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22 18:0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探究式教學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很多成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關鍵不在他們掌握的知識不足,而在于管理者和教師很少給他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知識僅僅處于儲存狀態,而沒有被激活和應用。探究式培訓教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
目前普通教育中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學,那么探究式教學是否適合成人培訓?如果適合,成人培訓探究式教學有什么特點?這兩個問題事關在培訓中能否有效運用探究式教學。
一、成人培訓探究式教學的適宜性
1、成人有更強的探究需求
在現實中,成人需要解決很多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直接影響到工作、生活的正常進行;而學生所面對的是知識性問題,他們知道可以在書本中、在老師那里找到答案。對比之下,成人的探究需求更為強烈。
2、成人更具備探究式學習的內在條件
不言而喻,成人的實踐經驗遠遠多于青少年學生。豐富經驗是學習的寶貴資源,是有效實施探究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條件。探究式教學屬于綜合式教學,需要學習者綜合調動各種相關知識、技能才能奏效。另外,成人在學習活動中更多地借助于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不是教師的灌輸。成人的這一特點對其學習活動有著特殊意義:成人的已有經驗與新知識、新經驗的有機結合使其學習更加有效和有意義。顯然,知識經驗豐富的成人比缺乏經驗的青少年學生更具備探究的條件。在學習活動中,成人本身就可以被當作學習資源,這種資源既能為自己也可以為他人利用。當然,成人的經驗有時會形成某種學習定勢而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3、成人具有或多或少的探究經歷
心理學的“經驗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知覺就越完善,感知就越容易,也越有利于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成人有意無意地進行過大量的探究活動,他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進行判斷、分析、解決,這無形中是一種探究訓練。而學生雖然也有過探究活動,但受其活動的局限,思考問題的范圍往往局限于所學課程,而且也比較膚淺。當然,成人的日常探究活動,其自發性較大,成功也具有偶然性,沒有形成自覺的范式。通過探究式教學訓練,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
4、成人更喜歡問題中心的學習
成人學習的目的在于直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當前的工作生活問題,因此,成人學習更喜歡問題中心或任務中心的學習。培訓活動對成人是一個目的十分明確的學以致用的過程,他們能夠針對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學習,并具有通過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愿望。而探究式教學其主要特征就是以問題中心或任務中心為主的教學。
5、探究式學習可以彌補成人記憶力下降的弱勢
有研究表明,人腦在25歲以前記憶力達到最高峰,然后在40—50歲之前保持在一個水平上,50歲后每況愈下。神經元數量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40歲以后減少10萬個神經細胞,記憶的神經元基礎也一天天減弱。這說明成人的記憶力明顯低于青少年學生,但其理解能力并沒有降低,甚至比青少年學生要強得多。成人學習的長處就在于其理解力、思維力,而探究式學習主要靠這兩種能力,對記憶力的需要則很少。
綜上上述,探究式教學更適合成人學習,更適合職工培訓。
二、成人培訓探究式教學特點
與普通教育相比,成人培訓探究式教學在如下幾個方面有其特點。
1、探究的目標方面的特點
成人的學習主要目標就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的主要目的是為有助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積累和增長知識則是第二位的。因此探究教學必須以現實生活或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主,或是模擬實際的問題。
2、探究的對象方面的特點
探究對象有的直接指向科學理解的思考,有的指向合理的行動。成人的探究對象指向主要是后者。成人要掌握的不是基本原理,而是運用基本原理,對實際發生的一些問題和現象進行的探究。簡單地說,就是模擬解決現實生活中已經發生的實際問題。這種探究傾向于具體問題而不是抽象理論,有限的時間而不是無限的時間,最直接的而不是間接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探究。探究的過程不在于獲取知識,偏重解決實際問題,指向行動方案。例如“如何解決某組織中的沖突?”“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在考慮這些問題時科學知識是必需的,但卻是不夠的,還需要豐富的經驗。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一些課題比較傾向于對原理的理解。
3、探究的“已知”條件方面的特點
學生探究的前提條件是書本知識,所解決的問題明顯具有抽象的特點,非本質和無關因素被書本或教師剝離,因此,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都比較容易。成人探究的前提條件除了原理知識以外,還有實踐經驗。成人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是非常有利于復雜的探究活動,這是青少年無法比擬的。當然,經驗并非都是可靠的,特別是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如果缺乏對經驗的分析,經驗可能會成為進步、改革、創新的絆腳石。
4、探究的方法方面的特點
成人探究的出發點是具體事物或事件,最后解決具體事物或事件。其探究過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是歸納和演繹思維的綜合應用;另一種是由個別到個別,屬于類比思維,如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同一種問題。歸納和類比思維易于實現創新,而演繹思維則不易實現創新。
5、探究的范圍方面的特點
成人培訓的探究活動一般是部分探究、有指導性的探究。其實,探究式教學可以是完全探究、部分探究、開放性探究、有指導性的探究。由于成人培訓時間一般比較短,而且內容豐富,模塊較多,一般不可能進行連續的完全探究和開放的探究,而主要是部分探究和有指導的探究。具體表現為探究的問題一般是根據教學重點內容和學習者的實際情況,由教師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且在探究中有教師的參與指導。
6、探究的內容方面的特點
成人培訓主要內容雖然包含陳述性知識,比如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思想,但主要是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學習怎樣做事,怎樣把事做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明確這些特點,會使我們在進行培訓探究式教學時有一個清晰的指導思想,并能采取適合成人特點的探究方式。
從上述討論,我們的結論是:探究式教學很適用成人培訓,成人對探究式教學具有更強的需求和興趣,在成人培訓中,應大力推廣探究式教學。同時要掌握成人探究式教學的特點,使成人探究式教學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中學語文 探究性教學模式 興趣 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其豐富的內涵決定了語文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都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自主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增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性教學模式在職業中學語文教學中之所以得到應用,且應用效果良好,主要是其摒棄了傳統語文教學的缺陷,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為主要目標,注重對學生心理的認識和分析,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中學語文教學離不開探究性教學模式。
一、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概念
探究性教學模式就是一種以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形式,一般來說它包含了探討和研究兩個方面,通過對學術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并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它不像傳統教學模式一樣,只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技能和方法的學習,探究性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選擇、理解及應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我國當今的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已然成為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模式,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質,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在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創新精神。探究性教學模式提倡平等、民主、開放、激勵的教學手段,倡導教師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主學習,多采用鼓勵政策,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心,幫助學生勇于嘗試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教導學生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善于發現問題,并通過辯證的方法來對問題進行研究和解讀,掌握知識的奧妙,探究性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實行探究性教學的重要性
