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的盈利模式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7: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養老的盈利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區養老的盈利模式

篇1

[關鍵詞]慢性病管理;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b)-0128-04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and its role and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ZHU Fei-ying PAN Gui-xing MIN Ya-ting WANG Xiao GONG Zhi-wu ZHONG Qing-ling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and its role and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December 2016,some of the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from party of Jiangxi,Ningxia,Shanghai,Guizhou,Xinjiang and other cities.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high in elderly patients,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68.1%),diabetes mellitus (40.3%),and osteoporosis (28.7%) wer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the three major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munity home care model was common in China,which provides physical examination,health counseling,intravenous fluids,medical treatment and other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service mode,insufficient health resources.However,this service could enhance the elderly′s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delay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reduced the cost of med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s not satisfactory,and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s high.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model of community home care,it provides a number of services for the 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which can reduce the cost of car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The elderly;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目前,中老齡人口總量已居世界第一,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1]。人口老齡化的種種問題也接踵而來。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這些疾病具有病程長,控制率低,需要長期照料等特點[2]。對慢性病患者進行系統管理是社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方案的一項主要任務,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最為理想的方法[3]。但是我國老年人“養兒防老”的思想深根蒂固,他們更傾向于家庭養老這一傳統方式,更渴望得到子女的關懷和照顧。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這一模式的出現,既滿足了我國的國情需要,又能開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工作。

3.3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對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作用

3.3.1 家庭養老模式中老年慢性病管理存在不足 接受本次調查的老年人都已>60歲,對于身邊事物的更新換代接受能力相對較差,近半數的老年人從不主動獲取一些保健知識。因為對慢性病的不重視,很多老年人患病后仍抱有無所謂的態度,這是慢性病管理的一大漏洞。調查顯示,養老模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慢性病預防的效果。很多居家老人患病后自理能力下降,大多數都是自己照顧自己或者由老伴照顧,而子女又因為經濟、工作、距離等因素沒有更多的能力照顧父母,老人的慢性病因而得不到較好的保健和治療,導致病死率居高不下[13]。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更全面、有效、專業的護理服務[14],在這種養老模式中,老人自身健康管理得到了促進,也減少了子女的生活負擔。

3.3.2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對老年慢性病管理的積極意義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社區衛生服務的地位也會更加突出,因此大規模推廣居家養老模式將會很有效地管理慢性病,使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工作再上一個臺階。調查中,超過半數的社區為老年人提供了體檢、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宣傳等服務,也有少數社區提供了更加細致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務,如日常配藥、看病治療、靜脈補液和康復輔導治療等。社區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尤其是針對存在康復可能的老年人以及有鍛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設施和器材,幫助他們恢復和增進體能,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15]。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老年人表示,社區提供的慢性病管理服務能夠增強個人對慢性病的認識,起到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的作用。此外,通過現代化、多樣化的設施或者通過社區活動室等公共服務場所還可以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為實現公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目標提供必要的保障,這也符合“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致謝:梁奕、潘昌慧。

[參考文獻]

[1]阮桃麗.老齡化背景下中國養老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16,(16):36-37.

[2]何雪,潘業春,曹雪梅,周翠翠,趙丹.老年慢性病的社區護理現狀分析[J].當代護士,2016,(3):23-24.

[3]世界銀行.中國可以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為世界樹立榜樣[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19(5):46-47.

[4]唐美芳.在社^開展臨終護理的重要性[J].中外醫療,2010, 29(24):132-132.

[5]王仁.老年生活中的老年學習及其相關性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6]劉坤.農村老年人個人社會資本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關系[D].濟南:山東大學,2015.

[7]曾穎.老年人心血管風險評估與綜合干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8]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區規劃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9].天津市慢性病患者衛生服務需求與利用趨勢研究[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0.

[10]王拓.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3.

[11]陳為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關鍵問題反思及前瞻[J].西北人口,2016,37(3):100-104.

[12]徐靜.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現狀調查報告[D].合肥:安徽大學,2015.

[13]朱建平.老年人社區衛生服務的供給與需求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14]修宏方.社區服務支持下的居家養老服務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3.

篇2

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了廣州市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的可行性。第一方面從資本構成和產業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從政策的支持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議。從而從內因到外因兩方面綜合分析,給投資者指出資本的增值方向和盈利性,同時給相關職能部門提供一系列可參考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養老服務 民間資本 可行性分析

近來,“人口老齡化”、“養老金儲備不足”、“延遲退休”等一個個新聞熱詞,一次次觸痛了人們本就脆弱的神經。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而且,近幾年,我國各級政府也在大力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和財力投入。養老服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對于社會養老問題及對老年人的服務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還是資源的投入,而從政府方面來看,預算投入的增加根本比不上人口老齡化發展的程度。再加上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政府財政稅收減少,對于養老服務產業的投入力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此時此刻,我們來討論引進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應該是十分適宜的。

接下來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討論廣州市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的可行性。

一、廣州民間資本及養老行業現狀

廣州作為一線城市,也是中國金融業的發祥地之一,正面臨著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帶來的新的時代機遇,要想抓住機會,將廣州建設成為全國區域金融中心,還要面臨許多挑戰,而其中,金融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資本的有序管理、健康發展是廣州能否實現突破的極為重要的部分。

據測算,2011年6月末廣東省民間資本的總體規模為:全省中小企業和個人民間融資總量為1.19萬億元,占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57萬億元的21.4%,其中,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總額約為5407億元,個人民間融資總額為6526億元。2011年末廣州市小額貸款公司累計貸款2660筆,共33.63億元,平均每筆126.43萬元,此數據僅僅是登記在冊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情況,而“陽光背后”的民間融資規模必定十分龐大。

廣州政府與2012年6月在長堤大馬路大三元酒家舊址開辦了首個民間金融街。建設廣州民間金融街,是廣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也是廣州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舉措。隨著廣州民間金融街的誕生,必將進一步規范民間金融借貸服務,推動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開創出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新路徑。

同時,廣州也將面臨著入住老人供不應求的緊張局勢,正因為如此,廣州養老院建設的需求日益增大,養老產業得到政策的極大優惠和鼓勵,政府大力支持建設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廣州市政府表示,將加大力度推近廣州養老院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養老院的管理和建設制度,預計在2015年實現“9064”養老計劃。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因素,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廣州民間資本活躍,而且金額充足,而同時,當地的養老服務行業也具備巨大的需求潛力。故而,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這些資金進入該行業,一定能夠獲得資金的盈利和社會和諧的雙贏態勢。

二、養老服務產業盈利模式分析

資本能夠進入那個領域,關鍵一點還是看這個行業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的盈利性。有句俗話叫做“無利不起早”,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廣州市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贏利點,并且對其經營模式給出一些引導和建議。

根據對多家養老院的經營模式研究,目前大致的收費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租賃式收費:按照出租的經營模式,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按每月或按每年交納房租費用。此費用一般和其他服務費一起收取。

