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蟲害防治調研報告

篇1

侯鎮實驗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校園內的綠化喬木主要有法桐、白楊、柳樹與垂柳、松樹等。除冬季外,時常有病蟲害發生。經過同學們長時間的觀察,法桐與白楊以食葉型害蟲為主,而垂柳則以損害木質部的蛀蟲為主。相對而言,病蟲害對垂柳的危害更大,許多垂柳樹枝大多枯干甚至整樹接近死亡。

究竟為什么蛀蟲集中發生于垂柳,到底是哪些病蟲害危害垂柳,怎樣防治,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決定開展“垂柳病蟲害的調查與防治”課題研究,幫助學校和園林部門擺脫垂柳病蟲害的困擾。

二、活動方案設計

1.時間安排:

2013年3月-10月。

每天分7∶40、13∶00、15∶00、16∶20四個時間段對“垂柳病蟲害”進行詳細觀察。

2.活動總體思路:

(1)確定小組課題,制定活動方案

小組名稱:侯鎮實驗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小組。

一組負責人:張長穎、李肖、張曉萱、張雷。

負責班級:6.1、6.2。

二組負責人:李吉敏、張萌、趙永霞、張洪亮。

負責班級:5.1、5.2。

三組負責人:張玉鳳、李淑貞、崔穎、張毓恩。

負責班級:4.1、4.2。

四組負責人:邱結、張靜、黃國玉、張超。

負責班級:3.1、3.2。

(2)專題閱讀

搜集、閱讀與“垂柳病蟲害”主題有關的資料,了解垂柳栽種與管理的基本知識;了解危害垂柳的害蟲種類與基本形態,了解害蟲的三態變化與各齡對植物的危害;了解垂柳經常發生的疾病種類及其治療措施;在此過程獲得活動背景知識,產生了解、觀察本地垂柳病蟲害的興趣和意愿。

(3)開展觀察、調查訪談、病蟲害防治等活動,進行集中交流

①對校園內的垂柳進行分組、編號:

以教學樓和實驗樓為參照物,教學樓前為A區,教學樓后為B區;實驗樓南側為C區,實驗樓東側為D區。樹木編號分別從A001、B001、C001、D001開始,按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順序編排,為校園內的每一棵垂柳進行編號,以便今后觀察與針對性治療。

②對法桐、白楊、柳樹與垂柳、松樹取樣分析:

對法桐、白楊、柳樹與垂柳、松樹的樹葉、木質部、韌皮部進行取樣分析,詳細觀察其結構;對它們的浸出物聘請專業部門進行化驗分析,了解它們所含的營養成分的不同與口感的差異。

③全天候觀察:

對危害垂柳的天牛、柳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柳金花蟲等害蟲進行全天候觀察,了解其活動規律,探究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影響;摸清它們從卵、幼蟲到成蟲的變化規律,及其各齡對垂柳的危害。

④探究垂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其一,化學方法防治:采用農藥灌根、葉面噴灑、吊瓶滴注、石灰水涂抹樹干及利用針管注射進行針對性治療。

其二,生物方法防治:查找害蟲各齡的生物天敵,進行人工飼養,適時放飛。熒光燈誘捕,調制類似于垂柳木質部成分的餌料進行誘捕。

其三,探究植物浸出液對垂柳病蟲害的抑制作用,探究利用植物浸出液對垂柳病蟲害防治的方法。

⑤人工捕捉:

其一,利用學生午餐飯后的時間進行地毯式搜尋,集體捕殺。

其二,冬春季節尋找挖掘蟲卵,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⑥病害調查:

調查垂柳經常發生的病害,制定詳細的防治措施。

(4)交流宣傳,評價反思,制定詳細的垂柳病蟲害防治方案。

(5)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進行成果展評。

三、預期效果

通過“垂柳病蟲害的調查與防治”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了如何辨認、找出和消滅“垂柳病蟲害的調查與防治”的方法,以高昂的熱情,懷著探究、求知之心,認真研討垂柳害蟲從產卵到成蟲的過程演變及其對樹木的嚴重危害。

篇2

一、身入農村,切實維護農村穩定。我們將以身作則并協同各職能部門沉下身子,走進田間地頭,把新時期農村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視為“第一信號”,把維護農村穩定、保護農民利益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是搞好農村社會穩定信息網絡建設。按照“責任前移,重心下移”和縣管到村、鄉管到組、機關部門管到下屬單位的要求,落實責任,及時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定期開展對黨在農村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人,明確整改期限,并實行跟蹤督查,確保黨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農民。三是加大對農民切身利益的保護力度。督促職能部門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加強對重要農資市場的監管,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坑農行為,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四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來維護農村穩定。組織精干力量對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產品營銷市場建設、鄉鎮政府職能轉換四個課題進行專題調研,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二、情系農業,全力推進農業發展。樹立市場意識、標準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資本運營意識,提升優勢農業產業發展質量,把開辟農業創業主戰場作為“第一抓手”,迅速掀起農業創業。一是以優惠政策扶助發展。注重發揮10個100萬財政支農資金積極作用,整合退耕還林、土地整理、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重點向蠶桑、茶葉、畜牧產業傾斜,同時采取“兩分離三打破”(使用權與經營權分離,打破村界、組界、戶界)措施,促進農村土地合法、有序向種養大戶和科技能人流轉。二是以典型示范引領發展。注重扶助種養大戶和示范基地,引導農村基層干部帶頭創業,掀起全民興農創業。蠶桑重點培育基地鄉鎮、基地村、基地組和專業示范戶,茶葉、生豬、家禽重點扶持專業戶和專業場。三是以市場導向引導發展。引導農民對優勢農業產業與傳統農業經濟進行效益比較,從觀念上把農民從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引導到市場經濟軌道上來,并會同有關部門編訂農業產業化生產實用技術操作規程,積極引導農民創辦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今年力爭創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縣級龍頭企業10家。利用我縣農業特色優勢,積極引進繭絲深度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四是以優質服務促進發展。引導涉農部門、鄉(鎮)村干部和農業科技人員樹立“服務就是創事業”的理念,實施種養大戶“一對一”科技幫扶責任工程,全力做好農業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三服務工作,提升服務水平。縣委農工部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新階段,謀求新發展,切實履行協調、服務、參謀職責,圍繞“三農”創事業,為**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一、身入農村,切實維護農村穩定。我們將以身作則并協同各職能部門沉下身子,走進田間地頭,把新時期農村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視為“第一信號”,把維護農村穩定、保護農民利益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是搞好農村社會穩定信息網絡建設。按照“責任前移,重心下移”和縣管到村、鄉管到組、機關部門管到下屬單位的要求,落實責任,及時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二是定期開展對黨在農村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人,明確整改期限,并實行跟蹤督查,確保黨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農民。三是加大對農民切身利益的保護力度。督促職能部門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加強對重要農資市場的監管,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坑農行為,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侵害。四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來維護農村穩定。組織精干力量對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農產品營銷市場建設、鄉鎮政府職能轉換四個課題進行專題調研,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篇3

