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中醫藥文化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傳播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中醫博物館收藏有各種中草藥標本,其中蘊含的中醫文化能夠不斷教育人們,中醫藥博物館不但收藏書籍,還有實物展示、藥品展覽,人們可以在實際觀看中真實體會和學習藥學理論知識,以最靈活的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一、我國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的情況
六十年代,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漸漸發展起來,我國中醫藥文化也隨之得以弘揚光大,我國中醫藥的文化也得以保留流傳下來。在我國各個省市都設有中醫藥博物館,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的中醫藥博物館規模逐漸增大,建設也日漸完善,在全國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也越來越大。有很多中醫藥企業借助我國的中醫藥文化來宣傳自己的品牌產品。現如今,由中醫藥企業投資建筑的博物館幾乎20所,并且博物館的建設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現在為止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近100多所這對弘揚我國的中醫藥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
二、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中的作用
中醫藥博物館集教育、研究、收藏職能于一身,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機構,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教育功能首屈一指,博物館成為傳播中醫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醫藥博物館中,醫學典籍、中草藥標本收藏眾多,醫學規律和發展脈絡、醫家的成就和貢獻,通過展示物可以得以體現,有利于直接、簡單的促進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了解、弘揚和學習。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上尤其獨特優勢。
(一)博物館中有很多實物收藏,中醫藥的文化內涵通過實物展示的形式得以直觀展示,其感染力和說服力很強[1]。豐富的圖片、標本、模型和文物極其鮮活生動,晦澀難懂的醫藥知識通過實物觀摩的方式迎刃而解,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的深奧難測和廣博精深被人們充分的認識到。
(二)通過中醫藥博物館來傳播中醫藥文化,具有教育形式直觀、時間消耗短、文化容量大等優勢,人們在博物館中觀展,猶如在極大的知識容器內自由翱翔,并且醫學中的細節也能清晰掌握,比起枯燥的課堂講解、晦澀的書本知識,在中醫藥博物館中自由觀看、吸收感興趣的知識更能加深印象。
三、我國中醫藥博物館布展遵守的原則
開設中醫藥博物館的目的是使我國的中醫文化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使人們得到一定的教育,對中醫進行了解并能夠收藏一些名貴藥材。在博物館設計時也應該重點突出這一功能,促進人文與科學、創新與傳承的結合。
(一)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結合。中醫藥不但應該具備科學精神,而且還應該具備人文精神,因此,在博物館的布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人文和科學的結合。中醫藥科學的內涵可以通過圖片、文物以及標本的形式展現出來;中醫藥的人文情懷可以通過各種音樂或者場景的設計烘托出來,從而有利于人們對我國的中醫藥知識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學習,提高人們追求健康的欲望。
(二)創新和傳承的統一。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不僅是傳承傳統的文化,還應將創新的思想融入其中,使我國的中醫藥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在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結合創新的思想和經驗使我國的中醫藥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體現出我國中醫藥的精髓。
(三)現代和傳統的融合。在我國中醫藥博物館中,不但要對傳統實物進行展覽,還應加入現代化因素對其核心內容進行講解和分析,其展覽的方式很多,如光影、聲音、電子等互相結合,使標本的展覽效果更加生動,這樣人們在參觀的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中醫藥的精髓,從而實現了教育的目的。運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使通信網絡系統不斷完善,從而使中醫藥博物館不斷實現數字化建設。
四、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中醫藥文化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傳承中華文化上擔當著主要作用,參觀博物館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但是中醫藥文化晦澀且精深,青年人一般不感興趣,只有將中醫文化滲透到生活細節中,才能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文化魅力,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具體方法如下:
(一)加強青少年對中醫的認識
經絡是中醫藥的基礎,在組織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講解員可以把整理好的醫藥理論進行具體講解,使得青少年對經絡的發展和起源做到了解;扁鵲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了解中醫藥時不可避免,為了提高青少年興趣,可以介紹扁鵲的歷史故事,同時將恒動觀展和辯證法傳播給大家;中醫與五行是分不開的,五色、五味和五臟與中醫藥息息相關,這些也是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在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青少年可以向講解員提出各種問題并得到解答,以此提高他們對中醫的興趣和了解[2]。
(二)加強青少年對中藥的認識
在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的過程中,通過講解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藥物產地、中藥名稱、可治療疾病等激發人們對中藥的興趣,發起找尋中藥等活動,加強人們對中藥的認識;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療養生,藥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能夠通過中醫藥博物館內的養生食療大講堂的分析、講解,認識到中醫藥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指導青少年及其家人學習藥物養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就是其中組成部分之一,其影響力重大,中醫的發展、醫藥文化的弘揚、傳承和保護甚至是我國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可以從中得到實現。上述分析可見,中醫藥博物館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僅可以使人們在趣味中接受文化,還能引導人們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洪.依托中醫藥博物館的中醫藥文化的教育與傳播[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4:7-9.
篇2
【關鍵詞】中醫藥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承;自覺性;路徑
中醫藥文化傳承千年,凝聚了豐富的醫學理論實踐經驗、健康養生理念以及哲學智慧。它是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代表。中醫藥院校學生不僅僅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還承載著中醫藥文化繼承發揚的歷史重任。所以在校期間,有必要對中醫藥院校學生開展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教育。
一、中醫藥院校學生應具有的中醫藥文化自覺性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中醫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中醫藥文化包括中醫理論、本草學、針灸學、病證與治法、養生、醫家、醫著等多方面的內容,是周易、儒家、道家、太極哲學等文化的融合。[1]傳承性是它最重要的特點,它不僅傳承精湛的醫術,還教導學生修身、立品、濟世,傳承高尚的醫道。
所謂文化自覺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勢。”[2]先生不僅對文化自覺性做出定義,他還指出,文化自覺性不是隨波逐流,不是全盤接受外界影響,也不是簡單的固守文化傳統,而是始終保持一份自知之明,清醒而自主的認識文化譜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取得自主的文化地位。
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是當代中醫藥院校學生的必備素質,是中醫藥文化傳承的關鍵。目前,西方醫藥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已成為醫藥體系的主導,本文就中醫藥院校學生應該具有的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概括為三點。
1、主動性
學習中醫藥文化的主動性是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基礎。具體表現能主動閱讀中醫藥典籍,自覺學習中醫藥文化相關知識。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社會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厚重浩然。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其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以及發展規律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被世界稱譽為中國第一“國粹”。[3]中醫藥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自覺主動學習中醫藥文化相關知識是對中醫藥院校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2、甄別力
中醫藥文化的甄別是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的甄別包含兩方面,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優勝劣汰。深入研究是優勝劣汰的前提。
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入研究指深入精髓,研究其核心價值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指出: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大家普遍認為,主要體現為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4]具體表現為博及醫源、精勤不倦,淡泊名利、懸壺濟世。
