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認識

篇1

關鍵詞: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專職教師;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10-022-02

一、成人學歷教育面臨的不利發展形勢

(一)全日制教育的擴招擠壓了成人學歷教育的發展空間

工業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加上對高等教育日益高漲的需求,為了實施“科教興國”,自1999年以來,全日制高等教育連續多年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昔日精英型的高等教育已實現了大眾化,絕大多數愿意進入各層次高校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夠滿足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同時,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很多考不上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中學畢業生也順利進入各類職業教育機構。這兩種教育的擴招和壯大使得以彌補文化知識和彌補崗位職業技能的“雙補型”成人學歷教育生源急劇減少,規模不斷縮小,嚴重影響了成人學歷教育的發展空間。

(二)當前社會和市場對成人學歷教育需求逐漸減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我國當前社會結構變革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進入了新世紀,成人教育又尋求到了發展的新突破和新契機。但是,基于現實的成人教育新增長點主要存在于三個教育領域:一是為提高國民現代化素質和為學習型社會構建服務的社區教育和社會文化生活教育;二是提高職工技術技能水平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三是提高勞動者職能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再就業培訓或適應“城鎮化”進程中需要的“農民工”培訓,還有一些干部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需求。成人學歷教育雖然當前還有一些需求,但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變革和經濟轉型,成人學歷教育社會和市場需求將會不斷減少。

(三)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調整了成人教育的關注重點

在1998年教育部的機構改革中,原成人教育司與職業教育司“合并”為“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而原成人教育司的大部分職能則被“分解”到發展規劃、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學生等四司當中。成人教育的管理方式由集中而分散,管理力度大減弱,整個成人教育管理特別是成人學歷教育的重要性在客觀上大幅度削弱。同時,從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近些年的工作要點中也可以明顯看出,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對成人教育的關注重點主要在職業教育上,十多個工作要點中絕大多數是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的內容,僅有一兩個要點涉及成人學歷教育。

(四)成人學歷教育發展中自我體系和發展機制構建的缺失

與改革開放共同起始的我國成人學歷教育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成人教育特別是成人學歷教育一直沒有形成和組建自身發展體系,一直以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者或彌補者的身份存在,這種沒有自我發展體系的依附者其本身的發展就受制于他人。當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基本能夠滿足社會需求時,成人學歷教育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必然要大大減弱。同時,成人學歷教育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也沒有未雨綢繆地思考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辦學職能上受制于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前提下,也沒有進行功能的轉變和發展,完全沒有進行自身發展機制的構建,導致在當前職業教育、社區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存在大量需求的契機下也無法尋求與它們融通的發展渠道和發展空間。

二、成人學歷教育發展問題對其教師職業發展的消極影響

(一)照搬普通教育教師職業發展的標準和規劃模式

一直以來,成人學歷教育僅作為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者和彌補者,沒有形成自身發展體系,更談不上成人學歷教育專職教師擁有自身體系內部的職業發展途徑和發展規劃模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專職教師的職業發展只能照搬普通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標準和規劃模式。而受制于國家對成人學歷教育的定位以及人財物投入的不足,再加上成人學歷教育被撤并后各級各地成人學歷教育機構沒有統一的歸屬和機構體系,造成主管機構各異、管理不統一和定位的邊緣化,其教師職業發展所需的軟硬件環境以及職業發展平臺都遠遠不能與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明顯處于劣勢狀態。

(二)教師自身職業發展理念固化陳舊

由于成人學歷教育發展中地位劣勢和定位的不準確,使得很多成人學歷教育專職教師本身缺少對自身職業發展的正確認知,一直固化地認為應該和全日制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教師存在一樣的職業發展,在實際教學和教育管理中也秉持與全日制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一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而實際情況是,與改革開放初期成人教育真正的“雙補型”教育不同,近年來隨著我國整體教育形式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成人學歷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已發生質的變化,應該由以前的與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一樣的教育標準和教學目的轉化為符合自身生源特點的實用型和應用型的教育,而不是原來的文化知識型教育。然而,很多成人學歷教育專職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固守陳舊的教學標準和教學理念,與學生實際需求和社會以及市場對成人學歷教育的要求不符,教學成績和教育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對自身職業發展的信心。

(三)生源減少和生源素質降低造成的悲觀情緒

隨著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成人學歷教育生源減少的同時,其生源素質不斷降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很多長期從事成人學歷教育的教師來講,在科研和學習研究發展上不具備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的軟硬件環境以及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本身從內心來講就存在一種心理劣勢,再加上當前在生源和教學規模受限的前提下生源的文化素質和各方面素養又在降低,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日益難管理和難教育的學生群體,在面對需要不斷降低考核評價標準才能勉強通過考試的大多數學生,容易產生越教越降低自身水平和價值的想法,認為在這樣不利的教學下不僅不能達到師生間的“教學相長”,而容易產生越教越易形成師生間的“教學相落”這種悲觀情緒。同時,常年把自身視為高等學歷教育體系中的一員,多數教師又不肯俯身去從事與自身專業和教學特長相關的職業或崗位培訓。在這種兩難的處境下,很多教師很難提高進行自身職業規劃發展的積極性。

(四)缺少合適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平臺

由于成人教育發展的波折性和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與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體系相比,在成人學歷教育范圍內缺少促進其教師學習進取的激勵平臺以及學習發展空間,缺少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的各種教科研活動或各類評比活動。處于邊緣化的地位,面對職業發展的狹窄空間,很多教師數十年以自己所教的幾門課進行著毫無變化的教學,很容易形成職業倦怠。

三、促進成人學歷教育專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建議

(一)克服悲觀消極情緒,堅守教育者自身職責

作為國家的教育機構,成人學歷教育也承擔著政治、社會和教育責任。作為成人學歷教育的教師,面對當前不利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困難,務必克服悲觀消極情緒,堅守教師職責。正確認知成人學歷教育雖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發展困難,但目前還是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性。作為成人學歷教育教師,要樹立事業心,端正職業態度,優良的職業成就取決于良好的職業態度。面對文化底子薄、教育素養低的生源要有同情心,以符合實際的工作準繩幫助他們提高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實現為人師表的崇高價值。

(二)深入思考工作特點,不斷提高職業能力

舍棄與全日制教育和普通高校統一的教育教學標準,深入研究成人學歷教育學員特點和實際需求,研究適應成人學歷教育學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創新教學手段,相對弱化抽象的理論性內容,適當增加實操性和實踐性教學比例,改革考核評價標準,通過教學實踐,形成成人學歷教育自身的教學特點和教育標準。同時,對自己的教學充滿信心,樂觀看待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水平提高,不倦怠,不隨波逐流地想當然地認為成人學歷教育會“教學相落”,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職業能力。

(三)改善心智模式,努力拓展教學領域

面對成人學歷教育發展空間逐漸縮小的必然,需要教師居安思危,為了自身職業的持續發展,在做好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改善心智模式,關注成人教育當前和未來發展的熱點領域,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學習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爭取成為“雙師型”教師,探尋在職業教育、社區教育、農民工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成人教育領域的發展空間,有備無患地通過學習培訓增強自身教學水平,提升教育教育能力,擴展職業發展新空間,為成人教育整體事業貢獻出應有之力。

(四)堅持終身學習,成為學習型教師

知識技術更新日益加快,任何人不學習都跟不上時展步伐。為了職業更好發展,教師更需要在制定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基礎上,進行包括專業業務知識、新的教學手段、通信信息技術、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等各個方面的學習,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探尋實踐教學新方法,逐步成為研究型和學習型的教師。這樣,不但能提升自身職業能力,促進職業發展,更能提高自身進行多類型教學的適應性,拓寬職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朱濤,成人教育:一波五折的歷程及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2).

