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理念重點范文

時間:2024-01-08 17:4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蒙氏教育理念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蒙氏教育理念重點

篇1

近幾年,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念在我國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關注。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已故的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創立的,有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與之相配套的教具,這種教育方式非常獨特,教育理念也非常先進。目前在學前教育領域都將其作為研究的重點,各個地區的幼兒園大部分都開設了“蒙氏班”,配備專門的老師和教具,運用蒙氏教育法來進行教育。

蒙氏教育法在對學前兒童的數學教育上有著如下的特點:(1)呈現數的方式的整體性。蒙氏教育法在教育學前兒童學習新的內容時,一般都是以組的形式或者以十位單位呈現給他們,這樣能夠讓他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數與數之間的關系,認識序列間的規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前兒童的概括能力。(2)滲透性的教學方法。蒙氏教育法重視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讓學前兒童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3)學前兒童的直接操作性。蒙氏教育法重視學前兒童通過自身的實踐和操作來獲得經驗,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為他們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4)對邏輯思維的培養。蒙氏教育法在數學教育中重視培養學前兒童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讓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進行邏輯思考,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運用,通過“感官教育”來提高學前兒童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在各種游戲中讓他們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

二、學前兒童對數認知能力的發展規律

學前兒童數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兒童的思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兒童思維發展的水平。總的來說,三到六歲的兒童在數量的估算上、數數的能力上以及視覺空間的認知能力上都有著明顯的年齡差異,但沒有性別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大,這些能力都會有較大的提高。對數的認知能力在三個年齡班中表現出小班和中班的差異要明顯的大于中班和大班的差異,這就說明中班也就是四歲是兒童數的認知能力發展的飛躍期,尤其是數數的能力,所以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三、蒙氏教育法對學前兒童數認知能力的影響

(一)學前兒童對于基數的認知發展。二十以內的基數認知任務包括了說出總數,按數取物以及數的匹配。總的來說,對于數序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通過對不同年齡段的學前兒童進行研究發現,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學前兒童在基數的認知發展上要優于沒有接受該種教育法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在完成基數認知任務時呈現出以下幾種情況:(1)不能說出數的總數或者說出的總數出現錯誤;(2)用手指逐一點數,而且在數數的時候要發出聲音,必須進行外化的操作;(3)用手指逐一點數或者唇部有動作地進行默數,呈現出部分外化的操作;(4)不用手指點數或者默數而直接說出結果,呈現出內化操作。

(二)學前兒童對于數序的認知發展。對數序認知的任務包括了比較數的多少、指認數序、補充數序以及實物排序。總的來說,對于數序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通過對不同年齡段的學前兒童進行研究發現,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學前兒童在數序的認知發展上要優于沒有接受該種教育法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在完成數序認知任務時呈現出以下幾種情況:(1)完全不能進行排序;(2)完成了部分的排序任務,但是存在錯誤;(3)正確地完成排序任務。在各個年齡段接受了蒙氏教育法的學前兒童在完成任務時更多的呈現出的第三種情況。

篇2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創立了科學、可行、獨特的幼兒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蒙氏教育精髓與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導綱要》一脈相承,用于現代兒童的教育有各種優勢,它既重認知又重社會性發展,既重智力,又重非智力因素,是一種理想的兒童早期教育模式。它利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兒童成長的過程、規律、法則,打破學科限制,與其它領域教學相融合,將立體化活動內容貫穿始終,倡導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提出幼兒期的教育應該以動作發展及感官訓練為主,關注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團體合作能力與個性化的發展,使兒童通過自己的直接經驗和自我教育逐步發展,培養自主、專注、秩序、持續的學習工作習慣。

蒙氏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理論具有科學性和普遍性,把蒙氏教育的真正價值充分體現在幼兒教育美術的改革與發展上,用科學的教育來建構幼兒潛在的創造力、獨立性、自制力和自信心,彰顯蒙氏教育的特色與優勢,讓孩子在自然發展為基礎,自主管理教育的環境下進行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活動,在寬松、自由、和諧的氛圍下培養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最終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二、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課程理念誤區

傳統的藝術教育以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而把藝術課程人為分割成音樂、美術等學科來教學,無疑是以知識為本的,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為完成某一中心任務的從屬部分,但沒有自身的獨立地位和體系。學前教育專業配備的美術教師基本都是純藝術出身的美術專業教師,往往簡單地把美術教育同等于技藝教育,缺乏對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美術教師雖有著過硬的美術專業知識,但通常只是單純普及美術知識與繪畫基礎理論,把教學重點放在繪畫、設計的技能技巧培養,較高的專業標準與要求,經常使初學者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一般沿用傳統的美術教育理念、方式及內容,缺乏適應新形勢下的實用教材。傳統授課方式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大量使用灌輸法,使幼兒機械地接受,忽略了幼兒造型能力發展和身心發展規律,妨礙幼兒思維的主動發展,扼殺兒童潛在的自我創造意識,幼兒個性難以充分發揮。加之學校安排的美術課時有限,無法深入講解,定制好的教學內容猶如蜻蜓點水,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預期效果,使知識和美術技能嚴重脫節,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樣呆板乏味滯后的課程設置是不能夠達到當下教育教學的要求。

(三)教學評價不完善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評價觀念陳舊,評價標準機械、呆板,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靈活多變、體現能動性、主體性的評價的方式方法。一味強調學生作業的完整性,用優、良、中、差的嚴格等級來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可避免地帶有片面性,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美術學科的教學規律,與美術學科多元、獨特的自身規律不相適應,嚴重地制約了學生愛美的天性及學生的心理成長、興趣愛好的自由發展及求知欲。

三、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的改革

蒙氏教育理論和方法對于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可借鑒之處。在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應該正確把握蒙特梭利教育法之精髓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要將美術課程整合觀與蒙氏教育有機結合,把課程整合觀融入生活、融入教學、融入游戲。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是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強化未來幼兒教育工作者職前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之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感知力,便于今后對幼兒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質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協作精神及動腦、動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以蒙氏教育的新理念為指導,認真研讀世界各大美術教育體系,以融合性思想,多元化美術藝術元素的滲入,挖掘發展幼兒潛能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美術課程質量。

(一)教學思想、理念的更新

蒙氏教育打破了學科限制,順應兒童認識事物的心理順序而將相關藝術課程進行了綜合。在美術教育中,既要注意造型教學本身的體系和系統,也注意到各科間的相互聯系,及美術活動與各種其他活動的聯系,與整個教育的聯系;不僅注意幼兒美術知識經驗的積累、技能技巧的練習,而且注意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獨立性、自主性,重視情感因素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術教育對幼兒情感的培養;不僅注意幼兒集體的美術活動,而且重視個別兒童的興趣、需要與個性的發展。根據學前教育美術專業特色,課程設置應符合大眾化、實用性、寓教于樂的特點,既不能機械地傳授知識,也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其掌握美術技能,而應該是在美術這門學科中學會觀察、思考和創造。把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基本規律,增強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了解,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認識美術和生活的關系,有效組織教學,創設環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斷進行學習,走個性化、合作式、創新型道路。

(二)教學內容、方式的整合及應用

蒙氏思想倡導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傳統教育,強調以孩子為課程組織的中心、動作發展及感官訓練為主,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發展性、實踐性、創造性原則因才施教,避免整個教學變成標準化、機械化的操作,流于形式,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避免成人功利化的美術教育取向,在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知道,對學前兒童實施合理的美術課程,促進他們美術才能的發展。

1.理論與實踐結合優化課程結構

進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時,要處理好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尊重學前兒童的個別差異,設立可持續發展的彈性美術課程。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前兒童積極參與美術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和培養他們的美術能力和興趣,讓學前兒童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進行美術活動,避免純理論和純抽象的思想內容說教。美術活動是一種手、腦并用的實踐操作活動,利用美術這種藝術活動本身所具有的創造性,發展學前兒童的創造力,豐富教育內容,幫助學前兒童積累多種經驗。

2.加強師資隊伍素質

學前教育教師除具備藝術素質外,應具有語言、邏輯、分析、寫作等方面的能力,還要密切關注學前教育發展新動向,使教學內容貼近學前教育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穿插運用,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美術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加強校際間合作交流,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和有專業教學經驗的幼兒園藝術教師請到學校講課或輔導,了解實際教學需要,到幼兒園觀摩學習、互相探討。

3.建立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開設校本實用教材,在課程內容上通過基礎知識和拓展練習、不同美術門類之間的交叉融合,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教學,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統一。此外,還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文化習俗,發掘當地獨特的美術資源,對時尚前沿與民間美術的有效補充,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藝術魅力。針對課時少的問題,除加大美術課課時外,還可以采取短期作業與長期作業結合的方式來彌補。

(三)教學評價的完善

篇3

隨著新時期社會的而不斷發展,幼兒學前教育從局部至整體,從高齡至低齡進行轉變,對于幼師的專業要求日益嚴格。為此,需要加強幼兒教育改革。同時,也需要加強對教學課堂的研究,深化教學內容,使得教?W效果得以改善。幼兒是新時代的人才,也是未來祖國的建設者、人類社會的繁衍與延續,因此需要注重幼兒的培養和教育,而學前教育可以為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是提升全面素養奠定基礎。

2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的必要性

自建國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此發展階段,人們對于教育的關注度更高,尤其是幼兒學前奇偶阿姨。人才培養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青少年一代從幼兒階段就是開始注重幼兒學前教育工作的實施,并且將其作為學習教育的重點。幼兒階段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度較高,且孩子的性格容易被塑造[1],因此幼兒學前教育在整體教育中至關重要。

3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1幼兒學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很多家長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幼兒園教學主要是陪孩子玩耍,但是在玩耍的過程中沒有注重技能知識以及智力的開發。同時,沒有合理設置學前教育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注重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單一方向的灌輸,不注重品德教育,這種不科學的教育目標的確立使得幼兒學前教育忽略了幼兒個性化特征、道德、情感以及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另外,學前教育內容設置不合理[2]。很多幼兒教育機構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開設了蒙氏數學課以及利益教育課程等,并且專門定制編寫了相關的學具、課本,造成教育費用過高,與當地人民的經濟收入不相符。

