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的研究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8 18:10: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美學的研究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設計美學的研究方法

篇1

全重點圍繞藝術設計造型這一出發點,致力于提升藝術設計從業人員的專業審美價值觀和藝術創造力,書中全面介紹了造型的基礎知識構成和美學認知的原則和方法。該書始終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思路進行講解,為當前藝術設計教學從業者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和示范,在全書所有的章節中均有理論知識點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的應用案例,啟發讀者思考和觀察,培養在生活中尋找藝術設計造型的案例,感知美學藝術特色的特點。在美學視角下的排版編輯、配色等方面的內容深化,有力地佐證了造型設計離不開美學的專業性分析和判斷。同時,該書意在幫助讀者構建一個全面的美學造型觀,借助全書中大量實例和范本,營造了一種美學氛圍下的藝術設計造型理念,真正理解造型的美學價值,領會藝術設計理念,全書也是藝術設計發展過程中與美學思維相互融合的佳作之一,從真正意義上打開了藝術設計美學理念的學術大門,為讀者提供了學習和領會造型藝術美的空間及平臺。

在我國古代早有“意象造型”一說,指的就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融入其自身的生命力、彰顯其美學特性,在創作初期對審美的思想進行美化,從而寄情于物,將心中所想、思中所念的美學藝術和精神特質體現在設計的整個過程中,使之與客觀事物介于“似與不似之間”。

美學是設計的靈魂,是指在任何的設計理念中都必須經過美學思維的過濾,無論是產品的設計過程還是銷售策略,都要圍繞人們的美學需求進行調整和實施。美學視角下的藝術設計造型理論與方法研究是當前的熱門話題,藝術造型通過美學的設計理念進行搭配和構造,可以實現既具有視覺美感又風格迥異的藝術形態,無論是產品的設計造型還是建筑等實體項目的構建,借助美學的組織形態和設計理念,可以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更好地貫穿美學思想,實現人們對美學追求過程中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藝術設計的美學觀念中要求造型在構思和設計的過程中講求形態和材料的統一,觀念和風格的統一,是真正將工程技術和美學藝術融為一體的新形式。實際上,任何的產品造型都不能只單純地考量內在的質量,還需要注重產品的外在美感。實際上美學既是質量均衡的標尺,也是造型合理的客觀要求。任何產品的開發和設計都必須綜合考慮美學因素,在設計和包裝的過程中,合理地包裝美學的內涵價值,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豐富產品的形態和品牌。

篇2

【關鍵詞】 口腔醫學;正畸學;美學;教育,研究生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中美學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視。21世紀是審美的時代,美學教育要把培養“審美的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與此同時,審美時代也給美學教育提出許多新的課題??谇会t學美學是口腔醫學與美學交叉和結合的邊緣學科,是醫學美學中的一個應用分支,口腔正畸學作為口腔醫學的一個分支,與美學關系十分密切,并與美學相互滲透??谇徽麑W在世界醫學教育中屬于畢業后教育,目前我國的臨床口腔正畸醫師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研究生教育或進修生教育,其中研究生教育是較為理想的一種口腔正畸學醫師教育方式。因此,在口腔正畸學研究生中普及和加強口腔醫學美學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口腔醫學美學及口腔醫學美學教育概念

口腔醫學美學是醫學美學中一門具有直接實踐性的應用分支,是一門研究在維護、塑造口腔頜面部健美的創造性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一系列醫學美現象和醫學審美規律的科學[1]。口腔醫學美學教育即口腔醫學審美教育,是指從口腔醫學領域的特殊性出發,通過各種形式的審美活動和審美教育措施,培養和發展口腔醫師的專業審美意識和審美心理,提高他們在醫學審美實踐中感受美、鑒賞美、運用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2 口腔正畸學研究生進行口腔醫學美學教育必要性

2.1 口腔正畸學與美學的關系

美國著名牙醫、美學牙醫學創始人PINCUS指出,美學牙醫學是繼生物學、生理學、機械學之后的第四維臨床牙醫學。西方和日本均將美學作為牙醫學院的必修課程。口腔正畸學是口腔醫學中的一個???,是研究各種錯畸形的病因機制、診斷分析及其預防和治療的科學。其研究的解剖范圍是人類容貌的敏感區之一——口腔頜面部;其研究內容——錯畸形是一類影響外貌和功能的畸形,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定為“牙面異?!薄?谇徽麑W的基礎理論、科學實驗和臨床實踐中蘊含著許多美學的思想和原理,著名正畸學家GRABER曾指出,口腔正畸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這高度概括了正畸學與美學兩者密不可分的關系。

2.2 口腔醫學美學在口腔正畸學中的作用

口腔醫學美學作為一種方法手段對口腔正畸學臨床具有實踐和指導作用。利用美學手段可以處理正畸學中的一些單純用醫學手段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牙齒與顏面審美的協調關系是口腔正畸治療的目標[2],在臨床正畸學的診斷,矯治方案的設計,臨床矯治技術中,處處可見美學蹤跡。如面部的對稱性,前牙的中線,牙齒與面部以及病人的性別、年齡、身高等的協調性,個體弓形的設計,微笑的美學設計,嚴重骨性畸形病人術前術后的矯治等均離不開口腔醫學美學理論的指導。

2.3 口腔正畸學研究生進行口腔醫學美學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提倡的是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為了適應當今的形勢發展,我國口腔醫學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當代社會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要求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

美學教育是一種高形態的素質教育,一個適應時展的高素質的正畸醫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口腔正畸醫師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口腔醫學美學的知識和原理,才能對病人做出正確的診斷、設計并進行合理的治療,從而最終取得令病人滿意的既美觀協調又具有良好功能的牙列和顏面。如果一個口腔正畸醫師沒有扎實的美學知識作指導,只會簡單地排齊牙齒,而不顧牙齒的垂直向位置、近遠中位置、唇齒關系、笑線的問題、微笑的問題,那這只能是一個牙匠而非合格的正畸醫師。

口腔正畸學研究生是未來的口腔正畸醫師,只有加強他們的口腔醫學美學教育,才能使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真正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 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由“匠人型”向“文化型”的轉變。

3 目前我國口腔正畸學研究生口腔醫學美學的教育現狀

口腔醫學美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目前在我國各醫學院校口腔正畸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中口腔醫學美學課程的開設尚不統一,只有少數院校在本科教育階段將其設為必修課,如安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大連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等,是國內比較早將口腔醫學美學作為必修課的醫學院校[3,4],但大多數醫學院校仍把醫學美學或口腔醫學美學作為選修課,而且教學力量薄弱,專職的美學老師很少,多由其他專業的教師兼職,尚無統一規范的口腔醫學美學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在摸索之中。

4 加強口腔正畸學研究生口腔醫學美學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4.1 普及口腔正畸學研究生的口腔醫學美學教育

雖然有些醫學院校已經在本科生教學中將醫學美學或口腔醫學美學作為選修課,但選修率并非100%,而且學時有限??谇徽麑W在世界醫學教育中屬于畢業后教育,因而口腔正畸學在整個口腔醫學本科教育中的學時不多,主要介紹口腔正畸學的檢查診斷以及各種錯畸形的矯治原則,而對于臨床各種矯治技術的講解比較簡單。本科期間也沒有正畸專業的實習,學生對涉及口腔正畸臨床方面的美學知識的學習和認識無法深入,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生階段進一步加強和普及口腔醫學美學教育。

普及口腔正畸學研究生的醫學美學教育,就應將口腔醫學美學課程列為必修課,使每一名口腔正畸學研究生都能接受這方面的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健全審美觀,提升審美境界,為以后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2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各醫學院??谇会t學美學的師資力量還不夠均衡,大多數院校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兼職,如美術老師、音樂老師、中文老師等,但是這些老師對口腔科學的知識了解較少,在講解與口腔知識有關的美學知識時,不能和口腔正畸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不能保證講解的針對性和生動性。所以有必要加強口腔醫學美學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應對美學教師進行口腔相關知識的培訓,或對口腔正畸學教師進行醫學美學知識的培訓,使教師首先做到能將醫學美學的理論和原理同口腔正畸實踐融會貫通。

