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藥藥理學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中藥藥理學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中學教師 人性化管理 教師人性化管理
一、中學教師的工作性質需要人性化管理
首先,中學教師工作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中學教師的勞動過程難以監控,以及勞動成果難以衡量等特點。中學教師的工作性質給教師養成了高度的自主意識;所教學生的年齡注定了教師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對于青春期的學生而言,育人比教學更為重要。而這些思維活動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無形的,有可能發生在每時每刻和任何一個場所,并沒有確定的流程和步驟。因此中學教師的勞動過程難以用固定的勞動規則進行有效的監控。中學教師的勞動成果往往體現在學生畢業之后的社會價值或其研究成果上,這兩方面體現都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無法做出現實的評價。并且中學教師的勞動雖然具有很強的獨立完成性,但他們的勞動成果往往需要整個團隊的合作,依靠交叉互補的學科優勢才能取得成績。因此,中學教師的勞動成果既是個人的智慧和能力的體現,又是團隊智慧和集體努力的最后結晶,這就給衡量個人的績效帶來了困難,即使用高度細密量化的價值標準也無法完全衡量出中學教師的勞動價值。因此對教師的工作僅僅依靠僵硬劃一的純制度控制根本就是不科學的。
其次,中學教師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十四五歲的學生,他們的把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培養人的問題上。在培養人的活動當中首要得任務是使人成為"人",即教人做"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關鍵的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中學教師的人性關懷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只有在管理中讓中學教師體會到人性關懷,在工作中他們才能自覺地、有意識地給學生以人性的關懷,并且能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時時、處處的體現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實施人性化的教育。而只有當學生感受到教師是那樣的富有人情、人性時,他們才會不斷的產生向上的欲望和沖動,在師生互動中能夠發現自己;這樣學校才會充滿活力,才會真正的成為人才成長的搖籃。
二、當代教育改革需要對中學教師進行人性化的管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就會應運而生。 任何一個管理方式都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凡是卓越而富有成效的管理實際上都是個性化的管理,個性化的管理能達到的程度反應了特定時代的管理思維和管理精神。
個性化管理的觀念就是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客觀形勢的發展趨勢。個性化管理相比一般化、教條化的管理而言,更加注重管理對象的不同特點。從管理的起點、過程以及到目標的實現整個過程,都會因為管理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個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立足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有效地協調起來,以達到人的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這種基于被管理者的最大潛能和所擁有優勢的開發,使之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有自己獨特貢獻的積極人,不像傳統的管理方式那樣的僵硬教條,僅僅從形式上來控制教師,并且把教師的創造性、聰明才智都統統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個性化管理是通過確立一定的目標系統,從而來開發出人類隱藏在自身內部的巨大潛能。
當前的中學教育改革呼喚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合作精神,在教學行為上要求中學教師學會理解、寬容,并且注重幫助和引導學生。如果中學管理者總是以制度壓人,對教師的工作進行嚴格的量化。并動輒就"下崗"、"懲罰",致使中學教師的壓力過大,在工作中不得不循規蹈矩。甚至是消極怠工或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根本就談不上發揮創造性,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合作精神。如果中學教師的壓力過大會造成不健康的心理或在工作中產生暴躁、不滿等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寬容、理解及耐心的引導了。所以,只有對中學教師進行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并賦予他們足夠的工作自主性,才能使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潛能并愉快地進行教學,從而能夠言傳身教并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教育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從而促使教育的各項改革順利落實。
三、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實現人性化管理
現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發現!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獨特發現,或者說是管理者的存在價值就是要善于激發出員工的熱情、激情。并從中發現員工的優勢、長處以及可以開發出的潛能。現代管理的最高目標是在于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充分利用,所以,一個高明的管理者應該是一個特別敏銳并且善于把握的發現者,能善于從一般中發現出特殊,從平庸中捕捉出非凡,從共性中把握住個性,甚至從丑陋中能看到美好。管理者需要規劃,需要決斷,需要對人的疏導,但更需要的是發現――對"人"的發現。所以,在以"人"為本的時代里,管理的最大價值,不在乎做了什么事,而在乎發現了多少"人",并在此的基礎上培養了多少人。因此,管理者只有堅持人性的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去發現和挖掘被管理者自身的資源并激發出他們的工作激情,從而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為當前中學教師的管理,要做到對教師"人"的發現,那絕對不是領導權力和領導威信所能做到的,也絕對不是強硬的制度和強化的規章以及泛泛的片面評價所能做到的,中學教師們需要的是能夠得到人性的關懷,能夠感受到真誠而熱情的理解、關心、幫助、支持、鼓勵和鞭策;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工作,展示自我,發揮所長,用自己所感受到的尊重、愛護、激勵傳遞給學生。和校級管理者之間能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如果學校管理者只是簡單地從學校發展角度出發用制度來給教師施壓,人為地給教師造成各種精神負擔。如今只見"校"不見"人"的管理是與現代管理的本質完全相違背的,應該進行淘汰的。
參考文獻
[1] 柳斌.二十一世紀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實施叢書[M].北京:長城出版.2001.
[2] 徐桂華.實施教師人性化管理的策略和方法[J].現代企業教育.2010(10).
篇2
摘要:中藥藥理學是近幾十年來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西醫藥結合的產物,是中藥現代化發展的必然,也是中藥學在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其特點是既要遵循中醫藥理論,又要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并用現代醫藥學研究中藥的成果闡明中藥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藥走向世界的橋梁。但是縱觀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有很多僅僅簡單選用、借鑒西醫的指標來衡量“中藥”,逐步走向脫離中醫藥理論的指導,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然藥物藥理學”。
關鍵詞:中藥藥理;中藥理論;中醫藥理論
中圖分類號:R285
自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學者首先對麻黃的成分麻黃堿、偽麻黃堿進行了系統的化學及藥理研究,并發現它的特殊藥理作用以來,利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已有80余載。時下“中藥藥理學”研究已經成為一個熱門學科,關于中藥藥理研究的文章不下數萬篇,但是縱觀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筆者提出以下質疑:
1.思考之一:“中藥”藥理名稱思考
1.1中藥藥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六版《中藥藥理學》是這樣界定“中藥藥理學”的: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與機體(包括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的科學。
它的本義和出發點是在中醫藥理論體系指導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之所以稱為“中藥藥理學”,就應該體現中醫藥理論特色,如果失去了中醫藥理論的指導,就不能稱為“中藥”,更不能稱為“中藥藥理學”而只能叫做“天然藥物藥理學”。
1.2中藥現代化與現代化的“中藥”
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研究“中藥”,并不等同于中藥現代化。藥物本身作為用于治療、診斷、預防疾病的物質,沒有“中”“西”之分,也沒有國界之分,更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如何應用它。中醫與西醫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如果一個藥物在中醫藥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應用,可以稱為“中藥”(同樣包括人工合成品);同樣,如果一個藥物在西醫藥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應用,可以稱為“西藥”(也包括天然藥物)。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談得上中藥的現代化研究。如果脫離了這個大前提,“中藥”的現代化必然會失之偏頗。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藥物稱為中藥。這不僅指明了中藥的學術概念,還界定了它與天然藥物、其他民族藥的不同界限。從此看來,是中醫藥理論賦予了中藥的基本特征。
以上基本概念的混淆進而使得某些“中藥藥理”的研究越來越偏離中醫藥理論的指導。可以說這些研究已經背離了中醫藥理論體系,導致中醫藥的特色越來越黯然,而成為變了味兒的“天然藥物藥理學”。長此以往,中醫藥非但得不到發展,反而會走向萎縮。
2.思考之二:中醫藥特色之疑
什么是特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提出所謂“特色”。應是指彼無我有或彼短我長的東西。那么所謂中藥特色,應是指植根于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的認識與用藥治病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稱之為理性認識、理論思維,具體講就是指中藥理論。它代表著中醫藥理論體系特征,反應其理論思維內容和規律。中藥理論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中藥理論就沒有中藥特征,或者說,失去中藥理論,中藥就不成其為中藥。應該承認:中藥同其他藥物一樣,只有用于臨床才真正起到“藥”的作用;中藥如何用于臨床,即在什么理論指導下用于臨床,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按照西醫藥理論使用中藥,如麻黃素治喘、黃連素治痢、附子苷強心、甘草素止咳、青蒿素截瘧等,脫離中醫藥理論來應用,那就未免南轅北轍,不能視為中藥。倘若不分寒熱虛實,見喘用麻黃、遇痢用黃連,顯然是不會收到預期效果的。中藥必須依據中醫藥理論用于臨床,才能保證用藥安全,產生預期的效果。