中醫藥文化的優勝劣汰是指對中醫藥文化所包含的思想、人文精神、理論方法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是對經典文獻文本進行演繹,承者通過對經典文獻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啟發,不斷實踐,有了新的領悟與發現。二是基于師承教育模式,師徒之間相互理解,通過耳濡目染、口傳心授、觀摩體會、臨床實踐,不斷形成理論和實踐的互動,在不斷地互動中得到新的理解、體會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路和風格。
3、融合創新
目前,一方面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全球文化一體化,西方醫學強勢崛起;另一方面,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認可。目前中醫已被74個國家承認,并同176個國家進行了中醫學術交流,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中醫醫療機構,其總數已超過8萬家,從業人員達20余萬,每年有3成當地人和7成以上華人接受中醫藥服務,全球約有三分之一人口接受過針灸、按摩、中草藥等中醫傳統療法診治。[5]
據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調查結果顯示:270個最具推廣價值的中國文化符號中,“中醫”列位第三。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標簽,中醫藥文化推動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舞臺上要堅持中醫藥文化主體地位,增加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克服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抵觸情緒,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借鑒和融合世界各民族醫藥文化,博采眾長,在時代的背景下賦予中醫藥文化新生命及活力,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讓中醫藥文化為世界所知、所用、所愛。
二、當前中醫藥院校學生欠缺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表現
當前中醫院校及學生大都注重中醫藥理、醫術等知識技術層面的學習,忽略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理解,更不用說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培養。對中醫藥文化自覺性的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主動性欠缺
文化理解和認同感的欠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中醫藥院校學生課程繁多,課業繁重,大多數同學了解中醫典籍及典故主要靠課堂的教授,只有極個別的同學能在課后主動閱讀;二是很多中醫藥專業學生由于受到成績限制,無法報考西醫相關專業而被迫選擇中醫藥相關專業,缺乏對中醫藥典籍學習的動力;三是中醫藥典籍大多晦澀難懂,學生對其缺乏閱讀的興趣,自學難度大,不求甚解。
2、甄別力欠缺
首先,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多為理科背景考生,重理輕文,多數只重視中醫藥技術的學習,忽略其價值核心和文化內涵;最后,由于條件限制,多采用西方醫學教學模式,一名教師授課,50多名學生學習,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師徒之間的互動更不用說得到新的理解、體會,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路和風格。
3、文化融合觀念欠缺
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的傳承的動力,目前存在兩個極端:一是我國的醫學教育以西方醫學為主體,中醫藥院校授課是較多采用西方醫學授課模式教學,學生習慣用西醫的思維和視角來審視中醫藥文化,用西方醫學的長處來對比中醫藥的短處,僅把中醫藥當作西方醫學的補充。二是中醫藥院校的學生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尤其在“取消中醫”論戰之后,更是對西方醫藥文化產生抵觸心理。很多學生認為西方醫藥僅僅是醫療技術,根本沒有文化可言,而且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治標不治本。而中醫以病人整體為治療對象,辨證施治,不僅療效好,對人體傷害小,更是能治病根的綠色醫療。片面狹隘的眼光最終導致的是文化的斷滅。三、傳承中醫藥文化,全面提升中醫藥文化自覺性
從溫病學說到體質學說,從《黃帝內經》到《傷寒論》,“師古不泥古”,這就是中醫藥文化能傳承兩千多年的原因。當代,中醫藥仍在不斷創新發展,不僅用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更被利用在抗擊SARS、H1NI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中。這都是中醫藥文化不斷創新與發展的結果。全面培養和提升中醫藥文化自覺性是促進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提升中醫藥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
1、師者為先,文理并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中醫藥文化重在師承,更是講究言傳身教和尊師重道,一名缺乏中醫藥文化認同感的教師難以教育出具有中醫藥文化認同感的學生。
《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提出:“醫者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李時珍《本草綱目》言:“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語人之疾病。”文理并重,方能成就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中醫藥專業人才。中醫藥院校的各科教師都需博覽中醫藥文化典籍。如要求剛入校的非醫藥學專業的青年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學習《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等中醫藥典籍,了解中醫藥相關知識,熟悉其哲學思想、思維模式及價值觀念。在教師講課比賽中,將本專業知識及中醫藥文化的結合程度也作為考核的一項標準。如在進行西方臨床醫學教學時,介紹西方“牛痘接種術”是在中國創立的“人痘接種術”的理論之上形成的,最早的外科麻醉術是華佗研制的麻沸散等等。
授課時,教師需將中醫藥文化與本專業知識相結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中引入《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等中醫藥經典,介紹董奉、張仲景、華佗等中醫藥大家懸壺濟世之事。如陜西中醫學院將體育和中醫相結合,開設了選修課程――中醫傳統保健體育,其《孫思邈健身法》獲取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并于2008年8月進一步成功舉辦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第九屆傳統體育保健運動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校園里掀起了學習太極、五禽戲、八段錦、長拳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中醫藥文化的自覺性,將中醫藥文化及其精髓潛移默化的滲透到課內,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出了貢獻。
2、精勤不倦,無私奉獻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云:“學者必須博及醫源,精勤不倦”。
欲博及醫源必先精勤不倦。這要求廣大師生不僅勤于學習中醫藥文化,更是要勤于剖其精髓,解其內涵,甘于奉獻,用生命詮釋內涵。如陜西中醫學院將“精誠仁和”的價值核心進一步的演化,對學生提出應在品德、行為、學識、才能方面具備“精、誠、仁、樸”的要求,并以此作為校訓。“精”即“精勤不倦”研學問;“誠”即為人誠篤修醫道;“仁”即仁心仁術濟蒼生;“樸”即淳樸質樸濟世人。學校入學教育時組織新生舉行《醫學生誓言》宣誓儀式,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價值取向。歷年來,學生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在奉獻中實踐著當初的誓言。上世紀80年代的大三學生邵小利因救落水兒童而不幸犧牲,她英勇獻身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陜中醫人。目前,學校堅持每年開展“邵小利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學生志愿服務及義診,盡自己微小綿薄之力。老一輩德藝雙馨的陜中醫人更是淡泊名利,奉行“仁心仁術濟蒼生”的思想,精勤治學,精研醫道,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學校充分發揮師承教育模式,設立“導師論壇”、“名師名醫講壇”,舉辦“分享名人經驗、成就中醫夢想”系列講座并邀請邀請“國醫大師”張學了題為《對中醫人才成長的幾點體會》的講座,學生們深受勉勵及啟迪。
3、以中為主,和而不同
篇3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傳承;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R2-0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4721(2014)03(c)-0150-03
作者:葛飛,朱其林,周建軍,徐凱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必將吸引更多的優秀醫藥人才,但毫無疑問的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中醫藥人才的力量。
1中醫藥文化概念及其建設和傳承
何謂中醫藥文化?首次明確中醫藥文化的含義是在2005年8月召開的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上: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中醫文化僅指與中醫學科相關的知識“理論”技能和醫療實踐活動,廣義的中醫文化涵蓋了整個中醫學科體系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動[1]。
國家十分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近年來國家中醫藥局陸續下發了《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等相關文件。我國在2008年10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2010年針灸率先申遺成功。由此可見,國家對中醫藥文化傳承是非常重視的,而中醫藥也正逐漸獲得世界的認可。
2中醫藥人才儲備和培養現狀
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中醫藥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對中醫藥事業投入的不斷增長,各級中醫院得到了長足發展,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中醫藥人員配備不合理,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續減小,部分中醫醫院領導班子、臨床科室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中醫藥基礎薄弱,這已經成為阻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中醫藥畢業生的學歷越來越高,但優秀中醫藥人才卻是鳳毛麟角[2-6]。目前中醫藥人才培養教育存在不少問題,許多中醫藥院校教學內容西化,中醫藥基礎教育薄弱,導致培養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醫結合學生,中醫基礎不牢、西醫技能不精,有些中醫藥研究生到醫院工作后實踐動手能力極差,還不如一些本科生,卻又不肯虛心向學歷比他們低的上級醫師請教學習。中醫藥院校應當利用中醫藥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切實增強中醫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發展中醫藥的信念;要充分運用中醫藥文化的“仁術”思想,培養中醫藥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借用中醫藥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幫助中醫藥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7]。