3.2家庭和幼兒園教育脫節

幼兒時期孩子對于新鮮事物十分感興趣,但是理解能力欠缺,且不能判別是非。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主體,也是主要的教育環境。但是因為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滯后,和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存在出入,雙方的溝通和交流也十分匱乏,造成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會產生迷茫和不安,也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成果,幼兒學前教育的功效無法發揮。

3.3幼兒教師素質亟待提高

很多幼兒園一個班級只要一名教學老師,承擔的責任較多,且不能定期參加培訓活動,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十分落后,最終造成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組織幼兒活動的能力相對較差。例如,部分老師的教學經驗不足,不能準確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對于幼兒學習活動的認知也不深入,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沒有遵循幼兒的教育規律,使得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在課堂上也容易疲勞或者是情緒低落,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很多教學機構選用的教師都是初高中畢業生,沒有經過專業的崗前培訓,也沒有教師資格證,不能勝任幼兒教育工作。

4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4.1科學定位學前教育內容

新時期幼兒學前教育需要在注重“三化”教育,即民主化、環境化和個性化。民主化就是基于幼兒發言權,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相關規定。這樣孩子可以自覺遵守課堂規律,并且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對于表現優異的孩子可以基于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鼓勵其他孩子參與討論。環境化教育就是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連續性學習,并且提高自我監督的能力。

4.2幼兒園和家庭緊密合作

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關系緊密。家長的教育理念需要和幼兒園的教育模式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夠提高幼兒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對此,幼兒園可以定期舉辦家長座談會或者是組織家庭親子活動等多種方式加強家長與教師的聯系,向家長宣傳正確且先進的教育理念[3]。在幼兒回歸家庭時,家長可以就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避免幼兒接收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幼兒產生困惑。

4.3建立專業的教師隊伍

需建立專業的教師隊伍,而幼兒學前教育機構在選擇教師人才時就需要選擇業務能力和思想等整體素質較高的人才。另外需對在職教職工進行系統的培訓,從師德建設入手建立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師培訓體系。

篇4

幼兒園班務工作計劃要開始制定啦。不妨觀賞下面分享的一些關于幼兒園班務工作計劃的范文,希望你們喜歡。

幼兒園班務工作計劃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班級將用嶄新的面貌來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班級在原有情況下,有一名教師的更換,注入了新的力量,我們一定能辦出特色。為開展好本學期工作,故計劃如下:

一、教學方面:

1、建構式課程的開展:

本學期,我們又更換了一套建構式教學。建構式教學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幼兒提供多元互動的建構實踐機會。構建式課程的每一個主題都圍繞主題脈絡有機地結合集體教學活動、日常活動、區域活動、家園共育活動、環境創設這五個方面。這些多途徑、多形式的活動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在這種情境化的、生活化的、多元互動的學習共同體中,幼兒受學習共同體的激發而產生行動,又以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學習共同體,幼兒與學習共同體融合為一個有生命力的整體。

2、蒙氏教學的開展:

我們在原有的蒙氏教育知識經驗上,繼續參加園內組織的蒙氏培訓,從中可以使我們更正一些我們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們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其中加入了一些適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園發展情況的蒙氏教育。本學期我們大班著重進行蒙氏數學教育,我們將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的觀察量表,真正做到對每一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在其原有基礎上有一定發展。

3、常規教育的發展:

良好的常規是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保證教學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我班自小班以來一直運用蒙氏的教育理念及兒童觀對孩子的常規進行培養,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們將繼續鞏固培養幼兒的各項常規,在大班最后一年里,將他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送入小學。

4、讀經活動的開展:

因孩子今年升入大班,一年后又即將升入小學,在此,我們要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而其中,識字教學是備受家長關注的一個內容。因此,我們將在開展了近兩年的讀經教育基礎上,加強對唐詩的背誦,并將識字教學與之相結合,避免孩子在一個枯燥、乏味的環境中學習,最終導致其產生厭學情緒。

二、家長工作的開展

這是上學期我們班做的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所以在本學期,我們將加強此方面的內容。具體工作如下:

1、家園共育的開展:

上學期我班的櫥窗“家園共育”一塊沒有真正做到解決家長朋友們所關注的問題。本學期,我班將會根據家長的關注情況及時的為家長提供各方面的育兒信息,并將一些家長好的育兒經驗同其他家長共同分享。真正做到服務于家長,搞好家園配合工作。

2、家長助教活動的開展:

家長助教活動是我園上學期新嘗試的一種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教學的活動。上學期,在我班得到了孩子們的青睞,但在家長中普及率不夠高,家長參與的興趣也不夠濃厚。對此,我們將對此活動進行大力的宣傳,并發動孩子來邀請爸爸媽媽們一起參與到其中來。

其次,在家長助教的教學內容選擇上,我們要力求是貼近幼兒生活、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這樣才能實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

3、特殊家庭幼兒的家訪:

我們班級里有幾位單親家庭里的孩子,特別其中有兩位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不易與其他孩子交往,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將會對其進行適時的家訪,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從心理上真正的幫助孩子,使其身心快樂的發展。

三、教師間工作的配合:

1、雖然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建構式教學,但還是應以教師的特長來進行一定的分科教學,這樣有針對性的開設活動,才能使孩子興趣與能力共同發展。

經過商議,由我來主要負責音樂教學,而由陳薪桔主要負責美術教學。

2、本學期新增設的書法課、武術課將由__老師負責,我們班上的教師一定會積極配合,并從中學習,也不忘給予好的意見和建議。

3、我班將每周五開展一個由班上三位教師共同參與的經驗交流分享會,在會上,我們將會根據本班本周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并交流一些好的教育經驗,從而統一常規,更好的開展教學。

幼兒園班務工作計劃新學期開始了,孩子快樂、健康的回園了。本學期是這批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學期,也是最關鍵的一學期。再過幾個月,他們將離開幼兒園這片曾經讓他們播撒汗水、淚水,讓他們開心、難忘的地方,又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小學的天空里自由飛翔。如何使他們永遠記住幼兒園的快樂時光、如何使他們順利過渡并盡快適應、如何使他們充滿自信地走進小學的課堂等話題,將是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本班將針對班況及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擬訂學期工作計劃。

一、幼兒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班共有幼兒42名,其中男生25人,女生17人。本班幼兒大部分活潑、開朗、好動,也有部分幼兒較為內向,不善于言談;孩子們喜歡參加激烈的競賽活動,他們有著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基本能遵守活動規則,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能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活動,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學的興趣;能用多種形式表達對美的感受,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些,但也有個別幼兒語言表達上比較不錯;仍有部分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不能連貫地講述、大膽地表達。部分幼兒做事拖拉、欠缺責任意識,收玩具、做值日生等工作常常需要別人提醒;部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分散,沒有耐心;部分幼兒自控力欠佳,喜歡玩危險游戲,自我保護能力有待加強。本學期,我們將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班級計劃,因材施教,努力培養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受歡迎的小學生。

二、主要工作與具體措施:

(1)、著重開展生活、學習常規教學

我班幼兒常規方面需嚴抓,大部分幼兒懂得要遵守常規,但沒有意識,總是要老師不斷重復的提醒;也有部分幼兒已經形成意識了,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自覺遵守,主動幫助老師提醒其他不遵守者。我班會著重抓的,使每一名幼兒都能有序遵守。

(2)、開展各項競賽活動,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良好情感。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終身受益的。本學期我們將圍繞“幼小銜接”這一重點來開展工作,通過開展“比一比,誰能坐端正”、“誰最會整理東西”、“最愛動腦的好寶寶”等競賽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開展“接力賽、拍球比賽”、“講故事比賽”等多種活動,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良好情感。同時,我們將會在五月份帶領我們的孩子們與家長一起去參觀小學,體驗小學的一日生活。讓孩子們對于一直向往的小學生活有初步了解,讓老師們更好的為孩子們上小學做準備工作。

(3)、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

抓住一日活動的有利時機,多與幼兒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增進師生情感,促進內向幼兒大膽表達的能力。

本學期繼續根據幼兒的意愿進行主題活動,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為下一步的活動提供依據,更多地體現幼兒的參與性和主體地位,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在幼小銜接方面,我們重點培養幼兒的社會性,適當地布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活動之中加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4)、注意聽清楚成人和同伴的講話,能自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會日常用語的同時愛看書,愛聽故事,能與同伴老師溝通,能用自己語言表達自己所見所聞。

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樂意與人交談,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大膽并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5)、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坐姿和睡覺姿勢、站姿;

學習認真的傾聽與聆聽,注重注意力的培養;

結合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滲透國學經典《例:弟子規、禮運大同篇、百孝篇、朱子治家格言等等》、環境與人類關系的教育內容,培養幼兒從小知道“孝順、體諒、孝敬、互助、尊敬、”及樹立環保意識,引導他們在力所能及的活動中掌握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初淺知識和簡單技能,初步確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光榮感。另外,樂于參加體育集體活動,能有精神按節奏行進靈活、協調、快速地進行跳躍、鉆爬活動。能進行多項創造性體育活動。

三、班級活動創新

一個班級的活力,就在于它所開展的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發展,是否有新意,是否有創意。本學期,我們在開展各項活動時,將注重創新:

1、本學期我班將會利用好家長的資源,請家長配合老師一起收集材料,根據班級特色豐富美工區域,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畫、拼、貼、剪、折、捏、擺等形式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美感;

創設適合幼兒認讀的閱讀識字區,通過擺擺、認認、讀讀,培養幼兒對認讀漢字的興趣,以及早期閱讀的能力;根據主題活動內容,隨時創設游戲區域,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材料進行綜合的、多元化的活動,讓孩子在玩中樂,玩中思、玩中求發展,在指導中做到月月有重點,月月有發展。

2、注重環境創設的創新

我們每月會就主題課程對班級環境進行創設,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美麗的環境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更新、不斷豐富。在我班的主題墻面上,將根據每個主題內容,及時更換,及時展示幼兒的作品。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孩子們在大一班這個大集體里,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和諧地發展。

3、注重家長工作的創新

本學期我們會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家長會、慶三八、家長半日開放日、主題活動等等),讓家長們親身體驗孩子們在園的一日流程;我們將繼續辦好“家園聯系專欄”,不斷增設新的欄目,不斷豐富版面內容,并爭取讓每一位家長都能積極參與到欄目中來,抒發感想,暢所欲言;堅持寫好家園聯系冊與電訪工作,及時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并把每個孩子的情況真實地反饋給家長;抓住與每個家長的交流機會,幫助家長解決困難,經常與家長換位而思,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4、衛生保健工作

