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資源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淡水資源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淡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低于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畝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畝均占有量僅為世界畝均占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占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2、我國淡水資源在地區上分布不均,水土組合不平衡。我國的水量和徑流深的分布總趨勢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并且與人口數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81%集中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64%。
3、我國降水及河川的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我國主要河流都出現過幾年來水較豐和幾年來水較枯現象。例如黃河在過去幾十年中曾出現過連續9年(1943—1951)的豐水期;在近幾十年內也曾出現過連續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斷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間是年年斷流,總斷流時間是717天,平均每年斷流102.4天。降水量和徑流量在時程上的這種劇烈變化,給淡水資源的利用帶來困難。要充分利用淡水資源勢必修建各種類型的水利。
4、是淡水資源污染波及全國。如果從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上說,中國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區域的話,那么,淡水資源的污染卻是一個具有全國性的問題。而且,越是豐水區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區,往往污染越是嚴重。結果豐水區出現水質性缺水的現象。這是中國淡水資源更為嚴重的問題。最近,中國水利部門對全國約700條大中河流近10萬公里的河段進行水質檢測,結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嚴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價值。另據調查,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區,水污染已從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陸域向海域發展、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東部向西部擴展。近年來中國廢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億噸的速度增加,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億噸,其中約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過度開發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嚴重缺水的黃河流域,農業灌溉大量采用的還是大漫灌方式。寧夏、內蒙灌區,每畝農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節水灌區高幾倍到十幾倍;農業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產單位糧食的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2倍~2.5倍。農業用水如此,工業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遠低于先進國家75%的水平,單位GDP用水量是先進國家的十幾倍到幾十倍,一些重要產品單位耗水量也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6、對淡水資源過度開采的情況日趨嚴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區和山東、山西、內蒙、河南部分地區,區域內有26個大中城市。這個地區也是中國最為缺水的地區,人均只有293立方米。這些年來,這里的社會經濟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同20世紀50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積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總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過淡水資源的承載力。結果,地表水、地下水長期過度開采,開采率達到98%,遠遠超出40%的警戒線。據水利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地下水超采區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56個,擴展到目前的164個,超采面積也由8.7萬平方公里擴展到18萬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過100億立方米,有6萬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國的淡水資源就不夠豐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費,水質的嚴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緊張。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缺水現象由局部逐漸蔓延至全國,對農業和國民經濟帶來了嚴重影響。據統計,在正常年景下,中國缺水總量估計已達400億立方米,“十五”期間,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到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億公斤。全國農村有3.2億人飲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較為嚴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對環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淡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措施
面對淡水資源的嚴峻挑戰,中國的決策層和普通百姓都開始行動起來。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淡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和挑戰,告誡人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并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方針。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規劃,第一次提出了有關淡水資源必須完成的具體管理指標,比如,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調工程進度。
中國鬧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別是近20年來的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淡水資源南多北少的趨勢更加嚴重。這種由自然、地理、氣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資源分布情況,單用軟科學的辦法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必須用硬辦法。正在進行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硬辦法之一。“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調工程。
(二)是進一步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十五”計劃就提出的一項戰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它是解決中國干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進入“十一五”以后,同過去相比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深化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中,特別強調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不再是GDP決定一切,而是把包括節水指標、治污指標在內的綜合性指標,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依據。
(三)是加快淡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1、完善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淡水資源管理體制。重點是合理劃分流域與區域管理的事權。加強流域取用水總量控制、水功能區監督和水量調度管理職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學決策民主管理機制。同時,加快淡水資源統一管理進程,對有關資源管理的職能進行歸并,強化各區域淡水資源監督管理的能力。鼓勵用水戶參與用水管理,通過多種形式使用水戶參與到水量分配、水價制定等水管理事務中來,促進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的形成。
2、推進水務體制改革。重點是,建立健全政企分開、政事分開、責權明晰、運轉協調的水務管理體制。在國家政策指導下,積極推進水務產業化與市場化進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籌資、市場運作、企業開發的水務良性運行機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水務投融資機制。加強政府對水務市場的監管,構建有利于水務行業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宏觀政策環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務產業,培育跨區域的大型水務集團,推進水務行業產權制度改革。
3、創新淡水資源管理的內在機制。其中包括,充分發揮市場在淡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通過經濟手段的運用,促進全社會建立節水防污的內在激勵機制。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建立科學合理、促進淡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水價形成機制。開征中央電廠和農業用水淡水資源費,研究制定促進節水的淡水資源費收取機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價和城市供水水價。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并調整費用水平。實行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適當拉開高耗水行業和其他行業用水差價。制定水權交易市場規則,規范水權轉讓價格,推進水權有償轉讓,實現超用加價、節約有獎、轉讓有償。據了解,到2010年,中國將初步建立起我國節水型社會的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政策、宣傳教育體系,萬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國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45提高到0.5,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基本實現零增長;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務業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堅信,這些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篇2
一、基層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水管單位主要職責是管理好水利工程管理設施,最大限度地發揮好水利工程的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生態等經濟和社會效益。水利工程依水而建,依山傍水,這就決定著基層水管單位一般地處偏遠的地區,條件相對落后,與外界溝通交流的少,信息相對閉塞;水管單位性質很少發生根本性改變;在人力資源方面,高素質的人才留不住,現有人員流動性不大,重復性的工作多,易造成員工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局面。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相比,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落后。傳統的人事管理突出表現在堅持以事為中心,要求人去適應事,體現個人意愿少,主觀意志多,這種管理理念不利于合理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限制了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優勢的發揮。
2、缺乏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發展規劃。一方面受外界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發展難以規劃;另一方面由于支配權有限,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發展即使規劃了也沒能實施。缺乏中長期人才引用、培養、選拔、晉升規劃,讓職工看不到前景,職工個人也很難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只能消極應對。
