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新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24 18:0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檢驗新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學檢驗新技術

篇1

“創新理論”一詞源于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對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的解說。自20世紀初該理論提出以來,創新理論所表述的內容豐富而具體,涵蓋技術、知識以及制度等諸多方面。從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走過的發展歷程來看,創新人才培養無一不是作為推動國家高速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我國的高等教育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培養的學生不能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而要造就一批具有杰出思想、具有真才實學的科技實用性人才,就必然要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創新型人才的內涵

北京師范大學的鐘秉林校長曾經把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博專結合的知識基礎;二是以創新思維和能力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中心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四是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五是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六是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創新型人才強調的是首創精神和超越能力。面對問題具有強烈的探索興趣和欲望,并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艱險和追求真理的勇氣;敢于對已有知識、結論提出質疑、挑戰,進行批判性思維;善于開展創造性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創造性成果。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贛西地區一所綜合性高職院校,學院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路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學院的重點專業和江西省高職示范性專業,根據職院辦學定位和專業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專業適應性和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從2010年起,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3次修訂與完善。按照“厚基礎、知識面寬、更新內容、整體優化、加強能力、提高素質、減少課時”的思路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探討。具體的做法是:

(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崗位能力

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本舉措。強調以工作崗位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重點的培養目標是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我院創立的“遞進式144”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其基本思路就是通過校內課堂教學和校外頂崗實踐,樹立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與能力“。遞進式144”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崗位為中心,按“崗位素質”“崗位專業”“崗位技能”“崗位拓展”四個模塊開展教學,按照“崗位認知仿崗實訓崗位實踐定崗實習”遞次推進能力提升的四條培養途徑,培養既適應專業崗位,又有廣闊領域發展前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獨到之處就在于為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較廣闊的空間。

(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為參照,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衛生服務需求,具有良好職業素質、敬業精神強和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創新課程標準為基準。

淡化專業,推行能力和素質教育。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往執行的課程體系設置更多地傾向于專業化標準,與培養技術技能型的醫學檢驗創新型人才目的相距深遠。為此,在做出市場調研、行業專家論證的基礎上,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新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和設置進行整合,以專業素質、專業技能培養作為兩條主線,維持教學總量基本不變,僅在所開課程門類進行調整。突出實踐教學和人文教育環節,根據專業特點增加部分選修課程,將基礎性、驗證性的實踐教學內容縮減整合,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課時的比例。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教學編排上,突出人文教育與醫學教育的結合,使能夠反映醫學模式、衛生服務模式轉變所必需的各種新概念、新知識和新技能融入社科類課程。調整后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體現了地方性與應用型、綜合性與復合型、適應性與多類型的特點,既能滿足為贛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體現地方特色的需求,又在整體上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思想。

2.以創新實踐教學為重點。

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手段在于實施有效實踐教學。為此,新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課程的開設比例就顯得意義非凡。具體的做法是將我院現有的基礎、藥學、醫學檢驗各實驗室向學生全面開放,營造大學生創新試驗區,納入行業標準,引導學生早期接觸工作任務;率先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實行理論教學、實訓操作和醫院實踐“教、學、做一體化”。下一步,將依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作為省級重點專業的契機,集中學校與校企合作方的優勢資源,打造融醫療、衛生、管理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省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試驗區”,讓教師、學生從課堂走出去,深入基層、接觸社會實踐,將教學、科研、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科研成果及時轉化到課堂教學和社會服務中,為創新型人才培養開辟一條嶄新的途徑。

3.以創新教學方法為手段。

教學方法的改革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能否培養出大批創新型人才去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要實施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創新型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問題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就極為有用,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有利于創造性和思維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理論教學就嘗試過“PBL———問題式”學習法,采取“一堂課一個問題”的教育模式,課前教師向學生發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寫出答案,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技術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內容。PBL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在遇到不可預知的問題時,通過團隊的合作來尋求解決方案。既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4.以創新師資隊伍為核心。

實施創新教學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了推進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學校制定了各項政策和制度來確保創新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一是發揮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從本地區引進專家學者、行業能手從事專業教學。鼓勵青年教師深入醫院或行業進行實踐鍛煉,使他們能及時地把握行業的新動向,將實踐過程中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融入教學之中。二是優化教師的學歷結構,采取內培外引的方式,增加高素質、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來我校從事醫學檢驗技術教學工作,使本教學團隊中不斷注入新思維、新方法。三是完善教師的激勵機制,相關獎勵政策向一線教師傾斜,在職稱晉升、學歷提升等方面優先考慮,特別是要提倡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積極參與本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參與到相關行業進行實踐鍛煉。四是積極開展青年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打造一支既懂理論又能實踐的高職能教學團隊。

5.以營造創新型大學文化為靈魂。

篇2

1 實驗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

學校一貫重視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制定了相關政策配套落實,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藝術設計實驗中心的實驗教學定位及規劃是以1條主導線和5個規劃點組成,簡稱“1線5點”的藝工結合實驗教學理念。“1線”即1條主導線是本中心實驗教學定位主導;“5點”即這1條定位主導線的5個組成節點,也是整體實驗教學的5個規劃部分,由此構成“1線5點”的實驗教學理念。

1.1 教學定位

建成具有工科特色,藝工結合,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實驗教學體系,是本實驗中心始終堅持的一條教學定位主導線。引入本校工科教學的工程技術、結構分析、力學要求等知識元素,并且運用藝術的眼光綜合開拓實驗教學視野,使用本校跨學科教學資源與校外行業企業實際項目資源,采取學科交叉、知識融合、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完善本中心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由此,來實現藝術設計實驗中心依托天津理工大學多學科優勢,發展藝工結合的應用型實驗教學新模式,鍛煉一支教學知識多元化和實踐技術綜合化的教師隊伍,培養具有應用型設計能力、綜合型知識結構、文理型思維模式的實用人才的實驗教學定位目標。

