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篇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2-012-02

一、引言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實現資金的融通。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我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互聯網企業借助電子商務和信息數據的優勢大舉進軍金融領域,對傳統的金融模式產生顛覆性效應。互聯網金融既不同于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也相異于以資本市場為特征的直接融資,那么這一金融模式的快速發展會給我們傳統商業銀行帶來怎樣的沖擊,兩者在如今的金融格局下應該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新金融中介理論利用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為主線,對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種服務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了它們如何利用白身優勢克服不對稱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以比市場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務。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教授John Chant認為金融中介的本質就是在儲蓄――投資轉化過程中,在最終借款人和最終貸款人之間插入一個第二方。Mishkin指出,金融中介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金融中介有規模經濟和專門技術,能降低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第二,金融中介有專門的信息處理能力,能緩解儲蓄者和融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卻導致了存款、貸款、匯款等商業銀行基本業務的“脫媒化”越來越明顯,不少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基于自身強大的優勢會逐漸取代傳統銀行,但本文卻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謀求耦合發展才是雙贏戰略。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互聯網金融興起,進入2013年后更是呈井噴式發展,第二方支付的規模持續擴大,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型基金銷售平臺,P2P融資以及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均呈飛速發展之勢。國內首次公開提出“互聯網金融模式”這一概念的謝平系統闡述了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支付方式、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能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來促進經濟增長,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看來,互聯網金融只是金融的銷售和獲取渠道上的變化,其交易還是金融契約。在本質上跟銀行、資本市場等所經營的產品沒有區別,仍然是交易各方的跨期價值交換,是信用的交換。他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處于一種亢奮和過熱狀態。謝平與陳志武對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的認識完全是兩種態度。王達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領域,其發展和演化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業態變遷,并表現出極強的動態性和創新性。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七種模式,它的興起將對中國現有的金融業競爭格局、金融市場發展、傳統的金融業態以及整個金融產業的系統整合產生巨大影響,并對現行的監管框架提出挑戰。互聯網金融引發的技術脫媒、渠道脫媒、信息脫媒、客戶關系脫媒正逐漸邊緣化銀行中介功能,中間業務受到替代,傳統經營服務模式而臨改革。但互聯網金融尚無法撼動、取代商業銀行,二者應加強合作,優勢互補。皮天雷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存在且迅速發展的邏輯與機制――互聯網“點對點”的平等交互與信息分享的本質導致其信息產生、收集與處理的方式更為高效,從而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馮娟娟基于商業銀行視角,重點分析了網絡支付、網絡借貸、金融搜索等新型互聯網金融運作模式的特征,比較互聯網企業與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揭示了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優勢與短板,指出商業銀行全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三、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下的脫媒化

傳統金融模式的儲蓄存款人和借款人是靠金融中介聯系起來的,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供求雙方是靠互聯網市場進行各種交易,包括數量匹配,期限匹配,風險定價,各種契約等。互聯網金融利用自身強大的數據信息使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邊界無限擴大,交易成本越來越低。銀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中介的作用越來越小。在互聯網上,在時空交換的同時交換使用權,這就是共享經濟。交換經濟學使我們認識到資金交易可以在互聯網上直接進行,不需要通過金融中介,這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

(一)傳統支付業務的脫媒化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白助設備,及其與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額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2013年互聯網支付占比迅速擴大至31.2%,市場結構呈現天下二分局而,其中以銀聯商務為主的銀聯派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為39.8%,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主的互聯網巨頭派占28.9%,其它第二方支付公司占比為17%。雖然銀聯支付占比最大,但是我們知道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多大型企業之間的支付還是依靠傳統的銀聯支付手段,但在實際生活中,隨著網絡購物的蓬勃發展,支付寶等第二方支付平臺對我們生活的滲透率更大,支付效率更高。生活中的滲透使得用戶粘性更高,而更高的客戶粘性有助于互聯網金融在某些領域市場份額更高。所以,在未來的趨勢中,互聯網支付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整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也起到倒逼作用。

(二)銀行業存、匯、貸等主營業務的脫媒化

我國存貸款的利率一直受到管制,但現在不論居民或者企業都有更多的選擇,來繞過利率監管以獲得比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高、貸款利率低的產品或投資渠道。存款方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日趨薄弱。2013年10月9日阿里巴巴收購天弘基金51%的股份,余額寶從推出上線到突破千億元,只用了5個月時間。據統計,截止2014年4月,已有38家基金公司旗下47只貨幣基金對接各類互聯網寶寶類產品,其中披露一季度報的42只總規模己突破萬億,為1.02萬億份,利潤合計110.72億元。這一大筆資金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存款的分流資金。

貸款方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資金的空間匹配效率。以人人貸、拍拍貸為代表的P2P①借貸,以阿里巴巴金融為代表的依托電商平臺的網絡小額信貸均有極大發展。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6月,P2P網貸平臺數量達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額。預計到2014年底行業月成交額會超過30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將超過3000億元。目前成交額超過1億元的P2P平臺有30家,成交量超過70億元,占總成交量的52%左右。商業銀行雖然在時間再匹配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互聯網金融這種把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直接連接起來金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

(三)傳統證券業務的脫媒化

眾籌融資是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傳統的融資方式除了銀行貸款這一間接融資方式外還有在資本市場上的直接融資,分為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眾籌融資的發展使得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我國眾籌融資的代表51資金項目網,是最先以信息匹配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個平臺,截止2014年8月該網站己為1200余家中小企業融資成功,融資總額高達30億元。小微企業融資難在以前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客戶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借助云計算實現信息整合配對,以較低的融資成本為小微企業帶來資金供給。在證券行業,全國有2億股民,5000個A股上市公司,假設沒有證券公司,直接在上交所開戶,則傭金變為零,資金賬戶、股票賬戶登記公司完全可以清算,采用百分之百的網絡交易,這樣證券公司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見,資金配置去中介化的趨勢在證券業中也逐漸加強。

四、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合作發展

互聯網金融具有龐大的網絡用戶群、海量的交易信息和信用數據、強大的網絡支付功能以及方便高效的操作流程,這些方而傳統金融行業無法匹敵。但是傳統金融業也具有互聯網金融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雄厚的資金實力、完善的風險監控系統以及較高的行業準入門檻。互聯網金融造成的傳統金融行業的脫媒化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二者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才是雙贏策略。一方而,傳統金融業要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金融脫媒化既是沖擊也是挑戰。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在金融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金融模式的重新塑造,金融渠道的重新構建等方而,都為傳統金融業帶來極大威脅,但同時也促使傳統金融業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完善我國金融市場。另一方而,互聯網金融發展還不完善,技術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相繼出現,吸納的資金也有限,難以支撐更大規模的流動性需要。因此,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存在優勢互補,二者是一種共生關系,加強合作,探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發展道路將是必然選擇。

