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育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1-29 17:5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保育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925年8月,世界54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發表了愛護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后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
二、兒童節的歷史:二戰期間
二戰結束后,世界經濟蕭條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我國兒童節,早期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建議設立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兒童節,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世界上許多國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有人誤解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兒童節,事實上,美國的一些組織也開始考慮將兒童節定在6月1日。
三、兒童節的由來:1925首次提出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于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
本次大會有54個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中,對于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救養兒童等問題,均有熱烈討論。
篇2
關鍵詞:健康觀念;三維保育模式;策略
健康觀念的改變影響著兒童健康教育的內涵,也給幼兒園傳統的保育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
一、傳統保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長期以來,傳統的幼兒園保育以生物模式為主,重在疾病防治,強調計劃免疫和營養供給。但從眾多調查資料來看,目前兒童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方面存在諸多隱患,許多曾是成人身上出現的健康問題如肥胖、孤僻、冷漠、焦慮等已提早出現在孩子身上。顯然,這種傳統的重在關注幼兒生理素質的保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
現代幼兒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還有心理上的多層次需求,他們不僅需要身體的健康,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和社會化的發展。因此順應健康的理念和現代幼兒的保育需求,積極探索適應現代幼兒健康的保育模式勢在必行。
二、三維保育模式的實施與策略
(一)保育目標的確立
生理保育目標: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有一定的適應力;具備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與防范能力。
心理保育目標:能保持良好的情緒,有健康的個性;有堅持性與自制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抗挫能力。
社會保育目標:能正確認識自己;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能與同伴合作、互助與分享;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保育內容的選擇
生理保育內容:包括生活衛生習慣、飲食與營養、人體認知與自我保護、身體素質與活動技能。
心理保育內容:包括情感培養、意志培養。
社會保育內容:包括提供各種集體活動,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的技能;體驗共同生活游戲的樂趣,理解學習基本規則,學習自律與尊重他人。
(三)實施的途徑與方法
1.創設健康環境
幼兒在幼兒園接觸到的所有精神氛圍、物質材料、常規作息、人的活動構成幼兒園整體環境。健康環境的創設,既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又有利于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使幼兒在安全美好、健康和諧的環境中,學會與人交往、責任與堅持,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提供符合衛生標準的生理環境。包括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建筑與設備、活動環境,提供合理的營養與平衡膳食,建立科學的生活制度,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其次,創設親切、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以女性特有的慈愛與溫憫,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與幼兒建立親密的伙伴關系,讓幼兒獲得溫暖感、信任感和滿足感。再次,創建生機蓬勃的社會環境。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情緒,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如幼兒園經常開展冬季運動會、歌詠比賽、故事大王、開心自助餐、巧巧手等大型集體活動,宣傳健康校園文化。經常開展打破班級、年齡為界限的家園互動活動,讓幼兒與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幼兒交往,讓幼兒自主選擇同伴、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促進與同伴良好的互動關系的建立。教師要充分提供與成人交往的機會,鼓勵幼兒與自己的父母、同伴的父母參與各種活動,讓幼兒了解與成人交往的方式,感受親情的溫馨。
2.提供健康服務
健康服務是指幼兒園為保證幼兒的健康而提供的一系列衛生保健措施和活動。首先,為幼兒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措施。根據《托幼機構衛生保健考核標準》等相關條例要求開展衛生保健工作,每年開展健康檢測、牙齒保健、預防接種、體弱兒、肥胖兒個案健康跟蹤等。其次,為家長提供形式豐富的健康服務。以園報、班報、咨詢活動、親子活動、開放活動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衛生保健知識、安全防范知識、健康個性品質養成、不良情緒疏導等,幫助家長樹立現代保育觀念,懂得家庭保育要遵循幼兒特點,不僅要關注衣食住行,還要關心孩子個性、品德的發展。
3.開展健康教育
(1)專門的生活教育課
根據保育的三維目標及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以培養幼兒多種生活技能或衛生知識為獨特內容,以系統性教與學相結合為主要形式的生活課。如對于某些幼兒不太理解的健康常識、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統訓練的健康行為技能,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設計,在講解、游戲、觀看動畫片、情境表演、練習等組織形式中,引導啟發幼兒感知、體驗、探索,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與直接經驗,逐漸形成良好的健康態度以及自覺的健康行為。
(2)單元主題綜合活動
幼兒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既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又與各領域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依據保育目標及內容,我們分解出若干主題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如以營養教育為目標的“走進美食城”,以自我保護為目標的“安全小衛士”,以健康情緒為目標的“我開心我快樂”,以交往能力為目標的“我的朋友多”等主題活動。如在開展“走進美食城”活動中,我們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切入點,通過調查與探究,了解食物的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初步懂得平衡膳食的基本道理。并通過自己親身體驗,感知科學配餐給人們的健康與快樂。并且通過探究食物的“旅行”過程,了解人體消化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過食的良好習慣。幼兒健康知識的學習,健康態度的轉變以及健康行為的養成都離不開各個領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我們還整合了五大領域,共同實現保教目標。
(3)生活中的養成教育
幼兒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把握時機。盡管通過專門的生活教育活動和單元主題活動,讓幼兒了解了許多健康知識,但健康態度及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時間與過程。因此,我們在幼兒的一日活動要滲透健康的行為理念,要創造一定的條件與環境,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煉、游戲等各環節中實施健康教育策略,使幼兒在持續性、連續性的潛移默化、自然熏陶中逐步形成穩定、自覺的健康意識。
篇3
這次實習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歡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細心和愛心,這正是我們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回顧這些日子,我學到了許多幼兒園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我珍視的寶貴財富。在這段時間里,我嘗試了許多人生的不同際遇,它教會了我執著,堅持,奮斗,理解和珍惜。這是我在學校里學不到的。剛剛進入幼兒園,才知道原來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一些理論的東西,缺乏實踐經驗。
