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藝美術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工藝美術的認識和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工藝美術的認識和理解

篇1

中國的工藝美術發展分為宮廷工藝美術和民間工藝美術兩個方向。宮廷工藝美術講究以貴為美,追求奢侈華麗,其價值在于以收藏為主;民間工藝美術則建立在實用主體的基礎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國正處于文化大發展時期,人們的審美層次逐漸提高,對民間工藝美術不僅提出了質量上的要求,審美情趣也不斷地提升。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源自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創造,是以工藝美術藝人對生活的觀察,總結出藝術經驗,結合生活實際而創造出來的。民間工藝美術是建立在生活藝術的視角上所發展起來的審美層次。因此,其所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更具有生活氣息,給人以親近感。但是,由于民間工藝美術多為家族集藏,其傳播局限在小范圍內,一些民間美術工藝作品雖被保留至今,但工藝技術已失傳了。鑒于民間工藝美術所存在的與眾不同的藝術價值,對民間工藝美術實施必要的保護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間工藝美術的課程內容

在中職教育中,民間工藝美術課程主要包括剪紙、漆畫、蠟染、陶藝等。對課程內容的安排,要從美學的角度將材料和技術融入其中,同時還要考慮到環境的特點。按照中職教育的特點,以技術應用型為主,因此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從傳統文化教育的角度出發,以視頻的方式將這些民間工藝美術展示出來,使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認識理解,有助于學生從感性的角度認識民間工藝美術,理解民間工藝美術的內涵、價值和社會意義。以陶藝為例,其作為民間工藝美術專業課程之一,要開展現代教學,就要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合理安排課程?;谔账囍袧B透出的濃厚文化韻味,在教學中要將傳統內容與現代工藝美術材料和表現形式相結合。運用多媒體播放多樣的陶藝工藝美術作品,將陶藝的傳統制作過程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對學生開展教學,從現代美術工藝的角度出發,做到真實陶藝技術與模仿相結合,并做出明確的界定和評判。經過陶藝的比較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陶藝價值進行審美判斷,并根據陶藝工藝美術的不斷演進,對其價值變化加以認識。

三中職教學中民間工藝美術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關于民間工藝美術,張道一先生認為,與宮廷工藝美術相比,民間工藝美術從表象上來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發著土性,但是不孤陋,散發著野性,但并非不馴,也許正是由于這些特性源自于民間的生產生活,因而充滿了生命力。民間工藝美術所散發的這種生命活力,正是民間工藝美術的價值所在。中職學校作為實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在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上,更注重審美定位及工藝技法的培養,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忽視,導致民間工藝美術課程雖然課時較多,教學內容也豐富,但卻沒有激發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學生疏于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難以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工藝美術創作上難以達到教育目的。在中職美術工藝教學中,其特殊性決定了教學模式的綜合實踐性。在開展民間工藝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工藝美術保護意識

受經濟因素的影響,人們對文化的價值也習慣于從經濟角度進行評價。觀念的變化,必然使具有文化價值的民間工藝美術被現代化科技產品所取代。中國幅員遼闊,且為多民族國家,民間工藝美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民間工藝美術主要為家族式傳承,致使多種工藝美術技術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處于現代的社會,為了保護這些傳統文化,就要注重教育這一有效途徑,使一些極具傳統文化色彩的民間工藝美術保留下來。以“五毒”圖案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一些地區流傳著兒童肚兜上要繡上“五毒”圖案,可以對兒童起到預防疾病、防御災難的作用。這種工藝美術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如果失傳,就難以對“五毒”圖案真實地理解。通過民間美術教學,不僅使中國的民間工藝美術文化繼續傳承下去,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保護意識,從而提升其民間工藝保護的責任感。

四結束語

篇2

關鍵詞:工藝美術;藝術設計;設計觀念

一、 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的發展之路

1851年的”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粗制濫造的工業產品,招致了以約翰?羅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為首的一部分英國藝術家們的極度反感,他們傾向于回歸對中世紀古典傳統手工藝的眷顧。以莫里斯為代表的“工藝美術運動”開始在民眾中倡導“手工與藝術結合”的理念,提出工藝產品要“美觀與實用”的口號,打破了藝術與手工藝之間的界線,使工藝美術以“美術加技術”的內涵得到承認。在之后的幾十年里,又相繼出現了以法國、比利時為中心的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引入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和以德國為中心的對于標準化、大批量生產方式探討的“德國工藝聯盟”。1919年格羅披烏斯在德國魏瑪創建“包豪斯設計學?!保乖O計教育真正從設計運動的外部效應第一次轉入正規內在的學校教育,也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確立和“設計(Design)”作為一門學科的興起。包豪斯集中了20世紀以前歐洲各國先進的設計思想和經驗,提倡“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新統一”,創立了工業化時代設計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其中還融進了對經濟內容的重視和能力的培養,奠定了現代設計在20世紀的先鋒地位,標志著舊有手工藝裝飾思想在未來一百年的徹底轉型。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在磨合中找到了一種新的平衡。

在我國,“工藝美術”作為專用概念的建立與使用開始于20世紀初。在的中,前輩學者們借道日本移植了“圖案學”。當時,中國正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工業革命的影響薄弱,而且是不完全的。新興的民族工業弱小,農村自給自足的經濟仍有很大活力,同時,泊來的工業品充斥市場。因此當時工藝美術的內涵被理解為:“應實際生活之需要,于各種器物上施于美術之技巧或裝飾者,稱工藝美術?!?[1]這樣的定義就包括了工業、手工業、民間工藝乃至歷史上一切有審美價值的人造物。直到八十年代,認為所謂工藝美術:就是美術加工藝,或者工藝加美術等??梢哉f20世紀前期中國的“Design”,仍是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歐洲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工藝思想影響下的中國式翻版,它們成為20 世紀前期中國“Design”的主要形式。對其概念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工藝美術基礎的借用之上,“Design”的譯名和原術語的語義不符,所以造成了理解上的思維混亂,從心理到方法的認知都是從被動的向西方學習和對傳統手工藝國粹的膜拜,“Design”觀念的更新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二、藝術設計觀念的更新

藝術設計是借鑒西方現代設計理念并結合中國時下專業背景的實際情況組合而成的復合詞,在某種程度上較好地反映我國學科專業的現狀。因此,”藝術設計”是目前一種比較恰當且能解決問題的表述方法。目前對“藝術設計”的說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藝術與設計”的簡稱或模糊化思維,省略了其中的“and”,這種方式比較概括,但對藝術和設計的關系表達不明確。一種則是在當前中國特定階段,設計教育者們對設計的“國情化”解釋。所謂“國情化”解釋,是在人們還停留在“工藝美術”的概念上,對“設計”的定義缺乏理解的情況下,在“設計”前面加注“藝術”二字,使人們更容易接受這一概念。然而在“藝術設計”一詞中,“藝術”只是定語,它本身成了對“設計”的裝飾。從更深層看,這一概念反映了中國當代一批工藝美術界學者們對設計的認識。我們也要看到“工藝美術”和“藝術設計”一樣都是西方近代設計文化和思潮對我國設計教育界的影響而派生出來的。

