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物質基礎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5: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學的物質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學的物質基礎

篇1

一、初中物理教學注重教學觀念的創新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課改的實施,給我們教師帶來一系列觀念的轉變。新課標鮮明地指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我為中心,去進行課堂教學,“教師永遠站講臺的天理”,要受到沖擊,教師要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進行教學過程的探索,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教學親和力,只有這樣的過程教學才能煥發青春。教師首先要改變的角色,要從“臺上”走到“臺下”,從“臺前”走到“臺后”,不要再擔當講課者、傳授者。

二、物理教學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

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特征是求異性。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哪些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第一、加強探索性實驗教學。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規律的實驗過程中把動手和用腦結合起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可選適合于探索的實驗,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去探索物理原理及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二、加強質疑性教學。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創新思維大都因奇而動。如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一段“海市蜃樓”的情影,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他們去探究產生奇特現象的原理。陶行知在一首詩中寫道:“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用生動簡練的語言概括了疑問的作用。人遇到問題就會產生一種探究、解決的需要。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

第三、注重思維的基本方法的訓練。如逆向思維、側向思維、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等,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獨立性、敏捷性、變通性、準確性。

第四、注重習題創析設計的訓練。如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等。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求異性、變通性等。學生在練習中遇到新模型時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維障礙在于不善于把貌離神合的新模型與典型進行比較,去認識和把握新、舊模型物理本質上的共性,從而望題興嘆,無處下手。對此,教師應當通過組織有效的習題教學,幫助學生在形態各異的模型分析和對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質,從而跨越思維障礙,促進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實現由知識到能力的質的飛躍。

三、物理教學還必須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一,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大膽遐想,善于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循規蹈距,書上寫什么,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記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優,將來也不會有什么作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復別人的過去。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憑借自己一桶水對一杯水的知識優勢,鼓勵學生浮想聯翩,能發現問題。為此教師要做到:勤鼓勵,不管提問題學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問題的正確與否一律熱情鼓勵。對于不切實際,漫無邊際,瞎想出來的問題,對于鉆牛角尖的問題要耐心疏導。將他們的思維逐步納入正確軌道。對那些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應要善于點撥,提供思路。讓學生自己去鉆研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料。教師對回答不出的問題有責任刻苦攻堅,給學生以答復。例如:有的學生學過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后問道:站在汽車里的人齊心協力向前推汽車汽車紋絲不動,但是站到汽車外面來扒就能推動,都是有力作用到物體上為什么前者運動狀態未能改變,而后者卻能改變?還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別人卻能抱起?遇到此類情況,這是我們教師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機會。

其次教學中利用例題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好方法。學生在練習中遇到新模型時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維障礙在于不善于把貌合神離的新模型與典型進行比較,去認識和把握新、舊模型物理本質上的共性,從而望題興嘆,無處下手。對此,教師應當通過組織有效的習題教學,幫助學生在形態各異的模型分析和對比中,抽象出共性,利用物理例題讓學生先說后練,大膽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說練有機結合的情境和氛圍。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質,從而跨越思維障礙,促進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實現由知識到能力的質的飛躍。

篇2

一、力學知識點整合

力學部分實驗需要很多的實驗器材,有些器材是生活中不常見,有些則是大型器材不能在課堂進行演示性試驗,所以力學實驗在器材方面就是一個學習障礙,解決這一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物理實驗平臺的作用不可小覷下面是以《流體壓強與流速有怎樣的關系》為例,在物理平臺上展示難以實現的演示性試驗

案例1《流體壓強與流速有怎樣的關系》 實驗

此實驗需要的實驗器材生活中很常見,而且這種器材體型大,課堂教學不是很方便,并且在實驗中實驗器材中三個管子的現象差別不一定會很明顯,現實實驗中會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這種大型實驗器材的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會進行課堂演示,學生觀察結果,但實驗如果不親手操作就不能達到真正自主探究學習目的,所以實驗平臺既可以達到很難理想的實驗環境(如圖1所示),又可以滿足學生實踐的需要

[TP7CW01TIF,BP#]

案例2力的相互作用關系難以理解

力是抽象的,力的相互作用關系更是抽象的沒有力,世界將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當然變成什么樣更很難想象學習力的知識,力的相互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更是難以理解,這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

下面對《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整合進行分析:

這節探究活動課主要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探究過程中,實驗器材的選擇具有隨意性,但是,實際研究過程中,往往由于學生身邊的實驗器材有限或者是不合適,[JP3]而導致實驗效果不明顯,學生觀察不到壓力作用效果的變化過程[JP]

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滿足實驗的實時性和可操作性,為學生探究實驗提供更加方便和有利的條件

二、力學知識點整合

在電學學習實驗中,需要學生自主設計電路并連接展示,由于每個人的設計不同,所需要的器材不固定、組裝時間不固定、組裝的地點不固定,受到這些不固定因素的影響,電路很難做到自由組裝,所以需要一個可以排除這些困難的方法,這樣就應用到了物理的實驗平臺下面是應用物理平臺解決電路難以自由組裝問題的例子

案例3《電流與電路》 實驗

《電流與電路》部分的實驗需要學生了解電流的形成與方向,電路的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認識電子元件,而后設計并連接電路,之前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設計電路并動手連接電路,這是整個實驗的重點,而重點實驗存在電路難以自由組裝的困難,所以需要應用物理實驗平臺,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設計

電學實驗中有些實驗需要多次測量,從多次數據的記錄中尋找的規律,從而證明某一定理,這種實驗就需要到不同型號的同一器材,在實際的實驗中,這種多次更換不同型號的實驗器材是很難實現的,所以物理實驗平臺解決了這一教學困難下面以《電阻中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實驗為例說明此整合的解決辦法

