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產養殖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目的意義
水產養殖業是我市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全市水產品產量46376噸,產值67897萬元,其中養殖產量38437噸,養殖產值50383萬元,分別占全市水產品總產量、產值的82.9%、74.2%。隨著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水域環境污染、水域生態和種質資源衰退、養殖密度和品種結構不科學、藥品和其他投入品使用不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不但對推動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向市場提供安全食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發展目標
以水產健康養殖為前提,調整養殖產業結構和布局,擴大養殖業的規模,提高漁業現代化水平,拓展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增加優勢品種產量,全方位推進水產優勢品種健康養殖模式。力爭到2012年末全市新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0個,輻射帶動作用覆蓋全市水產養殖主要區域。
三、工作重點
認真貫徹落實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和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指導各縣(區)認真做好示范場的創建工作,加大水產健康養殖的推廣力度,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水產健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1、完善基礎設施。對養殖場進行標準化、規模化改造,改善生產條件,增強綜合生產能力;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漁用藥物,杜絕不合理使用違禁藥物行為;倡導養殖用水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改善漁業水域環境。
2、健全管理制度。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要求,強化養殖日常的監督管理,完善質量安全管理機制,努力形成養殖模式有標準、生產過程有記錄、質量安全有保障、產品流向可追溯的現代水產養殖管理體系。
3、突出示范推廣。各地要充分利用今年示范場創建契機,積極發揮示范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做好對周邊養殖戶的示范推廣工作,帶動全市養殖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方法步驟
1、總體步驟。今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主要分兩步進行,各縣區先自查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確認后推薦到市農委,市農委根據各縣區申報情況進行復核、確認。
2、示范場布局。各縣(區)對所轄重點養殖區域提出擬初步推薦申報單位,要求示范場的分布布局合理,基本輻射帶動全市水產養殖主要區域。
3、示范場審核。市農委組織專家評審組實地評審確定,公布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名單,頒發相應資質,并擇優推薦申報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4、經驗交流與培訓。召開市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經驗交流會,采取“以會代訓”的方式,總結示范場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并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培訓水產健康養殖技術骨干。
五、保障措施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縣區漁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把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組織,抓好落實,明確目標,責任到人。為保證這項工作順利有序進行,市農委成立由分管主任任組長、市水產局負責人為副組長和有關人員為成員的市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水產局辦公室。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加強領導,專人負責,落實措施,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2、嚴格把關,加強監管。各縣區漁業主管部門要遵循精心篩選,慎重推薦原則,推薦備選單位。主要檢查內容包括生產情況、漁藥使用情況、對周邊養殖戶宣傳培訓情況等。市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將實行動態管理,對不能按要求開展示范工作和不符合示范場標準,不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單位,市農委將取消其示范場稱號。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獸(漁)藥監管工作,提升獸(漁)藥質量,降低獸(漁)藥殘留危害,保障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加大假劣獸(漁)藥違法案件查辦力度,進一步規范獸藥生產經營秩序;加大養殖環節獸(漁)藥使用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動物源性食品藥物殘留檢測合格率。
三、整治內容
根據國家《獸藥管理條例》和農業部第193號公告的要求,畜禽養殖重點抽檢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學物;水產養殖重點抽檢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氯霉素等。
1、水產養殖業。按照省、市局的有關要求,重點整治水產苗種繁育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及規模水產養殖場,檢查是否依法持證生產,是否建立生產日志,是否遵守用藥制度等。
2、畜禽養殖業。檢查養殖場是否填寫好《畜禽養殖檔案》,有否遵守用藥制度。
四、保障措施
動物源性食品生產環節專項整治工作由區農業局統一部署,區農業綜合監督所組織實施,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技術保障,各鎮(街)農(居村)辦配合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并提供支持。
