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互聯網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互聯網的認識

篇1

[關鍵詞]協同培養模式;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6.31.062

隨著3G技術的普及和4G技術的發展,我國移動互聯網呈現井噴發展。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8.75億人,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4.84億G,同比增長85.5%。移動互聯網在網絡層次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大數據三個特性,且在使用層次具有便捷性、便攜性、即時性、定向性、精準性、感觸性等特征。這些特性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跨時空,多渠道、全網、全生命周期消費,并且身份可識別、互動參與的社會網絡化特征明顯。另一方面,這些特性將對企業營銷產生革命性影響,對營銷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給高校營銷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有高校自有資源有限,僅僅依靠自身資源去培養高要求的營銷人才難度很大,基于此,很多高校通過以資源整合方式協同培養營銷人才。

1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人才的素質結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依然是關于“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科”。傳統經濟模式下營銷人才素質依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人才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形態、商業模式、消費者行為所表現出的新特征給營銷人才提出新的素質要求。具體來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人才除需具備傳統經濟模式下的基本素質外,還需具備以下幾種素質。

1.1移動互聯網營銷思維

移動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具體進化。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互聯網思維下的營銷強調“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的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移動互聯網營銷思維除具有互聯網思維外,更需要針對“移動互聯”、“隨時隨地”特征,突出強調“5F”思維:Fragment(碎片化思維),消費者如何在碎片時間如何整合碎片信息,得到有價值的東西;Fans(粉絲思維),忠誠的粉絲,如何讓產品品牌價值吸引粉絲,提高粉絲的參與感;Focus(焦點思維),專注,極致,集中做好一個點的成就,需要明確正確的戰略方向焦點;Fast(快一步思維),快,速度決定一切,抓住優勢的同時,保證與消費者的協調性;First(第一思維),即人們只容易記住第一,就像更多的人記住了微信而忽視了來往。

1.2創新創業意識

移動互聯網發展,使得經濟互聯互通,產業和企業邊界日益模糊,企業經營風險放大,競爭加劇,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在此背景下,企業營銷活動更需要創新思維,需要營銷人員用創新性眼光提出新產品開發的創意,用創新精神營銷產品,用創新性溝通維護客戶關系。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式日趨嚴峻。近幾年,教育部公布的15大最難就業的專業中,“市場營銷”就榜上有名。但我們的前期調查顯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是減少了傳統營銷人才(比如實體門店推銷人才)的需求,而對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才的需求卻有大幅度的提升。可見,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營銷人才具有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意識。

1.3商業模式知識

當前,商業模式作為“元戰略”(即戰略的戰略)對企業經營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工商管理、風險投資等實踐領域非常熱門。移動互聯網時代,OTO模式日漸成為一種流行的商業模式,這就需要營銷人才站在更高層面上去理解營銷,運用營銷,甚至能用商業模式來營銷,以此更有力、有效地解決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用戶需求。OTO營銷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歸根結底,來源于商業模式的營銷力量。可見,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優秀的營銷人才具有商業模式知識。

1.4大數據處理能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就是大數據時代,而“大數據時代”最關鍵的是如何處理數據。這就需要企業能從海量、復雜的移動數據中挖掘規律,發現有價值的信息。而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的關鍵在于大數據處理能力。大數據處理能力,已成為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需要企業能根據移動互聯網數據,更好地發現消費者的偏好、興趣,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設計價格、安排渠道,搞好溝通,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可見,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企業營銷人才具有大數據處理能力。

1.5微營銷能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精細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微營銷”應運而生。微營銷要求企業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需求,以營銷戰略轉型為基礎,廣泛利用微博、微信、微網站、APP、微電影以及社會化媒體,執行好企業營銷策劃、品牌策劃、運營策劃、銷售方法與策略,注重每一個細節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此獲得企業利潤,從而支持企業發展。由此可見,微營銷需要企業的營銷人才既要掌握一般網絡營銷知識,更要掌握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進行微營銷的能力,最終達到像移動互聯網一樣無縫連接企業和消費者,實現對目標消費者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的全方位貼心服務和立體營銷,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其營銷目標。

2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對營銷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今,高校很難僅通過自己的資源就能培養出優秀的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更好地以協同論為指導,整合各方面資源,采取不同協同模式,培養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

2.1“校企協同”模式

校企協同模式,是學校通過整合自己和企業的資源來共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向社會、服務于社會、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改革方向與發展趨勢。近年來,校企協同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高校、企業和政府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應以社會對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的需求為邏輯起點,從觀念轉變與文化融合的頂層設計入手,建立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共同確立營銷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建立實踐基地以及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來聯合培養營銷人才。

校企協同的關鍵是學校和企業資源的互補性和契合性。一般來說,學校不缺乏營銷理論培養方面的專家、教育資源,而缺乏移動互聯網實踐方面的資源。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應以移動互聯網企業為主。合作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學校可以派專職教師到移動互聯網企業掛職獲得相關移動互聯網知識后,再整合知識培養營銷人才,也可以直接派高年級學生參與移動互聯網企業的營銷實踐實習來培養人才,也可以企業派企業導師到學校任教來協同培養,可以通過雙導師培養營銷人才,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營銷比賽或者參與具體項目實施來推進協同培養。

2.2“校校協同”模式

校校協同模式,是指跨校整合教育資源來培養人才,一些教育發達地區正在廣泛推動這種模式來提升人才質量。如中國香港地區高校的學生可以跨校修學分,武漢地區部分高校也可以相互跨校選修課程。實踐證明,校校協同模式在節約高校資源的同時,還可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大力推行校校協同模式來培養營銷人才。這就需要高校要有開放思維、超前遠見、博懷、務實精神,放棄“本位主義”,認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僅僅依靠自身教育資源很難提供營銷學生全面的專業知識這一現實,積極主動展開校校協同來培養營銷人才。