1.2 教學規劃

實驗教學5點規劃(教學體系、服務對象、教師隊伍、教學內容、資源運用)發展的目標是將藝術設計實驗中心打造成服務于全學校和全社會的實用設計研究基地,面對學校為相關專業師生的科研項目、專業設計建造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教學與研究平臺;面對社會為相關行業企業的項目研發、技術生產合作提供專業設計人才支持和應用型人力資源培養;推動天津濱海經濟帶的發展,提升京津冀一體化應用型人才儲備。

2 實驗教學內容和體系

2.1 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實驗教學體系是以培養學生設計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展開建設;以藝術設計與工程技術結合、多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方針進行教學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與創新的實施內容:按照培養學生3大能力來設計3個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再通過3個不同時段完成整體實驗教學安排,設計應用能力培養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其中包括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3大能力是按照基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綜合創新型實驗3個層次階段進行教學培養。

2.2 實驗教學方法

采取引導式、質疑式、開放式、研究式的實驗教學方法。

引導式實驗教學方法。在基礎型實驗訓練中,主要有教師引導學生走向實驗,向學生傳授實驗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實驗要求,傳授科學研究方法,文獻查閱方法,實驗報告和科學論文撰寫方法等。

質疑式實驗教學方法。在提高型實驗中,學生帶著學習問題,有目的的走向實驗室,走向教師。他們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問題。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多人合作,分工完成,發揮團隊優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開放式實驗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保證實驗時間,本中心26個實驗室全天候面向學生開放,不受課時限制,中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學生充分利用課時外時間進行實踐,積累素材,自主構思,獨立完成設計作品。

2.3 實驗教學手段

推行基于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并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實驗教學手段,計算機與網絡的現代化實驗的教學手段。實驗教學系統的現代化是聯系教與學的紐帶,是開展工程訓練的重要環節。

基于藝術類專業實驗性強的特點,在實驗教學中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并存,交織互補。改進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藝術類課程特點,大膽使用“精品課程群”貫穿專業基礎實驗全體課程。

計算機與網絡的實驗教學手段。注重網絡教學,特別是網絡實踐教學,以精品課程的實驗標準為建設目標,部分實現了計算機與網絡的實驗登陸與實驗教學,信息查找,實驗考核。

3 創新型實驗教學特色

藝術設計實驗中心依托天津理工大學多學科優勢,多年來不斷改進和完善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理念、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機制等方面形成藝術類實驗教學中心的特色。

3.1 跨專業學科交叉、工程技術與藝術設計融合的教學模式

依托天津理工大學多學科優勢,采用藝工結合方式,將本院工業設計與機械學院、材料科學學院、計算機學院等相關學科交叉,合理將工科工程技術技能知識融合工業設計實驗教學,鍛煉學生綜合設計應用能力,提升該專業實驗教學質量。

3.2 市級品牌專業促進校內外合作項目實訓的資源運用

工業設計專業采用開放式協作實驗教學手段,充分使用學校與社會兩大資源,品牌專業建設促使實驗中心設備得到提升、實驗環境獲得改善,吸引校內相關學科交叉學院與專業的關注合作;并且促進校外企業相關專業的項目研發合作,積極參與本實驗中心的資源建設。

3.3 國際化合作辦學構建專業前沿技術合作訓練平臺

依托本院強大的國際化合作辦學背景,動畫設計專業與加拿大魁北克國立大學合作辦學,工業設計專業與美國北卡州立大學藝術學院合作辦學,國際化理念、高端化教學、前沿化技術提高實驗中心質量水平,搭建國際化協作實驗教學訓練平臺。

4 實驗教學成果

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各實踐教學環節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使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綜合設計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實的訓練。經過中心實驗課程環節、課程設計環節、專業設計環節以及畢業設計等優化的實踐環節學習與訓練,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綜合素質得到了升華。中心同步于現代前沿綜合設計應用水平的實驗設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高。在嚴格的考核標準下,學生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成績多年來一直保持優良。學生在操作技能應用實踐能力、面向設計與工程的應用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篇3

[關鍵詞]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術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是在農業微生物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培養了大量社會所需的生物技術人才,與社會聯系廣泛,社會聲譽逐步提升,專業建設能密切聯系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在與相關產業和領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機制與途徑,畢業生廣泛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歷年初次就業率就達到85%以上。

經過多年的建設,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體系已較為成熟,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對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思路及方案的制訂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優勢、就業需求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要站在學科前沿,緊盯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趨勢,適度超前,培養在幾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龍江省寒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這一平臺,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以下幾個層次進行:首先是基礎課實踐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生物基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遺傳學課程的實驗與生物基礎課的野外實習得到初步的鍛煉;其次是在學習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及設備、細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等專業課程中的實驗及實習得到進一步的訓練,主要涉及一些專業基本技術的培養;最后就是本科畢業論文的設計、研究及畢業實習。但在實踐能力培養過程逐漸發現存在諸多問題。

(一)實驗課內容陳舊重復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發展最快的學科,生物技術的研究內容、方法及設備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生物技術的發展,實驗教學要不斷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師資力量條件的限制,儀器設備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課程的實驗內容無法更新。比如,發酵工程及設備的實驗有3個:豆醬的生產、酸奶的發酵和固定化酵母細胞及酒精的生產,實驗內容仍舊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發酵工程及設備、酶工程兩門課程均有固定化細胞的實驗內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也存在實驗內容重復的問題。實驗課內容的陳舊及重復,使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競爭力不強。

(二)課程實習實施效果良莠不齊

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實習主要涉及三門課,一是生物學基礎,在帽兒山進行為期1周的標本采集及鑒定實習,該課程的實習由學生直接參與,加之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帶隊,歷年實施效果較好,得到學生歡迎。另兩門是發酵工程及設備、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專業課,也均有1周的課程實習,但該兩門課程的實習均是采用參觀實習的形式,由于該部分的實習均是參觀發酵車間,噪音大,學生聽不清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走馬觀花,預計的實習時間很難達到,存在著實習實際學時達不到理論學時及實習效果差的問題。另外,發酵車間均大同小異,選擇參觀好幾個發酵工廠,學習效果差異不大,學生通過實習學到的知識量少。