3如何以中醫藥文化吸引中醫藥人才
在當今中醫藥工作人員收入不高、又難以享受國家法定假日的形勢下,中醫藥人才的引進培養固然要靠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但更離不開中醫藥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如何切實提高中醫藥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關鍵要靠中醫藥的療效和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盡管長期以來國內外對中醫藥的質疑聲不斷,但更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中醫藥,“非典”期間廣東省中醫院用中醫藥抗擊“非典”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效,這是對排斥中醫者最有力的回擊。原衛生部在抗擊“非典”“禽流感”的國家診療方案中加入了中醫藥內容,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上對中醫藥的認可。要深入廣泛開展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理念宣傳,中醫院的所有職工及其親屬應充當中醫藥文化的第一宣傳員,而不是身在中醫院卻排斥中醫藥、抵毀中醫藥。中央、湖南等電視臺開辟的中醫養生專欄收視率居高不下,一些養生書籍暢銷不衰,在群眾中掀起一股社會養生熱潮,從側面體現出群眾對中醫藥保健的需求和追捧。“養生熱”之所以能夠在當今社會悄然興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醫藥長久以來在民間具有深度的群眾基礎,以及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強烈和對綠色保健治療的無限向往[8]。
作為東方文化瑰寶的中醫藥文化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近年來華學習中醫藥的國家和留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從最初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華人分布較多的亞洲國家,到現在的歐美等西方國家,目前中醫藥的影響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我國中醫藥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學生國別已擴展到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國家留學生基金委統計,目前在華留學生最多的10個學科中,中醫藥專業位居第2,僅次于漢語言專業,而在來華接受自然科學專業教育的留學生中,中醫藥專業留學生人數則穩居第1位[9]。中醫藥文化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知識,而且承載著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內涵,是外國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橋梁,他們如果不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就不會來到中國,更不可能學好中醫藥知識。換言之,無論是中醫藥學生還是西醫學生,要想學好中醫藥,也應該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這是學好中醫藥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4如何以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篇4
中醫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
記者:毛主任。作為我國專業從事中醫文化研究與推廣的專家。您對“文化”的概念和內容是如何理解的?
毛嘉陵:世界上對“文化”的解釋有很多,雖然實質上人們已經對“文化”太熟悉了,但要給“文化”下個定義卻并不容易。迄今為止,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關于“文化”的定義就高達數百種之多。在這些繁雜的定義中,有一個較為普遍接受的觀點,即“文化是一個與自然相對應的概念,與人類有關的一切都可以納入文化范疇”。所以,有專家說,“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化。”總體來說,文化就是人類智慧成果和實踐活動的概括。包括不同國家、地域、民族所特有的道德情操、學術思想、價值觀認知、思維、審美、宗教、信仰、習俗習慣、行為方式、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和各種制度等要素。
記者:有了對“文化”的基本認識,您又是怎么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呢?
毛嘉陵:中醫藥文化是中國人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等特有的智慧成果和實踐的概括,包括對生與死的價值觀、健康理念、認知思維模式、診療方式、養生方式、生活方式、藥物處方、醫患關系和運行體制等醫學知識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
記者:發展中醫是不是必須從發展中醫藥文化入手?應該注重哪些方面?
毛嘉陵:“從文化人手發展中醫藥”,目前已成為業內的共識;但往常不少人認為,中醫藥文化工作就是講中醫歷史故事,寫名醫傳奇,傳授中醫養生知識,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儒釋道對中醫藥的影響等。我們認為,這些雖然沒錯,也很有必要,但僅僅如此卻還不夠,因為這沒有抓住“文化”的核心。可是如果再按照“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化”來理解,那么,中醫藥的一切都應屬于中醫藥文化,似乎有關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等一切中醫藥工作都可以納入中醫藥文化的范疇。很顯然,這樣又太寬泛了,在現實中也沒有任何可操作性。因此,中醫藥文化工作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高談闊論、附庸風雅,而必須抓住問題的關鍵,即挖掘和把握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中醫藥文化工作,從而強有力地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記者:什么是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呢?又有哪些具體工作呢?
毛嘉陵:根據以上對“文化”的理解,我們認為,中醫藥文化具有三大核心――“中醫的價值觀、認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一是價值觀,即“天人合一”;二是認知思維模式,即“象思維”;三是行為方式,即“道法自然”。中醫藥文化的核心不僅是中西醫之間最根本的區別。也是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之所在。
因此。我們必須圍繞這三大核心,做好中醫藥文化的三大中心工作:一是,大造聲勢,宣傳中醫藥的“價值觀”。創造中醫藥文化氛圍,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推力”和“造勢”;塑造良好形象,維護中醫藥利益,與有損中醫的言行進行“斗爭”;宣傳中醫藥的健康觀和臨床上的特色優勢;二是,合理解讀中醫藥“認知思維模式”形成的知識體系。例如。在現代科技文明背景下,如何認識中醫藥知識體系,如何認識科學,科學應是一元化還是多元化,中醫藥是不是科學,為什么說中醫藥是東方科學,中醫藥學科知識體系的發展規律是什么……三是,創意策劃和推廣中醫藥的“行為方式”。匯集中醫藥發展思路,為中醫藥行業發展戰略、規劃、標準、產業模式的制定,發揮咨詢參謀作用;發展中醫藥創意產業,構架面向國內外的大型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和連鎖機構;實現中醫藥學術和科普信息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的有效傳播。
以上這些,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的主要工作和奮斗方向。我們希望更多的業內人士認識到圍繞“中醫藥文化”核心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中醫藥文化的中心工作。同時,也為提升國家的“軟實力”而努力。
記者:為什么說做好中醫藥文化三大中心工作可以提升國家“軟實力”?
毛嘉陵: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首先提出“軟實力”的概念后,人們發現,在信息時代,僅將眼光盯住GDP、軍事、資源等“硬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關注“軟實力”,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軟實力”甚至比“硬實力”更重要。“軟實力”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文化。正因為如此,“文化”成為現在使用非常普遍而又十分熱門的一個詞匯。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已經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著眼點。中醫藥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一是中醫藥是我國的原創科學知識體系;二是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知識方面唯一延續至今、仍然自成一體的一個行業;三是中醫藥是具有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振興和發展中醫藥事業有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斷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東方科學”:認識發展的新主張
記者:毛主任。您首先提出了“中醫屬于東方科學”的概念,您能否解釋一下“東方科學”指的是什么?
毛嘉陵: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關于“東方科學”的概念,據我所知,最早是由中國科學院朱清時院士和新華社高級記者姜巖提出的,而我僅僅將其引入到了中醫藥領域,以對中醫藥學術體系進行更準確的詮釋。現在有人認為,只有文化才能搞多元化,科學不是文化,只能有一個標準,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使在西式的現代科學體系中。也難以用一種方式解決所有問題,就連英國科學家霍金也承認:“不太可能建立一個單一的、能協調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科學的認知形式、科學知識體系的形態、科學的標準和科學的模式也應當是多形式的,單一的科學認知和管理模式已不適用于當今豐富的科學實踐活動。
因此,在世界向多極點、文化向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科學并非只有西方現代自然科學這一種認識方法、一種表述形式和一種評價標準,它也有多元性。不同的國家和地域都存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不同文化傳統影響下形成的認知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認知方式必然會
產生不同形態的知識或科學。
基于以上學術觀點,我認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東方和西方兩大文化體系,它們有著不同的表述形式、認知思維模式、評價方法和學術標準。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難以相互“溝通”的。以此形成的知識體系或科學。必然是兩套不同的體系。為了促進科學研究和知識創造的“百花齊放”,我們認為有必要將東、西方不同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區分。分別稱為“東方科學”和“西方科學”。
記者:那么,“西方科學”和“東方科學”的具體界限或區別是什么?