設計的本質就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 。“藝術設計”將藝術與設計合而為一,充分理解了現代設計的產生背景和原理,是一種較好地能解釋和傳達西方“Design”的復合詞,較好地延續了包豪斯設計學校的思想,并充分體現了現代設計的本質要求,它已經超越了工藝美術的本體范疇,從人的根本出發, 通過設計出一種創造性的人為事物,來美化和豐富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藝術與設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如果說“工藝美術”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那么“藝術設計”就是以科學和藝術作為結合體?,F代藝術設計以實用功能為最終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標準化的和諧、統一和理性的審美特征,強調功能美、技術美、社會美高度統一。[2]作為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藝術設計”比“工藝美術”更能體現當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時代特征。它既要反映出工業化大生產和市場前提下的各種要求,又要反映出受眾(消費者)與生產者雙方的利益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是一項綜合性的計劃。所以,李硯祖先生在原來設計美學的功能之美與技術之美基礎上又延伸出了科學之美,這也正反映了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學科是有機地向前發展的。

三、小結

當前,“藝術設計”已成為科學與應用、技術與生活、企業與市場、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梁,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工具,成為產品最富于形式表現力的“產品語言”。在生產、設計和銷售三個環節的緊密配合中需要藝術設計來平衡、協調各種制約因素,使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利益達到一個均衡的整體,將我們生活環境按照美和機能的統一進行造物的活動。因此,藝術設計必須考慮產品的各個方面:“物與物”的關系,即構成產品的技術原理所決定的產品內部零部件之間關系的問題。“人與物”的關系,即由產品的使用方式所決定的結構、外形、表面處理、色彩裝飾等問題。[3]“物與社會”、“物與環境” ,必須兼顧到產品的合理性、經濟性、審美性、獨創性這四個方面,才能成為經過優良設計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

藝術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質的造物活動,是謀求物與人及社會和環境之間更好的協調,創造符合人類社會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環境,并通過可視化表現達到具體化的過程,既注重功能、理性、與美觀的完美結合,又強調人文因素,富有“人情味”,體現對多樣化文化、政治、語言、傳統的尊重和融合。它是集物質與精神、科學與藝術于一體的造物活動,已經超出“工藝美術”的本體之外。它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把科學與藝術有機地聯合起來,從而創造出文化與價值,更好的為人類服務。當然,“藝術設計”作為一個有機體,也同任何其他自然界有機體那樣具有產生、成長、成熟和消亡的規律。從“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語義符號的變化也并不能說明其本質上的區別,要真正的理解“藝術設計”,對其內涵和外延的認識和把握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M].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2] 李硯祖.論設計美學中的"三美".黃河科技大學學報[J],,2003年第1期

篇3

關鍵詞:工藝美術;藝術設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0-0184-01

一、工藝美術的含義及特點

工藝美術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它的突出特點是物質生產與美的創造相結合,以實用為主要目的,并具有審美特性造型藝術之一。以美術技巧制成的各種與實用相結合并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故通常具有雙重性質:既是物質產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審美性。

二、現代藝術設計教學傳承工藝美術文化的必要性

現代藝術設計是以統籌、規劃、集體性運作為主的,而工藝美術則是以個人的實踐和操作為主的,現代化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設計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才能形成作品,否則,設計就是一紙空談,而技術也必須建立在設計的基礎上,以設計為依據制造出來的產品可以稱之為藝術成品。因此,工藝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只有通過技術才能更好的將其體現出來。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設計院校的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沒有經過相應的市場調研就對產品進行設計或是在設計中不其追求藝術價值,而是為一些經濟而進行相應的設計。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也形成了這種風氣,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將相應的設計理念給學生作深刻的闡述或解析,學生沒有深刻理解設計理念,以致學生僅僅只是對這種設計風格的簡單模仿而已,高校教學對工藝美術教學的忽視,就是對藝術設計文化的忽視,對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非常不利,對人才的培養也是不利的。藝術設計要以藝術為根本,設計為核心,忽視工藝美術的教學,就是不重視藝術設計的藝術性,那藝術設計就失去了它的靈魂。

三、工藝美術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一)重視工藝美術思想和文化的傳播

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上素負盛名。工藝美術的思想和文化包含了我國幾千年的藝術設計的精髓,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理應成為我國現代藝術設計的搖籃。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重視工藝美術思想和文化的學習,學習中國幾千年來優秀的設計思想,形成自己豐厚的文化積淀,厚積而薄發,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對設計師做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有很大的幫助。設計無論是作為藝術還是商品,它都是文化的產物,是一種具有獨特品質的文化。中國有自己的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設計文化。立足于本國文化,設計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文化的藝術品,對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重視工藝美術中的實踐操作

工藝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相比,更強調的是個人實踐操作?,F在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則更多的是重視設計理念的學習,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不做高要求,這導致很多學生忽視了在藝術設計中的設計技術含量,也影響了學生對設計藝術性的認識。實際上,設計與操作都是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內容,設計與操作的有機統一,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學生。所以高校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要重視工藝美術中所強調的個人實踐操作,在不斷地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對設計理念有更深的領悟。

(三)電腦輔助的工藝美術基礎教學

藝術設計教學中,電腦美術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傳統工藝美術基礎教學的好幫手。電腦美術,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為推進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必將給人們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設計思想。

傳統工藝美術教學在技術表現能力上的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很難達到技術上的設計要求,因此,對學生而言,好的構思、好的設計理念卻不代表好的設計作品,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而電腦輔助的工藝美術基礎教學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可利用電腦方便的制作出各種復雜的圖案,極大的豐富了設計語言,實現自己的創意構想。

四、結語

對工藝美術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和文化的學習加入到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先進的設計理念的同時掌握淵博的工藝美術知識和文化,以豐厚的知識文化指導藝術設計,讓藝術設計迸發更有創意的火花。而電腦在工藝美術學習中的運用,既是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讓現代藝術設計跟上時代的潮流,更具有時代性,以促進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工藝美術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會更加廣泛,讓藝術設計教學更加完善。