案例4《電阻上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實驗

此實驗需要進行多組測量尋找對應關系,所以進行多組電阻更換是一個不易實現的問題,并且實驗需要應用控制變量法,在實物實驗中控制一個數據不變是很難實現的一個要求,所以仿真的物理實驗平臺讓學生可以輕易實現隨時更換器材控制固定值并且隨時隨地的進行實驗探究,使實驗更容易,數據更加精確

電學實驗中很多東西非常抽象,看不到摸不著,所以理解起來特別困難,比如說歐姆定律,又比如說電路中電流、電壓及電阻的關系,這些難于理解的問題可能會造成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利用物理實驗平臺將這些難于理解的知識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學生的動手中學習,自己證明公理定理,對于學習效果定有很大的幫助下面以《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為例,展示一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探究實驗過程

案例5《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實驗

此實驗是個探究實驗,需要學生進行猜想,根據猜想設計實驗得出數據,總結規律,所以每個人的設計不同需要器材等都有所差異,實現這種因材施教的最佳辦法就是實現虛擬平臺的應用,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在實驗中要求訓練學生的提取數據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必須每個人親力親為,不要求學生必須探究出個究竟,但過程的經歷很重要,所以虛擬實驗平臺提供了學生自主親身體驗的環境

三、光學知識整合

由于光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對光的認識有限,對光的這一抽象知識的學習存在困難所以學生學習光學原理的有關內容時,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抽象的光學原理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就需要實驗探究等過程而由于光的抽象性,增加實驗探究的困難性,學生對某些光學原理不易理解

下面對《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整合進行分析,得到以下分析:學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往往只是走走過場,對于物距、像距的演變過程記憶得不深,大多數只是走馬觀花

篇3

關鍵詞:馮特;哲學;個體心理學

一、引言

馮特認為,所有學科都源于哲學,可以說哲學是科學的科學。盡管他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使得心理學脫胎于哲學的母體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但這并不意味著,心理學從此就不受哲學的影響。事實上,哲學不僅對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原則和哲學依據,而且決定了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路線以及具體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術。黎黑 (Leahey,1980 )曾指出:“重要的心理學問題原來是哲學問題,所以,如不理解哲學,特別是認識論,就不可歷史地理解心理學”[1]。尤其對馮特個體心理學的理解更是如此,因為它是心理學從哲學脫胎出來成為獨立學科的第一步,是哲學與心理學的分水嶺。

二、對研究對象的影響

馮特認為一切科學都以經驗為研究對象,心理過程不依賴于客觀對象,而是先驗的存在,是主體內部的感知。他指出每一具體的經驗都包含著經驗的主體與經驗的客體兩個因素。前者是由內部知覺所直接獲得的經驗,稱為直接經驗;后者是由感覺對外在世界的認識所間接獲得的經驗,稱為間接經驗。馮特明確把心理學研究對象界定為直接經驗,他說:“在自然科學和心理學內,我們所研究的經驗現象只是以不同的觀點來考察同一個經驗的現象。在自然科學內,我們把經驗看成是客觀現象的相互聯系,由于抽去知覺的主體,它也就被看成了間接的經驗,而在心理學內,我們則把經驗看作直接的和非派生的”[2]。這主要受貝克萊和休謨的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的影響。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等看做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3]。在貝克萊看來,心理是主體精神世界的產物,存在也是人的心理作用的結果,不僅第二性質的觀念是主觀的,就是第一性質的觀念也是主觀的,由此他得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結論。休謨則將世界的一切都歸結為主觀現象或經驗,強調知覺是心理學研究的惟一對象。

三、對實驗內省法的影響

實驗內省法是馮特實驗心理學的根本方法。

在馮特出版的《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一書中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實驗心理學”這個名稱,并確立了用實驗方法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方向。他說:“一旦我們把心理看作是一個自然現象,而且把心理學看成是自然科學,對于這門科學的實驗方法一定也是完全能夠應用的[4]。由于直接經驗只能為自我所觀察,因此馮特一方面借鑒自然科學的實驗法,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使用內省這一適用于心理之主觀特性的方法。事實上,內省法并不是馮特自己的創造,而是哲學心理中最古老的方法。他只是將這種方法進行實證性的改造,使它與實驗法相結合,以實驗條件控制內省,以此來消除這種主觀內省的不利影響。為此馮特制定了幾條規則:1)讓被試了解自我觀察的時間,做好心理準備;2)被試必須把注意力集中于內部的心理活動,避免各種無關刺激的影響和干擾;3)必須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自我觀察的過程能重復進行以便于驗證;4)經常變換刺激條件,以便被試把刺激和自身的心理過程分離開,從而對心理內容產生一個普遍的描述[5]。同時,在自我觀察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混淆,馮特搜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測時儀等工具,用以記錄被試的反應。它們構成了萊比錫實驗室的物質基礎,也從一方面證明馮特強調應用客觀實驗技術,而不是主張主觀的內省。

由此可以看出馮特的實驗研究中貫穿著孔德的實證主義。孔德認為,實證主義即實證科學,它的任務在于:實證科學的事實必須通過合乎科學紀律的嚴格觀察才能夠被確認,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就可能發現事物諸現象之間經常、重復出現的規律[6]。科學之所以區別與哲學 ,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嚴密的實證性。一門科學之所以為人們所承認,是因為它在人們面前是可以被證明是正確的。心理史學家 D。舒爾茨曾說:“現代心理學與它的智慧的先驅者的重要區別 ,不在于所提問題的種類 ,而在于探索答案所用的方法”[7]。馮特在實證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下運用實驗內省法研究人的直接經驗,使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自然學科。