[2]張明明,新時期成人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1,(8).

[3]李燕,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改革思路[J],中國成人教育,2007,(1).

篇2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9.2

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教育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目前,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而我國也正處于各項發展的重要時期,如城市化、信息化、工業化與國際化等發展。因此,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也是新時期我國實施信息化戰略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跨越式與現代化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可有效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保證教育的均衡、公平,而且還對終身學習具有重要的服務作用[1]。雖然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需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予以解決,以利于順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

1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1.1 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觀念薄弱

在網絡環境下,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夠讓師生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效促進職業教育向現代化趨勢發展,并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觀念比較薄弱,無法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觀念滯后,而且有些地方的領導歧視職業教育,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認為教育工作中職業教育是否信息化并不重要,而且也不會促進國家發展,以致地方職業教育出現各種問題,如資源流失、資金投入低、教學基礎建設與配套設備落后等[2]。(2)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認識不足,普遍存在現代信息教育方式落后的情況,而且應用信息化的水平也不高,導致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難以全面實施。

1.2 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缺乏信息素質

隨著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信息素質已難以適應該建設發展需求。現在我國雖然有幾十萬職業教育教師,但有很多教師缺乏信息方面的能力,如信息辨別、獲取、處理、加工等能力,而且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和設計教學課件,有些教師甚至不會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傳授知識。由于教師沒有渠道可以順暢的獲取新信息技術和信息知識,以致其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難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總的來說,在職業教育教師中,能夠熟練掌握并操作信息技術的并不多,也就很少教師具備信息素質。此外,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教師出現“技術麻痹”現象,難以跟上其發展步伐。而且信息技術的神秘感,給教師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有些教師由于知識與思維的限制,難以有效掌握信息技術,嚴重影響教師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1.3 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

隨著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主要體現在:(1)職業教育在不同地區、學校間的發展具有很大差距,而且發展非常不平衡,尤其是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這些地方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完全比不上發達地區。就算是同一地區也存在城鄉差異,大多數農村地區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建設非常落后,而且沒有足夠的信息技術設備,以致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發揮該教育應有的作用,其發展步伐也相當緩慢。(2)在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很多學校沒有足夠的投入基礎設施,基礎設備也嚴重缺乏,導致職業教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教育效率和質量也達不到目的,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 加強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 提高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正確認識

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必須提高認識并予以高度重視。因此,相關領導必須從科教興國角度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在提高其地位的基礎上,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進行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并不斷轉變觀念,對信息化建設進行認真的組織規劃,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目的[3]。此外,職業教育教師應改變教育觀念與方式,在充分認識教育信息化作用的基礎上,樹立順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教育觀念與方式,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2 提高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信息素質

目前,信息化社會需要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這類人才是職業教育信息化成功的關鍵,在信息化社會環境下,高技能專業人才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而且能在具備一定知識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搜索、加工整合以及創新。為了培養這類人才,必須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信息素質。所以,職業教育教師要具備掌握高水平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不斷改進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教學時自覺運用信息技術,從而有效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運用能力,從而實現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目的。為提高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信息素質,必須不斷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加強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以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2.3 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

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的提高,有助于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高度重視并加大建設投入,切實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基礎設施與設備建設,開發并充分利用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資源,有效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4]。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的措施主要有:(1)政府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使職業教育軟件硬建設得到加強,并投入一定資金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充實教學設備。(2)積極鼓勵企業進行投資,有效培養與企業就業對口的人才。(3)監督和控制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資金使用情況,有效提高資金使用率。

3 小結

總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意義越來越重要,而且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不斷的探索、創新教育方式,以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工程,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信息化建設觀念薄弱、師資隊伍缺乏信息素質、投入不足等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的采取措施以予解決,具體對策主要為:不斷提高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正確認識,提高師資隊伍信息素質,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使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有效保證職業教育質量,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陳輝.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J].魅力中國,2012(10):110.

[2]馬金強,藍欣.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8(23):10-11.

[3]李愛娟.淺議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J].才智,2011(22):125.

[4]孫震.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0(03):4-7.

篇3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6-0251-03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飛快,已經慢慢融入到各行各業中。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革。信息技術慢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教育行列也不例外。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從而適應了社會的發展步伐,慢慢滿足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教育的信息化不僅促進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同時也帶動著我國經濟、生產、文化素質的轉變和發展。職業教育是社會的一個重要教育分支,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性人才。而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實現現代化和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術進入中國已有近二十年,在這二十年的發展中,信息技術也慢慢地滲透到教育的行列中,產生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結果。在教育的領域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不斷地開發與創新新的教育方法,使得教育與信息技術相整合,促進教育改革、發展、創新。信息化教育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是一種新的教育活動的教育形態。

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現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的多樣化、教育形式的開放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化和教育過程的個性化。教育信息化可以滿足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可以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的人才。

(二)職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信息化

教育的一個分支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促進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促進了再就業的進行。信息技術的國際化、多元化使得信息的資源共享。職業教育的信息化不僅可以多方位的對教育信息進行交流、溝通、共享,提高教育的質量,同時也可以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促進開發新的教育領域,完善個性化和自主性的學習結構。職業教育信息化注重實踐,使得教學活動實踐化。職業教育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實踐特點讓實踐活動更有效的進行。

二、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我國經濟建設培養了職業技術人才。但是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地位不突出,推進措施不完善

1.意義認識不充足。職業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與創新,在現代教育的進行中取得了階段性的進步。但是,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意義認識還不夠充足,使其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基礎教育和初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發展中,幾乎不能有效的突出與現代教育的緊密聯系,不能更好的在教育的行列中應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認識和掌握都有待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2.管理方式不到位。我國各地教育部門針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立了相關的機構,將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當做大事、重事來辦。但是由于各地的經濟水平各不相同,文化差異效果明顯,所以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也不能達到統一水平。管理中出現協調能力差、職能交叉、職責不明等現象。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等方面也缺乏經驗,使得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不明顯。

3.措施不夠完善。職業教育信息化是一個新型的教育體系,相對于其他教育而言,各方面還不夠完善。在實施的教育建設項目中,缺乏對信息化建設的具體規范和要求,在硬件配備的同時,沒能及時的對軟件等方面進行培訓和普及,從而使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停滯不前,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建設經費投入不足,保障機制不完善

1.建設經費投入不足。近些年來,政府部門對教育的重視投入不斷增加,但是大都將重點放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方向,而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專項經費與公共經費并沒有得到擴充。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費不足,導致基礎設備、設施不夠完善,資源結構短缺,人才匱乏。

2.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保障主要靠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但是難以滿足建設的再發展需求。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基礎設施和資源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這些投入便需要第三方來支持。基金、企業捐贈和國際合作等渠道的開拓能力還有待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政府主導,第三方協助型模式的建立還有待完善,相應的措施還有待完善。

