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兒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17 15:05: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危新生兒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方法:對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兒隨機進行分組治療,分為干預組、對照組,對干預組實行護理干預,對照組患兒采取正常的的護理措施。兩組患兒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兩組患兒比對的預后進行分析。
結果:通過對兩組患兒MDI和PDI的對比分析,護理干預組患兒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后,智能和運動的發育指數要明顯比對照組患兒高,兩組存在的差異性存在統計學習意義。干預組的患兒在3到8個月的隨訪中,出現智障的患兒占14例,在1歲的時候都痊愈,沒有1例患兒發展成為腦癱;對照組的患兒出現智障的患兒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兒發展成了腦癱,兩組患兒在預后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讓高危新生兒的預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兒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高危新生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68-01
隨著醫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圍產醫學也在不斷地發展,新生兒的復蘇技術也在不斷提高,為了提高高危新生兒的存活率,針對高危新生兒建立了重癥監護的病房[1]。但是高危新生兒是較脆弱的群體,在新生嬰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主要的是腦損傷,也是導致幼兒時期致殘的主要原因。改善預后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對預后進行改善,減少和避免由于腦損傷而導致的后遺癥,讓高危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是廣大醫務工作者進行不斷實踐探索的主要任務。現在對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兒采取的護理措施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分析,探討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高危新生兒預后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兒隨機進行分組治療,分為80例干預組和80例對照組,對干預組實行護理干預,對照組患兒采取正常的護理措施。首先對兩組患兒進行確診,對于不符合治療標準的患兒進行排除。跟患兒的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了解出現智障的可能性,根據家長的意見,對兩組患兒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兩組患兒比對的預后進行分析。
1.2方法。
1.2.1早期干預的主要方式是:住院期間患兒的病情穩定后讓護理人員對患兒的視力、聽力和觸覺等感知進行訓練;出院之后進行護理干預,讓高危新生兒進行定期的復診,醫生要根據患兒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營養飲食建議;讓患兒積極地定期參與早期的干預訓練,家長要耐心全面的配合。
1.2.2在隨訪中如果發現可能出現高度腦癱的患兒要及時的就醫,接受正規的綜合康復訓練。定期的讓患兒進行體檢,對家長進行育兒指導和合理喂養的指導,配合做系統的干預訓練,預防疾病。根據診斷標準,對患兒的智能和運動發育的指數進行測試。
1.2.3對兩組高危新生兒的對比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兒MDI和PDI的對比分析,護理干預組患兒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后,智能和運動的發育指數要明顯比對照組患兒高,兩組之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的患兒在3到8個月的隨訪中,出現智障的患兒占14例,在1歲的時候都痊愈,沒有1例患兒發展成為腦癱;對照組的患兒出現智障的患兒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兒發展成了腦癱,兩組患兒在預后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兒的智能發育,新生兒在0到2歲的時候是中樞神經系統最迅速的發育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2]。未成熟大腦的可塑性較強,雖然會受到有害因素影響,生理性的神經細胞死亡增多,但是在腦部的區域還能夠再產生新的細胞。在一些情況下,神經元皮層的結構會受到損害,但是對功能上的通路影響不大,能夠在功能上得到代償。以上結果顯示,干預組的患兒在3到8個月的隨訪中,出現智障的患兒占14例,在1歲的時候都痊愈,沒有1例患兒發展成為腦癱。說明了早期綜合康復護理的干預能夠對高危新生兒的預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夠讓高危新生兒的智能和運動指數得到提高,改善高危新生兒的預后,因此改善預后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3]。
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的干預,能夠對改善預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新生兒進行定期的隨訪,采取早期干預的新生兒能夠及時發現高危新生兒出現腦癱,有針對性的采取干預措施進行治療,這樣才能更早的趕上同齡人新生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對高危新生兒在發育最關鍵的時期采取早期干預的有效措施,能夠減少和預防腦癱的發生,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4]。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干預,首先能夠讓新生兒的家長進行積極地配合,根據醫生的指導,通過有效合理的途徑進行干預訓練,對訓練方案進行不斷地完善和更新,達到更好地效果。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早期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讓高危新生兒的預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谷利鳳,熊月娥,騰林海,王芝蘭.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促進HIE患兒智能發育中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58(06):58-59
