒有相關的配套系統,而是讓工程量招標單獨在工程市場中運行。即使出臺了一些輔措施,也存在許多方面的缺陷,可能會阻礙清單招標的合理設置。

第三,企業管理水平并不高,市場準備也不充分。由于我國許多的施工企業和業主并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計價模式的影響,目前對新的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并未適應,對這種模式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在推行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的過程中,必然會遭受到這些工程主體的質疑。而且由于企業自身在新的招標模式下,對于市場的準備并不是很充分,管理水平并未達到新的模式要求,企業無法根據自身的實力進行精確的預算,對工程量清單招標價控制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第四,無法適應緊急的工程項目。政府對于一些緊急的工程,在短時間內出的編制方案不能保證其高質量。而且緊急工程必然對企業的要求較高,而企業在準備的過程中,無法在短時間的制定出高標準的設計方案,從而使得招標的難度增加,影響了招標的質量。

第五,容易出現工程款拖欠的現象。由于在政府的工程投資項目中,沒有指定“業主擔?!钡臋C制,從而使得建設單位對施工施工容易出現工程款拖欠的現象。我國許多房地產項目都實行了“業主擔?!睓C制,而政府并未實行。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拖欠工程款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了使得施工企業的利益遭到損害,阻礙了施工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有損政府工程的形象。

4 結語

新的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能夠得到實行,一定有其發展的優勢和自身的弊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事物的發展是在阻礙和困難中不斷前進的,工程量清單招標的對招標價的控制通過完善招標模式,完善相關的配套系統,不斷的與時俱進,必然會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工程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明善,康云鳳,姜政等.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探討[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25(1):103-106.

[2]許.基于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招投標研究[D].重慶大學,2004.

篇2

一、對換出資產為存貨的處理的思考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關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涉及到換出資產為存貨的處理是: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收入》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這段話可以通過財政部會計司編制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的例題說明:

例:2007年8月,甲公司以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設備交換乙家具公司生產的辦公家具,換入的辦公家具作為固定資產管理。設備的賬面原價為100 000元,在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35 000元,公允價值為75 000元。辦公家具的賬面價值為80 000元,在交換日的公允價值為75 000元,計稅價格等于公允價值。乙公司換入甲公司的設備是生產家具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設備。假設乙公司沒有為庫存商品計提減值準備,增值稅稅率17%。

乙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設備 87 7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75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2 750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000

貸:庫存商品――辦公家具80 000

筆者對上述處理不是很認同。既然按照收入準則進行確認,那么就應該符合收入的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摹е滤姓邫嘁嬖黾拥?、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非貨幣易是否為“日?;顒印蹦??雖然以物易物的事情在企業常有發生,但究竟應否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和成本,把非貨幣易的收益確認為營業利潤,而不是計入利得(營業外收入)呢?收入準則應用指南中對“日?;顒印苯缍槠髽I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究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為“經常性活動”準則未進行界定。但財政部所編著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中所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非經常性的特殊交易行為,是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梢姺秦泿乓撞⒎恰叭粘=洜I活動”,因此將該種交易中換出的存貨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的做法似乎并無道理可言。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債務重組時以存貨來抵賬的情況。

無論如何,非貨幣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業務所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應當和基本準則的定義一致,我國的基本準則類似于美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和國際會計準則的《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它對具體準則具有統馭作用,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依照基本準則的要素定義,總之整個準則體系應當協調一致。

二、對非貨幣換中以“公允價值進行等價交換”引起的思考

筆者認為準則規定的按照公允價值進行等價交換在現實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弊端是沒有將增值稅考慮進去。不能真正地實現公平等價交換。因此建議將按照“公允價值進行等價交換”改為按照“交換價值(包含增值稅)進行對等交換”。

(一)我國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第七條“企業在按照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發生補價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支付補價的,換入資產成本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2.收到補價的,換入資產成本加收到的補價之和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增值稅和公允價值是相互分離的。此外,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中多處例題對增值稅的計算均按公允價值乘以稅率??梢?,在我國的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是不包含增值稅在內的,但公允價值能是雙方自愿的公平交易嗎?

(二)西方關于公允價值的定義(fair market value)是指買賣雙方誠意協商而決定的價格,并且在相當時期內有效。該定義的含義表明了公允價值是指市場的交換價值或者是雙方誠意協商的價值。在考慮到增值稅具有現金的某些屬性的情況下,在公平交易確定為交換價值的時候顯然應包含在交換價值和協商價值中。

(三)中西方對公允價值定義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將增值稅納入公允價值中。

在考慮公允價值,涉及到存貨項目時,往往沒有考慮增值稅的價值,這樣做會導致交易實質上并不公允,在第一部分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固定資產和辦公家具的公允價值均為75 000元,進行了交換,但對于乙方為此項業務付出的稅收代價(銷項稅額)卻沒考慮。下例也可說明問題:

例:甲公司將生產使用的車床與乙公司的庫存商品(辦公家具)進行交換,車床的原值是10萬元,已提取折舊5萬元,凈值為5萬元,公允價為7.5萬。庫存商品賬面價值為8萬,公允價值為7.5萬元,該例讓兩者按照公允價值7.5萬進行交換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假設乙換入的車床仍然作為固定資產使用,乙用7.5萬的庫存商品換7.5萬的固定資產。但乙企業交納的辦公家具的銷項增值稅7.5×17%=1.275萬元無法從甲企業彌補,而乙企業的銷項稅額是必然要用現金支付的,且此時的銷項增值稅無法轉嫁出去,只有乙企業來支付。顯然這樣的交易在現實中令乙是難以接受的。因此,一概籠統將交換按照不含稅的“公允價值”為依據來進行是錯誤的。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增值稅為兩檔稅率的情況下進行非貨幣換的處理中。比如甲煤礦以煤炭同乙鋼鐵廠的鋼材進行交換,煤炭的增值稅率為13%,鋼材的增值稅率為17%,顯然甲乙均以公允價值為100萬元的煤炭與很多鋼材進行交換是不合理的。在現實操作中,甲煤礦必須另外給付4萬元的補價才能彌補兩檔所得稅之間的差異,作到等價交易。而單純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公允價值(計稅價值)100萬進行交換顯然是不合理的。

篇3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估計方法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衍生金融工具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經濟活動之中,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計量問題是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系統的核心問題。對于金融工具來說,公允價值是最相關的計量屬性;而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來說,它是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價值來計量有很好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又確實產生了很多弊端,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這些現實問題要求我們重新審視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衍生金融工具上的運用:用公允價值計量會產生什么問題?是公允價值本身有缺陷,還是我們應用有問題?