保育實習生活,使我第一次親密接觸了幼兒園的方方面面,也總結出一些經驗。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室的衛生,減少幼兒與細菌接觸的機會。堅持每日用消毒毛巾將幼兒能接觸到的地方擦拭一遍,特別是幼兒的飲水柜,容易滋生細菌,發生交叉感染,每天下午收缸子后及早上擺缸子前都要用消毒毛巾擦拭;對于幼兒的玩具、桌椅、坐墊、餐桌、餐椅都定期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教室、洗刷間的地板隨臟隨擦,避免地面有水使幼兒滑到。給幼兒創造一個清潔、講衛生的環境,同時培養幼兒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衛生的好習慣。保育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也要很細心,這樣才能做好保育工作,要時刻檢查衛生情況,廁所地面要保持干凈。防止幼兒滑到。
我在實習中增長了見識,我才知道,做老師難,做幼兒教師更難;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回到學校來充實知識,彌補缺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好比一把把鎖,老師就是開啟那把鎖的主人。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發現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這個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跟孩子們在一起挺有意思的,還真想他們。咱也當了一回張老師呢!經過實習,我才發現,要想當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還真不容易,光靠現在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喜怒哀樂,現在回想起來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蘆,緊緊的串在一起,甜甜的。
篇4
關鍵詞:保育員;保育工作;管理
一、幼兒園基本概況
我園創辦于2002年7月,辦園八年來,我們堅持“一切為了孩子,培養完整兒童”的辦園宗旨,幼兒園于2009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示范幼兒園”。幼兒園占地面積8725m2,建筑面積4790m2,綠化面積3429m2,活動室總面積4105m2,生均面積達7.7m2,戶外活動場地總面積5292m2,生均面積達9.2m2。目前園內有科學實驗室、多媒體室、保健室、廚房等功能室。戶外有種植園地、戲水池、沙池、攀爬墻、大中小型戶外游戲器械等幼兒活動場所。場地安全衛生、幼兒活動有保證。班班有與幼兒身高配套的桌椅、玩具柜、電視機、錄音機、臭氧消毒燈、消毒柜、保溫桶等,教玩具根據《福建省幼兒園教玩具配備目錄》要求配備齊全。為確保一日活動的正常開展,我園對照省示范幼兒園的標準及要求配備教職員工。其中,保育員15人(小學轉崗教師12人),保育員學歷達標率100%,大專以上學歷達80%,均取得“崗位資格證書”。
二、本園保育工作管理現狀和問題研究
這幾年來,我園雖然很重視保育員隊伍的建設,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中“重教輕保”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重教輕保的觀念較重,對“保育”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幼兒園的工作重心以教學為主,很少開展保育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則未真正落到實處。很多教師認為:“我們老師的職責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而保育員只要把衛生打掃干凈就行了。”甚至不少保育員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掃掃地、擦擦桌、洗洗尿褲、刷刷碗仍然是很多人對保育工作的理解,而忽視了蘊涵其中的對幼兒身心健康保護和促進的作用。
(二)保育員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在現階段,由于教師和保育員工作職責的分工不同,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幼兒園的主力軍,在受尊重程度上和工資收入上遠比保育員高。無論是在人們的傳統認識中,還是在《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規定中,對保育員文化素質的要求都比對教師的要求低。因此,保育員容易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自卑感。這種狀況導致保育員工作熱情不高,很少有意識地去考慮每項工作中的保育和教育的價值。
(三)保育隊伍專業素質不高,影響幼兒園保育工作質量
這批小學轉崗教師雖然學歷層次較高,但專業水平稍顯不足,加之沒有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操作要求,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往往憑借經驗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隨意性大。這些現狀可以看出,保育員隊伍的素質與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已不相適應,這樣就會阻礙了幼兒園保育功效的正常發揮,限制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三、提高本園保育工作管理效率的對策
針對幼兒園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對此進行反思,積極探尋有效途徑,努力改善保育工作現狀,提高保育工作水平。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重新認識保育內涵
二期課改提出的“一日活動均是教育”的理念把保育工作推向了教育的前沿。“今天怎樣做好保育工作”也成為園長和所有教職員工需要思考和解答的問題。
1.在學習中轉變觀念。園長要樹立正確的保育觀,通過園本培訓,讓全體保教人員明確幼兒園保育要有現代的兒童觀,要為兒童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要融入一日常規工作中去,要與教育相互滲透。只有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才能實現保教合一。
2.在研討中提升經驗。幼兒園的保育工作是動態的,不僅僅是停留于清潔、衛生等層面,為了幫助保育員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我們要為保育員創設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環境,要經常進行日常的研討活動,尤其是研討“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在保育崗位上的具體體現。通過對保育日常工作的研討,使保育員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范圍、工作內容、工作要求。要堅持配合好教師,關注班級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切實地進行保教配合。如:針對新入園幼兒哭鬧現象,通過家訪和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關注幼兒的心理行為現狀并進行科學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和避免幼兒新入園時家長及幼兒的心理焦慮問題,協助老師更好地完善新入園幼兒的工作。通過這些來自生活的研究,保育員與教師的工作有了交點,才能使保教配合落到實處。
(二)重視保育員隊伍建設,規范保育員管理
1.爭取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未來幼兒教育的發展,使保育工作的科學化、教育化含量不斷增加。懂科學、懂教育、高水準的保育員隊伍是實現現代保育的保證。因此,幼兒園領導要跟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溝通工作,取得他們的政策支持,為保育員的進修培訓、職稱評聘給予優惠政策,通過增加經費投入、引進競爭機制、采取優勝劣汰、協調互補等手段,優化保育員隊伍,使之逐步達到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2.加強保育員管理,健全保育措施。制定園長保育工作管理職責,加強其對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確立保育工作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將“保教并重”的原則真正落到實處,切實將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放在首位;制定保育員工作要求及具體操作細則,使之形成科學有序的操作系統,規范保育行為,以達到保育過程的管理;制定保育員考核標準,根據保育員的工作職責,制定考核標準,明確各級保育員應具備的條件和要達到的應知應會目標,并根據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運用目標考核的管理手段,每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使保育員的素質得到提高,幼兒園保育的質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保育員整體素質
幼兒園應根據保育員的實際水平,結合幼兒園的保育實踐,采取參與式的培訓方式。一是學習培訓例會,每兩周開展一次專門的保育業務學習與培訓,使保育工作人員了解保育信息;二是專題講座,邀請兒保所的專家來園現場評析保育護理工作,指導保健業務;三是觀摩研討活動,由保健室牽頭組織,每個月開展一次年段觀摩研討,及時發現保育工作中的問題,圍繞問題進行研討,尋找對策,開展跟進式研究;四是崗位練兵,以保育員一日操作中的各環節為主要內容,進行全員操作規范競賽,進行保育工作規范評比活動,進一步促使保育工作人員掌握規范的操作技能,保證保育質量。
實踐證明,幼兒的成長離不開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是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重要標志。我們將繼續思考和探索,進一步尋求實施保育管理的好方法,以此來促進辦園質量的全面提升。
篇5