4.3 口腔醫學美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口腔醫學美學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4]。①美學的理論:該部分是整個課程的基礎,通過美學理論啟迪建立積極有序的美學思維,健全學生的哲學審美觀和藝術審美觀,提高對美的感悟、認識、品鑒能力。②醫學美學:指導學生探索口腔醫學與美學的結合點及其內在聯系、規律,熔鑄醫學審美能力的基礎。③口腔醫學臨床審美的理論和應用:這是口腔醫學美學的最終目標。這一部分內容要結合正畸臨床講解,針對與美學有關的正畸問題,如牙齒排列的美學問題:牙冠的長度和寬度,牙齒的垂直向位置,近遠中向位置,唇舌向位置;并強化責任意識[3]。嚴格出科考試和畢業前的臨床技能考試與評價。這樣,不僅考核了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也評估了臨床教學質量,對規范教學管理、加強教學工作有積極意義。顏面軟組織與牙齒的美學關系:唇齒關系、與微笑美學有關的笑線、切牙曲線、負性空間等進行講解。

口腔醫學美學的教學方法應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一些與正畸美學有關的現象的照片和圖片,以及矯治前后病例的牙齒和顏面改變的資料等直觀地呈現出來,結合臨床實踐講解,便于學生理解。在學生當中組織一些病例討論,選擇典型的病例,先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的口腔醫學美學的理論知識,獨立分析診斷病人所存在的美學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和矯治方法,然后由教師進行講評,并給出實際臨床矯治方案、矯治方法以及最后的矯治結果,最后讓同學根據該病例的矯治前后的過程寫出總結和體會,這種病例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經過這種理論與正畸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學生真正將審美的理論應用到正畸臨床中,達到學習口腔醫學美學的最終目標。近年來,我科在口腔正畸學研究生的臨床教學中采取了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自學討論為主體的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作者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嘗試應用于口腔醫學美學的教學中。

綜上所述,加強口腔正畸學研究生的口腔醫學美學教育是全面提升正畸學研究生審美素質,培養21世紀口腔正畸事業所需合格人才的需要,雖然這項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相信經過廣大正畸學和美學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口腔醫學美學教育會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孫少宣. 口腔醫學美學的理論探討[J]. 口腔醫學, 1992,12(2):105106

[2]孫少宣,唐麗麗,王光護. 美學在牙醫學中的地位和功能[J].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 2000,6(5):261.

[3]曲曉娟,劉鐵玉,張麗君. 口腔醫學美學課程的設置探索與研究[J].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 2001,7(4):207208.

篇3

對后現代體育美學來說,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本質思想來分析。后現代體育美學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

一、后現代體育美學定義

1、后現代定義

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后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成俗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范其主義。

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回應,排斥“整體”的觀念,強調異質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后現代主義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

2、體育美學定義

體育美學是以體育審美關系為軸心,揭示體育美的本質特征和規律,并幫助人們形成恰當審美觀念的一門人文社會科學。

體育美學是在的指導下,探討人們在體育領域中如何進行審美活動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科學地揭示體育美的本質特征、體育美的發展過程和規律,闡明人對體育實踐的創造與審美關系的學科;是研究現實生活中人與體育審美關系的科學;是為了提高體育效果而研究美的結構、美的規律與美的價值的一門學科;是科學的揭示體育運動中美的本質特征和美的規律的科學;是研究人對體育運動的審美關系的學科。

二、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的哲學分析

1、從文化哲學角度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的哲學分析

后現代體育美學強調體育與美學及相關領域的歷史延續性,但又不拘泥于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賦予探索創新思想,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于一體,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研究,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本質思想來分析。后現代體育美學是一種在形式上對現代主義進行修正的設計思潮與理念。

2、從理論基礎角度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的哲學分析

體育美學是建立在哲學和美學基礎上,以美學的一般基本原理為指導的學科,而美學又溯源于哲學,始于哲學思辨,沒有哲學的理論支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論建樹。

3、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的哲學分析

哲學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為體育美學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體育美學只有在哲學的指導下,理論聯系實際,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才能科學地研究體育中的美學問題。

研究體育美學和諧發展,要把歷史唯物的方法和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體育美學研究的各個范疇和規律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而且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三、從體育學和美學的角度對后現代體育美學的哲學分析

美學分為理論美學和應用美學。理論美學重哲學思辨,應用美學重實證經驗和原理的應用研究,各種專業美學則兩者兼而有之,并側重于專業特點,偏重于應用問題。從美學范疇分類來說,特分為研究社會現實美和審美關系的社會美學、研究社會現實的反映的美學問題的藝術美學這兩大類別。

體育美學當然應當研究體育美,即人在體育行為上的美學問題,而不是以“社會現實生活的反映”為研究對象,因而不是藝術美學。然而體育美學不同于科學美學、宣傳美學、心理美學、生活美學等社會美學,又不同于勞動美學、工程美學、商品美學、工藝美學等。

體育是一個文化范疇,而不僅僅是一個“專業”,體育學和美學是不同性質的學科,體育和美學間不是主從關系,體育是美的一種存在形式,但又非唯一形式。美是體育的屬性和追求的對象,但又不是唯一的、也非主要的追求對象,而是體育與美學的交叉地帶,即以追求美為任務之一的運動項目。但并非其他項目就不講究美,例如足球比賽追求的是射門得分、是追求競賽的勝利,但觀眾卻能從中得到充分的審美享受,即追求“誰是強者”的答案,又追求激動人心的審美心理滿足。因此體育美學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

體育美學以一般的美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體育中美的本質特征及其規律,但又要避免把體育與美學機械地拼合在一起,是因為把體育與美學兩者的基本概念機械地拼合在一起,并不能構成體育美學的含義。為此,對體育美學的研究,一方面對體育現象要從哲學的角度去研究;另一方面體育屬于文化范疇,所以,又必須把它置身于文化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同時,體育美學與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的關系十分密切,研究體育美學必然要應用這些學科的理論知識。此外,由于體育的審美意識需要建立在充分認識人體潛在能力和人體運動限度的科學基礎上,所以在體育美學的研究中,必然涉及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力學、形態學以及運動訓練等學科的基本理論。

四、后現代體育美學和諧發展研究方法的文化哲學分析

體育美學的研究方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進行,既不能脫離社會生活實踐,又要不斷探索,同時要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研究體育美學和諧發展要以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指導,從審美與體育運動的實踐出發。把的哲學理論具體運用到體育美學研究中去,通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在大量事實的研究中形成觀點,找出規律,逐漸形成概念和理論體系,并用以指導體育實踐。體育美學的研究,既不能離開審美和體育實踐,從抽象的概念、定義出發,也不能停留在對經驗現象的羅列上,要從審美和體育運動的現象中,通過有的放矢觀察、分析、概括,使之逐漸上升為理論;再通過審美和體育運動實踐來檢驗理論是否正確,這樣經過多次的反復,方能建立體育美學的正確理論。

研究體育美學和諧發展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意學科的縱橫聯系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同時,還要從我國人民的身體特點出發,針對我國人民的身體特點,研究和闡明體育運動美的本質和屬性,體育運動美的創造和欣賞,以及體育運動美的美感和審美意識等。

五、后現代體育美學發展趨勢的文化哲學分析

體育美學的發展,不僅要運用哲學思想來進行研究,還要應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新的思想方法來探討,只有這樣才能把體育美學的研究引向深入,才能為促進美學和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隨著美學和體育運動的發展,從事體育美學研究的專家、學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體育美學的理論研究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是,至目前為止,體育美學尚未形成獨立、完善的學科體系。

