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視覺傳達設計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5: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談對視覺傳達設計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談談對視覺傳達設計的認識

篇1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能源消耗問題日趨嚴重,人們在消耗能源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加劇著生態環境的惡化。面對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保護環境生態平衡已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產業如何從設計入手,融入低碳理念,開拓低碳發展路線,把低碳環保理念傳遞給社會大眾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文章從低碳發展理念的內涵出發,通過對當前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談談低碳發展視角下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的戰略構想,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

低碳發展;平面設計;研究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視覺環境物質。為了迎合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價值,現代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也開始進行風格的轉變,并逐步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占據不可忽視的作用與地位。平面設計將進入新的視覺傳達時代。然而,在全球各國都在倡導低碳環保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平面視覺傳達設計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為了順應時展潮流,設計師開始引入時代設計新理念——低碳設計與人性化設計,以滿足人們對視傳達設計的需求。新時期下,只有把低碳環保理念作為設計的最基本文化理念,開拓一條全新的設計路線,才能進一步提高平面視覺傳達設計質量,順應環保時代的發展要求,謀取平面設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低碳發展理念的內涵概述

低碳理念,是以低碳環保為主題,以保護生態平衡為核心的現代設計理念,其在社會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活等領域都有一定的涉及,以低碳理念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新概念已經被社會大眾逐步接受。事實上,低碳的關鍵在于環保科技、節能科技的加強和推廣,以達到促進環境恢復、森林增長,以及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低碳也是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上班的時候,如果不使用汽車,而用自行車或者跑步替代,這樣的生活也可以稱之為低碳。而基于低碳發展視角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在開展設計工作的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做到“三低”(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還要達到環保與開發、理念與內涵的完美統一。

2現代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發展形勢

現代平面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極具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設計行業,其不僅在文化藝術、藝術設計產品中凸顯了人類的設計天賦,同時也代表了人們對視覺藝術追求的精神價值。就我國來說,各大城市,尤其是地區經濟發達的城市,現代平面設計產業正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近年來,我國的平面設計產業在社會經濟的催化作用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并迅速在經濟市場占據了優勢,其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設計形態正在經濟的支持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作用下,平面視覺傳達產業為社會創造了不可估量的財富,并迅速在社會發展、設計產業的關系格局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世界人口規模不斷劇增以及全球經濟不斷增長,大量的能源開發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氣候變暖、土地干旱、海平面上升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降低污染、低碳發展已成為了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為了滿足環保發展態勢,我國的平面設計行業,紛紛根據地區發展實際,推出有關鼓勵低碳設計的理念,以進一步推動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綠色發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國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正逐步從設計層面入手,實現綠色設計、低碳發展,以進一步實現平面設計的低碳、節能、環保轉型發展。

3低碳發展視角下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的戰略構想

3.1融入低碳環保設計理念

以特有發展主題的理念為基礎,將其融入產品之中,對于設計一個創新產品是極其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產品所反映出來的形象比該產品帶來的使用功效顯得更加重要,它能夠幫助企業在經濟市場中占據一定的優勢,深深地吸引著消費者。為此,設計師要完全打破傳統,打破傳統設計理念的禁錮,樹立一種全新的、符合平面創意設計思想的良性視覺理念,并將其融入作品設計中,進一步升華作品的情感表達,讓作品貼近低碳環保發展的主題,在消費者群體里引發共鳴,帶給消費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從而在設計產業市場占據一定的發展優勢,提升自身所營造的經濟效益。在低碳環保理念深入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只有從時展視角出發,不斷地把低碳、環保、綠色元素融入其中,并將其通過合理的構造使之獨具特色,開拓產品創新設計,才能夠取得成功,給觀眾帶來眼前一亮的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才能在開辟新的市場激發連環引爆點,從而積極推動平面設計產業的發展。

