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程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13 17:5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精品課程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吉林長春130052)
摘要: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的使各個中職學校把精品課程建設提到日程上來。經過多年的建設和實踐,我們探索和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教訓。實踐證明,堅持不懈地抓好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對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中職教育;精品課程;精品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4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8-0093-02
在人才培養中,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長春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11-2013年)》文件精神,繼續深化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職學校都在積極實施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是集先進性、互動性、整體性、多樣性和開放性為一身的課程。它是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示范性作用的課程。它的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點是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使教師和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還能推進中職學校信息化進程。精品課程建設不但能推動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還能培養出中職教育特色人才,打造中職教育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全面推進中職教育協調發展等方面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一、精品課程建設能推動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熟練的技能,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基于這種認識,中職學校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呼應,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內容的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中心。根據崗位職責和崗位能力確定課程內容,使內容既適當又實用。理論課程內容的選取以能夠支撐后續課程、對崗位丁作必須夠用、能夠支撐技能證書考核應知內容等為原則:實踐技能教學內容的選取以能夠滿足基本技能操作、能夠應用廣泛的技術技能、體現企業真實任務項目、能夠支撐技能考核應會技能等為原則。比如“航空服務英語精品課程”根據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工作流程,選取訂票、問詢、值機、安檢、候機、VIP要客服務、客艙服務、英文廣播詞等內容。打破了傳統模式,以模塊、項目、任務、情境取代了過去的章節,注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降低了學習難度。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遵循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為學生設計編排學習性工作任務,安排社會實踐任務,設計合理的實訓、實習課程。“航空服務英語精品課程”圍繞職業能力,安排“地勤服務、客艙服務、英語廣播詞”等實訓內容,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內容體現了中職課程改革的方向,推動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二、精品課程建設能為中職教育培養出一大批特色人才
中職學校開發精品課程同樣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深化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根據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頭腦風暴法、情景模擬法、分組討論法、游戲競賽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增強直觀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航空服務英語精品課程”中的安檢這一模塊教學中,首先播放一段乘務員為旅客進行安全檢查的視頻,情境導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頭腦風暴:在學習各個情景對話的過程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一個學生為安檢員,另一個學生為旅客,營造了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安檢員的崗位職責,幫助其了解自身不足,喚醒職業意識,進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精講多練,鼓勵為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從而有效地將教、學、做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為中職學校培養一大批特色人才。
三、精品課程建設能為中職教育打造高水準的師資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資隊伍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一個關鍵切人點。精品課程建設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政治素質好,治學嚴謹,教學和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參與和承擔教科研或教學改革項目,成果顯著;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責任感強,有團結協作精神,有敬業、奉獻精神;中青年教師通過下企業實踐、赴高校進修、出國培訓等方式提高學歷層次和積累實踐經驗:對青年教師采取傳、幫、帶的政策,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素質;鼓勵有行業背景的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應達到30%以上,專業類課程“雙師型”教師應達到70%以上:整個教學團隊有合理的“雙師”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及職業資格結構,并取得市級或市級以上成果。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梯隊化建設、雙師化建設、學緣廣泛化建設、專兼職并舉建設,并且通過不斷培訓,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講,精品課程建設就是要為中職教育打造出一支高水準的師資隊伍。
篇2
[論文摘要]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科學、規范的網絡資源管理平臺,對于精品課程的建設、使用與維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針對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的更新步伐日益加快,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時空觀。一個開放、多元的國際性互聯網絡將不斷地給各學科體系帶來新的增長點,教師和學生將隨時獲取學科前沿及其發展的最新知識信息和學術動態。而隨著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日趨完善,包括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和教案等在內的精品教學內容資源已經實現了網絡化;借助將課堂教學錄像上網所建立的“網上課堂”,拓展了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涵;那些只能借助師生面對面的單一形式才能實現的教學服務與教學管理功能,如答疑、論壇、測驗、考試、教學調度、教學評價與反饋、實驗室開放預約等,都可基于網絡以一種更加便捷和更加有效的方式實現;網上實驗仿真系統的開通,為學生提供了虛擬環境下的全天候實驗室開放教學環境;同時,通過師資隊伍、課程演變、教師贈言、教學觀點等模塊,間接而有效地傳達了我們的教學理念和育人思想。
一、完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意義
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先期啟動的四大項目之一,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不僅要造就一批具有一流教學質量的課程精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精品”的共享來提升精品課程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的內在價值。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給的矛盾,特別是同優質教育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順利地解決這個基本矛盾并保持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但是小范圍、校本意義上的“精品”課程對解決或緩解這種矛盾的作用極小,只有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提供大范圍、校際間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地體現精品課程在緩解上述矛盾,實現更大范圍內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上的作用與價值。因此,完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意義非常重大。
二、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網絡本身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學資源的建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精品課程”上網,使精品課程在最大限度上擴大了受益人群。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和應用,我國高校精品課程網站已具有相當的規模,80%~90%的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課程網站,這些網站對高等學校的教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精品課程網站“熱”的興起,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顯現出來。
1.受技術“瓶頸”的制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制作質量難以保證。由于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中技術應用的難度很大,技術與內容分離的瓶頸就不可避免,所以往往導致制作者與授課者的角色分工,具體表現為其功能不是從滿足教育和被教育者的需要出發的,而是從技術能否實現的角度出發,難以把教師的知識和經驗與網上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另外,精品課程網站頁面制作無序,風格不統一,而為了統一界面,往往需要復制代碼之后再進行修改來建設新頁面,這樣使系統難以形成獨立的模塊,嚴重影響了系統的擴展能力,在集成其他應用時更是降低了其靈活性。
2.內容組織繁瑣,管理效率低下。內容是一個教學平臺的靈魂,在基于靜態和動態網頁系統的課程教學網站建設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內容組織繁瑣、更新困難。對于簡單的內容,比如文字、圖片等新聞信息,可以通過動態網頁技術開發自己的專用系統來維護更新。但是課程教學網站的信息量十分龐大,而且內容以多媒體、流媒體等形式居多,一般的系統難以將種類如此繁多的信息上網。因此,在特殊內容時就需要編寫新頁面,這樣就在嚴重影響了網頁更新效率的同時,網站難以對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如果網站需要改版升級,其工作量將是巨大的。
3.缺乏長遠的課程建設規劃和平臺。高等學校對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技術指導,缺少統一的、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許多課程只是為申報而建,倉促應戰,一次性建設結束即告完畢,缺乏長遠的維護和使用目標;課程組教師各自為政,無統一的平臺管理,僅僅按照申報條件要求,將有關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五十分鐘左右的現場教學錄像放在一個網頁上,較好的也只是PowerPoint講稿的網上,大部分內容往往只是數字化的文本,難以稱為優質教學資源。
4.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缺失。精品課程資源的“毫無保護”容易產生剽竊,“過度保護”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違背了教育部要求精品課程向高等學校免費開放的要求。雖然“毫無保護”和“過度保護”都不可取,但知識產權保護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將侵害作者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作者創作和給網絡資源升級的熱情。
三、改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建議
為了改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利用,使精品課程網站以形式取悅于人,以內容信服于人,建設出一流的資源交流平臺,筆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
1.制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的總體規劃。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是一個緊隨精品課程自身建設與改革步伐的動態過程,針對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的這種特點,制定一個有一定前瞻性的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規劃是很有幫助的。該規劃作為精品課程總體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必須結合課程自身教學建設的推進速度,從資源共享與立體化教學相融合的角度出發,給出網絡共享資源建設的總體目標與框架、分階段任務與實施計劃。提倡“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原則。這不僅有助于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穩妥推進,避免因倉促上馬或無序建設影響教學資源的建設質量,還會有利于精品課程共享資源的后期管理。尤其是有利于提高精品課程教學網站的可擴展性,使得所規劃與設計的網站能更加靈活地適應因課程建設發展所帶來的資源擴充需求。
2.構建統一的網絡教學平臺,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根據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要求,針對技術癥結,建議省級主管部門構建精品課程的專用平臺,集中管理該省各年度的國家級與省級精品課程,同時要求各高校網站在醒目位置提供各級精品課程的網址鏈接,從而實現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共享,可以克服靜態網站制作、應用、管理等諸多弊端。一是學校統一配置服務器,統一實施網絡管理,技術管理、技術維護得到加強,具有統一的管理機制,便于學校實施統一的規劃和宣傳力度,統一考慮制作質量,便于開展各級課程的評價、評審工作,有利于課程的長遠建設。二是課程自身的教學管理。平臺自有的教學管理功能,為課程的教學管理提供方便。比如,用戶可以分級為學生、教師、管理員、訪客等,給各級用戶賦予不同的權限。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時與更新教學資源信息、作業,批改作業、測試等教學活動;通過答疑信箱、師生園地(BBS)等互動交流空間,課程老師定期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得精品課程真正用于教學,克服課程建設與教學應用脫節、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的弊端,使精品課程收到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三是有利于課程內容更新與維護。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備課功能,教師可以隨時自主修改、調整與更新課程內容,控制課程內容的;課程組成員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課程內容的建設上,無須關心網站的技術問題,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技術瓶頸問題。四是協同工作。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學生用戶可以協同工作,發揮各方面能動性和參與機制。
3.健全動態的檢測機制,完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監督檢查機制。完善的精品課程監督檢查機制是提高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服務質量的根本保障。這不僅需要得到精品課程所在學校的進一步重視與支持,需要“國家精品課程”榮譽獲得者的進一步努力與投入,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健全現有的精品課程教學網站的動態監測體系,從外部推動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動態監測機制不應只局限于網站訪問的連通性,而應擴展到資源更新率。針對不同的監測內容,監測的形式也應該多樣化。因此,建議現行評審體系納入網絡資源建設及應用狀況的考評指標,各參評課程除提供現有參評材料外,還必須提供網站運行、課程連通、基本維護以及網上資源的點擊率、訪問IP地址數、PV流量、資源更新、學生對課程的應用狀況及具體效果的反饋信息等,從而避免評審前突擊建設、評審后疏于管理的現象。
4.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知識產權保護進程。一門精品課程的“出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是經過了制作、修改、完善、評選等過程的歷練才形成的產品,凝聚了整個課題組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心血,是大家智慧和經驗的結晶。這樣一件好的產品難道就是為了讓其“養在深閨無人識”嗎?肯定不是。為了讓精品課程的“優質”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在課程網站入口設置“公眾網”和“教育網”兩類,網站內容根據入口不同而有差異。在“公眾網”,公用性資源可以互相開展共享活動,擴大資源利用的受益面,同時可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保護,使大家能夠看到精品課程的內容,卻不能過度下載。而在“教育網”,則可以開展校際資源共建共享合作。學校有特色的、自創的、有知識產權的資源可以推介給兄弟院校使用,象征性收取一定費用。還可以開展一些相同專業課程的資源共建共享合用,統一規劃,分工建設,共用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這樣,既避免了商業用途的惡意下載及使用,又可以在各教學院校間進行學術交流,從而達到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號)[Z].2003-04-08.