經管類高校的營銷專業可以協同理工類院校的資源來學習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知識,既可以鼓勵學校到同區域類的高校實地選修相關課程,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移動互聯網教學、慕課教學等學習相關知識,并承認學分,還可以專門聘請外校移動互聯網專家到學校設置相關課程。綜合性學校的營銷專業可以和其他學校結合成聯誼營銷系來聯合培養營銷人才。各個營銷專業也可以通過交換生的形式來協同培養營銷人才。普通高校也可以和高職院校協同來培養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一般來說,普通高校的營銷優勢是理論功底較深厚,而實踐能力相對要弱,而高職學校卻正好相反,通過二者協同,能較全面地培養移動互聯網營銷人才。

2.3“校地協同”模式

校地協同模式,是指高校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養人才。近年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規格與地方發展人才需求之間的錯位對接問題日益突出,致使高校出現大量大學畢業生的結構性失業。高校可以通過校地協同模式,準確掌握當地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校地協同對互聯網營銷人才培養更是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特有的“摩爾定律”現象,普通高校不可能有完全的經費來購置最先進移動互聯網人才培養的軟硬件資源。這樣,高校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來彌補資源的不足,因而要加強校地協同。

校地協同培養營銷人才的關鍵是校地雙方要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力求在高校人才培養營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營銷管理模式探索和營銷創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高校通過與地方協同擬定營銷教學內容、共建營銷實習實訓實踐基地、聯合培養營銷創新型人才、促進專業人員與營銷教師交流互訪四個方面,構建校地協同營銷人才培養機制。從構建營銷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營銷能力、創新營銷導師制三個方面,構建校地協同營銷人才培養保障措施,最終通過與地方機構、組織等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實習基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重點培養營銷專業技能,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培養優秀的營銷專業人才。在此過程中,高校要特別有針對性地加強和當地工信部門、商務局、中小企業局、國資委聯系,以此協同它們的資源來培養營銷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玉海,汪銀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消費需求探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4):43-46.

[2]張竹.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協同創新行為分析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5(5):45-47.

[3]李祖超,張利勤.美日產學研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路徑比較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13(3):41-47.

[4]李曉鐘,俞曉諾,唐建榮.經管類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7):46-47.

篇2

A、互聯網能快速傳播你的企業和產品特性。

B、互聯網的企業通過網站、電商平臺,24小時都在銷售自己的產品。

C、互聯網有能力對精準客戶投放廣告。

傳統企業走向互聯網,已經不是新聞,已經不能算是尖叫,而有些企業沒有趕上互聯網,但是還有一個機會:那就是趕上移動互聯網。

懂傳統行業的企業、懂移動互聯網營銷和管理的企業,他們將主宰世界。

1、以后任何企業都可能是電子商務企業

馬云在2013年提出“小而美”的企業概念,“小而美”究竟是什么。說的直白一點,它就是讓企業堅持行業細分、產品細分、目標人群細分,通過投入少、團隊精、服務快就能在電商行業穩定生存發展的經營模式,也可以說是一種營銷策略。甚至說,每個月重點只包裝一款爆款產品,而放棄全線產品的推廣,也可以稱之為小而美。因為它針對的人群是固定的,它的成本是相對降低的。

小而美的企業最關鍵的是:能夠用低成本的方式影響一小撮特定人群。而電子商務成為核心的核心,他能用網絡低成本尋找到那一部分特定客戶群,能用網絡低成本維護客戶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然后馬云也沒有想到的是基于微信的移動互聯網將加速這種小而美的公司成長,對客戶的影響可以通過SNS,社會化媒體實現,對客戶的銷售可以用微信掃碼、微信支付,銷售更加快速更加直接。

移動電商將是主流,O2O,OXO,都將干掉一大部分傳統企業。

為什么移動電商能夠顛覆傳統企業,因為:你的產品能在客戶的手機里(除了你的內褲,再也沒有另外一件東西比手機和客戶更緊密),手機超越客戶的老婆、親人,而客戶自己喜歡的,你的產品信息卻在客戶的手機里面。用移動互聯網影響客戶,更加有效、成本更低。

而客戶為什么選擇你,不是因為你“小而美”,而你代表一種特質,你把這種特質傳遞給你的客戶,而特質的宣揚需要借助媒體,有了社交網絡,我們就可以自己成為影響客戶的媒體。

2、以后任何企業都將是自媒體

每個企業都將有自己的特質,這個特質有可能是你產品的賣點,這個賣點可以讓客戶尖叫。

我們需要很專業的網站,尤其是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這就是我們談的微站來承載你的產品和尖叫。

微信公眾號也是能承載你的“尖叫”的基地,而與微信打通的微網站是絕對的趨勢,你的客戶可以從微信公眾號里面得到他所想要的信息。

當你不能自己影響自己的客戶的時候,你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在你的營銷費用上。

而那些能搭建自己的信息傳播方式的競爭者,可以降低成本,侵蝕你的客戶。

3、以后的傳統企業都將要有自己的粉絲,粉絲經濟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模式。

粉絲是傳播你的產品、你的特質的部分人,粉絲是為你的特質(尖叫、故事)買單的人。

粉絲的三大特點:

1、為你付出金錢和時間。

2、拉上朋友跟你走

3、錯了也支持。

通過粉絲,利用社交化媒體,傳播你的尖叫就是移動互聯網精髓。

我們的傳統企業,也許是工業企業,也許是B2B的企業,也是有粉絲的,

在企業里面,產品的使用者絕對是人,既然是人,就是那個供應商的粉絲。

沒有粉絲的企業就是沒有未來的企業。

傳統企業走上互聯網的例子,我們看看:

鮮花店,可以上網:

最近很火的一個網絡鮮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買花者需要與收花者身份證號綁定,且每人只能綁定一次,意味著“一生只愛一人”。2013年2月上線,8月份做到了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

水果店,也可以是電子商務:

百森的丁謀透露,現在百森的網上業務還未能實現盈虧平衡。百森把采購回來的水果分為特級品、一級品、棄品等三個級別,特級品用于網上的水果營養套餐銷售,一級品則供給超市、水果店等,棄品處理掉。目前網上賣的特級品能夠收回80%的成本,其余的靠一級品來填補。