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過于死板,語文課堂枯燥無味,教師們只注重對詞意句意的解釋,并沒有將其結合生活實際來對學生進行解讀,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為應付考試。教師安排的背誦任務,學生大多在不理解文意的情況下進行機械記憶,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探究性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最終目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實踐能力當作主要目標,轉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學生對中學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為順應時展的需求,這種忽視學生學習中學語文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徹底的改革,探究性教學模式在興起和應用,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能有效增強學生學習中學語文的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找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種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必將使得中學有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學語文教學離不開探究性教學模式。
三、探究性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是以創設問題情景為探究前提的。教師要重視對課文導讀內容的解讀,讓學生了解本組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達的主題,明確教材訓練內容在整個中學語文知識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針對性的學習。通過幽默風趣的解讀體現出教材的新穎性,并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問題情景,在學生學習遇到困惑和疑難問題時,教師不能只注重對答案的公布,要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激發學生解題的熱情,讓其學會自主解題。教師要想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傳授給學生,首先必須學會自主探究,這樣才能有效的和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扎實的語言和生動的實踐活動,讓中學語文中的“言”和“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掌握了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才能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更好的運用到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要明確合作探究、相互雙贏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學語文的過程中學會發揮團隊優勢,互幫互助,多進行學習方法、思維形式、表達方式、認知風格等的交流,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了解和掌握,對于學生進行教學和學習溝通,根據其學習能力幫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學會自主歸納、概括和掌握中學語文學習的知識要點,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充實感和愉,同時,也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回歸整合的能力,讓其自主學習,對課文內容、線索、自身感悟都融匯到一起,實現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情感價值觀的高度統一。教師在對中學語文閱讀進行解讀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基本內容,還要帶領他們對知識進行剖析,讓其學會對知識進行活化和舉一反三。提高他們對聽、說、讀、寫及理解能力的培養,使得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累語文知識,開拓學習的思維。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除了引導學生對語言的自主學習外,還要構建相應的知識平臺,對課文內容進行延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語文知識進行探
討和研究,并對學習主動性較強的學生給予肯定。教師還要將學生的學習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和社會生活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發揚中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使得語文教學更具魅力。探究性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建立科學的教學機制,培養學生學習中學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使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把對中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當成一種習慣和樂趣。作為老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成績,必須注重對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張揚學生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高中物理實驗 探究式教學 特點 意義
在大力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下,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課題。那么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就是從這一理念出發,本著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機地結合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的身心發展著想,并能習得知識,這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1.教師主體地位的轉變。在傳統實驗教學中,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只是實驗的觀察者,只能硬性地接受知識。而在實驗探究式教學中,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是真正的學習者。
教師的知識凌駕于地位之上,學生在實驗中是實驗現象的分析者、觀察者、知識的接受者。而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地位,由主體轉變為主導,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實驗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應在備課的時候,精心創設情境,教學前巧妙設計語言,精心準備導入語,認真調試實驗儀器器材,盡可能地對實驗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或者發生的意外情況和疑難問題有所設想;在實驗教學中精心地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于疑難的問題,師生協作交流完成探究;在實驗探究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從而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物理規律和知識,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建立一種探究的學習模式,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樹立探索未知領域的積極探索精神,鍛煉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實驗操作能力。
2.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思考問題、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實驗的操作者出現在學生面前,出現在講臺上,學生被動學習,這就是“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學習,不能積極思考,只記得實驗結論而不知道原理的由來,不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而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是實驗操作者、策劃者。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探究的每個環節中,積極思考,感受知識的本質現象,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