[2]國家精品課程支撐網站連通情況的抽查報告[EB/OL]. schoolsports.com.cn/info/info.asp?info_ID=6440,2005-12-20.
[3]張艷萍,隋清江,張進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構問題初探[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4(5).
[4]婁道凱,孫光國.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精品課程網絡建設[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4).
[5]施曉秋,薛偉.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6]謝幼如.廣東高校基于網絡資源利用的課程教改試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5).
[7]謝幼如,何芳.高等學校基于網絡環境的教改研究與實踐[A].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C].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唐俊英.從國家精品課程政策看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6(21).
篇3
關鍵詞:溫病學;精品課程;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61-02
《溫病學》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合稱為中醫四大經典。它是一門研究溫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治和預防方法的學科,具有基礎理論與臨床學科的雙重性質。在中醫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熱性病的臨床診斷治療中有著廣泛的實用性和指導性。因此,加強溫病學的教學工作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中醫基本功、臨床技能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而創建《溫病學》精品課程,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以下為本教研室在創建《溫病學》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所領會到的一些經驗。
一、教師隊伍建設
中醫教學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隊伍。教師的學識、修養等在體現教學效果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建設精品課程的關鍵。所以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比如定期舉行的集體備課制度,青年教師崗前培訓,新教員試講,開展傳幫帶培養、選派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和進修、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申請各類科研課題等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所有教師的努力,在教學團隊整體素質、學識水平不斷增強的同時,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
二、教材及教學內容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由楊進主編的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溫病學》。為了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溫病學的內涵,突出反映溫病的特點。我們在繼承前幾版教材的基礎上,即將出版、使用由本教研室教師主編,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溫病學》。同時結合教學的需要及滿足學生拓展知識面的需求,教研室老師還自編并出版了比如《溫病學提要》教學參考、《外感病證治》、《中醫溫病學備考題解》、《溫病題解》、《溫病辨鑒》等多本不同類型的輔助教材。以豐富其知識面,培養其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另外除了上述教材之外,我們還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學有余力,愛好中醫的學生課后到圖書館借閱相關參考資料和書籍,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溫病學著作。比如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薛生白的《濕熱病篇》、王孟英的《溫熱經緯》、喻嘉言的《醫門法律》等等。在學習了溫病白話知識的基礎上,再參照原汁原味的溫病學經典理論,以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專業知識,領悟溫病辨證論治之精髓,掌握溫病理論之法度,提高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在教學內容上,融入最新科研成果。把科研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把國內外最新的觀念、技術、藥物等科研成果帶入課堂,傳遞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和信息,以跟上臨床的快速發展的需要。比如在講解溫病衛氣營血各階段治療大法時,適當穿插韓雪梅教授根據姜春華教授提出的在溫病衛氣營血各階段治療應及早采用的“截斷療法”的具體運用和意義,以啟迪思維,拓展思路。再比如,在近年來急性感染性疾病增加和西醫在治療時,因抗生素的運用所帶來的困境的大背景下,運用蒿芩清膽湯等中醫中藥治療,其在解熱、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調節、抗內毒素及抗膽道感染和利尿、對胃腸調節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這些簡單而鮮活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中醫中藥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中醫,學習中醫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建設精品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溫病學》雖然是中醫臨床基礎課程,但是因為其屬于經典課程,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過程中,如果不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這門具有橋梁性質課程的興趣。本教研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方面的優勢、借助PBL啟發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生動、形象地展現溫病在舌象,體征等方面的特色,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講解斑疹的時候,先在課前給學生提出比如:斑疹該怎樣區別?辨斑疹的臨床意義?為什么有斑疹“宜見不宜見多”的說法?怎樣判斷斑疹的順逆等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去思考,并且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信息途徑尋找答案,為順利接受教師的講解奠定基礎。課堂上,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發言后,教師再在形象、直觀的幻燈片的基礎上,具體的分析、總結以上問題,以加深學生對斑疹相關內容的認識、理解。
四、實踐性教學
由于溫病學是門理論性及臨床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針對我校沒有溫病相應的臨床實習基地,學生所學知識,只停留在概念上,缺乏感性認識,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鼓勵學生閱讀歷代醫家相關溫病醫案的同時,借鑒其他院校在溫病教學中的經驗,在課時數有限的的情況下,精選部分典型的與現代醫學基本接軌,其證治內容基本上是根據這些疾病的中醫主要證型歸納出來的西醫病種作為研究對象,如風溫以流感為例,伏暑以流行性出血熱為例、大頭瘟以流行性腮腺炎為例、爛喉痧以猩紅熱為例,將這些典型病例的影像資料,病人的體征等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成溫病學教學錄像展示給學生,同時加以分析。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四時溫病和某些現代急性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體現出溫病學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的性質。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在創建《溫病學》精品課程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溫病學科特點,以創建精品課程為最終目標,在教學大綱引導下,通過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及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多個方面,不斷推動溫病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為今后的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圍繞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提高。
參考文獻:
[1]安巧玲,李西忠,姜磊,等.從《溫病學》的問卷調查談中醫教與學的雙邊和諧[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4):109-109.
[2]李偉東,吳皓,陸兔林,等.中藥炮制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3):29-32.
[3]韓雪梅,麻春杰,圖門巴雅爾,王濱的名號.中蒙醫截斷療法預防中風性先兆證的研究簡析[J].中醫藥學刊,2003,21(12):1997,2007.
[4]韓雪梅.蒿芩清膽湯的實驗研究[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6,28(5):489-491.
[5]王樂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學法在中醫溫病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教育ECM,2003,22(4):42-43.
[6]洪國萍,蔡宇澤,劉巖,等.如何提高溫病學教學質量[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9,31(1):110-111.
[7]岳冬輝,周麗雅,陳鳳芝,等.基于問題學習在溫病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30(3):67-69.
[8]錢占紅,蔡雨澤.《中醫食療學》教學方法探討[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9,31(1):90-92.