第二,產權式收費:開發商建設產權式小區,老人(或任何人)一次性購買,并擁有產權。如果是投資客,也可以不居住,然后直接委托養老機構來運營。此類經營模式的案例有:北京曜陽、武漢僑亞,這種經營模式是目前筆者認為具備很大發展潛力的社區養老院模式。社區養老類似于居家養老,但是又略有不同。社區就是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它吸收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是針對中國社會轉型期在21世紀上半葉所面臨的巨大老齡化問題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

第三,集資式收費:交納大量的押金,免費居住一定時間,到期后押金全部返還。典型機構:北京太申祥和山莊。

第四,押金抵房費:多交納押金,利用利息來沖抵一部分的房費。典型機構:北京壽山福海。

第五,會員式收費:一次交納多年的費用,按照居住時間扣除相關費用。典型機構:上海親和源。

三、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建議

為了使民間資本能夠順利的開展養老服務產業的相關經營活動,還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在一些經營方式、準入門檻等方面,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具體的幾點建議:

第一,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本養老服務;對于政府舉辦的特別是新建的養老機構或服務設施,可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當然前提是要明確產權,參與形式可以通過公開招標,以聯營、承包、合作等方式,交給專門的服務機構進行生活、醫療和護理等的運營管理。第二,落實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產業的優惠政策。開展養老服務經營活動,通常會涉及到有關土地、公用水電等資源。政府對民間資本舉辦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的,在土地利用規劃中應該予以適當的考慮。另外也可以給予適當補貼或者建設補貼。

參考文獻

[1]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廣州金融白皮書2012》.

[2]李小安.民間資本: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選擇[J].金融經濟,2006(6):16-17.

[3]徐龍志,趙凱,吳春梅.充分發揮內生性民間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作用[J].江淮論壇,2006(2):26-29.

篇3

關鍵詞 養老地產 模式 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3文獻標識碼: A

一、養老地產內涵概述

養老地產是養老產業的模式之一,是市場機制下養老制度創新的結晶,是養老保險制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積極拓展投資領域、不斷破除體制性弊病而走向市場化、資本運營方式的結果。而養老地產是一種復合型地產,是“養老+地產”的開發集成模式。其內涵是將房地產開發與創造消費者生活方式密切結合,將房地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進行整合,從而將某種具有號召力又具有貼近性的生活方式完整的鑲嵌到房地產的規劃、開發、運營和服務的整個流程之中,為消費者創造出充分體現生活感受和文化價值的復合人居生活。養老地產模式的興起和繁榮體現了地產業從傳統全市場覆蓋地產營銷模式轉變為集約的主題式、細化式的市場覆蓋營銷模式,是新型地產營銷模式與社會保障體制創新的完美結合。

二、我國老齡化社情是發展養老地產的客觀必要

伴隨著三十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我國的“人口紅利”時代已經趨近終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老齡化呈現出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速快的特點,還包括老年人及其家庭未富先老,龐大的高齡人口群體等等。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的信息,截止2010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億,占總人口的12.5%,同比凈增725萬,增長了0.5個百分點。8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1899萬,占老年人口的11.4%。一系列嚴峻的數字表明了我國老齡化社會有著中國特色的特殊國情,即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人均生產總值過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從而引發了巨大的老齡社會問題。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的養老制度尚不完善、老有所養遠沒有覆蓋到絕大多數人群、未富先老矛盾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漏洞太多等問題。而正是基于我國這樣的國情,諸如老齡人口基數過大且不斷激增,加上貧富差異和區域經濟差異所造成的差異巨大的老齡人口的消費水平,決定了我國的養老制度不能簡單的照搬或直接復制發達國家具有較高發展水平的養老保障模式。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國獨特的老齡化國情和社情決定了我國養老制度在政策制定上以及和措施的執行上已經勢在必行。而從養老地產的角度來說,一個有發展前途和社會責任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都會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社情的養老地產發展模式,這既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創新的有力實踐,又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國內發展現狀及典型案例

養老地產是一項房地產開發與各項特色服務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房企的開發建設經驗缺乏,開發理念、運營模式、盈利模式尚不確定,消費者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仍然習慣于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消費觀念仍有待轉變,真實的消費需求有多少還不可準確測算。我國1999年就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政府不斷出臺關于養老地產的政策和加大對養老產業的投入力度,比如,民政部“十二五”規劃指出中國政府養老行政行為將出現重大轉型,將由政府開始承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在全國已新建了1 000多家養老院和其他養老機構,使10多萬五保戶老人進入養老機構收到養老護理等。但是截至目前關于養老地產的政策仍然停留在研究、探索階段,對拿地、融資、運營等各個環節仍然沒有可供具體操作的政策指導。

養老地產在我國尚屬新興領域,但近年來被各路資本迅速炒熱。在房地產價格理性回歸和房地產業加速調整的大背景下,地產商、投資商、保險機構等不斷推出養老地產項目,對養老地產開發模式、后期運營、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由于養老地產整合資源多,產業鏈長,投資回報期長,都是以單個養老地產項目在建設運營,還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和路徑,但是這種邊干邊探索的方式是值得鼓勵的。

北京太陽城國際老年公寓項目:這個項目位于北京著名的小湯山溫泉療養區,總占地面積近42公頃,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容積率0.5,社區內建有2萬平方米如意形的人工湖,綠化率高達50%。功能定位上,集醫療救護、生活照料、精神贍養三大功能于一身,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養老服務模式。產品形態上,為了實現全程化養老的目標,同時考慮老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健康狀況建有多種型式的住宅及相關醫療、購物等商業建筑來滿足養老的需要,其中配套設施包括太陽城醫院、購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陽光水世界和物業管理中心等。養老方式上,有居家式、租住式、安養式、度假式四種,其中居家式是購買了住所的產權,社區為老人提供醫療、購物、送餐、家政等上門服務的養老模式;租住式養老是指按月交納規定的費用,即可獲得專門為老年人提供護理、食宿、照料等服務的養老模式;安養式養老是指將養生、保健、醫療、康復、生活護理與心理關懷相結合的養老模式,主要針對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度假式養老是指到世界各地的旅游度假勝地,以度假養生為主要目的新型養老模式。該項目地產產品多樣化,租售并舉,將老年人群體進行了層次劃分,同時配套設施完善,服務人性化、親情化,符合現代服務業的特點。但是無論購房還是承租其價格依然高昂,給一部分有需求的老年人造成了障礙,有效需求減少。北京太陽城國際老年公寓是集提供高端地產產品和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綜合性、現代化大型老年居住區,是我國養老地產先行先試的典型實例。

