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改變生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2:1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改變生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正是因為畢業論文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長久以來,很多學者都從各方面對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做了探討和研究,有的從學校和企業,學校和研究所等外圍著手研究,比如:樊崇藝等學者提出的校企聯合指導模式.在其研究中還結合了多年的實踐經驗對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論文中應重點關注的環節及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3]此外,施英德、鄧詩峰等人提出的所謂的校所畢業論文合作指導新模式,也就是大型現代化企業下屬研究所與高校合作,發揮其企業在研究課題、研究人員和科研設備上的優勢,合作指導本科畢業論文。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條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的可行之路。[4]這兩種模式后發展成為非常熱門的產學研結合,成為畢業論文指導的推手;還有的學者從畢業論文涉及到的主體來進行模式的闡述,比如吉朝暉等學者提出的“四位一體”指導模式,即分別從學生、教師、學校、公眾四位主體出發,從寫作動機、引導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四個層面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進行分析和研究。[5]還有的學者從更宏觀的角度,論文指導的過程入手分析論文指導模式,比如:李立新、田廣增提出的“開放式”指導模式,所謂“開放式”指導,即是通過畢業論文指導時,時間上要提前、內容上要多元、學科上要交叉、交流上要建立平臺的途徑,達到畢業論文(設計)在時間上延伸,空間上交叉的目的,從而實現論文指導上的多元化發展,在課題專業上的延展性發展,在指導交流方式上平臺化發展。[6]蔣穎學者提出的“三位一體”模式,即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設性地提出了一套初步的適應新形勢的高校中文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方法,以網絡指導為主,以課堂教學為輔,同時以學生課外學術活動為引,這樣既能達到不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又能實現將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與本科生四年的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以網絡指導為主,以課堂教學為輔,同時以學生課外學術活動為引”,這樣一種模式可以稱為“三位一體”的新方法。“三位”指的是:網絡指導、課堂指導、課外引導,“一體”是指將上述三種指導方法融入滲透到大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中。特別是在現代信息社會,這樣的指導方式更是全方位的,不容易讓學生覺得煩感和無趣。[7]以上各種模式都豐贍了畢業論文指導理論,但是遺憾之處,都是從宏觀角度來談,鮮有學者從具體的論文指導過程,師生信息互動,學生的吸收接納情況來談。但也正是這一方面,學生的興趣低,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完成和完善。學生的低參與度對現有論文指導模式形成了較大的挑戰。
二、現有閩臺合作辦學畢業論文指導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臺灣導師的指導
閩臺合作項目中,臺灣方面所給予的論文指導,若是面對面、一對一,成本高昂,費用過大,所以就有必要借助于網絡,實施指導。但是,在網絡指導中,論文指導基本上是單向度的信息流通,而且受媒介條件所限,提問的自由度被大大降低,傳遞信息不夠全面和具體,主觀臆斷較多。同時,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會隨之愈加強烈。甚而,將網絡指導和教師指導混為一談,視教師指導為網絡指導之一種。
(二)大陸學生的態度
基本上所有的畢業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都認識不足,這就直接導致了對畢業論文的應付態度。一是臨近畢業,大量的實習、招聘以及大四本身所開具的課程都讓畢業生們覺得心力交瘁;二是很多畢業生本身對科學研究的抗拒,缺乏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覺得畢業論文是索然無趣的,為了畢業不得不去做的一項無聊工作。其實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大學階段理論素養、思辯能力、基礎知識、創新精神以及專業學習情況的綜合體現,最能反映大學生的水平。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們不能按照原有模式和慣例,必須研究畢業生心理和做事情的思路,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同學們畢業論文質量差的問題。從他們感興趣的途徑出發,刺激他們的求知欲,去完成高質量的論文。
三、ELM模式在網絡指導中的的應用
(一)ELM理論簡介
在態度改變的研究領域,心理學家理派蒂(RichardE.Petty)和卡喬鮑(JohnT.Cacioppo)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一種很有影響的態度改變理論,即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TheElaborationLikel-ihoodModel)簡稱ELM理論,探討了受眾態度轉變的不同說服路徑。ELM的基本假設是:信息接收者是有形成有用態度準備的。他們能夠思考或加工說服信息,而說服信息的目的是使個體或全體接受者的態度發生改變。此理論把態度改變歸結為中樞說服和邊緣說服兩條路徑。中樞路徑認為態度改變是受眾認真考慮和整合說服信息的結果,即受眾進行精細的信息加工。綜合多方面的信息與證據,深思熟慮,然后形成一定的態度。其顯著的特點是它需要高水平的動機和能力去加工說服信息的核心成分,即用中樞路徑加工的人將更深刻地考慮說服信息,需要較多的認知資源。但如果說服信息與受眾關聯性不高,不能引起人們興趣,或者因為個體知識、經驗有限無加工能力,那么態度的改變就會通過邊緣路徑來完成。邊緣路徑認為態度的改變不在于認真思考說服信息的內容,無需進行邏輯推理和深入思考,而是根據一些邊緣線索得出結論來形成態度。個體使用邊緣路徑時將不會很深地考慮說服信息,但會形成一種基于信息情境成分的態度。此路徑更多地依賴于情感遷移、直觀推斷或其他自動的信息加工過程,所需的認知資源也較少。[8]
篇2
關鍵詞:風景園林;土地利用;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S6-0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05.059
土地為復雜的區域生態綜合系統,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當今,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城市面積逐年向郊區擴張,有限的土地資源面臨著急劇緊缺的狀況。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導致的土地浪費、氣候變暖和空氣質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居住及工作環境。斯蒂文?摩爾海德(Steven Moorhead)(2001)認為,通過風景園林可以為人們創建“令人欣喜的高質量環境”[1],所以研究風景園林與土地利用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了改善城市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基于此,本文從風景園林的核心價值出發,力圖對土地利用的規劃設計、生態修復、供求矛盾等影響做一個系統而全面的綜述,希望為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1風景園林的美化價值