幼教機構是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它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各個部分結合而成的有著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要實現整體效能,核心問題在于目的性。幼兒園的性質任務決定了保教工作是各項工作的中心,幼兒園管理一定要以保教為主。幼兒園工作不同于普通學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規律,要依據教育的對象即幼兒本身的特點,通過保教結合,實現育人目的和服務家長的社會功能。
一、幼兒園保育工作現狀
目前,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存在著兩種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一,重教育而輕保育管理。在幼兒園管理中,一般總認為教育比保育重要,認為幼兒的智力開發就是靠教育,因而出現片面追求教育管理,而忽視保育管理的傾向。在當前有些幼兒園管理中,往往比較注重了解、研究幼兒在教育上種種需求,面對幼兒保育方面的需求關注不夠。其結果幼兒往往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識,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從而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
第二,片面理解保育的管理。人們一直以來對幼兒保育教育存在著一種偏見,認為保育員工作只不過照料小孩,滿足他們吃好、穿好、睡好、活動好和打掃衛生,這樣的偏見,一方面使不少幼教畢業生不愿做保育工作,從而造成合格保育生嚴重缺乏。導致保育員內心不應有的創痛,損害她們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幼兒園保育質量。另一方面不少家長每天總是在關心孩子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很少關心他們怎么吃、睡、拉屎撒尿的。這樣只能讓幼兒每天處于被動的地位、機械地接受,從而使幼兒園保育工作失去了其內在固有的教育屬性。
二、幼兒園中保育的重要地位
保育指的是成人為幼小兒童提供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環境與物質條件,并給與精心照顧和培養,以幫助幼小兒童獲得良好發育,逐漸增進其獨立生活能力。即兒童身心兩方面發展的保護和促進。
對于幼兒保育,包括許多方面。對幼兒權力的承認和保護,并尊重其人格,努力提高幼兒在法律、道德方面的地位,保障幼兒基本權益。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的保護,給予平衡合理的營養,按時進行預防接種和突發性疾病的應急防控,提供符合衛生標準、衛生要求的教育設施等,保護和增進幼兒身心健康教育,這是幼兒衛生保健,它是保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當然,保育還包括保障幼兒安全,避免身心受到傷害等內容。
幼兒園如此強調保育以及必需實行保育、教育結合原則,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說明。
1.幼兒園具有雙重任務
第一,幼兒園要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它的全部教育工作是使幼兒身體健康、習慣良好、興趣多樣、思維活躍,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為他們順利進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做好身心方面的準備。其中體育是基礎,智育是關鍵,德育是根本,美育是靈魂,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保育、教育兩方面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可偏重任何一方,否則,不利于幼兒全面發展。
第二,幼兒園要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幼兒園要努力做到減輕家長在教育、保育幼兒方面的負擔,使他們安心工作,真正達到解除家長后顧之憂。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牢牢樹立正確的為家長服務的宗旨。
2.“保教結合”是保證幼兒園任務的首要原則。
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必須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該原則表現了幼兒園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表明幼兒園與各級各類學校的區別,幼兒園擔負著幼兒的保育和教育的雙重任務。
(1)所謂保教結合就是指幼兒園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牢固樹立“保教并重”的觀念,“保”和“教”兩者不能偏廢,不能割裂。保育員和教師應該在各項活動中“保”“教”結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關注保育與教育可以使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產生積極效應。日常生活中要對幼兒進行火災、突發性險情等各種安全教育。如給幼兒講解走失時如何應對的問題,就需保育員、老師配合,要讓幼兒記住遇險時找警察叔叔,同時要牢記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聯系電話、單位名稱及親戚的電話號碼和“110”報警求救電話,教育幼兒遇事是要鎮定、要像解放軍叔叔一樣的勇敢面對,并及時與親人及警察叔叔取得聯系。更重要的是在一日生活中,老師、保育員要以各種形式的教育為契機點,對幼兒進行出行時要聽父母的話,不可以在外面玩耍時離開父母的視線,不可亂跑,以免走失。遇到受傷時要撥打“120”,遇到火災要撥打“119”等等的教育。這就是保育需要教育,教育促進保育的順利進行。
篇6
(日本大阪綜合保育大學,大阪;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針對當前日本教師缺乏“實踐指導能力”的現狀,以培養保育員、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為主的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其教育課程主要分為以培養具有豐富人性的教育者為目的的“基礎科目”和以培養實踐指導能力為目的的“學科科目”兩大類。一至四年級的系統實習指導體制是其教育課程編制的軸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個學生“與孩子共度1700個小時的體驗實習計劃”與由專職教師每周指導實習學生一次、學生每周必須提交“體驗實習日志”用于交流討論的專題研討會。同時學校還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個人學習檔案卡”,根據學生的資質能力提供在校的學習指導以及畢業后的擇業幫助。
[
關鍵詞 ] 實踐指導能力;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育課程
日本長期以來在教師培養課程中多注重理論,缺少與實踐的融合,造成教師“實踐指導能力”弱的弊端。大學畢業被錄用的新任保育員和教師,在保育教育現場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缺乏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0年9月公開發表的題為《重新評估提高教師資質對策》的研究報告顯示,新畢業就職的保育員和教師往往無法很好地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學校校長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在回答“是否必須提高教師的資質能力”時,認為新任教師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綜合評分為62.1%,其中與“實踐指導能力”相關的不足事項高達50%以上,如認為教師“指導兒童/學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認為教師“班級組織能力”不足者占58.6%;認為教師“學習指導/授課能力”不足者占54.8%;認為教師“解釋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認為教師“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為解決上述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新目標,要求2010年所有的學校在教育教學中使用信息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師資力量培養方面則提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
20世紀80年代,日本把“實踐指導能力”作為改革教師培養的
關鍵詞 。1987年教育職員培養審議會的報告《有關提高教師資質能力的對策》就指出:對教師而言,應該深刻理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對人的成長、發展規律,對幼兒、兒童和學生的教育要充滿熱愛,同時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品行教養以及與本職工作相適應的能力。這種資質能力的培養要通過錄取、培訓、在職研修等各個階段來完成。為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制定的各項對策也應綜合考慮,使之能夠貫穿于各個培訓階段的始終。
