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篇1

【關鍵詞】 培智兒童;應用題教學;邏輯思維能力

在目前,培智兒童學校應用題的教學內容大體可分為兩類:(1)一步計算應用題;(2)簡單的連加、連乘、加減混合和兩步計算應用題,那么,如何通過應用題教學培養培智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呢?我們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可行的方法有:

1. 抓“雙基” 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過程。培智兒童只有具備一定的“雙基”,才有能力解答應用題,否則,在概念模糊,算理算法不清,口算、筆算生疏的情況下,一味地對他們施加學習應用題的壓力,只能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抓“雙基”,我們首先要做的環節有:

1.1 學習概念。先上“語文課”,把應用題中常出現且表示運算關系的關鍵字詞重新講授(不管是在語文課上學過的還是沒學過的),如多、少、增加、降低、×是×的幾倍等。學習的方法是充分靈活地運用實物或教具等,直觀地描述出各字詞表示的含義。通過數學課上的“語文課”,應用題中常出現的關鍵字詞的含義在培智兒童的腦海里就有了較為清晰的印象與認識,為培智兒童解答應用題度過“審題關”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幫助。

1.2 學找對應條件。有這樣一道題:一車間2011年裝配電視機1900臺,2012年是2011年裝配的2倍,問:2012年這個車間裝配電。視機多少臺?學生往往會解答成:2011×2=4022(臺)。這并不是概念模糊,而是學生對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對應錯誤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我們要做“長期練習”——用一周的時間,出示各類多量的應用題,特別增加了像上一應用題一類的多無用數字應用題的分量。首先教師自己講解自己找對應關系;然后老師講解后師生共同找出對應關系;接著教師幫助學生找出對應關系;最后由學生自己獨立找對應關系。如一道應用題為:英才小學五年級有學生45人,四年級有學生40人,三年級學生比四年級學生少2人。問:①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②三個年級共有學生多少人?解答這類應用題,在讓學生獨立完成時,我們要作下列提示:①三年級的學生人數和五年級的學生人數有關系嗎?和四年級的呢?②問題中要求的是三、四、五年級的總人數,還是只有三年級的人數?簡單的提問如河上架橋,學生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就迎刃而解了。“小步子多循環”,到每個學生自己能夠獨立較好地過了找出對應關系這一關,培智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前進了非常可喜一小步。

2. 解決負遷移矛盾 有這樣一道題:“明珠小學二年級學生今天栽樹28棵,今天比昨天多栽了3棵,問:昨天栽多少棵?”由于“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的定勢影響,學生大多數的做法是:28+3=31(棵),這就存在負遷移矛盾。解決的辦法是:分四步解決負遷移矛盾,第一步:要求學生回過頭來進一步找出表示“多”或“少”一類的數學術語,并一一對應列出,如:多少、長短、輕重、快慢、提高、降低、增加、減少等;第二步:向學生講明什么情況下、什么內容的應用題會出現以上術語;第三步:要求學生用上表中的各個術語按不同的內容分別組句、編題,特別加重出現例外情況的練習題;第四步:要求學生把自己組的句、編的題逐個加以注明大數、小數、相差數,再口述自己組句編題中各數的數量關系。通過這些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解答倒敘應用題的準確率就會大大提高。

篇2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石,也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的思維形式。兒童掌握概念的過程伴隨著豐富的思維活動,因而通過概念教學可教給小學生一些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但《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學本身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應該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這其實就是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小學數學中,應運用各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如對應思想、量不變思想、可逆思想、轉化思想等。其中轉化思想是小學教學思想的核心。轉化是運用事物運動、變化、發展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實現未知向已知轉化,數與形的相互轉化,復雜向簡單轉化等。培養學生轉化意識,發展思維能力。

三、計算和練習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培養學生正確、熟練、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相應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等良好思維品質。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