(三)設施與資源結構有待加強

1.設施設備配備不足。目前我國貧富差距明顯,東部、中部、西部的經濟、教育、文化等發展都不相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完善硬件設施的配備。中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的設備設施的配備情況普遍不高。

2.信息資源結構匱乏。我國職業教育信息資源普遍匱乏,課件、文檔等網絡資源偏少,并且都有所重復,創新較少。現有的信息資源已經不能或僅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但是不能滿足學生的課外探索需求。職業教育信息化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大多模仿基礎教育與初高等教育的信息資源,沒有按照自身的職業教育特點和需要進行相關的開發及探索創新。

3.專業人才短缺.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短缺,專業準備不夠,應用水平不高。在職業教育院校中,都比較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忽視了信息化專業人員的配備。一些院校未能把職業教育信息化實施到教學活動中,也未能培訓和普及職業教育的信息化。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在標準的制定、應用的推廣及資源的開發等方面的專業準備還不充足,使得在應用上,有所困難。

三、關于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一)正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在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政府和教育相關部門的領導應該重新認識職業教育信息化,并大力支持和提倡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教育中的地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應提高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應重新擺正自己的認識和地位,糾正自己的觀念,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業與現代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拆分的作用,認識到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完善相關的政策和體制

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時,應完善相關的教育政策和體制,使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能得到有利的保障。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基礎教育與初高等教育受國家和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并且有專門的政策和體制來約束和完善教育的體系。我國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是我國教育發展中的一個轉折點,應與基礎教育、初高等教育平等對待,制定相應的政策和體制,來約束和完善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其能長期穩定的在教育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基礎設施的完善

面對職業教育建設中的資金短缺,設施不完善的現象,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來完善基礎的職業教育的設施。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強化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政府應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努力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有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支持和改善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建設,將資金投入到職業教育的院校發展、設備的完善和職業培訓等方面,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同時,也應該大力宣傳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從而使一些企業或基金協會等第三方組織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為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協助。

(四)提高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完善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各種準備工作的同時,也應同時提高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職業教育工作者是傳播和應用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媒介。通過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培訓,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掌握和應用水平。職業教育工作者熟練掌握和應用專業信息和計算機信息,能更好的將職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信息化結合起來,使得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腳步穩定而快速。

(五)注重發展的平衡,教育的公平

職業教育信息化正在慢慢的融入到我國的教育行列中。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一些落后的地區。為了更好的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平穩而有效的發展,應加大對一些落后地區的職業教育的投入,將一些信息化、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在落后的地區得以體現與應用。從而縮短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等。

四、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也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和改革。信息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的信息化正在一步步的改變著教育的發展,使其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腳步。我國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有自己的發展特色,但是,在慢慢的摸索發展中,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應繼續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意義和作用,大力支持其發展。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文化教育發展現狀,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來探索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李金朋,程誠,楊國強.職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分析[J].光盤技術,2009,(07).

[2].淺談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06).

[3]王洪濤.職業教育課程教學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0,(3).

篇4

【關鍵詞】職業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

對事物的定義,反應了特定時期人們的實踐水平和認識水平,人們按照自己的認識展開實踐,所以,對事物的定義不僅是認識的,而且是規范的;不僅是理論性的,而且是實踐性的。

一、職業教育作為專業教育

職業教育就其性質而言,是專業的,內容復雜,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直接聯系;就其系統而言,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教育。鑒于職業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獨特性,專門研究職業學校的教育與教學理論,是必要的,必須要像“學前教育學”那樣,逐步建立一門稱為“職業教育”的教育科學。

職業教育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它的教育對象是青年,他們的身心發展已經趨于成熟。我國的職業教育工作者將“專業教育”當作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當時我國職業教育實踐的反映。

“專業教育”思想與計劃經濟思想密切相關,按照計劃經濟思想,各種社會事業和各個生產部門,要有計劃、按比例協調發展,教育培養的人,也應該在品質和數量上與各種社會事業各個生產部門的需求相一致。專業教育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教育的優越性,體現了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歷史發展規律。依據社會生產生活的不同領域,設置專業學校的專業;依據社會生產生活不同領域需要的專門人才的專業技能,制定每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設置課程,是當時我國舉辦職業教育的基本思想。

二、實踐與認識的新進展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無論實踐還是認識,都有長足進展,為重新審視職業教育概念提供了基礎,也提出了要求。

1.職業教育的目標

職業教育的專業教育性質,是我國專業教育在特定時期,特定社會背景中作出的選擇,這個選擇在當時有合理性,不過過分強調專業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的知識領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以細分的專業教育把人培養成生產線中的一個環節,也不人道。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不僅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目標,這也是人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優秀公民,為各行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職業教育應該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為學生提供適當的職業知識和訓練。

全面實現職業教育目標,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都不可缺少,為學生職業做準備不僅是學校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直接途徑,也是學校和家長對學校的要求,而通識教育對于社會健康和諧發展至關重要。

2.職業教育的任務

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職業教育機構都要承擔不同的任務,在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育一般都會受到特別重視,任務比較多樣,并不斷變化。職業教育必須為學生職業生活做準備,專業教育顯得比較重要,職業學生的文理教育和通識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職業教育體系中,一般教育和專業教育劃分比較清楚:基礎教育階段主要進行文理教育和通識教育,為學生攻讀高一級專業學位打基礎;專業教育主要由專業學院承擔,這些學院招收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在歐洲,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主要是由中等教育完成,只有少數大學生將本科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絕大多數學生接受的基礎教育更關注為職業做準備。

3.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我國職業學校中的專業是與一定的社會職業相對應的,其實職業教育不應該忽視文理基礎教育,學生在中學接受了較為廣泛的基礎教育,職業學校的文理基礎教育除了知識內容更加高深之外,還可以通過在某一知識領域的集中學習來實現。在一個知識領域集中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思維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知識和能力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從事社會職業都很有幫助。

這啟發我們思考我國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兩個方面:專業教育具有通識的作用,通識教育也是專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可將兩者割裂。我們在強調專業教育在訓練學生從事特定職業能力方面的作用的同時,經常忽視專業教育對學生一般發展的意義。專業教育在一個知識領域或一個社會職業領域,為學生提供深入學習和訓練,在獲取知識、思維方式、解決問題訓練方面,可以發揮比一般通識教育課程更大的作用,正如職業教育中的主修發揮的作用一樣。當然,這需要改善科學方法,使教學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變為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另一方面,一些一般品質和素質,比如,敬業和合作精神,有效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對于從事各種職業都很重要,專業教育應對學生的這些品質和素養充分重視。為了回應用人單位對商科學生缺乏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道德敏感度低,人際交往和領導能力差,分析和批評能力不強,不具備全球意識的職責,商學院應該注重學生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多元化意識以及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這個要求與其說與其專業教育有關,不如說與自由教育直接掛鉤。

我們太過強調專業教育,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應該對職業學校的課程的實際效果進行評估――真的需要這么多專業課程嗎?適當減少專業課程在課程計劃中的比例,應該是基本趨勢。