3.2選取低碳環保設計材料

圖形視覺作為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最基本元素,其能夠有效體現作品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從而吸引消費者的眼光。視覺作為一種圖形語言,其無法脫離感官的輔助作用。只有在設計中把作品的設計理念與內容融合起來,才能把設計推向更高的層次,才能準確定位作品的表達效果與藝術氣質。然而,部分設計師都缺乏時代認識,他們過于追求作品的檔次,認為檔次上去了,就能帶給別人氣派的沖擊和感受。為此,他們在設計時,都會選用一些昂貴的、高檔次的材料,最后設計出來的作品雖然在外觀上看起來十分的奢華,但是也會導致設計成本的提高,這與低碳環保理念是相悖的。因此,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應重視外在內容的擇取,即設計材料的選取。選擇一些可以凸顯低碳環保主題、純自然的材料,并把這些設計材料和圖形、文字完美搭配起來,讓整個作品畫面融合為一體,從而帶給人們更強的視覺沖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材料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現象,還可以使設計更加符合低碳發展要求。觀眾在欣賞作品時,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領悟其中的象征意義和藝術內涵,環保意識也在此過程中的得到進一步強化。

3.3采用低碳環保視覺風格戰術

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項以視覺環境為體現的設計活動,設計師在設計時往往會過于重視表面,絕大多數的設計師都趨向于表面的表達方式,喜歡追隨潮流的設計方式,而忽略了視覺傳達設計的真實意義。這種過于表面的設計方式不僅使人產生視覺疲勞,還進一步導致作品生命周期過短。針對這一情況,設計師在設計時應加大對視覺風格的關注力度,進行更多的低碳環保風格創新與完善,通過對圖形視覺的藝術特征進行改變,讓整個作品風格變得更加的豐富多樣,更加地貼近低碳發展理念。同時,設計師在進行風格設計時,還可以把地區環境的實際情況考慮進去,在明確設計目標的基礎上,讓自己所創造的作品能夠更準確地傳達出其所代表的意義和藝術張力。

4結語

能源和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國內經濟繁榮發展的瓶頸,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路。在此背景下,低碳設計也將會成為平面設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平面視覺傳達設計只有實現設計與理念的融合,開創一條以“低碳發展”為主題的設計路線,才能緊握時展脈搏,滿足環保事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亞萍.計算機技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J].電影評介,2010(05).

篇2

【關鍵詞】色彩;作用;應用

中圖分類號:J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1-069-02

一、認識色彩的必要性

對于色彩,我們都不陌生, 它是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于音樂藝術來說,美術屬視覺藝術,音樂屬聽覺藝術。對于人類而言,色彩的獲得依賴于眼睛,經過漫長的發展進化,人類對色彩的認識和利用逐漸進步,迄今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和傳達形成了一個大的知識體系,形成為相關的學科門類。人們對色彩在審美上的認識和運用則構成美術學的一部分。對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而言,掌握色彩知識和正確傳達色彩,對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掌握色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相關知識,對于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都起著重要作用,并且還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審美觀念。

二、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

色彩與人類的生活及生產關系非常密切:衣、食、住、行無一不與色彩有關。因此我們應當聯系生活、生產實例去了解學習更多的色彩知識,掌握正確的色彩原理,運用豐富的色彩技巧,改善、裝點、美化我們的生活,加強我們正確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下面著重從這幾個方面,談談多姿多彩的色彩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一)人類的服飾衣著離不開色彩

