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案例及其創新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8 18:1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案例及其創新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當前是社會處于信息化速度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經濟市場也產生了重大的變革。信息量存儲問題成為新時期檔案管理的新的挑戰,檔案管理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交融的環境下進行也是新時期檔案管理面對的重要挑戰。此外,機關事業單位作為采取國家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創新思路和方法對于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處理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交融環境下的資源充分利用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障資源充分利用的同時,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更好的為政府職能和公眾服務。
(2)有助于深化落實“四個全面”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檔案管理的不斷完善,這是因為我國當前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四個全面”通過嚴肅黨風、黨紀等方式對于廉政建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針。檔案管理在新時期也具有較廣的應用空間,檔案管理有助于有效避免檔案丟失、信息失真的現象,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有助于深化落實“四個全面”。
2 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現狀
筆者結合單位檔案管理現狀,并查閱相關資料,認為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思想上的重視
機關事業單位以政府職能和公眾服務為目標,與一般企業相比具有較大不同,機關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的一個特殊部門,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往往比較重視工作的效率,缺乏從思想上重視檔案管理工作。這就導致一旦出現需要調用檔案的時候,容易出現手忙腳亂、檔案丟失或者不齊全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還有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為了應付考核而參加過檔案達標升級工作的評定,但是這些都是被動的,機關事業單位相關人員仍然缺乏從思想上重視檔案管理工作[2]。
(2)檔案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以前機關事業單位缺乏專職的檔案管理工作,隨著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重視度的提升,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已經出現在較多機關事業單位中,進一步完善了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效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呈現出新的問題,檔案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進行檔案管理工作,導致這些新手檔案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交接工作不到位、檔案歸類、整理不到位等狀態,容易進一步造成檔案丟失或者不全的現象產生,進而降低了檔案管理效率。
(3)硬件設施跟不上
隨著社會的發展,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是搶手崗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數不斷增加,這就為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基于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導致檔案出現發霉或者損壞等現象,進一步加劇了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難度。此外,還要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在檔案室的擺放等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的行為,這就導致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室存在安全隱患,不利于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甚至有些單位還將一些雜物擺放進檔案室,進一步加劇了檔案室安全事故出現的概率。
3 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中問題存在的原因
基于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單位實際情況,筆者進行分析,認為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中問題存在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領導干部意識淡薄
單位領導干部作為單位建設的重要核心,往往存在對檔案管理意識淡薄的問題,導致下面員工在檔案管理中也存在應付了事,沒有采取措施對檔案的歸檔、整理等工作,導致檔案丟失等現象廣泛出現,不利于機關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單位領導沒有將檔案管理納入單位日常檢查范疇,導致檔案管理人員對于檔案管理工作不重視,不利于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檔案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
基于機關事業單位領導沒有將檔案管理考核納入日常考核的范疇,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對檔案管理工作從心理上不重視,沒有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去對待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對檔案管理工作的方法等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導致檔案管理在信息化時展的今天與時代出現脫節現象,不利于檔案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檔案管理人員沒有采取措施更新和完善自身檔案管理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3)監管力度不夠
檔案室管理人員往往因為缺乏單位的監督,導致檔案管理人員在檔案管理中出現怠慢等各種問題。歸根究底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將檔案管理檢查與檔案管理人員的工資掛鉤,導致檔案管理人員沒有從心理上將檔案管理工作放到首位。
4 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檔案管理的創新建議
(1)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
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在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者工作中處于重點,因此,在機關事業單位檔案創新管理中,應以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為切入點,通過開展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形成良性競爭以及定期加強培訓的方式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素質,為檔案管理創新提供新思路。其中,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有助于從源頭上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素質,良性競爭范圍的形成有助于提升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效率,定期培訓則有助于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以及適應時代的能力。
(2)建立健全的檔案管理機制
檔案管理機制在機關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深入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健全的檔案管理機制依賴于對新時期法律等相關制度的了解,能夠從多數員工的角度出發,在保障員工利益的同時,保障工作順利完成。人性化理念是檔案管理過程中重要的指導原則,有助于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從思想上重視檔案管理的保密性,從而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的提升。此外,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新時期檔案管理工作的重點,有助于有效避免黑客攻擊等現象,保障檔案的保密性。
(3)不斷更新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在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這就要求檔案管理工作中應以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為依據,提升單位領導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程度,不斷進行檔案管理工作宣傳,保障檔案管理人員檔案管理理念的提升。此外,單位還可以通過工資獎勵或懲罰等方式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進而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行。
篇2
[關鍵詞] TRlZ,中原經濟區,現狀,推廣
[中圖分類號] G304 [文獻標識碼] A
“自主創新,方法先行”。為了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2007年國家科技部提出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方法的工作,科技部正式下達了“河南省創新方法(TRIZ理論)示范推廣工程”項目。在這幾年的TRIZ創新方法推廣應用中,河南省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對于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TRIZ創新方法推廣和應用的現狀
1.1 TRIZ創新方法在國外的推廣和應用
松下通信系統設備有限公司于2001年下半年引入TRIZ創新方法,在引入其兩年的時間里,500名高級工程師接受了TRIZ理論的相關培訓,其中很多人已經能夠把TRIZ創新方法的相關理論靈活運用于公司各個部門的不同工作當中。在一個工程項目中,為了把一個電子記錄白板的外包裝尺寸減半,通過功能分解和矛盾矩陣的方法,從問題的不同方面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案,最終采取把主板用四個部件拼接起來的方法使問題得以解決。松下公司通過應用TRIZ,使新產品的包裝體積減小到原來的一半,制造成本降低了10%,銷量提高了1.5倍。2001年大眾汽車(墨西哥)公司引進一套轉向節鑄造生產線,在使用中發現由于熔液中沙粒含量超標(使熔液流動性差)造成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鑄件廢品率(主要為縮型)也大幅提高,隨后公司相關人員應用TRIZ理論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在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后,問題很快得以有效解決,產品不合格率也由原來的大于10%降到低于3%,同時不增加任何額外投入,在生產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簡化生產線,縮短了生產周期。
1.2 TRIZ創新方法在河南省的推廣現狀
