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總結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智力的開發與發展,創新與創造能力的挖掘與培養,皆離不開基本概念。高中生物亦如此,本文筆者將針對如何提升高中
生物概念教學效果做以下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 概念 設疑 對比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生
物的概念,它們是抽象的,學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教師可
以利用民間諺語,便利枯燥無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學變得豐
富多彩;設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難度,通過對比法
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較清楚地加以區分;概念圖可使原來
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
學科知識結構(或圖式)要以事實、概念、原理、規
律等為基本要素。其中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環節。如果
把知識結構比喻為一個生物體,那么構成這個生物體的基
本單位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掌握
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前提條件,是培養科學素質
和創新素質的基本單位。
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概念學習尤為重要。高中生物教
材中,有許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生物概念,它們
是抽象的,學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新課標對一些重要的基
本概念則要求全體學生必須掌握,說明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準確而靈活地掌握基本概念,
從而達到使學生充分認識、了解生物學知識的目的,是每
一位生物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現結合生物學概念教
學的實踐,談幾點感受。
生活中由諺語引出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流傳著很多諺
語包含著生物學知識,只要稍加利用,對概念的認識和理
解很有幫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是
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母九子,連
母十個樣”這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象。“飛蛾撲火”反映
了生物的應激性。“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子”是生物
的條件反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在備課過程中有意識地挖掘,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
用,一定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起到激發學生興趣,促進
學生學習的作用。設疑從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概念。設
疑就是根據基本概念的“內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質)和“外
延”(即基本概念的對象范圍),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設
計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教材和觀察現象回答,從而達到掌
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結合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教師可通過設計難易適度的
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這一基
本概念。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物、
原料、條件及過程中的物質轉變、能量轉變,然后在掌握
和理解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
此時學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還可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在概念學習中可能出
現的障礙,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學生對概
念內容想象的過寬或過窄。例如內環境的概念(包括血漿、
組織液和淋巴),為防止學生把內環境中的血漿說成血液,
可重點提出:血液有哪兩部分組成?)(血液包括血細胞
和血漿)顯然血細胞不屬于內環境。
設疑是我們在上課時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方法之
一。設疑可以使學生產生聯想,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使課堂教學富有生命力。但必須
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在
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障礙,設計并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不
可面面俱到。讓我們采取靈活、適度、明了、針對性強的
設疑方法,通過學生的分析、歸納和想象,使學生準確掌
握和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
下轉82 頁
作者簡介:劉德洪,男,(1962年――),湖北省安陸市人。1982年畢業于孝感分院,后進修畢
業于湖北大學。自82 年以來,本人一直從事高中生物教學工作,83年曾參加湖北省農基教材編審
工作,多年來致力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探討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多篇。
上接90 頁
可以采用對比法把一些相近或關系密切的基本概念,
從幾個方面進行逐項的對比,從中找出異同點來,以便明
確其本質特征。通過對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清楚
地加以區分。通過前后對比,既可使學生加深對新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對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復習鞏固,溫
故而知新。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也可以從反應場所、反
應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四個方面與已學的呼吸作用
加以比較。通過比較,既可準確掌握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以二氧化碳和水為
原料,利用光能合成糖類等有機物,并儲存能量的過程;
同時也加加深對呼吸作用的掌握和理解兩者的關系。
將分散的知識進行分類,將類似的知識進行比較,也
是形成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種的知識分布
在必修和選修教材中,復習時可將它們整理在一起,進行
對比,區別不同育種概念。
概念圖可以用于新授課中建構知識結構,也可以用在
•82•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復習課中建構知識體系。運用概念圖幫助學生復習生物知
識,可以對不易理清的各種概念和原理有進一步了解和更
深入的認識,還可使原來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
系統化,機械的知識靈活化。既可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
以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還可以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以
構建概念圖為平臺為學生創造使用、互助、民主、開放的
學習環境,并培養學生的使用意識和合作能力,也促進了
師生之間的交流。
綜上所述,我對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學進行系統、
全面、具體的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
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只有不斷創新、
篇2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147-01
就像在課本上學到的一樣,生物科學在未來最有發展前景,這并不是胡編亂造,因為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正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將來都需要用到生物科學才能夠得以解決,因此只有當生物科學進步了,只有生物科學發展了,人類面臨的各類問題才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研究解決,人類社會才能夠得到進步。因此要對高中生物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高中生物學習的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記憶”。很多學生不知道生物題該怎么做,或者是不理解題是什么意思,并不是他不會做,是他根本沒有生物的基本概念,沒有把概念記憶下來。高中生物為什么要進行記憶呢?生物與其他學科不同點在于,它是抽象的概念,細胞雖然是具體的,但是你用肉眼看不到,各種組織、各種有機物之間的關系你更是無從考究,因此只有把他們記下來才能夠有可能真正的掌握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若果連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那學習生物根本無從談起。生物學之間的各個名詞都是有一定的聯系的,不是說前面講到的內容到了后面就沒有作用了,他們是一體的,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當學生把高中所用的生物課內容都看完之后,就會發現后面的知識和之前所學的知識有很大的聯系,所以對知識點要進行相互的聯系比較,得出自己能夠理解的概念,并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羅列出來。高中生物每學完一冊的時候,自己合上書,把書本上自己認為是重要的內容進行一次詳細的總結,當遇到自己不會的進行補充學習。多進行幾次這樣的分析總結,就會發現自己腦海中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知識點思路,并且能夠熟悉的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就是要達到的效果。