3.思考之三:醫藥脫離之疑
中藥是中醫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與中醫是一對孿生兄妹,同源互根,相互依存,不可分離,互相呼應,互相滲透,密不可分。中藥與中醫,同時產生,互為存在的條件。中醫離開中藥,辨證論治就成為空談,無從選方用藥,中醫不可能完整;沒有中醫,中藥也就失去了依托,不可能發揮真正的療效,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其中的一個。所以歷來認為中醫中藥是一家,不能有此無彼,彼此分離。當前存在的醫不知藥情,藥不知醫用,醫藥分離的模式,不適合對中醫藥的管理,也不利于中醫藥的發展,醫藥結合才是正確的道路。所以,作為中醫藥戰線工作和研究的同志,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揚我中醫藥之長,發展中醫藥,絕不能走“醫不管藥、藥不知醫、醫藥分離”的路子。
實際上,中藥的作用機理在中醫藥制論體系中已經闡明得很清楚,包括藥性理論。但是借鑒現代藥理方法研究中藥的手段實際上是完全脫離了中醫藥的理論體系的指導。那種置中醫藥理論于點綴,完全按照西藥的模式開發應用中藥的方法和道路,是不符合中藥自身發展規律,對中醫藥發展有損無益。發展中醫藥,實現現代化,中藥特色不能丟。
篇3
關鍵詞:中藥藥理;學科群;中藥專業;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063-02
“學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級次的學科點的集合,以形成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多學科有機綜合體[1]。學科群建設是學科建設新趨勢,中藥專業是一個涉及中醫學、化學、藥學、現代醫學等的交叉學科,課題組最早提出將中藥化學各學科與中藥藥理學結合起來,組建中藥藥理學科群,學科群遵循“化藥結合,相互促進,積累發展,求實創新”的理念,堅持中藥化學與中藥藥理學相結合的發展思路,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凝練科研方向,帶動各學科共同發展,對中藥專業的學科建設、團隊建設以及培養目標的實現均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就中藥藥理學科群構建的相關經驗與成果進行了總結。
一、中藥藥理學科群構建的意義
學科建設是高校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高校各項建設的核心。近些年來,隨著學科自身發展的邏輯和現實社會的要求,人們已經在學科群的層面上認識、討論和建設學科[2],學科群是學科綜合化發展的新趨勢,中藥專業中藥藥理學科群的建設對中藥專業的發展有著較為顯著的現實意義。中藥專業本身就是一門交叉與實驗性的學科,各類化學課是專業基礎課,多門基礎化學課的學習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為后續中藥化學、中藥分析等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中藥藥理學既是中藥專業重要的專業課,同時也是一門橋梁性學科,是化學與生命科學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中藥藥理學是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最富活力的結合點,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前沿陣地[3]。化學與中藥藥理學密不可分,中醫藥的現代化與中藥新藥的研發同樣需要中藥化學與中藥藥理學相結合。課題組在不斷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逐步意識到學科群構建的重要性,歷經十幾載的探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進行各項中醫藥相關的科研活動,逐步構建了中藥藥理學科群,為學科群中各學科的發展、中藥專業的學科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構建中藥藥理學科群的具體實踐
(一)組建學科團隊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成長規律,重視梯隊建設,關注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形成了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實現了各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聯合,使人力資源進一步整合,形成了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凝聚學術隊伍的人才組織模式。
對團隊中的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制,充分發揮資深教師傳、幫、帶作用,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其成長步伐。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及學術研討,拓寬對外交流渠道,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先后與省內外多家兄弟院校、知名藥企等進行交流、合作,拓寬視野。
(二)整合教學資源
整合教學資源,統籌兼顧,協調各學科的教學大綱,使教學調控更具系統化和可操縱性,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提升學科群檔次,促進各學科共同發展。將中藥藥理知識滲透到化學課堂,使乏味的基礎化學課變得生動有趣,實現了各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聯合,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集中教學資源,建成了學科群網絡教學平臺[4,5],平臺內設立科學研究、教育資源及論壇等模塊,科學研究模塊內含中藥藥物信息、中藥化學成分、中藥毒理、中藥藥理實驗、實驗動物信息、相關文獻等,供研究人員查詢;教育模塊主要提供各學科學習資源,如中藥藥理主要教材、名家講義和視頻教程、藥理實驗操作及視頻等信息,供教師和學生學習;論壇為學習交流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師生交流的新方式。
重視教學研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先后對各學科的實驗教學及考試環節等進行了改革的探索[6~8],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結合實驗室開放,將傳統驗證性實驗改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科研能力。《中藥藥理學》在中藥專業學生中率先實行考試改革,將傳統的閉卷筆試改為綜合評價,在學期末舉行創新性論文宣講活動并出版學生論文集,這些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升科研水平
科學研究是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唯一途徑,為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與創新能力,在本科學生中實行導師制,通過開放實驗室、實施設計性實驗、參與教師課題等途徑,使本科生盡早進入實驗室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通過組織中藥專業學生“中藥藥學基本技能大賽”,檢驗和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團隊中的研究生在完成專題過程中涉獵多學科領域的研究,拓寬了研究生的專業口徑。
一個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其科研的創新能力。中藥藥理學科群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使科研資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顯著提升了科研效率。學科群的發展也促進了各學科的交叉融合,產生了新的學科增長點,在不斷發展中凝練出了中藥藥效物質基礎、中藥復方藥理、中藥體內分析與藥代動力學研究三個研究方向。
三、中藥藥理學科群建設所取得的成果
(一)促進了學科群各學科發展
中醫藥現代化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但同時又衍生出了很多交叉綜合性學科。中藥藥理學科群的誕生,將中藥專業的相關化學基礎課、中藥化學與中藥制劑分析等專業課與中藥藥理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科間的相互協作,有利于群體效應的發揮,同時也起到了優化學科結構、拓寬學科領域的積極作用,促進了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為整個中藥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師教研水平
學科群內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相互交流,拓寬了青年教師的知識面,多學科融合交流所產生的交叉知識有利于教師貫穿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活躍教學氣氛,提升教學質量。學科群內不同的學術思想相互交流,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鑒,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學科群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有利于交叉學科的發展,也為教師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學科尋求到了發展的方向,教師教研素質的提高都為本科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課堂授課過程中將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例如在中藥化學授課中將一類中藥成分的藥理作用簡單介紹,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堂內容;在中藥藥理授課中,將發揮藥理作用的藥效物質基礎進行介紹,可與中藥化學課內容相呼應,這種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另外,通過對本科學生實行導師制,開放實驗室、實施設計性實驗、參與教師課題等途徑,使本科生盡早進入實驗室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明顯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素養與創新能力。
四、創新點
本課題在我校首次開展學科群建設的嘗試,體會到只有營造出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氛圍,找準學科建設的途徑,堅持不懈,積累沉淀,求實創新,才能實現自身發展。
本課題不僅為我校中藥專業的學科建設積累了經驗,同時也為我省乃至全國同類學科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五、展望
中藥藥理學科群建設團隊在我校首次開展學科群建設的嘗試,取得了系列成果并推廣應用于教學、科研實踐中。中藥藥理學科群教學團隊歷經15載的發展,在學科群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通過組建教學團隊、整合教學與科研資源、凝練科研方向等方面的探索,促進了各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聯合,實現了學科的自我發展,提高了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了中藥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為我校中藥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項延訓,馬桂敏.對學科群建設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7,(1):41-43.