關于園林的產生歷史,可以追溯到自人類產生的時期。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自身的生活空間范圍內通過不斷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的世界觀和審美觀。基于通過風景園林來改變土地的美化價值,國內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張晉石(2006)認為,由于自然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園林景觀的價值取向差異,并根據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提出了發展鄉村景觀規劃的意義[2]。李劍(2009)提出了土地的美化價值直接影響著人類與土地的互動[3]。胡婉菲(2014)提出了通過風景園林的美化設計可以滿足人們對區域土地上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而影響著現代城市的發展[4]。
2風景園林的生態價值
風景園林設計中土壤、水文、植被等設計元素不但為人們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定的美學價值,也為人們在生活空間上提供了防塵、保濕、改善空氣、調節氣候等一系列的生態價值。通過土地生態價值的改變,又會對土地利用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趙彩君(2010)認為,通過風景園林設計來改變城市雨水徑流可為解決城市土地因大量密集建筑所帶來的供水不足及氣候變化等問題[5]。馮瀟(2009)認為,風景園林可以通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功能,凈化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配以綠色植物來保護生態環境[6]。董祚繼(2007)認為,當前為解決我國的城市化加快發展所導致的土地供求矛盾必須重視生態建設,注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規劃[7]。
3風景園林的公共價值
風景園林存在于人們公共的生活之中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共價值。熊瑤(2010)認為,風景園林的設計應注重“以大眾為本”,而并非是建造僅迎合個人的場所[8]。李淋龍(2013)認為,風景園林是城市規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設計可體現出社會公眾的審美價值觀[9]。但承龍(2002)認為,在我國當前階段,公眾參與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所反映的結果有利于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的建設[10]。
4結語
根據以上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發現風景園林的美學價值、生態價值及公共價值均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問題上產生影響。如何在高效利用現有土地的基礎上提高土地的美化程度、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以及構建人文和諧的公共場所,就不得不依靠風景園林來對土地利用進行合理規劃。風景園林設計旨在對土地地塊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利用,建立一個園林景觀與人類發展文明相結合的自然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改善同時也會影響人們對區域地塊的認知,并改變土地的整體價值,進而自然而然地調控了單位土地面積內的居民居住密度,有助于解決土地的供求矛盾。將風景園林的設計理念融入到區域規劃、城市規劃、道路規劃、建筑物及建筑附屬設置規劃等一系列的土地開發利用中,通過風景園林的元素設計,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解決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所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不利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斯蒂文?摩爾海德.景園建筑[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8-11.
[2]張晉石.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129.
[3]李劍.土地美學的基礎理論問題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1.
[4]胡婉菲.淺析風景園林工程現狀及解決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4,(9):227.
[5]趙彩君.城市風景園林應對當代氣候變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111-133.
[6]馮瀟.現代風景園林中自然過程的引入與引導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41-46.
[7]董祚繼.中國現代土地利用規劃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452-454.
[8]熊瑤.中國傳統園林的現代意義[D].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61-80.
[9]李淋龍.風景園林設計建議及未來發展方向探究[J].才智,2013,(21):217.
[10]但承龍.可持續土地利用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141-153.
篇3
關鍵詞:室內設計,環境心理學,聯系
室內設計現在已不是一個新的名詞,開始有很多人已經了解了室內設計也在接受室內設計,但并非任何的設計都叫做室內設計。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室內設計: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設計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筑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
從簡單的介紹中不難發現室內設計具有很多的元素,而室內設計重要的無非是“設計”二字,何謂“設計”、為什么“設計”、如何“設計”?這是很敏銳的話題。從紙面上來講回答可以簡單理解成:一、用實物傳達給人信息的一種方式叫做設計;二、為了表達設計者心里的想法和愿望所以設計;三、用設計者的思維去構思,用設計者的手去完成。論文格式,聯系。
以上分析從設計上說明設計是源之于設計者也就是人,而人對設計不單是為了表達和傳達信息,它是設計者本身的一種宣泄和真是自己的方式。當然室內設計也不然未然,而室內設計就不單是設計者自己為自己去表達和宣泄,他是為人,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人。在室內設計史上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設計風格和不同的設計理念,更有不同的文明、思想、和科技。它在被不同的時代接受不同的人們去享受,它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其實室內設計它的誕生和發展的宗旨是以人的生活為起點以人的需求為目標。總的來說是“以人為本。論文格式,聯系。”然而人的生活是什么?人需求又是什么呢?這就無非要接觸到人的心理。接觸心理,很多人不亦說乎的都會想到心理學,那是不是室內設計是不是和室內設計有很大的關聯呢?
回答當然是有大大關系,但也不能說要做好室內設計就要去學心理學,非也非也。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些問題是這么說的:“不少建筑師很自信,以為建筑將決定人的行為”他們“往往忽視人工環境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損害,也很少考慮到什么樣的環境適合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 以往的心理學“其注意力僅僅放在解釋人類的行為上,對于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未加重視。其實這是一觀點說明人與環境的關系,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影響人的情緒。這就說到一個重點問題環境對人產生的心理影響,而室內設計則是去改變一些環境,宗旨是讓人去舒適喜歡,而不是去厭惡。論文格式,聯系。因此我要想改變好環境不僅是說要會設計構想、手法和方式,而是要去如何去運用這些手法和方式。手法方式千變萬化,人的心理也是五顏六色的,那么如何使設計符合人的需求呢?