3、激勵機制缺乏。水管單位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體制,經費開支主要來源于部門預算,職工工資來源于財政統發,單位領導自由支配的資金少,獎罰不分明,干多干少一樣。績效管理欠缺,目前基層水管單位都在嘗試開展勞動競賽考核,但考核標準統一,沒有體現差異性,考核機制無法全面反映部門及職工的工作狀態和成效。
4、人力資源培訓管理制度和培訓體系還有待完善。水管單位在培訓工作安排上追求任務的多,追求效果的少;培訓內容缺乏前瞻性和實效性,對新知識新理念的培訓安排少,與其本職工作的關聯性和針對性不強,忽視了職工長遠發展;培訓形式單一,主要依托內部辦班,老師與學生的單純灌輸,缺乏互動性。
5、崗位設置隨意性較大。水管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一般來說都有規定的職務要求,部門設置也有規定,但部門內部的人員缺乏定崗定編,工作量分配不平衡,造成一些部門人滿為患,人浮于事;而另外一些技術要求高、相對累的工作部門人手不夠,難以應對工作需要。
6、缺乏共同愿景,文化生活相對單調枯燥。很多職工長期在三班倒工作崗位上,身心健康問題需要組織的重視。如果長期得不到組織的關懷,勢必會影響他們積極性的發揮。
二、基層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改革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水管單位的管理重點應該從管理事務向管理人才轉變,并落實到單位決策和日常管理中。建立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數據庫,注重激勵開發,盤活人力資源,在識人、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方面下功夫,發揮好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崗位調整時盡量做到雙向選擇,充分尊重個人的意愿,實現組織的需要與個人的意愿相結合,盡量滿足個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個人特長,用人所長,做到人盡其才。
2、制定基層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長期發展規劃。人力資源發展規劃是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起點和依據,它的總目標是: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確保水管單位各個部門、各個工作崗位的員工都有合適的數量、質量、層次和結構。基層水管單位自身力量不夠,最好是依托社會機構邀請專業公司對單位人力資源的現狀進行分析、評估、擬定中長期戰略管理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規劃要突出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以創造價值為根本出發點,遵循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規律,謀劃好人才成長方向,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總目標、各崗位人員的配置、培訓培養、績效管理、實施步驟、預算安排等。管理規劃制定之后,要抓好宣傳與實施,同時還需要建立一整套相關制度,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讓職工了解規劃、支持規劃的實施,使職工能通過規劃看到單位的發展前景和個人的發展方向,營造各層次人力資源成長的良好環境,使職工工作起來更有目標和動力。
3、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單位的活力。人才競爭機制,就是鼓勵人才脫穎而出的內在機制及其工作體系和運行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是激發人才工作潛力的需要。通過競爭機制的實施努力發現人才、選拔人才、使用人才。基層水管單位要解決前述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定要建立持之有效的競爭機制,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克服主觀主義。一是要建立健全以競聘上崗為主的選人用人機制。按照競爭擇優原則選拔人才,克服求全責備、論資排輩和“照顧人情”的思想,職務上由傳統的任命制向競聘制轉變,職稱上實行評聘分開按崗位需要擇優聘用,由傳統的“能上不能下”的靜態考核機制向“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動態考核機制轉變,增強職工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二是要建立人才流動機制。對一些重要崗位要進行經常性的輪崗,一方面提升職工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不同崗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形成理解寬容的氛圍,同時爭取向上級單位輸送人才,形成人才流動循環機制,對一些不合格的職工建立清理機制,解決“能進不能出”的問題,優化干部隊伍;三是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責任體系。賦予各層次的管理人員相應的權利,如讓中層干部有相應的自主權,在部門中形成威攝效力,加大管理的力度;四是要建立健全績效管理考評制度。要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工作任務明確考核內容,加大對考核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增加績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保證員工考核結果的準確性與公平性,并與組織的目標一致,更為重要的是針對各類人才崗位差異,探索建立符合水管單位自身特點的薪酬管理分配制度。另外,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進行績效工資和獎懲兌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4、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培訓是職工繼續教育的需要,同時也是更新職工知識結構增強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此,水管單位要高度重視員工的教育培訓,從內容、形式、制度、經費保障等方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培訓體系。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訓內容,根據不同工種不同崗位需求如特殊作業人員、水工、機電、后勤管理等設定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加大堤防養護、白蟻防治、穿堤涵閘管理、水工安全監測、水資源信息管理等操作技能的培訓,要努力讓他們成為水利工程管理的行家里手。在確保崗位技能和專業技術需求培訓內容之外,還要注重員工職業道德的強化,如開設道德講堂,適當的時候對員工進行品德教育,使其具備適應水管單位發展的較高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創新培訓形式,克服一言堂滿堂灌。可通過舉辦沙龍、討論、講座、拓展、演講及請進來走出來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習,鼓勵員工積極參加在職學習、院校培訓、自學考試、函授、電大等多種形式學習培訓,盡快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質。重要的培訓要控制好人數,一對一地進行交流,增強互動效果;三要重視水管單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為管理人員制定培訓項目,更新管理理念,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和素質;四要加強培訓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參訓人員考勤管理,要求參訓人員提交學習心得感想等,進一步鞏固和保障培訓效果。
5、實行定崗定編,明確職責定位,實行崗位管理。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需要由因人設崗向以崗用人轉變,避免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無序性和不均衡性。要根據工作量、難度、部門職責等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內部崗位職數及其崗位職責,因崗位需要嚴格配置人員,并明確崗位目標管理職責。只有明確職責定位,實行崗位管理,優化人力資源組合,才能最終克服人員過多或人手不夠的現象,切實提高水管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與效力。
6、加強水管單位組織文化建設,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對人才來說,事業就是生命,事業就是感召力。每個人都希望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能干點事,成就一番事業,但需要有組織的關懷和成長的環境。水管單位要著重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形成單位的核心價值觀、行為準則和一整套的管理制度,鼓勵員工積極向上,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和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長的工作環境、生存環境,讓人才在輕松的環境中心情舒暢地成長。要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多開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要用先進的文化思想武裝員工頭腦,激發起內在的工作動力;要圍繞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要重點關注三班倒和急難險重工作崗位上的職工,及時化解矛盾,引導疏通,把職工的全部精力引導到水管單位中心工作上來;要把愛惜人才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如在職工的生日之際,單位為其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對一些生活有特殊困難的職工,單位的領導親問,對一些個人事業感覺不順的職工,組織部門主動了解情況幫其解決,通過這些舉措,讓基層水管單位成為水利干部職工圓夢的地方,出彩的地方,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篇3
關鍵詞:大連 水資源 現狀 對策
1.全市水資源的概況
根據大連市水務局的《2010年大連市水資源公告》,全市水資源概況如下表:
2.水資源利用現狀
2.1 資源性缺水是制約大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均淡水資源量為7342立方米,中國人均資源量為2200立方米,而大連市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732立方米(以2010年水資源計),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0,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3.快速發展的工農業經濟導致的日益增長的用誰雪球與水資源量的短缺形成主要矛盾。淡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金州以南人口密集地區和海島地區淡水資源尤為匱乏,嚴重缺水的緊張局勢多次出現。
2.2 部分沿海地帶水下超量開采嚴重,海水入侵形式嚴峻
大連市地下水資源主要為山丘深層地下水。由于部分沿海地帶超量開采地下水,2010年全市海水入侵面積達638.3平方公里,導致地下水水質惡化,地面下沉形成降落漏斗,地面水資源瀕臨枯竭,直接影響了地下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2.3農業仍是主要用水大戶,“集雨工程”初步緩解了農業缺水問題
2010年全市農業用水6.35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41.1%。農業生產用水極為緊缺。持續干旱為保證城市供水,不得不停止農業灌溉用水。為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大連市自2003年開展“集雨工程”,建立水塘1675座,蓄水能力超過450萬立方米,讓雨洪資源服務于農業生產生活,為農業生產解決了水資源和人蓄飲水難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現在,“集雨工程”在農村遍地開花,初步緩解了農業缺水問題。
2.4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取得了良好開端,發展潛力巨大
2010年,全市中水會用、海水淡化供水1.08億立方米,占供水總量的7.0%,取得了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良好開端,積累了一定經驗。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已成為市政府解決缺水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
3.解決缺水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面對大連市水資源緊缺的嚴峻形勢,必須實行水資源的統一規劃與管理,將節水工作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貫徹開源節流的方針,全面發展節水工作,通過多種途徑開辟新水源。
3.1 開源
在地面水資源總量有限,地下水資源已超過開采限度的情況下,開源主要指開發非常規水源,即把污水、海水、雨水座位供水系統水源的主要組成部分,納入水資源配置總體規劃并逐步加大實施力度。
3.1.1研究開發污水資源化技術,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率。
城市污水具有水量穩定、易于收集、處理技術比較成熟的特點,應視為城市的主要淡水水源之一。目前,國外的污水回用也很普遍。大連市在國內污水回用領域起步較早,取得了一定成功經驗,大連甘井子熱電中水回用工程投入運行,日供中水8萬噸,大連大石化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7萬噸;大連泰山熱電中水回用工程,日供中水4萬噸,該些工程均以馬欄河污水處理廠、春柳河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為水源作為工業生產用水,使大連市中水回用率大幅度提高。