篇4

教育技術學的審美研究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需要。教育技術誕生之初所追求的是實用和效益,也就是追求真(科學)和善(功利),這并沒有錯。但如果片面的強調真、善,而忽視了美(自由、和諧),勢必導致重技術輕教育、重物輕人、重教輕學、重科技輕人文等一系列的問題。人成了科技的奴隸,科技成了限制人的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枷鎖,對真、善的追求造成了美的異化,顯然違背了教育技術的初衷。馬克思說,人是依照美的尺度來生產的(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頁)。教育作為人類自身的生產,同樣要依照美的尺度。依照美的尺度,就應該實現科技與人文的和諧,理性與情感的和諧,就應該實現人的個性自由全面發展。因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而人的本質力量表現在人的自覺(合目的)自由(合規律)的創造活動中,表現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之中。按孔子的話來說,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教育技術學的審美研究不僅能使教育技術學深入發展更加完善,同時也會促進相關學科,比如教育美學、技術美學、審美心理學的發展。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應用性學科,在其實踐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然促進相關學科理論的發展。

二、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的邏輯起點、主要范疇和相關學科

構建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的體系,意味著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它的邏輯起點,它的主要范疇,與它相關的研究領域等等。

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的邏輯起點,應該在教育和技術的交叉點上尋找,同時它應該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范疇。按照這個思路,其邏輯起點應該是審美。審美作為主體對教育技術中美的感受、領悟、欣賞、創造的活動,是一種精神的實踐,它是教育學和技術學共有的范疇。審美是教育技術中美的現實運動的出發點,也是反映這一運動的觀念的出發點。

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的主要范疇是教育技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教育技術中的

感性顯現。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有形的物質工具手段和無形的智能方法。有形的技術是指教學媒體的硬件和軟件,無形的技術是指教學過程中的設計方法或系統方法,也有人將其簡稱為媒體開發和教學設計。也就是說教育技術美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手段美(媒體美)和技術方法美(教學設計美)。這兩方面并不是完全對等的,從本質上說教育技術是開發和使用一切可利用的學習資源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一種系統方法,因此教育方法美(教學設計美)是更為基本的。

什么是技術美?或者說技術何以是美的?技術之所以美,或者說技術的審美價值,就在于它滿足人的物質需要之外,還滿足了人的精神需要。所謂的精神的滿足是人從產品中、從設計制作的技藝中確證了人的創造能力、智慧、熱情、理想、情趣,體驗到人對自然的超越。“庖丁解?!钡膶徝纼r值就在于“游刃有余”,因為“游刃有余”體現了人的自由。技術美學是由研究產品的工藝設計發端的,目前技術美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和勞動環境的美,而對于設計思想、技術方法或者技巧技藝的美似乎關注的不夠。

技術美學中另一個重要的范疇是功能美。有人認為功能美是技術美的核心,因為技術的價值取向是與產品的功能目的相聯系的。也有人認為技術美和功能美具有不同質的內涵與規定性。技術美是在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統一的基礎上對合規律性(真)的突出,而功能美是在兩者統一的基礎上對合目的性(善)的突出。

與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相關的領域除了技術美學還有教育美學。教育美學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教育美學研究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美,而廣義的教育美學除研究教育自身的美外,還研究審美教育。教育美是教育美學的主要范疇,教育美包括教師(教育者)美、學生(受教育者)美、教育內容美和教育手段美,教育手段美中又包括教育活動中方式方法的美和物質媒介(器材、環境)的美。

三、網絡時代教育技術審美研究的方法和課題

目前教育技術的審美研究基本是一個空白,近幾年只有少數有關課件設計美學的,缺少完整的研究體系。當然一個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積累。目前的研究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使用文獻法,借鑒技術美學、教育美學、審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教育技術學審美研究的對象、任務、作用,對教育技術美的本質、產生和發展、存在的形態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另一方面,通過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從高校的網絡教育和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分析和抽象出教育技術審美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具體的課題有以下幾類。

一類課題是比較具體的,與教育技術的審美實踐結合比較密切的,比如網絡課件的美、美感和審美評價問題。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使用使得網絡時代的學習資源極大的豐富,教育信息的傳播時空擴大,同時,也造成教師與學生的分離。網絡課件中不僅有原來印刷教材的內容,還包括課堂講授、課后練習,乃至部分模擬實驗。原來教育要素中的教師、學生、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在網絡教育中只剩下了學生與課件。課件的制作不僅需要教師,還需要教學設計專家和課件制作人員,制作過程變得更加工業化。課件制作的質量決定了教育信息傳播的效果。而課件的美感(包括知識內在的邏輯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網頁設計的人性化因素等)是課件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網絡在帶來自主學習的可能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過量、師生分離、情感缺失等一系列問題,要想使得科技和人文、理性和情感保持平衡,課件的美感和審美評價是首先需要研究的。

另一類課題是比較抽象的,或者說是思辯的,比如虛擬美的問題。網絡的特點之一是虛擬,虛擬是思維和存在的一種中介方式,它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現實性的虛擬,實際上是現實的模擬,比如對飛機和汽車駕駛的模擬。第二種是可能性的虛擬,比如對科學實驗結果的虛擬。第三種是非現實性或不可能的虛擬,比如人在火星上生存的虛擬。虛擬開拓了人的思維空間。虛擬的審美價值和美感何在?這是網絡時代教育技術審美研究無法回避的問題。

還有一類課題是比較長遠的,比較宏觀的,帶有世界觀性質的,比如教育技術與人的發展之間如何和諧的問題,或者說如何使教育技術成為美的教育技術的問題。教育技術的實用性、功利性與教育技術的終極目標(實現教育的最優化以培養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人)是一對基本的矛盾。這一對立面如何轉化并達到和諧是教育技術審美研究中始終要關注的問題。教育技術不僅要求真(科學)求善(效益),而且要追尋真善美的統一。美在這里表現在各種關系的和諧,其核心是教育技術的人性化。以人為本、處處為人著想的教育技術才能培養出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人。因此,人性化的教育技術才是美的教育技術。

四、結束語

篇5

1.應用美學手段處理牙醫學臨床中的技術問題直接應用美學手段處理牙醫學臨床中的技術問題,包括醫學方法不能解決的難題。這就是實踐功能,例如美學對色彩學的研究遠比醫學為早且更為深刻,牙科醫生早已借助美學對色彩學的研究成果,而且其依存關系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日本專門成立齒科色彩學會組織學術交流,培養博士生,足以說明色彩學這一美學方法在牙醫學中的實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視錯覺"本來是美學領域的研究課題,如今已成為美容牙科用來解決臨床疑難病例的一種手段。當前牙修復缺隙過大、過小、過長、過短時,常規處理方法總是不盡人意,美學效果較差,然而利用視錯覺原理,將牙齒軸面角修整,改變唇面突度和受光面積,卻能使病人滿意而歸。又如利用美學中關于光的漫反射原理,增加牙齒唇面紋理,可獲得真實、生動的質感;利用"色深顯窄顯遠,色淺顯寬顯近"

的原理,選擇人工牙的明度,可改變牙齒唇舌向位置的視覺效果;利用"分割增多,面積顯小"的原理,處理唇面發育溝及其深淺,來改變個別牙的視覺大小等等,這些美學原則都能為美容牙科實踐帶來直接幫助。

2.美學的廣泛滲透關系到牙醫學水平的提升美學對提升牙醫學水平的指導功能,在國外早已被普遍認識。國際美學牙醫學會主席GOLDSTEIN指出:雖然美不是絕對的,但是某些美學原理可以轉化為牙科技藝卻是相同的,知道一些原理比單純靠直覺重要。

近年來我國學者的實踐也證明,美容牙科的幾項主要技術指標,諸如色彩、形態、大小、排列、咬合等,無一不在接受現代美學和醫學美學的理論指導,口腔醫學美學已廣泛滲透到臨床設計、操作技巧和效果評價之中,牙齒與顏面審美的協調關系更是口腔正畸、口腔修復的最高追求目標。又如黃金分割律的美學原則用來確定前牙牙合齦徑與近遠中之比,指導排牙時上頜前牙的轉位程度,選擇微笑時尖牙間距與口角間距的比例關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格式塔"美學理論,對前牙唇面突度與側貌面型的協調,頰線走向與上頜中切牙形態的確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審美能力是介入牙醫學的基本條件美學可以提高審美能力,熔鑄深層文化內涵。一個人的審美能力,雖然摸不到,抓不住,但它猶如一縷輕風,是可以感覺到的。牙醫學中的美與審美客觀存在,能否發現它,發現的深度及能否運用于臨床,就看你的審美能力了,也就是你對優化功能的掌握。