為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大阪綜合保育大學提出了具體的應對舉措。對志愿選擇教師職業的學生,除了重視作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互作用的重要場所”的教育實習外,還通過選修課、課外各項活動(福祉體驗、義工體驗、大自然體驗)等,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學生與孩子接觸,了解觀察孩子。為此,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與地方教育委員會、中小學校聯合協作,保證志愿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每周可去實習一天,以此作為學校的輔助課程。中國的教師教育同樣存在著教師“實踐指導能力”弱的問題,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一、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創辦于2006年4月,是以培養保育員、幼稚園教師以及小學教師為目標的四年制專門大學。該大學在注重保育員、幼稚園教師以及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的同時,還注重與保育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保育所、幼稚園和小學攜手合作”(保幼小一體化)的呼聲下,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設置了可以同時獲取保育員、幼師以及小學教師三種資格的課程。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自創辦以來發展順利,根據2012年度的數據,學生由創辦時的80名定員增加到現在的110名定員;能夠取得的資格證除原來的保育員資格和幼稚園教師資格外,又增加了小學教師資格。該校根據障礙者權利條約的理念,構建了障礙兒童與健康兒童共同學習的“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體系。針對近年來患LD(學習障礙)、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癥)等障礙的兒童增多的趨勢,考慮到擔當特殊教育的老師明顯不夠,該校還設立了一種為特殊支援學校服務的教師資格證。當然,對當今的日本大學來說,課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為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該校規定了一個學年選修課程數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學生都能獲取這四種資格證。但大阪綜合保育大學還同時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規定,即該校可根據學生一、二年級的成績,為其提供獲取四種資格證的可能性。例如,對沒能取得特殊支援學校教師資格證的學生,只要認識到“全納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獎勵,獲得與特殊支援教育相關的學分。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是培養從事嬰幼兒/兒童教育的人才的專門大學,原則上要求學生必須獲得保育員、幼師或小學教師中任意一種國家資格證作為畢業條件。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鼓勵學生獲取多種資格證。在日本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必要條件,是在大學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養機構修完規定的課程,獲得相應學分,完成畢業論文,答辯通過后,即可向大學所在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請,由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審批同意后頒發教師資格證書。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要求畢業生必須修滿124個學分以上,其中基礎科目24個學分,學科科目100個學分。取得保育員資格的必須修滿87個學分以上,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需修滿64個學分以上,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證需修滿79個學分以上。學生取得規定的學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員會提出獲取教師資格證的申請,由大阪府教育委員會審批決定授予教師資格證。
二、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課程設置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教育課程主要分為以培養具有豐富人性的教育者為目的的“基礎科目”和以培養實踐指導能力為目的的“學科科目”兩大類。下面根據2012年度該大學的教育課程、兒童保育學部與兒童保育學科課程選修科目表對照討論。
(一)以培養具有豐富人性的教育者為目的的基礎科目
基礎科目是學生的必修課,共設14個科目,24個學分(見表1)。通過學習教育學概論、社會學、日本國憲法、兒童文學、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討論等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寬廣豐富的常識與教養,提高學生的對話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語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同時,還特別設有哲學科目,但不是純哲學,而是作為實踐哲學的倫理學、人間論。設置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學生作為“人的教育者”來培養。
(二)以培養實踐指導能力為目的的學科科目
學科科目設置主要分為保育系科目、幼兒園/小學相關科目、實習相關科目和特別研究科目四種。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設施開設的實習課目,從大學二年級的下學期開始。一年級的課程和二年級的前期課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內容(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綜合表現、造型表現)》《表現技術(音樂、基礎造型、兒童體育)》《幼兒保健》《幼兒飲食和營養》等為主,還設有與實習相關的科目。在四年級開設《家庭支援論》和《保育內容總論(I.Ⅱ)》,這樣可以使學生以更加綜合的視角來全面審視在課堂或實習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包括理論)。
2.幼兒園川、學相關科目。
與幼兒園/小學相關的科目,幼兒園及小學的教育實習都是從三年級開始的。有關各科實習的指導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點設置在二、三年級。學校對四年級的學生開設《保育指導法I - II》,作為實習后的指導;對2010年入學的學生,開設作為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必修課《教職實踐專題研究討論》。在此專題研討會上,學生要回顧實習生活,查找自己成為一名教師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還有哪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彌補,通過對自身的反思,為拓展未來提供機會。當然,在幼兒園/小學的相關科目中,還設置了其他課程,如為培養學生對教育職業的熱愛與自豪感、一體感的科目《保育者論》《教育者論》;為培養學生深入理解幼兒/兒童成長發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為培養學生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學校咨詢》(I.II);為培養學生具備所需的知識、技能以及態度的科目《保育指導法》《學生升學或就業的指導》等。
3.實習相關科目。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設置的實習相關科目,以培養具有高度專業化知識的保育員、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特殊支援學校教師為目標,十分重視課程的設置。學校從一年級至四年級的系統實習指導體制是教育課程編制的軸心。作為獲取保育員、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特殊支援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實習條件,分別設有二年級(與保育相關設施/保育所)保育實習和三年級(與保育相關設施/保育所)保育實習兩種。教育實習安排在三、四年級(幼兒園或小學)。特殊支援學校的教育實習將于四年級實施。
4.特別研究科目。
特別研究科目是與實習相關科目有著緊密聯系的項目。一年級設有“綜合基礎專題研究討論”,二年級設有“綜合專題研究討論”,三年級設有“畢業論文I”,四年級設有“畢業論文Ⅱ”。這些都是由專職教師以討論課的形式進行的小班授課,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來達到兩者的融合。同時,它還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研究各種學習方法、培養不斷鉆研求索的學習態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三年級期末舉行“畢業論文中期發表會”,四年級期末舉行“畢業會”,學生發表各自一年來的研究成果,將此作為總結性的學習成績。
三、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特色教育課程
如上所述,實習相關科目是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特色,一年級至四年級的系統實習指導體制是其教育課程編制的軸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們的實際狀態,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編制了理論與實踐能夠融合的教育課程。學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往返于現場實習和學校理論學習之間,使理論與實踐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學校實施了被稱為“與孩子共度1700個小時的體驗實習計劃”,同時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個人學習檔案卡”。
(一)與孩子共度1700個小時的體驗實習計劃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特色實習課程,是在一年級設置的《保育實踐學習I》、二年級設置的《保育實踐學習II》,并且每周組織一次相應年級的學生到保育所、幼兒園、小學,進行“現場實踐實習”。該大學還將另一種“保育/教育實習”置于重要地位——職前體驗,就是為學生畢業后選擇保育員、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或特殊支援學校教師等職業進行的擇業前培訓。學校與附近都道府縣的教育委員會(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門真市、寢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兒園簽訂協議,積極指導學生選擇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園或小學進行“體驗實踐學習”。學校還負責與相關的公立和私立機關、保育相關設施的接受部門,確認條件、委托接受、掌握實習活動狀況,應對解決體驗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與“職業生活支援室”和相關授課(包含討論科目)的單位共同合作,將職前體驗培訓納入到學校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總的來說,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體驗實習”具有以下特點:自一年級起就安排學生去體驗實習;體驗實習固定時間,每周一次;在一年時間里,每周去同一場所實習;通過一年的體驗實習,學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學會組織現場教學活動,熟悉相應的工作流程;學校對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的體驗實習,進行學分評定;每一學年有8位擔當體驗實習的教員,負責體驗指導和實習體會的交流。
