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特點;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文章對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意義進行了介紹,對城市園林出現病蟲害的原因進行了闡述,通過分析,并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和相關理論知識,對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進行了探討。
二、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意義
以保護生態、優化環境、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強調利用自然界對病蟲的自然控制因素,達到控制病蟲害發生的目的。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針,遵循“突出重點,分段治理,屬地負責,聯防聯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通過改進園林綠化植物的栽培管理措施,創造有利于園林綠化植物及其害蟲天敵生存的環境,而不利于病蟲害滋生和發展的環境,直接、間接地消滅或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建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長效機制。堅決遏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為生態城的環境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三、防治原則
1、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要強調安全為主的原則,要注意對人畜,環境,天敵及植物的安全,盡可能地采取一些物理、生態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學藥物進行綜合防治。
2、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以園林技術措施為基礎的效益原則,因地制宜地協調好生態、 物理、 化學等綜合防治方法, 經濟、 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害。要用最少的人力、財力、物力去控制病蟲害,做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3、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一定要貫徹以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一旦發現病蟲害,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盡可能地把病蟲害控制在景觀效果允許以下的范圍之內,杜絕擴大蔓延。
四、城市園林出現病蟲害的原因
1.外來物種的引進
由于城市綠化需要和美化環境,會從其他地方引進不同風格和種類的植物,讓城市園林建設的配置和方式更加的多樣豐富,但是伴隨著異地植物的遷移,也帶來病蟲害,會對植物造成危害,降低植物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破壞園林生態平衡,嚴重的會導致植物死亡,從而增加了園林維護的難度;另一方面,園林綠化植物的變化頻繁,會導致主要病蟲害種類的更迭,比如主要的害蟲有:蚜蟲、蚧蟲、螨蟲、粉虱等;由于周圍生長環境的變化引起的病害,比如潰瘍病和枯病等。總的來說,一些固有的病蟲害嚴重影響城市園林和草坪的建設。
2.對園林病蟲害控制需要加強
有些地方片面的追求綠化進度,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很容易導致隨著外來植物帶來的新病蟲害,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就會形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一方面由于生態原因,外來病蟲害的蔓延;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對植物的生長造成頻繁的干擾,使得園林植物種植結構失調,生長的空間狹窄以及環境不斷惡化,無法滿足植物正常生長的需要,天敵不斷減少;還會導致園林區域調控能力降低,加深了園林病蟲害的發生和長期危害。
防治的難度不斷增大
隨著園林規模的擴大和植物種類的豐富,對園林病蟲害的防止難度和成本也不斷的增加,從而造成教的危害和損失,有些害蟲生命力較強,適應力較強,不同的藥物難以真正消滅;而且有的的植物的病害還具有傳染性,給園林病蟲害的防止和處理帶來很大的風險,增加維護的成本。
4.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首先,農藥質量的不容樂觀。對農藥市場進場檢查之后可以發現,“老藥新名”“一藥多名”等農藥大量存在,其中除了假冒偽劣以外,還存在過期農藥的問題。其次,農藥選擇不對口。有時沒有搞清楚狀況就胡亂施藥,這種見蟲就殺蟲、見斑就殺菌的隨意用藥行為不僅不能“對癥下藥”,還會耽誤最佳防治時期,間接把植被原本的免疫能力破壞掉,反而給病蟲提供了入侵的機會。最后,落后的防治手段。
5.綜合防治病蟲害的意識不強
由于負責病蟲害防治的相關部門不清楚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存在“應急防治為重,化學防治為主”的問題,而且沒有合理利用農藥、生物、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使得防治時間不統一,在化學防治過程中,也存在用藥量不準、用藥不及時的問題,費時費藥又造成污染,導致了不理想的防治效果。
五、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病蟲害防治方針。充分利用園林植被的多樣化來保護和增殖天敵,抑制病蟲害。一般一種病蟲害的發生都有較固定的侵染對象,即寄主譜。寄主譜之間的受害程度存在差異,如果栽植樹木時根據寄主譜規劃栽植不同的樹種,可以避免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此外,針對本地區多發的病蟲害種類,綠化時選用抗性強的樹種。
2.引進和輸出種苗,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和本市有關植物檢疫法和有關規章制度。從外地引入苗木、花卉、草坪及綠化材料必須先經植保專業人員檢查,確無檢疫性病、蟲、草害,才能種植,若有其它嚴重病蟲害必須經植保人員進行技術處理后方可種植;本地苗圃出售苗木、花卉、草被及綠化材料,嚴禁附帶病蟲原出圃;對有檢疫性危險病、蟲、草害原的進口園林植物,必須在隔離溫室或隔離區觀察或處理,經一年以上確無危險病、蟲、草后才能繁殖或定植。
3.應做好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制定長期和短期的防治計劃。
4.發現危害嚴重,且大面積發生的,應及時組織力量進行調查、分析,針對性采取措施。
5.必須對本市園林植物危害既普遍又嚴重的各類蚧殼蟲、蚜蟲、葉螨、粉虱、天牛、木蠡等害蟲,以及炭祖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進行綜合防治。
6.園藝防治
加強養護管理,夏、秋生長季節應適量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廄肥、餅肥和植物殘體,做好排水工作;刪除病、蟲枝,擋風、遮光徒長枝;對病葉、病枝、病根、病株應及時集中焚毀;結合中耕(冬耕)除草,消滅地下害蟲;有土傳病原的土壤,應及時消毒。
7.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蟲體,懸掛或依附在植物體和建筑物上的越冬蟲繭、蟲囊和卵塊、卵囊并集中焚燒;直接捕殺個體大,危害狀明顯的害蟲,有假死性或飛翔力不強的成蟲(天蛾、尺蠖、蚱蟬、天牛、金龜子、葉甲);刮刷枝干蟲體,要注意刮刷干凈,不要損傷枝干皮層。刮除枝干病斑時盡可能不損傷樹體,病斑的傷口處應進行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升汞消毒),然后涂抹保護劑(波爾多液漿:硫酸銅0.5公升,加水7.5-10公升)。
8.加強技術培訓,對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的大力推廣
這需要增強植保技術服務手段,以講座、熱線電話、科技直通車等形式對負責各地區的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部門進行技術指導,使傳統的施藥理念在根本上得到改變,綜合防治技術得到提高,幫助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學會安全、合理用藥,降低用藥風險,對植物自身的安全進行保障。無公害的生產技術是可持續發展的,是有廣大市場的。要把農業、生物、物理三種防治技術和生態控制技術綜合運用,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從而保證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六、結束語
篇2
林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森防戰線廣大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目標管理責任制得到完善落實,防治技術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斷提高,整體抗災減災能力大大增強。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形勢不容樂觀。
一、我地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預測2010年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將繼續擴大。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進一步加大。