一、研究背景

一場舉世罕見的金融危機把公允價值從神壇之上拉了下來,變成受到質疑最多的對象。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學者開始分析研究金融工具用公允價值計量所產生的影響,他們發現公允價值計量會放大資產價值的波動,與金融監管措施的合力作用會導致金融不穩定。但是,很少有人去進一步發掘最根本的原因和傳遞機制,而我認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FASB和IASB都是公允價值的提倡者,他們認為,公允價值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由此可見,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價值計量凝聚了業界共識,但在實際運用中也確實帶來了不少的問題。筆者認為,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原理其實并不復雜,理論上也沒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關鍵就在于公允價值估計方法的應用,產生的一切問題的根源也在于此。

(一)第一類估計方法帶來市場共振效應

按照現行準則,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主要由活躍市場上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開報價提供,而這些以市價為基礎的會計信息又流向市場,極大地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發展。這就會產生內生的共振效應,加劇市場波動。當市場繁榮時,資產往往被高估,出現“泡沫價格”,甚至進一步鼓吹泡沫。但是一旦爆發危機,在這種交易無序、資金流動性較弱的環境下,資產往往被低估,賬面損失加劇,市場參與者經常是為了止損被迫而不是自愿進行交易。更可怕的是會計制度與資本金監管要求共同作用于金融機構的情況,隨著公允價值迅速下降,金融機構不得不對資產按市價不斷減計,無論如何金融機構不得不提前承擔資產減值的損失,這種傳導將直接快速導致金融機構流動性無法滿足監管比率的要求,銀行不得不收縮投資規模,投資者也會跟著拋售資產,從而使市場陷入“交易價格下跌——資產減計——核減資本金——大量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中,整個市場陷入恐慌,金融市場的危機也隨即成為世界經濟衰退的訊號。

公允價值計量產生共振效應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允價值是公平交易價格,是一種理性情況下的估計價格,并不是公開市場報價。由于市場參與者不一定理性,市場也并非完全有效,所以價格可能會比較長時間地偏離價值,這時的價格也就跟公允無關了。

(二)第二類估計方法的應用缺乏規范性

隨著衍生金融技術的發展,更加復雜的、專業性更高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斷涌現,一些公司甚至設計購買專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對于這些專用衍生金融工具,很難應用第一類方法,因為這些“量身定做”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頻率很低,而且通常是通過場外交易進行,沒有活躍的市場報價。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只能借助估價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

但是,不同企業對于公允價值的估計可能采用不同的估價模型或不同的參數,這樣一來估計就變成了一個主觀性很高的過程,估價者的主觀因素可能會降低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及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當然準則中也規定:企業應當定期使用沒有經過修正或重新組合的金融工具公開交易價格校正所采取的估值技術,并測試該估值技術的有效性。不過這還是遠遠不夠,企業在公允價值估價技術中的自由裁量權還是太大了。如果沒有一套比較詳盡的操作方法加以規范,那么在實務中很可能會引起混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也無法可依,無規可循,隨時可能變成管理層操縱報表信息的手段。

三、改進公允價值計量的兩點建議

(一)規范公允價值估計方法的應用前提

對于第一類估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模型來對市場基本面進行跟蹤觀察,反映市場價格背離真實價值的情況。如果市場過熱或蕭條,價格開始背離價值并且對市場走向產生影響,模型就可以表現出來,我們就適時地改變公允價值的估計方法,減小利潤或損失以及這些虛增的部分對市場的影響,防止出現共振效應,減小市場波動。而在其余的風平浪靜的大部分時候,公允價值無疑就顯露出它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是多年的實踐可以證明的真理,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應該堅持公允價值作為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

篇4

關鍵詞:審計質量 公允價值計量 作用分析

我國經濟的發展提高離不開審計工作,在新的審計準則條例頒布后,我國開始廣泛應用公允價值計量這一計量方式,這一做法使得我國的審計準則與世界實現了接軌。公允價值這一定義的產生最早要追溯到十九世紀的美國,由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制定并修改,主要應用于市場交易中。如今我國將這一計量方式引入并進一步明確了其定義。即“熟悉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蹦壳皝砜矗捎谖覈氖袌龇浅;钴S,所以要想廣泛良好的應用公允價值計量難度系數很大,加之公允價值本身具有不明確性,導致在公允價值審計的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我國在審計方面一直缺少經驗豐富的審計人才,且經濟一體化的到來使得我國的金融行業在面對機遇的同時要承受諸多壓力,這些都使得我國金融行業的審計工作一直處于低迷狀態,要想讓公允價值計量在應用中取得成效,就必須“從審計質量角度出發,對其審計質量提高進行研究,并對會計盈余信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的不對稱性的弱化可能性進行探討?!毖芯繉徲嬞|量在公允價值計量下的作用,是改善我國目前金融行業審計弊端的有效途徑。

一、審計質量的作用研究概論

目前來看,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的金融行業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相關工作提供負債信息和資產信息,更能對市場資源配置及資本定價進行全面的合理的優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工作的展開。尤其是我國目前在金融領域出現了大量的投資理財產品,以及各種保險、貸款、養老金等金融資產,其信息的提供都需要以公允價值計量為基礎依據。在審計工作中,公允價值計量將影響著企業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為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可靠的價值信息,使金融機構更加透明公開。一旦金融機構透明化,就可以提高其信用度,那么相應的信用成本將會降低,這種良性刺激將有利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具有很強的主觀判斷性,所以很容易出現一些造假行為,成為一些金融機構盈余管理的手段,所以需要充分發揮審計質量的作用,對盈余管理進行妥善制止,進一步提升金融信息的透明度。

二、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準則的應用

公允價值計量自被引入我國金融領域后,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中主要涉及到了幾個方面。

(一)金融工具

我國準則中明確闡述了金融工具與公允價值計量的關系,要求在一個會計周期內,要依照公允價值對金融工具的全部環節進行計量,以保障其能夠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現狀以及財務信息。給予金融客戶一個公平的市場交易價格。除了為交易決策者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外,公允價值計量還將有效規定金融工具的操作,讓用戶得到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以免企業對財務信息進行粉飾或造假,令用戶上當受騙,作出不符合理性的金融交易。

(二)房地產投資

如今,我國的房地產成為了最佳的投資項目,而在以往的房地產投資交易中,決策者很難得到可靠的市場價值信息,使得交易常常不具備公平性,房地產市場過于活躍,常常令投資者無所適從,在進行投資時很容易出現價值偏差而增加了投資成本或者錯過了投資機遇。而公允價值計量被應用后,通過每年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價值計量調整,使得房地產投資價格相對穩定公平,而投資者可以掌握到合理可靠的投資價值,繼而可以有效在房地產交易中獲益。

(三)長期投資

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公允價值計量將會對其所取得的投資股權進行初始計量與后續計量,以保障投資過程中的虧損或盈利都符合標準。

(四)企業合并

不屬于同一控制權益下的企業之間進行合并時,其所擁有的資金成本以及合并所需的成本費用將設計公允價值計量,要依據公允價值計量對被收購的一方所擁有的可辨認資產及負債差額進行相關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資產成本不會出現過高或過低的評估,既保障了被收購一方的權益,也保障了收購方的權益,做到了合理公平。

(五)債務重組

在處理債務工作時,由于會出現一些非現金類的資產,債務人需要利用這些資產對債權人進行清償,而資產的價值不能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中的任何一方決定,要保障雙方的權益不受損害,正確評估資產的價值時,必須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作為標準。

除了這些金融行為需要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外,我國在很多其他金融領域都需要應用這一計量方式,比如房屋租賃、政府補助、股份持有等,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計量之所以能夠在如此多的方面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得利于其所具有的價值標準性。然而公允價值計量的廣泛應用并不能說明其在我國金融領域已經得到了全面完善并趨近成熟,相反,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審計工作與金融領域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與弊端,研究公允價值與審計質量的相關性,能夠有助于我國審計工作的未來進展。

三、公允價值計量對審計質量的作用與影響

盡管我國在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后加以廣泛應用,但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應用的過程中“還缺乏完善的理論指導和操作指引,且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觀性強、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很難劃定統一的標準進行計量。”這使得公允價值計量對審計質量有降低作用,其影響主要圍繞了三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方面