“目前還處于客戶積累階段,估計二三年后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丁謀認為。不過,最近中秋、元旦等節日的訂單都忙不過來,通過對個人消費者的追蹤分析,客戶的回頭率超過了90%,丁謀對未來的生意充滿了信心。

小米是逼迫“家電企業上網”的罪魁禍首:

這是一家創業僅四年的企業。2011年銷售額5億元2012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316億元,全年銷售手機322.5萬臺,MIUI用戶數突破3000萬。小米成功了,你才相信,什么是粉絲經濟。

篇3

移動互聯網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10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已達682億元,環比增長75.7,%,仍保持較高增速。

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認為今年移動互聯網規模繼續提升原因在于三方面:1、移動互聯網資費有一定下調;2、相關移動互聯網應用更加普及;3、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持續增多。

預計未來一兩年內,無線音樂、移動閱讀、手機游戲等內容類移動應用的應用接受度和付費意愿將有明顯提高,同時移動電子商務等新興生活方式將被大力推動,部分移動互聯網用戶將逐漸培養起手機購物等習慣,而隨著移動互聯網覆蓋受眾量的增加,移動互聯網媒體化特性將廣告主廣泛認識和使用.

基于此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會在未來3年內保持50%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2013年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3204億.

篇4

商業模式的變化

近年來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本質說法林林總總,但主要觀點還是集中在兩個特征上。一是鏈接,即移動互聯網讓人與人可以鏈接。移動鏈接最基本或最重要的表現方式就是社交網絡的建立,比如微信、易信、微聚等工具的廣泛使用。鏈接實現了資源互聯互通的共享。熟人、陌生人到職場人士中移動社交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得人群不斷地細分和切割。現在還出現了很多垂直的社交,例如,脈脈主攻人脈社交應用,ZANK切割了“同志”市場,可見移動互聯最重要的基礎是人與人的關系,移動互聯營銷就是基于關系鏈接的營銷,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傳播的營銷。

二是界面。移動互聯網較PC互聯網是全新的服務界面,企業據此思考如何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所需要的界面,而不是認為做了個微信賬號、做了個APP就叫移動互聯網營銷。如何使移動互聯網與消費者進行更好的交互以及讓消費者更高效便捷的享受企業服務的界面創新,才是移動互聯網營銷的本質。

因移動互聯網鏈接的發展而興起的很多商業模式,比如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易到用車,以及包括大眾點評、58同城等等基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務類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都是通過移動互聯網在鏈接人和服務,企業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更廣泛深入地鏈接人和服務依然還有很大的創新和想象空間。

前一階段一些企業認為做微信公眾平臺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銷售的業績,這顯然不對。因為微信公眾平臺更適合做客戶的維護與宣傳工作。有研究分析過微信平臺中的粉絲,可能只有不到30%左右的是真正有需求的客人,而在這有需求客人當中可能只有不到10%會產生購買需求。因此想要通過微信平臺來提升銷售業績非常困難,但對于維護客戶來說微信平臺就非常好,客人掃描了二維碼,隨時都可以看內容,隨時都可以關注活動,而通過老客戶的轉發后還能產生二次瀏覽,甚至是三次瀏覽等。

企業做微信平臺一定要定位準確,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小圈,通過微信平臺打通朋友圈,來產生最終的信任,這才是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的重點。企業運營微信平臺的重點就在與基礎粉絲的積累,而這些基礎粉絲就需要從老客戶轉換,打通老客戶的朋友圈,尤其是對于小眾化產品的企業尤為重要。而達成這些目標就需要做一些促銷活動,讓老客戶掃描二維碼,讓老客戶分享轉發,這一切都是以人為出發點,而不是以銷售作為出發點。這說明營銷的本質是溝通與傳播這一核心思想并沒隨移動互聯網而改變。

移動互聯網的界面和傳統PC互聯網的界面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個性化的、更加精準的界面,而且是一個具有全息化,且帶有情感和情緒的界面,例如體感技術,例如搖一搖、雷達、聲音等等,讓移動互聯網不是冰冷界面,而是一個有溫度的界面,承載的商業是有溫度的商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的聚合與群分,不再是簡單的人口學分類以及簡單的代際人群的切割,而是要根據人們的興趣、生活方式、個性等重新思考的分類,今天隨著移動互聯網巨頭對于入口的侵占,要想作出大眾化的移動互聯網商業,變得越來越難。小眾化反而成為了新的突破,人們會由于興趣、內容、個性、生活方式等而重新在移動場景的不斷碎片后重聚,這種重聚的基礎則是小眾化的亞文化,而不再是大眾化文化,在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發展就是要在亞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中尋找創新機會。

市場營銷的新觀念

根據移動互聯網本質的分析與認識以及出現的商業模式的變化,不難看出未來的市場營銷有四個全新的觀念。

從信息單向輸出到信息交互影響。目前我們正處在市場營銷巨變的時代,傳統媒介形式在巨變中產生了“質”的變遷。自2010年步入了立體傳播時代,媒介逐漸演化為身邊型媒介,移動社會化媒體已成為最貼近人們生活的信息獲取平臺。隨著信息傳播的多元化,人們可以通過多渠道、跨屏等形式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在作為接收端的同時更是內容制造、分享與傳播的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將會產生諸如存在感經濟、點贊經濟、想象力經濟等信息交互性較強的經濟體。沒有交互和對話,就沒有品牌影響力,人們在雙向互動中理解品牌意義,信息傳播是基于關系鏈的傳播。

從你生產我消費到我參與我消費。在傳統的消費模式中,消費者往往扮演著被動選擇消費的形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不斷透明,產品生活化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每一個消費者都將成為產品的生產者,參與到符合自我個性的產品生產環節當中。例如,寶潔為了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推出了讓消費者創新產品的平臺,從而激勵消費者參與到生產過程,又有哪一個生產者不會為自己的產品買單呢?消費者參與到生產環節是激勵消費行為的手段,使消費成為產品眾籌者中的一員是對消費者消費價值的鼓舞。

篇5

在最近幾年里,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兩大業務,它們的增長速度都是任何預測家未曾預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動用戶已超過59億,互聯網用戶也已逾21億;中國移動通信用戶總數接近10億,互聯網用戶總數則近5億――中國,成為世界移動與互聯網領域增長最快的國家!