3.1.2擴大海水直接利用規模,推進海水淡化技術產業化
根據靠近海洋的便利條件,把水的文章瞄準了大海。向海洋要水源,把海水轉化成淡水用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是解決大連市淡水資源不足的途徑之一。目前僅在部分近海企業和海島地區小范圍使用。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促進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對海水淡化生產企業購置設備和技術改造給予貼息貸款和一定的稅收優惠,對利用海水作冷卻水和海水淡化作鍋爐用水的企業實行稅收獎勵,引導和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制造成套海水淡化技術設備,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3.1.3建立雨水調蓄利用系統,進一步提高雨水在農業用水中的比例
時空分布不均勻是水資源緊缺的原因之一,大連市2003年以來實施的“集雨工程”為解決這一問題開辟了一條新路。如今,遍布遼南農村的大大小小的:“集雨工程”項目解決了8萬畝農田的生產用水水源,被當地百姓成為“富民工程”。建議進一步推廣“集雨工程”,
3.2節流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是應對水資源危機的根本出路,要通過管理只讀建設和改革,引導水資源以節水、高效為目標的優化配置,逐步建立節水防污型社會。
3.2.1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促進節水灌溉技術產業化
要解決水資源緊缺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除了推廣集雨工程外,尚應采取各項節水措施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安全。
首先,要發展和推廣旱作農業技術等節水農業技術,使水資源得到最有效的節約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
其次,應大力建設節水灌溉工程設施,消除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方式,逐步實現噴灌化并提出適合大連實際情況的、較為成熟的蔬菜和果樹的節水灌溉工程的配置模式。
3.2.2推廣市政節水技術,提高用水效率
建議進一步細化《大連市水資源管理條例》,增加可操作性,將節水納入法制化軌道,推廣市政節水技術。加強城市供水管網的維護管理、改進測漏技術、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漏、努力減少管網漏失量是城市節水的重要方面。使用新型管材和接口,對于減少管網漏失率有一定作用。選用質量好的節水型用水器具,對節約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場所用水起到很大的作用。應建立節水器具和節水設備的認證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擴大節水產品的市場份額。
3.2.3加大執法力度,推廣工業節水技術
建議在全市工業企業強制執行行業和產品用水定額標準,推廣工業節水技術。提高冷卻水的循環利用率,利用水質穩定技術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減少補給水用量。革新和推廣采用節水型生產工藝,改進廢水處理工藝,使經處理的廢水再利用于生產,逐步達到零排放,形成閉路系統。采用低水耗和零水耗工藝,進一步提高節水效率。
4.結束語
大連市是全國發展最快和最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資源的緊缺日益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必須實行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把節水工作納入社會發展規劃,開源與節流并重,推廣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雨水利用技術,并在農業、工業、市政等領域采用節水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l]大連市水務局的《2010年大連市水資源公告》
篇4
關鍵詞:水資源危機;分布;問題;對策
0 引言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遠多于陸地面積,但是,地球上97.5%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也很難適用于工農業,僅有2.5%的淡水能直接被生產和生活利用,而對于能夠直接使用的淡水,65%以上位于北極和南極地區,其余大部分淡水位于大陸深層中,人類能夠直接使用的淡水微乎其微。全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7,342立方米,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等不同,導致各地區水資源分配量不均,部分區域水資源供應量嚴重不足,其中,中東、非洲區域尤其突出。
1992年,聯合國曾在冰島舉行水和環境國際會議,倡導尋找新的途徑,對淡水資源做出評價、發展和管理;世界銀行也曾于1993年提出了有關水資源的新課題;最近,糧農組織又成立了一個關于水和持續農業發展的國際項目(lap-wasad)。這些信息表明,水資源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農業水資源的使用量將會持續增加。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水資源必將成為21世紀全球性的首要問題。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相應的對策,水資源問題必將對該國的社會、經濟、人口產生重大的影響,解決水資源問題刻不容緩。作為世界強國的美國針對自身水資源現狀及存在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值得其它各國借鑒。
1 美國水資源現狀
美國水資源總量豐富,據估計達29,702億立方米,其東北部五大淡水湖湖水總面積為242,984km2,為美國東部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然而,東多西少,人均豐富卻成了美國水資源分布的一大特點。細致地可以將美國劃分為兩個不同區域:西部和東部。西部17個州為干旱和半干旱區,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東部是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左右。很顯然,水資源分布不均、西南部淡水資源儲備量不足,成為了美國水資源的突出問題。
據了解,干旱在美國西部約占一半以上的面積,不僅如此,干旱程度與去年同期也沒有多大差別,最干旱的地方包括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等地的居民常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加利福尼亞南部大范圍區域正經歷著十分干旱的狀況。美國海洋、農業、和大氣管理部的《干旱觀測》,在水資源評估中聲稱道:美國陸地有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處于干旱或者缺水狀。因此,美國有很多理由為該國未來水資源而擔憂,水資源危機成為了影響美國社會經濟發展又一重要因素。
2 保護水資源的對策
上文中指出的問題曾經成為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上世紀40年代起,美國政府逐漸意識到水資源危機的緊迫性及淡水資源的重要性,經過70多年的努力,現今美國水資源利用率已經得到極大的提高。
2.1 興建調水工程
調水是從水資源充足的區域向水資源匱乏區域進行調動,以便實現該區域水資源再分布,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對于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國家,建設合理的調水工程,將促進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緩解該流域工、農業用水的矛盾。
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美國政府積極采取區域調水措施,并且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例如,美國西部曾經是干旱缺水地區。為開發西部,僅 1933-1943年聯邦政府就批準興建了34個調水工程,這些工程極大地促進了美國西部經濟繁榮[2]。加州南部地區年降雨量很少,地下水資源儲備量不足,為了解決南部地區干旱缺水及工農業發展的需要,美國通過從克羅拉多河引水,供應南加州地區的用水需求。這些調水工程的成功實施,不僅有效解決了南部地區缺水的問題,而且還在防洪、灌溉、水力發電及旅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美國西南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海水淡化處理
海水淡化處理是利用電滲析、反滲透、蒸餾法等新技術實現水資源利用。通過施行新技術的海水淡化處理,不僅可以降低美國海邊城市淡水成本,而且水質好,技術可實施性高。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將有效解決部分地區淡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br>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以及其他一些沿海城市長期承受著干旱的壓力,從其他州調運淡水往往會增加成本。對此,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美國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并對經濟產生重要意義。
經過60多年的努力,美國的海水淡化技術與規模取得了長足發展。美國政府于1950年成立鹽水局,進行淡化技術應用研究,1974年后轉化為資源技術局,不斷推進水資源和脫鹽技術的進步[3]。由于地理因素影響,海水淡化廠通常集中建立于美國本土東南部和西南部。其中,位于得克薩斯州的 freeport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座海水淡化廠。據相關統計,2004年美國就擁有海水淡化廠2,560多家,淡化水日產量約360萬噸,躍居世界第一。很顯然,美國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對經濟已經產生重要意義。
2.3 加強水資源的管理
為保證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很多國家十分重視水資源管理問題。為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許多國家成立專門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對水的使用、調配、開發進行全面的管理。
美國水資源分布有較大差異,對不同地區水資源的管理也有不同的模式。從總體上講,美國政府注重綜合性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僅重視水資源開發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而且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對其他地區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中,田納西河水資源管理是美國歷史上水資源綜合性管理的一個成功模型。
田納西河流域曾經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經濟落后的地區。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政府決定成立田納西河管理局,并授予其規劃、利用田納西河流域各種資源的權利,對整個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性治理。經過10年的努力,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共修建了31座水利工程、21座大壩,不僅成功控制了洪水,還在當地農業灌溉、水力發電及旅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通過植樹造林、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10年間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創造了舉世贊譽的田納西奇跡[4]。
2.4 污水處理
水是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城市污水處理是實現水資源重新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實際上,污水回收系統是通過工程工藝來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水循環系統中包括了有計劃的污水再生、循環和回用,同時,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社會系統”,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也是防治水環境污染及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實現水資源良性社會循環的重要保障措施。污水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不得不重視污水作為“第二水源”的可利用價值。
近幾年來,美國的污水處理項目已成功實施,且對重點城市普遍施行了污水二級處理及再利用化發展。其中,加利福尼亞州irvine大農場處理污水用來灌溉、洗車、工業,污水利用規模1,500公頃;弗吉尼亞州的upper occaquan回用水補給水資源,污水利用規模7,200公頃;德克薩斯州的ei paso回用水補給水庫,污水利用規模1368公頃[5]。
3 結束語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得美國的淡水資源利用率得到了顯著提高,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同樣面臨水資源短缺及分布不均等水資源危機問題,如果能夠借鑒這些成功的措施,將之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必將對我國社會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陸貽通,朱有為,陳凱旋.世界水資源保護概況[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6(4).