篇2

一、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

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我國金融市場的結構規模、金融體系的模式架構和服務理念的創新程度都發生了極大改變;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劃分也使得復雜的金融交易簡單化,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易于被大眾客戶接受。本文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特點和互聯網金融應用現實意義的分析,將互聯網金融細致劃分為五大類,如表1所示。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挑戰和沖擊極大地影響了金融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加速了金融機構的發展,促使其轉變了管理理念并改變了制度架構,從而促進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交互發展,實現了兩者的共同進步。同時,這種沖擊和影響包括變更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改變業務流程、確立客戶基礎、提高服務效率、建立有利于金融市場發展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從而完善其管理體制及運行方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弱化中介角色。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與推進,使得傳統金融中銀行這一主要金融中介的地位受到弱化,客戶在辦理金融業務時可直接跳過銀行這一中間人,這造成傳統金融機構的職能被削弱,而這種金融脫媒現象的產生正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意義。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融通雙方在進行金融交易時,脫離了以往模式下的銀行或交易所等媒介機構,直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融資過程。同時,對于信息的核實、認證、匹配等過程具有針對性與直接性,使媒介作用趨于萎縮。(2)減少收入來源。在傳統金融模式下,銀行最主要的收入還是利差收入,而凈息差是銀行盈利的重要指標。專業的技術、繁雜的知識和分散的業務流程都是傳統銀行業實現持續價值的關鍵要素。因此,在金融業相對壟斷、市場價格未全面開放的前提下,銀行需要取得政策上的優勢和行政保護。但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發生變動,客戶消費需求和消費渠道的不同使其價值理念發生本質改變。此外,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參與者逐漸趨于大眾化,社會劃分和專業化均被大大弱化,加之銀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利率化市場的不斷推進,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性愈發趨于明顯。因此,對于銀行的收入來源來說,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其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3)動搖客戶基礎。任何經濟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客戶這一必然要素,它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經濟收益的基礎。但在傳統金融模式下,由于二八定律的支配[14],使得客戶利益受到了損害。在這一定律下,銀行只需服務20%的客戶就可獲得80%的利潤,而剩余80%的客戶卻在為銀行作貢獻的同時享受著低端服務,這更加體現了客戶的重要性。因此,一旦客戶思想發生動搖,將會對銀行產生不可預料的影響。以遼寧省為例,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遼寧網民人數已達2453萬人,互聯網的普及率達55.9%,超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同時數據還顯示,到2013年12月遼寧省網絡購物網民數為1200萬人,與2012年底相比上半年通過網絡購物的網民增加200萬人。互聯網金融正是抓住這一被傳統金融忽略的機遇,實現了對客戶的精準營銷,使得傳統銀行中的客戶基礎受到動搖。(4)改變經營模式。互聯網金融徹底改變了傳統金融的經營模式,以網絡金融平臺來代替實體網點,以客戶自行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來取代客戶經理的營銷模式,以自己動手辦理業務來替換柜員經辦的服務方式,在節省人力物力的同時,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互聯網金融摒棄了傳統方法中繁瑣復雜的人工方式,運用云計算原理實現信息的搜集、處理及錄入,并且將不對稱、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提高了數據的使用效率。(5)影響管理方式。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極大地影響了傳統金融的管理方式,其影響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給傳統銀行中呆板而繁雜的內部流程帶來了沖擊;二是削弱了以往傳統銀行對物理網點的依賴程度,使得銀行在業務開展上不再受到限制,不僅管理體制得到了改進,其方便、快捷、高效率的優勢也逐漸突顯。以阿里信貸這一新型融資服務為例,其在服務流程上極為便捷,從貸款申請、審查到貸款發放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大大節省了辦理業務的時間,減少了復雜的審批環節。

三、傳統金融業的應對之策

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迅猛的今天,傳統金融業應積極主動應對,認真思考,結合自身實際,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競爭優勢,分析共生和競合的生態,爭取跨界競爭的主動性,實現金融業的蓬勃發展。

1.以觀念更新為先導,積極迎接挑戰在互聯網金融的強勢沖擊下,如何抵抗住來自各方的壓力,破除陳舊的體制,突出于“新”,立足于“變”,著力于“建”,不斷地加大金融創新和變革的力度,應該引起各界的廣泛參與和討論。(1)樹立新的戰略理念。良好的經營理念決定正確的經營目標和方向。面對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業我們不應墨守成規,遵循以往傳統的經營觀念,而是要樹立新的思想,體現新的見解,形成與互聯網金融相匹配的戰略思想。應將客戶第一、服務至上、服務制勝作為其經營理念;將市場第一、勇于競爭、善于創新作為其營銷策略;將盈利第一、合理分配、增收節支作為其效益理念;將風險防范、流程簡化、提高效率作為其管理理念,使其在戰略理念上實現新的突破。(2)構建新的模式類型。一是構建新的服務模式,即將互聯網通訊技術運用于傳統服務模式中,改善其結構體制,形成有效結合,從而構建出新的服務模式。服務模式的新穎除表現在改善服務態度上以外,更為主要的是創立與互聯網金融相匹配的互聯網平臺,為客戶辦理業務提供方便。二是構建新的產品模式,即打破產品固有的傳統模式,創新出適合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有利于其不斷革新的新金融產品,從而適應客戶的變化并滿足其需求。(3)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在樹立新的戰略理念,構建新的模式類型,建立新的經營形態的基礎上,應提出一套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逐漸替換以往傳統的管理理念,重點突出其靈活而不生澀、高效而不僵滯的特點,并且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做到方便客戶、服務客戶、滿足客戶,從而促進業務發展。同時,還要強調風險控制,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實現業務的統籌發展。(4)建立新的經營形態。互聯網金融一改過去寬泛而模糊的經營模式,在了解和服務客戶的方法上實現改進,運用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對所掌握的客戶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客戶需求信息,并根據客戶自身的喜好制定一對一服務的精準營銷計劃,時刻以客戶為中心,實現業務轉型,形成具有特色的個性化服務。同時,應運用創新技術和先進工具創建互動參與系統,通過精心的籌劃實現與客戶的良性互動,從而加大對客戶的吸引力,提升客戶的向心力。

2.以現有資源為基礎,主動調整轉型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快速,但在短時間內全面替代傳統金融也是不可能的。對于互聯網金融,在順應其發展趨勢的同時應主動促進其對傳統金融的發展,在立足于現有優勢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轉型,從而適應新的變化與發展。(1)依托網絡平臺,開展銀行業務。電子銀行的建設是近年來各大銀行關注的焦點,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普及,也促進了銀行業務的發展。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要實現新領域的開拓,就必須充分運用和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完善現有業務基礎上實現新突破。首先,要立足于重點客戶,在專業上突顯優勢。從互聯網金融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其競爭主要著眼于中小客戶,這是由于大客戶需要擁有更專業全面的服務,而互聯網金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銀行在深化重點客戶服務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出創新觀念,形成穩固的客戶服務關系。其次,要關注一般客戶,在效率上突出特色。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金融對一般客戶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突顯一般客戶群的作用。在這一問題上,傳統金融業應提高認知,注重客戶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同時對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加以重視,并且在服務質量與效率上加大提升力度。最后,要區分不同的客戶,在貼心服務上顯差異。對不同的客戶應采取不同的服務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要求,在區別對待、差異服務的同時,使其感受到更高的貼心程度。(2)借助網點渠道,增強客戶體驗。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擁有其獨特的自身優勢———網點渠道,銀行應努力發揮這一優勢,突顯其特色。首先,追求渠道形象的新穎,即實現外觀與服務內容上新的突破,一改傳統方式給人們留下的雜亂無章的印象,對客戶進行分區處理,在增加大堂服務引導人員和專業咨詢人員比例的同時,減少柜臺服務人員的數量,實現電子銀行業務的普及。其次,突顯渠道功能的全面。應努力實現網點業務綜合化,使所有網點均可辦理本銀行已開辦的所有業務,盡可能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縮減客戶往返次數,精減業務的流程與環節,使業務辦理更加方便、快捷。再次,提倡服務能力的高效,即提高銀行一線人員的服務能力,加大培訓力度,重點提高營銷技巧、服務技能以及對新產品的認知程度,使其成為具有專業水準的服務人員。最后,加強客戶體驗的新鮮感。銀行業務的本質與現代經濟相同,都是體驗經濟。在客戶體驗上,銀行應力爭上游,以開放式營銷模式增加客戶體驗類產品,從而吸引客戶注意力,增強客戶新鮮感。

3.以模式創新為突破,自覺融入變革傳統金融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自身的模式創新與體制變革,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在與互聯網金融競爭過程中實現突破,取得勝利。當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創新:(1)以產品創新體現競爭需求。產品是銀行連接客戶的紐帶和橋梁,體現了任何服務的本質要求,只有產品得到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業務創新。同時,產品創新是互聯網金融特色得以體現的關鍵,它指出了在對新產品開發時,一定要考慮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體現其新的競爭優勢,在實現和電商企業合作的同時,還應著手創立自己“網上商城+網絡融資+平臺創新”的綜合化電商平臺,從而搶占未來競爭的戰略制高點。(2)以方式創新適應變化需求。現如今,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推進使得銀行的客戶與市場大量流失,其生存空間也被不斷壓縮。在這一壓力下,銀行機構只有選擇改變其原有的模式與方法,將方式創新著眼于管理上,使其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要求,并遵循一切以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前提的宗旨,在注重風險防范的同時,最低限度地使用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辦法。此外,應通過數據挖掘實現數據創新,進而實現營銷過程的精準管理,在建立客戶模型的基礎上,加大數據金融服務能力創新力度,從而實現管理方式的變革。(3)以服務創新滿足客戶需求。面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傳統金融業要積極應對,對與其相關的重要技術領域進行前瞻性研究,如成立創新實驗室等,對人力、物力進行充分配備,使其更好地適應互聯網金融的要求,形成更佳的融合。同時,要積極尋求與成熟的電商和支付平臺合作的機會,節省自身平臺建設的時間和成本,并與互聯網金融形成良好的布局,成功實現數據、資金與平臺的聚攏,實現服務創新上的新突破。

