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18 18:0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4―0037―01
心理健康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方面,幼兒心理健康尤其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幼兒心理健康對人一生的發展影響很大,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應該是同等重要的問題。然而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的教育,不注重幼兒心理發展過程,導致了不良后果。因此,要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一、要肯定幼兒的進步,讓幼兒充滿自信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特有的個性。家長也好,教師也好,不要抹殺幼兒的這份特有的個性。我們要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既要讓孩子接受我們的教育,又要讓孩子感受到教育的必須和愉快的成長。想很好地教育孩子,首先要很好地了解孩子,孩子對每一個事物的反應就是對我們教育者最好的反饋信息。有的家長會說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會不了解,其實不一定是這樣,有的時候身邊的他人也許比你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還要多。有句話說“旁觀者清”,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也不妨把這句話用上。自己的孩子都是好的,我們往往會讓這種親情的愛蒙蔽住眼睛和心靈,我們看到多的是孩子的優點和強項,孩子的缺點和弱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看到會發現,但是我們又往往有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告訴自己孩子今天有點心情不好,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讓他才這樣,久而久之,使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了。孩子的心理在成長,你不及時地去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又怎么能進入到他的心里呢?你又怎么能看到孩子的需要呢?
二、要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這里就幼兒“撒謊”這一問題來談談與幼兒溝通的重要性。孩子撒謊不是天生的個性,都是后天形成的。那么形成撒謊的原因一般都是教育者給于的。小的時候我們為什么撒謊,一般是這樣的兩個原因,其一:心理的恐懼;其二: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大體的來說就這兩個原因讓我們去撒謊,首先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不在一個水平面,教育者高高在上,接受教育者總是昂首仰望。昂首仰望會很累,就是這樣長久的不能面對面的交流,使得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距離越來越遠了。目的不能達到,那就會想辦法,這樣孩子開始撒謊,因為撒謊可以幫助自己達到目的。再者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常常會很激動,一時激動發脾氣孩子的心理就有了恐懼感,有時候還會受皮肉之苦,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皮肉之苦孩子學會了撒謊,這是人的本能,自我保護的本能!所以,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們不能一句話就否定孩子,而應用鼓勵的語言,比如孩子畫畫時你可以說:“你的畫畫得不錯,如果畫面更整潔些會更好。”而不是說:“瞧你的畫,亂七八糟像什么呀?”
三、切忌過分溺愛和嚴厲斥責
篇2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12-0104-01
一、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由于目前我國所處的現狀,每個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生活節奏的加速、養育方式的變化等影響因素下,面臨家長所給與的過多壓力,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承受著各方面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幼兒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開發,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幼兒健康狀況問題的存在和發生非常普遍和嚴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數量越來越多。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妨礙著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還給家庭、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12條提出“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幼兒心理衛生保健工作”,也就是強調了健康心理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認識上的誤差,一段時間來,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著對生理保健重于心理保健的現象。
很多幼兒園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園內的心理教育等實施活動中只滿足幼兒生理方面和基本物質的需求,忽視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真正內在需求。并且實踐過程局限,忽視幼兒實際接受能力,進行矯正采用的方法也只是行為治療,未考慮對幼兒是否真正適用。
(二)缺乏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
幼兒心理發展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幼兒的潛在可能性,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在我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來說年限短、理論研究少,這就導致培養出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其水平僅停留在一個較低層次水平上;幼兒心理健康的課程在幼兒園教育中分散、凌亂、沒有集中性,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與幼兒年齡差異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整合力度不夠。
(三)師資力量缺乏,家庭不同步
教師們對心理健康標準及效果的評價把握不準,因為知識相對零散,教育時間的局限,教師在實際情況中面對幼兒的心理問題,往往束手無策,無法及時正確糾正。
另外,從家長角度來看,生活中忽視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們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教育能力,導致有些幼兒性格過于內向,或者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在家長的溺愛下任性自私、承受不了挫折。幼兒園中也常見到一些有不良習慣的幼兒,例如吸吮手指、咬衣服、攻擊性強等;家庭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顯滯后,未能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同步和遞進。
三、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重視理論,提高幼教工作者素質
幼兒教育是一項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工作。我國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多為幼兒教師,保育工作者在幼兒教育生活中也起著輔助的作用,他們需要更多的道德感、責任意識和專業知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幼教人才隊伍刻不容緩。幼教工作者從自身角度來看,應提高幼教專業素養和法治底線意識,真正做一個熱愛孩子、熱愛幼教事業的合格幼教工作者。應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進行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提高自己心理衛生方面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及診斷知識,并將所學心理知識有效運用到幼教工作中,能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更好地促使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二)創設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
環境對于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必須“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要能促進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幼兒園整體環境要安全、舒適、衛生、實用,園內裝飾和材料要考慮到色彩的選用,整體能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幼兒園利用自然環境,合理布局,院內裝飾色調柔和,要符合幼兒審美情況。要在良好、舒適的環境中,在教師理解、寬容的態度下,引導幼兒自由主動探索世界,得到身心的良好發展。
(三)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在一日活動中以具體、形象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心理的不斷發展。幼兒園教育者的教學活動在幼兒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相互配合。所以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應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樹立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充分利用社區及幼兒園資源。同時幼兒園要開設專門的講座為家長提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社區的資源,做到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沈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1).