想要得知人的需求我們要去了解人得心理,心理我們需要了解什么心理呢?我們知道我們是在室內設計,室內代表著一定的空間一定的環境。論文格式,聯系。在設計的時候我要知道向上述所說的“什么環境適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去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對人照成的心理和人對環境的理解。當然我們針對的是一個局部小的環境里的分析,但室內它也是一個環境相對于范圍比較小點。
說到此處,其實我們可以參照環境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可能比較陌生。
首先,在闡述環境心理學之前,我們先對“環境”和“心理學”的概念簡要地了解一下。環境即為“周圍的境況”,相對于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并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結構,可以認為環境是一系列有關的多種元素和人的關系的綜合。人們既可以使外界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了的事物,又會反過來對行為主體的人產生影響。例如人們設計創造了簡潔、明亮、高雅、有序的辦公室內環境,相應地環境也能使在這一氛圍中工作的人們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誘導人們更為文明、更為有效地進行工作。心理學則是“研究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學科。論文格式,聯系。
其次,我們在了解下環境心理學的含義。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愿的。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心理學與多門學科,如醫學、心理學、環境保護學、社會學、人體工程學、人類學、生態學以及城市規劃學、建筑學、室內環境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對室內設計來說,上述各項問題的基本點即是如何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彩和光照,處理好室內環境,使之符合人們的心愿。
在知道環境對人的影響,在上述說明中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環境心理學研究人的行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環境心理學將環境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將它視為一系列刺激。圍繞環境整體,它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環境認知;環境壓力;個人空間和領域性;密度、擁擠和環境類型;空間行為;環境問題與行為對策。
可見,環境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論文格式,聯系。但這正好是在借用與我們去做室內設計需要的過程,我們需要它的分析去配合我們的設計更好的符合人的需求。就像上述環境心理中所說的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由其知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盡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下面我們列舉幾項室內環境中人們的心理與行為方面的情況:1、領域性與人際距離2、私密性與盡端趨向3、依托的安全感4、從眾與趨光心理5、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
運用環境心理學的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很廣泛,:
1、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
2、認知環境和心理行為模式對組織室內空間的提示。
3、室內環境設計應考慮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上述的材料說明了環境心理學對室內設計的幫助,即一個好的室內設計環境心理學在其中占據的位子。個人觀點:一件好的室內設計它需要的是設計者的思想,更需要設計者對一切事物的了解和認知,最重要的是對人的認知。
篇4
學 院: 教育科學學院
專 業: 小 學 教 育
班 級: 08 理 本
學 號: 200x8085
學生姓名: 王 x
指導教師: 羅 x
XX 年 9 月 15 日
凱里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表
論文(設計)名稱 教師的個人特長對小學生存在的影響
論文(設計) 來源 自擬 論文(設計)類型 a 指導教師 羅國濤
學生姓名 王x 學號 XXx085 專業及班級 08級小學教育理(本)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
通過一些心理學知識和實踐意義,闡述教師的個人特長對小學生存在的影響,增強教師提高個人特長素質的意識。讓家長了解到個人特長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響,打破家長只重視孩子考試成績的舊觀念,讓學生更健康的學習、成長。
意義:
在教師個人特長的熏陶下,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表現欲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在特長學習過程中,磨練小學生的意志,培養小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交際能力。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讓小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融入到校園之外的生活圈,體驗生活,開拓小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促使小學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長,充分實現教師有價值的“教”和學生有價值的“學”。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狀:
目前,國內外開設了許多特長培訓班,但這些班級幾乎都是一些在校外開辦的私立班級,沒有把特長學習和學校里的書面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無法實現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里有特長的教師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長比較單一,或者大多數有特長的教師只注重按時授予關于特長的基礎知識,不能充分利用課堂資源來發現和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導致一些小學生對特長所具有的天賦被抹殺,或者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盲目地把家長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去學習自己并不感興趣的東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生特長的興趣激發和培養不能與學校課本知識的教學有機結合,忽視了教師的個人特長對小學生的影響,一個身心健康、活潑的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接納和理解教師授予的課本知識,促進其發展,而國內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是比較少,不夠全面,不夠成熟。
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各類特長文化已經發展到相對沿海城市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長文化的大量普及將會從生活中影響到家長只注重孩子分數的看法,從而又進一步推動特長文化的大量普及。當今學生的特長學習更加豐富、高質量、多元化,改變了以往單一枯燥乏味的學習模式。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小學教師,后一代的小學教師將會是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教師,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內容有:
1、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2、特長培養對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3、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小學生各方面的學習。
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1、如何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a.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
b.利用課堂提問、課堂交流。
2、怎樣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特長的價值:
a.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
b.教師帶領學生去校外參加比較大型的比賽。
c.給一些特長比較突出的學生給予鼓勵和獎勵,激勵每個學生不斷進取。
3、為什么特長學習會有利于其他學習:
a.特長學習磨練人的意志,讓學生養成做事不半途而廢的良好習慣。
b.特長學習在潛意識中,能讓學生塑造一個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交際能力。
c.在長期的演出、比賽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具備的工作條件:
有:圖書館(書籍、學報)、網絡(中國知網)、與論文相關的文獻等等。
解決的辦法:
1、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獻查閱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
2、積累與該課題相關的知識,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對查閱文獻資料和知識進行整合等,并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XX年6月—XX年8月 選定論文寫作方向、收集相關資料、閱讀 文獻、擬定論文題目
第二階段:XX年9月1日—XX年10月8日 確定論文題目,擬定寫作提綱、撰寫論文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XX年10月9日—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論文初稿
第四階段: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 郭成,陳紅. 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 課程.教材.教法,1999,(09).