我叫***,大專學歷,現年**歲,199*年參加工作,200*年入黨,200*年被聘為農業技術員。

我本是一個“只知埋頭工作、一向與世無爭”的基層農技員,今天我站在這里競編競崗,既是對我多年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一個檢驗,更是對我獻身農技推廣事業理想的一次考驗。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業、熱愛農民,從小,看著我長大的、護在我身邊的,都是辛勤的農技工作者,在他們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對農技推廣工作有關了濃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服務農民增收”作為畢生孜孜以求的事業,做一名優秀的農技員。96年高考結束,我毅然選擇了農業院校,并參加了華農農學專業的進修。1999年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認為自己競聘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崗位,我還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我有專業優勢,我畢業于農業院校,所學的是農學專業,干農技推廣工作是我的正業,與“隔行如隔山”的門外漢相比,我專業對口,工作起來自然“如魚得水”,我具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必備的基礎條件。

第二,我有實踐經驗,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六年時間里,我先后實踐過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種作物生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共計參與新品種試驗示范30余項次、參與實施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20余項次,其中:多項優質新品種、增產新技術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積應用,多項項目課題通過了相關專家驗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實踐探索,使我對全市主要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都有了新的領悟和提高,讓我積累了大量的農技推廣和基層工作經驗,并于2004年被評為全局先進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備了獨立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災害頻發的今年,我所負責指導的20個水稻科技示范戶,仍然實現增產12.4%。

第三,我有年齡優勢,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歲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干事效率最高的時期。我將近而立之年,身體健康,精力旺盛,頭腦靈活,思想成熟,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從容應對。

第四,我有技能優勢,一方面,在多年來的工作中,我養成了勤于學習的習慣,對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為了能與現代農技推廣工作接軌,我自學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能,并能熟練運用現代辦公工具進行遠程技術學習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基層工作期間,我先后數十次參加了局、鄉鎮和農技站等各級組織的各項農情調研和科技攻關活動,撰寫了數十篇調研報告和技術文章,其中參與撰寫的多篇專業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這些能力,對我今后推廣農技、宣傳農情、服務農民,必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篇4

2010年9月,席海峰來到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寧強縣分校承擔培訓工作。在席海峰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2012年年底,學校累計招收19期大中專學員1226人,畢業923人;中短期實用技術培訓15513人次;培訓以茶葉生產、畜禽繁殖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建筑工、家政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學員2809人。在此期間,席海峰在漢中市農廣校組織的全市“第二屆教學能手大賽”中榮獲第一名,在省農業廳、省農業干部學校組織的陜西省省級畜牧班培訓中被評為“明星農技員”,并于2012年10月赴江蘇研修,在陜西省教學能手決賽中被評為優秀選手。由席海峰撰寫的《多措并舉推進寧強農民教育》被收入陜西省農民教育培訓調研報告匯編。

在農技服務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中,席海峰積極參加“科技之春”、“三下鄉”、“三服務、三促進”等活動,和同事大力開展農民技術咨詢和培訓服務,盡最大努力促進農村科技知識的普及。為了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三農,席海峰經常深入農業科技示范園、養殖場等地,一方面問需求、聽建議,另一方面將這些場地作為豐富自己學識的最好課堂,向生產一線的工作者學習。通過日積月累,他在培訓中逐漸形成了語言生動、條理清晰、內容實用的授課特點,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

席海峰還主動承擔起了幫助下崗代課教師走出窘迫生活實現再就業的“燃燭行動”培訓任務。該培訓主要以干果簡明栽培技術、生豬養殖技術、中藥材栽培要點及農資產品鑒別等實用技術為重點,通過提供一定的生產資金和技術培訓,讓下崗代課教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掌握技術、增強信心,盡快改變自身生產生活面貌,成為當地科技致富的帶頭人,像燃燭一樣,重放光彩。此次任務共培訓代課教師300余人。由于培訓內容豐富實用,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受到了參訓人員的積極響應和好評,在探索幫助代課教師走出困境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席海峰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嘗試建立了校企聯合機制,為當地企業培訓輸送電子加工技術工人100余名,實現了校、企、生的三贏;他積極承擔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民技能培訓項目,不分節假日,深入漢源、燕子砭、胡家壩、鐵鎖等鎮,參與開展核桃豐產栽培實用技術培訓16期共計2724人,通過培訓,核桃種植戶了解和掌握了核桃幼樹修剪、嫁接、老樹更新、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技術,提高了核桃苗木成活率和核桃經濟效果,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篇5

近幾年來,我縣煙葉生產在發展總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煙葉質量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離工業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煙葉市場競爭和我國加入wto后國際煙葉市場帶來的沖擊和挑戰。通過對我縣煙葉發展種植的縱橫向分析討論,對煙葉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和機遇剖析,煙葉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引導、計劃種植、主攻質量、調整布局”的指導方針,貫徹“優化布局、優化結構、優化市場、優化服務”的工作重點,推進市場化進程,以成熟度項目帶動煙區發展,生產出工業可用率高、綜合品質好、卷煙工業歡迎、煙葉生產經營單位受益的優質煙葉,如果實現我縣煙葉持續穩定發展。

一、我縣煙葉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煙葉生產種植分散,生產集中度低,烤煙生產不穩定,布局調整步伐緩慢。我縣早已實行萬畝鎮、千畝村、百畝組、十畝戶工程,但各地發展不平衡,煙葉生產的發展仍然需要政府的引導作用,目前無法滿員煙草部門要求。

二是基礎薄弱,不管是哪一個方面,與先進地方相比,差別較大。人員素質低,管理落后,煙田基礎設施差。

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目前的生產僅停留在常規技術的實施上,對新技術的推廣沒有全面實行,如漂浮育苗、病蟲害防治、烤房的更新換代,所產的煙葉在省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無品牌效應。技術服務網絡有待進一步健全。目前,我營銷部技術人員不少,但缺乏“高”、“尖”人才、上“檔次”人才,農村雖然有一批種煙專業人員,但“鄉土味”較濃,接受新技術慢。

四是煙葉質量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與國內優質主產區相比,煙葉市場競爭力不強。煙葉質量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煙葉香氣質和香氣量不足、油分和彈性差。部分煙葉存在成熟度不夠、下二棚煙葉可用性差,特別是顏色和結構存在問題較為突出。

五是管理體制落后。由于整體隊伍素質不高,新的先進管理模式難于接受,即使強制執行,也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煙葉發展的機遇

(一)發展優勢。全球正進行的世界范圍內產業大規模轉移的一個新的周期,其時間大約在今后10年左右。這給衡陽煙草走市場經濟之路并最終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加入wto以后,伴隨煙葉市場的激烈競爭,煙葉生產收購勢必向生產技術高、煙葉質量好、市場占有率高的煙區傾斜。抓住北煙南移的有利契機,國家將加大對湖南煙區的調整力度,我市將成為全國煙葉生產30強分公司之一,**是衡陽的主產區,有較強的發展優勢。

(二)有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優勢,種煙土壤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區,海拔100米以內,土質多為紅壤,紫色土,降雨量大,光照強,有利于煙葉干物質的積累,是種植烤煙的理想區域,經過十幾年的生產發展,所產煙葉屬濃香型,風格突出,顏色金黃、油份足、香氣量足,深受省內外煙廠的歡迎。

(三)社會環境優勢。產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煙葉生產。煙葉不僅是農民的主要收入,而且也是縣鄉財政的主要財稅來源。

