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與健康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05 18:0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物營養與健康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策略教育途徑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
幼兒的身體要健康,膳食營養少不了。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膳食業發展迅速,各類膳食五花八門,我們的孩子膳食營養健康能否得到保證呢?
一、家庭與幼兒園的膳食營養狀況及分析
經調查發現,在家庭中,首先,每一種膳食行為兒童與家長都有相關性。例如在食物的選擇上,家長認為哪些食物營養價值高,哪些食物的營養價值低,他們會將自己認為正確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從而使孩子在食物選擇上的差異。
其次是口味問題,每個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樣。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食物,不大會單獨為孩子準備食物。所以在膳食習慣上子女和家長的相似性較高。
最后,人們的膳食行為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文化、傳統、民族、教育等,改變一個人的膳食行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個家庭膳食習慣的改變。經過科學調查,在中國25%—35%的兒童有進食問題。[1]
在我園,我經常看到孩子帶著購買的早餐在活動室內吃。經過調查,這樣的孩子占20%左右。由此我想到,現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與孩子共進早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在幼兒園的午餐桌上,我經常發現,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蘿卜、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帶等多被扔在餐盤里,年齡越小這種情況越為嚴重。問問孩子們為什么不吃,他們回答不喜歡吃。調查發現,現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這些偏食孩子喜歡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飲料、肉類加工制品等,不喜歡食用綠葉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蘿卜、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帶等,堅持喝純鮮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兒也相對較少。[2]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兩個問題。
1.家長的膳食營養健康觀念存在問題
一些家庭的營養健康觀念不夠,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馬虎”、中餐“湊合”、晚餐“豐富”的現象;由于營養知識缺乏,一味給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孩子們偏食癥、嗜食癥、肥胖癥、性早熟等現象越來越普遍。
2.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膳食營養觀念存在一定問題
據調查,幼兒園雖配備了保健老師,但只是簡單編制食譜。即使有食譜,廚師在思想上也不夠重視,不能共同了解科學膳食的重要性,不能讓膳食營養食譜廣泛使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從幼兒園到家庭對膳食營養健康的認識是非常不夠的。身體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為保障兒童健康成長,不僅要讓孩子積極鍛煉身體,而且要普及兒童營養健康知識。因此我認為在幼兒園開設營養健康課程,對幼兒進行營養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策略
1.合理的膳食計劃
無論是幼兒園保健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必要學習營養健康知識,制訂好合理的膳食計劃。
祖國醫學典籍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精辟闡述了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等在人體中的功效。從營養成分吸收的角度來看,營養成分的吸收與食物中各種成分的比例有關。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3]提出了一個營養上比較理想的膳食模式。參考此模式,我們根據幼兒的身體消化吸收特點,就可以為幼兒制訂豐富、合理的膳食計劃。此外,膳食應隨季節有所變化,冬季適當增加脂肪的量,提供較多的熱能;夏季多選用清淡的食物。在烹調方法上注意幼兒消化能力和進食心理,在色、形、味諸方面下工夫,以激發孩子的食欲,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幼兒食欲、使營養成分相互影響,提高營養價值,而且能保證營養平衡。[3]
2.科學的膳食制度
為了使幼兒每天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我們還要根據幼兒消化系統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進餐時間、次數,以及各餐熱量分配,等等。每日為幼兒安排三餐及上午、下午各一次點心,每餐間隔約4小時,各餐熱量分配為早餐25%—30%,上午點心10%、午餐:35%—40%,下午點心:10%,晚餐:25%—30%。[4]日托制的幼兒園無法分配早餐和晚餐,但一定要做好家長宣傳工作。
早餐與上午點心:供應豐盛,包括粗糧、牛奶、豆漿或雞蛋、胡蘿卜等,可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已經關注到了幼兒的早餐營養健康。
上午水果:經過多方考證,我們建議把水果安排在上午兩個活動之間。因為我國傳統膳食習慣上一般不在早晨吃水果,整個早晨的維生素攝入量是不夠的,因此在上午兩個活動之間吃點水果更有利于營養的消化吸收。
午餐:午餐是一天中最豐盛的,保證有充足量的肉、蛋及豆類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不僅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礦物質,還含有較高的能量;還要保證有充足的蔬菜,這可以使幼兒獲取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水及纖維素。我園非常重視幼兒的午餐,一直堅持兩菜一湯,保證了幼兒的營養需求。
晚餐:因為晚飯后活動時間短,活動量又較小(尤其是冬天),所以,建議晚餐不應過于豐盛,以避免熱量在體內積累,造成肥胖。[4]
幼兒的腸胃嬌嫩,要少吃多餐。合理的膳食制度有利于幼兒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從而提高機體對營養的吸收利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使孩子身體舒適,獲得進餐的快樂。
3.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少吃零食,飯前、飯后不做劇烈活動,不吃湯泡飯,進餐時保持安靜,以及其他膳食衛生習慣。
偏食是孩子缺乏營養的主要原因,所以,預防和糾正偏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偏食大多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家長偏食,膳食過于單調;或家長常常問孩子喜歡吃什么,從而為孩子的偏食創造了條件。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則體內易缺乏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還有的孩子不愛吃肉、蛋,長此以往則體內易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等,勢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那么如何糾正偏食呢?①把喜歡吃的食物與不喜歡吃的食物結合在一起;②在孩子饑餓且心情愉快給其不喜歡吃的食物;③給孩子講解一些營養知識或讓孩子同大人一起做飯,等等。
膳食定時定量是保證幼兒攝取足夠營養成分的前提。因此,我們不僅固定時間用餐,而且在指導幼兒用餐時注意控制幼兒的飯量,食量偏少者鼓勵多吃一些,食量偏大者少吃一些。
為了保證食物的充分消化,我們還教育孩子吃飯時細嚼慢咽:“食物放在嘴里咀嚼10次后咽下去。”細嚼慢咽能減少飯量,促進牙齒的運動、唾液腺的消化功能,還能預防和治療肥胖癥,消除緊張情緒,改善頭部血液循環。
4.溫馨的飲食環境
為了增強幼兒的食欲和促進營養成分的消化與吸收,我們還創造條件使幼兒心情愉快、安靜進餐。如,我們在進餐場所墻面貼一些水果、蔬菜的圖畫,進餐時播放一些輕音樂,等等,努力創建優雅的環境使孩子心情愉快,增強胃腸的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促進消化;要求教師在孩子進餐前后及過程中不訓斥、責罵或懲罰孩子,以保證孩子愉快地進餐。
日本“國民營養調查”結果表明:和父母一起進餐者食欲好的占17.7%,獨自進餐則為13.4%,且獨自進餐的孩子大多只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會造成體內營養缺乏的比例增高。可見與父母一同愉快地進餐,好處多多,孩子會吃得格外香。我們建議家長營造溫馨的用餐氛圍,和孩子一起進餐。
總之,給幼兒合理的膳食營養,是使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而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膳食習慣,創建良好的膳食環境是這個問題的核心。我們都該懂得,幼兒營養,貴在合理。
三、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途徑
如何有效地實施營養健康教育呢?我覺得可以通過三條途徑進行。
1.開展豐富多彩的膳食營養健康教育活動;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健康行為習慣;