二、高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強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新課程理念引領課程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可見在高一年級開展實驗探究式教學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1.改變教學方式,強化教學效果。將科學探究的方法應用于實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快樂、問題、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思考、分析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明確探究方向,分析實驗數據,討論實驗結果,將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為抽象的理性認識,深刻領會概念、規律的由來。實驗探究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強化了實驗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探索精神及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創設直觀的、清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驗探究中,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習興趣。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實驗過程中應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評價,鼓勵學生實驗探究,肯定學生的自我價值,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3.有助于轉變守舊觀念,開展素質教育。(1)改變教師的職業觀。人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任務是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就是知識的權威。但在實驗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以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上的,不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而是學生主動地探求。(2)改變觀念。實驗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轉變,凸顯教育“以人為本”思想,重視探究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
篇4
關鍵詞: 研究式教學 “電子技術基礎” Proteus
隨著高等教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校的主要任務轉變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創業能力,以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半娮蛹夹g基礎”課程建設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采用了研究式教學模式[1]―[3]。首要步驟是創立類似科學研究和生產現場的氛圍,為此教師必須創設能夠引起學生深刻體驗和共鳴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和生動具體的場景。Proteus仿真軟件功能強大,集成電路設計、制版及仿真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界面多彩,正好是創設這一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4]―[6]。我們將仿真軟件Proteus應用到“電子技術基礎”的研究式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構建情境,提出問題
雖然教師進行了應用Multisim、Protel、Mas+plusⅡ的教學實踐,一是在理論課堂上通過調用事先做好的電路文件,向學生展示仿真結果;二是在實驗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仿真實驗。兩個環節都僅把Proteus作為演示工具,缺少對結果乃至結論的深入探討環節,學生雖然用到了仿真軟件,但是沒有真正開動腦筋成為學習的主體。研究性教學的基礎是構建情境,即設置更貼近實際生產崗位技能、貼近實際產品的項目[7]―[8]。學習情境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術內容要有適當的深度和一定的廣度。學習情境不宜設置得太難、太偏;也不宜選擇隨處可查的現題。例如,我們選擇調光燈、洗衣機控制電路、電子脈搏器、樓宇廣告牌的控制、數字顯示電子鐘等電子電路作為學習情境。研究性教學要求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教師以探究的方式組織傳授知識。因此,教師在基于Proteus構建一定電路情境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由學生得出結論。
例如,在講授了集成雙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后,我們安排了學生設計“四路彩燈控制器”。命題要求:(1)共有四個彩燈,分別實現三個過程,構成一個循環,共12秒;(2)第一個過程要求四個燈依次點亮,共4秒;(3)第二個過程要求四個燈依次熄滅,共4秒,先亮者后滅;(4)最后4秒要求四個燈同時亮一下滅一下,共閃4下。首先組織大家進行分析:(1)四路彩燈狀態的改變是依據一定順序的,所以需要設計時序邏輯電路。(2)前兩個階段和后一階段四路彩燈狀態由某些狀態轉入的下一個狀態不同,所以僅由觸發器構成的時序邏輯電路不能實現該功能,而要通過74LS194實現。前兩個階段四路彩燈狀態的控制可以由雙向移位寄存器的左右移位功能控制;后一階段四路彩燈的兩種狀態可以通過預置數功能設定。(3)前兩個階段和后一階段四路彩燈狀態持續時間分別為1S和0.5S,每一階段持續時間4S,0.5S、1S時鐘脈沖信號的選擇可以通過數據選擇器或者門電路構成,4S時鐘脈沖信號可以通過分頻器實現;移位寄存器的預置數、左移位、右移位三種功能的自動轉換受模三計數器控制,該計數器既可以由觸發器構成模三計數器,也可以由集成計數器構成,并且受周期為4S的時鐘脈沖信號控制。其次要求大家討論、設計、仿真;如果有問題,修改電路,再仿真……直到仿真結果與系統功能要求是完全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出如圖1所示電路,讓學生進行仿真驗證。該電路為什么能夠實現上述功能呢?我們可以將四路彩燈控制器電路先安排學生進行切塊理論分析,然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圖中左上角兩個D觸發器結成了分頻器形式,U輸出的周期為4S的方波信號作為了計數器的時鐘脈沖信號;模三同步計數器由兩個D觸發器構成,D=,D=Q,D觸發器的功能是次態Q跟隨輸入D。設計數器狀態SS在10、11、01三個狀態之間來回循環,每個狀態維持4S的時間。SS作為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控制信號:SS=01數據往右移,同時將SR置1,實現發光二極管依次點亮;SS=10數據往左移,同時將SL置0,從而控制4個發光二極管依次熄滅,后亮的先滅;SS=11數據并行輸出,4個數據并行輸入端D0-3置入1S的方波信號,從而實現發光二極管的閃爍。SS還作為選擇74LS194時鐘脈沖周期的控制信號,由左下角的電路可以看出,CLK==CP+CPSS,只有當SS=11時,即對74LS194進行預置數時,亮或滅兩狀態維持的時間才是0.5S;而當SS=01、10時,即對74LS194進行左右移位控制時,每一個狀態維持的時間都是1S。
2.一問多解分組探究法
鼓勵學生對于同一問題尋求不同的方法來實現,從而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為了節省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討論、設計、仿真和實物實驗,并各自、結合分析結果直至歸納總結。例如,對于同樣容量為8的加法計數器,我們可以通過上升沿觸發的D或下降沿觸發的JK觸發器構成異步計數器,還可以通過邏輯分析構成同步計數器。由于所用觸發器的觸發沿不同,所以構成相同容量的異步加法計數器的連線不同。當然還可以采用不同的集成計數器通過清零功能和置數功能都可以實現,三個芯片的清零和置數功能既有同步、異步之分,又有有效電平的高、低狀態之分。所以當采用不同的芯片分別通過清零功能或預置數功能實現容量為8的加法計數器時,所需的控制電路進行仿真驗證。我們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十組,進行電路繪制仿真,各小組同學結合起來分別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然后相關組同學再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出采用不同芯片實現計數器時的實現方法。分組探究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案,在不需要增加教學學時的前提下,既鼓勵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熱情,又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
3.結語
本文介紹了應用Proteus進行“電子技術基礎”研究式教學的實踐過程。在這些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仿真實驗、分析仿真結果,起到了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和探究。我們通過這樣的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探索了一條以學生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靈魂的本科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仲偉合.論大學生四種能力的培養[J].武漢:中國高等教育,2010,15(9):34-36.
[2]陳波,陳梅,方敏等.電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2(5):50-52.
[3]高先和,王俊,譚敏等.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與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3):110-111.
[4]周潤景,張麗娜,劉印群.PROTEUS入門實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9):2-8.
[5]朱清慧,張鳳蕊,翟天嵩等.Proteus教程――電子線路設計、制版與仿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9):3-6.
[6]周靈彬,任開杰.基于Proteus的電路與PCB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8):1-2.
[7]羅會遠.“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工科專業創新教育中的應用[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311-313.