四、評價

綜上所述,馮特的“直接經驗論”是貝克萊和休謨的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的體現,而實驗內省法是孔德實證主義的反映。總之,它們構成了馮特個體心理學的主要哲學基礎。馮特生活在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在此期間,德國的哲學于19世紀中葉遭遇到深重的理論危機,處于從近代哲學向現代哲學的過渡時期。這就決定當時的哲學家們的首要任務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尋求和探索哲學的出路[8]。馮特當時將生理學的方法引入到哲學問題的研究之中,但他只是從研究方法上來改造傳統哲學,并沒有從哲學問題根源及其性質出發來尋求出路。因此,就哲學理念而言,其依然屬于傳統哲學的范疇。這就是為什么在他的理論中既有貝克萊和休謨的唯心主義經驗論,又有馬赫的經驗批判論;既有孔德的實證主義,又有奧古斯丁的內省論等的原因。

馮特盡管受到各種哲學思想的影響深刻,但總的來說,他是一個主觀唯心主義者。但我們決不能就此否定馮特對心理學的巨大貢獻。眾所周知,由于馮特的努力在萊比錫大學建立起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從而改變心理學附庸于哲學的狀況,使它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是他最大的貢獻。此外,馮特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培養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建立了心理學的第一個心理學派―構造心理學。因此,馮特不僅是心理科學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心理學發展的促進者。正如美國著名史學家波林所說:“馮特在心理學史中是前輩心理學家。學者而配稱心理學家的以他為第一人,在他之前,有心理學,可是沒有心理學家”。(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郭兵遠,漆昌柱,郭小安.論科學哲學問題及其對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影響[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0):15-18.

[2] [5]葉浩生.心理學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5.

[3] 王云霞.主觀唯心主義or客觀唯心主義―由兩道選擇題引發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9):53-54.

[4] 彭景訓.馮特和實驗心理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22-24.

[6] 謝向陽,淦家輝.什么是孔德生物實證主義―對孔德實證主義體系的再認識[J].學術探索,2005,(2):8-11.

篇4

管理心理學簡而言之,即是心理學在管理活動中的體現和應用,起源于心理學,依托于管理學,從20世紀初到50年代初經過不斷完善發展,逐步成為獨立于管理學和心理學之外的學科。西方管理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為管理心理學的發展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也得到了西方理論學派的重視和研究,被廣泛地應用與工業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等現代企業的管理中,更加促進了現代管理心理學在管理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和全面發展。[1]

不管從管理學還是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管理心理學都是研究人在企業或組織中的管理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規律。管理心理學最大的跨越式發展是從對物的關注到對人的研究,這是因為人作為組織管理活動的主體,作為組織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改變管理模式和管理現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管理心理學的內容自然也離不開個人的心理動向,除此之外還包括群體心理和組織心理。個體心理是個體在組織和管理活動中體現出來各種心理現象,主要內容是激勵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便是激勵理論的一種。群體心理現象是集合了大部分人的群體心理動向和群體心理活動規律和特點。群體的凝聚力、群體的工作積極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信息溝通等都是群體心理的外在表現。組織心理則是在個人和群體心理基礎之上形成的為實現共同的組織和管理目標而形成的同一組織環境下的心理活動方式。[2]如何調動和提高個人積極性、群體凝聚力、組織競爭力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促進其自身不斷完善發展所不能遠離的研究方向和主題。

2.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內容探析

馬斯洛按照需求的相對程度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大類:

2.1生理需求

生理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是人自然本性的流露和體現。它是人作為生命個體存在最直接最原始的需要,包括人的饑、渴、性和其他生理機能的需求。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那么其他活動更加難以進行。

2.2安全需求

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對安全的需求就會提到相對重要的位置。相對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保證自身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生活在相對和諧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這也是人性的本質體現,屬于相對低級的需求范圍。

2.3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類社會性本質的最直接體現,人的生存與發展都不是封閉環境中的自我成長,而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相互聯系的環境中實現的。人類習慣于創造相對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不僅包括對自己安全需求的滿足,而且符合人類歸屬感的需求。人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群體或組織給個人帶來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其進行社會活動的心理保障。

2.4尊重的需求

在社會事務中,人對名利的渴望和追逐,希望獲得他人及社會對自己能力的肯定,通過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這都是對尊重需求的現實描摹。尊重需求相對于生理需求、社交需求更具有持久性,因為人類渴望被尊重和被認可的需求是不可能及時滿足的,即使一段時間內得到滿足,這種需求在人類無限的欲望和追求進步的思想推動下逐漸產生更高層次的被尊重需要,所以尊重需求的滿足對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失為一種持續有效的推動力。

2.5自我實現的需求

一旦上述這些需求都得到滿足,人類通過發揮自身能力和才干追求人生理想,實現自我價值便成為其最終的目標和動力。這種高級的需求只有在其他需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后才能成為激勵人不斷進步和提升的動力源泉。

人類需求的要低到高的不同程度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否能夠作為人類的終極需求是不能作定論的,這與馬斯洛本人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是分不開的。他的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是使人人都成為自我實現的人,在縱向上人的需求層次是這樣按順序排列的,但從橫向上,馬斯洛忽略了人在同一時期需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各種需求之間甚至存在沖突和矛盾,這會使人們的動機發生錯位和斷裂。[3]

3.需求層次理論在現代管理心理學中的運用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存在很多不足和爭議,這是無法避免的,任何理論都不可能絕對完全符合所有人的想法,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現代管理心理學中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價值。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挖掘和刺激人類最大潛能,并且刺激人類不斷創造新的潛能成為時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當今管理心理學中仍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意義。

3.1根據人的需求理論,管理者不斷創造條件滿足人的各類需求,建立健全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管理制度