社會職業的發展變化對學校評估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提出了現實要求,社會生產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不斷被應用于生產過程,舊工作崗位不斷消失,新工作崗位不斷出現。職業教育中專業的變化,根本無法跟上社會職業的變化。過去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中的“專業對口”已經不再是學校和學生的目標了,“專業不對口”成為常態。職業教育的專業化做得越好,學生就越難適應變化了的工作。面對這種情況,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增加對學生進行一般訓練的課程,而且需要重新評估專業教育課程的作用,使它們發揮一般訓練的功能。職業教育不應過分專業化,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職業教育重新定義為職業學生通識教育,要為一個人的終身學習做準備。

實踐與認識的新進展至少包括以下三點:第一,除了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第二,本科教育不僅要直接為社會輸送勞動者,還要為一些學生接受深層教育打下基礎;第三,通識教育是專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專業教育應該同時承擔促進學生一般發展的任務,基于此,應該重新審視職業教育概念。

三、重新審視職業教育概念

一般來說,職業學校學生要取得職業教育證書,都要在某個領域(集中學習的領域)完成規定的課程或學分。劃分學習領域有不同的依據,可以以學科劃分,也可以依據社會職業要求組織課程,甚至可以以學生發展為依據組織課程。職業教育中的學習是分成不同領域的,不像基礎教育,學生要同時學習所有重要知識,每個學生學習的內容基本相同。

其實,盡管被廣泛接受,“專業教育”也并非職業教育的唯一定義,多數職業學校提供專業教育,也有少量職業教育機構提供一般教育。

以前的職業教育,是指學術性的職業學院和學校,職業教育同質化程度很高,類型和層次單一。隨著入學人數快速增加,職業教育規模急劇擴大,職業教育同質化程度急劇降低,類型和層次變得多樣,其中有層次很高的,很學術化的項目,有為更高級別的學習打基礎的項目,也有層次較低的,僅在一技一能上對受教育者進行培訓的項目。概念外延擴大意味著內涵減少,由于職業教育包含了很多不相同的教育機構和教育項目,適合所有職業教育機構和項目的共同特征就很少了。

篇5

關鍵詞:職業教育;目的;完美的就業

作者簡介:李興洲(1965-),山東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1-0007-03

職業教育以其直接面向就業市場、直接為生產第一線培養適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不斷彰顯其自身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地位。“為了就業”的目的追求,從職業教育產生的那一刻起,便鮮明地內在于職業教育的生命之中。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達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隨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熱切期望,“為了就業”的教育目的顯然不再是職業教育的最高追求,而“為了完美的就業”更適合人們接受職業教育的動機和愿望,也只有更好的促成人們“完美的就業”,才能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價值和不竭的發展動力。

一、就業――職業教育的原始起點

職業教育從其產生的歷史來講,一開始便是因從業需求而產生的,是施教者與受教者完全為了適應和從事某種職業而自發進行的,也可以說職業教育的原始起點就是為了就業。它最早是在工場、作坊中自發進行的,后來是在工廠、企業的車間中進行的,而不是從教育系統中自然生長出來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或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工業革命以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主客觀需求的結果,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新和變革的結果。

強烈的就業取向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驅動,促使職業教育逐步走出傳統手工作坊的師傅帶徒弟模式,成為機器大工業生產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后的職業教育便具有了鮮明的教育特征,逐漸成為教育系統和教育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由于職業教育兼具強烈的就業取向和明顯的教育特征,不同研究領域的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便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尤其對職業教育目的的認識,更是存在較大的分歧。

在職業教育產生和發展的早期,職業教育主要是一種生存取向的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生存和生計,為了滿足受教育者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生計需要。職業教育的最初形態――學徒制就是這樣。學徒制的產生,主要不是以技術和技藝的傳遞為最終目的,而是通過技術和技藝的授受,訓練徒弟將來從事某一職業的能力和素質,為他們將來的謀生和就業做準備。隨著產業革命的出現,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應運而生,但這種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主要是規模化了的學徒制與傳統學校教育的結合,其目的仍然是基于生計和就業的需要。例如,18世紀初期,西方工業國家大量出現的慈善學校,均以貧苦兒童為對象,開展有現實效益的技術教育,其目的就是通過技術與技能的授受,養成學生必要的職業素質,找到一份適當的職業,自食其力,并進而服務社會。

以后,一向鄙夷西洋工業文明為奇技巧的大清臣民,不得不轉變傳統的觀念,“師夷長技以制夷”,借鑒西方的職業學校模式,開辦實業教育。一時間,機械、輪船、礦務、電報、鐵路等專業技術學堂紛紛涌現,為我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對振興我國的實業、推動我國最早的產業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礎。后我國勃興的職業教育熱潮,從國家的層面講,是為了振興民族的實業,富國強民,抵御外侮;從個體的層面講,是為了擯棄讀書人只能“之乎者也”、重文輕技的流弊,促使讀書人走出禁錮的書齋,學習有用的技術,形成有用的技能,從事富國強國的實業,不僅為了國家的富強,更是為了個人的就業,使每一個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近代,我國的職業教育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如陶行之的工學團教育行動、晏陽初的鄉村建設實踐、黃炎培開辦的職業學校和補習學校等,其直接目的也主要是出于生計的考慮。他們開辦的學校主要是面向那些不能升學的兒童或失業者,授之以職業上的技能,使他們有一技之長以維持生計。

職業教育產生的最初動機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們的謀生和生計問題,可以說,為了就業是職業教育的原始起點。即使在今天,人們賦予職業教育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可見,就業取向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就業本身是有層次和品質的差別的,不同的就業層次和就業品質決定了不同的就業質量,使無業者有業與使無業或有業者樂業,是兩種不同層次與品質的就業,其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早在1917年,黃炎培先生就提出了職業教育的三大目的:“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一也;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二也;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三也。”后來又提出中華職業教育社的“終極的目標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1914年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指定成立的“全國幫助職業教育委員會”在建議立法支持職業教育的報告中指出,職業教育是消滅“不自愿的閑散”、“不適當的就業”和“不完美的就業”三種人力資源浪費的最好途徑。可見,職業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就業,而應當是為了完美的就業,使就業成為人們生活與生命過程中的完美環節與愜意體驗。

二、完美的就業――職業教育的最終追求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對個人和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令世人矚目,其自身也日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這對于人們正確地認識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的水平是有積極意義的。然而,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某些不和諧的成分,比如,人們常常感覺到今天的職業教育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謀生和樂業彼此分離,在許多人的思想和言行中,職業教育僅僅是一種謀生教育、生存教育,職業學校的學生僅僅掌握未來從業所需要的技術和技能就足夠了,學生畢業后能否找到工作,成為時下評價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指標。

不可否認,職業教育必須關注學生畢業后的出路,必須傳授學生未來謀生的基本技能,但謀生和找到工作絕不是職業教育的全部。如果僅僅把謀生和找到工作作為職業教育的最高追求,那是對職業教育本質的膚淺認識。職業教育原本就有更高的追求――完美的就業,也只有充分實現職業學校學生完美的就業,才能盡顯職業教育的本質,才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所謂完美的就業,就是學生經歷過職業教育以后,能夠順利地從事某一職業,并樂意從事這一職業,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體驗到職業的樂趣和生命的意義。完美的就業就是一種“樂業”的境界,是一種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從而實現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和諧。這才是職業教育的終極目的。

