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范文
時間:2023-03-30 09:02: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物理教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51-02
當前素質教育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不僅僅是需要教學學生的知識,同時也是對人格的塑造以及以后人生之中思維方式的創新。對于物理教學來說痛也是這樣,需要培養學生的對于問題的研究以及解決能力,從抽象的角度來講則是對物理思想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之中,不能死教書,需要注重多種綜合方法的應用,不斷培養起學生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將事實作為其基礎,促使學生可以從具體的情景之中對物理知識有所體會,逐漸搭建起學生的物理結構之時,并且將物理思滲透到其中,筆者結合近些年的物理教學經驗分析了當前物理教材之中的集中常用物理思想。
一、物理模型的應用
在物理教學之中,注重將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簡化,將次要的因素舍棄,主要可以應用主要因素,將一些比較具體問題進行理想化的處理,同時構建一個比較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思想,比如說,均速直線運動,則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型。其在生活之中很難找到的比較嚴格的勻速直線的運動。同時諸多的運動情況,同勻速直線運動之間的情況比較接近,則就可以一種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進行處理,則就可以有效降低其難度,并且得到的結果也具有一定的精度,并且在誤差范圍之內同具體情況相適應。同時,杠桿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模型,其在具體的應用之中,因為受力的影響, 其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通常此種變化比較微弱,對于結果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在杠桿教學之中,就認為是一種理想化,默認其無變化。
二、學科之間的彼此交叉
在知識類教學之中,要求對知識進行深化以及擴展,不斷對其知識點進行探討。比如說,學習緒論等等部分內容之時,則就可以提出相關的課題,在人力發展歷史之中物理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在學習了摩擦力之后,可以在提出“摩擦力在生活之中的應用”。
三、定量比較的思想
一些物理量是通過幾個與之相關的物理量彼此綜合進行確定,為了將同類的物理量的大小進行比較,則就可以促使在之中一些量相同,通常是選取的是單位量,進而比較相關量的大小,這樣的話就可以獲得結果,比如說:速度可以取單位時間之內的通過的路程來比較,而密度則可以取單位體積的質量進行比較,比如說功率、壓強、比熱容等等都可以使用定量比較的思想。
四、理論求新的思想
根據當前已經掌握的科學理論知識作為其依據,并且通過一些較為科學的推導以及論證,進而獲得一個全新的科學論斷。比如說在人教版教材之中的第108面以及112面,在這之中對于串聯電路的總電阻以及每一個電阻的關系進行論證,同時并聯電路的總電阻同每一個電阻之間的定量關系進行推導,都使用的是此思想和方法。
五、實驗推理思想
在比如說牛頓第一定律不是通過實驗之中獲得的,而是在客觀實驗的基礎之上,在笛卡爾以及伽利略等科學家對其繼續科學推理之中而得到的。并非建立在形而上的,可以接受實踐的檢驗。因此使用實驗推理的思想,對于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性以及廣泛性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比如說,浮力公式的推理實驗,可以檢測金屬塊的具體密度,并且杠桿的平衡實驗之中都使用的是實驗推理的思想。
六、虛擬假定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為了可以將物理現象描述清晰,將物理情景及時闡明,進而有效解決物理問題,通常會人為引入一定的虛擬假設的內容,力求可以清晰、便捷、準確的將物理情景以及事實表述出來,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比如說磁感線以及光線等等,并非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出來,都是虛擬假定的,但是在教學之中可以清晰直觀的將形象描述出來,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方便理解。比如說在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冊之中為了將連通器的原理標明,其通常會在U型管底部之中假想的液片,也是應用了虛擬假定的思想。
七、類比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一些概念往往是模糊,并非是直觀,便于理解的,因此為了將此表述清晰,通常會使用一些比較具體以及有形,同人們生活之中較為常見的事物來將類比說明一些比較陌生、無形以及抽象的事物,并且在類比之下,人們也會對其要揭示的事物具有具體、形象以及直接的認識,在量的積累之下,慢慢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之上。
八、圖示的思想
物理教學之中有諸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在實際之中使用一些比較物理圖形,將其具體化以及形象化我。促使學生對其物理意義可以最大程度接受,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在教材之中較多的使用圖示,比如說電路圖、杠桿結構示意圖、力的示意圖。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材之中圖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
九、結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之中,學生的接觸的時間較短,不可避免會出現學習吃力的情況,因此在基礎物理教育階段,要注重該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科學的在教材之中滲透物理思想,為學生日后物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錢穎.中英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9.