人對美的感覺是有層次的,即審美能力由淺入深分為三種層次。①直覺審美能力

接受事物的外在形式美,與生俱來,偏重通俗、情節、裝飾、外表等美學因素。②

篇6

1.1內涵解析

藝術設計包括多個范疇的設計內容,例如,廣告、服裝、產品包裝、產品外形等方面的設計,這些設計對一個時代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優秀的設計藝術可推動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F代設計應體現當下的新理念、新思想,并保留傳統的設計精粹,利用恰當手法融合二者的契合點,實現傳統元素、現念的充分結合,塑造獨具風格的設計作品。此外,現代設計會受到多種外部條件的影響,如,現代文化、社會條件、經濟因素等。新時期的藝術設計要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則,以柔和、包容的思想看待很多新出現的元素,嘗試融入各種新興的表現元素,實現現代設計的創新發展。

1.2發展趨勢

現代藝術在發展中呈現出“新”的設計美感,要實現藝術設計的“新”發展,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總的來說,現代設計應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尤其要注重美學元素的融入及創新。彰顯設計之“新”,不是盲目地接納所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味的尊古守舊,而是融合兩者的優點,既傳承中國美學的傳統精髓,也要促進現代設計的創新發展。藝術設計的現代創新既要對傳統美學進行突破,也要傳揚傳統美學的精髓成分,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美學的表現元素,全新界定傳統美學的風格、內涵及視覺效果?,F代人們對藝術設計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設計者應善于挖掘各種表現元素,巧妙運用恰當的手法,將美學元素嵌入現代設計中,實現傳統美學的突破發展,形成有現代性的設計藝術,不斷豐富、繁榮我國藝術設計的美學成果。

2、傳統美學表現元素融入現代藝術設計的研究

2.1傳統美學表現要素

傳統美學包含各方面的表現元素,主要體現思想、文化、形象方面的特征,元素內容豐富,例如:繪畫、陶瓷、漢字書法、刺繡、剪紙、皮影等藝術。這些藝術流傳至今,許多要素已演變為另一種全新的演繹方式、表現效果?;诖?,設計人應以“發展眼光”看待藝術設計工作,深入感悟美學元素的內涵思想,以新思路、新方法表現方方面面的美學元素,充分展示出設計作品的意境美感,提升現代設計的藝術品位,實現傳統美學、現代美學的完美融合,創作出兼具傳統性、時代性的設計精品。

2.2美學元素結合于家具設計中

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提高,對家居用品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高檔次的現代家具被設計出來,其中,中式家具帶有顯著的中國風格,其典雅古樸的設計風格深受現代人的青睞。設計者不能簡單照搬古典美學的設計形式,而要能夠展現其中的內涵思想,以提升中式家具的設計美感,實現古典、時尚風格的設計融合。總體來說,現代家具設計中糅合古典美學,是藝術設計的發展新思路,但在設計時,設計人員切莫將其理解為簡單懷舊,而要以“創新”、“反思”的態度對待傳統、現代元素的結合問題,創作出更多帶有古典意蘊的現代中式家具。

2.3美學元素結合于服裝設計中

服飾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采用復古手法實現各種新、舊的拼接融合,能夠體現現代服裝的獨特美感。現代服裝的復古設計運用于色彩搭配中,可呈現兩極化的視覺效果,即同一種色系的協調設計或不同色系的撞色拼接。此外,不同材料拼接也能獲得非同一般的搭配效果,例如:緞帶、精鍛組合或古典紋樣、緞帶相互結合等。這種古典、現代元素的充分融合,將復古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2.4美學元素結合于包裝設計中

商品經濟發展促進現代設計的理念轉變,新的材料、工藝引入產品包裝的設計中,促使包裝藝術展現出新、舊元素結合的設計風格。另外,國外的設計理念也對我國包裝設計產生影響,為了打造兼有民族性、世界性的包裝風格,設計者應在融合傳統元素的前提下,吸納國外的優秀元素,利用現代技術整合古典元素與外來元素,科學滲透傳統的美學理念,提升產品包裝的藝術內涵。

3、結束語

篇7

[關鍵詞] 高職院;職業美學;教學

Abstract: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to observe and transform the world according to law of beauty has become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science,culture and economy.Under market economy,product modeling, packaging, trademark design, advertising,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and commodity marketing, even the demeanour of the service sector,all show the decisive role of occupational aesthetic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ccupational aesthetics; teaching

一、職業美學的內涵

美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是在社會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研究美、美學、美的創造及美育規律的一門科學。理論美學向職業美學的轉移,已成為我國當今美學應用的一種發展趨勢。職業美學作為美學與職業技術的結合,在應用理論和應用實踐兩個層面上力求學科的應用化,以對美的應用為取向,將審美、創造美的觸角延伸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美學價值和準則貫徹到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等活動中,從而使審美、創造美真正走進生活,走進職業活動。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而高職院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對于一個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來說,除了具備普通的美學知識外,還應具備和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美學知識,如護理美學、園林美學、旅游美學、服裝美學、建筑美學、舞蹈美學、繪畫美學、雕塑美學、廣告美學、攝影美學等等。職業美學在高職院的實施,將是美學在職業技術領域的延伸和擴展,是對職業技術人才在審美修養和審美創造方面的特殊要求。它強調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與職業審美的結合,體現出鮮明的專業特色和職業色彩。

二、職業美學的功能

1.職業美學是培養正確職業觀的需要

目前社會上各種潮流涌現,對高職院學生的職業觀產生很大的沖擊。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只有具備相應的美學知識、美學觀念、美學技能,才能符合市場的需求、時代的要求、理想的追求,才能更好地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2]。通過職業美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美不僅是外在的、愉快的感覺,還具有較大的社會價值。職業美學可使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真正體會到從事職業活動的價值和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受到自我創造性的潛力和創造性勞動的喜悅。還可以激發學生把將要從事的職業作為審美對象,正確對待社會上各種潮流的沖擊,適應將來職業發展的需要,形成正確的職業觀。

2.職業美學是提升職業技能的需要

現代化生產的標志之一是技術與美學的高度統一,現代化管理的標志之一是運籌與美學法則的完美結合。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商品生產和市場運作的審美要求日益提高,產品的審美品位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審美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為商品和市場的主導價值,審美觀念與美學法則已經滲透到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各個方面,職業美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如設計人員繪制設計圖,要求線條勻直、圖面整潔美觀;工人制作工件,既講究功能完善、形狀美觀,也講究色彩協調、包裝精美;營業員不光要求形象優美、語言文明,而且要稱量嫻熟、商品陳列整齊美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力提高,物產豐富,許多日用產品已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許多產品不僅以質量可靠、經久耐用去爭取市場的份額,而且在外觀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非常明顯地體現在家電、服裝、家具等產業。在同等條件下,人們更喜歡外形美觀時尚的“美觀”產品。因此這就要求生產制造者研發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的"美觀"的、"愛不釋手"的產品,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而要設計制造出這些給人以美的感受的產品,則需要設計制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有著特定的職業美學素質??梢钥闯?,職業美學在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方面,有著其他教育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職業美學和專業技術的結合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職業技術人員是否具備職業美學素質,能否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和從事自己的崗位勞動,對于做好職業技術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3.職業美學是克服職業審美疲勞的需要

職業規劃專家認為,無論多深資歷或者取得多大成就的人,在個人職業發展過程中,由于長期地重復同類型工作,對工作本身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厭倦感,甚至使自己無法對自身的工作成果產生主觀上的滿意??梢哉f,職業審美疲勞的真實原因是職業動機不明,職業興趣喪失,缺乏正確的職業審美觀和職業美感。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審美能力,才是克服職業審美疲勞的根本解決辦法。一個優秀的專業技術工作者,不光要求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扎實的專業理論、嫻熟的操作技能,還應具有高度的審美素質,特別是要具有高度的職業美學素質。只有具備一定的職業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能更好地根據職業及崗位需要來塑造自我、調整自我、創新自我,才能更好地在職業技術工作中自覺而熟練地運用美的規律去布置和美化工作情境,才能更好地開拓創新,從容應對工作壓力與挑戰。