篇4
關鍵詞:精品課程 高等學校 林學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訂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之一。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學科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反應該學科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目前有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四門省級精品課程和九門校級精品課程。2004年和2005年我們進行了成功申報了《森林培育學》校級、省級和國家精品課程,在申報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現就申報林學類精品課程的體會和應該注意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一、申報精品課程的體會
(一)教學材料準備要充分
完備的教學材料是申報精品課程的基礎和前提。精品課程的評審現在都采用網上審評的辦法,這就要求參加申報的課程必須要有內容豐富的教學材料。教學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授課教案、講稿等。這些材料都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的必備材料。同時,還要在每一章節列舉完整的習題、思考題、實驗指導、實習指導、參考資料目錄等材料。這些材料是填寫精品課程申報書的依據,要求內容齊全、新穎。所有教學材料都要形成電子文件,認真校對,嚴防出現錯別字。字體適中,字形要美觀大方。
精品課程的內容要體現教學改革的方向,在內容體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現代教學的特點,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關系,體現林學類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網頁制作要規范
網頁是整個教學內容的展示途徑和載體。為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現都采取專家網上評審。評審專家往往根據申請者提供的網頁資料,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申報課程進行評價。這就要求網頁制作要特別規范,頁面既要簡單明了,又要能夠反應這門課程的全部內容和特點。從2005年以來林學類課程申報的情況來看,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欄目設置要規范,嚴格按照網頁制作的要求來規范網頁內容
由于專業特點和學科特色的要求,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對網頁欄目做出規定,這樣,不同課程就出現了各自不同的欄目內容,但是,有些欄目也不一定能恰當地展示想要表達的內容,甚至有些嘩眾取寵。
為了加快精品課程建設的步伐,教育部出臺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并于2005年對該辦法進行了補充規定,我校每年在組識和實施精品課程申報前都會根據國家精品課程申報的新要求,及時更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精品課程網頁制作規范”,這一技術文件為網頁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據。因此,欄目設置必須以此為依據,布局要求規范、科學。
具體來講,網頁的欄目要按照學校“精品課程評估指標說明”中規定的內容來設計,盡可能簡單明了,大方得體。頁面菜單必須包括精品課程評估指標中的一級指標,包括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內容。各個菜單要按照二級指標及相對應的主要觀測點和評估標準來設計。
2.連接和導航要科學、合理
由于評價的內容繁多,部分內容相互重疊,網頁必然要用到連接和導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將有真正內涵和聯系的內容進行連接,路徑要進退自如。胡亂連接和返回首頁或上一目錄困難,給瀏覽網頁造成困難,難以達到預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齊全
網頁中要展示的內容除過最基本的一線教學材料以外,還要求一些其他支撐材料。比如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同行評價和學生評教等。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資料往往不能齊備或材料達不到申報的要求,網上提供的資料不能反應我們的真實情況。比如,學生評教不盡全面,同行評價的專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響力,這就給課程的總體評價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除過文字材料外,特別要利用網絡優勢充分體現我們的教學特點。林學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實踐性很強。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有包括照片等在內的大量資料積累,制作網頁時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欄目來展示這方面的內容。
4.切忌過分追求網頁的色彩,忽視其實用性
精品課程的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網頁的制作大都是業余的網頁制作人員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完成,這樣就會出現頁面表達不到位、不全面或不準確的情況。業余的網頁制作者和教師往往喜歡采用艷麗的色彩來體現某個內容,而這不符合網頁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網頁缺乏和諧、自然的感覺,達不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5.必須時維護網頁
目前每門課程可以參加校級、省級和國家精品課程的申報,并且是逐級申報。有些課程在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經制作的網頁得不到及時的維護和更新,出現了網頁上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新產生的教學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時體現的現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質量
多媒體課件是課程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體現。現在大多數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來體現。但這一手法比較單一,沒有表現出多媒體的真正效果。
(四)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爭取更多的教學成果
教學研究是教學工作的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證,也是申請精品課程必備的內容之一,教學研究項目是教學研究的體現和主要途徑。從目前申報的情況來看,教學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學校每二年都要進行教學項目的審批和教學改革項目成果的評定,足以表明學校對教學研究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然而,有些課程缺乏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項目和成果,對經批評課程的申報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并不表明這些課程沒有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而是對這方面的工作沒有進行系統的研究,沒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欄目的培育
林學一級學科的每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體現課程特色的欄目來體現。從目前申報精品課程的情況來看,特色欄目非常缺乏,僅有個別課程制作的網頁中增加了特色欄目。如剛剛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的《森林昆蟲學》就有昆蟲形態數據庫,既增加了課程展現的內容,又很好地體現了該課程的特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和效果,為申報國家精品課程增色不少。
(六)進一步預告教學錄像質量
教學課堂錄像也是申報精品課程的必備內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學錄像資料中,機位少、畫面單一是我們的課堂錄像存在的主要問題。申報精品課程申報最少要求有一個小時的課堂教學的實時錄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課程錄像技術規程”來完成進行錄像,實現多機位、畫面豐富的要求。
二、申報精品課程應注意的思考
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通過2年來的工作經驗和體會,我們認為在申報精品課程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提前做好申報精品課程的準備工作,確保完備的教學資料及相關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課程評審之前,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申報前的準備。教學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授課教案、講稿、習題、思考題、實驗指導書、實習指導書等材料和課程簡介、課程特色、教學隊伍、主講教師簡介、參考文獻目錄等相關資料。
(二)制作網頁要規范,嚴格按照網頁制作的要求制作網頁
設置合理的欄目,科學鏈接和導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畫面表達課程內容,及時維護和更新網頁都是網頁制作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
(三)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質量
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充分利用聲音、圖像、動畫和文字的表現手段,使多媒體的質量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保證我們的申報材料占用絕對的優勢。
(四)加強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積極申報教學改革項目,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別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學方法上要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關系,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為目的。
(五)增加特色欄目,提高錄像質量
進一步挖掘和分析課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說服力的特色欄目。比如,林業類的課程我們可以充分考慮黃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氣候特點,以此為基礎形成特色欄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慮多機位錄像,保證有一個自然、流暢和內容生動的教學錄像。
參考文獻:
[1]杜風國,孫廣仁.森林資源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識別類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04,(3).
[2]沈國舫,翟明普.關于造林學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J].中國林業教育,2004,(5).
[3]黎起秦,韋懨樂,張國宏.21世紀種植類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J].高教論壇,2004,(3).
[4]楊華,華巍.多媒體教學演示系統的開發于設計[J].中國林業教育,2001,(5).
[5]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學科“森林培育”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林業教育,2001,(4).
篇5
關鍵詞:精品課程;優化升級;資源共享;免費開放
中圖分類號:G642.41?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239-03
2003年以來,由國家教育部主導,全國高等教育院校參與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累累碩果,截至到2011年底,已累計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將近4000余門,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千所高校[1]。有力促進和推動了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設。于此同時,在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后期重視與投入力度不夠、持續建設的方法與措施不得力、后期管理與服務不夠到位、資源開放程度不夠等,后期管理不善對精品課程的示范效應和資源共享的效果影響有限。為了鞏固精品課程建設成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方法,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此標志著精品課程建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精品課程優化升級階段,《意見》明確指出將原有的精品課程優化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資源共享課以政府主導,高等學校自主建設,專家、高校師生和社會力量參與評價遴選為建設模式,創新機制,以原國家精品課程為基礎,優化結構、轉型升級、多級聯動、共建共享。《意見》明確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對原國家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和補充,建設500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實現由服務教師向服務師生和社會學習者的轉變,由網絡有限開放到充分開放的轉變[2]。《意見》明確了國家精品課程優化升級的方向和措施,并以此為契機帶動近10000門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將各級精品課程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上網并免費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惠及相關的教師和社會人士,惠及中國的教育事業。本文分析了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精品課程優化升級的建議及注意點,以避免轉型升級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真正實現其內涵和功能的優化升級。