[2]胡仁東.論大學優勢學科群的內涵、特點及構建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1,(8):50-53.
[3]李清,王鑫國,劉姣,等,中藥專業中藥藥理課程改革思路[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5,26(6):628-629.
[4]王建嶺,李仁玲,王鑫國,等.中藥藥理信息系統建設初議[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1,26(3):48-49.
[5]王建嶺,李仁玲.中藥藥理信息平臺數據庫建立的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4,29(1):55-56
[6]劉姣,李清,王鑫國,等.《中藥藥理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182-184.
篇4
關鍵詞: PBL教學模式 《中藥藥理學》理論課教學 影響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一種逆向學習模式,強調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去探索那些他們需要知道的知識,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等一些國外的高等院校已廣泛應用多年,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1]。PBL教學模式在中藥藥理學實驗課教學中應用改革雖有報道[2],但尚未見其在《中藥藥理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報道。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本科《中藥藥理學》理論課教學的方法,建立符合當今本科教育要求,既能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又能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筆者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1.研究設計
1.1研究對象。
我院2006級中藥學專業的85名學生,男女生之比為4∶5,年齡在18―21歲之間。
1.2教學內容。
對《中藥藥理學》其中兩章《第十九章開竅藥》和《第二十章補虛藥》的部分內容采用PBL教學模式授課。根據教學目標和“問題設計的十項基本原則”[3],本研究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教材中兩章的內容,一是人參對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的作用及應用各有哪些,再就是麝香抗血小板聚集的機制;第二個問題涉及多方面的知識,當然主要是補虛藥治療疾病的機理及在臨床應用方面的知識。
1.3教學方法。
(1)課前分組:將中藥學班81名學生分為5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2)提出問題:每次提前一周布置一個問題。(3)收集資料:學生圍繞所設定的問題,根據教師的引導,通過圖書館、網絡、求教專家等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4)小組討論:每組學生就所設定的問題,結合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深入的討論。(5)完成報告:每組交1份書面總結報告。(6)課堂交流:每組選出1名代表借助PowerPoint進行演講,每組演講時間控制在1分鐘。每組發言后,其他組別的學生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問題由演講的學生回答,所在組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7)總結升華: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講評和總結,歸納出每次課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重點內容。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問卷調查和座談兩種方式。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PBL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對PBL教學模式的喜歡程度、PBL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學習積極性、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對學習內容掌握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見表1。
在授課班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參考學生是否參加課堂演講選取6名學生進行座談。好、中、差生各兩名,參加演講的1名,在研究者的辦公室內圍繞5個問題進行師生一對一的座談。得到學生的同意后對座談內容進行錄音,將錄音內容轉換成文字材料作為定性分析的資料。
3.討論
調查問卷顯示,較施行PBL教學模式前,學生對中藥藥理學重要性的看法明顯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明顯增強了,而且學習態度更加認真了。就知識的學習而言,調查問卷顯示,實行PBL教學模式后,學生不僅認為中藥藥理學本身知識的獲得明顯增加,而且對系統掌握藥理知識和對相關學科的學習都有明顯的幫助作用。座談中有的學生說:“只有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的知識,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多種多樣的。要解決問題,不僅需要本學科中不同領域的知識,而且要用到許多相關學科的知識,彌補“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推進基礎課程之間、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之間的融合。
在加強學生各種意識的培養和師生溝通方面,PBL教學模式也體現出了明顯的積極作用,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都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通過座談發現,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可培養團結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從問題教學的產生、討論到解決需要經過小組共同努力來完成教學目標。在合作中既能各抒己見,又能達成一致意見,取長補短。通過活躍而融洽的討論,逐漸建立協調、積極、相互尊重而又充滿競爭氣氛的關系,真正體現了這種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優越性。這說明PBL教學模式可顯著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與競爭意識。
另外,PBL教學模式也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主要包括對中藥藥理學問題的解決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實踐能力、寫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座談中學生談到,要解決問題,就要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查閱、整理資料,進行討論和總結,撰寫交流報告,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一種以自我學習為主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獨立思考、創新和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的能力。他們還認為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同于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由單一的“教”轉變為既“教”又“導”,在更深層次上既傳授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絕大多數學生對問題的組織能力加強,語言表達更清晰,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提供了一個平臺,使他們將來更加適應社會,成為21世紀的新型醫藥人才。因此,PBL教學模式可顯著增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實踐能力、寫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座談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要獲得問題的答案,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各種途徑搜尋所需要的資料。由于學生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消耗在該環節上的時間過多,就可能導致學生在其他學科上學習時間的減少,因此,如果時間充足,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4.結語
本研究發現,學生對中藥藥理學的認識和態度在實行PBL教學模式后都有顯著的提高和轉變。PBL教學模式對系統掌握中藥藥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該模式還可明顯增強學生的各種意識和提高各種能力。因而,PBL教學模式對學生中藥藥理學的學習有著顯著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林莎,馮志,王全樂等.PBL教學法在中專藥理學教學中的局部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2):93.
篇5
關鍵詞:中藥;藥代動力學;中醫藥現代化
1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意義
中藥及其復方的藥物動力學研究,是近十多年興起的中藥藥理學分支,主要是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用數學模型來定量描述藥物在體內的動態過程。它對中藥藥理學及中醫臨床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藥藥動力學研究是闡明中藥作用機理必不可少的環節。藥代動力學參數可以為毒性試驗設計和毒理效應分析提供依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毒性試驗觀察到的毒性反映往往不與劑量相關而與血藥濃度相關,如果高濃度的藥物劑型不利于藥物吸收,進入體內的藥量與劑量不成正比,就有可能造成毒性劑量評估上的偏差。眾所周知,進行中藥及其復方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會有不小的困難,因此,更需要廣大的醫藥學工作者集中力量,找出中藥作用中有代表性,有規律性的機理或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系統研究方法學,使中藥藥代動力學的研究更科學、更系統,更能滿足現代臨床治療的要求。
2中藥復方的自身特點及中醫對藥代動力學的認識