[2]李小潔,姚志紅,高永芳.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智能發育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73(02):73-74
篇2
1準備搶救工作
為了使新生兒得到及時搶救和護理,我科相對固定了有經驗、責任心強、熟練掌握各種監護操作的護士來負責組織高危新生兒的搶救及護理工作。當班的護士在接到高危新生兒入院的通知后,立即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如新生兒保暖箱、輻射搶救臺、被服、尿布的預熱、氧氣機供氧設備、吸引器、心電監護儀、搶救車等,均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患兒入院后迅速及有條不紊的進行搶救。
2注意保暖
高危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快,易致低體溫。低體溫不僅可引起硬腫癥,還可造成低血糖,因此應加強保暖,保持室溫在22℃~24℃,相對濕度55%~65%,早產兒應放置暖箱內,按日齡和體重給予合適的中性環境溫度,使其的體溫維持在36.5℃~37.4℃,以減少能量消耗。體溫不升者按1 h升溫1℃逐漸復溫,復溫期間測體溫1次/h,穩定后沒4 h測體溫。隨時注意溫箱的變化,各項護理盡量在箱內進行,隨時關好箱門,以減少溫箱的波動。
3監測呼吸
在高危兒中尤其是早產兒和窒息兒常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通氣和換氣功能的障礙,而通氣或換氣功能的障礙,直接影響機體的氧合和新陳代謝,造成多臟器功能的損害和代謝紊亂,所以應嚴密監測呼吸頻率、節律及血氧飽和度。對入院時已存在紫紺或呼吸困難的高危兒,應立即給予吸痰或鼻導管或頭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根據血氣分析的結果和血氧飽和度監測的情況,調整供氧的濃度,必要時給予呼吸機機械通氣,同時加強呼吸道的護理,翻身、拍背、吸痰1次/2 h,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4監測血糖
新生兒因血糖調節功能不成熟,體內的糖元儲備不足,而耗糖相對較多,易發生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可引起永久性腦損傷,因此對高危兒在生后24 h內,尤其是8 h內應常規監測血糖,是血糖維持在2.2~6.1 mmol/L,特別是對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更要高度重視,避免缺氧、低體溫,同時要注意觀察低血糖的癥狀,其癥狀為非特異性,僅表現為喂養困難、嗜睡、青紫、哭聲異常、呼吸暫停、驚厥等,若不仔細觀察常被忽略。
5合理喂養
篇3
【關鍵詞】護理風險 防范
本文就產科愛嬰區護理風險隱患進行分析,總結出防范對策。
1 護理風險隱患
1.1產婦多,周轉快,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相對不足,超負荷的工作量,使護患之間的溝通不到位。觀察不及時,產后出血搶救不及時或病情變化快等糾紛。
1.2新生兒生理調節及適應能力不夠成熟。病情變化快,一旦發生意外,來勢兇猛。
1.3臍帶夾或氣門芯膠圈松脫,致臍帶出血,病房護士未按規定時間觀察發現新生兒臍帶出血的異常情況,造成新生兒出血性休克、死亡。
1.4淋浴時發生新生兒燙傷。
1.5發生新生兒卡介苗重復接種差錯,或將卡介苗接種至皮下組織,甚至超量注射。
1.6新生兒性別搞錯或嬰兒被盜也常訴諸法律。
1.7護理文書書寫潦草,內容不全面;護士對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認識不夠,法律意識淡薄、溝通不到位等。
1.8母嬰同室病房管理難度大,院內感染機會多。
1.9如廁的安全,產婦第一次小便后滑倒摔傷。
1.10流動人口多,保健知識不夠健全,經濟相對困難。易發生偷走,不結賬的現象。
2 防范對策
2.1開展護士法制教育,強化法律意識 認真學習《母嬰保健法》、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積極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的學習班及講座,并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定期進行考核,通過學習,使人人達到學法、懂法、守法,并以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2加強護理質量監測 科室成立護理質控小組及安全管理小組,制訂護理糾紛防范預案,強化安全意識。積極實施護理安全防范措施,開展安全教育。提供一些溫馨提示,并及時告知產婦要注意的問題。
2.3注重“高危因素”把護理糾紛控制在最低限度
2.3.1高危人群 (1)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早產、產后出血;(2)要求較高、特別計較的人、教師、家屬是醫務人員或從事法律有關的人員及與新聞媒體關聯的人群;(3)重男輕女者。
2.3.2高危時間 夜間、中午、雙休日、節假日,是護理糾紛的高發時間,節假日前后及剛上班或臨近下班時間,人們的安全意識松懈,也是事故高發時間。在此時間內,護士長要帶頭值班,精心組織,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搭配。實行APN班,在高危時段加強人力,減少交接班次數,實行層級管理并不斷改進和提高。
2.3.3高危環節 (1)門崗把關,防止新生兒抱出愛嬰區,限制小孩來病房探視;(2)預防接種:為防止乙肝疫苗與卡介苗接種錯誤,將兩種疫苗分開接種并安排經過專業培訓,持有上崗證的專人接種并做好預防接種知識的宣教。
2.4杜絕慣性思維以及“想當然”的做法 護理人員應提高對疾病的評估能力,以及對疾病發展的可預見性。
2.5加強新生兒管理 新生兒入室時,認真與產房人員交接班,并與產婦核對、簽訂嬰兒安全確認書一式兩份,不斷修改及完善相關內容。詳細向產婦及家屬交待注意事項,發放溫馨提示,對高危兒或窒息兒復蘇后及時請兒科醫生會診或轉新生兒科處理。
2.6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強化質量意識,提高護士素質,寫好護理記錄 我院通過繼續再教育、學歷再提高、定期業務、護理文書的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各方面專業知識的提升。要求每一位護士都重視護理記錄的書寫,做到內容詳細、真實,記錄及時,字跡清晰。并注意護理文件與其他醫療文件同步性,對具有風險性的治療措施,嚴格履行與患者的簽約制度,每一份病歷經過兩人質控。
2.7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 執行制度不嚴和違反操作規程是引發醫護糾紛原因之最,重點抓好輸液輸血雙人查對制度落實,護理操作中要做好三查七對并做好細節護理。
2.8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 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工作非常辛苦,在倡導給患者“人文關懷”的同時,護士也應得到“以人為本”的管理,護士長應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現代護理管理之中,關心護士的身心需要,善于發現她們的不良情緒和變化,并正確引導,為護士的專業發展和進取提供機會,在科室營造一種團結協作、充滿進取與友愛的氛圍。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3 結論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我院愛嬰區近五年來,未發生護理糾紛,護理質量顯著提高,護理工作滿意率達99%以上。
