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技創新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科技創新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創新;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167-01
從1988年言實在《上海教育》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素質教育”一詞以來,近10年的素質教育研究(近5年出現熱潮),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并得到了國家教委的確認,從而業界的探討變為了政府行為,由此可知學校素質教學已成歷史潮流勢不可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計劃,理當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就得更新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必須更新課堂教學設計觀念,必須學習素質教育理論,把握素質教育要求,用素質教育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根據課堂教學設計需要、學生基礎實際的需要,靈活運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優勢互補,取彼長補此短,才能在課堂教學沒計改革中有所作為。
創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的問題,要求教師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提供開放的課堂教學內容、應用啟發學生興趣的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敏銳而且正確識別課堂教育創新動態,產生積極主動創新能力,才能在教學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1.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
建國初期,因受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影響,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提出了“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教學5環節的模式,這是一種能系統地傳授知識的模式,這種模式沿用至今仍有市場。影響可謂深遠,后來曾出現過幾種有影響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如德國根舍的范例模式;美國布魯納的掌握學習模式等,都是知識傳授型的模式,它們在中國的影響力遠沒有凱洛夫模式那么大,雖然這些模式在系統地傳授知識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在不斷發展,這些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由于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壓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期重教輕學,使課堂教學沒有生氣,缺乏活力,被動學習使學生感到學數學累,學數學難,怕數學,有的學生就此失去學習信心。嚴重阻礙著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構建開放的數學教學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這里的教學環境指學生的狀態和教學情景。開放式教學要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創造超越時間、空間的教學意境。
2.1 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數學教學中,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美國數學家奧斯本說:“根據科學式的能力測驗,發現任何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獨創性的潛在能力。”教師首先要真誠地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導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另外,教師不要以長者自居,而應與學生平等地商討問題,對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不管水平高低,有無道理,都應尊重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教師是他們親密的朋友,很尊重他們,很喜歡他們提出問題,在這種毫無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創新靈感才容易被誘發,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創新的基礎。
2.2 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數學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都動起來,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使他們的情緒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主動到去探索新知。如何在課堂上巧創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亞里斯多德作過這樣精辟的闡述,“思維從驚訝開始,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創造思維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因此,精心創設問題的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途徑之一。
2.3 創造超越時間、空間的教學意境。創造超越時間、空間的教學意境,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余地。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觀察、比較、思考、討論、交流、練習等均可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而這些活動所占時間的比例要盡可能大,才能使數學教學觀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探索的活動觀察。到底多少時間為宜,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適當調整。除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外,還要給學生提供可能大的思維空間。創新思維總是來源于問題和質疑。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助于增強主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是教育學生學習實際措施,是挖掘學生潛能的有效手段。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充足實際和盡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篇2
大學生 科技 創新 重要性 意識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革新,現代化的企業生產和智能化的技術成果已遍地開花,高新技術產業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就業前景堪憂。因此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不僅需要個人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素養,還需要針對嚴峻形勢做出自身的改變。現在的崗位設定都要求人才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局限于自己在大學中所學習的知識,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合理應用。因此,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掌握創新的基本形式,努力通過自身轉變就業方式,同時改善社會就業形勢,迫在眉睫。
2、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促進經濟建設
高校作為一個國家生產人才和創造知識的最基本的培養基地,對于發展科創型人才應該擔起主要的重擔。青年強則國家強。近些年我國高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經濟的成功轉型都充分說明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從而證明了國家發展離不開人才,更離不開科技創新型的建設人才。只有通過培養現在的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才能為祖國未來的科技建設提供助力,做出應有的的貢獻,才能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帶動各個產業的不斷創新,使我國在全球經濟化的大潮之下立于不敗之地。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及能力的現狀分析
1、具有創新的熱情,缺乏堅持
創新不僅僅需要靈光一現的感覺,還需要不斷地堅持。創新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既要學習肯定前人的優秀成果,又要敢于質疑提出不同意見。然而,當代大學生,僅僅具有創新的熱情,卻沒有對于科技創新堅持下去的勇氣。三分鐘熱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僅有了熱情,不能投入到實際中就是虎頭蛇尾,到最后不能堅持,選擇放棄。這成為大學生創新的自身阻礙。
2、不善于利用有利條件進行合理創新
作為在校大學生有很多機會和條件去認識和接受新的事物,去發展個人愛好。現在網絡的普及,讓傳遞信息的速度不斷加快,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就要不斷補充知識。然而,面對信息量爆炸的時代,大學生對于獲取的信息并沒有深入研究和探索,也是因為當代大學生對于創新的認識不足,所以很難有所突破。大學有著大量的圖書和資料供學生查閱,給當代大學生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創設了優越的條件。但許多同學卻不能根據自身條件有選擇的用學校的資源,這也是大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對于身邊的資源不能好好利用,導致學生對科技創新意識認識不足的原因。
3、科技創新的氛圍不濃郁,吸引力不足
學習能力是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創新能力卻很少有學生掌握。現在的大學生活比較單一,導致大學生的科創意識缺乏。大學中雖然有創新的條件但很少有學生接觸到創新,周圍同學創新意識缺乏,科技創新的氛圍不濃郁,對大學生沒有什么吸引力,也沒有興趣。一提到創新,學生就會認為比較困難,很難著手。要讓當代大學生對于創新產生興趣就需要氛圍,而不是抵觸。由于創新氣氛不濃郁,所以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止步不前。
4、對于創新認識不足,不知從何下手
越來越多的同學已經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但有很多同學對科技創新抱有一定想法與嘗試,但僅僅在靈光一現,并沒有深入了解科技創新內在的精髓,認識不足,不知如何下手,更不會利用好身邊的有利環境,最終導致了許多人僅有想法,并無實踐。當代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接受更多新鮮事物,適應社會的變化發展,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的變化趨勢。不僅要有創新的想法,更要有下手去做的思想準備,將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發揮出來。
三、關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建議
1、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入學教育
據了解,現在有些高等學校根本沒有針對大一新生的入學教育。許多學生以為,他們高考之后到了大學可以自由放松而不是如高中一般拼命學習,所以思想上懈怠,學習能力和探究研發能力也隨之減弱。所以高等院校應當加強大學生的入學教育,讓當代大學生認識到學習和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的重要性。高校有責任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幫助他們認識到科技創新的意義,指明高等教育著重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停留在以教學為主要目的的階段。
2、組織開展各種科技競賽和創新成果學習培訓,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
現在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許多社團活動層出不窮,競賽也慢慢增加。但是關于科技的競賽卻鮮有耳聞,而針對科技創新成果的觀摩學習更是少之又少。高校作為為國家輸送科技人才的根據地,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創意識。對于各類競賽,要讓在校學生踴躍參加,動腦動手,而不是整天漫無目的游手好閑,沉迷網絡,更不應該通過各種手段逼迫學生去遵循老師的意見,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學要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不是只會學習、玩鬧的學生。
3、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
現在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意識淡薄,即使開展各類競賽,也難免會不想參加,怕自己能力不足,對自己沒有信心。當下應該做的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加大宣傳科技創新的好處,強化大學生對于科技創新的認識。改善現在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方面能力缺乏的現狀,同時要不斷深化這些意識,思想決定行動,將科技創新的意識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力,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晗,張婧梅.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互動關系[J].科技視,2013(27).