從企業內部來看,公允價值計量的引入改變了審計工作的傳統模式,無論是企業整體還是會計部門,都要經過一番全新的調整,這給企業和會計人員帶來了諸多不便,首先體現出來的是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領導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層能夠準確識別其對會計報表的影響,以能夠對新的報表作出正確的決策,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必須對市場的價格信息做到及時、準確、全面的掌握,以對市場操作得心應手,可以說,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內部的審計質量帶來了巨大的調整,如果企業人員不能及時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將難以對企業治理進行完善優化。

(二)政府監管部門方面

每年我國政府都會有一筆巨大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這些費用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我國人民的生活環境與狀態,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勢必要做好財務審計工作,以確保財政收支合理有效。我國的政府監管部門主要由證監會、審計署、財政部門組成。每個監管部門都有自身的工作職責范圍,證監會主要針對上市公司及其所發行的股票進行監管,一旦上市公司出現了非標準審計工作就要進行相應的處理監督,然而公允價值計量被引入后,使得我國監管部門的監管方式出現了巨大轉變,為了有效及時地對各企業進行審查監督,證監會就必須擴大檢查職能,除了對財務、證券進行監管外,還要對審計進行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審計質量,營造一個穩定的財務環境。

(三)注冊會計師方面

1、提高了審計質量準確性的難度

公允價值計量令審計質量的準確性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公允價值計量缺少合理的標準與完善的理論體系,且公允價值計量過于主觀,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后,我國對其下了定義并明確了其所應用的范圍,但是卻沒有對其作出統一合理的規范,也沒有對其所需要的評估技術作出要求。這就導致很多公允價值計量所依據的評估技術都并不符合審計質量的需要,在這方面,就為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對于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是一項嚴峻考驗,注冊會計師需要對管理層所做的決定,比如是否選取了合理恰當的會計政策,或者會計人員的工作是否科學規范等進行有效評價,這樣一來就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難度,不僅增加了審計工作的成本,更影響了審計工作的質量,一旦注冊會計師的應對狀態差或是專業能力、經驗水平不足,都會導致審計工作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2、增加了審計質量的出錯率

公允價值計量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其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和變動性,這為我國一些存在治理死角的企業提供了對財務修飾和造假的機會,在進行會計工作時,有些企業的會計部門會對財務報表作出篡改和掩飾行為,這種行為看似牟利,實則卻對我國的金融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更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增加阻礙。而公允價值計量所具有的不穩定性,正好可以成為企業財務報表造假的有利借口,另一方面,由于有的企業內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理缺陷,導致會計人員在審計時無法準確掌握財務信息,使得其出現了錯報、漏報問題,而這對于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無疑是巨大的阻礙,注冊會計師要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價值水平作出合理有效的估計,才能追根溯源查找企業報表中的錯報信息或造假內容,如果不能作出合理的估計,就會令審計報表存在質量漏洞,影響進一步的決策和規定。

四、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審計對策的完善

由于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給我國的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我國在今后的審計工作中,要想不斷應對挑戰,加以完善,就必須加深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理解程度,審計人員要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公允價值并不是真正的交易價格,而是評估標準對于價格的一種估計,只有掌握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注意要點,才能對于企業的資金狀況了如指掌。審計人員為了適應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應用,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力,從更全面的角度對經濟、金融、財務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

在發展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用下的審計工作時,要對客戶的經營環境進行了解、關注,只有全面細微地掌握了企業內部的經營模式、性質特點,才能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合理應用公允計量價值。我國的市場經濟目前還處于一種尚未完善的階段,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應用使得審計工作有了更大的難度,要想不斷完善審計工作,采取良好的審計對策,就要從市場著手,加緊改善市場環境,為審計工作作出保障,提高審計質量。

五、結束語

“公允價值計量對審計質量有著顯著影響,為了加強審計質量,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我國應該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各項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加緊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工作,并制定出各項明確細則,對公允價值計量的評估技術、評估范圍、注意事項、參考標準都作出一一規定,確保有關單位和會計人員能夠有所依據、有所衡量。另一方面我國應督促金融管理人員及評估人員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期在應用新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情況下,其能夠迅速勝任職位工作,作出準確的決策以保障審計工作的質量。只有“加強公允價值計量下會計盈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降低其不對稱程度,才能促使投資者認識到審計質量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瑩.公允價值計量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D].華僑大學,2014

[2]張妍.公允價值計量下審計質量的作用研究[J].財經學?學術版,2015(18):314

[3]王靜.公允價值計量對審計質量影響研究[J].商,2013(22):111

篇5

關鍵詞:公允價值;歷史成本;計量屬性

一、公允價值概述

會計中公允價值的應用由來已久,會計上正式提出公允價值的概念是1953年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的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在理論界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也層出不窮,其中2006年F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又一次做出修改,修改后的定義為:“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有序交易中,銷售一項資產將要收到或轉讓一項負債將要支付的價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2003年在IAS39《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上對公允價值的定義為:“在獨立交易中,熟悉情況的、自愿的當事人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睆囊陨系亩x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允價值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公平性。公允價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所謂公平的交易是指交易雙方不存在特殊關系是非關聯方,公允價值是由理性雙方自愿而非被迫達成的交易價格,是非特定的市場參與者充分考慮了市場信息后所達成共識的市場交易價格,它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而非特定主體對資產或負債真實價值的評價。

2.動態性。公允價值在會計反映觀上堅持動態反映,摒棄歷史成本的靜態反映。它不斷反映交易完成以后的各個后續報告時點上的現實價值。不同時點下的資產或負債的供求關系不同,市場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評價也不同,因此,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將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動態性。

3.虛擬性。歷史成本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為前提的,以可核查的原始憑據為依據,而公允價值相對于歷史成本而言,本身并不是建立在己發生的交易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雙方愿意交換的虛擬交易上,是在交易或事項尚未發生時,對市場上的價值進行的估計。

二、應用公允價值的優勢

(一)公允價值能夠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

相關性通常由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三個因素組成。歷史成本是一個靜態指標,它只反映資產或負債過去的價值,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公允價值作為一種面向現在和未來的計量屬性能及時反映各個時點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變動,并以此為基礎調整賬面價值,保證賬面價值與實際相符,從而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因此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更具有及時性、預測性和反饋性,能夠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

(二)公允價值更能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創新金融產品,如以合約形式出現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它們不具有實物形態和貨幣型態加之交易和事項大多并未實際發生,原有的歷史成本顯然無法對其進行會計處理。而公允價值卻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確定并不取決于業務是否發生,只要交易雙方存在,交易合乎公允就可以確定資產的價值。

(三)公允價值符合會計配比的要求

收入、成本和費用在計量的單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貨幣計量單位。但是在計量的屬性方面卻不配比,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成本費用確實按歷史成本計量。相互之間的計量基礎并不一致。由此所得的利潤既包括日常經營產生的收益也包括物價上漲帶來的資本利得。因此為了使會計核算符合配比原則,就有必要在會計核算中引入公允價值,對會計要素不但要進行初始確認還要進行后續計量。

三、應用公允價值的弊端

(一)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定,公允價值計量應分三個級次。第一,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由此我們看出,第一、第二級次的公允價值采用市價法確定。公允價值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對資產或負債的認定。各類不同職業人員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參照標準,導致同一商品會出現不一樣的公允價值,因此公允價值的取得存在著復雜性、不確定性等因素,公允性判斷難度較大,確定的主觀性較強。