(三)畢業論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的設計、實施和撰寫,畢業論文的完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目前存在著老師指導學生數量過多的現象,有的老師會指導10名左右本科生;同時需要老師填寫及督促、檢查學生完成的表格有選題執行情況統計表、指導教師情況統計表、教師工作總結、畢業論文執行情況檢查表、中期檢查表、工作進度表、教師指導記錄表、工作日志、學生工作總結和優秀論文推薦表等,這些均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使老師平均指導每個學生的精力減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畢業論文完成質量不高的問題。

(四)畢業實習實施困難

教學計劃中安排學生在第八學期的1至15周進行畢業實習,是將四年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可促進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目前就業的嚴峻形勢、學校對就業率的要求使學生不能安心去實習,因為利用實習階段去找工作的學生較多,而學院為了完成就業的任務,也放松了對畢業實習的管理。另外,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差,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不能很快適應角色,用人單位也不愿意接收實踐能力不強的學生。

二、工程中心建設的實踐條件

寒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單位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共建單位為哈爾濱世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擁有包括35L-500L-1000L發酵系統、厭氧操作臺、大型高速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高分辨率顯微鏡、蛋白質純化系統、高效液相色譜等儀器設備100多臺套,價值500多萬元。中心學術帶頭人王偉東教授目前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首席專家、黑龍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首席專家、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團隊多年來在木質纖維素的微生物分解與轉化、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化處理生產生物有機肥、沼氣發酵技術與工程和秸稈微生物發酵生產飼料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眾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業哈爾濱世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環保工程設計及施工、農林廢棄物及污水處理的生物技術與生物質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農業廢棄物處理、環境污染(水、氣、固體廢棄物)防治厭氧處理工程、大型沼氣發電工程、發酵料液制肥工程、環保設備集成、環保產品、環境工程等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來,完成了雞西市梨樹區堿廠村、阿城濱圣養殖基地、通河龍口等多處大型沼氣工程。公司通過多起大型沼氣工程的建設,具備了豐富的建設經驗,能夠承擔大型沼氣工程的建設與機械設備的開發、安裝、調試等工作。公司不僅致力于沼氣工程的建設工作,還致力于先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開展畜禽糞便堆肥化、生物質能源工藝技術及相關工程設備研發、技術熟化、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優化實驗課設置,整合實驗內容

針對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參考國內高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實驗的設置進行實驗項目的整合,把重復的內容進行了歸類,開設新的實驗項目。每門課程的實驗內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課教師進行開會論證,參與者為生物技術專業所有的授課教師及學院主管領導,特別邀請共建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對實驗課的開設實行嚴格的論證,并對有些課程的實驗進行了整合,形成一門課程: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課程,總學時為40學時,在第六學期開課;教學內容主要是融會貫通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發酵培養的實驗技能,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條件及今后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的要求開展實驗;教學方式采用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由指導老師對實驗方案修正后實施。

(二)調整專業課程實習為生產實習

鑒于專業課程實習與畢業實習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生物技術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保留了生物基礎課程實習,取消了專業課程實習,在第五學期的開學之初增加4周的生產實習,主要是進入發酵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為了讓學生能在實習單位盡快適應生產單位的條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擁有的發酵設備條件,在工程中心進行1周的操作訓練后分散進入實習單位,如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東日成酶制劑廠、大慶華理能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10多個企業,采用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負責制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

(三)建設“多師結構”的實踐教師教學團隊

在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教師方面,我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5]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打破完全由教師承擔的制度,采用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方式。一方面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課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企業的一些問題,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勵學生依據工程中心的條件申請創新訓練項目

為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我省及學校從2012年起設立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獲批省級項目,學校支持8000元/項;獲批校級項目,學校支持5000元/項。鼓勵學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條件進行創新訓練項目申請,申請成功后,工程中心將依據項目的內容提供實驗條件。

四、人才培養效果

實驗課程整合后,改變了以往以小的實驗為主,實驗內容簡單,僅僅為理論中某一知識點驗證的弊端,將有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起到了很好的詮釋作用。生產實習的安排在解決了專業課程實習僅是參觀而得不到實際鍛煉的問題的同時,還為更好地開展畢業實習奠定了基礎,在此過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銜接作用。“多師結構”的實踐教師教學團隊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選題內容比例增加。2009級畢業生選題中,針對實際問題的選題占32.4%,雖然比例還不是很高,但比2008級畢業生增加了近10%。2009級畢生中有15人參加到創新研究項目中,有5人次獲得優秀畢業論文,投稿論文3篇。

五、結語

生物技術專業結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進行了一些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改革,充分調用工程中心的各種資源,讓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獲得不同的經歷,接受多種熏陶,打造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并舉的育人平臺,將學生、指導教師團隊、工程中心、企業現場融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構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礙實踐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還有很多,諸如限制實驗項目更新的儀器設備、畢業論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寫、畢業實習與就業矛盾的解決等問題,還需要主管部門的認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彥杰,韓毅強,晏磊,等.生物技術專業“落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長春,郝錫聯,等.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實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13-115.

[3] 趙琦,茍小軍.地方高校生物技術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2):56-58.

篇4

關鍵詞:藝術設計;開放式;創新型;教學模式

0 引言

21世紀以來,藝術設計教育迫切需要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開放式創新型教學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為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藝術設計是一種功能與美學相結合的空間藝術形式。藝術設計教育與純藝術教育相比,具有審美與實用相結合的雙重價值取向。與其他學科教育相比,更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教學模式有著自身個性化的要求。故此,藝術設計教育應當注重學生審美及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將生產技術的掌握與對美的理解有機結合。

開放式教學符合藝術設計學科教育的發展趨勢。在多元化、靈活性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強調創新意識,構建以開放式教育為核心的創新型模式,使得教學思維更加活躍開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造能力。

1 “藝術設計”開放式創新型教學模式建構

1.1 優化課程體系

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核心是課程體系的優化設置,同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的建構應注重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并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積極性,挖掘其潛能,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藝術審美,同時掌握具有獨創性的設計技能。這就要求課程設置應該不僅僅著眼于理論課程的教授,更應合理地將考察調研與實驗性內容融入其中,在教學內容的中有機安排理論與實踐內容,使得課程難易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結合實驗內容穿插安排,形成課程優化體系的完整結構。