4.職業美學是形成良好職業道德的需要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職工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職業道德美是從業人員在職業領域所形成的道德美,表現為天下為公的理想美,公而忘私的奉獻美,忠心耿耿的氣節美,不屈不撓的毅力美,嚴于律己的品行美,與人為善的氣度美等。職業美學可以幫助從業人員從道德美,特別是職業道德美方面提高自身整體素質。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美學講究道德美,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在道德行為、道德品質和道德境界等方面達到美的標準。由于審美教育不帶有功利色彩,職業美學教學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及進步的道德行為??梢哉f,完美的從業人員應高度重視自身職業道德方面的修養,達到職業道德領域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

5.職業美學是打造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

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要生活就要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種種人際關系,比如母子、夫妻、同志、朋友、師生等等關系。在這些關系中體現出摯愛、誠信、互尊、和群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社會行為,從而表現出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美[3]。人際關系美建立在人與人的社會交往的實踐活動中,在人與人的相互作用下產生。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美學教學,可以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提高他們的職場交際品位,適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可以讓他們學會用美的眼光和思想看待任何事物,能堅持以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則處理人際關系。

三、高職院職業美學教學的實施途徑

1.明確職業美學教學的指導思想

高職院職業美學的實施,必須明確其指導思想和教學目的。職業美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什么?它究竟要達到哪些教學目的?到底為什么服務?這些問題都是職業美學教學的核心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職業美學教學就不可能步入正軌,職業美學教學的意義和價值也就很難表現出來。高職院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的,職業美學教學必須緊密結合這個大前提。職業美學教學應在辯證法的指導下,處理美學教學與專業技術教學之間的關系,為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而服務。

2.營造職業美學教學的校園環境

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對陶冶學生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傳統造型特色的文化墻、校訓屏風墻;清凈優雅、造型別致的讀書亭、圖書館;寬敞明亮、環境舒適的教學樓、公寓樓;色彩協調的多功能辦公大樓;鋪設規范整齊的升旗場地;校園的綠地、噴泉、花草、樹木等,都可以充分發揮了美學中的“以美引善”、“以形悅目”的作用。學校應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引導學生參加美化綠化校園環境的工作,不斷增強學生創造校園美的意識和能力。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個性,而學生又以美的行為為校園環境增添光彩。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者還應積極創造一種企業文化氛圍,使學生從行為舉止上到心靈深處都受到企業文化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學生自覺地追求氣質、儀表、服裝、言談、舉止等方面的職業美,不斷提高職業領域的美學素質。

3.加強職業美學教師隊伍建設

要對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職業美學教育,教師本身應該是具有高度審美素養的人。目前我國應用美學主要在理論的層面上展開探索與研究,具體深入地從學科向實踐轉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由此而導致的學科教育建設同樣顯得滯后,一些具體實施的相關問題還少有人去梳理總結[4]。這就需要專職美學教師要深入把握美學原理和藝術理論,要對社會美學、自然美學、人的美學、科技美學和藝術美學等關于職業審美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專職美學教師還應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將美學教學和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美學素質。高職院的教師作為美學知識傳授的主體,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審美對象。尤其是優秀教員,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對事業的熱愛,嫻熟的職業技能,崇高的職業品質,最能誘導學生產生美學感受。作為學生將要職業活動的第一模仿對象,教師的模范作用成為學生產生美學意思的來源。因此,美學教師應加強學習,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積極引導學生追求“美”的事業,提升職業審美能力。

4.改革職業美學教學內容和手段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職業美學的教學也不例外??傮w而言,當前我國美學教學在內容方面偏重于美學理論的研究,偏重于普通美學的教學,且教學內容顯得單調、乏味。為此,教學部門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時,要在思想上改變過去陳舊的普通美學教學觀念,重視針對不同專業開設職業美學課程。教育者應關注和充分吸收職業美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職業美學教學始終緊跟時代步伐,建立起與當代社會的實際聯系。長期以來,我國的美學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理論灌輸式教學是其一貫手法,沒能切合美學教學的實際需要,沒能開發出更多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切合當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美學教學實際水平的提高,挫傷了學生學習美學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職業美學教學過程中,應多加入相應的實踐內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各種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幻燈和投影技術等。同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措施。譬如開展情景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推廣案例教學,強化學生體驗;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利用延伸教學法,豐富學習生活等。

5.推進職業美學校本教材建設

當前,我國眾多高校在美學教材的編寫上,缺乏協調管理,各種教材內容懸殊較大,一些重要觀點相互矛盾,但又不能自圓其說。由于教材編寫沒有嚴格的規范,加之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教材中許多重要觀點的表述語義不夠明確,有的抽象、生澀,有的華而不實,根本不能表達出相應的意義,從而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不便,也不利于學生把握相應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學教材主要偏重于普通美學,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需要的職業美學教材嚴重缺乏。高職院在兼顧美學基本知識的同時,積極推進職業美學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職業美學校本教材。職業美學校本教材必須圍繞技術應用能力這條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努力探索新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美學校本教材編寫要有針對性,力求實用,基礎理論應以“必需、夠用”為度,注意精簡理論推導,擯棄過時內容。在教材形式應多樣化,可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或制作)教科書、講義、實習指導書、實驗指導書和視聽教材等。

6.開展職業美學實踐科目訓練

開展職業美學實踐科目訓練,關鍵在于多參加審美、創造美的實踐活動。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參觀各種形式的藝術展覽,選修藝術類課程,進行一些技能技巧訓練,嘗試日常的文體表演、家居布置、形象設計等等,都是提高我們審美創造能力的極好途徑。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行為、形體、語言等的訓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比賽。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又可以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顯示美的形象。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手段,將探究性、互動性的教學方式在網上拓展。例如,在網上組織美學展覽,讓同學們參與到作品鑒賞、創作的互動過程中,欣賞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對美學作品進行修改,創作出符合自己審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美學版本,新的美學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賞者意識中的審美經驗,而是經過欣賞者的再創造轉化為現實的美學作品。通過這些實踐訓練,可以讓學生以美的標準來提高專業技術,以精湛的專業技術來創造美的產品。

總之,高職院職業美學教學的培養目的在于順應時代潮流,激發個體動力和創造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更快更好的發展,也是素質教育得以向縱深推進的必然選擇。在倡導“以人為本”的時代,從業人員要保持持久的活力,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職業美學素質的培養則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J] .2006,(11):2.

[2] 陳東靈.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的美學觀念 [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0):28.

篇8

快速城市化進程使河流生態系統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環境破壞壓力,大量河流被“渠道化”“硬質化”“園林化”,導致河流系統美學價值的喪失,也產生了生態系統退化與服務功能下降等環境問題[1,2]。然而,目前的生態修復工程多追求近自然治理[3,4],生態設計也由此被簡化為模仿、模擬甚至重復單純的自然過程與功能,這種缺乏創造性的模仿設計限制了生態美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5]。近些年,有研究開始注意到這種片面強調科學性,單純引入自然生態系統導致景觀美學價值降低的問題[6]。河流生態修復是一項綜合、系統的環境生態工程,不僅要考慮水文、生境等生態方面的問題,還要研究經濟和文化等社會方面的問題[7]。城市化是一種長期的干擾,面向未來的城市河流生態修復工作,也應是一個長時間、多尺度的改造過程,一個與人類社會相協調的過程[4]。在城市河流的生態恢復中,展開多尺度、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8]。生態學理論在景觀設計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促進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9]?,F代景觀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結構和功能,強調景觀的時空變化,已被廣泛用來管理和修復河流生態系統[10]。此外,景觀的美學價值在環境保護中也十分重要,與人類社會對生態環境的感知與影響息息相關[11,12]。景觀美學是社會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構建文化愿景。當河流在社會文化方面也發揮作用的時候,恢復進程才真正開始[13]。如果對景觀美學與生態學概念中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將產生更好的恢復效益。然而,目前生態學與景觀美學理論的關聯性還缺少研究。文章將通過對河流生態與美學價值的研究,探討美學對生態修復的影響:首先引用棲息地理論來分析景觀美學價值,討論景觀美學與河流生態修復的關系。其次在三個不同的尺度上,闡述城市河流生態修復過程中景觀美學的價值。最后結合實際案例,提出通過生態修復技術結合景觀美學,促進城市河流生態恢復的設計手段。