(二)公允價值容易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

我國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這些特定主體出于特定目的,在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等時,交易價格往往有失公平。2001年1月財政部對《債務重組》《投資》和《非貨幣易》準則進行修訂,雖然保留了公允價值的定義,但明確回避了公允價值運用而改為按賬面價值為入賬基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2006財政部年頒布的新準則中規定將債務重組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又出現一些高負債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利用這一規定,通過債務重組包裝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現象。

(三)公允價值的引入使凈收益的計量失去邏輯一致性

凈利潤作為一個期間計量指標,屬于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而公允價值作為一個時間點的價值計量,反映資產或負債對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貼現,其中包含多項復雜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卻并不對依靠期間概念的收益和費用計量造成影響。公允價值的變動代表未來預期收益的變化,往往缺乏相應的現金流量。將未實現損益與加到已實現的損益上,就產生了一個不匹配的缺乏邏輯統一性的結果。

四、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措施

(一)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

公允價值得以合理運用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存在一個活躍、健全的市場,而活躍的市場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場經濟。所以我們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與完善的過程中建立于之相適應的市場體制。通過改善經濟環境,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和商品交易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大力推進信息資源公開化,使公允價值有一個更為客觀的來源,從而會計人員能夠最大限度的使用從資產或負債的有效市場得來的數據,最小限度的依賴自己的判斷,增強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二)建立市場信息數據庫

目前我國市場價格體系尚不成熟,相關的數據信息還不能通過一個公開的平臺進行披露,這樣無法給公允價值提供系統、公平的標準。因此需要發揮網絡技術優勢加快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建立行業數據庫,由固定的專業機構按期公允市價、相應行業參考價格指數、參數等,并且該報價不得人為隨意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允價值變得及時、客觀和可靠。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

由于公允價值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熟悉企業自身的情況還要能夠把握企業的外部信息,合理的估計現金流量并確定折現率。為此我們應加大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投入,展開公允價值評估教育,使得會計人員能夠正確理解公允價值計量,從而提高會計人員對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復雜判斷的實際操作能力。由于公允價值的確定包含許多會計人員自身的判斷,所以在運用過程中存在著惡意誤用問題。(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高宇.關于公允價值的解讀[J].財會探析,2010,(1)。

[2]李清、劉洪訊、安春梅、韓明君.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財務與審計,2007,(3)。

[3]董必榮.關于公允價值本質的思考[J].會計研究,2010,(10)。

篇6

【關鍵詞】危機;公允價值;順經濟周期;副作用;啟示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產生源自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和經濟虛擬化帶來的不確定性,2006年我國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金融工具、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17項具體準則中,按國際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概念。新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改變了我國以歷史成本作為單一會計計量屬性的傳統。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在國際范圍的推行雖然幾經波折,但一直被認為是會計計量的發展方向。而2008年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暴露了其順經濟周期效應,一些金融業人士將矛頭指向美國會計準則,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夸大了次債產品的損失,放大了次貸危機的深度和廣度,對加重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副作用,公允價值一度成為了眾矢之的[1]。公允價值是否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是否需要新的會計計量方式代替公允價值計量,我國正在推行的公允價值會計是否應該止步等等一系列問題成了我們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公允價值順經濟周期與金融危機的關系分析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涵義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2006年正式《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根據公告,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的有序交易中,銷售一項資產所能獲得或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者負債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估價的確認依據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交易價格,指在活躍市場上存在相同的資產或負債報價時,使用該報價對公允價值進行估價。第二層次是類似資產報價,指活躍市場上雖然沒有相同但有相似資產或負債的價格信息,根據相似資產或負債價格確認估價。第三層次是模型定價技術,指市場上不存在關于資產或負債可觀察到的相關信息時,應用本層次的定價方法估價,包括矩陣定價法、現值技術等[2]??梢姡曰钴S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能反映金融資產的真實價值,符合公允價值的經濟實質,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市場發生突變時,例如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市場信心喪失,出現恐慌性“賤賣”資產的時候,資產賣方處于非理性狀態下,其交易地位很難與交易對手保持平等。此時,市場報價類似于資產快速變現時的“清算價格”,不符合“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前提,市場報價就不再是確定公允價值估價的最優選擇。

(二)公允價值順經濟周期對金融危機的加劇作用機制

從經濟發展周期角度來看,隨行就市的公允價值會計助長了經濟周期性的波動。法國銀行聯合會曾警告說,公允價值計量在泡沫時期可以增強幸福感,在危機時期會使恐慌情緒不斷放大升級。尤其在經濟周期中的特殊階段或者臨界拐點處,其有顯著放大作用。公允價值會計使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或者收縮速度明顯加快,從而促使泡沫膨脹或蕭條加劇。

在本輪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的順經濟周期效應加劇了金融危機的深度和廣度。從理論上說,在一個信息對稱且市場有效的環境中,會計信息不會對市場產生任何影響。但是,現實的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者也并非完全理性,市場常常受心理、情緒等行為因素影響。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公允價值會計已成為一個市場趨勢的追隨者。在金融危機中,會計信息完全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氣氛,短期內引發市場大幅波動,對金融市場造成致命的沖擊。美國金融危機爆發過程中,60名國會議員聯名寫信給美國證監會,要求暫停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他們認為,失靈的市場常常意味著沒有什么價格可以讓銀行作為基準來“盯住”,如果銀行不必按市值給其資產定價的話,金融危機就會消退。這種說法雖然不一定符合事實,有其片面性,但一定程度上卻說明在有限理性的市場中,公允價值會計信息可能存在很大的負效應。

金融危機中涉及的主要產品為場外產品,既缺乏活躍的市場價格,也缺乏相關產品價格。根據公允價值會計規定,不具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的價格信息,可以根據模型來定價。然而,當某一金融機構出現危機,需要賣出相關資產,由于缺乏相應活躍市場,通常采用拍賣的方式。而一旦拍賣價出來,就為同類資產提供了參考價。而根據謹慎性原則和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企業須在報表中迅速反映,相應計提大量的減值準備。這樣賬面遭受巨額損失,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為了達到監管的要求,他們不得不收縮信貸規模并在短期內加大資產拋售,進而又對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帶來新的下降壓力[3]。面對天文數字般的賬面損失,投資者的預期被降低,紛紛拋售手中的債券,導致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新一輪的下跌,企業也被迫再次確認減值損失。如此往復,便陷入了“價格下跌--資產降低--預期下降--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金融產品和投資者信心均因此而螺旋式下降。次貸危機也隨著資產價格和投資者信心的下降惡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機,最終演變成經濟危機。

(三)金融危機中顯現的公允價值會計的優勢

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加強了財務信息的透明性,特別是在經濟下滑期間公允價值的信息更為重要,取消公允價值只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并帶來更大的不穩定性。雖然公允價值會計在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充當了“催化劑”,“助推器”作用,金融危機中也暴露了公允價值計量的一些弊端,但不能因此而放棄公允價值計量方式,公允價值會計計量仍然是未來會計計量方式的發展方向,它的優勢仍不可埋沒。

首先,公允價值會計更好的堅持了會計計量的相關性原則,能夠即時反映企業存在的風險。對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減少金融機構及其交易人員故意掩蓋投資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如果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已下降,根據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會計報表中披露的是當前市場價格而非成本價格。在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計量迅速的反映了金融產品市價下跌的事實,向市場傳達了泡沫和危機存在的信息。其次,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更好的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4]。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桿性特征使得其交易只需要很少的甚至不需要初始凈投資,歷史成本計量對其無能為力,只有公允價值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確認和計量,而且新的金融產品的成本用歷史成本也無法衡量,因此用公允價值對新興金融產品進行估價,使得金融創新有了可靠地計量依據。

