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下鄉安全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三下鄉安全應急預案

篇1

為做好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針對三下鄉實踐團員人身安全,交通,天氣,與村民糾紛等方面的影響,固需要做到以保障人身安全為主要的原則,制定各危害實踐團員人身安全的應急方案,保障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安全有序的完成,特制訂本預案。

二、應急工作領導組

組 長:

主要職責:負責活動期間突發事件的及時上報、處理、善后等各項工作。

副組長:

主要職責:負責疏散師生,維護秩序,保持現場,協調有關單位(如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負責救援和搶險。

三、應急處置程序

(一)接警與通知

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工作小組組長必須將所發生的事故情況及時匯報應急領導工作組組長,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二)施救與求助

突發事件發生后,小組負責人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指揮協調。根據事件性質向公安交警、消防、衛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門緊急求援,使災情較快得以控制,受傷人員及時得到救治。

(三)報告與通報

1、突發事件發生后,必須及時、準確、全面地向應急領導組報告,領導組負責向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概況,以及采取措施情況、進展和善后工作等。

重特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向110、119報警和通知120醫療救護。

四、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

(一)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預防措施

(1)小組長是本組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小組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2)對師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識,掌握逃生方法。

(3)加強檢查,發現火災隱患要及時報告。

(4)到紅色德育教育基地或其他地方開展活動、參觀學習時,任何人不得使用明火。(如個人原因引發火災,責任自負)

(5)在住宿期間注意用電安全以及防蚊蟲時燃燒蚊香等使用安全。

2、處理程序

一旦發生火災,一般應按下列程序處理。

(1)、打“119”電話報警,同時上報應急領導組。同時組織師生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則,責任人應在第一時間,有序地組織學生疏散轉移。

(2)注意事項:

①火災時,由于有煙氣,能見度差,現場指揮人員應保持鎮靜,穩定好人員情緒,維護好現場秩序,組織有序疏散,防止驚慌造成擠傷、踩傷等事故。

②利用現場有利條件,快速疏散。外面著火時,未坍塌的采用低姿勢迅速而下,有條件的可用濕毛巾,堵住嘴、鼻,用濕毯子披圍在身上從煙火中沖過去。

③火災時,一旦人體身上著火,應盡快地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記不能奔跑,那樣會使火越燒越旺,還會把火種帶到其他場所。如旁邊有水,立即用水澆灑全身,或用濕毯子等壓滅火焰,著火人也可就地倒下打滾,把身上的火焰壓滅。

④如有傷者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如學生受傷,要及時通知家長。

(二)、交通事故處置措施

為了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乘車師生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精神,特制定本預案。

1、預防:

(1)加強對駕駛員交通法規、安全行車的教育。

(2)加強對乘車師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別要教育學生不要把頭、手伸出車窗外。

(3)選擇經驗豐實、駕駛技術熟練、駕齡較長、自覺守法的同志擔任校車駕駛員。

(4)帶隊教師隨車,做好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

(5)要求駕駛員做好車輛例行保養工作,出車前要對車容、車況、安全性能(特別是制動系統)進行檢查。

(6)不準違法超載、超速。

2、應急處理程序: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應按下列程序處理。

(1)報警并通知上級領導等。

(2)報學校相關部門(先口頭后書面)。

(3)處置乘車人員。

①發生受傷者,要盡快及時送醫院救治。

②及時疏散人員,組織人員及時做好同乘學生或教師的護送工作。

(4)保護事故現場,配合交通事故處理部門調查,并參與調解。

(5)如有傷亡事故,按《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處理,教師車禍根據政策有關規定及時處理。

(三)、突發自然災害

1、應急措施

(1)在活動期間如遇自然災害或發現險情,各組組長要立即向應急領導組報告,并及時啟動應急程序。

(2)應急領導組及各組組長要現場指揮并及時引導師生撤離現場,疏散至安全區域。

(3)有受傷的人員要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救治。

(4)迅速了解和掌握現場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四)、活動期間師生意外傷害、發病處置措施

1、活動前期要制定活動方案,對可能發生的意外傷害和注意事項提出明確要求。

2、活動準備期間,準備好常見疾病備用藥,有專門的醫療小組負責藥品及藥箱的保管,出發之前做好一些簡單的醫療培訓。

2、如遇意外傷害、公共衛生、師生發病等情況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即時妥善處理,情態嚴重需120等相關部門幫助。

3、在活動期間,由于個人不聽從集體安排、不服從管理,出現的意外、傷害、事故,責任自負。

(五)活動期間與村民發生矛盾與糾紛問題的措施

1.預防

(1)實踐團住宿地帶應做到不打擾村民休息為準則,切勿大聲喧嘩,打鬧等。

(2)活動期間,與村民一起做農活必須事先與當地機關和村民打好招呼,且爭得同意后才能進行。

(3)文體活動時間應在村民休息之前,且地點必須提前申請好,不可在晚會現場隨意放置垃圾等物品。

(4)不可未經同意偷摘農作物,更不可破壞和污染村民果園農田等。

篇2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圍繞全國和省、市、區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強化紅線意識,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加強領導,完善設施,立足防范,嚴格管理,促進我區文體系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二、工作目標

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以對人民群眾和文體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體系,深入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控制各類生產安全消防事故的發生,努力實現文體系統安全生產全年無重、特大事故的目標。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宣傳教育,提升防范意識。

1、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工作力度。各科室、各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安辦關于轉發2014年全省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榕安辦〔2014〕42號)等文件精神,將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與業務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檢查、同步落實。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重大決策部署、法律法規、重大專題活動、常識規范規程、文體環境建設和熱點難點等內容的宣傳力度。執法大隊、文化科、文藝演出管理要組織我區網吧、文化娛樂場所、演出經營場所和印刷復印、圖書銷售各經營場所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工作;文化科、文化館要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優勢,結合“文化三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激情廣場大家唱”等活動,有針對性地創作和編排一些以安全生產為體裁內容的優秀劇作;文化科、圖書館要結合“圖書進社區”、“全國讀書日”、“圖書三下鄉”等活動開展群眾性消防知識宣傳活動;體育科要結合日常管理工作,經常性地向游泳經營場所、體育健身路徑和體育健身場所經營者或管理者進行安全法規的宣傳教育;少體校、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要結合日常體育訓練、比賽和教學,向干部職工、運動員及家長開展體育安全宣傳教育;繼續深入開展全國第11個“安全生產月”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實現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全覆蓋。

2、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各科室、各單位要結合業務工作實際和特點,組織本科室、本單位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知識和逃生自救技能。各行業監管科室、單位要督促指導人員密集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文化經營性場所、文藝演出場所、文物保護單位、體育健身活動場所、體育教學訓練場所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和應急疏散演練,嚴格落實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制。要嚴格落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持證上崗制度,通過組織開展崗位練兵、集中培訓、典型案例分析、外出交流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素質和水平。

(二)圍繞業務中心,突出重點監管。

3、公眾文化娛樂聚集場所安全生產監管。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要積極開展清剿火災戰役和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活動,切實將小網吧、小歌廳、“三合一”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隱患做為整治工作重點,以確保本行政區域職責范圍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公共文藝演出場所、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和網吧不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網吧“三合一”場所整治合格率100%,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合格率達100%。文化科、文化館、圖書館要進一步規范文化藝術活動安全行為,對本行政區域內主辦或承辦大型公益性文化藝術活動,須有嚴密完善的安全保衛措施,有完善的消防設備,有突發事故處置預案和人員疏散預案;承辦或協辦大型商業性文化藝術活動,須嚴格按照規定報告屬地公安機關審批,并積極做好有關配合工作。執法大隊、文化科、文藝演出管理站要將安全生產、消防審批和安全消防監管納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示范經營單位創建等工作的重要內容。

4、文物場館安全生產監管。文物辦應嚴格落實文物場館安全檢查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月安全生產分析制度,進一步提升檢查消防火災隱患能力、撲救初起火災能力、組織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傳培育能力建設。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配齊配足消防安全設施器材,確保消防安全設施及器材的完好率。要加強對宗教文物場所的管理,預防事件的發生。

5、出版印刷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大隊要重點檢查生活區與生產區未分離、原材料與易燃品混放、調制油墨與生產車間未隔離等嚴重消防安全隱患問題;重點檢查企業消防安全設施、設備配置、義務消防隊伍建設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及“五項制度”建立落實等情況。重點檢查整改到位和超范圍許可經營情況。

6、少體校及青少中心安全生產監管。少體校及青少中心要檢查本單位各項安全制度落實和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及各種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修定情況。檢查消防器材、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等配備情況,安全通道、出口是否通暢,是否按規定進行消防安全隱患巡查,是否制定防火安全自求演練計劃,師生是否能正確使用消防器材和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檢查門衛、巡邏、值班制度和外來人員、車輛、物品進出少體校及青少中心詢問和登記制度及學生外出登記、銷假制度落實情況。檢查攝像監控設施是否完善,保安人員是否配備防暴叉等武器。檢查飲食設施是否清潔衛生,從業人員是否定期體檢并持有健康證,食品采購是否規范,疫病防治措施是否到位,食品經營單位(含飲食攤點)證照是否齊全。

7、體育健身設施場館的安全生產監管。體育科要加強對轄區游泳經營場所、體育健身路徑和體育場館的日常巡查監管,要求各場所按規定配齊具有相關體育專業資質的安全員和管理人員,并組織進行經常性預防安全事故演練,督促落實場所內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8、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監管。執法大隊要本著“先銜接、后提升”和“基礎達標,三級為主”的原則,通過主體責任級別標準化級別的銜接(A、B級企業直接認定為標準二級、三級),推動全區文化市場經營場所安全生產工作持續改進、創建升級,實現2014年底前100%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達標目標。文化科對新設立的網吧、娛樂場所、印刷企業和出版物經營場所等經營單位要求安全生產各項指標必須全部達標,方可進行行政許可。