[2]王賽蘭.初中物理前沿知識的教學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篇2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材特征;使用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許多地區都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編寫了適合本地區教學發展的物理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時也體現了當前對素質教育的強烈要求。為了更好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材,本文對當期物理教材的一些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高效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材提出了一些建議。
1 教材的特征分析
要想使用好教材,首先要對當前初中物理教材的特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只要全面把握了教材所體現的教學思想、教學內涵,才能遂心應手,充分的利用好教材,下面就對當前初中物理教材所體現出的一些特征進行簡單的分析。
(1) 在知識結構方面
在知識結構布局方面,體現在知識的內在聯系性和使用性。以前的教材中首先學習的是在物理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技能問題,如測量的方法。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進行內容的講解學習;在知識的布局方面也是非常嚴格的按條條框框進行安排章節。然而在當前的教材中,則是直接進入對主體內容的學習,可能遇到的技能問題,也是在真正遇到時,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前提下進行探索解決;在知識體系的布局上則是以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為出發點,在分析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流暢自然、水到渠成,不僅掌握了具體的知識,更是在學習中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2) 在實驗探究方面
在實驗探究方面,當前教材則是完全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完全拋棄了過去教材上的驗證試驗,更加的強調探究的過程,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當然包括已有的認知和對知識的實踐。而且這種思想幾乎占據了整個初中物理的學習階段,從章節的引入,到學習的過程,直至學習結束的總結,幾乎都是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的。書上也不在有任何的所謂的“完整的概念”,都是一些探究的過程,對于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結論則是以完成表格的形式出現。
(3) 在知識歸納方面
在知識的歸納方面,摒棄了過去黑體字表述的形式,而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生在對新的知識學習完、探究完、討論完以后,還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的歸納,老師則應及時對學生所歸納的結論給予指導、糾正。初中物理教材的這種安排,完全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同歸學生的親身探究、體驗、總結,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會給出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以箭頭的形式表示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復習、整體把握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 在課后習題方面
在課后習題方面,當前的教材也做了極大的改變,不僅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加的注重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對新問題的分析能力。論述題明顯增多,實驗分析題明顯增多,而且其題面大多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中思考問題,深化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2 如何有效的使用初中物理教材
通過前面對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不難看出教材的編寫,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提升學生物理素養。為此,本人對如何有效利用初中物理教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要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通過一些有趣的現象或實驗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到最佳狀態之中;
(2)學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中進行體驗、感受和總結
(3)作為老師要能夠與時俱進,反觀當前的初中教材,里面的許多閱讀資料都是一些非常新的技術或發現,如果老師不能很好進行掌握則很難讓學生學的很好;
(4)注重對學生全局上的引導,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要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物理素養;
(5)物理課程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實踐、探究性的學科,既如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正確答案,只要是合理就是正確的。
比如在學習凸透鏡一節時,學生在小學《自然》中已經簡單的學習過凸透鏡,對其中的一些現象還記的,但對其原理卻不知道,老師可以舊事重提,就很容易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通過望遠鏡、人的眼睛等來開始課程的學習。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然后再相互對照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繼而探究不同的原因,養成學生良好的科研習慣;在總結上,也是學生先總結,老師進行必要要補充。