目前,河南省主要從培訓、網站建設和試點應用3個方面對TRIZ創新方法進行推廣應用。首先,在培訓方面,主要是開設各種培訓班、興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建設培訓基地,出版書籍、開發培訓和應用軟件等。按照科技部下達的“河南省創新方法(TRIZ理論)示范推廣工程”項目要求,河南省科技廳于2011年初啟動了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河南理工大學和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5家河南省創新方法培訓推廣應用基地建設。經過幾年的悉心建設,這5家單位分別在創新方法培訓教學中心、教研室、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人才培養、教學培訓、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管理規章制度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并已通過有關驗收。第二,在網站建設方面,河南省開通了TRIZ專題網站――河南省創新方法網,其涵蓋了TRIZ的介紹、創新服務、學習交流、企業案例、創新視頻等內容。目前,該網站的點擊率較高,訪問者來自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第三,在試點應用方面,按照河南省創新方法示范(TRIZ理論)推廣工程項目的總體安排,為了推進全省創新方法普及推廣服務工作,鄭州、洛陽、南陽等培訓基地完成了《創新方法概述》、《TRIZ創新原理通俗圖冊》、《TRIZ理論:技術創新方法及應用》等書籍的編撰任務。同時,為了滿足河南省示范、試點企業創新方法培訓的需要,河南理工大學等相關專家開發出了創新方法工具軟件(培訓版)。該軟件研發的成功,填補了河南省創新方法工作缺乏工具平臺支持的空白,為進一步深入企業開展創新方法推廣培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第四,在創新方法企業試點工作方面,河南省天冠集團作為開展河南省企業試點示范工作的首家流程型制造業的典型企業,依托其重要的產業地位,具有很強的創新實力,其作為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主體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全行業唯一進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行業內唯一國家批準設立博士后工作單位,近年來,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大力推進TRIZ創新方法的應用,使企業銷售收入連年翻番,工業產值持續增強,邁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通過應用TRIZ創新方法的相關理論,天冠集團繪制出工業乙醇項目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回歸自然的技術路線圖。公司的產品正是基于這個循環圖,參與到自然界的大循環中,充分體現了人類認識自然、參與自然活動、最后回歸自然的理念,同時,也與企業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理念統一起來。
2 TRIZ在中原經濟區推廣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2.1 TRIZ理論本身的缺陷
2.1.1 分析的工具較為繁多,并且缺少明確的適用性。在利用TRlZ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不管是從一般問題轉化到標準問題,或者是在標準問題當中尋找通用的解答,其所應用到的分析工具都比較多。并且此類工具大多都是相對平行的,也沒有指出具體的適用性。舉一個例子,從一般問題到標準問題的轉換過程中,首先要對問題進行詳細的解釋與闡述,一般要用到的分析工具有九屏幕法、最終理想解、功能分析方法、裁剪、S曲線、思維定勢等。在每個階段,所使用的分析工具都是相對平行的,并且都可以選擇。只是對于一般問題,通常沒有強調具體要用何種分析工具。
2.1.2 得到的通用解太過模糊。一般在利用TRIZ創新方法去解決問題時,只有事先得到通用解才能更快地得到具體解,只是當人們通過運用各種分析工具進行解答時,所得到的通用解相對于其他解而言比較模糊。通用解在功能上只起到提示具體解的作用,并沒有適當地為具體解提供較為明確的答案。
2.1.3 這種方法非常依賴應用該方法的人員其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管是描述或者定義某個問題,還是按照正常的步驟得出通用解進而得出具體解,期間都非常依賴問題解決者本身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2.1.4 對描述問題和標準化進行定義的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進行不斷的試錯,通過TRIZ理論解決所出現的問題。由此可見,描述問題和定義問題對于整個過程至關重要。只有事先描述清楚問題、并進一步明確進行定義,才能使得問題更快地解決。但是,對于一個較為具體的問題,事先一旦沒有得到指定的工具,操作者很難進行準確的定義。所以,在通常情況下,需要不斷試錯,并從上次的失敗中吸收經驗。
從以上不難看出,TRIZ理論還不夠具體、明確。作為一個新興的分析工具,若達到方便快捷的應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2.2 TRIZ在推廣過程存在的問題
2.2.1 一方面,TRIZ的創新方法比較難融入到企業當中,該方法需要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在工程領域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復雜的問題。一方面,熟悉該領域的相關專家,未能完全掌握TRIZ創新方法以及其涉及的各種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掌握TRIZ創新方法的專家對工程領域的相關問題不是十分熟悉。一旦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兩者的脫離狀態導致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讓工程領域的專家們自己去學習和掌握TRIZ創新方法,又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鑒于此,TRIZ的創新理論不能很快地在企業當中順利推廣,給初學者造成一定的難度。
2.2.2 TRIZ創新方法在企業推廣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師資匱乏問題。困擾培訓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的積累偏少。通常情況下,聘請國外的相關專家需要非常高昂的費用,并且也不能保證在培訓后期進行實地跟蹤考察。所以,需要盡快培養出本土化的師資力量,但是由于TRIZ創新理論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較為廣泛,包括機械制造、自動化、航天和物理各個領域,所以對師資的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比較高。因此,培訓師也一般要求為理工科背景,并且還要求他們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夠使其對TRIZ創新方法有較深層次的領悟和理解,從而能更自如地進一步開展培訓工作,并在培訓的過程中,通常也要考慮培訓師的時間和精力。培訓師也需要一段時間使自己從接受培訓到完全自如地適應工作,并在后期進行進一步的跟蹤指導。由于創新方法具有長期推廣性,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研究院專家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培訓師的本職工作產生沖突,從而使培訓師們很難完全將精力投放于此。
2.2.3 TRIZ理論在企業推廣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目前,企業由于生產壓力,無法抽出過較多時間進行創新培訓,因此,TRIZ理論在企業中尚未得到廣泛推廣。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行業存在著不同的技術問題,而且在同一企業內部技術問題也存在著復雜性。所以培訓師的任務不能單單在教室培訓員工,也應當現場指導技術人員。這點是該理論在企業具體應用中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2.4 TRIZ創新方法的研究較為分散。2010年以前,河南省鮮有研究團隊從事TRIZ創新方法理論的研究,承擔國家項目后,由政府主導的TRIZ創新方法理論研究推廣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展開。但從目前來看,河南省的研究團隊較為分散,由于各方研究團隊接觸TRIZ創新方法時間較短,沒有形成較高水平的TRIZ創新方法研究團隊,研究力量太過分散,沒有形成有效的整合力量。
3 對策
3.1 TRIZ創新方法在推廣過程中應以政府為主導
TRIZ方法的推廣是為了國家、企業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是進一步提升國家整體科研水平而引進的一種新型創新方法。所以,政府作為推廣的主體,其肩負著責無旁貸的責任。這樣在理論推廣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約束人們的行為,并進一步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政府根據其他省份或者企業的成功經驗,由政府為主體自上而下引導各個企業和高校進行推廣活動。由政府作為推廣主體也有助于解決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及時作出回應,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發展模式。
3.2 TRIZ創新方法的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縱觀國外和國內著名企業在TRIZ創新方法的成功推廣及應用,其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是政府還是該創新方法的推廣者,首先要在思想認知上高度重視,由于TRIZ推廣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并且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收獲效益。所以,期間不能因為人力和財力的大量支出,就希冀將來一定會有較大的收獲。只有有了理性的認識,才能有效地避免在TRIZ理論推廣過程中的目光短淺。
3.3 應循序漸進地進行TRIZ創新方法的推廣
本文前面已提到過,TRIZ創新方法在企業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師資問題等,是推廣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考慮這些重要問題,本文提出河南省TRIZ創新方法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當先點后面,逐步鋪開。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里面的“點”指的是試點企業,然后逐漸擴大適用范圍,進一步探索出較為成熟的推廣經驗,因此在培訓方面所需的各種資金就可以有計劃地逐步投入。有一點還要著重指出,先點后面的工作指的是對TRIZ創新方法的培訓工作,但前期的宣傳工作需要進行大范圍的,使TRIZ創新方法在中原經濟區有一個大范圍的接受環境,也就是先從思想上進行“武裝”。針對試點企業的培訓,采用的也是自上而下的培訓方式――首先對相關部門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先期培訓,使其對TRIZ創新方法有初步的了解;隨后要對所接受培訓的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挑選,要選擇那些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并能全身心投入到TRIZ學習中去,并能對TRIZ創新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學習的技術人員,這個在實踐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同時,專家能到企業現場進行直接的指導,并能盡快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推廣經驗,這也是對各TRIZ理論專家提出的重要任務。
3.4 省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TRIZ創新方法的研究,增加TRIZ創新方法科研資金的投入
TRIZ創新方法在河南省的推廣已有一段時間,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研究方面的投入相對于其推廣工作來說還是較少,TRIZ創新方法所形成的各種理論主要是從大量的專利研究中總結出來的,現在要擴充TRIZ理論體系,同時,研究工作則需要大量的人、財、物,所以,要全面提高TRIZ創新方法理論研究能力和水平,勢必要增加科研資金的投入。省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TRIZ創新方法的研究,將更多的資金投向TRIZ創新方法理論的研究。
3.5 創建TRIZ創新方法的研究平臺,形成最大的研究合力
河南省在TRIZ創新方法研究方面,其研究團隊較為分散,應加快創建TRIZ創新方法整合的研究平臺,構建區域內TRIZ創新方法的整合研究,重點進行TRIZ創新方法理論平臺,基于網絡資源共享的優勢,構建TRIZ創新方法網絡應用平臺,建立TRIZ創新方法理論的專家庫。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可基于河南省創新方法網(網址:http:///index.eiip),定期舉辦各種有關TRIZ創新方法的學術研討會,進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形成該領域的研究合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河南省TRIZ創新方法理論研究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陳光.中國大陸TRIZ研究與推廣:現狀與問題[J].管理觀察,2009,(4):79-80.