人類的穿著受社會文化、審美心理等的影響。各國人民對色彩的愛好既有共性又有差異。這些差異是由于各自的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歷史,人種膚色,民族生活,地理氣候,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如就一般色彩原理來說,由于色彩視覺上的膨脹與收縮原理,胖人不宜穿白色衣褲,瘦人不宜穿黑色衣褲;反之胖人會更胖,瘦人則會顯得更瘦。一些國家因季節或文化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流行色。在西方古希臘時代,紫色是最高級的,被作為國家的服裝主色采用。在我國古代黃色是帝王的專用色彩,因為黃色亮度最高。制成的龍袍,尤其燦爛、輝煌,它象征著智慧之光,象征著崇高的權威、地位。在清朝,一般老百勝不許隨便使用這種顏色。又比如,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穿淡色衣服,這樣顯得涼爽,冬季則反之。醫生著裝白色,被稱為“白衣天使”,因為白色最顯干凈,象征真理、光芒、純潔、貞節、清白和快樂,給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覺。現在我們經常看到護士著裝為淡粉色,因為從生理上而言,粉紅色是“安撫色”,是令人安靜并放松的顏色。從心理暗示來說,粉色可以使人緊張的肌肉松弛下來,粉色有助于緩解精神壓力,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從精神上而言,粉色可以使激動的情緒穩定下來;疲憊的時候,看看粉色,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喜歡粉色的人則多數性格穩重、溫柔,大多都是和平主義者。日常著裝顏色的選配都會對人的情緒起到調節的作用。紅色則象征熱情、性感、權威、自信,是個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自我、全然自信、全然要別人注意你的一種色彩。不過有時候會給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心理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壓力,因此與人協商事情或談判生意,則應避免穿紅色衣服;如果預期有火爆場面時,也不宜穿紅色衣服。當你想要在大型場合或登臺演出中展現自信與權威的時候,紅色則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覺得自己最近總是精神不濟,干啥都覺得沒勁和缺乏成就感,不妨買個紅色的挎包,換個綠色的手機外殼,讓自己多體驗到一些朝氣蓬勃的活力氣息,可起到調節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服裝和化妝的顏色搭配,不僅可以使人享受藝術的魅力,而且能促進身心健康,會使你的生活更加和諧。

(二)飲食方面,顏色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影響很大

顏色對精神和生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刺激人的心理。如有的顏色可以使人增加食欲,有的則可能使人倒胃口。國外有一個關于色彩對心理影響的實驗:主人請客,備有滿桌佳肴,賓主入座,主人開了紅燈,于是肉食顯得特別嫩,馬鈴薯顯得鮮紅,賓客食欲大增。正待開宴時,室內忽然變成藍色。這時烤肉變成腐爛的樣子,馬鈴蓍也像發了霉,客從立刻倒了胃口。我們中國菜在飲食方面講究色、香、味、形、色居于首位。色彩和光線一樣,也會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影響。它不但影響人的視覺神經,還進而影響心臟、內分泌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西方心理學家中有人提出,常見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對人的生理有不同的影響。如紅色能刺激和興奮神經系統,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進血液循環;橙色能誘發食欲,幫助恢復健康和吸收鈣;黃色可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綠色則有益于消化和身體平衡,具有鎮靜作用。對正在節食減肥的女士,建議把家里餐廳布置成使人產生涼爽感的藍色,綠色或灰色,這樣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最重要的是會縮小你的胃口。當今社會食品包裝的色彩更是種類繁多,面對商品競爭對手時,食品包裝一定需要經過科學的色彩設計才能具有優勢,從而使商品在銷售中居于優勢。