有人可能會辯駁說完美的就業也是就業。但是,就業與完美的就業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僅僅是為了就業與追求完美的就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教育目的。僅僅為了就業的職業教育,其關注的重點是學生日后尋找職業的知識和技能,學校的日常管理與課程設置等都圍繞這種辦學理念進行,很少會顧及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興趣愛好;學生只好被動地接受這種為謀生而傳遞的知識和技能,完全喪失了自主和自我,成為一種工作的機器。以完美的就業為目的的職業教育則不同,它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就業,而且是一種更加美好的就業狀態――完美的就業。要實現這樣一種美好的就業狀態,要求學校不僅要有更高的辦學目標和追求,而且要有科學合理的日常管理和課程設置;不僅要為學生的就業著想,而且要為學生的健康發展著想,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

職業教育目的觀的嬗變,大致經歷了生存目的觀――實業目的觀――人的全面發展目的觀幾種形態。早期和近代時期的職業教育,大都是為了滿足受教育者的就業需求或者振興實業的目的。現代社會,人文精神的復興和人的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改變了人們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現代教育更強調人的全面而又和諧的發展,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日益深入人心。職業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其目的的認識也受現代教育目的觀的巨大影響,不少人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目的觀。這無疑是積極的和正確的。但是,對職業教育而言,“全面發展”這一概念顯得太籠統,不能具體地指導職業教育實踐。

對職業教育而言,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為了更好地就業,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職業對職校生的要求。因此,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觀落實到職業學校,就是為了實現學生完美的就業。

三、實現完美的就業――職業教育的實踐思考

要實現完美的就業,職業學校的學生應當具備必要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后天習得和養成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是完成和發展職業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意識、能力和知識的集合,反映了從業者在從業過程中的精神狀態和能力水平。例如,聯合利華公司對員工素養的考評標準,包括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兩個方而,共10項要求:職業精神方面要求職工要有目的清晰性、團隊合作精神、自信誠實、企業家精神(包括是否能承擔責任和勇于冒險等);職業能力方面要求職工要有客觀分析能力、實際創造能力、影響他人的能力、發展他人的能力、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市場向導的能力。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實現完美的就業,需要習得必要的職業素養。

(一)基本能力素養

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基本技能是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素養,也是未來職業對職業學校學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如果沒有這種能力資本的準備和積累,職業學校的學生將很難謀得合適的職業,更遑論完美的就業。20世紀70年代初,德國勞動力市場與職業研究所所長梅騰斯曾提出“關鍵能力”理論。他認為職業教育應瞄準四種關鍵能力:①基本能力,包括邏輯性、計劃性和連貫性思維等;②水平遷移能力,即有效運用信息的能力;③共同的知識原理,如測量技術、機器維護、勞動安全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計劃安排、合作等;④傳統的、經久不衰的能力,如社會和法律知識、經濟常識、計算機知識、外語、自然科學、歷史知識等。對職校生而言,這些“關鍵能力”確實關鍵,是實現完美就業的必要基礎。

(二)身心素養

強健的身體是完美就業的保障,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

對于完美的就業而言,良好的心理素養是必不可少的。職業心理素養是指個體的職業認知、職業態度、職業情感和職業意志等影響人的職業行為的心理因素。對職業的正確認知,積極進取的職業態度,良好的職業情感,持續的職業意志,是從業并且樂業的關鍵心理素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才能樂意從事某項職業,并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體驗到職業的快樂,享受職業,享受人生。

(三)職業道德素養

職業是講道德的,任何職業都有一定的道德規范。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從業技能,而且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如果一個人僅僅具有精湛的職業技能,他充其量只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操作手。如果一個人不僅具有精湛的職業技能,同時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那么他就能夠成為一名完美的職業者。愛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四)職業適應性

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學生,最終要從事一定的職業。因此,職業教育不能閉門造車,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必須充分了解未來職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了解未來職業所要求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未來職業的準從業人員。

現在社會上的大多數職業,大都希望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既精于技術,又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才能,既能扮演宏觀決策的執行者,又能扮演微觀執行中的現場決策者和組織者。顯然,單一的技能訓練遠遠無法滿足這種高度綜合的工作需要。這就要求職業學校學生在專業實踐的基礎上,具有靈活適應環境變化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是準勞動者適應未來勞動力市場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能力。

(五)現代職業文化和時代精神素養

職業素養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開放的體系,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社會和時代對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要從職業文化、社會人文要求和時代精神層面來尋找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為此,職業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文化的教育,尋找職業素養教育與未來職業要求的結合點;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質;加強對學生時代精神的教育,培養學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職業精神。

杜威曾經指出:“職業是唯一能使個人的特異才能和他的社會服務取得平衡的事情。”在現代社會,職業是現代人的棲息之所,也是創造社會和諧的有效手段。對職業學校及其學生而言,培養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應當是基本的也是最終的追求目標。只有如此,職業學校學生才能愉快地就業、完美地就業,才能體驗到就業的樂趣,享受職業,享受人生。

參考文獻:

[1]黃炎培.年會詞.載中華職業教育社編.黃炎培教育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68頁.

[2]黃炎培.中華職業教育社奮斗三十三年發現的新生命.黃炎培教育文選.第320頁.

篇6

關鍵詞:職業教育;城市建設;經濟功能;發展

黃石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3SSK02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人的發展是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的。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大工業機器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并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是讓世界矚目的。同時,中國現代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速度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國工業化的浪潮造就了中國一座又一座的新興城市。正如馬克思曾說過的那樣,究其根本,維系經濟和工業高度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必然是市民的素質和企業員工的素質。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知識即美德”。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素質高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知識水平。而知識是怎么來的呢?顯然不可能是來自于天生的,而只能是靠后天的教育。所以可見教育對個人的發展來說是何等的重要,教育對社會的發展來說是何等的重要,教育對現代化城市的建設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黃石市,一個擁有著一百多萬人口的老牌工業城市,地處湖北省東南部,毗鄰武漢,隸屬于以武漢為中心的“8+1”城市圈。當前,借著中國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東風和中部崛起的機遇,黃石市提出了建設鄂東特大城市的發展目標。那么,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該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奮力發展呢?作為一個者,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我們恪守的行動準則,當然,這也是歷史經驗教訓總結的結果。所以我認為,面對當前的機遇與挑戰,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我們應該時刻把握好“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才能少走彎路,不走彎路。

鄂東特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支持,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有大職教發展的戰略構想,就要不斷提升對職業教育價值的認識,就要讓政府、企業、市民認識到進行職業教育是一定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和自覺。為此,要調整我市職教布局,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職教體系,重點解決建設進程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培養土生土長的高素質員工;要進行大職教的系統化建設,使職業教育職前職后系統化,高中低級培養系統化,終身職教系統化,形成黃石市獨有的網絡化、系統化的大職教體系,從而促進鄂東特大城市的發展。

1 建設鄂東特大城市 需要提高對職業教育的價值認識

鄂東特大城市的建設愿景: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繁榮昌盛;信息暢通快捷;社會文明友愛;環境協調宜人;教育公平科學;風俗典雅多趣;市民樂觀向上;生活幸福安康。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政府、企業、市民正確的認識到職業教育的價值。