為加強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我局成立動物源性食品生產環節藥物殘留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小組:
組長:*
五、工作要求
各鎮(街)要認真組織落實本方案。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對今年的專項整治行動要予以充分重視,確保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進行。二要周密部署,落實責任。落實整治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三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合作,防止出現死角和漏洞,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六、工作安排
本方案實施時間為20*年5月至11月。
1、5月中旬前為部署階段。對專項整治行動進行部署,制定專項整治行動具體實施方案。
篇3
近年來,我市水產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但是,水產苗種生產與不斷推進的健康養殖和快速提升的質量安全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落實不夠到位;苗種場內部生產安全管理制度和記錄不完善,苗種生產過程中存在違法用藥現象。這些問題已直接影響到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進一步加強水產苗種管理工作,根據農業部及省海洋與漁業局關于開展2009年水產苗種專項整治活動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行動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指導和督促苗種場建立健全苗種生產和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規范水產苗種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加強水產苗種藥殘抽檢和執法監管,提高水產苗種質量安全水平。通過開展水產苗種專項整治,符合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發證條件的水產苗種場持證率達到100%;杜絕在水產苗種繁殖培育過程中違法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和性激素等違禁藥物;對監督抽查發現的陽性樣品生產單位執法查處率達到100%。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水產苗種場普查登記。各縣(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對本轄區內水產苗種場開展一次普查,全面摸清水產苗種場的基本情況。請按照水產苗種場普查登記表(附件2)所列內容進行登記造冊。
(二)開展水產苗種場生產檢查。各縣(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水產苗種專項整治現場執法檢查記錄表(附件3)的內容,組織對本轄區內水產苗種場開展一次全面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檢查內容:一是檢查苗種場是否依法取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已取得許可證的苗種場是否符合發證條件;二是檢查水產苗種場的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是否完備;三是檢查水產苗種場所用親本質量是否符合有關標準;四是檢查苗種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用藥情況;五是檢查自繁自用的苗種場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用藥情況和違法銷售行為。
(三)開展水產苗種藥殘抽檢。重點檢查水產苗種中氯霉素、孔雀石綠、呋喃唑酮、甲基酮等藥物及其代謝物殘留,待省局下達2009年水產品質量例行抽樣監測任務后,我局將另文下達各地。
(四)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各地對專項整治中發現的違規行為,要按照“嚴格執法和教育整改相結合”的原則,依法依規及時進行處罰。
三、時間安排
(一)3月至4月,各縣(市、區)組織開展水產苗種場普查登記工作。
(二)5月至9月,各地組織開展水產苗種生產檢查和藥殘抽檢,對生產檢查和藥殘抽檢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并督促苗種場整改。
(三)10月至11月,對水產苗種專項整治進行總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農業局成立肇慶市2009年水產苗種專項整治工作小組(附件1),各縣(市、區)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整治活動的領導,明確漁政、技術推廣等單位的職責分工,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建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領導的以漁政、技術推廣機構等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
(二)加大執法力度。依照《漁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行政許可法》和《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水產苗種生產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予以責令改正、無害化處理、取消苗種生產許可證、罰款等行政處罰。特別要加大對使用違禁藥物行為的處罰力度,做到查獲一起,處罰一起。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為重點,按照“轉變觀念、創新養殖模式、挖掘潛力、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針,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著力培育一批水產養殖大戶、水產經紀人、水產經營合作組織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發展特色漁業、外向漁業、生態漁業,促進漁業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由漁業資源大縣向漁業經濟強縣的跨越,為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漁業富民行動,提高水產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水平,主要養殖水域規劃布局科學,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健康養殖技術得到推廣,水產良種覆蓋率得到提高,水生動物病害防控能力增強,漁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素質進一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6萬畝以上(不包括稻田養殖面積),較**末增加2.5萬畝;全縣水產品總量6萬噸以上,較**末增長64%;漁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0%左右;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優質水產品產量占總量的50%以上;全縣農民人均漁業產值超過800元,較**末翻一番。