[2] 陳楚龍.美國水資源發展過程與戰略[j].人江,2006(5).
[3] http://taiwandesal.com.tw.
篇5
對于水利建設活動的開展是社會經濟得以不斷發展的關鍵所在。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農業發展的勞動力需求進一步加大,可是其需求的滿足情況不甚理想,針對于這樣的發展現狀,加強對于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通過,這樣的發展方式將會使得我國的土地資源、淡水資源以及勞動力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并且也能減少自熱災害給農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農業自身發展能力的加強。就加強農業水利過程建設的作用來看,首先,對于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實現對糧食產量與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進而實現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農業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淡水資源,通過對水利過程的建設,能夠很好地實現對于淡水資源的利用,促使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其次,對農業水利建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用水的便捷性與安全性,通過對農村居民飲水質量的提高,可以進一步實現對其健康狀況的改善。最后,就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農村生態活動的促進,主要指的是對淡水資源的節約合理使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進而為建立與發展起節約可持續性社會創造可能。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對于水利過程的建設,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人口激增、資源浪費明顯以及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重要舉措。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進而實現城市與農村的共同發展。其中,對于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促使用水的高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也能實現用水的科學合理,維護社會的穩定,進而保障農業活動的持續開展。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農村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性得以共同提高。同時,在對農業水利工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也必須意識到,我國目前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特別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與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淡水資源的需求也將更為明顯。此外,由于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工業污染所帶來的淡水資源污染事件也是在不斷增加,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的用水困境。所以,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加強對于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就顯得尤為必要了[1]。
2.農村水利建設活動開展的困境與原因分析
2.1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
由于受到我國的農業活動開展實際情況國情與我國具體國情的影響,使得我國的農村水利建設水平較低,這也就導致了農業活動的開展難以實現高效化、合理化。灌溉效果受到水利工程的自身不足影響而顯得不甚理想。
2.2鄉村工業化進程的加劇
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工業建設也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但受其生產技術不足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影響,也就使得農業用水受污染現象的不斷產生,使得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都受到了破壞,致使農村自身的發展難以維系。
2.3受旱澇災害的影響較為明顯
由于我國的地理位置影響,其所受到的旱澇災害影響的范圍較廣,影響程度較重。同時,由于農業水利建設工程的建設與發展不足,使得許多農村地區的自然災害破壞程度進一步加劇。
2.4對于淡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嚴重
在我國,由于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發展技術的不足使得淡水資源的污染現象日益加急。同時,對于淡水資源的浪費現象也比比皆是,這也就使得許多地區的淡水資源難以保障生產生活的正常開展,一方面破壞了生態環境,一方面也使得社會發展受到影響[2]。
3.對于發展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方式方法總結
3.1加強對于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的科學合理性,積極發揮創新思維,進而充分實現水利工程開展的意義所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將水利工程的建設與人們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以此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同時,也需要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的防災功效,實現農業生產對于旱澇災害的抵抗能力。再者,還需注重于對淡水資源的合理使用與節約保護,加強對其的使用管理,弘揚節約型社會的建立,進而更好地完成對于淡水資源的利用,使得生態環境得以更好地保護,并且也能完成社會的生產生活活動的正常開展與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積極發揮出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
3.2注重于規劃的先導作用。
在開展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之前,需要加強對于人本思想的體現,突出強調節約保護的前提下,實現對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具體來說,基礎的水利管理部門在進行水利建設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對當地淡水資源具體情況的分析,結合當地的實際資源儲備、分布狀況,按照先滿足生活用水需要再滿足生產用水需求這一使用方式來實現對淡水資源的分配;其次,對于淡水資源的開采也需做到先使用地表水后使用地下水這一原則,使得對于淡水資源的分配工作與開采工作得以有順序的開展,進而形成一個發展的有機體,進而也能加強基礎水利部門對于淡水資源的管理與發展。在這樣的管理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還要樹立先節約再開源的發展模式,進而提高社會的節約用水意識與能力。就農業用水的使用來說,也需加強重視,進而實現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得以充分保障,嚴格按照發展要求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用水的分配與調度。
篇6
關鍵詞咸水;微咸水;開發利用技術;河北滄州
中圖分類號 tv21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0)02-0321-01
滄州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之一。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5.74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6.7億m3,扣除重復計算量0.5億m3,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94億m3。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83m3,為全國平均值的8%,河北省平均值的61%。按照國際公認的貧水與非貧水地區定量指標,滄州為絕對貧水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維持本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層地下水和依靠外調水源,經過30多年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致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不斷擴大,并引發了地面下沉、機井報廢、工程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地下水環境惡化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1]。
滄州特定的水文地質條件,使得淺層咸水、微咸水分布廣泛,水量比較豐富,全市總面積14 056km2,其中2~3g/l的微咸水面積4563km2,占總面積的32%,資源量為5.9億m3,可開采量4億m3;3~5g/l的咸水分布面積2 085km2,占總面積的15%,資源量為2.6億m3,可開采量為1.6億m3;大于5g/l的咸水分布面積1 915km2,占總面積的14%,資源量為2.3億m3,可開采量為1.2億m3。
1咸水與微咸水的開發利用現狀
由于滄州淡水資源匱乏,供需矛盾突出,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從20世紀70年代初就開發利用微咸水。主要應用在咸淡混澆、解決農村人畜飲水、發展水產養殖、城鎮居民生活、工業生產、抽咸補淡等方面。
20世紀70年代,首先在滄縣創造性地發展了機井組,把深層淡水和淺層微咸水混配后,用于農業灌溉。之后河北省水科院又在南皮縣烏馬營搞咸水灌溉試點,采取直接利用2~3g/l和3~5g/l的微咸水與咸水,在干旱時給作物澆關鍵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減少土壤溶液滲透壓,作物因得到必需的水分補充而增產[3]。據10年定位觀測,微咸水、咸水灌溉小麥、玉米連作,產量6 960~8 355kg/hm2,比不灌的旱作增產120%~160%。
2咸水與微咸水的利用技術
2.1咸淡混澆
咸淡混澆就是在現有深井(淡水井)旁,打一眼淺機井(咸水井),利用管道一體化技術,將淡水和咸水通過一個混合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進行農田灌溉。按照出水壓力條件,淺深井咸淡水混合的方式主要包括無壓混合和有壓混合2種形式。無壓混合是指淺井、深井出水分別進入混合水池,在無壓狀態下,通過明渠或地下管道輸水至田間(圖1)。有壓混合是指淺井、深井出水分別在有壓狀態下進入混合水塔(亦稱“限壓通氣管”)或直接通過地下管道(亦稱“管道一體化混合”)輸水至田間[4](圖2)。
目前,把深層淡水和淺層微咸水混配后,用于農業灌溉,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混合灌溉技術成果的應用在滄州市的大部分縣、市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已發展咸淡混澆井組3 000組左右,按每個井供給控制灌溉面積13.33 hm2,灌溉定額按1 800m3,每個井組可節水1/4左右計算,這樣,可控制灌溉面積400hm2左右,每個井組年可節約深層地下水1 800萬m3左右。
2.2解決農村人畜飲水