[2](蘇)阿奇舒勒編著;(美)舒利亞克(英譯);范怡紅,黃玉霖(漢譯).哇??發明家誕生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3](蘇)阿奇舒勒編著;范怡紅,黃玉霖(漢譯).創新40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近幾年來,圍繞著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實際需求,由黑龍江省技術創新方法研究會和黑龍江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組織的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曾經分別多次深入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大慶油田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等開展TRIZ理論培訓。在這些培訓中,學員們帶著技術難題來參加學習,通過運用培訓中所掌握的TRIZ理論工具來實際解決技術難題,被稱為帶題培訓。實踐證明,這種培訓是目前企業最為需求的也是難度較高的培訓。如何才能將TRIZ理論帶題培訓班辦好、辦出成效,讓企業滿意,讓參加培訓的學員滿意呢?筆者結合個人經歷來談一談以下幾點體會。
2 思考
2.1 樹立創新思維意識,突破學員們頭腦中固有的慣性思維比什么都重要
在培訓過程中,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學員的慣性思維,存在著一個如何最大限度地去突破慣性思維的問題。什么是思維?思維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復雜的精神活動。這種認知過程和感覺、知覺相比,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主觀性,是基于客觀事物和主觀經驗對事物進行認識的過程。【1】正是因為人們的思維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所以才存在著慣性思維。尤其是在一個行業或者企業中工作年限比較長的專業技術人員,盡管他們的專業知識扎實、工作經驗豐富,但是也應看到,由于多年行業、企業視域的限制和過于自信,他們的慣性思維也是比較嚴重的,在接受行業以外的新知識和新信息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障礙。例如,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深入一個企業開展TRIZ理論帶題培訓之前,要求學員事先提出自己的技術難題。這些學員在培訓初始,對自己提出的技術難題有兩種比較突出的想法:一是認為自己提出的技術難題是困擾本企業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了,企業內或者是行業內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技術人員都解決不了,你們這些外行人能解決嗎?二是事先就對自己提出的技術難題的解決提出了一些限定條件,例如不能突破行業標準和企業現行規定去考慮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等。由此可見,學員在沒有深入學習TRIZ理論之前,頭腦中就已經形成慣性思維了,有的人慣性思維還比較嚴重。
什么是慣性思維呢?所謂的慣性思維(Inertial thinking)就是指人們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像物體運動的慣性一樣。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問題時存有一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那么,什么是創新思維呢?創新思維就是大腦在構思創意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去想點子。【2】事實上,TRIZ理論帶題培訓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由淺入深地、由表及里地改變企業學員慣性思維的過程,樹立創新思維意識的過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樹立創新思維任務既重要又艱巨,因為任何創新思維的樹立必須要經過準備、醞釀、頓悟和驗證四個階段,是涉及整個帶題培訓能否取得最后成功的關鍵。【3】在一個培訓班中,慣性思維的學員越多,培訓起來的難度就會越大,突破慣性思維、樹立創新思維意識的任務也就越重。深入企業的TRIZ理論帶題培訓是完全不同于給大學生、研究生的培訓,由于大學生、研究生尚未走向社會,沒有工作專業背景,如同一張白紙,相對沒有什么慣性思維,而且,他們對新事物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企業的技術人員就不同了,必須要考慮到他們的專業背景、行業背景、心理需求,課程的設置要有針對性,自始至終要倡導克服慣性思維,要堅持循循善誘,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改變現狀。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培訓效果。
2.2 將授課與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體現出兩條腿走路
眾所周知,一期培訓班能否辦好,與授課教師的授課水平具有直接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只要選準教師并對其提出具體要求,授課教師能夠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培訓班的任務也就算完成了。但是,企業的TRIZ理論帶題培訓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培訓,其原因就在于帶題培訓并非是一般的TRIZ理論知識的宣講,并不完全是我講你聽,而是學員聽完之后還要去實際做作業,在做的過程中反復體會、加深理解,咀嚼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要通過帶題培訓,實打實地能夠為企業真正解決技術問題并得到企業的認可。
TRIZ理論授課任務是要向學員介紹什么是TRIZ;TRIZ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思想;TRIZ的作用與適用領域;TRIZ工具以及如何具體使用等。但是,僅僅通過幾天時間向學員去傳授這些知識是不夠的,因為企業技術人員不僅要學習這些知識,關鍵是要明白如何運用TRIZ理論去實際解決自己帶來的技術難題。所以,培訓班教師講授了TRIZ知識只能說是完成了帶題培訓任務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輔導。所謂輔導,就是培訓授課結束之后,輔導教師還要根據每一天學員的作業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指導。這種輔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輔導的實質就是用學員所學到的TRIZ理論知識去具體解決問題。
應當強調的是,輔導是整個深入企業TRIZ理論帶題培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授課是同等重要的。授課和輔導就像一輛車子上的兩個輪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想取得良好的企業培訓效果,就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以往的企業培訓中,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正是充分認識到了輔導在整個帶題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師資配置上分為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并且從一開始就明確輔導教師所要負責的學習小組,落實崗位責任制。輔導教師需要全程跟蹤聽課,課后不僅輔導學員做作業,而且還要對學員的作業進行集中點評,從而一步步地引導學員技術問題的最終解決。
2.3 TRIZ理論培訓課程的設置應從企業需求出發,充分體現實用性
TRIZ理論是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①TRIZ的理論基礎;②分析工具;③知識數據庫。其中,TRIZ的理論基礎對于產品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理論用來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或模式,它們使TRIZ理論能夠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陣、物-場分析模型、ARIZ發明問題解決算法等;而知識數據庫則是TRIZ理論中解決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陣 (39個工程參數和40條發明原理)、76個標準解決方法……TRIZ理論包含著許多系統、科學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發明問題的分析方法。【4】
對時下企業技術人員而言,讓其耗費很長一段時間和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掌握一種新的理論,是不現實的。實際上,在企業推廣創新方法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或者這樣那樣的阻力,會使一些人面對TRIZ理論望而卻步。所以,這就對從事企業TRIZ理論帶題培訓的教師團隊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客觀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授最實用的TRIZ理論,并能夠實際解決學員提出的技術難題。而具體反映在課程設置上就是三個字:少而精。也可以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說:課程設置應高度濃縮、利于操作、體現效果。以上幾條就是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設置企業TRIZ理論帶題培訓課程的基本原則。就課程的選擇來看:應該主要圍繞著技術矛盾及其解法、物理矛盾及其解法、物-場分析模型、矛盾矩陣(39個工程參數和40條發明原理)、最終理想解(IFR)、資源分析、功能分析、根因分析等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緊密聯系學員提出的具體技術問題來展開分析講解,尤其是一些帶有共性的實例,更應該運用TRIZ工具講深講透,真正做到一個案例講明白了、其他案例就都迎刃而解的效果。
2.4 切實加強培訓班的各項管理,會對整個培訓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企業培訓中,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非常重視培訓班的制度管理、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所說的制度管理就是指班主任制度、班委會制度、教師教學效果測評制度、考勤制度、請假制度、課后輔導制度、作業點評制度、答辯制度、優秀學員評比制度、優秀小組評比制度、征集學員反饋制度等;所說的過程管理就是將培訓班的整個過程分為初、中、后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對學員和教師都有具體的要求,只有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管理都按事先規定去做,才能保證培訓效果的最終實現;所說的目標管理是指與企業簽訂的合同目標即培訓后達到的效果,主要包括解決方案的數量、可行性方案的數量、專利預案的數量等。在多次企業培訓中,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深切地體會到:制度是保障;目標是方向;管理是力量。只有一視同仁地對所有學員都執行制度,才能使培訓始終如一地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使培訓任務逐一得以圓滿完成。
在一些制度落實的過程中也并不是一點阻力都沒有,并不是一點雜音都沒有。例如,有人對教師在課堂上給回答問題好的小組和個人貼小紅花感到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哄小孩的小兒科做法,沒有什么意思,不值得效仿。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能夠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和弘揚團隊精神的有效做法。其實,在整個企業內部的TRIZ理論培訓就是一次次競爭和一次次合作的循環往復。應當看到,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競爭的時代,無論什么人,無論什么事情都無法逃避競爭這個事實的存在。同樣,我們所處的時代又是一個合作的時代,無論什么人,無論什么事情也都無法回避合作這個事實的存在。
所謂競爭,是指個人或群體在一定范圍內為謀求他們共同需要的資源而進行比較、追趕和爭勝的過程。而合作則是個人或群體為謀求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社會行為。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企業的博弈始終都是充滿著競爭的,這種競爭有的時候是無情的,甚至是殘酷的,在后金融危機時期,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回避的現實。企業TRIZ理論帶題培訓,從一開始就應該鼓勵學員突破慣性思維,最大程度地去釋放個人的潛能。所以,培訓之中要有個人與個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因為競爭能激發出人的創新能力。
然而,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畢竟是有限的,培訓學習中又是需要溝通與合作的,學習小組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個人只有與他人合作,才會互相啟迪,優勢互補。在良好合作的背景下,學員們才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所以,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始終鼓勵競爭,以表揚為主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包括課堂回答問題、課后作業、答辯表現等。同時,也將倡導合作貫穿于整個培訓,尤其是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強調群策群力,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使各個小組之間能夠在競爭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競爭與合作是龍江創新方法師資團隊在企業TRIZ理論帶題培訓中的兩大特色,在實際授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 結語
深入企業中開展TRIZ理論帶題培訓盡管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關鍵是要發揮教學團隊的整體優勢,不打無準備之仗,要有真本領、要下真功夫、要讓TRIZ理論在企業真管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以贏利為目的的,都是最講求實效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認可了你這次的帶題培訓,實際上就是認可了TRIZ理論,認可了創新方法在企業中的實際價值。所以,只有不斷總結經驗,發揮優勢,改正不足,才能永遠進步,才能把區域內企業層面的TRIZ理論推廣應用工作做得更好。
責編/劉紅偉
參考文獻:
【1】趙敏,胡鈺.創新的方法[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22.