三、主要工作
“漁業富民行動”突出良種工程、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產業化經營和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四大重點,通過突破“瓶頸”制約,實現漁業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和漁民收入的增加。
(一)進一步提高良種繁育能力。按照農業部《水產原良種場生產管理規范》的要求,規范良種場親本選育、引進和經營管理,加速擴大名優種苗的繁育規模,配套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逐步建立集繁殖、培育、銷售一體化的苗種繁育體系。到**末,苗種繁育總量25億尾以上,增長92%;新建年產苗種5—10億尾的國家級鰍科魚類良種場,通過市級以上驗收的水產原良種場達到4—6個,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
(二)建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全面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因水制宜,調整養殖結構、調優養殖品種,促進水產養殖與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生產技術規范的要求,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修復養殖水域生態環境,保持水域灘涂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組織實施標準化生產,實現對水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控,加快無公害水產品、水產綠色食品認證步伐。**期間,建設省、市、縣三級示范區8萬畝以上,爭取達到省級標準的3個,市級標準的10個;完成無公害水產品認證8個、無公害產地認證面積12萬畝,水產綠色食品認證4個,全縣通過質量認證的水產品品牌達到12個。通過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和水產品質量認證,實現優勢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和漁業優勢區域經濟的擴張,擴大我縣水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三)推進漁業產業化。充分發揮漁業資源、特色品種、良好水域環境的優勢,結合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和優勢水產品品牌的打造,加大水產品加工流通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爭取**末,水產品加工率達10%;創建1—2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中小加工流通企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開展橫向聯合,擴大經營規模,更好地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作用。同時,培育典型,加強引導,圍繞龍頭企業和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扶持一批農民漁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成為農民與市場、企業與基地的橋梁和紐帶,拓寬漁民增收領域。到**末,我縣水產龍頭企業達到15個,其中爭取達到國家、省級龍頭企業3個。
(四)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制定地方漁業資源與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中長期規劃;建立重點水域地方特色品種保護區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注重湖泊、河流生物修復技術的推廣應用;合理規劃養殖密度;積極探索和推進養殖病害生物防控技術,建立漁業水域污染及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體系,規范漁政漁港管理體系和漁船檢驗體系,全面實行養殖證制度,實現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四、行動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快漁業發展,轉變漁業增長方式,把漁業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產品優勢、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是我縣**期間漁業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將漁業富民行動抓緊、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二)集中力量,重點扶持。針對制約我縣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按照非均衡發展的理念和狠抓重點漁區、突出名優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漁業效益的原則,重點扶持國家級、省級苗種繁育基地,省、市級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和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在資金投入上,協調用好各項漁業資金,發揮國家、省、市級投資的導向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實行以獎代補,擇優扶持。**期間,獲得國家級龍頭企業獎勵10萬元、省級龍頭企業獎勵5萬元、市級龍頭企業獎勵2萬元。至2007年年底,凡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水產品品牌,市財政將補貼8000元。