(三)完善管理機制,落實安全責任。

8、健全領導機構。我局將進一步調整充實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由局主要領導擔任,各科室、下屬單位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執法大隊大隊長為安全生產工作分管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工作依托文體局辦公室,承擔安全生產工作傳達部署、聯絡溝通、文件草擬、資料匯總等工作。各下屬單位也應相應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配齊配強安全監督員,形成強大的安全生產工作組織網絡體系。

9、明確工作職責。要依法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把安全生產擺上重要會議重要議事日程加以認真研究,精心部署,抓好落實,各科室、單位堅持做到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分析和治理。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將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局領導要根據工作分工,定期組織所分管的科室和單位負責人對所分管業務和單位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10、強化責任落實。要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逐級簽訂安全責任狀,分解責任目標,層層抓好落實。根據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的要求和年初文體局下達的安全生產責任書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各科室和局下屬各單位負責人是本科室、本單位及業務范圍內和管理對象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科室、本單位及業務范圍內和管理對象安全生產工作承擔直接責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局領導以及具體分管各科室、單位的局領導要切實擔負起領導督促職責,形成安全生產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1、健全獎懲機制。在實施安全生產檢查中,檢查人員不認真履職,對受檢單位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由于不及時發現問題,不采取果斷處置措施、不指定專人跟蹤落實等原因,釀成安全生產事故,應進行效能問責,并追究相應責任。對不配合安全生產檢查,不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對檢查人員提出安全生產整改意見限時整改不到位,對受到省、市、區安全生產檢查通報批評和由我局組織全年安全生產檢查考評總分名列倒三名的單位,當年度不能評為先進單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年度考核不能評定為優秀等次;對釀成安全生產事故,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并對相關人員進行效能問責直到追究法律責任。同時,年終安全生產綜合成績優秀的單位和表現突出的個人,我局將給予適當物質或精神獎勵。

篇3

地質構造、斷裂活動和新構造運動復雜,具有破壞性地震的孕育條件和歷史背景,市地處華北斷塊和華南斷塊的結合部。歷史上已多次發生破壞性地震,一直是省的地震重點監視區和防震減災重點工作區。今后一個時期,受全球地震活動趨勢增強的影響,市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地震活動威脅。各級政府一定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抓緊抓好,落到實處。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市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依靠法制、科技及全社會力量,實現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由局部的重點防御拓展到有重點的全面防御,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不斷提高防震減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年,市防震減災工作的目標任務是通過建立健全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市要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市區及各縣(市、區)政府所在地城區力爭綜合抗御地震的能力要達到周邊同類城區的先進水平。

三、地震災害防御措施

(一)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地,逐步在每個縣(市、區)建立一所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納入文明社區建設活動中,將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列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城鄉居民的防震減災意識。

(二)明確地震重點監視區,實行全面防御。一帶是省今后1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的防震減災重點工作區重點監視防御區內的縣

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市、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有關規定。使區域內的中心城鎮在年前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進而推動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目標的實現。

(三)完善地震監測臺網。保證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確保項目按時完成。要改造、完善全市地震臺網觀測條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證我市地震監測臺網充分發揮防震減災效益。

(四)推進“三網一員建設。積極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的三網建設。重點監視防御區要把“三網覆蓋到村,并在鄉(鎮)政府設置兼職防震減災助理員、觀測員,其他縣(市、區)三網要覆蓋到鄉(鎮)逐步在全市形成縱到底、橫到邊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五)突出防御重點。充分考慮潛在地震危險性。期間,要完成城區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年以前完成重點監視區縣(市)城區的震害預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要在年前完成中心城鎮的建筑物抗震性普查工作。要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管理與監督,把抗震設防作為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對城鎮上游或位置重要的大型水庫和病險水庫、易燃易爆易泄漏有毒有害物質的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及城鎮高層建筑、大型超市、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其他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必須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和查險加固,使其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要高度重視并盡快改變農村民居基本不設防的狀況,逐步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通過宣傳引導和政策扶持,提高村民的居住安全水平;要認真抓好各級各類危、舊校舍的改造和加固,增強其抗震能力。

(六)抓好救援救助準備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要重視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和修訂,重視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災情速報系統、應急救災基礎數據庫系統的建設,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分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做到臨“震不亂、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有條件的地方,要結合廣場、綠地、公園等建設逐步落實地震避險場所,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要組織動員社會公眾,發展救援志愿者隊伍,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壯大地震災害救助力量;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災害保險、社會捐贈相結合的多渠道災后恢復重建與救助補償機制。

篇4

一、工作思路

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緊緊圍繞全縣的重點工作,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防御、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有效提高全縣的地震監測和應急反應能力,服務全縣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宣傳教育,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依靠科技、法制、全社會力量,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全力做好地震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臺網維護管理,不斷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

強化措施,規范管理,提高觀測資料質量。依托現有監測手段進行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地向市地震局報送監測資料,定期向上級提出震情趨勢會商意見。報送電磁波資料300份,報送會商意見42份。及時掌握震情,對省市提出的震情預測意見及時報送縣委縣政府。加強臺網監測管理,實行24小時震情值班,確保工作人員在崗、儀器設備正常、數據處理準確,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及時、準確、連續、可靠的觀測數據。

(二)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民減災意識

按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統籌宣傳資源,5月12日在縣城東大街、文化廣場舉行了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擺放地震科普知識版面20塊,懸掛防震減災宣傳橫幅3個,發放地震知識讀本5000本、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材料10000份。通過贈送《防震減災圖冊》、分發地震知識宣傳材料,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全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地震災害綜合防御能力。

(三)加強地震應急演練,提高抗震自救能力

聯合縣消防中隊在實驗中學、東關小學等城區學校進行應急演練,制訂了較為科學的演練方案。演練前,對老師學生進行了培訓,進一步明確了疏散集合地點、疏散順序和注意事項,要求師生一切行動聽指揮;演練中,各配合單位各司其職,到達規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務;演練后,組織開展討論,總結成績,尋找差距,不斷豐富地震災害的“實戰”經驗。演練活動是對我局《地震應急預案》的又一次檢驗,不僅落實了應付自然災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實際應對和處置實發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

6月3日18時11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緯37.99度,東經103.56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我縣震感強烈,距我縣最近的居民點為南湖鎮南井村,直線距離約26公里。地震發生后,我局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震情、第一時間派出現場工作隊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沒有發現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和財產損失情況。

(五)開展“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

縣委、縣政府“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動員會后,縣地震局根據動員會議精神,結合本部門實際,早部署、早安排、早啟動、迅速成立“三同”活動領導小組,成立工作組,精心制定活動方案,并迅速進駐重興鎮扎子溝村,正式拉開以“送政策、訪民惰、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的活動序幕。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深情,采取召開村民大會、座談會等方式,積極宣傳政策,按戶走訪、聯戶座談,將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有關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將強農惠農政策進到農戶家中。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連續奮戰圓滿完成駐點村309戶的走訪民情工作。召開駐點聯系村黨員干部和村民大會、座談會3次,填寫調查表309份,送出《惠農政策匯編》手冊309份,撰寫民情日志近35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條,走訪調查入戶率達到100%。

(六)提升機關辦事效率,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認真執行依法行政各項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無行政執法錯案發生。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積極協調處理案件,黨務、政務及時公開,內部財務管理規范,工作作風扎實,辦事效率顯著提高,無工作作風方面的違紀違規問題發生。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無違法違紀案件發生。

三、工作成效

(一)嚴格依法行政,履職能力進一步提高

一是地震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推進當地防震減災法制建設,進一步規范全縣地震行政許可工作,嚴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好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關。逐步健全執法隊伍,有計劃的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防震減災法規大眾教育機制。結合實際,先后制定了《縣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縣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操作手冊》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地震應急工作流程,完善了地震應急管理制度,落實了地震應急工作職責,加速推進了地震應急工作法治化建設的進程,縣鎮村三級干部和防震減災成員單位應對地震災害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是地震工作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縣和鎮都成立了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并實行動態管理。目前,民政、衛生、消防等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基本建立應急組室,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有專人負責。全縣18個鎮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部分村社配備地震安全員。

三是地震規劃管理逐步完善。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強與省市地震工作對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組織力量,全面科學地制定防震減災規劃工作。加快探索縣級防震減災工作管理新機制,穩步推進縣鎮地震預測、減災等基礎性工作,督促協調發改、規劃、建設、土地等部門切實把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四是地震災害應急基礎與災情速報體系基本形成。對全縣中小學校舍地震安全排查鑒定工作進行了排查,并組織多部門協同開展了地質災害檢查、消防安全檢查等活動,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及時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進行險情排查。加大“三網一員”建設力度,健全縣、鎮、村三級地震災情速報網絡建設,加強各種應急通訊設備、設施、通訊網絡的建設、管理和維護,進一步完善地震災情速報制度,規范災情速報程序,確保及時快速上報震情與災情、應急與救援等動態信息。目前,全縣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和村社地震安全員達60余人,專兼職地震災情速報人員28人。

(二)把握震情趨勢,監測預防救援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地震監測預報能力不斷提高。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科學嚴謹的作風,嚴密監視震情的發展變化,及時捕捉和研判前兆異常信息,積極開展地震趨勢判定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職責明確、聯系緊密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

二是地震災害預防能力不斷增強。縣抗震減災領導小組各成員部門單位緊緊圍繞全縣重大建設項目,強化防御措施,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推進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一體化,認真貫徹落實《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和《市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分工負責,相互協作,密切配合,依法加強監管,從源頭上把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關,確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加強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加強對各類重大建筑工程、生命線工程和易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以及交通、水利、電網設施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了抗震設防整體水平。全面推進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結合新農村小康農宅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危舊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城鎮建設等項目,加強在場地選址、規劃設計、工程實施等環節的抗震技術指導,提高農村整體防震減災能力,讓廣大農民群眾看得見、學得會、受教育、得實惠。

三是地震應急救援能力不斷加大。高度重視地震應急工作,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按照《縣地震應急預案》的要求,全面落實和監督檢查地震應急預案要求的各項工作。加強和推進“三網一員”建設,落實人員和經費。切實加強震情監測、短臨跟蹤和震情研判工作,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管理,進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健全管理制度,確保應急啟用正常。

