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

篇1

從上述楚雄市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來看,其應急處置機制的進一步完善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是楚雄市在建設森林病蟲害應急防控能力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專門設立應急資金,也沒有在基層落實應急資金的管理和專款專用,面臨嚴重的挪用資金現象,且應急處置物資嚴重匱乏,藥劑藥械不足等;二是在楚雄市的森林災害管理中不具備一套引導公眾關注并參與的有效機制,導致公眾缺乏森林保護意識及參與病蟲害防治的積極性,成為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的旁觀者;三是楚雄市在編制森林病蟲害應急預案方面還面臨問題,如各地區工作進度不一致,一些地方已應急處置預案,一些地方還沒有編制預案,且編制的應急預案的科學性不足,缺乏基層落實等;四是楚雄市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機制的運作涉及到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及政府,雖然它們各自設立了應急指揮機構,但缺乏應急協調機制,不能充分共享資源,工作合力難以形成。

二完善云南省楚雄市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機制的策略

1為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提供保障

以楚雄市森林病蟲害平均發生面積、防治成本、防治任務等為依據及時設立楚雄市森林病蟲害防治專項資金,做到專款專用,以加強建設應急處置設施、購置設備、建設通信網絡、做好應急經濟補償等。同時,楚雄市各縣、地區等要從處置突發森林病蟲害事件的能力出發,針對突發森林病蟲害做好一定數量、種類的應急物資儲備,建立物資儲備、生產、緊急配送一體化體系。當然,楚雄市林業局應重視選擇一些輻射性較強、交通較便利的地區設立森林病蟲害應急防控物資儲備中心,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存儲科學、布局合理、調控有序的應急物資儲備網,從而規范化管理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物質的采購、儲存及調撥,確保應急物資儲備動態、適度、有效。另外,加大推廣森林病蟲害應急防治的科技攻關力度及成果轉化力度,組織全市林業力量聯合攻關,研究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著重解決重大的應急處置技術難題,并重視扶持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縣、鎮等地區。

2通過多元化治理提高公眾參與度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

多元化治理的實現需要楚雄市林業局從四個方面付出努力:其一,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等相關法規、預案中增設公眾參與森林防災的內容,促使公眾參與制度化;其二,通過培訓提升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能力,專門建立培訓機構,為公眾搭建防災培訓平臺,確保楚雄市公眾防災培訓常規化;其三,積極建設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專業公司、森林醫院、專業隊、樹木醫生等不同的社會經濟組織承擔起管理、咨詢森林病蟲害的業務,并給予一定的應急防治補助、技術支持等;其四,建立健全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的市場化機制,確保應急處置機構及林農們的合法權益,以有效提升公眾參與度。

3加強編制及管理應急處置預案

首先,楚雄市還沒有編制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預案的地區應及時完成相應的編制工作,并經過上級部門審核之后實施;其次,進行應急預案的現場培訓和演練,并依據實際情況適當修訂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預案,并加強宣傳,將預案轉換成真正服務于突發森林病蟲害事件的緊急行動方案;另外,制定應急處置預案的框架及內容,在流程性條文得以保全的基礎上加強擴展預案內容、加設預期處置、擴大應急處置范圍、加強病蟲害預防等相關方面的內容,并通過加強各級領導、培訓專業人員、強化公眾參與等方式落實應急處置預案的各種措施。

4進一步實現跨部門及跨地區的聯動聯控

第一,在楚雄市建立起跨部門、跨行業的病蟲害應急處置的協調聯動平臺,林業部門要積極跟當地的公路、交通、電力、鐵路、電信等部門進行協作,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并定期開會,通報楚雄市各地區的森林病蟲害疫情信息,同時制定出協作辦法,加強動員各部門參與到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工作中,避免林業部陷入孤軍奮戰的困境。第二,積極推動楚雄市各地區林業部門之間的聯檢聯防聯治機制,制定信息通報制度及輪流值班制度等,并建立森林邊界的聯合檢查制度,共同研究應急處置森林病蟲害的對策,協調解決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出現的重大難題,以有效解決跨縣、跨地區緊急發生的森林病蟲害事件。第三,林業主管部門內部應形成互聯互動、通力合作、協調配合機制,共同完成好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工作,切實建立社會力量、專業力量及政府力量之間的優勢互補、密切配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完善森林病蟲害應急處置機制,以協同解決楚雄市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