一、精品課程建設成果與現狀
自2003年正式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以來,截止2007年,完成建設規劃的1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又啟動了第二期建設30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計劃。據最新的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2011年6月工作簡報,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3835門,包括本科2583門,高職高專1043門和網絡209門;建成省級精品課程8279門;建成校級精品課程8170門;訪問人次數達到1161萬次[1]。經過近10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教育特色的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和教育資源共享模式。課程類別涉及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農學、文史、信息科學、醫學、藝術及其他等各類學科。通過建設,為高校課程建設和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資源共享的意識,有力推動了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手段的創新。
二、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分析
精品課程建設為提高教育信息化、教育資源共享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應看到建設過程存在的不足。自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以來,眾多學者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據筆者在中國知網檢索,有1553篇相關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建設過程形式主義嚴重,重形式,輕內涵。通過對隨機點擊700門精品課程的在線瀏覽,筆者發現,目前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精品不精,為了“精品”榮譽而建“精品”課程,缺少課程內涵。精品課程的建設還主要集中在申請材料上,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教學資源的積累很少。多數的精品課程是申報精品課程時,突擊準備申報材料的“突擊工程”。因而課程存在缺乏特色、忽視學習者創新能力的培養、堆砌資源等現象;也因為只重評審,突擊成功被評為精品課程之后,絕大部分精品課程網站長時間處于停止改善更新狀態,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其示范效應有限。
2.教育資源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根據教育部教高廳[2003]3號文件的規定,國家精品課程要求按照規定上網并向全國高等學校免費開放[3]。但是在平時,也就是非評審時間,筆者在瀏覽國家精品課程網時,隨機點擊了精品課程網3835門課程中的500門時發現,高達35%的課程即有175門課存在找不到服務器、找不到網頁、該頁無法顯示、無法鏈接數據庫或無權查看網頁等問題。而在能夠瀏覽的325門精品課程中,也有部分課程出現文件缺失無法找到文件、非本校用戶不能瀏覽下載等問題。就是在著名高校中無法瀏覽狀況普遍存在,國內某著名高校2003—2009的83門國家精品課程中,竟然有35門課無法打開。以上情況反映出,一些高校在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就很少對精品課程進行完善和維護,或缺乏教育資源共享意識,未能起到教育資源共享的作用,這完全背離了教育部開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
3.重專家評審,輕學習者評價。重視獲獎等申報材料,輕視課程內容充實與更新,輕視教學方法的革新。精品課程的申報一經專家評審通過,除建設中期專家檢查外,鮮有對精品課程監控評估;精品課程網絡中缺乏教學評價方面的設計,只有少數精品課程使用教學評價。有教學評價的精品課程也都只是列舉了國內外或校內外專家、教師、用人單位、畢業生以及在校生等對該課程的評價,并且普遍采用的是學生評教與專家、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上述的評價都是知識鑒定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而非過程性評價。目前,國家精品課程還沒有建立動態的評價體系,只有為數不多的精品課程為學習者提供了網上評價的平臺,并且這種評價都只是提供了對該課程內容和教學效果方面簡單的調查問卷,精品課程普遍缺乏對學習者自身的評價和同伴的評價,因此,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不斷提高完善的促動機制,不利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優化和提高。
4.缺乏統一的平臺,形式五花八門。精品課程網站的形式和格式五花八門,網頁的樣式繁多,菜單結構不一,學習者眼花繚亂,難以快速找到自己要學的資料;同時,課程的電子教案、課件、授課錄像以及案例的呈現格式也多種多樣,有網頁、Word文檔、PPT/PPS、PDF、exe、rar等多種格式,沒有統一的標準,隨意性較大。比如,有些課程采用PPT文檔呈現課件內容,以PDF呈現電子教案,或通過普通網頁呈現電子教案等。并且許多課程的課件、教案、網絡課程不齊全,三者之間有許多重復之處,未能實現互補;授課錄像不完整,而且格式不一。因為許多精品課程負責人對計算機技術并不精通,自建網站既費力又不專業,浪費了人力物力。
三、精品課程優化升級的建議
1.開放資源,共享資源,實現功能轉型。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逐漸流于形式化,偏離了其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將精品課程上網并免費開放的建設理念。現在網絡已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更多的教師加入網上教研的行列。教師與學習者通過網絡提供的平臺進行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使精品課程資源在教學、學習以及課程建設等方面不僅起到示范作用,更起到教育資源精品化和教育資源的共享。構建精品課程的共享資源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和關鍵,因此,各大高校及精品課程建設者們應當改變觀念,在知識產權受保護的前提下,從課程資源和教學過程兩個方面,按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要求,不斷完善和健全精品課程平臺,構建精品課程的共享資源,開放教學資源。所有國家精品課程都應該向全國高等學校免費開放,全面實現資源共享,真正滿足社會的需要,實現有教師參考型向學生學習型轉型。
2.更新教學觀念,促進教師專業業務發展,從而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質量,實現課程內涵的升級。高校教師作為一門特殊職業,需要廣博而專業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教師教研業務的提高不僅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需要有效的知識增長和更新機制。教師不但要服務于教學和學生,而且也要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積累。教師日常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積累能為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依據,解決目前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為了“精品”而建“精品”的問題,真正從課程內涵上提升為精品。
3.重視教學內容優化整合,建設立體化教材,實現教學方法的革新升級。要科學準確地認識精品課程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應該重視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從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入手,帶動教材建設和隊伍建設。吸納并應用教學改革的優秀成果,利用網絡優勢,建設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后現代課程觀為指導,結合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采用一體化教學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通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三結合,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框架。美國課程專家小威廉姆?E?多爾在其后現代課程觀中所指出的:未來的課程是一種開放性、互動性、自組織的課程,它強調開放性、復雜性和變革性。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就應該是這樣一種符合課程發展趨向的課程。
4.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和課程網絡建設各司其職,并實現網絡平臺的升級。尋找專業網絡技術公司作為精品課程建設的合作伙伴,使精品課程教師與課程網絡專職人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使精品課程不斷保持更新狀態。從MIT與各大IT公司合作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示。MIT OCW與Sapient、Maxtor、Microsoft、Akamai、NetRaker、Hewlett-Packard幾大公司建立商業合作伙伴關系,負責MIT OCW的網站設計、運行、內容管理、出版結構、編纂服務、高質簡便網絡傳輸與儲存、支持鏡像網址、網絡音像服務、用戶對MIT OCW的反饋評估等各種服務。我國的精品課程建設也可與一些專業網絡技術公司長期合作,使精品課程教師與課程網絡專職人員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這樣不僅可以不斷提高精品課的網絡技術含量,使任何一位能登陸internet的用戶都能方便、快捷、免費地享受精品課程,又可為精品課教師從一大堆網絡技術問題中解脫出來,精心做好教育資源,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可以保證精品課處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狀態,不斷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教育資源質量。
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評價體系的升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起到了引導作用,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針對各級各類學校,根據各個學科領域自身的性質和特點,有所側重,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相結合,形成一個立體化的評價體系。要能夠反映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引導教師教學創新和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尤其在教學評價中,在注重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等方式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對學習者自身的評價以及同伴的評價,進而實現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與學的評價,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數字來自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EB/OL].
http:///center.2011.
[2]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2011.
篇6
論文摘要:精品課程在推動醫學教育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實踐經驗,本文從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設等多方面闡述了第二軍醫大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施情況。
精品課程建設是指在高校中打造出一批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制度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的實施有利于促進教學隊伍建設、優化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法、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并通過精品課程的示范效應和輻射作用,促進帶動更大范圍內同類課程的建設。
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學生規模的迅速擴大,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使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能順利、有序地開展,2003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J。本文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結合本校教學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設等方面對醫學精品課程建設地思路、模式和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期使精品課程建設真正起到以點帶動面的示范作用,不斷提高全校信息化教學條件下的教學質量。隨著信息化教育的優勢逐步顯現,以及軍事訓練網等公共信息平臺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精品課程建設也受到了軍隊院校的高度重視。我校從國家精品課程的內涵和要求出發,根據軍隊醫學院校的辦學特點,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對精品課程建設采取了相應策略和措施。
1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教學隊伍的綜合素質
教員隊伍是推進現代教學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承擔著資源采集、課程編排、內容傳輸的任務,其教育理念、信息素養及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精品課程建設的效果。