(四)有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優勢。“科教興煙”、“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為我縣煙草的發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保障。經過十多年的磨練,有一支較為成熟的技術隊伍,有一大批煙葉種植能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畢節特色的煙葉生產技術。我縣初步建立起了多層次的科研技術推廣網絡,形成了一整套技術規范體系。

(五)基地優勢。我縣煙葉是**煙廠的基地縣,具有發展的強大后勁,將在資金、政策、技術、人才上優于其它產區。并有可能在省外找一至二家實力雄厚的廠家作后盾,成為多家煙廠的基地。

三、**縣煙葉發展的對策

(一)切實加強煙葉基礎建設。要繼續狠抓煙葉生產的基礎建設,確保優質煙葉生產具備良好的條件。首先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煙葉人才資源庫。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針對縣以下煙葉技術人員文化專業素質偏低的突出問題,要積極引進和培養具有中等專業以上學歷的農業技術人員充實基層技術隊伍。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定期培訓,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全面推行煙葉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基層站站長必須達到中專以上文化水平,收購站中專以上技術人員要占到一定比例。建立較為完整的煙葉試驗、示范、推廣體系。要分層次培養群眾公認、有一定學術權威的技術帶頭人。落實相關政策,調動積極性,靠他們培養帶動一批人。制定煙農培訓計劃,采取建立煙農學校、舉辦短期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煙農的培訓力度,培養和穩定一批新型煙農隊伍。第二加快標準化基層煙站和標準化烤爐改建進度。 按照“壓縮數量、擴大規模、強化服務”的原則,結合產區布局調整,整合優化煙站布局。逐步把煙站建成分布合理、經濟實用、功能齊全、制度健全的煙葉生產收購前沿陣地。要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以信息化帶動煙葉 生產、收購、調撥工作實現現代化、科學化和數字化,促進經營和管理的規范和高效。第三加強煙田水利設施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煙田的排灌嚴重影響著我縣煙葉生產整體質量的提高。

(二)堅持基地縣發展戰略,提高煙葉產業化水平。布局調整就是生產力。加大布局調整力度,堅持基地縣發展戰略,作強作大重點優質煙區,提高煙葉生產集中度,是提高產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經,是推進煙葉市場化和產業化的必由之路,是參與深化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大步驟。要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和非均衡競爭的思路,通過市場、計劃、技術、資金等綜合手段,控小促大,控劣促優,扶優扶強,抓好2萬擔以上的鄉鎮,力爭在三年內建成4個2萬擔以上的基地鎮、形成地域明顯、風格突出、產業化水平高的煙葉產業帶(區),形成以東部煙區為主導、南部煙區為補充的協調發展格局。通過各種渠道引入煙廠參與基地建設,與煙廠建立長期的供求關系。同時要改煙葉產前投入為產前投入與產后投入相結合的投入辦法,常規性投入以化肥投入、烘房改造、新技術推廣為主。

(三)創立煙葉大名牌。增加科技含量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煙葉質量的提高,實行品牌戰略才能使我縣優質煙葉發展、振興。要實現種植規模化,有利于煙田管理,是提高我區煙葉生產水平的有效方法,進一步加快我區煙葉種植布局的調整,扶持發展大鄉、大村、大戶,積極推廣連片種植,徹底取消20xx畝以下的鄉鎮,200畝以下的村和4畝以下的種植農戶。

(四)加強管理,強化服務指導意識。煙草公司要把煙農的煙葉生產作為煙草行業的大事來抓,服務煙農,指導煙農,使煙農掌握實用的煙葉生產技術,提高特色煙葉生產水平,自覺遵守國家烤煙生產、收購政策。強化責任制意識。大力推行技術承包為核心的目標責任制,生產人員實行擔煙工資——“包面積、包產量、包上中等煙比例、包桔黃色煙葉比例”。年終與工資、獎金掛鉤考核,通過這種運行機制,真正使生產人員的切身利益與廣大煙農的效益掛起鉤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廣大煙農的種煙收入,促進煙葉生產的健康發展。

(五)依靠科技,堅持以提高質量為中心,增強煙葉市場競爭力。煙葉質量是決定煙葉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要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始終把提高煙葉質量作為煙葉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煙葉質量不僅要重視外觀等級質量,還要重視煙堿、糖堿比、鉀等內在化學品質。能順利通過煙廠把化學成分作為煙葉調撥的否決指標。今后我縣煙葉生產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努力提高下部和上部煙葉的可用性。上部煙葉要著重提高成熟度,降低身份厚度和煙堿含量,下部煙葉要提高身份厚度和油分。要加快實現煙葉由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切實把煙葉生產轉移到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的發展軌道上來。1、制定一整套生產技術規范等規程,范圍包括:品種、育苗、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烘烤、加工、產品包裝。2、要建立必要的科研機構。科研要舍得投入,大膽接納優秀人才,健全組織、做出規劃,對影響我區煙葉質量的關鍵性技術,如施肥技術、種植品種、病蟲害防治、烘烤技術、特色煙葉生產、國際主料煙葉的開發等進行科學試驗。3、不斷完善實用技術推廣力度。要進一步完善基肥條施、漂浮育苗、地膜栽培、成熟采收及烘烤等實用技術的總結、推廣。不斷引入新的推廣項目。增強畢節特色煙葉的發展動力。4、建立“金字塔”型的技術服務網絡。“塔基”是煙農,“塔身”是營銷部及承包技術人員,“塔尖”是具有技術權威的科研人員。5、狠抓示范建設。縣公司及煙葉站,要堅持不懈地搞好示范建設,形成梯級示范體系,通過示范,檢驗各縣公司煙葉站的技術水平,通過示范帶動整體煙葉水平的提高。6、建立健全承包責任制。必須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煙葉生產技術的承包隊伍,負責優質煙葉生產的技術研究開發和指導。

篇6

一、基本情況

目前擔負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有城管大隊、環衛所、園林所、客運所、燃氣所五家單位。其中差額補助事業單位2家(城管大隊、環衛所),其它3家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五家單位基本情況如下:

1、城管大隊:定編60人,現有干部職工82人(含退休3人、外借5人、停薪留職3人),前勤64人、后勤8人,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務院《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城建監察條例》,按照建設局授權對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和市容環境衛生秩序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和管理。

2、縣環衛所:定編 110 人,現有干部職工 227 人(含退休 27 人、正式工 135 人、臨時工65 人)。主要擔負城區 131.6萬平方米面積的清掃清運任務,并依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依法實施環衛監督和檢查。

3、縣園林所:定編 20 人,現有干部職工 37 人(含退休 3人、精神病患者 1 人、綠化管理維護 16 人、綠化監察 7 人、收費 5 人、行政后勤 5 人)。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湖北省城市綠化實施辦法》,負責城市規劃區內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對損壞綠化設施及花草樹木的行為進行查處,以及城區綠化費、綠化延誤費、綠地臨時占用費、綠化補償費的收取;綠化維護面積28萬平方米。

4、縣客運所:定編5人,現有干部職工 11 人,主要負責全縣城市公共客運市場日常監管,從事城市公共客運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資質及市場準入、運營和退出事項的審批,配合縣政府組織實施城市公交線路特許經營權和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出讓工作。