從一年級就開始的保育/現場教學的體驗( Practice),是與各科理論課程的學習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的,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達到融合兩者的目的。體驗實習計劃被稱為“與孩子共度1700個小時計劃”。1700個小時包括獲取畢業資格所需的740個小時以及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學生每周用時一天,總共960個小時(見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三、四年級的學生主動參加體驗實習的時間在逐漸減少。這部分學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現場等做義工的方式,獲取相應的學分和工作體驗。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為保障體驗實習取得更好的效果,作為相關的授課科目,在一年級設置《保育實踐學習I》《綜合基礎專題研究討論》;在二年級設置《保育實踐學習Ⅱ》《綜合專題研究討論》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由專職教師以討論課的形式進行的小班教學(大概人數為14~15名),學生每周必須提交“體驗實習日志”(日志以填寫表格的形式提交,詳細記載參加次數、學籍號碼、實習生姓名;詳細日期、當日天氣、實習單位名、詳細時間段;觀察對象兒童、指導者/實習生的活動;考察與反省;指導擔任者的指導意見等)。通過這樣的總結和交流,加強學生對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從而使個人的體驗能與他人共同分享。同時,通過體驗實習,還能使學生對保育員、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的職務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討論會的老師要對學生提交的“體驗實習日志”給予點評和修改,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在下周的研究討論會上反饋給學生,同時進行講評,其評價基準為5分制,它將作為學生學分評定的依據之一。
(二)個人學習檔案卡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充分發揮小規模學校的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為每位學生定制了“個人學習檔案卡”,內容包括學生的高中畢業校、畢業年份、合格人試種別、畢業后的去向、體驗實習場所(單位)、實習單位的評價、希望取得的資格證的種類以及就職內定去向等。通過這張“個人學習檔案卡”,學校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夢想與目標,還可根據學生的資質能力,提供在校的學習指導以及畢業后的擇業幫助。學生通過體驗實習和保育教育實習,與孩子面對面的相處,了解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過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養與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指導和生活幫助。
四、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師培養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師培養模式是大勢所趨。雖然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的教師培養改革剛剛起步,還在探索階段,但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上述討論我們不難看出,該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除理論課程學習外,體驗實踐的學習始終貫穿于四年的大學教育中。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互動,有助于達到融合兩者的目的。
大阪綜合保育大學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師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個顯著特征:其一,其課程設置可以讓學生同時獲取保育員、幼師以及小學教師三種資格,同時學校盡可能鼓勵學生獲取多種資格證;其二,體驗實踐的學習始終貫穿于四年的大學教育中。從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至四年級持續每周一次的體驗實習和保育教育實習,為學生直接接觸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其三,為每位學生定制“個人學習檔案卡”。從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根據學生的資質能力,提供在校的學習指導以及畢業后的擇業幫助;其四,設置與體驗實習相關的專題討論課程。該課程由專職教師以討論課的形式進行小班教學。在體驗實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及時在研究討論會上,與教師、同學一起討論、分享、交流,解決問題,提高“實踐指導能力”。
篇7
幼兒園春季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1一、做好班內衛生消毒工作,護理好班中幼兒。
隨著冬春的季節交替,也是幼兒傳染病高發季節。作為保育員要嚴格遵守保健醫制定的衛生消毒制度,對幼兒接觸的物品及時消毒。天氣轉暖,增加通風次數及時間,加強戶外陽光消毒。加大對工作的責任心,特別是如有幼兒帶藥,要認真檢查帶藥記錄,在喂藥前要反復看清說明再喂。
二、鞏固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做好新生的常規培養。
通過上學期的培養,班中大部分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較好,個別年齡較小,能力較弱的需要教師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鞏固幼兒的生活常規,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本學期班中新添十名幼兒,由于幼兒還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作為保育員要在減少新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同時,耐心細致的培養新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使他們盡快地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三、加強戶外活動護理,確保幼兒安全。
隨著天氣的轉暖,戶外活動時間相對延長,幼兒的衣服也逐漸減少,所以在戶外活動過程中,一要細心的護理好幼兒,做到出汗及時擦;二要杜絕意外事故發生,在戶外活動前認真仔細檢查場地,幼兒的衣著,杜絕一切安全隱患。
四、配合班中教師搞好各項活動。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弱,在平時工作中,我除了完成好衛生工作外,在教育工作中,盡可能的參與,讓教育活動更加深入,把教育活動延伸到保育環節中,全面貫徹落實保育結合,統一的教育原則。本學期園內準備開展“我的好媽媽”、“勞動最光榮”、“我愛我的幼兒園”等主題活動。在班內教師準備活動過程中,我一定要盡力地看護好班中幼兒,使教師能夠放心的全力以赴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五、以高度的責任心迎接復驗。
本學期園內將迎來第一次的復驗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要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嚴格遵守保健醫制定的園衛生消毒制度,杜絕衛生死角,保證班中環境的整潔,在復驗的過程中,不為幼兒園抹黑,使幼兒園能夠順利地通過復驗。
幼兒園春季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2一、提高保育員的認識,確定她們的地位,努力提高保育員的工作積極性。
有人認為保育員工作不過是打掃衛生,和抹布、掃帚打交道,整天照顧幼兒的吃、喝、拉、撒、睡。全面培養幼兒是老師的職責,和保育員工作關系不大。其實不然,《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創設安全、清潔、和諧的教育環境,才能使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可見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做為保育員要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打掃,它不僅包括對幼兒身體各方面保護與促進,而且也包括對幼兒心理等方面的保育。所以不僅需要保育員具有滿腔熱情的工作態度,更需要掌握一定知識。保育員和老師一樣,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將影響幼兒的一生。因此、大家要了解自己在整個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二、有計劃抓好保育員學習,幫助提高保育員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做為保育員光具有愛心、細心、熱心還遠遠不夠,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一定的業務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科學育人。為了提高保育員的自身素質,我們將堅持隔周保育員學習制度,根據培訓計劃對保育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為:保育員應會應知、幼教雜志上面的保育文章、先進的保育經驗等。在提高保育員個人素質方面,將開展朗讀、講故事、給幼兒上保育課等活動。活動的開展使保育員不僅會做事,而且能大膽地表現自己。