篇3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創造性人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是符合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追切需要,對于小學素質教育來說,是著眼于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但怎樣使剛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呢?這特別重要。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智慧來自濃厚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才能在數學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為達到這一目的,通過目標教學,應當從小抓起,從興趣入手。

一、以物激情、以情興趣、營造邏輯思維的環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教育家夸美組斯曾經說:“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好和樂產生的追求,探索知識的迫切性,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內部動力,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要全全神貫注,形成積極思考,勤于思考的好習慣,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疑是一種苦役,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獲。封閉填鴨式教學最大的缺點就是在教學中進行多次單調的重復,迫使兒童咀嚼已知的知識,就象巴甫洛夫在實驗室里常說的那樣:“老是叮在一個細胞上,就會進入無興奮狀態,于是出現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顯然,在這種疲憊的狀態中,學生不可能產生學習和知識求知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只能是在機械地學習知識,更談不上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今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做到“人人有目標,人人達目標。”共同努力,密切協作,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教師給他們創設的情境是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人學習,奔向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形象教學,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寓教學于游戲之中,數學教學的游戲化能最大限度地誘發兒童的興趣,能使每個兒童都認識到自己是生活在一個數學王國里。更能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具的設置和使用,要恰到好處的展示。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利用學具,進行直觀的觀察,既加強了對學生的有意注意,又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了興趣做基礎,教師怎樣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教學中呢?這就需要巧妙的設計,精心的準備。例如:教學自然數與數之問的關系,我是這樣進行的,,先利用實物(6個蘋果),再結合教具(計數器),最后再通過有趣的游戲,教師準備好6張鴿子圖案的卡片,上面分別寫上數字,找6位同學分別拿上與卡片上的數相同的小棒放上小鴿子的音樂,跟著節奏,從左往右,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讓他們發現這些數的排列是有始的,有序的,是以“1”為單位的,每相鄰的兩個數相差“1”。并掌握速增遞減的規律。學生在這種興趣盎然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有序的思考方法,有條理的表達,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大大促進了兒童的認識知識的建構,激發了他們的感情波湖,智意的浪花。使學生陷入“深思”、“獲得”、“發現”。一旦兒童獲得已有知識的規律,教師應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自然親切的教態去感染,啟迪兒童的求知心扉,點燃他們學習數學興趣的火花,誘使學生思維暢通。有了興趣的前提,與之相輔的創設邏輯思維的條件尤為重要。

二、以動達標、以標立意,創設邏輯思維的條件

加強動手操作訓練,進而再表達其過程。心理學家皮亞杰要求兒童“高度活動”,認為把活動實施于教學過程,讓學生去動手動腦,探索事物,通過活動,逐步發展學生高智慧能力。實施“目標教學”教師為幫助學生“達標”而教,學生為達標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氣氛活躍的課堂上,通過“觀察”、“思考”、“操作”再“表述”。逐步培養學生會聽,認真聽老師講話,聽同學發言;會說,說出不同看法,從想到說,這是理解過程的一個飛躍;會做,邊做邊說出操作過程,發現總結規律。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三個層次:(1)是利用動作對直接感知事物進行認識;(2)是利用表象通過語言對事物進行理解;(3)是以概念為基礎,對事物進行推理(即直觀、動作、思維)。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思維,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如:思維訓練題9十8=7十,用9十8=17,再用17-7=10,是一般的方法,填“10”。經過思維訓練的兒童,除了基本方法外,還可以通過等號兩邊部分數進行比較,7和8比,少1,要求的數就一定比等號左邊的9要多1,即10,或7和9比,少2,要求的另一部分數就比8多2,即10。這幾種方法對比,哪種更有邏輯性、求異性、創造性呢?由此可見,思維訓練不僅可以開發兒童的智力,提高學習效率,開闊思路,同時也提高了解題的策略水平、教學中大量色彩和圖畫、教具、學具、投影等來幫助兒童積累大量的表象,使兒童在豐富有趣的思維訓練的豐潤土鬧校提高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以苦為樂、以樂創新,深化邏輯思維的步h

當然,對兒童的邏輯恩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長期的,不間斷的,經常的訓練,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從小打好數學基礎,有了興趣、習慣、方法、意志,是今后學好數學的巨大動力,它將終身受益,也是“教書育人”的必要內容。想到此,教師以苦為樂,以樂創新,值得!

