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2: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差異教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差異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9-2066-02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mputer University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 Xin-lin
(Zhumad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students i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y, the study style there are alway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meet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based on difference teaching though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aspects difference teaching design,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ent feedback to perf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Differenc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design
1差異教學的內涵及特點
差異教學的內涵是指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和開展差異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實現學生各自的身心發展目標。
差異教學的特點是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于學生”作為教學的一個出發點,立足于有差異的群體,提供學習內容,過程和成果的多元選擇,是全班、小組與個別教學的組合。差異教學既立足于學生的差異,又不消極的適應學生差異,而謀求創造種種條件,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差異教學既看到學生的共性也看到學生的差異,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既全面發展又具有個性的人才。差異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更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關注教如何更好的為學服務。
2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差異教學的意義
通過調查發現,由于地域不同,導致一年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起點水平不同,學生對計算機學習興趣、學習風格,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應用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準確了解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差異,從學習者的差異出發,進行差異教學內容設計,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和差異教學任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多種學習方式選擇,學習者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病,使學習者主動學習,促使每個學生獲得應有的發展。該文研究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應進行差異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習慣,不能實施一刀切的教學方式。
3計算機基礎課程差異化的教學設計
以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征,基于差異教學思想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差異教學內容設計,差異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學習者的差異測查、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設計、教學活動任務設計、評價體系和反饋五個環節,從差異測查開始,反饋/評價環節是貫穿于整個差異教學設計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差異教學的主體,共同完成差異教學。
3.1差異教學內容分析
從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該課程越來越重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時代的發展,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普及與改革發展,都使得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需求日益增長,我國的新課標也對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異化教學內容設計是依據學生的差異進行設計的,既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要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的教學內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師只是把教材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其教學內容很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而差異教學內容不僅是根據教材來確定教什么,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征、對學生的起點水平不同,學習興趣的不同、學習風格的不同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最大程度上達到適合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差異化教學內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層次的,并且其教學內容不是各個孤立的內容,而是一個整體,是循序漸進的。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來決定自己要學的內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驟,一步一步的達到差異化的目標。
3.2差異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計算機基礎作為一年級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為了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以便很好的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對于計算機基礎課差異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筆者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類和應用類兩類。在基礎類的知識點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學習者必備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如計算機的發展史、windowsXP操作系統的知識、多媒體技術、因特網知識等,基礎知識部分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對于基礎知識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興趣、自主選擇深入學習內容。在應用類的知識點中,包括辦公自動化軟件的熟練使用,網頁制作,動畫制作,圖像處理,計算機網絡應用等方面內容。
1)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不同進行差異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
通過對大一新入校學生的多次測查結果分析,實際上學習群體中的基礎知識水平一般都是滿足正態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有著一定的預備知識基礎和應用能力,而初級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據生源地的情況不同,比例也會有輕微的變化。
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大綱要求的第5章應用軟件和辦公軟件部分,課程內容主要是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的內容。根據實際的測查結果,學生的準備水平在這一部分是整體上相當高,卻又有特別的弱點,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階段計算機信息教學的普及情況,這部分知識水平應用水平,在一年級學生中還是比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Point部分,學生中的準備水平卻表現的非常不均衡。我們在準備這一章的時候,應當適當減少word部分的基礎教學內容,增加此部分的應用內容,減少課堂教學比例,增大競賽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Point部分要適當增大教學比例,大量增加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
2)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差異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習態度、決定了是否能積極地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差異水平,盡量考慮到學習者不同的學習興趣,展開差異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主題,拓展學生的興趣范圍,使得公共課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顧個體差異。
3)針對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差異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由于每個差異學生的學習風格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從實現情況出發,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設計有效的差異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例如,有喜歡協作學習的,有喜歡獨自學習的,有喜歡在小組中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有喜歡安靜的場所才能集中精力閱讀的,有喜歡朗讀的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習者不同學習風格進行差異教學內容設計,以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差異化教學設計并不是一味的去適應學生的教學設計,而是為了促使學生的最大發展進行的設計。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不僅僅是要適應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差異,還要有目的的引導。經過筆者問卷調查發現,學生的學習風格經常并不只是一個,而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綜合,因此我們在依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差異化教學內容設計上,首先依據了學生最主要側重的學習風格類型進行設計,然后對于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風格類型,我們要加以引導,可以利用課堂小組學習活動形式,讓不同風格類型的學生結組,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在不同的學習風格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使自己的多種風格類型的融合都逐漸完善成熟起來。
3.3計算機基礎差異教學目標的評價設計
差異教學是以學習者的差異為出發點設計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中從多方面關注學習者差異,測查學習者差異,根據學習者各種差異情況展開多樣化教學,因此評價內容也需要多元化、差異化,避免單一的評價形式。由于學習者自身的差異,每個學習者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不一致的,所以學習標準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樣。在差異教學設計中,要為每個學習者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每個學習者的評價標準就是學習者在接受差異教學后所要達到的最近目標。計算機基礎的差異教學評價設計如下:
1)在學生考試中,向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試卷。
每章節完成教學任務后,首先進行單元考試。以檢查學生學習效果。試卷分為基礎題+提高題+應用型題。基礎題是全體學生必須完成的部分,提高題部分是給有學習能力的學生完成的,應用型題目是留給有學習能力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了應用實踐的學生來完成的。提高試題可以量體裁衣,可以針對學生的準備水平差異化的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2)對差異教學的活動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對差異教學的活動和任務評價過程中,考慮到不同學習者的準備水平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因素,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完成有創意的、有應用價值的作品才能得到優秀的分數,而僅僅是技術完善,符合作業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數。另外,還可以加入個人評價、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的形式。
3)小組競賽評價。
每章單元學習結束,教師可安排知識競賽、作業作品展示等形式,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第7章多媒體技術知識,可以開展多媒體作品大賽,對參賽作品從知識、技能、思想和態度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差異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習者學習,知識與技能、思想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更多地從每個人的不同素質的角度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予以評價,能使學習者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現自己,發展自己的長處。
差異化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差異化學習效果的評價,能真正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反映學生在知識、技能、思想態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況,通過評價,不斷完善差異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實現優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差異教學設計最大程度的照顧個體差異。
參考文獻:
[1]劉亞軍,楊永戰.差異教學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保定學院學報,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華,尹寶才.適應學生差異的教學技術應用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差異教學與學習資源設計[J].延邊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308-311.