【2】 吳壽仁.創新知識基礎[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40.
篇4
說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一個路線、一種觀點,要經常講,反復講。只給少數人講不行,要使廣大革命群眾都知道。”這就是戰略家的高度,深諳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筆者從事企業TRIZ培訓多年,基于上述感悟,覺得搞好TRIZ培訓,引導學員下功夫掌握TRIZ理論的基本思想非常重要。只有對這些基本思想反復講,深入淺出地講,使之很容易成為學員自己的東西,才促使讓學員在工作生活中對其自覺地運用。我認為,掌握TRIZ理論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反復領會其革命性的四大貢獻。
第一個革命性的貢獻,就是指出了不同行業中的問題可以采用相同的解決方法。正是由于這個發現,年輕的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er)才萌生了“發明與創新”的偉大想法,并為之傾注了一生的心血,使TRIZ成為了一門科學,后人稱TRIZ理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對這個基本思想進一步的解釋就是:人們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遵循的原理、方法和規律是一種客觀存在。大量創新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是相同的,其所需要解決的矛盾從本質上說也是相同的。同樣的創新方法和相應的解決問題方案也會在后來的一次次技術創新中被反復應用,只是應用的技術領域不同而已。這就為我們平時所說的“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使TRIZ理論更容易理解、容易記住、容易應用。
舉一個我在培訓當中遇到的案例:一個煉鐵廠的女學員提出了“如何改進進廠冶金石灰粉取樣方法”的創新課題,問我如何用TRIZ方法解決。我問她是如何解決的,她說現在是借鑒水管上常用的安裝三通控制閥的方式省時、省力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基本克服了其他方法的缺陷。我說你沒學TRIZ,但是用了TRIZ的基本思想非常巧妙地解決了問題。如果把這種無意識上升為有意識,這就是學習TRIZ理論第一個革命性貢獻的價值。
第二個革命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技術系統有從低級到高級進化的趨勢。正是由于這個發現,阿奇舒勒奠定了TRIZ理論的基礎。這個基礎具體說來,就是TRIZ技術系統的進化法則。其實技術系統進化理論的建立就是阿奇舒勒對上一個基本思想的運用。他把達爾文創立的進化理論從生物學領域運用到了技術領域,類似的還有馬克思、斯賓塞的社會進化理論。阿奇舒勒指出:“技術系統的進化不是隨機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同生物系統的進化類似,技術系統也面臨自然選擇、優勝劣汰。”其實,技術系統面臨的是“人(消費者)的選擇”。這樣,“需求是創新之母”才有了科學的依據,技術人員選擇正確的創新方向和路徑就有了理論的指導。一般人會思考:“雖然我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理論,但我在購買一件東西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地考慮選擇順應潮流。”潮流就是趨勢,趨勢就是進化的規律。如果把這種順應潮流、遵循趨勢的行為上升為有意識,道路和方向就會決定創新的前途。
第三個革命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最終理想解”的概念,并用理想度來定義理想解,指出產品處于最理想狀態的解就是最終理想解,而最理想的技術系統應該是“功能實現,結構消失”。正是由于這個發現,阿奇舒勒奠定了TRIZ理論中關于資源利用的核心思想。這個核心思想的內涵就是要善于尋找系統周圍及其環境中閑置、看不見、免費和非常便宜的資源,利用它們幫助技術系統實現可靠、簡單、有效地的進化。在具體操作上,首先要關注系統內部的資源,利用現有的能量和資源實現有效功能,把廉價資源利用到極致,尤其要關注平常看不見摸不到的場資源的運用。這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因為人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對自身的資源視而不見。
篇5
關鍵詞:TRIZ 組織創新 煤炭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014-02
引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即是加快煤炭技術創新。強調圍繞煤炭資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術、煤礦高效集約化生產配套技術、煤礦重大安全隱患防治技術、煤炭潔凈加工轉化與利用技術、礦區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技術等加強科技攻關。
當前,對于煤炭企業而言,科技創新是事關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企業必須把該項工作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著眼于突破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運用TRIZ理論,加強煤炭企業科技發展的縱深度,大大加快其創造發明的進程,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公關和技術儲備,增強科技對企業經濟實力增長的帶動力。煤炭企業技術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囊括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涉及面廣,環節多且復雜,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因此,要保證技術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健全技術創新組織,以保證其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因而,對煤炭企業技術創新配套組織模式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TRIZ是解決工程領域技術難題的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理論。但不能直接用于企業組織創新,其主要原因是結構失效。企業組織創新主要基于事實和實例,因而TRIZ的應用受到局限。根據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本體論思想,企業組織的復雜問題可以轉化為結構化問題。因此,在哲學與科學方法論層而上,工程領域創新與企業組織創新具有較好的相似性,并均以哲學思想、科學方法論為基礎,認知發展與創造性思維是實現發明創造與創新的主要手段。目前企業組織創新多局限于理論層而的研究探討,缺乏可操作性。通過解析TRIZ的過程與框架,來構建企業組織創基本框架與思想,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可行的。
一、TRIZ理論簡介及評價
TRIZ是俄文“創新問題解決理論”的詞頭縮寫,是指導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科學。它起源于前蘇聯,流行并發展于歐美,被西方國家譽為“神奇的點金術”;它使得創新走上了方法學的道路,克服了傳統創新方法隨機性、無序性等缺點,使創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試錯和靈光一現式的偶然;它可以幫助設計人員在方案設計階段快速地產生具有創造性的概念方案,大大加快創造發明的進程,并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其兩大革命性的成果包括:(1)總結出了技術系統的進化趨勢。技術系統的進化和發展并不是隨機的,而是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規律。(2)提供了一系列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流程、方法和原理。
具體而言,TRIZ理論主要包含以下創新設計問題解決工具: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物一場分析法,發明問題標準解法,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技術矛盾解決矩陣,40個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物理學、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知識庫等。這些工具為創新理論軟件化提供了基礎。從而為TRIZ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條件。實踐證明,應用TRIZ理論與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專利數量并提高專利質量,提高60%―70%的新產品開發效率,縮短50%的產品上市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美國的創造學大師喬治?普林斯曾經評價過TRIZ理論,他說沒有見過任何另外的發明理論和方法能像TPdZ這樣給人們提供這么豐富多彩的既實用又充滿想象力的思考工具,TRIZ不愧是一件瑰寶。TRIZ理論推廣專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盧志揚教授認為,研究推廣創新方法的最終目標是改善人們的思維方式,現有TRIZ工具的傳播和應用都是為了進一步改善人們的創新思維。TRIZ理論指導人們進行發明創新,是協助人們解決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體系,這種理論大大強化了人類自身的能力,直接將人的思路引向問題的核心部分。
二、煤炭企業內部組織創新動力
2000年以來,原中央屬煤炭企業按照國家發展大公司、大集團的要求,制定了發展規劃,進行快速發展壯大,實現了產業結構多元化。同時,國家對煤炭企業提出了分離企業辦社會和輔業改制等。原有的組織結構已經影響到煤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組織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
1、環境因素分析。權變理論認為,組織是對外部環境連續的適應過程。一個組織結構受到環境的影響原因就在于環境的不確定性。一些組織面臨相對穩定和簡單的環境,另一些組織面臨動態和復雜的環境。因為不確定性威脅著組織的生存,組織結構的調適就是減少環境不確定的一種措施。