[2] 林雄. 從建構主義看當前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誤區[j]. 新課程(小學), XX,(z1).
[3] 魏永麗.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創設[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XX,(05).
[4] 單清水. 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現象與思考[j]. 科教文匯(下半月),XX,(05).
[5] 葉婷. 創設學習情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學,XX,(03).
[6] 王貞平.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XX,(04).
[7] 葉連國. 探究小學數學創設情境教學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XX,(05).
七、指導教師意見和建議: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說明:1、論文(設計)類型:a—理論研究;b—應用研究;c—設計等;
篇5
目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如火如荼。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課堂上教師充滿激情,師生互動、充滿探究和研究的氛圍。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方向。
但在作業設計上,教師的觀念依然陳舊,認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對于作業設計,教師常常隨意為之,不進行什么設計,只拿一些現成的習題敷衍了事;即使進行設計,也直指應試的大門。設計出來的作業,大都機械重復,毫無趣味,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令學生望“業”生畏,甚至有“作業恐懼癥”,苦不勘言。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厭學、厭語文。這一切無可辯駁地說明,作業問題正成為新課改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是新課改的一個瓶頸。再不對語文作業進行革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事倍功半。
二、課題界定及理論價值
(1)課題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夠引起人們感情共鳴,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語文作業趣味性:本課題研究的“語文作業趣味性”是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改變傳統、枯燥的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使學生感興趣,具有濃郁的人文關懷,能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動作業的群體效應。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 理論價值
首先,就心理學而言,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度,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發生注意的傾向。興趣是“在實踐中發生、發展起來的主觀意識活動,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從事某種活動和追求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興趣能使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起來,處于最佳狀態,順利接受各種信息。興趣的衰減或喪失,將使語文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的點滴小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它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興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當一個人對學習有興趣時,就會覺得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滿熱情。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他的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會產生厭學心里。
第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課題對于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以及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具有現實性和指導性,有助于在不斷改進教學的同時,更加有效地發揮語文作業在使學生獲得母語知識,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以及促進學生喜歡語文,喜歡閱讀,提高作業質量,激發學生樂于傾訴、善于寫作具有極強的實際意義。
三、課題研究意義:
在《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指出:“語文教育的終極意義指向言語表達與存在。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人‘活’著——所謂的生活著,而且是使人成為言語的人、精神人,讓人變得充實、美麗。”《關于提高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趣味性的實踐研究》正是給孩子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環境。
語文作業趣味性作業的研究,不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充分地張揚個性,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實現學生言語生命的發展,讓作業成為學生言語生命成長的愉快經歷
四、課題研究內容與目標
研究內容:
1、改變作業形式
改變單一的、重復的、機械的抄寫作業或“拿來”的練習,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標的作業設計。
2、豐富作業內容
課內外結合,重視實踐,在活動中進行口語訓練,在活動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并樂于表達。
3、嘗試多種評價
改變原有的教師評價,嘗試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班組長評價等等方式激勵學生享受作業樂趣。
4、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倡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鮮活的語文信息,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
5、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語文作業的趣味性注重讓學生在作業中釋放自我潛能,體驗在實踐中獲的滿足、愉悅與自信,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
研究目標:
通過對語文趣味性作業設計的研究,使語文作業更加趣味化、創新化。探索出適合于學生情趣的趣味性語文作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語文作業,以求達到良好的課后鞏固的效果;學生在本課題的實踐中可以提高自己對做語文作業的興趣,提高自己學習語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培養高年級學生的勤于閱讀、樂于寫作的精神。
五、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08.11—08.12)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教育學》、《心理學》等,對一些相關的研究進行了解和把握,同時對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進行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及具體的課題研究計劃。
2、實施階段(09.1—09.11)理論學習并進行教學實踐、資料整理、反饋改進采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更細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據實施情況,及時調整策略。
3、總結階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資料、課題總結、撰寫論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為第二輪課題的繼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準備。
六、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操作觀察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實踐總結的過程中,使用歸納總結法,使研究過程更具有時效性和精確性。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
1、本人專科畢業,35歲,小學高級教師。曾參與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小學科學教育主體化、開放式行動研究》研究,該課題已經與XX年7月結題。參與了是此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XX年6月被評為縣“教研先進個人”。有著豐富的理論經驗和教學實踐能力,有多篇論文獲市、省、國家級獎,
2、參考的主要文獻:
(1)、國家教育部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