隨著信息手段的發展和普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數量將會超過個人計算機的數量(包括臺式PC和筆記本PC),而移動智能終端不僅僅指手機,還包括了更多具備無線寬帶、智能操作系統的便攜設備,例如各種Pad、聯網的游戲設備等等。隨著互聯網和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和互聯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移動互聯網”順應了這一發展大勢應運而生。這一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高速增長現象反映了隨著時代與技術的進步,人類對移動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劇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動的過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聯網,獲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現在出現的移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趨勢是歷史的必然。

既然這樣,移動互聯網究竟是什么呢?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移動和互聯網融合的產物,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繼承了移動隨時、隨地、隨身和互聯網分享、開放、互動的優勢,是整合二者優勢的“升級版本”,移動互聯網就是下一代互聯網――web3.0。

無線互聯的時代就要到了。

我們以前總覺得無線互聯網離我們很遠;但是現在移動互聯網因為智能終端的普及,就這樣真真切切的出現在眼前,未來我們將會實實在在地置身在無線互聯的海洋中,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充滿了移動互聯網。在上班的路上,更多人使用手機閱讀與社交;在家里,pad產品正在逐步取代家庭娛樂中心;移動電子商務更是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管是京東還是淘寶,亦或是垂直的電商網站,紛紛調整部門,進軍移動互聯領域。

被眾多專業認識所看好的移動互聯網,究竟有哪些優勢呢?

第一,精準優勢:廣告界的鼻祖、奧美公司創始人大衛奧格威曾經說過:“我們都知道廣告費里有一半會打水漂,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但是這一非精準的命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被大為改觀了。

當智能終端擁有一定覆蓋面的時候,由于其良好的互動性和對用戶行為可跟蹤的特性,自然可以對其目標用戶形成深入了解。我們可以感知用戶的人口學指標,能了解用戶的使用地點,用戶的使用習慣,從而可以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

此外,移動互聯網更容易促發個性化定制服務。個性化定制服務來源于三個層面:一是通過許可營銷了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二是通過用戶自學習能力的跟蹤實現個性定制;三是基于群體智能的需求挖掘。

第二,社交優勢:技術的發展能帶來變革,但是卻不能從本質改變需求。千百年來,人們的主要需求就是社交。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社交變革已經在席卷我們的生活社交圈。首先,移動社交可以實現隨時隨地,打破了pc端對設備和網絡的限制;其次,移動社交可以實現近場通信,更加便于維護和擴大社交;最后,設交應用的出現解決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的社交拘束,給未來的社交應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第三,商務優勢:移動電子商務仍處于起步階段:手機屏幕較小,操作不方便;手機支付發展不完善,用戶尚未建立在手機上大額支付的習慣;位置明確、身份唯一等手機的優勢未被充分利用到移動電子商務之中……

但是,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的優勢。

首先,移動互聯實時操作的優勢可以將位置相關信息的收集轉化為行為觸發的許可營銷。簡單地說,當你使用移動互聯網完成定位,表達了你的訴求后,附近的商家按照你的需求提供相關信息服務。

其次,移動互聯網的隨身性使得比價與選擇成為可能。我查查、條碼購物的出現使得用戶更加方便地使用移動互聯網進行選擇和購買。

綜上所述,移動互聯網由于其移動性、獨一性、便捷性使得其具有了很多傳統互聯網無法比擬的優勢。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橫向分層,營銷和社會化應用前景光明;產業鏈縱向分層、開放功能帶來業務模式多樣化。

1.未來智能手持終端將占比高于70%,pad產品更便于成為家庭娛樂中心。

2.便捷的信息獲取是移動互聯網核心訴求,搜索仍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廣告業務仍將是主流盈利模式之一。

3.移動與桌面互補。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里,移動終端還無法取代pc的商務作用。

4. 移動互聯網是開放的世界。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開放、平等、共融,這一特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更加的明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上傳,下載和瀏覽都是用戶自己決定的,無論平臺、應用以及終端,都應當遵守開放、自由、公平的原則,讓用戶真正得到最好的應用,才能獲得用戶的歡迎。

篇6

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移動通信設備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便捷而高效的移動互聯網絡正在逐步形成。無線網絡的廣泛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Wifi全覆蓋。校園移動互聯網絡在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工作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當前,受移動網絡發展趨勢的沖擊,高校思政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因此,研究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影響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移動互聯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點

傳統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多以課堂教學為主,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灌輸,教學內容局限于教師的課堂傳授,教學環境相對封閉,這就使得傳統思政教育工作比較容易開展。當前,受移動互聯網絡的沖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思政教育對象更加個性化。現在的大學校園已是“95后”的天地,“95后”的他們正處于社會經濟大發展、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文化交融不斷深入,新技術和新事物層出不窮,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教育對象,“95后”的大學生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烙印。他們關注自我,個性張揚,但又同時表現得開放自信,富于創新,他們更喜歡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和發散式的思維模式,抵觸傳統的只重視理論灌輸而忽視實踐體驗的思政教育模式[1],個性化特點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2.思政教育環境更加開放。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當代大學生與外部世界互聯的渠道更加通暢,互動的便利性和及時性得到了極大提升,思政教育環境已經由傳統的較為封閉的學校教育環境轉變為現代的比較開放的社會教育環境,又可稱為網絡教育環境。在這種條件下,當代大學生不僅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廣,方式更靈活,同時,他們接受網絡上新鮮事物的速度更快,積極性也更高。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教育環境變化對學生思政工作產生的影響,并做出及時有效的響應[2]。

3.思政教育工作難度加大。便捷且豐富的網絡信息在增長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網絡上充斥著的大量不良信息也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不小的沖擊和影響。面對網絡上的各種社會負面問題,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旁觀者,一味被動地接受正向的輿論引導,而是更急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質疑。但由于學生閱歷尚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立場尚不成熟,這種質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