毛嘉陵:“西方科學”有著鮮明的西方文化背景,起源和盛行于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世界各國具有較大影響,為目前國際上的主流知識形態,也即現代主流觀念所認可的“知識真理”。它以現代邏輯思維方式為主,強調以物質為中心的可證實性: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解、還原研究而形成的知識體系。“西方科學”常常通過對低層次物質運動的研究來解釋高層次的物質運動,但這種方式并不能解釋所有高層次物質運動的問題,這也是其局限性所在。“西方科學“強調可視的物質性、理化性、空間性、結構性,重視普遍規律性,具有微觀化、定量化、標準化、統一化、機械化、線性化等特征。其優勢是能夠得到精確的數據,了解到較為準確的物質變化情況,從而得到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不足是忽視了對人體整體的把握,忽略了對人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
“東方科學”起源和盛行于中國,流行于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朝鮮及東南亞等東方國家,目前處于弱勢地位。“東方科學”以“象思維”方式為主。包括靈性思維、模糊思維等,是對客觀事物進行整體的形象概括而形成的知識體系。“東方科學”常常通過一些宏觀的觀念、經驗和理論來詮釋所有的事物變化,但也有部分知識來源于微觀研究的認識;強調事物的整體性、類別屬性、時間性、功能狀態,重視個體特性,具有宏觀化、定性化、非標化、個性化、隨機化、非線性化等特征。其優勢是能夠在不破壞對象整體的基礎上,進行宏觀的研究,并獲得有關知識:不足是難以避免一些較主觀的臆想,缺乏數據的支持。
“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等是“東方科學”最重要的價值觀,“太極”、“陰陽”、“五行”、“氣”是“東方科學”最基本的學術表述形式。“東方科學”的這些特色和以“人學”為中心的世界觀,與“西方科學”以“物質”為核心的還原論思想正好相對應,可以完美地形成優勢互補,共同造福人類。
記者:您提出“中醫屬于東方科學”,是出于何種思考的呢?
篇5
關鍵詞:健康旅游;養生;互聯網
1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現狀
1.1中醫藥健康旅游基本概況
中醫藥資源方面,我國山脈眾多,植被森林豐富,中草藥資源豐富。依山旁水而建的養身文化基地建設良好,將養生文化與道家、儒家思想相結合。旅游方面,資源豐富,景色秀麗使我國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成為旅游大國。
1.2中醫藥健康旅游存在的問題
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剛起步,通過總結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中醫藥健康旅游資源整合不足,缺乏統一規范。雖然資源較多,但是缺乏有力的整合,統一的規范約束,從而造成現在散、亂、小的局面。第二,社會資本投資較少。政府未能采取措施,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僅依靠政府自身力量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第三,中醫藥健康旅游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匱乏。中醫藥健康旅游是一門中醫藥與旅游交叉的學科,需要具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與現有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的市場需求相比,中醫藥健康旅游的從業人員數量相差較遠。除此之外,針對中醫藥健康旅游人員的培訓,急需解決不規范、無統一標準的問題。第四,未能對普及中醫藥健康旅游理念。人們普遍缺乏對中醫藥健康旅游的認識,不了解健康旅游的概念、發展模式以及經營理念。
2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模式
2.1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兼顧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齊并,堅持以創新發展為靈魂
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按照年齡的劃分,以中老年為主,青年人為輔;因中老年大多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對中醫健康旅游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通過中醫藥健康旅游,獲取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達到改善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按照性別劃分,以女性為主;因女性對中醫在美容、健康方面興趣濃厚。中醫藥健康旅游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并進。以政府政策的引導為基礎,利用經濟和行政手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社會資金的投入,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此外,還應堅持以創新發展為靈魂。創新和完善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模式,服務內容,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需求,為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2以B生旅游為主題
中醫藥健康旅游堅持以養生旅游為主題。利用我國豐富的養生文化資源,我們可以以養生為主題,發展健康旅游。比如在山脈眾多,溫泉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養生旅游勝地。其次在森林覆蓋面積大的地區建立有利于人體進行有氧運動的森林氧吧健康旅游景區,并在景區開發有益身心健康的有氧運動如登山、攀巖、步行、騎行等;另外,我們可以利用我國豐富的食材、藥材資源,結合人體的特質,提供具有不同療效的藥膳,從而改善體質,促進健康。
2.3以互聯網+為發展手段
互聯網+已成為傳統行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結合時代潮流,可以將中醫藥健康旅游與以互聯網+相結合,即采用“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旅游”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強互聯網與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結合;主要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中醫藥健康旅游藥官方網站,并與各大旅游網站合作,定期策劃主題活動推廣中醫藥健康旅游。第二游客可利用微信、支付寶平臺訂票與買票;景區門口可采用機器掃碼的方式檢票,有利于節省排隊時間。第三游客在景區可利用互聯網享受景區線路規劃和線路推薦服務,以便游客更有效的進行中醫藥健康旅游。
2.4 采用實地旅游和虛擬旅游相結合的發展途徑
實地旅游主要包括三種方式,第一是中醫藥保健旅游;保健旅游即通過旅游改善游客的“亞健康狀態”。第二是中醫藥醫療旅游;醫療旅游是一種健康旅游活動,指人們為了治愈疾病,離開居住地前往目的地的過程,包括醫治和療養兩個階段。第三是養生旅游 。
虛擬中醫藥健康旅游主要指的是以現實的中醫藥旅游資源為基礎,通過互聯網模擬建立一個3D的旅游景區,讓游客通過互聯網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游覽中醫藥旅游勝地,感受中醫藥健康旅游的怡人景色,從而改善心境,陶冶情操。
2.5 以促進中醫文化傳播為目的
游客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適當的中醫藥健康之旅,可以是實地旅行,或者是虛擬旅行,通過瀏覽大自然景點,享受針灸、艾灸、推拿、拔罐、藥膳等中醫服務,調節旅游者的心情,放松旅游者的精神,緩解旅游者的負面情緒即暴躁、憂傷、憤怒等;通過中醫藥健康旅游,游客可以享受我國深厚的中醫資源,掌握相關的養生保健知識,使中醫思想深入人心,從而促進我國中醫文化的傳播 。
參考文獻:
[1]袁上杰.基于互聯網的鳳凰旅游形象研究[J].藝術科技,2015:198-199
[2]單亞琴,姚國榮.國內健康旅游研究綜述[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
篇6
關鍵詞:中醫國際化;傳播;發展
一、中醫在主要英語國家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中醫作為源文化,其科學性與包容性使得中醫跨文化傳播成為可能,西方社會的目標文化對中醫的渴望使中醫傳播成為需求,傳播媒介的拓寬可以提升中醫跨文化傳播的效率;中醫跨文化傳播需要鞏固國內的“根據地”,明確中醫跨文化傳播的目的與目標,同時要借鑒中國功夫成功傳播的經驗,借力傳播與自力傳播相結合,通過結合中醫在英國、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傳播現狀與特點制定可行的中醫跨文化傳播方案,以切實推進中醫在主要英語國家的傳播。
二、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現實困境及其傳播路徑的研究
中醫藥國際傳播的困境,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相關政策的落實不力;中西醫文化結合度不高;傳播平臺開發不充分;翻譯不準確;技術標準不完善;中醫藥國際教育發展不順暢等。最后通過分析,提出實現有效傳播的路徑的建議:探索中西醫文化的契合點;突破語言翻譯障礙,搭建中醫藥國際化語言的橋梁;完善中醫藥文化影響渠道,打造中醫藥產品品牌;創新中藥產品技術標準管理;建設符合中醫特征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互聯網+”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建設標準化的中醫藥國際教育;構建中醫藥醫療旅游品牌服務等。借此路徑,在國際間傳播中醫藥文化,為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提升綜合國力做出貢獻。
三、視域下的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相關問題研究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中醫藥文化蘊含了極為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價值意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其對外傳播對我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都具有積極影響。在的指導下,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應當重視歷史與現實的因果關系,著眼于全人類生命健康與全世界文化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的普世價值。只有這樣,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才能具有更加寬廣的世界視野和更為開闊的人文情懷,中醫藥文化才更易被世界理解和認可。
四、從中西醫對中醫藥的認識差異談中醫藥在全球的發展