參 考 文 獻
篇4
【關鍵詞】高危孕產婦;加強管理;死亡率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6-0315-02
高危孕產婦的妊娠和生產過程存在較大的危險,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1]。現對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婦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婦120進行研究,探討加強高危孕產婦婦管理在改善孕產婦生產結局中發揮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婦120例和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高危孕婦120例進行研究,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高危孕婦診斷標準:孕婦存在骨盆異常、胎兒宮內窘迫、甲亢、并發外科疾病、胎位異常、3次以上人流、生育畸形兒史、先天性心臟病、低齡或高齡初產婦、乙肝等情況。在對照組中,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57±6.23)歲,孕周12~40周,平均孕周(38.76±1.21)周,48例經產婦,72例初產婦。在觀察組中,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36±6.45)歲,孕周15~40周,平均孕周(38.17±1.05)周,45例經產婦,75例初產婦。兩組高危孕婦的基礎臨床資料差異并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高危孕婦應用常規高危孕婦管理方法進行管理,醫務人員實時監測患者的胎動、血壓、體重等指標,加強對孕產婦的心理支持,并遵照醫囑給孕產婦使用適宜的藥物等。觀察組患者應用加強高危孕婦管理的方法進行管理,其管理內容有:
1.2.1加強高危孕婦的篩查
建立高危孕婦篩查小組,定期對高危孕婦進行篩查。篩查小組主要有婦產科主治醫師、內科醫師和護理人員,每季度開展一次高危孕婦篩查工作,并建立高危孕產婦檔案,嚴格根據高危孕產婦的評估標準進行評估,跟蹤隨訪高危孕產婦,保證高危孕產婦得到及時診治。
1.2.2建立高危孕婦管理制度
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高危孕婦管理制度。其中,建立健全轉院會診制度的同時,成立高危孕婦急救專家小組,并對各個地區的助產方法和技術進行指導,保證各個地區的助產水平。相關主管部門將高危管理規范制成宣傳冊,并督促各個醫療機構的婦產科人員學習相關規范,保證加強高危孕婦的管理順利進行。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高危孕婦管理考核制度,提高高危孕婦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管理質量。
1.2.3加強健康教育和危險因素的控制
孕婦出現不良情緒時,醫務人員積極與孕婦溝通,鼓勵孕婦,幫助孕婦樹立順利生產的信心。醫務人員向孕婦講解高危妊娠的相關知識和應當注意的事項,囑咐高危孕婦加強自我管理。醫務人員應加強對高危孕婦的健康教育,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囑咐孕婦多食用低鈉、高蛋白、高鈣、高鉀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飲食量,保證孕婦體重在合理范圍內。護理人員應指導高危孕婦合理休息,并注意采取正確的。醫務人員指導高危孕婦自我監測胎動情況,并勤聽胎兒胎心,且醫務人員應加強臨產孕婦的胎心監測,如果發現胎心、胎動異常,應及時進行處理。醫務人員指導孕產婦每天間歇吸氧,并對高危孕婦補充維生素C和葡萄糖。如果產婦出現陰道少量出血、下腹陣痛的情況,醫務人員應指導其臥床,并使用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如使用對應藥物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高危孕婦的分娩結局,統計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均無死亡情況,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新生兒死亡率顯著比對照組低,兩組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危妊娠存在較大的風險,且年齡大于35歲、妊娠3次以上、服用影響胎兒的藥物,以及接觸過有害物質、病毒、放射線等情況均可能會引發高危妊娠[2]。以往高危孕婦的管理工作重心均在高危孕婦的臨床護理等方面[2]。目前,在以往管理的基礎上,醫療機構加強了對高危孕婦的管理,以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且取得的效果較理想[3]。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婦均無死亡情況,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新生兒死亡率顯著比對照組低,兩組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相關主管部門加強了高危孕婦的篩選工作,建立了高危孕婦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規范,并健全了高危孕婦的轉院和診治制度。這些管理措施均有效提高了高危孕婦的管理質量,促使高危孕婦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臨床上引發高度危象的原因主要有胎兒宮內窘迫、胎位異常、并發外科疾病、不良孕史等[5]。對此,醫務人員加強對此類不良因素的控制可減少不良現象的發生。醫務人員加強對胎動、胎心的監測,能夠實時掌握胎兒的情況,且便于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為盡早改善高危孕婦的不良情況提供了科學依據。
總之,健全高危孕婦管理制度,加強對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并控制可能引發危象的影響因素,能夠有效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翁海霞.對妊娠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實施規范管理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2(08):970-971.
[2] 蔡葉萍,黃書煒,吳愛芳,等.端州區高危妊娠孕婦篩查、監測和管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15(06):813-815.
[3] 王海鷗.對高危妊娠孕婦進行孕期管理對改善其妊娠結局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20(07):124-125.