在創建精品課程過程中,我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培養教員樹立現代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員駕馭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學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計劃地安排青年教員參加崗前師資培訓、不定期地組織鼓勵教員參加各種信息化教學集訓、經常性地開展課程建設經驗交流等教學活動。從學歷和技術素養上為課程精品化提供了師資保證,逐漸形成一支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及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
2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目標的實戰實用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知識載體,是精品課程的主體部分和學習信息的主要來源,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醫學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具有嚴密的理論內涵和龐大的理論體系,因此更要強調科學性、前沿性。教學內容應注重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診斷與臨床相結合、實用性與先進性相結合、現狀與前沿相結合。結合教學大綱,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策劃和設計。例如在分析和規劃《臨床心電圖學》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時,我們按照部隊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情景性和整體性特點,從貼近部隊、貼近實戰的原則出發,全面修訂和更新整合了課程內容我們在堅持基本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同時,重視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醫學臨床教學組織的方法。如臨床見習實習帶教、臨床查房,增加醫學教育學的實用性。
3改革考核機制,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精品課程的考核體系應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考試形式應該多樣化基礎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因此在課程考核時,采用了理論與實踐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和成績評估方法。
在考核內容上,針對現代醫學發展迅速的特點,在教學中以基礎理論為基點,臨床實踐課為重點,以培養目標為落實點,堅持知識和能力并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了多元化考核模式,課程考核改變了以往的理論,操作考核的模式,改為由理論考試30%,操作技能考核3O%、平時作業2o%,平時技能訓練20%四部分。
這種多元化考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平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很好地訓練了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掌握程度,極大地提高了精品課程的教學質量。
4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是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靈魂。在精品課程建設中,只有通過精心地教學設計和嚴密地組織教學、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手段才能使課程更具智能化、個性化等特色,從而使得課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中,我校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注重學習環境的建立和問題情境的設計,使學生在交互的學習過程中建構醫學的知識體系。具體措施如下:①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加大全英語教學力度。目前,我校對于校級以上優秀課程都不同程度地實行了雙語教學。②精簡課堂講授內容、增加實驗課時數,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實行40分鐘課時制,要求教員課堂上要少講、精講,著重引導學員理解問題和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③實行主講教員負責制和本科生導師制。積極推廣以探究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鼓勵廣大教員運用討論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
5創建網絡環境,提升教學資源的整體效率
根據教高[2007]1號文件精神,要推進精品課程建設就必須構建運行機制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積極推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平臺建設,實現精品課程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為教學營造一個立體化的網絡教學環境,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我校構建與規范了包括網絡教學應用系統、教學試題庫系統、數字音像檔案系統、媒體資源庫、流媒體教室、實驗室中心等,為教學資源和網絡課程建設及應用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和保證,如圖1。
軍隊醫學院校的教學更應強調教學實踐環節,重視演示實驗、綜合性實驗,依托設備精良的實驗中心和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教學實驗設備。但是,由于軍隊院校的特殊性決定其校園網不能直接接入Internet,所以軍隊院校普及和推廣網絡教育課程,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建立適應軍隊特點的教學模式及環境,努力創造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操作簡便、互動性強、工具齊全、資源豐富的網絡環境。
6完善教材體系,提高精品課程的質量水平
教材是教師從事教學所用的材料,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因此要提高精品課程質量,就必須搞好建材建設。在選擇和編寫教材時,我們要充分考慮辦學特色、生源特點,課程定位及知識體系等方面的情況,緊密結合國際相關學科進展及發展需要,選擇最先進、最權威的優秀教材,編寫充分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資料。
根據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要求,我校及時調整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內容的融通和聯系,編寫醫學相關專業的講義和教材,以適應不同層次教學目標需要,確保了教材內容的系統性、開放性、先進性、綜合性、實踐性,為創建精品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教學內容的精品化提供了保證,如圖2所示。
除了選用國家重點教材和選用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外,還自編了相應指導教材、實驗教材和配套的教學輔助材料等,并逐漸形成由多媒體課件、課程網站、試題庫及紙質課本等多層次的立體化教材體系。課程體系調整和立體化教材體系的整合很好地解決了醫學范疇的課程多、內容多、名詞多、形態結構多異,學生普遍感覺難學的問題,進一步從根本上促進了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
7完善評估機制,促進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規范課程建設管理、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有力保證。教育部在教學評估、教學名師獎、教學成果獎、優秀教材評選等工作中,已將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成果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為保證精品課程的建設質量及可持續發展,學校本著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采取了切實措施。
建立嚴格的評審程序。學校設立專門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領導小組,在每次評選精品課程之前,科學地制定有關評選文件,明確規定申報條件、申報要求及評審程序。
完善健全的監督機制。為使精品課程建設有序進行,學校采取了切實的教學監督機制。通過階段性驗收和定期檢查來保證課程的質量、組織專家組對立項課程的建設進展情況進行中期檢查、通過課堂教學評估廣泛聽取學生意見等多種形式,促進師資隊伍的發展和完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學校鼓勵教師開展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對獲校級以上的優秀課程、軍隊優質課程,國家精品課程予以一定的配套經費。逐步形成了以精品課程為龍頭,帶動并建成了一批輻射性強、影響力大的課程,從而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營造一種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氛圍。
篇7
關鍵詞 精品課程;實踐教學;PBL模式;塑料模具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3-0154-04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Fine-designed Course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based on PBL//Liang Xiong, Wu Xiaoyu, Peng Taijiang, Huang Guijian
Abstract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is a core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 majoring in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he cours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at PBL teaching model i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of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Through the design of small-scale projects,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the eight teaching steps including mold core design, key components manufacture, finished machining, polishing, assembling, mould testing, mould modifying, mould injection and as a result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 fine-designed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PBL model; plastic mould
1 引言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精品課程在2009年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予以資助建設,課程的開課對象是有志于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機械學科高年級本科生。該課程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通過設置小型模具全研發項目,指導學生分組完成模芯設計、關鍵零部件加工、精整、拋光、裝配、試模、修模和注塑成型等8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提出根據專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模具工程師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1-2]。
傳統的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期末總評成績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試卷考試和課程設計。試卷考試只是對一些課程知識點的筆試,缺乏實踐部分,而課程設計方式雖然被證明是一種相對較好的綜合訓練方式,但很多高校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硬件和軟件環境,而最終也只囿于完成模具圖紙的設計,沒有或者很少涉及模具加工制造以后的實踐教學環節。傳統模具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差,難以適應于現代模具企業的需要。更為嚴重的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師也是從這樣的本科和研究生傳統教育體系中逐步過來的,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畢業之后又沒有經過模具企業技術工作的磨練而直接走向模具教學一線,造成極其嚴重的木桶效應[3-5]。
目前國內有些高校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塑料模具實踐教學內容中加入一些典型透明模具模型的拆裝實驗,這使得學生對一些典型的模具結構有了較為粗淺的認識,對于實踐教學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對于模具制造工藝教學內容,有條件的高校雖然開設了模具型面的數控實踐教學內容,但往往使用的是亞克力、ABS等硬塑性材料進行模芯的演示性加工,并沒有涉及后續的精整、拋光、裝配和注塑成型等實踐性強的環節。
對于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這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思想,重新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實踐教學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基于這種理念,提出并且實施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要求學生以模具項目為中心,邊干邊學,完成模具設計、關鍵零件的加工、精整與拋光、裝配和注塑成型教學實踐環節。
2 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
基于工程項目的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以學習/研究某種或多種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的一種教學/學習模式[1,5-7]。
2.1 工程項目教學模式構成要素
基于工程項目的學習實踐模式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結果四大要素構成。