三、抓好保育工作的日常管理,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幼兒園工作的順利開展。
1、保育工作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之中,如果麻痹大意,一時疏忽,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保育員要做到安全意識強、工作標準高、團結協作強、服從分配等。具體要求如下:
2、搞好幼兒用具、餐具的消毒工作,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及傳播。幼兒茶杯、飯勺每天洗凈后用消毒柜消毒,毛巾每天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餐桌餐前消毒(84消毒液擦后清水再擦拭),玩具圖書每周消毒(玩具84液浸泡、圖書日光曝曬),墊絮、被子每月清洗消毒一次(陽光曝曬)。如因消毒工作不到位,造成傳染病發生及蔓延的,責任由自己承擔。
3、搞好班級及責任區的衛生工作,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定期接受檢查。(每半月衛生小檢查一次,每月衛生大檢查一次)
4、重視安全,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如不能處理要及時上報。做為幼兒園的一員,要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在工作中要細心、留心,將安全事故降低為零,發現不安全的隱患要及時反應,不能視而不見,只有事事小心、時時有心、處處留心,才能杜絕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
5、搞好幼兒午餐、午睡的管理工作,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幼兒午餐時要讓孩子吃飽,督促孩子將碗內食物吃完,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浪費,保持桌面、地面干凈,餐后要堅持讓孩子使用擦嘴巾,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午睡時要教育孩子將衣服、鞋子放整齊,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及正確的睡眠姿勢。中午值午睡時保育員要在寢室內來回走動,注意觀察幼兒,發現情況及時處理,不得打瞌睡、離開寢室。天冷時將幼兒的被子蓋好,不要讓孩子的肩膀露在外面。
6、搞好幼兒的生活管理,對孩子有愛心、細心、耐心,讓家長放心。家長將孩子交給我們,我們要象對自己孩子一樣去對待班上的孩子,冷了要給孩子加衣服,熱了要給孩子脫掉衣服。孩子大便、小便后不能訓斥,要將孩子洗干凈并換上干凈的衣服。孩子不舒服,要立即送保健(保健食品)室查看,如需要通知家長應立即通知。孩子年齡小,要教會孩子將上衣塞進褲子里,天冷時要經常檢查孩子的肚臍是否露在外面,每天放學前要將孩子的衣服整理好。
7、學會配合教師組織活動,真正體現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上班時間保育員做好事以后,要配合教師組織活動,不能在園內閑談。配合教師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擋住孩子的視線,影響孩子活力。
幼兒園春季大班保育員工作計劃3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在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方面還不是非常好,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音準、節奏方面需要時間訓練。
二、教學目標:
①、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節奏,歌詞的認讀)。
②、使學生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③、發展學生的情感、美感、和基本音樂能力。
④、在學習歌曲過程中,理解歌曲中所表達的內容。
三、重點與難點:
①、在歌唱中,把握節奏,音準。并用自然,童真的聲音進行演唱。
②、音樂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表演、動手實踐、使他們有機會創編。
篇8
【關鍵詞】幼兒保育和教育;幸福感;目標;原則;實踐
隨著國家人口、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COAG)日益認識到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07年12月,在政府委員會的協調下,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州及地方政府達成一致意見,擬在早期教育領域實行重大改革。〔1〕具體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國家質量標準,精簡管理機構,建立質量等級體系等,以持續提高澳大利亞的幼兒保育和教育質量。在各級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歡樂時光,兒童樂園——澳大利亞幼兒保育框架》(以下簡稱《保育框架》)于2011年8月頒布。〔2〕《保育框架》以提高幼兒的幸福感和促進幼兒發展為核心目的,全面指導全日制日托、家庭日托和課外鐘點看護等機構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保育框架》對我國幼兒教育工作具有啟示意義。
一、《保育框架》的內容解讀
1.核心目的
《保育框架》雖以保育為名,卻與幼兒的學習緊密相關,用以指導澳大利亞幼兒保育和教育機構的各方面工作。《保育框架》對幼兒保育和教育的目標、原則和實踐的具體規定均以提高幼兒的幸福感,促進幼兒發展這一核心目的為依據。
從心理學角度講,幸福感是指個體認識到自身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欲望、興趣)、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界誘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3〕《保育框架》所言的幸福感以歸屬感、存在感與發展為核心,具體包括健康的身體,幸福、滿足與成功感等。強烈的幸福感能激發幼兒內在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兒積極與外界互動。
《保育框架》指出,幼兒的幸福感受到如下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是健康的身體和生活方式。身體健康是幼兒獲得幸福感的首要條件,是幼兒正常生活和學習的基礎。身體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也會影響幼兒的幸福感。例如,在完成對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的活動后,幼兒能體會到挑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幸福。此外,《保育框架》還關注幼兒的生活方式,如營養、個人衛生、休閑方式等,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幸福感,促進幼兒發展。二是恢復能力,即幼兒在接受挑戰或遭遇挫折后自我恢復的能力。日益提高的恢復能力能幫助幼兒不斷增強自信,減少失落感和挫敗感,促使幼兒樂意承擔更多的責任,從而感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意義,收獲幸福。三是周圍環境。幼兒生活的物質環境是否安全、舒適,是影響幼兒能否產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溫暖、可信任的人際關系更是幼兒產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良好的親子、師幼和同伴關系能讓幼兒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來自父母、教師和同伴的肯定與尊重能促使幼兒自信、自尊、自愛,從而感到幸福。
2.目標
為了提升幼兒的幸福感,促進幼兒發展,《保育框架》提出了五大保育和教育目標。這些目標與各年齡段的幼兒相對應。五大目標又細分為若干子目標。每個子目標都附有教育實踐案例,可以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加明確的指導。
第一,有強烈的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同感是歸屬感、存在感和自身發展的整合。幼兒只有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感受到在集體中存在的意義,并在不同的經歷中體會到自身的成長時,他們才會認同自我。要使幼兒形成強烈的自我認同感,教育者必須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及時為幼兒提供符合其需要的支持,確保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恢復能力得到發展。教育者要引導幼兒樹立自信心,并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學會關心、移情和尊重。
第二,與外部建立聯系并有所貢獻。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強烈的責任意識能增強幼兒的存在感,激勵幼兒提高能力,進而對外部世界有所貢獻。幼兒在體驗了與人、環境和諧共處的愉悅之后,會更加傾向于與人合作,由此學會承擔責任。要實現這一目標,教育者需要引導幼兒提高其對團體、社區的歸屬感,加深其對互惠權利的理解,認識到參與社區活動的重要性,還要引導幼兒尊重多樣性,建立公平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并愛護環境。
第三,擁有強烈的幸福感。幼兒的幸福感既包括身體感受,也包括心理感受,涉及身體、情感、社會性等多個方面,與幼兒的身體、生活方式、恢復能力和周圍環境密切相關。要使幼兒擁有強烈的幸福感,教育者需要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幫助幼兒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
第四,成為自信的參與式學習者。幼兒保育和教育機構要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機會,讓幼兒體驗到快樂、控制感和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促使幼兒自信地參與實踐,在活動中通過探索和合作獲得成功。而要達成這一目標,教育者需要引導幼兒形成諸如好奇、合作、自信、創新、熱情、堅持、反思等品質,幫助幼兒學習應用諸如咨詢、實驗、假設、調查和探究等方法,嘗試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并能借助周圍的資源獲取學習所需的信息。