篇5
關鍵詞:新生兒;低血糖;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其對母嬰危害較大。新生兒剛離開母體,各項身體機能仍處于十分脆弱的狀態,其生理過程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此時期為新生兒各種疾病的高發時期[1]。
1 原因分析
2.1低血糖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代謝性紊亂疾病之一,但臨床癥狀及體征無特異性[2]。新生兒無癥狀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高于新生兒有癥狀性低血糖。常不易被發現。妊娠糖尿病母親所生新生兒易發生低血糖。首先妊娠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高,大量葡萄糖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刺激胎兒胰島β細胞增生,胰島素分泌增多,發生高胰島素血癥。新生兒出生后葡萄糖來源突然中斷而胰島素水平仍然較高,易發生低血糖。
2.2出生后新生兒肝糖原儲存量較低,消耗大。吸吮奶量不足,致使其體內肝糖原迅速下降,出現新生兒低血糖的情況。并且足月雙胎兒出現低血糖率較高,可能是因為雙胎兒的本身體質量較低;再者足月小樣兒的出生率較高,并且低體較低的嬰兒也容易發生低血糖情況,由于早產兒和低體質量嬰兒的體糖原較少,皮下的脂肪較薄,其各個功能也較差,這就導致早產兒及體質較差的新生兒無法保持穩定的血糖,進而出現低血糖情況。
剖宮產的新生兒也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其原因為在進行剖宮產術前產婦必須禁食,極個別產婦的禁食時間較長,而術中進行常規的平衡液補充,葡萄糖的補充較少或較晚;再者剖宮產的新生兒不能像順產的新生兒一樣,不能立即進行早吸吮導致攝入不足,進而發生低血糖。在巨大兒中低血糖情況也比較多,其原因為胎兒代謝旺盛,出生后胰島素分泌較高,容易發生低血糖,考慮與消耗大,進乳少有關。新生兒出生1~2 h內血糖最低,持續時間大于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腦細胞壞死。由于血糖是大腦細胞主要的能量來源,低血糖可以影響腦細胞能量代謝。因此持續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復發生和嚴重低血糖,如不及時發現和處理,極易影響新生兒腦細胞代謝。均可引起神經系統急性及遠期的嚴重功能障礙,甚至導致不可逆性的神經系損傷。臨床上出現新生兒低血糖性腦損傷,視力與認知障礙,遺留精神-運動發育遲緩、癲癇、腦癱等后遺癥。
2 護理措施
2.1醫護人員應加強對高危新生兒的病情觀察和新生兒出生后6 h血糖動態監測。加強保暖,保持正常體溫,是防治新生兒低血糖的重要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嬰兒能量的消耗。其溫度應保持在24℃~26℃,濕度為50%~60%,一定要保證新鮮空氣的流通。足月兒出現體溫不穩定時,可加包被或放熱水袋。體重低于2000 g的新生兒,應盡置于暖箱中進行保暖,暖箱的溫度根據嬰兒的具體情況來設定,體重越輕,出生天數越少,暖箱的溫度越高,保證新生兒溫度維持在36℃~37℃之間。 另外,母兒皮膚接觸可以提供一個最佳的溫暖環境。幫助保持新生兒身體的溫度,必要的皮膚接觸,可以降低低血糖發生率。
2.2早期多次足量喂養,是預防和治療新生兒低血糖癥的關鍵措施。早喂養可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加速腸粘膜生長和膽汁分泌,促進腸蠕動,減少腸肝循環和黃疸光療的時間,防止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尿酮癥的發生,生理性體重下降時間過長,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母乳是嬰兒最佳食物,應首先進行母乳喂養,如產婦產后沒有及時的泌乳,可在生后1~2 h給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復多次直至泌乳后改為母乳喂養。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吸吮吞咽功能較良好,可直接進行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較差的嬰兒,應使用鼻胃管進行喂養,同時進行非營養吸吮,可以使嬰兒的胃排空加快,縮短胃腸道轉運時間,使早產兒增長加快,住院時間縮短,盡快的進行母乳喂養。若熱能仍不足或存在有不能經胃腸道喂養問題者,采用胃腸道外靜脈營養。對有發生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兒,采取早開奶,早喂養,按需哺乳,補充脂肪和外源性糖類,維持能量代謝平衡,可有效避免或糾正新生兒低血糖情況。
2.3密切的觀察嬰兒的病情變化,定時對嬰兒監測外周血糖,以及定時的監測體溫、心率、脈搏和呼吸等情況。嚴密的觀察新生兒精神狀態、哭聲、膚色、肌張力、吃奶、大小便和睡眠狀況等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進行相應的措施,確診后應盡快的進行治療。
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是治療新生兒低血糖癥的最有效措施。如新生兒出現低血糖情況,無論臨床癥狀是否嚴重,都應嚴格按照醫囑及時補充葡萄糖,尤其是有癥狀者,更應盡早適量補給。常用方法為:立即靜脈注入25%葡萄糖液2~4 ml/kg(早產兒可用10%葡萄糖液2 ml/kg),速度為1 ml/min,隨后繼續滴入10%葡萄糖液3~5 ml/(kg?h)[5~8 mg/(kg?min)],以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經上述治療,血糖仍不能維持正常水平者,改用12.5%~15%葡萄糖溶液以8~10 mg/(kg?min)速度輸注。如經上述處理,血糖仍不穩定者,按醫囑給予氫化考的松5~10 mg/(kg?d)靜滴或強的松1 mg/(kg?d)口服直至低血糖癥狀消失,血糖恢復正常24~48 h后停止,如血糖仍不升高,可給腎上腺素、二氮嗪、胰高血糖素治療,并及時查明原因,及時對因處理。
總之,預防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要把每個環節的工作做好。重視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管理,實施系統的高危新生兒監護,及時監測新生兒出生后血糖,給予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最合適的喂養方法,可以有效預防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防止持續低血糖對腦組織造成的不可逆損傷,對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莉.新生兒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2):282-283.