(三)堅持群測群防,社會防震減災力量逐步形成

一是群測群防措施更加科學。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對地震的監測和預防,因地制宜的開展地震宏觀異常觀測,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在現有7個觀測點的基礎上,計劃新增4個觀測點。每個鎮確立了1名災情速報聯絡員,篩選培訓了10個宏觀監測員,大范圍收集地震宏觀前兆異常信息,使防震減災知識逐步深入人心,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普遍增強。

二是地震科普宣傳深入人心。堅持以“科技三下鄉”、“防災減災”活動周等大型活動為契機,以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示范基地、示范社區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地震應急科普宣傳教育體制機制建設,認真開展科普周、7.28地震紀念日、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和12.4法制宣傳日等科普活動,鼓勵地震科技人員參與科普創作,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推進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救援技能知識“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風險防范和災害應對能力。

三是地震應急隊伍發展壯大。結合實際,不斷完善了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依托縣消防緊急救援隊,組建了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督促民政、建設、衛生、電力等成員單位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隊,各鎮組建了以基干民兵為主的突發事件工作隊,基本形成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為骨干和突擊力量,以搶險救災等專業救援隊伍為基本力量,以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和志愿者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四)及早安排部署,地震突發事件處置科學合理

堅持“超前謀劃,及早安排”的原則,修訂下發了《縣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操作手冊》,出臺了《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科學合理的安排部署地震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一是認真做好隱患排查工作。以精準扶貧工作為契機,與縣扶貧辦一道對全縣農村住房進行摸排,建立了農村住房情況工作臺帳,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民居納入危房改造工程項目,有計劃地分步整改。二是抓好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制定了地震災害應急演練方案,組織消防、公共衛生、學校等方面的應急演練3場次。通過預案演練增強了各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處置能力,檢驗了應急聯動和協調配合能力,熟悉了響應程序,為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積累了“實戰”經驗。三是加強地震應急保障能力。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購置了發電機、GPS定位儀等設備,確定了以廣場、公園、學校操場、體育場等開闊場地為主的應急避險場所6個15萬平方米,不斷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四、存在的問題和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在防震減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廣大群眾的地震憂患意識比較淡薄,群測群防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二是專業技術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員少,而且來自不同的崗位,需要進一步培訓提高。三是工作經費十分緊張,地震應急裝備的配置、保障物資的儲備、監測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日常的業務培訓、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的地震工作,要認真貫徹省市地震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服務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的開展地震監測、預報、應急救援等各項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好防震減災法制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和防震減災成員單位應對地震災害的意識和指揮調度能力,提高全縣防震減災法規大眾教育的普及率。

二是抓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做好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和運行、地震觀測數據的處理與匯交共享,做好地震群測群防的建設和運行,抓好地震異常及時落實、上報,進一步完善會商機制。

篇5

做好防震減災工作,中省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各界十分關心。各級各部門要立足我市毗鄰汶川特大地震余震發生區的實際,進一步深刻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切實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扎實認真地落實防震減災各項措施。

(一)將防震減災納入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各縣區、各部門要把編制防震減災規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并切實納入到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基本建設、事業發展、科技進步、重點項目等專項計劃中,要充分體現防震減災工作內容。要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加大對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的投入力度。要充分發揮科技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地震科技攻關,增加地震設施手段。對防震減災工作方面的項目,從立項到經費安排方面要給予傾斜。要大力推進地震監測預測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大力推進實用技術,開發和推廣工程抗震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場地抗震和結構抗震技術措施的落實,提升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和應急救助工作水平。

(二)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全市各級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門要制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市、縣區都要建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宣傳網絡,加強陣地式宣傳。要進一步加大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力度,增強公眾防震減災法制觀念和意識。今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即將實施。各縣區要以“5·12”國家防災減災日、科技之春宣傳月、唐山地震紀念日等為契機,大力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和防震避險知識教育。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普及納入文明社區活動和新農村建設中,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活動。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報告會、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播放錄音錄像、張貼標語等形式,對包括農村在內的廣大群眾普及地震科學知識、應急避險知識,引導、幫助群眾消除恐震心理,增強社會民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市各級教育部門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每個縣區要建立一所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示范學校,并逐步推廣。各級學校也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學生安全素質教育體系,積極開展地震應急演練,使廣大學生能夠掌握應急防范措施和應急避險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要加強新聞媒體在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的作用,利用電視、網絡、報刊、廣播等媒體平臺大力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御地震災害的局面。

(三)不斷強化防震減災執法工作。要按照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行政許可法的要求,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與監督,加強抗震設防的執法檢查;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加大防震減災相關法規、規章的貫徹執行力度,強化執法隊伍,健全執法機構,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領導機構,完善工作體系,堅持經常性研究防震減災工作的會議制度,依法履行管理職責。各級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明確各自防震減災工作的職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加強目標考核,把防震減災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市、縣區地震行政管理機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配備專業人員,明確職責。依據省地震局重新確定的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我市漢臺、寧強、略陽、勉縣、南鄭、城固、洋縣、西鄉八縣區要重點加強防震減災體系建設,有條件的縣區在下一步政府機構改革時研究單設,條件暫不成熟的可與科技等有關部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配備3-5名專兼職工作人員,確保“有牌子、有職能、有人員、有經費”。同時,各鄉鎮要確定一名防震減災助理員,負責落實基層防震減災日常工作,抓好“三網一員”建設,鞏固群測群防工作基礎。各縣區、鄉鎮組織機構和人員落實情況要在6月底前分別報市地震局備案。要加強對地震工作人員的培訓,增強市、縣區地震工作隊伍的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提高防震減災綜合工作能力。

二、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測,積極做好群測群防工作

地震監測預測是整個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要努力探索和揭示地震發生發展的規律,提高地震監測預報的能力。

(一)繼續嚴密監視震情變化。各縣區、各部門要加強對全市地震地質環境、地震地質構造及其活動規律和地震預警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震情短臨跟蹤工作方案,完善震情跟蹤工作措施,堅持重大異常速報制度,及時做好資料分析,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提高震情分析會商水平,確保各類地震監測儀器設備正常運轉,地震監測資料質量可靠,地震信息及時傳遞。要規范地震信息行為,積極探索逐步地震重點監測防御區和重點危險區判定信息的渠道,使群眾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地震危險程度,及時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

(二)努力加快臺網改造建設步伐。要按照“全省地震監測能力達到1.0級、前兆臺網合理布設、基本實現地震烈度速報”的目標,將監測臺網建設納入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加強省、市、縣區的溝通,統籌安排經費,進一步加密測震、強震、前兆臺網密度,新增監測手段;加快實施**GPS監測項目;開展陜南地區跨斷層流動監測。今明兩年我市要建設完成12個強震觀測臺,7個測震臺,5個A+級GPS測點,4個形變臺,8個跨斷層一級水準觀測點,3個斷層流體觀測臺,到20**年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區要建至少2個斷層觀測臺,其他縣至少應建1個斷層觀測臺。要健全地震信息網絡,建成市級區域臺網中心和地震速報平臺,以市地震信息節點為平臺,建立全市防震減災虛擬網絡,實現與各縣區及周邊地震聯防區、協防區的地震監測信息共享,確保信息傳遞快速、準確。要不斷引進新的觀測技術和方法,逐步形成空間、地表、地下相結合,覆蓋全市、與周邊地區互相聯網的立體觀測系統,不斷提升我市地震監測能力。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

(三)全面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積極推進以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科技宣傳網、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為主要內容的“三網一員”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等地震宏觀異常觀察,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群測群防投入力度,穩定群測群防工作隊伍。要以地震宏觀監測技能和科普知識宣傳能力為重點,加強對群測群防人員的培訓,使其成為基層地震工作的重要力量,鞏固防震減災宣傳的前沿陣地。

三、著力抓好地震災害防御,依法加強抗震設防工作

地震災害防御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災害損失。地震災害損失主要是由建(構)筑物的倒塌破壞造成的。當前我市建筑物抗震設防能力普遍不高,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基礎設施、公共建筑、學校醫院、村鎮房屋毀壞。為確保建筑物的防震安全,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必須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行政監督,加強建筑物場地抗震和結構抗震的行政審核把關和技術管理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科學確定抗震設防要求。一般建設工程必須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國家批準的地震小區劃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生命線等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據此確定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建設程序,為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建設工程選址和抗震設計提供必要的設防依據。有關建設工程的強制性標準,應當與抗震設防要求相銜接。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建設工程管理制度,確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質量。

(二)切實做好恢復重建抗震設防技術服務。市縣人民政府在制訂本地經濟發展規劃、國土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潛在的地震危險。重視開展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評價和地震小區劃等地震基礎性探測工作。配合省上盡快組織實施漢中地震活斷層探測項目和小區劃項目,詳細排查具體的地震地質環境,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提出抗震設防要求,為城鄉規劃、土地利用、基本建設提供依據。認真加快全市災區恢復重建項目的實施,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做好防震減災技術服務,開展恢復重建工程抗震設防要求檢查,使恢復重建項目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從根本上消除災害隱患。要組織開展縣級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工作,對達不到設防標準的要統一規劃,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對存在地震安全隱患的病險水庫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設施,要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改造,消除隱患。加強對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庫、潰壩、堰塞湖等次生災害的防御。繼續推進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工作,建立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區指標體系,各縣區至少建設1個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區。

(三)積極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視并盡快改變農村民居不設防的狀況,提高農村民居的地震安全水平。各縣區要新建1—2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點,發揮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把知識普及到鄉(鎮)、村及農戶,做到家喻戶曉,使廣大農民把建設地震安全民居變為維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自覺行動。建設、地震部門要組織力量,及時提供抗震性能比較好的民居設計圖和模型,建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術服務體系,為建設地震安全民居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指導。鑒于我市鄉鎮機構設置情況,村鎮成片建設的抗震設防工作由建設、地震工作部門協同分工把關;農村零散農戶建房的抗震設防工作由鎮政府牽頭,土地、建設、地震部門參與,采用“會商制”,共同抓好。發展改革、民政、扶貧等部門在新農村建設、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和推進安全民居工程中,將地震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扶持、引導農民建設地震安全民居。

