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高危患者安全轉運探討

時間:2022-07-10 02:39:59

導語:急診科高危患者安全轉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急診科高危患者安全轉運探討

【摘要】目的探究急診科高危患者應用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評估與院內安全轉運、無縫對接模式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急診科接受院內轉運交接的高危急診患者70例入組,對照組選用常規院內轉運模式,觀察組選用MEWS評估與院內安全轉運、無縫對接模式,對比并評估組轉運工作質量。結果在轉運交接時間、專項護理質量評分、轉運滿意度三項指標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科高危患者院內轉運時,經MEWS評估后實施院內安全轉運與無縫對接模式,可使轉運質量大幅提升,推廣價值高。

【關鍵詞】急診科;MEWS評估;院內安全轉運;無縫對接模式

急診危重癥患者經搶救后需要轉運至監護室或病房接受下一步的監護與治療,但是院內轉運過程中,患者隨時會出現病情變化,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NEWS)是臨床院前急診成人危重癥程度評估系統,操作簡單、快速,可對潛在危重癥病人進行早期預警,實現急診快速分流,在院內轉運中實施,可提升轉運處理速度與質量,最大程度提升急診危重癥患者的安全性[1]。因此,我院急診科危重癥患者在MEWS評估下實施院內安全轉運與無縫對接模式,獲得滿意轉運效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我院急診科高危患者70例入組,入選時間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根據轉運管理模式不同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年齡區間在25~78歲,平均年齡為(54.66±5.18)歲,女性17例,男性18例,疾病類型:消化系統8例,嚴重創傷8例,心血管系統疾病7例,呼吸系統疾病7例,神經系統疾病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區間在22~76歲,平均年齡為(53.27±4.95)歲,女性15例,男性20例,疾病類型:消化系統7例,嚴重創傷9例,心血管系統疾病8例,呼吸系統疾病5例,神經系統疾病6例;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急診科診斷,初步搶救后,開展常規病情判斷,將需要進一步接受檢查、手術、住院或轉入ICU監護患者進行轉運,轉運期間由1名醫師或護士陪同。轉運期間將急救設備、搶救藥物與物品準備齊全,保證患者靜脈通道通暢,及時應對生理功能紊亂等問題,做好急救處理;急診科與接受科室做好詳細交接工作。觀察組實施MEWS評估,開展院內安全轉運與無縫對接模式,具體實施方法:(1)NEWS評估:利用MEWS評分表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心率、呼吸頻率、意識、收縮壓、體溫、SPO2評估,以3級評分法評估,總分18分,0~5分者由低年資護士負責轉運,6~8分者由管床護士、護工共同承擔轉運工作,攜帶轉運急救箱;評分≥9分者由護工、護士及管床護士共同負責轉運工作,攜帶急救箱、轉運儀器等[2]。(2)院內安全轉運:轉運前做好搶救藥物與儀器準備,做好病人準備,檢查各導管的通暢性,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針對躁動患者做好鎮靜或約束肢體,外傷包扎固定等處理。(3)無縫對接:提前與相關科室做好溝通,告知患者信息,使轉運接受科室做好迎接病人準備,認真填寫轉運通知單,轉運后由急診科與接受科室負責人簽字確認。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轉運交接時間,以問卷法對兩組的轉運專項護理質量評分與患者對轉運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越佳[3]。1.4統計學處理。以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資料,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x±s)描述;計數資料:以x2值檢驗,以百分數描述;P值<0.05,可判斷具備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在轉運交接時間、專項護理質量評分、轉運滿意度三項指標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

3討論

危重癥患者接受急診搶救治療后,需接受更專業的診療措施,以改善預后,因此,需將生理功能與生命體征尚處于不穩定狀態的患者轉運至其他科室接受下一步的檢查與治療[4]。但是,急診轉運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易因劇烈咳嗽、分泌物堵塞、低氧血癥等并發癥發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實施科學有效轉運方案,最大程度保證急診科患者的轉運安全,意義重大。MEWS評估后,護士可在轉運前對患者開展快速、準確評估,對患者的轉運風險進行了解,進而做好相關轉運準備。實施院內安全轉運與無縫對接模式,可通過加強轉運前的準備,轉運前的監護,做好患者病情監護,各導管監護與處理,生命體征觀察,及時處理轉運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將患者安全送至接收科室[5]。轉運前與接受科室提前做好轉運交接,準確填寫轉運通知單,規范交接流程,可實現兩個科室之間的高效信息溝通,使交接效率大幅提升。綜上所述,急診科高危患者實施MEWS評估后,根據評估危險等級實施院內安全轉運與無縫對接模式,可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安全,提升轉運工作效率,促進護理團隊協作。

參考文獻

[1]趙俊.急診科機械通氣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管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27):60-62.

[2]連子紅.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急診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6):8-10.

[3]曾鳳蘭,王志良,張倩.模塊管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安全轉運護理管理中應用及成效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04):392-394.

[4]杜金容,王斐.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應用全程安全轉運與前瞻性護理干預的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5):307+311.

[5]石玉林.護理干預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6):129+131.

作者:李瑩熒 王均 單位: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