(三)統籌兼顧,搞好規劃。各鄉鎮要結合本地區**發展規劃,適應漁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科學制定本地區的漁業發展規劃。依托規劃,狠抓結構調整,促進漁業產業升級和優化,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加強“產學研”結合,提高科技興漁水平。鼓勵技術推廣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龍頭企業、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組織對漁業科技難題進行攻關,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研究和開發;加強養殖戶的技術培訓,以科技進步引領漁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五)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縣級漁業水域、魚類病害、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全面落實農業部《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對養殖用水、漁用飼料和養殖用藥進行全程監督管理;積極推行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健全完善水產標準體系。
篇5
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我單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我們積極行動,由局長牽頭、各股站負責人組成的調研工作小組, 就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并結合我縣水產事業發展、隊伍建設、技術更新等工作實際,邊學習邊調研,采取走訪、座談、書面征詢等多種形式,深入干部職工、深入群眾開展調研和征求意見。
通過調研活動,一方面了解到廣大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是衷心擁護的,也在努力學習力求深刻掌握、認真實踐,從而形成推動我縣水產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查找出不少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還需要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縣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條件
一是有資源優勢。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9萬畝,其中:水產養殖場兩個,面積3.9萬畝;水庫8座,面積0.55萬畝;池塘面積4.55萬畝;而精養養殖戶僅擁有水面2.2萬畝,占總養殖水面的24%。還有6.8萬畝待深度開發。
二是具有發展綠色水產品的優勢。9萬畝水面80%為天然水庫和塘壩,生態條件保持良好,無工業區、無污染,特別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區塘壩發展冷水養魚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
三是具有發展旅游業和休閑漁業的優勢。二龍潭水上觀光別具特色。8座水庫風景秀麗,山區塘壩鄉土風情濃厚。對發展以觀光為主的旅游漁業和垂釣為主的休閑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不利因素
一是水產業起步晚、發展慢、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沒有形成規模。科技含量低,沒有成型的養殖場,在魚池、塘壩中大多數均無路、無井、無電,養殖條件原始,與外地相比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天養魚。
二是養殖戶思想觀念陳舊。延續傳統的方式養殖(粗養),技術水平低,品種單一,全縣基本上還保持著鯉、鰱、鯽老三樣。生產的效益差。
三是資金短缺。農民缺少資金的投入,制約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精養生產模式的推行。
四是沒有真正列入產業結構調整之中。如何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開發**名、特、優品牌,這一問題應引起縣、鄉領導、農業部門及農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五是典型不突出,牽引能力弱。在多年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中,沒有形成讓農民學什么、看什么,怎樣發展的典型,使農民盲目,不知道怎么干。加之外出學習、引進外地經驗不夠,影響水產業的探索和發展。
六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鄉鎮水產業科技力量薄弱,對農民的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村水產科普面不廣。
二、發展的基本構想
篇6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按照省、市、縣關于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部署,積極主動,突出重點,集中整治,強化宣傳培訓和監督指導,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動長效機制建設,使全鄉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的軌道。
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為重點,加強執法監管,查處違法案件,對使用違禁藥物、濫用添加劑、無證經營生產行為進行重點檢查,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二、整治范圍與重點
對全鄉所有養殖場(戶)的所有養殖品種進行檢查整治,抓住重點,嚴整細查,重點加強對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持證苗種生產單位等的監督檢查,對檢查活動中,已被查出“陽性”樣品的單位和個人重點進行整治。
三、整治標準
1、嚴格的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水產苗種生產應依法領取苗種生產許可證,領證率達到100%,凡沒有領證的,其生產的苗種不得進入銷售。
2、嚴格的禁藥、休藥制度。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水產養殖過程中違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綠、綠霉素、激素等三十多種列入禁藥的漁用藥物。控制可用藥物的有效劑量,水產品在上市前必須嚴格遵守休藥期,凡沒有達到休藥期要求的,禁止進入市場。