三結語

篇2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J4 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這樣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非常脆弱。198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205萬畝,1985年上升到775萬畝,1995年高達133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8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2002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這給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有害生物一旦傳入、發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造成大面積的爆發和流行,從而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1.2 成災秉承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

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我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經濟損失嚴重,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1.3 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

國內,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危害性病蟲雜草長距離的人為傳播,加劇了松林線蟲、美國白蛾,松突圓蚧,松針褐斑病等更大病蟲害的發生,其流行最初均由于有害生物從國外隨著林產品進口而傳入的。在國內,許多更重大的病蟲害疫區的迅速擴大也是由于人為活動的結果。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危害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1.4 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爆發,損失嚴重,頑固難治

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爆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爆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病蟲害一旦發生便會出現“人往災區跑,錢往災區投”的現象,只在救災上重視,沒在防災上下功夫。

1.5 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手段。

2 針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所提出的相應對策

2.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秉承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直接制約輒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森林資源的損失,也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及社會的協調發展。

2.2 加強管理、考核、技術培訓工作,提升全省測報骨干網絡站點的工作水平,積極發揮參謀作用,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有監測預報工作管理流程、預測預報工作考核管理辦法、測報員工作制度等辦法,努力強化測報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全省統一安排國家級(省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制作了固定監測點標牌,使測報工作野外標志趨于規范化。

2.3 建立健全的應急防控機制體制,促進防治工作的規范化及其制度化

編制并應急預案,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有關部門的職責,完善保障措施,同時,針對不同林業不同種類的有害生物,編制年度防治預案和實施方案,林業有害生物災害處置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2.4 加強管理、考核、技術培訓工作,提升全省測報骨干網絡站點的工作水平,積極發揮參謀作用我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了有監測預報工作管理流程、預測預報工作考核管理辦法、測報員工作制度等辦法,努力強化測報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全省統一安排國家級(省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制作了固定監測點標牌,使測報工作野外標志趨于規范化。

2.5 堅持不懈做好宣傳和技術服務工作,各地利用網絡、報紙、電視、廣播、宣傳車、黑板報、宣傳板面、送技術到田間地頭、公布咨詢電話、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森防法規,向社會病蟲情報,普及防治知識,推廣先進防治技術,宣傳森防工作,為林農免費提供林木病蟲發生信息和相關技術咨詢指導服務,使防治工作由過去的森防部門單兵作戰變為政府、部門、林業大戶、群眾協同作戰,群防群治、聯防聯治,為迅速、及時、有效地防控楊樹食葉害蟲創造了有利條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林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積極的治理及正確的應對措施能夠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堅定“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步伐,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盡可能的發揮科技的實用性適用性,才能使林業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并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其巨大的作用,為社會營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胡艷霞.淺談森林病蟲害測報管理工作[J].陜西林業.2011.04.

篇3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發生;防治;生態環境

引語

森林資源是構建林業三大體系的物質基礎,沒有充足的高質量的森林資源,就難以提升林業三大功能,就談不上現代林業建設。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我們林業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做好百年事業。另外,在林業生態建設、森林功能的科學認識上,還是在森林生態效益、森林生產力的開發、利用科學性、可持續性實踐方面我們的認識還不足。從森林質量、林木資源總量和森林經濟規模、效益上看,江西雖然是中國的林業大省,但還遠不是林業強省,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加強對森林的全面、科學的再認識和轉變林業建設理念,江西的林業生態建設、森林經濟的發展應該有更大的作為。

一、我省森林病蟲害發生與危害現狀

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災害損失嚴重。江西是全國森林病蟲害危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每年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 300 萬畝左右,森林病蟲害引發的后果非常巨大,會產生一系列惡性后果,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等,對全省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為此,各級林業部門及其森防機構認真貫徹執行《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宣傳與培訓、基礎設施建設、依法檢疫、預測預報、綜合治理等工作。

2、森林病蟲害發生的情況極為復雜,防治難度進一步增大。我省森林病蟲害的總體特征一是病蟲害的長發性,病蟲害發生率居高不下。二是危險性林業病蟲害危機四起。蕭氏松莖象病蟲害除鷹潭市未發生以外,其余各市均有發生。加拿大一支黃花在江西省南昌、鷹潭、景德鎮三市發生,目前還沒有十分經濟的除治辦法。三是突發性病蟲害發生頻繁,此起彼伏。近年來我省各地林農種植毛竹的熱情高漲,但毛竹病蟲害的發生形勢越來越嚴峻。