(二)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陸續增加,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地區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數量在再增加,直接經濟損失達增多,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過去,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由于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地,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四)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二、制約我地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三、主要對策措施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
(二)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
篇3
關鍵詞 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問題;原則;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148-02
森林病蟲害是影響森林樹木生長的一項重要因素,對森林資源利用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危害。隨著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發展,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實際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選擇有效方法及策略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對當前社會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本文就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進行分析。
1 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缺乏重視,防治意識較差
長期以來,在森林病蟲害工作防治方面,我國均處于較差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足夠的經費,并且缺乏充分的重視。近幾年來,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國病蟲害防治水平雖然有一定提升,然而其提升幅度相對而言比較小,未能夠真正實現森林病蟲害有效防控。
1.2 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比較落后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地區仍未能夠廣泛應用無公害防治方法,大部分地區仍選擇化學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對于這種防治方法而言,其不但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林區內生態環境,會導致病蟲抗藥、耐藥能力有所增強,最終對病蟲害防治開展會產生嚴重影響。
1.3 森林病蟲害發展速度快,在預防及治理方面存在難度
隨著當前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及強度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強,尤其在干旱及暖冬情況下所出現病蟲害,因其具備較好的繁殖條件,即便越冬,病蟲死亡率也比較低,往往在越冬之后會出現大面積暴發。另外,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在人力、財力及物力方面投入仍不夠充足,在治理大面積病蟲害方面仍有較大難度存在,很難有效進行防治及控制。
1.4 森林病蟲害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
我國國土面積較大,森林病蟲害種類也比較多,尤其是近年來,商品貿易全球化、物流頻繁,外來病蟲物種不斷侵入,致使我國森林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多,并且所導致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導致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較嚴重的損失[1-2]。
2 森林病蟲害防治應遵循的原則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其工作開展是處于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所以必須要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身相關規律,依據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各項相關工作。另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由人執行,因而具備非森林生態系統特點,所以應當對相關尺度進行合理把握,使自然利益和社會利益兩者之間能夠實現合理平衡,從而較好地開展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對于綜合防治工作而言,其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應當以森林自身生態系統為出發點,對森林、病蟲及其天敵三者之間所存在相關關系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開展相關工作。這三者和周圍環境之間共同組成完整生態系統,而對于綜合治理而言,其主要就是在培育、轉移以及養護植物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中所存在相關成分進行選擇性調節,從而使周圍環境能夠有利于植物及病蟲天敵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蟲繁殖及生長,從而使病蟲發生能夠控制在系統允許范圍內,同時不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危害,從而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
二是利用綜合治理,倡導盡可能少使用化學農藥,盡可能利用大自然各個方面之間所存在的彼此牽制功能,使綠色、環保、安全、無公害防治模式能夠得以實現,在必要情況下可選擇性能較溫和的一些高效藥品,從而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使森林病蟲害防治有效率能夠得以增強,使各種資源能夠得以節約。
三是就經濟學角度而言,防治病蟲害的標準就是不會造成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應當合理制定病蟲害防治標準,明確需進行治理的規模,然而對于一些以綠化及觀賞為目的的園林模式而言,這一觀點并不適用,因而應當靈活掌握,不能夠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對其最終效應產生影響[2-3]。
3 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 強化森林保護意識
對于各地區森林管理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而言,應當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加大宣傳力度,從而使人們對森林保護重要性具有充分認識,對森林病蟲害所產生危害有充分了解,進而保證在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所有民眾均能夠積極參與,有效阻斷森林病蟲害傳播途徑,盡可能做到及早發現,而有效進行防治及預防。另外,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及檢疫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加大宣傳力度,而使人們意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使有關工作人員認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進而為森林病蟲害工作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3.2 合理實施營造林設計規劃
為了能夠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應當從生產方面入手。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應當依據不同地區、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情況合理選擇樹苗,盡量做到適地適樹,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使植樹造林達到較好效果。本地樹木在經過長時間栽種之后,在防治本地區病蟲害方面可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森林病蟲害對于當地樹木的依賴性比較強,因而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可選擇林木混交方式,積極引進外來樹木品種,使其與本地區樹木共同種植,從而使樹木自身抗蟲性能夠得以增強。然而,雖然自身抗病蟲害性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夠忽略對外來病蟲害的防治,仍然應當結合有效方式防治病蟲害。此外,還應當進行封山造林,應當防止非工作人員向林區內進入,以避免外界細菌感染樹木,最終使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得以從根本上解決。