從國際環境來看,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使我國煤炭企業面臨著在組織結構上的新一輪調整。從國內環境看,煤炭行業“十二五”規劃將煤炭兼并重組作為重要內容。“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兼并重組將煤炭企業由當前的11000家減少到4000家,銳減7000家。這預示著國內煤炭行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煤炭行業由極度分散正在走向集中。至2020年,國內煤炭行業亦將形成大集團競爭格局,從而以強大的實力贏得在全球煤炭市場的優勢地位。
2、發展戰略分析。企業創新行為最原始的動力是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企業自身生存與成長的動力是企業組織創新的根本動力。企業一個復雜的人造系統,維持自身生存和實現自身成長是企業的本能,來自企業生存與成長的動力是企業組織創新的根本動力。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隨著素質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必然突破原有的組織形態,在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組織行為規則和組織流程方面有所創新,為下一步的成長奠定基礎。
根據煤炭工業發展戰略要求,現行煤炭企業組織模式很難適應當前發展。中國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迅速,中國煤炭工業的集團化布局正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快速形成。一方面全國各大煤炭企業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實行以煤為主、多業并舉的發展戰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難以實施綜合經營戰略;另一方面現行煤炭企業組織模式造成的分散投入,使企業難以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因此,同繞企業發展戰略進行組織創新,才能在組織上保證煤炭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
3、規模分析。近年來,我國煤炭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01年以來,煤炭主業的規模增長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神華集團、大同煤礦集團、山東兗礦集團、河南平煤集團、河南永城煤電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西陽煤集團、山西潞安集團等企業年煤炭產量都達到了
300萬噸以上,神華達到了2億噸以上、大同集團達到了1億噸以上。同時,其非煤產業,如電力、焦化、建材、機電修造、服務貿易等多種產業也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的已達到了企業的半壁江山。由于規模的擴大,也使得企業原有的人員和管理體制無法對各個單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生產技術指導,許多帶有行業特點的重大事項,集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決策。
4、技術分析。我國煤炭企業近年來大力推進生產自動化、大功率化和信息化,許多新技術的應用,使國有煤炭企業的井下煤炭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同時,對煤炭工人技能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使得傳統的靠人工到現場操作的方法獲得了革命性的變革。在其他非煤產業,技術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自動化程度提高、集約化程度提高,對員工技術的要求更新換代,很難由一個單一的以煤炭管理為主的技術部門對企業進行管理,這使得原有組織結構難以適應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行業技術的特殊性和競爭的加劇,各產業的相關技術不斷變化,也要求企業進行組織創新。
三、TRIZ促進煤炭企業組織創新的一般原理
應用TRIZ理論解決企業組織創新實際問題時,完全挪用工程領域的理論框架并不可取,解題工具僅僅利用40個創新原理和沖突矩陣使用面太窄。其一是TRIZ的很多原理不適用于企業組織,其二是企業組織的問題要比工程領域的創新求解復雜得多。
TRIZ給出了實現創新遵從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創新始于識別有害沖突;在創新解決方案中,解決所識別的沖突并不破壞沖突結構;源于理想和功能之間矛盾的工程技術領域的沖突是有限的;由技術發展歷史來獲取沖突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其局限性且只適用少數幾類。
根據工程領域TRIZ與企業組織創新問題求解原理在科學方法層面上的一致性和煤炭企業組織問題的特點,通過下列步驟來完成企業組織系統化創新問題的求解方法的構建,見圖1:
1、分析并充分理解TRIZ思維方法、工作原理和相關技術。根據TRIZ的思想和基本哲理,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深入分析TRIZ研究的原理、流程和方法,結合煤炭企業生產管理領域創新的特點,構建面向煤炭組織創新領域的TRIZ理論體系。針對煤炭生產經營管理的特點,在39個通用工程參數的基礎上進行增減,確定生產經營管理參數,進而構建一個新的生產經營管理沖突矩陣,并且修改40個創新原理,作為改善的策略。充分運用物質一場模型功能描述的特點和76個標準解。拓寬解題工具。
2、從本體論的角度識別TRIZ理論的構成要素。本體論是對概念化的精確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質。一般情況下,創新基于兩個條件:一是某一特定領域或目標的信息與知識;二是創新的技術、方法與過程。從本體論的角度,創新問題求解可以看作是系統矛盾沖突問題的解決,并表現為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樣對應地確定企業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的矛盾及其與信息和知識的結構對應關系。
3、根據對偶原理提供組織創新新視角。基于科學方法論,并根據對偶原理,參照TRIZ理論框架和實現技術,建立企業組織創新問題求解的原理。根據戈登提出的對偶法: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創新過程。二是學習過程。創新過程產生于變熟悉為新奇的過程,即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創新是將信息針對創新問題沖突重新安排。在抽象的哲學和方法論層次,非工程技術領域創新原理與TRIZ原理具有相似性。
4、為組織問題尋找等價的方法體系。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很多TRIZ工具并不適應于非工程領域創新,需要在本體變換的基礎上針對非工程領域創新進行修正。通過采用本體論和系統理論來描述和表征組織創新理論框架,構建組織創新理論與實現技術框架。具體實現方法是根據對偶原理尋找企業組織創新方法體系。
5、用組織領域實例進行確證。根據非工程領域創新理論框架和基本思想,需要用組織創新領域的具體資料進行修改和驗證,并且具體化地深入分析,這就需要根據事實進行確證,通過相關領域專家的工作對其有效性進行論證。由于組織創新問題的復雜性,問題的求解大多是依賴于已有經驗的相似性對比。已有經驗、實際案例、相關領域的問題求解的啟發機制等都在非工程領域問題求解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6、計算機輔助創新(CAI)。現代的CAI技術是“創新理論+創新技術+IT技術”的結晶,使TRIZ理論不再只是專家們才能使用的創新工具,降低TRIZ理論門檻的同時,也加速了TRIZ理論的傳播應用。基于上述創新原理可以實現企業組織輔助創新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適應于企業組織創新的軟件系統,可通過本體轉換完成創新問題的表述、創新求解、創新知識管理和知識本體間的映射和轉化。系統涉及到的企業組織創新原理,來自對于非工程領域創新原理的研究成果以及企業理論和企業組織創新理論,其中大量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實踐來自于主流的企業組織管理學著作。效應知識取自與企業組織密切相關的制度、結構、戰略等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尤其是非線性科學和復雜系統理論在管理科學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結語
根據工程領域創新原理可以看出,實現創新需要遵從創新思維規律以及大量的知識和結構化的創新方法的支撐。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工程領域創新問題求解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將工程領域創新理論TRIZ引入企業組織創新是可行的并且是可操作的,是解決企業組織創新基本技術框架和基本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因此,基于工程領域創新理論應用于組織創新問題的基本技術框架和思想,針對煤炭企業組織創新一般原理進行研究,對煤炭企業技術創新配套組織創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運用TRIZ理論提升大型煤炭企業技術創新效能及相關組織模式研究》(編號11542216)]
參考文獻:
1.Altshuller G.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Gordon and Breach,NY.1982.
2.何川,張鵬,陳利瓊.TRIZ在概念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3,35(5):19―23.
3.根里奇?阿奇舒勒.哇,發明家誕生了[M].范怡紅、黃玉霖譯.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書評.
4.億維訊.美國南加州大學盧志揚教授來訪,談TRIZ理論發展[EB/OL].2008-09-11,省略.cn/TRIZ Show.
5.郭韜.滕響林.企業組織創新的動力系統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3.