篇4

關鍵詞: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 影響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

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石,也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的思維形式。兒童掌握概念的過程伴隨著豐富的思維活動,因而通過概念教學可教給小學生一些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但《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學本身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應該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這其實就是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小學數學中,應運用各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對應思想、量不變思想、可逆思想、轉化思想等,其中轉化思想是小學數學思想的核心。轉化是運用事物運動、變化、發展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實現未知向已知轉化、數與形相互轉化、復雜向簡單轉化等。要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發展其思維能力。

三、計算和練習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篇5

【關鍵詞】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1.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石,也是人類的一種高級的思維形式。兒童掌握概念的過程伴隨著豐富的思維活動,因而通過概念教學可教給小學生一些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但《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學本身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應該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教室在教學時,應該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這其實就是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小學數學中,應運用各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如對應思想、量不變思想、可逆思想、轉化思想等。其中轉化思想是小學教學思想的核心。轉給是運用事物運動、變化、發展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實現未知向已知轉化,數與形的相互轉化,復雜向簡單轉化等。培養學生轉化意識,發展思維能力。

3.計算和練習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篇6

關鍵詞:學生 興趣 精神 意識 能力

一、誘發學生創新興趣,營造創新氣氛

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開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與學生平等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其次努力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再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為學生提供一個無壓力、相互平等的和諧氛圍,才能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使每個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發揮自我創新的能力。

二、合理使用教材,培養創新精神

首先教師要使用好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加工深處理,只有老師創新型弟使用好了教材學生才有可能發揮出創新精神,其實,教材是教學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發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創新原理,精心構建教學中實施創新的體系,圍繞“以學生發展為本”這個主題,把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對教材的加工處理一般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結合學生現有生活實際和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合理運用教材;其次是結合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處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數學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著眼于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空間調整教材。

三、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數學教學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每個教師應該認識到結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數學教師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自覺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邏輯因素,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其次,每個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結合小學數學知識教學進行。要做到結合有機、滲透自然、要求適度、方法得當。

(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既是兒童本身的需要 ,又是他們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需要。兒童能夠敏銳感知鮮明的、富有色彩、色調和聲音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聲音觸發思維。在教學過程中 ,用圖片、教具或電教手段組織教學,把抽象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充分感知所學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 才能在腦中留下鮮明的映象。所以,教師要善于創設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探索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

逆向思維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充分認識逆向思維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注重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僅能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思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還能達到激發學生創造精神、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指考慮問題時,沒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識結構和認識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從而獲得大量的設想,提出多種多樣的想法和做法。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創新,就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以達到誘導學生思維發散,培養其發散思維的目的。

四、積極科學評價,激發自主創新

積極科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渴求新知的動機,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分層次評價。從學生自身出發,教師應鼓勵自我評價,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其體會成就感,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引發自主創新的探索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討、交流;教師要鼓勵,重視學生的創新,對求新、求異的學生大加贊賞,對于不成功的思路,也應充分肯定,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被激發,學生的創新才能成為一種可能。

五、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勢在必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變學生適應性發展為創造性發展,真正為培養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7

    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確定之后,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的掌握 、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形成,并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科 學地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從已知到未知,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 、進行判斷和推理,有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發展能力。有助于使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學會學習,學 會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驗教材不是簡單地呈現例題——結語——習題,而是既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的順序,又體現了較科學的教 學方法,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了條件。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改進教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談自 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改進教

    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

    從具體到抽象是兒童的認識規律,感知是思維的起點。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感性認識,通過“操作”這一 外部程序的“內化”,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教“100以內數進位加法”(口算):

    28+5=? 算理時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打出投影片1)

    (附圖 {圖})

    28+5圖(感性認識)教師點撥啟發(知識遷移)應該怎樣計算?學生根據“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口 算)的計算方法,很快說出把28分解成20和8。這時教師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維)到此步教師再引導:下步還 應怎樣計算?