中藥復方是中醫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醫理論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強調“人”的整體觀,發揮藥物的整體調節作用,并用辯證施治的思維方法來處方用藥。現代藥理學研究已初步證明復方藥效的發揮并非是簡單的單味藥相加或毒性的相減,而是方中藥物之間所發生的協同、制藥或改性等作用,使復方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目前,國內對復方的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在藥理效應及臨床療效的觀察階段,雖然也引用了一些西藥藥理學手段,但僅表現在對幾個特異性指標的觀測上,且重復研究居多,所研究的中藥復方組成不穩定,藥效重現性差,難以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出復方藥物的作用機制,這使得國內復方制劑穩定性差,質量標準不高,較難與國際醫藥市場接軌。中藥成分十分復雜,即使是單味藥物,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也達數種之多;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又是以復方制劑給藥。許多中藥到目前為止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還不是很清楚,加之中藥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含量很少,并且還有不少結構相似的類似物。來源產地不同,不同季節采收,不同方式加工等特點,使得常規的化學分析以及數據的解析產生困難,實驗結果不易重復,給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帶來了許多困難。
3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現狀
中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與西藥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決定了其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按有效成分明確的中藥及其制劑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和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藥及其制劑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兩種情況來進行評述。
3.1有效成分明確的中藥及其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現狀
有效成分明確的中藥及其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與西藥類似。隨著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和檢測技術的改進和完善,目前許多中藥特別是單味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已相當明確,據統計在九十年代前就已對120多種中藥的有效成分進行過研究[1]。并已對相當一部分進行了體內外代謝的研究,且得出了明確的代謝產物,并對其體外藥代動力學參數進行了研究。如畢惠嫦[2]研究了丹參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體酶中的代謝動力學,指出了參與丹參酮Ⅱ_A體內代謝的肝微粒體酶。艾路等[3]對復方中藥中烏頭生物堿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進行了研究,采用液相色譜-電噴霧離子阱多級質譜(LC-ESI-MSn)法檢測出5種烏頭生物堿代謝產物。陳勇[4]等對葫蘆巴堿在大鼠體內的代謝產物進行了推測,從大鼠尿中檢測出原藥及其三種代謝產物。3.2中藥復方及其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現狀
到目前為止還有許多中藥及其復方制劑或因化學結構不明,或由于是混合物而非單體,無法用化學分析方法測定有效成分含量,因而給其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帶來困難。大部分人用復方或其制劑中的某一單體來代替整方的藥物代謝過程。如李再新[5]等將補陽還五湯水提醇沉液給予家兔靜脈注射后,以川芎嗪為指標來測定其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但此法只能說明此單體在體內的過程而不能說明全部成分的代謝過程。中藥制劑化學成分往往十分復雜,相當于一個天然的化學成分組合庫,用其中的一具或數個化學成分作為檢測指標,得出的藥動參數與藥的實際藥動學相比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也有人采用生物效應法進行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研究,但此法不夠精確,只能粗略看出體內藥物濃度變化的過程。生物效應法認為,在一定條件下,體內藥量與藥物的效應有一定對應關系,從藥效的變化可以推知不同時間內體內藥量變化。常用的生物效應法有以下幾類:
(1)Smolen。此法是目前我國醫藥研究者最為廣泛采用的一種進行中藥單味藥及復方藥藥動學研究的方法。其要義是將量效關系曲線作為用藥后各時間作用強度與藥物濃度的換算曲線,從而推算出藥動學參數。盧賀起[6]等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為藥理效應指標,對家兔進行了四物湯的藥動學研究,結果表明四物湯屬靜脈外給藥一級動力學消除,開放的一室模型,并計算出藥動學參數。
(2)藥物累積法。其基本原理是將藥物代謝動力學中的血藥濃度多點測定原理與用動物急性死亡率測定藥物蓄積性的方法結合起來;是用多組動物按不同時間間隔給藥,求出不同時間體內藥物的存留百分率的動態變化,據此計算藥物的表觀半衰期;又稱為毒理效應法。黃衍民[7]等對烏頭注射液對小鼠的毒效動力學研究,得出藥物的消除級動力學過程,并符合一室模型,其表觀半衰期為59.23min。從而指出目前臨床一日2次給藥間隔時間太長,如果每8小時給藥1次且首次倍量,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陳長勛[8]等應用LD50補量法測定小鼠的附子表觀參數,結果認為符合二室開放模型并得出了主要的藥動學參數。利用此種方法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的中藥還有陸英煎劑[9]、小活絡丸[10]、九分散[11]、桑菊飲[12]等。但此法實際上反映的是藥物的毒性效應動力學過程,當毒性成分與藥效成分不一時,所得動力學參數將難以用作臨床用藥指導,在致死劑量作用下,機體已受到損害,可能對藥物在體內的動力學過程產生較大影響,使得所得結果不能表征生理藥動學過程。
(3)藥理效應法。該法以給藥后藥效強度的變化為依據,通過適當劑量的時間-效應曲線,進行藥效動力學參數計算,其消除半衰期稱為藥效半衰期或藥效清除半衰期。本法先選擇適當的藥理效應作為觀測指標,得出劑量-效應曲線、時間-效應曲線和時間-體存藥量曲線,并據此得出藥代參數。富杭育[13]等按足趾汗腺分泌的觀察方法,應用本法觀測大鼠麻黃湯的藥代動力學。通過量效、時效和曲線的轉換,得體存量-時間曲線,從曲線分析屬二室模型。另外趙智強[14]等也報道了天麻鉤藤飲用此法所得藥動學參數。此法要求復方及其制劑藥效強且可逆重現、反應靈敏、可定量檢測,因而限制了其應用。
(4)微生物法。此法僅適用于具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復方,通常用瓊脂擴散法測得相關藥動學參數。它具有方法簡便、操作容易、樣品用量少等優點,但機體內外抗菌效應作用機制的差異,細菌選擇的得當與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代參數的準確性。王西發[15]等用此法測定了鹿蹄草素在兔體內的藥動學參數,其選取用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實驗菌株,研究表明鹿蹄草素屬于二室分布模型。4小結及展望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中藥藥動學研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內容涉及中藥生物利用度[16]、中藥毒代動力學[17]、中藥透皮吸收藥動學[18]、中藥時辰藥動學[19]、中藥證治藥動學[20]、中藥活性成分在腸道的代謝處置[21]、中藥活性成分的體液濃度測定等。但因為中藥成分的復雜性、有效成分的不確定性、類似物的多樣性,導致實驗結果不易重復。加之中藥配伍和中西藥結合后藥物的互相影響等使得中藥藥代動力學發展較為困難。今后尚需加強以下幾個方面:4.1建立中藥的指紋圖譜庫
建立中藥指紋圖譜庫,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藥物吸收入血后相應指紋圖譜峰的變化,以此為目標,進行藥代研究。
4.2將中藥的藥代研究與中醫理論研究相結合
中藥研究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藥物進行的研究。可采用“證治藥動學”的方法進行,即研究中藥在不同證候時的藥動學是否具有不同特征。再者還應開展中藥配伍后及與西藥同用時的藥動學變化研究。
4.3加強代謝物動力學研究
許多中藥藥效成分是在體內產生的,或是代謝而來,或是在腸道菌群激活下產生的,因此中藥代謝物動力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應進行中藥復方代謝物的種類代謝途徑及代謝場所的研究,以闡明代謝物與方劑藥效的關系及代謝物的動力學規律。
4.4加強新技術的應用
現代新技術將在中藥藥代研究中發揮重大作用。許多新技術如:超臨界流體萃取、在體微透析、核磁共振、生物電阻抗、細胞培養研究體外吸收模型等,將會為中藥藥代動力學的研究提供新的技術平臺。
參考文獻:
[1]陸麗珠,李冀湘.中藥的臨床藥學研究概況[J].中國醫院藥學,1994,14(10):458-460.
[2]畢惠嫦,和凡,溫瑩瑩,等.丹參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體酶中的代謝動力學[J].中草藥,2007,38(6):551-554.
[3]艾路,孫瑩,張宏桂.復方中藥中烏頭生物堿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0(6):955-958.
[4]陳勇,沈少林,陳懷俠.HPLC-MS-n法鑒定葫蘆巴堿及其在大鼠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J].藥學學報,2006(3):216-220.
[5]李再新,吳小紅,賀福元.補陽還五湯中川芎嗪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國藥業,2007,6(18):21-23.
[6]盧賀起.以藥效法測定四物湯藥動學參數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1):11-14.
[7]黃衍民,潘留華,吳曉放,等.烏頭注射液對小鼠的毒效動力學研究[J].中國藥學,1998,33(7):421-423.
[8]陳長勛,金若敏、李儀奎,等.附子、川烏、四逆湯表觀藥動學的測定[J].中國醫院藥學,1990,10:(11)487-489.
[9]周莉玲,李銳,周華,等.青藤堿制劑藥動學試驗中藥物累積法與血藥濃度法的相關性研究[J].中成藥,1996,18(9):1-4.
[10]郭立瑋.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2,8(2):126-129.
[11]任天池,王玉蓉,曾立品,等.用藥物累積法考察九分散和疏風定痛丸的藥物動力學實驗[J].中成藥,1991,13(7)2-4.
[12]周愛香,富杭育,賀石琢,等.用藥物累積法再探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3,9(2):1-2.
[13]富杭育.以發汗的藥效法再探麻黃湯桂枝湯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2,8(5):1-5.