[4]周永青.多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09:2119.
篇2
關鍵詞:建構主義;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22-738-0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Desig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undamenta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vism
SUN Xia, MAO Jie
(1.Jiaxing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axing 31402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expose the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enlightenment to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and use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theory to guide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reform and course design.
Key words:Constructivisttheory;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design
1 引言
在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學科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該課程教學方法、教學觀念的改革,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的構建。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引入教育心理學的先進理念,無疑將使這門課程的教學更符合大學生的學習訴求和心理特征,從而最終影響學生的知識特征和能力特征。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方法論和研究范式,為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2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教學理論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發生認知論”。皮亞杰認為,人的活動是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但這種反應不同于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不是動物的本能反應,而是一定的刺激被個體同化于認知結構(texture)之中,是一種受認知結構支配的智慧活動。他指出,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是通過同化(Assimilation)和順應(Accommodation)兩個基本過程逐步建構起來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無限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1]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而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知識不是問題的客觀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變革,升華和改變,出現新的解釋與假設。而且他們認為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個體之外,盡管通過語言符號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取決于特定情景下的學習活動過程。[2]建構主義者視野中教學活動,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過程,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經驗的建構者,學習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學習環境等的多邊互動過程。認為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重視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
3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啟示
3.1 學習者中心原則
在以往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中,一般采用多媒體授課模式與機房授課模式相結合的方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分配比例一般為1:1或2:1。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設備演示軟件的操作方法,學生通過在機房上機對教師操作行為模式進行模仿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被認為是一種按照既定步驟進行的固定程序,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知識經驗、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的展示,重視學生對教師思維模式的模仿和記憶。與上述傳統教學觀相反,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學生是知識經驗的建構者,是一系列不斷進化的經驗世界的主體。建構主義理論家Wolff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行為,它必須由學習者自行實施。學習者從所擁有的信息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因此學習被視為一種創造性的建構過程[3]。
3.2 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
依照我們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師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是以知識的傳遞者和演示者的身份出現的。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被模仿的對象,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被固化為對各種操作步驟的記憶與重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教師的作用是組織、指導、幫助、促進學習者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按照這一理論,教師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地位,應該從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一位學習的促進者,知識的催化者。教師的工作應該從一系列被固化的操作演示中解脫出來,進而幫助學生創設學習情形,幫助學生在以往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經驗。
3.3 學習是一個多邊互動的過程
在以往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學過程通常表現為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設備對學生進行演示的信息單向傳輸,學習過程通常體現為學生對教師知識經驗的模仿與重復。教與學的過程相對孤立,知識被看成是一種符號化、步驟化的客觀存在。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于所學軟件的理解相對膚淺,對于軟件的使用往往只會重復教師演示過的范例,不能形成知識的遷移與深化。建構主義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教與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與接受過程,而是包含了師生間社會與文化的科學對話、相互作用和實踐以及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且這種建構是通過個體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建構而成的。在建構主義者視野中,學習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學習環境的多邊互動過程。
4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
4.1 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我們在確定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分析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迅速,各項技術指標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形成一種穩定的規范,各種用作教學范例的軟件版本也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此教學目標的定義切忌概念化、教條化,所確立的教學目標應該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其次,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包括認知、情感、意志、創新素質等多方面的目標。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工具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標除了培養學生應用各種軟件的操作能力之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愛好、求知欲,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以及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等。
4.2 教學過程設計中的情境創設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這取決于特定情景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展開應該從創設情景開始。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和表象,從而使學習者達到新知識意義的建構。例如在進行字處理軟件Word教學時,我們設計的教學項目是要求學生完成一份電子報刊,要求版式新穎,有創意,知識應用全面深入。學生在完成該項目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報刊的內容、版式進行設計規劃,既而要利用Word所提供的各種工具進行編輯排版。這就要求學生既要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和原創能力,又要根據創設的目標需求尋找問題,形成問題,解決問題。一份電子報刊完成之后,學生的知識經驗范圍被擴大,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鍛煉。
4.3 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者視野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模式,體現為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兩種模式。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根據教師所給出的教學目標,自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通過書寫學習日志或者項目總結的方式來對自我進行反思和反饋。協作學習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商,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入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當然,協作也包括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學資料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個體之間的,也可以是群體性的,比如集體性的討論和總結。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基礎、能力的不同,依照以強帶弱的基本原則進行分組。比如在網頁制作工具軟件FrontPage的教學中,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制作各自的班級網站主頁。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不僅完成了軟件各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學生的團體協作意識、部分學生的組織管理意識都得到了增強。
4.4 教學效果評價過程化、多元化
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很多院校一般依賴教學軟件對學生進行在線考試,并通過閱卷系統獲得學生的考試結果。閱卷系統的評分標準化必將導致只對學生的考試結果進行關注,不能形成對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從而忽略對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作為一門課程的終極性評價,考核結果不能對學生形成一種反饋,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考試結果獲得對自我知識經驗構建的外部評價,導致無法修正自我認知上的一些缺陷,從而失去修正和提高的機會。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的構建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應自我調節完成,由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學習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識建構方式不一定相同。因此,教學與評價不應該是分離的,評價應該體現過程化和多元化。大學計算機基礎過程性評價體現為:1)設計作品評價(設計作品的創意、設計作品完成進度、技術應用廣度與難度等);2)項目總結評價(態度、興趣、認知)。評價的多元化則體現為:1)對學生設計項目的口頭評價與激勵;2)適當安排競賽活動,比如打字比賽、電子報刊設計比賽等;3)靈活組織上機考試。
5 結束語
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各種新技術新觀點的誕生給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怎么學,即教會學生怎么在自己現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新的意義建構,這是新時期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賦予我們的職責。建構主義影響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需要廣大教師深入實踐,勇于探索,更需要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有關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完成建構主義意義上教師身份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當然,建構主義并非唯一的理論框架,只是理解知識和學習的一種方式和途徑。我們相信,對教育的不斷思考和改革,必將深刻影響受教育者的知識特征和能力特征,同時,也會深刻影響教育者本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參考文獻:
[1] Piaget J.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M]. W. Mays (trans).London:Routlage &Kegan Paul,1972.