做好了以上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就是在復習中要做的事情了,把自己熟悉的知識點歸納一起,把自己不是十分清楚的知識點放到一起,把自己根本不懂的一些知識點歸類,當自己發現把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都歸納出來后,會發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豁然開朗。另外,對于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要多加練習,多做練習題,特別是高考題,簡答題要充分的弄懂,不能只是看一個答案就沒事了,要對自己認真負責,記下一些技巧性的東西對自己十分有用;對那些特別不懂的問題,也不要一直在浪費時間,要跟上老師的步伐,多多地向老師請教問題,即使是學生覺得自己對于某個問題很有獨特的見解,但是還是要聽一聽老師的看法,也許換一個思路你會有不同的收獲。
高中生物作為高考的一門必考的科目,必須對其具有一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主要的動力之一,有了學習生物的興趣,你才愿意多花費時間在生物的學習上,不會覺得學習生物是一種負擔,反而會覺得學習生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對高中生物有了興趣,那么記憶也就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就能夠很快的對其進行了解,能夠迅速的從中獲得成就感。興趣是自己培養的,但是學習的勁頭卻和老師有很大關系,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和老師套近乎,那樣更不會有好的成績,學生只有從心里真正的認可這個老師,才能從這個老師的身上看到他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才能夠真正的認可老師,老師才能夠真正的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
高中生物的學習其實和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說初中的努力是為了能夠考一所好的高中的話,那么高中的學習就是要考一所好的大學,這需要從高一開始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二學習生物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了學習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的時候不會感到恐懼,就會覺得學習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會把學習當成負擔來看,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最后才能夠功到自然成。
高中生物的學習方法主要分為四個步驟。記憶書中描述的各個概念,并且能夠融匯貫通,知道其描述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抓住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原則,充分理解生物知識所要描述的概念;觀察是身體感知的一種方式,這里所說的觀察就是要查看生物知識,通過觀察得以比較各個生物知識之間的概念,比如說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根本區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只有徹底地了解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和概念才能夠對其進行對比,并且做出正確的判斷;另一個方面就是總結知識點,并不是說高中生物記住了解就可以了,學生還要總結各個小的知識點,把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做一個系統的整理,為之后的學習做好準備;最后的一個程序就是要進行運用,不同的題其表現形式是不同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性質是不會改變的,就要看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的效果怎么樣了。
篇3
【關鍵詞】概念; 概念圖法; 設疑法; 諺語法; 對比法
生物學的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結構的基礎,是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石。學生有了正確、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解題技能。概念是思維形式之一,也是判斷和推理的起點,所以概念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學大綱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來高考試卷的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概念教學是強化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概念教學主要在課堂,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關鍵是將概念如何有機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區分相似概念,能歸納相關概念,并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概念體系。經過幾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斷地改進,核心概念在新教材中一般以黑體字出現,另外在習題訓練中增加了“畫概念圖”這塊內容。從生物學科結構論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生物學科的概念體系是由一些主導概念構成基本框架,然后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從屬概念,生成生物學科概念體系的金字塔結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準確而靈活地掌握基本概念,從而達到使學生充分認識、了解生物學知識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現結合生物學概念教學的實踐做到如下幾點:
1 概念圖法
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概念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知識結構,能有效呈現思考過程及知識的關聯,是引導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教學策略。知識的構建是通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開始的。學習過程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不斷地向網絡增添新內容。
概念圖(concept map)是由美國康耐爾大學的Novak在上世紀 70年代末提出的,逐漸被引入課堂。概念圖的制作4個基本要素:節點、連線、連接詞、層次。構建概念圖的基本原則是:宜細不宜粗,宜小不宜大,強調自主構建。
概念圖的制作步驟是:
第一步,確定主題,列出與主題相關的概念。
第二步,將列出來的概念排序:含義最廣、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圖的頂端。將其余概念一層一層的排放在列表;
第三步,繼續往下寫,以增加更多具體的概念。用線條把概念連接起來,并用連接詞語注明連線。
第四步,尋找概念圖不同部分概念之間交叉連線的聯結,并標明連接線。
以“生態系統”這一概念為核心,與“生態系統”相關的概念圖:
概念圖可以用于新授課中建構知識結構,也可以用在復習課中建構知識體系。運用概念圖幫助學生復習生物知識,可以對不易理清的各種概念和原理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還可使原來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知識靈活化。既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還可以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以構建概念圖為平臺為學生創造合作、互助、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
2 設疑法
設疑就是根據基本概念的“內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質)和“外延”(即基本概念的對象范圍),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設計出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觀察現象回答,及時歸納總結,從而達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結合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教師可通過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這一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物、原料、條件及過程中的物質轉變、能量轉變,然后在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點的基礎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時學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還可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在概念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障礙,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學生對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想象的過寬或過窄。例如內環境的概念(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為防止學生把內環境中的血漿說成血液,可重點提出:血液有哪兩部分組成?(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漿)顯然血細胞不屬于內環境。