3.3 強化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預測預報工作屬于十分重要的環節,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預測預報能夠提高森林病蟲害發現率,這在及時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方面屬于關鍵內容。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當合理進行預測預報,對于樹木所出現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觀察,并且應當進行正確判斷,從而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對于這一方面工作而言,需要專業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執行,所以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專業人員知識培訓,從而使林區管理人員能夠依據森林樹木所出現的變化情況對樹木所發生病害進行判斷,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另外,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學會對天氣情況進行觀察,與當地測報點相結合,從而及時掌握病害發生情況及動態,為能夠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應當積極建立森林病蟲害測報點,并且不斷進行完善,從而保證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當地發病特點及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能夠有效進行防治。這些不但對先進技術具有較高要求,并且需要先進設備作為指導,應當建立相關數據庫,不斷進行記錄及積累相關資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實施監測[3-4]。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各級林業部門均應當積極貫徹落實“誰經營,誰防治”責任制度,依據國家政策及地方相關政策,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對于各級政府部門而言,應當在當地防災減災計劃中納入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應當增加基本投資,并且應當建立適當獎懲措施,從而使各個相關部門能夠增強工作積極性及責任心。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可利用專項資金加強相關基礎設置建設,對相關基礎設施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建設,配備相關專用設備,從而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提高防治能力及水平。
3.5 e極開展生物防治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夠得到比較顯著的效果,并且其作用比較持久。在防治森林病蟲害過程中,害蟲天敵一旦將自身種群建立,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便能夠使食物鏈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對于這種方法所達到的效果而言,利用化學藥物很難實現。在防治森林病蟲害方面,害蟲天敵是將害蟲消滅及進行限制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應當為害蟲天敵提供充足生存空間。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實施全方位管理,盡可能減少農藥使用,從而使生物防治能夠達到最優化狀態。在當前很多發達國家中,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建立植物保護管理基站,對生物防治技術大力推廣,最終使生物防治零污染得以真正實現,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對林業害蟲進行較好治理,并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3.6 合理使用化學藥物
化學防治所指的就是農藥防治,對于這種防治方式而言,其雖然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有效抵抗林業害蟲,對森林資源進行較好保護,然而若長時間使用化學藥物,不但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耐藥性,并且還會對土地造成一定污染,最終會對林業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運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方面,只需在病蟲害比較嚴重時適當運用對病蟲進行控制即可,盡可能不使用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另外,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不可使用單一藥物,應當混合使用多種藥物進行防治,在噴灑時盡量縮小范圍,盡量選擇有效施藥方法,從而使污染能夠得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因此,應當對化學農藥施用方法進行改進,使農藥利用率得以提高,使農藥所產生危害得以降低[4-5]。
4 結語
森林資源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上的一項重要資源,對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當前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森林資源保護也得到了較好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6-7]。作為森林資源保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已經成為一項必要任務,在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清楚了解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要掌握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過程中應當遵循的相關原則,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森林保護意識,合理實施營林設計規劃,強化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藥物等方式,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使其達到理想效果,對森林資源進行較好的保護[8-10]。
5 參考文獻
[1] 張杰.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212.
[2] 陳建相,呂照光.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技術及方法探討[J].農家顧問,2015(4):172.
[3] 廖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幾點探討[J].科技展望,2015(34):68.
[4] 王慶海.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6(7):229.
[5] 檀月,吳巍.掌握綜合防治原則 科學治理森林病蟲害[J].吉林農業,2016(16):88.
[6] 駱社周.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的設計與研發[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6.
[7] 王國治.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1.
[8] 黨立波.基于GIS的縣級病蟲害信息系統研發[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2.
篇4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問題及對策
引言:我國國土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并且具有較為豐富的林業資源,但是由于我國人口數量較大,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加之林業病蟲害的影響,使我國林業資源的質量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林業病蟲害的出現,不僅僅對我國林木的質量有著很大的破壞,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工造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不管是站在環保的角度,還是站在資源的角度,要想保護好我國林業資源就必須要先解決好林業病蟲害的問題,因此,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有效地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質量。
一、病蟲害的特點
1.1面積大、危害大、防治難度大
我國森林資源面積較大且集中,由于過去濫砍濫伐對于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林區的植被以及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的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病蟲害,通常情況下都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加之林權制改革,導致森林經營出現了分散的局面,使得統一組織的難度加大。因此,我國病蟲害具有面積大、危害大以及防治難度大的特點。
1.2外來有害生物侵入比較嚴重
由于交通的便捷,導致很多的有害生物伴隨著人員以及資源的流通侵入我國,對我國林木植被造成了嚴重得破壞。加之這些有害生物在我國沒有相對的天敵,很容易就擴散開,最終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
1.3本土有害生物危害嚴重
目前,我國常見的本土有害生物種類較多,主要有森林鼠,楊樹蛀干蟲和松毛蟲等。其中危害最大且歷史最長的有害生物是松毛蟲,這種危害雖然經過處理得到了控制,但是在某些地區仍然會出現周期性的爆發松毛蟲災害,而這些蟲害是林木生產建設領域最大的障礙。
1.4其他特點
在我國過去,就像楊扇舟蛾和楊小舟蛾等病蟲害一旦出現,就會很難得到根治,一旦出現監測不及時的現象,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我國病蟲害除上述特點以外,還有頑固難治和時常爆發等特點。