篇3
關鍵詞:教學案例;設計;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9)04-0068-02
案例教學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去啟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通過求解答案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判斷和決策“干什么”的問題,來鍛煉學生“怎么干”的職業行為能力。
案例是把實際經驗引入課堂的一種有效工具。隨著高職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基礎課承載著大信息量、少課時的教學矛盾,承擔著大學生信息化核心基礎能力的培養任務。而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標是獲取知識,知識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過引入真實的工作案例,將知識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變無形知識為有形的結果,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而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 教學案例的設計原則
計算機基礎課信息量大、知識零散、操作性強,但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脫節,作為一門各專業開設的通識課程,為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應用工具,其教學案例的設計應遵M如下幾個原則:
1.1 實用性原則
教學案例應來源于企業實際需求,通過調研和分析企業生產過程和社會需求,把企事業單位實際生產的產品和生產流程制作成案例,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提高利用計算機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
教學案例只有面向企業生產一線,面向實際應用,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課程充滿活力。
1.2 先進性原則
構建案例的知識和技能要舍棄過時的、失去用途的內容,及時引進最新的技術。案例能反映當前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及時跟蹤信息化發展潮流、與時俱進,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計算機軟件的不斷升級,各種新技術、新功能不斷涌現,知識點的選擇上就應具有先進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傳與下載、郵件收發與管理、實時通訊等是Internet的一般應用,而FTP服務器的架構、網絡U盤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設計時要靈活選擇知識點,充分體現新技術給社會帶來的便利。
1.3 典型性原則
教學案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際工作事務,能突出軟件的主要應用功能、反映辦公事務的常規事務和主要特點。學生通過一典型案例的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具備解決相關工作事務的能力。如在文字處理軟件中重點設計文檔編輯、圖文混排、實用文檔的制作等功能,而在電子表格中則突出數據計算、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現幻燈片版式、設計模板、動畫效果的設置功能。
1.4 服務性原則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要使學生掌握信息加工和處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辦公事務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為后讀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工具,為學習專業知識提供方便,為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信息化服務平臺。
計算機基礎案例應融合更多的專業知識,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案例,服務于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教學時把通用的教學案例和專業特色案例有機結合起來,使不同的專業選擇性地學習服務職業崗位的專業案例,教學才更有針對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2 教學案例的設計方法和技巧
2.1 案例的設計方法
(1)開展社會調研、分析企事業單位和畢業生的反饋信息,根據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和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2)根據職業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綜合能力領域;
(3)獨立職業崗位信息化能力,根據認知規律重構課程結構體系;
(4)根據完整思維和職業特征分解學習領域,分工撰寫案例初稿;
(5)舉行案例會議,對所寫的案例內容和形式進行討論,提出個性意見;
(6)最終確定案例編寫的形式和內容。
2.2 案例的設計技巧
以案例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體系,需要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程內容的選擇問題,應該以實用、夠用為原則;二是知識點的組織問題,應該以一個完整的職業行為過程為主線,重新串連知識和技能。
(1)內容的取舍
姜大源教授認為“學習情境的設計要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來解決內容的取舍問題”。
教學案例是對生產一線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典型工作任務所內涵的知識和技能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是要重點突出的知識點;同時要注意舍棄過時的、陳舊性的知識,補充新的技術和功能。
在知識點的選擇上,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將知識點劃分為不同的層面。基礎層面是主體部分,必須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現的內容:同時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挑戰空間,提高層面的內容能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內容的重構
高職教育課程開發的原則是“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教學案例要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按照工作過程序化知識順序,重組課程內容。
如“制作大學生畢業論文”教學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載、文檔編排、圖文排版、復雜文檔的制作、電子郵件的收發、網絡實時通訊等知識點按照論文書寫的進程進行了序化和重組,改變了傳統的學科式教學順序,更突出了工作的過程性。
3 教學案例的創新
3.1 綜合案例的創新設計
學科體系課程的內容編排是一種“平行結構”,課程教學往往以知識點講授完畢為標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多呈現單一性。
而以案例為載體組織的課程內容是一種行動體系的課程,其內容編排是一種串行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組織通過案例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單元,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的案例中會有交叉和重復。教師一般會根據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選擇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布局。
同時,教學中必須考慮到事務的綜合復雜性,教學案例的設計應該體現這種綜合性,必須設計一類涵括學習領域主要知識和技能的案例,既鍛煉學生各項技能的綜合運用,又提高學生處置復雜事務的條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力。如在計算機基礎中設置投標書文檔制作案例、就可以將課程中的主要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事務的能力。
3.2 職業化案例的創新設計
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思想更強調課程的通用性,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處,而在職業教育中,基礎課程同樣是為職業崗位提供服務,為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因此,教學案例的設計應該職業化。