[2]桑青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微[J].中國健康教育,2002(07).
篇3
關鍵詞:幼兒園;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265-02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我國的幼兒教育迎來了春天。《綱要》規定,幼兒園要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當作幼兒園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也就指出了幼兒園的一個重要任務――健康教育。幼兒園進行各種教育都是建立在幼兒健康的基礎之上。眾多的幼兒園教師認識到了這一任務的艱巨性和重要性,承認幼兒健康是其人生發展和幸福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幼兒園工作中,現實并不樂觀。
一、我國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第一,雖然承認健康重要,但實際上卻更重視智育。眾所周知,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生命健康是一個人存在和全面發展的生物前提。幼兒身體的生物機能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各組織、器官都還比較脆弱;同時,幼兒期是生長發育的高速期,所以這個時候,幼兒需要成人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教育,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畢竟,幼兒的健康是其他一切教育開展的基礎,尤其是備受重視的早期開發智力的教育。幼兒園老師們都能認識到并承認健康的重要性,但很多老師認為兒童到幼兒園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幼兒的健康問題應該是家庭的任務;也有老師認為現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幼兒的健康問題已很少,不用再過多關注……因此幼兒的健康問題雖然被掛在嘴邊,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實際上大家更為重視幼兒早期智力的開發和各項技能的培養。這就使健康教育處于尷尬地位,形似一個不可或缺卻又沒有實權的“重要”職位。
第二,把健康教育的重擔完全交給體育和健康常識等學科,而忽視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很多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是通過開設體育課、健康常識課等方式來進行的,相當一些幼兒園認為通過開設專門的體育和健康常識教學就足以完成幼兒健康教育的任務。這是比較傳統的做法,這說明幼兒教師沒有整合的課程理念,沒有滲透教學的思想,沒有遵循幼兒教育課程走向整合的大趨勢,只一心鉆研自己負責的科目,沒有在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行為,錯失了很多良好的教育機會。
第三,幼兒園對健康教育重視有限,表現為重視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及現在的家庭模式,使獨生子女成為一個日趨龐大的群體。這使得幼兒的身體健康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出于對兒童的保護,許多應該幼兒自己去想、去做的事情被老師包辦和代勞,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和次數被減少,以此來避免一切所謂的危險活動,希望盡可能地減少意外的發生,降低幼兒身體健康受到傷害的概率。然而,正是這種所謂的“保護”,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和鍛煉自我保護能力的寶貴機會,導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都較差。有資料顯示,現在的獨生子女雖然身高和體重較之以前都有發展,但是內在的組織和器官的工作能力卻較差。而且幼兒園對幼兒健康教育的關注更多地放在身體健康上,卻忽視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在對健康教育的理解早已經從以前的健康就是沒病的觀點提升到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這一高度。因此,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也不應僅局限在身體健康上,還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問題。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第一,轉變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切實把幼兒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影響著他的教育觀、兒童觀以及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首先我們應當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使廣大的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和兒童觀,真正理解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不僅口頭上重視,更能在思想和行動上落實。只有幼兒教師真正意識到此時的健康教育對幼兒一生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才能真正地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健康,“智育第一”的現象,才能得到緩解。幼兒教師應該把幼兒首先看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其次才是幼兒教師施教的對象。
第二,培訓高素質的師資,這是為幼兒提供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最重要的保障。如今幼教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席卷過來。全國乃至全球的幼教領域都日趨出現各學科之間的融合。這種課程模式的改革,更加適合于幼兒階段的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兒是一個整體,對他們的教育也應當是完整的,而不應該是相互割裂的,因此他提出了“整個教學法”。這種融合式的課程,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沒有高素質的師資做保證,很難實現幼教領域融合、滲透式教育的目標,也很難保證學前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質量。因此,這是個不容忽視并亟待解決的難題。