5、縣燃氣所:定編3人,現有干部職工2人,主要職能是依據《湖北省燃氣管理條例》負責燃氣的規劃、工程建設、設施保護、經營、使用和燃氣器具的銷售、安裝、維修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二、主要工作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建設局的正確領導下,上述管理單位認真履行職責、扎實開展工作,特別是去年周 勇書記、吳 燁縣長先后視察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后,我們建設局更是創新舉措、增加投入,著重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探索管理機制,實施“綜合管理、集中執法”。為解決當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客運、燃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職責不夠明晰、力量不夠整合、步調不夠協調、管理不夠嚴格、審批不夠規范、執法不夠到位等問題,我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浠水實際,探索城市綜合管理、集中執法新模式,力爭最大限度地整合現有城市公共事業管理力量,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自去年9月5日起,制定了《浠水縣城市綜合管理集中執法工作方案》和《責任區綜合管理工作制度》,劃定了責任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從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比較明顯。

2、加強客運市場管理,“禁麻”任務全面完成。為解決“麻木”載客擾通秩序、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問題,前年縣委、縣政府拿出資金700萬元,對城區1168臺“麻木”進行集中收購處置,使經營了近6年的“麻木”車全面退出了城市客運市場。“禁麻”后,我們采取調整公汽營運時間、新開第9路公交線路、新增公交運營車輛15臺(公汽共計95臺)、新增出租車36(出租車共計250臺)、督促出租車提高運行率等措施,有效地緩解了“禁麻”后市民出行難題。去年5月份以來,為解決“摩的”非法載客問題,縣政府成立了以建設局力量為主的“禁摩”專班,共查處非法載客摩的783臺,行政拘留2人,公安留置1人;同時進一步規范城區公交客運市場,對非法載客黑車進行了嚴厲打擊。還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和支持,對城區公交樞紐站組織了站址初選;對公汽候車站(亭)建設進行了規劃、設計、建設,共規劃建設公交候車亭167個,其中站亭59個、站點108個,今年五月已經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3、加強戶外廣告管理,廣告市場初步規范。為搞好戶外廣告清理整頓工作,我們成立了清理整頓專班,對那些在設置地點、規格、工藝水平及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的戶外廣告,在向每戶廣告業主宣傳法律法規的同時,逐一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進行限期整改。整個活動期間,我們共發出整改通知書 939 份,并對逸林居、雅仙居等廣告招牌按要求整改到位,還有幾處布面破損陳舊的廣告,按要求進行了更新。對那些違反有關戶外廣告管理規定、沒有合法審批手續、或經合法批準設置但期限屆滿、影響市容、存在安全隱患的戶外廣告,責成設置單位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自去年7月8日組織第一次戶外廣告強制拆除行動以來,累計組織行動21天(次),城區拆除或強制拆除各種違規廣告牌共723塊。

4、加強專項綜合整治,城區秩序明顯好轉。

一是突出重點街道整治。對宜化福瑞德路段,成立專班專人管理,效果顯著;對城北大市場、新華正街、新華北街、麗文路、車站路等群眾意見較大且影響浠水形象的街道,我們增派力量,加強管理;早中晚時段,組織機動巡邏糾章組進行巡邏糾章,力爭在管理上不留空檔,使城區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二是突出重點行業整治。與有關職能部門一道,突出加強了餐飲、建材等行業的臨街經營秩序整治。特別是對出店經營和亂寫辦證號碼、牛皮癬等違規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對那些釘子戶、難點戶,依法申請縣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中僅去年一年就申請縣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共 32 起,其中學堂路花店經營者頓**、蓮二塘路早餐經營戶姚*,因違章占道經營,先后被司法拘留,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三是突出重點部位的整治。對城區 7 個出入口的垃圾和經營攤點,我們通過聯合行動,進行專項整治,并加派人員管理,出入口環境衛生面貌有所改善。對縣人民廣場,我們通過整合人員,整合職能,加大管理力度,效果明顯,受到市民肯定。

5、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城區面貌明顯改善。為確保整個城區清掃保潔質量,縣環衛所堅持改革創新,督促班子成員深入一線,加強各個工作環節的督辦落實;對清掃人員實行劃片包干,城北由三個清掃組負責,城南實行清掃保潔權公開競標拍賣,新的運營管理模式,讓職工增添了危機感,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在此基礎上,加大灑水除塵、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力度,城區環境面貌明顯改觀。與此同時,在上級主管部門和國家來動內需政策的支持下,我縣城區首座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已經進行實施階段,今年底將會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改我縣垃圾場建設的空白。

6、加強城區綠化建管,城市綠化水平得到提高。園林所將主要精力用在了雪災后苗木恢復救治、病蟲害防治和抗旱保苗上,先后投資 2 萬多元用于病蟲害防治,投資 5 萬多元用于抗旱保苗。同時,不斷加大對危害綠化苗木、破損花壇設施的處罰力度,僅供電公司亂砍綠化樹木一起案件對供電公司和內部干部共處罰 2 萬多元。

三、主要問題

由于政策、環境、體制、機遇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我縣城市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壓力。

一是管理共識未形成。市民對城市建設管理要求在不斷提高,但城市意識、文明意識、責任意識卻較低。如在環境衛生方面,盡管有垃圾收集車每天三次輪流收集,盡管城區有 70 多個固定垃圾投放點,盡管環衛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但有些市民為了省幾腳路,就是不把垃圾放到指定地點,亂扔垃圾果皮紙屑、亂潑污水的現象比比皆是。在設施維護方面,我縣先后購回 5 批垃圾桶,每次投放在大街上不到半年時間就被推倒打破、燒壞或偷走;城區街頭每年補栽行道樹 XX 棵左右,但一些店主怕樹長大后影響其生意,用滾燙的開水偷偷淋樹根。每年城區花壇、綠化帶被車輛撞壞 100 多處,前面修好了,后面又弄壞了,還找不到肇事者,設施的損毀令人十分痛心。在責任意識方面,有人認為城區管理、秩序管理只是城建部門的事,不需要各級各部門共同抓,秩序未管好是城建部門沒有盡到職責。不少人是按個人利益判斷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松了,影響到本人行車走路就提意見;管嚴了,影響本人生意或者感覺不舒服也提意見,認為浠水大不了是個縣城,沒必要管理那么嚴,城管工作經常處于兩難境地。

二是管理機制不健全。曾經成功采用的“門前四包”、“庭院三包”機制名存實亡,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不明確,難以形成合力。如:城區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需要交警部門出力,出店經營、亂擺攤點的管理需要工商部門出力,白色污染、餐飲衛生管理需要環保、衛生部門出力,車輛運營秩序管理需要交通部門出力。目前盡管各家都在管,但缺乏統一調度和協調,難以形成合力,甚至有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

篇7

加強領導力度迅速開展工作

全縣“千名干部下基層入農戶”活動動員大會召開后,局即著手部署該項工作。3月3日下午,縣局黨委書記局長宋秀平同志主持召開郵政部門動員大會,認真傳達了縣委會議精神,迅速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局長宋秀平同志任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3月2日。并親自掛帥,配備強有力的工作專班,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并要求所有抽調的工作隊員嚴格作息時間,注意言行舉止,積極服務、慎重做事,努力保持黨和政府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要求活動開展期間,所有抽調干部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扎實開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項任務。凡因人員不到位、工作不認真、作風不扎實影響活動效果的要批評教育,并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3月4日出臺了活動實施方案。局專門成立了千名干部下基層入農戶”活動領導小組,由宋秀平同志任組長,梅俊峰同志任副組長,各部室負責人為成員。其中由局長**同志任兩個工作組的總負責人;具體牽頭負責此項活動,宋秀平同志牽頭負責聯系兩河口鎮中心觀村,任該住村工作隊隊長。副局長梅俊峰同志牽頭負責聯系歸州鎮萬古寺村,任該住村工作隊隊長。3月16日,局組建的2個工作隊8名隊員在各隊長的帶領下全部按照縣委要求分別進駐兩河口鎮中心觀村、歸州鎮萬古寺村,通過接洽,正式開展工作。