1.1 政府應正確認識發展職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1)政府應認識到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一樣,都是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為了現代化社會的繁榮和可持續性發展,職業教育就不能被忽視。在未來社會里,高技能人才作為基礎人力資源的作用和意義是巨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想盡辦法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2)政府應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功能與建設鄂東特大城市之間的關系。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現代化建設就越來越離不開職業教育,馬克思講“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職業教育的功能通常有利于提高城市待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素質,促進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變,也有利于促進湖北省的城鎮化建設,職業教育使人們具備必要的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以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黃石市努力發展,逐漸實現了老牌工業城市的現代化轉型,城市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企業蓬勃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但與此同時,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黃石市出現了,企業下崗職工、城市待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和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待業人員文化素質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好,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關系到建設鄂東特大城市的發展進程。為此,要努力提高城市包括農村的整體教育水平,同時加大力度發展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對市民進行文化科技知識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人口的綜合素質,努力將我市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

1.2 職業教育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現代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其實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用人要有預測、有計劃,依托職業教育,重視訂單培養的價值,降低培訓成本,爭取最大的用工效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3 職業教育是市民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保障

伴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的自我實現也越來越成為市民的需要。所以這就需要人們正確認識職業教育,重視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成為完善自我、發揚個性、豐富生活的手段。

2 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

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是指,職業教育對一定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再生產勞動力。

職業教育有利于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職業教育除了有培養人才的功能以外,還具有選拔、分配人才的功能。促使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將不同能力、不同職業傾向的人導向合適的職業崗位,使其個人能力、個性特征、個人主觀努力程度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激發人的潛能,從而達到促使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從而提高勞動力的配置效益。

有利于再生產勞動力的優化。所有的教育都具有再生產勞動力的功能,但職業教育相比其他各種教育方式而言,更直接,更有效,目的性更強。當今的職業教育可以說已經成為社會生產活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職業教育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向受教育者有目的的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并且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定社會經濟建設所必需的各類專門人才。經過職業教育的勞動者,在能力、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和職業道德等方面都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事實證明,經過職業教育的勞動者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能力較強,而且在生產勞動中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安全意識。

3 借力職業教育 助力鄂東特大城市飛速發展

黃石市職業教育的發展是令人驚喜的,它為本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它與黃石市的經濟地位和發展相比仍不相稱.因此,還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戰略舉措。

3.1 合理布局, 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體系

(1)努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黃石市有必要優化中職的區域布局,分片辦好地方職業中學,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2)擴大高職規模。黃石市正在走一條新工業化轉型的道路,擁有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短缺將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瓶頸,目前黃石市高等職業學院較少,且學科有限,這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我市整個職業教育體系。(3)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培養高層次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在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專科層次的高技能人才,而且還需要本科以上的技術型人才。鄂東特大城市的建設過程在這一點上將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要建設成現代化的特大城市,必須要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是離不開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所以黃石市應該整合全市的高教資源,培養更高層次的技術型人才。

3.2 加大職教投入,促進城鄉職業教育一體化

目前黃石市的經濟實力與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是不相稱的。近年來黃石市的GDP呈現上升趨勢,財政收入明顯增長。但就我市的職業教育而言,政府對其的投入還十分有限。首先,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向重視普通高中一樣,同等的來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其二,制訂相關的保障措施,努力促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落在實處。其三,進一步加強城鄉職業教育聯合辦學的力度,促進城鄉職教一體化,努力提高本地人口的職業素質。

3.3 多元化發展,全面構建職業教育終身體系

(1)職校與企業的訂單式培養工程。加強企業和職校的溝通與聯系,了解企業的用人需要,有針對性的教學與培訓,實行訂單式培養,使在校學生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2)職校與企業合作的半工半讀模式。這種模式是以企業為導向,以崗位為導向。強調的是企業與職校的互動。預先營造企業的氛圍,利用企業精神與文化來影響在校學生,預先熏陶和培養了企業需要的人。這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提高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也有利于在校學生提前了解和適應企業的需要 。(3)企業內訓需求與職校培訓相結合。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設配、技術以及管理要求都會發生新的變化。這就需要企業對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從而使其具備新的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新的環境及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優勢,委托職業學校有針對性的對企業員工進行各類培訓,使得企業員工的素質得以提升以適應新的環境和要求,并且最終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

3.4 優化管理模式,減少行政干預,合理利用教育資源

通常不同類別的職業學校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在管理,但因為各分管部門的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同,所以指導思想和經費渠道也不同。這就難免會導致各個職業學校的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從而導致現有教育資源的分散和浪費。 總之,黃石市的現代城市建設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支點作用,提高職工和市民的職業素質,為黃石市的騰飛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2] 羅海豐,陳澤龍. 區域經濟與高職教育的三維視角[J].教育與職業,2008(5)

[3] 馬樹超. WTO與高職高專的終身教育功能. 新職教[J].2001,(12)

篇7

關鍵詞:無錫經濟轉型 職業教育發展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59

無錫自古以來以文化昌明、人杰地靈、教育發達而飲譽華夏。改革開放后,無錫又是最早發展鄉鎮企業的地區之一,創造了著名的“蘇南模式”。目前從經濟總量指標看,無錫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九位,達到工業化后期發展水平。

1 無錫經濟轉型的現狀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們開始意識到,只有加快發展經濟轉型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辦法。與此同時,無錫也面臨著諸多阻礙經濟發展的阻礙,如投資率居高不下、外貿出口依存度偏高,“藍藻事件”更是把無錫推到風口浪尖。為此,無錫首先在借鑒蘇州、深圳等地的優勢和經驗基礎上,進行大刀闊斧的嘗試,決定以結構調整、城鄉統籌、改革創新、環境保護四大戰略舉措作為突破口,由重點發展向優化發展轉型。其次,將促進產業升級作為保證經濟發展的手段,加強推動科技創新創業和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兩大關鍵。另外,提出了以建設“五個中心”、打造“五個名稱”為目標,全面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質量與知識產權立市”的主戰略。

2 無錫職業教育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

近年來,無錫的職業教育雖然為經濟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無論是從滿足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素質結構提出的新要求看,還是從適應社會發展對市民素養提出的新任務出發,其職業教育還存在若干需要大力完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轉型的關系認識不夠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職業教育都是學習成績、習慣等不太好的學生的選擇,沒有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必然存在的一種教育類型,有助于區域經濟的繁榮,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行各業的技術人才的重任。

2.2 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上與市場結合不緊密

一方面每年從職業學校走出數以萬計的技工人才,另一方面技工人才卻嚴重短缺。顯然,我們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出現了問題,不能培養出勞動力市場相對應質量要求的人才。

2.3 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時效性特點與課程設置的滯后性相矛盾

從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看,大部分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會體現職業性,請行業、企業有經驗的專家參與專業的設置與開發,但僅是停留于表面,簡單的收集、參考別人的課程設置,這種做法不僅會使人才的培養質量受到影響,而且也必然會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

3 無錫經濟轉型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個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質量掌握著其未來經濟繁榮的命脈,這一觀點在世界經濟界和職業教育界已成為共識。尤其是德國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奇跡讓人們在現實層面上深刻的感受到了職業教育的魅力。