篇4

(一)郴州民間工藝美術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郴州當地文化與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獨特產物,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藝術思維、藝術理念、藝術特征、藝術形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但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傳承和運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基礎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積極因素,并創造性地應用于平面廣告設計和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湘南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專家學者們研究以郴州市民間工藝美術為主要,然后輻射整個永州市和衡陽市,即湘南地區。其研究主要從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間工藝美術、湘南民間石雕、湘南民間木雕等幾個方面,對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了歸類、分析和整理。依據研究角度的不同,對有關湘南民間工藝美術研究著作的代表作進行簡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鳳鳴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裝飾藝術研究》、王鐵著《2012中國高等教育設計專業名校實驗教學課題: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關湘南民間工藝美術的課題與論文,如陸嵐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湘南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的挖掘利用與理論研究》、論文《淺析藍印花布的色彩觀》等。

(3)湘南民間石雕的研究課題和論文,如何次賢的課題《湘南民間石雕的人文內涵、藝術價值及其保護與利用研究》、論文《湘南民間石雕藝術的文化尋繹》《從湘南民間石雕藝術看中國民間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蘊》等。

(4)湘南民間木雕的研究論文,李曦《湘南民間家具的裝飾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選用與木雕裝飾》《湘南古民居木雕藝術》等。以上這些課題、論文、著作主要從研究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自身的特征入手,廣泛收集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作品,闡述民間工藝美術的概念并將其分類,系統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學特征,部分著作還進一步研究了民間工藝美術產生與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對平面廣告設計啟示(藝術造型的直接借鑒)

1.為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的設計靈感

傳統民間工藝美術是現代設計的土壤并影響其的發展,傳統民間工藝美術來源于群眾,并為群眾所熟知,平面廣告首先得被廣大群眾認識、認同并接受,因此將民間工藝美術引入平面廣告設計,既對民間工藝美術加以提煉與創新,又能讓平面廣告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先進的平面廣告是國內學習和引進的主體,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傳入,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民間工藝美術正面臨消亡的邊際,將其引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既為中國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的設計靈感,又為民間工藝美術的繼承和延續尋找到新途徑。

2.為郴州地區的民間工藝美術傳承尋找到新的載體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國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結晶。由于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影響,民間工藝美術的創作者和消費群體大量進入城市務工,使得郴州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許多民間工藝美術正在加速消亡。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引入平面廣告設計中,將為其生存找到新的傳播載體,在傳達給廣告受眾的同時,促進其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也將為現代民間工藝美術再設計與開發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3.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研究的一種有益補充

從文化傳承角度的考慮,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部分,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獨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對其文化藝術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對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研究的一種有利的補充與完善。雖然郴州是中國的一個市,但其工藝美術是人民群眾對大自然最純樸、最直觀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這種自然與純真也是現代平面廣告設計所追尋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探究,既是對中國工藝美術的一種補充,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魅力的進一步挖掘,也將影響著現代平面廣告設計作品的創作。

二、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從源頭上分析,是郴州當地文化與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獨特產物,在藝術思維、藝術理念、藝術特征、藝術形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包括平面廣告設計在內的現代藝術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是可以預期的。但在可見文獻中,還沒有發現把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應用到平面廣告設計教學的研究,因此,這屬于尚未涉足的領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義。

(一)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如何應用郴州民間工藝美術

1.情感的繼承

平面廣告設計者只有在真誠理解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創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勞動人民的藝術成果,并把他們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廣告設計實踐教學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藝術的一組同學,一開始只是在網絡上搜尋整理資料,缺乏對拼布藝術實物的真實美感的體驗,在老師的建議下,聯系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何娟,走進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創作歷程與民間工藝美術創作的情感體驗,接觸與了解到真實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們滿懷激情的研究進程PPT匯報,感染了每一位同學,也讓班上所有同學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藝術繡,為后期拼布藝術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平面廣告設計與民間工藝美術雖然在思維方式、表現手段、傳達載體上有很大區別,但是對生活的熱情、對勞動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是相同的,廣告設計者在情感上的繼承,也將為平面廣告設計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僅可以為平面廣告設計作品增資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親和力,拉近廣告受眾的距離,讓他們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潤物細無聲。

2.造型的借用與發展

郴州傳統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豐富多彩,既有表達吉祥幸福的人物、動物花卉、文字、云紋、回紋、幾何抽象形態等,又有廣為流傳的典故和成語,還有一些約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組合。如果將這些豐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廣告設計中,將為平面廣告設計開拓新的創作空間。如:陳秀同學利用郴州民間剪紙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奧會歡迎您”平面廣告作品,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南京青奧會”專題設計大賽中榮獲三等獎。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的借用與發展,既豐富了平面廣告造型語言,又為廣告主融入消費群體奠定基礎。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平面廣告設計課堂教學中,既是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藝術的傳承,也是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藝術的發展。民間工藝美術造型經過提煉再設計,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載著廣告主賦予的消費理念、價值引導、審美情趣等,是將造型特點、形式美感、大眾識別性等融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為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平面廣告設計的發展。

(二)理念的創新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創新: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創新、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1.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創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現代化工業文明的迅速擴展,物質消費方式和生存觀念的急劇改變,導致許多民族的民間工藝美術在不斷消亡和流變,郴州民間工藝美術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延續指出,設計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精彩的創意設計可以使傳統工藝美術煥發新的生機,既可以成為時尚產業的一部分、成為制造業人文工藝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當代藝術的形態出現,重新建構審美、文化、生活之間的聯系。高校具有文化資源優勢,地方高校通過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對地方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發揮直接的、有針對性的作用和影響,地方高校平面廣告設計與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只有合作互補、相得益彰,才能促進彼此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

2.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

在“地方高校應用轉型”的形勢下,我院將藝術設計專業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作為其主干課程之一的平面廣告設計,將本地的工藝美術資源請進課堂,通過教學手段進行繼承和延續,對平面廣告設計表現形式進行創新的探索,對平面廣告設計內容進一步豐富,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吉祥寓意、造型特點、審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是對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

3.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是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篇5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教學建議;策略

一、引言

新文化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創新卻又是一直困擾我國文化創新發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加劇,讓我們認識到文化創新與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這就不得不迫使我們去尋找本民族文化的根,而民間工藝美術正是民族文化之根。既然我們找到了它,那我們就應該將它傳承、創新、發展下去,使之發揚光大。大學生是社會中的強大的中堅力量,他們應該承擔起民族文化不被歷史發展所湮滅的責任。

二、民間工藝美術概述

(一)民間工藝美術概念

民間工藝美術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的,以手工藝制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工藝美術作品一般為了適應生活和審美情趣的需要,材料一般為就地取材,可以反映出獨特的地域性和人文資源,主要以傳統手工藝為特色。民間工藝美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傳承性;二是民族性;三是地域性。

(二)在大學藝術教育運用中的現狀分析

民間工藝美術在大學教育中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發展,很多學校在公共基礎課中設置了民族藝術等相關課程,間接地傳播了民間文化的同時,也推動了民間文化的發展。但其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自身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是缺乏科學系統的校本課程體系和完備的教材內容;三是教師隊伍本身對于民間工藝美術知識儲備的欠缺。