二、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影響

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和碎片化特征表現得尤為突出。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使大學生的社會成熟度加速提高[3],而碎片化的特點則會使學生的社會認知或個人認知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因此,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對高校思政工作發揮著積極影響,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

1.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積極影響。首先,移動互聯網絡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載體。傳統思政教育局限在課堂教學和面對面的談心談話,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受眾面狹窄。而建立在移動互聯網絡基礎上的新興信息傳播平臺如微信、微博、QQ、博客、論壇等突破了傳統思政工作的時空限制,打破了傳統思政工作的局限,為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載體,使得現在的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更加靈活,工作效果也更加明顯。

其次,移動互聯網絡豐富了高校思政工作內容。移動互聯網絡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載體,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為思政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網絡信息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融合了文字、圖像、聲音和視頻等諸多特點,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直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思政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4]。

最后,移動互聯網絡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升。移動互聯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和教育平臺,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平臺改革教學手段,創新教育思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同時,移動互聯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有了更寬泛的知識獲取渠道和更多元化的文化熏陶,這會在無形中提高對高校思政教師的要求。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互聯網絡也可以倒逼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身能力。

2.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消極影響。第一,削弱了傳統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移?踴チ?網絡打破了傳統思政教育內容和方式由教育者主觀控制的局面,熔斷了信息單向傳輸渠道,沖擊著思政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和權威性。同時,網絡的互動性和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比較和選擇的空間,網絡的共享性和時效性則可能會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多于或先于思政教師[5],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著傳統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加劇了多元文化思想對青年學生價值體系的滲透和侵蝕。移動互聯網絡打破了傳統思政教育環境下社會主流文化思想在青年學生價值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為多元文化思想的傳播和滲透提供了良好平臺。尤其是西方強勢文化和價值觀念對我國主流思想的沖擊,很容易在價值體系尚不健全、價值觀念尚未成熟的青年學生群體中進行滲透和侵蝕,對學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倫理、社會認知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三,損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的“低頭族”充分顯示了大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宿舍里,學生已經養成了手機不離手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而用在身體鍛煉和人際交往上的時間則少之又少,?@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時,網絡上的大量垃圾信息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學生健康的性格和人格塑造,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對策

移動互聯網絡的出現和普及是時展的產物,面對移動互聯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出現的新特點,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滿足時展要求,把握思政教育規律,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絡帶給高校思政工作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要對移動互聯網絡給高校思政工作造成的消極影響保持清醒認識,通過切實有效的舉措降低消極影響,從而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堅持傳統思政教育,重構思政工作新模式。移動互聯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造成了不小沖擊,這是個無法回避的事實,但思政工作者更要清醒地看到網絡環境下傳統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堅持傳統思政教育,一方面要從思想上重視高校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要借助移動互聯網絡提供的全新載體和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強化傳統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對思政教育方式和內容的創新增強傳統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培養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隊伍政治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大力整合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才資源,強化傳統思政教育。與此同時,高校思政工作者還要適應網絡環境新變化和新形勢,積極應對,著力把網絡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陣地,使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線上引領教育和線下指導教育相結合,著力構建思政工作新模式。

2.增強時代意識,注重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移動互聯網絡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開放的網絡環境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難度,因此,要防止學生的思想游離于現實世界之外,還要能夠讓學生直接應對網絡上各種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蝕,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須增強時代意識,充分運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時代內涵、時代精神的價值取向,增強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內涵的時代性,注重思想引領,切實做到體現主旋律,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同時,高校思政工作者還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絡本身強大的價值滲透功能,及時主流文化和價值觀,不斷傳播社會正能量,對于社會負面信息要進行正面引導,快速有效地消除負面信息的影響和擴散,通過將主流文化和價值觀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再塑造。

3.注重營造人際氛圍,構建友好型和學習型校園文化環境。移動互聯網絡之所以能夠吸引學生較多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以及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網絡的這些特點恰恰迎合了大學生追新獵奇的圍觀心理,但卻淡化了人際關系和感情交流,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思政工作者應在工作實踐中注重營造人際交往的文化氛圍,創新人際交往和感情交流的活動載體,讓校園文化活動真正起到促進學生交流和成長的作用,而不是以應對學校考核為目的的形式主義。只有從現在做起,從提升思政工作隊伍自身素質做起,通過長時期的積累和沉淀,才有可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重新從虛擬網絡回歸到現實教學活動中,才能逐漸構建起友好型和學習型的校園文化環境。借助校園文化熏陶和感染,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低頭族”現象的危害,還要能夠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人際交往帶來的溫情,達到愉悅身心的效果。

篇7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時代;房地產營銷;微博;微信;APP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7月份,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2億戶,對移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達到69.1%。此外,據工信部統計,工信部數據顯示,前7個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10.36億G,同比增長56.1%,今年以來每月同比增長均超過50%。

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的不同在于網絡的終端不同,以往傳統的互聯網的終端以電腦為主,直到智能手機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數據表明,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天的有效媒體接觸時間為5.8小時。其中移動端使用時間為146分鐘,手機憑借每日每天146分鐘的平均使用時間成為最受歡迎的移動媒體。

二、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方式

隨著中國城鎮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政策出臺,房地產營銷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從最初的“豆腐塊”廣告到概念炒作,從整合營銷到大戰紛爭,從傳統營銷方式到網絡再到PC、移動,每一個改變,表面上是形式的不同,其實是賣方主導、營銷驅動和客戶主導的過程演變。

市場總是在沿著其規律前行。作為房地產業營銷主角的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公司,不管是多么地懷念過去那種“游手好閑”的營銷歲月,伴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營銷手段的變化與更迭,房地產營銷者只有不斷“換腦”,參與進去,勇敢擁抱這些變化,才能在進化中升華自己并體會到其中的驚喜與樂趣。

移動互聯網營銷具有傳統營銷方式無法匹敵的優勢,首先,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已經超過了任何傳統媒體的用戶群,其次,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方式擴散速度快,可謂是病毒式營銷,而且營銷投入相對于傳統的媒體廣告低廉很多,因此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當今最為流行的營銷方式。各行各業都已經將目光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營銷。