中西醫學兩個學科之間的單純結合已不能滿足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需求,暴露了一定量的不足,而遵循該指導原則,從與二者之間均有交差點的邊緣學科如系統生物學方面入手則可以拓展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領域,彌補不足,更全面地發揮該學科的獨特優勢。中醫藥學以針灸為先遣獲得了全球化發展,也獲得了快速借用西醫學領域先進科技大補后天以養先天的絕佳機遇。然而此現況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取長而未能補短的事實也引發了我們全新的思考,即應當在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施以外部推力,在需要借取外力時也當全面分析且以適用為要,切忌拔苗助長,盲目套用。中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成為中醫藥全球化發展領域最醒目的趨勢,也必將成為繼針灸之后促使中醫藥更全面快速發展的重要推進器。中藥目前無法取得等同于西藥的藥品地位,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被使用是其面臨的最大無奈,然而這樣的現狀未必對中藥的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完全不利。亞健康的普遍存在為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藥可以全方位發揮這方面的優勢,以肯定的功效贏取更雄厚的資金投入與廣泛先進的科研關注,再以此為基礎逐步向主流醫學領域邁進。
五、針灸與中醫在加拿大的立法、教育和行醫概況
建議:設立國外立法規管咨詢委員會或成立海外中醫針灸立法規管聯盟,提供海外中醫針灸發展與立法規管的建議,可頒發相應的證書。倡導中醫針灸教育的標準化,包括制定統一的國際化教材、教員的準入標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的標準化。
六、從人口數據分析美國中醫發展之差異及相關因素
中醫在美國各州的發展是不均勻的,差異很大,有高中低之區別;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對比分析顯示中醫發展高中低不同的州在人口、種族、年齡性別、教育和經濟等方面的人口數據差異很大;相關分析證明中醫人數與這5方面數據呈正相關,說明這些因素對中醫在美國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其中不同指標相關程度不一,可以作為今后進一步分析的數據。
參考文獻:
[1]付明明. 中醫英譯史梳理與存在問題研究[D].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2016
[2]平海兵. 佛教醫學和中醫心身醫學思想比較研究[D]. 湖北中醫藥大學 2016
篇7
中醫與京劇、書法、武術并稱“四大國粹”,中醫藥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有著重大影響,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作為基層中醫醫院可根據群眾的需求,結合本地實際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增強群眾對中醫藥的認識,推動中醫藥的業務不斷發展,鞏固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成果和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工作成果,掀起中醫藥事業發展熱潮,以利提升中醫藥業務技術水平,開創中醫藥工作新的局面,同時造福社會。基層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中醫藥工作的基礎和動力,在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礎差、起步晚,這項工作的開展有一些難點和問題,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組織保障,政策引領,明確重點,統籌兼顧 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為切實做好這項工作,醫院須成立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院長親自掛帥,由專人具體負責,根據《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評審標準》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訂中醫藥文化建設的具體計劃和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針對繼往進展慢、內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況,強調“三個重點”,做到“四個堅持”。“三個重點是”:培育醫院核心、完善醫院行為規范,優化醫院環境形象;“四個堅持”是:一是堅持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二是堅持與醫院總體發展規劃相結合,努力做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的有機統一;三是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從現狀、人員、資金、設備、程序、范圍、方式方法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四是堅持緊緊圍繞醫院業務發展的中心工作,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醫院管理、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學科建設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舉,擴大宣傳,營造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幾千年來人民群眾在認識生命、維護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形成了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礎、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的指導原則和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的核心價值。從實踐來看,中醫藥文化建設關系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關系到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關系到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關系到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認識、理解與支持,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和幸福。中醫醫院是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更應當從傳承發展中醫文化的高度,從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基層中醫醫院可以結合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和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在各級主管部門的強力支持下,擴大宣傳,加大中醫藥文化建設力度,以中醫藥政策、理論、技術、演變、特色、成果等為內容,院內采取圖板、視頻、講座、帶教、參觀、自學、培訓等形式,院外采取城鄉義診、電視專題、知識競賽、對口支援、理論培訓、技術推廣、發送資料等形式,豐富內容,形式多樣,長期宣教,力求實效。
3 充分做好三項工作,努力奪取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新成果 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了基層中醫醫院更加光榮的、艱巨的歷史使命,必須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讓中醫藥事業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得到新的更大的發展。為烘托中醫氛圍,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需長期側重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經過廣泛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普遍認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可以概括為“仁、和、精、誠”4個字,即: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可把這些理念融入到醫院發展規劃、院訓、院歌、規章制度、工作規范、《員工手冊》、醫院管理及環境形象建設的方方面面,并以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活動;二是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業務建設。主要是招聘中醫藥院校畢業生,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創辦中醫特色學科,鼓勵中醫傳承創新,設立中醫發展基金,購置中醫診療設備等,不斷探索和完善診療行為、醫患關系、言語儀表、教學傳承、同道相處等方面的行為規范;三是在醫院環境形象體系建設上注意突出中醫藥元素,營造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在院內顯著位置布展華佗、李時珍、扁鵲、張仲景等中醫藥先輩的圖像資料、中醫名家名言警句、院訓、院歌、中醫藥防病治病圖板等,并向群眾制發宣傳圖冊資料;在新院建設上可與設計單位一起進行了整體籌劃,在建筑外觀、庭院建設、內部裝飾、醫院標識等方面,以彰顯中醫藥文化為主線。
總之,中醫藥文化建設需要有良好的內外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需要加強組織,統籌協調,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細化要求;同時,基層中醫醫院應在中醫藥的文化建設及業務發展上積極發揮龍頭作用,扶持、帶動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業務的發展,使中醫中藥的影響更加廣泛、深入。
篇8
【關鍵詞】 CIS 中醫院 文化建設
【Abstract】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edical market, the rol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s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ospitals. No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s,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en affected by formalization and utilitarian, western-oriented construction and repetitions are found in many different plac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CM hospitals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CM hospitals, so as to create a good image and promote hospital development. Successful experiences gained in the image design of enterprises by using 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theory can provide a valuable lesson for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collected from 81 TCM hospital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IS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CM hospitals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引 言