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防止傳染病流行:本學期重點做好班級的衛生消毒工作,保證幼兒生活在清潔明朗的環境中。

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證幼兒健康成長:注意幼兒活動前后的衣服更換,提醒幼兒主動小便、喝水,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總之,我們班級會好好規劃落實完成各項工作,讓家長滿意我們的工作。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度過最后一學期幼兒園生活,充滿自信的步入小學生活。

幼兒園班務工作計劃一、班況分析:

本班幼兒人數由原來的31人增加到34人,其中:男孩16人,女孩18人。經過小班一學年的學習生活,幼兒們已能較好地遵守班級常規;禮貌和衛生習慣有所鞏固;生活自理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但全班幼兒在各方面發展的差異還較明顯,如:部分幼兒與同伴不能友好相處,常常發生糾紛;部分幼兒在園活動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個別幼兒體質差,常感冒等。

二、總目標:

本學年將認真貫徹《新綱要》精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豐富幼兒園一日生活內容,豐富和完善各區角;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與同伴友愛相處、做事認真仔細的習慣;提高中下水平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對體質較弱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關心。

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合作技能和健康競爭意識;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引導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各領域目標:

(一)健康領域:

1、學習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2、知道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基本功能,學習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適當的保護。

愛吃各種食物,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注意生活環境衛生。

3、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識,對陌生人和危險事物有警覺。

4、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提高身體承受氣溫變化的適應力,動作自然、協調。

5、繼續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盥洗,穿脫衣、褲、鞋,學習整理床鋪,管理自己的物品。

不挑食,能主動整理桌面,保持“三凈”。

(二)、語言領域:

1、學習注意傾聽,理解日常用語。

2、學習用普通話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3、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和學習復述故事。

4、學習有順序地看圖書,樂意與同伴交流圖書的主要內容。

喜歡看電視、聽廣播,并樂意將熟悉的內容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社會領域:

1、關愛并尊敬父母、長輩、老師,接觸與自己生活有關的社會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職業與自己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2、學習結伴、輪流、請求、商量、謙讓、表達主張等交往方式,分享群體合作中產生的歡樂和成果。

3、覺察他人的快樂、悲傷、生氣等情緒表現,并嘗試作出適應的反應。

學習簡單評價自己及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能做的事表現出自信。

4、初步辨別是非,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

5、樂意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6、了解家鄉著名的設施、景觀,喜愛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四)、科學領域: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

2、喜歡同多種感官探索周圍環境。

喜愛提問。愿意收集感星期的信息。

3、嘗試同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

4、能從生活游戲中學習簡單的數、形、時空等概念。

學習使用比較、分類、排序、測量等方法。

5、關心周圍環境,愛護動、植物,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五)、藝術領域:

1、能發現和感受周物環境中的美。

喜歡欣賞美工作品及音樂作品,能感受它們的明顯特征,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學習表現物體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會選擇顏色初步有目的地調色、配色,能圍繞主題大膽安排畫面。

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方法進行拼裝、拆卸、制作。

3、學習用自然的聲音較有表情地唱歌,能完整地唱幾首歌曲。

喜歡模仿創編歌曲和動作。喜歡隨音樂的節奏和情緒做模仿動作、跳舞和做游戲。喜歡用打擊樂器和身體動作來表達音樂節奏,

4、學習集體藝術活動的規則,體驗集體藝術活動的樂趣。

四、完成計劃的措施:

1、認真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組織好幼兒的一日活動。

2、重視個別教育,晨間活動時間對個別幼兒進行輔導、幫助,周計劃討論中確定個別教育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3、逐步擴大幼兒的活動范圍,鼓勵幼兒多觀察、探索、交流、討論,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索的問題,保護和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開設區角活動,不斷更換和豐富內容,給幼兒更多的自由時間,提高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

豐富環境創設的內容,盡量讓幼兒主動參與,激發他們的操作欲望,在活動區增加活動材料的投放,并考慮不同層次和不同性質的材料,尊重幼兒在興趣、需要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5、幫助幼兒掌握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培養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6、針對節日和季節特征結合班級主題開展各項活動。

為每個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創造的機會,發揮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7、班級兩位老師經常聯系班務工作,交流教育對策;

不斷學習幼教理論和〈新綱要〉,更新觀念。

8、與配班老師繼續做好幼兒“成長檔案”。

9、與保健醫生、保育員和家長多聯系,對體質弱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關心。

10、家長工作:

1)召開家長會。對個別幼兒進行家訪工作。

2)做好家園聯系工作。利用家園聯系欄,每周向家長公布教育教學計劃,并定期向家長介紹科學育兒的知識經驗。

篇5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 幼兒園 啟示

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她的幼兒發展觀,既不是固定的智力論,也不是環境的決定論,她將自己的這一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活動,對世界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對我們如何教育幼兒提供了很大的啟示。

一、蒙臺梭利教育的基本觀念

1.重視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培養

在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中重視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培養是其核心。蒙臺梭利的“重視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培養”的思想,首先是建立在對幼兒的愛和尊重的基礎上。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在來自先天的、自發的、能動性的作用下,具有一種很強的、內在潛伏能力和繼續發展的積極力量,在幼兒的心靈中有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它是發展中隱藏著的模式,只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來。因此,人的童年時期并不是單純的向成年過渡的階段,而是“人性的兩極之一”,我們不應該將幼兒與大人視為人生過程相連的階段,而應該視之為人生中兩個不同的形態,兩者同時進行,并且互相影響對方。在此基礎上,她進一步提出,人類為了實現和平與和諧的理想,就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發掘幼兒“純真、友愛”這些“人性偉大潛能”的發展之上。蒙臺梭利對幼兒的愛和尊重,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迪。

2.自由的教育理論

關于自由,蒙臺梭利認為,自由是幼兒可以不受任何人的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強制與壓抑,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活動,生命力自發性受到壓迫的幼兒決不會展現他們原來的本性,這樣教師就無法觀察到每個幼兒的實際情形。這里給幼兒的自由,不同于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所以要將自由與放縱區別開來:她所強調的自由并不是放縱幼兒,讓幼兒為所欲為,而是讓幼兒按照自己身心發展的需要自由發展。蒙臺梭利從不脫離紀律空談自由,在她看來“自由和紀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離的部分,就像一枚銅幣的兩面”。傳統的教育往往把自由和紀律對立起來,把幼兒“釘”在固定的桌椅旁,表面看起來似乎很有秩序,而實質上靠說教和懲罰培養的紀律是十分不可靠的,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幼兒缺乏自信心,喪失個人尊嚴,甚至可能斷送幼兒內在生命力的源泉。讓幼兒在自發的活動中,發現自己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對完成“工作”的信心,這樣,成就感、獨立性、自信心培養起來了,完美的人格也就會逐漸形成。幼兒憑自己內在的滿足喜悅來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此,良好的紀律和秩序就在自由的基礎上自然產生了。

3.不教的教育

所謂“不教的教育”,就是指讓幼兒自己教自己。蒙臺梭利反對“填鴨式”的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幼兒自發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幼兒自己可以選擇能吸引他的工作,幼兒可以運用他的自由權和自主性,他能感受到學習中的愉悅和狂熱,因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于自愿,而非強迫。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基礎是幼兒對自然學習的喜愛,并培養他發展出持續一生的學習動機,使他的學習速度和自然成長的速度齊頭并進,避免強迫他去做他還沒有能力去做的工作。幼兒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的智力、精神和體格得到自然的發展,而不是把幼兒培養成為一般所說的學者。所以,我們在提供給幼兒適合于促進他的感覺發展的材料之后必須等待,讓他的觀察能力自然發展并達到自覺的程度,這正是教育者的藝術所在。

二、蒙臺梭利教育觀念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啟示

全面了解蒙臺梭利教育理論的內涵,借鑒蒙臺梭利教育理論的先進之處用于我國當前的幼教工作,是擺在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任務。

1.教師對幼兒應進行細心的觀察與合理性的指導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是處于主動地位的,教師則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指導者。正如蒙臺梭利所言:“應用我的方法教師教得少,而觀察得多;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幼兒心理活動和他的身體的發展。”我們實際的教學中應樹立這種觀點:幼兒有自己的看法、觀點,這種觀點是非成人的,有時讓人感到費解,為什么幼兒會有那樣與成人不一樣的看法,對于這些看法,教師有必要順應幼兒的觀點來從事教育活動,在幼兒已有的觀點平臺上教育與思考。

每位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觀察者這一角色。因為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真正掌握每名幼兒的“不同水平”,因此,我們要切實提高觀察水平。觀察作為一種方法,要求教師既要掌握觀察的技術,又要有正確的觀察態度和強烈的觀察欲望。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去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發揮觀察為教育服務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質量。教師要學會敏銳地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行為,還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靈活地調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錘煉與鍛造自己的專業素養,學會敏銳地捕捉、分析、統整來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讀幼兒,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實施教育。

2.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是她的教學法中所必須強調的第一要件,是為了滿足幼兒的需要及自我建構而設計的。環境材料都是由教師精心籌劃和提供的,有幼兒按照實際生活的要求和規則操作的真實材料、實驗器材和一系列教具。蒙臺梭利教育在材料的提供上強調幼兒的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認知水平投放材料,激發幼兒的內在需要,給予幼兒獨立工作和獲取經驗的機會。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和使用它們,使智力、意志力和個性在材料的操作中得到發展。我國在環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隨意性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因此,蒙臺梭利在環境材料的提供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們應以蒙氏理論中材料提供的原則和方法豐富我們的環境材料,使幼兒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得到提高,真正發揮環境的積極作用,強調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尤其是活動材料的投放,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同時,蒙臺梭利十分重視“軟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強調幼兒的發展是外部環境通過幼兒內在心理變化來實現的。正是幼兒教師、家長等“軟環境”,促成了教具、教室、自然等“硬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內化。教師的作用及家長的文化素質是“軟環境”的具體體現,教師及家長是幼兒心理發展和潛力激發的促進者、引導者,是造成幼兒發展差異的背景基礎。蒙氏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她要求教師要有觀察幼兒的興趣和技能,在觀察的同時記錄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根據不同的發展水平給予不同指導,幫助其選用不同難度的教具,使幼兒在發展水平與教具的難易程度上找到結合點。蒙臺梭利還指出:“正在實體化的幼兒是一個精神的胚胎,需要自己特殊的環境。這種環境充滿著愛的退暇,有著豐富的營養。”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及家長不僅給予幼兒一個適合其身體發展的物質環境,更應營造一種使幼兒感到安全溫暖的精神氛圍。