在面對一本教材時,我們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好好的研究教材,進行全面的把握,客觀的分析。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才可能真正發揮出教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靳瑩. 科學教育中學科結構的依據及其意義[J]. 教育科學研究,2006,6
篇3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表達、溝通和分享的智能”。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示物理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這與以往的教材在側重點是有較大的區別。現行教材更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現在許多教師上課不使用教材這一局面。一期下來,學生的物理課本嶄新如初,造成學生在考試中基礎性題目失分嚴重的現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一、不會使用教材的原因:
1、現行教材在知識體系的編排上有別于老教材,按“聲、熱(物態變化)、電、力、熱(內能)”的結構體系編排,使許多習慣于老教材的老師感覺不適應而棄之不用;
2、現行教材注重探究活動,內容多以設問、實驗探究、相關物理現象插圖等形式出現,對物理概念的陳述和講解上不如老教材,不利于學生的復習;
3、應試教育的結果。現行教材課后習題是以學生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技能為前提的,題目簡單易做,不能滿足考試的要求,且習題中有許多讓學生親自動手的實驗性探究問題,而現實情況是多數學生不會完成,以致認為教材沒用。為了趕教學進度,教師新課草草了事,有時一節課上兩節教材的內容,以便迅速進入題海戰術,書自然就是多余的了;
4、教輔資料的濫用。教輔資料一般具有知識結構清晰,緊扣中考常見題型為主要特點,使師生過分依賴于教輔資料的使用,而完全忽視教材的作用;
5、現今流行的部分“學案”教學法也加劇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學案一般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重難點一一列出,再配以相應的習題發給學生,使學生完全忘記了教材的存在,使課堂成了題海的課堂。
二、初中物理教材給學生的啟迪
1.初中物理雖與數學有很大的關聯,但其與數學有很大的不同。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是學好物理的關鍵,而學生往往忽視這一過程,他們要么死記硬背物理概念、規律,把物理當成文科來學習,導致只會背物理概念、規律而不會用來解題的結果;要么只注重物理計算的重復訓練,把物理當成是數學的分支,導致基礎題、選擇題失分嚴重。而解決這一現象的根本辦法就是認真閱讀教材,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甚至是教材中的某個字、詞的含義。例如,機械運動的概念“物體相對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相對”和“位置改變”是理解這一概念的關鍵,其中包含了“標準的選擇——參照物”的概念和是否則發生機械運動的判斷,“相對”一詞學生即可產生相對什么物體,改變又是怎樣的改變,從而順利地把參照物的概念理解了。又如“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浸在”會讓學生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狀況,從而完善學生心目中浸在的兩種情況:部分浸入和浸沒。讀規律時還可突出“浮力等于重力”這一重要數量關系,對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數學表達式奠定基礎,為浮力計算鋪平道路。
2,教學中無論是課堂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由于課時安排等原因,使得實驗教學多停留在驗證性實驗上,并不能啟到激發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的目的。而此時,教材中的實驗插圖正好彌補了這一過程的不足,使學生通過看書回想起實驗的操作過程,實驗中所涉及的原理和結論,重現實驗的結果就是知識的升華。還以浮力一節為例,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實驗,書中以三幅插圖簡潔明了地展現出了探究過程,也形象地得出了定量的關系,在教學中對第二幅圖再加以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F浮+F拉=G,對學生把握解決浮力問題的方法有重大的作用。恰當運用實驗,能較易的得出結論,找到規律,突破重點。二冊《做功和內能的改變中》,重點是做功改變內能的兩個層面。通過壓縮空氣使棉花燃燒這一現象進行指導分析;從燃燒到溫度升高再到內能增加,像剝蒜一樣分析,層層上升為理性認識。巧妙的運用實驗,可以使抽象變得直觀。可使難以理解的變得易于接受。例:一冊《蒸發》一節,讓每個學生用手指蘸點酒精體會感覺;取兩支溫度計置于空中,一支用浸過酒精的棉花包住,觀察現象。從“涼的感覺”,“包有棉花的溫度計示數更低”得出蒸發要吸熱,這樣通過直觀感覺較易理解和把握蒸發吸熱這一難點。通過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4
一、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就是把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反映為: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過來,若要研究的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只讓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控制變量法是中學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涉及這種方法的內容較多。例如,根據生活經驗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幾個因素;實驗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等。在教材中還有:(1)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3)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4)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5)研究電流做功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轉換法