二、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順經濟周期的矯正

公允價值會計確實在金融危機中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絕不是金融危機的根源所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對于這一問題也給出了答案。報告指出,如果市場的透明度高,參與者能夠及時得知財務狀況的情況下,較高的公允價值波動性不一定會帶來問題,所以說歸根結底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是市場的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等問題所造成的。相比其他計量屬性來說,公允價值仍然是目前更優選擇。但金融危機的爆發也是對它的一場考驗,說明其在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我國的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應根據市場發展狀況繼續完善推行,不斷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市場與會計準則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一個更相關和適合的會計準則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市場運行過程中與之出現的各種摩擦反過來又促使準則的反思和完善。金融危機發生后,為加強市場約束和促進金融穩定,削弱公允價值會計在危機中順周期效應,各國開始采取措施修訂和改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框架。

2008年9月,針對非活躍與非理性市場情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了采用公允價值會計處理方式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要求企業在為資產確定其公允價值時,如果該類資產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交易,則可以通過內部定價,包括合理的主觀判斷來確定其公允價值。這意味著SEC允許公司可以更大程度運用合理判斷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2008年10月,IASB也宣布修改會計準則相關條款,允許會計主體在異常情況下可以對非衍生金融資產重新分類。對債券資產的重新分類意味著如果公司有意愿且有能力持有到期,可以按分類當天的市價入賬,而不必隨波動的市值計算浮動盈虧。IASB和FASB在2008年底分別在倫敦、諾沃克和東京召開了三輪圓桌會議,會議圍繞金融資產減值、公允價值的選擇權、公允價值計量以及相關披露問題展開了討論,并識別出關于公允價值計量中哪些是趨同項目需要立即進行調整,哪些需要留作長期項目的一部分[5]。國際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也指出,公允價值計量應采取諸如改進估值技術、采用頻率高的簡短報告,提供有的放矢的風險披露等手段進一步改進公允價值會計準則。2009年4月FASB投票決定放寬按公允價值計價的會計準則,金融機構在使用公允價值方法對金融資產進行估值時,可擁有更大的自主判斷空間。允許金融機構在證明市場不流動價格不正常的情況下,用其他合理的價格估算方法來估算自己的資產價格。從而使這部分資產不至于因為股價模型導致的價格偏低而造成過多的資產減記。FASB同時表示,如果一家機構認為自己持有的資產只有在資產到期后才會出售,而不會用作交易來投機,那就不需要根據“非暫時性損失”原則來進行減記。這樣在金融危機中價格大跌之時,銀行可以通過認定部分資產為持有至到期資產,而避免用市值計價,以避免大規模減記的發生。

三、目前我國采用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約束條件分析

(一)市場環境尚不成熟健全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解決了我國會計計量中資產、負債由于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所導致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會計信息缺乏決策相關性的問題。然而該計量屬性應用的前提是存在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近幾年我國經濟雖取得了飛速發展,然而市場化程度不高,公平的交易環境尚在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二級市場發展相對落后,流動性較差、監管存在諸多漏洞,基于其市場信息獲取公允價值的可靠性相對較低,對絕大多數資產和負債而言,很難找到可以觀察到的市場價格。盲目推行公允價值會計不但難以達到公允,反而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在喪失可靠性的前提下,也喪失了決策相關性。

(二)高素質會計人員匱乏

公允價值會計要求會計人員不但要精通會計,還應熟練掌握計算機、財務管理、金融等相關知識。我國目前的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數會計人員僅僅停留在熟練地進行賬務處理這一層次。在新準則體系下的財務人員不但是報表的編制者,還應該是合格的評估師。新準則的推行和公允價值的應用賦予會計人員更寬泛的職業判斷空間,增加了會計人員基于自身經濟利益或迫于企業管理層壓力而違背誠信原則的可能性,客觀或主觀的影響公允價值會計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三)公允價值計量理論模型可操作性差

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公允價值可依次根據活躍市場價格、同類或類似資產的活躍市場價格或估價技術評估來確定,即公允價值的確定,除受人為因素影響外,主要受制于市場的活躍程度與估計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于缺乏相關市場價格的資產和負債,確定其公允價值需要依賴于第三層次的方法進行計算。但是,對于風險特定相似的金融工具,估價模型計算出的公允價值有可能產生較大差異。如果不同機構根據不同的假設使用不同的模型,其公允價值及對損益賬戶的影響在不同機構之間可能不可比,并且為管理層留下很大的操縱空間,與公允價值會計的目標相違背。對于外部審計、評級機構及監管機構來說,證實通過模型獲得的公允價值是否可靠將極其富挑戰性。花旗銀行2007年在估計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時使用了800多個估價模型。隨著金融工具日益多元化,確定公允價值過程中隱含的不確定性定也越來越多【6】。我國普遍采用的將未來現金流折現的方法,公允價值根據未來各期的現金流量,折現率和折現期計算,這三個因素在判斷時都存在較大的彈性,難以保證其估計結果的合理性。

(四)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要有效運用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必須消除操作過程中的人為操縱問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仍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內部人”為了實現其自身的利益,利用“內部人控制”進行上市公司與其大股東之間不正常的關聯方交易,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成了關聯方之間隨意制定價格的工具。在粉飾經營業績報告、偽造盈利的行為中,上市公司會在資本市場中利用債務重組、資產置換、投資行為調節利潤,使其公司瞬間扭虧為盈。這些行為極大地擾亂了資本市場的秩序,違背了推行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初衷。

四、后危機時期完善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對策建議

從長遠上看,公允價值會計能較好的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體現會計信息質量可靠性與相關性的統一,促進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之間的協調。應借鑒國際經驗,做到未雨綢繆,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順經濟周期效應,緩和危機發生時對我國經濟體系的沖擊。

(一)健全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環境

積極培育各類資產市場,建立健全健康、有序而又豐富、活躍的市場體系是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問題一直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弊端,市場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時可獲得相關價格信息的充分性和計量結果的可比性,最終影響到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我國應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強政策扶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拓寬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只有建立更有效的活躍的資本市場,才能為各層次尤其是第二三層次的公允價值估價提供環境保障。

(二)審慎運用,建立非常時期應急競爭機制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運用還處于初期階段,所產生諸多的經濟后果還還未完全顯現,因此應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通過這次金融危機可以看到,對于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即使是曾經運用得游刃有余的西方國家,在危機中也還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體系還是美國會計準則體系,公允價值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許多實際重大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并且它的實施確實會對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和沖擊。我國在推行公允價值時,必須加強對其認識,在與國際上關于會計計量的理論、實務和準則規范的發展趨勢接軌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我國具體國情,研究市場經濟狀況以及會計計量實務中存在的問題,建立應對非常時期下的應急競爭機制,在類似金融危機的非常事件發生時,使資產負債表泡沫不致因公允價值的順經濟周期作用而被放大,維護市場信心和穩定參與主體情緒。

(三)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公允價值評估

我國的資產評估業經過十多年發展,執業標準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業務領域和服務對象不斷擴大,社會監督作用不斷加強。對公允價值會計實施獨立的第三方評估能夠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客觀真實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可以有效解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造成的“內部人控制”問題。資產評估所確定的價值通常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資本保全狀態,能夠從計量單位與計量屬性兩方面完善會計的配比原則,真實反映企業的價值,能夠合理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可以更有效地提供會計信息。