3.注重教師對教育活動的反思

教師對信息的反思能影響到自身知識結構、教育教學理念的建構;教師對技術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響到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師對教育活動過程與結果的反思能影響到是否要調整教學行為的判斷。反思的基礎是自我認知和客觀、正確的評價。評價是教師反思能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師有意無意地擴大自己的優點或者掩蓋和縮小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只會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師的評價,尤其是教師的自我評價是教師反思的內在動力機制,培養教師的評價能力是培養教師反思的有效途徑之一。一個具有良好素養的教師,應具有很強的評價調控能力,不僅能對信息、技術、技能、方法的要素進行評價,而且能綜合多種評價,對所開展的教育活動過程與結果形成客觀的認識,并根據評價結論重新反思活動要素,調整和駕馭活動過程。

蒙臺梭利教育注重對幼兒的觀察與觀察結果的反思,在實踐的基礎上,反思幼兒的心理,探討童年的秘密。而良好的反思意識能使教師主動地、有意識地去捕捉、獲取有關的信息,經過甄別,將其融入自己的知識基礎,使教師在評價判斷時多一雙眼睛、多一些參考。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尤其是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吸納了國外一些優秀教育模式的優點。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蒙臺梭利教育的時代性與民族性,將蒙臺梭利教育引入中國時應該結合中國的實際做一些調整,這是一種保持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基本框架不變的非本質調整。蒙臺梭利模式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拒絕”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我們應該讓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先從小面積的實驗開始。因此,蒙臺梭利教育進入中國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結合中國的經濟、文化特點進行“本土化”研究,取長補短,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田景正.蒙臺梭利的“兒童之家”幼兒教育實驗,學前教育研究[J].2000,(3).

[2]燁子.蒙特梭利與中國孩子的教育,新華出版社,2002.

[3]謝應琴.試論蒙臺梭利教育理論在我國幼兒園中運用比較教育研究[J].2006,(3).

[4]尚云麗.蒙臺梭利教育對當今教育的啟示.科教論壇[J].2007,(9).

篇6

一.班級情況分析:

1、幼兒情況:學期初本班共有15名幼兒,其中6名為女生、10名為男生。通過上學期末的測查及平時的觀察,我們對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三方面進行三大領域的分析:

身體發展方面:

自理能力:孩子們的各項生活常規已基本形成,能主動地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動漱口、擦嘴巴,基本能有條理地收拾餐具、折疊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大肌肉動作:幼兒的大肌肉動作發展較平衡,能協調地鉆爬、平衡,喜歡用多種方法玩球,少部分孩子能左右手拍球。

小肌肉動作:能正確拿勺子,孩子們喜歡使用剪刀,但大部分的孩子運用得欠自如;葉政霆、黎俊宇等小朋友的坐姿欠佳。

自我保健:孩子們形成了運動后多喝水的好習慣;懂得躲避危險物,飯后不做劇烈游戲的道理;知道清潔衛生的重要性,但部分孩子便后洗手的習慣仍有待加強。

認知發展:

智力能力:會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差異,學會了按用途分類。會區分與表現音樂節奏、高低、強弱的變化,會按音樂編簡單動作與歌詞,能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部分孩子愛提問題,喜歡參加學習活動。

數概念:會按大小、長短、高低等特征排序,會按規律進行排序,能手口一致點數10以內的物品,能辨認4—5種圖形。

語言發展:能聽懂故事的主要情節,能用簡短語言復述故事能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大部分小朋友在集體中能大膽表述;語言表達有待加強。

社會性發展方面:大部分孩子能主動地與園內工作人員及客人打招呼,能大膽地與他們交談,基本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懂得在活動中互助合作、團結友愛,玩玩具時知道要互相謙讓,做事有始有終的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并具有初步的自信心。班級中%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環境優越,不會較好地愛護物品,小朋友做事拖拉,依賴性較強。

2、家長情況:我班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情況,對班級的各項工作要求較高,從家訪和日常的接觸中發現,家長基本能與班級配合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特別是家長委員會的成員,更是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但本班的家長普遍較忙,大部分都因忙著做工作爺爺奶奶或保姆接送而缺乏與老師溝通的,經常有不看通知和漏看通知的現象。

二、總目標

本學期中心工作是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樹立規則意識;結合日常生活,開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引導幼兒在人際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對人有禮貌,誠實、守信;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加強英語特色,培養幼兒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采用蒙氏教育精髓,結合思維游戲培養幼兒勤思考,善于動腦筋,能大膽創新各種操作材料的形式與方法。加強班風文化建設;學習、滲透班級經營,轉變教育觀念;教師加強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班級經營與自身建設方面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建立良好的學習風氣,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繼續認真學習新的指導《綱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育思想,并轉化成教育行為。結合《幼兒園教育綱要》實施活動整合課程,根據我園的實際和廣州的社會文化特點,逐步學會獨立而富有創造性地實施具有靈格風幼兒園個性的活動整合課程。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要,以及時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2、堅持開展讀書活動,做好讀書筆記、互相交流、推薦。

3、每月召開班務會議,討論、反思、分析班級、幼兒情況,班長負責做好工作記錄,對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溝通并共同解決。

4、充分利用、挖掘各種資源,發動家長收集廢舊材料,投入到活動區中,豐富幼兒操作材料,節約班費開支。

5、愛護并保管好班級財物,節約水電。

6、老師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衣著得體,蹲下來以微笑對待每個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榜樣;

7、三位老師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并虛心向其他優秀老師吸取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四、幼兒能力培養的重點和措施

(一)注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

傾聽就是細心聽取別人說話。善于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地聽取所要的信息,而且會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絕非小事。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1、多與孩子交談。在談話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聽懂對方說的話,弄清要了解的情況,清楚自己說話的時機。多開展談話活動和游戲,教師創造機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個別談話,并在交談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傾聽行為去影響、引導孩子。

2、提供傾聽機會。給幼兒播放音像作品,讓孩子學會安靜地聽。

3、在活動中鞏固。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會、故事會、小新聞會等類似的活動,引導幼兒認真聽同伴講,鼓勵他們大膽踴躍參加表演。

(二)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通過交換玩具,分享食物、合作游戲,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建立朋友欄等方式促進幼兒的交往,注意引導幼兒能夠自律、能夠尊重游戲規則。與別人相處時能表現出有禮貌,會向大人問好,主動與大人或小朋友聊天,開始懂得輪流和分享,并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

(三)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和培養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英語口語水平方面。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幫助幼兒學會伶聽及掌握正確的發音,掌握簡單的問候語、兒歌及童謠。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演英語節目。

具體措施:1、要求幼兒來、離園都用英語向老師、小朋友打招呼。

2、晨間談話老師可用英語和幼兒交流,或復習學過的英語對話或歌曲。

3、組織幼兒聽英語磁帶,幫助他們練習聽力。

4、創設英語角,為幼兒提供圖片、頭飾、指偶和實物。通過情景對話、練習回答、表演節目等游戲,調動幼兒學、說英語的主動性。

(四)初步進行蒙氏教學

1、培養幼兒有興趣參加蒙氏教育活動,能按老師的要求安靜有序地進行走線。

2、在操作活動中能輕聲細語地說話,做到不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的工作。

3、學會在工作中與同伴正確友好地交往,會和同伴合作性地進行操作各種材料。

4、在操作過程中能勤思考,善于動腦筋,能大膽創新各種操作材料的形式與方法。

5、能愛護操作材料,活動結束后能收拾、整理工作材料。

6、通過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言及自然人文的教育培養孩子們專注、自信、獨立、協調的能力。

五、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學習《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環境是幼兒的教師,它能讓幼兒獲得經驗、建構自信、發展自我。本學期,我們將環境創設作為工作重點,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豐富各個活動區的操作材料;另外,在主題環境的創設中,將反映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在布置過程中讓幼兒充分參與,與教師共同計劃、布置環境,讓幼兒隨主題活動的進展逐步把學習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作環境的主人,如《綱要》所說:“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衛生保健工作

1、保持班級環境整齊、清潔、安全,物品擺放高低適中,整齊有序,室內環境一塵不染,美觀宜人;

2、顧幼兒的一日生活,特別是體弱兒的護理,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3、注意孩子的安全,并加強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以杜絕事故的發生。

4、執行消毒制度,達到衛生標準;

七、家長工作

1、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我園情況及本學期活動安排,針對本班調換老師一事向家長作好解釋工作,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為以后工作的正常開展作好鋪墊。

2、認真做好家訪工作,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并詳細記錄家訪的情況。

篇7

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項目選擇,應結合本園的發展需要,真正立足于“園本”。幼兒園要辦特色課程首先要考慮到:

1.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任何教育教學活動,都需要考慮教育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只強調知識本身的價值是不妥的。從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發展狀況看,都普遍存在以藝術特長教育作為特色課程的錯誤認識。如英語、舞蹈、畫畫等技能性的學習教學作為特色,結果導致孩子發展的片面性。還有幼兒園選擇諸如珠心算和快速識字之類超前化的小學化課程。

2.要處理好特色教育與全面教育的關系

不管是多有價值的特色課程項目,幼兒園首先要考慮的和執行的都應該是全面發展教育。在幼兒期,學習有著廣泛的含義,要學習知識技能,更要學習如何在社會中生活。幼兒園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幼兒園才有活力。特色是在堅持總體培養目標前提下,總結辦學實踐中的經驗,發揮本園的優勢,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經驗,進行創造性教育實踐后形成的。是在幼兒全面發展基礎上,重視其個性的發揮。

二、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開展應與師資力量相匹配

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開展,除了要適合本園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到師資力量的匹配。在選擇了特色課程后,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對教師隊伍的培訓。以雙語、藝術等技能為特色的幼兒園,一般幼兒園的老師們只是稍稍練習就開始任課,而孩子們在這些技能方面看起來也確實有所提高,但大家是否有想過,這些任課老師是否有合格的相應的技能證書?例如,本園的英語任教老師是否有相應的英語等級證書?外聘或外請的外教是否有我們國家承認的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而園內執教技能課程的教師是否有專業的技能等級證書?她們也許是合格的幼兒教師,但卻不一定是合格的技能教師,她們傳授技能的方式是否正確?是否會影響到幼兒以后的學習習慣?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也為孩子以后的學習道路埋下了未知的“地雷”。另外,像蒙氏、奧爾夫等這樣的課程,要求老師不僅對教育理念有深刻的了解,還要經過實踐反復的練習將理念融入到課程中,才能在上課過程中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并開發孩子在本領域的潛能,所以這就要求必須重視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培訓,而不能只重視技術層面的培訓。但在現實狀況下,往往是一個社會機構或單位自主命名一個品牌,然后給單位內的教育從業人員頒發一個機構自主蓋章、自評自定合格的課程崗位證書,然后告訴與之合作的幼兒園的家長:我們的任教老師都是合格的,都是有證書的。家長不知其所以然,也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接受了正規的課程教育。但是,這種“正規教育”有保障嗎?誰來保證它們的質量?不談別的,這些從教人員大多數甚至沒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這樣的資質,能勝任幼兒特色課程的執教任務嗎?