第三,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綱要》要求幼兒教師形成科學的健康觀念,要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更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所以,幼兒園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把健康的內涵擴大到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現在重視培養幼兒的知識和技能、重視開發幼兒智力、不重視發展幼兒的情緒情感、社會適應,已經是我國廣泛存在的現象。很多幼兒園通過開設興趣班、特長班來吸引和迎合家長,家長也對這些所謂的興趣班、特長班趨之若鶩。他們不在乎幼兒的愛好和情緒情感,更不在乎幼兒的想法和情緒,也不認為幼兒也會有心理問題或者社會適應不良。幼兒心理長期壓抑或社會適應不好,又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注意,久而久之,孤獨癥、自閉癥、抑郁癥……日本早已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們為幼兒園配備專門的幼兒心理咨詢師,這是我國應當學習和借鑒的。讓每個幼兒園有專業的幼兒心理醫生,使每個幼兒擁有自己的心理健康記錄,使每位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得到提高,是我國幼兒園應當努力的方向。
第四,創設一個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重視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伙伴關系。環境是幼兒園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是在安全、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中,幼兒的健康越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人是感情動物,教師和幼兒都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所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師幼關系,有利于幼兒健康教育的進行。另外,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下,我國獨生子女眾多,家庭中缺少兄弟姐妹,那么幼兒與人相處交流能力的發展,就更多地依賴于伙伴,同伴關系在幼兒的社會化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幼兒園恰恰有得天獨厚的伙伴條件。要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就要求幼兒教師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體察童心的需要,要為幼兒創設和諧的師幼關系和伙伴關系,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幼兒能夠自由表達情緒情感,能夠自由進行交往與交流,能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師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能敏銳地捕捉幼兒的特點與特長,并幫助幼兒發展自己的特長,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注重引導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伙伴關系,以及良好的健康教育的氛圍與環境。
第五,充分發揮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與綜合的優勢,促進幼兒健康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塊教育內容,也不是一兩門學科就能涵蓋或完成的任務。更多時候健康是一種狀態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任務也不應由某一門或幾門學科來承擔。健康知識包含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角落,隨時有教育的時機和內容。除了由體育和健康常識教師承擔健康教育責任外,其他教師也應認識到自己負有健康教育的責任。每一位教師都要積極發掘自己所授課程中存在的、能進行健康教育的契機,把健康教育滲透到自己組織的教育活動中,并注意配合其他教師的教育,注重幼兒園健康環境的創設。
第六,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隨時、隨地、隨機進行幼兒健康教育。幼兒的日常生活蘊藏著許多心理教育機會,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靈活采取多種形式和有效的手段,進行引導。以預防為主,防范重于矯治,及時運用隨機教育,幫助幼兒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個體與群體關系,使其獨立性及社會交往合作能力不斷加強,逐步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如幼兒午睡后,部分幼兒穿鞋不會系鞋帶或認不清左右,有的幼兒樂于助人、熱情幫助別人,有的幼兒膽小,不與別人交往,有的幼兒不會尋求別人的幫助。此時,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立即進行教育,或運用課程設計情境進行教育,如講故事或故事表演。
第七,注重家園共育,做好家長教育與指導,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生活的兩大主要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著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只有幼兒園一方重視幼兒的健康教育,而沒有家庭的配合,那勢必不是完整的教育,出現“5+2=0”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所以,幼兒園要想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必須爭取家庭的密切配合,使家長有家園共育的意識。有些家長很重視幼兒健康,但苦于不了解,也沒有合適的教育方法,效果不佳。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做好家園共育,對家長進行健康知識的講解與宣傳是勢在必行的。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保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之,幼兒時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孩子長大后走向成功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所以幼兒園在注重幼兒智力開發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只有幼兒園、家庭和社會都關注幼兒的健康,家園共育,使幼兒身體健康、心理和諧健全、社會適應較好,才能使孩子擁有完善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黃顯軍.對當前幼兒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3,(Z1).
[2]徐艷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和對策[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1).