1)內容:學科的核心觀念和原理。PBL模式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在現實生活和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復雜的、非預測性的、多學科知識交叉的問題。這種內容的定位體現了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因為它使得師生集中精力,對學科知識核心概念和觀點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
2)活動:生動有效的學習策略。PBL模式的活動主要是指學生采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對問題求解所采取的探究行動。通常開展這種活動的順序是:①給學生一個非常具體的工程實踐問題;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各種途徑搜尋資料,如實地調查研究、上網搜索、去工廠實地調研等;③對所掌握的工程知識和資料進行相應的處理、加工并生成一定的信息,從而找到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最優答案。
3)情境:特殊的學習環境。PBL模式注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同時也支持學生的差異化學習。PBL模式中的情境作用定位主要表現在:①促進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和團體間的分工合作;②鼓勵學生使用并掌握技術工具。
4)結果:豐富的學習成果。PBL實踐模式強調促進學生掌握豐富的工程技能并將這些技能運用于終身學習中。其成果主要包括:①運用知識的技能和策略;②特定的技能、計劃/部署、態度以及成功開展工作的信念。
2.2 PBL實踐教學模式操作流程
PBL模式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項目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解決工程中的實際性問題。通常,其操作流程分為“擬定/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完成工程項目—成果交流—自我/活動評價”等6個步驟[2-3,5]。
教研組拋棄了傳統教學只著重于模具結構設計的思路,改用基于PBL的實踐型教學模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依據項目的進度來變換自身的角色,既可充當工程師進行模具結構的詳細設計,又可以作為操作工完成模具關鍵零部件的加工,最后作為鉗工完成模具的精整與拋光、裝配、修模與試模。邊干邊學、實際動手,完成全過程實踐訓練。
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需要仿真模具企業的運作模式,不但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規范完成塑件與模具的設計,還需按照進度將模具加工制造出來,并且最終進行注塑成型以獲得合格的塑件成品。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實施起來不管是對學生或是教師,有相當的難度,一般來說模具成本較高。就單拿工作周期來考慮,一套中等復雜程度的注塑模具即使由具有相當經驗的專業廠家來加工制造,其交貨期也需要一個月左右。教研組全部按照模具企業的流程來組織實踐教學是不太現實的,需要在模具結構和企業流程上大量簡化,但簡化原則是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得學生學會模具設計制造的基本知識和操作實踐技能,課堂學時需大量壓縮,同時還需占用學生一部分課外時間進行加工制造。以往以知識傳遞和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靈感受到壓抑,所以也完全有必要進行壓縮——僅有針對性地講授最基本的內容,而其余相對次要的課程內容交由學生自學,同時在實踐環節中互動解決,帶著問題向課本、向技術資料、向他人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
教研組將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的實踐教學內容分解為6個部分,下面詳細討論其體系。
1)塑料制品。了解熱塑性材料和熱固性材料的共性規律,重點學習掌握常用塑料材質ABS、PC、PP、POM、PVC等的使用性能、注塑成型熔化溫度和合理熱變形溫度范圍。掌握塑料制品結構工藝性要點,重點學習分型面、脫模斜度、壁厚等基本設計參數。課后隨即要求學生以兩人組成一個項目小組,選擇不同的小型塑件進行3D設計,各向尺寸不能超出事先規定的范圍以配合定制模架的規格,常選用的塑件如塑料瓶蓋、打火機機頭、鍵盤按鍵和小扣件等。
2)模具基本結構。學板式和三板式模具基本結構、各零部件中英文名稱和功能,教學項目限定為二板式模具,因此需要重點掌握。在掌握基本模具結構的基礎上學習不同類型的模具,重點是講解常見的斜導柱側抽芯結構、斜推桿側抽芯結構和高光無痕注塑模具;簡要講解帶拆卸螺紋抽芯結構的模具、定模設有脫模機構的模具、帶熱流道系統的模具、疊層模具、雙色模具和氣體輔助成型模具等。為了配合實踐教學,教研組自制一批不同類型結構的透明模具,這一教學過程結合透明模具模型拆裝實驗互動進行;澆注系統重點講解常用的流道形式、Z形冷料穴和側澆口,對于其他的形式只作一般性介紹。課下學生展開模芯毛坯的加工,每個項目小組各自進行動定模芯六面銑削加工(開坯料)以及緊固螺釘孔的預鉆孔與攻絲,其中定模芯需要完成澆口套安裝孔的鉆削,而動模芯需要考慮課程項目設計塑件所需要安放頂針的數量和位置,完成頂針孔和拉料桿孔的鉆削。
3)動定模芯結構設計。使用三維CAD軟件互動進行,不同的軟件工作思路基本一致,教研組所使用的是SolidWorks2003教育版軟件,學生在計算機輔助設計類的課程中已學會該軟件的基本使用功能,在本課程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曲面操作功能,并且根據之前所設計的3D塑件設定其收縮率、動定模型腔曲面的抽取、缺口封閉、各曲面實體縫合成整張曲面實體等操作,最后通過曲面截切六面體模芯毛坯而分別得到動定模型腔,完成模芯3D設計。
4)模具材料和制造。講授常用的模具材料,學生需掌握國內外常用的模具鋼型號,簡要了解動定模型的制造工藝編排,制造工藝的學習重點是數控加工和電火花加工。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各自項目的動定模芯特點,使用UG、MasterCAM等后處理軟件生成G代碼進行數控加工。
對于電火花加工則需要學生掌握電極設計基本方法和放電工作原理,由于電火花加工工時長,大多數項目小組應盡量避免后續出現電火花加工,個別項目小組出現較短工時的電火花是允許的,此時可以集中所有學生進行現場觀摩學習。
5)表面精整與拋光、模具裝配。采用現場互動教學,教師先示范,而后學生操作,這一過程時間較長,該階段的學習主要在課后進行。大多數項目小組的模芯沒有經過電火花放電加工,可先使用金剛石銼刀和纖維油石對其進行型面整形,然后用銅條加研磨膏研磨。如加工表面較粗糙,可先用W40鉆石研磨膏進行研磨,接下來用竹片工具頭或棉簽加W28、W14、W7鉆石研磨膏依牌號次序進行拋光,就可達到Ra0.06左右的粗糙度;如有必要,可再用木片工具頭加W7、W3.5鉆石研磨膏依牌號次序進行兩次拋光即可達到Ra0.012等級。研磨時加少量煤油使研磨膏成漿糊狀,拋光效果會更好。
更換研磨膏時,必須反復向學生強調,每次研磨完后,必須將工具清洗干凈,不能殘留有上次的研磨膏,銅條和竹片必須銼削干凈,每級研磨膏需配有專用的木片或棉簽,否則達不到預定的粗糙度而導致返工重做。
6)注塑機操作與注塑成型。項目進行到這一階段,各項目小組之間的進展有較大的差距,以最早完成加工和模具裝配的項目小組為例,進行注塑機操作與注塑成型的互動式現場教學。首次注塑出的塑件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出現缺陷,此時需授課教師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討論缺陷出現的原因和改進方案,之后學生會根據討論結果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模,直至注塑出合格的塑件,后續的項目小組可由先前完成項目任務的學生進行指導而推進實踐教學。
教學實踐表明,在PBL模式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對促進課程建設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近年來培養的學生在三維軟件使用、模具設計和加工制造方面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大大提升了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
3 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及成本預算
普通注塑模具加工難度大、成本高、交貨周期長,成本動輒在數萬元。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總學時為60課時,如果按照每個項目組2名學生制作一套普遍模具,其工作量和成本是難以應付的,在技術水平也難以達到要求。為使得教學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教研組專門購置并改造一臺8噸直壓式微型注塑機,可以成型9克以內的小型塑件。教研組自行研制一套二板式可快速更換模芯的通用型注塑模架,該套模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通用注塑模架,專利批準號為ZL200710077046.3),其特征之一是在頂針固定板上開設有蜂巢式的數排密集細圓通孔,可根據不同的塑件產品非常方便地調整頂針數量和位置,對于規格尺寸相近的塑件更換動定模芯、膠位鑲件、頂針和澆口套等零件后可共享同一規格模架。教研組根據上述專利加工5套同樣尺寸規格的二板式微型模架,其尺寸比目前常用最小規格的龍記模架1515CI還小,其型號被命名為深圳大學通用注塑模架SZU-QMB-1010-CI,其動定模板已預先開框,可嵌入的動定模芯尺寸在60mm×60mm×25mm以內。
模芯采用普通的鋁合金材料,鋁合金材質可保證數千次的成型周期,可以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此外,鋁合金切削性能好,加工速度快、重量輕,價格便宜,大約為30元/公斤。其他零件價格:澆口套約5元/只,細頂針約1元/支。所有的加工利用學校工程訓練中心的設備,不計入成本。因此,每個項目小組的材料總成本能控制在百元以內,日常教學經費是完全承擔得起的。
在選擇和設計塑件時,應避免設計帶有側抽芯、鑲件等較復雜結構的模具,解決辦法就是對塑件的局部進行適當簡化處理,這樣做可以降低加工難度、縮短工時、降低成本。由于采用定制的二板式SZU-QMB-1010-CI型模架,其體積小、重量輕,項目組的兩位學生可通過手工操作快速安全地完成模具安裝和調試,最后進行注塑成型。雖然塑件和模具結構相對較為簡單粗糙,但對于PBL實踐教學而言,是一個綜合、完整和富有成就感的實踐過程,也很好解決了長期困擾教研組的實踐教學難題。
4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基于塑料模具全研發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的落后模式,在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師需要根據每個項目小組工作進展的情況進行指導,出現共性問題時,可以集中所有學生進行講解;出現個性化問題時,與項目組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并選出最優解決方案。在組織教學時,可適時結合最新技術參考資料來介紹本行業最新的技術進展,更為重點的是要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在全研發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剛開始實施時,學生有些不知所措,此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啟發,但是隨著學習的展開和深入,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也得以加強鞏固。例如,對于零件圖上孔間距尺寸的標注,工程制圖這門課上有不同的標注方案,學生以往覺得只要標注清楚即可,沒有從加工方便性這個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現在由于要自己加工模具零件,加工過程需要在機床上使用打表定位,如果標注不恰當,就需要進行換算,極易出現差錯,就需要重新改進圖紙標注方法。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反復有利于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又如,以往曾有過學生在沉頭孔上攻絲,這充分說明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不完善,與實際項目結合動手實操的機會太少。在模芯上加工不同規格的螺紋孔時需事前進行何種規格的預鉆孔,這樣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都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得到訓練。在指導學生完成項目時,教師要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既不能操之過急,一味追求進度而忽視質量,又不能放手不管,任其自由發展,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和學生一起反復溝通。
本課程以課程設計作為學生取得成績的方法,是基于PBL模式的全新考核方法。教研組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成績評定機制,無期末理論考試,總成績由學生的工程項目成績(占40%)+模具實物成績(占30%)+工程項目研究報告成績(占30%)三部分構成。其中工程項目成績在課程結束后,由項目小組學生的自評成績與互評成績構成,任課教師有一票否決權。模具實物成績由模具加工、裝配、精整與拋光、試模等幾部分成績構成,此部分成績由實訓教師來評定。工程項目研究報告成績由任課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研究報告來評定。在項目中成績表現突出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研組教師的各類縱向或橫向課題的研究梯隊[1-2]。
項目完成后每組學生需要提交的資料包括:1)模具設計文件電子檔(3D裝配和零件);2)模具裝配圖紙和動定模芯零件圖紙;3)動定模芯、澆口套、頂針和拉料桿;4)獲得的合格塑件樣品;5)試模問題報告;6)塑件質量檢測報告。
5 結束語
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樹立了信心,真正掌握了實際工作方法,培養了濃厚的專業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此種實踐教學模式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要同時兼顧實戰性和可操作性,實戰性保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而可操作性則需保證項目能在規定的教學周期內以可以接受的成本較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兩者不可偏廢[6-7]。
參考文獻
[1]梁雄,伍曉宇,黃桂堅.淺析工程項目型“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精品課實踐教學模式[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1):88-90.
[2]伍曉宇,陳錦盛,程蓉,等.模具技術英語一本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65-199.
[3]揭安全,李云清,楊慶紅,等.項目教學模式指導的“數據結構與算法”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8(22):21-23.
[4]湯大權,唐九陽,程啟翔,等.《信息資源管理》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41-42.