近年來,滄州市為解決東部地區農村飲水困難,采取打一眼咸水淺機井,安裝一套水處理設備(總投資在8~10萬元),利用電滲析和反滲透技術,可把含鹽量3~5g/l的苦咸水,通過淡化工藝脫鹽、降氟、凈化等,變成小于1.0g/l的淡水,達到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每套設備可解決1 000~1 5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到目前該技術已在黃驊、海興、滄縣、東光、吳橋、鹽山、孟村、南皮、青縣等縣市大力推廣,并已做為水利部推廣項目,目前,滄州市已發展苦咸水淡化站151處,使15萬人解決了飲水難的問題。
2.3發展水產養殖
充分利用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和咸水淡化后的濃咸水,選擇適當水產品種和養殖技術,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滄州市海興縣已有利用咸水養殖對蝦的經驗。
2.4用于城鎮居民生活
滄州市的城鎮生活用水主要為外調水源和深層地下水,如果將咸水、微咸水用于居民生活洗滌、沖廁、洗車等,可替代生活用自來水的一半。僅滄州市區每年可少用750萬m3自來水。還可將咸水用于噴灑道路、消防、游泳池、噴水池、澆灌城市草坪綠地、補充湖塘水體養魚用水等,目前,滄州市個別小區已有成功的利用經驗。
2.5用于工業生產
滄州市規劃用于工業的微咸水、咸水量為840萬m3。主要用于滄州市區、滄縣、黃驊、中捷、大港5個縣市的大中小型企業的工業循環冷卻水、紡織、鑄造及水泥制品等。滄化集團滄井公司23萬t pvc廠,為解決水源問題,該廠于1999年投資8 000萬元,興建了由30眼120~250m深咸水井組成的咸水水源地,日淡化咸水1.8萬t。原水平均含鹽量12.596 g/l,產品水含鹽量0.213g/l,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完全能滿足企業用水需要,為大量集中利用咸水提供了技術與科學依據。
2.6抽咸補淡
在汛期到來之前,抽取地下咸水微咸水,或利用或排走,把地下水位調控到4~5m,能減少潛水蒸發。騰出地下庫容,加大汛期降雨入滲,增補地下淡水量,使地下水位提升到1.5~2.0m。這樣既可以減少地表徑流,又可以淋洗土壤中鹽堿,把降雨轉化為地下水資源,并淡化地下水。依據南皮縣烏馬營鄉的經驗,如此經過15~20年,可使微咸水區域的微咸水基本變為淡水,咸水也發生了明顯的淡化。
3小結
咸水微咸水的利用是緩解滄州水資源短缺的一項重要措施,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淡水資源,節省各類開支,還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咸淡混澆技術的應用,在節約淡水資源、抽取淺層地下咸水的同時,大大改善了水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護地下水,抑制滄州地區地下漏斗的發展,緩解由此造成的地面下沉、機井報廢、工程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地下水環境惡化等一系列環境地質現象;二是降低城區淺層地下水位,減少咸水對建筑物基底的頂托和腐蝕作用;三是促進農業、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四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五是促進節水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六是調控加大地表水的入滲量,淡化淺層地下水。 編輯
4參考文獻
[1] 胡榮花,馮聽雨.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滄州水環境[j].地下水,2009(5):58-59.
[2] 方生,代文元.華北平原有咸水區雨洪控制利用[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3,1(1):38-43.
篇7
關鍵詞:給排水;自動化技術;SCADA系統
1我國水資源利用的現狀
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達2. 8億M3,占了全球淡水資源的6%,在全球淡水資源總量中名列第四,是全球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量卻只有2300M3,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 % ,是全球人均淡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用水量是多的國家,年用水量大約占世界年用水量的13% ,這使得我國淡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而且,由于淡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及浪費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已經對我國的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浩成了嚴重的影響,提高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浪費,就成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高給排水自動化技術的水平,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2給排水自動化技術(SCADA)
2. 1給排水自動化技術(SCADA)概述
我國水資源短缺與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使得我們必須通過提高給排水自動化技術,加強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和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建立在3C + S ( Computer, Communi-canon , C ontrol , Sensor)基礎上的SCADA技術,是給排水自動化技術的核心,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計算機技術。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windows操作系統和網絡技術不斷的更新換代,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現在的SCADA系統都是基于windows的,具有很好的圖形化人機界面,其中PC機主要是用來做調度中心,SCADA系統就是通過一些組態軟件平臺,來完成給排水調度相關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并將這些數據顯示和記錄建檔。其中,MMI的趨勢分析和控制功能,優化了給排水的調度,提高了節能降耗的水平,而網絡功能則大大擴展了多級SCADA系統的功能,更有利于水廠的多級管理。而且,隨著PC軟硬件的不斷升級,SCADA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功能性也越來越強大和完善。美中不足的是,目前沒有國產化的給排水自動化的for SCADA組態軟件,只能使用昂貴的通用組態軟件,造成使用成本上升。設計出給排水專用的國產化的for SCA-DA組態軟件,不但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還有利于促進和提高中國給排水自動化技術的水平。
二是通訊技術。通訊技術的選擇關系到SCADA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它使SCADA系統變得更加的豐富。在SCADA系統的上層管理中,選擇了LAN ,WAN和Intranet等網絡技術作為通訊技術,它們都是采用TCP/IP作為通訊協議的,并通過網關、路由器等連接形成一個系統。在SCADA系統終端中,數據線連接多數采用串行互連總線RS 232,RS 485和USB等方式,其中USB是能進行熱切換、即插即用的接口,效率較高,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在現場、測量儀表與智能終端之間的通訊方式則包括無線通訊和有線通訊兩類。無線通訊主要用在SCADA系統與測壓終端、水源泵群、城市排水網之間的通訊,主要有微波、擴頻通訊、衛星通訊、銥星通訊、超短波通訊、短波通訊、GSM ,CDMA、雙向無線尋呼等方式,其中雙向無線尋呼是一種既可靠又廉價的通訊方式。有線通訊是指通討公共數據網講行通訊的方法,如PSDN ISDN和B ISDN等,特別是B ISDN綜合寬帶數據網和光纖入戶工程的推廣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和提升了城鎮給排水SCADA系統終端的通訊功能,如:水源測壓點、水源井、污水監控站等。
三是控制技術。控制技術的可靠性主要是由控制設備的性能決定的,這些控制設備不僅包括SCADA系統的下位機,還包括下位控制單元,如:遠方終端RT U ,智能測控裝置、專用的RTU,智能儀表、智能控制器以及PLC系統等雖然在每個SCADA系統中都會有若干臺控制設備,但主要有三種模式:PC+ PLC模式、PC+單片機模式和純進口的PC + RTU模式。PC+ PLC模式是一種可靠性較高的技術產品,特點是嚴謹、方便,安裝容易,編程簡單易學,能給用戶提供高性能的硬件,系統軟件平臺水平較高,用戶軟件平臺易學、易懂,在給排水SCA-DA系統中主要用于復雜的計算和順序邏輯控制,而且規模越大就越經濟,在自來水廠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用于對自來水凈水過程、污水處理過程、自來水二級泵站多泵系統、遠程調水中多泵閥等的控制單片機RTU只能用于做測壓點終端、簡單水源井控制和簡單環境的數據采集,但價格較低,而純進口的PC + RTU模式費用非常昂貴,所以這兩種模式應用較少目前,主流的模式為混合模式,即采用PLC和單片機RTU構成混合SCADA下位機。
四是傳感技術在SCADA系統中,有許多的現場數據需要講行采集和調控,如:水位、壓力、流量、溫度、濕度、濁度、余氯,BOD,COD,電壓、電流、功率、電度 ,等,這些都要通過傳感器來進行傳感器有智能型和非智能型兩種非智能型只能用于電量標準化信號的轉換和非電量理化數據向標準化電量信號的轉換,而智能型不但具有非智能型傳感器功能,還能夠進行上、下限報警設置,數據顯示,以及簡單數字邏輯控制和PID調節等。
2. 2優化給排水自動化技術(SCADA)的措施
首先,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不斷地發展和升級PC的軟、硬件平臺,構建出一個性能更可靠、功能更完善的SCADA調度中心。其次,設計制造出集成化的SCADA系統,使SCADA系統趨于更加的合理,性能更加可靠,價格更加低廉。三是加強對技術人員的講行定期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技術人員,壯大技術人員的隊伍。
3結論
SCADA系統是給排水自動化技術的基礎,我們只有通過加強對SCADA系統的應用,才能逐步提高我國給排水自動化技術的水平,使我國水資源的利用更加的合理,讓給排水工程更好地為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服務。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 發展趨勢 可持續利用
一、世界水資源及其發展趨勢
地球上水的儲量很大,但淡水只占2.5%,其中易供人類使用的淡水不足1%。據專家最新估計,全球陸地上可更新的淡水資源約42.75萬億m3,其中易于使用的約12.5~14.5萬億m3。按1995年人口統計,全球人均淡水資源約7450 m3,其中易于使用的淡水人均約2180 ~2440 m3。可見,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
水的需求隨人口和經濟發展而迅速增長。從1940-1990年,在50年時間內,全球總用水量增加了4倍。1995年全球用水總量已達36000億m3,人均 用水628 m3,約占易用淡水資源量的27~30%。
水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據聯合國調查,全球約有4.6億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緊張的國家或地區內,還有1/4人口即將面臨嚴重用水緊張的局面。