四、結論

篇3

在信息化時代,我國金融機構的網絡化與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在網絡支付技術的作用下,現代互聯網金融模式逐漸興起與發展,它豐富了金融市場的產品與層次,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社會金融資源,在此基礎上,金融服務具有廣泛性與普遍性。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仍處于發展初期,其發展的現狀不容樂觀,其中存在諸多的問題,為了推動其進一步發展,本文探討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的產生

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金融,它主要是借助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與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為投資者提供資金融通、支付與信息中介等業務,具體的模式有第三方支付、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及金融電子商務等。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網銀、構建貸款信用信息網絡及P2P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利用互聯網,銀行為客戶提哦共信息查詢、咨詢及網上銀行服務的辦理;第二種模式是借助互聯網,收集與分析用戶資金相關情況的數據,以此為依據評價其信用等級,將此評價反饋給銀行,進而銀行根據用戶的信用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貸款方案;第三種模式是采用對等網路,將閑置資金方與需求資金方進行有效的連接,在此基礎上,閑置資金方的資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并通過貸出獲得了一定的利息[1]。我國互聯網金融產生的目的是利用互聯網的非中心化、自由化與扁平化的特點,減少了傳統金融市場中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等問題,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模式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平臺,實現了貸款、債券、股票的發行與交易。自2012年起,我國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其規模日漸擴大,同時,在創新理念、創新技術的作用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具有了創新性。據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的交易金額達5億元人民幣,新型的支付平臺不斷涌現,如:支付寶、阿里巴巴及財付通等。目前,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自2014年起,微信紅包、滴滴打車、P2P及各類“寶”產品等,為人們提供了便利的、高收益的第三方支付。對于大眾而言,虛擬賬戶與實體賬戶共存,線下應用與線上即時支付被打通,各種互聯網平臺蠶食著銀行的客戶,分流著銀行的小額支付、理財與信貸等業務。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十分顯著,如:低成本、高效率及體驗性等,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滿足了投資者的多元需求,豐富了融資市場的產品。但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元的風險,它不僅存在傳統的市場風險、利率風險,還伴有系統安全風險、虛擬金融服務風險等。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應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要有效解決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發展對策

一方面,完善風險防范機制。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缺少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在法律法規缺失的情況下,出現了攜款潛逃、非法集資等事件,因此,我國應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如: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等,同時要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的法律、規范及制度等。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可靠保障便是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因此,此項措施要積極建設并保證其全面落實[2]。同時,我國應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公開與操作監管制度,維護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知情權,保證其透明度,注重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社會輿論監督,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獎懲制度,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在此基礎上,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權利才能夠得到有效的維護;再者要注重宣傳與教育等,使投資者的風險安全意識逐漸增強,進而其財產損失將有所避免。互聯網金融唯有保證投資者的權益,其發展才能夠更加健康與穩定。另一方面,加強各種業務監管。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應用了諸多先進的支付技術,此時的各項技術為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為了實現對各種業務的全面監管,我國應完善組織管理流程、明確風險與責任關系,并積極創新互聯網支持技術技術。例如:我國某銀行組建了互聯網金融技術創新小組,完善了互聯網金融創新機制、拓寬了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使其自身的互聯網金融技術具有了前瞻性,基恩人推動了銀行的發展[3]。在支付技術不斷創新的同時,企業的經營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務類型復雜、多樣,在對企業業務進行監管過程中應多個部門聯合,各司其職,發揮分層監管機制的作用;針對部分企業的業務超出了自身的經營范圍,此時要求監管部門應開展全方位的監管,要求企業調整自身的業務范圍,使企業的實質業務符合經營許可要求。

三、總結

篇4

摘 要:作為新興的一種金融業務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對當今世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迭起,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廣受關注。本文通過借鑒已有研究,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介紹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并提出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如今,我們早已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活動及經濟管理活動,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而互聯網金融從出現之初,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進而在各個方面影響著我國的金融體系。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同年6月,支付寶和天弘基金聯合推出基金和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理財產品“余額寶”,僅上線三個月,余額寶資金規模就已達到556多億,這也拉開了互聯網金融挑戰傳統金融業的序幕。2013年10月,百度金融理財平臺上線,短短幾個小時候,其推出的產品“百發”銷售額就突破了10億。2014年,微信紅包一經推出就引起極大關注,據統計,春節期間,參與微信紅包的用戶達到約兩億,綁定銀行卡的用戶有一億左右;而2015年春節期間,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紅包總發放量達到驚人的32.7億次。近幾年,以阿里巴巴、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開始以互聯網特有的形式滲透到金融領域:P2P網絡借貸、互聯網支付以及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向傳統金融發起了明顯的挑戰。

傳統金融機構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紛紛調整和創新業務類型以適應逐漸調整的金融結構。2014年1月,交通銀行和交銀施羅德與易方達合作推出了“貨幣基金實時提現”的業務。同時,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也相繼推出類似產品。而貨幣基金代銷渠道的T+0贖回到賬是各種“銀行寶”的共同特點。各類產品的推出針對的就是互聯網的理財產品。傳統金融機構同樣開始涉足P2P網貸這一領域,招商銀行在試運行兩個月后,于2014年推出了其P2P網貸平臺――小企業e家投融資業務,拉開了銀行搶食P2P網貸的序幕。

隨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大數據、云計算等依托互聯網的技術快速發展,P2P網貸、眾籌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呈現爆炸式發展,這對傳統金融業態和格局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互聯網金融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理財體驗,切實地為消費者增加了收益。盡管社會各個層面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討論甚至批評從未停止,但是我國金融行業大洗牌的形勢終究不可避免,一場深刻的行業變革正在發生,而互聯網金融將會促進我國金融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進行研究,對我國金融行業的變革以及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二、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狀況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

雖然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但是這一概念也只是在近幾年提出,目前我國學術界和業界對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的界定仍然有很大爭議。謝平和鄒傳偉(2012)認為,區別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是互聯網金融。鄭聯盛(2014)提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理念、思維、流程及業務等方面的延伸、升級與創新,其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黃海龍(2013)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相結合的新型金融模式,電商金融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力是目前所有互聯網金融模式中最大的。王達(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精神與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其表現出極強的創新型和動態性,互聯網金融演化和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金融行業的業態變遷。韓壯飛(2013)提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產生的新生態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內涵和外延仍然在不斷地進化中。王軍(2014)提出阿里小貸、手機銀行、余額寶、移動支付、網上銀行等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葉芬芬(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包括但不僅僅限于互聯網銷售、P2P網貸、第三方支付、眾籌融資、虛擬貨幣。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業務和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的新興領域,這種新型金融業態以移動、安全等網絡技術水平為基礎,具備“共享、平等、開放、協作”的互聯網精神,擁有便捷、通暢、低成本的優勢。耿培軍(2014)定義了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模式,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將客戶在使用互聯網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挖掘,從而對客戶的資信、資金流動等情況進行分析,然后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完成合格客戶篩選、信用級別評估及發放貸款的信貸行為。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特點。

(1)支付便捷,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主要依托的是互聯網、移動支付、搜索引擎、大數據、云計算和社交網絡等技術。互聯網金融的支付手段是以無線通訊設備和移動通訊設備所組成的移動支付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上支付為主。消費者在進行交易活動時,可以直接突破空間的限制,減少了傳統金融交易中的很多中間環節。這極大地提高了支付方式的便捷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互聯網金融不需要實體網點,節省了由此帶來的店面費用和人力成本,與傳統金融業相比,相關成本更加低廉。

(2)服務形式多樣,受眾廣泛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由此創造了更多的交易機會。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柜臺式交易的方式,增強了與客戶的溝通,因為交易方式更加快捷、人性化以及其多樣化的特點能滿足不能層次、不能需求的消費者。互聯網金融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能更高效地發現潛在的客服和客服的潛在需求。目前憑借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互聯網金融已經融入到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以上幾點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服務形式多樣,受眾廣泛的特點。

(3)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相對較低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基礎就是互聯網等相關信息技術,通過這些技術,能更容易辨別互聯網金融主體的金融行為。通過信息技術處理,客戶的個體信息被拼接和整合成時間連續、具有動態變化特征的金融市場信息,從而為金融交易提供了有效、全面的信息基礎,有效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場信息對稱程度。另一方,客戶在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活動時,通過互聯網這一載體,依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移動支付等技術,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參與金融交易,交易過程的透明度更高。以上兩個方面決定了互聯網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相對較低。