在教學設計時,應該根據不同的職業特征,分析該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將其信息獨立出來,進而設計教學情境,開發教學案例,使計算機技術和職業崗位進行緊密融合,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如汽車專業,教學時進行汽車說明書的設計和制作;建筑專業,設計制作工程造價概預算表;經濟管理專業,制作會計實務報表等,可以直接實現計算機技術對職業崗位服務的功能。
4 案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的設計應該根據知識和技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順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對學生的學習有指導意義;
(2)設計的案例要來源于實際工作環境,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加工處理。
(3)設計的案例應避開感情的宣泄。應避免使案例的問題重心轉到個人的情感層面上去。
(4)案例的表述語言要精練,充分地表達教學思想,提供的細節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學生的視線和思維。
篇4
關鍵詞:計算思維;程序設計;教學實踐;算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7-0143-03
《程序設計基礎》是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及部分文科學生的選修課甚至必修課,而C++語言又是大多數學校教授這門課程的首選語言。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很多學生甚至部分老師認為就只是為了掌握一門編程語言,為語言而學習語言,為編程而學習編程。事實上,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的是,通過學習一門編程語言,進而學會編程,可以讓他們擁有與聽說讀寫同等重要的認知能力――計算思維。可以說計算思維是我們和計算機對話的接口,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學生具備初步的計算思維能力也是開設《程序設計基礎》這門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
什么是計算思維,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周以真教授對其進行了系統闡述和推廣。周以真教授認為,計算思維代表著一種普遍的認識和一類普適的技能,每一個人,都應熱心于它的學習和運用。如果一個人具備計算思維能力,則能讓他“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思考”。對于計算思維,她是這樣定義的:“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的行為。計算思維包括了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那么,什么是像計算機科學家一樣的思考呢?因為計算機科學家具備了豐富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和知識,總是以自己扎實的學科知識從事計算機相關的研究工作,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計算機學科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解決身邊的問題。
計算思維描述的不僅是計算,能計算不等于有計算思維;計算思維是人的思維,不是程序,也不是計算機的思維,大學生學習《C++程序設計》這門課,應該從單純的語言、編程的學習,轉變到計算思維的培養學習上來,使計算思維如同實證思維、邏輯思維一樣,成為每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科學思維能力。
如何把計算思維引入到《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中來,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1基于經典算法的計算思維教學實踐
將《C++程序設計》課程的重點轉到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上來,而不是僅僅教授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及其應用。課程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一尋求不同解決方法―對比選優―解決問題”的“問題求解驅動式”的講授方法,通過實際的案例中的一些經典算法,盡可能地講授清楚計算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比如在講授完排序算法后,給出一個背包問題的案例;出去遠足,允許你帶一個規定大小的背包,裝盡可能多能量(卡路里)的食品。這是經典的背包問題。你可以預先將所有食品的能量按大小排序,然后按順序從高到低裝包。但你的背包是限重的,能量高的食品可能很重,導致你裝的食品很少,從而總能量并不高。一種方法是以卡路里/重量的比率排序,按比率母叩降偷乃承蚪食品裝入背包,從而希望裝入背包的食品總能量最高。這種以每次價值最大為依據解決問題的思想就是貪心策略。
貪心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把求解問題的任務分解為若干個步驟,但算法在每一步驟的決定可能是短視的,即該步驟所采取的方法是局部最優而非全局最優解。盡管并不是所有問題的局部最優解就是全局最優解,但在實際問題求解過程中,仍然可以用貪心策略得到可以接受的問題解。
從計算思維的角度看,貪心策略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以當前和局部最優化為出發點去求解問題簡單易行,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在講授函數的遞歸調用這個知識點時,通過介紹歸并排序這個實例提出分治策略的思想,即把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與原問題同結構但規模較小的子問題,然后以遞歸的方式求解這些子問題,并通過合并子問題的解得到原問題的解。
分治策略也體現了一種計算思維在里面,它是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很多問題的一種常用方法。分治策略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思路,當面對復雜問題時,可以把問題轉化為相互之間具有一定聯系的、規模較小的、解決方法類似的子問題,最后通過合并子問題的解得到原問題的解。
通過這樣的案例,講解若干典型算法在問題求解中的應用,揭示其所體現的計算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算法思想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的計算思維能力。同時感受具備一定的計算思維能力所帶來的好處。
2強化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C++程序設計》作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計算機語言的入門課程,要學好它是有難度的,C++的語法規則繁瑣、枯燥、抽象,對具體語法規則的學習和記憶會影響學生對語言本身內涵的理解和計算思維的體驗。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從訓練學生的計算思維為出發點,將計算思維的本質――抽象和自動化作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問題出發,通過抽象、約簡,轉化成解決問題的算法描述,最后得到算法的C++語言實現。將《C++程序設計》課程從以往偏重講授一個個孤立的語法知識點轉變為以計算思維為出發點,把重點放在問題求解和算法的實現上,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達到對學生的計算思維進行更好的訓練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多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計算機課程中的概念,是讓學生盡早建立起計算思維的好方法。比如在講解算法的概念時,從生活中的問題求解(比如做菜)出發,講解其與計算機求解問題的異同點,進而引出算法的概念、特點和描述方法。在講解遞歸這個在計算思維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時,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比如兩塊面對面放著的鏡子中的影像,去引導學生理解遞歸的概念。通過講解數學中的階乘的遞歸定義,讓學生理解遞歸算法中的兩個重要條件:求解問題的自相似性和遞歸出口。
在教學過程中,多用一題多解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也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教學中,一些問題往往不止一種解決方案,通過一題多解讓學生去發現、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比如找假幣問題,9個銅幣,其中有一枚假幣比其余的真幣輕,現在有一個天平,請設計一個算法,找出其中的假幣。方法一,每兩個銅幣一組,分為4組,分別放到天平上稱,前面4組任一組有假幣都可以通過天平稱出來,如果4組都一樣,則假幣是沒有被分組的那個銅幣,所以最多稱4次可以找到假幣;方法二,先將其中的8個平分為兩組,如果相等,則剩下的是假幣,否則,假幣一定在較輕的一組里,把這一組的4個平分成兩組,假幣一定在較輕的一組里,再把較輕一組的兩放到天平上稱重找到假幣。這種方法最多需要稱3次可以找到假幣。方法三,將9個銅幣每三個分為一組,將其中的兩組放到天平上稱一次,可以確定假幣在哪一組,再將有假幣的一組分為3組,每組一個幣,將其中的兩組放到天平上稱一次,即可確定假幣。這種方法最多稱兩次即可找到假幣。可以看到,三種方法雖然都能找到假幣,但顯然第三種方法效率最高。在教學中經常采用這樣的一題多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多安排學生上機實踐,它也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實踐環節,教師應該盡量設計難度適中、趣味性比較強的實驗題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C++的循環結構時,要求學生上機完成打印輸出一個由“*”構成的菱形圖案,在完成題目的過程中理解循環嵌套的機制,分析內循環和外循環在輸出圖形中所起的作用,總結發現規律,最后得出打印輸出一般二維圖形的方法。