從員工的生理需要出發,管理者應該給予充分的條件保證職工的薪水和各種福利,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滿足員工生命健康權利的實現,那么一些身體保健設備、福利設備和工資待遇的提高和籌備是刺激員工工作的基本措施。另外,管理者應、建立健全的職業保障制度,如退休金制度、意外保險制度等來滿足職工對職業安全、人身安全等的需求。從社會需求的滿足來說,建立完善的利潤分配制度、團體活動制度、娛樂制度等是實現人與人之間交往、創造良好團體環境氛圍的有效制度保障。人事考核制度、獎罰制度、選拔進修制度、晉升制度等則是滿足員工的尊重需求的體現。隨著員工的各項需求逐漸被滿足,在這一過程中會誘發和激勵員工更高的需求層次,那么高層次的需求變成為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 驅動力,創造能發展個人潛能和特長的組織環境,賦予員工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是挖掘其自我實現需求的痛點,決策參與制度、提案制度、研究發展計劃便是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推動機制。

3.2不同時期員工的需求結構會發生改變,管理者需要有針對性的改變激勵和誘發員工的手段

篇5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以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再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更需要的是抽象邏輯思維。同時,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對于高中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初中物理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這就是當前所謂初、高中物理“臺階問題”的實質。另外,從高中學生心理的年齡特征來看,從初二年級開始的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在高二年級將初步完成,這意味著他們思維趨向成熟,可塑性將變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級不失時機地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以順利地完成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是必需的。

其次,從生理上看學生在16歲時已能完成人腦總重量的96%的發育過程,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在心理上,從初二開始了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水平的轉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的基礎。同時,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他們在語言、文字、數學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識基礎,為在高中著重提高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

廣大教師的實踐也證明:凡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應把提高學生擔負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呢?

就思維發展來說,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作為中學生,其主導活動是學習。而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說,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對學生思維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思維發展的影響上,即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直接推動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包含著“量變”和“質變”兩個方面。學生知識的領會和積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維發展的“量變”過程;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智力或思維的比較明顯的、穩定的發展,則是心理發展的“質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為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成為積極思考和促使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創造條件促進思維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過程。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它必須以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掌握技能為中間環節。而智力、思維的發展又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才能完成的。沒有這個“中介”,智力、思維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但是教師教學的著重點應是通過運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同時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或智力盡快地提高和發展,不斷地發生“質”的變化。

就思維結構來說,皮亞杰提出了“發生認識論”,強調“圖式”概念。他的心理學思想中有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圖式”即心理或思維結構,“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和“平衡”,構成新的“圖式”,不斷發展變化,不僅有量變,也有質變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圖式的質的變化。

高中物理教改,必須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以心理學特別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科學成果為理論依據,以現代系統科學為方法論的依據來進行。由此必須對物理的教材、教法進行新的處理,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檢測、評價系統,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

由于“結構的重要性”,必須要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對現行物理教材進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結構,強調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實驗設備的限制,學生又沒有誤差理論的系統知識,往往對于實驗原理、實驗得到的數值(哪怕是不準的)都抱著輕視的態度,而集注意力于操作上,這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是不利的。為此,高中物理實驗的重點,應放在實驗的設計思想,儀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學儀器條件下對實驗數據的認識和處理上,而不應僅僅停留在操作和觀察上。

關于教學過程的控制和評價是仍需研究的,在此只提出一點線索

1.思維的智力品質研究是有客觀指標的。我國一些心理學家,所進行的小學數學教改試驗,即運用這一套指標。詳情請見《思維發展心理學》朱智賢、林崇德著。

2.教學過程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現代系統科學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產生式”理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時記憶的最小單位定為“組塊”,多大是一個組塊,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數字、字、詞、符號、成語、短語等都可以是一個組塊。它的存貯時間需要0.5秒,而轉化為長時記憶至少需8秒。掌握物理學科,首先要懂得物理語言,大腦中要有一套物理符號系統。即在長時記憶中要存貯一定數量的組塊(信息)。僅有組塊還不夠,還必須把組塊組成若干程序,形成產生式系統。一個產生式包括兩部分:條件和動作。一定條件做出一定動作就是一個產生式。如:一個公式,一個定理就是一個產生式。組塊必須按產生式組合才有意義,二者不可截然分開。普通教科書一章所傳授的知識約有十幾個產生式。掌握一間課程等于掌握幾百個產生式。而獲得物理學科那樣的專業能力,就得掌握幾千或幾萬個產生式。從時間上講,一天學習5小時,1小時可以學習4-20組塊,1個產生式。這就是相當于一課時的信息量。依此類推。如果能仔細地將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須掌握的組塊和產生式統計出來,實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篇6

關鍵詞:創新創業 圖形圖像處理 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創新創業教育一直都是各個高校在培養人才時著重強調的素質教育。特別是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文件的出臺,進一步要求高職院校能夠深化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加快培養出一批能創新、敢創業的新時代高素質卓越人才。

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其行業特點重在商務活動,在當前日新月異的電商活動中,各種新技術和應用不斷出現,企業迫切需求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員工。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有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就是《圖形圖像處理》,該課程包含諸多軟件實踐項目,比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等。這是一門非常重視實踐、創新與創業的課程,它能使圖形圖像處理與創新創業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通過這種形式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質,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大部分還都是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就是授課側重點在軟件理論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的上課還是傳統一貫的模式,就拿Photoshop軟件項目來說,往往是通過既定的Photoshop大綱和教材的案例編排,通過一個個案例巨細靡遺講解Photoshop軟件各個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再用少量的綜合案例進行課程的總結。這種傳統的授課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掌握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圖形圖像處理的技術能力。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就是將書本的案例重新機械操作一遍而已,缺少利用Photoshop進行創新的意識,更談不上進一步去創業實現創收。這反映出很多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專業技能不強、業務能力不高,沒有使《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與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真實需求保持一致,因而也不能培養出敢于創新創業的新型電子商務人才。