篇4
【關鍵詞】幼兒 心理健康 心理咨詢室
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研究發現,目前大學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礙,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在中學生中反映出來。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從小抓起,到了大學生和成人時期心理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就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雖然幼兒的心理障礙還不足以引起社會問題,在社會上也沒有引起各界的重視,但它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據了解,國外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幼兒園和小學都設有心理咨詢室。而我國的絕大多數幼兒園和小學沒有這一設置。心理醫生強調,孩子的許多心理問題就是在幼兒時期形成的,家長應提高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視力度。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定義為人生發展的關鍵期。
通過我們對本園幼兒的調查顯示,很多幼兒已表現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征,這些可能成為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從目前我國幼兒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來看,沒有完善的幼兒心理咨詢機制、缺乏系統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因而,在幼兒園建立心理咨詢室就顯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兒心理咨詢室的設想陳述如下。
一、幼兒心理咨詢室的定義及要求
幼兒心理咨詢室,即向幼兒進行心理輔導的場所,也是心理咨詢教師與幼兒進行面對面真誠相談和輔導幼兒短程游戲心理治療的地方。開展幼兒心理咨詢首先要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堅持發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感受和體驗,對幼兒進行生動活潑、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進幼兒心理素質的整體優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與社會適應力的提高。
二、幼兒心理咨詢室的功能
1.是幼兒生活輔導、游戲的活動室
開展心理咨詢應了解心理評估的原則及必要的手段和技術,搞清幼兒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個別差異,把握幼兒心理問題的性質和程度,以便有針對性的向幼兒提供游戲、情緒、生活、人際交往、幼兒園適應等方面的具體指導和幫助。同時,這里備有各種有關幼兒心理問題及輔導方案的資料,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詢教師對幼兒現階段的心理動向掌握的比較準確。因此,心理咨詢室應成為幼兒生活輔導和短程游戲的活動室,利用心理咨詢室的現有資源,設計輔導方案。
2.對幼兒個體進行輔導的研究室
采用對話、游戲等方法不僅要解除幼兒煩惱,還應進行各種測試和觀察,了解孩子的能力、興趣、個性特長等,讓其成為個體輔導的研究室。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理論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兒園的實際條件和咨詢人員的現有能力,對幼兒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進行力所能及的干預和治療,以便幫助幼兒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礙,實現自立自強。
3.建立幼兒健康咨詢檔案
心理咨詢室每學期對全園幼兒進行普查,及時大量地收集個體方方面面的情況,對初查有問題的幼兒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并進行跟蹤、復查和治療。詳細了解幼兒的家庭狀況、社會背景和生活習性,建立個人檔案,并分類保管,以便于查閱、了解和追蹤研究。
4.成為教研、培訓一體化的基地
當前,我國幼教工作者知識、經驗的不足,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與效果無法提高。很多幼兒教師認為幼兒有心理問題是幼兒發展中的自然現象,常常不予理會,有的則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或是個人行為習慣的問題,相當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被簡單地用德育工作來代替,并把幼兒的心理問題片面歸為思想品德問題。為了提高教師理解幼兒,指導幼兒的能力,幼兒園應該有效利用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心理咨詢室可定期給教師辦講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與老師們共同探討輔導方案,研究咨詢技巧及輔導藝術。平時動員教師積極參與各種調查,收集資料,分析交流。同時通過園內局域網絡建立相應的頁面,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等。對幼兒進行心理咨詢,既是幼兒園全體教師的職責,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每位幼兒教師,都應學習一點幼兒心理咨詢的知識,將其融合滲透在教學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實現全體教師面向全體幼兒的全員輔導,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總之,心理咨詢室應該成為教師研討、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強自身心理素質的基地。
5.聯接幼兒園與家庭的橋梁
篇5
學前教育心理健康論文
概述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就不得不說說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
究竟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系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 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對于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確的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并不斷前進。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已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寬容的、公平的、有理有節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他人合作和相處。
④ 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系,不是環境順應自己,而是使自己適應環境。在任何復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有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在順利環境中,都能很好地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的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要過分看重個別癥狀的有無。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狀況,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衛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兒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著平等人格的人來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將大人的架子放下來,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種來自老師“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溫情關照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兒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為中心,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所說:“人類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交往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而來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 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 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 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 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 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 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 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 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 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 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 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于品行障礙,對于這一類行為的矯正 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采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采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 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采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 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于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于嚴厲的要求所致 ,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并不少見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 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采用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在這里,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篇6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們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說現在幼兒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開始被人們注意到。