3基于計算思維教育的《c++程序設計》課程設計
計算思維不僅僅是編寫程序,而是運用計算機的相關概念、技術去求解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與自然界的行為和現象。大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使它成為每個學生都具備的基本科學思維能力。
如何在程序設計課程中引入計算思維,是很多高校正在開展的實踐和探索_8_。下面介紹針對全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C++)”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C++)”這門課程的目標是:學生學過這門功課后,能夠系統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
表1是這門課的教學安排。除了課程內容的講授,實驗和實踐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精心準備了與課程內容同步的實驗,并且在理論課程結束后還安排了16學時的實踐環節,學生集中在一到兩周內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課程設計作業,通過這種形式來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提高計算思維能力的目的。
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時刻注意以講授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為綱,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計算思維融入到學生的思維體系中。
篇5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基礎;微項目教學法;微項目任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8-1857-02
1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應該是大學課堂上最有趣的課程之一,因為其知識點靈活簡單且相互獨立,所涉及的Word、Excell和PPT也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軟件。然而當前的教學現狀是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方式、練習案例也內容陳舊,缺乏新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呆板,換一道類似的新題便不會做。
微項目教學是目前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通過簡單的生活小實例項目,以小組討論,團隊協作的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
本課題將“微項目教學”的理念引入到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設計,對微項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進行積極探索。
2 微項目教學設計
1) 教師操作示范和學生獨立探索
教師圍繞當前學習的知識點和學生執行微項目時可能碰到的問題,設計示范項目并演示,便于學生將所學內容“知識遷移”到自己的項目中去。
2) 確定項目和制定計劃
首先教師講解分析優秀微項目作品,并提供參考資料。然后提出有關微項目的任務要求,但不限制主題。
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分組,經小組討論確定項目主題,但需要經教師審核通過。
最后項目主題審核通過后組長對其組員進行角色分工。
3) 協作學習
在微項目教學當中,每個小組和其教師都是一個學習共同體,此時教師的角色不再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和大家一樣是一位學習者。在各小組執行項目的過程中,教師也會碰到不知道的問題,也需要和學生們一起想問題,找辦法,共同探索。無形之中一個個學習共同體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交流平臺、學習平臺。所以這里的協作學習不僅僅指的是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更重要的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
4) 歸檔和成果展示
每個學生均要提交項目報告書,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項目展示,并進行網絡環境中或面對面的交流評價。
5) 學習評價
3.1 設計目的
學生通過前期所學word技巧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共同設計某一主題的電子報,且主題自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并深深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
4 微項目教學效果評價
學期結束后,筆者發現相對于貫穿整個課程的大型項目教學,微項目更能夠使教師及時靈敏的掌握每個小組的項目進度,針對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反應,進行適當的引導,為整個項目起到了把握方向的作用。
篇6
一、概念圖
20世紀60年代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等人提出“概念?D”一詞,它是用來表征和組織知識的一種工具。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概念圖可以將學科知識層次化、結構化,通過有意義的連接展現相關命題,不但形象化知識網絡,而且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
概念圖包括概念、命題、交叉鏈接和層級結構等四大要素。通常情況下,概念是描述某種屬性或規則的專有名詞,可以是某一主題或任務、操作對象或操作命令等;層級結構是對主題或對象等概念間層次關系的描述;命題是對概念間有意義聯系的描述;交叉鏈接是對不同概念之間或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橫向關系。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概況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衛生職業院校各專業必修的文化課之一,強調技術性和應用性。課程所用教材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習者使用計算機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力,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態度,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學內容不僅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及辦公軟件的操作實踐等顯性知識,而且還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隱形知識。
通過教學實踐與調查,發現目前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強調操作實踐,為學生演示操作步驟并提供繁雜的操作任務,內容多、步驟繁,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針對此種情況,作者深入研究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挖掘各章節的概念及聯系,利用概念圖開展教學相關設計,幫助信息技術教師進一步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形象化,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設計的實例
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教學設計包含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活動與策略、教學評價等相關設計環節,在此以《數據處理---信息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一節為教學實踐案例,重點闡述利用概念圖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等三個環節,設計環境為Camp Tools概念圖繪制軟件。
1.教學內容的設計