篇6
為提高圍產保健工作質量,特對新羅區1998~2003年的圍產兒死亡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以確定我區圍產保健的重點,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資料與方法
對象: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新羅區18家醫療保健單位上報的圍產兒資料。
具有新羅區戶口,在醫院和家庭出生的妊娠滿28周至產后7天的圍產兒。
方法和質控:根據每月各醫療保健單位上報,由我院信息科專人審核,每年進行1次出生及死亡漏報調查,及時補漏和進行質控,死因按國際疾病ICD-9分類。
結果
圍產兒死亡率及死胎、死產、早期新生兒死亡所占比例。
從結果看,6年圍產兒出生21861例,圍產兒死亡率為10.75‰,圍產兒死亡率呈下降趨勢(X2=8.14,P
6年圍產兒死因順位及構成比:結果顯示早產是圍產兒死亡首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兒窒息、先天畸形、臍帶因素,各占圍產兒死亡總數的32.8%、20.4%、18.3%、15.3%。各年度之間圍產兒死亡原因順位及構成比不同,1998年前4位死因依次為早產、新生兒窒息、先天畸形、臍帶因素;1999年為早產、臍帶因素、先天畸形、新生兒窒息;2000年為早產、先天畸形、新生兒窒息、臍帶因素;2001年為先天畸形、早產、新生兒窒息、臍帶因素;2002年為新生兒窒息、早產、先天畸形、臍帶因素;2003年為新生兒窒息、臍帶因素、早產、先天畸形。
篇7
[關鍵詞] 護理干預;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12(c)-0160-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WANG Huan
Neonatal Department,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on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Methods 60 neonates with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high-quality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nursing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nurs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ure rate (66.67% vs 43.33%)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屬于一種獲得性疾病[1],主要發生在早產兒與患病新生兒中間[2],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導致腸黏膜損傷而缺血、缺氧,從而引起新生兒小腸、結腸發生壞死的一種疾病[3]。其主要癥狀是腹脹、便血等,該疾病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也較高,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4]。近年來關于新生兒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病率逐年增加,對該病癥的治療及護理方式有很多,但何種方式更具療效是目前醫學領域重點研究對象[5]。對此,該院采用優質護理針對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進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兒的治愈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3 年5 月―2015年8月收治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60例,男32例,女28例;其中42例胎齡>35周,32~35周的18例;44例患兒出生時體質量>2 000 g,1 800~2 000 g的16例;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齡(35.1±0.3)周,原發病:新生兒肺炎15例,窒息3例,新生兒敗血癥12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胎齡(35.0±0.4)周,原發病:新生兒肺炎16例,窒息4例,新生兒敗血癥10例。兩組患兒在胎齡、性別、原發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禁食1~2周,恢復喂養并從水開始逐漸增加奶量與濃度,保證患兒舒適并防止腹脹,注意患兒早期征象等。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對NEC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及干預。
1.2.1 新生兒NEC高危因素的評估 ①胎齡評估:NEC主要是發生在早產兒與患病新生兒中間,早產兒因其在發育的特殊時期,圍生期呼吸系統并發癥易引起腸黏膜缺血性損傷,另因其腸道功能發育不成熟,腸道內胃酸少及各種蛋白酶活性低,腸道的穿透性較高,以及腸道分解產物不完全,導致細菌容易侵入腸壁內繁殖,導致早產兒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其病死率也高于足月兒。在臨床上胎齡是判斷腸道發育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因此對新生兒進行胎齡評估,對于胎齡小的新生兒將其列為可能發生NEC的高危兒,及時進行預防措施有著重要的作用。②體重評估:新生兒出生體重越輕,其NEC發病率與死亡率越高。因肌肉及腸壁神經細胞發育不成熟,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另輕體重新生兒需進行長期住院觀察而更容易引起感染,都會引發NEC。因此需對新生兒體重進行評估,體重輕的需對其列入NEC高危兒,進行重點觀察。③窒息評估:NEC發生及發展的基礎是因其腸道黏膜損傷。新生兒發生窒息缺氧時,會導致腸道血管的收縮,血流量變少,導致腸粘膜缺氧,從而引起黏膜損傷。因此圍產期新生兒患有窒息史的需將其列入NEC高危兒,進行重點觀察。④感染評估:細菌感染易導致NEC的發生,腸道內病菌過多會直接導致腸道的損傷,與病情的嚴重程度相關,其臨床表現為典型、全身狀況差、發病進展快,預后效果不理想,通常易導致腸穿孔、敗血癥等并發癥,因此需對患兒進行感染狀況的評估,如有感染者將其列入NEC高危兒,需進行重點觀察治療。⑤喂養評估:腸道運動方式不成熟、消化能力降低都易引起新生兒發生NEC,針對新生兒免疫、營養、生理等方面而言,母乳對新生兒脆弱的消化道更適宜,需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喂養。⑥藥物評估:新生兒的各項功能都比較不成熟,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腸道黏膜損傷等,從而引發NEC。另可通過患兒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用藥,提高患兒預后效果。