四、關于我國養老地產發展模式的思考

作為我國房地產新型的投資領域和營銷項目,其全新的增長點和產業優勢自不必說,必須要冷靜思考的是這個項目內在的風險性,這是對于這個新型行業尤其是關乎我國養老制度這種關乎社會特定群體穩定的重要項目類型,必須要全面估算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不確定的營銷盈利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和新興產業項目,養老地產在獲得全新的產業優勢的同時,還存在著作為新興產業模式所固有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在投資、管理、營銷等一系列組織行為中還存在著巨大的變數。在養老地產這一鏈條中,各種企業類型都會因為面對養老產業所先前固有的高投入、長周期、經濟環境在投資期間多變等復雜的不確定因素,而導致其為了應對這些潛在的投資風險而制定和確定科學合理的用來計算投入產出比的模型,而這種行為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由于養老地產與以往各種地產類型執行的完全是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營銷手段,沒有現成執業經驗的地產投資企業集團必然造成當前相關公司明確的盈利模式的暫時缺位。雖然地產投資相關企業資本的長期性很好的迎合了投資養老產業期限較長的特征,這也是時下能夠支撐養老產業的基本認可和辨識依據。但目前養老社區有著極為不明的用地性質,依據的是很高的地價,這就給未來的收益帶來的極大的不確定性,內涵著極大的風險隱患。作為一種資金密集型產業鏈條,養老地產肯定要大量的投入資金,從而帶動了全社會產業鏈進一步重視和考慮傾向養老地產的盈利模式和性價比。但這種考慮至今還只是停留于理論上,尚未有成形的模式和成功的經驗作為參考和借鑒,對于已經進入或者即將進入養老地產開發的企業來說,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因此,基于養老地產業較為新興的產業特征和不確定的營銷模式,需要進行冷靜的思考和運營把握。

(二)我國特色養老地產應首先健全優化產業鏈

當前我國的養老地產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首要的任務是應推進養老產業鏈的形成,從而促進養老地產的開發和建設。目前我國的養老產業鏈條尚處于形成過程中,如建設資金投入、建設用地提供、設施設備配備適老化用品購置、運營管理引進等環節都有待進一步銜接。可以說,完善的養老產業鏈條是促進養老地產項目開發和建設的重要前提,只有相關完整的環節能夠得到順利銜接,才能有效促進養老地產的順利發展。目前既需要建設良好的信息平臺來銜接各個環節,同時也需要政府出臺支持政策來培育各環節的成長。針對產業鏈的優化健全,還要通過制定針對性的產業標準,需要有關部門制定政策和標準以加強規范和引導養老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從而應對在實際建設中所遇到的由于產品多樣化和建設主體多元化所造成的水平不均衡問題。同時國家還要出臺各種政策來鼓勵養老機構的健康發展,促進產業布局下養老項目的多樣化和有序化。

參考文獻:

[1]紀曉嵐,季正琦. 我國養老地產發展模式探索――基于上海與杭州的個案比較[J]. 中國經貿導刊,2012(32)

篇4

[關鍵詞]河北省 居家養老服務 推進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6-0024-02

為了讓全省的老年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近年來,河北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強化政策支持,大力推進“虛擬養老院”和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但如何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持續性、經濟性仍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一、河北省居家養老發展中的主要難題

河北省近年來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極大地改善了部分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但要長期并惠及全省所有居家老年人口,“居家養老”的市場化、社會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一)社區內養老服務設施不健全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配餐中心等是老年人居家就近就便養老的重要服務設施。河北省《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就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已提出明確的要求。目前來看,政策的全面落實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最初設計施工時,沒有預留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如今高起的房價和房租困擾著地方政府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完成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愿望。一些老舊小區的類似為老服務站功能單一,基本的娛樂場地都沒有,很難滿足社區居民居家養老的基本需求。而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開發商沒有動力在新建小區中拿出一定面積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即使新建居住(小)區也有很多沒有執行配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相關政策。社區居家養老還存在大量“欠賬”,作為建設主體的地方政府仍需加大投入,大力推進本地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進程。這給本就薄弱的各地財政又增添了一份壓力。

(二)未富先老,居家養老服務有效需求不足

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居民自費購買,一是政府購買。河北省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居家養老服務潛在需求大確是不爭的事實。但真正支撐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有足夠經濟收入作后盾的有效服務需求卻明顯不高。2013年,河北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1916元,而城鎮居民月人均消費性支出約1137元;2014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雖上調至2100元/月左右,但上半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又上漲1.9%。對于大多數主要依賴退休金養老的城鎮居民來說,去除日常基本開支,結余不多,自費購買日托尤其是長期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缺乏充足的經濟支撐。而作為當前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重要收入來源的政府購買,因受地方政府財力所限,規模并不大,各地大都還是在為為數不多的特定人群埋單,且壓低了養老服務項目價格。僅依靠政府購買還不足以維持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持續運轉。除經濟因素外,依靠子女養老的傳統觀念以及對現行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家養老服務購買規模的增長。有限的市場加之高漲的社會用工成本,使得河北居家養老“看上去很美”,實際運營情況卻并非都那么理想。一些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坦言:“現在并不掙錢。”都急盼著工單多起來,服務量升上來,達到滿負荷運轉。事實上,居家養老服務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需要一個過程,那些業務單一的中小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能夠堅持多久呢?

(三)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缺乏,志愿服務不足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差,情緒波動較大,精神也相對脆弱,因而,居家養老護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質。目前,河北省的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多為下崗或農村務工人員,文化程度偏低,大都缺乏專業而規范的訓練,只能從事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護理工作,醫療康復、心理咨詢工作仍欠缺大量專業人才,阻礙了養老服務機構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擴展以及養老服務業業態的多元化,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此外,志愿服務力量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還有很多人從未參與過養老服務志愿者工作。當然,有些人是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不愿參加志愿者活動,但也不乏有志愿服務愿望、僅僅因為沒有相應的組織機制而至今未有相關志愿服務經歷者。目前,省會石家莊全市常住人口已超過1000萬,市區常住人口近300萬,而市養老服務中心平臺注冊志愿者僅40萬,志愿服務的潛力仍待挖掘。

二、河北居家養老持續發展的路徑

未富先老增加了我們養老的難度。只有充分動員政府、市場和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完善養老服務市場運作機制,建立起較為“經濟”“持續”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幸福的“居家養老”生活才能走近更多中低收入人群。

(一)深度整合社區為老服務資源

政府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旨在利用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體娛樂等全方位的服務,提高養老質量和水平,讓全社會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目前,河北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老年人群的需要,政府在加緊建設的同時,還應深度整合現有社區各種資源,以便減少服務的生產成本。

首先,做好城鎮養老服務設施摸底清查工作。各地應由民政部門牽頭,聯合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財政等相關部門,對已建成居住(小)區配建社區養老服務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清理檢查,摸清服務設施供給狀況。

其次,圍繞“步行10分鐘”服務圈,整合社區為老服務資源。各市(縣)政府要統一規劃、協調,將機關、學校等文化娛樂、就餐資源,社區衛生院的醫療保健資源,納入居家養老服務范疇,并明確服務規范,以彌補老舊社區為老服務配建設施的不足。