四、不斷提高地震應急能力,夯實防震減災工作基礎

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危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努力實現從被動救災到主動減災的轉變。

(一)建立健全地震應急指揮體系。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分級編制、分級管理的原則,盡快修訂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層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相互補充、協調一致的地震應急體系。要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經常開展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增強可操作性。要完善措施,建立地震快速評估基礎數據更新機制,推進地震應急指揮平臺和基礎數據庫建設。要建立健全地震應急指揮體系,加強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市上力爭20**年建成1個市級地震應急指揮中心,**縣各建成1個縣級地震應急指揮中心。

(二)切實加強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要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平災結合、物盡其用”的原則,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各縣區在規劃建設或改擴建廣場、公園綠地、體育場所、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時,根據人口密度和分布實際,應充分考慮緊急疏散和安置受災民眾的需求。**期間,受汶川地震影響災情較重的**縣要結合災后恢復重建各建1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市上將在2009年底前建設完成橋北廣場應急避難場所的基礎上,再建2處避難場所。“**”期間,其它每個縣城的應急避難場所至少要能滿足30%城鎮人口應急避險需求。

(三)建立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市、縣區人民政府要按照一隊多用、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要依托消防部門,建立市、縣區兩級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要及時配備、補充救援效果好、攜帶方便的專業救援設備;要對現有的各行業各部門救災力量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況,統籌現有救災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統一指揮、統籌調度的工作機制,并加強對救災救援知識的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夠集中統一組織開展救災救援工作。同時要加強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各縣區必須有1—2支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在群眾自救互救中的作用,形成社會基礎廣泛、協調統一的地震災害救助力量。要進一步完善軍地聯絡機制和區域聯動機制,為及時應對地震突發災害事件做好準備。

篇6

一、我校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

按照時間劃分,我校實踐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寒假社會實踐、暑假社會實踐和學期間社會實踐。寒假社會實踐以“大工學子母校行”為主,各學部、學院組織各種主題的自主實踐為輔。“大工學子母校行”顧名思義,大工學子,回到高中母校,宣傳大連理工大學的各項政策、校園文化、學習氛圍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連理工大學,為我校獲得更多優質學子打下良好基礎。各學部、學院組織的自主實踐主題寬泛,地點自由選擇,通過立項后,既有資格到實踐、地開展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實踐是沒有經費支持的,學生要自行解決一切費用問題。

暑期社會實踐是主題最寬泛,團隊最多,參與人數最多的。包括報國企業行、三下鄉、四進社區等多個主題。學生自由立項,通過答辯評選出精品團隊、重點團隊和普通團隊(活動經費不同),即可開展實踐活動。

學期間實踐主要有社區掛職、志愿者服務工作、自主實踐、黨支部實踐、實習等形式,時間活動性比較大,學生參與實踐的連續性比較好,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組織參與實踐活動,來充實大學生活。比如支教、挑戰杯志愿者、去社區掛職鍛煉等。

我校正在積極的為學生提供越來越多實踐平臺,每年都會有新的形勢,與時俱進做出改革與改變,學生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

二、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時常見的心態以及會出現的問題

現代大學生思想成熟較晚,價值觀等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在社會實踐中容易出現一些心態問題。下面從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簡要分析。

(一)積極心態

1.了解新鮮事物,增加新閱歷,新認知。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更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在實踐立項時,很主動的選擇那些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來增加閱歷。比如在報國企業行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第一手的企業用人信息,用人標準,結識人脈;還會了解到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具體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一部分學生對感興趣的領域更深入具體的了解,很有益于世界觀的建立。

2.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堅韌不拔精神,提高組織能力等。社會實踐團體是一個和諧融洽的小組織,隊員性格互補,相互學習,共同生活,一起處理問題。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小摩擦,觀點不合等常見現象,但是隊員及時調整,做出改正,共同創造和諧愉快的團隊氛圍,相互鼓勵,不拋棄、不放棄。在團隊中,每個隊員都會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攝影、通訊、宣傳等。強項技能可以繼續發展,弱項短板可以努力學習,只要有想法,在實踐中都可以創造機會提高自身能力。

3.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幫助,部分大學生會利用好假期時間積極的回報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比如,為農民工子女做義務家教,走進老人院看望老人,關愛弱勢群體等,積極主動尋找途徑,幫助他人,無私奉獻,在能力允許范圍內,發揮光與熱,實現自身價值。

當然,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積極心態也是多方面的,以上三點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學生在實踐中的心態更成熟,實踐活動可以做到有始有終,積極傳遞正能量。

(二)消極心態

1.追求行為積分,目的實踐類獎學金。很多同學做實踐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得到實踐類獎學金,于是參加很多個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做的危害有:盲目性、實踐活動質量不高、思考少、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發展。比如在2012-2013社區掛職活動中,部分學生做的非常差,以至于被取消掛職資格。其實,想要拿到社會實踐獎學金并不難,學生要做的是把每一次社會實踐都努力用心的做好,目光放得更遠,善始善終,實踐成果必然會很豐碩,更容易被別人看到,收獲的不僅僅是獎學金,甚至會得到更多你想不到的收獲。

2.遇到困難易放棄。實踐活動中難免會遇到經費不足,氣候惡劣,團隊不和諧,準備不充分等形形的困難,如果隊員存在消極心態,就不會積極的做好本身角色和分內事物,甚至傳染其他同學,最終導致實踐無法進行。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每年最終答辯的實踐團隊都遠少于參與立項的團隊,充分說明放棄實踐的隊員數量不少。

3.實踐團隊出現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難免因為觀點不合等問題產生沖突,性格不和發生摩擦,最終使團隊出現問題,不能圓滿的完成時間任務。

三、社會實踐中輔導員的角色和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實踐團隊請輔導員當指導教師的現象也比較常見。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帶隊教師和非帶隊教師兩個角色,其職責和作用如下:

帶隊教師職責:

1.確保所有實踐隊員的人身安全安全,財產安全;

2.把握實踐主題,不偏離大方向;

3.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非帶隊教師職責:

1.了解學生實踐活動,知道學生實踐去向,給出參加實踐活動時參考性意見;

2.要求學生定期匯報實踐情況,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開闊思維;

3.幫助學生解決實踐中的困難,提供最大的幫助。

篇7

一、2010年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強化服務措施,提高創新能力,兩個“中心”作用初見成效。

一育苗服務中心作用突顯。育苗中心第一車間于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為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完善育苗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安裝了自動排濕降溫、自動遮陰補光、自動噴淋、自動卷簾系統、監控系統等現代化設施,實行了全程計算機智能化管理;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今年共育苗三期72萬株,無償供應給100農戶的200座日光溫室和春棚使用,有效解決了菜農在育苗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完成新品種展示11種、新技術展示5項、舉辦專題培訓班三期,受訓人數260多人次。初步實現了育苗中心“科技培訓、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推廣、育苗服務、種植結構調整、休閑觀光”五大功能,為設施農業園區實現規范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為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煤化工研發中心作用明顯。,市政府與相關企業共同出資建立了褐煤研發中心并投產使用。為了切實發揮“研發中心”帶動煤化工向產業化方向的示范引領作用,協助煤化工園區促成了市政府與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簽定科技合作項目,提升了“中心”褐煤化工技術研發水平;切實抓好科技廳下達的褐煤科技研發項目落實和資金管理,保證項目和資金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整理收集“中心”相關數據和材料,為申報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做前期準備。

(二)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科技含量,兩項工程成效顯著

一設施農業種植水平進一步提高,設施農業結構優化升級工程順利實施。一是繼續搞好校地聯合,促進產學研結合。豐富與內蒙古民族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內容,創新服務手段。一年來,推廣新品種20個、新技術7項,組織專家入戶指導9次,現場解答農民的技術疑問30余條;二是發掘培養本地文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較豐富的鄉土人才,重點培養,一部分人己成為技術能手、科技帶頭人。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推進了設施園區種植水平整體提高。三是抓典型、搞示范、帶整體、促發展。加大對科技示范戶的培養和扶持力度。新增加科技示范戶26戶,總量達到達36戶。通過提高科技示范戶建設標準、完善管理制度、加強技術指導、加大物資投入和強化監督管理等措施,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有效地帶動設施農業園區整體運行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區優化升級工程取得實效。深入企業加大對科技政策宣傳解讀和引導力度,企業科技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積極主動為企業聯系科研院所,搭建科研平臺,促進產學研結合。鼓勵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開展技術和產品的自主研發,打造自主知識產權和名優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知名度。截至到11月未,新建企業研發中心三個。3月份,我們為工業園區申報的“自治區高新技術特色工業產業化基地”材料已通過通遼市科技局初審,通遼市政府批準,上報到自治區科技廳。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作開始起步。工業園區優化升級工程取得實效。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科技意識,兩個推進工作成果豐碩。

一自主知識產權推進工作有了明顯進展。截至10月末,申報專利5件,其中發明專利2件,授權3件,分別比去年增加了1件。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知識產權,促進全社會專利意識的提高。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天網”、“雷雨”行動要求,制定了霍林郭勒市專利執法專項行動方案,積極開展了保護專利權專項行動,企業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

二科技素質推進工作成效斐然。廣泛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技三下鄉”等載體活動。圍繞“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這一主線,針對當前社會熱點和群眾實際需求,開展了以“努力構建和諧霍林郭勒——科技創造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舉辦各類科普講座3場、科技培訓班1期,參加人數約余人(次);發放科普圖書100余冊、科技宣傳資料500多份;懸掛標語8幅,展出科普展板5塊、科普圖片(掛圖)8幅;與相關部門組織“科技下鄉”活動三次。通過現場設置科技成果宣傳展臺、科技咨詢臺等形式,向廣大農牧民宣傳科技知識。編印發放了各類種養殖適用技術資料1000余份。通過活動,全市掀起了尊重科學、學習科學、應用科學、熱愛科學新。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科技動態》和科技網站,定期宣傳公共科技知識、法律法規、科技工作情況。2010年,宣傳科技法律法規4部,16期。編發科技動態20期,印發400多份。在科技網站上傳科技信息80余條。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全民科技首位意識不斷提高。