[2]劉春風.淺析科技創新活動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9).
[3]溫習勇.關于創新的哲學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3(1).
[4]陳志瑤,程坤.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8).
篇3
一、科學技術在國有林區應用的現狀:
(一)林區人對科技作用的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林業普遍被視為是“靠天吃飯”的產業,“挖坑栽樹”而已,有無技術,技術水平高低不是林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普遍林業科技投入及研究開發與應用很低,這種思想觀念的主導支配作用導致林業科技創新能力差。人的認識水平決定人的行為模式,正是由于人們長期對科技的認識不足,因而最終導致林業科技發展水平嚴重滯后。
(二)科技創新體制不健全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指標綜述,科技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技創新應以企業為主體,但我國的林業科技體制一直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主體,而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動往往與企業生產實際需要脫節,導致林業科技創新主體和供求錯位。這種體制也決定了科技經費主要依靠國家的投入,企業用于科技投入的經費勢必會非常有限。高建在分析R&&D經費結構時,將其分為三種結構類型:即R&&D經費來源結構,R&&D經費分配結構和R&&D經費使用結構,從科技經費來源結構上看,發達國家基本以企業投入為主,而發展中國家則以政府投入為主,占投入總額的80%左右;從科技經費分配結構上看,發達國家主要分配給企業,而發展中國家主要分配給政府科研部門,均超過了50%以上;從科技經費使用結構上看發達國家主要用于實驗發展上,這與發展中國家比較相似,但發展中國家用于基礎研究的科技經費相對比較少。
(三)優秀林業科研成果少,成果轉化率低
據有關測算,我國農業科技獲獎成果的轉化率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歐美國家70%的水平,而我國林業科技成果轉化低于農業,只有34%。林業技術儲備不足,優秀林業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從事高新技術研究和高層次經營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響了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究及轉化。一般來說,科技創新是一項群體活動,需要掌握各方面知識和技術的人員聯合行動。
二、林業科技創新的特征
(一)林業科技創新具有典型的公益性
由于林業生產和林業科技的特殊性,林業科技創新是典型的公益事業,而這一特征主要由林業、林業科技創新及創新技術的采用等特性所決定。第一,由于林業生產具有山區性和偏遠性等特性,因此,我國林業生產單位相對較小,一般都以林場和采育場為主,因而不能像工業企業那樣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與經營。其次,由于區域行政區劃的原因造就林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區域性,且氣候、土壤等因素對新技術的普及都存在影響,因此,新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范圍。這一點與工業生產上新技術的推廣完全不同。在工業生產領域,世界上哪個地方的新技術基本上都可以在生產實踐中按一定的模式使用。第三,林業科技創新既受經濟規律支配又受生物規律支配,林業科技創新的運行還受自然力的影響,且由于林業生產周期較長,必然使得林業科技創新的周期和所需時間較長,一般至少需20年左右,在時序上相對落后于其它產業。第四,林業除具經濟效益外,還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是公益性事業,具有生態、社會、經濟等多種功能。第五,林業科技創新的潛在需求量比較大,但現實有效需求卻明顯不足。林業可持續發展呼喚技術創新,但我國的林業生產第一線卻大都還是停留在粗放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業科技創新的推進步伐。
(二)林業科技創新受需求和供給矛盾的雙重約束
林業科技創新離不開主體、資源、信息等諸多發展條件,其中最重要、最經常起作用的是主體。現階段主體主要由政府、林業科技機構(林業科研單位和林業高等院校)和林業生產單位組成。這三種主體的需求與能力,構成了林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和主要內容。林業生產單位作為林業科技的需求主體,但政府作為林業科技經費、科技體制、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提供者,也是林業技術供給主體。林業科技創新過程可簡化為技術需求主體和技術供給主體雙向互動過程,需求是創新的動力,而供給是創新技術價值的體現。現在的問題是,林業技術創新受需求不足與供給不足的雙向約束,嚴重阻礙著林業科技創新。因此,必須解決林業科技創新過程中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三)市場機制制約林業科技的持續創新
林業科技創新的公益性特征決定了市場機制無法保證林業科技的持續創新。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如果將大部分林業科技機構的創新活動交由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則由于難以實現創新收益而將使創新機構面臨經費短缺、成果轉化率低的困境,從而不能有效地對資源或需求就林業技術進步的誘導做出積極的反應,嚴重阻礙林業科技的持續進步。同時也正是由于林業科技創新的這一公益性特性,使得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市場失效問題不可能完全通過專利制度來解決。
三、實施林業科技創新的建議
(一)林業科技創新戰略構想
1.政府行為創新戰略。政府在科技創新投入、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優惠政策設計和操作、科技體制和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包括三方面相互聯系的內容:一是政府在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中的投入與參與;二是通過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完善的政府職能和行為,強化政府的作用;三是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體系、組織建設和環境優化等推動和促進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活動的持續健康發展。
2.主體行為創新戰略。林業科技機構(林業科研機構和林業高等院校)是林業科技創新的主體,政府是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林業生產單位是技術需求的主體。然而,在當前林業科技創新中存在著創新的三個主體互相分離的問題,這與林業科技創新、林業科技發展及林業的可持續經營的客觀需要極不相符。因此,林業科技創新首先應從體制、制度入手,通過科技體制改革,將林業科技機構定位到科技創新主體的位置上來,并從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對科技機構給予必要的支撐,使宏觀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適應于科技創新主體的要求,使科技創新真正成為林業科技機構持續性的自覺行動。
3.系統創新戰略。在林業科技創新與科技發展進程中必須實施系統創新戰略。即在林業科技創新中應注重改革、創新、發展協調化;科技創新活動的投入主體、創新主體、需求主體一體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系統化;林、科、教和產、學、研結合化;科技、經濟、社會緊密化。系統創新應把科技、教育納入經濟發展的軌道,加大科技投入,并將科技投入視為生產性投入,從而不斷提高林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和林業科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強化林業科技的競爭力,促進科技健康持續發展。
篇4
1)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不夠強。通過對近200名山西農業大學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74.2%的學生有參與科技創新的想法,20.0%的學生缺乏科技創新的熱情,究其原因:一是對科學精神的缺失。一般大學生在通過電視、網絡等手段獲取信息過程中,除了時事政治外更喜歡消遣娛樂類信息,對科學知識類關注不足,一些大學生熱衷于考研、考證書的支點是生存需要而不是科學興趣,真正愿意從事科學研究的很少。二是對科技創新活動認識不足。調查中,19.4%的學生對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偏見,認為大學生搞科技創新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學生進行科技創新與基礎學習不能均衡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三是對科技創新活動興趣不高。就山西農業大學連續三年申報科技創新項目的情況來說,2012年申報104項,立項44項,參與人數500人次;2013年申報240項,立項73項,參與人數962人次;2014年申報244項,立項72項,參與人數964人次,申報數、立項數和參與人數雖然逐年增加,但相對于山西農業大學的學生總人數來說參與率、普及度不夠高[3]。2)教師指導力度不夠大。教師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起著主導性的重要作用,是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保障。通過分析山西農業大學現狀,筆者認為:第一,師資力量普遍不足。山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等學院的生師比甚至在30以上,很多指導教師單說平時上課就已力不從心,再加上還有自己的科研任務,很難有多余精力去指導學生認真完成科技創新項目。第二,部分教師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重視程度不夠,在對學生的指導上都是突擊指導,效果很不理想。第三,科技創新指導往往存在扎堆現象。很多院系威望較高的教師往往負責多個科技創新項目,而其余一些教師甚至沒有項目可以指導,這樣不僅使這些威望較高的教師不能高效指導科技創新項目,而且造成指導教師師資力量的浪費。3)科技創新活動運行體系不夠優。雖然我國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和健全,已逐步形成學科、專業配置合理、組織及管理機制科學的科技創新體系,然而由于各種因素影響,高校科技創新體制體系仍然不完善[4]。首先是部門之間協調不到位。在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中,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常常由多個部門分別負責,存在部門間配合不力的現象[1]。山西農業大學在2013年已通過了《山西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學校成立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任組長,人事、教務、科技、計財、團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領導組,組織協調項目的開展和實施,但實際過程中,部門間相互推諉、協調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其次是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不夠科學。我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起步晚,雖然一些高校很早就開始了綜合測評制度的改革探索,也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和制度,但是人才測評方式仍然以考試成績為主,過于單一、不全面,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并不科學。再次是結題審核機制和推廣體系不健全。在每年的科技創新項目結題過程中,缺少合適的審核機制和推廣體系,結題率、結題質量并不理想。據統計,山西農業大學2011—2013年連續3年的省級重點和一般性科技創新項目共73項,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的只有3項,發表率不足5%,科技創新項目應用、推廣,申請專利的幾乎為零。4)學校支持力度不夠大。由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物質,并且開放實驗室,這就勢必會耗費學校大量的物資資源,對于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就山西省內高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形勢而言,只有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發展形勢良好,擁有211工程專項經費和一省一校工程專項支持,學校劃出更多經費支持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而在其他大學中開展此項活動則較為緩慢。此外,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又出現重視重點學科、王牌專業,忽視弱勢專業的現象。這些因素導致很多科技創新項目因缺少資金和物質支持,畸形發展,無法較好地完成。山西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工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諸如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各類賽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是因為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在項目成果、普及人數等方面仍然存在嚴重不足。