1.2.2 新生兒NEC的干預 ①病情觀察:早期NEC可通過內科保守治療,早期患兒的臨床表現不明顯,易發生誤診現象,故在護理過程中應全面、系統的進行觀察患兒的變化以便能及時發現異常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密切觀察患兒精神、面色、生命體征變化,注意是否有煩躁不安、心率減慢、呼吸暫停等到現象;密切觀察患兒大便顏色、性狀、量、次數,如排粘液便或鮮血樣便,應立即送檢;觀察嘔吐物的量及顏色,如為黃綠色、鮮紅色及咖啡樣色應注意;密切觀察腹部情況,腹脹一般最早出現且持續存在,并伴有腸鳴音減弱,應及早拍攝腹部 X 線平片,腹部X線檢查以腸壁囊樣積氣為特征。②胃腸減壓:胃腸減壓的有效性能直接影響患兒的預后效果,是治療NEC首要方法,具體方式可用經口插胃管連上胃腸減壓器,給予持續胃腸減壓,護士每班測量胃腸減壓引出的胃液量及性質,并詳細記錄。③正確:錯誤的易引起患兒發生窒息及猝死現象,應采取側臥位或半臥位,可減輕腹部張力,緩解疼痛。④感染預防:患兒感染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發生死亡,因此需對感染問題進行預防,集中進行護理操作,接觸患兒前后嚴格洗手,床邊保護性隔離,各種器具應定期消毒。⑤合理喂養:在靜脈營養供給的基礎上,恢復飲食要循序漸進,一般先試喂5%葡萄糖水,連續試喂2~3次后,患兒如無腹脹和嘔吐,可通過微量配方奶或母乳進行喂養,從少到多,逐漸恢復至正常飲食。⑥藥物合理使用:為避免錯誤用藥導致患兒不良反應,需嚴格執行醫囑,并密切觀察因藥物引起的相關副作用,及時采取措施。⑦情緒護理:患兒由于長期禁食、腹痛而易煩躁哭鬧,可給予患兒非營養性吸吮、病室內播放輕柔音樂,使患兒安靜,以利于疾病恢復。因患兒出生時就被送進監護室隔離治療,易導致家長心理焦慮、緊張等,從而對治療不配合,因此需積極主動的講解病情并進行安慰,讓其得到正確的了解,減輕其顧慮,增加信任感,從而能積極配合治療過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患兒不同胎齡、體重與發生NEC嚴重程度的關系。②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的療效。③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并發癥及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通過數據SPSS16.0軟件來進行相關的統計學分析,使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
2 結果
2.1 觀察患兒胎齡、體質量與NEC嚴重程度比較
胎齡小及體質量輕的患兒,其NEC越嚴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預后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并發癥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6.8±1.5)d,對照組為(29.1±3.6)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以小腸急性廣泛性、出血性、壞死性炎癥為特征的消化系統急癥,又稱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節段性腸炎[6]。其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病、腹痛、腹瀉、便血為主要的癥狀,起病快速,病情變化也快,多數患兒的癥狀嚴重,病死率極高[7]。如治療不當或延遲,患兒可能數天就會導致死亡[8]。其護理的好壞同樣直接影響患兒的預后效果,對患兒的恢復及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9]。優質護理通過提前對患兒進行相關評估及護理干預,提高患兒的預后效果。
通過該研究發現,NEC輕微的有37例,胎齡為(36.89±2.05)周、體質量(2245.73±228.56)g;較嚴重的有15例,其胎齡為(35.85±1.73)周、體質量(2144.63±215.57)g;嚴重者有8例,其胎齡為(34.76±1.62)周,體質量(1982.11±152.41)g,說明患兒的胎齡越小并體質量越輕,其NEC越嚴重,護理過程中對胎齡小及體質量輕的患兒需進行重點關注。經護理后,觀察組的患兒有20例(66.67%)治愈,10例(33.33%)好轉,;對照組患兒有13例(43.33%)治愈,17例(56.67%)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患兒進行相關因素進行評估,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觀察及護理,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因疏忽而無法及時對患兒進行治療。通過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患兒的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琳.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4):269.
[2] 朱櫻梅,任雪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影響因素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4(1):44-46.
[3] 林劍清.1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1):3266.
[4] 王淑秀,梁彩平.早產兒86例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4):330-331.
[5] 王琴.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1例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2):1397-1398.
[6] 楊穎.1例超低出生體重兒合并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5):43-44.
[7] 孔祥永,黃俊謹,陳穎,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兒監護病房胎齡小于32周極早產兒的病死率及并發癥[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20):1566-1570.
[8] 溫晨露,王麗.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特征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29):2707-2708.
[9] 陳文敏.雙歧桿菌聯合護理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3,25(2):189-190.