三、教學建議

(一)聘請傳承人或者民間藝人到學校指導實踐

目前,教師隊伍對于民間藝術文化知識的教育是欠缺的。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發展時間不長,并且在最初的教育中并沒有民間工藝美術的相關課程,是近些年才開始推廣開來的。因此,學校教師隊伍對于工藝美術的教育可謂是短板。為了解決這個短板,不影響教育的質量,我們可以采取聘請傳承人或民間藝人親自授課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的實踐,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與他們共同交流,共同進步,彌補“短板效應”所帶來的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

(二)由專業人員撰寫教科書

民間工藝美術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已有自己完備的系統,因為還處于發展的前期,所以還存在體系不完備,教育的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學內容不統一,標準不一致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科書的辦法,在使教學內容一致的前提下,其他的問題也就隨之而解了。教課書的撰寫應聘請專業人員來撰寫,避免由于傳承人或民間藝人的文化水平限制,在言語的使用以及邏輯思維等方面的不足,進而影響書的專業水平。

(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

學??砷_設相關的實地考察課程,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學習。如果僅僅通過課上老師單純地去講述,或者通過視頻播放去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制作流程及形成的原因、歷史、文化等,很難提升學生對此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于某種民間文化的認識也會僅僅停留在教師所教授的范圍內。通過學生實地考察,不僅可以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形成自己對于某種民間藝術全方位的理解,從而提升自身的知識高度、審美觀,在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互相學習共同促進的氛圍。

四、在大學藝術教育運用中的策略分析

(一)發掘資源與課程結合

民間工藝美術的產生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形成的,具有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習慣、地域性等特色。首先,應該挖掘盡可能多的資源,每種工藝美術都有自身的語言特色、設計原理、工藝特色、哲學思想等;其次,將所搜集到的民間工藝美術與課程二者相結合,豐富自身藝術語言的多元化與個性化,提高課程質量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選擇典型的資源

對于學校的課程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民間工藝美術都適應學校的課程。比如有的工藝美術制作時間較長,并不適合學校的短暫課程的學習;還有的工藝太復雜,學生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該技藝等等。對于課程來講,可以從兩個方面去選擇民間工藝美術:一是選擇難度適中的,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便可掌握的,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與熱情;二是選擇與自己專業相匹配的,可以同時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三)應用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資源

大多數民間工藝美術的哲學思想是與現代教育中的哲學思想相違背的,尤其是少數民族中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他們大多相信鬼神的存在,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寄托于鬼神上,并將此之情轉化為工藝美術作品。比如壯族的某些地區會制做各種以鬼神為題材的面具,每到某個節日村中的男性會戴此面具跳舞,來驅除一年中所有的厄運等。像具有這樣特征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很多,而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來講,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定性,這些思想將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要選擇好適合他們不同年齡段心理特點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正向發展的作用。

五、在大學藝術教育運用中的方法分析

(一)情感體驗法

民間工藝美術用其自身的質樸、率真、清新等特點打動著我們,是因為這些作品表現了他們真摯的情感體驗。造型上主觀隨意,對形式美的表現和追求,往往以能激起感官亢奮作為潛在的自然依據,帶有原始的自然選擇印記。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實地考察體驗的方法,使學生對某地域的工藝美術作品獲得切身的體驗。

(二)組合法

組合方法包括造型、材料和色彩三方面。首先,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運用民間工藝美術造型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與粘貼的過程,而是應該在深刻理解其產生的文化背景、來源、寓意性、創作意識、審美觀念等基礎上,再從中提煉、創新并運用。其次,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在材質上多為就地取材,在大自然中便可取得,這樣的設計理念與當今的低碳環保理念相吻合。在創作中我們也可以運用在材質上,比如部分材質可以直接使用自然界中固有的材質等,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最后,在色彩的組合運用方面也與材質相類似。有些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所使用的顏色是大自然中的花朵,通過研磨等方法可以提取花朵中的顏色,使其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震撼了人們的心靈。

六、總結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role of arts and crafts in the artistic creation, modern art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shows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at last, points ou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to think.

關鍵詞:工藝美術;發展;美術教育;價值;意義

Key words: arts and crafts;development;art education;value;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198-02

0引言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兒女創造出了無數舉世聞名的工藝美術作品,這對于我們后人而言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每一件優秀的古典工藝品都會讓我們激動不已,為它的美麗紋飾,優雅造型和精巧技術所折服,可以說中國工藝美術史是一部智慧史。它的起源與人類起源是同步的,自人類開始有意識之后便去改造自然,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創造活動,所有這些生活包括器物方面的發展都是為了不斷提高設計的藝術水平。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的審美因素因而也是多方面的,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裝飾之美、材料之美、工藝之美和鑒賞之美都羅列其中。我們一直把工藝美術視為珍貴的藝術遺產,并且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著。但是,隨著經濟和生產進步的不斷沖擊,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斷的開放,工藝美術賴以生存的土壤在發生了變化,工藝美術的教育事業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也日趨衰退,這一現象很長時間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很多地區工藝美術消亡的速度不斷加快,前景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增強,大家都清醒地認識到工藝美術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保護與傳承工藝美術又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熱點,各種保護措施與制度都被重視起來。

1工藝美術的歷史發展過程

對于工藝美術而言,我們按照工藝來劃分大致為三種工藝:傳統工藝、現代工藝和民間工藝,對于每種工藝都依據其自身發展變化和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分為幾個發展階段,一般而言可以羅列如下: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3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內,伴隨著大量廉價工藝品和外國機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宮廷工藝為主體的中國傳統美術工藝在這一時期的商品競爭中由于沒有自身的特色處于明顯的劣勢。隨著后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傳統的宮廷工場由慘淡蕭條最后徹底解體,倍受禁錮的良工巧匠開始自己在民間組織起工廠、作坊或商會,將屬于宮廷皇家的技藝在社會中才傳播開來,傳統工藝由封閉的深宅大院走向民眾。作為自然經濟過程中的一個產物,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在很多方面都集中體現著勞動大眾的需要。它是伴隨著自然經濟結構的解體,商品經濟和都市文明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而產生的。民間工藝美術在最初就應該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線,這一特點在某些地區表現的也是十分明顯,特別在沿海地區和大城市的周圍地區,有很多的民間工藝美術都已經失去質樸、粗放的鄉土品質,日趨精巧工細、嚴謹雅致。