三、不能夸大特色課程的作用

在特色課程的實施開展過程中要防止表面化、形式化,缺乏目的性和系統性,更要防止沒有重點,即吹牛談天,類似于走過場。特色是逐步形成的,是具有穩定的個性特點,是教育上的高質量成分。但有的幼兒園,開展特色課程甚至還不足一兩年的,基本上還在摸索階段的,就開始宣傳他們的孩子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效,整個幼兒園形成了怎樣怎樣的特色風格,這樣“自給自足”的榮譽感真實嗎?在這樣的宣傳之下,我們的老師還會繼續鉆研學習嗎?我們的孩子還能有更多的進步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特色教育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園風,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習理論、鉆研業務,有利于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不管是哪行哪業,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干都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教育行業,更加不能浮躁夸大,在幼兒特色課程領域內,我們就應該緊抓重點,不斷探索,尋求一條真正實現特色的道路。

四、爭取社會和家長的支持

篇8

一、班況分析:

我班現有22名幼兒,其中男孩12名,女孩10名,大多數幼兒為獨生子女。由于大都是原班幼兒,彼此都比較熟悉,大家的情緒都很穩定,開學第一天就能正常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上學年的教育和培養,我班的幼兒已經適應并習慣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發展,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原來膽小、容易怯場的幼兒,交往能力在不斷提高,并且能在活動中積極舉手發言,清楚的回答問題;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能按自己的意愿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大部分幼兒能積極為集體服務,主動關心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小伙伴;自我服務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會了自己穿脫衣褲。但在學習興趣、音樂表現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個別幼兒有不良行為習慣,如:蹺椅子、不能謙讓,遇事愛爭執等。

在新學年,我們將在《園工作計劃》的指導下,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家園合作,開展班級各項工作,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班級目標:

1、養成孩子間相互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幼兒自主和決策的能力,建立一個共同探討的團體。

2、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有安全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3、繼續認真學習新《綱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育思想,并轉化為教育行為。

4、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知識觀,明確幼兒期教育重心是個性能力的培養,使家長認同熟悉我們的教育宗旨、目標和課程形式,并支持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家園對話互動網"。

三、本學期工作重點:

1、教育教學方面:

(1)、開設外教英語、感覺統合、奧福音樂三大特設課程,全方位培養幼兒。

(2)、繼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注重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生成新的活動,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3)、根據本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設計和組織一些游戲,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或擴展相關經驗。如,將教學內容延伸至區域活動中,保證使每個幼兒都有充分操作的機會;將智力游戲、音樂游戲及娛樂游戲等科學、合理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去,讓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多方面的認知能力。

(3)、為了讓幼兒在活動區中真正"活"起來,讓幼兒在做做玩玩中開發智力,提高能力,本學期重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區的創設,滿足同一年齡階段不同幼兒的需要,根據教育目標、主題的轉變,定期進行材料的更換投放,并在實踐中進行總結研究。

(4)、加強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喜歡聽音樂,唱歌,繪畫,感受音樂及藝術作品的美;學習對音樂對物體進行想象,能用動作,表情或語言表達,或描繪;喜歡表演,積極大膽地參與表演活動;懂得保持畫面清潔,繪圖的色彩豐富,鮮艷;能欣賞別人及自己的作品,嘗試進行一定的評價。

2、班級建設方面:

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各領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將蒙氏閱讀滲入其中。如在各教育活動中滲透與幼兒年齡相適應的教育目標及教育內容,通過談話、兒歌、故事、游戲、觀察等手段,通過集體閱讀、圖文并讀、拓展想象等多種途徑開展各種活動,讓幼兒在各個領域的融合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幼兒體會分享閱讀的樂趣。

3、德育建設方面:

(1)有計劃地開展環境教育主題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充分挖掘生活中環境教育內容,并融入到各大領域之中,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樹立環保意識,豐富環保知識。

(2)把環境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培養幼兒良好的環保行為。

(3)注重幼兒環保實踐。創造機會,引導幼兒參與環保的宣傳與實踐活動,初步養成幼兒良好環保行為習慣。

(4)教師、幼兒、家長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保持幼兒園及周圍環境的整齊、清潔、優美,營造良好的環境。

4、安全、保健方面:

(1)、創設安全舒適的幼兒活動環境。隨時隨地檢查教室內外的活動場地的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將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最大限度地保證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安全,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同時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在進行身體鍛煉的時候知道該怎樣避免讓自己受傷。

(3)、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比如: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電話;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知道遇到危險時會大聲呼救等。

(4)、每天做好晨檢工作,檢查幼兒的精神面貌、身體狀況、以及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增加午睡安全檢查工作、檢查孩子是否攜帶危險物品上床、檢查幼兒有無將異物放進嘴里等。

(5)、認真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嚴格執行各種物品洗刷消毒制度。做好疾病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5、家長工作方面:

我們一直認為,家長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教育事業的合作人,是教育責任的分擔者,是一份寶貴的教育資源。在這學期里,我們還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如下工作:

(1)、熱情接待家長,認真收集家長反饋意見,虛心采納合理建議。

(2)、積極邀請家長參與教學活動及各類大型活動。

(3)、不定期地與家長聯系,共同協商育兒經驗。

(4)、進行電話聯系,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同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促進幼兒及家園之間的交往與交流。

篇9

唐宋時期敦煌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知識與思想都是社會生活各階層廣泛參與全社會活動的結果,而支撐這種社會生活的思想信仰與價值取向的正是一種為全社會所承認的“一般知識與思想”。這種知識與思想支配著當時的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判斷、解釋和處理,它不僅支持著一般平民的信仰世界,也同樣影響著上層社會與知識精英的行為取向。這種“一般知識與思想”在教育理念上就表現為一種教育價值取向的大眾化。敦煌變文、講經文、通俗詩歌、故事傳說中有關教育價值取向大眾化的意識與思想的內容隨處可見,在敦煌蒙書中,這種意識和思想則得到了較為集中和具體的反映。本文試圖通過對敦煌蒙書中道德規范與思想的考察,探討唐宋時期敦煌地區民眾的教育思想和影響教育思想的知識與思想,以及這些思想對當時人們價值觀念、行為取向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考察教育思想的流變過程,從而對唐宋時期的敦煌教育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一 唐宋時期的敦煌教育及其價值取向

從敦煌文獻來看,唐宋敦煌的教育還是相對普及和發達的。這一時期的教育體制大體可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形態。高明士先生認為,所謂教育,包括官、私學,官學指州、縣學;私學指家學、義學、寺學等。由于官學當中的蒙學教育部分在唐后期的衰微,所以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童蒙教育的絕大部分任務實際上是由私學來承擔的,尤其是在佛教昌盛下的寺學更是令人注目。敦煌的私學大致可分為家學、義學及寺學三種形態,它們承擔了啟蒙教育與中等教育的任務,而且實際的貢獻遠在官學之上。私學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雖然它仍以儒家經學作為重點,但在開元以后,詩詞文賦和天文歷法等內容也涌人私學教學中。在敦煌獨具特色的當屬寺學,吐蕃占領時期,官學教育名存實亡,寺學實際上承擔了教育的責任,從這個角度看,該時期的寺學當為官學。歸義軍時期,重建州縣學,恢復了以往的官學教育體制,寺學依然在當時的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性質發生了變化,成為私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官學的衰落,私學承擔了敦煌童蒙教育中的絕大部分任務,特別是歸義軍時期的寺學更是引人注目。私學的發展和壯大打破貴族階層對教育和知識的壟斷,使廣大民眾接受教育成為可能。這就使敦煌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學內容等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大眾化”的價值取向。

一種知識只有進入思想并深刻影響人們的行為的時候才算是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化。大眾化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讓知識與思想連同意識一起進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領域,去引導大眾日常生活層面的價值和行為。豐富而復雜的日常生活世界構成了大眾現實生活的主流。要實現知識與思想的日常生活化,必然需要問題、話語,乃至認知模式的轉換。轉向對當下人們生活世界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進行探討和思考。而這種轉換就需要話語符號發生轉變――以大眾所理解和熟悉的語言和內容來表達和闡述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人和事。畢竟,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現人們普遍意識的,仍是以有利無利為基本價值衡量標準的“實用精神”,真正在社會生活中延續并直接起作用的,常常并不是那些高明的思想,而是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識與思想。這種一般性和普遍性所反映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和共識。在這一語境中,道德首先是一種自在自發的道德,它往往不經過反思,直接從常識或者日常規范中生發,體現為日常生活的各種習俗和規范,同時也使這種道德表現出較強的實用主義的特征。