(4)獨有的風險特征

首先,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迅速,對金融行業影響很大,但是互聯網金融仍然屬于新興行業,因此,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區和監管漏洞,有潛在的風險。其次,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進行時產生大量信息,會集中處理海量的客戶隱私信息,如果對數據處理不當,容易造成信息丟失、外泄以及客服信息的違法違規使用,存在風險。同時,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相結合的產物,肯定存在相關的技術風險。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異常等都會為互聯網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的風險。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風險更加復雜,特征性明顯。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就是與各大銀行簽約、并具備了一定的信譽保證和雄厚實力的第三方獨立機構建立的交易支持平臺。第三方支付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起點,發展至今,主要存在三種類型的第三方支付,第一種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該種類型在建立之初就捆綁于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為已有客戶提供支付服務,一般是由互聯網企業引導;第二種類型主要是由傳統的金融機構引導,比如銀聯支付,匯付天下等;第三種就是直接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行業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達到269家。2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到8000億,同比增長50%,其中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商務在市場份額方面排名前三。2015年春節期間,截至正月初五,微信紅包收發總量為32.7億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寶紅包總參與人數則超過了1億;此外,春節期間包含微信、QQ、支付寶在內,騰訊和阿里兩家將一共向用戶發放超過80億元現金和代金券紅包。由此可見我國第三方支付迅猛發展。

第三方支付雖然在逐步完善發展,但仍然存在問題。第一、針對第三方支付,我國沒有明確、專門的法律法規;我國行業制度對第三方支付缺乏統一、合理的認識。監管存在盲區,增加了風險。第二,第三方支付標準不規范,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個平臺口徑不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等。第三,網絡安全受到挑戰,賬號被盜、客戶隱私泄露、系統風險等問題屢見不鮮。

(二)P2P網貸

P2P網絡借貸是個體對個體的網絡借貸模式,在我國發展速度驚人。到2014年,P2P網貸更是呈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到該領域。截至2014年,P2P平臺發展至1575家,成交量達到2528億,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達到116萬人和63萬人,較2013年同比增長364%和320%。而從目前來看,宜信、拍拍貸、人人貸是P2P行業中的佼佼者。

P2P的發展對我國各行各業的健康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能夠有效解決投資理財需求和資金需求不對稱的問題,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緩解。從2007年我國引進P2P平臺至今,P2P網絡借貸發展迅猛,已形成一定規模。

2014年,伴隨著P2P網貸的蓬勃發展,同樣暴露出諸多問題,壞賬風波、倒閉潮、跑路潮等問題爆發出來。目前來看,P2P的市場并不完善,政策尚不明確,存在很多問題:我國還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這增加了線上風控的難度,致使我國多數P2P平臺參與到了中間業務,這是P2P建立時的目的有所偏差;征信體系不完善,評級方法簡單,評級標準不準確,存在較大的評估風險;監管有缺失,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P2P的監督機構,同時行業準入門檻太低,P2P平臺質量參差不齊。

(三)眾籌融資

眾籌融資是以互聯網為媒介進行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的融資平臺,是一種向多人籌集資金,為企業或者個人提供資金援助的行為。我國眾籌融資起步較晚,2011年我國才出現首家眾籌融資平臺,雖然發展較快,但是目前規模仍然較小。此外,電商企業也紛紛涉足該領域,如淘寶眾籌、京東眾籌等。

眾籌融資目前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如監督缺失和執行機制不完善使得資金籌集、使用以及投資回報等方面不夠規范,存在多重風險。

(四)網絡銀行

網絡銀行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依托,客戶以互聯網為平臺開展開戶、銷戶、轉賬、信貸、證券交易、投資理財等金融活動。網絡銀行的優勢在于能夠保證全天候,快捷,實時為客戶服務。我國早期的網絡銀行都是依附于傳統銀行而建立的。近期才出現了沒有具體網點,純粹依托于互聯網來開展業務的網絡銀行,代表銀行有:阿里巴巴建立的浙江商網銀行和騰訊建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

目前來看,制約不依附于傳統銀行而建立的網絡銀行發展的因素是準入門檻太高,牌照難拿,公信度不高。網絡銀行的發展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如目前法律監管的真空狀態、詐騙和違約的風險加大。

四、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戰略

加快互聯網金融技術的發展,促進金融創新。增強以電子商務為載體的互聯網運轉效率。全面推進以客戶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要以互聯網建設為基礎進行金融變革,對客戶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分類及分析,據“二八定律”對電子商務客戶群細分后差異化服務,不僅了解每一位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的具體需求,而且還清晰掌握其對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利潤,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制定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戰略,使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管理活動更具人性化和高效率。

(二)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優勢互補

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吸收并借鑒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技術以及組織模式實現傳統金融的轉型調整;通過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提升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能力及效率。鼓勵互聯網金融運用電子商務為載體進行業務拓展,補缺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領域,如針對某些農村地區及小眾客戶群體。當然,可以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其它行業進行聯盟,實現行業間網絡化。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新產品,提升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競爭力。

(三)營造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

為了規避由互聯網金融本身產品造成的風險,可建立大型的互聯網金融共享型數據庫以及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預警系統。增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管理及風險防范的監管,預防由其爆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對互聯網金融各個產品研發階段分別進行風險識別和審核。將復雜龐大的問題進行分解,把互聯網金融的每一個子模塊實現風險管理及成本控制,多角度進行管理研發。此外,應大力開發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體系,學習并盡快掌握國際上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規范與標準,加快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國際接軌,健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建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安全制度建設體系,并健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法律規范。此外,還要建立支持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人才保障機制,培養互聯網創新人才。共同營造有利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4,12:47-57.

[3] 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05:103-118+6.

[4] 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116.

[5] 韓壯飛.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3.

[6] 陶婭娜.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3,11:58-73.

[7] 王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篇5

一、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概況

1.農村互聯網的發展情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2012年增長2101萬人。2013年,農村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城鎮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8.0%,城鄉網民規模的差距繼續縮小。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村人口在總體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我國農村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占比卻保持上升,反映出農村互聯網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27.5%,延續了2012年的增長態勢,城鄉互聯網普及差距進一步減少,農村地區依然是目前中國網民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農村當然也就會成為政府和電信、互聯網企業發力的重要市場。

2.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首先,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逐漸發展壯大,不但減少了信用社,農商行,郵政的業務量,還減少了資本的投入。同時,更多的業務可以用網銀等互聯網工具在家解決,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互聯網金融帶動了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的普及,有效的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和農村微型金融的結合,將會從融資和支付等多方面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1][2]。百姓能夠及時的用互聯網金融進行農產品貿易,還可以在網上辦理百姓比較關注的社保,低保的相關業務。

二、農村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并非是一往無前,順風順水,在其未來發展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發展的瓶頸。而農村互聯網金融更是面臨著越來越巨大的挑戰。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而言,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有兩點:

首先,農村百姓普遍對互聯網金融認知度不高。在農村,可能接觸到網絡的人只有中青年,因此我們對某縣的幾個鄉鎮對102名中青年進行問卷調查,不知道有互聯網金融的有97人,了解過互聯網金融的有3人,而使用過互聯網金融的只有2人。可見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市場的使用率是相當低的。相關的金融機構目前也還沒有重視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的意義,因此也沒有在農村進行相關宣傳[4]。

其次,就互聯網金融本身來說,在服務對象與內容,也沒有傾向于農村市場。例如,如果你進入某銀行的個人網銀界面,你可以用個人網銀買理財,你可以用個人網銀買車險,你也可以用個人網銀買基金等等。然而,農村百姓需要的不是基金,也不是理財,而是更需要的是與農業相關,與農村百姓相關的金融產品。

三、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對策和建議

1.在推廣農村互聯網金融時要有針對性

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聯網和農村金融的知識,提高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度,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農民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農業生產等。

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市場的特殊性,可以在"個人網銀""企業網銀"的基礎上,單獨設立“農村網銀”[3]。在使用上首先要方便,過于復雜不利于在農村市場的推廣,其次要簡單,農村普通百姓的知識文化所決定的,最后就是要快捷,讓農村百姓感受到“互聯網的速度”。在功能上,也要堅持“農村特色化”。

2.利用互聯網技術下形成的一系列遠程服務模式優化金融支農服務

目前,互聯網融資的兩種典型模式是眾籌和P2P。這兩種模式的共同之處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并具有程序簡化、效率較高、民間小額貸款等特點。農村銀行機構可以借鑒其服務高效的優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微信等社交平臺構成的掌上銀行,通過與移動運營商及增信機構合作,簡化授信程序,開發相應的小額農貸產品。同時,為了便于客戶了解、熟悉和運用該服務模式,農村銀行機構可以通過設立移動銀行或體驗店的方式[6],大力推廣惠及廣大客戶的新型服務模式。