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建立,我國醫療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醫院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中醫院文化建設是一個富有卓見的策略。如何構建凸顯中醫特色、符合時代需求的中醫院文化是當前中醫院思考的重要問題。
1.中醫院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關于醫院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正在穩步展開,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把中醫院打造成傳播弘揚中醫藥文化的主陣地。并在2009年制訂了《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對中醫院的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導。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中醫院文化建設發展不夠平衡:
1.1 醫院文化形式化、膚淺化
主要表現在:①把中醫院文化建設等同于文藝匯演、體育比賽、參觀旅游等職工文體活動;②文化建設沒有上升到醫院管理層面,醫院文化與醫院管理結合不夠理想;③文化建設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深入開展到基層,缺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1.2 追求效益功利化、短期化
首先,在定位中醫院文化建設功能時,往往偏向于文化建設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忽略了文化建設的其他功能。當醫院文化建設的投入與產出不對等時,對醫院文化建設的熱情便隨之減少,重視程度也隨之減弱。
1.3 文化建設西醫化、雷同化
由于客觀經濟因素,目前很少有中醫院能脫離西醫的技術和設備,導致了中醫院為“西醫”而代言,在中醫院的文化建設工作中難免帶有西醫色彩。另一方面,中醫院之間的文化建設雷同化嚴重,千院一面是中醫院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中醫院文化建設引入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回顧我國中醫院的發展進程,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紀80年代,這時中醫醫院由西醫模式管理和傳統經驗管理開始引進標準化管理、目標管理等現代管理思想與方法[2],由此可見,中醫院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發生了企業化組織管理方式轉型。醫院與企業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功能表標上存在著差異性,這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CIS)理論體系導入中醫院文化建設提供了可行性空間。
2.1 組織結構的相似性DD借鑒企業CIS經驗
企業組織結構的制度形式主要包括直線制組織結構、職能制組織結構、事業部制、委員會制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中醫院需要建立一套權責明確、高效合理的組織結構作為載體。
2.2 功能目標的差異性DD創新醫院CIS體系
企業最終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為主要衡量指標,因此企業在進行形象設計與策劃過程中充分結合了營銷學的理論,帶有明確的推銷導向,即以利益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雖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中醫院與西醫院、中醫院之間都存在著一定意義上的競爭,但是醫療行業畢竟不同于企業,中醫院不僅以盈利為目的,自身還具有公益性質。
3.中醫院文化建設運用CIS理論的重要性
3.1 樹立正宗中醫的醫院形象
我國中醫院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中醫院的“醫院”功能得到了鞏固,但“正宗”中醫院文化傳承卻面臨后繼乏人乏術,有些中醫醫院的科室設置、就診方式和醫院環境已經完全“西醫化”,甚至可以說中醫院掛羊頭賣狗肉。面臨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中醫藥在中醫人手里逐漸丟失,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在中醫人手里慢慢隱失。要使中醫醫院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中醫藥特色,不變味、不走樣,就必須要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創新。
3.2 應對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醫療機構彼此之間的競爭已從傳統的設備競爭、技術競爭上升為服務競爭和文化競爭。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認識到,醫院文化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醫院提供一種長期的牽引力,與醫院的激勵約束機制、科學規范的管理等共同構成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中醫的最大特色和優勢就是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藥文化品牌建設將是提升中醫院市場競爭力,獲取社會認同的重要途徑。
3.3 促進中醫藥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中醫院的文化形象建設要突出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元素,中醫藥文化是中醫的文化基因,中醫院要繼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要充分表現出中醫藥的文化底蘊。中醫院文化建設的特色在于將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文化與當代的文化觀念相融合,以塑造當代中醫院的文化品格,便于現代人能夠直觀理解傳統中醫藥文化和認同中醫藥。
4.CIS在中醫院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CIS是由理念識別(mend identity,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BI)和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fication,VI)三大子系統組成,其中理念識別是CIS的靈魂和核心,行為識別是CIS的實現途徑,視覺識別是CIS的傳播手段。為了認真了解廣大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推進實施中醫藥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繁榮發展江蘇省中醫藥文化,2013年6~7月,由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和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設計了調查問卷,展開對江蘇省81所中醫院進行中醫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對醫院職工和患者采用了了問卷調查法,得到了大量一手材料。本研究結合調研數據深入分析了CIS在中醫院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全面了解了中醫藥文化在醫院價值理念、行為規范和環境形象3個方面的建設情況。
4.1 理念識別建設情況調研及分析
4.1.1 概念 CIS體系中的理念識別是確定企業組織獨特的發展理念,以及組織發展、管理等經營理念的識別系統。醫院理念識別系統是中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是醫院精神理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的總和,是醫院全體員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觀念,是指導醫院管理者如何運營醫院的一種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它來源于醫院管理者對醫院文化的理性正確的思考、對醫院情況的全面科學的診斷,對于醫院文化建設具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作用。
4.1.2 調研情況 調研問題:“您認為醫院的院訓或宗旨是否能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可供選項:A.體現得非常好;B.體現得較好;C.一般;D.不能體現;E.完全不體現。經過對結果進行統計發現,中醫院職工認為醫院的院訓或宗旨對中醫藥文化特色“體現得非常好”的有1720人,占有效回答總數的54.4%;“體現得較好”的有1222人,占38.6%;“一般”的有202人,占6.4%;“不能體現”的有18人,占0.6%;“完全不體現”的僅有1人。
4.1.3 分析與思考 醫院的院訓或宗旨是理念識別核心內容,也是醫院精神的集中體現。在調研的81所中醫院中,93%的職員認為本院的院訓或宗旨能夠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
4.3 視覺識別建設情況調研及分析
4.3.1 概念 視覺識別主要是傳達中醫院理念,是中醫院表層的形象,是將醫院辦院理念、文化特質、服務內容、行為規范等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符合和形象,塑造出獨特的醫院形象。視覺識別在CIS理論系統中最具有傳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會公眾所接收,所以通過視覺識別設計展示中醫院文化,是塑造醫院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徑。
4.3.2 調研情況 調研問題一:“您認為醫院的環境建設、內部裝飾、醫院標識等是否能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可供選項:A.體現得非常好;B.體現得較好;C.一般;D.不能體現;E.完全不體現。經過對結果進行統計發現,中醫院職工認為醫院的環境建設、內部裝飾、醫院標識對中醫藥文化特色“體現得非常好”的有1550人,占有效回答總數的49.0%;“體現得較好”的有1279人,占40.4%;“一般”的有313人,占9.9%;“不能體現”的有19人;占0.6%;僅有4人“完全不體現”,占0.1%。
調研問題二:“您對這所醫院的院名、院徽等標識印象深刻嗎?”,可供選項:A.非常深刻;B.深刻;C.一般;D.不深刻;E.毫無印象。經過對結果進行統計發現,居民對醫院的院名、院徽等標識印象“非常深刻”的有327人,占有效回答總數的7.1%,“深刻”的有963人,占20.9%,“一般”的有2185人占47.5%,“不深刻”的有905人,占19.7%,“毫無印象”的有222人,占4.8%。
調研問題三:“您認為這所中醫院的就診環境能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嗎?”,可供選項:A.體現得非常好;B.體現得較好;C.一般;D.不能體現;E.完全不體現。經過對結果進行統計發現,居民認為中醫院的就診環境對中醫藥文化特色“體現得非常好”的有563人,占有效回答總數的12.2%;“體現得較好”的有2009人,占43.7%;“一般”的有1780人,占38.7%;“不能體現”的有214人,占4.6%;“完全不體現”的有31人,占0.7%。