從效果相當的角度,借助于力、熱、光、電、機械等方法之間的轉換,對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轉換成看得見、摸得著、便于研究的現象或問題,實現可觀察、易觀察或觀察效果明顯的目的。這種研究方法叫做轉換法。例如,微小壓強計是把壓強的變化轉換為連通器中兩邊液面高度差的變化;電流表測電流、電壓表測電壓以及盒式氣壓計等,都是把電學量、力學量轉換為指針的偏轉來進行觀察的。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現象、模型、條件或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效果或物理規律方面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替代,而效果、結論不變。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用一個化繁為簡的替代思路,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將問題化難為易,得到解決。例如,曹沖稱象的方法,把不可分割的大象,用可以加減變化的石塊來替代,大象重就等于等效時(同船同水印)船中石塊總重;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是:大氣壓強等于它支持的水銀柱的壓強,計算出水銀柱的壓強就知道了當時的大氣壓強。用等效替代法使托里拆利成為最早測出大氣壓強的科學家。這種方法在教材中還有一些:(1)平面鏡成像實驗。(2)引入“合力”概念的實驗。(3)“撈鐵牛”的故事中,鐵牛替代船中扔出的部分沙子。(4)推導串、并聯電路中等效電阻。(5)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的。
四、類比法
類比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理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在建立概念時常用這種方法。例如,用水流類比電流、水壓類比電壓。這種方法教材中還有:(1)以運動快慢(速度)類比做功快慢(功率)。(2)用水波類比電磁波。(3)液體壓強類比大氣壓強。(4)用水流做功類比電流做功。
五、理想模型法
通過建立模型來揭示事物本質或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對象具有的特征理想化,突出研究對象主要特征或某些方面特征,忽略其他方面特征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集中研究對象某些方面本質特征或運動規律。例如,光線、力的圖示、電路圖、手搖發電機、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實驗條件等。
六、比較法
通過對實驗條件、過程、現象、結論等進行觀察、對比、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初中物理的常用方法,凡是觀察或實驗,都要用比較法。例如,研究物體浮沉條件時,用重力相同的鉛盒與鉛團作比較;研究物體吸熱本領時,用形狀相同的黑白物體作比較。
篇5
本文將結合教學的實際應用,對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實驗進行了一點改進和創新。
1.焦耳定律應用實驗的改進
改進的核心:將鎳鉻合金絲當做鋸條使用。
為了加深對焦耳定律的理解與應用,現創設一個實驗目的:將泡沫塑料切成整齊精致的小方桌。可以先讓學生探索方法,學生肯定會用小刀,鋸條切割,雖然也切割了,但是表面凹凸不平,有效的方法是用焦耳定律的實驗本文由收集整理原理進行切割,電路如(圖1)連接,a,b接線口處連接合金絲(合金絲要拉緊拉直)。將鎳鉻合金絲固定在木質的支架上(注意合金絲太燙手,鎳鉻合金絲當鋸條使用),手握支架用合金絲切割泡沫塑料,當電流太小時,切不開,當電流增大時,合金絲很快將泡沫塑料切割成一個精美的小方桌。改進后的優點: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感受與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切身感受到: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越大,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越多。
■
2.對課本中焦耳定律演示實驗的改進
改進的核心:(1)將液體換成氣體,(2)玻璃管換成u型的彎管,(3)觀察的溫度計換成一段液注。
判斷通電導體產生的熱量的多少是通過溫度計讀數的變化宋考量的。課本實驗中的液體是煤油。弊端是加熱時間長,溫度計的讀數變化小,在教室里觀賞效果差。
改進后的優點:實驗現象穩定明顯且有動感,能滿足較長時間觀賞的需要。加熱時間短,產生熱量的多少用液柱的移動來顯示,溫度變化小但移動的距離增大,為通電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阻的關系增強了說服力。改進的核心部分如(圖2),有機玻璃容器e密封,內封空氣。a,b是接線柱,可連接不同阻值的電阻絲。c是軟木塞;d是u型玻璃管。
■
3.影響直流電動機轉速的因素實驗的改進
改進的核心:通過讓永磁體相向或相反向運動來改變磁場強弱。在“直流電動機”一節中,總結影響直流電動機轉速的因素時,有(1)電源電壓的大小,(2)磁場的強弱。其中,電源電壓的大小容易改變,要改變磁場的強弱比較困難。嘗試改變磁場強弱的具體做法是,將兩塊大的方塊形的永磁體n、s極相對放置,并且分別固定在兩個小車內,小車能在光滑的長木板上相向或反向運動。(用窗簾上使用的固定在兩端的定滑輪來解決小車的相向或反向以及勻速直線運動的問題)
改進后的優點:極大地提高了實驗的可見度,讓兩個小車反向勻速直線運動,即:磁場遠離固定在中心的線圈時(磁場減弱),線圈轉速明顯逐漸減慢。
4.摩擦力方向實驗的創新(用刷子雨毛發側倒的方向模擬摩擦力的方向)
(1)使刷子在桌面上運動,讓刷子的毛發朝下,刷子毛發側倒的方向與摩擦力的方向一致,摩擦力的方向一目了然。
(2)相對運動摩擦力的方向的模擬,讓刷子的毛發相對放置,并讓它們相對運動,摩擦力的方向很直觀的看到了。(下面放置的刷子固定在桌面上)如(圖3)創新后的優點:用毛發側倒的方向形象的模擬摩擦力的方向,輕易的化解了判斷摩擦力方向的難點,變抽象思維為直觀感受,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增強了教學效果。
■
5.大氣壓實驗的創新
(1)用一個空的易拉罐;在里面裝少量水,
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停止加熱,然后用面團迅速堵住它的開口,易拉罐會變癟。
(2)連通器中灌滿水,然后用手指封堵管口a,b再將連通器倒置發現水并未從c管中流出,待封堵b管口的手指稍微松動進入少許空氣后,水才能從c管中流出。如(圖4)。
(3)大的可樂瓶內灌滿水(一定要滿),蓋子擰緊,用錐子分別在瓶子的底部,側壁鉆幾個小孔,水不會流出來。瓶蓋稍微松動進入少許空氣后,水才能從小孔一點點流出來。
(4)取直徑相近長度相差較大的兩個試管(試管也可以用兩個10ml,5ml針筒的外管替代,用棉花塞住針筒口),小試管套裝在大試管內,將水裝入兩管的縫隙中,倒置后看見小試管往上移動。如(圖5)
篇6
關鍵詞: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信息庫知識板塊;教學策略
一、“信息庫”知識板塊的基本概念
信息庫是指在正文后添加的拓展性知識,它具有補充和延伸的特點.信息的知識板塊是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而設定的,不是每章的內容都有,它也不是針對于普遍的學生,它是針對于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設定的,讓學習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經過更深一步探索,獲得更高層次的系統知識,形成創新的思維,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作為傳授知識的主要工具,有效地傳承和發展學科的知識.