3、嚴格的生產登記制度。專業水產養殖場的養殖戶、養殖企業必須使用做到三有:有完備的生產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對投放的苗種、使用的飼料、藥物、產品銷售去向進行詳細登記,確保隨時接受檢查。
4、嚴格的監管制度。實行現場檢查與樣品檢測相結合。現場檢查主要側重環境和養殖人員操作規范,凡在現場發現有禁藥使用痕跡的,可以當場制作處罰決定書進行處罰,被檢單位不認可的禁用使用事件的,檢查人員與處罰方應立即對水樣和產品取樣,送有關機構檢測,檢測費用一律由受檢單位承擔。
5、嚴格的水產品質量檢測陽性追溯制度,檢測結果為陽性者要有陽性結果處理情況的整改報告。
四、工作要求
一要強化領導責任。在全國范圍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是國務院針對當前形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推進水產品專項整治是一項硬任務,各村場要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專項整治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必須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度,建立由村支書負總責,村主任負主要責任,各養殖場(戶)負直接責任的責任體系。
篇7
一、進一步總結馬當經驗,分批推廣非現金結算示范區建設
1、打造鄉鎮非現金結算示范區。為服務核電工程項目建設和方便居民生活,年啟動了“馬當鎮銀行卡刷卡無障礙示范區”建設,開通了資金支付清算的綠色通道,馬當鎮主要街道的各類批發市場、農資銷售站點、超市商鋪、賓館酒店、機關團體、學校、醫院等80%以上實行非現金結算。近兩年在總結馬當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建設,年,選擇經濟基礎較好、旅游交通便利的龍城、黃花、芙蓉、定山、棉船等5個鄉鎮作為第二批“銀行卡刷卡無障礙示范區”;2012年,選擇地理位置較偏、農業綜合開發成效顯著的東升、楊梓、太平等3個鄉鎮作第三批“銀行卡刷卡無障礙示范區”。到2012年底,“示范區”覆蓋率達70%,使全縣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得到普遍改善。
2、打造棉花非現金結算示范區。縣是全國商品棉基地和省優質棉生產區,全縣共有棉花收購加工企業22家,棉花紡織企業9家。年已在馬當鎮現有的2家棉花收購企業分別布放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電話支付系統和郵儲銀行商易通等多種轉賬終端機,實行非現金結算棉款。年,將進一步擴大棉花產供銷非現金結算范圍,推廣到5個第二批“示范區”鄉鎮。2012年,擴大到3個第三批“示范區”鄉鎮。力爭至2012年末,實現全縣80%的棉農售棉非現金結算,100%的棉花收購企業加工銷售等各環節非現金結算。
3、打造水產養殖非現金結算示范區。縣是全國著名的綠色水產“鯽”繁養殖基地,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7800公頃,近5年來,每年水養產值達1.7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0%左右,是全縣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年成立了“縣水產養殖協會”,年在政府的推動下,以國營縣太泊湖水產養殖場和縣水產養殖協會為載體,以縣太泊湖水產養殖場和馬當鎮分會、太泊湖分會、黃嶺鄉分會、芙蓉礅鎮分會和太平關鄉分會等五個分會為主導,基本實行了水產養殖魚飼料和魚藥的采購、魚苗和成魚的產購銷等一體化非現金結算。年要在第二批示范區建設的5個鄉鎮實現水產養殖面積在800畝以上的水產養殖戶全部安裝POS機或自助轉賬終端。2012實行水產養殖500畝以上的水產養殖戶產供銷各環節非現金結算。力爭到2012年末,全縣85%以上的水產養殖業實行銀行卡刷卡結算賬款。
二、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不斷提高示范區跟蹤服務水平
1、認真落實非現金轉賬機具的布放任務。全縣各金融機構,特別是第二批、第三批示范區建設所在鄉鎮的金融機構,要充分提高金融服務示范鎮建設的重要性認識,結合自身實際和服務特色,主動對接商戶、棉花和水產企業、機關、團體、學校、酒店、賓館、超市,力爭年12月底之前各駐鎮金融機構必須完成非現金轉賬機具的布放任務(見附表)。
2、積極做好機具的使用、管理與維護工作。各金融機構要在主動與機具布放對象對接工作,及時做好轉賬支付工具的布放工作的同時,負責做好機具的正確操作使用、安全維護管理和跟蹤監督服務,監測機具的使用情況和大額資金往來頻率及其去向,防止利用銀行卡進行違法活動等行為的發生。
3、大力發展網絡銀行的轉賬功能。各銀行金融機構要在認真做好非現金轉賬機具布放工作的同時,積極依托電信等發達的網絡資源,充分凸現自身業務產品的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高科技網絡非現金轉賬業務,增強非現金支付結算的資金分流率,減少農村地區現金結算的使用量。
4、努力做好銀行卡市場的發展工作。各銀行機構要認真領會《人民政府轉發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等部門關于加快我省縣域銀行卡市場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積極推進縣域銀行卡市場業務創新,擴大銀行卡發放對象,加大銀行卡發放數量,開展銀行卡知識的宣傳培訓,擴大縣域銀行卡的使用范圍,加強銀行卡的風險管理。
篇8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1、開展投入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和監管工作
為保障我區漁業生產資料市場經營秩序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上半年,我站多層次、多方位的開展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印發法律法規、養殖投入品安全知識、食品安全知識等宣傳資料3000余份,強化水產品生產經營戶安全生產要求,提高養殖戶對投入品質量安全判的別與防范能力。同時,為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漁藥的使用。督促各漁藥經營單位建立經營臺帳,完善產品溯源制度,從源頭上加強對漁藥流通領域的監管。把漁業投入品市場納入到有序管理的軌道上來,嚴防禁藥、假、劣獸藥等流入市場,坑農、害農。并與投入品經營等單位100%簽訂了誠信經營承諾書。營造誠信、有序的市場經營氛圍。同時根據蘇州市農林局《關于加快推進漁藥gsp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展開漁藥gsp工作的前期準備。為漁藥gsp工作的后期實施提供保障。上半年,我站出動執法車12臺次,執法人員46人次對轄區內所有漁藥經營單位實施例行、突擊檢查17次,對少數不符合經營規范的單位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并監督落實。抽檢漁藥1批4個品種;抽檢水產品3批4個品種;抽檢產品全部符合相關標準。有效的促進了我區漁業生產有序、健康發展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