[5]游海,徐曉泉,鐘志賢.培養創新精神 提高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篇8
[關鍵詞] 國際貿易精品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 課程特色。
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全面參與到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和國際競爭中來,隨著對外經濟交流的擴大,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增幅持續保持在20%以上,對外貿易依存度僅2004年就已達70%以上,外經貿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呈擴展之勢,按目前對專業人才需求的增速估計, 5年內國內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達到36萬家,是現有企業的2 倍,按新增企業每家需要10 位外貿專業人才計算,就需要新增180萬人,再加上現有企業的人員更新和擴招,市場對外貿專業人員的需求將會更大。為此,高職院必須加強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建設,為外經貿企業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以適應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
一、高職院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
(一)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經貿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多為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單證員、報關員、貨代員和報檢員等技能人才,企業都要求畢業生持有國家職能部門統一考試取得的通用的從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工作,沒有相應從業資格證的將不受歡迎和聘用。
為了滿足市場對國際貿易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高職院的國際貿易精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用人單位根據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人員的素質能力的要求為培養目標。具體來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是: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能在外經貿企業或相關行業從事商務談判、簽訂合同、跟單、貨代、單證、報檢、報關等業務工作的“零距離”
上崗操作的實用型專業人才。
根據上述人才培養目標及主要崗位面向,高職院培養的學生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業務素質。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知識。學生必須掌握本專業培養目標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相關的國際貿易慣例和國際貿易法規、世貿組織規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市場營銷知識;英語基礎知識和商務英語、外貿英文函電及外貿英語口語等基本技能;掌握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商品學、國際貿易貨物運輸與保險、外貿單證實務、報檢、報關實務和國際貨款結算等方面的業務知識。
2.專業技能。作為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要具備從事同外商進行磋商交易、擬訂合同條款、簽訂合同,實現交易目標的善于溝通交流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具有從事跟單、貨代、獨立處理履行合同各業務環節的單證操作、辦理托運、投保、報檢、報關和貨款結算等能力;熟練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電子商務運作的技能。
3.取得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從業資格證書。國家商務部、海關總署、商檢總局等職能部門組織的從業資格證考試,是對從業人員素質能力的權威評價考核標準,對取得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要求持證上崗,作為高職院國際貿易精品專業的畢業生,在拿到學歷證書的同時,至少取得一個或多個從業資格證書。這是衡量其所培養的專業人才是否合格的客觀標準,是評價畢業生素質和專業能力的依據,也是鑒別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教學質量是否達標稱職的重要參照。
(二)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教育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為準繩,培養能干實事的頂班上崗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要能準確把握外經貿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適應職業崗位職責的變化,結合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崗位標準的變動和趨向,在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重點、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適時有效的調整,實行動態的教學過程。
1.“崗、證、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崗”,就是外經貿企業根據實際業務的需要所設置的工作崗位和該崗位對業務人員的職責和業務素質能力的要求,以保證各崗位工作的高效率運作,保證企業整體經營效益目標的實現。外經貿企業的工作崗位分工呈現越來越細化的趨勢,以達到專而精的工作效果。現在的主要崗位分工有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貨代員、報檢員和報關員等,這些崗位的職責就是國際貿易精品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指向。
“證”,就是國家商務部、海關、商檢局等職能部門為外經貿企業提供服務,讓有關企業能招聘和使用符合崗位要求的高素質的稱職的人才,組織全國統一的各種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措施,對通過了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頒發全國通用的證書,實施持證上崗的優選制度,從而保證了外經貿企業專業人才優化組合。作為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就必須依國家對有關從業資格考試達標為標準,組織實施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通過從業資格的考試,以考證通過率作為考核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課”,就是“以證定課”,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所應達到的要求,必須適應能讓學生普遍通過有關從業資格證考試為宗旨,讓學生掌握能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活動的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為目標。“崗、證、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應是高職院的正確選擇。
2.實施“1、2、3”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1”,即“一個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中心。高職教育以市場為導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實際、實踐、實用”為原則,培養學生形成在一定理論素養和專業素質的基礎上,讓學生能“零距離”上崗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讓用人單位滿意,并有充足的發展、提升的后勁。
“2”,即“兩個依托”,要達到培養學生“零距離”上崗就業能力,又有后發的潛力,一方面強化以實踐性教學為依托,培養學生適應實際崗位要求的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礎理論教學為依托,讓學生掌握“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強化課內實訓以構筑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采取多種模擬仿真手段加大理論聯系實際和指導實踐的校內外集中實訓的力度,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即“三個基礎”,一是培養學生具備從事外貿工作的職業素質基礎,二是具有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基礎,三是具有綜合的經營管理的能力基礎。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各門課程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為學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功底,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以及在實際業務中能夠分析、處理和妥善解決較復雜的問題的能力。
二、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
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必須打破以往的專業學科體系結構,依據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同時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來設置課程結構,選擇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構建起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注重業務技能培養的四層次的模塊式的課程體系。
第一層,人才培養目標模塊,雙證并舉。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要獲取大專以上學歷證書和至少一個以上的從業資格證書,實現“零距離”
就業的目標。
第二層,職業技能模塊。針對外經貿企業各種崗位對人才素質和技能的要求,從業資格證考試的項目,分別開設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貨代員、報檢員、報關員等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每門課程又分為理論知識講授、課內實訓和課外集中實訓三個子模塊進行教學活動,為學生順利通過全國統考,獲取從業資格證書,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服務。
第三層,職業素質能力模塊。作為國際商務人才必須具有該職業所要求的較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全面的業務技能,如若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過于狹窄、單一,是無法勝任企業對業務人員的起碼要求的。為此,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必須包括國際商務英語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培養的模塊;國際市場營銷的運作模塊;電子商務操作技能模塊;職業道德、國際商法和貿易規則模塊;國際貿易專業知識與實務模塊等,每一個模塊又分出若干門課程,每門課程再分為專業知識講授、課內實訓、課外實訓等子模塊。各大模塊和各門課程及子模塊的融合教學活動,使學生形成綜合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四層,職業基本素質模塊。高職院培養的是大專以上學歷水平的專業人才,必須讓學生掌握基礎牢固的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接受經濟學原理,數學基礎,大學英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的教育,得到文藝、體育和心理素質等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愛國主義、社會公益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在校3年以上的培育,塑造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為步入市場、社會,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課程特色。
為保證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課程體系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各門課程要充分體現與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配套,體現“崗、證、課”三位一體的要求,要從有關院校和出版社尋找到合適的現成教材是十分困難的,最好的途徑是本校組織有關教師嚴格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編寫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根據職業崗位職能的發展、變更和提高,要根據國家職能部門對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標準的提升,及時修改、變更和充實教材的內容,使校本教材始終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適用的狀態。
現在以獲得湖南省高職院校精品課程稱號的《國際貿易單證實務》為例,本課程按國際商務單證員的職業崗位標準,據單證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進行編寫。課程內容以職業崗位業務流程形成模塊化結構,以單證制作為核心進行操作技能的規范化實訓,精心設計真實的作品、仿真的業務工作的完成,以項目驅動的課程教學程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轉貼于
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各門課程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特色:
1.“以證定課”的人才培養課程模式。
根據外貿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從業資格證考試對專業人才能力素質的標準,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方能勝任崗位職責,頂班上崗。為此,我們有針對性的開設了“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報關商品學”、“報檢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貿易跟單實務”等專業課程,每門專業課都與從業資格證考試的要求相適應,從而真正實現了“教學、考證、零距離上崗”三者的完美結合。
2.課堂教學堅持“教、學、做”的統一,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凸顯“教、學、做”的統一,將課堂教學分為緊密結合的業務知識的講授與課內實訓兩個模塊,不僅要求講清每個知識點的原理,重點、難點,還要利用案例、布置簡單的任務、小型的專題等的實訓活動,進行動手操作練習,以加深理解和運用所講授的專業知識。每個單元知識教學完成后,都要采用仿真的任務來進行綜合實訓,努力朝著培養學生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一張文憑,多種證書”,提升就業的競爭力。
作為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培養學生既要具有大專以上的學識水平,又要具備很強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將外經貿行業的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標準和內容全部納入專業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標準不斷提高,考試內容不斷更新的客觀條件,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和實訓活動,并按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標準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考核,從而達到讓學生既完成了大專以上的學業,又具備順利通過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從事多個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從歷屆的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來看,凡是獲得“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的學生,在就業的問題上,“不是用人單位選擇我,而是我挑選用人單位”,在工資待遇上比一般的專業人員明顯高得多。同時,學生在職業崗位上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得到企業的普遍認可,也提升了學校的社會聲譽。
“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的實施,符合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既滿足了企業對專業人員的需求,實現了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上崗的能力要求,又解決了學生職業發展的后勁問題,既有鮮明的職業針對性,又有較強的職業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充分體現了高職院培養高等的應用型人才的特色。
4.“三重教學”有機結合,凸顯實踐性教學。
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采用“三重教學”,即理論教學、課內實訓、課外實訓三者有機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專業理論、專業知識的講授,堅持精講,突出重點,以“必需、夠用”為度,通過強化課內實訓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為增強學生應用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每一單元組織綜合實訓,期末對課程的知識和業務技能組織學生停課一周的系統的集中實訓,為達到集中實訓的預期效果,組織教師編寫實訓教學大綱、綜合實訓指導書、實訓練習冊、實訓實施計劃等教學輔導資料,并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引進仿真的實訓操作軟件,通過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組織學生到外貿公司、港口、碼頭、倉庫、集裝箱堆場等進行現場觀摩學習,聘請現場專家講座,安排學生畢業實習等活動,凸顯了實踐性教學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實現為行業輸送合格實用性的專業人才的目標。
三、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的教學考核。
高職教育堅持強化實踐性教學,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決不能采取一紙書面答卷的分數做定論,要客觀的系統的準確的評價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必須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與評價方式,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
為配合國際貿易實務精品專業精品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將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變成符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評價方式,建立全面的專業技能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
1.各門專業課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養要求的考核內容,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并將考核辦法事先向學生公布,使學生都知道各門課程對具體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考核要求, 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 主動地接受考核。