二、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林業病蟲害防治資金保障不充足
目前,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所用的資金并沒有確定的來源,對于基礎林業企業以及森工企業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資金的投入很少,在林業病蟲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年份,沒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來實現病蟲害防治的目標。除此之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受資金限制,不能夠采取防治林業病蟲害的相關措施以及設備,導致林業病蟲害在多種條件下不斷的蔓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2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意識淡薄
由于一大部分的林業企業以及森工企業只是片面的追求眼前利益,一味地進行森林資源開發,忽視對于森林資源的管理以及養護工作。因為相關企業對于森林資源管理以及養護的意識淡薄,工作態度以及實施力度沒有達到要求,導致目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出現了較多的歷史陳欠,所以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高發的趨勢并沒有得到很好地遏制。
2.3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機制不夠健全
由于我國的林業部門的最大特點就是選擇以自上而下的縱向的行政管理體制,而選擇這種管理體制在行政命令的下達和上傳具備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各個林業部門之間也缺少協調性。由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機制不夠健全,在沒有協調好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不能夠控制的蔓延的現象,并且還大大的增加了森林病蟲害的影響范圍,導致森林病蟲害對于林業建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三、解決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
3.1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
要想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的效果,首先應該加強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保證林業企業以及相關人群都能對森林病蟲害的危害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有利于實行全民預防治理森林病蟲害的對策。其次,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條例都要進行大力宣傳,培養人們的責任意識與危C意識,使人們牢記森林病蟲害防治政策。再次,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意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與了解,提升人們的責任意識,有利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最后,應該繼續開展森林確權,以便于森林病蟲害防治能夠找到實際的負責人。
3.2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責任體系
各個地方的林業機關與林業企業都應該成立自己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小組,并且將此工作列入日程中,擺上重要的位置,并且要加強領導,明確其任務。同時,各林業單位和林權所有者應該在各級政府的帶領下積極參與進來,并且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取得明顯的成效。
3.3擴大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的來源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中,資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備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才能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很好開展。為了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能夠足夠的資金,首先應該繼續爭取國家和林業部的關于森林病蟲害防治項目的資金,并且建立起完善的資金流動渠道。其次,要督促地方政府增加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所投入的數量,對于病蟲害較為嚴重的區域實行綜合性整治措施,將危害降到最低。再次,在縣級政府以及各林業單位中也要開辟出一條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來源的渠道。最后,應該團結一切力量,借助群眾以及社會的力量,選擇既經濟又生態的手段來調集社會上為環保與林業投入的資金,從而為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物質保障。
3.4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以及預報質量
針對轄區內的森林資源病蟲害要實時進行監測,對于森林病蟲害動態要保證能夠全面、及時、準確的進行監測,要能夠做到及時的發現災害的發生,將損失降到最低。
3.5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該加強高科技的應用,在防治工作中應用早期預防技術,加強森林的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3.6加強森林病蟲害放置的管理力度
篇5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存在問題防治措施
森林生長周期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在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林業有害生物的侵襲,輕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質量變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因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森林的生長成材十分重要。
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79萬畝,1981年上升到675萬畝,1991年高達116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二)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㈣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二、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病蟲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僅達到73%),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三、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一)建立建全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和防治減災體系。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測報網絡,及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動態和發展趨勢,為防治提供依據。通過嚴格的檢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險森林病蟲害侵入和國內危險病蟲害的異地傳播,運用現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強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減輕災害的損失,實現森林災害可持續控制。
(二)發揮科技在森林災害控制中的作用。在實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加大科研和技術推廣的力度,使松材線蟲、松毛蟲、美國白蛾、楊樹天牛、松樹蛀干性害蟲和森林害鼠等主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盡快得以控制,實行科研、生產、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決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藥械等問題。加強分子生物學技術,3s技術生態控制等高新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預防工作轉變。