3.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村銀行機構的支付結算服務

篇6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內涵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概念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營銷是金融組織營銷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市場營銷、網絡營銷、金融營銷、電子商務的相關定義,互聯網金融營銷可以具體描述為:互聯網金融營銷是指通過非直接物理接觸的電子方式,營造網上經營環境,創造并交換客戶所需要的金融產品,構建、維護以及發展各個方面關系,從而獲取利益的一種營銷管理過程。從概念邏輯上看,完整的互聯網金融營銷含義,包括傳統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網絡營銷及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營銷兩個層面的內容,而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營銷又包括線上營銷和線下營銷兩個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基于這種完整含義的互聯網金融營銷。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主體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主體就是進行金融交易的雙方甚至三方,不包括金融服務及商品本身。主體分為:賣方、買方、第三方交易中介。

賣方一般就是金融組織,傳統金融組織按其承擔職能的簡易被分為三類:經紀人組織、基金組織和銀行機構。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推動了金融混業經營(包含了非主營業務)和綜合經營(包含了新興的信息業務),網上銀行一般實行混合經營,它們可以作為互聯網金融營銷賣方的典型代表。

買方主要是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等金融產品需求者。

第三方交易中介是指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充當交易媒介,從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組織和個人,例如支付寶等。

互聯網金融營銷者可以是賣方,也可以是買方或者第三方。誰更積極、主動尋求交換,誰就是營銷者。互聯網金融營銷如果按主體分類可以分為六種模式:賣方對買方、賣方對第三方、買方對賣方、買方對第三方、第三方對賣方、第三方對買方,每一種模式可以包括中間交易平臺,也可以有自己的網站不需要中立的交易平臺。

互聯網金融營銷系統

互聯網金融營銷系統是指構成互聯網金融營銷整體的互聯網金融營銷主體、電子貨幣和網絡支付系統、互聯網金融營銷信息系統和互聯網金融營銷風險控制系統等各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結構、關系及方式。電子貨幣和網絡支付系統是互聯網金融營銷系統的中心,是互聯網金融營銷主體之間相互交換的核心價值,包括電子金融產品開發與銷售、互聯網金融品牌推廣、互聯網金融營銷工具和互聯網金融客戶關系管理等內容;互聯網金融營銷信息系統和營銷風險控制系統是制訂互聯網金融營銷戰略和策略的基礎,也是把握市場機會、規避市場風險的主要內容。

互聯網金融營銷系統的發展要以培育和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為基礎。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電子貨幣、網絡信用產品、網絡客戶關系、互聯網金融信息產品等。發展電子貨幣就是要加快現實貨幣向虛擬貨幣的轉化,努力發展電子貨幣、電子交易憑證等資源。發展網絡信用產品就是營造良好的互聯網金融信用環境,對互聯網金融客戶和機構進行信用評估和分級,科學地設計和規劃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加大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和控制力度。發展網絡客戶關系就是在現有的網絡客戶基礎上,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做好宣傳工作,努力擴展網絡空間和客戶資源,實現公共信息和客戶信息傳遞的擴散效應,真正把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帶給客戶,促進互聯網金融營銷觀念深入人心。發展互聯網金融信息產品就是拓寬互聯網金融信息的獲取渠道,擴大數據庫的信息容量,同時對信息來源和信息質量進行嚴格的識別,加快信息處理和傳遞,確保有價值的信息能夠及時轉化成經濟效益。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現狀

互聯網金融營銷主體的發展

從買方來看,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第30次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1.87億,網上支付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在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吸引著網上支付服務提供商不斷進行創新和拓展,新支付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推動更多用戶更加頻繁地使用網上支付。另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手機在線支付近年來日益得到重視,2012年上半年手機在線支付用戶數增加了1382萬,增長率為45.2%,增速遠遠超過整體網上支付。截至2012年6月30日,手機銀行iPhone版、Android版客戶端累計下載量超過400萬次,客戶美譽度及市場評價位居同業前列;手機銀行簽約客戶數已達709.03萬戶,累計交易(不含手機支付)375.28萬筆,同比增長429.01%;累計交易金額達1281.01億元,同比增長185.00%;手機支付累計交易1361.45萬筆,同比增長230.00%;累計交易金額為36.46億元,同比增長309.20%。

從賣方來看,目前國內十五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都建立了獨立網站,具備了網絡支付、賬戶信息查詢、轉賬等基本網絡銀行功能,最新版本的網上銀行系統已經可以實現網上匯兌、網上信用證等業務,極大地方便了個人和企業用戶。2011年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全年交易額達到780.94萬億元,截至2011年底注冊用戶數達到4.34億。2012年前兩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分別達到218.58萬億元和228.87萬億元。另根據各上市銀行的2012上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網上銀行的業務量已遠超柜臺業務量,有些上市銀行的網上銀行占比超過總業務量的60%,甚至70%。未來,網上銀行將成為銀行的主渠道,傳統銀行將全面融入網上銀行,甚至不再單獨區分網上銀行。

從第三方市場來看,我國第三方支付業務蓬勃興起,第三方支付組織從提供簡單的資金結算,發展成可連接產業鏈各環節和行業上下游的多元化資源整合機構。第三方支付組織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為社會提供支付服務,滿足了社會公眾的支付需求,促進了支付服務市場競爭,逐步成為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第三方支付組織437家,其中全國性法人機構172家,占39.36%;地方性機構265家,占60.64%,日交易金額達60億元,這些第三方支付與網上銀行共同支撐著中國的網上金融市場。從市場集中度看,支付寶以49.0%的市場份額居于市場首位,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財付通以20.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銀聯在線、快錢、匯付天下、易寶、環迅,分別以8.4%、7.5%、7.4%、3.0%和2.7%的市場占比分居第三位至第七位,這前7家占據的市場份額達到98.3%,因此其他第三方支付組織份額很少,市場集中度較高。從行業競爭來看,第三方支付機構加速洗牌,市場面臨優勝劣汰,各類支付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模式,未來將朝著全面型和專業型兩個方向發展,專業化分工會越來越明確。

互聯網金融營銷工具的應用

網絡營銷工具如搜索引擎、電子郵件、網站、網絡廣告、微博等在互聯網金融市場應用都比較廣泛。首先,網站在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的金融市場上成為企業提高顧客忠誠度和滿意度的有力武器,是互聯網與金融服務完美結合。相比傳統的經營網點而言,網站不但是網上金融的應用渠道,更是企業重要的營銷平臺。網站作為有效的品牌傳播窗口,在金融組織推廣自身業務與金融產品的過程中蘊含著重大價值。一個好的品牌塑造效果與宣傳力度將有助于提高產品附加值與親和力,能激發更多潛在客戶的消費和投資欲望。其次,金融組織在網絡廣告投放方面也是非常慷慨,網絡廣告形式包括展示類廣告、搜索排名廣告、電子郵件廣告、視頻廣告和文字鏈接廣告等,投入大多集中在門戶網站和財經網站。這表明,國內金融業的傳播已經從傳統媒介營銷的競爭如平面、廣播、電視等領域轉移到了互聯網。例如,中國銀行的網絡推廣選擇了在阿里巴巴網站的首頁投放其贊助奧運的品牌廣告,使其贊助商品牌形象的美譽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第三,自從微博興起,各家金融組織紛紛在各門戶網站開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各種網絡流行語信手拈來,微博開始成為新的營銷方式。2010年,光大銀行領先業內首開微博,之后各家企業的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筍,經過兩年的發展,各家機構的粉絲數最低都是數十萬計,招行更是以190萬的粉絲數遙遙領先,產品營銷、活動介紹、財經信息、理財常識等等應有盡有。最后,交互式營銷成為競爭的常用工具。為了以人們樂于接受的方式推廣傳統的金融業務,各大金融網站不斷推陳出新,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與更多的企業跨行業運作,試圖開創一種全新的網絡合作營銷模式。如中國民生銀行與小熊在線攜手,通過大型益智線上游戲“創智大富翁”活動的運作,推廣該行的網上銀行業務,就是一個互利共贏、新型網絡營銷的良好范例。