(三)建筑和居飾方面,色彩的合理設計性與科學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封建時代的宮廷建筑的顏色設計多為為:藍天、黃瓦、綠檐、土紅墻,對比強烈,非常壯麗,這是為了顯示帝王威嚴。人們常見到的醫院病房及家居臥室墻壁顏色都必須精心設計,這些地方應以淡而柔的色調為主,這樣顯得安靜、祥和,有利于休息。在精神病院常以冷色來治療急躁狂癥病人,而以紅色治療抑郁癥。有人作過這樣一個試驗:將馬房一半刷藍色,一半刷成紅橙色,然后將兩匹馬分別牽入兩處。結果藍色馬房處的馬很快就安靜下來,另一半紅橙色處馬則過了一會才會安靜,并且還發現紅橙色馬房里有蒼蠅,而藍色的則沒有。科學家們通過人的腦電波隨所視顏色而有所變化的實驗發現,腦電波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對紅色則是警覺。藍色令人想到孤獨、沉思、獨立和平靜,它是真理與和諧的顏色,常常用于冷卻、安撫、調整和保護。藍色(和綠色)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最佳心理鎮靜劑。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心情煩躁不安時,到海邊或公園轉轉,心情會很快恢復平靜,這正是藍色和綠色對心理調節的結果。這些類似色還有幫助降低皮膚溫度、減少脈搏次數、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擔等作用。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個性特征來選擇房間中的顏色布置:如果你屬于辦事效率高,生活節奏快,慢不下來那一類,那么你的生活可以多一些冷色調。例如可以選擇用淡藍、綠色裝飾自己周圍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容易讓你安靜和平。反之,如果你屬于內向、郁郁寡歡、有事自己承受、不愛宣泄那類,則應選擇暖色調,如大紅、橙黃色裝飾,使燈光明亮鮮艷,多給自己興奮和鼓舞為好。又例如對厭倦了廚房生活的家庭主婦,可在廚房里多增加一些“快樂”顏色,如鮮艷的黃、紅、藍及綠色等,顏色越多,便會覺得時間容易打發。日常工作中競爭令你緊張、精神壓抑的朋友可以在辦公地點或家里客廳多一些淺粉、淺紫色調,讓自己在辦公時或一回到家盡量感到溫和、舒服、安全……但無論如何,房間墻壁涂色有個總原則,即不宜深暗,也不宜過分鮮明。

(四)在行與用方面,色彩則被應用之處更多

在當下生活中,學生所用的文具、書籍隨著社會的發展,被設計成各類各樣的彩色的,那是因為腦力勞動過程,色彩可以起到緩解疲勞的心理作用。在公路交通中,色彩被運用于各種不同的標志設計,例如:交通指揮燈中的紅停綠行被約定俗成,發揮著重要的交通指揮作用。再如救火的消防車,被漆成紅色,表示用于緊急危險的火災。在我國的春節,人們的風俗習慣是掛紅燈籠,貼紅對聯,以紅色來象征喜慶快樂。因為血是紅色,紅色則意味著流血,危險,還可以引申為革命。同時在我國,紅色似火,又是吉慶、熱情的象征。這些差別決定于人們對它們所聯系的具有同樣顏色的實物的印象,或者受社會文化和個人理解的影響。在生產勞動中,顏色的深淺還能給人心理上產生輕重感。淺色讓人感到輕些。例如:工人搬運同樣重量的箱子,黑色與綠色相比較,工人感覺上會覺得綠色箱子比黑色箱子輕。其實,箱子的實際重量并未變化,主要是由于色彩通過視覺使人在心理有輕或重的感覺。這是由于顏色對神經的刺激度不同,對精神的壓迫感不同引起的。綠色一般是生長中的植物的主色,因此綠色代表著活力、生長、寧靜、青春。黑色在心理上是一個很特殊的顏色,它本身無刺激性,但是與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黑色是消極色,單獨使用率低,可是與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黑色具有象征的兩面性,它既有莊重、肅穆、內向的積極特征;又有黑暗、罪惡、寂寞的消極特征。黑色象征崇高、嚴肅、剛健、堅實、粗莽、沉默、黑暗、罪惡、恐怖、絕望、死亡……黑色被廣泛地認為是悲哀、嚴肅和壓抑的顏色,但在積極方面它被認為是經歷豐富和神秘的色彩,把黑色作為主色調,通常要非常謹慎――如果你準備設計兒童書店,黑色就是最壞的選擇,但如果是攝影棚或畫廊,黑色可能是最佳選擇,畢竟對藝術家來說,黑色是最有魅力的色彩。過去英國倫敦的菲里埃大橋的橋身是黑色的,常常有人從橋上跳水自殺。由于每年從橋上跳水自盡的人數太驚人,倫敦市議會敦促皇家科學院的科研人員追查原因。開始,皇家科學院的醫學專家普里森博士提出這與橋身是黑色有關時,不少人還將他的提議當做笑料來議論。但是在連續三年都沒找出好辦法的無奈情況下,英國政府試著將黑色的橋身換掉,這下奇跡竟發生了:橋身自從改為藍色后,跳橋自殺的人數當年就減少了56.4%,專家普里森因此而聲譽大增。