(三)重視可持續發展森林的建設,提高森林群體的抗病能力。由于生態系統惡化,造成的森林病蟲害具有明顯的生態災害的特點,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災害,有效的方法則有賴于生態的恢復和建設。以保護蛇、鷹類治鼠類;保護鳥類治蟲害的生物工程,充分發揮病蟲害的天敵作用,實現無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態平衡,也達到了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四)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防災減災貫徹到林業生產各個環節。要想從根本上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規劃和重大林業工程的規劃時,就要充分考慮在森林保護的基礎上制定。在林業檢疫、苗木培育、造林、經營管理和采伐等各個生產環節上都要認真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在林業生產中,抓好適地適樹,運用本地樹種和抗性強的樹種,盡量減少單一林,營造混交林。在管護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管理,清理病蟲木以減少損害的擴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從而達到增強林分整體對生物災害的自控能力。
篇6
[關鍵詞] 林業 病蟲害 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6-0113-01
林業的發展對林業的生態效益與國內農業的發展都帶來積極的意義,在國內的生態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病蟲害使得林業的生產質量遭受較大損失,也對林業經濟效益帶來了損失。目前,國內林業建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還有待加強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而林業病蟲害技術比較落后,其管理也存在一定問題,使得林業病蟲害的嚴重影響在漸漸擴大。因此,必須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實現林業建設與生產的水平提高。
一、林業病蟲害的特點分析
首先是林業病蟲害的常發性。如今林業病蟲害現象越來越頻繁,林業受害面積也在日益擴大,甚至林業病蟲害的整體趨勢在不斷上升。其次是林業病蟲害的偶發性,人們難以預測大面積爆發的林業病蟲害。因此,當林業病蟲害爆發時,難以采取有效控制與管理措施對其進行解決,從而使得林業建設與生產受到嚴重影響,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損失比較嚴重。然后就是林業病蟲害的危險性,其擴散和蔓延的速度十分快。當林業病蟲害出現時,會直接威脅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再者,林業病蟲害是多種次要害蟲。人們往往對次要病蟲重視不足,從而使得次要害蟲漸漸成為主要害蟲。最后就是經濟林病蟲害。近些年來,經濟林病蟲危害越來越嚴重,對山區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制約影響。同時,經濟林病蟲害也對林農脫貧致富進程造成很大影響。
二、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分析
1.營林防治技術分析
首先,應該在育苗階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因此,在這個階段,第一步即選擇良好的苗圃地,避免地勢低濕或者土壤粘重。如果苗圃地沒有選擇好,很容易導致苗木的苗枯病或者猝倒病的發生。第二,在播種之前,應該對種子或者連作的土壤進行潛在病蟲害的消除,以鏟除病源以及蟲口密度。第三,應該進行圃地休閑輪作,從而防治病原物與害蟲等繁衍。第四,應該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底肥,施加量應該適當充分。第五,應該保持苗木圃地的清潔衛生,對雜草、病株殘體和枯落物進行及時的清除,從而減少病蟲侵染來源。第六,可以將一些害蟲喜歡吃食的植物種植在圃地的四周,從而將害蟲引誘到一處,再進行集中的人工捕殺或者藥劑防治,以有效地控制林業病蟲害。
其次,是造林防治。在這個方面,主要是營造混交林、適地適樹以及選擇可以對抗病蟲害的品種。然后就是通過撫育管理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應該進行中耕除草、整地施工來減少病蟲害來源,增強林木的樹勢,從而實現其抗病蟲害能力的提高。對一些受到病蟲害的林木枝葉進行及時清除,也應該落地病葉、病枝和病果等及時清理干凈,并且將其集中起來燒毀,以防止病蟲害。除此之外,還應該對一些受到嚴重危害的樹木進行及時清除,從而實現對林內衛生狀況與通氣的改善,為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防治病蟲害。
再者,應該對下木比較多,而且林木比較稀疏的林地進行封山育林,為林下植被提供保護。禁止對這種類型的林地進行開荒或者采伐放牧,給予林地以足夠的空間與時間來恢復。同時,可以采取補植補播和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恢復森林。除此之外,還應該培育闊葉樹種以漸漸實現對林分結構的改變,從而形成復層異齡林,以增加生物多樣性。
2.生物防治技術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很多昆蟲體上,有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天牛和馬尾松毛蟲等病蟲害。另外,蘇云金桿菌的各種變種制劑可以實現多種林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第二,可以利用病蟲的天敵昆蟲進行防治。在森林害蟲生物防治中,天敵昆蟲防治技術非常重要,也十分有效。因此,可以通過引進、移植或者助遷等各種手段來增加森林中的天敵種群,以有效控制病害蟲的密度,并且維護生態的平衡。
第三,可以利用益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比如啄木鳥、山雀和灰喜雀等。鳥類一直都是昆蟲的天敵,而且以蟲為食。因此,這種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工作,而且還不會污染環境。應該對益鳥的巢和卵進行保護,并且人工掛鳥巢以引來益鳥,促進益鳥的繁衍,從而實現對病蟲害的控制。
3.化學防治技術分析
對病蟲害進行控制、消滅蟲源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學防治。在國內,采用化學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森林面積占據了整體的70%左右。因此,應該在搞好預測預報的情況下正確使用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獲得較佳的防治效果。而化學防治包括殺蟲劑和殺菌劑,殺菌劑包括保護劑、鏟除劑和內吸劑。其中,常用的殺蟲劑包括愛福丁、銳勁特和呲蟲啉,常用的殺菌劑包括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和粉銹寧。
4.物理防治分析
第一,可以采用鋏鼠、蛹繭或者人工捕殺等手段進行病害蟲的成蟲與幼蟲的捕殺。第二,可以通過扎塑料布、上膠環和捆毒繩等方式來阻隔害蟲上樹。第三,可以采用高溫處理方式來對害蟲或者病原菌進行消滅。比如,可以將林木種子曝曬在烈日之下。第四,可以在秋冬季配置涂劑對林木進行涂干,以防止林木害蟲產卵,有害蟲的時候可以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沒有害蟲的時候可以達到防止其他病害的目的。
結束語
如今林業病蟲害越來越嚴重,必須對其防治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其進行及時的監控與嚴格的管理。相關人員應該隨時做好檢查工作,結合營林、生物、化學和物理等方面的防治技術與方法對林業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
參考文獻
[1]吳登存.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問題研究[J]. 科技傳播,2012(10):25~26
[2]王艷麗.綜述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導,2013(10):37~38
篇7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
林木病蟲害的防治,是通過各種措施控制病菌侵染和害蟲繁育,使之在一定的措施下,還長,中斷或停止,最后達到消滅的目的,盡一切可能提高林木抗病蟲性能,從病蟲種源方面著手,能通過各種措施控制病蟲的侵入和傳染。
1.林木病蟲的危害
由于林木枯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時常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襲擊,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病害和蟲害,病蟲會侵害到種子,苗木,幼樹或成林,輕的能夠降低林木的生長量,結實量和木材的質量,降低森林的防護效能,重的能夠使大片森林,幼樹或苗木枯死,給林業生產帶來重大的損失。
(1)林木病害會有傳染性病害和非傳染性病害兩大類。由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病害,并且能夠傳播蔓延,侵害到其他的健康森林,屬于非傳染性病害,而這些具有傳染性病害的主要發生原因是,林木本身生長的具體情況,病害菌的數量,及林木生存的周邊環境是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
(2)林木蟲害的發生主要是林木所生長的環境和林木的品種。
2.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森林害蟲或病害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和強大的毓能力,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但剩余個體通過繁殖,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傳播。
(2)隨著林業生瓣發展有林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快速回升。
(3)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被害面積有可能隨之擴大。
(4)害蟲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即使是一些抗蟲(病)的品種也并非一勞永逸,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蟲品種,可見有效地防治害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
3.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期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