3.家園共育。
三者同時進行,可使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卓有成效。
對幼兒進行膳食營養健康教育活動時,首先要傳授健康知識,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會健康,才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該怎么做;其次要對幼兒進行健康態度與健康意識的培養,讓幼兒有健康意識,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使行為產生動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再次要進行健康行為和健康習慣的培養,幫助幼兒逐漸從學習到學會以健康的方式生活。最后要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引導幼兒通過系統的訓練促進其跳躍能力、奔跑能力、協調能力、投擲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膳食營養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對人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及每個人的一生的生活質量起重要作用。因此,向幼兒進行膳食營養知識教育,不是可有可無之事,而是勢在必行的。營養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從三方面進行:(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活動。(2)選擇幼兒能夠參與操作的活動。(3)選擇的活動能促進各領域之間的融合。
首先,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了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健康主題活動。例如根據小班幼兒對水果的喜愛,開展《酸酸甜甜的水果》這種形象又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5]。根據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開展主題活動“黃豆的一家”,引導幼兒認識黃豆及各種各樣的豆制品,知道其對人體健康的好處。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引導幼兒與家長們共同收集豆類和豆制品,從多方面了解豆類含有的營養,知道多吃豆制品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引導幼兒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引起幼兒發現黃豆加工后的變化的興趣,引導幼兒喜歡吃豆制品。還引導幼兒種植豆類,觀察記錄其生長的變化,讓幼兒在種植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培養責任心。根據大班幼兒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日益增長的求知欲等年齡特點,我們開展“奇特的餐具”等集知識味性為一體的健康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本國及其他國家餐具的異同,學會正確使用刀叉。了解筷子的由來、使用過程中的禁忌,以及亞洲各國筷子制作材料的異同,開闊幼兒的眼界,并引導幼兒進一步懂得如何正確使用餐具。
其次,我們選擇幼兒能夠參與操作的活動。如在中班“蔬菜王國”中,我們選擇了幼兒能夠參與操作的健康營養教育活動“蔬菜拼盤”“采摘黃瓜和豇豆”“豇豆、四季豆和刀豆”,讓幼兒在操作、分辨、比較中增長知識,了解不同蔬菜所含營養及其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又如在大班“膳食文化”中,我們設計“好吃的西餐”這樣一個情境性的活動,把教室布置成西餐廳,幼兒穿上正式的服裝,并請兩名老師客串服務員,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學會了正確使用刀叉的方法,了解了餐具擺放所包含的意義,并了解了西餐的基本禮儀。可見選擇幼兒能夠參與操作的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
充分利用自然、社區,激發幼兒對食材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逐漸了解和認識食物的名稱、形狀、顏色、性質和分類,知道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這一方式也非常有效。孩子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對食物產生廣泛興趣,了解食物與人類健康關系,懂得如何選擇食物,初步形成符合營養準則、健康準則的習慣。在營養教育活動中,他們能體驗,感知食物的特性,加深對事物的了解和認識,豐富生活經驗,促進全面發展。
在平時實施的綜合活動教材中,我們經常遇到與營養健康有關的活動。而對于自己的身體,幼兒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他們常常會問:人為什么會呼吸呢?肚子餓了為什么會咕咕叫呢?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因勢利導的營養健康教育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奇妙的身體》里,我們引導孩子認識了解人體的消化系統,讓幼兒了解消化系統的功能,并懂得吃營養健康的食物的對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們認識人體的呼吸系統和骨骼,了解人體器官的重要性,學會保護自己身體器官的方法[5]。我們還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對孩子進行營養健康教育。例如我們設計了大班的健康活動“健康郊游餐”中,孩子們通過了解膳食寶塔中的分類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初步了解了哪些食物應多吃、哪些食物應少吃,初步會為自己設計郊游營養食譜。又如健康活動“豐盛的早餐”中,孩子們通過認識膳食寶塔,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后,自己選配了營養早餐,開展了自助早餐活動。我們還開展《食物保質期》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尋找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了解食品的保質期及它的作用,知道應該在保質期內食用食品,激發幼兒的食品衛生意識。
在教學活動的選擇過程中,我們還注意掌握好各領域之間的融合。健康教育活動并不是一項單一的活動,它包括幼兒認知的學習、語言的發展、審美能力的提高等多領域之間的融合。如“蔬菜王國”是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科學教育、語言教育的融合;“黃豆的一家”是語言教育、科學教育、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小小自助餐”是健康教育、社會教育的融合……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獲得營養健康知識,逐漸建立起營養健康意識,各項能力也獲得了提高。
最后,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必須加強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的健康成長。我們不僅注重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還注重對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如飯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多喝水;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并懂得愛護眼睛的基本常識;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等等。這是每一位幼兒園教師的基礎工作。
對幼兒進行營養健康教育僅僅依賴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這必須讓家長們共同行動起來。首先,我們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健康營養知識,豐富家長的膳食文化知識和指導家長的膳食行為,讓家長影響幼兒。其次,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環境,充分展示營養健康課程,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健康課程,懂得該如何與幼兒園進行配合,如何對幼兒進行引導。最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家長請到課堂上,讓家長給幼兒進行活動演示,如在大班“春天”主題中的活動“美味的野菜”,大班家長為孩子們講解菜肴制作需要的材料,制作的程序,并現場演示制作過程,做各種各樣美味的野菜制品,請大家品嘗。做好家園共育,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開展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活動能提高幼兒健康認識、改善幼兒健康態度、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正是有了以上對幼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認識與實踐,我們覺得提高新一代孩子的綜合素質可以從膳食營養健康教育上抓起,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活動,構建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基本體系,以促進幼兒身心素質獲得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瓊,徐秀.兒童進食的行為問題評估和干預策略.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4,15,(1):22-25.
[2]馬冠生,葛可佑.兒童青少年的膳食行為:零食.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8,25,(1):32-44.