篇6
關鍵詞: 高校 教學方法創新 自主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
大學的基本任務是教學、科研和為社會服務。其中教學是大學的中心任務,教學方法對于高校尤為重要。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一個縮影,是體現教學質量的門徑。教學方法的先進與否,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高校教學內容的廣博性、高深性及不確定性,對高校教師運用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教才能既保證把知識系統性地傳授給學生,又保證有效地啟發、激勵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發現和創新,這是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始終關注的問題。在新形勢下,高校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探尋教師教學方法創新主要途徑及其具體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教學方法創新的主要途徑
在新的形勢下,教學方法創新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育創新型人才尤為重要。教學方法是工具和手段,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橋”和“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始終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受教師教育觀念、方式,以及社會氛圍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方法創新難有實質性推進。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高校和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推進高校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樹立教學方法創新意識。
教育的創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重點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教學方法創新作為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及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創新科學合理的理解和意識的樹立,有助于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目前高校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高校教學方法創新研究及實踐尚未形成一種氛圍。教學方法的創新是與良好的創新環境離不開的,高校應營造一個適合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創新的大環境。高校應在資金、硬件設施、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大對教學創新的支持力度,為教師的教育創新實踐提供良好的輿論導向和環境,讓每一位教師都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善于創新,真正地促進教學方法創新。
(三)加強培訓與引導,全面提高教師的知識與能力水平。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必須依靠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才能和素質。高校應該改進和完善青年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引導。教師必須努力學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斷吸收新觀念、新方法,以發展個性、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學術水平,在教學中探討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應用現代教學技術。
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是現代教學發展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和重要標志。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具直觀性。高校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各種現代的、有效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教學內容的傳遞方式,并切實加強課堂與外界環境的聯系,創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論和技巧,完成教育任務。
二、具體的教學創新方法
高校教師在把握好教學方法創新途徑的同時,更需要改變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寓教于樂、知行結合,根據高校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對學生在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性人文素養方面的訓練,最終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導學式教學法。
導學式教學法是指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自學為中心而展開的教學方式,核心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指導并提供各種有益的幫助。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課堂內外的協同配合,課堂講授從提出和分析現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課堂上采取教師講授與師生討論,學生自我問答相結合的方法;課堂外教師通過提出問題、提示思路、激發興趣、引導查閱資料、組織課外研討、批改作業論文等手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互動式教學法。
教與學是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教學的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互動式教學法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主要通過“教師設疑學生求解學生設疑教師釋疑”這種師生的雙向互動,實現師生教學。二是教學方案實施中的師生互動。教師制訂的教學方案,在實施中隨時接受和吸納學生的意見與要求,經調整后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有效溝通,使教師能夠及時接收反饋的信息并調整教學方案,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理論并形成一定技能、技巧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具有情境性、主體性、互動性、問題性及實踐性等特點。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是一個重要問題。一般來說,好的案例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真實性、完整性、典型性、啟發性及時空性等。案例教學的成功取決于師生的共同努力與相互配合。教師要發揮好主導性作用,熟練掌握案例教學的基本流程。教師應選取典型案例,采用以案說理的方式,有效地組織課堂內教學,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
(四)研討式教學法。
研討式教學法是以對問題的探究來組織教學的,例如,“面向問題教學法”,直接讓學生面對現實專業運作中的問題,以問題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教師要組織和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教學的步驟主要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查找相關資料、閱讀指定的文獻、分析問題背景、提出研究思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每個學生都拿出自己的研究結果,采用論文演講或討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集中研討,教師一方面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提示、闡釋或指引,另一方面對每個學生的研究結果都進行點評,指出其優缺點。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要求對問題做出唯一的求解,而非常注重對學生分析和研究問題的方法、路徑的指導,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其實教學方法不止以上這幾種,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每種方法之間都是有聯系的、互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或形式上的教學方法創新,而必須實事求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為目的,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根據不同性質的課程、不同層次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來選用相對適當的教學方法。例如,業務類、應用性強的課程和專業碩士層次的教學比較適宜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而理論性課程和培養學術性人才更適用互動式、研討式教學法進行學術訓練,提高研究和分析技能。
三、結語
教學方法創新的目標主要是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完美人格。因此,教學方法僅僅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方法,而在于育人。教學工作本身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教師的創新能力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得到培養,離開了實踐,創新能力就難以形成。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羅明東.教育學——當代教育一般性問題概論.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篇7
[關鍵詞]農業碩士;農業管理;創新能力
2016年10月,教育部決定(農業教指委[2016]3號)農業推廣類專業碩士改成農業專業碩士,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改成農業管理和農村發展,并于2018年開始招生。2017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試行)》,其中《農業碩士(0951)專業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提出:農業碩士是服務于我國農業及其相關產業體系、經營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及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學位教育類型,人才培養目標應符合職業導向,培養與相關行業、職業資質有效銜接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因此,農業碩士中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應該總結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的研究經驗,盡快定位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以便結合辦學領域的方向和特征,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
1農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內涵挖掘
1.1創新能力的內涵
對“創新能力”的正確理解是討論農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先決條件和根源。創新具備下列特征:①新穎性。創新是沖破慣性觀念,是否定舊事物,并以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觀念取代。②價值性。創新必然具有價值體現,創新的根本目的便是創造價值,以不斷發展的維度(包括文化、教育、經濟等角度)來看,創新是內源驅動的動力,從這個角度看,創新的價值是無窮的。③先進性。創新即是領先于現有存在,是歷史進化的內生動力,創新自身能夠預見發展趨勢。創新的過程就是開拓現有狀態下未解的領域,拓展已知領域的界限。④更新性。創新是破超既定存在,這代表眼下的創新不一定就是永遠的新穎事物,可能以后會被新事物替代成為舊事物,說明持續創新具有必要。⑤可持續性。創新是對既有事物的去粕取精,是一種揚棄,就是這種可持續發展觀,才使得事物的發展進程不停向前邁進。伯恩斯和司道克(1961)把創新能力最初用于經濟和管理學范疇,表示“組織采用或推行新觀念、新方法及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學家托蘭斯認為創新能力是“一個過程,即對產生問題的缺點、基本元素的遺失、不和諧、有分歧等表象警覺,并有能力找出癥結根源,尋求有效處置的方法,形成推測或架構設想,對設想進行實證和鑒定,也許是完善和考核,最終達到理想效果”。趙桂榮認為創新能力指在已具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以科學方法進行潤色和完善,產生新思維,新觀念,新通路和新成果的能力。甘自恒將創新能力定義為“主體在發明行為中展示的、成長的各種能力的概括”。綜上,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或群體)堅持專注一個領域甚至問題,經過領會和獲得知識、經驗、理論、技能的積累過程后,經過應用訓練,做出新創造、提出新觀點、運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從而不斷推動學科建設發展的能力。
1.2農業碩士在應用過程中創新能力內涵