[14]趙智強,俞晶華,陸躍鳴,等.天麻鉤藤飲等3方對小鼠鎮壓痛作用的藥物動力學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9,15(3):13-15.
[15]王西發,秦駿,楊彩民.微生物法測定家兔體內鹿蹄草素藥動學參數[J].西北藥學,1997,12(2):70-71.
[16]劉漢清.瀉下通保劑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中草藥,1990,21(4):7-9.
[17]李耐三,于東暉.中藥雷公藤的毒代動力學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2,23(1):25-26.
[18]沈子龍,易七賢,周斌.抗癌止痛膏透皮吸收示蹤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4(1):30-33.
[19]劉啟德,梁美蓉,歐衛平,等.青藤堿時辰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5,6(1):23-26.
篇6
【關鍵詞】毒性中藥;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R8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1-0186-01
從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提出有毒、無毒中藥概念始,歷代醫家都對中藥毒性理論作了較多補充。隨著藥物認識范圍的擴大,《本草經集注》等醫著對有毒中藥采收、鑒別、炮制等內容有了較多的記載。《炮炙論》作為第一部中藥炮制學專著,對減除有毒中藥的毒性或烈性、增加藥物療效作了較多的論述;《本草綱目》集明以前中藥學研究之大成,同時在中藥作用機理及有毒中藥提取方面有了較多新穎的闡述;《白猿經》提出用新鮮烏頭制取冰晶狀“射罔”,可謂開有毒中藥成分分離之先河。迨至近代,隨著西方化學、毒理學等現代科學的融入,有毒中藥研究取得了更加矚目的成就,促進了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制學等分支學科的奠立與發展。
1 取得的研究成果
1.1 辨證研究規律引人注目。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藥物的寒涼溫熱,疾病的寒熱虛實,證候的輕重緩急,進行辨(病)證應用有毒中藥。而中醫的證是機體一類病例狀態的高度概括,在不同的證狀態下藥物毒性與副作用不同甚或大相徑庭,那么不同試驗對象、不同狀態等,毒效、藥效反應有無不同。同時健康動物對藥物的反應,在質或量上,往往與病理生理狀態動物的反應不同;不同病理生理狀態動物,特別是寒與熱、虛與實之類互相對立的病理模型,可能顯示完全不同的藥物反應。
如中藥附子在用于寒證與熱證時,毒性相差很遠[ 1];另如洋地黃對正常人與心衰病人的毒性相差甚大,由此而發展出“疾病藥動學”“群體藥動學”等分支研究[ 2~4]。
這些不同病證藥效、毒效及毒理等研究成果使得學者的思路與方法開始進行轉變,參以中醫辨病證基礎上,借助現代科技開展研究已引起學界的注目。如借助代謝物組學的優勢,觀察生物樣品體內變化,發現毒性的化學或生物標志物,從而動態地研究生化過程中內源性和外源性代謝物對毒性的影響;將毒代動力學和毒性研究同時平行進行研究,即在毒代動力學研究中平行設立毒性觀察的衛星組[ 5]等等。這些都為辨證研究有毒中藥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2 炮制研究進一步深入。炮制是解決有毒中藥增效減毒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炮制,不僅可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還可使有毒中藥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實現辨證用藥最佳化,并進而提高臨床療效。經過歷代中醫藥家的潛心研究,有關炮制輔料、溶劑,炮制工藝,炮制機理等方面的內容更加豐富,中藥炮制理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根據過往有毒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的成果,針對有毒而無效成分,常常采用理化性質改變化學屬性或提取分離相關物質,以實現減毒目的,如白芥子含有的芥子酶,通過清炒方法加以破壞,保存其有效成分白芥子苷[ 6]。對有毒又有效的成分,通過促進成分轉化或適當控制攝入劑量,實現減毒增效目的,如川烏等毒效部分經過炮制實現了成分的部分轉化;巴豆等進行淀粉稀釋后保證了用藥的安全有效等。
此外,過往研究還結合古代文獻及科學最新發展,在證實古代炮制方法具有合理性、先進性,并揭示其機理基礎上,有些研究者還對有毒中藥炮制工藝作了較多合理的改進,甚或創新。如鄭建涵利用化學分析法、碘量法等分析代赭石不同炮制品中Ca2+、Fe2+、As3+的含量變化,通過實驗數據證實,煅醋淬法較煅水飛法除砷的效果好,不但降低毒性,而且有效成分最易煎出[ 7]。
1.3 毒理學研究成果頗豐。通過機體對有毒中藥毒性反應的研究,初步闡明了某些有毒中藥不同毒性成分的毒理作用及不同毒性成分具有的特征性毒性。如生物堿主要是使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興奮,進而出現麻痹,還可直接作用于心臟,提高心肌興奮性。如王新紅等報道,長春新堿可致病人驚厥、面神經麻痹、腦神經病變等[ 8];含苷類有毒中藥,依據毒理作用和不同作用部位,分為強心苷、含皂苷、含氰苷、含黃酮苷等;含毒蛋白的中藥主要毒理作用是對胃腸道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常引起廣泛心臟出血;含萜及內酯類中藥主要是對局部具有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此外,含無機礦物質有毒中藥,如砷、汞和鉛等重金屬化合物亦有各自毒性特征。
毒理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還為安全用藥提供了重要依據。如姜樹山研究表明,土貝母對實驗性宮頸癌、實體瘤S180、肝癌H22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其煎劑對亞硝酸肌氨酸乙酯誘發的小鼠胃增生及癌變,不但無抑制作用,而且可能有促癌作用;周愛香等研究表明,復方馬錢子片有一定的鎮痛、抗炎和調節免疫作用,但在急性毒性實驗時,出現了明顯的中毒癥狀,全身強制性抽搐,直至死亡,對其慢性毒性實驗時,發現大劑量組(0.9g/Kg)有15%動物死亡,中劑量組有2.5%(0.3g/Kg)動物死亡,這些研究結果都為用藥安全提供了重要參考。通過深入的毒理研究,開始涉獵對有毒中藥中有毒成分的開發和利用。如蟾酥治流感、作浸潤麻醉用。巴豆油提取后被Baker等制成酚-巴豆油化學脫皮方,用于整形美容及皮膚光老化[ 9]。
2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對更多有毒中藥毒性研究的鋪開,將逐步對有毒中藥的相關傳統理論作出科學論證,進一步揭示蘊含其中的更多科學內涵,完善對有毒中藥藥性的認識,推動有毒中藥研究全面、深入的研究,開創有毒中藥研究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馬偉,等.附子對虛寒證與實熱壅滯證的證治毒理學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年讀科研課題
[2] Pfeifer S.The effect of disease on the pharmacokineries of drugs.1.Kidney disease.Pharmazie,1991;46(5):305
[3]Pfeifer S.The effect of disease states on pharmacokineties of drugs.2.Liver and biliary disease.Pharmazie,1991;46(9):623
[4] Jinwey.Population pharmacology research on pharmacokinetise of drugs. Pharmazie,1996;46(9):668
[5] 周海鈞,毒代動力學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6] 張兆旺.中藥炮制與中藥質量[J].中成藥研究,1983,(11):27
[7] 鄭建涵,吳振華.中藥代赭石最佳炮制方法探討[J].中醫藥學刊,2006,24(8):1559
[8] 王新紅.長春新堿引起神經毒副反應12例臨床分析[J].河南神經疾病藥理學雜志,2002,5(4):68
篇7
在《中藥學》教學中,除藥性理論內容外,重點在對單味中藥的講解,每味中藥的功效、應用則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們使用的《中藥學》教材都是以藥物最主要的功效應用進行分章、節的。教學應圍繞功能主線,按照從共性到個性,從同點到異點,由淺入深的思路,將《中藥學》各論內容分解為章節、藥物、綜合等幾個層次,在此過程中既要突出藥物共性特征,又要明了藥物個性特點。例如,在講授發散風寒藥概述部分進,強調辛溫走表,發散風寒,主治風寒表證,是本節所有藥物的基本共性特征。
掌握了這些共性,就可找到提綱挈領、觸類旁通的學習捷徑。在講具體藥物時,可把藥物功用分解為基本功用與其他功用兩個層次,在基本功用層次還應注意體現本章節藥物共性特征與具體藥物個性特點之間的關系。如麻黃,基本功用為發散風寒,主治風寒表證,這是麻黃屬于發散風寒藥的一個依據,而其個性特點則為發汗力強,善發汗解表,主治風寒表實無汗證;其他功用為平喘、利水,主治肺氣壅遏咳喘、風水水腫等。單味藥物講完后,還可從綜合層次對藥物的功用進行對比、總結,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藥物功用的理解、記憶。如麻黃與桂枝,桂枝與肉桂,肉桂、附子與干姜等相似藥對的功用異同點比較;不同章節藥物的安胎、止痛、消癰功用總結。經過這幾個層次的講解,有助于學生對《中藥學》知識的前后貫通,構成一個記憶的基本框架,從而達到強化重點,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的目的。
2針對不同專業層次學生,調整教學內容