互聯網的營銷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其中最為流行的營銷方式是:微博、微信和APP。

筆者認為,在房地產行業,微博這一移動互聯網營銷方式是最先興起的,也是商業地產在移動互聯網營銷上成功的體現。

2009年,微博出現,人人皆可做傳播者、評論者的特性讓其逐漸深入人心,其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式的傳播功能甚至被美國《時代》周刊評價為“地球的脈搏”。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微博魅力在于,微博所帶來的強大粉絲團能夠形成一個持續的關注,其帶來的客戶群不容忽視,而開發商在“轉發贏大獎”的類似活動中可以適當“植入”項目的銷售動態,網友會了解到樓盤的各項信息,再通過粉絲的持續轉發,營銷效果會被成百倍的放大。微博捧紅了一大批中國的房地產商:王石、潘石屹等等。從表面上來看,他們做的是他們個人的營銷,實際上是對自己品牌的營銷。他們經營自己的理念,讓廣大的網民更加了解他們自己,了解他們的商業,了解他們的品牌,從而贏得了廣大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信任。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房地產微博營銷無疑是成功的。除了微博營銷,房地產行業也做了其他互聯網營銷的嘗試,下一部分我將介紹除了微博營銷之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房地產營銷幾個案例。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房地產營銷案例

地產泛營銷并非首創,但只有進行移動互聯網時代,才真正形成規模效應。

萬科日前推出了一款社區生活APP“住這兒”,主要用戶為萬科業主、住戶群體。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該APP,業主可以直接登錄萬科房屋交易廳,進行相關交易服務。樂居緊跟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針對不同受眾推出“口袋樂居”、“房牛加”“口袋經紀人”、”裝修錢管家”、“口袋樓書”和“樂居觸屏版”等多款移動產品及移動應用,深度打造多維度房地產服務矩陣,全面占據房產移動營銷終端。2014年3月,樂居和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與騰訊共同開發微信樂居房產O2O產品,為移動端房產電商開辟更廣闊天地。2014年,中國美林湖強勢啟動推薦購房有獎活動,網友推薦親朋好友買房,雙方將獲得3000元獎勵,該活動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并成功推薦多套成交,堪稱地產界的“嘀嘀打車”。

四、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地產的應對策略

房地產營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有可為,以搜房網為例。2013年搜房網的數據十分可觀,無線流量即將超過PC流量,整體股價為2280,位列中國互聯網前5名。

盡管房地產移動互聯網營銷的前景看好,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移動互聯網營銷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而買房作為大筆的支出,相對于其他商品,人們在購房時勢必要更加理性,而移動互聯網的“夸大”和“不實”,會影響人們對于商品的不信任,而當今各種電信、互聯網的詐騙行為更是讓人們對網絡信息產生了不信任。以前因為缺乏管理,移動互聯網營銷行業比較混亂。不過,移動互聯網絡營銷缺乏規范的形勢即將有所改變。

2014中國互聯網大會獲悉,為積極維護公共網絡安全環境,遏制網絡攻擊威脅源頭,工信部將研究制定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移動應用程序第三方安全檢測機制。此外,工信部還將加強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下一代互聯網新技術、網絡安全業務的跟蹤研究,加快推進相關網絡安全標準研制,對涉及提供公共電信和互聯網服務的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都納入工信部網絡安全防護管理體系進行監管。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地產網絡營銷應該結合房地產的行業特點,發展商業地產的網絡營銷。由于房地產是實物而不是虛擬商品,加上它具有不動產的特性,所以應該結合線上和線下共同完成營銷的整個過程,并掌握好這兩種不同營銷方式的平衡。

我們相信移動、電商、大數據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依然是關鍵詞,這是非常充滿夢想的年代,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背景下,商業地產網絡營銷將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嚴航.移動互聯網時代房地產網絡營銷探究[J].知識經濟,2013.

[2]史磊.房地產網絡整合營銷傳播模式研究[J].廈門大學,2014.

篇8

通過技術革新實現網絡、業務和終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規模用戶市場提供高效、穩定的產品和服務,需要一個長期實踐的復雜過程。用戶規模變化、產業鏈整合、業務模式轉型、技術演進發展、應用服務創新、新競爭者進入和成本壓力風險等諸多因素增加了移動互聯網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市場規模:2009年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14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8%

研究發現,2008年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11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2%。艾瑞咨詢預測,在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共同推動以及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等因素驅動下,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47.8億。

電信運營商針對中高端用戶開展移動互聯網業務營銷效果逐步顯現,是移動互聯網用戶消費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機搜索、手機游戲等移動互聯網業務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表現。

用戶規模: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19600萬,同比增長66.7%

艾瑞咨詢研究發現,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19600萬,同比增長66.7%。移動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大幅下調手機上網資費和實施積極市場營銷策略,增強了用戶手機上網的意愿,提高了手機上網用戶的活躍度和使用黏性;另一方面,手機應用服務快速發展更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戶體驗。

艾瑞咨詢預計,短期內移動互聯網用戶結構還將以青年群體為主體,但用戶群體的學歷層次、年齡層次和消費能力等方面將呈現向上延伸的趨勢。移動互聯網帶寬增加、上網資費下調、智能手機價格下降和應用服務多樣化,都將促進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穩步增長。

商業模式:門戶模式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成功實踐

研究發現,在商業化早期階段,互聯網受到了有限帶寬資源、單一內容應用、終端滲透率較低等制約因素的影響。技術發展和競爭壓力促使互聯網企業不斷探索和創新經營模式。經過市場實踐和驗證,門戶模式是最佳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一。雅虎、新浪、搜狐等互聯網企業均憑借門戶模式取得了卓越業績,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領先企業。