對于工藝美術的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重視發展生產和技術的同時,中國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也應該受到極大的重視。1956年原華東藝術??茖W校等單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學、設計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此之后的幾十年間,全國各地都在為美術事業的發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術院校陸續設立工藝美術學科或專業,并出現一批中等工藝美術學校和多種形式的職工業余教育。新型學院式教育的建設發展,改變了舊社會以師徒方式相傳的單一陳舊的教育形式,極大地擴大和提高了工藝美術創作隊伍的規模和素質。與此同時,中國工藝美術研究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蓬勃發展。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工藝美術研究所,這樣的機構成為工藝美術組織系統中人才最為集中、技藝力量最為雄厚的研究兼生產部門。同時我國很有影響的基本美術類雜志如《工藝美術通訊》和《裝飾》雜志的創刊,為這一時期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陣地。很多的美術名家如王朝聞、陳之佛、龐熏琴、雷圭元、沈從文、沈福文、張光宇、羅叔子等人曾先后發表了一些關于工藝美術的歷史演變、社會作用、本質規律和分類特征等方面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對推進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我國,工藝美術行業隨著文化領域的發展和經濟政策的傾斜,曾經顯現了重組的趨勢。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滯待,原來的靈活多樣形式和市場流通領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業模式的生產方式進行重新組合與整頓,將工藝美術品原有手工業的特點予以極大地調動,進行新型生產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現的現代工藝美術事業卻隨著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寬松的氛圍和環境中逐步壯大起來。與時代相適應的各類藝術設計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社會公眾媒體面前,并且廣泛運用于大范圍的經濟領域。工藝美術也因此愈來愈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工藝美術事業的研究在多種學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學科的發展。

2傳統工藝美術對于美術事業發展的深遠意義

我們必須認識到,傳統工藝美術不單單是我們祖先留下的遺產,也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藝術的發展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F階段,從國家到地方對這種傳統藝術和傳統文化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這是因為它也是我們向世人炫耀的一個資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認同這個觀點,或者覺得有些狹隘,其實傳統工藝美術服務于當前美術發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對設計方面的深遠影響,為了讓我們的文化為更多人所知,為更多人欣賞。

傳統工藝美術是歷史慢慢沉淀的產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東西,在整個民族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對于工藝美術的發展也必須立足于當代進行發展,創新,甚至改進。傳統工藝美術對于設計方面的影響在很多方面表現為一種適應性,是對當代社會和生活的適應。這種適應意味著對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認同。對于現階段美術發展的創新和改進,在適應當代生活需要的同時,保持著傳統中那種優秀的以精神內核為主的東西不變。

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神內核是積淀著的民族精神品質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它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無形的精神通過有形的造物表現出來,有形的藝術作品中蘊含著無形的精神和品質。不依賴于大機器生產,保持這種獨特的、內核的、規定性東西的基礎不變,永不聲息的前進。

3我國美術的教育現狀

我國現階段的美術教育很多還沿用著“藝”和“技”兩條脈絡的教育模式,對應著美術教育效能的兩個側重面,雖然隨著美術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仍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這些問題也恰恰是我們教育上的薄弱之處,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3.1 中小學中的美術教育對于中小學而言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給學生打好基礎,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們美術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但當前隨著應試教育的比重加大,美術教育在這一段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因此在中小學階段,全社會必須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美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自己的藝術發展空間,真正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況且美術教育的實施也會影響學生的文化素質、思維品質、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形成。使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愉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最終讓全體學生都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

3.2 我國農村的美術教育在我國,由于經濟、觀念等客觀方面的諸多因素,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存在著長期落后的現狀。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普遍偏低,教學手法陳舊,這些現象一直存在,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農村人文、地理和自然資源等方面,薄弱環節重點抓,結合各自的教學特點,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育道路。

3.3 高等美術教育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先生對于“什么是美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給了明確的回答,他從哲學角度出發,認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脫。可以說美術教育就是審美文化教育,其包涵審美形態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三方面的內容。

在大力發展經濟,人們對生活質量不斷高要求的今天來說,以純美術為主的高等專業教育顯然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社會的需求了。時代需要高水平的美術家,也呼喚著更多實用美術人才的出現。發展設計教育,不僅是經濟建設,而且還與當代藝術潮流和文化發展的態勢相吻合。藝術創作活動已不局限在畫架上,現實生活空間為人們提供了創造美、感受美、欣賞美的廣闊領域?,F代美術教育可以說就是設計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調整、完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轉變教學觀念,這些在我國的高等專業美術教育中勢在必行。

4發展工藝美術產業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將工藝美術資源好好的加以利用,發揚繼承。這不僅僅對現代社會中的藝術設計發展有深遠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一種復興。

中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制作方面十分精巧,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在世界工藝美術文化發展中獨樹一幟。古代的工藝美術不僅以其豐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藝顯示出了巨大的藝術價值,同時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型經濟,也具有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我國的古代傳統圖案遍布中國工藝美術作品之中,其特殊的文化特色、風格特點及形成因素對于繼承和創新工藝美術文化,發展我國的現代社會的美術藝術設計,進一步提高現代文化的審美情趣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其價值不可估量。

5結束語

我國的工藝美術歷史研究在以前往往關注的是經驗方面的問題,忽視對中國社會現代化和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研究。工藝美術歷史研究很多仍然流行于學院精英和具有個體特征的美術家的研究,并且一直將視覺表現的高端予以推崇。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對工藝美術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對于無法享受精英美術家創作的美術品的普通民眾來說,商業性的印刷品和復制品往往才是平易近人的美術品。這些被看做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才會給世人更全新的視覺經驗,也組成了全新的大眾美術藝術。恰恰是那些大眾化的作品,那些依靠復制或印刷的手段得以普及,并且受到社會大眾廣泛歡迎的通俗藝術,在美術發展史上表現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必須加強國內的工藝美術教育事業,抓好教育這塊堅實的陣地為廣大的美術愛好者做好藝術的傳播與發揚工作。

參考文獻:

[1]郭強.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王麗丹.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體制集談錄.清華大學術學院.北京:2002.

[3]許可為,韓勇.中國工藝美術設計.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4]張道一.中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模式及推廣對策研究[Z].北京:教科規辦,1997.