1景觀美學與河流生態修復概念

1.1景觀美學與棲息地理論

景觀美學通常是指人類通過觀察風景而感受到的享受和愉悅。該理論中,感知與偏好的進化、文化偏好等理論,形成了視覺指標研究的基礎[16]。環境審美的生物學基礎理論認為,人類對景觀的審美偏好與進化過程中對環境的適應有關[17],審美偏好受到了生存需要的影響[18],安全感是景觀偏好中的重要因素[19]。因此產生的棲息地理論認為,人類的審美體驗源于對審美客體的感知。審美客體的特征包括形狀、顏色、空間組織等方面,是安全環境的信號。

1.2景觀美學與生態美學

根據棲息地理論,人類的審美偏好是源于生存需求,可以驅動景觀的變化,從而影響生態環境質量[11]。伴隨著城市化進程,這對景觀設計和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統上以審美為單一目的的景觀規劃設計可能會導致審美-生態沖突,損害可持續發展[14]。如圖1所示,在可感知的景觀領域中,人類獲得了審美體驗,產生了感知過程與情感反應。這樣的反饋又會影響人類的行為,進而影響到景觀格局[11]。因此,生態美學理論認為,緩和審美-生態沖突的關鍵在于擴大美學的范圍,將它放在景觀感知與評估范圍中去研究和實踐。生態美學旨在探討景觀研究中審美價值與生態價值的耦合,融合了自然科學、自然審美哲學、生態藝術與設計以及景觀感知整體性研究實踐中的諸多觀點,將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相融合,把審美體驗視為人與環境系統相聯系的途徑,通過加深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和評估,來建立人與景觀間的和諧關系[12],為城市景觀設計提供新的視角。

2景觀美學與河流生態修復策略

如圖2所示,景觀美學與河流生態修復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2.1土地利用與流域規劃

河流生態系統修復,應關注流域的整體性,注重土地利用變化、景觀格局與過程等[1]。一些研究認為,在土地利用尺度上,生態學和美學的共同基礎是景觀結構[9,11],可以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基礎理論[16]。景觀結構主要包括景觀格局、景觀異質性和景觀尺度效應等。斑塊-廊道-基質模型構成三維空間的景觀格局,為生物多樣性與景觀格局和過程之間提供了重要聯系,影響生物多樣性、種群動態、動物行為和生態系統過程等??梢愿鶕恋馗采w形態的比例關系,研究各類土地利用與河流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比如周邊植被覆蓋情況[22]。

2.2河流生態系統與廊道設計

第二層面是河流廊道的生態系統功能。根據生態美學理論,景觀的生態系統功能會引起情感反應與審美偏好[17,23],影響河流修復和土地管理[24]。城市河流如果具有生物多樣性高、水質清澈等良好的生態功能,同時也會產生高美學價值,喚起積極的情感反應與保護意識。如果河流的生態系統功能降低,可能會引起負面情緒[25]。因此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提高空間異質性,利用河流廊道連接孤立斑塊,可以保持廊道網絡暢通,改善生態系統功能。

2.3景觀與生態特征

景觀美學與河流生態修復策略的第三個層面建立在河流自然景觀及其呈現的生態特征上,可以用于美學價值的感知與評價。影響審美評價的河流生態特征包括水體、水岸、陸生植被、周邊景觀和整體河流景觀。這五個屬性包含13個因素(表1)。上述審美價值的13個因素可以分為三類。(1)河流生態健康與審美價值緊密相關的因素:營養物質、透明度、水生植物、沉積物、水色、駁岸、陸地植被和背景植被。(2)整體景觀和水面。河流景觀越開闊,水體的可視面積越大,審美價值越高。然而,目前還沒有水體可見面積的大小與景觀開放程度之間關系的研究。(3)因素則是河流周圍的植被,健康的植物群落同時也會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25]。

3基于景觀美學的城市河流修復方法

3.1生態與美學價值并存

城市河流生態系統常與公眾活動密不可分。公眾行為可能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但也可能起到保護作用。研究發現,教育僅能將公眾對普通景觀的保護意識提高35%。而提高視覺吸引力,可以將保護意識提升近90%[27]。因此,城市的河流生態修復項目,可以采取讓步設計,主動把公眾的影響納入考慮范圍,綜合美學等社會因素與生態因素的共同作用。這種讓步設計整合了生態與景觀美學的共性,通過提升美學價值,提升社會的保護意識,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促進河流生態環境的恢復與良性發展[30]。因此,在城市河流的具體生態修復工程中,需要有一個宏觀的視角,同時考慮美學與生態價值(圖3)[25]。可以根據河流所處位置周邊人口的分布情況與密集程度,分析可能受到的干擾強度,再確定美學價值的考量在項目中所占的比重。比如,郊外的河流所受的人類干擾較少,可以更多地考慮生態因素;而人口密集的城市河流,則可以更關注美學價值。例如Sasaki的上海蘇州河城市設計作品,不僅通過設計引入階梯濕地,用以恢復原生棲息地,解決雨洪管理的問題,改善河流生態條件,與此同時,還考慮到該場地位處中心城區,設計團隊還讓這樣的階梯濕地為公眾提供親水活動的空間,將原本呆板的防洪設施改造為城市畫廊,垂直的墻體成為畫布,可供藝術家進行創作,并增加了游人的審美體驗。

3.2美感度與自然度并存

部分研究認為自然度對美感度的影響是不確定的[29],但也有觀點認為存在著重要的正向影響[31],并從棲息地理論的角度給出解釋:人類來源于自然界,自然環境能為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支持。也有研究表明,景觀的感知自然度與其美學等級、自然度等級、生態完整性等級和形態狀況之間存在統計上的顯著關系[13]。自然江河的壯闊風景,的確符合人類的審美共性,同時具有生態與美學價值[2]。但如果直接把自然環境復制到城市中,可能反而會產生雜亂、衰敗的視覺效果,降低場地的安全感與吸引力。因此,在城市河流環境中,自然度與美學的關系可能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恢復項目不能只追求自然度的提高。多數學者認為,公眾喜愛的景觀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有水體存在,較高的自然度,大量植被,豐富且鮮明的色彩對比[32]。在城市河流景觀中,生態形態質量與美學之間有強聯系,審美客體的色彩豐富程度與審美價值呈正相關[15]。如通過生態修復技術,改良水體狀態可以同時提高美學價值。提高河岸植被的覆蓋質量,也有利于使生態目標與審美價值達成一致[14]。在群落尺度,物種豐富度高的景觀更受歡迎。因此,色彩豐富程度在一定情況下,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直觀表現[33]。通過提高植被質量,增加色相、明度與飽和度的對比,是一個既能提升生物多樣性,又有較高美學價值的方法[15]。除此之外,對于自然生物群落的處理方式,有研究提出了提供“養護線索(CuestoCare)”的觀點,即用環境暗示公眾,這里的景觀雖然具有高自然度,但也有良好的養護管理,以此來增加環境的安全感,提高視覺吸引力[34]。可以在河流景觀中,有意地將自然的河流生境與規則的人工場地形成對比,使規則的環境看起來安全、整潔,自然的群落看起來更有生命力。美國斯坦福市彌爾河綠色廊道的總體規劃,以增加自然度、為原生生物群落提供生境,作為設計的切入點。設計團隊認識到了城市與生態共生的必要性,讓場地與周邊社區成為了互利共贏的關系。在群落設計上,通過引入鄉土植物群落,為本土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在布局設計上,將自然的植物群落與整齊的人工草坪融合在了一起,產生多樣化的生境與豐富的景觀美學效果。同時利用場地環境,促進公眾參與科普與養護活動,使原生的動植物持續回到這里,生態系統與城市環境保持平衡。因此該項目成為了一個可持續的自我再生式的景觀。