3.1 提高認識,經濟轉型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兩年來,無錫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增長迅速。當然,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無錫對此深有體會。一方面,需要引進高端人才,如“530”計劃引進高科技產業人才。另一方面,急需發展職業教育,以滿足新興產業對熟練技工的需求。如果一個地區擁有比較發達的職業教育系統,能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就可以與區位的其他優勢因素相配套,形成“軟”、“硬”兼備的區位優勢,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并有效防止潛在競爭者的進入。這樣職業教育也就具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區域經濟面向未來的潛力和后勁。

3.2 重視學校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行業與企業的交流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通過敏銳觀察,予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的重視,其職責是統一協調政府各部門的利益和行動,尤其是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方面,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并提供適宜、寬松的社會環境。行業與企業應積極參與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尤其要參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建設,為職校學生實習、工作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條件,為教師下企業實踐創造機會,培養合格的企業職業教師。

3.3 優化專業設置,順應地方經濟轉型的需求

無錫職業教育應針對無錫服務外包、太陽能光伏產業、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等產業發展要求,深入調研與論證,按照教育與產業對接的原則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大力加強軟件、創意設計、動漫影視、電子技術、軌道交通等相關專業建設。值得一提的是,無錫作為“感知中國”的中心,要把無錫建成傳感網信息技術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這一大好的發展契機,對于職業學校的物聯網專業建設的發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3.4 完善實訓基地建設,提升特色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校內實訓,是教育與生成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實訓基地建設應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主旨,以社會發展水平和行業為標準,不斷提升設備、設施的先進程度,使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讓學生在實訓中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增強實際應用本領。當然,更應提倡校企共建,減少重復投資,促進效益提升。

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決定了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改革的主題,這對該地區的職業教育建設具有指導性意義。展望未來,無錫在經濟轉型背景下會以前瞻的認識、深入的學習、充分的準備,把職業教育事業帶入新的階段,我們共同期待著無錫職業教育有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韋永恒.高專院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探索與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7,(17).

[2]張開芬.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如何為區域經濟服務[J].當代經濟,2005,(4).

[3]奚巖.2000年以來無錫地區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相關性分析[J].無錫經濟,2007,(11).

篇8

為了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增加勞動者收入,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早日實現,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友忠帶領教科文衛委員會成員于近日對市直及蘭山、河東、費縣、臨沭4縣區的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調研組認為,近年來,在市委的領導下,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投入,深化改革,職業教育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為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發展勢頭良好。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工作得到快速發展,初步建立了專業基本配套、結構大體合理、面向市場辦學并與其他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多元化投資興辦職業教育的格局初步形成,呈現出以公辦學校為龍頭、民辦學校為主體、企事業單位辦學為補充的市場化、多層次的職業教育格局;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就;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成效明顯,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職業技能人才就業安置形勢良好,收入明顯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調研組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有的地方對職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高,認識不到位,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個別地方對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貫徹落實不夠好,投入不足,職業教育的體制不夠健全;有的地方學校辦學條件較差,辦學模式單一,規模較小,實驗實習設施落后,教學方法陳舊,質量不高,特色不突出,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高度去認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大宣傳教育和引導力度,使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了解、支持職業教育,辦好職業教育,提高職業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的比例,推動全市職業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科學靈活的職業教育體制和機制。要按照“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認真落實市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職責,建立健全評估考核體系,搞好“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大力實施“訂單式”辦學、“菜單式”教學的模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三要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資辦職業教育的路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按照“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辦學的方針,制定發展職業教育事業的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多渠道、多形式興辦職業技能教育學校;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大力扶持龍頭職業學校,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和實驗設施,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四要突出重點,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和初高中后落榜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步伐。要進一步增強為“三農”工作和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服務意識,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培訓工作;繼續做好技能扶貧工作,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困難學生的資助制度,保證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注重加強對初、高中后落榜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加快人力資源的開發,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人力和智力的保障。

篇9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055-02

一、農村職業教育的內涵及其必要性

1.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內涵。農村職業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農村勞動力或農村青少年學生為服務對象,實施包括農業在內的各類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教育,目的是為農村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初中級技術人才和基層管理人才[1]。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需要提升,而農村職業教育就是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的一種農村服務教育。農村職業教育是增強農村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力技能的途徑,是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必要環節,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關鍵要從廣大青年學生和農民開始,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農村職業教育是針對農村勞動力科學技術知識匱乏,勞動力素質低下而大力開展的技術教育革新。

2.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農民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當前農民的素質普遍低下,因此成了建設新型農村的絆腳石,而實行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民的培訓,讓他們用科學文化知識來武裝自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農民培訓主要是針對有一定教育基礎的農民進一步學習提高其專業基礎知識,及時掌握農業生產中不斷出現的新技術的教育形式,包括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和土壤改進技術,以及銷售渠道聯系等技術。(2)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如今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鄉差距仍然很大,農民是農村建設和發展的主體。但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又限制了他們自身的發展。建設現代農業,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有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培訓的只占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中占3.4%,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只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竟高達76.4% [2],而接受教育的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進城務工或成為了個體戶,農村中仍然留下了素質較差的農民。因此要建立現代農業,還必將大力發展和普及農村職業教育。(3)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農村勞動力是比較富裕的,但勞動力素質不高,專業技術匱乏,造成農村勞動力很廉價,不能很好地將農村勞動力資源運用于新型農村的建設,使得大量勞動力資源閑置。特別是二三產業,必須對勞動者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成為現代農村所需要的新型農民。而農村富余的勞動力在農村職業教育的培育下,進成投入二三產業的建設當中,不僅對農村勞動力進行了合理分配,而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為新農村的建設提供大量的資金儲備。

二、金昌市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職業教育地位普遍低下。全市大多數人對職業教育認識不足,人們普遍認為除了考大學就無法就業。特別是農村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受幾千年來重書本輕實踐、重理論輕技能的影響,直到現在,“鄙薄” 職業教育。認為畢業出來跟打工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全市的職校,職中的報名人數很少,2011年永昌職中有學生487人,農中450人,金川集團公司技校有學生540人,八冶公司技校有學生237人,私人辦培訓學校在校生也只有100~300人左右,遠遠低于省上要求在校生1 600人的標準,職業教與普通教育的比例與國家規定的1∶1和省上規定的4∶6的比例標準相差較大[3]。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金昌市的職業教育還處于弱勢和次要地位,還沒有形成好的職業教育的教育氛圍。家長、學生和社會對對職業教育很輕視。不愿為這樣的教育花錢,優秀學生不愿報職業院校,使職業院校生源匱乏。

2.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對職業培訓的認識不足。 隨著金昌市城鎮化速度的加快,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農村技術人才,但是根據統計,全市總人口46萬,其中農村人口24萬,占總人口的53%,由此可見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全市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占8.12%,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占到3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42%,高中以上的占11.85% [4]。由此數據可見,農村人口多,并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職業教育發展不景氣。農民對教育的觀念沒有改變,仍然保留著“一畝地一頭牛”的傳統思想,對自己受教育缺乏合理的認識,都認為自己受教育為時已晚,讓孩子成就自己的夢想,輕視自己接受教育,即使政府大力投資,讓農民接受各種培訓,但接受者仍然寥寥無幾。