[3]國家職業技能崗位培訓試用教程.公共營養師培訓教材,2009.
[4]黃欣欣.托幼機構園長及保健、保育、炊事人員工作實用手冊,2005:60-62,77-91.
篇2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生 營養知識 態度和行為 調查
營養是保持人體健康最基本的條件,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是大學生身體健康的保證。高職院校學生所處的時期是人一生中各種營養素需要量最大的時期(邵佩蘭、徐明,2003)。有研究指出,大學生營養知識缺乏,營養狀況不容樂觀,亞臨床的營養不足,易疲勞、抵抗力低下等較為多見,營養失衡所致的營養不良及肥胖等時有發生(王旗等,1998)。而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進行營養教育很具有可行性,研究證明營養教育對大學生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有一定成效(丁虹,2005)。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營養教育任務更為緊迫,而以往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資料有限。我通過調查了解他們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現狀,以使營養教育更具針對性,提高教育效果。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在常州大學城五所高職院校隨機抽取1200名在校學生。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由調查對象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問卷當場收回。問卷內容根據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設計,包括基本情況、營養知識、營養態度、飲食習慣、飲食行為等。
1.3資料處理
知識部分15題,成績換算成百分制,所有數據用Excel分析。
2.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調查學生1200名,回收有效問卷1135份,問卷有效率94.58%,其中男生600名,占52.86%;女生535名,占47.14%。
2.1營養知識調查結果與分析
2.1.1不同性別大學生營養知識得分情況分析
表1 不同性別大學生營養調查知識得分情況統計表
由表1可見:本次調查所有問卷知識部分的平均成績為68.66,得分并不高,可知被調查者的該部分營養知識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得分基本呈正態分布,低分(小于60分)和高分(大于等于80分)所占比列不是很高,說明大部分同學對一些基本營養常識還是了解的,但對許多具體的知識點缺乏認識;女生平均得分稍高于男生,但低分比例和高分比例都高于男生,兩級分化相對男生更明顯。
2.1.2大學生對具體營養知識掌握情況分析
表2 各營養知識問題正確率統計表
由表2可見,與營養素、蛋白質和維生素C相關問題的正確率最高;對一些日常烹飪方法如蔬菜的先洗后切、大米不宜多淘洗等回答正確率相對較高,并且在統計過程中發現,此類問題女生的正確率比男生高5個百分點左右;對于碘的知識掌握也較好,可能與我國長時間宣傳推行加碘鹽有關;對涉及鈣、鐵兩種礦物質的問題正確率普遍較低,許多同學知道缺鈣的危害,但在選擇補鈣食品時存在混淆;營養素的概念問題正確率也較低,許多同學把水不計入營養素,對水的重要性了解不夠;得分最低的是對“三低食品”一詞的理解,可見對于這類常見的新興食品學生缺乏選擇辨別能力。
2.2營養態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營養態度調查統計情況看,89.66%的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比較關心,有95.57%的學生認為飲食對身體健康很重要,并有88.67%的學生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符合營養要求。由圖1可見,一半以上的學生在知道自己愛吃的食物不健康時愿意放棄該食物,也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表示不愿放棄心愛的食物,不管它是否健康,還有部分同學表示不確定。調查顯示有92.61%學生愿意了解更多的營養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首選是電視,醫生、書籍、課堂是學生相對易接受的途徑,具體比例見圖2。
2.3營養行為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統計發現,80%以上的學生在購買食物時會注意看它的保質期,并且沒有節約三餐開支而用來購買零食或其他東西的習慣,在購買食物時45.81%的學生首先考慮的是習慣和口味,其次有25.11%的學生會先考慮價格,首先考慮營養價值的學生僅占調查的8.37%;在每周早晨食用次數統計中發現,63.08%的學生基本上每天都吃早餐,28.97%的學生一周食用早餐5―6次,一周只食用早餐1―2次的學生占2.34%,食用3―4次的學生占5.61%。
3.小結與討論
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對營養知識了解不夠,這與許多本科院校大學生情況一致(晏渠如、龔媲姝,2008),主要表現在對一些常見的營養知識概念比較模糊,對許多營養素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對營養素的作用、來源、吸收、利用不清楚,不會科學合理地選擇食物。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認可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希望能通過電視、書籍、課堂等途徑獲得更多的營養知識,但是對鐘愛的對健康不利的食品僅有半數人愿意放棄,可見大學生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并不夠,平時真正能把營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可能比例應該更低。從行為上看,高職院校學生的飲食習慣還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有近40%的人不能堅持每天都吃早餐,在選擇食物時對營養的考慮很少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綜合調查結果可知,高職院校學生對生活中營養知識掌握的不全面不深入,知道營養對健康很重要,但是對這一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故而不能很好地付諸于實踐。所以了解學生對營養知識的了解、重視情況,有針對地進行營養宣傳和營養教育極其重要。
參考文獻:
[1]邵佩蘭,徐明.寧夏大學農科大學生營養知識及飲食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5):470-47.
[2]王旗,時寶慶,裴迎新等.大學生維生素C及鐵營養狀況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1998,19(5):332-332.
[3]丁虹.營養教育對不同人群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11):55-57.