3.3工程手段與生物多樣性并存

篇9

歷來評論是創作發展的必要因素,沒有建筑評論就沒有建筑創作的發展。

處于世紀之交的中國建筑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識、觀念和標準的紛繁。曾經有人呼吁重新研究諸如"建筑美學的標準到底是什么?","當今建筑評優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建筑學還是不是具有客觀規律與法則的科學?",如此等等,真的使我們建筑師坐不住了。筆者幾年來與國內外一些同仁多有切磋,也作了一些設計和研究,偶爾在建筑雜志上也有幾篇拙著發表,自以為感悟頗深,今有機會寫出也希望能與同行交流。

1 關于21世紀"可持續發展"口號下的建筑創作與評論的標準問題

1.1 當今世界建筑界的脈搏

本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環境革命,第一次發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們開始辯論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轉向對環境的關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第二次環境革命,這一次重新界定和擴大了許多原有的慨念,并提出可持續發展問題。

1987年以布倫特蘭(Bruntland)為主席的聯合國與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對"可持續發展"下的定義可概括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從國際建協20次大會的議題來看,建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與自然進行全面的對話。今天"人類環境科學"基礎上的建筑學使眾多建筑師真切體會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也因此感到了新趨勢下當代建筑師的責任和創作的沖動。"可持續發展"作為時代的主旋律促使建筑學有了重大的發展。人居環境的研究成為一門科學,而建筑、城市和園林則成為其主導學科。研究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創造無廢、無污、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建筑文化已成為當代建筑師的歷史使命。

1.2 美學標準的發展

世紀更替,建筑學領域的拓展,不僅使建筑學的體系框架發生了變化,也使建筑師對建筑學中所包含的一些分支理論提出了再認識。

建筑美學可算是建筑學體系中老資格的一個分支。就在傳統建筑學被拓展、建筑師被更廣博的知識和技術所武裝、人類要求在改造生存環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今天,一定會有不止一位建筑師站出來大聲提出異議:我們以前一直公認為美的建筑,放在人居環境這樣一個大范圍中,從資源評價、景觀評價、生態環境分析、無廢無污綠色建筑等方面來評判,它還能是一個優秀的建筑嗎?或許現在或將來某一天我們回過頭來用發展了的美學原則再來檢驗我們當初的結論會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

2 從傳統建筑美學走向生態美學

2.1 傳統建筑設計及美學標準的局限性

隨著自然環境危機對人類的警示,傳統建筑設計及評判標準在面臨人類越來越高的生活質量要求和復雜的生態問題時其局限性就顯現出來。面對當今建筑這樣一個超越形式與功能的復雜系統,傳統建筑設計及評判標準由于缺乏對環境、生態和與建筑相關的自然的深刻認識,使得我們對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環境對外部系統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態效益由于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微乎其微。

從生態出發的建筑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建筑設計,是將建筑視為一個人工生態系統,一個自組織、自調節的開放系統,是一個有人參與、受人控制的主動系統。其側重研究的并不是單純的形式問題,而是建筑系統的能量傳遞和運動機理,其目標是多元的。

2.2 自然美學和生態美學

建筑,凝結了建筑師的情感。在傳統(自然)美學中,它強調形式與功能的結合,注重體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質感等視覺審美要素及空間給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為世人所傳誦的作品皆出自大師之手,因為他們獨具各自的風格,美妙的構圖、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間組合無不給人美的感官享受。顯而易見,這種偏重審美的評判取向均是以人為衡量的標尺的,它為了人類而美。然而,實際上建筑并非只為人而美,它包含著自身的價值。

2.3 建筑審美的生態美原則

如若從生態美學的角度去研究建筑審美的標準,那么生態美學的三個特征(或稱原則)應是建筑評判的尺度。

生態美學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態美是以生命過程的持續流動來維持的,良好的生態系統遵循物質循環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續存在的條件。如果這一生命持續存在的條件不具備或是被破壞,諸如因建筑的營造造成了景觀的破壞、環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額耗費等等,那么這一建筑顯然是沒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壞力的,也就根本談不上美了。

生態美學的第二特征,和諧。人工與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統的功能需要與生態系統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渾然一體,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態景觀的和諧美。對建筑而言,和諧不僅指的是視覺上的融洽,而更應包括物盡其用、地盡其力、持續發展。

生態美學的第三特征,健康。建筑最終是服務于人類的,在爭取到自然與和諧的前提下,創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現實、未來的需求能得以滿足且具有健康特質的建筑應是當代建筑師設計的一個原則。"一個能使人類天性得到充分表現的環境,是進化的環境。"

3 建筑策劃是建筑創作與評論的重要依據

3.1 建筑策劃的意義

"建筑策劃"是什么?建筑策劃就是在建筑學領域中,建筑師根據總體規劃目標設定,運用建筑學及相關學科的原理,通過對目標環境及條件的實態調查,對目標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既滿足業主要求又具有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學而全面的建筑設計的依據。

由于建筑活動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創作和評論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得不到新的發展,從思維方式、調查手段、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一直沿用傳統的建筑創作模式,建筑評論與評價也多是停留在意識形態和感性描述上。系統論、信息論、計算機等現論和技術的應用為現代建筑設計方法論提供了科學的準備,建筑策劃的萌芽在此出現了。它一方面強調建筑師創作思想的體現,強調建筑的社會性、文化性、地域性和精神性等主觀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運用計算機、統計學、科學調查法等近代科技手段對感性的、經驗的建筑創作思想進行整理、歸納和反饋修正,使建筑創作在理論與方法、經驗和邏輯推理中進行。它是建筑創作和建筑評論在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必然要求。

3.2 建筑策劃是創造"精品"和建筑評論客觀標準的保證和先決條件

建筑學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不同于西方的過程。中國建筑從殷商時代開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建筑體系。

由于我國建筑教育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創作中的社會經濟因素等的影響,使建筑創作理論、方法和建筑評論的研究和發展較西方國家滯后了很長一段時間。建筑創作環境的窘迫、建筑論壇的封閉、建設部門結構體制的幾十年一貫制,加上建筑商品化進程的緩慢,使得幾十年來我國的建筑創作和評論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偏差。主要表現為只片面強調經驗傳統,忽略方法論的研究;只注重經驗資料的借鑒,忽略建筑創作思想和方法的創新。建筑評論也雷同于欣賞一個雕塑或一幅畫,浮于表面的感官評價被炒來炒去,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科學的態度,此時的建筑師無疑已經淪為一個匠人。這種情景在我國目前"大建設"時期同時又是外來各種流派蜂擁而至,而我們建筑師又極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時期尤為顯得突出。難怪有些我們認為相當不錯的作品在外國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建筑策劃的理論和方法正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一個環節,在這里建筑師可以對項目的各種內部和外部條件進行分析,對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相關因素進行科學的研究,對建筑設計的條件進行定量的分析和邏輯的推理,使得建筑師在此基礎上完成的設計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篇10

[關鍵詞] 美學 設計美學 傳統燈具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43

設計美學產生于工業革命以后,是一門立足于現代,在現代設計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傳統的美學思想和審美理念發展起來的交叉性學科。它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包含了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巧之美,內涵之美等與美學相關的各個方面。但就研究范疇而言,設計美學又不同于純粹的美學思辨。設計美學是應用型美學,它強調的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通過藝術與技術的巧妙結合,設計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精神需要的產品。而傳統的美學則側重于純粹的藝術方面,看重藝術家個人情感的表現[1]。雖然設計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確立于工業革命之后,但是設計美學的思想卻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了,并且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和體現。