加強工作深度確保活動質量

局各工作隊堅持"244"工作法,正式開展入戶走訪期間。深入到村、戶、田間地頭,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活動質量。

加強工作聯系和接洽,做好兩個配合。即做好與鄉鎮黨委和村兩委的配合。工作隊首先到直接到村進行溝通。同時要求所在鄉鎮郵政部門負責人在相關單位考備相關電子資料備用;進村入戶后,迅速與村兩委班子達成系列共識,召開了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的見面會,詳細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內容和意義,同時聽取了村干部對本村村情的相關介紹,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為了節約調查時間,避免多次重復走訪給農戶帶來的不便,便于對工作隊員住宿、生活的安排,工作隊與村委聯系并通知村民小組長負責為工作隊員引路,每隊分二個小組,每組安排1名村干部和縣工作隊2名隊員,各小組分片包干進行調查走訪。

親身見面,親切交談,親歷體會。一是親自到家。工作隊到每一個農戶家中進行調查,確保“每個農戶家中的堂屋都印下工作隊員的足跡”堅決杜絕在村委會對照檔案編數據的行為。二是親自見面。只要家中有人的農戶,必須與其本人見面。如在歸州鎮萬古寺村工作隊開展工作之初,由于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很多村民不愿與隊員見面,見了面也不說實話。通過隊員耐心細致的做工作之后,村民敞開心扉,主動向工作隊反映情況。田間勞作的農戶,就由村組干部帶路,田間見面。三是親切交談。調查了解農戶情況時,態度一定要親切,不擺政府工作人員的"架子"以群眾知心人、貼心人的身份平等對話,虛心聽取群眾心聲,切實做到四親”即要求在走訪過程中做到親自到家。確保了解實情,保持工作隊員的良好形象;對外出打工家中無人的農戶,千方百計查找聯系電話,電話中了解相關情況。四是親歷體會。工作隊員雖然大部分出身農家,但年齡大的已多年沒有從事農村勞作,年紀輕的幾乎沒有干過農活。工作隊結合走訪正在勞作的農戶,幫助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農活,農戶高興的說:好多年沒有見過下地幫活的國家干部了

重點是對農民的補貼資金是否落實到農民手中、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是否到位并發揮效益、農村社會事業投入狀況及現狀、其他專項資金如土地有償使用費等的使用及效益發揮情況和農民負擔情況等進行調查,并按要求填制有關表格。二是與縣農業局“送農技下鄉入農戶”活動相結合。工作隊結合郵政實際,重點宣講郵政建設與發展現狀、服務質量管理與質量監督相關規定、結合郵政服務三農、柑桔栽培技術管理、農藥、肥料的使用等相關知識,使廣大農戶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抓好“四個結合”一是與惠農政策檢查相結合。按照縣紀委的要求對惠農政策進行檢查。并預約萬古寺村在大實蠅防治階段集中請專家授課一天,宣講柑桔病蟲害防治知識。三是與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組織開展的雙進七送”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送理論、送政策、送科技、送衛生、送法律等活動,宣講縣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資料的基礎上,局將編制好的文明家庭手冊》發放到走訪的每一個農戶手中。四是與縣委開展的兩結對三互動活動相結合”工作隊不僅相繼召開了擴大的支部會議,與村“兩委”共同研究村級經濟社會發展大計,而且對困難黨員和群眾也要進行幫扶,對駐地村發生的緊急情況進行了現場處置。

四天里已走訪農戶1378戶,通過各工作隊的努力。共4046余人。并按照一張民意調查表,一張民情記載表,一份有價值的調研報告,一份辦理實事統計表,一份擴大的支部會議紀要等“五個一”要求完善了已入戶農戶的相關資料。

加強分析研究注重活動效果

篇8

關鍵詞:新型農民培訓;實施成效;問題;對策建議;廬江縣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21-02

新型農民培訓是黨和國家惠農政策之一,按照“政府推動、部門實施、機構培訓、農民受益”的原則,層層落實,分類實施。自2009年納入民生工程后,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承擔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任務的各家培訓機構按照項目要求,周密安排,使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在實處,為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1 基本情況

2009-2013年,廬江縣每年組織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農民創業培訓等累計在5 000~6 000人。年初通過招標認定,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農廣校、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縣農機校、縣植保站、縣種子站和縣水產站等為承擔各類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任務的培訓機構。培訓專業有水稻、油菜、蔬菜、茶葉、葡萄、棉花、水產和家禽等。培訓對象有種糧大戶、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家禽養殖大戶、水產養殖大戶、村級農技員、農民合作社社員、農機操作員、農資經營戶、村級防疫員、植保員等。每年編印發放各類各專業自編培訓教材、技術資料和明白紙等3萬多份(冊)。參訓學員能很好地掌握運用1~2項新型實用專業生產技術或就業技能。所培訓的學員中,女性約占30%,生產經營為小戶和散戶的學員占比例較大,種養大戶的學員,在2013年前,占學員總數不到15%,2013年接近30%。年齡在35~45歲的學員占27.3%,45~60歲的學員占58.5%以上;45歲以上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學員約占35.6%。

2 主要措施

2.1 抓好“五落實”

2.1.1 落實組織和教材 成立項目實施領導組,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和制定規則。抽調各類專業技術骨干,組建新型農民培訓師資隊伍,購置省統編培訓教材,編印適合地方主導產業生產發展的技術資料、講義和明白紙等。

2.1.2 落實宣講政策第一課 開班培訓第一課第一講,以“致農民朋友一封信”形式,宣傳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是黨和國家惠農政策之一,是為了加快“三農”發展,免費送科學、送技術、送服務的又一項民生工程。實施全程不收取任何費用,培訓經費皆有國家承擔。

2.1.3 落實講授技術要點 注重針對性、實用性和效果顯著性,講解農業新品種引用、新技術應用和高產栽培、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

2.1.4 落實責任人 確定培訓班次管理責任人,負責了解參加培訓人員對專業技術需求動態、對培訓的要求和建議。

2.1.5 落實教學各項制度 主要有開班培訓申請制度、教材組織發放制度、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參訓學員簽名制度、培訓臺賬完善制度、培訓月度報告制度、宣傳報導制度、督查驗收考評制度、班次培訓小結制度、項目資金與檔案管理制度。

2.2 做實“四進村”

2.2.1 調研需求 進村入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認真聽取農民對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中有關培訓專業、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以及培訓形式等方面的建議,為年度制定實施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依據。

2.2.2 遴選學員 為確保學員基本信息準確性,與學員面對面采集相關信息。對照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的有關要求,嚴格把握參訓學員條件,優先選擇文化水平較高、生產專業化較強、在農村有帶動產業發展能力的中青年農民參加培訓。