分析認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具有相似性,門戶模式同樣適用致力于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企業。目前移動互聯網處于市場進入階段,其三種商業模式都源自于門戶模式的成功實踐:一是電信運營商主導的“平臺+服務”模式,定位于價值鏈控制力;二是終端廠商主導的“終端+應用”模式,定位于用戶需求整體解決方案;三是信息服務提供商主導的“軟件+門戶”模式,定位于最佳產品服務。不同業務領域的企業,基于自身業務體系和競爭優勢構建具有主導權的商業模式。網絡融合的趨勢增加了移動互聯網的不確定性和競爭性,門戶模式成為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戰略選擇。

競爭現狀:競合關系驅動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發展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移動互聯網的價值鏈不斷演變發展。過去,電信運營商占據了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價值鏈系統。進入2G時代,基于移動帶寬提高和終端功能增強,移動增值業務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3G到來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正朝著細分市場、差異化競爭和個性化服務的方向發展。內容服務提供商、軟件服務提供商、芯片廠商等更多的新進入者,分割了原本電信運營商壟斷的價值鏈系統。

面對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融合產生的巨大價值空間,諾基亞、蘋果、微軟、谷歌、騰訊等終端廠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進軍移動互聯網的戰略部署和市場布局早已開始。這些非傳統電信行業的競爭者對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核心地位形成有力挑戰。

分析認為,過去電信產業的高速發展得益于運電信營商對整個產業價值鏈的絕對控制力。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趨勢,迫使電信運營商必須為了應對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激烈競爭做好準備。經過在各自領域的快速成長,新的競爭者已經發展成為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領先企業。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龐大的用戶規模、高效的產品研發能力、重視用戶體驗并且了解用戶需求增強了新競爭者的競爭實力。

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三大博弈力量形成了移動互聯網三向競合格局。電信運營商一方面應對包括網絡、終端和業務在內的全領域競爭,另一方面在應用服務、渠道拓展等方面展開廣泛的產業合作。

未來趨勢:移動互聯網觸發產業變革

基于產業發展的長期觀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詢展望未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趨勢一:以用戶為中心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艾瑞咨詢研究發現,電信行業經歷IP化變革是互聯網沖擊和通信技術演進相互作用的結果。建立可管理的IP網絡和形成對產業價值鏈的核心控制力,是電信運營商長期以來實踐的方向。面對市場競爭加劇,電信運營商實施由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的戰略轉型,決定了移動互聯網成為電信運營商競爭的焦點。移動互聯網正在經歷一個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未來移動互聯網將發展成為可以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服務的開放式網絡。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認識到不僅僅提供接入服務,更重要的是滿足用戶隨需服務的訴求和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這種以用戶需求和體驗為核心的驅動力,改變了電信運營商重運營輕服務的舊有模式,重塑了電信運營商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

面對移動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價值空間,終端廠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開始積極布局移動互聯網。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創新,是促進終端廠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快速成長的關鍵因素。與終端廠商和信息服務提供商相比,電信運營商具有為用戶提供一體化服務的優勢,包括定制終端、語音和數據服務、計費等集成服務,從而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開放式的發展理念和有效整合的一體化服務,決定了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方面的表現力。

趨勢二:移動互聯網用戶意識形成

艾瑞咨詢研究發現,隨著移動帶寬增加和終端功能增強,用戶逐漸形成了通過無線接入方式和便攜終端,獲取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意識。這種不斷增強的用戶意識逐步影響和改變了用戶習慣。在分隔的網絡環境中,用戶主動尋求信息,而在融合的網絡環境中,信息主動尋找用戶。這種變化增加了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的控制和選擇。

生產成本降低為智能手機、上網本、筆記本等移動終端走向大眾市場創造了條件。移動終端普及化促進了多終端用戶數量的增長。在不同需求場景中,多終端用戶會根據需求選擇適用與有效的接入方式和終端。

艾瑞咨詢分析認為,實現固網和移動網的業務整合,是電信運營商為用戶提供價值和服務的基礎。精準把握用戶體驗,創新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業務,是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等產業鏈企業,創造移動互聯網價值的重要驅動力。

趨勢三:移動互聯網業務呈現多元化、差異化和個性化趨勢

技術能力和市場需求共同推動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從文本格式、鈴聲圖片、WAP上網、個性化定制服務到多媒體信息服務。早期以短信服務為代表的移動增值服務扮演了移動互聯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角色。目前移動寬帶和智能手機成為服務內容的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動力。手機搜索、手機即時通訊、手機SNS、位置服務LBS和手機游戲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經過終端融合發展的歷程,手機終端發展趨向于更加貼近用戶并且以滿足個人需求為主。手機終端高度個人化的特征決定了移動互聯網業務多元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必要性。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長期目標是面向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無縫的移動信息服務,促使移動互聯網成為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核心。無論在辦公室、家庭還是在生產流通,在不同的需求場景下,個人和企業用戶都可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地獲取信息服務。衛星導航、移動定位和機器識別等移動互聯網特色服務具有巨大的社會和商業價值,未來將形成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推動力量。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必將主導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業務發展方向。

趨勢四:移動互聯網走向開放、協作和分享

篇9

沒有盲區,只是缺乏勇氣

這些年,我接觸過許多傳統企業,頗為意外地發現許多傳統企業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理解并不比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差多少。

例如深圳的花樣年集團,雖然看起來不過是一個地產開發商,但很早就開始探索轉型。旗下主營物業管理和社區服務的“彩生活”平臺便是花樣年的轉型試驗田。圍繞“彩生活”打造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將基于物業費的盈利模式向基于增值服務費的模式轉變。免費帶動規模、剛需產生粘性,增值完成變現,這是典型的互聯網三級火箭式產品思維模式。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過于骨感。一方面是對移動互聯網的到位理解,另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戰略難以實施。轉型項目的效果始終難盡人意,成為傳統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戰略轉型道路上的普遍現象。

不要忽視傳統企業從挫折中學習成長的能力。聯想集團于2009年回購聯想移動,開始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我親身經歷了承載聯想轉型夢想的關鍵產品第一代樂Phone的開發過程。習慣了PC的開發生產模式的聯想,對于怎么把樂Phone做出來顯得笨手笨腳。往日成功的模式不能再簡單復制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原計劃在2009年推出的第一代樂Phone由于種種原因不斷延期。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數字家庭事業部的組建,聯想這頭大象的移動互聯網舞步開始變得越來越輕盈。