    (附圖 {圖})學生根據20以內數進位加法的知識很快說出先把8與5相加等于13。教師把片2抽拉成片3, 這時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師把上述感知(即演示)過程與學生一起寫出下列思維過程(抽象思維):

    (附圖 {圖})

    想:

    (附圖 {圖})

    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100以內數(口算)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四冊教材40頁)(長+寬)×2公式推導采取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找:在下面圖形中找出長方形。

    (附圖 {圖})

    2.描:從一點開始把長方形圖形用藍筆沿長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準備好的學具)

    3.

    (附圖 {圖})

    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突出兩個長和兩個寬相等)

    4.摸:引導學生摸學具的周長,摸課本和書桌的四周。(幫助學生建立長方形周長的概念)

    5.推導:例1、用一段鐵絲圍成一個長6cm,寬4cm的長方形。把這段鐵絲拉直,它的長度是多少cm?教師出 示下列圖形(教具)(1)(表象)

    教師用一條線繩圍成的長方形一周,然后展開如(2)。得出這個繩子就是這個鐵絲的長。強調這個繩子就是 長方形的周長。這時,教師用示意使長方形的長與寬展開周長的長與寬一一對應。啟發學生怎樣求這個鐵絲 的長是多少cm?(多種計算思考方法)

    (附圖 {圖})

    (1) (2)

    生:列式1. 6cm+4cm+6cm+4cm=20cm

    生:列式2. 6cm+6cm+4cm+4cm=20cm

    6×2+4×2=20cm

    生:列式3. (6+4)×2=20cm

    師生通過四個算式的比較對照,最佳算式是3,進而歸納出(長+寬)×2這個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抽 象概括得出結論)。

    在教學中采取操作感知理解的方法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動作直觀——表象——概念— —概念系統。充分體現了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思想,符合學生學數學的認識規律。“動作直觀 ”是認識的起點,“表象”是在操作和觀察等活動基礎上,在頭腦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識形成的中介 ,最后才在頭腦里將獲取的“表象”進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概念”。它要求教 師必須加強直觀教學和學具操作活動,豐富學生知識的“表象”,促進其理解,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讓學生 說算理和公式的由來,這樣使內化了的外部程序,經過大腦加工轉化為外部語言,這樣較好地培養了兒童邏輯 思維能力。

    二、要充分發揮教材優勢,把培養邏輯思維貫穿于教學過

    程的始終

    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師以知識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長期培養 的結果。我們要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把培養邏輯思維貫穿在不同年級、不同的教學環節之中。

    1.從認數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篇8

小學階段各年級,學生雖然年齡跨度較大,但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記憶以無意識記、具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思維具有跳躍性等等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此,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不僅要備課,更要備人。明確教學口標,逐個攻破,堅持循序漸進的邏輯思維,利用習題資源做到不知不覺中時刻復習,應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學。

一、明確目標,把握維度

新內容的講授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學生認識新知識的起,點,也是對教師教育理念、專業知識、教學技能的檢驗,是雙方門主意識相互交流的平臺,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授課內容的教學目標要正確理解,認真思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并對學生明確。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的現象,明確學習目標,便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對于學習目標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往往偏重于對學生進行單一的知識目標的建構與培養。新型教育理念認為,要對三維課程目標不斷加以整合并付諸實踐才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發展。數學課程的口標闡述分為“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部分,而一般情況下,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會進一步被概括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

明確課程目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學生學到什么,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這都是課前需要考慮的問題。關注三維課程目標,要把握學科屬性,始終圍繞著數學教學活動來進行,防止“非數學化”傾向導致的教學目標偏離。畢竟數學是一門學科性很強的課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但一定要在數學環境的前提下,不能漫無目的,數學的核心始終在于邏輯思維。小學亦概莫能外。我們既要把小學數學上成數學,又要超越數學,既要重其科學性,又要考慮其趣味性。