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五一”節日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執法行動,對重要漁業生產基地和漁藥經營單位的漁藥、飼料等投入品和水產品進行清查,嚴厲查處綠霉素、孔雀石綠等違禁用藥和非法添加劑,累計出動執法車5臺次,執法人員24人次,檢查漁藥經營單位和養殖場33家,沒有發現使用禁用藥物和非法添加劑的行為,抽檢水產品10批次;抽檢產品全部符合相關標準。
同時要求水產養殖戶建立健全健康養殖檔案,準確登記漁藥(飼料)購買、使用及水產品購銷往來情況,做到有據可查,規范漁藥、飼料的使用,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為此,開展了對水產養殖場的執法檢查,檢查了新南漁場等5家養殖生產單位的生產記錄和用藥記錄,檢查沒有發現使用禁用藥物和違規使用添加劑等不法行為的現象,但少數單位養殖檔案不健全。為此,我們現場要求并督促水產品養殖場(戶)建立健全健康養殖檔案,進一步規范水產養殖用藥行為。
2、開展病害測報、防治服務
目前,已在區內重點水產養殖區域設立了6個水產病害測報點。并選擇工作能力強、專業技術硬的技術人員,作為病害測報員加以重點培訓與培養,采取定期上報、扎口管理等方式,形成了覆蓋全區,監測品種齊全的監測網絡,為全面掌握區內水產養殖品種的發病情況及流行趨勢提供了硬件保障。上半年,通過分析水生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系統收集的基礎信息。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預報一期,分析了當月發生的病害情況及流行趨勢,及時提出科學的預防措施,并預測了下月可能發生的病害情況,反饋到養殖戶手中,以做到無病早防、防治結合,降低養殖風險。保障全區無重大疾(疫)病流行,有效控制水生動物疾病漫延,減少因病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并針對上半年氣候多變、氣溫不穩定,水質清瘦,水草長勢不好,清泥苔瘋長、河蟹脫殼困難等的特點,及時組織水產技術人員深入一線,下到鄉、鎮、村及魚塘邊,指導漁民調節水質,對癥用藥,盡量使漁民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3、現代漁業示范區建設
為了適應東太湖環境綜合整治的需要,打造新形勢、新機遇下沿太湖規模化、現代化、生態化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使農業真正成為農民持續致富的源泉、農村改革發展的動力和社會文明和諧的保障。__區人民政府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__區現代漁業示范區,20__年年底已完成了主體工程的施工,20__年開始我站積極協調后續配套設施的建設。
到目前,已在采蓮路示范區入口,中心路東入口設置形象展示牌樓二座,在示范區管理中心科教培訓室外廣場處設置漁業科普長廊一處,在示范區管理中心北門建設傳達室用房60平方米,示范區管理中心裝修工程基本竣工,完成了示范區內景觀綠化工程,水質在線監測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今年以來共接待中外漁業考察團、各級領導參觀考察31次720人。
4、實施省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和漁業科技服務年行動
今年是我區第四年承擔江蘇省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作為示范工程的主要實施部門,我站在總結前三年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將河蟹作為本年度主推品種。同時,圍繞太湖綜合整治工程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將池塘水質生態調控技術、優質大規格河蟹健康養殖技術和河蟹養殖病害綜合防治技術作為主推技術。從建立完善的漁業科技入戶服務體系和專業、負責的漁業科技入戶工作隊伍,優化優勢產品,打造生態、健康、可持續的漁業主導產業著手,確保今年的科技入戶工作在產量效益上取得新成效、入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促進增收上取得新成果。
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區20個技術指導員、420戶河蟹養殖示范戶的遴選和基本信息采集工作,確定了在東山鎮潦里村、臨湖鎮湖橋村、臨湖鎮采蓮村3個漁業村實現區域性整村推進,確定示范面積9240畝。其中:潦里村--示范戶226戶,指導員11名,入戶指導面積4385畝;湖橋村--示范戶106戶,指導員5名,示范面積1662畝;采蓮村--示范戶88戶,指導員4名,示范面積3193畝。其中,2
5戶為河蟹良種養殖戶,面積259畝。同時,輻射我區及周邊地區6000戶河蟹養殖戶,輻射面積90000畝。組建了由一名研究員、兩名高級工程師、兩名工程師組成的科技入戶專家組,已報送省海洋與漁業局科技入戶信息10條。
制定并落實漁業科技服務年行動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已邀請水科院淡水所、市推廣站等的資深水產專家、學者,在全區組織舉辦塘水質生態調控技術、優質大規格河蟹健康養殖技術、河蟹養殖病害綜合防治技術和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18期,受訓漁民4000多人次。組織編寫發放實用技術資料6種,舉辦技術指導員培訓1期,組織赴高淳、新建參觀學習一次,補貼發放急需生產資料優質河蟹環保飼料2噸、生物調水王(復合芽孢桿菌粉劑)等微生物制劑2噸,折合人民幣80000元。贈送各種專業宣傳資料、《科學養魚》、《水產養殖》期刊120__余份。深入塘邊生產一線現場接受咨詢指導近20__人次。同時向社會公布兩部技術咨詢電話,全天候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確保技術服務無盲點,截至目前,累計解答電話咨詢100余人次。
5、強化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
加強全站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落實學習制度,保證學習質量,同時注重加強專業技術、法律知識及辦公自動化知識學習,選送人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將業務學習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開展工作,進行技術服務。
6、其它工作
撰寫漁牧簡訊9篇,及時相關信息。
結合__區第九屆科普宣傳周活動開展漁業科普宣傳活動。
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實驗室建設,目前實驗室已建成,正組織實施內部裝修和實驗儀器設備的采購。