作為傳統大型企業,往往并非受限于自身的盲區,而是受制于缺乏敢于自我革命的決心。比如,在一次關于微信的討論中,來自中國移動的許多管理層對于錯過在飛信基礎上的巨大市場機會扼腕嘆息。

需要為新模式重造基因

有轉型決心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模式重造。

首先是決策模式。決策模式的重造要求企業認識到新的風險。

和諾基亞一樣,傳統企業對于傳統質量的重視要比今天的互聯網企業強得多。而永遠的Beta版、銷售工程機、邊上線邊打補丁這些在互聯網企業中的常態行為對于傳統企業而言,很容易被認為是幾近自殺的瘋狂行為。因此,他們的管理更偏保守,需要更多的決策流程來防范出現質量風險。今天用戶所關注的質量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質量,還包括設計質量、創新質量、差異化質量等,一言以蔽之,今天的質量是用戶體驗的質量。

傳統的決策模式將過多的資源放在了保障傳統質量處于風險可控上,而忽視了對外延質量的把握。事實上,外延質量的提升對于傳統質量具有顯著的補償作用。這正是蘋果手機雖然屏幕易碎(傳統質量),但用戶仍然愿意為它出色的使用體驗(外延質量)埋單。反過來,諾基亞手機盡管穩定耐用(傳統質量),但落伍的Symbian系統(外延質量)仍逃脫不了被用戶拋棄的命運。

創新在傳統決策模式下舉步維艱,產品會自覺地趨于回到保守的方向上。只有意識到管理層對于產品的細度管理(micro-managing)不再適用于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才有可能將轉型的步子加大加快。

許多傳統企業中層以上的領導是清一色的60后和70后,完全看不到80后和90后的身影。這對于求穩是有利的,但對于轉型時期的變化卻是有害的。80后和90后正日益成為市場的最大群體,無法與他們建立共鳴的管理層雖然可以保護企業躲開礁石,但不過是帶領企業安全地駛向無人區,其結果不過是把觸礁的風險換成了油料耗盡的風險。

其次是研究模式。體驗時代將研究的外延也從傳統的市場研究擴展到用戶研究。

盡管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研究也很粗糙,但不得不承認傳統企業的研究和互聯網企業相比更顯粗糙。盡管喬布斯從不做市場調研的傳說被許多人作為研究無用論的有力證據,但不得不說,用戶體驗的基礎是研究。

在技術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市場競爭中,像黃太吉煎餅那樣靠營銷炒作的方式可以火一下,但不可持續。只有通過用戶研究才能夠發現機會,創造與眾不同的體驗。

在很多企業的理解中,研究主要為創新提供支撐。但實際上研究的作用遠不止于此。用戶研究是推動產品不斷進化的引擎。因此,用戶研究的定位應該為產品提供全方位支撐,讓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可以建立在對用戶的準確理解之上。

未來的市場競爭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研究能力的競爭。2013年,我曾應邀為某一傳統企業進行模式重造。首先是項目的研究環節,我們共同梳理出產品的差異化構想后,通過對用戶研究加以驗證,但很多假設被打破,這讓我們認識到研究在產品概念階段的價值。

互聯網企業看似離用戶很近,但事實上,傳統企業更具備走近用戶的條件與能力。已成規模的傳統企業大多已經建立起定期的市場調研機制,只是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仍停留在過去以市場為中心的模式上。當這些傳統企業意識到并學會從以市場為中心的研究模式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研究模式轉變,這種研究模式的重造將會讓傳統企業在產品思考上有巨大的機會超越互聯網企業。

最后是協作模式。不同職能的快速組合、快速迭代、快速分離是新協作模式的特點。

用戶體驗雖然被不斷強調,但能真正將用戶體驗融入產品開發流程的企業并不多見。我給很多傳統企業講用戶體驗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每一次都能從他們臉上看到訝異與驚喜。而在具體執行中往往受限于傳統的協作模式。

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讓單獨的一個用戶體驗團隊來完成所有的用戶體驗工作是脫離現實的。這就如同希望乙方給出一個可以立即量產的創新產品設計。但不管乙方多么優秀,都不可能對甲方的市場理解超越甲方自身。

用戶體驗需要產品開發的每個職能單位共同付出才能獲得有效的保障。產品、設計、開發、測試、用戶體驗、運營這些基本職能之間的相互吐槽十分常見。當每個職能單位只考慮自身利益,只在意自身風險的時候,產品的風險便失去控制。

篇10

近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信息化應用中心和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工作委員會指導、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觸摸移動營銷新機遇暨企業移動互聯網安家工程”系列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隆重舉辦,移動營銷專家臧文娟女士出席了本次活動,并分享了中小企業如何借助移動互聯發展的機遇實現新營銷的精彩觀點,為中小企業邁向移動時代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思路。

臧文娟指出,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接入人群發展遠遠超越普通PC接入,移動上網已經成為新時尚。而移動互聯網營銷具有消費能力強、人群定位準、用戶范圍廣、在線時間長、私密性強、前景廣闊等特點,是中小企業實現業務增長的新契機。

對于中國廣大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來說,要真正把握機遇,需要以客戶為中心,構建一個建站、二維碼、網上傳播一體化的通道,讓消費者能夠及時認識并購買中小企業的產品。

用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習慣來看,客戶端是智能終端使用者的首選方式。據權威統計數字顯示,當前APP應用者已經超過了3億,而APP的下載次數仍然在不斷地增長。

臧文娟認為,如果能夠打造一個中小企業專有的APP,無疑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構建一條與移動互聯網用戶特別是移動智能終端的用戶零距離接觸的直達快車道,為將這些用戶發展成為企業的忠實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方面,中企動力公司提供了一整套適合移動營銷的企業客戶端解決方案。專門為移動終端設計的頁面以及客戶端,融合了二維碼、社交網絡傳播等特性,比傳統的PC網頁在內容可用性、瀏覽和交互操作的易用性上都更具優勢,能夠更好的滿足移動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