篇8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3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783-02
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遠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篩查的發病率,約為1‰-3‰[1]。我國1994年頒布,自199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提出在全國逐步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1999年衛生部、殘聯等10部委聯合下發通知,首次將新生兒聽力篩查納入婦幼保健常規檢查項目。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的推廣,目前在本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已逐步廣泛地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univei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
然而,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優生工程,包括“篩查”、“確認”、“干預”、“跟蹤隨訪”和“質量評估”5個環節[2],它依靠醫療機構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合作以及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配合得以完成。
1篩查前的護理干預
1.1創造良好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環境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通常在產科母嬰同室病房進行,控制病房環境噪聲在45-50dB(A)以下,以免影響聽力測試的結果。有條件的在病房選擇相對安靜的房間作為新生兒聽力篩查專用房間,溫度調節適宜,光線柔和,讓嬰兒感到舒適、安全。
1.2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查健康教育路徑[3]的啟動階段措施新生兒聽力篩查健康教育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實施有效而連續的健康教育以取得家長的信任、合作和理解,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順利開展有著促進的作用;其實施的效果影響著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質量[3]。2003年開始制定新生兒聽力篩查健康教育路徑,4個階段健康教育路徑實施于臨床:UNHS的啟動階段UNHS初篩、復篩階段UNHS聽損傷診斷階段UNHS隨訪與干預階段。
UNHS啟動的健康教育,利用婚前教育課程、早孕登記、產前檢查介入UNHS健康教育,①介紹UNHS的目的、意義和基本方法;②指導孕期保護胎兒聽覺發育的具體措施,指導聽力高危因素評估登記、安全用藥、預防感染、科學胎教及其注意事項等等;③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方式,如講座、錄像、宣傳畫冊、電話及網上咨詢等方式,在喜聞樂見中獲得相關知識和信息。
2篩查中的護理干預
2.1嬰兒準備的護理
2.1.1安撫嬰兒,使嬰兒處于安靜或安睡狀態。
2.1.2清潔新生兒外耳道,輕輕旋動小棉簽清除外耳道的分泌物或胎脂,以免堵塞耳塞探頭小孔。
新生兒聽力篩查使用TEOAE/DPOAE耳聲發射篩查儀,探試音通過耳塞探頭揚聲器傳輸至新生兒外耳、中耳、內耳,同樣通過耳塞探頭接受器接受來源于內耳聽覺細胞反應所產生的音頻能量。如果新生兒躁動或哭鬧的時候會產生強大的本底噪聲,干擾聽力測試的結果。因此常選擇新生兒安靜或睡眠時測試[4]。
2.2測試過程必要時轉動嬰兒頭部,動作輕柔,避免過快、過猛,引起嬰兒不適,同時注意觀察嬰兒有否溢奶、嘔吐,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等;NICU的患兒注意有否出現青紫、呼吸困難等癥狀,操作過程中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避免受壓,受折。
2.3準備足夠的耳塞,一人一換,防止交叉感染。
3掌握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解釋
耐心地解答家屬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疑問,解除家屬的疑慮和擔憂,以免影響產婦產后的康復以及影響篩查的復篩進程。
3.1疑問1新生兒聽力耳聲發射(OAE)篩查結果為“通過”=聽力正常?由于耳聲發射主要是檢測內耳外毛細胞功能狀態的,它不能完全反應耳蝸以及蝸后聽神經通路的功能。因此耳聲發射(OAE)篩查結果為“通過”≠聽力正常,還要警惕聽神經病[5-6]的存在。即使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通過”也建議家長在孩子三歲注意觀察其聽力及言語發育情況,早期發現遲發性聽力損傷(進行性聽損傷)[7-8]的出現。
3.2疑問2新生兒聽力耳聲發射(OAE)篩查結果為“未通過”=“耳聾”?新生兒聽力篩查通常在新生兒出生2-7天進行,可能由于新生兒外耳道存留胎脂、羊水或中耳因素的影響;另外,聽力篩查儀一般都有一個設定指標,如Medsen公司生產的AccuScreen新生兒聽力篩查儀設定40dBHL篩查時,可檢出許多輕度聽損傷兒,但是,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被確診做聽性腦干反應(ABR)檢查時,可以出現正常、輕度、中度或重度聽力損傷等各種表現。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耳聾”。
3.3疑問3臨床上需要對重癥監護病房的新生兒重點篩查即耳聲發射(OAE)+聽性腦干誘發電位(ABR)?對高危新生兒,因聽力障礙發生率比普通新生兒高幾倍或幾十倍且蝸后損失的發生率較普通新生兒高得多[9],因此對重癥監護病房的新生兒在通過OAE篩查后仍進行常規ABR測試是有價值的。
4隨訪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程序中的重點和難點
4.1對未能在住院期間完成聽力篩查的新生兒發放“補篩查通知單”,并且電話隨訪敦促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家屬在嬰兒出生42天回門診復篩。
篇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來我院就診新生兒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齡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兒有10例,剖宮產的新生兒有12例,產鉗助產的新生兒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評分,輕度窒息(Apgar評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評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低下、頭盆不稱、胎位不正、產程延長、羊水過多或過少。
1.2方法