(2)、李吉林《情境教學法》;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個建議》
八、研究成果:
1、通過研究,提高了對語文作業設計的認識,提升了對趣味性語文作業設計的能力。
2、整理、編排出一套《學生語文趣味性作業優秀選集》
篇6
關鍵詞: 英語教學 作業類型 存在問題 作業設計
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單向傳遞外語知識的過程,還要求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學生的學習機會和活動,促進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的精心準備外,作業設計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從學習理論來看,學生學習知識過程可分為:選擇、領會、保持、應用四個階段。學生在領會知識之后,要維持和應用知識,必須通過作業來實現。從教學角度來看,作業不僅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效果的必要反饋形式,更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與發展。
一、當前英語作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總結當前國內中小學階段的英語作業形式及特點,可以發現英語作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作業類型單一,依賴教材。傳統的英語作業大多參考課本上的例題、練習,采取書面作業的形式,作業重復性大,機械性強,“學而無用”、“做而無用”現象較為嚴重。第二,作業量大,缺乏針對性。大量課下作業反而降低了作業的效果,教師從輔導書、習題集、練習冊中篩選的作業,有時難以針對自己的上課內容,同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匹配性。第三,強調個體獨立完成作業。學生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學生被動接受,單向學習。第四,作業沒有層次性,英語作業“一刀切”、“齊步走”。不管能力大小,都得完成統一的學習任務。造成教學中常有不交作業、抄襲作業現象。第五,當前英語教學中逐漸重視與生活的聯系,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設計了大量聯系實際、內容靈活的作業,但是使得學生忽略了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針對這些問題,國內學者進行了較多的探討,現階段,有效的、施用性強的英語作業的設計仍然以書面形式為主,非書面形式的作業在設計及應用還存在現實操作的種種困難。究其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沉重的應試壓力嚴重束縛了老師和學生對作業形式和作業量的選擇。針對考試內容是選擇作業的首要前提;其次,仍然有一些學生認為不是筆頭上該書寫的作業就不是作業,類似讀課文、聽磁帶或者是合作交流這類的作業很少去做;再次,教師的作業布置及檢測方式有待改善。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課后作業的篩選和設計,其后的檢測方式單調。除此之外,學生長期養成的作業態度難以改變。單純依靠題海戰術很難引起學生自發的主動情緒。批改作業是教師工作的難題。對英語作文等形式的書面作業要求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業形式的多樣,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使用客觀題目。
二、作業類型設計的探討
國外學者對家庭作業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Sheila R.Alber,Janet S.Nelson & Kathleen B.Brennan(2002)發現結構化作業記憶和保持效果優于問題線索回顧形式的作業。Jeremy Harmer(2000)認為好的課堂教學設計應是協調一致的教學內容與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的巧妙結合,通過課堂活動的多樣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國內學者對英語作業設計進行了比較多的探討,有研究認為優化設計的作業需要具有的趣味性、交互性、易理解、啟發性、功能性、實踐性、目的性及可用性等特征;建議采取四種作業類型:自主型、交流型、社交應用型和游戲型(李文雷,2005)。當前英語作業設計一般從四種模式、三個度來探討英語作業的設計,即傳統的教師布置的單獨作業、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學生參與設計作業和學生合作完成作業分析研究,結合英語作業中應考慮的難度、量度及進度。
除了課后作業,同樣可以改進課上作業類型,把一些需要互動、交流的作業在課上進行,既可以增加作業的多樣性,又可以與課后的書面作業相互補充。研究表明,英語實際教學中,只要從小學到高中保證一定課時量的英語接觸,運用適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學生將達足夠高的英語水平(姜君麗,2004)。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師生每節課圍繞一個題材,通過進行包含了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多次循環訓練,就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徐德江,2004)。在每個教學單元中,讓學生接受大量易于理解的輸入內容,有效開展各種以輸出為主的操練(楊敏,2006)。
三、改進英語作業類型的意義
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國的英語教育教學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難以適應我國當前的要求。
促進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教,更有必要重視課堂及課后作業的設計和選擇,建立全面的作業觀,對于英語教學實踐有重要意義及作用。作業不等于書后練習題。教師應設計多種多樣的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多個方面的練習,包括聽力部分、閱讀部分及交流部分,幫助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書面英語盡快地轉化為可利用的具體技能。讓學生逐漸接受并適應新的作業形式,改變有關作業的舊有觀念,不再以數量多、重復性大為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下也有興趣學習并使用英語,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工具。這是英語教學成功的表現,也是英語教學研究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參考文獻: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Sheila R.Alber,Janet S.Nelson & Kathleen B.Brenna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Homework Study Methods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cial Studies Content.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2002,(25):172-196.
[3]薄濤.高中英語作業布置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姜君麗.中國外語教學方式探討.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5]李文雷.優化英語作業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6]錢宇.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篇7
關鍵詞:大眾教育;畢業論文;完整性;綜合素質
作者簡介:孫紅(1977-),女,山東泰安人,泰山醫學院化工學院,講師;王者輝(1970-),男,山東德州人,泰山醫學院化工學院,副教授。(山東泰安271016)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0-0122-02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過渡的主要途徑就是大學擴招。如同鄧海建在《我們何以對大眾教育抱以精英期待 》一文中提到的:“從國外來看,完成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并不是傳統大學。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一批新的學校,美國是社區學院,日本是短期大學,英國是多科技術學院。但是從中國目前進行的大眾化進程來看,卻選擇了和國外完全不同的途徑,是通過精英教育階段的傳統學校來完成大眾化的任務。”驟然擴招的結果將直接導致師生比大幅下降。同時,高校教育投入也跟不上,學生學習所需的必要條件比如儀器設備、實驗室、實習基地等配備不足,嚴重影響學習質量。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能力對目前的現狀作出什么大的改變,但可以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大眾教育”下畢業論文的重要性
當前的“大眾教育”依然走的是“精英教育”之路,這也是選擇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及其家長所期待的。有人認為現代教育應以“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性,既懂得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掌握各種現代化工具的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1]但是這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極難實現。由于種種問題的存在,導致多數高校教育成為中學教育的延續,教學模式單一,部分學生興趣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差。整個教育過程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實驗課原本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但由于師生比例的下降和硬件設施的不足而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為難題。此時,畢業論文除作為衡量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之外,更可以借此讓學生綜合利用大學所學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驗設計中,培養學生獨立性、創新性以及實驗綜合能力,同時也是目前教育環境下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極佳的教學手段。