近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呈現出多專業、多層次的辦學模式,《中藥學》的授課對象也隨之多種化,如我校有五年制的中醫臨床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四年制的中藥學專業、藥學專業、藥物制劑專業、護理本科專業、預防醫學等多個不同專業層次。這些不同的專業層次,其培養目標、學生就業方向也有各有不同。因此,應依據各專業層次特點的不同,相應調整《中藥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如醫學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臨床,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可重點介紹有關中藥實踐運用中的知識,包括常用配伍藥對,相似藥對的比較,藥物新用、辨證用藥案例等內容;中藥學專業,可多介紹中藥、中成藥新藥研發思路與技術等;中藥英語方向,可結合具體藥物向學生介紹中藥在國外的應用現況、發展前途,并適當開展中英雙語教學;護理學專業,可側重介紹藥物在疾病治療中的調護知識。
3補充中藥現代研究內容,印證傳統功用
《中藥學》是一門古老而現代的學科,從其形成發展過程來看,其內容隨著臨床實踐的積累、認識手段的提高而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在《中藥學》授課過程中,應及時引入能反映本學科領域發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在《中藥學》之藥性理論部分,可對中藥臨床應用、實驗研究現狀的進行總結歸納,補充中藥藥性理論的文獻研究、現代研究方面的內容,以期從更深的角度、更廣的視野拓展學生對中藥藥性的認識,使其奠定堅實的中藥學理論基礎。如,現代藥理學中血藥濃度的概念,與中藥歸經理論的印證等。在各論部分,可以借助中藥藥理學、天然藥物化學的研究成果,闡述中藥發揮療效的機理,從而進一步說明中藥療效的確切性。如金銀花“抗病毒”的藥理作用,就與其具有的“清熱解毒”作用有關;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黃連素具有抗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的藥理作用,與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痢的功效有關。在關于中藥“毒性”方面,除對傳統有毒藥物(如附子、烏頭、半夏等)的毒性進行介紹外,還可補充近年來關于中藥不良反應的新認識,如關木通等來源于馬兜鈴科植物的中藥,因含馬兜鈴酸類成分,故具有一定的腎毒性。
4穿插趣味知識,活躍課堂氣氛
在《中藥學》授課過程中,為避免學習的枯燥性,可適當增加與所講藥物有關的典故、歌訣、藥物釋名等內容,為理論講授增加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如講苦杏仁時,可以介紹“杏林”一詞的由來,還可順便以董奉的高尚醫德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在講一些比較繁雜、難記的內容時,可采用背誦歌訣的方式來記憶,如十八反歌、十九畏歌等。同時,也鼓勵學生自編歌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便于記憶。
5開展飲片辨識實訓,進行實踐教學
傳統《中藥學》教學,多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缺少對中藥的直觀認識,以至于“知藥而不認藥”,最終導致“醫藥分離”,不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針對這一弊端,我們嘗試采用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圖片、實物標本展示的方式,在臨床專業中開展了中藥材飲片辨識實訓。實訓的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取100味臨床常用中藥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借助飲片實物,給學生講解中藥飲片的特點、真偽鑒別、易混用品種鑒別等。學生通過親身的看、摸、聞、嘗來認識、辨識藥材,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中藥的認識。
6豐富教學手段
《中藥學》教材各論部分包含500種左右中藥,主要介紹這些中藥的來源、性味、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等。每一味藥物編寫體例一致,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過程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1應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中藥學》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粉筆加嘴巴”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由于受到書寫速度、能力的限制,傳遞表達信息量少,缺乏藥物的形象化展示,課堂教學形式單調枯燥,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現在,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圖、文、聲、像”有機結合,全面、生動、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托教學課件,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使得一些繁雜的內容條理化、簡潔化;課件中插入藥物圖片,形象展示藥物的同時,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強化了學生對藥物的理解、記憶;對于相似易混淆的藥物,采用圖表對比的方式,使得異同點一目了然;對于學習重點,用顏色醒目的大字體標出,便于學生課堂做筆記,課后復習。這樣,不僅大大提高課堂傳遞的信息量,同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6.2引入PBL教學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PBL教學法不再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而是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總體課堂設計為“: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我們選擇在中醫臨床專業開展PBL教學,每個班選擇2~3個章節,共計約10個學時的教學內容。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中藥學知識體系的特點以及章節的內容安排,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設計成問題的形式,在前一次課結束時發給學生,以便于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預習、查閱相關的資料文獻。在課堂上,為了便于討論,將學生分組,并設置小組長,每位學生都要求發言,有爭議的問題,小組長負責記錄。討論結束后,由各小組長就本小組討論過程中存在分歧的問題以及討論的結果發言。教師對于學生意見一致、結論正確的內容進行總結,強化學生記憶;對于學生存在疑惑、意見分歧,及理解有偏差的內容,教師要做詳細重點的講解,以保證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PBL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了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枯燥的“我講你聽,我做你看”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篇8
我國醫院藥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階段,醫療改革使得藥師工作不再局限于藥房本身,而是要深入臨床,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務。目前,國內臨床藥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工作的開展沒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中藥臨床藥學究竟該如何開展?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筆者現結合本院近年來開展的中藥師臨床藥學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1 強化自我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藥師素質
1.1 帶著學習的態度下臨床,積極配合、積累經驗
由于我國現有醫學、藥學教育的差異,導致醫師、藥師對于診斷和用藥各有所長,醫生的教育側重于診治,在病例診斷方面有優勢,這方面值得臨床藥師去學習和了解。其實,臨床藥師除了一些體征性的診斷無法下結論外,醫師們依賴的一些化驗指標也可以慢慢學習了解。作為藥師,應該通過不斷學習,具備能與醫師溝通的基本臨床知識。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積累,才能結合自已的專業所長,更好地配合臨床醫師的診療活動。
1.2 掌握扎實的藥學知識和良好的溝通技巧
加強《中藥學》、《中藥藥理學》、《中藥方劑學》、《臨床用藥須知》、《臨床實用中成藥》等知識的系統學習,盡可能做到藥學知識的全面、深入,并在臨床學習過程中逐步具備對臨床用藥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能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藥學知識理論真正轉變為實用的臨床藥學技能。這樣才有可能讓醫生專心于診斷治療,藥師則在合理用藥上為醫生做好參謀,共同為患者提供及時合理的藥物治療。