1.2 創新教學內容

在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建構中,創新教學內容是關鍵,這是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之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可以通過分組進行項目設計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發揮各自特長。在教學中研發教學實驗設備能夠更好地提高效率,如網絡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可以使教學互動靈活多元,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間的課堂及課后討論。藝術設計教材的編寫應符合創新教學內容精神,在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設計與應用實踐納入其中,使理論服務于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實際項目的操作過程,可以避免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從而更好地與社會接軌。

完整有效的課程結構是課程內容創新的保障。在合理的課程結構架構中搭建課程內容,才能兼具整體與細節,使得整個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系統性的有機整體。在課程安排上應集中連續貫穿整個學習階段,實現全天、連續排課,這樣可以有整塊的時間指導學生完成與課程內容相符的大型作業項目。在連續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將藝術理論與設計實踐有機結合,完整消化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深層解讀,也能夠及時與教師互動討論。課程安排的“緊張感”并非“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張弛有度的教學節奏的連續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探討式的教學,以討論、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形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3 創新教學評價

縱觀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構建,其教學評價包括“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兩個階段。“過程評價”貫穿于教學開展的進程之中,是對教學環節的總結與梳理。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獲得及時的反饋內容,通過評價內容發現教學中的優缺之處,保證各個教學環節的開展的正確性、可行性及連貫性,實現教學內容有序進行。“結果評價”是教學內容完成之后的評價與總結,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對整個藝術設計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氛圍、學生掌握情況等進行整體的把握,進而調整教學的各個局部環節,使得整體教學內容更為有機和合理。

從藝術設計教學參與者的角度來看,還可分為“學生學習評價”及“教師教學評價”。這是一個教學相長、互為促進的評價體系,能夠更為直觀地考察教學雙方對于課程內容的感受體驗。“學生學習評價”主要集中在,對于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設計技能的掌握、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團隊合作的協調性、社會實踐的適應性等方面。在學生評價體系中,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評價體系需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對整個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并得出結論。“教師教學評價”是順利實現教學教授的重要環節。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狀況,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從學生的反饋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不足,通過互動交流及時進行彌補。“學”與“教”評價體系相互交織、互為促進,使學生能夠扎實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

1.4 創新教學實踐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學實踐與理論教學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卻是教學環節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常有脫離社會市場需要、教學實踐計劃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忽視實踐質量評價等問題。這就造成了學校所教授的內容與現實社會中需要的技能以及項目運作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使得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無縫接軌。

藝術設計開放式創新型教學應把教學實踐與社會市場結合起來,將實際業務項目引入課堂教學,與企業、項目單位進行合作,讓學生在親身投入實際項目的開發設計過程中接受市場的考驗。這一過程能夠使得學生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提前進行崗位實習,并在教學模式構建的實踐環節當中,將自己作為企業單位的職員,獲得藝術設計教學的新認識,從不同視角審視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應變能力,更好地為走向工作崗位做好一切準備,不再紙上談兵。

教學實踐重點在于熟悉業務流程,了解各個階段不同的要求和任務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彌補學校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具有方向感和目標性。教學實踐不僅僅在于對專業層面內容的把握,更應該掌握精湛技能之外的,適應工作環境的品質和特質。例如,職業道德的培養、協作能力掌控、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的展現等,這些專業之外能力的鍛煉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如魚得水。

2 結語

篇5

【摘要】文章通過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發展要求的分析,探討以工作室項目為導向的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新時代培養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高素質人才教育的實踐教學形式。

【關鍵詞】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工作室項目;創新實踐教學

一、獨立學院與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

隨著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引進與普及,以及國家對獨立學院高等教育的重視,實踐教學在獨立學院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要求獨立學院在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基礎上,注重學生專業實際工作的應用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獨立學科,就其專業具有的特殊性來講,需要達到實踐性、創造性和職業性的目的,參照工作項目內容,結合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建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技能、加強創新實踐教學的建設,實現教學相融,以及工作項目的綜合化、整體化。

在專業改革過程中,獨立院校也逐漸認識到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要求,實踐教學與工作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將作為獨立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主要方向引導教學模式的變革。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可以有效地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理論知識聯系實踐解決現實設計項目問題,還能加強實踐技能,增強動手能力;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在觀察、發現、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工作室項目的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工作室項目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模式

近幾年興起了很多與藝術設計教育相關的工作室,如有校企合作的、有行業協會專家設立的、有政府搭建的,以及各大院校如中央美術學院等在導師負責制度下建立的各種類型工作室等。這些工作室都是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研究中,對之前相對封閉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突破,是體現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的重要通道。而基于這些工作室項目平臺下的藝術設計教學實踐環節,是對原實習基地的定位與概念的一個突破,是藝術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改革的一個創新起點。工作室項目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模式如下:

(一)綜合技能的培養

產學研的結合,把設計項目引入到課程中,以真實的設計項目為載體,調整藝術設計核心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與設計項目、設計實踐緊密結合,踐行教、學、做綜合成一體的,在導師負責下的工作室制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使核心專業課程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實踐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實習,并確立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專項技能培訓的機制,讓學生在項目中發揮所長,創造性地實踐,構建產學研的深度結合,培養與設計就業要求緊密結合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二)創新配置的模式

工作室通過各種合作項目,將項目引入教學中,根據不同項目需要配置不同數量的項目導師、設計總監、設計師等各等級角色,并按實際項目內容調整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比例,以項目需要為出發點組成合理的工作團隊。在此基礎上,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參與時間比例、負責內容進行針對性地分配,制定最能培養學生獨特專業能力的工作范圍,增加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進行選擇團隊的機會和可能,在體現專業特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所在。