楊蕙馨認為,創新能力包含理性思考、敏銳發現和做出決策的才能,這些才能屬于概念范疇,無法使用數字來測度,所以她構建了一種體系,以創新的根源能力、對所學知識的再造能力、學習方法的共享能力、把創新應用于新實踐中的能力為測度標準的形式來度量學生的創新能力。郭蕾認為,以創新性培養為目標的現代教學應強調,引導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去挖掘和創新,鼓勵學生去實踐操作。如,北京大學調用豐富的業界影響力,邀請權威企業知名的管理人員,與前沿的研究人員以開辦報告會的形式開闊學生的眼界。研究生的各種實踐環節是創新能力培養中不可缺少的應用過程,因此,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農業碩士的創新能力培養,應聚焦在應用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培養,主要包括:①成熟和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成果的資源獲取能力;②成熟或先進的技術和成果的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體現在案例改進創新的能力;③成熟或先進的技術和成果的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的創新應用能力,體現在實驗室、科研團隊、基地實踐過程創新成果上。
2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應用過程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
2009年至今,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多年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經驗和慣性難于應對規模性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培養應用過程中高層次創新人才,有別于學術研究生的培養,成為當今研究生培養的熱點問題。2014年,教育部農業推廣類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生教執委給出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其中在能力方面要求:本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備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具備進一步獲取實踐研究和實際工作所需要的研究方法的能力,具有不斷發現新問題、獲取新知識、新方法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農業推廣或農業、農村管理工作的能力。學位獲得者還需要具備農村與區域發展分析與規劃、發展項目管理與評估以及農村發展研究與管理方面的能力。2017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試行)》中指明農業碩士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符合職業導向,培養與相關行業、職業資質有效銜接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包括,畢業生的就業率高,專業能力發展良好,職業素質高,在社會服務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現,且用人單位社會評價良好。綜上,確定農業碩士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就是熟悉該領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在該領域能夠尋找、整合專門的成熟和先進的技術,把成熟和先進的技術示范,或者推廣出去。這里突出培養的是應用過程中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下面三個方面。一是“成熟和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成果的資源”獲取能力的培養目標。達到快速了解國家相關部委的農業類推廣項目等政策方針的目的;熟練掌握在各類文獻資料數據搜索引擎中及時獲取國內外前沿知識和技術成果的方法;掌握導師所在學科團隊中產生的成熟或先進的成果。二是成熟或先進的技術和成果的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教師相關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的案例教學,達到能夠理解、模仿和改進現有案例,涌現新觀點或者新流程,改進案例中的不足,優化案例結構的目標。比如在教師對美國綠色有機農業及英國綠色有機農業案例講解啟發之后,同學們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從項目前景及實際環境出發,使用科學分析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議,并自行尋找國內成功和失敗案例,分析優勢和劣勢,總結出能夠實際應用的一套體系,并進行班級環境內的宣講,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并提出觀點。三是成熟或先進的技術和成果的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的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校內的各種實踐活動以及校外的實踐活動,參與并體驗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成熟(先進)的技術和成果的應用過程,嘗試應用過程中創新,并通過應用成果固化創新成果。從而達到培養應用過程創新能力的目標。具體而言,通過校內實踐中進行學術論壇演講及研討交流,以及對實戰案例進行理論創新,并在試驗室工作和課題研究的實踐中應用,或者校內頂崗實習的實踐中應用創新;結合校外實踐基地現實情況,參與將成熟或先進的技術和成果進行一點示范和多點推廣,達到獲得實踐經驗的目的。上述目標最終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體現應用價值,幫助基地完成推廣項目,促進教師團隊的成果轉化。既,拓展思考廣度,更新原有技術、沖破舊有觀念,如將地理科技技術、信息傳播技術、情報學研究技術、多媒體技術、電子技術等跨學科先進技術成果創新性地有機應用于農業推廣領域,各取所長,各取所需,實現推動農業推廣領域學科發展,實現農業種植水平提高,農產品增收,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等目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定位農業管理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應側重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應用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定位于新技術、新成果的獲取能力,對一點示范多點推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掌握之后的創新應用能力上。該培養目標的確定,對2018年的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管理、考核和評價具有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廖志豪.基于素質模型的高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
[3]黃海洋.我國大學技術創新的擴散機理與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3.
[4]吳淑芳.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張文燕.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6]趙桂榮,劉軍,澹臺湛.研究生創新教育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02):139-140.
[7]龍美平.農業高校重點科技創新基地運行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8]楊蕙馨.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及培養機制變革對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116-121+128.
篇8
關鍵詞:勞動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1月2日
目前,我國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主要是《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行政法規、規范性文件逐年增加。勞動法課程也成為多個高校專業的專業課程,比如法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社會保障專業等。可以說,勞動法課程的教學遇到了難得的機遇,但是挑戰也是并存的。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勞動法課程為例,就面臨著教學課時較少、學術成果積累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勞動法教學的變革成為關鍵,這也使得勞動法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成為突破口。部分一線教師也進行了探索,主要提出以下幾種改革方案:
(一)引入案例教學法。此種方法是法學教育比較主流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多種價值:案例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達等能力;案例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教學不再按部就班地傳授龐雜的知識體系,而是直接指向實踐,強調按法學的應用性施教,不再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深奧的法學概念和理論,從強調理論的完整性、系統性轉變到追求理論的功能實現上來,有利于達到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不僅較好地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也為職業素質的提升開辟道路。
(二)采用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指在勞動法教學中,設定情景讓學生擔當相應的角色參與勞動執法演練、模擬仲裁或模擬審判中,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法律知識,提高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開展社會調查。它是以運用知識的能力為目的,鼓勵學生走進社會、接觸社會,通過參觀、實習、法庭旁聽等方式學習法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一是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實習,如安排學生到大型工礦企業、勞動執法機構參觀實習;二是帶領學生到法院旁聽或組織法庭審判進校園,使學生法律適用具體程序,切身體會法律的尊嚴;三是邀請實務界人士講學,如經常邀請一些知名律師和資深法官來學校講授部分實務課程。
這些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情況仍不理想,問題很多,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案例教學法中。1、案例質量較差。當前,高校教師所選取案例的來源非常復雜,很多來自于報紙、雜志、各種教學輔導參考書,也有以自己的案件現身說法,有的干脆閉門造車,導致教學案例質量參差不齊,不少案例過于陳舊、生硬,缺乏現實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案例教學過程不合理。很多老師對案例教學的認識存在偏差,以為在課堂上引入幾個案例就是案例教學,授課過程中往往是一個案例說明一個問題,沒有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因此本質上這種教學模式仍然是理論教學模式;3、案例教學效果不好。由于案例質量較差,案例教學的過程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很少參與到案例的討論,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案例教學法提升學生操作能力的功能并未發揮出來。
(二)情景教學法中。一是情景設定不易把握,一個具體的情景涉及發生時間、難度、法律知識跨度等問題,各個方面均需兼顧,又要適合教學需要,現實難免顧了東頭顧不了西頭;二是參與人受限制。從情景設定的情況來看,除非重大復雜的案件,一個真實的案件所涉及的參與人往往不過數十人,太復雜的案件將導致不可預期的因素增加,因而影響情景教學的順利進行;三是時間長度受限制。一場情景教學從籌劃、準備到開始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受課時限制,任課教師在一門課程中也不可能多次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四是授課成本過高。為使學生充分體驗真正開庭的感受,增強模擬法庭的預期效果,在場景條件上,就要考慮模擬法庭的場景布置、硬件配備;行政執法演練或模擬法庭審判結束后,為使教學效果更好教師可以邀請勞動執法人員、法官或律師對情景教學進行點評。這就需要學校與相關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還需要一定的配套經費作保證,這些都直接影響社會教學法能否得以進行及其實施效果。
(三)社會教學法中。一是學校教學安排和調查單位接收參觀、實習的時間不能一致的沖突時時存在;二是教學成本過高,不管是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習還是要請合作單位座談、授課都需要交通費、餐飲費、講課費等一系列的配套經費作保證,對于現在經費上捉襟見肘的中小高校是很難保證的。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其實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我們進行改革的途徑就是要改進老辦法,尋找新方法,并能夠找到它們的優勢,并在勞動法課程的教學中正確、充分地加以利用。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必拘泥于是用傳統方法還是用新方法,而是要按照學生特點、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每種教學方法的優勢綜合使用。
(一)改進傳統講授教學法。很多人給他貼上了“填鴨式”的標簽,頗受質疑和詬病。事實上,從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來看,講授法是人類傳承文明、保持文化傳統的基本方式,其并不等同于機械灌輸。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課堂講授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它在教學方法中起主導作用,上述改革都是在原有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增加的新的輔的教學手段。幾種方法都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也都離不開課堂講授法。應當說,講授法的許多“缺陷”并非該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們應用不當或由于材料本身問題造成的。為了發揮課堂講授法的優勢,避免其消極的作用,要求我們在勞動法教學中科學地穿插上述提到的改革方式,提高講授效果。