3-5歲的兒童就像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的他們處于人生起步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幼兒心理和人格健康與否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及其深刻的影響。孤僻癥、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創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這些在長大之后才會發現的問題其實在幼兒時期就埋下了種子。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對一個人的未來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問題就凸顯出了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幼兒時期是孩子們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時期,此時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系到孩子們今后成長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兒教育機構對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說通過社會調查顯示現如今大多數幼兒園比較重視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知識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孩子們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現了大部分兒童缺乏創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現象。
1.2幼兒園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體系。《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要安排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幼兒園并沒有開設心理健康課,即使是開設了也只是出現在課程表上而沒有真正實行下去。心理教師培訓費用較為高昂,心理教師花費較高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3在幼兒園中多存在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全體的教育。不管是在我們求學的階段還是我們所看到的現象,都是老師把能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叫進辦公室進行心理疏導,卻很少發現老師對全班進行心理疏導,這就又是一個問題。忽略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疏忽,也是個普遍現象。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對孩子們心理的健康教育,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長環境。
1.4僅僅在課堂中強調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無用的。僅僅在課堂中進行說教教育也是徒勞的,帶領孩子們.走進社會,走到馬路上更能讓孩子們體會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馬路上扶老奶奶過馬路、勸阻闖紅燈的行人……這些既能讓孩子們在其中感受到快樂,更能讓孩子接受知識。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上述為如今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在未來繼續出現甚至會有一定的發展,下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2.1轉變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從課程安排上下手,應該平衡知識課程和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讓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課程教育同時進行。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的老師也應該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主,重視兒童平常生活、情緒控制、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2.2營造出利于兒童心理積極健康成長的環境使孩子們能夠免受外界的影響。給兒童提供一個積極,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對孩子們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從校園布局開始,把校園布置的賞心悅目,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讓孩子們保持開朗的心情,在這個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園中布置校長互動教師,在這里可以跟校長互動,在做游戲的同時可以給孩子們灌輸一些道德知識,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格。
2.3定時舉辦活動,邀請社會模范為孩子們上課。在校園中多舉辦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識,多對外交流可以培養孩子們的交流能力,使孩子們更加開朗大方,使孩子們生活更加積極向上。例如:定期舉行社會道德模范走進校園與孩子們一起上課,模范們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將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更多了解到社會。
2.4建立信息交流網,幼兒園要協調學校,家庭的關系。孩子們在學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積極配合學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網,學校積極與父母們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動態,,重視社會因素對孩子們的影響。例如:設立家長開放日,家長定期來的學校接受培訓,了解相應的心理教育知識,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來給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總結
總之,孩子們的成長是頭等大事,沒有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們的教育策略與方式要不斷進步發展,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才能使我們的青少年健康成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使我們的國家更加有希望。
參考文獻:
[1]王立偉,郭秀紅.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許婕.論音樂教育中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2005.
[3]李寧,王君茹,袁曉琳.試論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鳳華.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10.
[5]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篇7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途徑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并不是總處于一種一成不變的狀態,會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展。心理并不是什么事物都能夠接受,而是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表現出積極的適應性或排斥性。
所謂的心理健康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的許多特性相互協調統一,與周圍的許多環境相互適應。心理健康與心理的變化成相一致的態勢發展,并且在發展中相互起制約作用。所以心理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義,而心理健康是在心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為心理的繼續發展研究提供保證。
二、對于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幼兒3~6歲時期,心理的發展正處于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的潛力,但是他們在心理上卻有著極度不成熟的表現。自我的調劑控制水平較低,認知能力差,極度容易受周圍各種復雜環境的影響,形成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
對于學前的幼兒來說,心理健康關系他們的一生,并對他們的感情、認知和個性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基于以上各方面因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學會提出《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發展兒童心理健康放到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幼兒時期心理健康的關注更明顯,通過在幼兒階段的各種情境創設,培養幼兒對于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使他們逐漸具有謙讓于人、自強不息的品格。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尊重幼兒心理。
雖然幼兒看似不懂事,但是他們的心理深處同樣和成年人一樣渴望獲得尊重,尤其是目前的高科技時代,因為幼兒通過電視和網絡等媒體接觸到的社會更廣泛,他們的心理水平已經遠遠超過過去,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他們的心靈,用“你真棒”、“你是最好的”等話語對孩子們進行鼓勵,并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勵化解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心理隔閡,從而喚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活潑和開朗。