4.3.3 分析與思考 中醫院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設計、塑造、展示中醫院的環境形象,醫院的環境形象是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途徑。依據調研結果,我們能清楚了解到不論是醫院職工和還是來就醫的患者都非常認可中醫院中醫藥文化特色的環境形象建設。
篇9
中醫文化教學是中醫藥對外教育的關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醫文化逐漸成為了中醫藥學界的研究熱點,很多院校也開展了中醫文化教學,如:開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醫與傳統文化”等必修課和選修課,出版了“第一部中醫藥文化素質教育的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哲學基礎》(張其成主編)”[3]等,都說明中醫文化已經成為了中醫藥教育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廣大外國留學生來說,中醫文化教學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很多留學生已經過了“語言關”,漢語水平甚至超出了中醫院校的入學水平,但是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仍然苦不堪言,對中醫藥學的理論內涵無法理解。究其原因,還是離不開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感到陌生,對中醫文化難以理解,更何況中醫藥理論呢?因此,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中醫文化內涵,才是正確解讀中醫藥學的有效途徑,也是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必要前提,更是學好中醫藥專業的關鍵和突破口。
留學生中醫文化的理解障礙
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深受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中醫藥學的理論和專業術語中充斥著大量的哲學內涵,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首先面臨的就是對中醫文化的了解。
對“整體觀”內涵的理解障礙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理論受先秦哲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認為自然、社會和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而歐美學生,“從小生活在重視分析還原思維的文化環境中,這種思維習慣與中醫理論的直觀整體思維沒有同構關系”[4],因此當他們看到“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靈樞•終始》)等內容時,一頭霧水,根本無法理解中醫學在治療疾病時著眼于全局的整體觀。至于來自漢文化圈的日韓留學生,雖然本國文化中含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但是在這些國家西方醫學一直是主導,人們已經熟悉了強調“人體———環境———病因”三者關系的生物醫學模式,因而對注重“生物———社會———心理———環境”的中醫學整體觀同樣難以接受。
對模糊性特征的理解障礙中醫學在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極大的模糊性。比如:“心”從西醫解剖學角度看,只是一個實質的臟器。而中醫學認為,“心”不但是實質之心,更是神明之心。“心主身之血脈”(《素問•痿論》),這與西方醫學是共通的。然而,心還能控制人的心神,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所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這一概念的模糊性顯然讓很多習慣了明確概念的留學生大為困惑。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與西方醫學大相徑庭,并非來自實驗,而是基于大量臨床實踐的結果。因此,與強調精密數據的西醫相比,中醫學更加注重宏觀、整體以及功能的研究,對于微觀、形態和結構的研究則有所輕視。此外,中醫學在考察人體的生命活動時,往往以生命活動的動態形象為主,以形體器官的物質性為輔,即以功能之“象”來界定形態之“器”。因此,“心”一個概念也就有了多種解釋,其實,對這些模糊概念的解讀也就是對中醫理論內涵的理解過程。然而,對于那些接受了西方本體論,已經習慣了恰當判斷和嚴密推理的留學生來說,如何把握和理解這些模糊的概念絕非易事。
對中醫思維模式的理解障礙援物比類,又稱取象比類,是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主要用于由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的概述和說明,也大量見于具體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中國人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關的事物,通過比喻、象征、類推等方法,使之成為易于理解的認知對象。”[5]“援物比類,化之冥冥”(《素問•示從容論》),這種思維模式在中醫學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中醫學將五臟與自然現象進行比照類推,脾在五行中屬土,而土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化、承載和受納的特點,因此中醫學認為,脾的功能主要是運化五谷精微。再如:中醫學診斷脈象“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用“規、矩、衡、權”四個具體的事物將四季常脈的脈象形象地描繪了出來。然而留學生習慣的是邏輯思維模式,善于描述客觀事物,對事物之間的聯系缺乏想象的空間。此外,“援物比類”的事物基本上存在于古代中國,這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留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可見,中醫文化理解的不足是廣大留學生面臨的新的學習瓶頸,如何開展中醫文化教學,變瓶頸為突破口,是發展中醫藥對外教育的關鍵。
中醫文化教學策略
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中醫藥學屬于中國傳統文化,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文化色彩,留學生只有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醫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醫學理論。因此,改變傳統的以中醫藥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內容引進教學,確立“以文化解讀中醫”的教學理念,是廣大留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根本,更是捷徑。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培養留學生從文化起步,從文化立論,認識中醫藥,理解中醫藥,并最終達到以醫學來闡釋文化的目的。
在預科教育階段開設中醫漢語課程中醫藥院校留學生的預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這已被越來越多的中醫院校所認可。然而,不同于普通漢語進修課程的是,中醫院校的留學生預科教育不能僅僅注重學生漢語能力的培養,而應該涵蓋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在漢語課程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甚至中醫文化的內容,使留學生在接受各種語言技能訓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信息,在潛意識里拉近與中醫藥學的距離。
在專業學習階段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中醫藥學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與中國古代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年來,一些中醫院校在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方面做出了嘗試,如:北京中醫藥大學針對英語國家留學生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浙江中醫學院設置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課程等。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中醫專業課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重視中醫藥經典古籍的文化教育,開設與古代文化哲學、中醫藥文獻學相關的選修課程,嘗試從中醫知識層面培養留學生的整體觀思維,有意識地加強留學生對中醫文化內涵的理解,構建初步的中醫思維模式。#p#分頁標題#e#
篇10
關鍵詞: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一、中醫藥及其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一)中醫藥概述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學的統稱,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在充分汲取我國漢族及其它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學理論和對疾病防治經驗系統總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東方醫藥學體系。
“中醫藥”是”“中醫”與叫藥”的合稱,“中醫”是指中醫學的各種理論和治療方法,中醫學形成于中國戰國時期,以《黃帝內經》的成書為標志。它的內容涉及生理(含解剖)學、病理病因學、診斷學、治療學、藥物學(含方劑)、臨床各科和養生學。中醫藥是我國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我國較具有優勢的產業
(二)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
1、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是保護傳統知識的需要中醫藥知識是我國傳統知識的~部分。世界四大傳統醫藥體系中,唯有我國的中醫藥具有系統的理論、豐富的臨床實踐和浩然的文獻,且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中醫藥文化中所蘊含的智慧,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不朽的文化瑰寶,它是屬于中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任何人都不得將其據為己有。