以抓人才管理、服務和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為重點,積極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專家信息庫建設,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做好貯備工作。目前,入庫各類專家已達20位。認真落實市委、政府有關于人才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切實提高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對《霍林郭勒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宣傳,不斷優化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激發優秀科技人才創新動力。

(四)抓好項目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兩項工作穩步推進。

一科技項目收集、申報、爭取工作。對我市重點開發的優勢產業、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招商企業進行調研,開展科技項目收集入庫貯備工作。同時,根據項目申報指南,認真篩選,積極申報。2010年,新增入庫項目12個,向上業務申報了9個,其中直接走財政2個,上報自治區科技廳4個,通遼市局1個。審批下達4個。

二是防震減災工作。定期對我市數字地震監測臺設備和院落進行維護修繕,確保監測臺的正常運行、數據信息準確暢通。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出現地震情況能夠在第一時間上報處理。根據市政府人動情況,相應地調整了“三網”工作人員。確保地震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規范抗震設防審批程序,由事后監督向事前管理轉變。實現工程審批、監督、驗收全程管理。今年共審批項目50個,目前完成驗收的19個。指導市內19個相關單位完善了地震應急子預案,完成了我市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建設,提高了我市防震減災的能力。

積極組織學校開展地震應急演練,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師生的防震意識和應急能力。按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方針,以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為重點,扎實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

(五)建設“四型”機關,樹立部門良好形象,工作效能明顯提升。

以深入開展爭先創優為契機,全力打造“四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機關。年初制定了學習計劃,規定周五下午為集中學習時間,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建設學習型機關;樹立“規范就是形象”的觀念,不斷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手段,創新服務方法,做到誠信服務、文明服務,建設服務型機關;成立科技成果推廣中心,構建適應跨越發展創新體系,從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管理體制機制,實施全方位創新,建設創新型機關;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以制度管人,以紀律約束人,樹立“全局一盤棋,協力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建設和諧型機關。

一年來,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技工作體制機制還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成果不能卓有成效推廣;科技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不強;全社會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亟待加強;政府及企業對科技的投入明顯不足;領軍型高科技人才和創新性團隊匱乏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1年工作計劃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將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以加快建設創新型霍林郭勒為目標,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按照全市總體安排部署,工作思路是:“堅持一個戰略、突出抓好二個中心、實施三項工程、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爭創09-10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普及應用,推動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型轉變,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一、堅持一個戰略

即:實施科技大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積極開展科技對外合作與交流,全面實施科技開放。在農業方面,繼續抓好我市與沈陽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地校科技合作以及與遼寧北鎮科協橫向科技聯合,不斷豐富合作內容、拓寬合作范圍、提升合作質量和績效水平。在工業方面,堅持政策引導和推動,搭建產學研平臺,把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發,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突出科技招商,把招商目光盯在產學研相結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持續研發能力的項目上,盯在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廣的項目上,盯在應用高新技術嫁接傳統產業項目上,達到既引資金又引技術、既引項目又引科技的目的,推動企業走集約型發展之路。全力做好煤化工園區和中鋼鞍山熱能研究院的科技合作項目管理與服務,盡快拿出科研成果并轉化應用實現產業化,使褐煤化工行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帶領企業、科技示范戶參加各種形式的科技博覽會、科技合作項目洽談會、赴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擴大宣傳,開闊視野,促進科技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要探索人口資源、環境保護、醫藥衛生、防震減災等社會事業的科技合作與交流,促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和諧社會建設。

二、突出抓好二個中心

即:高效設施農業工廠化育苗服務中心和褐煤化工研發中心。

育苗服務中心。要完善功能性和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從業人員、管理人員技能培訓,提高種苗供應數量和質量,切實解決好菜農育苗難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探索“中心”新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更好發揮服務中心“科技培訓、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推廣、育苗服務、結構調整、休閑觀光”五大功能,引領設施農業生產向精品特色、高產高效方向發展。今年是育苗中心運行的第二年,對園區內菜農繼續實行免費供應種苗。力爭全年三期育苗量達70萬株以上。其中:早春育苗是重點,滿負核育苗量要達到24萬株以上,滿足150農戶種苗需求。

褐煤研發中心建設。在做好我市與中鋼鞍山熱能研究院褐煤化工研發科技合作項目管理和服務的同時,對科研成果及時進行申報鑒定,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產生行業第一臺標準設備,第一套成熟專技技術,示范引領煤化工行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努力爭取國家、自治區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為“中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積極申報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提質升級,早日建設區域褐煤研發中心,搶占褐煤化工行業發展的先機。

三、實施三項工程

(一)實施科技入園惠農工程,實現科技興園富民。大力引導農戶進一步完善溫室工程建設,提高科技含量,做到“穿鞋”“帶帽”“著裝”全副武裝保溫增溫,增強抗災能力和生產能力,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地校科技合作、橫向科技聯合平臺,切實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的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實現典型引領,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切實抓好菜農技能訂單培訓,全面提高科技素質。注入科技要素,提升農科協、農村合作社等中介服務組織管理和服務水平,使設施農業園區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提升園區整運行質量和水平,實現科技強區富民。積極申報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努力向上級業務部門爭取資金扶持,實現園區優化升級。

(二)實施科技入園興企工程,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通過深入園區宣傳解讀科技政策、幫助園區爭取科技政策、督促園區落實科技政策,大力實施科技政策入園,使園區和企業享受更多的科技政策優惠;通過向上爭取科技項目、向外招商引進科技項目,大力實施科技項目入園,使科技人才、高新技術、優秀成果等創新資源向工業園區集中;通過搭建產學研平臺,引導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聯合,共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技術入園,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引導園區加快發展低能耗、低(零)排放、非資源依賴型的科技產業,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服務入園,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在科技項目的安排上,側重向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傾斜。明年要打造1-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帶動園區優化升級,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密切聯系園區管理部門,加強管理和督導,使科技入園興企工程落到實處。逐步建立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三)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工程,著力培育知識經濟。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和載體活動,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提高全民知識產權意識。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發揮知識產權在科技管理中的導向作用,提高我市自主知識產權的競爭力。積極爭取上級專利資助項目,促進成果轉化、鼓勵和引導企業科技人員開發申請專利技術,確保全市專利申請量大幅度增長,培育發展知識經濟。

四、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科技人才建設工作,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是科技發展的關鍵。一是認真貫徹《霍林勒郭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營造科技創新的氛圍,充分發揮科技型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創新創業;二是繼續實施各類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搞好繼續教育,提高科技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優化科技隊伍結構;三是加強專家信息庫建設,不斷增加各類專家的入庫數量。通過建立以項目開發、基地建設為載體的人才引進服務體系,形成對外開放、對內聯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新機制,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重點建設好技術創新、科技企業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務等幾支人才隊伍,為提高創新能力提供更多人才資源。同時,對引進的人才建檔立案,進行跟蹤服務。

(二)做好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認真抓好科技活動周、科技三下鄉等載體活動。繼續與主要宣傳媒體合作,搞好科技宣傳窗口建設、辦好《科技動態》、豐富科技網站內容,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質和創新意識。

(三)做好科技項目工作,促進成果轉化產業升級。

圍繞重點行業企業,收集科技成果,編制可研報告,做好項目入庫貯備工作。同時,根椐科技廳項目申報指南,積極甄選申報、跟蹤盯跑,力爭有更多科技項目落戶我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優化升級。

篇8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政〔20**〕3號)精神,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示范生態創建為載體,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重點搞好農村飲水安全、推進綠色農業、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環境安全保障。

(二)總體目標。通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農村環境監管能力、提高農民環保意識等措施,力爭到20**年,全市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所遏制,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市土壤污染與農業污染源狀況,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進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提高**%以上,農村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率均提高**%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5%,嚴重影響農村環境健康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農民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用2—3年時間,完成國家級生態縣(市)創建任務,**鎮成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2—4個鄉(鎮)成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0—20個村成為**市級以上生態文明村。到20**年,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加劇的勢頭得到遏制,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公眾環保意識明顯提高,農村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著力解決農村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切實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和建設。各鄉(鎮、區)要把保障飲用水水質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制訂切實可行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保護目標和管理責任,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市水利部門負責抓好農村供水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做好村民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和評估,及時掌握水源地水質變化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市環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對集中飲用水水源要劃定保護區,重點抓好環境保護、水質監測與管理,嚴禁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對分散供水水源要加強周邊環境的保護和監測,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發生。市衛生部門負責做好村民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衛生技術評估工作。

(二)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各鄉(鎮、區)和市新農辦等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引導農民開展村莊綠化,改變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環境,逐步消滅“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的現象。市水利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小城鎮和農村污水治理的指導,在有條件的鄉(鎮、區)和村莊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市建設、農業、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垃圾污染治理的指導,積極引導農村建立垃圾站,實行生活垃圾定點存放,逐步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鎮、區)運輸、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市衛生部門要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通過開展改廁,逐步推廣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市發改和農業部門要把農村污染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提高建設標準,實行“一池三改”,推廣“豬—沼—果”、“四位(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一體”等能源生態模式,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

(三)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各鄉(鎮、區)要制訂和完善村鎮環境保護規劃,按照環境功能區劃和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原則合理規劃村鎮工業企業布局,按照村鎮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合理布局發展村鎮