色彩在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應用的例子還很多,舉不勝舉。這主要是因為色彩在心理上反應著重要的知覺、情感以及思維等的變化。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則是色彩。人的行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響,是因人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受情緒的支配。顏色之所以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緒,在于顏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藍色的天空、鮮紅的血液、金色的太陽……

嚴格地說色彩本身并沒什么情感含義和象征意義,也就是說,色彩情感和指示作的產生來源于創作意圖與欣賞者的感受所構成的共鳴。客觀世界的物體總是以一定形和色被人們所感知的,人們在與色彩的反復接觸之后,便在大腦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概念。但是色彩的情感不是絕對的,它要受到許多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以及個人的社會低位、性別、年齡、文化修養、文化程度、對色彩的偏愛等等的不一樣,對色彩的情感聯想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色彩作用是相對的,所代表的意義也是相對的。當我們不斷去學習和掌握了更多的色彩知識,不斷提高我們對色彩的審美能力、運用能力,人類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世界也會更加絢爛。

三、結語

我們人類學習和掌握了正確的色彩對日常生活及生產的重要作用后,我們就能夠更好的運用千變萬化的色彩裝扮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合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繪畫[M].人民美術出版社.

篇3

摘 要:美術教育具有人文性,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發展。21世紀是以社會、人和環境的協調與統一為特征的發展,將更重視人的發展,是追求人的價值和完善的發展。美術作為人文科學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內蘊于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本文主要談對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所體現的人文性的認識的四個方面:美術教育中人文素養的內涵、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素養有哪些體現、人文素養在美術教育中如何實施的、人文素養在美術教育中的發展。

關鍵詞:美術新課程標準、美術教育、人文性、人文素養

很多學者和美術教育家們很早就認識到中國的美術教育教材模式單一化得弊端。著名藝術家、教育家豐子愷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豐子愷的一生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為后人所尊從。他“曾把人比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就是圓滿健全的人格。對真、善、美地追求,缺一不可,否則,這只鼎就會站立不穩,就會出現缺陷。”美術教育承擔著審美教育的重任,是培養全面人格的重要途徑。人文性應該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通過美術的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美術新課程標準》前言的第一節――課程性質與價值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結合中學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例子,談談美術新教材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完善學生人文素養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 、美術教育中人文素養的內涵

“人文”一詞,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humanism),15世紀末,意大利的學生曾使用humanista(英文為humanism)來稱謂教授古典語言和文學的教師。這些教師所教的一些科目,被稱為“人文學”當時包括語法、修辭、歷史、文學、道德、哲學等科目。這些科目被認為是有關于人的全面修養的重要科目。

所謂“人文素養”,遵循字面內涵表述意義就是最實際、最便利的理解途徑。“人文”,在這里應當確定為“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以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世界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二 、美術教育中的人文素養有哪些體現

將人文素養確定為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對美術課程新認識的重大改變,我認為美術課程的人文素養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美術教師應發展和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

美術教師應當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形成自己的人文意識,來發展和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大量地閱讀有關歷史、文學、哲學特別是美學等方面的著作,并盡可能地廣泛涉獵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了解他們的發展概況,充實和盡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美術教師還要創造精神,美術本身是極富創造力的學科,新課程標準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空間和創造空間,要求教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要通過合作,相互團結,共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努力,這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與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知識和人文修養,運用自己的頭腦來思維,培養敏銳的眼光和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做好塑造者、啟迪者、策劃者的角色。