2.校內外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接觸的環境較少,主要在學校和家庭兩個環境之中,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這兩個環境對幼兒認知的發展情況,讓孩子們逐漸適應家庭和學校的環境。
(1)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是一個相對輕松地大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幼兒們在一起玩耍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角色的模擬工作,從而使幼兒的心理產生安全感,讓幼兒們團結在一起。
(2)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幼兒輕易接觸到家長的各種觀念,他們的觀念可以影響幼兒一時的心理發展,也可以影響幼兒一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家長應該端正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克制自己的脾氣,提高自身的素質,并定期進行家長之間的交流活動,將教孩子的經驗互相傳授,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幼兒一日生活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戲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時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一日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處于游戲的環境中,除了游戲本身的娛樂性質外,更重要的是游戲對于孩子自身的心理的影響,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可以讓孩子們體驗游戲角色的責任和重要性,在一個游戲中可以讓孩子們學到關于團結的意義、獨立性的優勢等。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夠進行換位表演,更體驗所在角色的責任,對于以后幼兒長大步入社會具有長遠的影響。
我們在進行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游戲的功能性、需要性和針對性原則。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學活動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和發展需求,通過一定的方式發掘幼兒內心的想法。我們在進行幼兒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能采取主觀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幼兒為中心,通過唱歌、繪畫、舞蹈等方式,對幼兒的心理進行引導工作。這樣能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讓他們身心得到放松,從而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
4.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幼兒是否合群等心理發展方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開展一些種花、植樹等活動隨機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性化
由于每個幼兒生活環境的不同,學到的東西也就有所不同,心理上的差異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必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性化輔導。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在心理發展水平上都存在差異,并且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對不同的幼兒采取不同的輔導方式,能夠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進行個別輔導的時候,應該搜集大量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探討工作,這樣可以有效地學習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實際的操作水平,對幼兒的個別心理輔導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2.問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幼兒存在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矯正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幼兒心理進行發展的時候,由于外界的不恰當因素會導致幼兒的心理變得畸形化,這就要求我們對這些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治療工作。在進行工作時,面對的是單獨的幼兒而不是全體的幼兒,要給予這些患病幼兒更多的心理關懷,讓他們正確認識問題。例如對于膽怯的兒童要塑造他們的勇氣,對于孤獨的幼兒要進行合群的引導等。
五、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幼兒正確認識社會,感知社會的正能量,避免因不良因素導致心理畸形的發展。
2.能夠讓幼兒形成團結、自強的道德規范,有一種自律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正確化,對以后的成長產生幫助。
3.用積極的情緒面對生活,避免被社會的負面消息影響,能夠快樂地生活。
六、結語
幼兒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不僅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更要家長和老師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心靈意識,讓他們有正確的心理發展方向,久而久之才能更好地團結小朋友,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正能量,開心過好每一天。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5-027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期望值不斷上升,使幼兒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幼兒階段,是孩子語言、思維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其性格情緒、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行為習慣、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大。在這一階段,是培養他們健康心理行為的大好時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已不再僅僅是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安排和護理、身體的保健與保育、及生長指標的達標。如何在教育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成了首要任務。我園對在園幼兒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問卷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49份。家長反饋中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幼兒占17%。反映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性格情緒問題占65%、社會行為方面占15%、人際交往問題占14%、認識方面的占6%,突出表現為自私、任性、膽怯、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孤僻、攻擊、多動、情緒障礙等等。另有數據顯示,上海市3000名4―5歲的幼兒心理健康調查中,8.8%的幼兒有不良習慣,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5.8%的幼兒焦慮、緊張,20%的幼兒表現多動、坐立不安、25%的幼兒偏食、22%的幼兒性情古怪。幼兒的這種心理健康狀況不盡人意,如不加以重視、解決,將可能成為他們今后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幼兒早期所經歷的創傷或挫折若沒有得到及時地解決,幼兒負性情緒潛藏于內心,隨著幼兒的成長,再次遇到挫折時,潛藏的負性情緒被現實所激活,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疾病。可見,幼兒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談一談我自己的見解。
一、幼教工作者應充分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素質
1.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思想觀念: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蒙臺梭利曾說過: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幼教工作者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并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運用到幼教工作中。