2.2.3 具體實施 為解決好農民參加培訓與農事生產的矛盾,提高培訓到課率,按照“閑時集中培訓,忙時現場指導”的原則,每月排出周密詳細的培訓日程,將培訓班辦到農戶家門口,技術服務指導實施在田間地頭。

2.2.4 入戶回訪 為了加深學員參加培訓學習的印象,熟記培訓學到的農業新型實用技術,組織培訓教師,走訪學員,開座談會,并對有缺課的學員進行補課。

2.3 把握工作統籌 在實施培訓過程中始終與農村和農業工作有機結合、與日常農技推廣工作和農業項目實施有機結合等。

3 主要成效

就2012年項目實施績效評價情況,與以往年對比,主要表現:

3.1 農業增效顯著 全縣農業主導產業產值同上年比,種植業的水稻產業增長8.1%,蔬菜產業增長10.2%,油菜產業增長5.7%;養殖業的家禽產業增長7.5%。總體生產經營水平大有提高,主導產業確定的主導品種覆蓋率達到99.1%,主推技術推廣應用率達到100%。

3.2 農民增收得到促進 調查結果表明,雙季水稻生產區調查5個鎮,參加培訓1 250人,平均單產1 003.6kg/667m2,代表面積0.39萬hm2,比普通戶提高9.8%;一季稻生產調查1個鎮,參加培訓230人,平均657kg/667m2,代表面積0.08萬hm2,比普通戶提高7.3%;油菜生產區調查2個鎮,參加培訓150人,平均175.5kg/667m2,比普通戶提高17.7%;蔬菜生產調查2個鎮,平均4 458kg/667m2,參加培訓農戶比普通戶提高21.5%。家禽養殖調查3個鎮,243個養殖大戶,參加培訓養殖戶效益比普通戶多4.1元/只。與前3a平均水平相比,上述調查的水稻、油菜、蔬菜、家禽4個產業,分別增效21.7%、10.3%、31.3%和27.5%。

3.3 培訓目的初步實現 學員基本掌握1~2項專業生產技術,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增強,并主動聯系培訓機構、找到技術人員,詢問或討論生產中疑惑問題,初步達到了打好科技推廣應用基礎、服務指導當前生產和利在長遠發展的基本目的。

3.4 政策知曉度得到提升 參加培訓人員,知道了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是民生工程,是黨和國家又一項惠農政策,是免費傳授科學技術和發放培訓教材、技術明白紙等資料。

4 主要問題

4.1 集中培訓組織學員難 一是農村青壯年勞力多數外出,在家務農的以老人和婦女為主,符合條件的學員相對分散。二是受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影響,部分農戶對新技術應用存有顧慮,誤為不參加培訓照樣生產經營,因此,參加培訓興趣不大。三是生產生活制約。一方面忙生產,另一方面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等,從而部分學員不能自始至終遵守時間安排。四是文化程度較低,一些學員對農業新技術理解能力有限,課堂接受效果不明顯,導致下輪到課率下降。

4.2 培訓回訪與學員溝通難 培訓實施過程中,培訓機構100%回訪至少2次,即培訓中期和任務結束期,若一切順利,溝通流暢,完成一個電話回訪內容需要3~5min,如果溝通不流暢,則需要8~10min,甚至擇日再打。此外,為迎接省、市管理監督機構的中期督查和年終檢查,確保學員聯系電話暢通,培訓機構都要再全部回訪。每個參加培訓學員,最少接5次回訪電話,當前已有一部分學員表現出厭倦情緒和不耐煩現象。

4.3 學員電話隨時暢通難 相當一部分學員參加培訓后,在農閑期外出務工,本地號碼暫停使用。另外,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促銷方式較多,部分學員電話號碼更換,給培訓回訪和數據庫更新帶來困難。

4.4 學員100%滿意難 學員對培訓基本上都是非常滿意或滿意的,但也有例外,少數學員想學習其它專業技術沒能如愿,不太滿意;還有極少數學員,因頻繁接到回訪電話,覺得煩擾,回答不知道。

5 對策建議

5.1 加強培訓需求動態調研 以滿足農民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以培訓農民成效為檢驗標準,加強年度農民培訓需求動態調研。重點摸清產業結構及其發展方向、從事主導產業大概人數和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各產業生產經營主體結構情況。按照培訓產業、培訓專業、培訓內容、各專業培訓計劃人數以及計劃培訓時間等事項,形成綜合調研報告,為申報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培訓計劃和編制可行性實施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5.2 加大培訓通道構建力度 建立激勵機制,加大“技術培訓專家組―技術培訓講師團成員―技術培訓服務戶”的新型農民培訓通道構建力度,解決集中培訓組織學員難的問題。從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等部門聘任專家和教授成立技術培訓專家組。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中,選聘責任性強、有一定業務水平、善于同農民溝通并且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技術骨干為成員,組建農民培訓講師團。講師團每個成員,年度內聯系1~2個新型農民培訓村,每個村選擇對接不少于30個技術培訓聯系戶。

5.3 創新培訓效果新方式 加強田間流動課堂培訓,彌補室內集中培訓不足,緩解生產與培訓矛盾,提升培訓效果。課堂互動,學員提問,專家解答;田間指導,現場示范,讓學員一學就會、一看就懂。

篇9

關鍵詞 園藝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8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結構里最高層次的教育,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決的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緊密結合實踐,提高其創新實踐能力是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及其個性發展,同時符合當下的經濟、社會和科技進步的,具有創新性質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制度和模式至關重要。

1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為園藝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園藝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是園藝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定位。根據園藝行業、產業及其技術特征,園藝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涵蓋的服務領域包括園藝良種繁育與推廣、基地規劃、設施設計與建設、生產管理、現代農業園區管理、園林苗木繁育、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以及園藝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建設與創新等。

2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立足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實際,將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培養模式逐漸轉變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園藝領域全日制碩士專業涵蓋了果樹、蔬菜、觀賞園藝、茶學及其與之相關的交叉領域設施園藝中的諸項內容,果、菜、花、茶的栽培及繁種、貯藏加工的新技術與應用推廣。園藝領域碩士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應與園藝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與學術型碩士學位相比,所學課程結構更加注重應用技術和實踐技能。學位獲得者應具備農業技術推廣理論和方法,掌握園藝科學最新成果和應用技術,能夠獨立承擔園藝科學試驗研究、技術指導、組織生產及經驗管理任務,具備編制園藝發展規劃、開展咨詢服務等綜合能力。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自2010年開始招收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起步較晚,健全合適的培養模式,對于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3.1 構建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面向行業和社會,培養實踐能力優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專業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生命,實踐類課程是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基礎。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形成了以實踐取向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園藝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應學習農業碩士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術課程內容;系統地學習園藝專業基礎知識、現代傳媒知識、農業推廣知識等相關知識;還要學習生產管理技能、教學技能、調查分析技能、計劃與評估技能等。專業技能素質培養包含果樹、蔬菜、觀賞植物的品種培育、種苗生產、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后儲運加工以及園藝產品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3.2 搭建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專業實踐平臺