二、三產業。堅持有計劃開發礦產資源,嚴禁私采亂挖行為,對生態已遭到破壞的礦區要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市發改、環保、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工業企業監督管理,新上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標準和水土保持標準,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水保方案審批、“三同時”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設置同意制度,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嚴防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業死灰復燃。工業園區同類企業、同類行業要實行集中建設,農業園區特色產業要實行集約化、規模化、循環化生產建設,努力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四)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市發改、環保、畜牧等部門要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和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市環保部門要會同畜牧部門對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實行規范的環境管理,對新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現有超標排污企業,必須限期治理到位。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市農業部門要在做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摸清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和農村生活產生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摸清農業污染物排放規律和主要影響因素,掌握農業污染的動態變化趨勢,為合理規劃農業生產布局,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污染提供科學依據。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推行田間合理灌排,發展節水農業。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積極推行秸稈還田和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秸稈沼氣、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秸稈生產飼料肥料等,嚴禁露天焚燒。

(六)防治農村土壤污染。市環保部門要做好全市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摸清土壤污染現狀,建立適合我市實際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對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范。市農業部門要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力度和生產基地灌溉水源、農藥和化肥使用的監管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態環境。加強對礦產、交通、水利、旅游和新農村建設等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管,防止出現新的人為破壞生態環境現象。重視自然恢復,保護天然植被,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街道綠化、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強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逐步恢復農村地區水體的生態功能。

(八)大力開展創建示范工程活動。把生態示范創建工作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一批生態環境良好、經濟實力強的鄉(鎮、區)、村率先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區)、生態文明村,推動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全面開展。從20**年起,市政府將把環境優美鄉(鎮、區)和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實行目標考核。對完成創建任務的鄉(鎮、區)和村莊,比照**市政府獎勵資金同等給予獎勵。

三、切實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

(一)建立農村環境保護機制。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把農村環境保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機制,探索建立鄉(鎮、區)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的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制。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靠科技、創新機制,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原則,逐步實現城鄉環境保護一體化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環保牽頭、部門協同、聯合推進”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機制。

(二)加大農村環保投入力度。農村環境保護是公益性事業,各鄉(鎮、區)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保護,重點支持飲用水源地保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無公害和有機食品基地建設,以及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同時,要研究制定鄉(鎮、區)、村莊投入及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完善農村環保基層隊伍建設和農村環境監測監管。完善農村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逐步建立覆蓋農村的環境管理體系。各鄉(鎮、區)要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分管環境保護工作,并逐步建立環保監察員制度,制訂村規民約,組織村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把環保工作職責落到實處。市環保部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預警監控體系,重點做好環境監測站硬件設施、技術手段和人員隊伍建設工作,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和農村環境健康危害監測網絡。全面開展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管理“三下鄉”活動。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監測,定期公布區域農村環境狀況。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等環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的項目立項。開展污染物與健康危害風險評價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鑒定和處置能力。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新晨

篇9

一年來,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堅持與時俱進,突出工作創新,搶抓機遇,干事創業,卓有成效的開展了全民創新活動、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防震減災、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增添了一些科技工作亮點,開創了科技工作新局面。2007年,共爭取上級科技計劃項目2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7項,濟寧市級12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一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新增省級專利明星企業6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家,新增一家濟寧市級科技示范園,爭取無償資金243萬元。我市連續12年保持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的光榮稱號。我市被省列為知識產權試點市,市地震局被評為山東省地震監測預報先進單位,市生產力促進中心順利通過了國家級績效驗收。

一、工作回顧

(一)加強領導,科技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1月16日,召開了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對2006年的科技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安排布置2007年各項工作任務。動員全市大力開展全民創新活動,增強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加快創新型曲阜建設步伐。3月20日,由市政府吳霽雯副市長帶隊,抽調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等有關單位人員組成的考核小組,對全市12個鄉鎮(街道)的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暨全民創新活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考核驗收,歷時7天,重點圍繞組織領導,科技宣傳培訓,科技示范園、示范村、示范戶建設,科技創新,科技投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全面嚴格考核,評選出一等獎2個,魯城街道、時莊鎮,各獎壹萬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模范鄉鎮(街道)”稱號;二等獎5個,書院、姚村、息陬、王莊、南辛,各獎五千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先進鄉鎮(街道)稱號。三等獎5個,吳村、陵城、董莊、防山、小雪,各獎兩千元。對鄉鎮的考核是對鄉鎮科技工作一個較大的促進和提高,進一步優化了鄉鎮科技發展環境。5月9日召開了迎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考核工作專題會議,吳霽雯副市長主持,郭慶海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并對考核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市直有關18個部門參加了會議并及時準確的上報了考核所需資料和證明材料,匯集成冊,并及時上報。為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激勵科技人員干事創業,今年對1988年制訂的《曲阜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6月25日,市政府第68次市長辦公會通過了新修訂的《曲阜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設立了科技最高獎,獎金10萬元,獎勵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這也是我市首次設立科技最高獎。科學技術一二三等獎獎金分別由原來的1000元、800元、500元提高到現在的1萬元、5000元和3000元。6月26日,市政協主席馬書軒,副主席劉漢武、韋挺帶領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和機關組部分政協常委、委員視察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市政府副市長吳霽雯陪同了視察。馬書軒主席聽取了市政府科技創新工作匯報,深入到書院農業科技示范園、天博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力促進中心實地察看了科技創新工作開展情況,對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對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7月4日,召開了上半年科技工作總結暨鄉鎮科技目標考核通報表彰會議,通報了全市12個鄉鎮(街道)科技目標考核情況,并進行了表彰獎勵,回顧總結了2007年上半年科技工作開展情況,就下半年科技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市政府托婭副市長;市政協劉漢武副主席出席了會議。8月10日,召開了第八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籌備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我市的博覽會籌備工作,會上傳達了全省、濟寧市產學研合作創新暨科技獎勵大會精神,表彰了我市優秀專利企業、優秀創新產業化項目、優秀專利人,市政府副市長吳霽雯主持會議,市人大副主任史存華,市政協副主席劉漢武參加了會議。8月14日召開了全市科技進步獎評審會,對全市篩選出的30項科技成果進行了全面評審,共評出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3項,發放科技進步獎獎金13.9萬元。通過一系列地政策、資金引導和扶持進一步優化了科技發展環境,并進一步將全民創新活動引向深入。

(二)擴大宣傳,全民科技首位意識全面提高。一是扎實開展了科技周一系列活動,5月21日,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科技局組織18個市直部門在息陬鄉集中開展了“送科技下鄉、趕科普大集”活動,為息陬鄉贈送了價值近萬元的微機、打印機和科技光盤200余盤。這次活動各單位共制作了精美宣傳展板60余塊、條幅20余條,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為群眾進行技術咨詢200余次,倍受群眾歡迎。11月28日,我局組織市知識產權局、市地震局、曲阜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單位16人參加了在小雪鎮舉辦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展出各類展板6塊,發放各種科技信息資料26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100余次。二是利用了《曲阜科技信息快訊》和曲阜科技信息網,對我市鄉鎮(街道)、市直部門和企業科技工作情況進行了及時通報和交流,今年共編發12期,交流各類科技信息1000余條,印發12000余份。另外,我們還為各鄉鎮(街道)及市直有關部門訂閱了60份的《科技日報》。三是大力實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2007年初,由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主辦,曲阜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的“曲阜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無償為全市12個鄉鎮(街道),388個行政村,10個科技示范園建設410個信息網點。4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書院街道召開了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啟動儀式,市政府吳霽雯副市長主持了會議,市委組織部王志泉部長作了重要講話,濟寧科技局宋科局長、濟寧市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吳凱生主任應邀參加了會議。目前該工程已全部建設完成,真正實現科技信息村村通。該項工程已成為我市的亮點工程,受到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和市領導的贊賞和肯定,被列為市政府2007年為民利民十大工程之一。11月7日,全市遠程教育暨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管理員培訓班在曲阜生產力促進中心舉辦,本次培訓班主要是提高管理員的思想政治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安排部署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接收點的開通工作,切實發揮市遠程教育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作用,統一思想,扎實推進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各項工作的開展,為農民送去實用科技信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一年來,通過形式多樣、求實創新的科技宣傳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各級領導和全民科技意識的提高。

(三)以培植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一是突出抓好重點高新技術項目。在繼續抓好“復合材料活塞”、“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圣旺藥業”、“天博晶碳”等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實施的同時,認真研究,緊密跟蹤國家、省、濟寧市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排出了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科技項目,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各級科技計劃。2007年我市共組織申報濟寧市級以上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6項,濟寧市級12項。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納微米粒子復合活塞項目納入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天博晶炭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制造高價位成型活性炭項目獲得國家農業成果轉化基金的支持,天博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車胎壓監測系統,曲阜海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孔子文化動漫系列項目,曲阜城建生態園林公司的三孔景區古樹名木現狀調查及保護對策研究項目等被列為省級科技攻關計劃,曲阜生產力促進中心公共技術創新及服務平臺建設被列為省高新技術自主創新工程項目,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鎳碳化硅復合鍍陶氣缸項目被列為濟寧市重大技術專項。二是突出抓好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對天博汽配、金皇活塞、圣陽電源、圣旺藥業、慧迪化工等19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2家,省級9家,濟寧市級8家)、50家高新技術產品企業、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1家“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加大扶持力度,跟蹤服務,促其更好更快發展。山東圣旺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省級中藥現代化示范企業,曲阜廣龍生物制品廠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天博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是突出抓好重點高新技術產業。2007年截止到11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2.05億元,同比增長32.14%,占工業總產值比例達到26.14%。四是搞好企業調研,2007年11月份,對50家高新技術產品企業進行了全面調研。這次調研對企業基本情況、科技人員情況、經濟指標、計劃項目、專利情況、成果情況等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即了解了企業2007年的情況又掌握了企業2008的發展想法,即為領導當好參謀提供第一手資料,又為科技局在2008年為企業服務掌握了情況,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還印制了《科技法規政策選編》1000余冊,發放到各個企業和鄉鎮,為企業提供科技政策支持。五是第八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圓滿成功。9月28日—30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工程院、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專利信息中心、山東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和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在我市科技城成功舉辦,今年的博覽會呈現出幾個明顯特點:一是盛況空前,品牌凸顯,本屆博覽會規格高,規模大,展出的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多,成果優秀量大,展廳布局新穎,突出了“產學研合作創新”這一主體。二是洽談踴躍,成效顯著。三是會展水平大幅提高。四是宣傳工作扎實有效,《科技日報》、《中國知識產權報》、《齊魯晚報》、山東電視臺等著名媒體報到了博覽會信息和籌備情況,輿論氛圍濃厚。本屆博覽會,我市共有7個普通展位,1個特裝展位,參展企業16個,共簽訂技術合同21項,項目技術成交額1580萬,項目投資額4.44億,超額完成上級分配的各項任務。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的發展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四)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科技興農工作成效顯著。今年是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第二年,作為科技部門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建設。今年選擇一批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進行重點支持,加快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步伐,使他們盡快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現代農業科技的輻射源、人才引進及技術培訓的基地,帶動全市農業科技整體水平的提高。重點扶持了九仙山林果科技示范園、書院城建生態園林果蔬菜基地、董莊屈家村草莓基地、市漁業協會書院夏家村、王莊劉莊、南辛宮樓、時莊坊嶺等科技示范村共12個重點項目,扶持資金30多萬元。二是加強了農業新品種的引進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了農業良種的引進、選育,積極推廣了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動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及重大疫情的預測預報技術。今年以來,全市引進推廣了農業、林果、蔬菜、畜牧等新品種100多個,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三是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今年全市共組織286名科技特派員下派到12個鄉鎮和“書院城建生態園”等17個科技特派員基地。無償為書院科技特派員基地、時莊好友農牧基地、王莊弘基牧業、吳村林果高科技示范園制作了高標準宣傳牌,大大提升了科技特派員工程的水平,并無償扶持資金8萬元。四是扎實推進包村幫扶工作。投資2萬元對王莊鄉劉莊村的村委大院進行了修繕、粉刷,并購買了辦公桌椅和辦公用品,大大改善了村委辦公條件。年底市領導郭書記、嚴主席一起走訪、慰問了三戶老干部、老黨員、老殘廢軍人,深受歡迎。另外,我們還無償支持王莊鄉7名農村干部進入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科技培訓。