(3)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20世紀80年代未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
(4)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虹,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4.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的原則
(1)綜合治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單靠其中某一種措施往往不能達到防治的目的,有時還會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害蟲綜合治理是一種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蟲的發生,避免相互矛盾,盡量發揮有機地調和作用,保持經濟允許水平之下的防治體系。
(2)綜合治理的原則。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是一個病蟲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學觀點出發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護技術,調節生態環境,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5.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適度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
6.解決問題的措施
(1)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
(2)搞好城市森林的種植規劃。在考慮城市美化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種,要注意長遠解決病蟲害問題,針對本地區發生嚴懲的害蟲種類減少其喜食物種植,多規劃和栽植抗病蟲的或耐性強的植物,減少有害生物學適生寄蟲。
7.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
(1)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一旦天敵在田間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它就可以長期持續地以害蟲發揮控制作用,這是化學農藥所無法達到的。
(2)選擇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人蓄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3)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具有選擇性,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少用或不用廣譜性的化學農藥,經常變化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4)改進農藥施用技術。目前,城市病蟲害防治大多使用常規噴霧方法。這種施藥方法不僅效率低,造成農藥浪費,還使大量農藥流失到非靶標環境中,造成人畜人毒,污染環境,因此必須改進化學農藥的施用,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降低農藥在非靶標環境中的投放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5)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基礎,針對因經費投入不足,每年大約有100萬畝森林病蟲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現狀,今后應繼續加大投入,加大資金投入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基礎。針對因經費投入不足,每年大約有100萬庫森林病蟲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現狀,今后應繼續加大投入。
8.結束語
我們在對森林蟲害進行治理時,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以實現可持續控制為目標,遵循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原則,嚴把檢疫關,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以營林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蟲害,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1.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1防治主體單一
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檢疫站作為全縣綠化樹種病蟲害的組織管理部門,肩負著全縣綠化樹種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組織開展綠化樹種病蟲害的調查,主要綠化樹種病蟲害預報,編制主要綠化樹種病蟲害防治規劃和預案,組織、指導、協調重大和突發性綠化樹種病蟲害的除治,森林植物檢疫等事務工作,同時《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也確定了“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
1.2防治措施滯后
具體表現在:一是不科學的造林營林方式。造林時科學規劃、適地適樹、選育良種壯苗不夠,造成森林植物生長勢的衰弱,抗病蟲害能力差。二是不科學的造林方式形成不合理的林分結構,使人工林過度純化,森林生態系統脆弱,抵御病蟲災害有能力下降。
1.3發生面積增加
雖然近幾年開展了病蟲害防治工作,一些地方的病蟲害發生有所控制,但由于面積基數增大,發生病蟲害的威脅增加。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退耕還林地中經濟林木發生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1.4發生種類增多
隨著外調苗、進出物資的增多,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開始進入務川縣,危害生態系統安全,如天牛、柑桔煤污病等病蟲害均是在近幾年的退耕還林引種過程中傳人務川縣。同時,過去危害比較嚴重的云南松毛蟲、側柏毒哦、松葉蜂等常發性害蟲沒有得到有效根治,隔幾年又會局部地區發生。
1.5潛在危險增大
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病蟲害相繼在務川縣周邊省、市、縣發生,給務川縣的防控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桃戰。雖然務川縣采取一系列嚴格措施進行防控,到目前為止未在務川縣發生,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務川縣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的適生區,且樹種結構是以馬尾松、葵花松為主,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務川縣大面積的松林在短期內毀滅,嚴重威脅務川縣的生態安全。
2.主要對策措施
2.1加大宣傳力度,實行依法防治
結合森林工程、林權制度改革等林業工程,特別是以明晰產權為主要內容的林權制度改革,在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過程中,強化“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依法充分調動林農防治的積極性,實現“群防群治”多元防治主體的局面。
2.2加強監測預報,推行綜合治理
①縣級森防站要真正參與本地區造林規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論證,在森林經營方案的審批以及造林項目的檢查、驗收等方面,要有森防科技人員的影子,做到沒有病蟲害預防措施的造林設計不予審批,達不到混交林比例的造林項目不予驗收。②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力度,建立相應的種苗基地,培育抗干旱和抗病蟲害的鄉土樹種。要盡量減少調運種苗的數量,從采種、育苗、調運、造林的各個環節落實預防措施,確保造林苗木無病蟲害隱患。③在林業生產建設中,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營造多樹種、多林種、多形式的混交林,特別是要發展鄉土樹種,引進優良品種、樹種林種配置、林網結構調整等方面多做工作。④在現有林地中,有約20%的低效低產林、不健康林分,結合低產林改造,有計劃地將病蟲危害嚴重的純林改造成混交林。⑤對病蟲害常發區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實行集約經營,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撫育間伐等,增加樹木的生長量,增強樹勢,提高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
2.3注重檢疫御災.嚴格控制源頭
①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促使人們對檢疫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②積極探索警檢結合、路檢結合等執法模式。③加強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和綜合消毒站的作用,加強對過往運輸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車輛的檢疫檢查,嚴禁帶疫植物進入務川縣。④加強產地檢疫,對城鎮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倉儲、加工、銷售單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塞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