設疑是我們在上課時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方法之一。設疑可以使學生產生聯想,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使課堂教學富有生命力。但必須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障礙,設計并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不可面面俱到。讓我們采取靈活、適度、明了、針對性強的設疑方法,通過學生的分析、歸納和想象,使學生準確掌握和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
3 諺語法
生物學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這些枯燥無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諺語,在一些諺語中蘊藏著許多生物學的知識。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是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種內斗爭。
“飛蛾投火”——生物的應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繩”——生物的條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在備課過程中有意識地挖掘,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起到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4 對比法
對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關系密切的基本概念,從幾個方面進行逐項的對比,從中找出異同點來,以便明確其本質特征。通過對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較清楚地加以區分。
通過前后對比,既可使學生加深對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對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復習鞏固,溫故而知新。例如同樣是光合作用的概念,也可以從反應場所、反應條件、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四個方面與已學的呼吸作用加以比較。通過比較,既可準確掌握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以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合成糖類等有機物,并釋儲存能量的過程;同時也可加深對呼吸作用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及兩者的關系。
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歸類,將類似的知識進行比較,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復習時可將它們整理在一起。
綜上所述,我們對高中生物的基本概念教學進行了系統、全面、具體的分析與研究,總結出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一般規律。但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因此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水平,實現課堂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學》. 學科教研教苑, 2003(6)
篇4
一、歸納總結法
生物知識的內部既存在著聯系,又有各自的獨立性。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知識之后,教師應該及時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讓知識形成網絡,構制知識體系。以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為線索,把各知識點串聯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可以在學生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也便于理解和記憶。歸納總結時一定要搞好“三抓”:一是抓特點,即抓抓住重點和主流,進行歸納總結,應該把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要把知識變成大雜燴。二是抓順序,即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串聯起來。三是抓聯系,即要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規律,由線到面,從而擴展成知識網絡。
二、學習生物新課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僅憑突擊背誦,是應付不了考試的,如果那樣,后果不堪設想。學生跨入了高中的大門,標志著學生又成熟了許多,又要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生物學習方法發生改變。高中學習生物的方法和初中不一樣。首先,必須了解高中生物的課程安排:高中生物一共6冊,必修、選修各三冊。學生一開始就要端正學習態度,不要給自己留下永久的遺憾。二要把生物知識與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動物,植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學科,盲目記憶是不行的。三要仔細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每節課,都要課前預習,了解學習目標,認真聽講。做好記錄,主要是記錄課本上沒有的重要內容。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從而準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的意思。例如: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后,再進行整理和理解,實驗整理以后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四要適當多做一些習題,達到熟能生巧。通過解題掌握所學內容。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就可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增強學習效果。
三、突破難點法
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以及十分抽象的知識,學生學起來感到有困難和枯燥,這是很正常的。教師這時就應指導學生突破難點,化難為易。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抽象問題形象化。一般情況下,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與實際生活聯系少的知識,就起難理解。因此,教師經常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為了便于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就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鐘就解決問題了。二要注意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有許多生物知識的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學生準確全面地掌握這些知識難點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一是抓主要矛盾,二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會使知識一目了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后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
四、生物復習中科學記憶的方法
生物復習中需要運用科學記憶的方法。造成一些學生生物學習被動、學習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生物概念和用語的記憶比較困難。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的記憶能力。一是,提綱法一般適用于單元總結,圖示法主要用于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系,而列表法更適應于期中或期末復習。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是先快后慢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采取先密后疏的記憶方法。二是聯想記憶法,即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系的材料結合起來。三是編制記憶口訣,長時不忘。四是從實驗中觀察認識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勤思考、勤動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并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五是類比法。生物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突出的聯系,即不是意義相近,就是意義相反。學生要注意分組、結對,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各對概念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六是引導學生把記憶難度大的知識,在臨睡前去記憶,會提高記憶效率。
五、掌握生物知識內在規律的方法
篇5
關鍵詞: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策略
J?S?布魯納曾說:“概念學習是人類學習的核心。”如果我們將知識結構比喻成一個生物體,那么,概念就是構成這個生物體最基本的單位。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直接影響他們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情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概念的學習也尤為重要,它是生物學的基礎,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點、難點,搞好生物概念的教學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那么,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效率呢?