2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積極性的方法
針對制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積極性的因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來不斷提升高等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的積極性。1)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意識。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科技創新意識,既關乎大學生個人的發展,又關乎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只有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大學生對偽科學缺乏鑒別力,對科技創新缺少興趣的現實,從培育科學精神、提高思想認識等方面,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培養力度。一是從培育大學生科學精神入手,改革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培育科學精神[1]。二是從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入手,依托高校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宣傳教育活動,在宣教活動中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三是從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興趣入手,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教育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興趣。此外還需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將專業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深入社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5]。2)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學校要在師資力量上下工夫,減輕教師授課壓力,使教師有更多精力參與和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其次要提高教師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把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與評優評先、職稱晉級掛鉤,對指導教師進行一定的課時補貼。三是嚴格科技創新項目指導教師的審核工作,使每位教師最多指導兩個項目,杜絕扎堆現象,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指導科技創新項目。3)進一步抓好制度體系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應在加強科技創新制度體系建設上做大文章,確保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推進。第一,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列出責任清單,規范部門職責,強化配合意識,加強溝通交流,各司其職,杜絕模糊地帶,消除責任“真空”。第二,完善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單一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先進的教育理念,需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支撐。學術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克服高校傳統評價存在的指標模糊、內容片面、方法單一的弊端,要以更寬廣的視野,發掘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從知識、能力、素質、創新等方面,全方位對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做出科學評價。“評優”“評獎學金”“研究生推免”等高校人才評價機制要修改完善。如讓科技創新項目完成較好、但考試成績并不十分突出的學生,也能在學校得到較高評價。第三,健全結題審核機制和推廣體系。首先,嚴格科技創新結題要求,并量化具體標準,例如就的期刊進行審核,對于質量差的堅決不予結題,追繳經費并減少所在學院科技創新立項的名額,對于高質量成果給予資金等各方面的鼓勵和支持。其次,聘請有關專業教師和企業家組織審查學生科技創新結題工作,并對項目的后期應用和推廣予以指導和幫助。再次,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把學生的科研成果推廣出去。4)進一步增加資金物質投入。要想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積極性,必須在資金物資方面認真規劃、加大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解決。一是合理安排和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經費,設立專門的科技創新基金,鼓勵和支持更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同時從經費等方面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二是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將實驗室作為學生科技創新的平臺和基地,讓學有余力和有興趣的同學在實驗室更多地接觸科學研究,提高科技創新的實踐能力。三是針對山西農業大學的特點,提供更多的實驗田和實驗作物供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3結束語
篇5
關鍵詞:科技創新;金融市場;依存結合;完善制度;多層次體系。
科技推動世界進步,科技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著無可替代、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科技創新帶來的技術改革不斷推動者金融市場的發展。科技創新帶來產品的更新換代,產業的深化發展,支持著金融體系的健康茁壯發展。科技創新與金融市場逐漸趨于一體化,堅持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了金融市場的最關鍵競爭要素。這也是科技創新與金融相互融合,緊密聯系的必然結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創新,才能在金融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一、科技創新與金融之間的關系。
科技創新和金融之間相互依存,共同促進。
(一)科技創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先生認為,現代科技技術創新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因為科技創新,是一個實驗過程,結果未知,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同時即使實驗成功了,還需要進行市場開發,這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當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帶來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能力,擴展了企業的市場份額。而金融市場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地方,附帶不同程度風險的市場主體在這里進行資產的交換,風險的組合,契約的訂立。金融市場的這種特質和科技創新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在科技創新的研發初期,還是成功后的市場開拓時期,都存在大風險和大收益,傳統的融資渠道大多都在觀望,而金融市場特質表明金融市場有這個魄力支持高風險高收益的科技創新。
(二)科技創新促進金融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作為出資方,金融市場更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創新帶來的產品改進,產業改革,都為金融市場源源不斷地注入了活力,擴展了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驅動著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如何將科技創新與金融完美結合。
(一)增強對科技創新和金融結合的認識。
金融科技創新也是自主創新體系中的一類,也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在這方面,人們對此的意識不足,同樣,保護也不足。所以,促進科技與金融的完美結合,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改變人們的傳統理念,促進其重新認識科技創新與金融結合的意義。然后對于金融科技創新進行記錄造冊,保護其知識產權和專利權,為科技創新與金融的結合打開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創新和金融結合的相關制度。
目前,我國對于金融市場的限制條約較多,對于金融市場的干預較多,金融市場并不能完全發揮其市場自動調節功能。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對于金融市場中各色機構業務,金融工具等都有諸多限制,這些都阻礙了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創新的完美結合。
完善科技創新和金融結合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首先需要放寬對于金融市場的管制,給予金融市場一個自主調節機制發揮功效的機會和平臺,讓市場活躍起來。其次,應當鼓勵金融市場的科技創新。比如,對于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比較優惠的貸款或者優惠政策等,大力促進科技的創新活動,推動金融市場的繁榮。最后,應當建立一個信息和信用平臺,避免信息不對等帶來的決策錯誤,同時,強化信用擔保機構,補充市場中中小科技企業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結合科技企業實際情況,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
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在金融市場進行科技創新,構建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豐富金融市場的組成元素。國家應該支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對于中小型科技企業更應該大力扶持。構建一套科技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幫助符合規定的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同時,對于此類企業之間的再次融資以及市場化的并購重組都給予支持和一定優惠扶助政策。和國外發達的金融市場相比較,我國的金融市場發育尚不完善,發展也避開了大開大闔的路子,而是小步跑,這其中誠然有國家政策管理嚴格,政府部門干預較多的因素在內,但是也有金融市場自身體系單一,中小型科技企業勢單力薄,經不起風浪吹打。所以,對于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的幫扶,同時也是在加快多層次、多元化金融體系的構建速度。只有不斷地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嚴格交易市場的制度和監督,降低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論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應該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科技創新與金融互融,互動,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機制,并且簡化發行流程。