自從1977年在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召開的第一次聯合國水資源大會以來,水資源已成為世界性的熱點問題。目前已有26個聯合國機構參與與水有關的事務。近幾年有數以百計的水問題國際會議召開。其中影響較大的會議有: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峰會;1997年在摩洛哥馬拉喀什第一次世界水論壇;1998年巴黎水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2000年海牙第二次世界水論壇等。聯合國環境署在2002年的《全球環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減少或被嚴重污染,世界上80個國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嚴重缺水。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內,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將面臨水荒”。在2002年南非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上,全體代表一致通過將水危機列為未來十年人類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
在國際會議和聯合國有關機構的組織推動下,世界各國的水資源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水資源評價活動。對水資源的評價方法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在水資源規劃研究中,由于競爭性用水問題的突出,導致了投資競爭,水資源在地區間、部門間和多目標用水間的合理分配問題已成為缺水地區在發展進程中諸矛盾的焦點,因而各國開始致力于流域和區域的規劃研究。
自80年代以來,水質與水環境惡化趨勢加劇,已威脅到人群健康,水環境問題成為研究熱點,各國制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標準,建立了河流、湖泊與水庫的各類水質模型,并試圖將水質研究與水量研究聯系起來,以實現水資源學科中水量與水質的統一數學描述。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首腦會議后,可持續發展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為水資源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國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啟發下,從發展模式的高度認識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認識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相互關系,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管理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中的作用,水資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質管理和水價管理的相互關系,以及水資源管理中的經濟機制、法律機制和行政機制的作用。對上述關系的再認識和大討論,導致了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提出與初步形成,標志著水資源學科開始步入其初步成熟階段。
二、中國水資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一)水資源現狀
根據上世紀80年代水利部估算,全國多年平均降水量約648㎜,降水總量6.2萬億m3。通過水循環形成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資源總量合計約2.8萬億m3,并具有以下特點。
1、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偏少
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算少,但按1997年人口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量2220 m3,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31%;畝均水資源量為1442 m3/畝,相當于世界平均畝均2353 m3/畝的61%。
2、時空分布很不均衡,水土資源分布不相匹配
水資源的問題與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有密切關系。全國十個流域可合并劃分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個明顯不同類型區:
(1)南方片,包括長江、珠江、華東華南沿海、西南諸河四個流域,屬于人多、地少,經濟發達,水資源相對豐富地區;
(2)北方片,包括長江以北的松、遼、黃、淮、海五個流域,屬于人多、地多,經濟相當發達,而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
(3)西北片,除額爾齊斯河外都屬于內陸河流域,土地面積337萬km2約占全國的35%。屬于地廣人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該地區人均水資源不算少,耕地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生態環境的嚴重制約。
3、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影響
從1980年以來,北方干旱缺水與南方洪澇災害同時出現,形成北旱南澇的局面。初步估計對全國水資源多年平均總水量的影響不大。但水資源在地區上的不均衡,進一步加劇了北方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
1、供水能力
我國的供水能力從1949年的1000多億 m3增加到2000年的5531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約4440億m3;地下水開采量1069億m3。
2、用水現狀
我國用水增長迅速,1949年估計約1031億m3;1997年到達5546億m3,人均用水450 m3;2002年下降到5497億m3,人均用水428 m3。其中農業用水占68%,工業用水占21%,生活用水占11%。
3、用水效率
隨著用水量的增加,用水效率逐年有所提高。但與經濟發達的高收入國家相比,我國單方水的GDP產出量仍低于發達國家。它表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用水效率的提高,節水尚有較大潛力。
4、全球與其它大國用水現狀
1995年全球人口57.35億,用水36000億m3 ,人均用水628m3,其中:農業人均用水437 m3(占69.6%);工業131 m3(占9.7%); 生活60 m3(相當164l/日,占2.1%)。我國的人均用水量低于世界水平,僅為美國用水量的24%。
(三)當前面臨的主要水資源問題
1、北方干旱持續,缺水形勢加劇。地下水嚴重超采,黃河沖沙水被擠占,斷流加劇。水污染發展,生態環境惡化;
2、南方洪澇災害頻繁出現,水污染得不到控制,造成了污染型缺水;
3、西北內陸地區水土資源過量開發,荒漠化發展,生態環境惡化,出現了生態型缺水;
4、2001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達626億噸,全國評價河長中,Ⅳ類以上污染河長占38.6%,大部份地區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證。
以水資源緊張,水污染嚴重,洪澇災害為特征的水危機,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當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水平的時候,必須進一步從人口、資源、環境的宏觀視野,總結經驗,調整思路,制定新的水資源戰略。
三、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總體戰略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提出:針對面臨的問題建議我國水資源總體戰略為,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實行戰略性的轉變:
1、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
要從無序、無節制的與洪水斗爭轉變為有序、可持續的與洪水協調共處。要從以建立防洪工程體系為主的戰略轉變為在防洪工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全面防洪減災工作體系,達到人與洪水協調共處。
2、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要從傳統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通過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我國可以基本立足于現有規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滿足今后16億人口對農產品的需要。今后,農業水利建設的投資的主要方向,應從以開源工程和新建工程為主轉到以建設節水高效農業為主,國家應將節水高效農業建設列為國民經濟的重大基礎建設項目。
3、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為30%,城市人口3.7億,預計2030年左右,城市化水平可能達到60%,城市人口將增加到9.6億左右。因此,城市和工業節水是今后節水的重點。必須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創建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城市,力爭將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控制在160m3/年以內。
同時,必須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力爭2010和2030年城市污水的有效處理率達到50%和80%以上,使水環境有明顯改善。
4、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減災戰略
目前我國排放的污水量與美國、日本相近,而經濟發展水平卻不能與他們相比,我國為粗放型經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長期以來,采用以末端治理達標排放為主的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已被國內外經驗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應大力推行以清潔生產為代表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后的產品和工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消減污染排放量。清潔生產可同時獲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5、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在水資源配置中,要從不重視生態環境用水轉變為保障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用水。保障生態環境需水,有助于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基礎。
6、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對水資源的供需平衡,要從過去的以需定供,轉變為在加強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礎上的保證供水。目前,我國的用水效率還很低,節水還有很大潛力,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應成為水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
根據預測,我國用水高峰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農業用水總量與現在的規模相仿,為4200億m3左右;工業用水從現在的1100多億m3,增加到2000億m3;城鄉生活用水從現在的500多億 m3,增至1100億m3左右;考慮到未來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估計全國用水總量有可能達到7000~8000億m3,較現在增加1300億~2000億m3,人均綜合用水量400~500m3。
上述估計的需水量,已接近可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同時加強需水管理,做到人口達到零增長后,需水也可達到零增長。
7、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南水北調戰略措施。
8、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的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