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下半年我站將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進一步加大漁業法規宣傳力度,繼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對漁業投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努力促進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提高,確保消費者能吃上放心的水產品。
2、繼續做好水產養殖病害測報服務。在做好養殖病害預測報工作、相關信息的同時,針對發病情況,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巡回服務,為基層解決病害防治技術難題,服務漁業生產。
3、繼續做好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工作,在生產關健時節,積極深入養殖一線,做好各類病害的檢測、預防及治療工作。
4、抓好現代漁業示范區建設,狠抓配套措施落實,加快現代漁業示范區建設工作,同時做好示范區的新品種、新技術的服務工作,把示范區打造成__區漁業特色示范區。
5、繼續抓好省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切實作好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集中推廣,重點抓好技術培訓、入戶指導、中期檢查、測產評估和統計匯總等工作,確保本年度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6、繼續扎實有效地開展水產養殖技術的培訓工作,主要是對池塘水質生態調控技術、優質大規格河蟹健康養殖技術和河蟹養殖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培訓。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提高漁民養殖技術水平。
篇9
一、創建機制,營造氛圍
縣創建大會后,我局專題研究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及時成立了工作小組,制定下發了《縣畜牧水產局開展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召開系統創建工作會,召開規模養殖戶污染治理推進會、調度會,全面部署養殖業污染治理和整治工作。利用宣傳欄、簡訊、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引導干職工全面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掀起養殖業污染治理。
二、全面排查,落實責任
一是做好調查摸底,上年3月份我局安排相關人員對全縣范圍內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戶進行了上戶調查摸底,對縣城和集鎮飲用水源進行了拉網式排查。
二是認真查找問題,對規模養殖場進行生態環境評估、歸納、整改不足之處。
三是制訂治污舉措,按照達標排放要求,結合各規模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制定了綜合治理措施,明確了治理的期限、治理負責人。
三、突出重點,狠抓治理
我局結合生豬標準化建設項目和畜禽清潔生產活動,共爭取國家無償資金380萬元,主要解決糞污治理工程,同時部分養殖戶自籌資金30余萬元,從以下方面開展治污。
(一)從源頭上控制污染。以縣政府的名義出臺了《縣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全縣劃分了規模畜禽養殖“三區”(禁養區、限養區、可養區),嚴把規模養殖場的動物防疫條件,明確我局今后下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事前需征得所在鄉鎮村、組的同意。所有禁養區的規模豬場已遷至可養區,如香田吉洛村晏水根、彭幫生養豬場都從村莊附近遷到了山上,遠離村莊。原養殖大戶熊大歷調整養殖項目,由養豬調為養娃娃魚。
(二)狠抓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治理。一是指導16家規模養殖場全部建設了消毒防疫設施,如消毒池、消毒室、大門、圍墻等;二是全部建立了排污設施,共建設980m3酸化池、1910m3的沼氣池,720m3的沼液存貯池;三是采用干濕分離工藝,減少污水量,使干糞與尿及沖洗水分流,16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共建設儲糞池560m3;四是實行雨污分流工藝,修建雙排水溝,一條作雨水溝用于收集雨水,一條作污水溝用于收集糞尿污水,只讓污水進入處理設施。
(三)集中力量整治釘子戶。水口下煙竹黃立信養殖場長期糞污排放不達標,從2012年3月到今年4月,我局聯合水口鄉政府、縣環保局通過數次做工作,終于促成其做好了糞污治理工作。采用雨污和干濕分離技術、開挖兩個各40m3沼氣池及200m3氧化塘。所有糞污全部進入沼氣池發酵后作有機肥。經畜牧水產局與環保局兩家現場驗收,符合達標排放要求。
(四)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的治理力度。一是與水庫養殖承包者簽訂了保護水域環境安全承諾書。共簽承諾書15份。承諾在養殖生產中,絕不使用化學肥料和禁用漁藥等投入品進行養殖,推進人放天養,確保水域生態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二是要求水產養殖戶要在魚苗、魚藥和飼料的進貨、使用和銷售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做好用藥用料和病害記錄,建立《養殖生產日志》;三是認真做好潦河大鯢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宣傳,設永久性宣傳欄3處,界樁8處。
四、加強協作,督查整改
我局積極下到各鄉鎮做好工作協調與溝通,爭取鄉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切實加強工作督查指導,為確保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實處,我局常組織人員到場到戶指導督查,共出動60余人次。三是落實整改到位。對16家規模養殖場及新建豬場進行常態跟蹤督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下一步工作做到“二個堅持”:
篇10
關鍵詞:黃顙魚;規模化培育;成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 S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34-02