三、結語。
科技創新和金融市場之間的完美結合是近年來金融與科技創新逐漸趨于一體化的最終目標。雖然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發展尚不完善,國家對于金融業的管制也比較嚴厲,但是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場體現得淋漓盡致。逐漸豐滿的由各色科技企業帶動發展構建的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以及強化的外在制度環境和人們對于科技創新和金融市場結合的再認識都促進了科技創新與金融的結合,推動了科技創新與金融相互融合,互動互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吳維地,孫可娜,劉娜。科技創新金融支撐體系的構建[j].中國經貿導刊,2011(12)。
[2]黃蓉。科技創新與金融研究綜述[j].時代金融,2011(12)。
[3]周劍初。實現科技創新與金融改革良性互動[n].金融時報,2007,3.
[4]李俠。尋求科技創新與金融市場良性互動發展[n].金融時報,2006,2.
篇6
科技創新為科技發展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通過一系列政府機構和組織對工業發展進行統一管理,在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結構條件下,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觀念的變革,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工業生產活動,成為工業生產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對象的擴大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管理部門的負擔。在現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財富高速增加,使得行業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社會財富增加,人們衣食滿足后,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科技創新改變了物質資源的獲取完全依靠自然界產量的狀況,人們逐漸從繁重的勞動下解放出來,人們幾乎不再為吃飯穿衣而發愁,也就不至于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為了滿足吃飯穿衣而奔波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這就不斷壯大了科技創新的人力資源隊伍,為科技發展創造了人力資源基礎。上述狀況為人力資源管理建立和完善供求管理系統提供了可靠的前提條件,而人力資源恰恰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和基礎。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代科技革命條件下,科技創新提高了各行業科技的水平,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科技革命為能源行業創造了更多的物質財富,為行業內崗位增加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個人的角色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而發生變化,人們開始追求勞動本身的意義以及自身最大價值的發揮。這種條件下,凈化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文環境,加強從業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鼓勵科技創新,是發揮各級人才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進科技快速健康發展必要環節,它有助于為科技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技創新為科技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隨著整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創新擔當了改革的動力,傳統的依靠占有和控制固有物質資源的管理方式以及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人的各方面才能從種種束縛中解放出來。工業化程度的提高,社會各行業對資源的依賴性不斷增加,能源的價值不斷提高,改變了資源管理方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特別是高水平人才。人力資源在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已經成為組織的第一資源,占有人力資源是占有技術制高點的必要基礎。而要使人力資源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力量,就必須充分發揮人的創新潛能。在社會發展中,人的巨大潛在能力是否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是否為其創造了有利于發揮創造潛力的條件。現代社會物資條件的豐富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以人為本觀念的全面推進,為人獲得在思想上、精神上、制度上的徹底解放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得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逐漸成為現實。
在這種社會背景和生活環境下,人力資源在行業領域中可以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良性發展,從而為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提供了保障。而現代科技革命所帶來的高科技成果保持了人力資源供給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之間的平衡,科技創新與高科技的發展在這其中起到了調控作用,人力資源培育、開發、配置與科技合理調控,這就為科技創新和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而有力的保障。
以技術知識創新促進科技發展的思路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自主創新
科技創新在促進科技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這一重要性并采取切實的促進措施才能有可能完成這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為此,要把握形勢,明確任務,抓住機遇,堅持科技創新方向,完善科技發展戰略,以加強自主創新為重點,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在具體的企業中,要科技創新作為加快科技進步的推手,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支柱和支撐,以此來不斷提高企業核心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全面提高思想認識,不僅要發揮科技人才的創新潛能,還要充分重視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把企業員工的創新激情充分地調動起來。各級領導層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要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把握好科技發展的方向,并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從思想認識、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努力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為科技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方面要重視人才培養,打造科技創新隊伍。大到社會,小到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首先在于人才。
這就要求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培養工作,尤其是要通過增加有效投資,采取培訓、再教育的手段,加快培養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一支創新型科技隊伍。在此基礎上,還要倡導人才競爭,建立科學有序的人才競爭機制,為青年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為有創新才能和激情的中青年科技專家提供施展才華、發揮才能的機會,達到激勵人才的目的,以增強內部自我優化的動力,實現創新隊伍的持續優化。另一方面還要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科技創新保障體系。完善保障體系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包括人才培養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科技轉化管理體系,等等。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出創新成果,更重要的是還要重視對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要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企業的命根子。保護知識產權實際上就是保護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制,通過體制引領科技發展,把企業的科研力量充分利用起來,形成促進整體發展的合力。
2整合技術知識,占領尖端領域
科技的進步是非常快的,暫時的領先不一定具有持續性。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持續占領技術的最尖端領域,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力。科技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最尖端的技術是買不來的,我們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要有自己的原創性的技術。實現這一點較為快捷的途徑有兩種,一種就是整合技術知識,另一種就是進行自主研發。其中,整合技術知識被科技發展實踐證明是最為有效的一種途徑。這里說的最為有效,是因為這種途徑的見效快,這種方式的效果顯著,風險性相對較小。“技術知識的整合和創新是指高科技企業在交叉整合企業內外、不同部門、不同層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個過程的成效取決于過程管理方式的有效性。為了達到高效的過程管理,要求我們在技術知識的整合過程中要做好3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一是要做到分工專業化,二是要實現內部合作集成化,三是要突出外部需求集成化。
在具體操作上,要根據專業領域人才分布在各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探討企業產品研發需求和研發要求,利用各自專業優勢和整體組合力量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發。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各專業人員的才能,在內部合作的組織管理上成立整合小組,在不進行大的人事調整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創新團隊,這個創新團隊的人員在人事管理上仍然屬于原有部門的人員,只是在創新活動中是創新團隊成員。這就讓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員工聚在了一起,通過這種方式交流知識經驗,共同提出創新思路,共同制定實施技術創新的流程方案,從而可以在共同解決整個研發、制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時通力合作,以遠遠大于內部元素簡單相加的強大合力快速獲取新技術。對于大型高科技企業來說,技術的整合在很多情況下完全是突破了國家或地區的界限,這就更要重視共同探討形成完整的研發、制造流程和方案,以增強內部技術整合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才能更好地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相互協調。
另外,技術創新總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第一任務的,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研發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此,技術知識的整合要突出外部需求集成化。高科技企業應實施技術創新體系戰略,強化對技術知識整合的管理,注重內部創新與外部市場需求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以較低的企業研發成本,獲得較強的創新競爭力。
3構建管理系統,激勵技術創新