3.職業技能培訓的發展不規范,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金昌市現有4家培訓中心、3所職業高中、5家技工學校,還有十多家私立技校 [5],總體來說規模較小。另外,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雖有教材,卻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使得職業教育不能適應市場所需,只能在職業學校的探索中艱難的進行,既耗費了學校老師的大量精力和時間,但卻收不到很好的效益,雖然輸送了一些學員但都不能適應工作的要求。一般情況職業教育的培訓時間較短,學習時間有限,并且是實踐技能很強的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職業教育所要求的知識結構不相適應,缺乏必要的工作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 [6],再加上教學設施不夠完善,教師隊伍不夠專業,學員很難學到真正意義上的硬技術。

三、金昌市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對策

1.走出農村職業教育的“思想誤區”。受到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變地位和身份、增加收益的思想影響,不少農民家庭多抱著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希望,家長苦供,學生苦學,只是為了進入高中考入大學,認為這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導致了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差。他們沒有看到農村職業教育的潛在力量,忽略了農村職業教育的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隨著金昌市的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就需要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轉崗就業能力。而農村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實用技術的專業人才,能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農村職業教育,一樣可以學到實用的專業技術。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才,因此要結合自己的專長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因此,必須轉變思想觀念,走出思想偏差的誤區,把職業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使群眾正確認識農村職業教育,樹立“大農業、大教育、大服務”的觀念,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相結合,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提高辦學效益 [6]。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職業教育隊伍,要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由于農村職業教育需要實用的應用技術,更加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渠道提高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建立一支文化理論與專業技能結合的強大的師資隊伍。現如今,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師匱乏,因此要加強企業與職業教師培訓的聯系,將企業中的特殊技能的人才聘為兼職教師,形成一套靈活多樣的師資培訓模式。加大“雙師教學團隊”的建設,完善教師資格準入和考評制度。

3.加大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農村職業教育不僅對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農村職業教育還未進入正規化,只是空有其名,由于農村貧困,無法購置先進的技術設備,以至辦學模式陳舊,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把農村職業教育列入經濟發展的綱要,以便農村職業教育在規模和專業設置上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鼓勵社會各種資金投入農村職業教育,鼓勵金融機構開展農村職業教育信貸業務的政策 [7],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比例,切實改變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困境。

4.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農民的素質也要求越來越高。而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就是增強農村勞動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具體的培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可以采用在田間進行具體的技術指導的模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傳播和指導作用。農村技術培訓需要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培訓基地,建立專家和農民的“橋梁”。農民培訓要整合市場資源,大力推行“教學培訓+就業安置+跟蹤服務”一體化運作,建設一批能夠起示范和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8]。在培訓中,要符合農民的愿望,加強農技人員和他們的溝通,帶動他們的積極性,采用各種渠道,突出培訓的實踐性,切實為農民謀福利。

參考文獻:

[1] 鄧燕勤.重慶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探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0:2-3.

[2] 趙振有.欠發達地區實施農村職業教育的意義[J].成人教育,2010,(5).

[3] 金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Z].

[4] 劉萬泰.加快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步伐[J].金昌發展研究,2007,(4).

[5] 張燕.發展金昌市職業教育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9):124.

[6] 王正飛.新形勢下農村職業教育的意義及趨勢[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3,(11).

篇10

一、對職業教育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再認識,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環境出現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職業教育不僅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國民基本素養、提高產業和產品質量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更深刻地體現著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改善民生、滿足人的自由充分發展和主體性需要的人本主義精神。因此,應立足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審視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樹立“大職業教育”的觀念,而不是將職業教育簡單認作為單一目標服務,簡單歸口于某一行政管理部門。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但在認識層面,仍未突破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重普教、輕職教,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還較為嚴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仍是“剃頭的挑子一頭冷一頭熱”。社會視覺中,將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等同于體力和低層次勞動者,往往將接受普通教育學生視為腦力和高層次勞動者,職業教育仍是公眾意識和社會評價體系中較受輕視的一個板塊。因此,老百姓普遍不認可、不愿意送孩子上職校,除非是無法接受普通教育而情非得已。職業教育遭遇的尷尬境地和“不公正待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學生報考的積極性和社會參與的主動性。

基于此,就需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戰略布局、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進一步確立職業教育的國家戰略地位和未來發展規劃;就需要加強整合和統籌,加強有關行政部門之間的橫向協調,形成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就需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政策和輿論引導,使“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由技入道,技道平等”等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弘揚“勞動可貴,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風尚和職業規范,使職業教育的參與者(教師、學生、社會力量)在骨子里感到“受尊重,有奔頭”。

二、對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再認識,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作為一種開放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跨越了職業與教育、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的界域,要規范并保障這種“跨界”教育,就必須同時遵循職業和教育的雙重規律,在為職業教育制定的法律框架內,整合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雙重需要。由此,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機制中,必須打破在企業里辦培訓或者在學校里辦教育的思維,形成相互銜接、系統集成、“跨界”聯動的管理體制機制。

現行職業教育管理的體制機制既有政策缺位、指導不力的情況,也有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情況。一方面,人力資源部門與教育行政部門在職業教育的管理職能上存在交叉之處,分別肩負著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責任;另一方面,用人的勞動制度與育人的教育制度分離,勞動市場的用人信息與職業教育的育人供給脫節,職業資格證書與教育學歷證書分離。行業企業沒有參與職業教育的科學有效途徑,難以對職業教育人才予以客觀評價和認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鑒于此,需要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強職業教育與各類教育的銜接與統籌。尤其是需要加快探索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互融、學籍互聯、學生互轉、證書互通的新機制,打通職業教育發展和各類技能人才開發的“斷頭路”,建設職業教育發展的“立交橋”,構建外部開放、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有門,升學有路”。

三、對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再認識,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我國1996年頒布實施的《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些地方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不力、投入不足、發展不夠;職業教育城鄉差距很大,不少中、西部地區職業學校條件簡陋,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部分職業學校辦學機制僵硬,教學模式陳舊,校企合作辦學開展不夠,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制度尚未得到全面推行;一些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相對較弱,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等等。因此,有必要通過修訂《職業教育法》,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

職業準入政策是實現合理就業的重要保證,也是制約就業者必須接受職業教育或培訓,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措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勞動市場和人才市場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還很不健全,企業用人缺乏職業資格標準,尚未完全建立職業(就業)準入制度,勞動市場沒有對就業者普遍提出必須具有職業資格的限制要求,出現勞動者接不接受職業教育或培訓照樣可以就業的非合理就業現狀,一部分企業在用人方面“盡量用低”,影響了員工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因此,應加大職業準入制度推行的力度,擴大“準入”的范圍,使應該實施準入政策的行業、企業和職業崗位盡快建立勞動準入制度,以此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并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堅實政策保障。同時,還要深化勞動工資制度改革,確定不同學歷勞動者工資的低限標準,不斷增強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意識。

四、對職業教育的責任主體和辦學初衷進行再認識,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盡管我國政府在職業教育方面也有很大投入,但與職業教育發展實際需要相比仍明顯不足,甚至在教育經費總比例中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以中職教育為例,從1997年到2009年,我國中職教育經費投入增長了3.13倍,但占教育經費總量的比例不增反降,從13.26%下降到7.24%,目前已不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