二、循序漸進,邏輯思維

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誤區是:以教授學生知識為目的,而忽略了思維能力的訓練。很多數學教師沒有認識到,正是小學數學的基礎性存在,成為學生認知體系當中建立起邏輯思維能力的初始構型。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更應該考慮到比顯性學習目標更深層次上的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當然,鑒于小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以具象思維為起點。因此,對于邏輯性較強的數學教學來說,其起點不能過于抽象,而適合于以活動性和直觀性的體驗為切入點,一步步深入到抽象邏輯思考的道路上來。魯迅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成功的小學數學老師會想盡辦法讓玩具盡顯它天使的特性,給學生帶來知識和能力的果實。應用題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最佳場地,很多應用題的計算需要分幾步來完成,而小學生很喜歡一步到位的跨越式操作,對此他們很有成就感,但同時在這種跳躍中義很容易出錯。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反復明確應用題的做題步驟,強調其完整性。

小學生的跳躍式思維與數學科目嚴密的邏輯思維之間存在著認知上的沖突。認知沖突這個專業術語由美同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指的是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和所學新知識之間存在的無法包容的矛盾,這一理論可以典型的體現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等積極的學習情緒,義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形成沖擊,從而使數學課堂顯得有生機和活力,給學生一個快樂而知性的課堂,而不是像邏輯程序那樣刻板。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假如一個先生想用知識去啟導一個葬身在無知之中的學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種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識。”活躍的思維是生產生好奇心的契機,而利用這種好奇心去吸收知識的過程便是邏輯思維能力悄悄萌生和發展的過程。

三、習題資源,時刻復習

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會涉及到題目的演練。由于數學這一學科是環環相扣的,此一課程的學習往往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在學習新課程的同時,提點學生復習所學過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F1已去理解新知識的含義,就成為課堂上師生互動的一個很好的環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對他們理性思維也是很好的鍛煉。

篇9

【關鍵詞】 數學;課改;能力培養;全面發展

新課改的理念已經扎根于每位教師的心中,新課改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服務于國家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無疑在培養人的格局上進行著一次巨大的改革,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但作為數學,還擔負著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任,而且邏輯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創新能力是思維能力的升華. 如果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很難有創新能力,況且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密不可分.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

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1. 明確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思維能力,并逐步推進. 如從一年級開始認識大小、高矮、長短等,就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學習到加減法時,就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學習數的組成時,就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及概括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及數的關系得以準確的理解,形成初步的思維方式. 這樣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數學就學會思考,學會用思維去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機械學習方式.

2. 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于每節課及各個教學內容之中

不論是復習、新授、練習或其他環節,都要注意結合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復習比較長短、高矮時,教師給題,不僅讓學生說出結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敘述怎么想的,對于出現錯誤的,說說思維過程,學會類推,加深理解,并逐步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有效地防止此類錯誤的再次出現. 講授新課時,在分析、推理、歸納的基礎上漸漸得到結論和運算法則,讓學生懂得其中的道理,這樣學生理解才會深刻,運算才會準確.

3. 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滲透思維能力的培養

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都是對具體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狀進行抽象、概括而產生的,要從具體事物或事例出發,引導學生多分析、比較,揭示出事物的本質,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形成正確的概念. 如學習正方形概念時,教師拿一塊正方形教具讓學生細致觀察,引導學生用測量的方法量一量它的邊角,鼓勵學生找出其特征性的東西,然后說出這是什么圖形,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根據這些特征再說出生活中見到的正方形. 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對正方形這個圖形及邊角關系就會牢牢地刻在腦海中.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是數學課程艱巨而漫長的任務. 而創新是培養人的最高目標,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 從一題多解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是一種機械、痛苦的學習.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創新而標新立異,要從最簡單的一題多解開始. 如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例題:“有一個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在學生討論比較的基礎上,可能出現三種計算方法:① 20 + 10 + 20 + 10 = 60(厘米);② 20 × 2 + 10 × 2 = 60(厘米);③(20 + 10) × 2 = 60(厘米). 通過這個習題讓學生明白,同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解決的方法,以后遇到問題要多想辦法,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就是創新.