專業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問題,專業實踐平臺的搭建和管理非常重要。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中,應屆本科畢業生所占比例較大,這些學生缺少實踐經歷,只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創建實踐基地則是研究生培養單位與行業企業共同搭建的一個人才培養平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通過專業實習、教育見習、企業實踐的方式,利用共建的平臺先行了解相關職業行業的實際情況,在實踐基地中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1]。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充分加強與相關行業組織的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建設實踐基地要發揮校院兩級單位的主動性,學校可承擔部分跨學院的專業學位基地建設,同時采用激勵措施鼓勵和支持學院多渠道自主聯系、建設實踐基地。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多方面的溝通和深層次的合作,優勢互補,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專業實踐平臺,并充分發揮其作用,培養具有創新活力和工程素養的高級人才[2]。

3.3 實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

選聘實踐經驗豐富、教育研究能力強的教師任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校內導師。因為部分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并不具備相應的學術及學歷水平,所以加強對一些學術型導師的培訓和鍛煉,選送缺乏實踐經驗的導師到科研、管理、生產等領域進行鍛煉,促使其轉型[3],改善師資隊伍結構。一般選聘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擔任校外導師,同時,要求其有能力、有時間且愿意為研究生提供實踐指導。校外導師主要指導研究生實踐工作,對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具體指導意見和建議,并與校內導師共同商討、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以保證研究生所學課程能夠為實踐及將來的工作服務。同時,校外導師提供學位論文需要的相關項目材料,協助學校導師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工作。

3.4 規范學位論文管理評價體系

學位論文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最后一環,也是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是研究生對專業領域認識和理解的凝練。規范專業學位論文研究的實質就是構建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學位論文體系,并在規范中進一步強化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因而,必須加強學位論文的規范和管理。首先,學位論文的課題應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和項目研發而選擇,突出實踐應用能力,避免將純理論或重科學研究的課題作為學位論文選題[1]。園藝領域要求結合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導師研究項目和培養單位基本條件選題。選題應來源于園藝產業的實際需求,是某一區域園藝產業或科技型企業發展中亟需解決的生產、技術、流通或管理等領域的具體命題;應用實證研究方法等開展試驗研究。鼓勵和支持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或畢業設計形式多踴,論文可以是市場(產業)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試驗研究、產品開發、產業規劃設計、產業案例分析等。研究生培養單位應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的論文評價標準,引導研究生樹立問題意識、實踐導向、應用導向,圍繞行業或職業的現實問題,將理論和自身實踐經歷有機結合。調整專業學位答辯委員會的成員結構,擴大具有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委員比例。同時,規范學位論文研究也離不開校內外導師的力量。校內外導師要引導研究生結合實踐經歷進行論文撰寫,將實踐過程中面臨的行業(職業)問題作為論文研究中心,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強化自身實踐能力。

3.5 加強教學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設

以專業學位改革為契機,以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為核心,探索適合的培養模式,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管理制度。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加強教學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設的同時,要依據社會、行業、企業對畢業生的意見反饋,以及社會重大需求的變化而持續不斷改進培養模式,切實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4]。各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組建由主管院長任組長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研究生實踐工作的組織實施、考核、總結和表彰等工作。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學習前,在校內外導師指導下,制訂個人實踐計劃。另外,研究生在基地實踐期間要遵守基地單位的有關定與要求,認真完成預定的實踐任務。實踐領導工作小組以研究生的工作態度和實踐任務完成的效果、實踐單位評語及書面總結等為依據進行考核[5]。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實踐環節考核評定項目和標準必須按《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參加實踐環節的有關規定》的要求執行。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的順利進行,為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4 結語

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與挑戰。園藝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遵循“合理定位、明確方向、突出特色、提高發展”的原則,強調科學、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園藝領域應用研究型人才[6]。

5 參考文獻

[1] 陳培坤.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3):136-137.

[2] 徐林,張斌,鞏恩普,等.控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術[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0):11-14.

[3] 劉宗堡.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102-103.

[4] 聶文龍.教育改革推進中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J].教育理論研究,2016(6):187-188.

篇10

關鍵詞:鐵峰山;森林;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1 基礎現狀

鐵峰山位于萬州區城市近郊,與開縣、云陽縣、梁平縣接壤。海拔530.0~1355.1m。是萬州及周邊城市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

1.1 幅員面積廣

鐵峰山脈由東至西連綿約56km,涉及萬州區熊家鎮、天城鎮、高梁鎮、李河鎮、分水鎮、孫家鎮、后山鎮、鐵峰鄉、分水、鐵峰山林場及開縣長沙鎮等,幅員面積約431.2km2。

1.2 森林資源好

森林面積約301.8km2。植物種類繁多,計有102科,868種。觀賞植物眾多,孑遺品種豐富。野生動物500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貓,二級保護動物有旱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毛冠鹿、獼猴等8種。

1.3 景區景點多

氣候天象景觀、水體景觀和歷史文化景觀融為一體。劃分為歇鳳山、大埡口、貝殼山和鳳凰嶺4個特色景區,有鐵峰山、獅子山、天鵝池、蛤蟆石、天池、翠湖等奇峰異彩的自然景觀;有林海雪原、云海、日出、奇石等獨特自然奇觀;有始建于明朝的鳳儀禪院佛教遺址、獅子山道觀遺址和歇鳳古道、將軍墓、羅漢墳、養兒窩、箭樓、洗面石等人文景觀。

1.4 區位優勢好

從萬州主城到主要景區約0.5h車程,距開縣縣城、云陽縣城和梁平縣城都僅約30km。山脈總體海拔較高,立體氣候明顯,是春天郊游賞花、夏天避暑納涼、秋天觀葉采果、冬天賞雪玩樂的好地方。

1.5 開發價值大

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和適宜的游憩休閑條件,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打造鐵峰山旅游開發區,對于深化森林萬州、宜居萬州和健康萬州建設、提升2大城市品質形象、拓展市民生活空間、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社會各界關注,政協已呼吁多年。

近10余年來,萬州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在鐵峰山旅游開發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2002年,鐵峰山大埡口片區成功報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制定建設規劃。2003年編制了《鐵峰山森林公園建設總體規劃》,2008年對《總規》進行修編;高梁鎮、鐵峰鄉還自籌資金編制了各自的發展規劃;啟動基礎建設。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入園公路7.8km,園內公路主干道20km,步游梯道35km。建成容量為1000門的程控電話設備,移動通訊訊號基本覆蓋全境。三峽電力公司江北供電站10kV國家電網保障轄區的安全用電;改善接待條件。興建華順森林酒店、大埡口賓館、移通山莊、綠葉山莊、歇鳳山莊等10多處山莊賓館,擁有床位近2000個。2010年接待游客達到16萬人次,收入760萬元。

2 主要問題

鐵峰山旅游開發同外地及周邊地區相比較,建設進展顯得滯后。其坐擁良好的資源稟賦與2大城市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

2.1.1景區交通狀況差

鐵峰山4大核心景區除到大埡口的公路通達條件稍好外,其余景區公路都達不到旅游通行要求,也沒有開通旅游巴士。鐵峰山呈主梁帶狀分布,主梁上沒有一條完整的道路將幾大主要景區連接,不利旅游景點的整合及游客快速通達。