(三)創新思維的訓練

在以項目工作為背景的內容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單一的設計技能技巧訓練的教學方式,轉化為綜合設計思維方法的整體化實踐教學方式,提供學生更多的創新思維訓練以及綜合設計研究的空間,使學生從更加綜合多維的方面去有效地設計創造,讓學生通過后期自己的動手動腦,獨立思考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形成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綜合培養和訓練。

(四)獎懲機制的建立

過去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實踐課程很多只是單純地開發課堂練習與實驗內容,缺失了設計實踐部分的社會內容,對藝術設計實際制作應用流程、工藝及材料分析、應用實效跟蹤等環節缺乏了解。通過以工作室設計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使教學項目化、作業實踐化,量化設計指標、定崗實踐,并建立資源共享、成本利益共享的工作室運作機制,使學生有完整深入的設計社會實踐體會,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顯得新鮮并富有挑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并增加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

三、工作室項目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一)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工作室項目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專任的專業教師與外聘的專業教師相結合,充分集合各方面的教學資源以及群體的力量,形成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制,負責人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適時介入職業設計師進行教學串講、項目講解、項目分析設計等環節,和學生共同探討、創造項目設計與工程實施的整體設計實踐過程,形成企業、市場、技術、用人單位、學校師生共同研討開發、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二)能力激發效應

在工作室項目中,學生在根據設計項目的實際要求對項目進行前期調研分析、中期設計深化制作,以及后期設計提案展示等過程中,將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新情況,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依據原有的理論思路進行思考不一定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這就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形成一個具有融合性、開放性、互動性、關聯性的網狀分布設計實踐平臺,促進學生的設計整合能力、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等。

(三)紐帶作用

學生進入設計項目教學的環境中,也就相當于進入了企業擔任設計工作者的角色。整個項目的設計實踐內容將全面按照對待設計員工的要求,安排整體可行的設計程序、進度、內容等,進行設計實踐教學。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地點也是在教室的基礎上,加入圖書館、市場、企業間的相互轉換,進而培養了學生設計創意、設計實踐的能力以及與設計員工的職業要求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對接了學校與企業對設計員工要求的綜合能力培養。

(四)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設計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對設計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能力要求,需要教師不僅具有深刻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超高的綜合設計實踐水平,達到一線設計實踐骨干的設計能力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也要從傳統教學方法中脫離出來,轉變思想為設計項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開展的設計項目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站在教學的一線,還要站在設計實踐的一線,所以需要教師更多地通過企業調研、交流、進修、培訓等各種方式,以及承接企業設計項目或擔任企業設計顧問、設計總監等形式,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項目設計能力,確保達到更高質量的課程教學效果。

四、結語

藝術設計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是培養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教育的基石,通過以工作室項目為主導的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把學生從傳統的設計教育模式引導到企業設計、生產、服務的第一線。在提升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增加了勞動觀念、吃苦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社會責任感,教會他們經受挫折、進行人際交往、迎接社會挑戰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注釋:

*基金項目:2013 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藝術設計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現》(批準文號:桂教高教[2013]28 號)(項目編號:2013JGZ204)。

參考文獻:

[1] 張鋒美,姚蕊. 以“工作室”教學模式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 .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6):94-95.

[2] 吳時明,石正蘭.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當然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 2002(2):56-58.

篇6

【關鍵詞】數字邏輯電路教學研究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教改項目,基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數字邏輯電路》教學研究,項目編號:110130022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23-01

一、現狀分析

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應當成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特質,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目前開設的《數字邏輯電路》課程,以傳授科學知識為目的,老師講解概念,提出例題,給出方案,學生聽課,理解概念、解答題目。由于講解的內容主要是二值邏輯、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等,對本課程的學習理解屬邏輯思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相對容易,但所掌握的知識圄于課本,配套的實驗大多為驗證性的,學生的邏輯設計能力、芯片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實現邏輯功能的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不足。

二、研究意義

課堂教學與課程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與平臺,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對學生都產生著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按照江蘇省對獨立學院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我們以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為載體,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跟蹤學科發展趨勢,引導、激勵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逐步形成教學和培養特色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

三、研究內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探索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形式和方法,著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方面,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并有一定知識擴展,強化對學生從事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培訓和指導,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實踐能力。

(1)研究教學內容,解決學一個芯片只會用這個芯片的問題,強調分析和設計的通用方法,引入實用性強的設計題,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與實踐意識。

(2)研究教學形式,改變教師在講臺上一個人講一百分鐘,學生幾乎沒有參與的形式,構建研究式與探討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3)研究教學方法,改變課上教師提出問題,幾秒鐘或幾十秒內自己回答,不留給學生充分時間考慮的趕進度方法,備課時將開展師生互動交流與討論的時間充分留足,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4)研究實驗形式與內容,減少驗證性題目,增加設計性題目的比例。提前一周將每次實驗課訓練的重點告知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設計,與學生共同擬定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四、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方面,強調分析和設計的方法,引入實用性強的設計題,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除講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加入小型設計題,促使學生能夠在小型課題設計的過程中理解、應用并拓展理論知識。隨著課程理論內容的增多,逐步提升課題的難度和層次。對于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后,可以增加設計題目的難度和綜合性。引入一些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的題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拓寬思路。引入一些需要兩片以上芯片才能設計成功的例子,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形式和方法方面,構建研究式與探討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探索“從問題引出概念,由概念引出方法,用方法實現電路或得出結論”這樣一種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授方法。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把問題轉換為小課題,讓學生自己設計,提出多種方案,教師參與討論并實時引導,分析利弊。或者教師先提出方案,讓學生分析方案的優點缺點并改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或設計出最佳功能電路。

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需要以實驗、特別是設計性實驗的方式使學生強化理解和應用,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把實驗室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實驗內容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精心策劃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課程理論知識才能夠實現的實驗課題,同時將理論課老師與實驗課老師打通排課。使實驗環節真正成為與理論課緊密聯系的實踐戰場,更好的配合理論教學。課程設計內容也應配合理論課設計,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成功的快樂。

五、本次教改的特點

把傳授知識為目的改變為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課堂上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大膽設想,勇于質疑,在邏輯思維環境下啟發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實驗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生共同擬定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磊.《數字邏輯電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改革探究[J].內江科技,2009(9):68.