中國古代的設計美學注重抽象化與意境,這有別于西方注重寫實和邏輯思維的設計美學。因此古代器物在制造時也會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用有形的東西傳達無形的思想,借而抒發造物者的情感、志向,并且關注人與自然平等包容關系。以座椅為例,中國傳統比較講究意向與象征意義,手工也非常精細,會把重點放在椅子材料(木頭等)的選用及裝飾與做工等,以求更好地達到與自然結合的目的。而西方設計美學則強調實用功能的重要性,在設計的時候會把精力放在研究人的坐姿、椅子的尺寸、舒適度等具體問題上,以此來設計出更符合人體姿態的座椅。

東西方設計美學的差異在文化、藝術、建筑等諸多領域也很明顯。如,繪畫。受中國古代設計美學的影響,中國古代畫家推崇的是意境而非寫實。因此他們并不是寫生作畫,往往是游覽了名川大山之后憑借自己的記憶繪畫,借畫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心情。如果說中國畫家重寫意,那么西方畫家則偏寫實,看重的是技藝和邏輯。繼承了西方設計美學的精華,他們的繪畫一種是強調反映物或人在光影下自然逼真的寫實畫,一種是表現極強邏輯思維的抽象畫。同樣的設計思想在園林建造中也有所體現。中國的園林建造受到詩歌繪畫的影響,追求詩情畫意的境界,因此它們通常被設計的曲折含蓄,著重考慮景觀在情感上給人的感受,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境界。而西方的園林則過于強調結構、對稱、比例,且多會采用軸線對稱,以此表現強烈的節奏和邏輯感。

不止這些,確切地說,凡是涉及到設計美學的領域,在東西方范圍內,都有著不同的詮釋和發展。但盡管如此,設計美學思想卻是源于相同的出處——新石器時代。設計美學便是從那時起,伴隨著人類歷史走過了數千年,并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設計。這些設計在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且璀璨至今,每一個都飽含了設計者聰穎的思想和辛勤的汗水。然而在這些優秀的器具中,中國古代燈具以現存數量眾多,記載之詳盡,且擁有著完整的發展體系和脈絡,能夠充分反映中國古代設計美學的本質內涵[2]。

中國古代燈具起源于火的發現和人類照明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設計美學思想體系的完善,燈具有了更廣泛的作用和內涵。它們不僅僅是用作照明,更多的時候起到裝飾的效果。所以古代的燈具也必須要符合設計美學標準,兼具功能和形式兩方面才算得上是優秀的燈具。據考古資料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成型的燈具出現。那個時期的燈具,受傳統設計美學理論的影響,除了少量仿生、象形造型的銅燈以外,大多數燈具造型類似陶制盛食器“豆”。上盤下座,中間以柱相連。后來,由于青銅的發現、鑄造技術的提高,燈具和其他器具一樣,在美學價值上有了更深一步的發展。唐宋時期,更多的新材料被運用到燈具的制作中,于是出現了大量兼具實用功能和精美造型的燈具[3]。自那以后,燈具廣為流傳和發展。燈具的功能也隨之完善,造型和裝飾也更加貼近人們的審美標準、符合設計美學的規律。

中國古代燈具能夠反映每一個歷史時期的裝飾風格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是設計美學體系發展的很好見證, 其蘊含的設計美學思想和觀念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中國的設計美學思想包括很多內容,尤以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巧之美、內涵之美為代表。在營造燈具造型之美這方面,古代造物者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便是模仿自然形態。因此古代的燈具通常是通過具體的形狀來營造出一種情景交融的精神境界,通過虛與實、意與境的相互結合,使燈具本身具有較高的情思和理趣,從而表達人們內心祈求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如圖1的十五連盞燈,產生于戰國時期,是由青銅制成,以造型獨特聞名于世。那個時期中國社會十分動蕩,藝術家們的思維也很活躍,他們希望更好的描述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因此這樣一款造型的燈具應運而生。該燈為樹形,中間一樹干直立于燈盤之上作為燈柱,前后各有十五個燈盞,燈的底座上刻著鏤空的龍,底座靠近中心刻著兩個小人。在燈架上也分別設計了玩耍嬉鬧的猴子和小鳥。從遠處看,儼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在造型的設計上,生動又富有情趣,燈盤的重復也表現出很強的形式美感??梢钥闯鏊鼉A注了當時人們最高的智慧——借助有形的物體傳達無形的思想,表達了造物者渴望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而數字十五在文脈底蘊中也是蘊含著生命以及美好的向往的意思[4]。這件藝術品不僅在造型上構思巧妙,在功能和工藝的設計上也是匠心獨運。燈盤高低錯落,燈光可均勻地射向周圍四方,使照明功能更加完備。在制作中,將工藝、雕刻等技術集于一身,手工精細,燈具連接處也吻合牢固。十五連盞燈將古代設計美學精華反映的淋漓盡致,在設計美學的各個方面都可作為典型的例子和代表。

當然,設計美學的內涵在其它燈具中也有非常顯著的體現。以功能之美為代表,中國古代傳統燈具的功能美學講究“重己役物,致用利人”。強調器物是為人所用的,器物最本質的目的是更有利于人的生活,相當于現在設計所強調的“以人為本”。例如圖2的漢代長信宮燈。這款燈具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譽。該燈集各種美學內涵于一身,堪稱“中華第一燈”。在造型美學上打破了傳統青銅器具給人的笨重感覺,以宮女一手執燈為造型,含蓄溫婉,整個形態極其優美自然。它在設計時比較注重概念,沒有刻意追求嚴格的結構,將形象的東西抽象化,寓情于物,給人更加隨和舒適的視覺感受和精神境界,與設計美學所追求的意境相吻合。在功能美學方面,除了基本的照明以外,還加入了蓄煙功能。設計原理是燈火的煙可積聚于器身內腔,然后從袖口排出,減少燈油的污染而保持空氣清潔。其在功能方面做出的跨越,為以后的燈具設計提供了方向。它的制作工藝也是相當精湛。《考工記》中記載一個好的器物應該是“材有美,工有巧”的,就是說傳統設計美學包括了材料的品質加上完美的技藝。從這件燈具高超工藝中就可看出造物者的審美觀念。長信宮燈是通體鎏金的銅燈,整體由六個部分——頭部、身軀、燈座、燈盤、右臂、燈罩組成,澆鑄后合在一起。表面打磨得非常光亮,細膩,宮女的神態以及衣服袖子上的褶皺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把工巧美學的內涵表現到極致。

說到工藝之美,還有一件作品值得一提,便是永樂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臺。主要是因為其表面精巧絕倫的花飾。燭臺通體繪有青花,色澤鮮艷,釉面也是青白色,瑩潤、干凈。燭臺的燭插和座壁都繪有蕉葉紋,且紋理間通過線條粗細變化來表現層次。將青花瓷的端莊典雅以及高超燒制工藝在燭臺中完美體現出來。而制作為八角,是借數字“八”來寄托祥和富貴的愿望、心意。

縱觀這些優秀的燈具設計,它們造型獨特、工藝巧妙、寓意深刻,每一個都承載了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設計美學理念??梢哉f,這些燈具在設計美學的影響下,既將功能和形式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還把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充分表現出來。而且其設計美學理念合理科學,不僅對當時器物設計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現代設計絕佳的靈感源泉。因此對中國古代設計美學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能夠讓我們對古代的設計理論和美學規律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啟發現代設計,用現在的設計語言來詮釋傳統,把傳統應用到當代產品設計中[5]。在分析研究中國傳統設計美學的同時,發掘中國古代的美學精髓,并在此基礎之上,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符號的抄襲、形式的模仿,我們要深入剖析傳統設計文化及表達方式,了解其美學內涵和設計語義,走出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特色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童友軍,李道兵.論設計美學產生背景及原因 [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8,(1):83-85.

[2]王強.中國傳統器具的設計觀 [J].包裝工程,2009,(11):152-154.

[3]趙鵬.古代燈具中的傳統文化要素[J].包裝工程,2010,(8):32-34,38.

[4]王樂瓊.論傳統燈具設計中的文化意蘊 [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7,(5):70-71.

[5]祝燕琴,楊維平,晏群.中國古代燈具造型藝術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9,(8):120-12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