篇5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中學歷史課;實施方式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對高中歷史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指出:通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這就告訴我們,高中歷史課教學,不僅教給學生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注重探究學習,在探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落實歷史課程標準,必須采取探究式教學
“注重探究學習”是課程標準所明確要求的教學目標。歷史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學活動以歷史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發展技能、培養能力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陀^地說,歷史探究式教學是合乎高中歷史新課程基本理念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首先,從歷史學科的教學特點看,探究式教學更具現實性和可行性。一方面歷史知識具有綜合性、多樣性、時空跨度大,知識范圍廣,這也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究空間和思維空間;另一方面,歷史學科“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要求我們只有廣泛地收集史料,并對這些史料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弄清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如何發生。
其次,探究式教學正是讓學生自己正確認識歷史的科學方法。實行探究式教學是切實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全面實現高中歷史新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價值取向的狹小傳統的教育理念,追求學生終身發展的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課探究式教學,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切實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也是學生關注自己獲取知識并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理論、方法和過程的過程,探究式教學強調的是如何得出歷史結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更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更能全面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再次,從高中生的特點來看,他們的身心處于青春早期,思維活躍,求取真知的欲望非常強烈,加上現代物質條件和文化條件促使他們成熟較早,他們思維活躍,自我教育能力也逐漸成熟,他們關注社會,具有一定的思考、判斷、分析社會各種現象的能力,能對直觀的歷史知識作出較全面的分析。高中生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正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必備條件,使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成為可能。
二、根據歷史課的教學特點,實施探究式教學
歷史課程有其自己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歷史課的特點,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應按照歷史課教學的要求,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不容否定,由于學生個體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加上探究的內容也有難易之別,因而“自主探究”的成果也會參差不齊。因此,不能簡單從事,更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兩個根本的問題:“探究什么”和“怎樣探究”,才能確保探究式教學的真正實施。
一方面,繼續設計過程中要確定探究的目標。盡管教學資源呈現多樣化,但教材無疑是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師生的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著教材的內容進行。須知,“教材內容”僅僅是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教師必須把這些素材進行加工處理,依據“教學之規”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探究的目標應該是探究“教學內容”,即探究“歷史知識”和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并通過探究過程豐富學生的情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科能力。
另一方面,要確定探究的內容。歷史課堂探究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首先是新的歷史教學大綱提供的所有十六個參考題目;其次是教材中涉及的史學界有爭議的問題;第三,教材中的疑點和難點;第四,歷史現象的規律性認識及學習方法的歸納;第五,“以史為鑒”,運用歷史上興衰更替來解讀當今問題。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一定要貼緊教材的內容進行目的的明確的探究,才能保證不偏離探究的方向。
第三方面,是要選擇探究的形式。歷史問題探究形式很多,但是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即小組合作探究、獨立探究、師生合作探究、討論式探究、辯論式探究等形式。我們具體要采用什么形式,應根據探究的內容而定。當然,對于一些探究問題難度不大,歷史已經有了基本定論的,可采用獨立探究形式。
三、不斷完善歷史探究式教學,提高歷史教學實效
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控探究的全過程。探究式教學置學生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但是,學生的學識水平參差不齊,探究或研究的方法欠缺,他們提出的問題、觀點、提供的素材及研究方法不免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因此,無論是探究問題的提出、情境的創設,還是探究和成果交流,教師要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在實施探究的各環節中要注意理論指導、方法指導和技術指導,確保探究活動朝著預期的方向前進,爭取探究效益的最大化。
要注意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與基礎學習相結合。問題探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和手段,但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探究活動就會“寸步難行”,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A學習為探究活動提供理論指導、素材及方法等,探究又促進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學生基本技能的全面提升,教師要注意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使探究式和基礎學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探究學習
篇6
一、中澳兩國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分析
1.澳洲高中物理教學特點
課堂教學實踐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學習活動,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澳洲因獨特的國家發展歷史和傳統在教學實踐方面有一定出眾之處。澳洲高中物理課堂重視一手現象或數據支持對物理定理定律等知識觀念的支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邏輯推理與探究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強化學生對科學觀點和證據之間的認識。物理課堂中相關理論性知識較少,相對更多的以各類支持科學定理的證據為主,在物理授課過程中,注重結合現實問題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豐富教學實踐形成,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組織方面,澳洲物理課堂教學主要采取全班集體學習方式,比如討論式和演示式教學等,課堂教學注重基礎知識,超過90%以上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新課程內容,另外還積極鼓勵學生組織開展各類試驗活動等。物理學習內容方面,主要以物理科學框架內的知識和內容為主,重視科學本質的引導學習,比如科學與政治和歷史的關系,科學本身的價值,在科學試驗過程中,尤以規范的科學知識占據突出地位。在物理課堂上,知識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也是另一教學特色,即所謂的強關聯,比例超過50%以上。另外,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推理或探究法完成知識的理解與聯結[1]。學生學習行為方面,澳洲物理教學課堂多采用互動討論形式,不同年級實踐活動實踐分配情況不同,學生獨立實踐活動中更多的以鍛煉觀察力為主,少數需要制作模型或者記錄試驗數據與現象。澳洲高中學生能夠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仔細充足的觀察配合試驗研究設計驗證結果的可靠性,這也決定了高中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更多的會使用一手數據或現象支持問題的解決。
2.國內高中物理教學特點
國內高中物理教學重視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教學知識體系構成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物理學本身作為被體系化的學科,我國教材設計和教學實踐都習慣性按照系統思路進行,從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到原子核物理學,系統條理嚴密且完整,雖然在鞏固基礎知識與概念方面效果不錯,但是容易影響學生學習情趣和積極性。與以往相比,經過新課改之后,新的高中物理教學更加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除去堅持以往系統性優點之外,還重視應用知識和技巧的學習,提升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重視提升教學質量的多樣化探索,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大綱中在力學和電學方面降低了理論和計算難度,簡化并刪去了一些復雜規律的解釋,針對學生接受能力做出了深度與廣度上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必修課與選修課之分,必修課穩固知識框架,選修課則加深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且形成了螺旋式的學習上升過程,更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實踐教學。