另外,要能夠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進行醫藥學相關信息檢索,并學會運用各種藥學應用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還要熟悉國家的藥政法規,以及藥品使用管理中的各項規定。
2 強化協作意識,積極深入臨床
2.1 了解臨床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本院中藥師臨床選擇了神經內科的一個中西醫結合病區,以發揮中藥師的專業特長。通過下臨床,加強了與醫生、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溝通和學術交流,并且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醫生和護士對臨床中藥師的需求(見表1),臨床中藥師則根據反饋的意見制訂藥學服務計劃。表1 醫護需要從臨床中藥師處獲得的幫助[n=35,人(略)]
2.2 為臨床提供最新最快的醫藥信息
藥物治療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及時掌握藥物信息的基礎上。臨床中藥師每周定期參加主任查房和醫生早交班,能及時傳遞藥學信息。針對臨床關注的藥學信息進行書面整理總結,如“新藥介紹”、“含有羊藿、何首烏的中成藥”、“協定中藥湯方的藥理分析”等。中藥師在工作中建立藥學服務記錄,隨時記錄醫生提出的用藥問題,及時查詢相關資料,并及時反饋給臨床;還要定期將醫生普遍比較關注的藥物信息在早交班會上傳遞給醫生,以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3 為臨床進行合理用藥的講課
中西醫結合病房除了主任和少數醫生精通中西醫結合治療,大多數醫生在轉到中西醫結合病區之前以西醫治療為主。到病區后看到中西藥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的療效后,對中藥非常感興趣,也很愿意應用。為了配合醫生的工作,藥師定期進行了合理用藥的講課,如“腦血管病常用中藥注射液的臨床辨證及合理應用”、“神經內科常用中藥(口服)功效及藥理作用”、“用中藥的飲食禁忌”、“中藥的不良反應”等,并與醫生一起學習討論,共同探討中藥的合理應用問題。
3 強化安全用藥意識,提高藥物療效
在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處理藥物不良反應(ADR)。向醫生和護士宣傳ADR收集的重要性,讓醫護人員掌握ADR報告表的填寫方法,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共同監測用藥期間ADR的發生。藥師要定期對院內院外ADR發生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將結果及時反饋到臨床。如清開靈注射液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急性喉頭水腫、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生脈注射液偶見的多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竇性停搏、低血壓及過敏性休克;注射用刺五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丹參注射液導致的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血栓通注射液用藥后產生局部或全身皮疹、胸悶、心慌、哮喘、血尿、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過敏性休克;注射用葛根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寒戰、發熱、黃疸、腰痛、尿色加深等。ADR監察和報告工作是醫療工作中的一項常規內容,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做好這項工作對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減少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日、節省醫療衛生資源與經費均有重要意義。
轉貼于
4 強化藥物經濟學意識,降低患者的用藥費用
目前,醫師們除了關心藥物治療的效果外,也非常關心醫保用藥與藥物價格,因為這與患者的利益息息相關。如有的藥品門診費用在可報銷范圍內,住院費用在不可報銷范圍內,或某些藥品限某些疾病使用在可報銷范圍內;因此,臨床醫師在這方面的咨詢也較多。為配合臨床醫師的工作,也為了照顧廣大患者的利益,臨床藥師會介紹這些藥的醫保規定。如血栓心脈寧膠囊限冠心病、心絞痛、腦梗死患者用可報銷;安宮牛黃丸限高熱神昏患者用可報銷;雙花口服液病房使用不在報銷范圍內,門診使用則在報銷范圍內。藥師提供的這些信息,方便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在開出正確處方的同時又兼顧到患者的利益;同時藥師在查房時也會結合醫療保險要求提出用藥選擇建議。
總之,臨床藥師的工作就是監督和保證合理用藥,而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就是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用藥有效且經濟,使患者在較小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治療效益和最小的經濟負擔。
5 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5.1 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
臨床藥師和醫師的共同目標是以患者為中心,服務對象都是患者。因此,醫生、護士、藥師攜手,每2周為病區住院的腦血管病患者和家屬進行集中宣傳教育。從科學的角度,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宣傳合理用藥和健康教育知識,向患者普及服用中藥的常識,如很多腦血管病患者家里都經常備有安宮牛黃丸,認為可以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病發作。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服用安宮牛黃丸。從中醫辨證角度講,它對于腦血管病急性發作的實證、熱證,表現為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痰多氣促、面紅、口渴、舌紅絳、苔黃厚或黃膩的中風患者療效較好[1],而由于該藥成分中有大量寒涼藥,對于虛證、寒證的中風患者是不適合的。醫生、藥師、護士有責任和義務通過系統、全面的用藥教育為患者提供這方面的知識,預防、解決與藥物治療有關的問題,及時發現依從性差的原因,確定最佳解決方法,讓患者主動正確地配合藥物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發揮藥物治療的最大效果。
5.2 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患者一般都認為中藥似乎無毒、無害、無不良反應,吃多吃少沒關系。因此,亂吃藥的現象較普遍。藥師在做用藥指導的同時,要告訴患者擅自增減藥物劑量的危害。如小活絡丸是治療風濕痰瘀阻絡所致痹病、中風偏癱等癥的中成藥,其成分中含有毒的制川烏、草烏,治療量是每次1~2丸,每天2次,不可過量服用;如過量服用(2~10丸)可出現手足麻木、舌根發硬、惡心嘔吐等烏頭堿中毒反應[1]。另外,藥師在為患者做用藥指導之前,要先了解患者病情、用藥史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情況,要了解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和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交代患者服藥時注意。如服人參或人參制劑時應忌食蘿卜(不包括胡蘿卜),因蘿卜下氣化痰,人參大補元氣,且蘿卜能加速腸胃蠕動,使排泄加快,不利于人參的吸收,二者一補一泄,抵消了人參的補益作用[2]。通過藥師耐心的講解,使患者逐漸認識和配合臨床藥師的工作,同時也給患者一個獲得合理用藥知識的良機。
參考文獻
[1] 任德權.臨床實用中成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9,775.
篇9
[關鍵詞] 中成藥學;中成藥;必要性;重要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7(c)-119-02
The thinking on teaching scienc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WANG Yan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315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re welcomed by more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reliable curative effect, less side effect and convenience. Scienc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course is set up in a lot of colleges, however, it is not regarded importantly enough. Some colleges don't do their best to construct this course, they set up this course only for increasing the kinds of courses. In this composi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this course, and some announc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Hope this course will develop well, and do something for training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ersonnel.