回顧中國教育史不難發現(至少在唐代以前),道德教育的思想及內容在本質上都是先驗的,而不是人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創造和總結出來的智慧。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表現出了脫離生活的一面,它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一種社會精英文化的體現,而反映日常生活的教育內容和思想卻無法進入所謂的“知識系統”。在傳統道德教育世界里,個人在現實生活的主體性地位往往被漠視和忽略,對處于變化和生成中的人也缺乏應有的關注。況且,傳統道德教育是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結構和經濟基礎相適應的,道德教育與意識形態緊密結合,共同構成了對人性的壓抑和對人的正常生活的貶斥。敦煌文獻資料,使我們將關注的視野擴展到了當時流行的啟蒙讀物和常備讀物,從中體察到教育者的思想重心如何由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一步步轉向社會日常生活以及由此體現出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思想的流變。

二 敦煌蒙書中教育取向大眾化的(知識、思想)背景考察

唐五代北宋初期,敦煌地區教育的內容顯得豐富多樣。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和中原地區傳統的教育內容幾乎一樣,仍是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原傳統文化的內容。然而,當時敦煌地區的教育內容,又帶有明顯的敦煌地區本土社會生活的內容,如《太公家教》、《百行章》、《新集嚴父教》、《崔氏夫人訓女文》、《蒙求》等。就當時的敦煌而言,在學校和整個社會上流行更廣、影響更大的,則是那些經過“生活化”、“世俗化”、“簡約化”加工和改造之后的通俗性讀物。這些讀物的內容圍繞人們日常社會生活展開,生動、活潑而又極富生活氣息,如《太公家教》、《開蒙要訓》、《新集文詞九經抄》、《新集嚴父教》、《百行章》、《古賢集》、《孔子項托相問書》等,其“內容所言不外書面的日常生活之道”,“其內容除了當時民間一般日常基本知識外,則多為處事箴言”。有些讀物寫本多達數十件,由此我們便不難想見其思想在當時的影響之遠和流傳之廣。這種普遍深入的存在于社會大眾中的知識與思想,已經完全世俗化和生活化了。既沒有了神圣、神秘的光環,也沒有了深奧、嚴密的思辨形式,其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佛教文化的界限在這里也逐漸模糊了,而只是作為一種簡易、平常甚至粗俗的、和大眾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會生活的文化存在并影響著當時人們的思想。

由于這一時期的童蒙教育主要為私學形式的教育,這種教育更多的是一種面向大眾的教育。這就決定了其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等方面與當時中原地區的教育和官辦的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就庶民階層而言,他們當然也希望能夠進入仕途改變命運,但這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而言,畢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從現存史料中入仕者的相關資料便不難發現,真正出身于社會底層庶民和工商業者的微乎其微,對于這些人群而言,生存比 生活更重要,或者說過平常的世俗生活比通過科舉等方式向上流動顯得更加實際和可能。因此,對于當時的庶民階層而言,他們最需要的并不是登科入仕的本領和舞文弄墨的技巧,而是日常生活的能力和鄉土社會的規則。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是應考和創作,而是基本的應用性能力的培養和日常生活規則的習得,他們不需要樹立“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卻必須懂得應對進退和為人處世的一些基本規則。

陳寅恪先生曾指出,從武則天到唐玄宗時代,唐代社會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外庭之士大夫”逐漸取代原來的“關隴貴族”而崛起。仕途的開放,使教育越來越普及,而教育的普及,反過來又使仕途多門,這種仕途的開放,使大批出身低微的普通知識人士進入權力中心成為可能,并逐漸取代了舊時的貴族。這些新興階層的崛起及其自身的世俗意味和實用傾向也由此成為當時普遍的社會風尚。加之科舉制的確立和推行,更使教育漸趨繁榮,廣大庶民階層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日益凸顯,讀書考試隨即便成為一種風尚……實用成為這個時代知識的主要特征。

盡管科舉考試強化了讀書學習的功利化,但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發展,為知識的普及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隨著知識的普及和廣大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普通民眾也相應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這為他們進入文化的生產與消費領域創造了條件,使知識和思想從“樓閣”走向“地窖”、從理想人格的養成向日常生活的轉變成為可能甚至必然。這一時期,敦煌蒙書的編著主體逐漸下移到普通的知識分子那里,據鄭阿財、朱鳳玉先生的統計,敦煌蒙書共計25種,其中19種皆作者不詳,并為后世所不傳,史志所不錄。項楚先生在談到敦煌蒙書《王梵志詩》時說:“一卷本王梵志詩集是晚唐時期某位民間知識分子編寫的童蒙讀本,包含五言四句格言小詩92首。其中有世俗格言詩72首,說的都是立身處世之道,因為是供童蒙習誦的,道理極為淺近,卻又非常實用,有如黍粟布帛一般,平凡而不可或缺。”那波利貞在討論《隨身寶》時曾說,它是“庶民常識的百科全書,他所包括的……飲食器用的起源、忠臣孝子的軼事、陰德陽報的實話、社交心得、道德實踐方法等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規范。項楚先生在《敦煌詩歌導論》中說:“和官方的史書不同,《古賢集》并沒有從三皇五帝、堯舜禹湯說起,既不羅列改朝換代的過程,也不重視帝王將相的作用。它所歌詠的‘古賢’十分龐雜,包括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乃至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然而在這些人物身上,卻寄托了下層民眾的是非觀念、道德標準。所以《古賢集》是一部體現普通民眾思想意識的通俗歷史教科書。”《古賢集》絕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的傾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敦煌蒙書中所反映出的教育內容和思想的大眾化傾向便體現在其思想的這種取向上。

在《蒙求》、《雜抄》、《新集文詞九經抄》、《太公家教》等蒙書中也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呈現了大量的當時人們所能認知的關于國家的、歷史系統的、宇宙的知識,以及關于道德與秩序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知識,這些都反映了當時一種普遍的生活性和實用性的知識傾向。這些蒙書中所呈現出的對日常具體生活行為的規范和口語化、生活化的話語表述,也反映出教育思想由科考理想向日常生活的轉變。

敦煌蒙書中道德教育的內容大多取材于現實的日常生活,并用那些經過生活錘煉的道德規范來教育學生,從而保證了這種道德本身在性質或方向上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三 教育價值取向大眾化的內容呈現及思想敘述

敦煌蒙書中保存了大量的以日常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和為日常社會生活準備的道德教育的文獻,它以現實的、實用的社會生活思想,以教示童蒙立身、處世的基本道德理想為依歸,內容多切合日常倫理,因此普遍流行于社會,成為社會生活的道德規范與精神食糧。對于敦煌當時的普通大眾來說,蒙書中的知識與思想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常識和行為的規范。在這些蒙書中詳盡地列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禮節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家庭生活的倫理規范以及個人品行修養的要求,等等,雖然顯得瑣碎,但卻正是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一)日常生活的禮節和為人處事的道德倫理

敦煌蒙書中保存了許多反映唐宋時期社會大眾日常生活的禮節和為人處事的文獻。對敦煌大眾來說,這些日常生活的禮節和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他們必須掌握并身體力行的知識和規則。這些知識和規則,在普通大眾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中不斷豐富和完善,逐漸成為了他們的道德共識和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生活。

1.日常生活的禮儀、規范

一些蒙書通過詳細規定蒙童生活中的具體行為,以求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雜抄》中就有很多有關生活行為與日常交往中應注意的事項,如“十無去就者”之“言語多猥談”、“不叩門,直入人家”、“主人未揖,先上聽(廳)”、“坐他床椅、交尸腳”、“居席不慎涕唾”、“主人未勸,先舉匙箸”、“探手隔人,取羹食”、“眾人飯未了,先卸匙箸”、“不離坐使(便)溯(漱)口”,以及其他十種“?室之事”,五種“不達時宜”,五種“無所知”,五種“不自思度”以及“六癡”、“八玩”等,均為告誡人們于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瑣事。《武王家教》利用武王與太公的問答體式,藉由彼此的對話說明為人所該注意的“一錯”、“二誤”、“三癡”、“四失”、“五逆”、“六不詳”、“七奴相”、“八賊”、“九愚”、“十狂”。如,“早臥晚起為三惡”、“不惜衣食為六惡”、“未語先笑為二癡”、“著鞋上床為三奴相”、“說他人密事為二狂”,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范。

P.2718《王梵志詩》說道:“坐見人來起,尊親盡遠迎。無論貧與富,一概總須平。”S.4307《新集嚴父教》更是將儒訓融于日常生活的說教之中,如:“遣子避醉客,但依嚴父教。路上逢醉人,抽身以(?)下道。過后即來歸,尋思也大好。”“家中學侍奉,孝順伯親老。處分莫相違,但依嚴父教。枷杖免及身,尋思也大好。”P.2564《太公家教》有言:“立身之本,義讓為先。”“其父出行,子須從后。,路逢尊者,齊腳斂手。尊者賜酒,必須拜受;尊者賜肉,骨不與狗;尊者賜果,懷核在手,勿得棄之,違禮大丑。對客之前,不得叱狗;對食之前,不得唾地,亦不得漱口。”“與人共食,慎莫先嘗;與人同飲,莫先舉觴;行不當路,坐不背堂;路逢尊者,側立路旁;有問善對,必須審詳。子從外來,先須就堂,未見尊者,莫入私房;若得飲食,慎莫先嘗,饗其宗祖,始到爺娘,次沾兄弟,后及兒郎。食必先讓,勞必先當;知過必改,得(德)能莫忘。”在教人日常生活必須注意的禮儀之后,還不忘在其后加上一句“憶而莫忘,終身無咎”來強調其重要性。

這些內容,幾乎全是一些日常禮儀、道德規范之類的訓誡。這些內容在當時的流行和廣泛的流傳反映了日常規范和禮儀在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

在日常生活的禮節和道德規范之外,還有大量為人處世的一般知識和規范,這是每個人立身社會都要掌握的基本知識。

P.2564《太公家教》言:

言不可失,行不可虧;他籬莫驀,他戶

莫窺,他嫌莫道,他事莫知,他貧莫笑,他

病莫欺,他財莫愿,他色莫思,他強莫觸,

他弱莫欺,他馬莫騎。弓折馬死,償他無

疑。財能害己,必須遠之;酒能敗身,必須

戒之;色能致亂,必須棄之。忿能積惡,性

質忍之;心能造惡,必須裁之;口能招禍,

必須慎之;見人善事,必須贊之;見人惡

事,必須掩之;鄰有災難,必須救之;見人

打斗,必須諫之;見人不是,必須語之;美

言善述,必須學之;意欲去處,必須審之;