不過,依據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標準,會發現《圖形圖像處理》課程重點是培養從事美工人才的,而美工行業就業和創業都是比較容易的。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今天,催生了一大批的電子商務公司。對于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一扇就業的大門一直都是開著的,也就是國家一直在提倡的創業之門。與其給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創業做老板,學習《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可以創業的途徑有很多,一方面可以個人創業,比方說可以幫別人美化照片、優化網站、店鋪美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團隊創業,如創立廣告公司、攝影店等。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使《圖形圖像處理》課程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因而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沒有創新素質與創業品質,害怕去創業,沒有能滿足社會真實需求的圖形圖像創業行動。

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討

在當前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對高校學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能學好圖形圖像處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不要對現在的就業理念進行轉變,就是要使《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社會對其真實的需求中去。對此,高職院校需要從《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從課程的教學考核改革、“第二課堂”、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其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開始實施《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創新創業新的考核評價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學習《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可以使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能從事美化照片、優化網頁、店鋪美工、平面設計、攝影等工作,而往往就是這些領域也適合圖形圖像的創新和創業。為了使《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滿足社會對其真實的行業需求,首先要在其考核評價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傳統的課程考核往往是形式大于內容,只滿足于教材的需求,并沒有站在行業的需求立足考核。而新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考核評價不但考察電子商務學生基本的圖形圖像處理操作技能,而且更注重考察學生利用學到的圖形圖像處理知識進行自我創新、創業的能力,并能立足社會真實需求產生創收成果。只有落實《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考核評價改革,才能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學習緊迫感,也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創業品質,使他們在圖形圖像處理的理論知識運用、專業技能實踐、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等幾個方面都有所突破與提升。

(二)要落實開展《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傳統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實踐教學往往是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第二課堂”。而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要真正突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形式,通過各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開展創業計劃大賽、校園創新創業園等“第二課堂”的形式把真正的電子商務商業活動引入校園。

1.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與某些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建立多種多樣的圖形圖像處理的實訓場所與創業基地,使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獲得真實的實踐任務。另外,各高職院校也可以邀請著名電子商務公司的老板、經理、高管走進高職院校,向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介紹圖形圖像處理的創新知識和創業途徑,用這種活生生的創業事例激勵學生,引導他們在創業的道路上走遠走好。

2.以電子商務圖形圖像處理的各種賽事活動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其中,“中教暢享杯”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就是一項能體現圖形圖像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賽事活動。通過比賽,一方面,學生能獲得圖形圖像處理的創新創業成果,感受比賽獲獎帶來的喜悅感,這對他們以后人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另一方面,團隊合作、小組溝通的創業品質也能得到鍛煉。該項比賽是最近各地高職院校比較青睞,國家也非常重視的賽事活動。

3.利用大學生創業園提供的場所成立圖形圖像處理服務公司,這種公司可以“標準化”經營,完全仿照真實的企業工作。首先,在部門負責人設置上,由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比較突出的學生擔任公司的老板或經理,指導公司的日常工作,其余同學可以在公司領導的安排下各司其職,而老師則負責公司運營的監督、協助工作。公司的主要日常工作是進行圖形圖像處理的工作,包括承接各二級學院部門網站的網頁建設與美化、師生照片的攝影與處理、校內外創業店鋪頁面的建設與優化等項目。通過這種相對真實的實戰場所,不但使學生對圖形圖像處理公司的工作崗位有更加真實的認識,而且還能熟悉一個公司的真實運轉情況,可以使電子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合作能力、解決真實案例能力等都能獲得提高。

(三)《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師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方案,對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要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力爭使每個電子商務的學生都能獲得圖形圖像處理運用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此外,《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進入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實戰鍛煉,以更真實的工作體驗來理解《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創新創業的教學方法。

三、結語

有效開展《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采用新的考核評價方法、“第二課堂”、新的教學方法三方面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體系,重點培養電子商務學生創業創收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創業素養,力爭使高職電子商務學生畢業就能就業和創業,能真正適應社會對圖形圖像處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莫新平.基于淘寶網店的《Photoshop網頁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神州旬刊,2013,(07).

[2]王曦.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信息化教學實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

[3]黃健榮.面向電子商務專業的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4,(20).

篇7

【關鍵詞】中醫;心理療法

【中圖分類號】R32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045-02

中醫心理療法,是醫生根據治療計劃,以語言或非語言等因素為手段,通過對患者的感覺、認知、情緒、行為等的影響,使其產生一種或多種心理變化,控制或調攝另一種或多種心理變化,從而改善和消除患者的病態心理,治療情志病證、精神障礙,減輕或消除某些軀體疾病的癥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千金翼方》說:“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人的形體與精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主宰;形損可傷及神,神傷也可損及形;形全有利于神復,神復可促進形全。所以,心理療法不僅在因心理因素為主引起的心身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形殘和沉疴頑疾等身心疾病的康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情志相勝法

情志相勝法,是以《素問•五運行大論》“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的五行相勝的原理為指導,治療因情志過極、臟腑功能紊亂而產生的神情病證的一種方法。適用于癲、狂、癇、驚恐、喜笑不休等證,是中醫學獨特的心理療法。具有調攝心神、調暢氣機、調諧陰陽、調和五志的作用。

情志相勝的一般規律是: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在正確判斷患者不同性質的情志疾病的基礎上,根據五行相勝理論,利用各種手段(語言、行為、聲響等),使患者產生可以克制其病態情志的另一種情志變化,使由病態情志導致的疾病得以康復。

1.1 喜勝悲法 喜勝悲法可以使患者產生喜樂情志,以消除悲哀情志,醫家張子和提出了“喜可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的具體方法。喜勝悲法宜于悲哭證、臟躁證以及由悲哀過度而導致的其他病證。實施喜勝悲法時要因人施樂,掌握分寸,防其太過而“暴喜傷陽”。方式不宜重復,內容要不斷更新,不宜連續使用。