篇3
健康自古以來就是人追求的美好目標,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運動量不斷減少,加上飲食結構失衡,“三高”人群亦不斷擴大,尤其辦公室人員尤為普遍,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隱患。健康的身體來自健康的飲食。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改變錯誤飲食的觀念,對健康飲食有正確的認識。如何才能讓人們吃得健康和營養,這是我們在以后生活中將要改進和鉆研的長遠目標。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飲食的習慣也不斷地發生改變,人們在吃飯時,主食的需求量在不斷減少,對副食的需求量增加,長期下去身體得不到均衡的能量:
1.主食和副食的平衡十分重要。自古以來評論人體健康狀況時,常用精氣神充足來描述身體健康。精,氣是生命的支柱,在這個字中包含有“米”字,中華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間萬物米為珍”之語,可見我們的先人從生活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五谷雜糧是須臾不可離的主食。主副食比例適當是保證營養平衡的前提,即熱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著谷類、各類主食—米飯、饅頭、面包、麥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另外,為滿足對膳食纖維的需要,應適量選擇粗糧。如苦蕎麥中不僅膳食纖維豐富,而且含苦味物質蘆丁,對增強血管功能,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相當有效。當前有些人為了減肥,只吃副食,不吃主食,這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脂肪只能在碳水化合物的火焰中燃燒”。還有,孔子提出:“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即日常膳食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即使肉多時,亦不可食肉超過谷物。這里,他指出了膳食結構中動物與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這種模式一直流傳至今,說明后人從實踐中早已悟出這一理論是符合養生之道的。現在有些人崇尚西方飲食結構,主張多食肉,這一觀念極不合理。膳食的酸堿平衡早已引起關注,魚、肉、海產品、貝類、蛋類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會使血液從弱堿性轉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思維能力下降。故欲避免上述狀態,就得減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增加蔬菜、瓜果、豆類等堿性食品。為了防止“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即使會餐和宴會也應搭配合理。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素攝入的平衡。另外咀嚼也很重要。食物過于“精”,就失去了“個性”,無論是堅果還是竹筍,都燒得柔軟可口,不需費力氣就可以吃下去,無論是家常便飯還是宴會,餐桌上的菜肴幾乎都不費力咀嚼的食物。然而,食物過軟對人體并無好處。因為咀嚼食物時,不僅刺激唾液分泌,口腔中咀嚼肌的收縮運動也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加快腦細胞的新陳代謝。要充分發揮牙齒咀嚼功能,以刺激大腦,延緩其衰老。而那些吃起飯來狼吞虎咽,來不及嚼食就吞下去的人來說,即使讓他們勉強吃堅硬的食物,因不好好咀嚼,反倒會引起消化不良,傷害胃腸。對于這種人,可以要求他在進食多咀嚼,做到細嚼慢咽,并有意識地咀嚼食物的力度, 也同樣能達到健腦的目的。
篇4
關鍵詞:膳食;搭配;健康;飲食
一、大學生膳食搭配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生對飲食的習慣、衛生和結構不夠重視,有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又有相當一部分對自己的飲食結構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主要是他們對飲食知識缺乏認識,不重視飲食的健康,這使大學生自己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身體亞健康甚至疾病。
當代大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大學自由的環境使學生養成各種不良習慣,其中以飲食習慣最為突出,如不吃早餐,以零食代替正餐致使飲食質量得不到保證,影響大學生身體狀況,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普遍令人堪憂。大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學習任務繁重,他們的營養狀況備受社會的關注。近年來,飲食無規律成為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飲食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而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睡懶覺而來不及吃早餐,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同學習慣于“開夜車”,出現早上起床晚的現象較為普遍,他們來不及吃早餐就匆匆去上課。大學生缺乏膳食營養知識,在女大學生中普遍存在減肥、瘦身等現象,為了身體苗條減少飲食,又缺少飲食減肥的知識,盲目減少早餐和總能量攝入。
(一)大學生的飲食行為情況調查
普遍對接受營養知識的態度良好,大多數認為營養重要。37.55%的人能夠堅持每天吃早餐,62.30%的人存在偶爾不進食早餐情況,21.73%的人完全不吃早餐。29.06%的人有規律,能夠按時進餐,67.19%的人存在由于學習或訓練等原因引起的無法規律進餐情況,3.75%的人進餐毫無規律,餓了才吃。36.49%的人存在夜間經常加餐的情況。
(二)食物選擇情況
65.32%的人主要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食物。22.01%的人會根據自身需要和營養來選擇。27.91%的人則根據價格選擇食物早餐的內容選擇上,排在前5位最經常攝入的食物分別是稀飯、雞蛋、饅頭、包子和油炸食品。
二、大學生飲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質量不高。大學生普遍不重視早餐,相當多的學生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質量不高。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營養質量不高的學生,其數字運用、創造性想像力和身體發育等方面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要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早餐教育,讓大學生意識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讓大學生了解早餐的食物種類、數量和營養搭配情況。
(二)偏愛零食。大學生中喜歡吃零食的情況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愛零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營養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而且多數零食味道濃厚,過于香甜或咸鮮,脂肪和糖鹽的含量較高,既影響大學生進食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鈣、鐵、鋅、碘、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的缺乏。因此,要教會大學生選擇營養相對均衡全面的零食,既享受到吃零食的快樂,又能獲得良好的營養。
(三)偏愛洋快餐。從營養的角度看,洋快餐普遍都是肉多、菜少、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纖維、低維生素、低礦物質的食品。比如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優質淀粉,但用馬鈴薯炸制的薯片、薯條中卻吸收大量的油脂、能量增加、維生素卻被破壞了,是典型的“能量炸彈”。
(四)偏愛油炸食品。油條、煎餅、油炸花生、煎雞蛋等油炸食品以其鮮美酥脆的感覺,深受大學生青睞。此類食品經高溫烹調可產生大量有強烈致癌作用的丙烯酞胺、苯丙花等毒性物質,故油炸食品不宜多食用。
(五)校外就餐。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在校外就餐的次數明顯高于女生。他們選擇校外就餐的原因:有的是認為校外飯菜價格適中,口味要比學校食堂好;有的認為校外就餐自由方便,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的經常是因為同學、朋友聚會而外出就餐。大多數學生校外就餐的地點選擇在學校周邊餐館、街邊小店、小攤上,但這些地方大多條件簡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環境惡劣,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六)白開水飲用量偏少。很多大學生沒有主動飲水的習慣,每日的飲水量不足,往往是渴極了才暴飲一頓。現在的瓶裝水和飲料越來越多,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常以此替代喝白開水,認為比喝白開水更有營養,尤其偏愛含糖飲料和果汁,其實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里面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且它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
(七)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少。大學生膳食結構不合理還表現在每餐主食量攝入偏多,而蔬菜水果攝入量較少。蔬菜和水果能夠為人體提供每日以及長期健康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它們還能增加膳食纖維,有助于體內酸堿平衡,從而達到一個平衡的膳食模式。
(八)飲食不規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一日三餐進餐時間和進餐間隔無規律,甚至三餐的食量分配也無任何規律,隨意性非常大。如果攝食不足或飲食過度,都會傷害脾胃的功能。飲食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是導致消化系統紊亂的主要原因,長期沒有規律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必須引起注意。
三、長期的不合理飲食的結果
目前大學生因學費過高其他開支增大,并伴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平時節約到周末飽食一頓,致使大學生普遍營養不良。