二、中澳高中物理教學比較結論
中澳高中物理教學方面的比較主要可以集中在三大方面,分別是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試驗探究。通過比較中澳兩國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經驗,在分析二者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總結異同點,以更好地促進國內物理教學的發展。
教學觀念上,兩國都積極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澳洲提倡每個學生都重要的教育理念,中國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在教學實踐表現方面有一定差別,這主要源于二者國情、歷史和教學思想的不同。比如澳洲重視學生在學習上獲得身心健康成長,并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國受傳統以教師為中心教育思想影響,在真正轉變觀念影響實踐教學方面還在努力階段,還需要一段發展時間才能夠成熟[2]。
教學方式上,兩國都積極提倡物理學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探索方式,澳洲提倡創設合理物理情境,聯合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知識的自主構建,國內則是教學使用諸如啟發式、情景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等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對學生產生影響,極力走出以往傳統灌輸式教學的老路。
篇7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課堂教學觀;高效能教學;教學學術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8381(2012)03-0088-05[HT〗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的今天,大學教育質量已成為社會和教育界關注的焦點?!案叩葘W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活動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大學課堂教學是大學教育的基本途徑。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大學教育質量的關鍵。長期以來,不少大學教育研究者和管理人員對大學教學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是從教師的角度看問題的研究,或者是把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學任務的承擔者和責任人進行研究。幾乎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忽視了對學生這個教學主體的研究,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大學生對教學的看法。
大學生是大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大學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成的統一活動。大學生是大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體現者。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有效交往的教學,是因材施教的教學。教師要與學生有效交往,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基本看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基本看法就是學生的課堂教學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大學生的調查,揭示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為教師改進教學、因材施教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為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制定教學評價指標提供參考。
一、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調查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本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春季參加選修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習的510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包括文科、理科20個學院),以“你認為好的課堂教學(高效能教學)有哪些特點多選”、“你不喜歡的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多選)”為開放性題目,由學生自由作答,并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編碼、分類,用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由于要求學生給回答要點編上序號,所以,依據學生的分類,在“你認為好的課堂教學(高效能教學)有哪些特點”維度下,共識別出18個類碼;在“你不喜歡的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維度下識別出19個類碼。本研究僅對出現頻率相對較大的類碼進行分析討論。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關于“你認為好的課堂教學(高效能教學)有哪些特點(多選)”的統計結果與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眼中好的教學(高效能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師生互動充分,師生關系融洽。認為“師生互動充分,師生關系融洽”是好的教學特點的達到387人,占總人數的76%。大學生是成年人,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他們有獨立的人格,他們希望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些能夠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對話,為學生表達個人見解提供機會的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更受學生的歡迎。
2. 教師講課幽默風趣,課堂氣氛活躍。把“教師講課幽默風趣,課堂氣氛活躍”作為好的教學特點的有252人,占總人數的49.4%。教學不只是冰冷的理智認知過程,而且是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的非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大學生正處在情感迅速發展的階段,教師若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在語言或行為上若能做到幽默風趣,就在無形中形成一種親切隨和的魅力,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贏得學生的好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教學。
3. 教學內容豐富、新穎。認為“教學內容豐富、新穎”是好的教學特點的有211人,占總人數的41.4%。與中小學學生相比,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探究能力更強。大學生更喜歡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課堂教學內容愈是豐富、愈是新穎、愈是富于挑戰性,就愈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這樣的教學自然會被學生看作好教學。
4. 教學聯系社會生活、社會實踐。選擇“教學聯系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為好的教學特點的有206人,占總人數的40.4%。知識源于生活、源于實踐,知識高于生活、高于實踐,但知識又必須回歸生活、回歸實踐。知識回歸生活和實踐,主要是理解和指導生活和實踐。大學的課堂教學不但要傳遞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和實踐問題的能力。大學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走上社會后的地位和作用。大學生看重教學聯系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也是在情理之中。
5. 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認為“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是好的教學特點的有146人,占總人數的28.6%。大學生是具有主體人格和主觀能動性的人。大學生的主體能力已有了極大的發展。他們不喜歡教師把他們只當做教育的對象,當做純粹的客體。他們希望教師把自己看作教學活動的主體,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材為中心組織教學。
6. 教學方法多元化、方法靈活。把“教學方法多元化、方法靈活”作為好的教學特點的達到144人,占總人數的28.2%?!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方法沒有最好,只有合適。教學目標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學生基礎與興趣不同,都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運用多元教學方法,才能實現多元教學目標,才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要。
7. 自由開放。選擇“自由開放”為好的教學特點的有130人,占總人數的25.5%。自由是人的天性,沒有了自由,人作為人的基本特性即已失去?!叭嗽谒钥v即逝的有生之年,去審視、批判、認知,并在幻想中去創造。在他所知道的世界中,這種自由屬他所有;在這種自由中,他優越于他的外在生活的不可抗拒力量。”\[1\]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探究知識、鍛煉能力的過程中彰顯人之為人的自由品性的教學,會受到學生的青睞。
8. 富有啟發,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認為“富有啟發,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是好的教學特點的共129人,占總人數的25.3%?!拔宜脊饰以??!比耸抢硇詣游?,是探究的動物。喜思考、喜探究也是人的天性之構成部分。大學生更喜歡教師為其創造問題情境,提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探究問題,啟發其積極思考。大學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應當具有可講性,能激勵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那些一看就懂的問題和知識,最好讓學生通過自學解決。
9. 能正確使用多媒體。把“能正確使用多媒體”作為高效能教學特點的有118人,占總人數的23.1%。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大學課堂教學,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但多媒體的使用應當滿足教學目的的需要,要符合美學原則,要有利于師生交往與學生的知識建構。教師不能把多媒體作為“電灌”工具,提高“灌輸”的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忙于抄寫而無暇深思。