1.2恐勝喜法 恐勝喜法,是針對過度興奮,“喜傷心”而致神氣渙散,神明失其所主而恒笑不休的病證,醫者有計劃地采取適當手段,使患者產生恐懼情志,收斂耗散的心神,鎮攝浮越的陽氣,恢復心神功能的一種方法。常用于“大喜傷陽”,喜笑不休等情志失調。但此法刺激情志的強度大,要注意因人而異,切勿濫用,以免生出弊端。本法適用于喜笑不休證,以及因過喜而致的其他病證。

1.3怒勝思法 怒勝思法,是針對思慮太過、傷脾耗神,出現神情困頓的病證,醫者按康復計劃,采取非藥物手段,激怒患者,以怒制思,促進陰陽氣血的平衡,恢復心脾功能的一種方法。由于思慮損傷心脾已成痼疾,往往難治。對病重者設計的刺激強度和刺激量要大一些,反之則小些。本法適用于思慮傷神所致的郁證、失眠、癲、癇等證。

1.4悲勝怒法 悲勝怒法,是針對暴怒或久怒傷肝,氣機逆亂、神明失主的情志病癥,采用語言的或非語言的手段,使患者產生悲哀情緒,以收攝逆亂之氣,使肝與神明功能恢復正常的一種方法。大怒則氣血厥逆于上,擾亂心神,悲則氣血沉降。悲勝怒法,在于以陰治陽,使氣機升降達于陰陽平衡。醫者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靈活地安排應用此法,并且事先要與患者家屬解釋清楚,以防誤解。本法適用于兼有情緒亢奮癥狀的病證,如眩暈、狂證、癇證等。

1.5思勝恐法 思勝恐法是針對恐懼或驚駭傷腎導致精氣內卻、形神不安的病證,醫者有計劃地采用能夠激起患者思慮的情志手段,以治療驚恐病證,促進心身康復的一種方法。本法適用于驚恐癥,并能減輕或消除患者的恐懼情緒。

2以情制情法

以情制情法能激發患者的某些情志活動,控制另一些不正常的情志,治療某些情志病癥,減輕或消除某些軀體癥狀。

情志致病會導致機體氣機紊亂,故氣機失調為其主要病機。如《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以情制情法就是利用情志能夠影響氣機的升降散聚的原理,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如憂愁者,精神抑郁則氣機閉塞而不通,用喜樂療法,使之“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氣血和暢。故本法能治療氣機閉塞、逆亂一類的情志疾病。

2.1 喜樂療法 喜樂療法具有“喜則氣緩”、喜可勝憂、息怒等作用。本法主要用于憂愁、思慮、悲哀等情志疾病或情緒,包括形病志苦而表現出憂愁、思慮情緒的患者。

2.2促怒療法 促怒療法利用觸怒患者,使之產生憤怒的情緒,以治療憂愁、驚恐等情志病變。具有升發陽氣、振奮氣機的作用。亦可用于陽氣郁滯、氣機阻塞、營血凝澀的病證。本法適用于失眠、嗜臥、癲證、郁證、悲哭證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同怒勝思法。

2.3悲哀療法 悲哀療法通過使患者產生悲哀情緒,以治療情緒激動、神情不安一類情志疾患,或其他疾病而導致的情緒躁動。具有收攝陽氣、鎮靜神情、穩定情緒的作用。

2.4憂思療法 憂思療法通過使患者產生憂思的情緒,治療多種情志疾患。通過使其“思則氣結”的手段,收斂渙散陽氣。憂思療法屬“移情易性”法,重在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忘記其他情志因素的刺激,有穩定情緒的作用。能控制多種情志癥狀,制約情志因素。本法適用于狂證、智殘、失眠、遺精、陽萎,以及殘疾病癥兼有神情亢奮癥狀者。

2.5驚恐療法 驚恐療法是使患者產生驚恐情志,對思慮過度、氣機郁滯、神情呆滯的患者,產生驚恐情志以振奮精神、消除思慮的制情作用。本法適用于癲證、郁證、喜笑不休證、悲哭證、嗜臥證及其他病證兼有陽氣閉郁者。

篇8

關鍵詞:心理素質;心理潛能;課堂教學

經調查發現,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三個弊端:(1)目中無“人”,機械操作。(2)唯分數論,功利至上。(3)高密度轟炸,灌輸政策。我認為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學,課堂上使用一種更加自主和人性化的教法,是矯治和根除上述弊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為此,對于心理學介入英語課堂教學,我做了兩大方面的嘗試。

一、最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中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教學,而初中英語教學則是基礎的基礎。面對教學任務,教師常常感嘆“新課本太難教,學生太差”。而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S.Bloom的實驗研究證明:世界上除了2%的超常兒童和3%的低常兒童以外,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并無明顯差別。另外,根據K.S.Bloom等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只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95%的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有此體會。只有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避免“初一朵朵紅花,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氣氛和良好的心境,用最少的時空表達最吸引人的內容,變被動的和強迫式的學習為學生自主的學習。在如何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和興趣的實踐中,我做了以下三點嘗試:

1.精心創設情景,提高學生興趣

教師要善于創造能激發學生情感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情感上被深深打動,受到感染,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達到教育目的。上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2課時,我帶了一個盒子到課堂。同學們都很好奇,立刻展開了猜想:What’s inthe box?Maybe a shirt?Is it a box of sweet?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老師帶來的是一個空盒子。因為本課要教授的是next to,behind,in front of,near等介詞的用法。學生于是一下子精神振奮,干勁十足,甚至于在課堂上齊聲朗讀的聲音比平時都大一倍。再例如,在上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1課時,我帶了香蕉、冰淇淋、果汁機、酸奶等到教室,親自和同學們一起制作了香蕉奶昔,并在制作的過程中用英語把每一個步驟都詳細地告訴學生,讓他們復述幾遍,直到記住為止。