構建管理系統,首先是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加強技術創新要著力加強科研團隊建設,通過培訓、在教育等實用途徑,計劃地進行技術培訓,著力增強員工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科技企業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團隊的協作。因此,要創造有利于促進員工交流的工作環境,營造良好的團隊協作氛圍,鼓勵員工分享科技知識,促使員工隱性知識顯性化,從而提升團隊智慧,增強團隊合力。其次,要激勵技術創新。培養了員工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員工的技術水平,這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但要將員工的技術創新能力轉化為技術創新成果,還需要激發員工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激勵員工進行技術創新實踐,努力多出創新成果。
再次,要設置專職的知識管理崗位,安排專職的人員進行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工作人員要具有嚴謹性,對知識管理要增強嚴肅性,在知識獲取、存儲、傳遞、積累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細致,并努力創造有利于技術創新良好條件,為技術人員創造寬松靈活的工作環境,從而激勵各類技術人員積極進行創新,為企業發展貢獻知識。從管理角度上,組織機構的設置要有利于激勵技術創新,配套激勵措施要從員工崗位、員工未來發展、員工工資待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要在制度上對員工進行引導,增強員工貢獻知識意識,教育員工在實際工作中要增強協作配合意識,鼓勵員工勇于創新。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從制度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既要注重過程管理,全面提升技術知識從獲取、吸收、整合、創新、擴散、共享、學習和積累等方面的全過程管理效率,又要注重制定戰略目標的不斷推進,以便實現企業創新追、趕、超的目標后,能夠持續占領技術高端,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現代技術設備和現代信息工具的運用,提高知識傳遞的效率,在企業內部加快知識傳送,提高技術知識在企業發展和各項工作中的利用效率,擴大技術知識在實際創新活動中的利用范圍。另外,營造一種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對于促進技術創新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企業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立創新型企業,為每一位員工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員工突破思維慣性,打破部門界限,在溝通與交流中實現知識創新,增強創造力,提高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在管理過程中,要為不同能力類型的員工創造參與創新活動的機會,通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調動各類員工進行創新、出創新成果的積極性。
結論與啟示
篇7
關鍵詞:經濟形勢;科技創新;影響;措施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的經濟就已經逐漸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當中,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大力發展傳統的農業及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已經不太明顯,經濟建設重心要慢慢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當中來。對此,要及時轉變發展觀念,將科技創新作為主要手段,以此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一、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為了防止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過快導致“泡沫經濟”等問題,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許多控制措施,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來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保證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而在2008年,美國出現了經濟危機,并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蔓延開來。這次經濟危機,對全球的經濟體系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僅使消費者對當前的經濟體制喪失信心,而且還破壞了整個內部經濟結構,導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影響。而我國也屬于經濟全球化當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也未能幸免。經過這次經濟危機以后,我國經濟體系當中本已處理好的矛盾重新激化,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也被削弱,我國經濟發展逐漸變得不穩定,且增長速度變得緩慢,并存在下行風險。而2012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以前的快速增長逐漸演變成中速增長,開始穩扎穩打發展經濟。據相關數據統計,2009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為9.2%,2010年上升到10.4%,而2011年又回到9.3%,2012年以后的增長率都在8%以下。這就說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確實已經放緩了,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的衰退,而是一種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手段。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口老齡化。自2011年以來,我國18~65歲年齡階段的人口比例已經開始呈下降趨勢,而65歲之后年齡階段的人口比例已經有所上升,說明我國已經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勞動人口總數的減少,從而導致我國生產活動缺乏勞動力,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二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國某些地區盲目地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忽略了健康發展的原則,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這種行為雖然在短期內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從長遠利益考慮,卻是極為不明智的。
二、當前形勢對于我國科技創新的影響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科技領域的發展最為顯著。以機械設備制造業為例,在經濟全球化的巨大壓力下,如果機械設備生產企業的科技水平比較高,創新能力比較強,那么在國際機械設備制造領域當中也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當企業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以后,就會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加強科技創新的研發力度,使得大型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而套用傳統生產技術、不重視科技創新的機械設備生產企業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只能維持基本的運營,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此,可以將當前經濟形勢對我國科技創新的影響分為兩大部分。
(一)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挑戰
資金方面,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各行各業的資金都比較緊缺,許多企業融資比較困難,經濟效益也比較低。為了避免由于短期資產的抽離造成市場經濟的動蕩,我國出臺了許多新的保護政策,比如外匯管理政策。雖然政策出臺以后有一定的效果,各大企業的應收賬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實際到賬的資金卻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這些問題導致企業資金運轉受到阻礙,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成本方面,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快,物價迅速上漲,許多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也大幅度上漲,這就導致生產企業在進購原材料時會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制約以及成本控制的影響。生產企業的成本增加,所生產的產品價格也會隨之上漲,同時,我國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也會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時常會出現價格波動,使得產品價格變化與生產成本變化不相符,造成企業的收支不平衡,從而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市場方面,出口關稅的變化、人民幣升值或貶值等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科技創新研究面臨著許多重大的挑戰,如研發資金不足、研究活動進展緩慢等,都會對我國科技創新產生不利影響。
(二)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了機遇
當前的經濟形勢在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挑戰的同時,也為我國科技創新帶來了機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我國政府為了穩定當前的經濟形勢變化,維持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出臺許多宏觀調控政策,比如下調銀行存款的利率,減少人們在銀行的存款,刺激消費,從而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國家對節能環保、資源開發等領域加大了投資力度,使得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的科學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家的財政支持政策可以轉到高新技術產業當中來,為新型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注入新的動力。
2.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經陷入瓶頸,發展速度明顯放慢,許多西方的高端科技人才都開始另尋出路,這就使得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進變得更加容易。而我國正值快速發展的階段,急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作為發展的基礎,所以國內許多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都開始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甚至直接收購高水平的科研機構,為我國科技創新提供便利。
3.我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進行整合,加強科技創新研究,擴大企業在市場當中的影響力。
三、當前背景下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措施
(一)提倡自主創新
