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合并人文關懷對精神科的作用
時間:2022-08-06 10:57:27
導語:心理護理合并人文關懷對精神科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給予精神科病患心理護理在人文關懷護理中的積極作用。方法選取2019年8月~2020年5月6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病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作為分組依據,對照組(n=30)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n=30)在此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康復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干預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心理痛苦管理篩查工具(DMSM)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干預后自尊量表(SE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精神科護理觀察量表(NOSIE)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狀態、社會職能,P<0.05;研究組對護理人員護理宣教、護理指導、護理操作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強化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良情緒,促進睡眠質量提升,提高康復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并且強化其社會功能,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關鍵詞]心理護理;精神科;精神分裂癥;心理功能
精神分裂癥屬于常見慢性疾病,可導引發多種精神癥狀,包括思維障礙、意識障礙、異常病理反應等。多數入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均處于急性發病期,患者基本上不具備自知力。觀察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狀況不佳,不僅對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同時長期負性情緒也會對其治療產生一定不良影響。所在醫院在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重視心理護理,并且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強化心理干預,取得良好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60例精神分裂癥病患,分析強化心理護理的方法與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6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病病患納入觀察樣本中,所選患者均有法定監護人,研究組納入3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2.30±3.24歲。其余30例作為對照組,均為男性,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2.23±3.18歲。本研究內容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并獲得通過。納入標準[1]:①符合診療標準;②無治療禁忌;③無中途退出;④成年人;⑤有法定監護人;⑥多種原因致死亡病例。排除標準:合并全身性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及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未成年人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結果(P>0.05)。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護士結合患者實際需要,給予對應護理服務,做好各項護理配合。研究組患者就診期間,護士為其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建立溝通關系:真誠交流,是建立護患信任關系的良好開始。患者入院后,護士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及時與其建立溝通關系。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在交流中發現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結合患者心理狀態及表現,及時進行干預,使患者能夠糾正不正確認知,并且改進不合理行為。通過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如果存在負面情緒,則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對于能夠交流且具備一定認知功能的患者,鼓勵患者傾訴,把自己內心真實感受表達出來,站在患者的立場,理解和包容患者。②情緒評估:由于患者自理能力較差,加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思維障礙,護士觀察其日常行為表現,避免患者自殘、自殺。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病情,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分析發病前后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對患者內心感受進行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特征、人格特點,結合所理解到的信息,及時給予情緒疏導,引導其走出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健康信念。③人文關懷:患者發病后,往往合并多種臨床癥狀,對其自身帶來嚴重不適的同時,也會威脅到其他的人身安全。由于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有限,也會出現不良情緒及心理負擔。護士及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及時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強化其認知水平,改善家患者負面情緒。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就診環境,注意做好病房消毒,各項護理操作動作輕柔迅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注意保護患者個人隱私,切忌不能在公共場所談論體檢者隱私,并在此基礎上尊重患者人格和尊嚴。④心理疏導:當患者病情逐漸趨于穩定后,及時對其心理狀況及情緒狀態進行準確評估,與患者進行溝通,解釋慢性精神分裂癥誘發因素,使患者對疾病發生及發展機制有更加清楚的認知。耐心傾聽患者心理訴求,溝通時注意語言要柔和,并且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指導體檢者正確呼吸,緩解緊張感。將患者家屬納入心理護理工作中,并且凸顯家屬的優勢,使心理護理更具針對性。豐富病區娛樂活動,強化患者對多種事物的認知功能,并且提高社交能力,最大程度排除其心理障礙。⑤康復護理:患者病情趨于穩定后,為協助患者盡快回歸到家庭和社會中,護士對其進行也鼓勵,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人際交往中,強化社會功能。康復期合并不良情緒,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需要護士持續關注。結合患者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安排交際活動,注意活動不能超出患者能力范圍,在活動中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康復期消極情緒能夠得到改善,并且盡量消除患者心理壓力,使其樹立健康信念。如果患者不愿意參與到不同形式人際交往活動中,可通過封閉式病房管理,在患者情緒狀態良好的情況下,組織演講、閱讀或者簡單運動比賽,豐富治療期間娛樂活動。在開展心理護理工作過程中,護士始終保持對患者的關心,構建更為和諧的護患關系,不僅從語言上給予關愛,同時也在行為上使患者感知到溫暖,進而加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使其遵醫行為及合作意識均得到明顯強化。1.3觀察指標抑郁情緒評分: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0~4分計分法,≥14分表示肯定有抑郁癥狀[2];焦慮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69分重度焦慮[3]。心理痛苦評分: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篩查工具(distressmanagementscreeningmeasure,DMSM),0~10分,0分心理無痛苦,10分心理極度痛苦[4-5];自尊水平評分:采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5個正向計分、5個反向計分,0~4分計分法,總取分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6];睡眠質量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7個項目,0~3分計分,共21分,得分越低睡眠質量越好[7-8];精神科護理觀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scaleforinpatientevaluation,NOSIE),30個評價項目,包括積極因子、消極因子,得分越高康復狀況越好[9];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狀態、社會功能,每項0~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10-11];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項目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指導、護理宣教、護理操作,上述3項內容取分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體檢者滿意度越高[12-13]。1.4統計學方法兩組數據經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驗值為t,P<0.05說明兩組差異較為明顯。