一、利用古諺語,賦予生物概念的生活味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功利化的影響,傳統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概念的灌輸及解題方法的講解,導致學生對于概念都是死記硬背,再在解題中機械套用。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轉這種局面,讓生物概念一改傳統的嚴謹、枯燥,而變得豐富多彩、趣味橫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賦予生物概念“生活味”。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諺語,它們直觀易懂、膾炙人口,又蘊含了很多生物知識。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講的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概念;“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講的是生物學中的變異現象;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是生物學中的條件反射現象,還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講的是生物與環境之間微妙的關系等。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利用這些古諺語將一些看似復雜的生物概念淺顯、生活化地表現出來,既增加了概念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概念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采用設疑法,化解生物概念的復雜度
教育心理學指出:“疑問是思維的第一步,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是思維的啟發劑。”在課堂教學中,設疑是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學問題設計得好,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創造力。在多數學生看來,生物概念的學習抽象、難懂,這時就需要教師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最終達到掌握和理解生物概念的目的。
在設置疑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水平,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出相關的生物概念;其二,教師要根據生物教材中的重難點,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會遇到的障礙,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其三,教師設疑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過窄,限制學生的聯想,又不能太寬,使學生的想象內容毫無邊際,浪費時間和精力。教師只有采取靈活、適度且針對性強的設疑方法,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
三、通過對比法,分清生物概念的差異性
在生物學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詞、概念,如原生質與原生質體,生長素和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等,這些相近或有著密切聯系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成為學生理解概念的障礙。而學生在學習中,因為一字之差而產生的錯誤不以為然,認為只錯了一個字,不要緊,不加重視,導致對生物概念的認識越來越模糊。而采用對比法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弄清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澄清概念的模糊認識,深化學生對概念的正確認識,避免錯誤認識的產生,幫助學生更系統地掌握和理解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通過圖解法,使得生物概念系統化
在生物概念的教學中,適時地利用圖解法來進行生物概念的表述,不僅能有效地揭示其中蘊含的文字信息,而且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和流程形象地表現出來,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深入地理解,同時有效改變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記憶方式,從死記硬背轉變為主動探究。
教學中,教師也應教給學生繪制概念圖標、曲線等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制作,并讓生生之間相互點評、修改。這樣不僅讓概念的本質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和理解,而且還能避免學生因為復雜的文字表述而出現記憶上的遺漏和錯誤。
除此之外,生物概念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生物概念的特點,靈活應用各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概念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高中生物 要求 方法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課本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像優化設計上的歸納就很不錯,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
一、學好高中生物課的要求
(1)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應當獲得關于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應用;(2)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應當使自己在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發展,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3)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應當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二、學好高中生物課的方法
高中生物課,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還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生物科學的特點,學好高中生物課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本中各章節內容之間,也具有密切聯系,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單純的記憶,而是要深入理解,融會貫通。
2.要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大量的科學知識,還包括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生物學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生物科學研究的過程,并且從中領會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
3.要重視觀察和實驗,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
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觀察生命現象,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
4.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STS)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并且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
一是歸納,二是做題。
首先講講歸納,這是我個人最推崇的方法。因為我高三這一年花在比賽上的時間很多,沒有嚴格地按照老師的進度很系統的復習,但知識歸納幫助我將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的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課本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像優化設計上的歸納就很不錯,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我高二的時候做了全部自己寫的那種歸納,上高三不久,就在優化設計上對它給出的框架做了補充。
篇7