第三,繼續加強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絡平臺建設。建立健全社區居委會、老年人、困難群眾、志愿者、社會組織、加盟服務企業等數據庫,加強數據庫管理。利用中心服務平臺廣泛吸納志愿服務隊伍、各類服務企業、社會組織,與醫院、醫療救助機構等建立網絡聯系,形成助醫、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困、助學、助樂、助游、助聊等功能齊全的上門服務體系,在市民需求和社會服務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以優質、便捷的服務吸引轄區更多老年人成為中心呼叫服務網絡的用戶。

(二)壯大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

志愿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別是在未富先老的中國,志愿服務的大力參與能夠保障低收入者、困難群體得到更多的居家養老服務,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居家養老需求。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但還不是志愿服務的大省。應該千方百計利用好人口優勢,以大規模的志愿服務來彌補政府財力薄弱、居民平均收入較低的劣勢,提高本省居民居家養老生活整體水平。

1.加強為老服務志愿者組織建設。各地宣傳部門要切實做好宣傳、組織工作,依靠地方工會組織、行業協會、社團做好志愿服務者的動員、登記、注冊工作,建立起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轄區大中專院校、居民社區,包括黨員干部、工人、青年學生、社區健康居民等所有人群在內的為老服務志愿大軍,并根據志愿服務者的專長組成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體健身、親情陪伴、護理照料等各種志愿服務隊伍,按照社區老年人需求開展各類專項服務。

2.建立健全為老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志愿服務精神是可以被激勵、強化的。恰當的激勵機制不僅不違背奉獻精神,而且是對志愿者志愿服務行為的認可、鼓勵,能夠對志愿服務產生引導作用,確保志愿服務長效發展。在加拿大,是否參與志愿服務是青少年入學、成年人工作錄用的重要參考標準;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也推出了“時間銀行”的做法激勵為老志愿服務行為。上述做法都值得借鑒,河北省應該盡快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具體措施,大力推廣,讓志愿服務成為我省居家養老服務服務體系長期而穩定的重要力量。

(三)大力培育居家養老服務市場

1.提高養老消費支付能力,改善居家養老服務市場規模。提高老年人經濟能力是改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的根本。從近期來看,我省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規模,根據社區三無、殘疾等特殊老年人養老實際需求,適度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補貼水平,擴大政府補貼范圍;從長遠來看,還要積極建立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已成為世界各國老年人長期護理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它有效解決了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障問題。盡管長期護理保險在我國的發展還有很多困難,但著眼未來,立足長遠,必須迎難而上。為了滿足不同收入人群多種層次老年長期護理的需要,我們應借鑒德國做法,盡快建立起強制型長期護理保險(社會保險)與補充護理保險(商業保險)相結合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既可緩解醫療機構被當做長期護理場所而帶來的醫療資源緊張,又能減輕政府和家庭長期護理負擔,還能帶動老年人長期護理市場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2.著力培育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主體。養老服務行業可以微利,但做成純慈善不現實。鑒于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剛剛起步,政府應做好市場調研工作,針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現實困難和問題,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繼續研究、完善,以恰當的扶持政策鼓勵處于市場開拓階段的養老服務機構進行盈利模式探索,獲得合理的盈利,維持其生存發展需要。同時,還要給予專職養老社工更多關注,給他們一定的社會地位;保障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和社會保障等權益的落實,增強職業吸引力,從而為養老服務機構吸引并留住服務從業人員,促進該行業良性循環發展。

3.規范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秩序。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的規范化不僅可以保障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而且還會提高居民的信認度,促進服務購買行為,擴大市場規模。對老年人和養老服務機構而言可謂“雙贏”。河北省應加緊制定居家養老服務規范,明確服務流程和服務標準;盡快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糾紛處理機制、養老服務機構信用評級制度;完善養老服務定價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讓養老服務機構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制定價格。總之,要發揮好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的宏觀引導和規范作用,讓老年人享受到居家養老的樂趣。

4.加大“居家養老”宣傳力度。“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對河北多地來說還屬新生事物,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還處初創期。各級民政部門、街道辦事處、社區、運營商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利用電視、報紙等手段,積極做好入戶宣傳,讓更多老年人以及他們的家人了解居家養老惠民政策,了解12349養老便民服務平臺,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居家養老”的新理念,并加入到這種新型養老方式中來。

【參考文獻】

[1]仝利民.社區照顧:西方國家老年福利服務的選擇[J].社會學與社會工作,2004(04).

篇5

面對老齡社會的來臨,如何為更廣闊層面上的老齡人口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養老地產無疑是一種新的可資借鑒和扶持的模式。養老房地產的開發將是一個嶄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試就目前我國養老房地產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作一探討。

一、目前中國養老房地產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家關于養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不完善

第一,開發支持政策不足。養老和居住是密不可分的,現在在打造養老宜居社區、開發養老地產方面,政策準備并不充分。目前對外的土地政策是兩類,一類是通過招、拍、掛拿地,另一類是劃撥用地。如果通過土地的招、拍、掛在市場渠道拿到土地來建養老地產,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非常高,其售價就一定高,這樣很難滿足日益龐大的需求。如果是企業用劃撥土地方式來建養老地產,實際面臨著土地資產后期開發融資的問題,不能抵押,融資方面就受到很大限制。對于政府如何用土地政策支持企業開發養老社區來解決養老居住方面,在政策上還是缺失的。

建養老房,房子和地兩者的關系是不可區分的,具體有三種形式:一是劃撥用地和福利房,這是以前傳統養老院的模式,地是政府的,不要錢,政府再建福利院,通過福利的形式解決低端的部分養老需求;二是低價土地政策支持商品住房的租售及服務;三是招、拍、掛取得土地來提供商品住房租售及服務。目前第一種和最后一種情況在市場上是存在的,既有福利院形式,也有高端的養老住宅,盡管數量比較少。但中間第二種情況則是缺失的。而在國外住房的供應體系里,政府通過土地等政策的支持來提供市場房屋的租售和服務,在住房供應中是一個比較主要的類型。

第二,財政政策準備也不充足,現在很多地方實際上出臺了一些支持養老床位建設和養老設施建設的政策,包括一次性建設補貼、運營補貼、新增養老床位補貼等。

第三,我們的金融支持工具準備不足。缺少足夠的金融工具支持,特別是長期的、較低成本的資金支持,銀行貸款期限較短,當養老設施還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就得償還,甚至不支持55歲以上的老人貸款。而且由于養老地產盈利模式不清晰,銀行不愿意投入養老地產貸款。如何拓寬融資渠道來支持養老地產發展,也是一個重要挑戰。