該節學習內容屬于辦公軟件EXCEL2010應用中的核心操作內容,具體包括數據清單的排序、篩選、分類匯總和透視表等四大操作命令,在學習、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但是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較多,需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該內容的核心與聯系。
根據該節內容特征,首先,確定關鍵概念為“數據清單的管理與分析”這一任務主題。第二,按照操作命令與操作對象確定相關一級概念為數據清單、排序、篩選、匯總;二級概念為記錄、字段、關鍵字、自動篩選、高級篩選、分類匯總、透視表;三級概念為字段名、字段值、條件區域、分類字段、標簽等。第三,布局所有概念,分別建立操作對象與操作命令概念間的層級聯系和橫向連接。第四,通過描述概念間的意義連接,形成操作命題,例如:數據清單的篩選包括自動篩選和高級篩選,高級篩選需要先建立條件區域,條件區域由符合條件的字段名和字段值構成。第五,進行修訂與完善。
注意事項:概念布局遵循的原則為操作對象放置上層、操作命令放置下層,操作對象的連接方向由上至下,操作命令的連接方向為由下至上。繪制的教學內容概念圖如圖1所示。
2.教學目標的呈現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一般表述為:認識操作對象,熟悉操作命令的含義;掌握操作命令的操作步驟;體驗操作命令的制作功能與效果,深入分析操作對象。
具體繪制過程為:第一,確定操作對象及操作命令等關鍵概念;第二,建立概念間的方向與連接;第三,描述意義連接形成教學目標;第四,進行修訂與完善。
3.教學評價的策略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評價一般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教師利用上機實踐操作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評價學生的操作結果。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學生接受的難易程度,在教學中概念圖評價的方式可以采用口述式、選擇式、填圖式、創建式等四種方式。口述式:在使用概念圖工具的初期,可以呈現教師制作好的概念圖,有針對性地請學生進行口頭復述。選擇式:教師制定概念圖,空出其中的重點概念或連接詞,給出多個選項,請學生進行選擇。填圖式:展示教師制作好的概念圖,并空出其中某概念或者連接詞,請學生進行填寫。創建式:教師給出相關主題的文字性說明,請學生在空白紙上寫出概念,并建立連接。在以上四種評價方式中具體評分分值由教師從概念、連接詞、意義指向、橫向連接及命題描述等方面設定相應比例。
篇7
關鍵詞: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問題;措施
隨著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日益成熟,并在園林設計工作中發揮出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下文基于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進行全面而深入地探討。
1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概述
1.1 目標 開設該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園林專業學生熟悉計算機制圖軟件,并掌握其實踐應用,為學生將來從事園林設計以及繪圖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結合園林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另一方面應以夠用為尺度,從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重點強化園林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
1.2 特點及優勢 在園林繪圖工作中,計算機輔助設計比手繪更具優勢,不僅精度高,而且耗時短,同時還具有效果逼真的優點。借助三維模型可以實現對場地空間的理想表現,透視關系相當精確,另外,可選取多個觀察視點對同一模型進行觀察,所以,可以全面而透徹地表現各個視點的景觀效果。除此之外,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設計者更為理想地體現設計意圖,不僅方便反復修改,而且可以反復利用,也利于歸檔管理。這些優勢都是手繪圖所不具備的,能夠大幅提高繪圖質量和效率[2]。
2 教學中常見問題
2.1 計算機基礎薄弱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對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他們能夠通過計算機制圖軟件進行相關園林綠地的設計以及繪制。高中階段,文化理論課程的學習是重點,所以,部分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尤其是初學階段很難適應該門課程的學習。
2.2 園林素材偏少 學生如果想制作出高水平的園林效果圖,不僅要具備較為扎實的計算機以及園林知識基礎,而且需要豐富的園林素材庫的支持。現階段,園林素材偏少是制約該門課程正常開展的一大瓶頸。
2.3 課時嚴重不足 受課時嚴重不足的限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教學時間較為緊張,很難針對園林要素的繪制展開系統而深入地講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園林專業學生的發展,給其計算機繪圖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不利影響。
3 解決問題的措施
3.1 重視并做好前期專業基礎課程建設 在正式學習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這門課程之前,應重視并做好園林專業課程的科學安排與設置,即有效落實專業基礎課程建設,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基礎,讓學生熟悉并掌握園林規劃設計的有關標準以及園林基礎知識,讓學生具備扎實的美術功底。除此之外,在教學實踐中,應適當開展相應的強化訓練,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這門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加強園林素材庫建設 無論是AutoCAD2007,還是Photoshop8.0,又或者是3dsmax8.0,在進行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均需要豐富的園林素材予以支持,所以,建立豐富的園林素材庫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積累素材的過程中,一般通過以下方式實現:1)到市場上購買園林素材庫光盤;2)從相關書刊上獲取,可借助掃描儀予以實現;3)使用數碼相機拍攝較為經典的園林景觀;4)從網絡上直接獲取;5)運用制圖軟件自制園林素材圖片。
3.3 加大實踐課學時 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堅持“必須、夠用”的原則[3],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突出實踐教學的開展,如在理論課程結束之后,可安排為期1周的實踐課程設計。這一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實操鍛煉,另一方面能夠方便教師及時而準確地了解教學狀況,從而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機調整,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安排,讓教學工作目標明確,效果更佳。在課程設計真正實施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基于身邊的園林建設工程,在一個客觀真實的環境中展開實操訓練,從而更加完整且高效地展開一項綜合設計訓練。具體操作如下:積極運用現場教學方法[4],組織學生到一系列城市綠地(公園綠地、廣場綠地、小區綠地、景觀大道、濱河綠地等)中進行實際觀測和調查,通過直觀感受強化學生們的感性認識,同時要求學生們隨身攜帶一個速寫本,對現場實物進行測量,并手繪園林局部小景若干幅,待回到計算機房后,先使用AutoCAD進行園林平面圖的繪制,再將之導入3damax中予以建模,最后使用Photoshop對園林效果圖展開相應的后期處理,如此一來,便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園林設計實例的深入了解和感性認識。積極運用現場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他們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4 結束語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屬于一門重要課程,和園林專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應重視該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如重視并做好前期專業基礎課程建設,加強園林素材庫建設,加大實踐課學時等。
參考文獻
[1] 李少博.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改革初探[J]. 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04:83-84.
[2] 賈寧,邢黎峰.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探討[J]. 現代農業科技,2010,08:14-15+17.
[3] 劉蓓蓓,田偉. 淺析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 考試周刊,2013,38:145-146.