2. 根據課程的類型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1)必修課的考核成績由課堂教學基本知識的筆試成績與課內實訓考核成績,綜合實訓考核成績和平時學習表現,按比例評定其期末總成績。( 2)選修課程的考核成績,則依課程的特點不同,采取靈活的方式,對理論知識性較強的課程,采取筆試與寫綜合性小論文結合起來進行考核,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依完成實踐性項目的效果,結合平時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定。( 3)對課外實訓的考核,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全部的實訓流程,適當考慮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主要依據學生完成的實訓作品評定的檔次,及實訓報告的質量確定其成績。(4)對取得“職業技能考評”、取得行業認證、從業資格證考試的課程,作為評定其成績合格的依據,并可免修該門課程,讓學生選修其他的課程,拓寬知識面。
3.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評價考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人文素質”、思想、職業道德素質,體質、心理素質等表現,貫穿在學生學習、生活,課堂教學、課內外實訓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等各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體現出學生的價值觀、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社交、組織和公關能力諸多方面的素質,學校有責任加強思想素質的教育和考察,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存能力、應變能力和發展能力,為行業輸送綜合素質優秀的專業人才。
(二)實行專業學習考核的學分制度。
篇9
【關鍵詞】精品課程;工科;高等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變化,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優秀人才成為當務之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課程資源的分布,在我國是不平等的,東西部的差別也比較大,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平衡的教學資源,精品課程建設在我國高等學校學生數量急劇增加,高等教育資源緊張、高等教育質量必須提高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經過數年實踐,精品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展,在財力和物力上的投入嚴重不足,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的水平都遠遠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繼續保持優質的教育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是我們目前面臨的較大困難。大力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在高校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中意義重大。本文著重從研究現狀,研究意義,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四部分分別闡述。
一、高校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現狀
我國精品課程建設研究始于 2002 年,根據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當時主要從出版社角度介紹了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的種類以及相關編寫和出版安排。《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出臺正式提出精品課程建設要求,肯定了精品課程的必要性。目前,社會各界對于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精品課程與國外實施的開放課程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精品課程的研究往往與開放課程的研究混合在一起。有些研究者通過研究開放課程與精品課程的概念、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尋求精品課程建設中可以借鑒的經驗。開放課程絕大多數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為藍本進行介紹,其間列舉了一些其他同類課程及其依托的組織和部門。精品課程的概念統一于教育部、財政部文件內容中的“五個一流”的表述。這些研究總體分析開放課程的優勢與劣勢及其發展趨勢,也在精品課程建設的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了共識:主要包括精品課程實行教育資源免費共享、需要依托于信息技術由網絡平臺充當載體、建設過程中五個要素缺一不可。同時,這些研究都注意到了精品課程建設的一些缺點,例如缺少資金和技術支持、欠缺規范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版權保護尚無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品課程正是依托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優質課程資源共享變為現實。
二、高校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意義
1.教授親臨講臺,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專家教授親自走上講臺講授精品課程,在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模式上都有明顯的改革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2.教師梯隊的逐漸壯大,給教育技術學專業帶來生機和活力
精品課程建設中強調要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教學驗豐富、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精良教學隊伍,以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不太完善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在精品課程建設的推動下,將不斷壯大教師梯隊,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3.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有助于將教育信息化的重點引向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模式,帶動教學現代化,讓學生能夠輕松的掌握晦澀難懂的專業理論知識,并構建自己的認知框架,學以致用。
4.實驗、實習等教學環節的不斷加強,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資歷深厚的主講教師親自主持和設計實踐教學,大力改革實驗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和研究型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解決教育技術學專業一直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弊端,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5.教學資源的網上免費公開,便于成果的共享和相互借鑒
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教學資源上網免費開放,以便于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優秀的教學經驗,可以為更多的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學習借鑒,使更多的課程成為精品課程,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三、高校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意目的
根據精品課程網上資源運行情況調研需要,試從獲取、應用、影響和更新四個方面建立運行情況調研模型,通過模型形成調研工具,并實際應用到精品課程網上資源專題調研中。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和分析,提煉形成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成功實施的本土化經驗,并就項目發展的問題和挑戰提出對策和改進建議,實際推動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發展。基于文獻調研,對開放教育資源的理念與實踐特色、相關實踐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引起理論研究者對于開放教育資源研究和發展的注意。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發起實施的實踐項目各有特色,也存在挑戰和不足。如何分析開放教育資源項目的實踐做法,提煉并共享己有的成功經驗,推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項目的深入健康發展,以期對推動遠程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供借鑒。
四、高校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方法
篇10
關鍵詞:電磁理論;精品課程;教材建設;教學團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90-02
電磁理論類課程是為微波與天線技術、電子科學技術、光電信息、光學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開設的一類較為專業的基礎課程,對鍛煉學生利用各種理論方法求解電磁場問題的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中,如何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參與電磁理論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教師授課為主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制約了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若課程學習考核方式單一,只看學生考試的分數,而實踐能力則無足輕重。課堂理論教學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缺乏互動,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完成教學大綱規定內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師設定的范圍內,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同時,針對電磁理論類課程的“計算方法抽象、公式推導煩瑣、電磁場時空分布復雜”等教學中碰到的實際難題,充分利用Matlab、Mathematica等專業數學軟件所具備的強大的科學計算、數據分析以及圖形可視化功能,深入分析電磁理論類課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全面、系統地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教材,開發對應的配套輔助教學講義和程序包,并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對于提高精品課程的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豐富了電磁理論類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也有力推進了課程精品教材的建設,有利于建立客觀的考核評估體系,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水平,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豐富了電磁理論類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對創新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目前出現學生生源數量下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現象,課程教學遇到了一定的困難。解決這些困難,需要大力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建設精品課程,需要我們編寫更加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特色教材,進一步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2.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有利于提升電磁理論領域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電磁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設,可促進教師使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推進任課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側面幫助了教師能力的提高,推動教師科研和教學能力的綜合發展,進而造就教學名師的涌現。
3.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實現高水平高素質學生培養目標的保證。此類精品課程的建設應努力創造優秀的電磁理論教學資源,采用更為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的理論學習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掌握先進的現代化科學工具,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體現電磁理論教學現代化和職業化特點。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
1.加強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研究,重點關注自編特色教材的建設。根據電磁理論類課程的建設目標,依據專業特點進行課程體系和內容整合的改革,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并按照由上而下的能力要素培養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編寫高質量的具有專業特點的課程教材,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電磁場計算方法資源系統。在課程內容體系結構中,力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做到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相呼應。
2.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根據課程特點實施靈活的教學方法。以課程重點和難點內容為核心,充分合理運用現代數學軟件工具,利用多種媒體進行授課,大力引進專業數學軟件開展科學計算和圖形可視化輔助教學研究,加深學生對電磁場的直觀形象化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復雜科學計算、公式推導和圖形可視化仿真開發能力,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3.改革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以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改革學生表現評價制度,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方法,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融電磁理論類課程的核心思想于教學實踐中,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開設上機實驗課,開展算法設計競賽,加大課程學習覆蓋面。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綜合運用和開發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突出研究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特色。
三、精品課程建設的步驟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建設質量,根據循序漸進、逐項建設的工作思路,具體步驟建議如下。
1.在考察調研和資料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制定面向專業化發展的電磁理論類特色精品課程的建設方案、實施步驟和進度計劃,依據專業特點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整合改革,完成課程體系整合和頂層設計。
2.根據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搜集課程典型案例,充實教學內容,自編具有專業學科特色的課程配套教材,基于專業數學軟件平臺開展科學計算和圖形可視化教學。完善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如多媒體電子課件、習題、上機實踐教學、授課錄像等網上資源的建設,使優質教學資源得到共享。
3.整合優化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完善和提高課程教師專業素質和水平,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較高教學水平、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的課程師資隊伍,探索精品課程的創新型授課模式。
4.建立全新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開設上機實驗課,開展算法設計競賽,加大課程學習覆蓋面。
5.在n程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講義、電子課件教學資料,對課程建設的成果和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課程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并不斷完善和改進。
四、總結
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建設對于提高該類課程整體的課程教學質量、推進學校的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電磁理論類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該類課程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指出了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建設的現實意義,給出了建設電磁理論類精品課程的主要內容,并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實施步驟提出了建議。精品課程的建設能在很大程度上帶動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推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對于豐富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型學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梁曉芳.高等職業教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與應用現狀的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5):87-91.
[2]李興洲,王麗.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6,(24):33-36.
[3]張愛鋒,蘇琳芳.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旬刊,2015,(3):45-46.
[4]王龍,周效凰.中國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模式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4):31-37.
[5]林志立,基于Mathematica的“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輔助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