互聯網金融營銷存在的問題

營銷主體的觀念陳舊

首先,營銷認識不全面。在金融組織的營銷活動中,有的人把營銷看做推銷互聯網金融產品,有的人把金融營銷片面地理解為做網絡廣告,也有人把網絡營銷看作僅僅是營銷部門的事,沒有認識到營銷的全面性。其次,缺乏戰略目標。目前的互聯網金融營銷普遍缺乏從長遠角度來把握對市場的分析、定位與控制,在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等方面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三,顧客觀念有待加強。在互聯網金融交易中,相對于金融組織而言,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互聯網金融機構容易利用技術和信息上的優勢損害消費者權益。如支付寶發生的“一元秒殺”事件,實質上是后臺技術故障造成的貨品價格變成一元,消費者交易后,全部交易被支付寶取消,消費者權益受損。互聯網金融機構掌握了大量的客戶信息也可能使客戶信息容易泄露。最后,品牌形象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擁有市場必須首先擁有一個占市場優勢的品牌。域名是企業在互聯網上的永久性標識,是在互聯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基礎,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目前很多金融組織還沒有意識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如有的商業銀行合理的域名被搶注,有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各自設立推廣自己的網站,各網站之間又相互孤立、互不關聯,這些都不利于整體品牌形象的建立,系統內的整體網絡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達到網絡營銷的最佳效果。

互聯網金融營銷體制不健全

互聯網金融營銷涉及眾多的參與主體,僅靠市場體制自發調節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目前互聯網金融營銷體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監管主體缺位和專業人才缺乏兩方面:

首先,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瓶頸就是安全與風險控制,我國對金融營銷監管長期以來嚴格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而互聯網金融這種融合性的經營模式在傳統監管體制下,會導致監管和合作方面的困難,增加交易成本,造成重復監管和監管真空,降低監管效率。

其次,互聯網金融作為信息時代特有的產物,其技術含量是不容小看的,要想發展和維護好互聯網金融營銷業務,這就需要懂得網絡技術、金融知識和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金融企業的員工知識構架基本是金融專業,特別缺少既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又熟悉銀行業務運行和管理決策的,又能夠把握顧客需求特點的“新型復合型人才”,企業在招聘和選拔的過程中也大多偏向金融專業。互聯網金融營銷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互聯網金融營銷核心人才的極度匱乏已經影響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

網絡營銷方式較單一

大多數金融組織開展網絡營銷時主動營銷意識不強,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營銷方式積極尋找客戶群,開展主動的產品推介和促銷。甚至有的金融網站上,竟然找不到企業的聯系方式,郵箱地址、服務熱線、交換鏈接、電子郵件、網頁廣告等多種已經成熟有效的網絡營銷方式在商業銀行營銷中未得到充分運用。經營策略上雖然借用了營銷概念, 但錯把營銷當推銷, 只是在推銷產品時才使用廣告宣傳和公共關系, 網絡營銷意識差, 對金融產品信息化的重要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還只是停留在理論界的探討階段。

金融產品組合的廣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國外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已經進入了為大眾量身定做的階段。而我國有的互聯網金融更多的只是將傳統銀行已有的業務搬到網上來處理,還不能根據每一個客戶的偏好、個性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網上金融的最高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創新,把一些傳統銀行中無法進行的業務和系統最大可能地整合在一起。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品種相對匱乏,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時間較晚;另一方面我國法律規定只能分業經營,不能直接參與證券、期貨等其他一些基本操作,而眾多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還存在較高的進入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網絡銀行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營銷的對策

更新營銷觀念

首先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無論是金融機構經營還是第三方中介都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市場拓展,挖掘客戶需求,重視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互聯網金融組織可以通過建立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推進互聯網爭端解決機制建設、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以及制訂責任追究的管理辦法等措施,保護消費者的網絡權力。要建立客戶信息數據庫,有計劃、分步驟地主動進行業務營銷,設計特色產品,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以不同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其次創建網上金融服務的品牌。開展互聯網金融營銷既可以采取統一品牌策略,網上品牌與傳統業務的品牌一致,也可以采取不同品牌策略,創建一個全新的品牌。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建設需要不遺余力地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要注重品牌發展的科學規劃,要大力推進品牌家族化建設,還要重視以品牌為中心的整合營銷傳播運作。

建立完善的金融營銷體制

互聯網金融營銷作為互聯網金融整體系統的子系統,是在一定金融區域范圍內,代表金融機構通過網絡與廣大社會客戶直接溝通的橋梁,其組織體系創新的完善要求互聯網金融組織在現有的組織框架中重新定位,協調處理好與其他機構的分工合作關系。

互聯網金融管理者要摒棄過去重業務、輕素質,重使用、輕培養的陳舊觀念, 樹立起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培養集金融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技能、網絡工具運用技能等多種知識技能于一體的互聯網金融營銷復合型人才,加大對網絡信息收集、處理、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網絡系統的設計、開發、維護人才的營銷培訓,促進員工由傳統的操作型向營銷管理型轉化,培養一支既懂網絡原理和網絡程序設計又懂金融管理,還能熟練運用各種網絡工具開展市場營銷,具備引導客戶、培育客戶和留住客戶工作能力的人才隊伍,使銀行永遠保持發展的活力。

整合網絡營銷方式

網絡營銷方式的整合一是綜合各種營銷方式,綜合運用各種網絡營銷方法,比如廣告宣傳可以選擇電子郵件、門戶廣告、博客軟文、網絡視頻等,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最大化,新產品信息可以選擇在線黃頁、分類廣告、論壇、博客網站、供求信息平臺、行業網站等平臺。二是整合傳統營銷方式和網絡營銷方式,發揮各自優勢,彌補不足。傳統渠道和網絡渠道的結合,可以通過演示光盤、FAQ、在線問答、熱線電話等方式。這些方式交叉使用效果會更好,比如在在線問答的頁面上標示熱線電話或網上預約。還可以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網站進行聯合,與各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建立網站鏈接,綜合多家金融機構的網上服務,建立綜合金融服務網站。

加強新產品開發

在網絡經濟條件下,隨著客戶對新技術接受程度的逐漸提高,他們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和期望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和增強競爭實力,互聯網金融營銷必須重視新產品開發。

篇7

1.1金融貿易的形式我國金融衛星通信在網絡中的運行,構建了全國電子聯行系統、金融信息系統、金稅信息系統和中國證券交易系統等。這些金融系統的建立直接使得現實金融交易的形式可以在網絡金融發展中繼續進行。因此,網絡金融貿易的主要形式仍以傳統金融貿易的投資、融資為主,只是貿易的途徑有所變化。除此之外,互聯網發展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各種金融企業如商業銀行、借貸機構、信貸公司等實現了網絡業務的發展。網絡銀行的出現和網上金融產品的購買使得目前的金融貿易從窗口化轉為網絡化。受網絡支付形式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互聯網金融貿易的特有形式之一,專門針對網絡人群的多種理財產品也紛紛出爐,如“余額寶”等。

1.2金融發展的途徑在互聯網環境下,金融發展的途徑較傳統金融模式有所改變。在傳統金融模式中,金融發展依靠金融業務工作人員的推廣以及金融機構所做的廣告;而在互聯網環境下,金融業務的開展可以通過多個平臺實現:首先,網上銀行業務開展使得原本銀行卡所具有眾多金融業務都能夠在互聯網中實現,銀行系統中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銀行可持有者所預留的聯系信息進行銀行業務推廣,只需要發短信或者打電話進行業務推銷即可,不需要進行一對一的現實業務銷售;其次,由于網上銀行的便捷性和節省人工等特點,為金融機構節省大量開支,將這些開支用于個人和企業客戶所持有的銀行卡的“返利”活動中,使人們能夠更加主動地了解網絡金融業務。

1.3金融業務的特點網絡金融業務除了具有虛擬性、便捷性和節約成本等特點之外,還具有廣泛性特點并且不受時空的限制,這些金融業務特點同時也是互聯網服務的基本特征。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廣泛性特點表現在以網絡銀行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所推出的金融業務模式的相似性上,只要一種網絡金融產品風行,就會有多加銀行相繼在網上銀行中推行此業務或者積極與第三方金融平臺建立聯系,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多個網上銀行的兼容就是網絡金融業務廣泛性的特點表現;網絡金融的不受時空控制性也表現在網絡銀行的發展過程中,即在網絡銀行中進行支付、轉賬、查詢、繳費等業務,不受銀行營業時間和銀行卡所在地的影響,網絡模糊了銀行系統的地區差別,使金融業務的服務時間完全做到了“24小時不打烊”。

2.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凸現出來的問題

2.1金融平臺建設問題金融平臺是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狀態下的金融平臺包括各大銀行的網絡銀行系統、手機銀行系統、具有支付功能的軟件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信貸平臺等。這些金融平臺的發展歷程不一樣,在網絡金融中的作用不一樣,在網絡金融中所占據的地位也不一樣。網絡金融平臺建設的不協調使得網絡金融服務和金融交易存在失衡的問題,例如網絡銀行能夠承辦的大筆存貸業務數量遠遠小于現實銀行,這就意味著,網絡金融平臺建設本身還存在著不完善的情況,即便是網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們對于網上金融的認知度還遠遠低于其他日常生活行為。