2、 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

把美育提高到審美能力的層面,使學生不僅具有一雙會看形式美的眼睛,而且還具有能夠領會文化內涵的心靈,開闊學生的視野,認識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這正是現代教育所要培養的人文情感.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欣賞不同的作品,并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自主地感受創造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層面上得到了很好地發展。不僅可以傳達學生的興趣,更能完成許多創造性的學習。以此為切入點,在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活動中使學生明白:他們可以神奇地創造出許多的社會財富。將人文情感始終貫穿于整個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樹立高尚的審美觀,更有助于在美術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形成學生的人文意識,發展其自身的品德修養。

3、 美術作品需要學生學習時的思維與表達反式的特殊性。

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以此激發學生想象,趁“熱”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利用課件引導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潛能。在這些思維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對自然、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充分的體現了學生心靈深處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這正是體現在美術教育中人文學習最好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4、努力從美術作品中發掘其人文內含,引導學生從中吸收所蘊涵的人文營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素質。

人文素養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學做進步的現代人。在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格品位主要是教學中的熏陶,必須抓住美術作品育人的內涵,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感悟,道德品質也逐漸得到升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不是向學生添加某種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美術教育中發掘誘導學生精神世界中潛藏的內在精神,是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展。

5、 美術教育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完善所起的作用

今天,時代向我們清楚地表明這樣一個嚴肅的話題:那種有知識、缺文化,有學歷、缺教養,有想法、缺行動的人,肯定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歡迎的。社會的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培養具有健全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它在彌補人的素質缺陷上,在促進人的身心和諧方面,有著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對培養人的創造力和形成完美的人格,有著其他學科難以企及的作用。

三、人文素養在美術教育中如何實施的

1、更新教學手段,創設新的教學環境,促進人文素養

美術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他們的興趣和經驗,選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全面、綜合地把握美術教學中的各種元素并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如,用一種新的教學觀去認識和理解環境資源,傳達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對視覺藝術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美術教學環境資源的有效更新,可以從不同側面對教學活動和學生身心發展產生影響,以便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和促進個體的發展,逐步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美術世界中獨有的藝術思維方式,獲得真正的美術基本素養和學習能力。

2、在美術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體驗其中的人文素養

著名美籍華人楊振寧曾說:“一個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順乎自己的興趣,然后再結合社會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特長。有了興趣,‘苦’就不是苦,而是樂。到了這個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新的美術課程要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滿美感體驗的學習活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并以新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力,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的學生愛玩好動,注意時間短,行為思維較發達。因此,在教師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的活動空間、自主的選擇機會以及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對人類優秀美術文化傳統的積極的情感、態度的養成以及對其中人文價值的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情感修養、道德修養。

3、 主體參與―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方式,來發展他們的人文素養

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機械化,簡單化,是美術學習成了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分享和相互探究,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不斷體驗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親情、友情的珍貴,從而陶冶自我的審美情操,發展自身的人文素養。

四、人文素養在美術教育中的發展

我們知道,教育為立國之本,教育不應片面的理解為只是科學知識和技術的傳遞,現如今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層面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果不重視道德倫理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就不可能達到一種真善美統一而又和諧的人格境界。在我國,80年代社會流行的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實際上也是片面認識自然科學的價值,忽視社會人文科學的現象。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的“硫酸潑熊”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傷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而轉向了對教育的反思上。據劉海洋的母親說,他從小不看電視,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書、學習,也沒有看過多少人文書籍等等,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嚴重后果。在當代社會,因為我們忽略人文教育,造成的不良現象已開始引起人們積極的反思,加強人文精神培養是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在現在美術課程中,應努力從美術作品中發掘其人文內涵,引導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鑒賞,吸收作品中蘊涵的人文營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素質。

總之,美術是人類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關注美術教育,培養人文素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學生人文態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人類文化工程,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老師各方面的努力,教師必須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作者單位:安徽宿州靈璧縣馮廟中學)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 《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