第四,我們配套的養老服務準備也不足。養老房地產是一個產業,蓋房子不難,難的是相關的養老服務配套設施。開發企業面對養老地產入住者,如何來提供相應服務呢?一是自己培養隊伍提供服務,但很多開發企業不具備這個能力。因為養老服務專業性程度非常高,原來的物業管理人員很難達到老人在精神及生理上的需求。二是與養老服務機構合作。但目前社會上養老服務業并不發達,培訓機構能力仍不專業,服務人員顯然不充足。

第五,養老服務體系也不完善。除了養老的醫療護理、營養膳食、安防系統之外,老年人年齡大了以后精神需求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如何提供記憶護理、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這些發達國家都比較注重的精神上和人文上的專業化服務,我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第六,我們的養老觀念轉變和財富累積不足。如果讓中國的老年人把一輩子的積蓄拿出來用于住養老地產這種消費比較高的養老服務,他們舍不得。再加上這一代人工作期間收入也比較低,財富積累上面臨著未富先老的狀況。

(二)養老地產市場不成熟

對于企業而言,養老房地產的開發與普通住宅開發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與國外相比,中國養老地產開發商面臨的土地和稅收成本依舊十分高昂,加之養老地產項目投入周期較長,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后期引入的各項服務都需要大量的投資,且回報較慢,因此對企業的資金量要求很高。其次,傳統住宅地產多為產權式銷售,盈利模式簡單,但養老地產的特殊受眾群體要求開發企業在后期的物業管理和服務方面進行全面的規劃和管理,還必須與保險、金融、醫療等產業進行有機結合,這也極大地考驗著企業的綜合運營能力。再次,企業涉及養老地產的專業運營團隊也是捉襟見肘。一方面在國內缺少成功和成熟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國外的團隊又與國內的現實情況對接困難、水土不服。

國人對傳統養老方式的過于依賴以及對養老地產模式的不了解,也說明這個新興市場還遠未成熟。

無論對機構還是企業,運營盈利在養老地產市場顯得非常重要。但由于特性不同,國外成熟的養老地產,想要達到穩定期的投資回收期少則3年,多則5年,年回報率也在10%以下。在國內,回報率的數值則只有3%~5%。這對于以往習慣于高利潤和高資金流動性的房地產企業來說,將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二、關于政府扶持養老房地產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高層制度設計與理論研究,理清養老房地產的概念與定位

重點應包括:對老年群體行為狀態的區分,養老機構規模、硬件設施設計內容標準,以及餐飲服務、醫療保健、康復娛樂、心理疏導、臨終關懷等服務項目。

(二)對養老房地產給予盈利的政策支持

近階段可先按照“9064”的大致比例配置,90%為居家養老,6%為社區養老,4%為機構養老,其住房絕大多數是產權出售的,服務項目也大都收費,因此收益是較穩定的。做好養老地產,社會和老年人需求是基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保障,企業及個人或社會組織產業化經營是載體,依據市場的需求,著重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有償的、市場化的產品和服務。政府則應通過財政、稅收、投資、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政策的扶持。

(三)努力辦好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

各地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政府要完善農村養老服務托底的措施。要將所有農村“三無”老人全部納入五保供養范圍,適時提高五保供養標準,健全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功能,使農村五保老人老有所養。

(四)完善公共財政補貼支持政策

要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評估機制,認真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

(五)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政府要支持和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提供養老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要在資本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手續、規范程序、公開信息,行政許可和登記機關要核定其經營和活動范圍,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鼓勵個人舉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

(六)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

要求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七)深化體制改革

要堅持保障基本、注重統籌發展、完善市場機制等原則,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各類服務主體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政府在保障基本養老服務方面要發揮主導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要發揮基礎性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支持家庭、個人承擔應盡責任。要明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定位與分工,這既是對以往經驗的科學總結,也為今后工作提供了必須遵循的方法和路徑。

篇6

高鵬:溝通是養老服務最關鍵的技能

大家都說給老人一個家,但是這個家怎么建造?這個家不僅需要硬件,更需要軟件,即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思維方式。一線人員的專業標準,并不是常規理解的某一方面,而是對關于老年人生理學、心理學、精神學等科學知識的全方位運用。

比如,養老行業里有人說自己的機構護理得非常好,這個我不太認同。護理不是狹義的一個概念,不能只指醫療護理和生活行為的照料。首先,要評估每一位老人的身體、心理、精神、社交等實際需求。要針對他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生活愿望等進行綜合評估,個性化、科學地制訂服務計劃,并對服務計劃執行的過程不斷進行評估,以不斷完善、接近老人對生活的目標。

養老服務的最關鍵技能是什么?溝通。溝通是所有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它需要技術、技巧、技能。因為老人存在各種不同的障礙,如語言的、聽力的、心理的,只有成功的溝通才能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排除內心的焦慮、顧慮、擔憂與不安。所以,要有合格的服務,就要有合格的員工。合格的員工得對情商、對老人心理學都有所了解;而要做一個優秀的員工,則要看“心”,有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心。(來源:京華網)

養老服務業:亟須專業護理人才和設計創新人才

最為缺乏的是專業護理服務人才。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全國失能老人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16.6%,這意味著現在至少有597.6萬失能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2個失能老人至少需要1個照料人員。我國各地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方式,目前對專業護理及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其次,缺乏專業設計創新人才。記者走訪過多家養老機構和敬老院,發現他們普遍開始注重各種配套設施和細節的處理,比如,走廊扶手的高度和寬度便于老人抓握,拐角處安裝圓角扶手等等。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設施及用品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國外,并且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他們只是通過細節創新使之更適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愛精神。要做到養老配套設施及裝備國產化,就需要專門的設計人才和創新人才。(來源:經濟日報)

烏丹星: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由服務決定的

養老產業中有一些經營性的實體,如社區、醫院、老年公寓等,這些實體依托的上游是什么?是研發。實體依托的下游是產業鏈對接。現在,我們首先需要的是研發人員,因為中國沒有現成的經營管理模式,還需要相應的經營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實際上在這個結構中,我們看到現在開發商重點做的是“中游”,重點討論拿地建設,將來跟醫院對接。所以,我個人認為大家更應該關注上游,就是研發模式的問題,還有下游市場的啟動,我們發現很多項目是“臥城”,因為和市場對接得不好。

在國內,上述三種人才目前是非常缺乏的:重點解決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發人員,重點解決運營模式的經營人員,解決市場啟動機制的營銷人員。否則,你靠什么去拉動市場。