2.2網絡金融的安全風險問題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網絡金融安全的風險越來越嚴重。在傳統金融模式下,人們進行金融業務依靠銀行單據,信票是紙質的,并且由三方保存,能夠保證金融行為的妥帖,但在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金融交易雙方不見面,所進行的交易實際上是信息的交換,交易雙方也不能產生即時的、可以當做憑據的信票,金融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篡改,金融交易就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很可能造成交易一方的巨大損失。

2.3金融業務載體的統一性問題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還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互聯網金融載體與現實金融載體的不統一。金融載體即人們實現金融交易時必須使用到的工具或者信息,如在銀行窗口辦理業務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等。作為互聯網金融代表的網絡銀行登錄方式不一致,有些銀行采取U盾的登錄方式,有些銀行采用賬戶密碼結合的登錄方式,有些銀行采用手機校驗的登錄方式,雖然不同的登陸方式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網絡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但每種登錄方式都與現實銀行金融業務載體不同,一旦人們要在網絡與現實中同時辦理金融業務,就需要準備兩種完全不同的業務載體,這阻礙了網絡金融業務和現實金融業務的相互轉化和有效聯系。

3.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

3.1網絡金融平臺的綜合建設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止于在網絡上實現一系列日常活動行為,實際上互聯網的發展必然引領人類社會進入完全的網絡化時代。在網絡中實現一切事務成為互聯網未來發展的主題,在此基礎上,互聯網金融也必將打破網絡銀行獨占鰲頭、第三方支付平臺單一的局面。綜合性更強、各種金融機構都能參與進來的網絡金融平臺建設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題。網絡金融平臺建設將實現多家銀行的網絡銀行或手機銀行的整合,使各種金融機構都能在同一個金融軟件上顯示出來,人們打開軟件就猶如到了網絡上的“華爾街”一般,只需要登錄一次賬號,就能夠實現在多個金融機構中的金融業務辦理。

3.2網絡金融安全保障更細致網絡金融的安全問題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而網絡金融安全問題的解決實際上也有賴于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仍以2進制代碼編程為基礎,但在未來的信息技術發展中,各種生物科技也許能夠參與到其中,每個人的網絡金融數據信息將以特殊的,非代碼式的保密形式加以保護,如個人在辦理銀行卡的同時寫入指紋,而在手機和電腦的網絡金融平臺上也寫入指紋信息,網絡金融客戶端的指紋信息與銀行卡所記錄的指紋信息一致,該銀行卡所包含的一切網絡金融交易才有效,這樣就能夠妥善保護網絡金融客戶的信息安全。

3.3網絡與現實金融載體的統一伴隨著信息技術而產生的眾多網絡工具都越來越簡便和小巧,人們傾向于將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邊界虛化,追求現實生活的精致和高效,而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符合人們對網絡社會發展的追求,即網絡金融與現實金融的載體相統一。例如,網絡銀行的登錄方式與現實金融業務的辦理所需要的文件相同,使客戶不受復雜的文件信息所困擾,又如,銀行卡寫入網銀信息,使客戶可以通過掃碼登錄網銀,進而實現網絡金融交易。網絡與現實金融載體的統一是網絡金融業務與現實金融業務統一的必經途徑,也是網絡金融未來發展的必然。

4.結語

篇8

一、互聯網金融的含義與特點

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互聯網技術,并為互聯網平臺提供的銀行、證券、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對以電腦網絡為技術支撐的金融活動的總稱。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而金融的互聯網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則是狹義層面的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優點。

1.互聯網金融基于大數據的應用

無論互聯網金融領域哪種業務模式與產品設計無不體現對大數據的合理運用。

2.互聯網金融趨于長尾化

互聯網金融爭取的是80%的“長尾”小微客戶。這些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既小又個性化,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常常得不到滿足,而互聯網金融在服務小微客戶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高效率地解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互聯網金融服務高效、便捷化

互聯網金融帶來了全新的渠道,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提高了現有金融體系的效率。

4.互聯網金融服務低成本化

互聯網金融服務低成本化主要體現在交易成本上與服務成本上。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

1.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指采用與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借助信息技術,使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起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它有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完全獨立于電子商務網站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其代表有易寶支付、拉卡拉等;還有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那些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支付寶則是這種模式的成功案例。其中一些與金融機構合作密切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優勢已經開始顯現。

第三方支付模式涉及的領域逐漸變寬,跨越的范圍逐漸變廣,同時也應用到個人理財等金融業務之中,例如基金保險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憑借其系統中客戶的相關信息,與金融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信貸等金融服務。同時,信用卡和銷售信貸領域也開始讓支付公司參與進來,支付公司逐漸對商業銀行形成替代效應。

2.P2P網絡貸款模式

P2P網絡信貸是指借助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同時進行借貸雙方的匹配,幫助借款人尋找愿意幫助分擔風險的貸款人,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網貸平臺)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屬于直接融資模式。P2P網絡借貸是由P2P小額借貸發展而來,適用于個人征信體系較發達的環境。我國首家P2P網絡信貸平臺是2007年成立的拍拍貸。

P2P網貸平臺在市場規模上處于高速發展期,創新能力高于第三方支付,但P2P行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障礙,如用戶認知程度不足、風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少數平臺跑路的信息也給行業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從行業發展規律的角度分析,P2P行業尚未經歷真正的經濟周期洗禮,離穩定健康發展還有一段距離。市場生存法則加上監管的雙重作用,在逐步建立備案制以及相關資金監管的同時,淘汰劣質企業,對真正違法詐騙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申請正式從業資格,建立重要數據渠道,吸引人才及戰略投資者,將會促進P2P行業的發展。

3.大數據金融模式

大數據金融是指對集合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化方式,分析并挖掘客戶的信息數據,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同時使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進行金融營銷,以及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以云計算為基礎的大數據的處理使金融服務平臺集中于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大數據服務平臺的運營模式主要有以阿里小額信貸為代表的平臺模式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隨著大數據金融的完善,企業將更加注重用戶個人的體驗,進行個性化金融產品的設計。未來,大數據金融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存在于對數據的采集范圍、數據真偽性的鑒別以及數據分析和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大數據金融的優勢有:一是個性化服務獨特,放貸快捷。二是運營交易成本低,客戶群體大。三是科學決策、風險管理和控制好。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審核,大數據增加了金融企業控制風險和管理風險的力度,盡早發現出現的風險點并加以解決,從而可以對風險發生的規律進行預測與把握。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1.信用數據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

互聯網金融對用戶數據的整合,使全社會的數據壁壘有望被打破,形成統一的信用環境,從而使用戶得到更好的服務。用戶數據將來會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互聯網金融將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互聯網中蘊含了大量信息,緩解了用戶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利于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構建,從而一體化服務品牌有望打造。

3.四種互聯網金融模式持續發展,用戶規模與創新相互促進

第三方支付模式、P2P網貸模式、眾籌平臺模式、大數據金融模式繼續完善,用戶需求的挖掘使得四種模式繼續創新,爭取最大規模的吸引用戶,實現從企業金融到產業鏈金融過渡。

4.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聯系更加緊密

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會使得相對保守的金融行業意識到互聯網的力量,開始依托互聯網的支持,未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的聯系更加緊密。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金融擴展和完善了傳統金融行業,并給其相關領域注入了新的生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是加強監督,在發展初期監管力度要相對溫和,鼓勵公平競爭與創新,減少信用風險的出現,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本報記者,趙淑蘭.互聯網金融迎發展“佳期”[N].經濟日報,2013-10-28009.

[2]行業研究人士.安平.傳統金融應吸納互聯網金融導入的平等理念[N].第一財經日報,2013-12-06A15.

[3]記者,姜欣欣.中國金融的深度變革與互聯網金融[N].金融時報,2014-02-24009.