二、造成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

1、非法采伐天然林。當前由于一些貪圖眼前利益者盲目砍伐天然林木,致使天然林的數量和質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樣性、林分原始結構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導致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

2、局部地區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目前,在部分林區,有些人為了減少財力和勞動力投入,過量采用化學藥劑,導致林地土質疏松,營養物質流失,植被破壞嚴重,林木抗病性能減弱。更為甚者,一旦森林病蟲害暴發,大多依賴化學農藥除治,不僅殺傷大量天敵,使病蟲產生抗藥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

3、思想認識方面并未引起足夠重視。長期以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始終處于“病急求醫”的被動救災狀態。極大多數是病蟲害發生后,圍繞救災而展開,沒在防災控災上下功夫。

三、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1、構建林業有害生物突發應急反應體系。為了提高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省林業廳重視和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應急反應和防治法規體系建設。建立了由政府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各級森防站具體實施的林業外來有害生物突發及重大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制定了預防和除治各種蟲病應急預案、物資及技術儲備。

2、構建林業有害生物科學防控體系。加強對當地常見病蟲災害情況調查,進行詳細的病蟲調查和監測預防,為制定防治方案實施科學防控打下了基礎。并在此調查基礎上,按照其危害的特點和防治的難點,編制出防治和治理總體規劃,提出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重點治理區域,抓住最佳時機,集中資金投入,實施攻堅突破等防控手段,使病蟲害危害面積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

3、從治病到防病的工作思路調整。事前預防必須對所有林地“灑藥”,對整片林地打藥預防蟲害,根據歷年蟲害發生規律以及天氣變化情況等進行的。特別是全部使用生物類農藥殺蟲劑后,一定要在蟲齡最小的時候用藥,才能確保取得最佳效果。傳統的“發現蟲情―防治簡報―再打藥”三步曲至少需要3-4天,由于延誤了最佳防治時間,常常需要反復打藥多次才能見效。變“生病打針”為“吃藥防病”后,在防治病蟲害方面的農藥費能夠節約大半。病蟲害防治的費用減了、效果也變好了。

4、從“用藥治病”到“自身免疫”的工作思路調整。病蟲害防治理念應從過去常用的化學防治為主,演變為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并重。由此使病蟲害防治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階段。變“事后用藥”為“事前預防”后,每年可省下大筆農藥費用,這些錢被可以用來打造防蟲的“自身免疫系統”,用于購買各類殺蟲燈,充實林地物理防治實力。另外,還可以用來研究積極探索新型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努力開創一條生態防蟲路線,開創一個林地病蟲害防治的新起點。

四、堅持走“科技興林”、“生態興林”的道路,尊重林業生態自然規律

江西地處亞熱帶、南溫帶地區,光照、熱量、水汽條件遠比上述國家優越,林木繁育條件好、生長速度較快。多年來,雖然江西在林業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森林覆蓋率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森林資源總量低下,林地生產力未得到充分發揮、單位面積產量低。并且森林樹種結構較單一,針葉化嚴重。1999年全省人工撫育的針葉林面積占人工林面積的95.9%,闊葉林僅占2.6%,毛竹占1.5%(全省森林面積針葉林占75.4%,闊葉林僅占24.6%)。由于運輸條件、加工水平、收購政策等原因,在森林的撫育上長期“重針輕闊”,導致林分不合理后果越發嚴重。加之原始落后、毀滅性的人工造林、采伐方式,造成我省不少地方森林的自然屬性低下,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退化。群眾形象地稱為“遠看綠油油,下雨泥沙流”,“遠看青山在,近看無用材”。