首先,資產評估是一種專業活動,從事評估業務的機構應由一定數量和不同類型的專家和專業人士組成,評估活動專業化。評估機構及其評估人員對資產價值的估計判斷,都是建立在專業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所作估價是一種專業判斷,只要誤差在一定范圍內,都可認為是市場均衡價格的反映。

其次,第三方公允價值評估的獨立屬性提高了評估意見的公正性。獨立性是資產評估的基本特征,也是資產評估的靈魂。獨立性原則使資產評估師免于利益沖突,從而奠定正直與客觀的執業基礎。因為是與公允價值評估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評估活動服務于資產業務的需要,而不服務于資產業務當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既保證了評估的公允性,又起到了監督作用。

(四)加強對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公允價值會計在我國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框架還不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還不成熟,所以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認為操作空間較大,必須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應持適度、謹慎的態度。在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披露方面,應要求會計主體增加對公允價值信息的表外披露,包括公允價值是如何確定的,所用估值方法預計存在的變動、所用模型的假設、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以及風險披露[7]。加強對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從制度監管等外部環境上保障公允價值準則計量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證公允價值會計的合理使用,保障其在我國的有序推行。

(五)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

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實現徹底的政企分開,讓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主體。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真正納入到法律框架內,嚴格依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運作。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對《公司法》中有關公司運營的具體規則進行完善和修訂,使其更臻完善。公司組織體制和領導體制,要嚴格按《公司法》運行,要完善董事會的組成和董事的行為規則,包括健全董事會的組成規則、完善董事會的產生規則、推動董事會運營的合理化,尤其是要強化董事會的監督職能等。三是監事會的監督必須到位,這包括加強監事會的組織、充實監事會的職權,切實發揮監事會的作用。在國家法律、法規范圍之內,公司董事會職權內決策事項,政府不進行干預和審批。

通過多途徑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在加強對現有會計從業人員的再培訓再教育的同時,改革高校教育方式,為未來培育符合現實需要的創新復合型人才?;蛘邚膰獍l達國家引進相關人才,直接借鑒引用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技術。

參考文獻

[1]夏雪,張孝友.會計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研究[J].現代會計,2009(3):12-16.

[2]李金秀.暫停抑或修訂公允價值計量――基于次貸危機討論[J].財會通訊,2009(9):73-76.

[3]章承濤,陸麗琴.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研究[J].管理觀察,2009(5):186-187.

[4]宋文秀.金融危機下對公允價值的再認識[J].財會研究,2009(12):37-39.

[5]李杏梅.在金融危機中審視公允價值[J].商場現代化,2009(5):324-325.

[6]周英.金融危機引發的公允價值之爭及其最新發展趨勢[J].會計研究,2009(6):21-25.

[7]張妍,何玉潤.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美國的經驗、教訓及其借鑒[J].會計之友,2009(6):74-76.

作者簡介:

篇7

關鍵詞:財務會計;公允價值

經濟水平的穩定健康發展主要是依靠公平的市場競爭以及國家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在當前的經濟環境背景之下,如果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收益的最大化,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就需要妥善的管理企業的資產。這就需要更加科學高效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積極地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科學高效。但是在公允價值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一定的影響。

1公允價值的基本概述

公允價值具體指的是在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中,被公認為的一部分具有價值的產品或者是資產價值。公允價值最為主要的特點是具備時代性以及未來的前瞻性。立足于全球經濟的角度來說,企業當前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內容方面越加的繁雜,資產的類型也更加的多樣化。這些都為公允價值在企業財務會計中的運用提供了更加廣泛的發展市場以及應用領域。在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中,科學合理的采用公允價值能夠幫助企業控制和降低經營風險,提升自身財務數據的信息質量。這就可以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經營效益,使得企業能夠保證健康穩定的發展。從整體上來說,在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采用公允價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財務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的主要依據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財務會計需要遵循一定的判斷依據和操作原則,在適當的范圍之內,對財務會計中的公允價值進行合理的判斷和估計,使得財務會計中不確定的因素降到最低,這樣可以使得企業的財務報告更加的真實,進而降低和減少企業財務報告中相關方面的不利作用。為了使得公允價值的相關主張得到保障,需要真實可靠的數據進行聯系和溝通,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在財務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能夠有效預測出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財務會計中的歷史成本原則能夠放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的歷史,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會計報告無法有效預測出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無法預測企業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只是單純的提供一定的會計信息。一般情況下,公允價值在財務會計領域中會對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實際上,在當前財務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的模式中,如果偏離會計的主體進行計量活動,則無法反映出企業真實的經濟運轉情況。公允價值被認為是在以市場為基礎和前提之下,對于財務會計報告中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隨時進行完善修訂。

3財務會計中采用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

篇8

【關鍵詞】金融危機;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循環機理

公允價值會計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西方國家中,美國在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和研究一直引領世界。我國從1998年首次使用公允價值,到2006年的修訂,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公允價值的運用符合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公允價值的出現是現代會計計量以價值取代成本的結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能夠解決歷史成本計量方法所凸現出的問題,滿足人們對信息相關性的要求。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趨同的大方向。

此次爆發的大規模金融危機所暴露的公允價值相關問題,使人們在欣賞其優越性的同時,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弊端:公允價值是一種效用價值,如果企業放棄對自身未來的預期判斷,轉而依賴市場價格,顯然是與持續經營假設、資產和負債的定義相違背的。金融危機導致大規模金融機構破產,若預期不能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下計量,那運用市值計量意義已不重大;公允價值在特殊時期更容易加劇經營業績的波動性,由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將導致擁有大量的金融經營業績出現大幅波動。在泡沫時期,更容易采取進取擴張的策略;而在金融危機時期,由于資產大幅貶值,按市值計價使其蒙受巨額虧損,進而引發市場對這些金融機構資產的恐慌性拋售,企業在難以尋求到融資的惡性循環下,會使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

1.金融危機下呈現的公允價值問題及原因分析

源于2007年末的美國次貸危機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席卷全球,有人抱怨公允價值的使用低估了在非流動市場中證券的“真正價值”,夸大了損失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非流動市場中使用公允價值是有挑戰的,有很多重要問題有待研究。

1.1 公允價值計量加劇金融危機的循環機理

在市場價格大跌和市場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對金融資產賬面價值過度減計,從而加大投資者對金融資產的拋售力度,金融資產交易價格下跌的范圍和幅度會進一步擴大,進而形成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雙重惡性循環。下面以圖示方式來揭示其循環機理。

圖1反映出對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其資金鏈會出現問題,會放大資產交易價格下跌的沖擊效應,對金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圖2從實體經濟的角度揭示了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減計之后的企業通過消費、投資、商品交易等途徑傳遞信息并放大信息產生的效應。實體經濟也將不可避免的遭受嚴重打擊。

1.2 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不能忽略的是,由于公允價值在反映企業金融資產的價格上過于敏感,很多時候成為資本市場助漲助跌的工具。公允價值計量造成了順周期效應:市場繁榮時,由于交易價格過高,容易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被高估,從而導致利潤虛增,公允價值加劇市場狂熱;市場低迷時,由于交易價格過低,往往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被低估,這無疑也會給公司帶來賬面損失,公允價值加劇市場恐慌。

1.3 公允價值的黑洞效應

1.3.1 黑洞效應涵義

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黑洞效應主要是指:在一個經濟體系中,由于種種原因,經濟資源既沒有用于投資也沒有用于消費,而是以各種形式退出了社會再生產過程,這種退出對經濟產生的影響稱為經濟體系中的黑洞效應。