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方面,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
發揮其教育教學最大的功效,推廣和試用以后得到了廣大師生和教育者的認可和支持,讓物理的教學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庫”知識板塊的教學策略
1.研究物理的發展史,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
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探索的認識史.在物理的教學中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科更多的發展史,在物理學家的身上受到更多的啟發和尋找學科的創造靈感,深入探討學科的奧秘,形成創新的思維.
物理教材的第七章中的“信息庫“主要是介紹了顯微鏡的發展史,而且最早還是由一個眼鏡店的老板研究出來的;教材的第九章的“信息庫”中介紹了牛頓在物理學科方面的杰出貢獻,他結合了前人的物理研究成果,發明出了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教材第
十一章的“信息庫”中講解了著名的物理學家伽伐尼和伏打是通過什么樣的實驗方式對電流進行研究的,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為了研究電流的大小,竟然用自己寶貴的身體進行電流的實驗.通過研究物理的發展史,以及名人的科學研究的杰出成果,在科學家對真理的探索堅持不懈精神的鞭策下,利于學生培養永不言敗的探索精神,樹立與時俱進的學習理念,達到崇尚科學文明、追求真理的學術境界.
在教學方法的創新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教學的內容以及展示課件.經過豐富多彩的畫面對學生視覺上的大力沖擊,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獲取全面的知識.
2.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材具有環環相扣的特點.所謂溫故而知新,學生形成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的好習慣,有利于他們掌握學科的系統知識,加強物理學科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例如,在物理教材第九章中的“信息庫”:介紹了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之間的聯系和產生要素.學生可以結合之前學過的摩擦力知識,回顧和復習摩擦力的要點,在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的學習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我們可以把物理的課堂轉移到自然知識科目的教育中,合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生制作一些小發明,進行物理實驗的研究.或者在課余生活中,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一些有關物理知識的現象,然后總結出相關的規律.
3.加強物理學科與其他科目的聯系,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
物理教材的第一章:介紹了“多普勒效應”;教材第十三章:主要介紹光現象的形成以及臭氧層與紫外線的關系;在第十四章中,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溫度計;第十五章介紹了計算機中CPU的上的散熱器.所以在物理的教學中,要注意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的緊密聯系.
在教學方法的改善中,可以結合多媒體課程的教育.讓學生結合互聯網上或者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識.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工廠觀摩各種各樣的產品,了解它們是應用什么物理知識進行生產的,或者帶領學生乘坐重力電梯,結合“信息庫”知識板塊的介紹,我們就會明白電梯就是滑輪的使用.
4.開展制作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教材信息庫的模版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要求師生們堅持與時俱進的研究理念,加強物理學科知識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教學的成果.
在初三教材第十三章“信息庫”中主要是介紹了物理學家對杠桿的研究,我們可以進行設計杠桿的比賽;第八章“信息庫”介紹了彈性形變,讓學生設計彈簧測力計和簡易計時器等.在摩擦力的研究中,讓學生制作各種各樣的物理研究模具.同時還可以通過物理理論知識的競賽,使學生形成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經過理論和操作上的各種比賽,學生交上來的作品以及在比賽中的優秀表現都讓我們大為贊賞.
總之,
通過對“信息庫”知識板塊的研究,擴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使物理教學的實踐更具有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學生投入到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中,樹立崇尚科學的信念.“信息庫”知識板塊與現代科技發展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多樣教學模式和策略的探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提高獲取新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友蘭. 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0.
[2] 王紹符.從知識的整合看基礎教育物理教材的改革[J].物理通報,2011(7).