要想推進科技創新,首先就應該大力提倡自主創新。雖然我國有許多企業都已經從國外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實際上,引進技術的應用效果遠遠比不上自主創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如果我國的企業發展都是依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而忽略自主創新,那么我國的科技發展將永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無法實現超越。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把自主創新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首先,企業要從觀念上開始轉變,在生產過程當中逐漸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激發自主創新研究的動力;其次,加強企業產權保護建設,對企業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及時做好保護工作,防止知識產權受到侵犯;再次,建立自主創新獎勵機制,根據所研發產品對企業的貢獻程度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企業員工的自主創新;最后,加大對重點技術的扶持,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從而使企業突破瓶頸,實現快速發展。
(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科技創新必須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樣才能將科技創新的成果及時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來。對此,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保證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首先,要加大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通過改變相關政策的方式,鼓勵各大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使得科技資源能夠合理分配,并得到良好的應用,還要加大科學教育方面的投入,鼓勵各大高校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科技型人才。其次,政府部門要通過一定的政策保證企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科技創新活動需要許多高科技的人才、高科技的設備、高科技的技術等,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保障,如果缺乏資金,那么許多科技創新活動將無法開展。對此,國家可以出臺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的政策、為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提供資金補貼等,鼓勵企業的科技創新。最后,為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多支持,比如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融資提供擔保等。
(三)在競爭當中不斷進步競爭
可以為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動力,促使企業不斷進步。首先,企業可以在競爭過程中發現自身發展的缺陷,從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好這些問題,為企業發展掃清障礙;其次,在競爭過程中還可以汲取其他企業的優點,并了解到許多之前未曾接觸過的發展思路,從而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競爭可以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動力。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會感受到市場競爭的激烈,從而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了這個意識,就會有推進科技創新的動力,最終將想法轉化為實際,在實際生產活動當中得到體現。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全球經濟危機、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影響之下,經濟增長速度略有減緩。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科技創新迎來了新的挑戰,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對此,我國應該把握住這一關鍵機遇,提倡自主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國際競爭當中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湛軍.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創業與科技創新發展對策建議———基于最新全球創業現狀分析的結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27-31.
[2]王偉光,陳錫文,李揚,等.“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改革問題筆談[J].經濟研究,2010,(12):4-22.
[3]王宏偉,李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驅動發展[J].求是學刊,2015,(5):49-56.
[4]嚴紅,何雄浪.新形勢下我國科技創新效率的區域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6):43-49.
篇8
關鍵詞:國企;改革;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010-02
為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市屬國企要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導向,加快科技創新。要圍繞主業,沿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配置創新資源,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城市科教資源優勢,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創新,增強協同創新能力;要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力度,建立激勵與容錯機制;要積極申報各類科研成果和項目,爭取政策資金扶持,切實提高國企的科技創新實力。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或知識創新是提出新觀點(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發現和新假設)的科學研究活動,并涵蓋開辟新的研究領域、以新的視角來重新認識已知事物等。原創性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使人類知識系統不斷豐富和完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產品不斷更新。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引領的管理創新作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科技創新的主題,是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知識、新藝術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是電子信息或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發現和新假設的集成。
一、地方國企科技創新工作現狀
近三年來,南京市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逐年遞增,到2013年達到1.54%。政府財政安排的科技專項資金也每年增加,先后有企業被評為省、市級創新型企業。在開展協調創新方面,市屬企業中已建立產學研機構12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各級企業技術中心近10個。近三年來,共培養、引進和聘用各類科技創新型人才近千人,累計承擔實施省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近百項,取得技術專利多項。
二、市屬國企科技創新工作存在的問題
南京市國企科技創新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資金壓力大。南京市國有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2013年達到1.5%,提前二年實現了全市目標。但隨著國內經濟減速,內外需不振,成本壓力增加,企業經營狀況變差,增加研發投入的壓力很大。二是人才壓力大。南京市國企近三年引進及內部培養的科技創新人才近千人,《江蘇省“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全省每萬人擁有人才1 400人。對照目標及企業研發人才短缺的現實,南京市國企的壓力較大。三是缺少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南京市國企中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企業較少,與國企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地位不匹配。
三、地方國企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的思路
(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1.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屬國有企業要采取自建、合作共建、集團組建、并購收購等方式建立研發機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對現有研發機構進行升級,爭創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2.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市屬國企要以自有資源或引入社會資本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積極參與全市培育高新技術后備企業“造林工程”。
3.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競爭性國企圍繞主業加大投資,在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綠色建筑等領域進行科技研發和工藝創新,突破關鍵技術,掌握核心知識產權,加快轉型升級。功能性國企在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性項目建設等領域積極開展工法創新、施工工藝創新,以“首購首用”的方式加大創新技術及科技創新產品的使用。鼓勵公共服務類企業在水、電、氣、公共交通等領域積極開展降本增效,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水平。
4.積累自主知識產權。市屬國企要大力開展技術標準研究,積極申報知識產權,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產業化推廣力度。其中,安居集團完成住宅產業化標準體系建設,并在市保障房建設領域率先實施,同時爭創國家住房產業化示范項目。河西集團完成低碳生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建立,在新區建設中復制推廣。市屬國企要主動申報知識產權,并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進行知識產權的產業化轉化,并培育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自主品牌。
(二)鼓勵開展協同創新
1.鼓勵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市屬國企作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創新合作。企業可以共建方式設立各類產業技術研發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現代服務業等集團主業的前瞻研究、應用研究、集成研究;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進站科技攻關和創新創業;支持企業申報產學研協同創新專項計劃,爭取科研資金支持。
2.加快創新載體建設。市屬國企要加快科技創新載體(包括孵化器、加速器、中試用房等)建設,并在載體內配建公共技術測試或研發平臺,廣泛吸引社會創新元素,形成產業創新集聚效應。創新載體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突出專業特色。
3.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市屬國企可采取風險投資、夾層投資、擔保合作、重組并購、項目合作、首購首用、入園孵化等方式支持全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市屬國企要加大引進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力度,對特殊人才可按照市場化標準支付薪酬。對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引入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可參照“科技九條”落實相關政策。對科技創業人才利用職務發明成果在市屬國企投資的創新載體內創業并實施轉化的,也可以參照“科技九條”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引進人才的同時,結合“紫金人才計劃”大力培育內部人才,建立包括股權激勵等在內的長效薪酬激勵體系。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科技創新 大學生 管理模式