二、畢業論文的完整性應成為重中之重
目前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文章中討論過,比如選題陳舊、題目過于簡單、與實際聯系少、指導不力、學生自主性差、缺少團隊精神、沒合理的評價手段等等。也有很多人提出自己相應的解決方案,如一生一題甚至一生多題、與企業聯系并選擇針對性的選題、與其他老師甚至是外校教師或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指導等等很多方法。[2-5]這些觀點都非常正確,也確實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論文質量。但是,在目前師生比如此低的情況下,很多措施很難實施。倒不如在高校自身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盡量減少外在的困難,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畢業論文的能力的培養上,從中提高其創新性和實驗綜合能力。考慮到多數學生并不太可能都從入學后就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所以他們的畢業論文時間較短。時間的限制和科研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們沒法完成一項復雜或過于困難的研究工作,更難在如此短的時間下完成企業的某個技術攻關。所以企業也不會有很大的熱情去參與指導。因此,畢業論文不需要多難,也不需要一定強求與實際應用有多大聯系。但是,整個過程一定要完整,包括如何選題、查閱文獻、設計方案、完成開題報告、藥品儀器的準備、具體實驗過程以及后續的表征、應用研究等等,最后完成論文并進行答辯。當然也包括與實驗指導教師的溝通交流和探討。畢業論文重點不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某一種具體技能,而是教會其如何去進行科學研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科研過程中的每一步驟都缺一不可,同樣重要。所以畢業論文的完整性對提高學生的科研綜合能力極為重要。
三、提高畢業論文完整性的具體方法和手段
1.合理選擇、分配題目是關鍵
合理選題是保證畢業論文完整性的首要條件。題目不能過簡或過繁,在能起到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前提下確保畢業論文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整地順利完成。這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應是指導教師。首先,指導教師可將自己所從事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內容及所能提供的畢業論文題目提前放到教學平臺,供學生瀏覽。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指導教師。最后,師生討論研究內容并將題目合理分配給學生。如何合理分配題目呢?如果題目整個思路及具體研究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則由一個學生獨立完成,甚至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合適的題目。如果題目相對比較困難或者過程較為復雜,個人難以獨立完成,就由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但是一個小組的學生最好不要太多,可以的話控制在2~3個人,人數太多將增加小組同學之間的協調難度,不適合畢業論文設計。考慮到畢業前期有的同學選擇考研,有的同學要找工作,所以分組的時候要考慮到具體情況,同一組中兩種情況的同學都要有,避免學生同時外出而致使畢業論文無法進行的情況出現。當然,對個別長期參與教師科學研究的另當別論。還有部分同學可能在企業實習的同時完成畢業論文,這種情況可由學生和指導教師探討選擇合適的題目。
2.重視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畢業論文的完成是學生生涯的最后一門功課,也是學生從學校邁向社會、從學習向工作轉變的一個紐帶。能否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直接關系著學生能不能盡快順利地完成身份轉換,適應新角色。大學學習不僅包括學知識,還應包括學做人。人是生活在群體中的,人們只有相互學習、相互合作才能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就認為一個人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的學業、事業能否成功。所以在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中,也要有溝通協調能力的訓練。這也是為什么強調論文完整性的最主要原因。課題的進行需要很多步驟,比如資料查詢,可能不一定能查到,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還有怎樣去購買藥品、儀器,如何和銷售人員打交道;實驗后期的工作像材料的表征、性能測試等等都需要其他人協助。這些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和社會經驗。較復雜的題目個人難以獨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讓一組同學合作完成。例如筆者將兩位同學分為一組,共同完成一項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是制備改性半導體光催化劑并用來催化降解亞甲基藍溶液。兩名同學共同完成資料的查閱和整理過程,設計實驗方案。隨后,一名同學主要進行催化劑的制備,另一同學主要進行催化劑的光催化降解實驗以驗證催化劑效果。實驗過程中兩位同學必須充分配合,了解對方實驗情況并提出良好建議,優化實驗內容。兩者的實驗相互支持,缺一不可。找到最好的催化劑之后,兩名同學共同聯系進行材料的表征。這樣分配任務的原因正是為了實驗的完整性和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合作精神。同時,合作還能讓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當然,在此環節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是指導教師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適當地給學生一定的壓力,同時給他們更多的肯定和認可,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地進行試驗,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指導教師的方法非常關鍵。首先,教師要對他們的試驗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他們的進步給予適時表揚和激勵。其次,教師參與實驗但絕不能事事替他們出謀劃策,只在關鍵時候給予提示或建議。畢業論文環節的主體是學生,應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不怕失敗。
3.成立指導小組,將專職實驗室人員引入其中
根據課題特點,成立知識結構合理的教師指導小組,根據個人擅長的部分分別對學生進行指導。另外,應重視實驗專職人員在畢業論文環節中所起的作用,讓其加入指導小組。實驗室人員對實驗室的管理、藥品和儀器的準備、使用注意事項、購買甚至是具體的實驗技能方面更具優勢,所以,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對實驗室人員進行鼓勵和肯定,充分調動其在畢業論文方面的積極性,盡可能地為學生的畢業論文提供指導幫助,而不是只讓他們被動地做輔助工作。
4.能否得出很好的實驗結果不應成為畢業論文質量最關鍵的評價條件
先說明一點,這里所說的畢業論文單指短期進行實驗的本科畢業論文,而不包括像研究生這種長期研究后所撰寫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整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工程技術文件寫作的最好鍛煉,因此,畢業論文撰寫的規范性一定要嚴格要求。論文要求結論要有數據支持,學會如何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同時,提高圖表質量。但是,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和論文題目難易程度不同,當然還包括學生的自身能力問題,會導致部分學生到期得不出很好的結果。如果將結果的好壞作為評價論文質量的關鍵,那么有兩種可能勢必會發生:一直在做得不出好結果的某一步而使實驗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抄襲甚至偽造數據。所以說,畢業論文應重視內容,從中考查學生的態度、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找出可能的影響因素,并設計出下一步的研究方案,也一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當然,能得出好的結論的規范論文是最好不過的了。
四、結語
以上只是從畢業論文完整性方面討論了畢業論文的部分環節,并提出了相應實施措施。當然,其他方面(比如合理評價的體系、學校的有效支持等)都對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有著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在目前教育環境下的畢業論文會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完善各種制度,找出更適合各高校自身條件的方法,做好學生大學階段的最后一門功課,真正培養出有益于社會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娜,西鳳茹.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改革思路[J].中國冶金教育,2011,(1):33-35.