[2]劉新元.“數字邏輯電路實驗”課程改革[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2):8-10.

[3]李秀媛.計算機專業“數字邏輯電路”教學模式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4):18-19.

篇7

一、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隨著小學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材的幅員遼闊,給廣大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帶來了很多的困惑和挑戰,識字量顯得尤為重要,對新生數學學習無疑也是增加了不少難度,尤其是做練習時,思維的跨度特別大,憑借生活經驗對于剛開始的學習其實不難理解,但當讓孩子單獨完成作業后又出了難題,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會讀,一年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既要幫助學生識字,又要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這樣,對數學的教學效果,進度勢必產生較大的影響。于是我提出進行“巧用識字摘星卡,掃除農村一年級數學讀題困難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識字摘星卡”是一種促進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識字、認字的,具有激勵效果的輔助學具卡片,教師為學生理出在數學學習、解題過程中有可能碰到的不認識的、難以理解的生字,制成《數學識字加油冊》,以摘星的形式豐富小冊子。

三、研究指向、內容與過程

(一)研究指向

我通過對識字的探索與思考,從如何采取識字辦法輔助數學策略進行研究。尋求有效的方法增大學生的識字量,減少識字量少對數學學習的影響。

(二)研究內容

主要包括四個環節:

1、課前準備:調查新入學學生識字情況,制定數學認字計劃,為學生準備《數學識字加油冊》。

2、課中穿插:以摘星的形式在數學課中適當穿插,有目的的為自己的小冊子“加油“。

3、課后鞏固:利用“摘星墻”進一步完成摘星任務。

4、總結評價:以星換獎的形式繼續提高學生識字積極性。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入學識字調查

我們的學生全來自農村,還有一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沒有基礎,沒有輔導,有些甚至沒有上過正規的幼兒園,在開學第一課上,對班級中學生的識字量做了大致了解,比較簡單的“一、二、大、小、上、口……”等十來個簡易字,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可以準確認讀,對于數學書本中大量的生字,對新入學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想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二)巧用策略滲透教學

針對一年級識字量的現狀及其對數學學習的影響,我采取了以下對策。

1、針對問題,制定數學識字計劃。

我把數學書中,尤其是在題目中容易出現的生字制成認字計劃,將這些字一一列出來,按單元學習進度和課時計劃,在每節數學課中有計劃地穿插安排識字任務。

(以第一單元為例)

常用字

多、少、同樣多、大、小、比、和、輕、重

本堂課課本、作業本上要出現的生字。

朋友、哪、種、水果、最、高、矮、涂、顏、色、線等

2、有的放矢,配發《數學識字加油冊》

按單元制成《數學識字加油冊》,人手一冊,讓學生在空余時間可以瀏覽本單元生字,方便識記、復習,冊子中內容如下:

(1)以拼音為載體引入《數學識字加油冊》

在平時教學中經常與語文教師交流,以一單元為一組,將涉及到的練習題目中的文字提前給語文老師看一下,對于不認識的字抽出來制成卡片,注上音,裝訂成冊,學生擁有小冊子,可以及時復習,在不斷溫習中認識新字并初步感受數學語言的簡潔性、規律性,培養一定的語感。一段時間之后可以將拼音慢慢撤離,試著放手獨立。

(2)將生活例子與數學識字相結合

數學往往來自于生活,學生在周邊的環境中可以發現處處有數學,如學習《認識物體》這一章節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完全沒有概念,于是先從實際生活出發,在平時的生活用品中就有這些,在卡片中加入足球、魔方、牙膏盒、圓柱形水杯等實物照片,這些需要寫的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詞組的形式出現,在認物體的同時也認識了對應的字,一舉兩得。

(3)情景圖片與識字教學相輔相成

將常用詞組以情景圖片的形式展示在加油冊中,如題目中常用到的“停車場、動物園、公交站”等,配以實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3、循序漸進,課中穿插數學識字任務。

(1)課前三分鐘集中識字

教師將本課時涉及到的生字制成小型星形卡片,讀對的小朋友可以將卡片從老師處拿走,并且作為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2)習題中穿插帶星形生字

在幻燈片展示的習題中,可以在生字處畫上星形圖案,請學生讀題,理解,若正確朗讀,即摘走星星,不僅加深了對數學題目的理解,還鞏固了字詞。在學校摘得的星形卡片可在放學后請家長粘貼到《數學識字加油站》的相應位置。

4、巧用“摘星墻”鞏固識字

(1)數學角“摘星墻”巧識生字。

班中有一塊數學廣角,我在開學將它利用起來,具體實施如下:設立教師小幫手,在小組中挑選4名識字量較廣的學生為“識字小幫手”,將班級學生分為4小組,首先小幫手在老師處熟練認讀,小組成員則在“小幫手”處認讀,讀出即可將星型卡片摘下來。“小幫手”有老師給予的權利,可以在任何時候向小組成員抽問,若回答不出就可以回收卡片。給學生制造壓力,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回家2分鐘,家長孩子共“加油”

密切聯系家長,讓家長負責孩子的鞏固工作,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那些在學校認字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將這任務交給家長,同時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讓家長明白孩子在哪些字詞方面成了學習數學的“攔路虎”,為孩子加油打氣。相信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也他們提供了展示的平臺。

(3)課前驗收,將生字牢記在心

在上數學課鈴響前,教師提早進教室,利用這短短的2分鐘時間,將它設定為數學常用字驗收環節,學生要將生字牢記在心。

篇8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現狀分析。

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中多學科滲透、配合,以完成臨床醫學診斷對檢驗工作的要求。作為一項綜合性應用學科,任何單項學科的技術發展都對檢驗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化學、物理學、光學、生物學等學科中,現代科技的應用為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持,也使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成為了現代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目前,臨床醫學檢驗不僅應用于臨床的診療,同時還在衛生預防、保健、康復等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在機構設置、規模建設、普及率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臨床檢驗科室成為了醫院機構的基本構成單位。針對臨床醫學檢驗需求,應首先了解臨床檢驗技術應用需求。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控制與管理、強化臨床檢驗科室的管理、強化檢驗質量的控制與評測、強化新技術應用評價等工作。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中,多以檢測技術規范為基礎開展臨床檢測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實驗室設置、儀器標準化配置、制劑管理以及科室管理等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對臨床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需要現代醫療結構針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及應用情況進行完善,通過問題的發現、解決方法的提出、解決方法的應用以及效果評價等工作促進臨床檢驗事業的發展、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1.3鼓勵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發展,促進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