當前對大學生健康威脅最大的營養性缺乏病有四種,即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維生素A缺乏癥、缺鐵性貧血、鈣的攝入量不足。據調查,大學生蛋白質攝入量僅為標準供給量的65.5%――74.8%,其中優質蛋白質僅為總蛋白質的15%左右。膳食營養價值不高,肉、蛋、奶、蔬菜攝入較少,各種食物搭配不當,比例不合理。三餐食量分配也存在一定的題。如大約70%的學生不吃早餐或吃一點。維生素缺乏的出現率男生為12.5%,女生為34.4%。主要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的占12%一18%,毛囊角化、皮膚干燥、舌裂、口角爛、暗適應降低的占16.3%。根據血紅蛋白的測定,男性大學生的貧血患病為25.9%,女性為51.4%,這同時表明了大學生膳食中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c嚴重不足,影響了鐵的吸收和利用。
篇5
附一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
引言
我國兒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現象已較為普遍,為了培養他們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飲食習慣,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受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編制了《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此項工作得到了中國營養學會專家的大力支持,也廣泛征求了相關領域的意見。
一、背景
3歲~17歲是兒童青少年的重要生長發育時期,更是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科學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保障兒童青少年的良好生長發育,還可以降低患營養相關疾病如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的危險性。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膳食結構與膳食質量與1992年相比已經優化但尚未達到合理,還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維生素A、鐵、鈣等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城鄉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發育在逐漸改善,然而在農村地區有著不容忽視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現象,數據顯示,城市0歲~6歲兒童超重率為3.6%、肥胖率為1.9%,7歲~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8.5%、肥胖率為4.4%,其中大城市7歲~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率為21.2%,正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1991年以來,我國城鄉3歲~17歲兒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費率和平均零食消費量都呈上升趨勢,學齡前兒童尤為突出。2002年我國3歲~17歲兒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費率在35.1%,城市55.7%,農村29.6%。研究顯示,零食在兒童青少年每日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總能量的7.7%來自零食,零食提供的膳食纖維為18.2%、維生素C為17.9%、鈣為9.9%、維生素E為9.7%、鐵為6.9%、鋅為6.3%。
二、目的和意義
在兒童青少年中吃零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應當對他們的零食消費觀念及行為予以正確的引導。制定本指南并非鼓勵兒童青少年消費零食,而是指導他們在不影響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適時適度消費或者必要時限制食用零食。
本指南制定目的:第一,指導兒童青少年、家長或撫養人、教師等能夠正確認識零食食物及特點,從而使兒童少年合理選擇、適時適度消費零食,保證身體良好發育。第二,為相關部門、企業等機構團體或個人提供建議,創建有利于培養兒童少年良好零食消費行為的相關政策及食物環境。
本指南自后,還將在實際使用中不斷驗證和修改完善。
三、內容
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膳食營養狀況還存在諸多問題,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結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措施。同時,正視兒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實際情況,加以正確引導,將有利于他們做到合理膳食,減少和改變不良的零食消費行為。
本指南適用于3歲~17歲的城鄉兒童青少年。從營養與健康的角度,本指南強調食物攝入要以正餐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如果有吃零食的需要,則可以參照一下不同兒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費指南。
本指南對于零食的定義是:非正餐時間食用的各種少量的食物和飲料(不包括水)。
不同年齡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分類指南
1. 3歲~5歲兒童
3歲~5歲學齡前期是培養良好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時期。此時期的兒童常常模仿家長和教師,因此,家長、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教育和引導兒童正確認識事物的特點,幫助兒童建立有益健康的飲食行為。
(1)零食應是合理膳食的組成部分,不要僅從口味和喜好選擇零食
學齡前兒童在定時定量吃“三餐兩點”或“三餐一點”的基礎上,還可以選擇適當的零食作為正餐必要的營養補充。選擇零食時,不要一味滿足兒童的口味和喜好,以防止兒童養成亂吃零食、只吃零食、不吃或少吃正餐的習慣。
(2)選擇新鮮、易消化的零食,多選奶類、水果和蔬菜類的食物
奶類和食物含豐富優質蛋白質和鈣,新鮮水果和蔬菜類零食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多選此類食物有益兒童的健康。
篇6
【關鍵詞】 血脂 健康教育講座
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腎損害等動脈栓塞性疾病的獨立危害因素。為了加強對社區居民血脂異常的危害及防治的教育,我們在社區對部分居民進行了血脂知識健康教育講座,并對講座前后的情況進行了自身對照的現場試驗,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曹家渡某社區居民42人,男23人,女19人,年齡21~77歲,平均(50.88±9.7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占26.2%(11人),中學占59.5%(25人),大專及以上占14.3%(6人)。
1.2 方法 2007年7月對42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課前問卷調查,隨后進行血脂異常知識講座,通過簡單、通俗易懂的畫面,講述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飲食與血脂的關系、煙酒對血脂的影響、降脂藥物治療的常識等。并現場回答問題、討論等,講座結束后再進行健康教育課后問卷調查。
2 結果
2.1 居民聽講座前對血脂與健康認識情況 參加講座者既往曾測過血脂的30人,占71.43%。講座前對血脂與健康的認識情況見表1。從表1看,居民對于血脂對健康的影響有一定的認識,66.7%的人認為血脂對健康有較大影響或很有影響;對飲酒與血脂的關系,92.9%的認為有影響。但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健康的影響方面存在較大誤區,當問及“血脂高就是吃得飲食不當引起時”,81%的人認為是;對降脂藥的能否長期服用問題上半數以上的人(57.1 %)持否定態度。
參加講座者講座前正確知道每日吃鹽量的占31.0%,每日吃油量占7.1%,回答錯誤和不知道的分別占69.0%、92.9%。表1 居民聽講座前對血脂與健康的認識情況
2.2 參加講座前后社區居民對血脂認識的比較 參加講座后,社區居民對血脂認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2是參加講座前后社區居民對血脂認識的比較,從表2看,講座前后居民對血脂中LDL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認識、對飲食與血脂的關系、藥物降血脂治療、每日吃鹽、油量方面的認識差別有非常顯著性;血脂對健康的影響、TC 高對身體有不良的影響差異有顯著性。表2 參加講座前后社區居民對血脂認識的比較注:*差異有顯著性,**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轉貼于
3 討論
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1]。如果血脂異常,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
血脂異常的發病是一個慢性、隱匿過程,輕度血脂異常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較重的會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胸悶、氣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說話、肢體麻木等癥狀,最終會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并出現相應癥狀[2]。
合理的飲食是治療血脂異常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但由于人體內的脂肪大約66%由體內自己合成,僅33%來源于食物。體內幾乎所有的器官均可以合成膽固醇,但主要還是在肝臟和小腸,幾乎70%~80%的膽固醇有肝臟合成。肝臟合成的膽固醇是形成高脂血癥的主要原因。本次講座后居民對飲食與血脂的關系有了較正確的理解(χ2= 6.920, P=0.009)。
血脂異常病人的飲食要有節制,每日攝入的食物能量以維持正常體重的需要為準。盡管目前使用的降脂藥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在飲食治療無效時,仍要考慮藥物治療。血脂異常經過嚴格飲食控制3~6個月后,血脂水平仍明顯增高的,特別對于中老年人和有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史等)存在者必須給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期間仍應堅持飲食治療。降脂類藥很多,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病人應多運動,可以促進體內多余脂肪的消耗。
本次健康講座通過從血脂的形成、危害、防治措施,讓社區居民了解到血脂異常是可防可治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他們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的不同,掌握的程度也各異,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他們對血脂知識的了解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技術執行組.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項目工作辦公室.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工作手冊,2002,18-19.