篇7
【關鍵詞】 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1(a)-0075-01
1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應靈活多變、適當調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上課唯一依據是教材,因此許多人認為課程改革主要是教材的改變,但我們現行的紙質教材進行改革以后,它落后于社會的發展的缺點依然存在。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靈活多變,及時補充新的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充實又富有新意。
由于教材中很難體現地區的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適時引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電熱的危害時(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已經很熟悉了),提出計算機的主機里為何要裝風扇,如果風扇壞了會導致什么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很想知道答案。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用實物當場演示,學生會受到很好的啟發,同時學會了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那些整天愛玩電腦游戲學習成績不甚理想的同學,從中會感悟到枯燥的課本中也有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可能會讓他們從此走出“迷途”,發奮學習理論知識來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樣就實現了物理課程的價值,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2 教師應自主開發教輔材料
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做好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于教具、課件等的開發市場單一,研發的成本高,且多數研制者不是教學上的一線教師,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著局限性。因此有些教具質量不好、可見度差、價格昂貴等,直接影響物理的教學。
當前教材在不斷更新,教具、課件等的更新跟不上教育的發展。教師應該自主開發教具,這樣既可緩解教具的緊缺又能滿足教育創新的需要。教師在自主開發教具時應盡量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學生熟悉的物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比如一個普通的注射器,我們就可以完成以下幾個演示實驗:大氣壓的存在,物體的浮沉條件,抽水機的原理,氣體的液化辦法,氣壓和沸點的關系等。還有像塑料瓶、氣球等也可以用來完成許多的實驗,有效地實現教學需求。有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制作,從制作的過程中知道儀器來之不易,對儀器的使用會更加珍惜,并體會到物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要掌握好物理知識就必須注意觀察周圍事物,讓他們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他們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課件和教學的輔助材料的開發是教師實現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它們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化靜態為動態、化不可操作為可操作的特點,能有效解決教學中的許多難點。當然靠每一位教師單獨來完成這樣的開發過程有較大的難度,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庫,以學校或教研片區為單位,發揚集體智慧,充分尊重科學規律,制作出在教學中能起到輔助作用的適合本校的特色資源課程。不要單純追求快捷的文本顯示和花哨的界面,避免把過去教師的“滿堂灌”的弊端變為現代化的“電灌”。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能讓學生逐步地客觀地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3 教師應注重學科滲透整合
傳統的教材在素材或內容上看,偏重知識資源特別是學科知識資源的開發,忽略各學科知識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不管各科怎樣分門別類的教育,知識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都要發生整合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學科間包括物理與語文、數學、經濟、化學、美術、音樂等的滲透,來完善教材的結構。
有的教師擔心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會受到干擾和削弱,實際上如果應用得當應該會起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作用。比如在導體和絕緣體的學習時,學生認識到所有的金屬中銀的導電性最好,但是他們會疑惑:生活中為何很少用它來做導線?大多數的解釋是因為銀價格比較高。這樣的答案應該說是沒有徹底解答,光纖更昂貴,我們不是普遍使用嗎?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應利用經濟學中利潤最大化原則來分析,把經濟學知識滲透于物理的教學,使學生知道理論和實際之間存在沖突時如何解決。讓學生既了解了經濟學的規律,又牢固地掌握了物理學的知識,同時能培養他們經濟意識和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4 教師應創設個性化的課堂模式
開設個性化課堂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協作完成,實現師生互動并共同發展完善。現在物理的個性化課堂較少,主要有:探究實驗課;物理科技實踐課;物理小創作、小發明活動課;校園網上分層次單元測試等。各地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計有特色的課堂,使課堂形式實現多樣性。
篇8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情境;信任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15
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不僅影響學生初中物理的學習,而且影響學生高中階段文理的分流。為了使學生自然平穩地踏上物理學習之途,筆者認為,起始階段的物理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消除畏懼的心理。
一、發揮新教材優勢,激發學習興趣
課改新教材強調以科學探究為基本特征,把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身的邏輯關系。這使教材處理有了很大的靈活性。如新教材將聲、光、熱、電等知識前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便于教師靈活安排教學活動。
在引言起始課中,教師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趣味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燒瓶基部的水沸騰了,而金魚卻在水中游來游去;水在紙制的“鍋”里可以被燒開;怎樣用力也吹不開用細線吊著的、間隔5-6厘米的兩個兵乓球,且越吹反而靠得越緊;天女散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通電導體在磁場的受力等。此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如:一杯熱水能冒“白氣”,冰棍也能冒“白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氣”,夏天為什么卻看不到;高壓電能電死人和畜,但鳥雀為什么卻能平安地停在高壓裸線上。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學生進實驗室親自動手做一些有趣味的實驗,這樣的起始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負面效應,從而為物理教學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分散難點
新教材注意聯系實際,適當降低了難度。在筆者所帶的班級中,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習中經常會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鉆研新教材,力求講得簡潔、淺顯、易解,在教學中盡量為學生疏通教材,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雖然現在八年級的學生對新教材中力、聲、熱、光等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都感到很親切,但也不排除他們在學習中有畏難之處。如在第一章第一節中,講到音調、響度決定的因素時,筆者讓學生觀察振幅相同時不同物體的振動情況,振動頻率相同時不同物體的振動情況。學生觀察后會發現物體振動不僅有快慢問題,還有幅度不同的問題,這樣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到頻率決定著音調高低,振幅決定著響度大小的知識,學生也很容易地將音調和響度區分開。例如:牛的叫聲與老鼠的叫聲相比較,誰的叫聲音調高、響度大?學生踴躍發言,“老鼠的叫聲音調高、牛的叫聲響度大”。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已經降低難度的新教材顯得更加淺顯易懂,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輕松自如。