此外,大學生眼中的好的教學的特點還有:觀點獨到犀利,有吸引力;課堂有紀律;教學安排合理;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多加關注;課后固定作業少;教師講課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教師形象好,教態佳;注重育人,價值引導等。
(二) 關于“你不喜歡的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多選)”的統計結果與分析
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的特點,與大學生認為的好的教學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它從批判的視角反映了大學生對現實課堂教學的看法。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 教師講授死板沒活力,課堂氣氛不活躍。認為“教師講授死板,課堂氣氛不活躍”是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特點之一的有343人,占總人數的67.3%。教師不能以飽滿的熱情上課,講課平鋪直敘,沒有起伏,既不能以機智幽默給學生以情感愉悅,也不能啟發學生思維,忽視與學生的對話交流。這樣的教學自然不受學生歡迎。
2. 老師只講自己的,不管學生。不喜歡“老師只講自己的,不管學生”的有253人,占總人數的49.6%。不少大學教師上課喜歡“唱獨角戲”,常常是滔滔不絕地講授知識,不考慮學生的反饋,不與學生互動,不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是一種目無學生的教學,是不受學生喜歡的教學。
3. 教師照本宣科。把“教師照本宣科”作為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的特點有205人,占總人數的40.2%。一些教師由于對所教知識掌握不夠熟悉,或缺乏教學經驗,教學藝術太低;或教學責任心不強,常常上課照本宣科。教師講不出深度,不能深入淺出,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覺得上這樣的課,還不如在閱覽室看書或教師把講義發給自己看。
4. 灌輸式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把“灌輸式教學,教學方法單一”作為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特點者有179人,占總人數的35.1%。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意識不強。不少教師認為只要科研成果豐富、知識淵博就是好教師,這樣的教師的教學一定是好教學。所以,許多大學教師習慣使用教授法進行教學,很少使用學生喜歡的研究性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單一。這樣的教學自然得不到學生的好評。
5. 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有95人把“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作為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占總人數的18.6%。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內容安排較少,教師講得過細;二是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中,不能聯系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基礎知識扎實,認知能力強的學生常常不喜歡這樣的教學。
6. 教師授課安排不合理。把“教師授課安排不合理”列入大學生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的特點者有92人,占總人數的18%。一些教師備課忽視教學過程安排,講課隨心所欲,使得課堂教學過程不夠合理、完整,講授的知識不夠系統。學生難免有意見。
7. 課堂紀律差,讓人煩。“課堂紀律差,讓人煩”也被92名大學生列入不喜歡的課堂教學特點之中,占總人數的18%。大學生良莠不齊。在大學課堂教學中,也難免有少數學生不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常常干擾他人學習。有些教師疏于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導致課堂紀律差,妨礙多數學生的學習,影響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此外,大學生不喜歡的教學的特點還有:只講本專業知識,不涉及課外知識;像管小學生那樣管大學生;應當實踐的課卻在課堂里上;教師衣著不整;教師談吐不清;教學速度過快;完成任務式教學;教師將不良情緒帶進課堂;準備不充分,講課脫節;學生人數太多,教師聲音無法傳到每個人耳中;教師上課沒有板書等。
三、 改進大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既是大學生對大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看法,也是大學生對現實大學課堂教學的評價。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國大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筆者認為改進大學課堂教學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大學教學的管理者與教師要增強“教學學術”意識。人們所看到的大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都是些表面現象。這些表面現象后面有其深層原因。其深層原因就是,大學的管理者和教師長期以來缺乏“教學學術”意識。大學管理者和教師只重視本體性知識――所教學科的學科知識,而忽視了條件性知識――教學理論知識。把研究學科知識的學問看作學術,而把研究教學工作的知識不看作學術。也就是常說的重科研,輕教學。因此,要真正改進大學教學工作,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大學教學的管理者與教師要增強“教學學術”意識。重新認識和正確處理科研與教學的關系。
2.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與學生互動對話。大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一是學生是教學的價值主體,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傳遞知識,而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應只是關注知識,更應關注學生。二是要承認學生是教學的認識主體,學生是教學質量的體現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教學任務能否完成的關鍵。大學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為手段。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平等對話。要防止教師唱“獨角戲”,上“沒有學生”的課。
3. 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適當運用教學幽默。教學是師生的精神探險、促進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過程。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熱愛教學的教授們帶著喜悅走進課堂,熱愛學生的教授們帶著期望走進課堂,帶著耕耘與播種的滿腔熱情走進課堂,也帶著一種神圣使命感走進課堂。”\[2\]教師上課,不但要以智啟人,還要以情感人。
教師還應適當運用教學幽默。幽默風趣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是師生關系的親和劑?!按髮W教師幽默型的教學風格體現出來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之筆,為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一種恰如其分的幽默,引來學生會心的微笑,如飲一杯甘醇的美酒,給人以回味和留戀;哲人警句、文化箴言、大師經典、名人佳話,無一不是信手拈來,卻又恰到好處,引人深思?!盶[3\]
4. 大學教師要強化方法意識,運用多元方法進行教學。長期以來,多數大學教師是不大注意教學方法問題的,方法意識淡薄。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教學方法改革,是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苯虒W方法受制于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而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是多元的和變化的,這就需要教師以權變的思想,運用多元教學方法施教。大學教師更應努力克服長期以來的習慣性的“灌輸式”教學。積極運用研究型教學、案例教學、合作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或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元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知識的傳遞,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發展。同時,大學教師要防止照本宣科。
5. 豐富教學內容,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踐。大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組織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講課就應該根據社會、生活和科技發展的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學生引導到科學技術和生活發展的最前沿,所選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應有適當的挑戰性。教師所講內容也應有可講性。對于那些過于簡單的知識,教師應當少講或不講。另外,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善于指出知識的實際價值,要通過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社會問題和實踐問題,發展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和實踐問題的能力。
6. 科學組織教學,注重課堂管理。大學一般采用大課制(兩節課或三節課連上)。教學任務多、內容多,過程持續時間長,這就需要教師做到事前規劃,教學有序,合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不是隨心所欲,使教學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另外,教師要教書育人,注重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對少數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要批評教育,以保證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未必全面、合理。但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對我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確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大學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觀。
參考文獻
[1]羅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185.
[2]張楚廷.大學里,什么是一堂好課\[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3-76.