[2]岳恒立.畢業設計環節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大眾科技,2011,(2):121,134.
[3]文九巴,張凌峰,等.材料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177-178.
篇8
1計算機技術論文產出總體現狀
據統計,我國計算機技術領域2000年共41167篇,2005年增加到72979篇,增加了31812篇,增長幅度達77.27%。其中,2001年較2000年增加了4949篇,增長幅度為12.02%;2002~2003年,的增長量分別為16958篇及22793篇,年增長率均達到36%以上;2004年,的數量較2003年增加了20904篇,數量雖然仍在增加,但增長速度有所減慢,只達到24.34%;2005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突然大幅度下降,較2004年減少33792篇,下降幅度達到31.68%。總體上看,從2000~2004年,我國的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數量持續增長,增長速度是波浪式發展的態勢,2005年,數量及增長速度都出現下降,但較2000年仍增長了77.27%。2000~2005年計算機技術情況見表1。
2計算機技術論文產出結構分析
2.1計算機技術各領域論文產出權重的年度變化
從2000~2005年,計算機技術各領域數量占整個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比重每年雖然都有變化,但總的分布格局未被打破。計算機的應用所占比重一直居于每年的主導地位,除2003年占39.19%外,其它幾年均在40%以上;計算機軟件年所占比重在27%左右,居第二位;計算機硬件年所占比重在22%左右,略低于計算機軟件,居第三位;計算機技術理論在整個計算機技術領域所占比重最小,年所占比重在7%左右,居四個領域的最后一位。從各領域的權重發展變化狀況分析,計算機的應用呈上下波動,總體下降的局面;計算機軟件總體發展平衡,略有降低;計算機硬件呈緩步上升的勢頭;計算機技術理論作為計算機發展的基礎,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計算機技術各領域論文產出權重的年度變化見表2。
2.2計算機技術論文各領域產出數量的年度變化
2000~2005年,從計算機各領域的數量及增長率來年看,計算機技術理論呈現正負相間的增長格局,年增長率于2002年達到高峰,為76.18%,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27.64%,為6年間的降幅最大值,但總體來說,2000~2005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從2818篇增加到6407篇,增加了3589篇,增長率達到127.36%;計算機軟件從2001~2004年一直呈現增長態勢,2002~2003年增長速度較快,年增長率為38.00%、34.38%,而2005年則出現負增長,降幅達到27.9%;計算機硬件論文的發表從2001年至2004年呈現持續的大幅增長,其中2001~2003年連續3年增長率均在45%左右,但2005年數量大幅下降,較2004年減少了10640篇,降幅達到計算機技術各領域年下降幅度的最大值39.85%;計算機的應用年度情況與計算機軟件論文年度變化情況相類似,于2001年始增長,2003-2004年出現較快的增長,年增長率為30%左右,2005年也同樣地出現負增長,下降幅度為29.83%。計算機技術論文各領域產出的年度變化情況見表3。
3結語
3.1計算機技術領域總體發展速度較快,而且正在步入轉型期
2005年是現代計算機發明60周年,也是個人電腦發明30周年。可以不夸張地講,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絡,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高速發展;創造了今天世界的繁榮。計算機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的活躍因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但是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正進入一個從技術到設備的轉型期,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但這并不妨礙計算機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成為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戰略產業。
根據對同時段數量統計,2000~2005年間,中國計算機技術領域數量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5.5%,低于中國工業技術領域22.0%的增長率。但2000~2004年間,計算機技術領域數量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7.3%,高于工業技術領域22.0%的增長率。2005年,計算機技術論文的發表出現負增長,但仍占工業技術領域的11.34%,表明計算機技術已在2000~2004年間處于快速的發展時期,2005年,與全球計算機技術發展一樣出現拐點和發展頸瓶(見表4)。
3.2計算機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研究的重點
計算機的應用是近年來重點發展的領域,涉及廣泛,包括科學計算(或稱為數值計算)、過程檢測與控制、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計算機輔助系統人工智能、信息高速公路及電子商務等。目前,計算機的應用已從工業技術領域深入到社會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國際互聯網Internet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已使人們能夠以光的速度在全球范圍相互傳輸信息,遨游廣闊的世界,它極大地推動全球范圍科技、文化的交流,推動金融、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傳統產業發生巨大的變化,人們生存在一個無所不在的數字化世界中。計算機的應用已從少數專家掌握的技術變成了普通人可以參與的活動,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2000~2005年,我國計算機的應用數量從19441增加到30118篇,6年間增長了144.3%,論文數量在計算機技術領域中所占比重最大,為41.23%,遠高于計算機技術其他領域的比重(計算機理論所占比重為7.78%、計算機軟件占27.45%、計算機硬件占23.54%)。從以上數據可知,計算機的應用是計算機技術中最受重視的領域,已成為計算機技術中最具開拓價值及產業化的領域(見表5)。
3.3計算機硬件發展迅速