(五)以鼓勵自主創新為重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是抓住“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科技宣傳周”、“科技下鄉”等時機,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普及活動。二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評選“曲阜市優秀專利企業、優秀專利產業化項目、優秀專利發明人”活動。三是對全市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間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授權并符合資助條件的44項專利進行資助,資助金額共計17400元。四是積極深入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服務,2007年我市又獲得兩項“山東省第九屆專利獎”獎勵,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活塞用鋁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獲三等獎,偉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智能雙向密碼遙控器”獲優秀專利獎。全市又有6家企業被命名為“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已有的5家“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也全部通過了省級復查。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都有較大突破,2007年1—11月底申請專利169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實用新型139件、外觀設計9件),同比增長38.5%,在全省的排名列69位,與2006年同期持平;專利授權127件,同比增長86.8%,列全省的第46位,前移2個位次;兩項指標在濟寧市12個縣市區中均處于前列。

(六)以綜合防御為重點,防震減災工作進一步加強。及時調整充實了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領導小組成員會議,下發了《曲阜市地震安全性評價監督管理辦法》、《曲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曲阜市地震應急預案的通知》、《關于印發曲阜市防震減災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文件。扎實組織開展了地震科普宣傳活動,開辟了地震科普櫥窗,展出農村民房抗震知識掛圖。開展了送地震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向地震科普示范學校贈送科普讀本300余冊,舉辦科普講座3次。全面完成了曲阜地震臺的建設,嚴格按照標準完成了土建、避雷、供電設施、內部保溫裝修、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安裝了BBVS—60寬頻帶數字地震儀和EDAS—24IP地震數據采集器。主要監測魯中、魯西南斷裂帶地震活動情況,可以觀測到附近地區最小ML1.2級地震活動。積極做好地震應急工作,圓滿完成了2007年11月11日發生在曲阜泗水交界處ML3.2、ML3.3級地震的應急工作。扎實做好抗震設防標準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對曲阜市銀光前鋒化工有限公司擴建工程項目進行了地震安全性評估。

(七)以三個平臺建設為重點,科技創新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以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為宗旨,搭建科技綜合服務體系,提升科技服務能力,不斷加強科技信息網絡平臺、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和星火培訓平臺建設,收到良好成效。一是充實完善曲阜科技信息網。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向全社會開展信息化服務,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完善網絡數據庫,收集和科技要聞、政策法規和科技成果信息8000余條,收到良好成效。二是開展科技政策法規、專利和技術咨詢服務,提供技術導入、項目立項、成果轉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綜合服務。2007年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100余次,幫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10項。三是開展星火培訓工作,積極服務三農。9月10日,在九龍賓館舉辦了玉米良種種植技術培訓班,邀請了10余名玉米良種公司的技術專家作報告,來自鄉鎮農技站、農資服務站的200多人參加了培訓。另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綜合樓的作用,采取電化教學、專家授課、現場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技術培訓10余次,培訓人員達1000多人次。

(八)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和“雙評”活動為重點,機關自身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按照創建“學習型、創新性、服務性”機關和“雙評”活動的要求,始終堅持了周五學習日和“”制度,把當前工作與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工作促學習,以學習促工作,干學結合。今年7月16日組織科技系統全體人員去小雪鎮西魯賢村植樹造林,栽植各種樹木2萬余棵。11月2日,參加了全市組織的60個被雙評的市直單位到體育公園向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開展咨詢服務的活動,通過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主動征求對我單位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工作作風、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廉潔勤政等方面的意見,以實際行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設立了咨詢服務臺,制作了宣傳圖板,局領導班子親自接訪,并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余種,近1000份,受到群眾好評。另外,我們還發放征求意見函100余份,聽取社會各方面對科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11月23日,我局工會委員會成立,選舉產生了我局首屆工會領導班子,這是科技系統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12月7日,科技系統舉辦了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報告會,邀請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孔令紹同志給全體干部職工做了一次精彩的報告,把學習、貫徹十七大的精神進一步引向深入。同時,積極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科技系統共為貧困地區捐贈過冬的棉衣棉被96件,超額完成了機關工委下達的任務。進一步加強檔案整理工作,成立了檔案管理領導小組,完善了檔案管理制度,更新了檔案柜,歸檔了10年的檔案,為晉升“省二級”奠定了基礎。另外,我們還召開了支部大會,按黨員轉正程序為曹海云同志按時辦理了預備黨員轉正。總之,通過思想作風和機關作風建設,形成了團結和諧、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爭創一流的工作氛圍,機關自身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2007年,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觀念有待于進一步轉變。二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科技系統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三是鄉鎮、街道之間的科技工作開展不平衡。四是科技經費普遍不足。五是科技人才嚴重匱乏。

二、2008年工作打算

2008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二次黨代會和十六次人代會精神,同時,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想,全面提升我市科技整體水平,即“開好一個大會,抓住兩個關鍵,突出三個重點,搞好四項活動,做好五項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開好一個大會。2008年6月,歷時兩年的開展全民創新活動即將結束,將籌備召開一次大型的會議,對我市科技功臣、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在全民創新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并展示我市科技創新的成果和成效。

二、抓住兩個關鍵。工業方面:一是圍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將組織專門班子,靠上服務,重點扶持天博公司、圣陽電源、金皇活塞、電纜集團、圣旺藥業等高新技術企業,為他們牽線搭橋,引進人才,解決技術難題,提供科技信息,爭取優惠政策,爭取獎金支持,為高新技術企業強筋壯骨提供全方位服務。二是抓好重點高新技術項目,以好的項目帶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計劃將再申報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使我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6家;力爭濟寧市級以上計劃項目達到10個以上。農業方面:一是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與推廣,尤其要抓好農作物秸稈利用,促進我市農業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爭取上級農業項目立項10個以上,新品種引進150個以上。二是抓好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發展農業科技示范園達到15家,科技示范村達到30個,科技示范戶達到200戶。

三、突出三個重點。(一)知識產權工作。1、積極推進曲阜市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2、加大對企業專利工作的指導和服務,繼續培植“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3、積極爭取市政府出臺專利獎勵政策,并爭取市財政設立專利發展專項資金。4、扎實開展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力爭曲阜市經濟開發區創建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曲阜市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市。5、以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依法開展專利行政執法,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等行動,切實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二)防震減災工作。一是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二是加強地震監測預報網絡建設。三是強化境內及周邊地區地震地質研究。四是加強地震應急工作。協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不斷提高地震應急反應能力。(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快我市農村信息化進程,實現“科技信息村村通”、“網站村村通”,加強管理,注重實效。二是加強科技信息平臺建設,建立信息網絡中心,進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網。三是加強科技培訓平臺建設,圍繞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星火培訓。

篇10

一、領導重視,措施有力,充分發揮牽頭作用

(一)組織召開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會議。區食安委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食品安全工作會精神,積極組織開展協調工作,針對食品安全突發問題及時召開會議。全年組織召開了全區食品安全工作會2次,聯絡員會議2次,抗震救災食品安全整治專題會議2次,處置嬰幼兒奶粉事件專題會議4次,召開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專題會議4次,及時安排部署各項工作,溝通信息,推動了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建立了暢通的食品安全信息通報體系,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整理和傳遞交流及時,實現了我區食品安全信息資源的共享。全年,共編撰《食品安全工作簡報》22期,其中,被市局辦公室采用8期,市食安委辦采用10期,公眾信息網采用4期。

(三)深化“食品安全網”建設,抓好農村群體性聚餐監管。繼續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督網,在各個街辦新聘用了一批食品藥品協管員和信息員,充實了監督網絡體系,在轄區城鄉覆蓋面達到100%,全年對77名協管員、信息員分2次專門組織開展了培訓,重點組織學習了食品、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安全常識及其廣告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充分發揮其在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了與銀江鎮協調落實農村家宴監管相關事宜,使農村5桌以上家宴監管備案得到加強。