篇7

1、美術融入烹飪過程中,使菜肴具有視覺藝術感

烹飪工藝美術課程不等于美術課程,教學不是以教畫畫為目的,因為烹飪工藝美術課上的“繪畫材料”為食物,“繪畫顏料”是食物顏色,以食物的顏色和可塑的形狀,提高菜肴的視覺沖擊力才是課程所研究的目標。因此,課程的落腳點是如何通過藝術手段使菜肴體現藝術性。

2、菜肴造型和色彩搭配突出伊斯蘭民族特色

由于本課程是針對清真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所開設,因此伊斯蘭文化、習俗、禁忌以及不同阿拉伯國家色彩圖案禁忌都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所掌握的。針對清真烹飪工藝美術課程,教師不僅要講美的法則、色彩的搭配,還應講解伊斯蘭民俗知識,避免在菜肴造型設計和色彩搭配中出現禁忌圖案或色彩。

3、跨課程合作,彌補美術教室缺乏烹飪知識和技能的不足

缺乏烹飪工藝美術師資是影響烹飪工藝美術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院校是烹飪教師教授,有些院校是由美術教師教授。不管是烹飪教師還是美術教師,他們存在者部分知識技能的欠缺,因而不能使課程發揮其應有作用。而與冷菜拼盤、食品雕刻、面點制作等課程跨課程合作就能較好的彌補教師所欠缺的知識與技能。

4、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展示創造力的平臺

課程教學應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信息單向交流的方式,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創造力的平臺,提供設計交流的平臺,增強競爭意識,形成良性循環。

二、清真烹飪工藝美術課程體系

清真烹飪工藝美術課程本著服務于清真烹飪的理念,根據菜肴制作需要,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四個模塊,即:烹飪造型圖案、烹飪色彩、烹飪宴飲器具的造型、筵席設計。烹飪造型圖案,主要結合伊斯蘭文化以及顏色圖案禁忌學習烹飪菜肴中常出現的花卉圖案、動物圖案、人物圖案、吉祥圖案等。教學采用多媒體,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各種圖案在烹飪菜肴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烹飪色彩的學習,是將色彩的理論知識與食品色彩的應用相結合,使學生掌握烹飪色調的處理技巧,培養學生對菜品的配色能力及因料施藝的能力。烹飪宴飲器具的造型模塊則是培養學生對飲食器具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掌握飲食器具實用美學原則,并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對不同宴會的餐具進行選擇和組合。提高學生對烹飪宴飲器具的應用能力。而筵席設計是根據菜單的種類,訓練學生設計婚宴菜單、壽宴菜單、商務菜單、歡慶菜單等,并突出伊斯蘭特色。理論知識貫穿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

三、清真烹飪工藝美術課程教學模式

烹飪工藝美術不同與美術教學課程,可采用各種豐富的色彩顏料調配涂抹,構成烹飪藝術造型的內容必須是食用原料,它必須選用各種食用的美味原料,塑造出形形的藝術姿態和畫面。它是融合進了烹飪菜肴制作中,經過嚴格的制作工藝和藝術處理,產生視覺沖擊,達到“秀色可餐”、“賞心悅目”、“觀之者動容,味之者動情”的目的和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繪畫材料”為食物,“繪畫顏料”是食物顏色的課程教學特點。采取適合本課程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真正發揮清真烹飪工藝美術課程的基礎作用。針對烹飪工藝美術與繪畫的不同,本課程采用了“理實一體化,跨課程合作”的課程教學模式,以避免理論與實踐脫離嚴重的現象。該模式打破理論課在前,實踐課在后的課程設計。例如,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在菜品配色時有一定困難,把握不好色彩搭配,運用“色環”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從色環中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搭配規律、色彩之間的對比關系。并結合烹飪原料固有色,引導學生將烹飪原料名稱標注在相應色環顏色的位置上,如:色環上的綠色標注有(植物性原料油菜、菠菜、西蘭花、青椒、芹菜、韭菜黃瓜等);紅色標注(植物性原料西紅柿、紅辣椒、胡蘿卜、殷桃、草莓、西瓜瓤等;動物性原料有大蝦、熟火腿、醬肉、臘腸等)。在練習色彩搭配時,如我們要求菜品色彩感覺和諧統一,柔和甜美時,就在色環上找相互靠近的鄰近色的原料進行配色;如需要菜品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時,就選擇互補色或對比色,進行搭配。以此類推,當學生在菜品配色中出現花、亂時,可以運用同類色、鄰近色使其達到統一和諧;當菜品配色過于單一時,可運用對比色使其更加豐富多彩。這種學習方法,使學生將色彩知識與烹飪原材料有效的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對色彩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在沒有感性認識的情況下,對理論知識感到難以理解,感到枯燥,使得課堂教學不夠理想。有時候,學生即便在理論知識方面掌握得較好,但是到了實訓課堂就發生菜肴與烹調方法不符,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為了使課程學習具有針對性,進而增強實用性,同時發揮課程的服務性,烹飪工藝美術與冷菜拼盤、食品雕刻、面點制作等課程跨課程合作,使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如在花卉圖案練習中,先向學生展示烹飪菜肴中常出現的花卉造型有牡丹花、月季花、玉蘭花、睡蓮、水仙花、、梅花等,再請相關教師展示這些花卉圖案分別在冷菜拼盤、食品雕刻、水果拼盤中是如何表現的,學生通過觀看,最直接的感受到各種圖案與烹飪菜肴的結合,然后學生進行課堂繪畫練習,本課程教師演示圖案繪畫的方法,學生先進行臨摹練習,再根據該圖案進行相應圖案的菜品設計,最后給設計的菜品配色。學生還可以根據所學,再加以實物瓜果、蔬菜品白造型練習,特別是在祥圖案練習中,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如:紅梅迎春、荷塘月色、金魚戲蓮等主題性造型設計練習,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篇8

工藝美術專業課程教學主要涉及設計思路和制作方法。然而,教師用語言描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往往顯得簡單抽象,學生也易感到困惑不解,還得借助大量教具。如果使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動畫或者影音等方式來展示,教學內容中抽象的概念就會形象化,教學過程會變得富有趣味,深奧的原理、復雜的設計制作工藝會變得淺顯、直觀、易懂,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問題。而且,多媒體課件具有良好的互動操作性和可重復使用的功能,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便于學生掌握知識。

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以往的工藝美術專業實踐課教學,通常是學生圍在教師身邊觀看教師演示技能的操作過程,之后學生再進行獨立的實踐操作。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了眾多專業人才,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由于學生人數多,教師必須分組演示,相同的內容重復操作多遍,費時費力;第二,學生往往只有一次觀看教師演示的機會,由于所站位置不同,對教師演示的領會往往也不相同;第三,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如果用于演示的時間過多,指導學生的時間就會相對較少,學生實踐操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而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方法,如利用動畫或影視演示實踐工藝流程,學生可以邊看演示邊做,反復比較,逐漸領會設計制作的要領。這樣教師就可以抽出時間巡回指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專業技能技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與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

三、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今社會,人才應用呈現開放型格局,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學應當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進行相應的調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設計教育應從實際出發,注重探索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教學途徑。實驗證明,人類各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與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在工藝美術專業設計與制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與工藝美術專業相關的圖片、作品,并配以音樂,對學生的感官進行有效刺激,充分調動學生探索與制作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工藝美術所蘊含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從感性的角度觸類旁通,自主收集和分析材料,相互交流,拓展思維,對現代工藝美術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具備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