2、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有利于中醫藥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護機制,使得秘方的持有人不得不采取一些限制獲取中醫藥資源及其相關知識的措施。而這些措施會抑制對中醫藥的開發利用,因為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對中醫藥進行投資的交易成本。此外,秘方持有人為了防止秘方被他人無償利用,采取家傳的方式代代相傳,那些具有特殊療效的藥方不可能被廣泛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應當建立健全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使得中醫藥文化知識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3、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可以增強中醫藥業的國際市場地位中醫藥不僅具有文化價值,而且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潛力。但是由于我國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致使我國中藥業的發展了受到很大影響。我國中草藥的出口,大部分是原材料出口,這與中藥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而外國企業又利用我國的原材料和大量的藥方進行二次開發,銷往全世界,占領我國的中醫藥市場,甚至返銷我國境內,打壓我國中藥民族產業的發展。所以,只有有效的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才能增強我國中醫藥業在世界上的市場地位。
二、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現狀
(一)著作權保護
著作權是作者依法對其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我國著作權法第12條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第14條規定:”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這些規定為中醫藥文獻重新整理和匯編提供了著作權保護。
(二)商標權保護
在現代知識產權制度下,商標不僅是一種商品標記,更是一種無形資產,好的商標具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能為權利主體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現行《商標法》和《商標法實施細則》,都沒有對中醫藥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專門的規定,只是有關醫療與藥品的法律法規對醫藥產品尤其是中醫藥產品的商標權問題少有提及。
(三)專利權保護
專利保護是對藥品發明保護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世界各國對藥品發明的保護也主要采用專利保護。我國1985年《專利法》剛實施時,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健康的需要,對藥品和化學方法獲得的物質不給予專利保護,只保護藥品的制備方法,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獲得相同的產品。1993年修改的《專利法》開始給予藥品發明以專利保護。
(四)商業秘密保護
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的商業秘密法,但在一些單行的法律法規中,已有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35條第1款規定:”國家對獲得生產或者銷售含有新型化學成分藥品許可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實施保護,任何人不得對該未披露的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進行不正當的商業利用”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勞動法》和《合同法》對商業秘密也做出了相關規定。
三、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著作權方面
現行著作權制度雖然在保護我國中醫藥類作品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其規定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著作權的保護對象要求具有原創性,而大多中醫藥創作卻缺乏原創性因其大都源于生活、醫療實踐,是世世代代相傳的既有文化的表現,是否具有原創性常常受到置疑。而且大多數中醫藥創作尤其是早期創作由集體智慧發展而來,著作權人的認定很困難。
2、著作權制度保護的客體不能超過一定的期限,但中醫藥知識大都世代相傳,大都超過了著作權所設定的保護期,不符合其保護的要求。著作權的保護期限規定為作者終生加死后五十年,那么,根據現行著作權法的規定,則幾乎所有的中醫藥古籍都大大超過了保護的期限
(二)商標權方面
我國商標制度在中醫藥領域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中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利用問題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生產廠商意識淡薄。到l995年,我國共有2000萬家企業,但僅有50萬件商標注冊,平均40家企業才有1家注冊。
2、藥品名與商標名混用。我國企業對藥品名和商標名的關系處理不當,導致藥品商標糾紛案較多。
(三)專利權方面
由于專利制度并不是我國傳統中固有的制度,因而與傳統的中醫藥并無較強的契合性,導致了中國中醫藥在專利保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傳統中醫藥難以滿足專利權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三個特性中的新穎性,因為大量的傳統中醫藥知識已經處于對公眾公開的狀態,不具備新穎性。
2、我國《專利法》第25條規定:”不適宜專利法保護的主題:(1)科學發現;(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3)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此條規定就使得傳統中醫藥特有的診斷、治療疾病的方法不能得到專利保護。
3、“中醫藥傳統知識講究辨證施治、因人而異,而現行專利制度要求專利技術必須能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從這個方面來看,傳統中醫藥也不符合專利制度的要求。
(四)商業秘密方面
1、我國現行立法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散見于各種不同的法律法規中,而這些不同的法律法規在立法主旨和側重點都各不相同,這
些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條文難以保證內容上的統一性、協調性和體系完整性
2、商業秘密的條件過于嚴格。因為條件太多,符合保護的主體就少,保護的范圍就越窄,從而不利于在更大范圍內保護傳統中醫藥。
3、存在不可預期的泄密風險。根據我國現有法律的規定,藥品要想進入市場,必須把有關的秘密數據提供給主管部門。而我國沒有規定政府的保密義務,如果政府主管部門不負擔保密義務,則技術秘密很可能從專有領域流入公有領域。此外,商業秘密還存在著其他重大問題,主要有:(1)缺乏對商業秘密的正確認識和科學使用。(2)違反與權利人的合同約定。(3)以占有為目的的違法獲取。包括采取秘密竊取的手段;采用利益引誘的手段;采用威逼、脅迫的手段;采取違反商業道德的手段。
四、完善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建議
(一)建立統一協調的法律體系
從目前的《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專利法》來看,我國已經建立了與WTO的TRIPS協議相一致的新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現在的問題在于如何健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縮小有關法規之間的差距與矛盾。縱觀我國在中醫藥方面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除了《商標法》、《專利法》和相關通則之外,還有一些規定,其中有的內容與《專利法》相沖突。如《中醫藥品種保護條例》,其目的在于保護和支持我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但是其中有些內容與《專利法》有相悖之處。因此筆者建議,盡快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其法律體系逐步完善,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二)提高中醫藥的著作權保護
1、將中醫藥知識編譯為數據庫,從而獲得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保護的是作者思想觀念的表現形式,并非思想內容本身。如果把中醫藥知識編譯為數據庫,就可以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2、對于中醫藥古籍文獻的已公開的知識,按現行的《著作權法》規定,已過了保護期。但很多中醫藥古典書籍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可以考慮對中醫藥之類的國家歷史精華采用特殊對象特殊對待的方法,另定其保護期。
3、中醫藥企業在其商標設計過程中,應該確定其版權的歸屬,及時給商標設計人以獎勵或報酬,以免后患。
(三)強化中醫藥的商標權保護
1、強化中醫藥馳名商標的商標權保護。商標權對于中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塑造中醫藥馳名品牌,才能與國際上的名牌進行較量,也才能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
2、重視中醫藥商標侵權的法律制裁問題。如果在立法中沒有法律后果的規定,那么就會導致責任不明確,實踐性受限。因此,必須針對中醫藥商標侵權行為設計具體明確的法律后果與法律制裁,只有極大地增加商標侵權的成本,加大處罰力度,才有可能從源頭上治理對中醫藥的商標侵權行為。
3、增強人們的醫藥商標法律保護意識。現代法律意識對于中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為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具體到商標法領域,藥品企業必須具有鮮明的商標保護意識,及早申請注冊商標。
(四)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的專利保護
針對中醫藥專利審批周期長的特點,應積極推進相應的專利保護措施,加快審批速度,縮短審批周期。目前,藥品專利的審批周期太長,申請人要獲得藥品專利需要等待的期間過長,不利于中醫藥的專利保護,可以考慮在修訂《專利法》時,根據中醫藥本身的特點,加快中醫藥專利審查的速度,縮短從申請到授權的時間。
我國現行《專利法》規定了申請專利必須具備”三性”。然而,由于中醫藥的特殊性,我們應該對它進行特殊的規制,對”三性”標準作適度調整,并盡快制定出比較明確的審查指南,以利于提高中醫藥專利申請的審查通過率,使中醫藥專利獲得名副其實的、更為周到的法律保護。
(五)完善中醫藥知識產權的商業秘密保護
1、提高中醫藥行業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加強對中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的知識產權的普遍培訓,明確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競爭的武器。對中醫藥的研究、開發、生產部門的從業人員進行商業秘密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知識產權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
2、強化中醫藥企業商業秘密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企業保密規劃,訂立商業秘密的保密范圍及企業內部對文件、資料、數據、配方的管理辦法。其次,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以合同的方式來約束員工。再次,要加強某些特殊領域的管理工作,對涉及本企業商業秘密的關鍵部門人員更應有嚴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