教師的演示實驗不僅要做好做成功,還要幫助學生把實驗做好。在第二章光現象第一節探究光的直線傳播實驗中,為了讓學生能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氣中或在水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效果,筆者特意請教化學教師,利用蚊香制造煙霧,收集在燒杯內,用化學藥品配制出的乳濁液進行實驗。學生看到這一現象時都興奮地說:“我看到了,我清楚地看到在空氣中和在水中光的傳播路徑是直的。”這充分突出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的實驗中觀察體驗,能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資料,為物理學習打好基礎。
三、了解學生,信任學生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從一開始就應注重了解學生,充分信任他們,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而且能使教師自己看到希望。對學生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從課堂教學、書面作業去進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接近、談話來進行。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猶如小學生啟蒙時的情景,那種迫切想要學好物理的愿望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回答他們的疑問,充分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對學好物理充滿信心。
魏書生先生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在剛開學幾周的課堂教學和書面作業中,學生往往因語文水平有限,口頭和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欠缺,對說理題的回答總感到力不從心,有話寫不出,有理講不準,語言邏輯性錯誤甚多。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理解學生初學物理時的困難,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案。即使學生回答得不盡人意,也要鼓勵他們,肯定他們勤于動腦的品質。例如,一位學生在回答第三章第二節“想想議議”中“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弱這些噪聲”的問題時,這位學生說:“把教室里的空氣抽了,噪聲就沒有了。”還有一位學生說:“我搬家遠離這里”。教師對學生這樣的回答和問話,在表揚他們思維活躍的同時也應給予他們糾正和解釋。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認識的提高、困難的克服,以及看到自己付出勞動后所取得的成績,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初中學生情緒不穩定,甚至一次考試的失敗也會使他們的學習熱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礎好的學生有奮斗目標,基礎差的學生看到希望。在考試時,教師盡量不出偏題、怪題為難學生,使多數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當面肯定其成績并指出問題,使他們不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實踐證明,學習興趣的確是學生學習最強有力的動力。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種結果又反過來強化了學習興趣,教學收獲豐厚。
篇9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教材特點;教材編排
蘇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編排的體系上有著比較嚴密的邏輯和層次。教師要對教材非常熟悉,掌握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這樣才能把課上得更好。這本教材的體系及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一、在教材的 一、整體編排和構建方面
1.有利于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探究的過程與知識梳理相輔相成,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對知識技能的認識。這樣的設計更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如在學習《力 彈力》這一課時,可以根據內容來組織學生實驗理解什么是力、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通過探究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的關系,領悟彈簧測力計的原理;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及使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適當地點撥方法,就能很好地達成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們了解到知道什么是力;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2.反映了物理科學的基本思想
課本從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開始,在宏觀上展示的是能源與社會,以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量又包括各種形式的運動,聲現象、物態變化,光現象,物體的運動;能量的另一方面又是機械能、電磁能與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物理探究的是物質以及物質的性質與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最終達到生活、物理、社會的相互聯系和統一。因此,物理科學的本質決定教學要聯系實際、聯系生活。
3.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剛剛發展起來,對抽象的事物的理解還不是很好。因此,在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上,書本都突出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變化規律,不再拘泥于每個單元之間知識點的邏輯線索,在認識上也遵從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對于八年級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八年級上冊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的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肯定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然后才慢慢過渡到力學,機械能,電能等更抽象的物理科學。
二、創設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情景
像物理這種與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適用一些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很多經驗可以從生活中來,對學生來說有利于探究。教材的編排在這方面也體現出注重探究的思想,并且比較注重探究方式的引導。
比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們探究響度跟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們可以通過幾個實驗進行探究。如:1.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3.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么不同。在課中,教師還可以創設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情景來增加學生們思考和探究的機會。教材在探究方式上也沒有做統一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探究活動和現實的器材設備等方面的因素來采取一些更靈活多樣的探究方式。
三、注重與社會和人文的聯系與滲透