(四)認真做好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各項工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對縣區食品放心工程進行綜合評價的通知》(辦函13號)文件精神,一是制定了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并召開了相應會議;二是對農水、衛生、商務、工商、質監各監管環節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的管理指標評價細則進行分解;三是對相關工作人員多次組織培訓學習,并提出相應的要求;四是組織相關部門對迎檢印證資料的收集、整理、裝訂;五是牽頭協調組織對轄區各經營企業(門店)的專項整治。于11月底順利通過市政府的綜合評價。

(五)邀請區人大、政協對《食品衛生法》和《藥品管理法》在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視察調研。4月25日和9月24日,區政協、區人大分別就我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情況進行了視察和調研。區人大、政協領導及代表、委員在聽取區食安委辦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情況匯報后,深入企業實地視察。認為:我區在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工作中,從機構和制度建設方面加大了力度,區政府和區食安委會各成員單位緊緊圍繞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思路,認真履行監管職責,食品放心工程得到穩步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進展,食品安全形勢較往年有所好轉,已形成了食品安全齊抓共管的局面。同時,區人大、政協領導要求各監管部門還需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以對人民群眾的高度負責任的態度,進一步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六)積極做好抗震救災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8.30”地震發生后,區食安委辦在第一時間召開了緊急會議,對抗震救災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安排,要求各部門要做好抗震救災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加強檢查力度。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認真履行綜合監督職責,加強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了食品安全聯合檢查,對各項食品安全工作及時督查督辦,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了轄區抗震救災期間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暢通。

(七)全力做好問題奶粉事件處置工作。一是高度重視,快速反應。9月12日接市食安委辦緊急通知后,區食安委辦立即通過電話,分別向區食安委會相關成員單位傳達了關于開展嬰幼兒奶粉清查和整治工作的安排,并及時轉發了《關于加強嬰幼兒奶粉安全監督管理的緊急通知》(川食安委辦[2008]13號),隨后區食安委會結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下發了《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關于開展三鹿問題奶粉綜合督查的通知》(東食安委〔2008〕1號),明確各監管部門責任,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各監管部門對此高度重視,迅速結合自身職能開展了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區食安委辦堅持24小時值班,收集、匯總上報處置工作情況,積極作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二是加強市場巡查力度。根據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等六部門“關于全面清理檢查市場乳制品的緊急通知”精神,組織開展了轄區乳制品市場聯合清理檢查工作,重點查看了9月14日以前生產的乳制品是否加貼了“經檢驗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規定”的標識,增強廣大群眾的購買信心。截止12月,轄區內下架9月14日以前生產的乳制品共408430.74公斤,其中液態奶217936.75公斤,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102701.86公斤,嬰幼兒配方奶粉87792.13公斤,乳制品全部經過批批檢驗,加貼“經檢驗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標準”標識后才上市銷售。督促超市等零售商為消費者退換奶粉及奶制品累計1554.2公斤,超市、零售商等奶制品經營者向消費者退款1261738.35元,指導商主動召回、下架奶粉及乳制品累計435437.19公斤,責令我市三鹿奶粉總商市風馳貿易有限公司退回廠家不合格奶粉1088(聽)、24717袋,價值45萬余元。同時對風馳貿易有限公司召回的不合格奶粉在仁和垃圾場進行了集中銷毀。在此次問題奶粉事件處置中,受理消費者咨詢114件、申訴7件、舉報1件,均得到圓滿處理。

二、重點突出,認真開展專項整治

(一)牽頭組織開展“元旦”、“春節”、“國慶”、“中秋”、“8.30”震后及問題奶粉事件等食品專項聯合執法檢查。

(二)區食安委各監管部門與轄區10家重點商貿企業負責人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了“百日安全生產活動”聯合執法檢查。于1月15日至18日對轄區各大超市、專業市場、賓館、景區景點、農家樂、生豬定點屠宰場、餐飲企業等進行了聯合執法檢查。通過邀請部分企業負責人參與其中,搭建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了企業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了食用菌添加熒光增白劑聯合執法行動,協助市食安委聯合檢查組對我區華山農貿市場進行的突擊檢查,對5個食用菌批發商經營的食用菌進行了現場檢驗,收繳添加有熒光增白劑雙孢菇75公斤。

(四)進行中高考期間學校及學校周邊食品安全檢查,區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的監管職責,分別在范圍開展了學校、幼兒園、午托機構及學校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230人次,檢查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戶75戶。

(五)針對我市周邊地區出現豬藍耳病疫情,為防止個別不法商販從市外盜賣病疫豬肉到我區的一些餐廳、學校、建筑工地等食堂,確保轄區食用豬肉安全,各監管單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加強區內生豬屠宰、豬肉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監督檢查工作,禁止疫區生豬和疫區豬肉流入我區。

(六)組織開展學校及其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整治分集中整治、回訪和針對薄弱環節再次整治三個階段,共出動車輛32臺次,人員166人次,清理違規流動攤販115家。同時,檢查學校食堂21家,對個別存在飯菜留樣不及時、不規范等問題的食堂,現場指出并要求立即整改。

三、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突出食品安全“三進”活動的開展

一是組織參與在銀江鎮阿署達村火之舞廣場和十九冶弄弄坪勞動者廣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邀請西骨科醫院和九附二醫院的專家現場為村民和社區居民進行義診、健康咨詢、食源性藥源性疾病的預防、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講等。共計發放《飲食用藥安全知識讀本》200余本,發放“關愛生命,呵護健康”宣傳掛圖50余張、家庭常備袋裝藥20袋、家庭小藥箱10個及合理用藥、食品衛生宣傳資料10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500余人次。通過宣傳,使廣大群眾了解食品安全常識,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消費和識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能力。二是積極開展了“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產品質量月、拒絕假劣保健食品等大型食品安全宣傳活動。三是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以“綠色和諧校園”為主題進行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在“六一”前夕,工商部門在全區各中小學校園開展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展板、發放宣傳資料、講解食品安全和識假辨假知識,使4000余名學生受到培訓,讓食品安全伴隨學生身邊。四是進一步拓寬宣傳的覆蓋面,通過媒體、報刊及食品安全網絡等多種宣傳平臺,及時報送和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推廣先進典型和經驗,增強了社會公眾的安全消費意識,逐步在全區營造起了人人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四、齊抓共管,重在治本,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

(一)加強源頭治理,監管關口有效前移。1、加強生豬宰前檢疫和屠宰檢疫,強化屠宰加工。為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以來,加強了對屠宰場相關人員的教育管理,督促他們公平競爭,守法經營,嚴防私屠濫宰和生產注水豬肉。一方面同各屠宰場簽訂了《“放心肉”工程目標管理責任書》、《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落實責任人,把“放心肉”工作和安全生產工作結合起來,實行肉品加工質量業主先行負責制。另一方面采取定期、不定期、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內生豬定點屠宰場進行嚴格執法檢查,強有力的監管、高密度的檢查,有效震懾了生豬屠宰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使業主自覺遵守《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及相關規章,確保了肉品品質,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凈化了轄區生豬屠宰市場。一年來共屠宰檢疫生豬46406頭,檢疫出不合格生豬17頭,其中高溫15頭,銷毀2頭。共出動執法人員50人次,車輛50臺次,開展對生豬屠宰場執法檢查146次。

2、加強市場監管,嚴禁無檢疫證明、無檢疫印章、無產品合格印章的動物及動物產品上市銷售,共出動市場監督238人次,查處銷售不合格上市豬肉4頭,并督促銀江鎮獸醫站嚴格按照檢疫“四到位”原則對轄區內兩個農村集貿市場(五道河市場、倮果市場)開展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嚴禁未經檢疫的肉品上市銷售。

3、加強市場復檢工作,市場復檢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在市場復檢中,共檢疫牛肉2100頭,羊750只,活雞147000只,活鴨7500只,白條雞69000只,白條鴨196500只,凍制品352500公斤,腌臘制品46500公斤,復檢豬肉6235頭。嚴格做到產地檢疫開展面100%,屠宰檢疫率100%,耳標、證明回收率100%,對檢疫出來的不合格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率100%。

4、加強對出區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截止到11月15日,共檢疫鴿子245只,犬只33只,驢肉250公斤,豬肉2150公斤。

5、結合市每年春秋兩季開展的執法大檢查及日常監管,不斷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對轄區農資市場開展了多次拉網式檢查;每個季度對轄區內的所有飼料、獸藥經營戶、動物醫院、寵物診所進行拉網式檢查。

6、開展農貿市場和生產基地農藥殘留檢測,組織對西海岸市場、旺客隆超市、九附六農貿市場、華山農貿市場現場監測4次,監測蔬菜品種65個,合格率100%。配合市農牧局等有關部門完成了飼料監測采樣、瘦肉精監測采樣和獸藥殘留監測采樣任務,飼料采樣7個,瘦肉精監測采樣100個,獸藥殘留監測采樣30個。

(二)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的監管力度,有效制止違法行為重點對轄區內飲用水、飲料、面條、米線生產企業進行了檢查,杜絕企業生產假冒偽劣及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為。特別是8.30震后加大了對抗震救災急需食品米、面、(瓶、桶)裝水、食用油等生產企業的監管檢查,確保抗震救災期間食品質量安全。對發往災區的食品協調企業組織生產,配合市質檢所進行抽樣檢驗,杜絕不安全食品流入災區。全年來對轄區內的食品企業巡查、檢查126家,查處違法案件9件,違法貨值金額2.5萬元,處以罰沒款1.8萬元。規范了一批小作坊。

(三)積極推進流通領域的食品監管工作。1、開展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針對流通環節出現的食品安全隱患和5.12汶川地震發生以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品種、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涉及到的奧運食品安全以及“三鹿奶粉”事件引發的乳制品為重點,突出抓了糧食、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牛奶及奶制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酒類、調味品、水產品等品種的專項執法檢查,集中開展季節性、節日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以元旦、春節、“五一”、“六一”為重點,加強對糕點、兒童食品、保健食品、酒類特別是白酒等節日食品的檢查。重點檢查過度包裝、搭售食品、虛假宣傳及欺詐消費者等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節日市場和季節性消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