2.4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加大資金投人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務川縣的森防基礎設施較差的情況下更尤為重要。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籌集資金機制,不斷拓展投資渠道。要嚴格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依法充分調整林農防治的積極性,加大自籌資金比例,轉變等、靠、要思想,實現防治資金以林主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
2.5加強森防體系建設
在全縣范圍內多方面、多層次開展森防培訓工作,力爭每個鎮鄉、村都有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人員,提高預防意識,加強森防技術力量。
篇9
【關鍵詞】森林 病蟲害 森防
雷波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在國務院1989年頒布《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簡稱《條例》)開展的。并成立了相應的機構―雷波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經過森防人員20多年來的辛勤工作,摸清了本地森林病蟲害及天敵的分布情況、種類、特性,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探索出了符合本地森林環境的防治措施及辦法。但與國家提出的創立生態較好的森林環境還有差距,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就發揮本地森林優勢,如何搞好雷波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1 雷波森林病蟲害及天敵分布概況
雷波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金沙江下游北岸,大涼山東側小涼山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03°10′55″,北緯27°55′至28°45″。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85公里,總面積2916平方公里。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13067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52.2%,有林地面積6311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6%。
雷波縣森林以亞熱帶闊葉林為主,高山暗針葉林次之。全縣地形高差懸殊,森林垂直分布線明顯,上部為針葉林帶,中部為針闊混交林帶,下部為常綠闊葉林帶和次生闊葉林帶。
由于地形地貌復雜,形成多種小氣候類型,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繁衍著異常復雜的森林植物和種類繁多的竹類,灌木及矮小植物,隨之而生成種類繁多的森林病蟲及有益的天敵種群。
每種森林病蟲及天敵的自然存在總是占有一定的具體區域即分布。它們的分布即與它們的種系歷史相聯系,又受環境即植被、土壤、地形的影響,也受氣候、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森林病蟲及天敵的分布是一種包涵時間、空間的自然現象。對它們的研究為科研、生產、防治提供依據。
雷波森林病蟲及天敵的分布與森林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可分為水平地理分布和垂直地理分布。
1.1 水平地理分布
根據雷波地形氣候森林植被,把森林昆蟲地理分布為:
(1)干熱河谷區。沿金沙江河谷,溜筒河河谷、西蘇角河谷,以散生經濟林為主,主要有油桐、烏桕、板栗、核桃、榿木、青花椒、臍橙等。其主要蟲害是與之有食物鏈的烏桕毒蛾、云斑天牛、象甲、核桃葉甲、介殼蟲、蚜蟲等。其病害也是與寄主有必然聯系的病菌,如油桐角斑病、葉枯病、葉痂病、白粉病等。天敵有孿瓢蟲、異色瓢蟲、奇變瓢蟲及中國虎甲。
(2)西寧、馬湖天然闊葉林區。該區海撥800―2000米,年均氣溫高,無霜期長,雨量豐富、溫暖潮濕、云霧多。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林間竹類豐富。森林植被種類豐富,構造復雜,昆蟲種類也多。由于植被種類豐富其構造復雜,而昆蟲種類繁多且相 制約,就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森林生態環境。病菌也是相同的道理。
(3)黃毛埂原始森林區。該區雨量充分,氣候溫和,植物生長期長。海撥2200米以下為中山常綠闊葉林帶,以絲栗為主,落葉樹種槭科為主,海撥2200―2500米為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樹以油麥吊杉、冷杉為主,闊葉樹以槭科為主。該區因生態環境好,只有人工營造的落葉松林有輕微蚜危害。
1.2 垂直分布
根據雷波地勢、森林植被特點,可把森林昆蟲垂直分布為:
(1)干熱河谷病蟲垂直分布帶。海撥400―800米間,與干熱河谷區重疊。
(2)中山常綠闊葉林垂直分布帶。海撥800―2500米間。該分布帶是雷波的主要林區,以西寧、馬湖天然闊葉林區及拉咪針闊混交林為代表。該區天然林比重大,有病蟲但無災害。只有人工林有輕度的危害。
(3)亞高山針葉林病蟲垂直分布帶。海撥2500―3200米,以冷杉、云杉、鐵杉為主。該區為天然林。
2 雷波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現狀及問題
自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雷波的林業工作重點由采伐天然林轉變為以保護天然林為基礎,大力營造人工林。全縣將原來的伐木場轉變為林場,將原來的伐木人轉變為種樹人。這一轉變也使雷波的“森防”工作日顯重要。通過這些年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馬湖鄉2000年發生的大面積天然羅漢竹林暴發的淡竹毒蛾蟲害,暴露出有些問題亟待解決。主要有以下幾點方面:
(1)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義還不能被全社會所認識。很多人認為雷波森林生態環境較好,未發生過大面積的森林病蟲害,局部地方發生的病蟲害也會自生自滅。
(2)由于專職檢疫人員少,檢疫設備簡陋,檢疫手段及技術落后,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還做得不夠,特別是對危險性病蟲的種類、分布情況、危險狀態等基本情況不夠清楚,工作不能有的放矢。
(3)檢疫隊伍不穩定。由于檢疫人員接觸有毒有害時間頻繁,有關的津貼、補助等待遇沒有享受到,一些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檢疫工作,使檢疫人員工作不安心,影響了“森防”隊伍建設。
(4)當前全縣全面開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核桃產業工程,大量從外地調進的種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從品種、數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關不嚴,就有可能使新的病蟲傳入雷波。縣境內人工林面積越來越大,由于人工林多品種單一的純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遠不及天然混交林,這使“森防”工作難度更大、更嚴峻。
(5)森防資金嚴重不足。隨著核桃產業的發展,全縣“十三五”期間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增加防治經費是核桃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
3 對雷波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思考
針對雷波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思考。
3.1 建議和措施
(1)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認識水平,改變“森防”工作的被動局面。“森防”工作是項新的工作,它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既是等下執法又是技術要求高,要做好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得到林業系統聽支持與合作,還必須得到水利、農業、運輸、郵政、醫藥以、財政等多方面的支持與合作。為此,必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多種開工宣傳“森防”檢疫工作的目的、意義、方針、政策、法規,使人人重視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工作,喚起人們自學遵守《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以改變工作的被動局面。
(2)狠抓法規落實,制訂工作程序,確定部門間的工作協調辦法。由于林業工作重點轉移,現有法規的執行不到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森防”檢疫工作,妨礙了森防效益的發揮。
制定由林業員、護林員為基層情報員,形成覆蓋全縣各鄉鎮的情報網絡,作好疫情預報,使疫情早發現、早治理。
確立林業系統內部的協調合作關系。確定“森防”檢疫專業部門與各林場、林業公安、資源、營林、天然林保護、護林防火、退耕還林等部門間的地位、作用、義務。在平時應加強互通情況,在疫情期防治專業部門應處于主導,指揮的地位,其他部門應積極配合其工作。
嚴格按林業部《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上(林業部分)》檢查,辦理入縣內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對外調的種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在調運前應向當地森檢機構申請調運檢疫,持《植物檢疫證》確定無危險性病蟲后,才準予進入縣內,將危險性病蟲害拒之縣外。
(3)搞好普查,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蟲及天敵的普查是搞好“森防”工作的基礎。每年應對我縣生產的種子、苗木、其它繁殖材料等,進行產地檢疫。按照《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的要求,“地方各級森檢機構應當每三至五年進行一次森檢對象普查”,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4)加強技術、科研工作。雷波縣的檢疫工作,應以縣森林病蟲害的發展趨勢,互通情報。