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黑洞效應是指:當運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時,由于種種原因而不同程度的產生真實價值逃逸和風險控制手段人為性忽略的現象。在泡沫經濟時代當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值偏離真實價值越來越遠,經濟的泡沫越來越多時,基金等大機構的投資決策者卻反而顯得麻木不仁,手足無措,連一些必要的風險控制手段都置之不顧。價值的逃逸一旦失去了控制,就好像遇到了黑洞,產生消失逃逸的效應。

1.3.2 公允價值計量對金融業產生的黑洞效應

為了轉移金融風險,美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產品包裝的CDS、SIV和CDO等這些劣質金融產品已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計量可謂功不可沒,極大的推動了資產的價值虛增,真實價值完全被公允價值所掩蓋。公允價值的黑洞效應隨著市價的非理性高漲而變得強烈,并將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卷入危險地旋渦中。隨著危機的加劇,公允價值的黑洞效應越來越強的顯示出來,金融資產急劇縮水,虧損越來越大,最終侵蝕到實體經濟并引發了世界性金融危機。

1.3.3 公允價值計量黑洞效應形成的原因

(1)公允價值界定的框架模糊,其可靠性無法達到保證是形成公允價值計量黑洞效應的原因之一。

(2)金融業具有先天的追逐高風險利益的劣根性,公允價值計量無規則的運用增加了這種劣根性,這是形成公允價值計量黑洞效應的原因之二。

(3)公允價值估值技術上不完善,助長了主觀判斷的非理性,這是形成公允價值計量黑洞效應的原因之三。

2.金融危機下應對公允價值問題的對策

金融危機爆發后,救市手段之一就是修改目前會計核算中的公允價值計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新的金融工具不斷涌現,以及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理論界應著手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公允價值計量環境,以更好地推動理論研究發展。

篇9

關鍵詞:資產負債 價值變動 所有者權益 影響

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襲卷全球,使世界經濟陷入了自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在人們紛紛指責房地產、金融資產泡沫破滅的同時,也在認真反思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存在的弊端,即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存在對資產價格助漲助跌的作用,背離了資產的內在價值,人們曾經預言公允價值是目前最好、最合理的計量模式,卻在這次危機中,扮演了“經濟殺手”的角色,為這場危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除了期盼經濟復蘇的同時,人們也更迫切希望找到一種更合理、更科學的會計計量模式,來消除公允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產生的影響。

公允價值,英文為Fair Valve亦稱Market Valve或Mark to Market,所謂公允價值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F行公允價值變動是通過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比較產生的,從而影響所有者權益,表現為對損益與權益的調整。

一、 我國會計準則公允價值內涵及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1.我國公允價值的基本內涵

我國新會計準則規定:“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交換價格即為公允價值。新準則強調的是公平交易、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金額能取得并可靠計量,由此可見,公允價值的最大特征就是來自于公平市場的確認。

從廣義上說,公允價值的本質是反映交易和事項內含的公平、公允的價格。美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定義均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從狹義上講, 公允價值作為獨立的一個計量屬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種模擬市場的價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況下,采用各種估價技術進行近似市場定價方式的評估,從而試圖得到相對公允、合理的價格,以反映其靜態價值。

2.公允價值計量在新準則中的應用及其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在我國已的38個具體準則中,有存貨、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等17個程度不同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范圍涉及一般工商業及農業、金融業等特殊行業??紤]到我國市場發展現狀,新準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

2.1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最為典型的應用體現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計量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中轉移風險報酬與實現權利義務并非同時進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不再適用,勢必導致公允價值的出現。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其報告價值即為市場價值,且其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能夠較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和動向,其業績即會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業的投資策略與市場行情相左,其當期利潤就會受到損失。

2.2投資性房地產。

新準則規定:在會計報表中須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會計處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如有活躍市場,能確定公允價值并能可靠計量,也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并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而不再單獨計提。

2.3其他交易或事項。

除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資性房地產外, 公允價值的應用還主要體現在非同一控制人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面。新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人下的企業合并視同一個企業購買另外一個企業的交易,按照購買法進行核算,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所取得的資產和負債。在購買日,購買方的合并成本與確認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凈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并可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債務重組業務,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即當債務人得到債權人全部或部分豁免時,可將豁免的債務作為營業外收入,反映在利潤表中。對于企業間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將換出(或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在同一控制人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其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并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

2.4生物資產

新準則規定:在會計報表中須單列“生物資產”項目,生物資產的后續計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取得的情況下,也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生物資產,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1.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該生物資產能夠在交易市場中直接交易;

2.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生物資產的減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并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

二、不同的會計理論對價值變動的觀點

所有權理論認為,所有者是企業的擁有者,是會計理論關鍵,也是復式記賬系統的核心,所有會計,程序和規則都立足于所有者立場上制定的,公司的經營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創造財富,所有權理論下的利潤觀是在一定經營期內經營所給所有者帶來的財富增加,即在一定經營期內影響所有者財富變動的各個方面,這也意味著在沒有發生外部交易的情況下,資產價值增加也應計算利潤。所有權理論認為,企業所有者財產與主體財產沒有區別,那么凈值的使用應不受限制,因此,所有者非常關心企業主體的資本在一般物價水平下的保值能力。因而產生財務資本觀點,財務資本觀點認為,資本代表所有者投入的資金與使用這些現金進行再投資獲取的收益之和。大多數人支持財務資本觀,該觀點也是傳統會計實踐所采用觀點,對于那些持財務資本價值觀的人而言,他們關心資本在一段時間經營之后其數額增減情況。因此,所有權觀點是通過考慮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使主體的財務資本得到保值。 財務資本觀認為,會計核算采用現行成本會計,他們認為資產和負債價值變動是持有利得或損失,公司投入財務資產后的目的是獲取投入資金更多的現金流入,因此,應將利得、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主體理論是針對所有權理論解釋公司制企業的某些問題表現出的不足而產生的,這一理論以公司是獨立于其所有者之外的一個實體這樣的事實為基礎。主體理論特別適用于公司制企業的會計處理,在一定條件下也同樣適用于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甚至非營利組織。目前,存在兩種主體理論,兩種主體觀是都將主體視為獨立個體,但該觀點將權益持有者現為企業“伙伴”,而新觀點將他們視為企業無關的人。由于主體成為關注中心,所有者凈值不再有意義的概念,所有者和債權人簡單視為權益的持有者及為資金的提供者,主體理論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權益,其中,權益代表對某一主體的資產要求權,債權人要求是選擇明確的,而股東在企業發生清算的情況時對剩余資產的要求權。在主體觀點下,利潤來源于主體的經營,在主體理論下的利潤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而不是企業“資本”的變化,重點明確收入和費用,利潤是這二者之差。主體理論首先要求主體維持執行某些職能的能力,這些職能是該主體應承擔的責任,因此,企業主體關心盤點物資經營能力的維持,這就是所謂的“實物資產”。該觀點強調企業是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實體,資本保值是指企業資產保持期初經營能力,只有資產的經營能力保持在期初水平上,才能獲取利潤。在計算利潤時,所有權理論與主體理論的主要區別在于,所有權理論將資產和負債的貨幣價值變動全部在內,而主體理論則不計資產和負債的貨幣。因此,實物資本觀認為資本是代表企業經營能力的實物資產,因此,對于利得不產生利潤,而是資本保值調整項目,將計入資本公積科目核算。