篇7

關鍵詞:養老地產;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080-02

養老地產是用以養老的地產,是養老服務業和老年房地產業這兩個第三產業的結合,具體包括適宜老年人居住的如老年住宅、老年公寓、養老公寓等項目的開發和經營的過程。

一、中國養老地產現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趨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開始進入養老地產領域。目前,中國的養老地產市場格局基本形成了“房企系”、“保險系”和“央企系”三足鼎立之勢,三類企業投資額已超過千億元。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2011年的研究報告統計,超過20%品牌房企進駐養老地產。萬科、綠城、保利等企業均拋出了養老地產發展計劃。萬科養老產品線基本成型,綠城集團旗下的養老地產項目綠城藍庭,也已向市場推出了70年產權的頤養公寓。泰康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平、中國人壽等多家壽險公司也紛紛布局養老地產市場,全面展開養老地產的投資和運營。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保險系”企業在養老地產領域的投資已超500億元。另一投資主力“央企系”,在2013年4月、5月份,中國石化和中國水電在四川、重慶兩個養老地產項目投資額已達到160億元人民幣。

二、國內外典型案例

(一)美國太陽城

美國太陽城是美國較大的老年社區之一。整個社區包括“太陽城中心”、“國王之殿”、“湖中之塔”、“庭院”和“阿斯頓花園”以及“自由廣潮”六大居住社區。每人每年繳納一定費用,就能享受室內和室外游泳池、草地保齡球、健身和娛樂中心等設施。

(二)日本港北新城

日本港北新城把老年人住宅產品與其他租售性質的住宅產品混合設計在一個生活社區內,賦予了老年人更多生活層面的可能性。港北新城把老少戶住宅(二代居)、老人專用住宅、養老公寓等鑲嵌在普通住宅中,方便子女照顧。

(三)美國The Terraces

The Terraces是亞利桑那州唯一一個滿足了900多項護理標準的社區。“陪護”是其最主要的亮點。這里的護士都是最高級別的注冊護士,屬于“保障型”老年住區。入住率達到82%,每月約有四戶需要更高級別的護理從而升級到更高級別的公寓。養老地產發展需重視標準化。

(四)上海親和源

作為養老地產,上海親和源走的是高端路線。如今,這個融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從園區設計、收費模式再到運營管理,都已成為國內養老地產運營方面的研究范本。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其營收渠道很簡單,主要是會員卡費和年費。親和源的會員卡分為A、B卡兩種,各占總量的50%。A卡不記名,可繼承,可轉讓,有效期與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B卡是記名卡,不可轉讓,有效期為十五年。如果老人在親和源沒有住滿十五年,剩余年份的費用將按原價折算退還給家屬,如果居住期超過十五年,超過的部分免費。

三、養老地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許多企業在運作養老地產項目時,普遍遇到了較大的瓶頸和障礙。其中,土地高成本、政策不明朗、回收周期長等,成了諸多“攔路虎”。

(一)政府審批復雜艱難

目前政府沒有專門對養老地產項目審批的相關依據,現在這類項目都以房地產項目為審批標準,而按照這個標準,就要求開發商必須規劃配備足夠的車位。專門用來養老的房子,一般情況下單套面積都不大,但是數量卻很多,如果按照相關要求,開發商就要付出很大的資金修建停車位,可是老年人在這種情況下都不用車,這不僅是各種資源的浪費,也加大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但在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養老地產報建規定的情況下,開發商也顯得很無奈。

(二)養老地產運營盈利模式不夠成熟

在運營模式上,養老地產除了房子設計更適合老人,更依賴服務和配套設施,不僅要有醫療、交通等配套設施,還要有精神上的配套設施。目前養老地產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國外運營服務機構在操作,真正成功的較少,目前國內養老地產領域開發模式多數為配建模式。選擇配建模式的開發商,往往最看重的是項目銷量及資金周轉效率,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養老服務及運營質量,養老需求難以保證。

(三)養老地產融資難,前期資金壓力大

由于需要配套養老設施,在醫療、家政、護理等方面提供服務,導致了養老地產前期投入高,而以出售服務為目的的項目,資金回籠速度更慢、周期更長,對運營企業資金壓力更大,融資難度也更明顯。

(四)養老地產后期服務復雜,專業護理人員缺乏

養老產業是一個很龐大的產業鏈,涉及老年護理服務和設施行業、旅游、金融等領域。僅護理方面,目前國內護理人員存在極大缺口,按平均每3位老人需要1個護理員推算,保守估計需要養老護理人員超千萬,而國內現有養老護理員僅數十萬人,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養老地產項目想找專業人才就顯得很難。

四、對策與建議

養老是時下關注最高的話題之一,養老產業也是朝陽產業,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政府支持這個行業是明確的,企業在最初階段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只要各方面加強溝通,相信問題會得以解決。

(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細則,指導發展方向

政府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出臺針對養老產業發展的相關執行政策細則,以便加快養老項目的建設。政府可以在土地出讓金或者稅費方面進行優惠讓利。用地可考慮類似于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做法定向供應,降低福利養老建設成本。

(二)規劃設計先易后難,緩解前期壓力

在規劃設計時,應注意將不同類型的居住產品合理分區,保證各自的獨立性,避免相互干擾。開發大規模綜合型養老社區時,可考慮分期建設,例如先建設自理型養老住宅和部分服務設施,預留出一定的發展用地,等到一段時期后,再建設護理型養老公寓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等。

(三)吸引社會資本,拓展融資渠道

要加快發展養老地產,也需要吸引社會資本。通常解決的途徑是吸引基金、信托和投行等金融機構進入。最近新增的通過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方式募資的盛泉養老,將有望為養老產業資本化發展探路。

(四)企業配合當地政府規劃,爭取政府支持

通過配合當地政府的養老發展規劃,在土地價格評估方面獲得優惠或者爭取地方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支持。主要是地方財政、福利彩票公益基金、地方專項補助資金、銀行貸款利率優惠等。

(五)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提升運營服務能力

“國內房企開發+引進國外運營服務機構”成為大多數房企階段性的嘗試與選擇。國內開發企業可以學習其經驗,在操作過程中一旦成熟就會獨立嘗試,從而推動公司內部對于養老地產運營、服務相關方面逐漸走向成熟。以培育運營服務能力為核心的,積極引入成熟的養老理念、運營體系、護理標準,培育本土化專業團隊。

五、養老地產發展預測與展望

養老地產是時下最熱門的產業之一,但同時也是最復雜的產業,養老地產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社會體系和社會價值的認定過程,其運營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挖掘。養老地產具有其特殊性,它與社會保障體系必須緊密結合。其市場發展前景也是很廣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努力和配合,才能使中國老年人真正享受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 王忠.養老地產商業模式解構[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2).

[2] 張冬冬.養老地產開發運營“惑之五部曲”[J].城市開發,2012,(2).

[3] 于浩波.對養老地產的實踐[J].城市住宅,2012,(1).