(5)穩定隊伍,提高素質。“森防”工作技術性強,需要有一支素質高、責任心強、技術過硬而又穩定的隊伍來不懈地工作。各級領導、各部門應大力支持“森防”檢疫工作,認真落實檢疫人員的各項待遇、工作條件、科研設備,以穩定檢疫隊伍,同時對不符合條件者予以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隊伍的業務水平、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3.2 加強各方面工作力度,搞好綜合治理
森林病蟲的發生和危害與林業生產活動直接相關,要從種苗工作抓起,大力撫育抗病蟲品種,加強種苗生產基地的病蟲害防治,嚴把種苗關。植樹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營造混交林和封山育林,充分發揮生物調控作用。重點林業工作建設,必須把“森防”納入其規劃設計,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驗收制度。
加強預測預報工作,增強“森防”工作的科學性。預測預報是加強“森防”的基礎性工作。按照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建立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點。建立沒報信息檔案數據庫,定期森林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的預防性措施。要建立和完善《產地檢疫合格證》制度和森林植物檢疫對象普查制度,切實加強產地檢疫工作,定期開展森林植物檢疫對象普查。
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森防”資金的投入。“森林病蟲害防治實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對集體和個人經營的林木發生病蟲害,由林主自查、自報、自治的辦法來解決。對國有林要進一步提高“森防”經費在天保管護資金支出中的比重,使之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努力增加“森防”工作的投入。
篇10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1 引言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東豐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森防戰線廣大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目標管理責任制得到完善落實,防治技術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斷提高,整體抗災減災能力大大增強。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形勢不容樂觀。
2 東豐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
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吉林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1.9萬hm2,1981年上升到45.0萬hm2,1991年高達77.7萬hm2。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吉林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30.2萬hm2。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預測2001年吉林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到35.3萬hm2。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2.2 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
目前,吉林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吉林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m3,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2.3 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吉林省,由于吉林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吉林縣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美國白蛾的適生區。這2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東豐縣,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吉林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2.4 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
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3 制約吉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
(3)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
(4)檢疫工作不到位,有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
(5)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病蟲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僅達到73%),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4 東豐縣森林病蟲害防治主要對策
4.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1)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
(2)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3)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4)從保護我國及吉林省的生態安全提高國際聲譽的高度來認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加入WTO,為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提高貿易信譽,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的治理和檢疫工作,以保護我國及吉林省的生態安全。需要強調的是,森林病蟲害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的危害性和損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災害的特點及防治上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壯大技術隊伍, 做好專職和兼職檢疫員的培訓工作,對一些危險性病蟲害的識別及發生規律、撲滅措施進行系統講解,掌握我縣重點發生的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專、兼職檢疫員的整體素質。
4.2 加強林木檢疫,嚴防危險性病蟲傳入
森林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預防性工作。根據檢疫工作政策性強、技術性強和涉及面廣的特點,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促使人們對檢疫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
(2)在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分布區外圍及與遼寧、山東、山西毗鄰地區相關的干線公路路口增建檢疫檢查站,加強對過往運輸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車輛的檢疫檢查,嚴防帶疫進出省界。
(3)加強源頭管理。重點是加強產地檢疫,特別是在高速公路難以設站檢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檢疫檢查站的情況下,產地檢疫必須加強。要加強對城鎮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集貿市場、倉儲、加工、銷售單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塞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嚴禁從國內外松材線蟲病、日本松干蚧、美國白蛾、蘋果綿蚜、紅脂大小蠹等疫區調運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對來自國外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雖經口岸檢疫機構檢疫,但運至目的地后,當地森檢部門仍要認真復檢,做到萬無一失。
4.3 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加大資金投入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重要基礎。針對因經費投入不足,每年大約有6.7萬hm2森林病蟲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現狀,今后應繼續加大投入。
(1)繼續堅持“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投入原則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由國家、集體和個人多層次、多渠道投入,以籌集更多的資金。
- 上一篇:病蟲害防治方案總結
- 下一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