不如己者,必須教之;非是時流,必須棄

之;惡人欲染,必須避之。

P.2718《王梵志詩》也強調“欲得于身吉,無過莫作非。但知牢閉口,禍去阿寧來。得言請莫說,有語莫須傳。見事如不見,終身無過德”。這些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總體上亦不過是一般生活常識和經驗的總結。然而,正是這些一般生活常識,構成了敦煌地區大眾的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世的基礎,成為他們最需要的常識,在日常生活中支配并規范著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3.與友人交往的意義與原則

作為處在社會關系中的個體,擇友、交友是社會生活中為人處世的基本事務。對唐宋時期的敦煌大眾來說,也不例外。如:

S.1920《百行章?志行章》言:

同目友寒,己亦不重衣;友饑,己亦不

飽食;友患,己亦如之言。寄死托孤之徒,

同遭盛衰之侶。

P.2564《太公家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

自直;白玉投泥,不污其色;近佞者諂,近

偷者賊;近愚者癡,近賢者德;近圣者明,

近者色。

近鮑者臭,近蘭者香;近愚者暗,近智

者良……女無明鏡,不知面上之精粗;人

無良友,不知行之虧余;是以結交朋友,須

擇良賢,寄死托孤。意重則密,情薄則疏;榮

則同榮,辱則同辱;難則相救,危則相扶。

S.1920《百行章?慮行章第27》:

人生在世,為須擇友。或因良友而以

建名,或以弊友而以敗己。一朝失行,積代

虧名,方始追悔,如何可及?但以清清之

水,塵土濁之;濟濟之人,愚朋所誤。

同卷《百行章?揚行章第67》:

士無良朋,誰以顯其德?人無良友,無

以益其智;女無明鏡,何以照其顏色?是以

良友能揚其德也。

P02515《辯才家教》:

好賄莫為[友],好殺莫[為朋]……

既要立身,須得良友。近賢者口,近賤者憂。

在這里,圣人的教誨通過生活的“過濾”轉變成了日常生活中鮮活、淺顯的俗諺,已經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共識和常識。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的學習到食息言動之際的留意,都要求做到從容周旋,合宜中節,以達到潛移默化之功。這種對具體行為的規范,使其成為當時民間百姓日常生活最為實用的指導原則。

(二)家庭生活的倫理規范

由于家庭的特殊意義,古人非常重視家庭倫理規范的教育。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流行的蒙書中,關于處理家庭關系的經驗和規則方面的內容亦不勝枚舉。

P.4066《千字文》言:

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

毀傷……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

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

懷兄弟,同氣連枝。

P.2718《王梵志詩》:

兄弟須和順,對侄莫輕欺。財物同箱

柜,房中莫私蓄。夜眠須在后,起則每須

先。家中勤檢校,衣食莫令偏。兄弟相憐

愛,同生莫異居。若人欲得別,此則是兵

奴。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但能辦此

意,禍去福招來……昔日田真分,庭荊當

即衰。平章卻不異,其樹復還滋。孔懷須敬

重,同氣并連枝。

作為傳統中國社會中的孝,更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意義,它不僅是規范個人行為的倫理道德原則,而且實際上已經成了規范家庭乃至國家秩序的基本道德和規范。敦煌P.2418《父母恩重經講經文》、P.3361《故圓鑒大師二十孝押座文》、P.3821《十二時行孝文》、P.3368+P.3582《詠孝經壹拾捌章中》,都把孝作為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宣傳“人有父母,不可不孝”的道德觀念,甚至在父母亡故后,為父母寫經、超度等活動也被認為是盡孝行為。因而,在童蒙讀物中,孝就成為極力宣揚的主旨。

S.1920《百行章》開篇即云:

孝者,百行之本,德義之基。以孝化

人,人德歸于厚矣。在家能孝,于君則忠;

在家不仁,于君則盜。必須躬頸力作,以養

二親……縱父母身亡,擾須追遠,以時祭

祀,每思念之。但以孝行殊弘,亦非此章能悉。

P.2515《辯才家教?六親章》:

立身須行孝,家務亦殷勤。出門求諸

事,先須啟二親。善言勝美味,含笑莫懷

嗔。好兒與眷屬,婢婦和六親。為人莫驕慢,

為禮莫因循。侍奉莫辭苦,禮業莫辭辛。

P.2564《太公家教》:

孝子不隱情于父,忠臣不隱情于君

……君濁則用武,君清則用文……事君盡

忠,事父盡孝……孝子事親,晨省暮參,知

饑知渴,知寒知暖,憂則同戚,樂則同歡。

父母有疾,甘美不餐,食無求飽,居無求

安,聞樂不樂,聞喜不看,不修身體,不整

衣冠,父母疾愈,整亦不難。

P.2581《孔子備問書》一卷:

何名父之道?昏定,晨省,和顏悅色,

恭敬孝順,小心翼翼,欲報父母之恩,昊天

網(罔)極。何謂事君之道?格勤盡忠,務于

肅靜,獻可諫否。

將盡孝的細節、行為如同家規條列式地講述得鉅細靡遺。除了孝順父母外,還要處理好兄弟關系、夫妻關系、妯娌關系等幾種關系。在這里,日常生活的習俗、規范和倫理知識的界線已經完全模糊,或者說這種知識只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客觀的反映和描述。

(三)品行修養的規范要求

敦煌蒙書中還有許多教人隱忍、節儉、謹慎、勤奮的思想。P.3649《雜抄》開頭即云:“夫人有百行……”,接著便將修身之道的孝、信、謙恭、悌、包容……等,為人該具備的基本德行論述了一段。由于一個人的修身層面極其多面,因此本文僅就幾項特點以為引述:

隱忍。敦煌蒙書中有許多教人“守弱”的思想,有時勸人退一步思考,有時勸人三思而后行。

S.1920《百行章?忍行章》:“有人談好,未可即喜;有人道惡,未可即嗔。勿信饞言,莫言佞語。[佞語]侵人,飲氣忍之,縱有道理,安詳分雪。不得態其三毒,返燒其身。若不能忍,禍患交至。”說明小不忍則傷身,大不忍則禍國的利害關系。《雜抄》則通過正反兩相對比,說明隱忍的益處。P.3649《雜抄?論忍事》:“天子忍之成其大,諸侯忍之國無害,吏人忍之名不廢,兄弟忍之則歡泰,夫妻忍之終其代,身躬 忍之無患害。論不忍事。天子不忍群臣疏,諸侯不忍國空虛,吏人不忍刑誅罰,兄弟不忍別異居,朋友不忍情義疏,夫妻不忍令子孤,小人不忍(喪)其軀。”

節儉。長期以來,勤儉一直被視為生活的美德。S.1920《百行章?儉行章》:“藏如山海,用之有窮;庫等須彌,還成有乏。儉者恒足,豐者不盈。在公及私,皆須有度。事君養親,莫過此要。”同卷《貴行章》中也說:“性之不去者衣食,事之不可廢者耕織,必須營之。是以金銀饑不可食,珠玉寒不可衣。粟帛之重,莫能過者……但以立國存家,唯斯之甚。”農業為立國之本,粟帛比金銀珠寶更為重要,而且還必須去奢省費,躬行儉約。所以,P.3649《雜抄》:“豐年珠玉,不如儉年麥粟。在豐慮儉,在飽慮饑。”告誡子孫,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警覺。就敦煌地區言,物質資源遠遠不如中原地區富庶,因此,對于節儉的重視,當更勝于中原地區。

謹慎。為人處世得事事小心,對人、對事都必須小心以對。S.1920《百行章?慎行章》:“立身終始,慎之為大。若居高位,即須慎言。朋友交游,便須慎杯。養身之道,便須慎食。就醫療疾,乃可慎醫。”《百行章》把謹言慎行作為安身立命之道,認為“百行之中,慎行尤急”,并追加《思行章》一章,再三告誡人們“言須三思,行須三思”。因此《太公家教》就特別強調“慎是護身之符,謙是百行之本”。謹言慎行,忍讓謙恭,對敦煌大眾來說,是日常生活中關乎他們安身立命的大事,所以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

勤學。敦煌地區的教育如此普及,與唐代的科舉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故不管是士族大家,或是平民百姓,無不希望自家子孫能夠藉由科考及第而光耀門楣。對于勤學的重要,是為人師、為人父母所一再耳提面命的。僅以P,2418《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為例:

女男漸長成人子,――父娘親訓示;

臺舉還徒(圖)立得身,招交只要修仁義。

囑仙(先)生,交(教)文字,孝養禮儀須具

備。未待教招一二年,等閑讀盡諸書史。高

低盡道好兒郎,遠近皆言骨氣異;成長了

身為大丈夫,風流儒雅真公子。堂堂尺丈

夫身,雪色衣裳稱舉人;霄漢會當承雨露,

高科登第出風塵。多應不久逢新喜,何異

成龍脫故鱗;酒熟花開三月里,但知排打

曲江春。

講經文是以通俗方式向世俗大眾宣傳佛教的一種形式。上引《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提到科舉制度,足見唐代科舉制影響之廣泛。且該講經文卷末有天成二年(927)的題記,此時敦煌地區正處于曹氏歸義軍統治時期,敦煌實際上已是一個脫離中央控制的獨立政權,和國家舉行的科舉考試相去甚遠,但科舉制的影響仍然深入人心,于此可見一斑。正是由于教育對個人的人生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的學生題記中,就出現了立志讀書的自勉詩。如天復二年(902)敦煌州學學生翟奉達就寫下:“三端俱全大丈夫,六藝堂堂世上無。男兒不學讀詩書,恰似肥菜根盡枯。”P.2564《勸學十二時》就是當時在敦煌民間流傳的勸學歌詞。敦煌童蒙讀物中,勸人勤學的教誨隨處可見:

良田美業,因施力而收;苗好地不耕,

終是荒蕪之穢。人雖有貌,不學無以成人。

但是百行之源,憑學而立,祿亦在其中矣!