篇8
關鍵詞:B/S架構;教學網站;第二課堂
1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屬于公共課,也是各院系所有專業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使得大一新生的計算機理論及操作基礎差距極大。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城鎮學生有長期使用電腦的經歷,有較高的操作水平和較好的理論基礎;而部分農村學生幾乎還處在零起點的水平,學生的水平出現兩級分化的局面。面對如此層次不齊的學生,課堂教學總是無法同時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出現高手吃不飽,一窮二白的又無法消化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出現,使得處于兩個極端的學生都出現倦怠情緒,感覺課堂毫無收獲,進而發展為上課走神打瞌睡,甚至逃課的現象。
基于B/S架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的第二課堂教學網站,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課堂上,老師可以針對大部分學生的需求來施教,進行適量的講解,然后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踐。學生可以通過基于B/S架構第二課堂教學網站,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第二課堂的分級教學環節里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實踐任務進行訓練。這樣,零起點的學生有提升的機會,而高起點的學生有提升的空間。各自都有收獲便可解決學生倦怠、厭學等不良情緒。
2 設計背景及理論支持
馬周周教授在“從莊子‘不射之射’看當前我國教育技術之淺陋”說到,我國教育技術在庸俗的實用主義哲學的誤導下,教育技術事業長期地陷入‘機事’的沼澤地,偏執而不能自拔[2]。同時,本人也曾經通過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計算機基礎教育是在中小學,唯一一個不參與升學考試的科目;唯一一個可以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科目;唯一一個可以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的學科;唯一一個可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未來社會競爭力的學科,卻被淪為最不受重視的學科[3]。馬周周教授一針見血的之處了當前教育模式的弊病,同時,本人也對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現狀做過較為詳盡的調查和分析。當前的計算機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開發B/S架構的第二課堂教學網站迫在眉睫。
3 網站框架設計
可以輕松實現客戶端的身份驗證、分布系統和網站配置等[1],所以初步選定作為網站制作工具,使用常用的SQL server制作數據庫。第二課堂教學網站的使用對象是個院系的老師和學生,老師要在網站里面及時上傳和更新教學內容,及時上傳相關的訓練習題和實踐資料。學生也要及時查看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時完成相應的實踐任務,同時及時對教師的資料進行評價,參與和教師互動的活動。網站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4 開發平臺及關鍵技術
數據庫鏈接時,使用 Framework,OLE Framework,或SOL Framework等來實現對數據庫訪問。本系統采用的集成控件來訪問數據庫。是常用的數據庫訪問控件。使用控件時,還可使用新的NET Framework來提供數據源,實現對各類數據源的統一訪問。同時執行對數據庫的檢索等。
5 預期效果
通過第二課堂教學網站,可以輕松實現分級教學,緩解課堂教學壓力,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還可以輕松實現師生互動,讓教學效果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楊荻.醫院BS架構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仿真,2010,06:342-345.
篇9
1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塊化區分
將當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以及相關應用專業所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以模塊化的思維進行劃分,可以劃分為“計算機硬件基礎”、“Windows XP基本操作與系統設置”、“漢字輸入法學習”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Word 2007文檔編排與處理”、“PowerPoint 2007 設計與制作”、“Excel 2007表格設計與數據處理”和“計算機圖片與美術處理”等七個模塊。
其中“計算機硬件基礎”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硬件結構,讓他們明白計算機運行時對數據進行處理的基本流程;“Windows XP基本操作與系統設置”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平臺;“Word 2007文檔編排與處理”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掌握日常文檔的電子化處理,并熟悉文件的編輯與排版;“PowerPoint 2007 設計與制作”的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掌握演示文稿的設計與制作;“Excel 2007表格設計與數據處理”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對表格化的數據進行處理,并掌握一些數據處理的基本技能;“計算機圖片與美術處理”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PS處理技能以及一些美學知識。
2 注重在模塊化教學中滲透“合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中,引入模塊化“合作式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程知識學習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更加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最為顯著的是,不管引領學生合作學習什么內容,都可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更加全面地接觸到所學的內容,在其中學到的東西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學到的東西要多。同時,學習的記憶深度會更深,持久性也明顯更長。
開展合作式教學,所采用的具體方式總體來說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教師為引領的“師傅帶徒弟”一起學習的方式;另一種是采取學生小組劃分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各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為牽引組建學習小組,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是針對小組展開,主要包括劃分小組、派遣小組任務、指導小組活動、評價小組學習情況等。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做PPT時,可以事先設計好進行PPT電子相冊制作的任務,然后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讓他們自主地進行圖片、音樂等相關素材的搜集、整理,完成的任務提交后進行學生自評與教師點評。
3 注重在模塊化教學中滲透“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討論環節,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溝通,這種面對面的想法和意見的交換,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有助于促進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思維能力的把握,從而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實施有的放矢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之間加強“學習互助”,促進學生更好地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深度,促進他們感受學習體驗所帶來的鮮活感受。
例如,教師通過構建緊密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為主題的討論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來,促使他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善于運用較為嚴密的知識體系進行邏輯推理,從而增強他們對計算機知識體系的科學認識。再如,對于Word文本的編輯與排版,對于字體和字號的設置、標題的設置、目錄結構的排設、版面結構的編排、文本框和圖片的插入與格式定制等內容,組織專題討論,引導學生用美學的觀點討論通用文檔格式的編排,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和掌握所教學內容,而且有助于幫助他們“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使其在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的同時,激起更大的學習興趣。
4 注重在模塊化教學中滲透“激勵”
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和高等院校學生,中職院校的學生具有較為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大多是學生的“淘汰兒”,在他們前期的學習生涯中常常是與“學習失敗者”緊密相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很早就失去了進取心。然而,人積極向上的天性讓他們的進取心潛藏得相當深。因此,只要教師積極引導,挖掘出他們心靈深處的內在動力,那么他們便可能爆發出超級強大的動力,這就是“激勵”的力量,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靈活而巧妙的激勵手段,充分運用“贊許”與“表揚”等良性的激勵方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的潛能得以激發。