篇7
【關鍵詞】 健康;健身;營養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我市健身俱樂部的健身會員
實驗法:為能更準確的說明問題,對部分經常有規律健身的人進行了5周的跟蹤了解。
文獻資料法:查閱近幾年來國內外多種有關于健康,健身,營養類的核心期刊,書籍及各種有關健身與營養的資料;在intenet網上查閱了有關健身與營養問題的著作與論文。進一步了解健身與營養知識及營養對于健身的影響。
調查訪談法:在健身會員鍛煉或填寫問卷時,對于和問卷有相關的問題進行訪談,了解更為詳細真實的資料。
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需要初步設計健身人群的簡單健身情況,飲食習慣及飲食狀況的調查問卷,重在了解在健身過程中的飲食情況。總共發放了300份,收回了292份,回收率97.33%。有效問卷245份,有效問卷率83.90%。數據分析法:對收集的所有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比較,分析,整理。
二、結果與分析
表明:在健身人群中,認為營養“不重要”的人,只占了6%;對于營養認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占了58%,21%;占了整個餅狀圖的多大部分,其余的15%則認為“無所謂”。總體上看,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營養的重要性。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人每天都要從食物中攝取營養,能去健身俱樂部鍛煉的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他們物質生活進一步的提高,基本的生活都能夠保證,對于自己的生活,健康在認識上有了全面的認識;再有就是現代的科學技術,對于人體的研究越來越透徹,各種文明疾病引起人們的注意,有關于營養對健康產生效果深受現代人的重視。
1.健身營養――研究對象對健身中營養補充認識現狀
表明:研究對象中能“了解”和“非常了解”合理飲食對健身效果影響的總共有89人,占有37%的比例,大概占有整個餅狀圖的三分之一;“了解不多”占了37%;剩下的26%是“不了解”的。健身可以使身體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在健身中能以合理的營養為物質基礎人卻不是很多。說明現代的人,雖說能為身體的健康去健身俱樂部鍛煉,但對是否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上了解還有些欠缺。分析其原因:
(1)合理飲食對于健身效果的影響是一個比較科學性,系統性的問題。
(2)合理飲食對健身人群的影響是因人而異。
(3)健身俱樂部對健身會員有專門的營養為指導是個缺失。
(4)我國各級醫學和健身指導部門在營養學知識方面重視不夠和普及不夠。
前兩方面的原因是:根據不同人群所從事的行業不同學習和接觸的知識也不盡相同。
2.研究對象日常飲食習慣的調查分析
表明:在我市健身俱樂部中鍛煉的男士,在日常飲食習慣上“根據自己愛好”“沒有安排”的總占有三分之二;“有安排”的最少;“偶爾有安排”的占了總體的四分之一。從比例上看,男士比女士在“沒有安排”“根據自己愛好”占的稍多一些。分析其原因:最多可能是因為在工作上男士沒有太多時間考慮飲食上的細節;由于眾多原因現代人經常性的晚上過多飲食。
3.研究對象日常飲食表現的調查分析
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飲用米飯,面粉,谷類和淀粉類食物男性在300~500克和500克以上的區間占總去有91.7%,300克以下只占有8.3%。女性則中間區間300~500克占有51,8%,300克以下,500克以上占了48.2。總的來說,北方人大多都是以面食為主食,現在以米為主的人也有所增加。相對來說,日常飲食中,男性食用米飯,面粉,谷類和淀粉類的食物比女性多。
表明:研究對象男性每天飲用400克以下和500~600克區間相差不大,400~500克的占有比例最大,600克以上僅占8.3%;女性400克以下和600克以上的比例相當,400~500克和500~600克的占了77.4%。總體來看,由于生活質量的提高與豐富,對于蔬菜及水果飲用量都能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女性日常飲用蔬菜和水果比男性比例要多。
三、結論
(1)我市的健身人群能夠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對于營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從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重視。可是對于營養知識了解不夠,沒有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掌握。總體來看,我市的健身人群對合理營養認識與營養知識及健身中的合理補充營養成反比關系。
(2)在我市健身俱樂部中,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合理營養與健康的重要關系,為了健康選擇健身俱樂部來達到健康,但對于自身的飲食習慣能注意的不多。致使在健身過程中,不僅達不到健身效果,更不能達到自身健康。
篇8
幼師生物教學營養教育營養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最主要的物質基礎,營養狀況是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因素。學生學習期間腦力活動繁重、代謝旺盛,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較高,營養不合理不僅會影響到學生體能與智力的發展,還會引起各種營養性疾病。在我國,營養學課程主要是在營養師、醫學營養、食品衛生等專業中展開的。自然地,營養學也徜徉于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大門之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將從事幼教工作,他們的營養知識、營養意識,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營養狀況和身體素質,而且在將來的幼教崗位上,也影響到學前兒童的飲食觀念和飲食行為,而兒童時期是飲食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營養教育、增強營養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營養狀況、營養教育日益受到關注,很多學校開展了相關的調研活動,從理論上提出了學校營養教育的必要性,主張學校營養教育擬采用整合課程形式,將營養教育滲透在相關學科中進行。而生物學是與人們生活緊密聯系的自然學科,其研究對象往往是人們的食物或食物在人體內進行的反應,與營養學密切相關,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為營養教育提供了一方沃土和天地。如何在生物學課堂滲透營養教育,筆者在實際教學工作進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營養知識的整合滲透教育
解讀《生物學》教材,可以找到很多有關營養教育的內容。考慮到生物學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生物學課堂進行營養教育,需要在生物學知識中尋找營養知識的結合點,將兩門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進行滲透教育,這就是整合滲透教育。在植物部分學習灌溉和施肥的基本原理時,可以結合講解水和礦物質是生命活動必須的兩大類營養素,除了水、礦物質,還有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素,共七大類。可以進一步拓展營養素的概念: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人體健康的基本要素,告訴學生營養素通俗地說就是食物中的養分,人類飲食目的就在于攝取比例合理的七大類營養素,滿足生命活動所需。
在種子的教學中,結合種子中貯藏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種子萌發和幼苗早期生長所需,因此,像蠶豆、花生、大豆等種子因為營養豐富成為人們常吃的食物。可以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整理營養價值相對較高的食物,從而懂得在學習繁重、營養物質需求較高時選擇這樣的食物,滿足營養的需求。