教育部所倡導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高校大學生科技活動的指導思想,也是高校開展學生科技活動的工作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育部關于深入學習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通知強調“充分認識高校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手腦并用,知行合一”一直是我國優秀的教育思想傳統。作為當代大學生,書本知識固然很重要,當然我們更需要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提出“新常態”,其中支撐引領新常態的核心是創新驅動。在科技創新方面,“舊”指科技創新參與人數少,與市場商業聯系不緊密;“新”指科技創新參與人數多,創新點往往可以成為商業發展點,創新與創業的聯系更多。近年來,全國每年有一千多所學校近百萬大學生參加理工科類科技創新活動。
1、二本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現狀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在英文中創新和創造不同,發明和發現不同。從學生層面講,所謂科技創新,就是通過課本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的仔細觀察,發現現存事物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過自己動手改造事物,這是創新的第一小步。
金陵科技學院歷來重視專業實踐過程,理工科學院學生在近年的全國高校機器人大賽、三菱自動化杯、西門子大賽、亞龍杯智能建筑大賽等專業大賽中,刻苦努力,勇于創新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文科類學院學生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等創新活動中也表現突出。
1.1.1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學生科技創新參與類型情況
圖1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學生科技創新參與類型情況
數據顯示,由于金陵科技學院是一所工科二本院校,學生參加工學類比賽較多,而偏文科類比賽較少。此外,由于專業知識的積累,工科學生普遍科技創新意識比文科更強。
1.1.2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科技創新――專利參與情況
專利就是發明創造人或其全力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也是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體現。
截至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學生專利申報情況如下:發明專利占總申報成功專利2%,實用新型專利占39%,外觀專利占59%。可見,大學生已有專利意識,但發明專利很難達到,而外觀專利太多,這反應出很多大學生專利知識缺乏、創新思路狹窄、研發動力不足、維權意識薄弱,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①
1.1.3 金陵科技學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情況
大學生科技創新發展情況與所接受的教育有著明確關系,而要想增強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勢必需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相結合。
金陵科技學院的課程主要分三類:
1、完全理論課: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
2、理論實踐相結合(實踐環節比重較低):如思想政治課程、部分專業課。
3、完全實踐課:微機接口與技術、計算機建模與仿真等,在實驗室完成學習,而這類課所占比重較少。
專業課的開設,由于實驗室條件、課時限制等原因,實踐環節的比重不夠高,更偏向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對這門課學習感覺吃力,上課心不在焉,進而降低學習積極性的問題。而實踐教學可以多方面發現學生特點,培養方向更明確。
1.1.4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技創新參與情況
圖2 機電工程學院2014年學科競賽獎項等級統計
圖3 機電工程學院2014年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專業分布
圖2顯示,在參與競賽人次中,大多數同學或團隊能拿到二等獎或三等獎,而只有極少數同學或團隊拿到一等獎。
圖3顯示,由于專業不同,參與的學科競賽類型、人數不盡相同。
2、原因分析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而學科競賽是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在大多數理工科學院,不同的專業男女比例不同,而且各個專業科技創新的創新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活動經費也不同。加之,不同專業對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的宣傳力度不同,致使各專業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參與的人數、獲獎情況產生了較大差異。
2.1 性別差異
圖4 金陵科技學院男女比例
總體來看,金陵科技學院男女比例較為協調,而在理工科類學院男女比例失衡狀況普遍存在,金陵科技學院理工科類學院男女比例可達6:1,因而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男生占主導地位,加之女生的性格偏內向的因素,致使很少女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通常女生的性格多內向、文靜,更喜歡閱讀書籍、網絡等媒介,內向的性格使之接觸的事物較少。而男生性格豁達,善于交流,喜歡在實踐操作中探索事物并發現事物中的問題。
2.2 興趣差異
在生活歷程中,雖然同時學習著課本知識,但不同的成長環境造成潛移默化中接受到的思想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的興趣愛好。有的同學對科技創新感興趣,愿意參與其中,在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身能力;而有的同學則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參與科技創新僅僅是為了名與利,為了讓自己的簡歷更加美觀,這種心理參與科技創新并不能充分調動在實踐操作中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反而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而更有同學認為,科技創新與自身無關,進了大學不需要再去拓展這方面知識,只求安逸不求進步,他們認為大學生活是無憂無慮的最輕松的,每天漫步于學習、社交、娛樂、旅游等。
2.3 重視程度
學校、學院、班級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的不同,會導致參與科技創新的發展情況不盡相同。科技創新活動主要以實驗室為中心。首先,學校科技創新體制還不夠完善,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足。其次,學院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宣傳科技創新活動,沒能調動廣大同學參與到科技創新中去。再者,一個班級的科技創新氛圍也決定了本班級參與科技創新人員的多少。此外,部分學院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沒有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解決方案
3.1 性別差異
通常情況下,在校女生的筆試成績高于男生的筆試成績;而在實踐實驗中,無論是領悟能力還是操作速度往往與男生相差甚遠。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學科競賽是一個團隊,這就需要團隊成員明確分工、相互合作。因而,可以組建由男女生構成的科技創新小組,由男生帶動少部分女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隨后,再根據女生之間的聯系,女生繼續帶動周圍女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3.2 學科差異
對于一些綜合性比賽,如創新創業大賽,學校要合理安排相關部門做好分配工作,倡導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組團報名,從而更好地完成科技創新比賽項目。
每位團隊成員要強化責任意識,對于負責的項目工作負責到底,而不是遇到問題時把事情推脫給他人,時刻牢記團隊精神,明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及時與他人溝通,吸取他人的經驗,了解遇到的問題,使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務。此外,綜合運用網絡技術,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及時汲取新知識,提高科技創新質量。
3.3 興趣差異
一些同學由于個人興趣愛好,通過一些科技社團加入到科技創新團隊,然而半學期過后本來一百多人的社團可能也就剩下幾人能堅持到最后,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去。
一方面,大學生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正確認識自己的喜好,如果想在科技創新中有所作為,首先應對科技創新方面很有興趣,興趣是學習新事物的源泉與動力,也是學習事物的良好導師,是邁開步子前行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明確自身專業學習及未來就業狀況,學以致用、增強實踐能力是二本院校學生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而這些能力無疑是課本中學不到的。
3.4 重視程度
(1)加快教學體制改革
科技創新以學生為主導,在學校的學科設定方面,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課堂互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提高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學校也可以通過開設講座、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室及視頻宣傳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科技創新的了解。
(2)完善科技創新體制
學校應進一步認清形勢,繼續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體制,構建全國大賽、省級競賽、校級競賽、院系級競賽“四位一體”的競賽體系②,選拔出一些優秀的學生作為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促進科技創新團隊形成互幫互助、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氛圍。
所謂科技創新體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①創新制度體制,創新制度體制包括學生科技創新小組,以及鼓勵同學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的一些制度。
②完善的師資隊伍,其意旨在通過教師科技創新團隊帶動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工作。
③充足的科技創新活動經費,如果這方面完善的話,可以保證一大部分同學有勇氣來參與科技創新,而不是害怕在科技創新中搞砸。
為提高研究生科技創新能力,金陵科技學院積極推進大學生開放實驗室平臺建設。依據大學生開放實驗室構建目標與原則,建立了專業開放實驗室,從開放機制、培養機制、經費以及保障激勵機制等方面探索開放實驗室的管理運行機制,增強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需要選拔實驗室助理,結合報名學生個人情況及現場投票情況,通過公開公平工正選拔,決定每個實驗室的實驗室助理組長及小組成員。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旨在通過個人及團隊的力量,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科技創新中去,從而為學院學校建設貢獻出個人的力量。實驗室助理中會選拔一些女生,雖然很少,但也體現了學校逐漸對女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加以重視。通過實驗室助理“以個人帶團隊”的效應,帶動一些對科技創新感興趣的女生積極參與實驗室的一些活動,在活動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另外,學校可通過開展了一些“科技創新 智慧校園”的校內科技創新比賽活動來促使大家積極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學院也通過課程設計出比賽的活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另外,實驗室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必備場所③,因而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更需要注意安全問題,實驗室的安全對整個高校的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新時期高校實驗室安全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4、結束語