(S.1920《百行章?學行章第卅四》)

貧人由懶,富人多力;勤耕之人,必豐

谷食;勤學之人,必居官職……勤是無價

之寶,學是明月神珠。(P.2564《太公家教》

一卷)

勤耕之人,必豐衣食。勤學之人,必居

官職。(P.2515《辯才家教》卷上)

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一朝乘駟

馬,還得似相如。(P.2718《王梵志詩》)

勤學不但可以學得知識、培養德行,進而可以學而優則仕,反映出了當時普通民眾、社會生活的現實。

綜上所述,顯然,這些內容更多地來自社會生活的實際,來自他們自身生活的經驗,而這些來自生活實際的經驗、智慧和規則,已經成為包括敦煌在內的唐代普通民眾為人處世的規范和依據。這些知識,經過社會精英的整合和政府的倡導,就變成了和主流文化相一致的知識與思想。也正是這些常識作為社會生活的規則和道德的規范,規訓著人們的行為并影響著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

敦煌蒙書中的這些內容汲取了中國古書中的佳言粹語以教誡童蒙愚氓,內容多切合日用懿倫,因此普遍流行于民間,成為大眾的道德規范與精神食糧。鮮明的通俗性和實用性、生活的情趣和智慧以及語言的明白曉暢甚至粗淺俚俗,將艱深的哲理轉變為普通大眾易懂、易用的淺近的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和規范,實現從格物究理到識物明理的轉變。蒙書中的這些道德訓誡大都采自社會大眾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和規范,多為日常生活處世之法。它們雖遵循儒家倫理道德的原則,但又將其改造為適合社會大眾生活的道德訓誡和倫理箴言,變儒家的養心以修身的內圣方法為約身以柬心的規范,不圖成圣只求成人,從培養身之習慣開始成就心之自然的現實的道德原則。同時結合教育中學生普遍缺乏內驅力的實際情況,內容上還呈現出諸多的靠耳提面命和直接灌輸的傾向。這些都是教育思想大眾化的反映和現實體現。這種以普通大眾學習和生活需要為宗旨的教育,在內容方面緊密結合日常社會生活實際展開,真正為廣大民眾所理解、接受和享用,故其得以廣泛、長久地流傳,并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離他們還是太遙遠了,但是如何修身齊家,應對、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關系以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倫理、規范,才是離他們最近而且最現實的。傳統文化更強調道德的踐履,因此道德教育的內容也就大都從日常倫理生活需要出發,以促進人倫關系的和諧和人倫秩序的建構為基本內容。敦煌蒙書的內容多以儒家思想為主,并雜糅佛、道思想,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實際、普通大眾的思想實際,以及道德教育內容以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倫理規范為依歸的現實。對唐宋時期的敦煌大眾來說,維持家庭秩序、規范自己生活的知識,并不是來自上層社會煩瑣的禮儀,而更多的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習俗、規范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這些知識沒有深奧的道理,幾乎是簡單的、可操作的技術,而正是這些淺顯易懂的常識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卻發揮著真正的作用,支配著人們的意識和日常的行為。

四 余論

一種文化就是一種生存的應對方式,任何一種文化形態其背后都隱蔽著社會生活的現實基礎,在這種獨特的生活基礎上,也就產生了與其相應的、獨特的道德問題;同樣,任何一種道德也都將面對自己的生活世界,并向這一現實世界給出自己的提問,進而回應社會變遷中出現的種種關于道德的問題,并由此承擔起道德教化的責任。

從當時的所謂文化背景來看,公共話語和私人話語已經分裂。表面上,人們都說著普遍的真理,公共場合官樣文章社論語言非常通行,道德、倫理的普遍原則設立的崇高標準,使人人在公共場合都只能做堯舜的模樣。但是,私下卻我行我素,心靈深處 也在想方設法地逃避真理的控制。與此同時,反映大眾日常社會生活并廣為大眾接受和歡迎的知識與思想在民間已悄然流行開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以日常社會生活實際為內容選擇的敦煌蒙書的出現和流行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這種以普通民眾的學習、生活需要為參照,注重實用性和通俗性的讀物,極富生活趣味,語言通俗淺近,深受一般民眾的歡迎。這些由日常生活習俗、社會規范和現實生活話語構建起來的知識體系(盡管稍顯瑣碎和雜亂),在敦煌大眾中有著廣泛和深刻地影響,并成為當時人們生活知識的主要來源。敦煌大眾所接受的知識和思想,是與其生活的現實社會本身緊密聯系和相對應的,亦即和影響自身生活的價值判斷緊密相連的知識和思想。因此,這種知識的中心不是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是現實社會中日常生活的倫理,人們更關心這些知識所包含的思想與現實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以及它們對日常生活的指導意義。相應的,這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的確立,就在于為現實社會中影響其價值判斷的知識與思想提供某種合理的依據。

篇10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能力,即成為“雙師型”教師。目前許多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絕大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難以完全勝任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對技能培訓的要求[5]。

2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構建

2.1課程目標的制訂

相關研究認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目標的制訂既要顧及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幼教專業人才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6]。五年一貫制的培養目標是“博專結合、理論適用、技能熟練、實踐見長”[7]。可見,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目標是在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形成過硬的專業技能,能夠勝任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

2.2課程內容的確定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應根據學生現有水平以及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要求而調整和制定,要避免設置過于繁難而實用價值不高的內容,要使學生學到最有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形成過硬的專業技能。2.2.1在理論課程方面,開設一些最新的學前教育理念和動態的科目諸如《當代幼兒教育新理念》、《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國內外幼兒教育發展趨勢與動態》、《幼兒教育法規政策》,這類課程固然很重要,但是這些內容比較抽象晦澀,沒有必要單獨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可以通過講座或報告的形式來進行。2.2.2最能體現師范性和促進兒童發展的課程則要開足,并要給予足夠的課時。這類課程主要包括下面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幼兒衛生與保健、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等。這是專業課程中的理論基礎課,是所有課程中的重點。第二部分是幼兒健康教法、幼兒語言教法、幼兒社會教法、幼兒科學教法、幼兒藝術教法五大領域教學法,幼兒文學、幼兒游戲、幼兒英語以及包括音樂、舞蹈、美術、表演等藝術素養培養課程等。這一類課程的教學,要特別注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教法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屬于教法系列。一般安排在專業基礎課諸如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專業基礎課以及教育見習兩周之后進行,語言教法和音樂教法在第三學年的第一學期學習,科學教法、社會教法、健康教法在第三學年的第二學期學習,各開一學期,每周2學時,17周共34學時。總的來看,五大領域教法課程開設時間相對集中、課時偏少,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教師所講的五大領域的教法知識,也很難從專業理論知識上升為專業教育能力,直接導致他們實習期間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育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時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力不從心的情況。因此,五大領域教法課程教學時間要適當延長,以讓學生不僅掌握五大領域教法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且具備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第三部分是技能教育課程。這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八會”:會說、會寫、會畫、會唱、會彈、會舞、會做、會用。主要包括教師口語、兒童故事、書法、兒童簡筆畫、樂理視唱、兒童歌曲創編、電子琴、鋼琴、舞蹈、手工制作等。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獲得一定的彈、唱、說、跳、畫、做、演等藝術表達能力。這類課程在課時上要切實保證,在教學上要注重實效。專科學生尤其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因為他們以后就是一線幼兒教師,最重要的首先要能夠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因此要增加學生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要在課程體系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實踐活動安排,以使他們把課堂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對于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這個體系中的核心應該是“實踐性特色訓練”。2.2.3課外活動。包括有計劃的專業匯報展示如手工展、兒童畫展、實習展,專業匯報演出如舞蹈期末考試、畢業匯報演;不同年級或不同班級或不同寢室間的專業擂臺賽等;也可在課后的能力課上讓學生練習和鞏固“兩字”、兒童畫、兒童故事等。2.2.4開設實習和面試指導課程。尚無實踐經驗的準幼兒教師在獨自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或經驗豐富的幼兒園領導、招聘人員難免會感到緊張。因此,我們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園長、教師或面試專家開設一些專題講座,這樣可以豐富準幼兒教師的實踐經驗,也可以加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

2.3課程實施的改革

我們知道,對于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技能教育課程非常重要,而技能教育課程主要通過“實踐性特色訓練”的方式予以落實。這個“實踐性訓練”至少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基礎性訓練。主要是學前教育專業所必需的基本功訓練。這項訓練應該涵蓋音樂、舞蹈、繪畫、說話等幾大方面。并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這是基礎的基礎,此類訓練必須帶有強制性。第二,模擬訓練。這類訓練主要在課堂上進行,由任教老師進行主導,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參加。包括課前5分鐘小表演、教學小競賽、教學試講等;也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進行模擬教學訓練,這樣使學生有機會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學能力,借此分析和評價自己在新課導入、課程結構、語言表達、身體姿勢、結束總結及多媒體設備使用等方面的表現,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教學能力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和進步。第三,重新制訂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方案。首先,要明確見習和實習的內容和具體要求,改變過去那種“去了就行”的應付狀態,必須嚴格按照具體要求來要求和考核,以提高見習實習的效果。其次,增加見習和實習的次數以及每次的時間,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和了解幼兒,熟悉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流程和內容以及五大領域教育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及組織要領,幫助學生把專業理論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專業能力。具體做法可以是:將教育見習的總周數增加到六周,分別安排在第二、四、六學期進行,使學生通過見習逐漸深入地了解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幼兒的身心特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流程及組織要領、工作特點等。同時,調整教育實習的安排,一是在第五學期增加一次為期兩周的小實習,這次實習只要求學生上一堂課,組織一次幼兒活動,它屬于嘗試性的,讓我們的學生通過這兩周的實習,找一找做幼兒老師的感覺,體會一下幼兒園、社會、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二是第七學期的實習至少6周,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熟悉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流程,并且基本上能夠獨立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學資源,比如場地、設施、教育基地等。良好的硬件設施和職業氛圍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感和職業心理,發展專業技能,提升專業能力。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包括育嬰實訓室、蒙氏實訓室、感統訓練室、琴房、奧爾夫音樂教室、舞蹈室、美工技能訓練室、語音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等。校外實訓基地包括幼兒園、各種培訓機構等。同時,要克服普通專科學歷教育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建設一支雙師型與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這是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可以以教師講授為主,但也要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使學生從理論上升為實踐;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形象、生動等優點組織教學活動;可以利用現場示范、音像示范等方式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也可以采取感知、反饋、訓練相結合的方式。

2.4課程評價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