(作者單位: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篇9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小額信貸;監管

[中圖分類號] F830.5 [文獻標識碼] B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金融和小額信貸的交叉融合逐漸密切,成為傳統金融業發展的重要補充,為廣大的中國金融消費者帶來便捷。互聯網金融正是在現代技術平臺的支撐和眾多金融需求和降低需求成本的要求下產生的。十幾來年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小額貸款工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微小企業、農村金融的發展,提出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和創新,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業務和小額信貸組織。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指明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為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小額信貸發展政策、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確立了指導思想,對小額信貸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互聯網金融和小額信貸的界定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隨互聯網興起,依附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金融業與互聯網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使用戶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

小額信貸是指為中低收入階層和小微企業持續性的小額度的貸款活動服務,它與傳統正規的金融機構貸款有一定的差別。小額貸款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核心的經營類貸款,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廣大工商個體戶、小作坊、小業主。貸款的金額一般為20萬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額貸款是微小貸款在技術和實際應用上的延伸。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額信貸的發展現狀

據中國市場報告網的中國小額貸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6-2022年)顯示,作為發展中新興經濟大國,巨大的經濟容量和地區間的發展落差為我國小額信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伴隨著經濟活動的市場化、社會化、城市化的進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層次性,我國還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這為小額貸款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商業模式

主要包括三種模式,即: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互聯網理財等。第三方支付是指在買賣交易過程中,通過金融系統作為的“過程中間平臺”的賬戶,進行貸款的支付,并通知賣方貸款到賬發貨和買方收貨驗貨。第三方支付受國家金融機構監督,目前包括支付寶、提卡通、PayPal、易寶支付和中匯寶等。

P2P小額信貸是當前最主流的小額信貸模式,借助于互聯網的快速、靈活和廣泛性特點,對中低收入階層和小微企業進行資金融通的一種新型渠道,使小微企業在資金支持上和資金獲取規模上,大大簡便于商業銀行對他們的審查和評估等多重環節,能夠及時地在短期內獲得資金的支持,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幫助,是一種創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

互聯網理財是在商業銀行推出各種理財產品之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網易等多種互聯網機構各自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金融衍生品的補充。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小額信貸發展現狀

小額信貸主要為廣大工商個體業者、小作坊、小微企業提供資金幫助。多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小額信貸工作,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鼓勵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的發展。從2004年到2016年中期,小額信貸公司已經成為金融體系中的一支主力軍,全國大小信貸公司達到8910家,貸款余額超過9412億元,批發融資超過5500億元,貸款額度突破15000億元。作為金融業的重要補充,新興的小額信貸雖然受到政策的扶持,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規模,貸款機構普遍偏小,平均每家員工人數僅為13人,平均注冊資金僅為0.9432億元,抗風險能力較差,發展后勁不足,相比于國有5大銀行和各地城市商業銀行的貸款份額的絕對優勢相形見絀,但提升的空間潛力較大。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小額信貸的優勢和存在問題分析

(一)互聯網信貸的優勢

互聯網金融是在現代科技互聯網平臺支撐下為客戶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是金融服務的一部分,是新時期一種新有服務方式,從其服務的方式和內容上看,具備以下優勢:

1.平臺支撐集聚大數據,運行具有普適性

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數據倉庫為基礎,互聯網金融匯集了多種業務模式,非常適應于現代年青人的生活方式和特點,同時對常規金融所不能滿足,被商業銀行所漠視的小微客戶,在互聯網金融的針對中得到了全面、良好的服務與認可。通過對消費者大數據分析,找到適合于個性化服務和小快靈的特點,對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階層適用性很強。

2.工作效率高,覆蓋范圍廣,具備新的競爭理念

常規傳統金融機構照章辦事,一套程序下來,至少要半個月時間。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完成,工作程序標準,業務處理快,總體效率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同時互聯網金融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金融資源來源廣泛,服務直接,客艋礎寬廣,以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為主體的貸款客戶需要資金少、手續簡便,資金到賬快,服務成本低,這有利于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篇10

業內目前來說還沒有對互聯網金融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諸多學者對此還有一定爭議,但從主流視角來說,一般將互聯網金融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是指將現代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金融服務相結合的產物,是指凡是具備互聯網精神的一切金融業態行為,主要包括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技術而進行的線上服務,以及各大互聯網在線服務機構(如:支付寶等)向客戶直接或間接地提供的金融服務。狹義的互聯網金融是指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的金融業態行為,具體包括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眾籌融資等。

二、業務范圍的分析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范圍集中于小額的、分散的金融需求領域,并在這一領域內異常活躍,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卻不能在這一領域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恰好給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

以P2P網絡信貸平臺來說,P2P網絡貸款是指借貸雙方通過第三方的互聯網平臺將資金借貸需求進行匹配,資金需求方可以通過平臺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出借的人群,或者幫助中小投資者們通過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實現在一定收益下分散風險的目的,也幫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選擇有利的收益。這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借款人得以較低的利率籌得使用資金,給貸款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財方式,滿足了部分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的理財需求。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則難以如此,由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中介作用,所以就難以形成借貸雙方的信息順利流通,引發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銀行的投資理財門檻相對較高,對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來說,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少之又少。

三、業務規模的分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中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而且業務規模也越來越大,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就以第三方支付來說,截至2013年8月,在獲得許可的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中,提供互聯網支付服務的有97家。2013年,支付機構共處理了互聯網支付業務153多億筆,金額總計達到9萬億元。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日漸龐大,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反觀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雖然其資產規模在145萬多億左右(從目前各傳統金融機構所公布的數據來看),資產規模遠比互聯網金融龐大,但其盈利能力卻令人擔憂。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顯示,商業銀行資本利潤率(ROE)已經連續兩年有所下降。2013年,主要商業銀行的ROE為20.05%,比上年度下降了0.67個百分點。主要商業銀行實現凈營業收入2.8萬億元,增長11.32%。在利潤來源上,凈利息收入仍然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有所上升。

四、風險防范的分析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所面臨的風險有其共同點,也有其各自的特色。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主要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六種,一是流動性風險,二是利率風險,三是信貸風險,四是投資風險,五是匯率風險,六是資本風險。互聯網金融就其本質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種金融活動,只不過它是傳統金融活動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結合的產物,所以其面臨的風險也包括傳統金融所面臨的風險。但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還面臨著其自身特有的風險,即現代互聯網技術安全性風險、業務操作與管理風險、法律風險、政策風險。

傳統金融業的風險防范一般是通過加強風險的內部控制來實現對風險的防范。互聯網金融因其自身風險特性的不同,所以其風險防范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是在應對現代互聯網技術安全性風險方面,互聯網金融應從提升技術設備軟硬件、加強密鑰管理和日常信息備份管理、應對黑客或病毒攻擊時的預警方案以及定期的系統漏洞檢查和必要的黑客攻擊防范演習等方面著手;二是在應對業務操作與管理風險方面,互聯網金融往往是通過加強業務人員職業素質培訓和規范日常操作以及操作權限的管理。三是在應對法律風險方面,應盡快出臺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方面的法律法規,從而形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的法律體系。四是在應對政策風險方面,應該主動參與到政府的相關決策中去,建言獻策,同時加強行業自律。

五、監管與規范的分析

在監管方面,傳統金融業所面臨的監管較為嚴格,有著較為完備的監管法律體系,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和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還有較為規范的行業自律協會,而且還有世界范圍內的監管準則(即巴塞爾協議),業務及行業發展較為規范。而互聯網金融則有所不同,不僅監管的法律體系目前還沒有成形,而且還缺乏應有的監管主體和行業自律協會,監管制度比較混亂,這不僅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有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盡管當前業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有諸多爭議,更有甚者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應介入過多的監管,但筆者認為既然互聯網金融是一種風險經營活動,就應對其進行相應的監管,至于是否要以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方式以一而貫之,筆者認為大可不必。對其監管搞“一刀切”的形式,往往只會事與愿違,而應分清當前互聯網金融的類別,對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加以借鑒,制定出適合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政策,并分派給相關的監管機構,強化監管的主體和責任,同時由業內的龍頭企業牽頭成立相關的行業自律協會,加強自身的監督管理,而且相關立法機構應盡快出臺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從而形成具有互聯網金融自身特色的監管制度。

六、當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中曾指出互聯網金融創新有利于普惠式金融的發展,具有大量的市場需求,應該予以支持。因此筆者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金融必將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亮點,互聯網金融也是傳統金融業轉型的方向。但如前所述,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發展問題,以下筆者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

由于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加快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建設,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要求,而且也是維護我國金融穩定的客觀要求。對于其法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參與者的廣泛性,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處于弱勢群體的中小投資者應予以適當的法律傾斜。對于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行為要依法及時處理,維護公眾合法權益。

(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體系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復雜性,其監管必然涉及多個監管機構或部門,此時各個監管機構或部門的信息共享、協調合作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應盡可能地發揮其行業自律用,正確處理好自律管理與政府監管的關系,將業內從業資格管理等行業自律管理與政府的市場準入管理和監督管理等有效的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