在工藝美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總有一些學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識點,以往教師就需要一對一指導,或者反復講解、操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增加了教師教學的勞動強度。如果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將制作好的教學內容上傳到校園網的教學資源庫,那么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使有限的課堂時間得到無限延伸。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內容,可在課余時間結合自己的需要自主學習,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為知識的鞏固和再學習提供了保障。這不僅解決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遺留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組織討論、輔導答疑、研討教學和進行創新?,F代信息技術給教師的備課和組織教學也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優化了教學效果與教學過程。

五、結語

篇9

【關鍵詞】科技進步 工藝美術 發展

中國工藝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工藝美術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大多都是由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同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工藝美術”這一概念產生于近代歐洲,即莫里斯的“工藝美術運動”,在中國,他作為專用概念的成立和使用是在20世紀初期。這以后,許多學者都對“工藝美術”進行詮釋,最新的是吳山1987年主編的《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工藝美術”條目作如下解釋:工藝美術是“造型”藝術之一[1]。工藝,是工業的一種加工手段,即體現從原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加工過程;也可以理解為“工業技藝”或“工業藝術”,但并非所有工藝都是藝術的,工藝美術應具備對一定物質材料作藝術加工的因素……

李硯祖曾在他的《工藝美術概論》中說:“技術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偉大才智的標志。技術具有不斷發展和進化的本質屬性,作為社會生產力的要素,它是推動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的動力。”他又說:“工藝材料、技術與藝術是工藝美術的三大構成要素?!夹g是造型的手段,沒有工藝技術就沒有工藝造型,也就不可能有工藝美術的存在。”[2]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工藝美術必受到技術上的制約,這就使得工藝美術與科技有著密切的關系,科技進步促進中國工藝美術發展。

1 石器時代

設計藝術理論研究學者諸葛鎧認為“藝術起源于300萬年前石器制作的那一刻起”。原始人類為了獲取生活資料,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他們只有攝取自然環境中的現存工具,如木材、石頭等。經過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用礫石(鵝卵石)來作為原材料,而且其中的許多的石器保留了圓潤的一端便于手握,另一端打擊成缺口作為刃部。他們認為這樣更有利獲取生產資料。

原始人類在沒有任何技術的直接承繼的初期,要取得一點進步往往都要經過若干萬年的時間。如從距今300萬年前的到距今175萬年前的石器發展,也只是從一些粗糙簡單的礫石器,發展為具有不同用途的砍砸器、盤狀器和球形器等。然而,當發展到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石器已經從最初的粗糙、簡單、品類單一到精美、復雜和品種多樣,如對玉器的雕琢,最具代表的是玉龍。

若沒有高超的技術,那半圓的、形神兼備的玉龍如何雕琢得成功?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材料性能的認識,進而利用材料的特性發明了新的技術和新型器物。比如石器時代穿孔技術的發明,可以說是石器制作技術上的一項突破,它的發明導致了帶柄石器工具的產生,如石斧、骨針等,而骨針又可以縫織皮毛,這又影響了服飾工藝的發展,可視作技術對工藝美術的影響,他們既具有審美功能,又有適用功能,當然在當時是以適用功能為主的。

2 陶器時代

當兩個石頭碰撞達到一定的溫度時,就產生了火花,也就開始了火的使用,這是人類技術史上了一項偉大發明,作用之一就是導致了制陶技術的產生。陶器是農業定居生活的產物。在火未發明之前,人類要想裝液體,只有把泥土捏成碗的形狀,然后把他曬干,但用這樣的容器盛水,時間長了結果只能是碗被水融掉。幸運的是人們很早就發現了火,這使人類以自己的技術力量改變了物質原來的化學性質,制造出了一個嶄新的品類――陶器。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制陶技術也是不斷進步的,李硯祖先生曾在《工藝美術概論》中寫道:“從制陶工藝的發展來看,從陶土的不陶洗到陶洗、選擇,從手捏成型、泥條盤筑到慢輪制作,從裝飾上的磨光到畫紋飾、刻花、堆紋,從露天燒制到發明豎穴式和橫穴式窯,可以看到制陶工藝技術不斷進步發展的上升序列?!?/p>

中國彩陶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且花紋精美、圖案繁麗、格式活潑,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然而這些彩繪要繪到陶器上是何等的不易?。∫淮螣遣恍械?,有的要經過二次燒,甚至要三次燒,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三彩”就是要經過多次燒才能達到效果。二次燒的溫度要比一次燒的溫度低,這個過程要使用降低溫度的溶劑來達到這一目的?!疤迫省笔怯勉U作為溶劑,然而鉛不穩定,具有流動性,溫度高了就回流淌下來,而褐色與白色較穩定,所以穩定的與不穩定的混在一起就形成一種非常美妙的色彩斑斕的效果。如果沒有高超的制造技術,不可能有這么震驚中外的工藝美術品。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制陶的溫度上升到1200℃時就產生了瓷,這最早產生在中國,這些瓷器給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又添了一筆。

3 青銅時代

據今4000年左右,中原地區邁入青銅時代的門檻,青銅工藝是繼陶器工藝之后又一輝煌的工藝美術創造?!般~是人類最早認識和使用的金屬之一。人類開始以天然銅緞制小件工具和飾物,繼而發明冶銅技術”[3]。但是在一開始并不能直接冶煉青銅,最先緞制的是紅銅,人們在冶煉過程中加入技術,最后才緞制成具有威懾力的大型的青銅器。據說,“最初,人們使用的是地表常與自然銅伴生的孔雀石、藍銅礦等,用這種礦石冶煉的銅是較純的自然銅。接著是開采氧化礦層中的礦石,冶煉出的銅往往含較多的砷或銻。含砷的銅經過冷鍛會很快硬化,其性能優于紅銅??墒?,一旦采用了硫化礦石,由于在焙燒階段大量的砷要流失,所以煉出的銅又是較純的銅,其硬度不如砷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尋找新的物質來提高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就成為生產硬銅的基本工藝,并最終導致青銅時代的到來。顯然,同期的起源發展依紅銅、砷銅、青銅先后序列,也是由銅礦礦床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盵4]

若沒有長期鑄銅經驗的積累,技術的提高,如何能鑄出像長信宮燈及司母戊大方鼎呢?這是目前世界上所見的最大的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1700多斤。今人知道古人制銅的方法主要有陶范法和蠟模法(俗稱失蠟法),有學者認為失蠟法不夠科學,因為在制作大型或細膩的青銅器時,當銅液還沒流滿蠟模時,銅液就已經凝固了。如果推測是運用分鑄法,那么在沒有發明焊接之前(焊接最早于周代)三腳鼎(作為烹飪器,便于在器體下用火加溫,但足是空心的)的三腳是如何安置上的呢?所以,有許多大型的、裝飾復雜的青銅器的制作至今都是一個謎。