計算機硬件是計算機技術的物質體現形式,主要包括個人電腦(PC機)、外部設備及網絡設備,其中PC機包括臺式PC機、筆記本電腦、PC服務器和工作站等。我國整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重點在硬件制造業上,約占計算機產業總產出7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幾大信息工程相繼實施,對我國計算機硬件工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已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如聯想、方正等。我國的計算機硬件研究也在產業發展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2000年至2005年,我國計算機硬件數量從7212增加到16060篇,6年間增長了122.7%,年平均增長率在計算機技術所有領域中最快,為23.32%,高于計算機技術其他領域的比重(計算機理論年平均增長率為23.24%、計算機軟件為14.64%、計算機硬件為11.98%,見表6)。從以上數據可知,計算機硬件研究在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也是產業化最迅速發展的領域。
摘要通過對2000~2005年度我國計算機技術領域情況的統計與分析,從一個側面探討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篇9
李冰的畢業設計,源于她關于極簡主義的畢業論文。在最開始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她有很多靈感,都想一一嘗試,也有很多元素希望能加進設計之中,一時無法做出取舍。她在論文中談到,自己在做設計時為了使設計更加精彩會找很多的素材來輔助表現,但在取舍當中因不會做“減法”,失去了價值較高的題材,甚至為了表達意圖而“畫蛇添足”。期望做到設計剛剛好的“簡約”,就不得不提設計歷程中的“極簡主義”。“做設計的時候,總是希望它能出彩能與眾不同。因而會找很多素材,會有很多想法,想著把它們都一一實現。可是每個作品所能容納的東西是有限的,一味增加反而會讓它負擔過重,喪失特色。所以要學會做減法,由減入簡,這也是我畢業設計的中心思想。”
李冰嘗試著用單純元素的創意疊加營造出豐富多元的內涵。經過半年不斷試驗,她決定從極簡主義入手。這是她第一次做產品,雖然設計的理念是相通的,但由于經驗不足,隨著展出日期的不斷逼近,她難免會有些焦慮。“畢竟是做產品,造型是立體的,和平面設計、排版還有廣告牌都不一樣。一開始的時候,怎么確定造型是個很大的問題。這些方形、圓形還有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應該多大,數量多少,拼接接口多大,還有角度應該怎么調整,如何搭配,都要不斷反復地嘗試。”她說。
“能用畢業論文的理念來做畢業設計,真的是一個巧合。”李冰說,“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就覺得簡約設計是很舒服的。后來接觸到畢業設計的時候,就確定了創意燈罩的形式,希望通過單純的元素拼接把這個產品做出來。”為了做出自己最滿意的效果,她跟老師不斷地溝通討論。“一開始我們沒溝通明白,兩個人的想法不太一樣,所以有很多爭執。老師的構想是去模仿國外一些產品的風格,可是我想做自己的設計,是別人沒有做過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驚訝還要驚喜的產品。其實老師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選擇了風險低的途徑,讓我更容易完成作品。但是我想要的并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有了很大的分歧。”最終,李冰和老師還是達成了共識,設計的時候兼顧功能和外觀,做出了兩人都滿意的產品設計。
做畢業設計的每一天,對李冰來說都是新奇和充滿未知的。“每次嘗試都能隨機拼接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都能有新的發現。就是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起來卻有無限的可能。”或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只要有想法敢嘗試,就能做出創意無窮給人驚喜的作品。在李冰眼中,設計是一個偉大的職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引導和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她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設計,創造美,創造精彩。她的創意燈罩,就是讓產品完全屬于使用者,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每一次拼接中隨著心情的改變,使產品呈現出不一樣的感覺。她感嘆道,“雖然做作品的那段時間壓力很大,也很緊張,但是看到最終作品出爐的時候心情好復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一樣。一方面開心終于有所出品,一方面又擔心使用者會不喜歡它,怕它沒有市場。”李冰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投入市場,不過她也明白,自己的作品還需要完善,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觀念也還需要更多創新。
篇10
一、認真履職,培育文化,全面提升辦學質量
1.明確辦學思路。我們在對學校發展歷史進行學習梳理、研究剖析的過程中,憑著自己平易近人的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很快就贏得了全校師生的信任和支持,從領導到教師,即便是門衛的工人師傅也對學校發展諫言獻計,都對學校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新的發展思路逐漸明晰,就是堅持“12345”的工作思路,即:圍繞一個中心:錘煉魏書生的教育辦學思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突破兩項工作:鮮明學校形象,提升辦學品質;搞好三個設計:學校發展路徑設計,學校文化形象設計,教師專業成長設計;增強四個意識:法治意識,科研意識,團隊意識,品牌意識;抓好五條線索:把握航線(發展方向),不碰紅線(法律法規),守住底線(安全穩定),提升生命線(教育質量),打造風景線(學校文化)。
2.錘煉學校文化理念。從校長到教師工人都應該努力實踐學校的教育思想。我覺得學校的核心理念,就應該是“德潤人心,文化天下”,以此統領學校的全部工作。辦學遠景,應該是通過實施“教育七大行動”即:書香浸潤靈魂(讀書);文化滋養個性(習慣);寫字改變形象(寫字);反省提升素養(日記);歌聲陶冶情操(唱歌);課堂成就理想(教學);信息暢通明天(電腦),發揚“寧靜致遠,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著力打造“書香校園,錦繡花園,和諧家園,幸福樂園”,培養讀書之人,愛美之人,感恩之人,幸福之人,追求“小小校園,大雅之堂”的辦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