2. 創設意境,通過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跳躍式的發散思維方式,讓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新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 所以在教學中,要隨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思考中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 例如在某節課上,我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下周學校要組織學生觀看愛國影片,票價是成人票每人10元,兒童票每人5元,20人以上可買團體票(每人8元),我校有小學生260人,教師16人,問:票有幾種買法?哪種最省錢?問題一出來,同學們都非常興奮,三三兩兩開始了討論,一會兒兩種方法就出來了,一種方法是全買團體票:(260 + 16) × 8 = 2208(元);第二種方法是老師和學生分開買票:16 × 10 + 260 × 5 = 1460(元). 這時老師問:“還有第三種方法嗎?”同學們都瞪大了雙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名同學舉手說還有. 老師讓這名同學上黑板寫出了算式(16 + 4) × 8 + (260 - 4) × 5 = 1440(元),并說明了原因,剛說完,老師和同學們同時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節課學生在不斷思考中解決了問題,還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創新意識得到了提高.

3. 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篇10

關鍵詞:視力殘疾 盲校教學 基本素質

一、盲校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

應新一輪課改的要求,盲校提出了義務課程方案,其培養目標是,堅持以人為本,從盲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促進其全面發展,尊重個性發展,開發各種潛能,補償視覺缺陷,克服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使學生學會依法維權;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殘疾,具有樂觀進取、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頑強的意志以及平等參與的公民意識;要學會交流與合作,初步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人生規劃意識。

盲校學生數學教學和普通學生一樣,要面對全體學生,也要照顧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地方和學校的實際以及學生的需要,進行適度調整,力求面對全體、因材施教。盲校學生群體有著基本的共同點,可以在一個學校、一個班級上課,但這個群體存在著個體差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異、成長環境的差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早期教育的差異、殘疾時間和致殘原因的差異、主觀能動性方面的差異等等,種種因素導致了視力殘疾學生個體之間心理發展水平、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千差萬別,使得視力殘疾數學更為復雜和艱難。

二盲校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盲校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認識調查與分析

筆者對所在學校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62名學生,以訪談或筆頭做問卷的形式做了調查,獲得有效答卷55份。有30%的學生認為數學很難。其中,低年級學生認為,寫豎式時,總會出現對不齊或對錯位的現象,一張作業紙只能寫兩個豎式,遇到多位數的運算,可能剛好寫一個。高年級學生認為,由于視覺障礙,看圖形、摸圖形很困難,缺少形象思維,特別一級、二級盲生,也包括少部分低視力學生,都認為對于復雜的圖形,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地幫助,幾乎是一頭霧水,很難摸出,在腦中構建復雜的圖形就更困難,學習了解簡單的空間概念相當吃力。大部分學生希望學有用的數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有價值的數學;希望自己的數學老師是專業知識扎實、有愛心、有耐心的好老師,能洞察學生不懂的原因,從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教不同的學生。

2盲校學生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調查與分析

筆者以訪談、做問卷的形式,針對盲校學生的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調查了本校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其中有50%之多的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很有價值的必要課程,它有助于開發和指導他們進行理性思維。有18%的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32%的學生學數學是為了升學。

三、盲校學生需要重點培養的數學基本能力

1計算能力

數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訓練他們,能口算簡單的運算,能運用珠心算進行多位數的計算。另外,也要讓盲校學生體味到科技的發展,即要教他們使用有聲計算器進行大數據計算,使用有聲軟件操作電腦。筆算和多步四則混合運算既花時間又浪費紙張,還容易出錯,因此讓學生了解運算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