[Key words] Scienc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Necessity; Importance; Teaching
中成藥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系統闡述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劑型選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中成藥作為祖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但中成藥學作為一門學科被明確劃分出來則是近些年的事。近年來隨著中成藥品種的不斷增加、市場份額的逐漸提升以及制備技術的不斷創新,許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學校均開設了中成藥學課程,但這門新興學科在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似乎只是為了豐富課程門類而設置。很多學者認為學了方劑學、中藥制劑學,就等于學了中成藥學,設不設這門課都可以。筆者在中成藥學教學工作中深刻體會到,中成藥學是不同于方劑學和中藥藥劑學的,它有自己的特點和體系,應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中成藥學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及日常生活舉足輕重,各院校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1 開設中成藥學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中成藥的社會地位攀升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中成藥以其療效可靠、迅速,毒副作用小,攜帶、服用方便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據統計,2004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收載的中成藥為1 260個品種,化學藥為773個品種[1];《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2004年版)》,與2000年版相比,中成藥品種由415個增加到了823個,增加了98.31%;西藥品種由725個增加到1 031個,增加了42.21%[2]。在國家公布的第1~6批3 292個非處方藥中,西藥和中成藥分別占21.32%和78.68%,比例約為1∶4[2]。2005版藥典列中成藥799個品種,與2000版藥典相比,新增341個品種,增加134.31%。中成藥的使用占中藥使用的比重由1957年的21.18%上升到20世紀90年代的60%~70%[3]。此外,還很多人選擇去藥店自購中成藥。目前天津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江蘇康緣藥業的桂枝茯苓膠囊已打入國際市場,中成藥在整個醫藥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2 中成藥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
方劑學是研究和闡述治法與方劑的理論及其臨床運用的學科。其重點是通過一些傳統方劑的學習,掌握組方的原理、方解,該方適用于哪些中醫證候,介紹的都是傳統湯劑及傳統中成藥。經過幾千年的歲月變遷,現代應用的中成藥與傳統中成藥不論是組方、劑型還是制備工藝上都存在很大的區別,目前仍在臨床上使用的傳統中成藥只占到現代中成藥品種的5%左右。即使是這5%的中成藥,其制備方法也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運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其療效方面也與古代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用方劑學差重于來替代中成藥學,但在分析中成藥的組方原理時是需要利用方劑學知識的。
中成藥的制備方法研究是中成藥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很多學者認為這部分內容和中藥藥劑學是重復的,學過中藥藥劑學就不用學這部分內容了,實則不然。中藥藥劑學著重于研究與討論具體的制藥原理及制藥技術,而中成藥學則著重于闡述中成藥的研究思路、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中成藥制備需應用中藥藥劑學知識。
總之,中成藥學課程是圍繞中成藥的生命線:“選題組方劑型選擇制備工藝研究質量標準研究藥理、毒理研究臨床研究上市”來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要用到中藥學、方劑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高等數學等學科的知識。中成藥學的學習要以以上學科為基礎,但這些學科并不能完全替代中成藥學,它必須作為一個獨立學科進行教學,因此設立中成藥學課程是必要的。
1.3 中成藥學可使學生掌握中成藥相關的法規、規范常識
中成藥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藥品。1984年國家頒布了《藥品管理法》,而后相繼頒布了本行業的《新藥審批辦法》、《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等藥政管理法規,2007年10月1日,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開始實施。這些法規均與中成藥息息相關,通過上述內容的教學,可使學生掌握如何進行中成藥新藥的注冊,包括注冊的分類、需要報送的材料、需要進行的實驗室試驗與臨床試驗,也可提高學生對中成藥的認識水平,避免偽劣、假冒藥擾亂醫藥市場。
另外,中成藥的制備過程要嚴格遵循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等,對這些規范內容的介紹也滲透在中成藥學的教學中,而這些規范是每個醫藥行業從業人員在工作中都要遵守的,如果學生能在學校就熟悉這些知識,則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4 中成藥學能夠幫助學生完成今后的執業藥師考試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向我咨詢執業藥師考試的事情,其實這也說明了執業藥師資格證對醫藥工作者的重要性,它已滲透到校園中,很多學生在學校就開始為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做準備了。
執業中藥師資格考試有4個科目:①中藥專業知識一(中藥學部分和中藥藥劑學部分);②中藥專業知識二(中藥鑒定學部分和中藥化學部分);③藥事管理與法規;④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成藥學習對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直接幫助:在④“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考試中,中成藥的應用所占分數比重很大,中成藥學與其直接相關,因此學好中成藥學對這部分幫助極大;關于③“藥事管理與法規”,在本文“1.3”中已提到中成藥學可使學生掌握中成藥相關的法規、規范常識。間接幫助:中成藥對科目①、②的幫助體現在中成藥的整個研發生產過程中無時無刻不用到中藥學、中藥藥劑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的知識,中成藥學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回憶、復習以及鞏固以上知識,從而幫助他們今后順利通過執業中藥師考試。
2 中成藥學教學中的問題
2.1 中成藥學教材問題
中成藥學課程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目前中成藥學教材較少。市面上介紹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藥的科普性讀物較多,但作為正式教科書應用的只有劉華鋼、劉漢清主編的《中成藥學》,而且自1998年出版后再未修訂過,所以編寫有關中成藥的教材也成了當務之急。針對這一問題,由筆者所在教研室主任牽頭,通過幾位教師共同努力,完成了《中成藥概論》的編寫工作,目前此書已在校內使用,近期將公開出版。
2.2 不同專業的中成藥學教學側重點應不同
中成藥學涉及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劑型選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在很多學校的不同專業中都設置了中成藥學這門課程,但筆者認為它們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
2.2.1中藥專業是一個大專業,因而涉獵的中藥學知識面要寬,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劑型選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都應詳細講授,務必使學生全面掌握。
2.2.2中藥制藥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是藥廠的制藥車間,應側重中成藥的制備工藝學習。主要講授哪些因素會影響中成藥藥效、中成藥劑型的選擇、輔料選擇、制備工藝設計及優化。
2.2.3藥學專業,該專業學生學習的是西藥知識,但面對中成藥認可度提升、市場份額逐步增加,為了適應新形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中成藥學知識,應側重學習中成藥的臨床應用、貯存保管與銷售知識。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中成藥認可度的提升及中成藥市場份額的增加,中成藥學的重要性已經不亞于中藥學,為提高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的競爭力,開設中成藥學課程勢在必行,并應受到足夠重視,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建設這門新興學科。另一方面,中成藥學作為一門開設不久的課程, 在教學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中成藥學的主講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和改進, 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玉,鄒延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應突出基本[N].中國醫藥報,2008-02-25.
[2]林清英.在中高職醫藥院校對非中藥專業開展中成藥學教學和中成藥學教材修訂的必要性[J].海峽藥學,2006,18(4):199-200.
篇10
中藥和生藥的全面發展階段我國的藥學工作者,在前輩開創的事業基礎上,不斷地將現代科學新技術、新方法引入中藥的研究中,中藥研究在近年來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在“九五”、“十五”期間,開展了“中藥材質量標準的規范化研究”,最終建立150種常用中藥材國際參照執行的標準;將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應用于藥用植物的分類、鑒定研究中;2002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GAP),促進了中藥種植與加工的規范化;在中藥制劑和質量控制方面推行化學指紋圖譜等先進技術,使中藥化學研究系統化、標準化,保證了中藥質量的穩定。這些新技術、新方法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中藥和生藥的全面發展。
我國生藥學科與中藥學科的關系
對生藥學科和中藥學科進行對比,發現它們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一致,研究成果共享,研究隊伍一體。1.研究內容及任務相同將藥學類專業使用的衛生部規劃教材《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1]和中藥類專業使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藥用植物學》[3]、《中藥鑒定學》[4]進行比較,它們的研究內容和任務均是準確識別、鑒定中藥(生藥)及其基源的種類;調查考證藥用植物(生藥)資源;制訂生藥(中藥)或其制劑的質量標準,并對其進行品質評價;通過植物類群之間的系統關系,尋找緊缺藥材的代用品和新資源;利用植物生物技術,擴大繁殖瀕危物種、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種和轉基因新物種;為中藥材生產規范化服務[5]。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生藥學和中藥學,其研究內容及任務是相同的。2.研究方法一致對生藥學和中藥學研究方法進行對比,它們都是通過生物自然分類方法確定生藥基源;通過分離提取和光譜等方法確定所含的化學成分;對藥材鑒定也是通過自然分類的方法確定原植(動)物,通過宏觀觀察法進行性狀鑒定,通過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進行顯微和超微結構的鑒定,利用物理、化學或儀器分析方法,對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鑒定真偽和品質優劣程度;利用分子遺傳學標記技術分析生物的基因型,揭示物種親緣關系、鑒定藥材;利用多種綜合方法進行中藥和生藥質量的限量和定量控制等。從研究方法看,生藥學和中藥學也是完全一致的。3.研究成果共享在生藥學或中藥學領域中的研究成果,最終都是共享的,諸如出版的各種教材和專著;創辦的各種雜志;進行的全國和地區中藥資源調查和品種整理;中藥材品種和質量標準研究;中草藥化學和藥理研究;中藥炮制研究;藥用植物生物技術研究等。這些同是生藥學和中藥學所共享的研究成果。4.研究隊伍一體在我國,研究生藥和中藥的隊伍分散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但他們是一體的,研究內容相同,方法一致,成果共享。目前雖被人為地分割成生藥和中藥兩塊,實質上在我國無法分為兩個陣營,它們是有機的整體,最多只是研究人員工作單位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