篇8

關鍵詞:“互聯網+”;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優勢與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3-50 -03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服務工作愈發成為社會熱點。在2015年的兩會上,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概念席卷全國,時至今日“互聯網+”進一步發酵,“互聯網+養老”已經成為養老服務行業不可忽視的亮點。同時,”互聯網+”下出現的新事物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如人機交互、云計算云儲存、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都在為養老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提供挈機。“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發展養老產業構建新的產業模式。

一、“互聯網+”背景下養老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大數據的應用為養老信息平臺的建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傳統的養老行業,沒有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優勢,對于老年人的需求服務也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生理方面,同時國家沒有精準的數據分析,只能盲目的政策支持,而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通常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但現在不同了,互聯網時代來臨了,互聯網連接著全球的億萬用戶,因為連接的便利性,信息資源共享化,互聯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應用。

首先,將大數據用于養老產業,這也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有必要的,建立一個平臺將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家庭狀況、醫療信息等基本身份信息錄入,用于以后老年人進入養老院等機構的信息服務記錄,可以將老年人的信息數字化,省卻了以前的紙質檔案的登記,還利于信息資料保存與共享,方便以后數據平臺跟國家的數據統計的對接。同時開通網上老人身份信息認證,使用有攝像頭并能夠聯網的電腦或智能手機自助完成信息認證,方便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老人們可以通過電腦直接在網上完成身份信息的采集認證。

其次,通過分析老人在醫院的醫療信息記錄,計算機自動生成老人的動態健康檔案,結合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功能,并結合執照醫療團隊醫師的建議,提出有針對性的膳食、運動、起居的日常生活計劃,并將這份健康報告上傳云端方便子女對自己父母健康狀況進行了解。我們利用數據平臺可以為老人提供準確的服務,精準定位老年人養老需求,深度挖掘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二)互聯網金融新工具拓寬了養老產業的籌資渠道

養老產業的資金問題,大家都看到了這是個利好的行業,前途是光明的,不再是以前的國家控制下的福利養老機構,開放市場吸引大批的投資者,形成的以老年人為消費中心的經濟產業。

第一 ,引進國家資本和借助政策的扶持,企業就會慢慢發展起來,我們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互聯網融資方式――眾籌,每個人支持相應的資金,集資者承諾給予支持者一定的回報或優惠政策,每個人的資金支持是微小的,但在互聯網時代匯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資金籌集方式對不管是現在即將面臨養老還是以后要B老的人,都會有極大的誘惑力,大家支持一定的資金作為自己以后的養老投資。因而資本的匯集是相當迅速的,這樣還能夠為企業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果,為他們的養老項目營銷造勢,增加在社會上的宣傳影響。企業獲得第一筆啟動資金后就能進行項目的開發,逐漸地將產業鏈做出來,甚至在其養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獲得融資,到最后就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養老的產品研發以及走向的問題了。

第二,養老市場潛力巨大和互聯網信息的便捷使人們更加準確地認識到了其未來發展的前景,因而早有企業已有心利用互聯網發展養老產業。但苦于資金的缺乏,遲遲不能形成一定規模。P2P網貸平臺的出現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希望,平臺可以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資金,通過第三方的平臺,使借貸雙方的供需相匹配,從中選取最優的利率條件進行借貸實現信息與資金的最優配置,讓雙方都獲利。這樣可以快速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利用互聯網新的金融工具來為養老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這是企業融資的新途徑,減小了傳統養老行業依靠政府救濟發展的壓力。

(三)智能硬件設施優化養老產業的資源配置

我國是人口大國,養老是民生問題關乎社會穩定,國家予以相當的重視,對于此產業的扶持與優惠在力度上都在加大。人到了老年時期,隨著各項身體機能的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身體疾病的出現,養老產業不可避免地會在醫療方面入手,運用高科技手段,現在互聯網時代有各種的智能化硬件,來拉近互聯網與人類的聯系,以人為中心,擁有人性化的體驗。

1.我們可以在老年人的看護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當老年人出門散步的時候,給老年人佩戴一個智能手環,用GPS來定位的佩戴式電子設備,其精確度可定位到方圓幾米,可以隨時監測他們的位置,并增加生命信息特征檢測功能,防止老年人的突發性疾病。這樣即使老人外出,也不用擔心看護找不到人的情況的發生和其他意外情況的出現。同時手環也可以錄入老人的身體健康和醫療信息等,這樣也可以根據每個老年人的具體情況來分析老年人所需要的監護服務需要,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樣給每個老人配給一個看護人員了及大大地節省的人力資源成本。通過互聯網云平臺計算分析,老人的健康監測數據結果發送給老人親屬,或者社區及養老、醫療服務機構,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查詢老人的血壓、血糖、心率等健康數據,這樣既方便又快捷,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這是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優化了資源的配置。

2.在老人的生活交流方面我們可以開發出一個簡便易操作的手機APP,幾個特殊按鍵,緊急救助、生活服務、親情通話、服務評價等功能全搞定,教會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以及使用服務軟件,幫助老年人建立一個社交朋友圈,老人們同樣可以在這個平臺交朋友,相當于IM通訊軟件擴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圍,更大程度地滿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要求。這樣可以讓老人們也成為互聯網時代中的參與者,并根據自身需求的不同主動地聯系服務,就可以讓老年人享受互聯網發展的福利,成為其中的參與者和建造者,滿足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3.許多老年人是居家養老,因為子女生活習慣的問題和看護人員勞動成本的提高而獨自養老。人們開始將人工智能運用于養老,開發與老年人交流的機器人,幫助老年人處理簡單的家務活,提醒老人服藥和每日待辦事項,時刻監測老人的身體狀況,以便老人在出現突況的時候發出求救信號。同時智能機器人也具有學習的能力,讓機器人承擔類似于管家的功能,這是居家養老的重要方面。

其實對于互聯網在養老方面的應用,早已有機構進行試驗研究,但并未形成系統化的研發體系,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應該會進入到計算機科學、醫學、心理學、老年學等學科共同合作推進的階段。這一系列智能技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老年人居家和社區中的安全和生活提供便利,尤其在智能居家、促進體力和鍛煉的科學技術、跌倒的預防和監測、自我的健康管理等方面有一定成效。盡管也有相當部分還處于實驗室研發和試用階段,但是已經構成了很好的研究和實踐基礎。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養老產業面臨著復雜的發展環境

1.新技術在養老產業中如何運用缺乏經驗。”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產業有也有其發展的困境,其實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產業發展算屬于新課題,首先就是智能服務硬件的開發,研發水平不夠,只能慢慢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畢竟我國的養老產業起步較晚,而且互聯網模式的養老要求的就是高科技化、人性化、效率化,所以開展的地區也就受到了限制,必須在大城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或高校附近附近,才能提供強大的技術服務支持,這樣的費用成本是巨大的,不僅要承擔周圍地價的壓力,還要給研發的高校和科技機構提供資金,這將是巨大的費用支出。

2.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和覆蓋還需時日,養老數據的收集和運用還缺乏堅實的基礎。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同時我國也慢慢步入了老年化的階段,但老年人的數量眾多,將老人們的數據信息錄入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工作,人口的數據統計資料也不齊全,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信息資源的不暢通,信息資源不對稱有可能造成數據分析的不全面,使企業做出錯誤的市場判斷。