關于對話的學習,我用得最多的方法是表演節目。表演節目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意思。學習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課時,在課前我告訴學生要表演小品。課堂上我和另外兩名預先做了準備的學生進行表演,表演時面帶表情并且伴有動作,同學們看得很認真,結果課上得出乎意料的順利。表演之前的排練過程也是一種很好的積極學習過程。有時我故意告訴學生要評選最佳男、女演員。學生興趣高漲,各小組幾個同學積極準備,互相指點、提詞,這樣對話很快就學會了。

運用“節目表演法”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教師的評判一定要公正,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2.創辦英語樂園,拓寬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要別出心裁,處處有新意。我在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be going to do句型這個單元時,經過大量的口語練習,讓學生們體會并總結出這個句型的意義、結構,而需要注意的地方,我用彩色粉筆勾出。總之,努力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愛上英語課,盼上英語課。

3.進行分層次教學,保持學生興趣

教師應當學會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初中生到二年級時,由于心理、生理的變化,學科負擔加重,學習內容加寬和深化等原因,各科學習成績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掉隊。而大面積掉隊的原因則是教師“教不得法”帶來的“學不得法”。據我了解,差生學習差的原因主要有五點:(1)差在學習興趣上。(2)差在學習方法上。(3)差在學習習慣上。(4)差在語音上。(5)差在能力上。

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素質教育

學習是需要人全身心參與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身體器官參與外,還需要注意、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多種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和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支持和推動。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應,才能提高學習的成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點:

1.在有效的鞏固中,滲透身體素質的內涵

身體是心理素質的物質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必須考慮身體素質。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英語中表現為:(1)促進學生語言器官的發育。(2)培養學生在語言活動中快捷反應的能力、準確度和耐力。我在激活課堂的同時,訓練了學生反應的敏捷性、準確性。

2.在頻繁的操練中,滲透心理素質的內涵

中學生的情緒和感情常常不夠穩定。一些學生不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脾氣,有時為某次考試不理想而沮喪。而有的學生則時常被悲觀、憂郁、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學習沒興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針對中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適當地變換一下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樂觀的心情,可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效果比單純的“擠”時間和板著臉“壓”更好。

3.在形式多樣的復習中,滲透審美素質的內涵

美與和諧是心理素質的最高境界。英語中美育滲透無處不在:在班上展示字跡優美的作業,讓學生效仿;繪聲繪色表演節目。編、教、唱英文歌曲以復習某一內容。布置學生每人出一份英文小報,表揚優秀編輯等。這些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動口、動手的能力。教學能讓學生獲得一種美的享受,這對他們明天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

4.在課堂45分鐘里適當地引進“心理調節術”

聽過魏書生報告的人都知道他課堂上常常會來一些“小游戲”——課前起立時讓學生大喊:“我是強者!”課堂上用幾分鐘時間讓小學生“冥想”(他稱其為“精神旅游”),或是左手練字五分鐘……乍看他的這些方法有點類似于小孩子的游戲,殊不知,就是這些“游戲”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了短暫的放松和調整——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強度高,每天處在一種超負荷的緊張和忙碌中,這必然影響到他們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有時適當地插入一些心理調節方法,學生的收獲會比一節課全部由老師滿堂灌要大得多。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到現在已經12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對自身精神世界的認識也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知識引進教學,我們的英語課堂必然會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在傳授知識、關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應逐漸發掘出學生的潛能,幫助其完成良好人格的塑造。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介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是個深刻而浩繁的課題,我愿意與廣大同仁一起共同思考和探討這個課題。

參考文獻:

[1]賈曉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1版,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03.

篇9

關鍵詞:人格;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認知理論

人格是一個復雜的動力系統,綜合各家觀點,可以認為“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進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①

一、人格成分

人格概念包含多種成分,如能力、氣質、性格、情感、意志、認知、需要、動機、態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等等。其中能力是個體能夠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與活動密切關聯并且在活動中需要多種能力結合為一個系統完成任務。氣質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反映其心理發生過程的速度和強度以及心理活動的穩定性和指向性,受到個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體型以及體質等生理因素的影響。氣質類型可分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氣質最重要的特性是先天稟賦,這是決定個體人格差異最本源的物質基礎。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不能決定個體社會成就,各種氣質類型的個體都可以充分發展自我潛能,完成自我實現。性格是個體對社會規范、倫理道德穩定的態度系統和相對穩定的道德行為特征,與個體價值觀和道德取向密切相關,是在個體氣質特質基礎上,與社會互動實踐關系中形成的,體現的是個體的社會屬性。性格結構特征的不同表現在個體認知、意志、情感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情感特征、人生態度與個人風格,這是個體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格動力

需要和動機是個體人格特征行為的內在原因,是人格動力的源泉。基本的需要理論是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可以按照層次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只有較低層次需要滿足后才有可能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動機是一種促使個體進行行動的內部動力系統,它由個體的需要引發但受限于客觀環境。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人類行為的原動力,具有生物性和無方向性;阿德勒認為人格的原初動力是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羅杰斯認為人類行為動力是謀求自我的充分發展,朝向自我實現的天然趨向;埃里克森認為自我才是人格的積極驅動力,統帥著本我、超我和外部客觀世界;羅洛·梅認為個體人格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而緊張感是人格發展的動力。

三、人格理論

一個好的理論不一定能夠解釋所有的人類行為,但在解釋某一層面上的行為卻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人類的行為與情感,這是人格心理學發展百年來多種理論學派并存的原因。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創立,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包括經典精神分析論和新精神分析論。經典精神分析論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新精神分析論保留了弗洛伊德理論的基本概念與假設,發展了自己特有的人格理論。該理論強調潛意識、性本能等人格動力的重要性,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成,三者之間在不斷的沖突和平衡中轉換,形成特定的人格動力系統。新精神分析理論強調社會文化因素與后天自我的作用,重視早期經驗,探討人格一生的發展。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人類種系發展過程的沉積物,稱之為原型,是人對世界某些典型情境反應的先天傾向。霍妮認為社會文化因素對個體的人格、行為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提出基本焦慮論來解釋人格的發展和異常。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展是按階段依次進行的,在心理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存在一種“危機”,積極的解決一個個危機是我們從逆境中獲勝并主宰自我和世界的機會。