大學生要想提高自我推銷能力,在擁有良好心態的同時,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都在追求一些東西,卻也在追尋的途中丟失了一些東西。人如長江、黃河,有些人一開始就可以如長江般開山辟地、氣貫長虹,內心始終清楚目標、不斷前進。而有的恰如黃河,混著雜念,而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氣勢。正如科技創新活動,有些同學懷著良好的心態積極參與,取得了一定成績。而有些同學沒有端正心態,在參與比賽中遇到一定挫折,就陷入懈怠、迷茫。總之,作為當代大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活動,應該正確認識、擺正心態、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高永軍,冷樹偉.論大學生專利意識教育創新[J].中國高校科技,2013(4)
篇10
關鍵詞: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科技創新對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今天的小學生將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其科學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目前學校在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過程中,雖然激起了學生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但活動過程依然存在著系列問題。
一、當前學校科技活動存在的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小學科技活動內容不全面,科技含量不高
學校科技活動是一項長期性的復雜工作。但多數學校選擇科技活動項目時往往都是臨時性、被迫性。學校開展短期科技活動的目的都是爭取名次。因此多數學校科技創新的氛圍不濃。師生參與人數不多,活動形式較單一,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成果多偏重與小制作和小發明現有的成果,表現形式主要為科技小制作、小論文。多少學生的創新作品是在短時間內突擊完成的,因此,科技創新難免浮于表面,科技創新活動的意義沒有真正的顯示出來。
二)對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認識、準備不夠
學校對科技創新教育內涵認識和理解不夠。教師對科技創新培訓的知情度和重視程度不高。多數教師不知道科技創新教育是什么,有何意義,更有教師認為參與科技活動是浪費時間,導致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小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熱情。
學校科技活動,一方面,過于強調教師在科技活動中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家長、社會的聯動教育功能;另一方面,過于強調“創新”,游離于“教育”,沒有充分整合小學課程資源。一些學生喜歡的科技活動由于受到學校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很多學生完成不了自己喜歡的科技作品。科技活動作品質量不高、普及面不廣。
三)科技教師的科技素養不高
雖然現任科技教師職稱、學歷都已符合,但都是兼職科技教師,缺少科技創新的一技之長。由于科技教師的科技意識也不高,所有很難勝任科技教育。并且農村學校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的專業科技教師。學校開展的科技活動都是通過班主任得以貫徹落實,而小學班主任基本上都是兼職兩門學科以上的教師,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實施科技創新教育。同時,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也影響了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和學習。
二、針對學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過程中存在的系列問題,結合學校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應對。
一)領導重視,轉變觀念,提高小學生科學意識
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科技教育。在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下,應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科技教育課程,為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環境。首先,學校在制定科技課程時要明確課程目標,在科技創新課程中,學生必須親自體驗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逐漸拓展小學生科技創新視野、學會相應的科學知識及技能。從小提高小學生科技意識,并激發小學生的科技興趣,激發學生的科技意識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小確立正確的科學觀,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鼓勵學生去發現和創新。促使小學生逐步掌握科學方法,發展學科學、運用科學的能力。其次,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注重加強科學教育的內容,充分發揮板報、壁報、櫥窗等在科技教育中的宣傳作用,把學校科技創新的特點、成果及以后發展方向及時體現出來。為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學校也可利用現有的均衡教育創建契機,把科技展覽室中的學生科技作品、教師科技作品等及時反映本校的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識,激發小學生熱愛科技活動的欲望。另外還應強化學校圖書館科技活動情報資料收集和計算機校園網建設,為科技創新活動疏通信息渠道。學校應對教師和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給予經費支持,表彰優秀科技創新作品的學生并與優秀學生選拔等評比掛鉤;獎勵指導教師,對先進科技工作者應及時的表彰獎勵。從而調動主體和個體的積極性。
二)加強科技教師的培訓,提高科技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在科技活動中,教師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科技教師的素養、創新意識、工作積極性,決定了科技創新活動的成敗,因此學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組建屬于自己的科技教師隊伍。從而提高科技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首先,組建科技教師隊伍,統一思想并制定相應的科技教師工作職責,細化科技教師的工作量,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從而提高全體教師參與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加強科技創新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對科技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科技技能培訓,二是發揮科技骨干教師帶頭作用。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通過邀請有熱情、有時間、有專長的專家到校講座,參加校外的科技創新觀摩課、研討課等交流形式,激發全體教師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熱情。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校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得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濃厚,求知欲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就會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應根據本校學生不同的特點,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創新活動。為了讓科技教育深人人心,學校需優化“綜合實踐課”。開發校本課程——勞技、科技實踐課。在科技實踐課中通過科幻繪畫、科普故事、科技小發明、趣味實驗等系列實踐活動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體驗玩科學帶來的樂趣,通過濃厚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科技活動,從活動的反思中引導學生科學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校可以根據現有的科技實踐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按自己擬定的活動方案去開展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如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建一個小小氣象站,或觀察小貓小狗的日常生活習性,或測量太陽高度,或自制蒸汽機,或設計一個小發明等等。還可以根據教師講解的方法,在課外進行長期的觀察和實驗,作好有關記錄,并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得出先關的規律。最后,老師根據學生整理的資料,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觀察和體驗心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科技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探索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科技教育合力
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小學生的成長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村學生家長中,從事木工、泥工、機械維修等方面的人較多。所有要充分利用這一部分的科技資源培育學生科技意識。學生在開展小制作、小發明的活動中,就可以利用家長的指導來完成。因此學校應將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后援,社區教育是依托”,科技教育方式。如學校可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科技活動專題講座或家長會,開展寒暑假科技實踐活動,開展親子科普活動,小手拉大手,轉變家長、社會對學校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的看法。
總之,科技創新活動是一項探索性的實踐過程,具有科技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特點。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培養學生科學意識的主陣地,把科技創新活動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學習、實踐、創新,不間斷地、潛移默化地在小學生心靈上播撒科技創新的種子。
參考文獻
[1]《芻議如何培養小學生科技創新的興趣》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完善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的對策思考》 成功:教育版
[3]《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4]《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及對策》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 上一篇: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 下一篇:醫用耗材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