例如,教師在教學Excel表格設計與數據處理中,激勵學生大膽引入自主通過網絡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大膽創作,讓他們充分展示各自的風采,并多給予微笑、表揚和善意的提醒等,促使他們的自信心得以回歸,學習激情得到綻放,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模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塊化教學的要旨在于強調“以人為本”與“全面育人”,并緊貼全日制職業教育培訓的具體特點,以及學生職業素養具體情況,著眼于培養學生職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將專業知識進行模塊化區分,通過知識模塊間的科學、合理、靈活搭配,有助于夯實學生的職業知識基礎,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
(廣西桂林市機電工程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4)
篇10
關鍵詞:網絡教學;校園網;B/S模式;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如今的教育技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網絡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WBI)階段。網絡教學是以計算機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采用遠程實時多點雙向交互式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教育傳遞過程,實現一種隨時隨地、交互性強且內容新穎的教學方法。
特別是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 教學量也隨學生的擴招數而增長,作為一門大學必修的基礎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在一學期內同時上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使教學資源嚴重緊張,在高校建立基于校園網的課程輔助教學系統,充分使用網絡教學手段,將極大節約資源、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2系統設計思想及設計原則
基于校園網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輔助教學系統,是一個由硬件、軟件、教學資源、教學管理機構等組成的一體化有機系統。它作為傳統教學資源的補充,實現網上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讓學生自由獲取相關知識,它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改善學習模式,實現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通訊以及開放的、遠距離的、大面積的交互教學,并通過交互教學使學生深入了解課程的特色及難點,提高形象思維能力與創造性。
當前,基于B/S結構的Web數據庫技術、交互式動態
網頁技術如ASP、JSP 等的發展,為構建以校園網為依托的輔助教學系統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在本系統中使用Jbuilder作為開發工具,采用三層B/S模式,以Web服務器為中心,客戶端通過瀏覽器訪問Web服務器以及與Web服務器相連的后臺數據庫。三層B/S模式結構見圖1所示。服務器端操作系統選用目前被廣泛使用的Windows Server 2003,后臺數據庫選擇易用性和安全性較好的SQL Server 2000。
圖1系統三層B/S模式結構圖
3系統總體設計
該系統能提供多種方式的師生交流,注重交互式學習,在滿足常規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可以滿足教師和學生進行科研、學習和交流的需要。
系統的實現采用模塊化的思想,整體設計主要由以下幾個子模塊組成:管理員子模塊、教師管理子模塊、學員訪問子模塊,系統總體結構如圖2所示。
作者簡介:胡美新 (1979-),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學院講師,中南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技術及網絡安全技術。李中文(1975-),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學院講師,中南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庫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及數據挖掘技術。
圖2系統總體結構圖
4系統主要模塊的設計
在系統的各個子模塊要分別完成相應的設計功能,功能的實現必須要有后臺數據庫的支撐。
4.1學員學習模塊
在學習模塊,學生可以訪問“計算機應用基礎”相關課程資源,可參與課程討論或留言,還可以進行單元測試或在線考試。
學生在注冊及登錄子模塊登錄。學生注冊由系統自動生成,數據來自本校教務處的學生基本信息庫。學生只要輸入姓名及正確的密碼,經信息認證模塊審核后,登錄成功后,可修改個人密碼。
通過瀏覽課程資源、單元題自測、交流討論區、在線考試等子模塊,學生可瀏覽教師提供的課程基本信息、CAI教學課件等,也可根據自己學習的內容進行單元自測,還可參加教師組織的在線考試,最后可在論壇中同教師或其它同學進行討論。
4.2教師管理模塊
教師管理模塊是本系統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教師注冊/登錄”子模塊,教師注冊由系統自動生成,數據來自本校人事處的教師基本信息庫。登錄時只要輸入姓名及正確的密碼,經信息認證模塊審核后,即可登錄成功,可修改個人密碼。
教學資源管理子模塊,教師既可以利用“在線編輯”模塊,在線編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基本內容,也可離線制作CAI課件,然后通過“資料傳輸”模塊將其上傳至輔助教學站點的虛擬目錄下,其中支持PPT、DOC、PDF、HTML等常用文檔的上傳。
單元測試管理子模塊,教師可以利用“單元測試題庫管理”模塊,將各個單元的測試題及標準答案放于系統中。學生可以選擇要測試的單元,答題完畢后可對比標準答案。
圖3教師管理模塊功能結構圖
在線考試管理子模塊,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考試題庫管理”模塊管理試題庫,利用“自動抽題”模塊,教師可設置題目類型、數目及難度系數等參數,由系統自動隨機生成試卷及相應的標準答案。學生答題完畢則“在線評分”模塊自動評測出考生成績。利用“考務管理”模塊教師可安排考試時長、考務信息、記錄考試過程中違紀情況等。最后通過“成績”模塊教師可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教學討論區子模塊,教師可利用“公告管理”模塊和“論壇管理”模塊來信息或回答學生的提問,也可論壇中同教師或學生進行討論。
4.3管理員模塊
該模塊主要包括:教師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相關配置、系統管理及維護子模塊。
教師學生信息管理子模塊,包括審核教師學生注冊信息,管理和維護教師學生基本信息。
系統相關配置子模塊,管理構成輔助教學站點的各種資源,包括:題庫管理、在線考試及考評模板等。
系統管理及與維護子模塊,使系統管理員方便地管理和維護通用輔助教學系統。
5結束語
本文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研究探討了一種基于校園網的智能輔助教學系統的構造方法,設計了一個基于校園網智能教學系統。系統使用Jbuilder作為開發工具,采用三層B/S模式,以Web服務器為中心,SQL Server 2000為后臺數據庫。
基于校園網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輔助教學系統是一個高效、實用的教學輔助系統,它可以為高校教師,尤其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提供了一種構建個性化教學輔助平臺的快速、簡便的方法,從而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資源緊張問題提供一種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運陶. 無機化學精品課程網站設計和建設[J].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6,27(1):61-66.
[2] 李建國. 高校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研究[J].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1):94-96.
[3] 郭艾俠.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課程的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07(12):31-33.
[4] 王鐵,劉婧姝,耿春明. 基于Web技術的試卷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1):178-180.
[5] 謝忠新,王林泉,葛元. 智能教學系統中認知型學生模型的建立[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03):229-232.
[6] 劉敏娜. 基于Web和數據挖掘的智能教學系統研究[D].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6.
[7] 張榮梅,李福亮. 基于JBuilder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輔助系統[J]. 科技信息,2008(01):236-237.
[8] 楊紅穎,王向陽,趙紅. 一種基于多Agent的遠程教學模型框架[J]. 中國遠程教育,2005(04):65-69.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the Basi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ampus Network
HU Mei-xinLI Zhong-w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China)
- 上一篇:水產養殖報告
- 下一篇:老年人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