對導致新生兒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如胎盤功能低下、羊水過少、產程延長、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等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產時導致新生兒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糞污染、臍帶繞頸、分娩前使用麻醉劑、臍帶過長或過短。對復蘇過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標可以作為快速判斷是否做出搶救的重要指標[4]。在搶救前,應做好吸氧設備、面罩、氣管插管以及準備好納洛酮等急救藥物。在進行搶救時注意保溫,控制室溫在24℃~26℃,控制新生兒啼哭,保證新生兒第一口呼吸。不應過早刺激新生兒啼哭,以免羊水胎糞污染或吸入,導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兒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擴張,保證呼吸暢通,如無呼吸應進行氣管插管,加壓給氧治療。監測新生兒心率,每次聽診時間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鐘檢查心率一次[5]。對于心率過慢的新生兒可直接進行人工通氣或胸外按壓,或使用腎上腺素進行靜脈注射或氣管內滴注治療。建立靜脈通路,必要時可建立雙通路。保證血容量擴容,糾正酸堿平衡,解除肺部和腦部的循環障礙,應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選用納洛酮及能量合劑防止腦部缺氧,選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防止感染,選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清除自由基[6]。
2結果
通過積極的搶救和綜合護理,26例新生兒窒息患者中,有20例在5min時間內Apgar評分達8分以上,占總例數的76.92%,有6例重度窒息患兒進行一系列搶救措施,5min時間內Apgar評分達7分以上者有3例,占總例數的11.54%;5min時間內Apgar評分小于7分的患兒有1例,占3.85%,并轉入新生兒科繼續進行治療;2例患兒因搶救無效而死亡,占7.69%。
3護理措施
3.1加強保暖
窒息的新生兒保暖過程貫穿整個復蘇過程,可采用輻射保溫臺(31℃~32℃),維持的溫度在37℃左右,維持最低的耗氧量,有利于新生兒復蘇,在保溫過程中應隨時監測嬰兒的體溫、環境溫度以及保溫箱的濕度和溫度,防止出現脫水等情況[7]。
3.2加強吸氧
對于窒息的新生兒復蘇后應積極進行吸氧,給氧時需要保持呼吸平穩,到新生兒面色紅潤為止。在吸氧時注意吸氧的速度和流量。氣管插管加壓給氧時壓力不應過大,防止肺泡出現破裂[8]。
3.3加強喂養
新生兒復蘇后應加強喂養,主要依靠母乳喂養,可少量多次進行[9]。對于復蘇后出現嘔吐等胃腸道紊亂等癥狀,應加強護理,減少羊水污染刺激引起的嘔吐,可根據情況適當延長喂奶的時間,每次喂奶保持嬰兒頭部處于高位,并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肺中再次引起窒息。
3.4觀察和護理并發癥
對于窒息后復蘇的新生兒,應保持安靜,合并出現顱內出血并發生的患兒,為防止出血等進一步加重,應保持頭肩部稍微抬高,必要時可遵照醫囑使用鎮靜劑。對出現顱內高壓的新生兒應積極使用速尿和甘露醇,對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應積極吸氧,進行抗感染治療并保持氣道通暢。
篇10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產科參加培訓的在職護理人員46人,其中,注冊護士44人,注冊護師2人。培訓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訓方法 ①培訓小組成員:由兒科主任牽頭負責,2名醫師參與制定培訓內容并授課,培訓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兒特點與護理、新生兒常用診療技術操作及新生兒疾病知識3個方面。②分階段分批次培訓:考慮產科護理班次的特點、工作強度及學歷水平,盡量確保每名產護人員不疲于應對,制定簡單可行方案,以幻燈片形式授課,每次培訓時間不超過30 min。③考核:培訓前后分別組織人員對相關知識進行考試,以百分制計,對培訓前后的成績進行比較。
1.2.2培訓內容 ①理論知識培訓: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兒生理特點、正常足月兒護理要點、新生兒早期常見病的臨床表現。需產護協助完成的常用診療技術操作,如: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新生兒靜脈穿刺、洗胃、黃疸監測等和母嬰同室新生兒觀察表的書寫規范。②實踐技能指導:兒科醫師查房與產護病房交班時間同步,指導新生兒護理及如何與家長溝通,并進行細致的新生兒查體、黃疸監測、喂養指導增強產護感性認識。操作性技術觀看視頻熟悉標準化流程,指定護理小教員直接帶教。
1.2.3評價指標 理論和實踐技能各50分,滿分100分。考核內容以培訓內容為主,實踐操作以重復率為標準。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培訓前后人員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的方法,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考核,所屬人員培訓后成績明顯優于培訓前成績(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通過對產護人員進行新生兒相關內容系統培訓,臨床護理質量明顯提升,家長滿意度調查明顯提高。
3 討論
3.1以目前我院的兒科現狀,加強產兒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91年聯合發起了“愛嬰醫院計劃”,提出了24 h母嬰同室的措施,對產科和兒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兒科醫師要在高危孕產婦分娩時預估新生兒分娩風險,并負責高危新生兒的管理工作,產科護士實施母嬰同室的護理,這就要求母嬰同室護理人員具備更多關于新生兒的知識,因此,我們組織了相關的培訓內容,經考核,培訓后成績明顯優于培訓前,對培訓知識的掌握讓我們的護理人員可以更好的用理論指導實踐。
3.2了解新生兒相關知識,優化產兒合作,提升服務質量 在產科,由傳統的護理模式向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轉變,需要時間的適應和新生兒相關知識的學習,又面對新生兒這個特殊群體,許多低年資護理人員缺乏相應的經驗及熱情,巡視敷衍了事,有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并報告醫生,對家長反映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反饋處理,缺乏有效的溝通。護理操作技術不嫻熟,有關新生兒常用操作技術差,如靜脈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檢標本凝血,重復洗胃等,這些均為我們的醫療行為埋下安全隱患,我們培訓則彌補了潛在的隱患。實踐證明,對母嬰同室護理人員的培訓使我們的護理人員更從容的面對新生兒護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兒有問題問兒科醫生的尷尬局面。不僅滿足了新生兒、產婦的需要,也讓產婦對新生兒護理充滿信心。
3.3提高家長滿意度,減少醫患矛盾 母嬰床旁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由護士在床旁進行示范和指導等,家屬積極參與其中,掌握有關育兒知識及產后的保養教育。林衛通過對母嬰采用床旁護理的模式發現,通過該護理,產婦可以較快的融入新生兒的生活,增加哺育嬰兒的自信,成功的轉變角色。
母嬰床旁護理即新生兒護理如喂養、沐浴、換尿片等操作都在護士的演示下在產婦床旁進行,鼓勵父母參與其中。而我們開展的新生兒相關知識培訓使產護人員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產婦家庭在和護理人員的互動中增進了信任與理解,增加了溝通,無形中減少了醫患矛盾。
4 結論
因此,對母嬰同室護理人員進行新生兒知識的培訓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對優化產兒合作意義重大。產科和兒科作為醫院的兩個高風險科室,紛爭多,矛盾大,我們通過培訓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機會,有助于高質量的完成每一次的產兒合作,這種模式值得臨床相關合作科室推廣使用。
- 上一篇:地質學研究
- 下一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