根據分析,當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降到1760m3,已接近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標準,形勢十分嚴峻。經研究后認為:在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注重保護的前提下,我國有條件在人均用水量400~500m3的基礎上,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需要優先研究的重大科技問題
1、水資源演變規律的研究。
研究氣候持續干旱和大規模的抗旱活動條件下,水資源衰減和流域水循環演變發生明顯變化的規律,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2、水生態環境問題
研究水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模式機理過程與效應問題;研究生態保護準則,區域生態環境發展趨勢預測及評價方法,與區域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方法。
3、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
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資源系統、經濟社會系統、生態環境系統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相互依存與相互制約的定量關系。
4、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研究的主導方向為:灌溉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技術研究;老灌區節水改造技術研究;高效輸水灌溉系統新技術研究;田間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及設備產業化,節水管理新技術研究,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關鍵技術的研究。
5、加強水資源的監測、預報、調度工作
隨著新水法的頒布,需要全面加強水資源供、用、耗、排等方面的監測工作,水質污染和地下水的監測工作尤其需要加強。水資源的水量和水質的預報、預測工作也應當逐步開展。水量應結合水質要求進行合理調度。
篇9
引言
一般我們將與人類社會用水有密切聯系而且能夠不斷進行更新的淡水統稱為水資源,這其中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在這眾多水資源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它更新的周期也是最大的,因而對于地下水資源的保護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在環境保護中的首要任務。通過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地下水資源具備兩種特性,一個可再生性,另一個是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千四百多年,因而對其在參與現代水循環中的補給速度就比較小,而且地下水的大部分儲存資源都不能進行到現代水的循環之中,所以這部分水資源就是地下水中的不可再生部分,所以我們在對地下水的利用和開發過程中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在含水系統中,地下水資源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統一水力的聯系,而且對于地下水資源本身來講就具備著系統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整個含水系統中,地下水的任何一部分水資源的加入或是排出,所造成的影響都會涉及到整個含水系統,這也正是地下水資源系統性的體現。
1 當前我國地下水資源的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二十年內,我國的地下水的平均開采量都是逐年增長的,與此同時,我國百分之九十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了污染,這其中包括有毒物質的污染。地下水資源污染的狀況由而向面的進行擴展,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高達近百億。近幾年來,相關部門對我國的一百一十八個大中型城市進行了地下水的監測,從檢測的結果來看,地下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的城市就占據了百分之六十四,而污染較輕的城市占據了百分之三十三,從區域上來看,我國地下水的三氮污染最為嚴重。在農村中,有近三點六億的人已經喝不到健康的、符合標準的飲用水了。另外從我國的地質環境公報中可以看出,我國的三十一個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的地下水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也存在些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由此可見,地下水污染所帶來的消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工業化發展的推進,眾多環境問題紛紛涌現出來。森林的無休止砍伐,大氣污染程度的加劇,使得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逐漸上升為國家的政治問題。其中水污染的嚴重性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成為當下社會最熱點的話題。
由于工業用水量之大,排污及處理污水的系統的不完善,商家環保意識薄弱,人們用水危機意識的淡薄,導致地下潔凈的水資源越來越少。隨著地下水水位的不斷下降,原有的生態環境遭受到巨大的威脅。許多生態景觀遭到破壞,例如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湖面幾經干旱,水面大起大落,嚴重影響到魚蝦的繁殖,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景觀。馳名中外的濟南泉水,山西的晉祠泉等都因水位年年下降,最終導致泉水的枯竭。由于氣候干旱,蒸發量過大,周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使得青海的湖水水位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青海主要補給的河流出現多次斷層,甚至有些小河已經干涸。這一系列自然生態景觀的破壞都源于地下水資源供給的不足,導致環境不斷惡化及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
2 我國地下水資源稀缺惡化的原因
我國的建設的起步相對于西方國家較晚,許多專家學者稱,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都是要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如今我國工業的發展正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水資源被大量的開采,工廠的污水處理系統不能被很好的使用,導致工業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最終導致水污染的產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比較淡薄,對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認識存在欠缺,沒有把對地表水的保護灌輸到對地下水的保護中來,這導致地下水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加之我國降水量分布不均,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得不到及時的補給,當地人們對地下水的依賴需求不斷增加,導致了地下水資源過度開采。
3 保護地下水資源的對策與措施
3.1 加快地下水資源組織結構的建設步伐,構建水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心
從我國地下水資源保護機構的建設可以分析,尚需完善的水資源組織結構在聯網系統構建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還有所欠缺,往往生態災難之后水資源流失問題才被發現。從避免水資源災難性后果方面考慮,關于地下水的開采問題需要積極構建專業的國家地下水資源保護中心,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管理,合理設置地下水資源動態管理網絡,在不間斷動態網絡監控過程中實現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從儲量及水資源更新速度我們可對水資源的利用量進行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礎之上加快地下水資源預警系統及地面預警系統的建設步伐,完善地下水資源的早期預警工作。此外,針對西部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還應采取嚴密的水資源監控管理制度,及時預警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問題,盡可能阻止地下水資源生態災難等嚴重問題的發生。
3.2 做好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統籌規劃工作,平衡水資源的利用率
從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基本格局不難看出,南多北少的基本趨勢已然決定了地下淡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狀況。我國南方地區地下淡水資源的可開采量達到了1991億立方米,這一數額占到了全國總地下淡水資源的近百分之七十,而北方地區的地下淡水資源可開采量僅僅為南方資源總量的77%,由此可見,我國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還應當考慮到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統籌關系,平衡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率,這對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
從我國淡水資源分布的基本狀況分析,這一南多北少的格局對于淡水資源的利用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資源聯合調度制度的實施是現階段保護地下水資源的有效舉措之一。通過綜合管理來盡可能降低環境對水資源的破壞,控制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速度,進而實現對地下水資源的有效保護。過量開采是地下水資源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出于城市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基本需求,引水入市自然成為了緩解水資源壓力的主要途徑。由于北方地區雨季和旱季之間的劃分極為明顯,因此少雨季節地下水就難以得到及時補給,相應的這一時期地下水的供應就會減少,地表水的利用應當作出適當補充,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地下水的供給壓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帶來的水環境問題 。此外,在雨季之前做好庫容準備對于擴大蓄水量也有積極作用,是保護地下水資源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李凱,聶志平.完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資源保護立法的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1(7).
[2]孫燕.分析我國水資源現狀及水環境保護現狀[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8).
[3]蘇瑞紅,張軍海.張家口地區生態建設補償機制探討-以水資源保護補償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36).
[4]邱秋.湖北水庫水資源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10).