關鍵詞 高中生物復習 核心概念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現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生物學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學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識,包括對重要概念、原理、理論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釋。這些內容能夠展現當代生物學科圖景,是生物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并能展現生物學科的邏輯結構;同時,它還具有高度的統領性、包攝性以及引領性,能夠反映核心問題。教師圍繞高中生物復習中的核心概念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少走彎路,少繞圈子,直達問題的主干及核心;圍繞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還可把孤立、零亂的知識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地進行整合,把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構建,從而達到高三一輪復習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高中生物復習中,教師經常會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對一般概念、重要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的把握不準確,定位不精準,這些都會影響一輪復習的有效備考。因此,如何對教材核心概念進行界定,而不是簡單通過感性印象對其甄別,顯得尤為重要。美國課程專家埃里克森認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學科中心,具有超越課堂之外的持久價值和遷移價值的關鍵性概念、原理或方法。這些核心概念具有廣闊的解釋空間,源于學科中各種概念、原理、理論和解釋體系,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深入的角度,還為學科之間提供了聯系。”國內課程專家劉恩山教授也指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個課程標準某個主題的知識框架中概括總結出來的,強調概念之間的關聯和概念體系的結構。”基于學者們的觀點,生物學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是能夠反映該教材核心問題,統領包攝教材章節中的基本概念、事實、原理及規律,是構建整個生物學教材的基本骨架,并且能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例如,在復習《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中“細胞工程”這一專題時,筆者通過羅列比較一般概念、重要概念,從而界定出該專題中具有統領和包攝作用的“核心概念”。在“細胞工程”專題中,一般概念有16個,分別是細胞工程、脫分化、微型繁殖、胚狀體、外植體、細胞貼壁生長、接觸抑制、原代培養、傳代培養、原生質體、合成培養基、愈傷組織、生物反應器、細胞株、細胞系、克隆。而重要概念有7個,分別是細胞全能性、植物細胞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動物細胞培養、核移植、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而通過比對、分析和界定后,發現該專題中的核心概念其實只有3個,是細胞全能性、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單克隆抗體。正是這三個核心概念,很好地詮釋了整個細胞工程的核心內容和知識所在。比如一般概念中的脫分化、微型繁殖、胚狀體、外植體、原代培養、傳代培養、愈傷組織、細胞株、細胞系都是圍繞細胞全能性這一核心概念進行闡述。這樣,通過比較對比,學生就能夠對這一專題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了。
2 核心概念教學
2.1 運用概念圖,整合新的核心概念
概念圖是由概念節點和連線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結構化特征,概念節點是表示某一命題或知識領域的各概念,連線表示各概念間的邏輯關系。在高中生物復習當中,教師通過運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能清晰有效地呈現教材內容,有利于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和聯系,進行有效的復習備考;同時,也有利于理清相近概念的層級關系和邏輯關系,便于學生對核心概念和相關概念進行梳理和整合,培養學生對知識遷移、歸納的能力和興趣。例如,在復習“植物組織培養”時,教師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為前提,利用概念圖呈現核心概念和相關概念的聯系,在學生喚醒原有知識的基礎,促進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圖1)。
2.2 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對核心概念的學習
所謂“問題串”,就是指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為層次分明、具有系統性的一連串問題。在高考生物復習時,教師可以圍繞核心概念精心設計一組具有針對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熱情和動力。如,在講授“單克隆抗體”這一概念時,教師運用一組“問題串”(圖2)進行巧妙設問,使得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不易忘記。
2.3 演示認知過程,學概念
在高考生物復習中,有許多概念是純理論性的,內容很抽象,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久而久之就會有挫敗感,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轉換教學方式,把抽象的問題通過演示知識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學核心概念。
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節內容中為例,“動作電位”這一核心概念并不是很好理解。教師倘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看教材,讀概念“由相對靜止變為顯著活躍的電位變化過程”,則顯得抽象不易理解。那么,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具體指標來展示“動作電位”,從而讓學生掌握一些列的靜息電位、電位差、電荷移動、局部電流等相關概念呢?教師可以利用圖解(圖3)逐一演示,并加以說明,使學生有逐步認知的過程。
首先,神經纖維處于靜息狀態,即相對靜止時,膜上有一個“內負外正”的電勢差,這電勢差的形成是由靠能量來維持,而維系這一電勢差的能量主要依靠膜上的3個結構。
第一個結構是“Na-K離子泵”,它是由蛋白質構成,在消耗一個ATP分子的情況下,能夠向膜外泵出3個Na+,向膜內泵入2個K+。這樣一個過程已經使得膜外的陽離子偏多。第二個結構稱為“K+通道”,通過前面第一個過程,膜內K+濃度明顯高于膜外,于是膜內外之間形成一個濃度差,使得膜內有一個向外擴散K+的趨勢。在靜息狀態下,膜上僅有K+這個通道會打開,不斷向外運輸K+。通過上述兩個結構,膜外的陽離子越聚越多,導致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內負外正”的狀態,這就是“靜息電位”。第三個要介紹的是“Na+通道”。前面由于“Na-K離子泵”的作用,膜外的Na+濃度很高,當受到某一刺激時,Na+通道會迅速打開,在短時間內膜外的Na+會迅速向膜內回流,而回流的結果就使得膜內外的電勢差瞬間發生改變,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形成了一個“內正外負”的狀態,這就是“動作電位”。利用以上圖解,學生對于電位的形成機制及概念的相應內涵與要點都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也就達到了對“動作電位”這一核心概念深入理解的目的。
可見,演示認知是學概念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學習教材內容,掌握學科知識的必要能力。通過演示知識呈現過程,使得許多抽象的概念知識形象易懂,從而提高高考生物復習的有效性。
2.4 利用生物科學史,構建核心概念
全國新課標卷Ⅰ相對廣東卷而言,更注重生物科學史的考查。利用科學史促進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建構,也是高中生物復習當中的一個重要策略。以科學發展史為材料,讓學生重走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體會概念的建構過程,加深對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DNA是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此前,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證明了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控制;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科學家接下來又發現:染色的成分是蛋白質和DNA,而染色體在遺傳上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探究遺傳物質的本質無疑就落在蛋白質和DNA上了。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一開始就有人認為是蛋白質,他們的理由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氨基酸多種多樣的排列可能蘊含遺傳信息,因而認為蛋白質是生物體主要的遺傳物質。