2.幼兒教師在掌握一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同時,本人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幼兒心理發展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他們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在老師和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如果老師心理不健康或舉止不當,那么就會在有意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進而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做為教師我們一定要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把愛、尊重與嚴格要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我們強調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師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我們用愛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感、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們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我們要給予孩子尊重,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多說說:“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來肯定、鼓勵幼兒。我們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要非常注意與孩子們保持平等的關系。我們在孩子們發生“矛盾”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的爭論,通過爭論,讓幼兒認清自己錯在哪里,今后應該如何改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斷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性格。一次,我在與孩子們一起活動的時候不小心碰倒了一個孩子,我立刻給這個孩子道歉并微笑著把他扶了起來。一句“對不起”,讓這個孩子高興了一整天。下午媽媽來接她的時候,這個孩子高興的告訴媽媽:“今天老師把我碰倒了,還給我道歉了……”老師的一句“對不起”,就讓孩子們有了這么愉快的情緒,足以證明教師對幼兒施以愛與尊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3.在愛與尊重的教育過程中增加“適度”的嚴格要求,有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喜歡“慈”而害怕“嚴”,正因為“嚴格”二字令人畏懼,所以,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才顯出“嚴格”的重要。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不因為喜歡哪個孩子而放松對孩子的教育;也從不因為哪個孩子小而遷就他的不良行為。在愛、尊重與嚴格要求中,使孩子們懂得了為什么要遵守集體規則?為什么不能“隨心所欲”?通過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的有機結合,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嚴格要求,就是在愛他們,就是在尊重他們。我們班有個孩子剛來幼兒園時非常任性,一不高興就抓別的小朋友,在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引導她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克制、忍耐,與同伴合作,好東西要分享……在接受批評的過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漸規范了她的行為。家長感動得逢人便說:“我們的孩子送到幼兒園變化真大,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懂事多了……”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積極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
1.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可以萌發幼兒喜歡集體生活的情感,老師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例如:幼兒喜歡玩玩具,可在玩中學習交往、合作,不斷提高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通過班級自然角培育植物,在孩子們每天為植物澆水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求知欲;通過鼓勵幼兒飼養小動物,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把課堂搬到戶外,讓孩子們在看“柳樹姑姑的長辮子”,聽“小鳥歡快的歌唱”,學“蝸牛慢慢地走路”的快樂中學習;在炎熱的夏季,孩子們捕蝴蝶,觀看雨后的彩虹等;在寒冷的冬季,孩子們在寒冷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體驗著什么是克服困難?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堅強的意志……滿足了孩子們好奇心的同時,建立了幼兒做事的自信心,激勵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性格。
2.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的培養。在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還注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當時發生在幼兒身上的事情,來創編幼兒能理解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兒歌及兒童歌曲等,用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去教育幼兒。如:唱完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之后,許多孩子都想做一個勤快、愛勞動的好孩子。又如:在歌曲《真能干》(自編)教完之后,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們喜歡自己做事了。能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絹、洗襪子,有時還幫家長做事呢。孩子有時高興的跑到老師跟前說:媽媽夸我真可愛,爸爸夸我棒寶寶等!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優秀的兒童歌曲,使幼兒摒棄了不良的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行為,增長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學會了交往,更為幼兒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臺。
四、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家園共育,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的最佳途徑。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于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鞏固,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出現“兩面性”的傾向,這不利于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為此,我采取以下做法:(1)向家長宣傳“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克服溺愛孩子的心理,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應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當,以促進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健康發展。(2)幫助家長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引導家長不強迫孩子去做不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事情,重視對孩子進行能力培養。(3)真誠指導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增強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和檢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4)通過校訊通、微信平臺互相反饋孩子的“表現”,加強對幼兒家、園一致性培養的作用,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5)引導家長多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家園一致的良好培養。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幼兒;心理發展;環境因素
作者簡介:黃莉漫輔導老師:弓云峰(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茂名525011)
一、何為幼兒的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能以及情感能夠和諧發展。在今天,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不可缺失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廣泛關注。家長應該仔細注意觀察幼兒的心理發展問題,而不僅僅只局限于幼兒的衣食方面。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穩定的,良好的,積極的的心理效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身體能作良好的適應,使其更好地發揮身體和大腦的潛能,學習能力更加有秀。
二、評價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情緒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不無緣由的發怒,哭叫,不無理取鬧,不會突然暴躁,不摔打身邊的物品。
(二)有好奇心
喜歡問問題并求索答案;說話與行為上與他人無異,能夠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對自尊和自信有一定了解
對稱贊感到開心,對批評、指責感到難過,希望受人歡迎;不過分畏懼、膽怯。
(四)能夠與同齡伙伴較好的相處
幼兒在與同伴的相處中,既不會過分霸道,比如經常打架霸凌小朋友,但又不能習慣性扮演被霸凌的角色,同時幼兒與其同齡人的交往應正常,不能總是獨自一個人。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中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
①溺愛,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去做,這使孩子沒有了正常的、樂觀的、有主見的個性,把孩子變成沒有自主性的、懦弱的兒童。
②干涉型,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控制小孩,把自身的想法硬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走。
③嚴厲型就是對孩子異常的嚴格,經常要求孩子完成過分的工作,或者對孩子進行訓斥,打罵。
(一)祖父母撫養的幼兒心理健康
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幼兒的父母沒有什么空閑時間,就把幼兒完全交給幼兒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撫養有許多弊端,:1.父母與孩子不能見面,親子關系變壞2.祖父母更容易溺愛孩。3.:祖輩的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并不能與時俱進。大數據表明,祖父母撫養的幼兒比較霸道,任性,遇到問題比較沒有主見。
這類幼兒的做事方法與其他幼兒不同,可能比較強勢,也可能比較懦弱。比較懦弱的孩子我們應該多于關注,這類孩子比較不自信,需要我們多多鼓勵!相比于懦弱的孩子,強勢的一般都是被寵溺的,在他們與別的幼兒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制止,對其進行教導,幼兒屬于順從期,對成年人的教導是相對服從的。
在教育中,幼兒的祖父母也應該明白,不能過分溺愛幼孩子。多讓孩子和其父母接觸,能讓幼兒心理更健康發展。
(二)過于嚴厲教育下幼兒的心理健康