我們應該在林木科學的育種、撫育方式、采伐管理上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應該統籌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互動。長期以來,江西的林種都是“以生產木材為中心”,使得商品林比例非常高,生態林、公益林比例嚴重偏低。造成森林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水土流失的強度雖然有所控制,但流失面積卻在擴大,生物多樣性銳減。尤其在我省的江河源頭地區,水土流失較重地區,應該主要建設長期封育的生態林、公益林,并由各級財政給予經濟補償。而建設商品林、經濟林基地應該避開這些生態脆弱、生態功能又十分重要的區域。只有森林生態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資源總量不斷增長,森林經濟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轉變傳統的林業觀念,努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江西本來森林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如1949年江西的森林覆蓋率只有40%(基本是天然闊葉林、混交林),但活立木蓄積量卻有5.19億立方米。建國后,由于過度砍伐,至1974年下降為2.63億立方米。到1999年江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7%,而活立木蓄積量僅恢復到2.9億立方米。1964年以后,江西幼、中齡林的比例迅速上升、居高不下,至1999年達到83.2%; 1996年江西人均擁有森林面積為全國平均的1.7倍,而人均占有活立木蓄積量卻只為全國平均的75%;全省成、過熟林的面積只占全省喬木林總面積的3.7%。據江西省林業廳最新提供的《江西“十五”期間縣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十五”期間江西森林覆蓋率已經提高到60.05%;活立木蓄積量卻僅為3.5億立方米,而幼、中齡林的比例卻增加到了85.1%,全省可采伐的成、過熟林資源僅有4.7%。

江西林木資源“十五”期間年生長量為1800萬立方米,國家下達江西“十五”期間的林木采伐限額指標為1529.5萬立方米,而全省實際林木消耗量約1730萬立方米(可能不止),消耗量接近生長量。

隨著近年引進的撫州大亞、宜春羅賓、吉安綠洲、永豐綠盛、德興綠野、信豐綠源等大型中密度纖維板企業和江西晨鳴紙業、印尼金光集團等造紙企業的投產,我省林木資源年消耗量將增加約1340萬立方米,達到3070萬立方米。全省森林資源的年消耗量將是“十五”期間森林采伐限額的兩倍,顯然將給江西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地威脅。

據《全國森林資源統計(1994-1998)》,江西森林的單位面積蓄積量僅為32.25立方米/公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8.5%,居全國第27位,僅高于廣東、山東、河北,只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28.3%;我省毛竹面積居全國第2位,但單位面積株數僅居第12位。雖然我省長期存在森林資源質量和總量偏低以及過度采伐的情況,卻因為片面宣傳森林覆蓋率的增長,掩蓋了森林資源銳減和質量的退化、林地生產力低下, 林業可持續發展乏力的嚴重后果。

因此,我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盡快轉變傳統的林業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以適宜江西氣候、自然條件的鄉土樹種為主要樹種,改變江西森林生產力不高、針葉林林分、幼齡林比例過大的現狀。必須長期堅持貫徹“采伐量必須小于生長量”的原則,延長林木的生長―采伐周期,“欲要取之,必先與之”,使長期過度采伐的森林資源“休生養息”,以盡快扭轉江西森林單位面積活立木蓄積量和成熟、過熟林木蓄積量下降的趨勢。因此,必須合理規劃、控制紙漿、纖維板等林木加工工業的生產能力,避免由于林木采伐量大于林木生長量,“寅吃卯糧”,而出現“森林赤字”現象。

結語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發展現代林業,必須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努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是我們要長期貫徹執行的職責和義務。在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中,森林生態系統處于主導地位,起著決定性作用,林是山之衣、水之源,是野生動植物種群的主要棲息場所,是生物物種的基因庫。科學家把森林喻為地球之肺,把濕地喻為地球之腎,把生物多樣性喻為地球的免疫系統,只有維護好地球的生態系統,才能讓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晨. 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幾點建議.林業生態管理.2009

[2]李剛. 淺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及其可持續發展.甘肅林業.2008

[3] 劉小兵.淺議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中國林業.2009

[4]李世梅.加快生態建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社會[J].甘肅林業,2005.

[5]周生賢.發展林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J].求是,2004,(22).

[6]李湘林.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保證[J].新疆林業,2005.

[7]曹云.實行生態補償促進和諧發展[J].中國林業,2007,1A:4~10.