在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中,臨床醫學檢驗設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加強對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的扶持、鼓勵醫學檢驗設備發展,能夠促進醫學檢驗設施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政策扶持、利稅扶持等,使醫學檢驗生產企業能夠提高綜合市場競爭力,進而使設備生產企業具有更強的實力進行設備研發,以此促進醫學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

1.4以臨床醫學檢驗科室管理為基礎,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

為了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鼓勵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我國醫療管理部門應在傳統檢驗規范基礎上,加強統一標準的出臺。以統一的規范、標準指導臨床醫學檢驗科室的建設與管理,以此保障臨床醫學檢驗工作質量。同時,通過對人員素質的考核規定、人員在職學習規定等硬性標準的,保持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及先進性,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針對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應用及新設備應用中還應加強與設備廠家的溝通。針對新設備、新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預案,保障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應用的基礎。

1.5加快臨床醫學檢驗成果的轉化,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中,各大院校及科研機構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受市場經濟因素影響,許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研究成果并未實現產品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影響了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現代科研機構及各大院校應加強成果的宣傳與轉化。針對一部分企業缺乏專利、成果轉讓費用的情況,研究機構可以采取技術入股等形式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過技術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轉讓門檻、同時開拓院校、科研機構研究經費來源,促進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以經驗交流為重點,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臨床檢驗人員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的一線人員,他們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及發展方向有著極大的發言權。但是,在目前的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中,由于缺乏這類人員的參與,導致了許多技術實際應用操作性不強、時效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單位應在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究中,加強與一線檢驗人員的經驗交流和技術交流。通過交流活動使技術研究人員了解檢驗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以此為基礎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設備操作的便捷性。同時針對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快速檢驗的需求,加強研究工作中檢驗時效性的應用,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的發展水平。

3結論

篇9

【關鍵詞】溝通;檢驗質量;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R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1-0169-01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醫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檢驗科的地位也日趨重要,檢驗科的工作越來越被臨床重視,很多疾病的確診都依賴于檢驗結果。檢驗科承擔著繁瑣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務,可靠的檢驗結果是每一個檢驗人員所追求的共同目標。尤其是近年來,先進的實驗技術和儀器在國內逐步普及,不僅提高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精確性,還為臨床提供了數以千計的檢驗項目,如何將這些項目的方法原理、臨床意義介紹給醫護人員,使之在診療過程中能合理的選擇試驗,正確的分析試驗結果也已成為檢驗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與臨床醫護人員溝通不足,常常導致一些不該發生的錯誤發生。本人結合我院實際工作,談談我院檢驗工作者與臨床溝通的方法與經驗。

1 由于溝通不足易導致的不良后果

1.1 檢驗標本收取不合格。隨著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和檢驗方法的不斷改進,現代檢驗醫學對檢測標本的留取與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本采集是直接關系檢驗結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標本采集不合格,即使最好的儀器設備也難以彌補在采集標本時引入的誤差和錯誤。但是,由于臨床其他醫護人員不懂得一些采集標本的常識,常導致標本留取失敗或者檢驗結果不符等等。除了合格的標本,準確的操作外,臨床用藥等治療措施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因此,檢驗人員要與臨床醫生定期交流,交換意見,可將他們的建議和涉及本專業的問題共同進行深入闡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供臨床參考。這對我們以往檢驗只對標本負責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1.2 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開展不順利。隨著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檢驗方法也在不斷的提高,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也在不停的應用于臨床。我院宣傳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的辦法主要是在醫院的中層干部會議上由科主任在會上對每個科的主任做宣傳,然后由每個科的科主任回去后傳達給科里其他人員,但效果并不理想,臨床醫生和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我科開展了哪些新技術和新項目或者對所開展的新項目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新項目的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等等。

1.3 給疾病的診療帶來的安全隱患。檢驗設備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檢驗結果的標準化報告問題和參考值的調整等等問題還不被臨床醫生所接受,有的醫生和病人看不懂檢驗結果的英文代碼,對新的參考值還不熟悉,對檢驗結果有時與病情不符心理存有疑問,這些都可能成為引發醫療糾紛的原因。

2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

我科在科主任的帶領下,動員全體工作人員,深入到臨床,走進醫生,走進患者,聽取多方意見,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2.1 編印《檢驗標本采集指南》一書,該小冊子全面系統的介紹了檢驗標本的采集及運輸的各種要求及注意事項。通過對血液、尿液、糞便等標本采集的規范要求和存儲條件等都有詳細的介紹,是一本很適用于臨床日常工作的參考書。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是人手一冊,學習。我們還與護理部聯系,讓全院的護理人員共同來學習。通過這一舉措,我科由于標本采集送檢錯誤引起的問題大幅下降,這樣做不僅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而且保證了檢驗質量。

2.2 針對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的問題,我們做了大量務實而又辛苦的工作。首先繼續沿用原有的宣傳辦法,在醫院中層干部會議時由科主任在會上對每個科的主任做宣傳然后由各科主任回去后傳達給科室其他人員。我們又組織專業人員編寫檢驗醫學通訊,定期印制。這個內部期刊的主要內容就是及時的介紹我科新近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并詳細的介紹其檢測原理,檢測方法和臨床意義等等。這些宣傳資料由我科的工作人員及時的發放到臨床大夫和來門診就診的病人手中。讓他們及時詳細的了解我科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的情況。為了把宣傳工作做到位,我科建立了臨床聯系制度,要求每人每月作一次臨床聯系,聯系的主要內容有三點:①宣傳我科的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②聯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需要與醫生聯系協商溝通解決的事情,③征求醫生對我科工作意見和要求。臨床聯系定期檢查,并且與日常考核掛鉤。建立了健全的制度,還應有嚴格的考核機制,才能有效地發揮制度的作用,才能把宣傳工作做到實處。在開展新項目的時候還邀請廠家和業內專家來院講座,對新開展的項目的實驗目的,標本要求,臨床意義等進行講述。