三、市價計量模式下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所謂的市價計量模式是指會計要素應按照會計當日的市場價格進行計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計量。1.逐日市價計量;2.調整市價計量。即在會計日常核算上,如無特殊要求一般采取歷史成本法計量,(特殊情況如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等資產采用逐日市價計量),報告日時調整到市值計量,從而產生價值變動科目。市價計量模式反映的是企業時點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并且考慮到時間這一因素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時點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點;在利潤核算上,在持續經營原則、穩健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前提下,仍然堅持收付實現制原則,因而更能準確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獲利能力,評價公司使用資源所取得的業績實際效率。因此,市價計量理論認為:

(一)、資產、負債價值的利得損失不應計入利潤。

1、價值變動并沒有具體的交易行為,不產生收入、費用,且具有未來不確定性,無法進行計量確認;

2、現行成本并沒有節約,因采取某種行動而沒有采取其他行動所帶來的機會利得,當采取行動后就沒有了,一旦購買資產,其成本就變成現實,唯一選擇出售或繼續使用,因此,現行成本法采取的財務資本觀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論基礎;

3、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反映已實現的或預期的現金流量,那么計入利潤是沒有依據;

4、沒有證據證明資產、負債價值變動與現值之間存在聯系。

(二)、資產、負債價值變動利得損失也不應計入資本公積。

1、實物資本觀認為,只有企業資產的經營能力保持在期初水平之上,才能獲取利潤,如果資產價值變化不影響資產的經營能力,則企業內在價值也未發生變化,對企業不產生現金流入、流出的影響,因而對權益也不產生影響;

2、這種利得、損失屬于未來事項,尚未確認,即使是預期權益在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下,也不應該歸屬于當期;

3.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根本因素。在市價計量模式下,由于影響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變動的因素、方式各有差異,因此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股價是所有者權益價值的具體體現,而影響股價最直接因素是供求關系,其他因素影響股價也是通過由于供求關系而發生影響,對非上市公司而言,影響所有者權益的價值主要有投入股本、留存收益、未來盈利水平等方面。其中:未來盈利水平是決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價值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決定所有者權益價值變動的根本原因;

4.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所有者權益自身的價值變動。在市價計量模式下,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表現形式是股票市價,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要通過技術分析方法進行估算,因此,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能決定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因而對所有者權益不產生影響;

5.所有者權益不再是資產與負債的減項。首先,現行會計理論將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該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不考慮時間這一因素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不受時間影響,換言之,該等式是靜態等式,而會計計量、處理、報告的假設前提是會計主體在持續經營條件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會計主體經營活動是動態的,那么用一個靜態等式來反映會計主體動態的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科學的邏輯;其次,現行的等式存在是否成立。傳統的會計理論認為,資金來源=資金運用,其理論基礎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而在市價計量模式下,由于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變動,而價值變動尚未實現,因此不產生實際意義上的現金流入、流出,故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會計等式不能成立,即凈資產不等于所有者權益;最后,企業靜態狀態有二種,分初始與終止。在企業初始狀態下,由于企業的資產來源于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形成資產=負債+股權資本的會計等式;企業在終止狀態下,由于喪失持續經營條件,故最終的凈資產歸屬與股東所有,形成了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而在持續經營條件下,則形成了市價計量模式的會計等式:資產市價=負債市價+所有者權益市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變動。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價值不產生影響。

四、結語

在市價計量模式下,更強調會計要素的時點價值,因此產生了會計要素的價值變動,即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差異,由于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所有者權益自身的價值變動,由此可以得出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價值不產生影響的結論。同時由于現行的公允價值理論將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視為利得或者損失計入利潤,其理論依據與客觀現實不符,從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其提供的會計信息相關性、可靠性不強。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經濟科學出版社,1-6

篇10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公允價值 應用利弊

一、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

新會計準則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改革:“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債務重組方法”、“存貨管理辦法”、“合并報表”及“公允價值應用”。其中,改革的重中之重非“公允價值應用”莫屬,除了在基本準則中定義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外,在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4號固定資產、第5號生物資產、第6號無形資產、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8號資產減值、第9號職工薪酬、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第11號股份支付、第12號債務重組、第14號收入、第16號政府補助、第19號外幣折算、第20號企業合并、第21號租賃、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24號套期保值、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第31號現金流量表、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共24項中均使用了公允價值。

二、公允價值的優越性

1.更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公允價值能夠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從而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公允價值則能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其得出的信息能為企業管理人員、債權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企業利潤的計算是通過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配比進行的,收入按現行價格計量,而成本、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這樣,收入與相關成本費用的差額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另一部分則是收入和費用計量屬性不同造成的價差。對于收入和成本、費用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更科學合理。

3.更符合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通常是指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進行配比。如果采用歷史成本法,收入按公允價值計量,費用則按歷史成本進行計量,雖然計量單位都用貨幣計量,但計量屬性存在差異。為了使會計核算符合配比原則,就要求會計核算中推行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更能體現會計的相關性、客觀性、真實性、一致性、穩健性等原則的要求。

4.利于企業的資本保全

企業對生產過程中耗費的生產能力必須回購,以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如果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計算得出的金額在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將購不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相反,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管何時耗費的生產能力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量,計量得出的金額即使在物價上漲的環境下也可以購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使企業的實物資本得到維護。

5.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企業面臨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有些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如果仍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而公允價值能較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和負債,能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從而有利于使用者對企業做出正確的評價。

6.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

我國的金融市場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從無到有,在此基礎上金融工具的創新也以罕見的速度發展。這些創新的金融工具在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原則下,只能得到初始確認,卻得不到后續確認。而在這些業務當中卻隱藏著巨大風險。采用公允價值不僅能夠對其進行初始確認還能進行后續確認,這樣就能夠揭示企業蘊藏的潛在風險,便于使用者做出恰當的決策。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弊端

1.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較強

公允價值是參與交易的雙方對市場價值的一種判斷,而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找到而只能估計。由于存在商業秘密的保密原則、信息阻斷等因素,公允價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斷難度增大,這不但影響了會計數據的客觀性,進而其可靠性也大為減弱。

2.可操作性較差

一方面,企業的資產種類繁多,在實際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計或采取近似價值的操作。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操縱利潤的嫌疑。另一方面,對公允價值進行判斷的主要形式——現值技術的運用,因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可能完全統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同樣導致在具體的技術操作上難度較大。

3.容易導致利潤操縱

如上所述,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較差的可操作性,這容易導致管理當局利用公允價值進行利潤操縱,使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

4.可能增加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

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經濟環境和風險狀況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信用的變化,都會引起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也許有人認為,如果波動性存在,那么財務報表就應反映這種波動,這樣報表使用者才能獲得更相關的財務信息。但是,反映外部環境等變化所引起的損益的變動,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

四、結束語

公允價值計量使會計記錄由靜態轉為動態,能更客觀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很多資產還沒有形成活躍的交易市場,采用估值技術和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以及公允價值的后續計量難度較大,并且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系數的確定主要依賴于職業判斷,受主觀和會計人員素質的影響較大,所以,公允價值很可能會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粉飾報表的又一新工具。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允價值取得的技術規范,增強其可靠性。

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而言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現實,唯有這樣才能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更具有用性、相關性。伴隨資本市場的活躍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伴隨公允價值在我國運行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公允價值計量將日益顯示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會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進一步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促進企業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更有效地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潛在經濟機遇。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創新與趨同相結合的一項準則[j].會計研究,2006,(3).

[2]王樂錦.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意義與特征[j].會計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