作者簡介: 十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工作。一方面以國家戰略目標為前提,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規劃,盡早實現城鄉一體化;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建設目標。盡管我國在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取得喜人的成果,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新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為此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提出應對措施,以保證新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工作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1 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不完善
首先,對農村土地所有權沒有明確定義,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確規定:土地是集體所有,村民沒有土地處置權力。這與所有權實際上是矛盾的。在城鎮化進程中,各類性質的征地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始終處于弱勢地位,自身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其次,所有權主體不明確。《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的集體土地可以由村委會或者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管理,也可以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管理或經營。然而,規定與實際的配套監督機制卻并不匹配,導致一些道德素質低下、只顧自身利益的干部,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權錢交易,從而嚴重影響村民的切身利益。如發生在山東平度的征地事件,在村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村長以權謀私,私自將村民土地出讓。村民對征地嚴重不滿,與相關方面展開對抗,結果受到傷害的總是手無寸鐵的農民。最后,所有權弱化。農民普遍認為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這種認識導致村委會等集體土地所有權組織實際職能弱化,執行力、約束力嚴重不足。
1.2 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存在問題
首先,土地規劃不科學。我國土地總體規劃特別強調土地利用,對總體規劃的重視程度較高,而對于專項規劃卻只作為一種補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樣就會出現,在實際過程中各級規劃的核心職責缺乏明確分工,導致土地規劃太過于片面,缺乏戰略性和協調性。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出現“偏軌”情況,提升了農村土地規劃難度。其次,機構設置不全面。農村土地利用規劃主要由縣、鄉(鎮)國土管理部門負責,而在落實上主要由縣級規劃管理部門進行管理,這樣造成了實施過程中的諸多矛盾。在城鄉土地利用收益上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這種差異將更加顯著。再次,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信息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規劃管理上應用也非常廣泛。但在大多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滯后,信息化管理現狀令人堪憂。最后,土地利用率較低。農民對擁有土地只能承包使用,不允許出讓或用于非農業建設。這一模式導致土地市場配置作用無法發揮,土地資產價值得不到體現。
2 農村土地規劃管理的原則
一是優先農業耕作使用。在2012年以后,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雖是如此,但我國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大國,土地仍然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農業耕作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及產量,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所以保持一定的農業耕地面積是優先條件。二是節約土地原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生活環境是舒適的、大面積的。然而這必然會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在節約土地的原則上,應盡可能的利用劣地或者荒山做建設用地,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同,土地規劃利用也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地制宜地進行合理規劃。
3 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的具體措施
3.1 發達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發達地區是土地規劃管理的重點區域,這些區域的土地整治資金相對充足,應制定長遠的規劃目標,把農村建設用地的整治工作作為重點。其整治方向應放在農村宅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引導村民向中心村靠攏,形成產業園區,對建設用地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盡早實現新農村建設。
(1)遷村并點。農村宅基地占有大量土地,在整治工作中,盡量將分散居住的村莊遷移到具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基礎的中心村。在遷移之后還要進行復墾工作,從而保證村民的正常生活。統一的住宅布局、完善的配套設施,復墾帶來了更多的耕地,為農民解決了后顧之憂。
(2)整村搬遷。對地處偏遠、居住環境差的村子整體搬遷到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地理條件較差、不適宜生產生活的地區,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配套設施較差,改造起來成本較高。然而,如果進行整村搬遷后,原地點的土地還可以整體規劃,提高了耕地使用率。
(3)舊村改造。在原村地址上進行舊村改造,提高閑置空房的利用率。
(4)建立城鎮化社區。將農村土地規劃與城鄉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部分居民生產生活方式進行城鎮化轉變,使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3.2 次發達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次發達地區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而穩定的糧食生產是國家穩定生產的基礎。在農村土地規劃過程中,要采取以下方式。
(1)農田改造。對較好的農田進行改造,同時健全相慶的配套設施,提高產量、質量,形成標準化農田。
(2)農田產品發展。通過農村土地的整治,給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供平臺,從而可以為地方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創造便利的條件,并且提供優質的服務。在土地整治方面,一定要與現代化農業產業形勢發展相適應,符合現代化土地規劃及產 業化發展的具體要求,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基地。
3.3 落后地區的農村土地規劃管理
3.3.1 特色農業。為特色農業提供配套設施,基礎平臺。比如有的地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灌溉條件,這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基本保障。通過土地整治,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使農作物能夠得到充分的光熱資源和養分,為優質農業奠定良好資源基礎。
3.3.2 生態保護。在土地整治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土地整治,在地質環境脆弱區以及城市生態隔離帶等不同地區制定相應的整治規劃方案,進行分類整治,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
4 結束語
總之,我國土地規劃利用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科學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土地規劃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我國正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杰.淺談農村住宅建設與土地規劃利用的政策思考[J].城市建筑,2013(14):13.
篇10
首先,應明確水資源的重要性和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水是人類生活和一切經濟活動的命脈,水對人類生命的影響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認識到的。在當今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水也同樣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事實,有些缺水的地區,和魚米之鄉的江南和沿海城市相比,經濟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區別。我所工作的許昌市是一座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是全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為了解決市區的水資源缺乏問題,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都把許昌市供水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許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外延到其它地區也是一樣的,水的重要性在經濟建設方面反映的最為明顯。
就世界整體的水資源來說,現狀也不容樂觀。目前地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為人類利用,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國,水資源就更為匱乏,我們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我們僅僅擁有世界百分之六的淡水資源水。人均水資源量與生活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其次,當前匱乏的水資源現狀下,水資源再度污染的現狀也極為嚴重。
在極度匱乏的水資源現狀下,我們人類還不知道珍惜,在對大自然肆意地索取著寶貴水資源的同時,又在盲目的破壞和污染著水資源,這是我們人類的悲哀,也更是我們作為一線的水質監測工作者應該振臂呼吁,啟蒙和喚醒人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多年來,來自于我們水質監測一線的水質污染數據顯示:人口數量的幾何增長、現代工業廢水的亂排亂放、城市垃圾、農村農藥噴灑等等,造成本來已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加劇短缺,無法為人所用。據統計,全國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污染。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標,比較嚴重的有:黃河、淮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我們在實際的監測中可以明顯發現水中的有害物質包括:
1.有機物質,如酚類化合物就有2000多種,最簡單的是苯酚,均為高毒性物質;腈類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環境影響最為注目。這些有機毒物和其它的農藥有機制品一樣,多是靠雨水洗刷后直接流入江河湖海中,造成水體污染。目前世界上有機農藥大約6000種,常用的大約有200多種。農藥噴在農田中,經淋溶等作用進入水體,產生污染作用。有機農藥可分為有機磷農藥和有機氯農藥。有機磷農藥的毒性雖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積累性不強,因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不明顯;而絕大多數的有機氯農藥,毒性大,幾乎不降解,積累性甚高,對生態系統有顯著影響。
2.重金屬如汞、鎘、鉻、鉛、釩、鈷、鋇等,其中汞、鎘、鉛危害較大;砷、硒和鈹的毒性也較大。重金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們能通過食物鏈而被富集;這類物質除直接作用于人體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屬還可能促進慢性病的發展。
3.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這些水體直接排放后又會使新的水體遭到污染,可以引發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多種疾病。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死亡萬余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微生物諸如血吸蟲、病毒、病菌、寄生蟲等。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世界約500萬人死于同水有關的疾病,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不潔飲水位列其中。 最后,應該認識到對當前水污染現狀的治理已刻不容緩。
1.全社會都要樹立一種節水減排和防污治污的環保意識。居民應該從自身做起,既要有節水意識,也要把防污當作每日必省的生活常態。只有當全社會都樹立起了一種節約用水,降低排放的環保意識的時候,我們才會有可能重新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碧水藍天。對于一些有污水排放的重點企業,也不能僅僅把目光放在效益的追求上,應該具有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也要在治理排放上增加投入。作為國家管理的層面上,要在總體的高度搞好環保教育,力所能及地保證環保投入,在實際的行動中把治污當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2.針對農村水治理環節的薄弱,要切實加強農村水源污染的防治。農村要推行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生產體系,就更要樹立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把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傳統農業精華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增加有機肥的使用,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開發生物農藥技術,推廣以菌治蟲、以蟲治蟲的生物技術替代農藥。
3.改革現行城市污水處理體制,實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原則建立多元化投資建設,企業化運營管理、社會共同負擔費用、政府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積極探索城鎮給排水建設和運營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逐步使政府從直接管理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中解脫出來,讓污水處理真正走向市場。
總而言之,治理水污染不是單個人或某一地區的責任,應該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也只有把節約用水和防污治污提升到世界戰略和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高度,社會經濟和人類文明才有可能真正地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通貨膨脹解決措施
- 下一篇: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