2結果
2.1兩組情緒評分的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HAMD評分、SAS評分、DMSM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上述指標較同組護理前均有明顯變化,與同組干預前后對比結果為P<0.05;但是,研究組干預后上述評分下降范圍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研究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10.235、15.237、16.387;對照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8.637、12.345、10.356。2.2兩組預后狀況的對比護理干預前兩組SES評分、PSQI評分、NOSIE評分對比結果為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上述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后,P<0.05,見表2。研究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10.635、15.892、14.235;對照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8.056、10.637、11.348。2.4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研究組對護理人員護理宣教、護理指導、護理操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4。2.3兩組生活質量的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狀態、社會功能的GQOLI-74評分對比結果為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有所改善,與同組護理前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但是,研究組上述評分上升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研究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16.389、13.548、18.635、19.027;對照組組內各項干預前后對比的t值分別為11.058、9.567、12.457、12.937。
3討論
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科常見疾病,急性發病期入院接受系統性治療,但是受到疾病的影響,很多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差,具備一定攻擊性,且心理狀況不佳,對臨床診療活動造成一定阻礙。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很多人群長期工作壓力大,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之下,一定程度上也使精神類疾病發病率增高,并且逐漸向年輕胡趨勢發展。精神分裂癥患者屬于特殊群體,在為其開展臨床診療時,重視護理干預配合,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明顯幫助。研究發現,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依據患者心理狀況及精神狀態,為其提供心理護理,已經逐漸成為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更加凸顯全面護理和整體護理的實際應用價值。在為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時,護士幫助患者恢復信心,在交流中安慰、鼓勵患者,說明改善情緒會對疾病治療及轉歸產生的積極意義,囑咐患者保持良好心境,舒緩內心壓力,自覺改善負面情緒[14]。由于患者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為避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時,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患者溝通幫助其消除其焦慮、緊張等消極的情緒,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生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15]。為保證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干預和指導更為專業,護理人員在接受專業培訓后,為患者提供心理干預,使患者充分感知到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耐心和道德水平,為強化患者心理素質提供必要幫助[16-18]。所在醫院在為精神分裂癥開展心理護理工作時,建立更加簡單的評價程序,充分利用多種心理量表,在此基礎上做好統計及對照工作,為分析和評估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提供更多依據。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對其強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患者不良情緒明顯改善,預后狀況良好,睡眠質量提升,且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模式,進一步證實強化心理護理所能發揮的關鍵作用。綜上所述,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強化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鄧紅欣,樊凌姿,張勇.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1,38(1):46-49.
[2]李海根,董莉莉,王橘盈.責任分組護理在開放式精神病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3):147-148+151.
[3]唐娟,阿爾孜古麗·艾麥提,趙艷.奧爾夫音樂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康復病人神經功能、社會功能及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1,19(4):488-490.
[4]詹王珍,湯榮花,應櫻.階段式護理干預模式對ICU清醒患者軀體癥狀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21,42(1):99-101.
[5]宋佳青,林雪峰.IMB引導分級階梯式康復護理對抑郁癥的恢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1):120-126.
[6]李斌.整合式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273-275.
[7]蘇靜,苗士斌,程尊軍.優質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復的影響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186-187+209.
[8]范雪蘭.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20,33(4):271-273.
[9]徐莉,趙莉冰,劉穎.心理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4):3993-3995.
[10]馬宇璐,劉春曉.集體心理行為療法聯合健康教育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20,15(6):680-681+684.
[11]楊娜,宮曉鴻,章艷.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病恥感與病恥抵抗的影響因素及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效果分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6):1282-1285.
[12]陳靜靜,職彥敏,郭寧寧.規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積極心理品質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347-4350.
[13]練秀紅,王鵬飛.阿立哌唑聯合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及血清BDNF、NGF、NT-3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0,4(22):101-103.
[14]郭雪琴,梁云飛,黃妙婷.早期綜合性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用藥依從性、持續用藥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9):147-150.
[15]吳浩.精神病專科醫院護士對精神分裂癥公眾污名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20.
[16]鄭愛紅.正念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9):680-683.
[17]孫波.漢字書法治療理論探究及應用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18]師福香,羅艷,張晶,等.強化血糖控制護理對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血糖波動情況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1):157-160.
作者:吳桐 俞愛玲 趙亭亭 單位: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精神康復科
- 上一篇: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 下一篇:人文關懷在原發性肝癌患者護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