[3]王坤慶.關于大學教師課堂教學風格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1-64.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dea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NAN Jiwe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篇8
1.理論環節較重,應用性教育不足
第一,因為理論學習較多,但專業實踐性環節不足,使得部分學生出校后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空有理論知識,無動手能力,不能很快適應社會崗位的需要;第二,沒有更多符合我國災情國情、反映我國災害防治的發展與現實的案例,以供教學參考和利用;第三,目前,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地質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正在建設中,如何提升我校地質工程專業教育的特色,又如何創建一套新的依托我校資源又能體現國家級特色專業的“災害地質學”課程培養方案,而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方案正符合教學科研型高校教學特點,既有我校特色又有研究應用價值,并能夠反映社會需求的課程培養模式。
2.不注意角色轉換,教學效果較差
專業課程教育,教師必須從單純教育者的角色轉化為對學生未來工作的參與者、組織者的角色。學生必須從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換為未來職業培養而接受教育者的角色。我們很多教師仍然習慣于以前的滿堂灌,甚至填鴨式的課堂講授,而學生采取全盤接受,甚至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課程結束時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考核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真正的工作崗位上會感覺大學學習一無所獲。因此,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到“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1.目標
(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系列以實際科研項目為背景的研究案例,形成一套針對“災害地質學”課堂教學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方法。
(2)將探究式教學方法貫徹到“災害地質學”的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案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養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開啟學生心智,開發創造潛能,從而培養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大學生。
2.內容
(1)“災害地質學”課程的各欄目的建設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材料、課程通知、答疑討論、課程問卷、教學筆記、研究型教學和課程作業,特別是課程資源、答疑討論、研究性學習、問卷調查等欄目的重點建設。
(2)結合以上各欄目的建設,將具體的科研項目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思想,推進“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的改革。
3.主要特色
(1)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理念。
(2)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靈活創設問題情境,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環境,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認識。
(3)落實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和學生間的合作交流。
(4)注重教學反思,教師成為專業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4.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對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進行研究,了解學生向往、期望的課堂教學方式。
(2)針對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各個環節間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三、實例研究
1.教學基礎
(1)已對“災害地質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探究式教學方案設計,在地質工程專業高年級班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并通過問卷調查和對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反饋教學改革嘗試的效果。
(2)筆者長期從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評估與風險分析的教學科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思路
根據本研究內容的選定,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解決目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推進“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模式流程圖。通過探究式教學,本課程可以在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通知等欄目做得會比較全面,從而極大地方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在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答疑討論和問卷調查等欄目的建設上,本課程不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學材料,而且對于目前該課程的最新研究領域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了介紹和探討。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學生對于該課程學習的全面了解,包括課程進度、教材選擇的難易程度、對于教學在線的使用建議等。
3.教學安排
將“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32課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授課前,4周):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專家咨詢,對“災害地質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全面設計。第二階段(授課中,32課時):按所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修正完善設計方案,并通過對參與科研項目的師生進行訪談、調查問卷、問題解決能力檢測等方式收集實驗效果反饋信息。第三階段(授課后,2周):在實踐—分析—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設計,完善探究式教學模式及實施策略。
四、教學評價與結論
通過該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災害地質學”中的實踐教學,筆者在總結授課效果的過程中發現,本次授課班級共有35名大三學生,其中有16名學生將自己今后的畢業單位設定為地質災害相關的單位,有10名學生準備繼續攻讀地質災害方面的碩士研究生,授課班級85.7%的學生表示收獲很大,尤其是對我國西南地區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這也成為他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災害地質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效果優良,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的啟發作用顯著。
篇9
關鍵詞: 引導式教學 舞蹈教學 創設情境
一、引導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引導式教學模式是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論的一種教學模型,它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指導,以體驗式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教師設計有利于技術正遷移的引導式教學活動,讓學習者通過個人在活動中的充分參與和體驗,獲得直接認知,然后在團隊成員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討論中,在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下,激發舞蹈學習興趣,提升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舞蹈與引導式教學特點的聯系
引導式教學的本質就是以人作為活動的主體,這也是引導式教學主體性人本觀特質的體現。它要求教師注意激發、引導和保護學生的自主、創造等能動性,并促進學生主體性不斷地由受動性、依存性和模仿性向自主、創造等能動性方向轉化。它具有主動解決和分析客體的自主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功能。它的具體特點如下:
(一)引導式教學的目的。引導式教學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個人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滿人格,并使學生通過引導式的舞蹈教學,增加對舞蹈的興趣,達到自主學習、理解運用和繼承發展。
(二)引導式教學的過程。引導式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在于,它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認知與非認知、教師與學生、教與學和教學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結合與統一,從而達到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兩者在教與學過程中的相互統一。
(三)引導式的課程觀。引導式課程觀體現了舞蹈學科的科學性與學生心理發展的統一。舞蹈教學的科學性原則主要強調,教學內容要從抽象概念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理念,在讓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并存的同時,讓理性思維起主導作用,起到“舉一反三”的基礎作用。
(四)引導式教學模式。引導式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啟情誘思―發問嘗解―釋疑激創”這一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用語言進行引導,還可以運用其他非語言方法使教學方法更加綜合和感性,從而使師生關系和課堂氣氛達到和諧。
引導式教學是以體現人的主體性為特征的現代教育觀,是對傳統引導式教學的完善和發展。舞蹈與引導式教學特點的聯系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引導式教學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現代舞蹈教學的結果,不是單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舞蹈,諸如能夠上臺領舞這么簡單,而是培養對于舞蹈熟練運用、自主選擇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全面性。其二,引導式教學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教學的中心環節。舞蹈作為一門特殊學科,具有很多特殊性,吃苦受累在所難免。當學生在吃苦受累之后,體驗到自己創作的甘甜,無疑是對他們的汗水的最大的肯定。以上幾個方面正符合了現代舞蹈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為今后培養舞蹈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引導式教學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等因素,挖掘其創作的潛能,促進其個性的充分發展。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每節將要教授的課程內容提前準備,要對教學中所要闡述的內容進行提前的語言組織準備,并要在教學過程中準確無誤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語言表達。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感受舞蹈藝術魅力,因為首先接觸的是舞蹈形態、色彩、情感、音樂等訴諸人們的審美情感的內容,因此舞蹈形式――身體線條、肌肉能力及技巧顯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這里。舞蹈技能是概括凝結地表現人們的動作和技術能力的藝術創造,是舞蹈藝術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段,舞蹈藝術如果失去了動作、技巧,缺少表達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取消了舞蹈藝術的存在。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創造的意識。學生的觀察、發現過程一般是圍繞著問題而展開的。因此舞蹈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的某些學習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學生有了對問題觀察、發現意識,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舞蹈知識與技巧的探究和發現。
(三)善于引導,講求實效。例如,對訓練動作及組合的分配,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重要環節。學生的條件除因人而異之外,還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如軟開度較差、靈活性不強、反應和接受能力較差等,這些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解決。例如,一些教師經常安排學生在地面的訓練,在扶把訓練中加進一些腿部的搬、耗、壓、勾、繃、關、開的訓練。在中間的組合中,有時突破常規,在規范動作的基礎上訓練不規則的動作;在規律的動作節奏中加進不規則的動律和節奏;有時還要借鑒一些現代舞的手段,以補充軀干柔韌性和上身僵硬的不足,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這些教學活動都是創造性的表現。
(四)教師專業技能保持。舞蹈教師在實施示范教學時,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堅持在日常生活中練基本功,保持較好的體形和體力,并保持作為舞蹈教師身體應有的協調性。這是為更好地在課堂中為學生作示范和進一步發展動作做長期的鞏固。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理論修養,從而為更好地教授舞蹈和培養未來適合社會所需的多元化舞蹈人才打基礎。
舞蹈教學自古以來就沿用“身授法”。在舞蹈教學中,理論永遠要伴著實踐,邊做邊講,邊做邊體會。在教學中最需要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避免從書本到書本的弊病。手不舞,足不蹈,不算舞蹈,光說不做不能是舞蹈課??梢哉f,舞蹈課就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課,并且應是理論與實踐聯系最緊密的課。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由“形”到“神”的演示和提升,完成使一個學生由簡單地模仿動作提升到形成舞蹈自我、舞蹈內在的修養層面,這種提升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其舞蹈表現力。
四、結語
引導式教學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通過情境的創設,與學生對舞蹈新知識、技能的初步嘗試應用、評價、再實踐等因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從而改變了他們提高舞蹈技能的固有習慣,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喻歡.舞蹈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表演想象.大舞臺,2010,(6).