為了促進黃顙魚規模化養殖,2013年7月,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六合區漁政監督大隊、浦口區水產技術指導站、江寧區水產技術指導站、南京現代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及溧水區漁業技術推廣站共同實施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為江蘇省三新工程項目,項目編號:D2013-2-1。通過3年的項目研究示范,完成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培育、夏花苗種培育、開口餌料培養等技術研究,建立了二級苗種場27.6hm2,繁苗7122萬尾;培育夏花5113.8萬尾,夏花培育成活率達79.1%;完成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操作規程,培訓420人次。
1 項目實施情況
1.1 提升了規模化繁苗能力 項目組連續開展全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通過保存技術、微孔增氧及網片孵化等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在常規繁殖方式中需要大量殺雄取精、雌雄不發育不同步、孵化增氧效果不佳及繁苗效率低等問題,大大提高了規模化繁苗能力。項目實施以來,繁苗量逐年提高,2013年4260萬尾、2014年4680萬尾、2015年繁苗量達7122萬尾,完成了項目的指標任務。
1.2 建立了黃顙魚二級苗種場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善各區示范苗種場育苗設施條件,培訓技術操作人員,建立了4個黃顙魚二級苗種培育場,為完成項目的育苗任務提供了保障。至2015年,在項目區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規范化黃顙魚二級苗種場27.6hm2,其中六合區馬鞍8.1hm2、六合區龍袍7.4hm2、溧水區陳家圩3.3hm2、江寧區湖熟8.8hm2。
1.3 示范推廣了黃顙魚苗種培育技術 項目組在生產試驗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個方法、兩種模式、四項技術”的黃顙魚苗種繁育技術模式,并成功加以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項目區黃顙魚苗種規模化育苗成活率及效益。2015年,項目區共培育黃顙魚夏花5113.8萬尾,平均成活率達79.1%,其中江寧周崗1215.5萬尾,成活率80.4%;六合馬鞍1579.3萬尾,成活率84.6%;江寧祿口1572.7萬尾,成活率78.5%;溧水晶橋746.3萬尾;成活率69.1%。
2 項目實施成效
2.1 提高了黃顙魚規模化繁苗能力 本次示范項目通過黃顙魚保存方法的應用研究,大量減少黃顙魚雄魚的使用量,降低了勞動強度,有效提升繁苗效率,大大提升了黃顙魚規模化繁殖能力。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開展黃顙魚繁苗生產試驗,篩選出一種應用效果較好的保存液。通過應用研究表明,在規模繁殖生產中,應用本項技術,可將單尾雄魚配組繁殖的雌魚數量提高到500尾,單組繁苗量達45.2萬尾,有效提升黃顙魚雄魚使用及規模化繁苗的效率,從而大大提高了黃顙魚規模化繁苗能力。
2.2 突破了黃顙魚規模化雜交育苗技術 在開展雜交育苗技術研究過程中,使用瓦氏黃顙魚作為父本,本地普通黃顙魚作為母本,應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進行規模化繁殖取得了成功。生產試驗表明,黃顙魚×瓦氏黃顙魚的雜交繁殖不存在技術障礙,通過對比分析,表明本項雜交繁殖的最適雌雄數量為500~600∶1。經規模化生產試驗,結果表明,用125kg普通黃顙魚雌魚與瓦氏黃顙魚雄魚3尾雜組,繁殖出雜交水花苗共116.8萬尾,平均受精率達75%,出苗率達85%。
2.3 創新了一種黃顙魚工廠化育苗技術 通過研究不同的放養密度、餌料轉換、投餌量及環境因子對魚苗生長及成活的影響,充分l揮室內育苗餌料及環境條件可控的優勢,解決了黃顙魚苗初期開口率不高、適口餌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蟲害難控制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采用鹵蟲與中華鱉高蛋白粉料結合喂食的工廠化育苗方法。
2.4 創建了溫室培育黃顙魚一齡魚種技術模式 通過項目實施,建立一種溫室培育黃顙魚一齡魚種的技術模式,即將池塘培育的黃顙魚秋片放養至溫室養殖池,開展一齡魚種培育試驗,通過設置簡易微孔增氧及水流動組合裝置,創造良好的水環境條件,并通過天然的溫室效應提高水溫,延長苗種的攝食時間,提升苗種出池規格,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
3 項目實施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為了按時完成三新工程項目,該項目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由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協調、責任落實、資金調撥、項目進度監管等,確保項目暢通執行。項目實施小組由項目組成員及各個項目實施點技術負責人組成,是項目實施的主體,負責項目的計劃、組織、落實以及材料總結。項目實施小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技術路線;分解項目工作,制定崗位職責,落實實施責任人;配備技術研究人員,確定子項目研究內容和具體落實;掌控項目實施節點和關鍵點,組織技術難點攻關;收集相關資料,組織交流培訓,信息和總結驗收。
3.2 聯合高校,增強科技團隊研發能力,解決技術難題 為了增強科技團隊研發能力,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實施小組與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開展技術合作,建立南京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及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其科研設施與人才資源,充實與完善黃顙魚雜交育苗、生物餌料開發及水質調控等方面研究內容,及時解決技術難題。另外,該項目還與信陽農學院、泰州牧校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其優質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資源,聯合開展了黃顙魚苗種繁殖、培育等項目技術研究,并取得較好的合作效果。
3.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黃顙魚良種生產供應體系 項目實施強化了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進一步完善黃顙魚良種繁育場設備,改造池塘、配備增氧等設施,增加室內繁苗孵化池及相關設施,實現年繁苗能力達到0.7億尾,滿足了項目對苗種的需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及完善黃顙魚二級苗種場27.6hm2,通過提供黃顙魚優質雜交苗、組織培訓、現成指導及發放技術材料等方式,提交提升了各苗種場的優質苗種生產供應能力,使苗種場的苗種平均培育成活率達70%,形成了規范化、規模化的黃顙魚良種生產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