第五,成為成功的交流者。幼兒需要用有效的溝通技巧來支持他們維持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和諧人際關系。成功的交流者能夠積極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問題和感受,還能在與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交流時調整交流方式,以確保溝通有效。要成為成功的交流者,幼兒需要嘗試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與他人進行有目的的互動,接觸一系列信息載體并從中獲取需要的信息,還要與人合作,運用一系列媒介和交流技術表達思想。
3.原則
教育者需要遵循如下幼兒保育和教育原則。
篇9
是訓練出來的
(包先生,32歲,外企人力資源部經理)
作為資深HR,我經常搞員工培訓。我看到很多低情商的科研人才,在經過系統訓練之后社交能力得到提升,被提拔為管理人才;有些性格孤僻的員工存在人際溝通障礙,但他愿意改變并且持續訓練,也能發展出卓越的社交能力。以此類推,我深信: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訓練出來的。
很多中國父母在孩子出現交往障礙后才想到“訓練”——我曾在海洋公園看到一個小女孩將水槍對準陌生阿姨的眼睛狂射,導致人家睫毛膏融化成了“熊貓眼”。她的父母越制止她,她就越反抗……這就是亡羊補牢的錯誤“訓練”。
正確的訓練不是管束,而是在孩子的壞行為出現之前就規范孩子的想法和習慣。我對兒子達維未雨綢繆的訓練是從他0歲就開始的。
第一個訓練是“這是爸爸的眼鏡”——我把眼鏡放在八九個月大的達維觸手可及的地方。他要去抓眼鏡,我就平靜地說:“這是爸爸的眼鏡,不行。”達維繼續抓,我就用光滑的東西輕輕打一下他的手,讓他有點痛感但又不至于哭起來。這時,他開始縮回小手,琢磨手痛和眼鏡之間的關系。幾個回合之后,他會放棄抓眼鏡,也聽懂了“不行”。教會孩子服從規則,尊重別人,是社交訓練的第一步。
第二個訓練是“我在這里,我可以為你做什么”——1歲半的達維專心玩的時候,我刻意去另一個房間喊他。他不肯過來,我告訴他:“大人喊你的時候,你要立刻過來說:‘我在這里,我可以為你做什么?’”我帶著他示范了一次,然后我又去隔壁房間喊他,他還是不來。我再示范一遍(因為孩子比較小)。等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之后,如果我叫他他不反應,我就拍一下他的屁股,直到他明白二者的聯系為止。這個訓練,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耐心,直到孩子聽到長者的呼喚立刻有反應為止。
這在人力資源培訓中被稱為“積極的執行力”——“我可以為你做什么”這句話的背后是一種“貢獻思維”,重在培養孩子看重貢獻、服務于人的思維模式。后來,達維上了幼兒園,只要老師發出命令,他準是第一個去做的孩子。當聽到老師的命令時,他不會感到被動和壓迫,相反會因為“自己能為老師做點什么”而很有成就感。
你想,老師(管理者亦是如此)一個人要管那么多孩子,什么樣的孩子最討她喜歡呢?當然不是嘴甜的,而是聽招呼的,特別是那些能主動幫她做事的孩子。
第三個訓練是“雙贏思維”。2歲半的時候,達維開始和其他小朋友發生沖突,最典型的表現是“搶滑梯”。家長們的反應有這么幾類:一類是縱容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一類是強行命令孩子和別人分享,還有一類是用獎勵來誘惑孩子,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并將其帶走。前兩種做法的壞處不用贅述,第三種做法是通過許諾或獎勵來達到訓練目的,但孩子們會不斷要求更大的獎勵,最終變成一個越來越貪心的“敲詐者”。很多家長允許自己在受到孩子“威脅”時步步退讓——“那就多滑一分鐘吧”、“好吧,下不為例”、“小弟弟,你再等一下,她馬上就給你玩”……本質上,這些父母是在教孩子討價還價和逃避問題。
每當我遇到這種情況時,我會問達維:“怎么樣你才開心?”他說:“把滑梯給我玩。”我再問:“怎么樣哥哥才開心?”他說:“給他玩。”我啟發他:“有沒有辦法可以讓你和哥哥都開心?”在他想不出辦法的時候我會建議:“哥哥滑的時候,你給他拍照。哥哥看手機里的照片時,你再去滑。”這樣兩全其美的辦法總是能想出來的。慢慢地,達維學會了“雙贏思維”。他知道無論什么矛盾,總可以找到讓大家都開心的辦法去解決。
去了幼兒園之后,每當小朋友發生矛盾時,達維都會自告奮勇地做“調解員”。雖然他提出的辦法不一定合適,但這種思維模式很可貴。一般來說,一個行為堅持21天以上便能養成習慣。小孩子接受能力很快,大人訓練他十來次,他就能養成習慣。我還用同樣的方法訓練兒子“大人說話時不插嘴”、“每天說一句感恩的話”、“為客人服務”、“生氣時也要好好說話”等好習慣……達維上幼兒園后一直做班長。他個子很小,說話有點小結巴,才藝等方面都比不過別的小朋友,但大家都喜歡他,他也很快樂。
我的經驗其實很簡單:社交能力在于細節的積累。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父母耐心示范和訓練。訓練就像農民種莊稼一樣,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辛勤付出,才會最終收獲孩子成為“小社交家”的美好果實。
孩子不肯去幼兒園
到底是誰的錯
(錢女士,29歲,全職媽媽)
我女兒妞妞今年4歲半。她2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基本是全勤。最近,幼兒園新來了一位大嗓門的保育員,妞妞非常不喜歡她。
有一天,我去接妞妞的時候,她啜泣著告訴我,保育員對她很兇:“她像個巫婆一樣,我再也不上幼兒園了!”
我向妞妞的帶班老師了解情況——那天妞妞在午休時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保育員說:“你不睡覺,一會兒起床的時候你不能起床!”午休后,保育員發現她起床了,就說:“我不是說你不能起床嘛,快睡到床上去!”
雖然我覺得這位保育員做法欠妥,但我還是對妞妞說:“你先犯錯,老師才批評你。你要尊重老師。”
第二天我送妞妞去幼兒園,她緊緊抱著我的大腿,哭得比頭一次去幼兒園還傷心。為此我找了保育員,跟她說了妞妞的反應。我的初衷是希望她能夠調整自己的態度,她卻誤以為我想“找茬”。
接連一周,妞妞都是哭著被我推進幼兒園的。這件事引起了幼兒園管理者的重視,他們和保育員談了話,保育員也為此打電話向我道了歉。可嫌隙畢竟產生了,妞妞告訴我們,保育員對她很冷淡,不理她,還對別的小朋友說:“我就說了妞妞一次,她就這樣耍小姐脾氣,現在的小孩子可真難教育。”
這事在我家掀起了波瀾。爺爺奶奶覺得幼兒園老師給孩子“穿小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轉彎抹角地向我表達了“給妞妞換個班或換個幼兒園”的想法。妞妞有爺爺奶奶撐腰,就經常借口天氣不好或不舒服不去幼兒園。
暑假到了,我給妞妞在小區里報了個繪畫興趣班。最初她很開心,后來又為了一點小事和美術老師鬧起別扭來。妞妞有個壞習慣——頂嘴。老師讓她這么畫,她偏不干,還翻白眼。這個老師很年輕,美院研究生畢業,受到頂撞后火了,批評了妞妞。妞妞哇哇大哭,第二天就死活不去興趣班了。沖突發生的時候我就在現場。我認為不是老師的錯,妞妞卻和“不想去幼兒園”一樣,逃避再見到這位老師。
由此我徹底打消了給妞妞轉班或轉園的念頭。我意識到,大人有社交,孩子也有社交,妞妞不想去幼兒園的根本原因,是她不會和別人相處。
我反思了自己對保育員的態度:一方面我內心對她有成見,另一方面我卻要求妞妞尊重她。在這件事上,我有點口是心非。據心理學家說,幼兒是全方位的接收器——他們對事情的解讀絕不僅通過大人跟他們的講話,更通過大人之間討論問題時的神態和口氣。我猜妞妞心里或許想:你們都不喜歡的人,憑什么要我去面對呢?我偏不去幼兒園,不和她打交道。
為此,我鄭重地跟妞妞認錯,承認自己言行不一。我給那位保育員寫了一封長信(不是打印的,是手寫的),感謝她為妞妞所做的一切,表達了我溝通不當的歉意,還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她負責20多個孩子的午睡與吃飯是多么辛苦。收到信后,保育員給我打電話:“不好意思,我之前曾誤會妞妞對我的敵視是出于家長的縱容,所以對她有點偏見。看來是我錯了……”
我還刻意培養妞妞的同理心。暑假她的表弟和表妹到我家來玩,我讓妞妞做“班長”。妞妞一下子體會到了管人是多么辛苦,一個午睡要折騰好久。我說:“你管兩個孩子都氣得亂發脾氣,保育員管你們20多個孩子,是不是也會有很煩的時候?”
妞妞點頭,我告訴她:“老師也是人,也有發脾氣的時候。老師能原諒你們的缺點,你也要理解老師。如果老師很兇,你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錯了就改。老師還是愛你的……”
9月份開學,妞妞還不太情愿去幼兒園。我已經和家人們進行了溝通,我們大人之間刻意去討論老師好的地方,表達出感激和理解。我們一再跟她說,老師是喜歡你的,是希望你好的,你要敞開心扉面對老師,老師也一定會向你表達善意。當然,那位保育員也根據妞妞的性格調整了對妞妞說話的方式。教師節的時候,我們和妞妞一起挑選了給老師們的禮物,保育員在接過禮物的時候還親了妞妞一下。從此之后,妞妞又開開心心地去上幼兒園了。
回想起來,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冒失地給女兒轉班或轉園,否則她沒學會處理矛盾反而學會了逃避問題。雖然她還小,但她已經從這件事上學會了積極地去理解別人,出現矛盾時反省自身,在關系緊張時通過溝通來達成“和解”。
幼兒園“社交”
宜“立”不宜“破”
(陳園長,杭州市某三甲幼兒園園長)
每一所幼兒園中,都有“受歡迎兒童”和“不受歡迎兒童”。孩子們受歡迎的程度取決于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技巧。據統計,人緣極好的受歡迎兒童在集體中占13.33%,人際關系極差的受排斥兒童占14.33%,受忽略的兒童占19.41%,一般型的兒童占52.93%。
有些父母認為,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后,就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幼兒園也是一個“適者生存”的環境。孩子們的喜好都寫在臉上,不會懂得體諒、遷就他人。所以,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逐漸變得自卑,表現為沉默寡言或有攻擊性。
所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案例中包先生對孩子的訓練,很有獨到之處。他將管理學中的“責任界限”、“有效溝通”、“執行力”、“雙贏思維”等理念應用到了孩子身上,從小就刻意培養孩子對師長的尊敬以及服務精神。家長們可以借鑒他的思路,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訓練。
一般來說,我們要有意識地促使孩子多思考,多感受,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回家后說:“今天小明哭了。”家長便可抓住機會問:“他為什么哭呢?”“他是不是很傷心呢?”當孩子回答后,家長可以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真的知道還是猜到的?”家長還可以問:“你有沒有安慰他?”“你可以為他做點什么呢?”