篇9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經濟課程;課程標準改革
1課程概述
1.1課程性質和作用
工程經濟是三年制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總學時為44學時。該課程的先修課程為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學生在學完以上課程后,具備了一定的土木工程專業知識,但是對經濟學原理等知識比較缺乏。通過工程經濟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的經濟意識,基本具備建筑工程經濟分析和評價能力,也是為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具備建筑施工、質量監督、安全管理能力,從事建筑施工技術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門課程。
1.2課程設計改革思路
該課程是“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據設置的。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讓學生在參與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又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案例設計以建筑施工行業需求為線索來進行。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案例分析等多種途徑,采取精講多練的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學習情境的構建中,突出以下幾個方面重構知識和技能,并兼顧學生情感、責任心的培養。(1)突出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訓練,緊扣職業能力的形成進行知識的整合。(2)基于任務導向,遵循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認識規律和實操規律并由此確定各項目教學中的重點、難點。(3)充分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對知識的內在需要以及學生專業成長的可持續性需要。(4)堅持“教學做”一體,以“做”為中心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圍繞課程特點,進行“做”即學生操作訓練的有序設計。
2課程目標
2.1知識目標
(1)了解工程經濟學的性質、研究的對象和內容,熟悉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及建設項目總投資的具體構成內容,掌握成本費用構成、其他成本概念,了解收入、利潤及稅金的基本內容。(2)掌握現金流量的概念及現金流量圖的畫法,重點掌握資金時間價值復利計算的六大公式及其應用,掌握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3)掌握靜態評估方法及其指標,重點掌握動態評估方法指標的計算及其在不同方案中的應用。(4)掌握盈虧平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不同方案的比較應用,熟悉單因素敏感性分析、了解風險分析方法。(5)了解設備更新的原因及特點,重點掌握設備的經濟壽命確定方法,掌握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較方法。(6)掌握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價值工程的相關概念和提高價值的途徑,掌握選擇價值工程分析對象的方法,掌握功能分析與評價的方法,了解方案創新方法。(7)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內容,了解財務評價的概念、作用、財務評價的內容和程序。了解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了解效益和費用及影子價格的概念。
2.2能力目標
(1)學會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2)學會實際案例現金流量的計算與現金流量圖的畫法,學會資金的時間價值計算方法。(3)學會各種評價指標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評價指標進行方案分析。(4)學會設備的經濟壽命確定方法,學會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較方法。(5)學會針對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價值工程分析。(6)學會針對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2.3素質目標
(1)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明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2)具備細致嚴謹、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職業精神。(3)具備尊重事實、尊重客觀依據、善于用數據說話的工作作風。(4)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課程內容的選定
本課程開設于三年制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經過企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結合將來面對的崗位需求,綜合考慮課時的數量,最終確定課程的內容。(1)模塊一:工程經濟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任務一:工程經濟學基礎知識的了解;任務二:資金的時間價值及其計算;任務三: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的了解;任務四: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分析;任務五:設備更新的經濟分析。(2)模塊二: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任務一:盈虧平衡分析;任務二:敏感性分析;任務三:概率分析。(3)模塊三:價值工程。任務一:價值工程基本原理了解;任務二:價值工程的工作程序與方法了解;任務三:價值工程在項目方案評選中的應用。(4)模塊四: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務一:可行性研究;任務二:工程項目財務評價;任務三:工程項目國民經濟評價。
4教學實施建議
4.1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模塊的特殊性教學要求,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手段。(2)選取生活案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訓練。(3)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更新觀念、走工學結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新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引領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2考核與評價
考核與評價包括考核與評價的內容、方式、標準與權重等。應關注評價的多元性(試卷筆試、現場操作、仿真模擬演練、平時學習過程評價等),突出過程評價與總體評價、理論與實踐評價一體化的關系等,鼓勵支持大膽改革傳統單一的試卷筆試,創新適應課程特點的多種方式綜合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素質。課程考核由平時考核(30%)、過程性考核(30%)、期末考核(40%)三部分組成。(1)平時考核(30%)。主要圍繞課堂紀律、出勤情況、課堂回答問題、課后作業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成績占比分別為20%、20%、40%、20%。(2)過程性考核(30%)。以案例仿真練習、搜集可行性研究報告資料等形式的學習過程評價進行考核。學生通過教師給定的案例背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每組確定組長和組員,要求各組成員能根據要求搜集資料或進行案例的具體分析,能將成果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分組練習,來達到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上師生間的互動,以及電腦軟件的使用、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搜集資料、案例分析占成績的40%,PPT成果占成績的30%,成果匯報占成績的30%。(3)期末考核(40%)。以期末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師資條件。師資隊伍是專業課程改革計劃的制定者,是課程改革操作的執行人。師資隊伍一般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構成。課程教師應具備國家規定的任職資格條件。課程主講教師應有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應有階段性的企業掛職鍛煉成果,具有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建設能力。(2)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諸如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數字圖書館、教育網站和電子論壇等網上信息資源,使教學從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轉變;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學生單獨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
篇10
成功素質教育及其開發內化教學模式
(1)開發內化教學法在《應用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郭松云
(4)淺談《機械制造工藝》課程的開發內化教學 任秀
(6)開發內化教學法的實踐與改進——以法學專業為例 王思遠
(9)開發內化教學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譚宗燕
(11)以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為基礎的《高級英語》課程中人文素質的培養 胡波
(14)基于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研究 賀霄娟
(17)開發內化教學模式對翻譯教學的促進作用 段中燕
(19)論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 馬君英
(21)談談如何做好素質導師工作 胡聰干 盧曉貞
政治與社會
(28)基層黨建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政黨在場的過程實現 劉立軍 陳蔚 許英鵬
(32)武漢市“治庸”的法律社會學解析 蘭蘭
(36)人格特質研究的現在與未來 蘇金龍
經濟與管理
(40)?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鄯⒄姑竇湫龐玫謀厝恍?鄧華光
(44)保障性住房質量監控體系研究 葛文生 胡凱
(47)構建基層央行常態化內控風險監督機制的探討 盧米 杜玉琨
(50)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系的研究 吳虹
(53)易腐食品的采購風險分析 何文杰
文化與藝術
(56)哈佛精神中的古代中國哲學元素 龔義成
(60)一部值得一讀的通俗美國史——評《殺氣騰騰美國史》 羅建國 張麗
(62)民辦高校如何發揮校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效用 李麗
(65)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期刊論文中的弱化修飾詞研究 程鈺瓊
(69)論口語交際中英漢語言的禮貌與原則 李艷雄
(72)廣告隱喻的認知語用研究 王青
(76)淺談英漢顏色詞的比較與翻譯 郭敏
(81)城市·生活·空間——關于武漢城市空間環境營造的思考 徐文
(83)武將門神年畫形象對動畫造型的影響 劉璞
(87)淺談室內設計中的平面布局 焦冰
教育與教學
(89)堅持改革與創新,建設工程測量精品課程 邱福清
(92)論青少年睡眠障礙與心理健康 吳錫改 宋海龍
(96)論“教育產業化” 華耀軍
(100)關于加強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幾點思考 李超峰 李雪燕
(103)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 周素琴
&nbs
p; (108)“治庸問責”在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的運用初探 胡瑞年
(111)《電氣cad》課程項目教學法探討 呂德芳
(113)?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奐し⒀八枷胝衛礪劭渦巳さ姆椒?曾曉輝
(115)淺談通過單詞重音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謝春林
(118)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 史兆瓊
(121)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英語口語自我修正研究 王華
(123)leech的詞義理論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劉芳
(126)淺談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的應用 易帆
(129)綜合英語課堂學習效果檢測 張丹丹
(131)淺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郝青
(133)軟件建模技術案例驅動教學方法的探索 王智超 熊燕
科學與技術
(135)epon下行機制流量排程研究 胡善福
(141)對脫機手寫相似漢字識別方法的研究 劉慶祥
(144)綜合水質標識指數法在神定河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萬紅
(147)一種視覺關注區域提取新方法研究 肖潔 彭冬玲
(151)淺析自來水廠消毒方法及其應用前景 黃周滿
(154)人臉識別中的圖像處理技術 吳玲
(157)基于omron可編程控制器通信技術網絡的設計 朱光波
學子科研園地
(160)關于武漢成為“中部崛起”領頭羊的思考 陳歡
(164)淺談高校教育評估問題及對策 駱訓文
(166)“文學創作特色班”培養模式的淺析 余以軍 張泰亞 劉佳生
(169)基于msp430f449的聲音定位系統設計 王浩 易濤 吳應軍
無
- 上一篇:中學生體育課堂常規
- 下一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定義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