另外,早商時期的在張家寨南街出土的一隊四腳鼎等更令人不可思議,兩鼎皆有1米高,重量一樣,是一對“雙胞胎”。就算用陶范法,制作內范和外番,也難以做兩個一模一樣的。

4 鐵器時代

發展到漢代時,鐵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極大地推動了漢工藝美術的發展,鐵與銅一樣也是外來的,但在當時鐵由中央控制,由于鐵的價格比銅低,所以鐵的使用非常廣泛,比如戰場上用的兵器、盔甲等還有農民耕作的農具都是鐵制作而成。到了清代,在安徽的蕪湖出現了很有名的工藝品類――鐵畫,它是用鐵片經過鍛打、焊接制成的室內裝飾品。據記載,“康熙年間,有湯天敵者,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墨勢”。于是得到啟示,以鐵制畫。他制作的鐵畫蒼勁有力,古樸大方。在家具工藝中,已形成京作、蘇作、廣作、海作之分。蘇作保持明式傳統,廣作則重裝修,采用浮雕及鏤空等多種手法。[5]

以上所述石器、陶器、青銅、鐵器時代,從總的方面看科技促進工藝美術發展,技術的一次次提高,帶來了工藝美術的一次次飛躍。但是,在如今高科技發展的今天,有人認為中國工藝美術過時或者滯后了。而現代的工藝美術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化身了新的面貌存在。例如,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原用竹藤等編竹籃,改用成硬塑料皮編籃,這樣一方面為了抑制濫砍濫伐,另一方面二次利用了塑料,而且塑料的使用壽命比竹藤長。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代科技還是同樣一如既往的促進工藝美術的發展,如現代制陶瓷的窯已不是以前用的柴窯了,而改用含高科技的電窯燒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產品的損失率。只是現代的工藝美術品大多是滿足人們審美需要而被放置在家中美化生活,使用的作用大大降低了。

諸葛鎧先生認為,工藝美術作為一個行業和設計藝術專業中的學科方向,并沒有消亡。在審美需求日益多樣化的社會里,工藝美術在發揚傳統手工技藝之長,并與現代審美觀念結合,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未來的時代里,科技的進步會使我們得到更多更美的工藝美術品。也許工藝美術會尋找出一個更好的出路。

參考文獻

[1]諸葛鎧著.《設計藝術學十講》.山東畫報出版社,P12.

[2]李硯祖著.《工藝美術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P10.

[3]《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權術出版社,1986年,P533.

篇10

    魯迅先生說:藝術家應當介入生活,勇敢地接受生活,時代的挑戰,通過自身對于生活的介入改變生活。使之向著理想轉變前進。藝術不能從美的孤立意義上談美的信仰,而應該從沒與人類實踐的關系上談美的追求。融合關暖于意象之中,才復合藝術創造的本性。黃楊木雕亞太大師高公博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 高公博卷》中提到:自己的藝術之路離不開其藝術理念的指導。高公博曾對自己的藝術理念進行總結,將其歸納為四個字:“新、奇、獨、變”。新是指觀念的更新,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生活水平的改善,進入人們的視野的藝術種類繁多,人們的審美也跟隨著潮流變化著。新作品也應該與時俱進,契合當代人的審美需要。奇是指在創作過程中允許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并且將奇思妙想變為現實。獨則是獨特、獨立的個性。凡是成功的作品,必定首先誕生于作者獨立的思維和獨到的構思。只有強調個性的人,才會超越自我,超越別人,甚至是超越時代。變是指不斷的變化,這是藝術的真諦。美是從無窮的變化中產生的。黃楊木雕劈雕作品《屈原》是高公博大師在劈雕藝術領域的力作。在藝術實踐過程中觀察,了解并總結不同材料產生劈紋形狀的不同的規律。作品的材料是一條長形的略帶傾斜狀的木塊,劈開后呈現天然的“流水型”和“巖石型”的紋理。高公博大師將這一特點加以利用。刻畫出愛國詩人屈原憂國憂民的崇高形象。劈紋的美是千姿百態的,有起有伏之美,線條之美和意象之美、對于這些沒得捕捉與利用,是劈雕藝術的創作前提。

    內地美學評論家李澤厚認為:藝術是心與物的結合,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是再現與表現的結合。工藝美術的美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好結果。溫州發繡提出:應物施針,法隨心意。的創作理念,是對外物與內化的藝術融合,是內化與再生的一個過程。在創作者認識客觀物象,觀察物象,理解物象,在心中形成內在的物象的過程之后,在創作過程中進行針法布局,色彩與肌理的落實。溫州發繡作品《受驚的駱駝》是中國刺繡大師孟永國赴阿聯酋考察途中深入沙漠深處巧遇一群休憩的野駱駝。見此稀罕物欣喜至極的孟永國大師立馬掏出照相機,將這群可愛自然的野駱駝的形象記錄下來時,卻驚動了這群機警的家伙們,致使受到驚嚇的它們四處逃竄。而相機也幸運了記錄了這一神奇瞬間。歸國之后的孟永國大師對這組照片嘖嘖稱好,心中充滿了藝術創作的欲望。歷時半年終將這組因受到陌生人驚嚇的,戒備心十足的單峰野駱駝表現的栩栩如生。孟永國大師介紹作品針法是順著駱駝本身的毛發生長的順序結合它身體的結構來施針。在色彩方面是運用不同人種的頭發合繡,深淺虛實拉開層次。在談及這幅作品創作過程時孟永國大師雖然寥寥幾句去解說,他反映在作品中的藝術意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復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的心靈去探究和領悟。而這也是作品本身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的根本。

    李澤厚在結合歷史唯物論哲學將美學“實踐”引入有關美學的本質的思考中。他認為作為個體的人能從審美的角度去發現自然規律中的美,尋找提煉美,實質上是改變了自然與人之間的常態關系。作為實踐者,在美的創造過程中“實踐”作為連結主體和客體的橋梁,使人作為主體與自然為客體的相互對話與交流之中。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樂清細紋刻紙作品《西游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為題材將之創作。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多與人們生活相關。而神話是民間文學的一種,以口口相傳集體創作的形式流行與民間。神鬼故事或神鬼化的英雄故事表達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爭斗和理想追求?!段饔斡洝吩谑澜缥膶W史上影響重大,故事情節更是深入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心中。這幅細紋刻紙設計者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盧發良巧妙地將故事情節融合在一個作品之中,唐僧四人西天取經路途艱辛,歷盡磨難。表現唐僧的正直但優柔寡斷;悟空的機警武藝高強但不被約束;八戒的討人歡喜但是花心、好色、軟糯;沙和尚的善良但卻不謹慎的個性表現的十分分明。藝術作品離不開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二者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相互包容,相互轉化。作品雖未把《西游記》所有情節都一一呈現,巧妙的去其重要情節,將作品的內容升華與作品的形式相互融合,又鮮明的表現主要生物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