3.老人對新事物接受度低等傳統觀念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老人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緩慢的,給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務,老人是否能夠適應,畢竟機器是沒有感情的,無法給老人精神上的慰藉,不知老人是社會人也需要真實的情感交流,但通過冰冷的機器來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務,老人是可能無法適應的。

4.養老市場發展不成熟、經驗欠缺的不利影響。 作為一個新的產業結構模式,市場上可能存在潛在的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競爭,將會引起行業的惡性競爭,這不利于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服務的水平上無法與西方發展完善的國家相比較,人員的篩選和培訓都沒有經驗,養老產業的管理等方面都是較為欠缺的,這都是要通過一定時間在市場上學習經驗。

(二)利用互聯網金融工具進行融資,風險難以控制。

利用互聯網融資是有利有弊的,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其發展的過程是難以預見的,我們利用互聯網金融工具進行融資的方式雖然方便快捷,資金到位迅速,但其風險也是巨大的。由于是網絡上的交易我們無法辨別對方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假,可能連平臺都是假的,但我們無法辨別,其次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剛剛起步,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未出_,無法給與我們融資者相應的法律保障。

(三)養老數據安全保障難度大

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利有弊的,上面我們提到了大數據平臺的建立,方便了老年人的信息資源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是最有價值的,特別是我們每個人的隱私信息。互聯網信息資源因為是在網絡中流通的,監管難度大,但這也是發展養老產業必須經歷的,在養老平臺上流通的老人的信息資源,如果遭到一些非法分子的覬覦,通過網絡黑客或者養老平臺的工作人員而泄露出來,賣給一些詐騙團伙,而將其進行非法的用途,不但會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困擾,有時甚至會帶給老人們經濟損失,畢竟老年人的維權意識、防范意識都比較薄弱,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假。

(四)市場還不具備規模,養老成本高

養老的問題古已有之,但養老產業是我國近些年來興起的產業,對準的人群主要是40到60年代的人,這部分的人群雖然數量巨大但是大多數都是與家中子女生活,或者在農村養老,這種對于市場的虛擬擴大,造成了市場出現虛假的繁榮,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的養老產業,要達到智能化的要求,養老產業運用互聯網產品必要的成本是不能避免的,比傳統的養老成本高。這就要求老年人要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消費這種智能化的養老。因而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消費的人群較少,養老的前期成本不可避免需要先享受的消費者承受,產業還未到達這個產業的利潤紅利時期。

對于國內的養老企業來說,現在無疑是一個好的時機。互聯網+與養老產業的結合可能對傳統的養老造成沖擊,但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互聯網+”正全面融入金融、交通、醫療、保健等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家庭服務業。“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尚處于初級階段,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其培育發展仍然面臨著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諸多挑戰。不過其發展前景仍然是被市場所看好的,在未來擁有極大的投資前景。

三、”互聯網+”背景下養老產業發展方向

(一)加快互聯網、智能化技術的建設與人才培育,夯實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要發展智能化養老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極大拓寬養老市場的響應范圍,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養老的產業。作為一個新產業,就需要人才來拓展市場和向更多的人來介紹自己的產品,加快培訓適用于互聯網時代下的養老管理服務人才和技術服務人才這也是當前發展的重點,專業人才隊伍是“互聯網+養老”實現和發展的保障。在“互聯網+養老”這個新型產業之中,不是單純的一種技術在,而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協調、配合,所以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就是很關鍵的。高素質的人才相互配合才能使傳統養老業與互聯網真正的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大作用,建立相應的培訓流程讓企業擁有更多的這方面的人才,這個市場的份額才會逐步的擴大。同時加快科技成果的運用于養老產業轉化率,將科技產品用于養老產業的快慢,也決定著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科技以人為本就應服務于人,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養老產業,為老年人提供科技化人性化的養老,是未來養老產業的發展必由之路。

(二)加強和完善養老數據平臺建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未來互聯網發展之中,數據信息是最寶貴的資料,因而我們在養老數據平臺的建設中應把深化網絡基礎設施及信息資源方面的安全防護放在重點方面建設,使其可以達到銀行級別的安全水平,保障老年人的隱私信息,使信息流通于網絡的安全性加強。同時加強平臺數據的監督力度防止不法人員利用信息進行牟利活動,不斷完善數據的平臺建設,開放平臺接口,為更多的養老企提供數據錄入平臺增加平臺的數據信息,為更多的養老企業發展提供老人的信息幫助他們的產品生產公司戰略等方面制定,實現其數據平臺資源的共享價值。

(三)規范互聯網資本,助力養老產業的發展

破解養老產業發展的困局,首先解決養老的資金流入問題,在以后的產業發展中我們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將社會資本引入養老產業,能夠為養老的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不斷擴大產業的規模,讓更多的老人能夠享受到互聯網養老的產業發展效益。將養老服務智能化發展寫入老年事業發展規劃,投入部分前期資金,建立起“互聯網+養老”服務的信息平臺。

第一,我們可以利用政府、企業兩者共同的優勢來發展養老,采用PPP模式來發展養老,政府和企業共同運營養老產業,增加人們對于這一類型的養老產業的信心,這樣企業有了政府作為后盾,就不用獨自承擔產業風險還能夠獲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將風險效益降低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來發展壯大養老產業的規模。同時政府可以出資設立養老產業服務發展基金,吸引有實力的優質的養老企業的投資,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優惠和幫助。雖然養老產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但在國家的引導下和支持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陸續開放一些金融工具,比如基金、信托、債券等,為養老項目提供資金,不斷發展壯大這個產業。

第二,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充分地吸收社會資金來發展養老,利用眾籌的方式向社會募集資金,向個人或企業機構籌集資金,政府擔保增加民眾的投資信心,彌補政府投資的不足。同時,加強對于行業的監管,畢竟互聯網資本流通于線上,可能一些違法詐騙團伙會利用投資者對于這個行業的不熟悉來進行詐騙活動,而使以后的投資者不敢對此行業涉足。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正確引導行業的發展。

(四)豐富和拓展養老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

“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產業前景不可限量,圍繞著龐大老齡群體的醫療健康、文化教育、娛樂休閑、生活保障等深層次的需求,豐富和發展了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在以下方面,養老地產、養老日用品、養老文化娛樂、養老醫療等領域進行產業發展。根據馬斯諾的需求理論,將養老市場進行這樣的分割與定位,才能確定出消費的市場與人群,推進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智慧型養老院給老人們提供便捷良好的服務水平,使智慧醫療加快產業鏈整合,向大健康體系發展,然后推動建立以老人為中心的文化娛樂產業鏈,形成一個完整的養老a業體系。

參考文獻:

[1] 孫文燦.互聯網+養老未來空間無限[J].特別報道,2015,,(05).

[2]李璐昆.互聯網 + 養老”應用探索與實踐[J].20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