但又有不少人對這一觀點提出質疑,挑戰這一觀點的有以下幾個經典實驗: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作為實驗對象,進行了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得出了“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必然含有某種促成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的結論,但是轉化因子究竟是什么,格里菲斯卻未能搞清楚。緊接著,1940年艾弗里為了搞清楚什么是“轉化因子”,以肺炎雙球菌作為實驗材料,進行了體外轉化實驗。他設法把S型細菌的各種成分相互分離,分別單獨和R型細菌進行培養,結果發現,只有添加了S型細菌DNA成分的培養基上,部分R型會轉化為S型細菌,并且這種轉化后的S型細菌可以進行增殖,于是艾弗里得出了“轉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這一結論。遺憾的是,艾弗里實驗中提取出的DNA,純度最高時也還有0.02%的蛋白質,因此,仍有人對實驗結論表示懷疑。于是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另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實驗:“首先分別利用35S、32P標記的細菌培養噬菌體進行同位素標記,然后將帶標記元素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進行混合培養,觀察同位素的去向。”如此,巧妙地把蛋白質和DNA區分開,直接、單獨地觀察DNA和蛋白質的作用,從而進一步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教師通過講解“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這一生物科學史,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科學探究是要經歷了“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從而形成質疑與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通過對發現史進行梳理,“DNA是遺傳物質”這一核心概念也得到了構建。
3 小結
總之,高中生物復習教學關鍵在于核心概念的構建,針對不同的概念類型和教學內容,有選擇地運用概念圖、設計問題串、演示認知過程和利用生物科學史等策略進行核心概念的重構,是提高高中生物復習的重要策略。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生梳理、歸納知識的能力,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內化相關概念,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蘭英,譯.埃里克森.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3] 劉恩山,張穎之.課堂教學中的生物學概念及其表述方法[J].生物學通報,2010,45(7):40-42.
篇8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創新能力;培養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面對新的教學思想,生物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設備,在輕松、愉悅、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和學生共同交流,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現筆者將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出相關建議。
一、構建問題式情境,著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發展創造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動腦思考。創設問題意識環境,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提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只有在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具有問題意識才能充分表露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鼓勵學生對前人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點有大膽的質疑精神,對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問,在爭辯中某些與眾不同的見解,考慮問題時“標新立異”的構思以及別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點新意,都應充分肯定,并針對其中合理的、有價值的一面,老師還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擴大思維中的閃光因素。學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來自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尋找突破口的過程中往往也是思維創新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疑引思,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發思維的起點,“疑”是激發思維的動力。教師應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學生沒能提出而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是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提出問題,這類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學生認識的升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沿著問題思考,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在講授蒸騰作用這一節內容時,先讓學生看一下蒸騰作用演示實驗裝置,引導他們討論這些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在葉的結構中又有哪一部分可讓水分透出來?為什么葉表面沒看到水珠出現,而塑料袋內壁上卻有水珠?這樣,學生在講座問題時就理解了蒸騰作用的概念。理解了定義后,再討論:為什么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花草為什么要遮陰?為什么移栽的樹苗要剪去一部分枝葉?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這些問題提出來后,同學們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氛圍之中,教師引導其對各種答案進行評價、爭論,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導閱讀和小結,當學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內容與自己的理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看法時,會由衷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這告訴我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一是盡可能多一些創新機遇,二是所授的課題創設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認識結構上的問題,使整個課堂充滿積極創新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
二、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
為了能夠有效地激起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就要讓他們對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好奇心、生物教師就要充分地利用好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將高中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變成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比如高中生物老師在講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為了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物教師設計一個實驗――“樹葉照片”、生物教師指導學生把相片的底片固定在柔嫩的葉子上,但是要保證植物能夠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幾天之后,把底片去掉葉子摘下來,把它放進煮沸的酒精之中,待葉子的顏色退去之后將其取出,把脫了色的葉子放在培養皿中,加幾滴碘液,照片就會在葉子上出現,就是所說的“樹葉照片”、做過實驗之后,生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通過學生以及教師的討論得出結論是因為底片上的黑白濃度不同,接受光線不同,所以產生的淀粉也會不一樣,從而碘的染色度就不一樣,這就形成了“人像”、教師通過做實驗,就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生物的學習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夠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就會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三、進一步強化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是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的兩個環節,統一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學生在課堂上固然能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但有目的的課外實驗活動可以打破課堂教學的常規限制,獲得豐富生動的表象,從而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富有實踐性和創造性,十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無論是標本的采集還是種植或養