2.1.2水電、通訊、網絡等硬件設施差

山上供水無保障,供電安全可靠性較差,通訊盲區多,網絡寬帶尚未接入。

2.1.3吃、住、購及會議等服務設施還不配套,尚不能滿足廣泛需求

2.2 規劃滯后,開發進展緩慢

目前,鐵峰山旅游開發尚未確定開發區域并編制總體規劃,有關森林公園及鎮鄉制定的旅游發展規劃都具有行業和區域的局限性,從行政和旅游的角度看,尚未實現統籌。大埡口景區開發檔次低,很雜亂;貝殼山景區開發起點低,進展慢;歇鳳山景區開發尚處于規劃階段。周家營、桐槽、興發、元河等地具有連片開發旅游地產的條件(估計可開發面積約3.5km2),有關鎮鄉雖努力推進相關地塊的開發,但因規劃、交通和政策等影響,開發項目難以啟動。出于需要,萬州許多市民斥資遠赴黃水、謀道等地置房度假,對鐵峰山未能加快開發,深感遺憾、惋惜和痛心。

2.3 政策缺失,項目招商困難

在編制《鐵峰山森林公園建設總體規劃》中,規劃設計了鐵峰山旅游開發項目數十個,有關管理機構也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但招商成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鐵峰山旅游開發尚未納入政府戰略,缺乏必要的引導政策和扶持措施;硬件環境較差,基礎建設投入不足,開發難度較大;林地權屬國有、集體與個人混雜,開發建設較難統籌;項目建設各項限制較多,審批較難。

2.4 體制不順,推進措施乏力

鐵峰山旅游開發是一項涵蓋范圍廣(鎮鄉多)、涉及部門多(發展與改革、林業、旅游等)、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的浩大工程,同時又涉及兩大國有林場(鐵峰山林場、分水林場),部分土地屬開縣管理,既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有風景名勝區,既有林地,還有田、地,集體與國有土地交雜;現有經營者中既有國有單位,又有個體經營。權屬之爭、利益之爭乃至經營理念之爭,導致思想認識不統一,開發建設各自為政,注重短期行為,亂搭亂建普遍,無序開發嚴重,管理難度極大。特別是行政之間、行業之間、林地之間缺乏統一協調,致使開發工作難以推進。

3 建議

隨著萬州2大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城市擴張、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萬州等地市民對城市周邊良好生態環境、開展休閑度假旅游的消費需求也不斷提升。加快鐵峰山旅游開發,既是對其本身旅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發展和壯大旅游經濟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周邊環境,拓展市民生活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形象的需要。盡快納入決策,及早科學規劃,理順管理體制,研究綜合措施,加強基礎投入,狠抓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鐵峰山旅游綜合開發,加快打造鐵峰山旅游開發區,已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特建議:

3.1 理順管理體制,激發建設活力

把鐵峰山旅游開發納入政府發展戰略,作為2大城市建設內容,早日啟動。積極推行“政府主導、部門服務、鎮鄉支持、業主開發”的管理模式,組建鐵峰山旅游開發綜合管理機構,可借鑒武隆仙女山、綦江古劍山等地的作法,由區政府一名領導兼任管委會主任,抽調相關人員組成專門工作班子,具體負責鐵峰山旅游開發的組織實施、綜合協調和管理工作。組建鐵峰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政府確定的開發業主,統一負責有關項目融資及項目建設。要明確管委會與轄區鎮鄉、林場的事權劃分,調動管理機構與各鎮鄉及林場3個方面的積極性。管委會著重做好旅游開發的項目策劃、包裝和牽頭實施工作,各鎮鄉重點做好有關配套服務和群眾工作,林場重點做好森林防火、資源保護和造林育林工作。積極推進區域合作,探討萬州、開縣共同開發的發展模式,促進科學、合理、整體開發。

3.2 突出開發重點,編制發展規劃

針對鐵峰山的資源狀況,科學制定鐵峰山旅游開發總體規劃,將資源環境保護、林區開發建設、田園鄉村旅游等綜合考慮、合理布局,對功能區劃分、旅游環境容量、景點路線設計、各項服務措施等做出科學安排。對原有局部規劃在總規基礎上修訂完善。在開發原則上,要堅持因地制宜,有序開發,保持森林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歷史性、自然性、特殊性和完整性;堅持區域統籌,項目帶動,突出森林生態和田園風光旅游特色,科學合理安排旅游項目;堅持保護和開發并重的方針,注重生態保護,規范有序開發,打造“天人合一”旅游環境。在發展定位上,充分考慮鐵峰山固有的資源狀況,突出挖掘城郊特點、人文內涵,逐步將鐵峰山旅游開發區打造成庫區獨有、功能完備、特色鮮明、服務一流的休閑旅游區和旅游目的地。在建設規劃上,要開辟野營、登山攀巖、狩獵騎射、森林療養、科普科考等“生態”型游樂項目;在大埡口、周家營、桐槽、興發、元河等地,開發規模適度的旅游地產;要突出景源的美學、文化及藝術價值,以鳳儀禪院佛教文化、悅君山道教文化、三峽移民和巴渝文化為重點,以森林動植物資源和鄉村田園資源為補充,豐富鐵峰山旅游文化內涵;可定期舉辦節會活動,如文化藝術節、農事體驗節、野外寫生、各項紀念活動等,營造森林文化、宗教文化、果品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的良好氛圍。

3.3 出臺配套政策,推進有序開發

認真研究和制定加快鐵峰山旅游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結合鐵峰山脈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劃建設鐵峰山生態旅游經濟區,出臺《關于加快鐵峰山旅游開發的意見》,在土地(林地)開發、基礎建設、配套服務及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予以綜合支持。積極推進農用地(林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為鐵峰山旅游開發提供土地要素資源保障;切實推進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三權分離,采取聯合、承包、租賃、委托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建立起適應開發需求和市場規則的發展體制;加大對鐵峰山旅游開發的財政投入,設立旅游開發專項資金,捆綁使用旅游、林業、交通、水利、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有關旅游開發稅費通過財政重點或全額安排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和推動鐵鋒山旅游開發;加快推進山區農村農業產業化進程,深度開發農林資源,大力發展以休閑觀光旅游為主體的高效特色農業,包括花卉苗木、名優蔬菜、珍稀水果、珍禽動物等的種養殖,拓展旅游產品,促進山區農村經濟整體發展;廣泛借助各種宣傳媒體加大對鐵峰山旅游的包裝和宣傳,提高景區景點的知名度。切實維護規劃權威,加強建設管理,突出保護性開發原則,對非法及違規行為進行有效遏制,促進積極開發與依法開發相統一。

3.4 加快硬件建設,改善環境條件

拓寬融資渠道,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鐵峰山旅游開發的基礎投入。打捆鐵峰山森林資源及可開發土地資源,采取BT等各種直接融資方式,增加投資總量。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加強旅游區道路建設,在現有道路的基礎上,拓寬并硬化道路,提高等級標準;要盡快打通主要景區連接道路,在已有不少防火隔離道路的基礎上,拓寬修建東自周家營,西到白廟梁,全長約50km的主干道,使所有景區連成整體。要加強對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分區集中建設水廠,全面推進電網改造,寬帶網建設和消除通訊盲區工程,做到水沛、電足、通訊無障礙,滿足開發條件及旅游需要。要加強森林景觀改造、風景資源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做好護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及野生動物保護,營建綠化景觀林帶及生物防火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