2.3 規范報告單的報告格式,建立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為了能讓臨床醫生和患者都能看懂化驗結果,我科運用計算機處理報告單,采用標準化報告方式,采用中英文對照,并附有正常參考值。我科還根據衛生部相關資料,制定了我科的危急值報告制度,日常工作中,無論平診急診,只要出現危急值,立即電話向臨床醫生報告結果,為臨床及時提出診斷信息。

2.4 配合臨床醫生,提供檢驗咨詢服務。越來越多的患者想知道自己查了哪些項目,為什么查,結果怎么樣,單靠我們檢驗人員和臨床醫生單方面的解釋是不行的,需要我們和臨床醫生一起相互溝通和交流,更客觀更個性化的介紹病人疾病的具體情況和治療計劃。檢驗人員應主動的向臨床醫生介紹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特別是新項目的的解釋。對臨床醫生提出的任何疑問我們都及時解決,并給予回復。

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的轉變,使檢驗科的工作定位和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礎醫學的發展與臨床醫學的密切結合,要求實驗室的工作更加密切結合臨床,不斷地與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和信息溝通,把有限的檢驗數據變為高效的診斷信息。作為檢驗人員應該主動的與臨床進行溝通,向臨床介紹新技術,新業務和新項目。對醫生提出開展新檢查項目的要求要及時反饋到科室,檢驗人員同時應加強自身的業務技能,注重臨床知識的培訓,讓每一個臨床大夫都能熟悉我科的檢驗項目,合理的選擇實驗項目,正確地分析檢驗結果,把由于缺乏溝通造成的誤解和醫療安全隱患降到最低,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參考文獻

[1]顧可梁.加強醫學檢驗與臨床的溝通.臨床檢驗雜志. 2003,21(4):246

篇10

一、臨床醫學檢驗項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針對臨床醫療診斷需求,臨床醫學檢驗分為血液檢驗、尿液檢驗、糞便檢驗、腦脊液檢驗、漿膜腔積液檢驗、痰液與支氣管灌洗液檢查、胃液檢查等內容。針對檢查項目的領域以及對臨床診療活動的影響,各項檢查內容及技術應用也存在差異。而且,根據不同疾病的特點臨床醫學檢驗,不僅關系到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還關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療時間內開展治療活動。因此,現代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對臨床診療活動有重要的意義。而且,藥敏試驗等工作更是關系到治療活動開展方向和治療效果。了解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現狀,能夠促進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開展、促進現代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提高。

二、提高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的措施

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現狀分析

現代臨床醫學中應用的檢驗技術的進步,需要多種學科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準確診斷和治療的目的。基礎檢驗技術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科學,每一門單獨學科在技術上的進步都會推動檢驗技術的提高。現代科技對物理學、生物學、光學等的具體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檢驗技術的提高,因此,基礎檢驗技術發展的最為迅速。現階段,臨床醫學的檢驗技術既能夠運用在診療工作中,還能夠運用在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或者康復活動等。

現階段,我國的基礎檢驗技術的基礎設備、設置規模、應用范圍以及技術的提高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在醫院體系中臨床檢驗科室是基礎的組成單位。根據臨床醫學檢驗的要求,應該預先掌握檢驗技術應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檢驗技術,加強對檢驗科室的內部管理,對先進技術的運用進行有效的評估等。

2、探究基礎檢驗技術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在臨床醫學中運用的檢驗技術,絕大部分是以檢測技術規定標準為基礎的。但是因為沒有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在實驗方面的設施、醫療器械的配置、管理藥材和科室等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新型技術的運用也對臨床醫學檢驗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具備足夠的檢驗知識和技能,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上這些問題需要根據臨床醫學基礎檢驗技術在運用中的效果,適當地進行改善,在實踐中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找出解決的辦法,對使用檢驗技術的效果進行評估等,以此推動檢驗工作的完善和進步,從而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提高。

3、促進檢驗設施的完善,推動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進步

臨床醫學工作中,檢驗設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動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進步。應該大力扶持醫學檢驗設施單位,推進檢驗設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檢驗設施單位的經濟效益。政府相關政策的頒布或者采用利稅的方法都能夠提高醫學檢驗生產單位在市場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這樣會促進設備單位更加有動力研究和發明更先進、更高端的檢驗設備,有利于推動醫學臨床基礎檢驗技術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推動我國醫學的檢驗工作的進步。1100

4、加強對檢驗科室的內部管理,推動基礎檢驗技術的提高

我國對于醫院的管理工作不僅應該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為標準,同時還需要更新管理標準。以此來擴大檢驗技術的應用范圍,推動檢驗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使用統一的管理標準和規則加強對檢驗科室的管理,能夠保證醫學檢驗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同時,通過對人員素質的考核等硬性標準的,保持檢驗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應用。針對新設備、新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預案,保障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應用的基礎。

5、加快臨床醫學檢驗成果的轉化,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受市場經濟因素影響,許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研究成果并未實現產品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現代科研機構應加強成果的宣傳與轉化。針對一部分企業缺乏專利、成果轉讓費用的情況,采取技術入股等形式進行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過技術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轉讓門檻、同時開拓院校、科研機構研究經費來源,促進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6、以經驗交流為重點,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臨床檢驗人員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的一線人員,他們對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及發展方向有極大的發言權。目前的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中,由于缺乏這類人員的參與,導致了許多技術實際應用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研發單位應在檢驗技術研究中,加強與一線檢驗人員的經驗交流,使技術研究人員了解檢驗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以此為基礎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設備操作的便捷性。同時針對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快速檢驗的需求,加強研究工作中檢驗時效性的應用,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新技術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