“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這是行為主義者的共同信念。行為主義學派又被稱為學習理論。強調社會環境的特殊性對行為的決定作用,強調心理研究的客觀性,實證性。華生強調人格發展過程中環境的決定性作用,認為改變一個人人格的唯一方法是改變他所處的環境。斯金納認為人格形成與行為改變的關鍵成分是強化,強調強化程序在人格發展中對行為獲得和表現的重要性。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認為反應是人格主要的結構性概念,人格發展就是習慣的習得,并且相互聯系形成有層次的組織和次序。

人本主義心理學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迅速發展成為現代心理學的第三勢力。該理論強調個體責任與尊嚴、人格的完整和自我的充分發展,強調行為決定于現象場以及“此時此地”存在的重要性。馬斯洛認為人類是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義的和滿足內在的需求所驅動,這些需要是一種由低到高的逐級上升的過程,一種需求獲得滿足后,另一種需求就接著要求被滿足。“人幾乎總是在希望著什么,這是貫穿他整個一生的特點。”②羅杰斯認為個體都有力求使自己生理潛能、心理潛能得到最大發展的自我實現傾向,主張建立人與人之間正向的關懷和尊重,使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羅洛·梅認為人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和命運,具有自由的意志,有能力建構主宰自己的生活;個體的人格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緊張感是人格發展成長的根本動力。

特質是個體持久而穩定的行為傾向,能夠反映個體間的人格差異性。奧爾波特認為特質是人格的結構單元,人格是一個系統的組織,具有決定傾向。人格具有共同性,更具獨特性,其人格差異性既表現在外部行為上也表現在個體主觀心理活動上;卡特爾非常重視人格結構,提出了心理元素周期表,其中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是卡特爾最富有創意的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根源特質,但在不同人身上的強度不同。艾森克強調穩定的特質是人格構成的基本單元,根據各特質對行為影響的范圍大小建立了人格層次模型。建立了外傾-內傾、神經質-穩定性、精神質-超我機能三個人格維度。

篇10

【關鍵詞】抽象邏輯思維;思維品質;知識和邏輯結構;思維結構;演繹推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 (2012)01-0162-02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特別是實行“素質教育”之后,明確提出:“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知識的基礎上,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提高他們的能力。”什么是智力?什么是能力?高中物理教學都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主要應培養學生什么能力?特別是農村高中的學生大多數基礎知識不扎實,視野較狹窄,家長教育能力較差,學校教學條件較差,如何培養、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我這個農村高中物理教師長期在思考、探索的問題。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1 教師要明了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建立強烈的自信心

按照心理學的觀點。“能力是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就是認識能力或認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的核心形態是抽象邏輯思維。按照思維結構的發展階段來看,抽象邏輯思維是發展的最后階段,這個階段又可分為初步邏輯思維,經驗型邏輯思維和理論型邏輯思維。顯然,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開發智力的關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從生理上看學生在16歲時已能完成人腦總重量的96%的發育過程,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在心理上,從14歲開始了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水平的轉化。由此可見,盡管農村高中學生大多數基礎知識不扎實,視野較狹窄,但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基礎。

2 教學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

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我國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途徑”的觀點。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維品質的客觀指標是容易確定的,使定量研究成為可能;研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培養,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病,并對之實施改革;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標志。其中思維的深刻性,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3 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誘導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要堅持啟發式,把教學問題變成一連串地提出問題,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知識和能力發生有機的聯系。提出問題就是給學生設疑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疑問,這是啟發思維的關鍵。 

4 高中物理課改應把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

就思維發展來說,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作為中學生,其主導活動是學習。而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說,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對學生思維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思維發展的影響上,即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直接推動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包含著“量變”和“質變”兩個方面。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積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維發展的“量變”過程;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智力或思維的比較明顯的、穩定的發展,則是心理發展的“質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為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成為積極思考和促使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創造條件促進思維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過程。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系的,缺一不可的。

5 選擇一套合適的教材

5.1 愛因斯坦強調指出:“科學力求理解感性知覺材料之間的關系,也就是用概念來建立一種邏輯結構,使這些關系作為邏輯結果而納入這樣的邏輯結構。”還指出:“科學是這樣一種企圖,它要把我們雜亂無章的感覺經驗同一種邏輯上貫徹一致的思想體系對應起來。在這種體系中,單個經驗同理論結構的相互關系,必須便所得到的對應是唯一的,并且是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見,無論是物理學的學科特點,還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和現代系統科學的研究成果都強調了“結構的重要性”。

5.2 由于“結構的重要性”,必須要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新課標”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對現行物理教材進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結構,強調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5.3 例題和習題的配制應包含在上述系統中,構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概念的形成和問題的解決。概念不僅是學科結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結點”,而且是思維的“細胞”。而問題的解決,即應用,正是結構中各部分之間聯系的建立以及結構的發展所必需經過的階段。這也就是思維的過程。統計表明,僅就中學生而言,掌握歸納推理的水平略優于掌握演繹推理的水平。實踐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就多數學生而言,從自然現象和實驗歸納出概念和規律,學生掌握較好,而運用概念和規律去解決問題則困難較大。這是由于演繹推理較之歸納推理可以通過更多種形式來表現,掌握起來也復雜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識的多加指導和訓練。按照提高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編寫例題和習題,并加以適合的配量。這與“題海戰術”是有本質區別的。當前,好的例題和習題(指符合我們這種要求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