物理就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門學科。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著物理現象。課本也特別注重物理與社會及人文的聯系。例如,教材選用了“生物電”的探究故事,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介紹了科學家從偶然發現到找出本質聯系艱辛探究的歷程,在教學的同時也不忘弘揚科學精神,體現了物理學的發展對技術和相關學科以及社會發展的作用,也突出了物理中所含有的人文精神。還介紹了曾侯乙編鐘、夏商周斷代工程、縱目青銅面具、競速項目中的中國奧運健兒、中國的載人航天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學家、發明家等。用這些充滿人文情懷的小故事來激勵每一個初中生。同時還注重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聯系,例如,介紹了激光測距儀、哈勃望遠鏡、同步衛星、光纖通信、磁懸浮列車、納米技術等內容,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拓展視野,對物理學有著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把物理和社會、人文相聯系起來。讓學生們感受到三者之間的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
四、教材版式新穎活潑,圖文并茂
豐富的插圖是本書的又一大特征,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帶領學生挖掘插圖中所表示的意義,充分使用插圖的功能。插圖的功能不僅僅只是提升內容的趣味性,還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書本上設計了兩個學生和一個學者形象的卡通畫人物,這幅圖不但可以運用視覺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借畫中人物之口表達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疑惑,并且進行必要的啟發和引導。另一方面,每一章的首頁設計的圖案也是非常講究的,既有導學的作用,又可以概括本章所包含的主要內容,還能體現出這一章的內容與生活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學會看書上的圖,最大化地讀取出圖中所含的信息。
綜上所述,教師要把握住了教材的特點,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教材,更好地把知識呈現給學生,盡量把教材中的新特點,新優勢運用到教學中去,用更適合教材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棲位.關于對新課程下初中物理改革的解讀,教育導刊,2012.12.
[2]韋竹.對新課程的反思,考試周刊,2012.46.
篇10
關鍵詞:物理新教材;科學道理;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1-032-01
人教順九年義務教育被中物理教材在我省試教后正式全面使用已二年多了,初中第一輪教學的實踐,使這套教材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認為現行教材體現了改革精神,切實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師對新教材茫然不適。覺得教材順序亂了套,經驗失靈。內容簡單沒講頭。甚至我省1996年初中畢業(開學)會考命題時,物理學科反映試題難命,按傳統方式,擬題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納這說明現行教材的確不合應試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師盡快克服傳統教育思想和傳統教學方法的慣性干擾,正確使用現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學全面轉入累質教育的軌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課題,筆者認為,要真正用好現行教材,提高教學質量,根本在于轉變教育觀念,關鍵是熟悉、掌握教學內容,出路為教法改革。
一、轉變教育思想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講過,教育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前提。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設人才奠定基矗初中物理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課程,必須為實現這個總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過去的許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學在改革方面雖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于擾,忽視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教學要求被不適當地拔高,講授往往是“滿堂灌”,作業訓練又是“題海戰術”使本來有趣實用的初中物理,變成廠對多數學生負擔過重的課程。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慣性”極大,致使有的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喜眾用應試教育的眼光審視現行教材,結果是既不適應,又不放心,害怕現行教材降低了難度,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升學率。可見,轉變觀念,是用好現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們在觀念上真正完成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跟上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面發展,現行教時的使用必將既能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又能培養四化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人才(包括在高級學校深造的人才)。
二、掌握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
與原教材相比,現行教材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1、生動活潑,簡明輕快,圖文并茂 現行教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現象、故事、實驗引人課題說明概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概念和規律的講述簡明輕快,不過分追求嚴格,淺顯易懂;大量漫畫式的插圖啟發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有的以圖代文,寓教于樂。現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前有問題,節前帶問號,節后設“想想憶憶”,章后。總結“學到了什么”。編排靈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2、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調整合理 現行教材的編排是由常見的簡單易學的運動、聲、熱、光等物理現象到力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然后學習抽象概括程度較高的電學和能的基本知識,符合由淺人深、先易后難的認知規律:現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識點少,兩周左右換學一章新內容,初學者既有新鮮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識點的關系,形成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信心。
3、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從“致同學們”“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想想憶憶”和“學到了什么”等內容,教材總是企圖更換課堂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在課堂上保持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
4、教材難度明顯降低 現行教材對有些知識的處埋,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計算題明顯減少,難度也有所降低;嗇加了聲現象和原子能知識,使教材更加貼近素質教育的需要,知識體系趨于完整。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了,知識面卻有所拓寬。
5、加強了物理實驗的教學作用 現行大綱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幢教材中的各類實驗和實驗性習題明顯增多,感性認識的積累有助于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養成尊重事實、勤于動手和按科學辦事的良好習慣。
三、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