[2]李欣紅.淺談職業中專舞蹈課堂教學語言的設計與運用.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湯凌.中專學生的舞蹈教學體驗.安徽文學,2007,(5).
篇10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初中語文是承接小學和高中的重要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功底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初中語文普遍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們也被動習慣這種“硬灌”的教學過程,通常表現為首先教師讀一段文章,然后分析一段,在分析文全部文章段落以后,進行通篇總結并通過課后簡要的幾個問題進行學習檢驗,最后在單元內的幾篇文章全部學習結束以后,通過作文的方式對于語言技巧和知識內容進行知識反饋??傊?,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啟發性、創新性以及欠缺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不能順應了教學發展方向,也做不到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造成學生厭學的現象出現,更別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問式教學特點
提問式的教學模式是基于“提問”的方式的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從學生或者教師提出問題,再到學生進行問題的研究探索,最后學生根據對問題的研究對問題進行“釋疑”,最終達到完成學習任務??傊皢栴}”貫穿學習的始終,通過學生自主的提出、探索、研究的過程,將書本中的現成的知識,揉碎打爛,使學生充分吸收掌握,學會探究和創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這種提問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如何切實將提問式教學貫穿于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
1、問題的精選
提問式的核心是問題的選擇,那么將教學知識點與問題做到有機的結合,確保問題的有效性,可用性,使得問題過于暴露和簡單,也不至于問題隱藏的過深,讓學生無法下手,這是提問式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景》一文中,朱自清先生開篇點題的寫到“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那么教師通過就可以通過提問,為什么文章開頭要這樣寫,從文章結構和文章內容兩個方面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提問,一方面讓學生注意文章的嚴謹結構,另一方面讓學生注意文章內容的熟悉,同時這樣也給學生以今后寫作還有做題得思路,不僅僅要關注文章的內容,更要關注文章的形式??傊ㄟ^精心的選題達到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熟悉和探索,激發其學習潛力對于提問式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2、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引導規范作用的突出
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體現在問題教學方式中對于問題的探索和釋疑過程中,通過自主的探討研究,使其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對于今后學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得。例如,在學習的《沁園春?雪》一文中,借助于問題,讓學生探索這一詩詞的結構,寫作手法,這就需要學生自主的詩詞鑒賞能力,通過探索學生一定會發現,本詞中的上闋都是雪景的描述,下闋則更多是作者自己抒情議論,那么這是教師就應該強化學生的對文章結構的意識,適時提出“在今后我們寫作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讓文章結構清晰;那么進一步提問,詞的下闋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刻畫手法,這個問題或許對于學生就有些困難,這是老師回答“連續用典,使得文章得氣勢如虹,充分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志”,這樣經過思索和探究,老師進行充分補充,強化了學生的記憶,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體探索的能力。
3、積極反饋總結達到強化教學任務的目的
學習就是不斷重復和強化的過程,那么通過適當的練習尤其是對于語文學科而言,通過作文以及平時的課堂的小測驗,充分暴露學生的學習弱點,以及課堂掌握的不足,通過這樣的補充強化知識點。例如通過《最后一課》的學習,根據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寫,進行課堂小測驗,首先通過讓學生找到文章中具體的心理部分,進行分析,提問其是如何表現心理活動的,在學生回答以后進行有效的補充,使得學生了解心理描寫的手法有哪些(通過直接描寫,環境烘托等),然后再通過其他測試題目真正達到強化的目的。
四、提問式的教學方式注意點
提問式的教學方式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對于教學內容有更加精準的把握,正因為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精準的把握教學內容顯得格外重要,將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和知識點通過科學整合,達到一種小而精的提煉,才能使得后續問題提出的更加科學、能夠突出重點,并且有目的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問題”的提出。如何將教學目標和知識點貫穿于問題,使得“問題”的提出更加有效,不泛化,不能因為“問題”而提出“問題”,使得問題的提出不致于過于暴露,也不能過于隱蔽,保障問題的創造性、發散性以及啟迪性,這是提問式教學又一個難點。
再次,提問式的教學方式要真正做到活潑而不失嚴肅,不能因為其互動性的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夠更加頻繁,而使得有序的課堂秩序被打亂。因此,不僅僅要通過長期的溝通交流能夠有效增進師生之間的彼此信任感,打破了學生和教師長期保持的距離,也要使得和諧、融洽成為課堂的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