二、根據教學實際,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養觀
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對營養的認識是錯誤的。只要一提起營養,他們的腦中首先會閃過動物食品的名稱,認為營養就是大魚大肉。由于錯誤的營養觀,使得學生偏食、挑食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養觀是對學生進行營養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微生物部分真菌的教學中,針對很多學生會認為香菇、金針菇等食用真菌既不是肉類也不是魚類而不喜歡吃、甚至不吃的現象,可以讓學生了解真菌所含有的食用成分或食用價值,并且按七大類營養素進行歸類,認識到真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進一步延伸:每一種食物都含有特定種類、特定數量的營養素,魚、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蔬菜、水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素,“營養”廣泛地存在于每一種食物中。通過正確理解“營養”的概念,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從而在日常飲食中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合理營養的意識
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求日常做到合理飲食、合理營養,這是營養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合理營養的意識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絕非三五之日就能完成,在生物學課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在不同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的進行。
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追求漂亮的身材而盲目減肥,故意吃得很少,時間長了,肯定會因為攝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而出現營養不良。在光合作用的教學中,可以結合能量平衡的要求,教育學生合理飲食。通過葉片剪影的實驗,很形象、很具體地告訴學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所制造的糖類中,糖類是一種重要的產能營養素,從食物中攝入能量就是攝入蘊藏在糖類中的化學能。除糖類以外,脂肪、蛋白質也是產能營養素。在日常飲食中,首先要考慮是否攝取了足夠的能量,我們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長發育、學習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教育學生要吃飽,吃飽了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合理的營養應該是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吃得好就是攝入的營養素比例是否合理。在魚類的多樣性教學中,會學習、了解很多種類的魚,像四大家魚、泥鰍、鱔魚、帶魚、黃魚等,它們常以營養豐富為由出現在飯桌上或酒席上。雖然魚類公認“營養好”,但是不能當飯吃,因為只吃魚或主要吃魚肯定吃不飽,其體內碳水化合物(糖類)含量極低,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膳食纖維素又完全沒有,從營養素的種類上,也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在不同章節的教學中,和學生討論海帶、胡蘿卜、番茄、雞蛋、菜花、大米、面粉、玉米等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幫助學生認識到:任何一種食物都因含有某種營養素而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沒有一種天然食物所含的營養素能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所以,合理飲食、合理營養,最起碼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否則不可能攝取到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的營養素。提倡多種食物混食就是利用各種食物中所含豐缺多寡不同的營養素相互彌補的作用,以滿足人體營養素的需求維持身體健康。
營養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做到合理營養,促進身體健康,提高身體素質,這需要營養知識的指導,更需要強烈的營養意識。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在生物學課堂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營養知識的整合滲透教育和形成合理營養意識的培養教育,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營養學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理解什么是平衡膳食,不吃早餐的現象幾乎沒有了,偏食、挑食的現象大大減少,這對提高學生營養水平,增強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杜壽玢,李鈺聲.我國營養專業教育的歷史回顧[J].營養學報,2006,28(2):1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生物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11.
篇9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飲食;問題調查;對策探討
營養為人類的物質基礎,所以大學生必須有良好營養的狀況和健康飲食的行為,從而能夠較好的在社會競爭中發揮自己的能力,但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大學生在飲食行為和健康知識上的總體評價尚可,能夠保持規律飲食,葷素的營養搭配,且能夠正確對待營養。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大學生的飲食行為不健康。主要有過少的攝取主食,忽略早餐,不平衡的膳食,挑食等,這些與健康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認知水平有一定關系。為清楚大學生這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具體的飲食行為和影響因素,包括學生性別、地區差異對飲食的影響,并采取良好的對策,使其得到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并促使健康水平的提高。
1 調查對象和內容
對2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患調查,其中女生104名,所占比例為52.0%,男性96例,所占比例為48%,29例大一學生,所占比例為14.5%,53例大二學生,所占比例為26.5%,93例大三學生,所占比例為46.5%,25例大四學生,所占比例為12.5%。在哦調查問卷中有大學生的基本資料、飲食習慣、飲食行為、營養知識的了解情況、飲食消費、食品的安全意識等。
2 大學生飲食存在的問題
2.1 飲食行為和習慣
部分學生習慣性的不吃早餐,主要原因有沒胃口、時間不夠以及控制體重等,且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學校食堂就餐,有少部分的學生在宿舍做飯或者學校周圍的小吃店進行就餐。在飲食行為上有6.5%的學生會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30%的學生從不暴飲暴食。而且在食物的選擇方面,首先關注的為食物味道,其次為營養,然后是價格和外觀。在飲食的健康知識方面女生比男生的了解度稍高,但都有待提高。
2.2 學生食品的安全意識欠缺