殖生物,都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各種生命現象,并查閱大量資料,通過思考總結去說明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現在最常見的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這種課外活動中也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學生的創新意識或者是創新思維,創新技能都能得到極高的培養及鍛煉。但是生物奧賽培訓必須遵照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學科本身的特點、《國際生物學競賽培訓綱要》等,在系統培訓計劃的具體指導下分階段開展培訓工作。每個階段都必需確定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在培訓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按時按質完成階段目標以利教學總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高中生物教師,在新課改教學中如能做到上述三點,定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彭志堅(1973-),男(漢族),湖南衡陽。講師,主要從事職高生物教學方面的工作,在中職學生生物教學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莊曉玲.淺談高中生物微課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
篇9
一、勇于教學探索,創新教學方法
生物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手段,從教育教學方面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學習和探究的動力,從而能夠積極投入學習,最終實現教學目的。生物這一學科相對于數學、英語這樣的學科來說,不被學生所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教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知識,學會生物學的方法和技能,獲得成功和自信,是我們一線教師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高中生物教師一方面要熟悉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另一方面還要重點學習新課改實驗中涌現出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模塊、不同的章節知識,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要做到:一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問題的生成;二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三要有益于誘導學生深入思考,遷移、運用所學概念、原理;四要方法靈活多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生物學學習方法。例如,對于高中生物教材中那些基本概念、事物名稱、科學事實等陳述性知識,可以通過講解、閱讀、示范、演示等直接教學方法為主的建構性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顯得更為經濟、有效,如基因的概念、生物進化觀點等;對于復雜的生命本質、生理過程、科學規律的學習,應倡導探究性學習,如“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等。
二、構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的保證。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倡導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交往的課堂教學環境,鼓勵教師走下講臺,走近學生,用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信任地點頭溝通師生情感;用的動作、贊美的語言給學生力量;用幽默、比喻、廣告詞、諺語、詩歌等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給課堂注入活力,從而搭建一個愉快、和諧的學習平臺。例如,在講解“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這個實驗時,有的老師就開玩笑地說:“病毒DNA注入大腸桿菌后,住在別人家,吃別人的,用別人的,最后還把人家的大房子給拆了,真是一個沒有良心的家伙。”風趣的語言博得了學生的開懷大笑,在學生的歡笑聲中,為計算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百分比做好了鋪墊。
三、及時進行總結,完善生物教學
有效的教學總結是探索生物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以改進以后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反思的撰寫沒有固定的模式,往往是由感而發,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可以是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反思,也可以是對教學中師生的感覺、教學中靈感的閃光點與不當之處的記錄。反思是教師提升專業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資源。反思貴在持之以恒,其目的在于發展和改進。擁有了反思的品質,就擁有了更多的教學智慧。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一直是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這不僅與教師的表達能力、教師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有關,也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等諸多因素有關。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不斷探索、反思和總結,盡可能地發揮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就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篇10
由此可見,模型教學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被提到較高的高度,建模能力被認為是將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必備能力。所以模型方法實施的研究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必需。中學生物學的教學應努力將模型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
一、理論依據
構建模型的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并不陌生。在皮亞杰和早期布魯納的思想中已經有了建構的思想,但相對而言,他們的認知學習觀主要在于解釋如何使客觀的知識結構通過個體與之交換作用而內化為認知結構。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1946年寫了一本書叫《視聽教學法》,其中提出了“經驗之塔”的理論,對經驗是怎樣得來的做了描述,認為經驗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間接方式得來的。各種經驗,大致可根據抽象程度分為三大類(抽象、觀察和做的經驗)、十個層次,如圖所示:
在十個層次中,設計的經驗是指通過模型、標本等學習間接材料獲得的經驗。模型、標本等是通過人工設計、仿造的事物,都與真實事物的大小和復雜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學上的應用比真實事物更易于領會。從經驗之塔可以看出,寶塔最底層的經驗最具體,越往上升則越抽象。教育教學應從具體經驗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學習之路就應該先充滿具體經驗。目前我們教育教學最大的失敗在于使學生記住許多普通法則和概念時,沒有具體經驗作它們的支柱,學生對這些法則和概念的理解只能是抽象的,不具體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概念、定理等,最好從做的經驗開始。模型構建是做的經驗,通過模型構建,我們再去理解概念、定理等就容易多了。
二、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模型建構教學研究的原因