早幾年有一位“狼爸”蕭百佑備受大家關注。蕭百佑有四個孩子,在他的體罰教育下有三個上了北大,但是,上了北大就能代表心理健康嗎?其實不然。智力水平不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作為父母,是具有教養孩子的權利,但是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意體罰孩子,法律法規不允許,作為家長更不應該責打自己的小孩,這會使孩子內心對家長不再依戀,更甚者伴隨著恐懼。
(三)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健康。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因著改革開放,人們對離婚越來越接受,故而出現了很多因父母離異的單親孩子,這些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表現的孤僻、憤怒、自卑、缺乏安全感,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通常缺少對他人的信任,害怕親近,害怕失去,對得失會變得異常敏感。
0到6歲的幼兒,與父母共同活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異常重要。在此時期,幼兒能與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為兒童以后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在離異家庭中,幼兒是缺乏某父母一方的關愛,但是有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有些更堅強。這不是按照是否單親而決定的,更多的是孩子所感受到的愛是否有缺失。
篇10
幼兒時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教育方法創新策略3~6歲的學齡前兒童是心理發展、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普遍重視幼兒的身體成長和知識的學習,忽視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和人格的培養,導致在幼兒中普遍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性格孤僻、任性、缺乏創造性與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凸顯出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幼兒園在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兒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因此,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要重視、積極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目前在相當范圍內的幼兒園和家庭對于幼兒階段的教育問題普遍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對幼兒的情緒、情感態度、社會交往能力認識不足,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理培養的現象,導致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與生理機能不同步。
2.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沒有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目前的幼兒園課程設置中普遍缺乏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雖然《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在辦園過程中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是很多的幼兒園在具體的教育過中沒有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課時安排上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
3.只重視個別幼兒心理問題輔導,忽視全員教育。長期以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主要是放在一些心理問題明顯和有不良品性的個別幼兒身上,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有心理問題幼兒的個別輔導,忽視了全體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要面對全體兒童,促進全員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不是個別幼兒的專項輔導。
4.只注重幼兒園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家庭的養成教育。很多時候我們對于幼兒的心理培養只注重孩子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而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對于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到有效延伸和效果評價還缺乏廣泛的重視,使得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一個持久性的發展和培養。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持久的教育和習慣養成過程,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到有效延伸和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具體的創新策略,以期進行廣泛共同探討,指導實踐。
二、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策略
1.轉變幼兒教育觀念,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兒教育的各項活動中
作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導的幼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在新時期樹立幼兒教育的創新理念,一切以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為目的,重視幼兒在日常活動中的情緒、情感態度、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的各項活動中,保障幼兒及時、充分地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發展。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上要平衡知識培養和心理教育的比重,讓心理健康教育與知識技能培養同步開展。例如,可以開展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心理健康講座,認識和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挖掘心理健康素材,通過看圖、表演、交流等活動豐富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2.積極創設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
積極創設適宜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給幼兒提供一個樂觀向上、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幼兒來說,其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實踐中我們要把握幼兒行為動機,滿足并引導幼兒的需要,幫助幼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從園內環境設計、師生關系以及幼兒之間的伙伴關系都要讓幼兒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要體現積極健康的精神,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園中設置多功能區域,讓幼兒的情感得到宣泄和交流;建立新型師生和伙伴關系,關愛、尊重信任幼兒,讓幼兒在一個心理寬松的環境中成長;用表揚、鼓勵和贊賞的手段強化幼兒好的行為,促進養成教育。
3.關愛個別的同時關注全體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在一日活動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促進全體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講究群體效益。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幼兒專項輔導的同時,要關注全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系列活動,增進幼兒應付心理壓力的能力,矯正個別幼兒的同時,促進所有兒童的進步。例如,對任性、孤僻的問題幼兒,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性強的、有針對性的集體系列活動,提供相關的道具和情景,引導幼兒參與,從而改善幼兒的交往能力,為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良機;通過藝術、音樂等形式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理。
4.建立幼兒園、家庭、社會多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持久、動態的發展
新時期有效開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充分注重家庭與社會的養成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家庭教育、社會因素對幼兒心理的影響,建立溝通與聯系,做到隨人隨時隨地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延伸和發展。例如,建立“家園聯系冊”,每月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與聯系,適時開展家訪活動,共同輔導幼兒的心理健康;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幼兒周邊的人文環境,做到因材施教,當幼兒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及時查找幼兒形成不健康心理的原因,針對問題制定教育計劃,家園配合共同塑造幼兒良好的行為,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總之,新時期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而持久的過程,廣大幼師要與時俱進,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創新策略,關愛幼兒的健康發展,在培養孩子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為祖國培養身心健全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穆桂琴.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上,2012,(07):94.
- 上一篇:東西方古典園林的差異
- 下一篇:計算機視覺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