3~5歲幼兒的人際交往是從食物的交換開始的,進而到物的交換,再出現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最后才產生友誼。家長可以依據這個順序,先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零食,再鼓勵他用換玩具來交朋友。伴隨孩子的成長,家長可以刻意地培養他和小伙伴發展相同的興趣愛好,從玩伴變為學伴。到了5歲左右,孩子一般會擁有三四個穩定的朋友,這時候家長要常鼓勵他們體驗朋友的情感、愿望和需要,在“過家家”等游戲中體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
我們常說,優良的品格和習慣,是社交能力的基礎。社交能力的培養應該與品格、習慣的培養相輔相成。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尋找雙贏甚至多贏的解決方案,并不斷告訴孩子,具備什么品格才受歡迎。
幼兒園社交的另一個方面是孩子、家長與老師的關系。近些年來,因為這一關系而產生的矛盾不斷增多。許多年輕父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對幼教工作者的不信任,處處以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為解決問題的前提。這種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對立,會讓孩子聽到太多的對幼兒園的批評。幼兒的心思很單純,分不清事實與虛構,對家長的負面情緒和不當言論常會“過耳不忘”。
篇10
保育老師個人工作計劃怎么寫?作為保育老師要嚴格遵守保健醫生制定的衛生消毒制度,堅持每天對幼兒接觸的物品及時消毒,保持地面干凈,保證環境的整潔。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保育老師個人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
保育老師個人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認真做好新生家訪工作。
2、認真執行《保育員職責》中每一條規程,做好本職工作。
3、認真協助教師幫助幼兒穩定情緒。
4、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所用的標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規。
5、認真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6、認真配合保健老師做好幼兒的保健工作。
二、具體措施
1、認真做好新生家訪工作,與本班教師共同對每個新生的起居飲食、性格、體質等進行深入了解,以便遇到問題能夠有更好的措施來應對,提出我們對家長的要求,請家長鼎力協助和支持我們的工作,例如幫幼兒所用的物品縫上或寫上幼兒的名字,并教他認識自己的標志等。
2、認真執行〈〈保育員職責〉〉中每一條規程,管理班上的設備、物品,使室內、室外管理得整整齊齊。做好每日的衛生消毒工作,使幼兒能夠在清潔溫馨的環境下生活。
3、認真協助教師幫助幼兒穩定情緒,因為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的第一步是最困難的,幼兒情緒不穩定會對幼兒園、老師產生抗拒感。所以要把抗拒感變成歸屬感,就首先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
4、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所用的標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規。幼兒進了幼兒園很多物品都是相同的,例如;書包、被子、衣服等。正確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有自己標志的位置上,以免放錯拿錯。逐步進行幼兒常規教育,教幼兒如何使用餐巾、餐具、茶杯和喝水,教幼兒吃飯不要湯滔飯、不要大聲說話要保持安靜。
5、認真做好家園溝工作,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多些利用電話跟家長反饋幼兒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情況,多些詢問幼兒在家的情況。和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6、認真配合保健老師做好幼兒的保健工作。做好季節性流行性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配合班上老師每天觀察幼兒情緒、食欲,對體質較弱多病的幼兒特別照顧。觀察幼兒每天的大便并做好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追逐、不隨意離開集體,要注意安全。
保育老師個人工作計劃
1、進一步完善各項衛生、安全制度,健全各條線管理網絡,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管理建設,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強化規范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確保幼兒食品衛生安全。
2、加強保育隊伍建設,樹立全方位保育觀念,逐步提高保育質量。
幼兒園保育工作計劃具體措施
1、本學期教師保育工作的具體要求,以面向全體幼兒發展為中心,突出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保育工作,并施以保育對策,保教互相滲透,使保教相結合的原則真正的得以實現。
2、認真執行晨檢制度,不流于形式,做好晨檢及全日觀察記錄,班主任做好交_工作,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3、宣傳健康知識,積極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加強環境及物品消毒并做好相關記錄,有效預防控制秋冬季節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與發生。
4、提高營養員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強化規范操作,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和質量觀,定期組織食堂人員學習有
5、每周對保育員進行一次業務知識學習或技能操作活動,使他們能在思想及業務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6、加大檢查力度,對新手加強操作指導,完善保育員獎懲細則,獎勤罰懶,做到獎罰分明(每月一次大檢查),使保育工作質量有明顯提高。
7、堅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創設良好的設施條件,協助后勤部門加強安全檢查,把每周一作為安全檢查日,確保師生工作、生活的安全。
8、做好特殊兒童的資料積累,加強與家長溝通,平時在午餐、午睡、運動等環節中加強保育,并給予特殊照顧。
9、定期同園長室檢查老師在一日活動中的保育工作質量,堅持執行家訪制度,對連續3天不來園的幼兒,做好家訪,寫好缺席記錄。通過評選文明班等途徑,促使老師不斷增強幼兒保育工作。
保育老師個人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1.以學園工作計劃為目標,認真貫徹《綱要》精神,認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與政策,積極參加園里舉行的各種政治學習活動,努力提高自己政治素養。
2.嚴格遵守《保育員的職業守則》,認真學習保育知識,不斷提高保育質量。
二、主要工作
1.清潔衛生習慣
養成飯前便后及手臟是洗手的習慣,學習自己卷衣袖,在老師的指導下會用香皂,不咬手指,不把玩具放入口中,用毛巾洗臉,保持衣服整潔。
2.良好進餐習慣
要安靜愉快進餐,坐姿自然,正確使用餐具,(左手扶碗,右手拿湯勺,喝湯時兩手端碗)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費,不用手抓菜,不剩飯菜,不掉飯,不弄臟衣服等,克服幼兒的依賴性,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認真做好食譜介紹,以提高促進孩子食欲,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和有規律進食。
3.有良好睡眠及穿脫能力
能安靜就寢,睡姿正確,不蒙頭睡,學習獨立,有序的穿_服,鞋襪及所放的固定位置。
4.良好學習環境
堅持每天的消毒工作,餐具、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換,保證每月都曬足夠陽光。使孩子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為幼兒營造通風、干凈、溫馨的學習環境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5.配合老師開展教學活動
做好課前準備,配合教師開展各項游戲,協助管理好班上的紀律,讓老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協助組織戶外活動,做好護理工作,(廁所、喝水、適當穿衣服等)。
6.做好家長工作
及時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及身體情況,利用放學時間多與家長溝通,多征求聽取家長意見,讓家長配合老師開班上教學工作。必須尊重家長,熱情服務。
7.團結協作
教師和保育兩者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常常溝通,一同探討保教工作方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互相關心每一個幼兒,使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