從戴爾的經驗之塔可以看出,模型建構更加符合中學生的認知實際。通過動手操作,不但可以獲得做的經驗。而且還可以將之總結運用,上升到抽象的經驗,并推廣運用,從而使我們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模型可使研究對象直觀化、簡約化,使之便于研究;又可以簡略地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傳播;還可以用于計算、推導,延伸觀察和實驗結論等。因此,應充分地利用模型資源,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生物新課程教材中,不少地方運用了模型建構的原理或方法介紹了有關生物學知識,如概念圖、概率計算、樣方調查、細胞模型、DNA的雙螺旋結構等等,甚至在生物新課程教材中有一個專門的知識鏈接就是模型建構。中學生物學中的基本概念、規律相當多,許多生物學術語概念所反映的原形都是我們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或實際操作時費時費力或以目前條件根本無法達到的,因此模型建構教學將更有助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和基本規律的探究過程,從而逐步將所學新知識構建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加高效。
模型建構教學旨在貫徹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等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將認知及反思過程還給學生,將參與探究的機會還給學生,將培養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機會還給學生。這種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無論是從落實新課程理念的角度,還是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模型建構教學都不失為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因此加強模型建構研究,用于指導生物新課程內容的教學就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三、高中生物教材中常見的模型建構的要求
生物模型的形式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學中常見的有三種:概念模型、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
1.概念模型
(1)定義:概念模型是對生物學中某個問題或事物進行描述。概念模型包括:中心概念、內涵、外延。在新課程生物教材中,概念模型通常以概念圖的形式出現,表達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知識的網絡構架。通過概念模型的建構,有利于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和聯系。
(2)建構的一般步驟:①理清概念之間關系;②畫出初步關系圖并建立連接;③標明概念之間關系;④修改和完善。
(3)新課程教材涉及內容: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中涉一及概念的內容非常多,幾乎每一章、每一節內容都可以用概念圖的形式加以表示,在復習時,還可以將不同章節的相關內容以概念圖的形式表現出來,以便同學們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復習。
2.數學模型
(1)定義: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或者說是為了某種目的,用字母、數字及其它數學符號建立起來的等式或不等式。
(2)建構的一般步驟:①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②提出模型假設;③根據實驗數據,建構模型;④進一步觀察,修正模型。
(3)新課程教材涉及內容:蛋白質的合成分子量和脫水量計算,蛋白質或多肽鏈水解后的某氨基酸數量,DNA的結構中堿基數量及比例計算,DNA分子的復制子代DNA數量、標記DNA比例及所需某種脫氧核苷酸比例,遺傳規律的比例計算,遺傳病概率計算,減數分裂配子類型計算,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數量計算,基因頻率計算,種群密度調查(樣方法、標志重捕法、血球計數板計數等),種群“J',型增長,能量流動規律等。
3.物理模型
(1)定義:物理模型就是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在教材中出現的也有很多,比如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等。
(2)建構的一般步驟:①了解建構模型的基本構造;②制作模型建構的基本原件(單位);③了解各基本原件之間的關系;④按照相互關系連接各基本原件;⑤檢驗與修補。
(3)新課程教材涉及內容:生物體結構的模式標本,模擬模型如細胞結構模型、各種組織器官的立體結構模,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生物膜鑲嵌模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模型、血糖調節模型等。
四、生物課堂模型建構的合理應用
為了更好地把模型建構與生物新課程教學相結合,我們提倡將模型建構與生物學常規教學有機融合,使之成為生物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使用的內容
由于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中關于模型建構的內容比較多(尤其是概念模型),基于課時的限制,應選擇比較典型的內容給學生在課堂操作。其他一些內容布置給學生課后操作,某一段內容比較多時,還可以分成不同的組別進行操作,然后安排同學演示交流。
2.注意使用的時機
模型建構內容可以穿插在各節教學內容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專題進行教學操作,后者比較適用于復習時
使用,也可以用于章節回顧。在教學內容中使用時不要顯得突兀,要注意與其他教學內容有機組合,保證教學效果。
3.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模型建構是為教學服務的,服務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模型建構要盡可能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操作,從而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4.明確需要制作模型的特點
無論要制作什么模型,首先要了解這個模型的基本特征、組成單位或基本元素、連接方式、需要條件等(含知識儲備)。這些條件是一定要在課堂建構之前充分準備好的,否則將無法完成模型建構。只有在對所要建構的模型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建構出模型,保證模型建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5.對照制作步驟進行有序操作
不能因時間限制而使模型建構急于求成,而是要按照既定程序按部就班有序進行,每一步該做什么,要仔細檢查,在保證這一步已經準確到位的基礎上再進行下一步驟,這樣建構出來的模型準確性才比較高,才更有說服力。
6.注意檢驗和完善
模型建構完成后,一定要注意通過課堂實際應用進行檢驗,看其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若有不夠完善的地方要逐漸加以完善。
五、生物課堂模型建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
1.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個人根據當前的知識和經驗,加工、處理并有機遷移或整合,創造出新知識或新技術的能力。生物學上的很多問題,有的可以找出答案,有的沒有定論,但這些問題卻可以讓學生在制作模型時,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將來去探尋研究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模型建構的過程,也是學生根據自己所獲取的知識進行創新的過程。因此,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模擬實驗及建構模型的機會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生物科學發展中的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關鍵的,在學習前人遺留給我們的寶貴知識財富時,要勇于質疑,并通過研究使其科學化或加以豐富,在模型建構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素材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培養建模思維和建模能力
建模思維,是學生所認識到的關于建立模型及進行模擬實驗必需的理論、概念、原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而建模能力是在建模思想的指導下,綜合建立模型,進行知識或技術創新所必需的知識、理論、技能,最終達到建立模型,完成創新過程的能力。在進行高中生物學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模擬實驗和建構模型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建模思維和建模能力。
4.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命科學與人類生活、生產聯系密切,這類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建立模型來理解。因此模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