無論在食堂還是學校周邊的餐館,都存在學生打包的普遍情況,盡管在食堂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的飯盒會收費,但依然有很多學生都打包,這種飲食習慣不僅使白色垃圾增加,且高溫飯菜在一次性的飯盒中,會出現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且很多學生平時的就餐場所沒有基礎的消毒措施,甚至很多小店根本沒有衛生許可證,由此說明大學生缺乏食品的安全意識。
2.3 食堂的對食品安全意識的不足
在調查問卷中很多學生都表明不滿意食堂的飯菜的保溫情況,有些學生反應到下午放學后,很多飯菜都已經涼透,特別是冬天,促使學生到校外的小店區就餐,或者到在宿舍沖泡面吃。而且食堂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服的穿戴方面,75%的工作人員可達到每天對工作服的良好穿戴,而25%的工作人員不能做到每天穿戴,因此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
3 促進大學生飲食健康的對策
3.1 學校加強飲食健康知識的教育
新生在入學時,各系主任和輔導老師要專門給予健康飲食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使其保持良好飲食的習慣。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具體講解和說明,包括早飯的重要性,以及不吃早飯的危害,有條件的學校可釋適當組織學生跑操,這樣可規范學生的作息時間,使其有時間、有食欲吃早飯,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并針對季節的特點,告知學生適宜食用的食物,鼓勵學生在食堂用餐,盡量減少去學校的周邊小店,因為那里的衛生條件較差,飯菜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尤其在夏季,食用變質食物后,很容易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也可成立,并定期召開健康飲食的講座,對學生給予該方面知識的講解。
3.2 加強學生的健康飲食
學生要明確認識到飲食健康的重要性,保證營養攝入的全面性,避免偏食,每天攝取人體所需要的能力即可,避免暴飲暴食,造成肥胖等疾病,部分患者喜愛吃漢堡、薯條等油炸食品,要使其減少油炸食品的食用。并在進食中保持定時定量,這樣可使血液中的營養物質維持穩定,使人體可進行正常活動,一般兩餐之間間隔5小時最佳,而且每餐的餐量盡量保持一致,避免暴飲暴食。在周邊小店吃飯時,盡量選擇環境較為安靜的。
3.3 加強餐廳管理
因為學生最主要的就餐環境為餐廳,因為為保障學生得到衛生健康的飲食,一定要使餐廳的飯餐和環境都達標。
篇10
1、日本菜之“形與色”
日本菜被稱為“五色五味五法之菜”。白、黃、紅、綠、黑為五色;甜、酸、辣、苦、咸為五味;生、煮、烤、炸、蒸為五法。好多人都知道日本菜講究顏色、形狀的組合,第一眼看見的時候,會讓人感覺特別的賞心悅目,這是日本菜的特點之一。日本人對待食物的心情就像是對待藝術,把藝術的美感與設計放在食物上面,把設計融入到自然的世界里。日本飲食講究兩個詞,即“藝術性”和“優雅感”,這樣就達到了日本料理賞心悅目的效果。日本人講究保護、不破壞自然景觀是自古以來的風俗,認為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日本的食物制作也是講究自然性的和生命感,日本料理中的色彩也體現了一年四季的更迭,春是生機盎然的綠色,夏是繁花似錦的紅色,秋是碩果累累的金黃色,冬是銀裝素裹的白色,而哺育一切的大地是黑色。日本人在整個飲食環境里處處充滿著讓人不可忽視的美,融入了大地與大海之色和四季之色,把烹飪出來的菜肴當做自然中的朵朵鮮花來點綴生活,不以香氣誘人,而以神思為境,這樣才會給人一看上去就漂亮的感覺。例如:日本料理中壽司的拼盤造型,即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壽司依次排列,在壽司中間點綴翠綠色的葉片,那色彩和造型如詩如畫,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花壇之中。
2、日本菜之清淡
在日語中有這樣一個詞是“油斷大敵”,意思是粗枝大葉害死人,而字面的意思就是說把沒有油看成是最大的敵人,可見日本人把“油”看的何等重要。與習慣上多油的中國菜相比日本菜則是惜油,省油的,當然也有用油的精進料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深刻認識,現在的生活用油幾乎都是以植物油為主,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以清單新鮮為主流的日本菜肴。像天婦羅這樣的油炸食品,通常都是用吸油紙把多余的油吸出之后再食用的。日本人做菜以煮、蒸、烤、生食為主,再加上日本醬油作為調味料,盡量保持原料固有的味道及特性,很少使用其他重口味的調料,這些做法決定了日本飲食具有少油、新鮮、清淡的特點。還記得大學時期在日本外教家里做客,我們老師炒出來的菜油鹽都很少,除了他自己的日本醬油就沒加其他的調味料,第一次吃的感覺淡然無味。在傳統的日本料理中,為保持原材料本身的味道,多采用生的,或稍稍煮一下的烹飪方法,生食成為保持食物原味的最好食用方式,既保證了食物的清淡口感,也同時體現了日本料理的生鮮特點。例如: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有的生食,日本人將新鮮的魚、貝類等海鮮切成大小適中的片狀,再蘸上調味料食用;有的只是稍微加熱處理,如微蒸或者熱水快速浸燙,這樣的刺身可以是外熟內生的狀態,再加上蘸料即食,無論哪種方法都保證了口味上的清淡。
3、日本菜之魚料理
眾多的考古學者證實,人類在形成初期就有食用魚類的記錄。在傳統的日本料理中魚貝等水產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日本人和魚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日本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海岸線綿長,所以日本的水產品豐富,日本人吃魚也就有了先天條件。從膳食營養的攝入和食物健康的方面來看,日本人也是愛吃魚的,大家都知道魚的營養價值,魚肉中的蛋白質,磷脂等物質豐富,也有好多的魚類,比如說海馬、海龍等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無論是蒸煮燒烤炸所制作的食物都是很受歡迎的,日本以“生魚片”這種獨有菜肴而聞名世界,用極好的技術和刀工將新鮮的魚和貝類切分精細為食。日本不僅是產魚大國而且也是食魚的大國,日本人的魚食總量明顯高出其他國家。日本的國民被冠以“魚食民族”這一稱號。
4、日本菜之健康飲食
日本作為一個人口長壽的國家,食文化自然是功不可沒的。日本人吃飯講的是多種多樣,主食、副食搭配適宜,這是健康飲食所提倡的雜食之法,日本菜更突出的特點是加工精細,量少質高,注重菜品的營養價值。中國人看日本菜的第一感覺除了好看以外,還有的就是種類雖多但數量就很少。雖然每一樣的菜品量都很少,但是卻不能小看它的營養價值,日本菜在組合上顧及到了人體所需營養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普通的日本家庭,早餐也絕不含糊,種類豐富,營養全面。食物本身的營養是人體健康的之一要素,而膳食營養的平衡是人體健康更重要的因素,日本飲食中雜食的概念做到了在膳食上的多樣和平衡。日本菜做到了低油低鹽低脂肪,這是健康飲食的清淡之法。日本料理的烹煮方式遵循的是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自身的營養價值的烹飪做法,少量添加或者不添加調味料來控制自然原味。日本料理對季節的要求性也是很強的,不符合時令的菜是不食用或者較少的食用,因為反季節的蔬菜都是人工利用藥物作用生長的,符合時令季節的海產品和新鮮蔬菜才是對健康有益。,這是健康飲食的時令食材適宜之法。比如說日本人的食用肉類以食魚和牛肉為主,多吃魚對身體大有好處,尤其是海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血脂非常有益,從而大大降低心腦血管患病率。日本人在接收了西方思想文化之后,牛肉也在日本料理中有了舉足輕重的位置,牛肉營養豐富,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還能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提高胰島素合成代謝的效率,促進造血,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日本菜在注重食物和食材方面控制得當,這對健康是很重要的。
5、結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食物中毒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