篇4

[關鍵詞] 橡膠樹種植 現狀分析 建議與意見

[中圖分類號] S79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188-01

在我國的南方云南省景洪市景哈鄉的地區,橡膠種植面積已趨于穩定,產量在近幾年來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因為這里地處亞熱帶季風和熱帶季風的氣流交叉的地方,每年的降水量豐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適合橡樹類高大樹木的生長。這里的地形以丘陵和小型山地為主,不利于水源的涵養,所以在進行橡樹園規劃種植的時候,要根據土地的特性進行種植模塊的選取,保證橡樹的正常的生長。

1 本地的病蟲害現狀分析

本地區位于云貴高原熱帶季風氣候的交叉地區,土地營養豐富非常適合樹木的生長。目前在本地的林業覆蓋面積近有幾萬公頃,全區域的森林覆蓋面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主要是橡膠樹數量所占比重較大。樹林的病蟲害防治一直是當地林業部門工作的重點,由于水土環境的影響及氣候的作用,當地橡膠樹的病蟲害一直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但是季節的影響,會使樹木的病蟲害呈現出階段性的變化。由于樹木病蟲害的致因蟲因溫度、環境、季節的不同導致其活動的頻度和向度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要依據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

2 橡膠樹種植步驟

2.1 根據橡膠樹的生長狀況和橡膠樹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對橡膠樹的區位選擇,要進行合理的劃分。要求在環山行中間(以機械開墾通溝為主),按照規劃的株距進行種植。種植時,苗木應置于植穴中央,植株要與地面垂直;定植深度,芽接樁的以芽接位下方離地2-3cm為宜,袋裝苗維持原位置,高截桿芽接苗適當深種將接合點埋入地下。芽接樁、袋裝苗在定植時芽眼或枝條統一向環山行內壁。定植裸根苗,一般分3-4次回土壓實。要保持主根垂直,側根舒展;定植袋裝苗,先用刀切破袋底,將袋放置穴中,從下往上把塑料袋拉至一半高度,在土柱四周回土,并把土均勻踩實,然后再將余下的塑料袋拉出,并繼續回土壓實。在橡膠園的區劃的定位選擇的方面,要對橡膠園的土壤及時的進行施肥培土的測試,檢查橡膠園的土壤的肥料的含量,根據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進行規劃種植,同時要依據朝南的陽光的照射的角度和陽光輻射的強度,對種植的樹木進行定值,保持植株的向光性,促進樹木的正常的生長。

2.2 規劃結構種植。在地勢平坦,地表形態無溝壑、排水能力強的中實行輪番種植模式來保持土地涵養能力,在倒休期間合理規劃種植模塊,保證農田的基本可持續種植能力,確保樹苗中的幼蟲不能持續性的繁殖。只有保證內部橡膠樹的生長環境與外部環境的鏈接的針對性,才能減少橡膠樹生長環境的病蟲害的繁殖,確保橡膠樹的正常的生長。

3 橡膠林管理的措施

根據實際的土地情況,選擇適合橡膠樹生長的土壤的環境。運用合理的耕翻機械,做到標準化,高效化,完整化的土地耕翻作業,進而破壞蟲子的棲息環境,防治其繁殖。為橡膠樹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的田間管理作業是不可或缺的。田間管理必須根據橡膠樹的生長環境特點來進行,采取針對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田間管理的過程中,要對農田間的雜草進行及時的清除,保證養分的及時補充,還要準備好適當的農具,確保田間管理作業的高效性。對其他影響生長的自然因素要及時的排除,避免隱患的存在,為防治病蟲害的破壞做好準備。在不同的區域農田環境的作用下,有著不同的農作物種植制度,受不同農作物輪作制度的不同,影響著區域農田有著不同的肥料應用的方式。受到不同的土壤環境和水源環境的影響。

4 橡膠樹的輪作方式

橡膠樹輪作制度的不同也嚴重的阻礙了區域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的程度,總體來看,因為不同的環境調控下,農作物的種植周期和種植狀態有著很大的不同,有的種植的較早,有的種植較晚,有的農作物生長的周期較短,有的農作物生長的周期較長,具體的施肥策略都以農作物生長的狀況為導向進行合理的施肥。受到不同氣候環境的不同,夏季風影響的日期的長短,農作物的輪作制度會發生一些微小的偏差,在日期和生長周期上會有一些差異,此時再進行農田的作物施肥就需要根據具體的輪作周期和農作物的生長的情況來進行,避免過小的肥力導致農作物營養的匱乏,或者是過大的肥力導致農作物營養過剩而死。所以在橡樹林的田間管理的過程中,要合理的對橡樹林進行合理的施肥,保證橡膠樹的正常的生長,增加橡膠的產量。

5 結語

隨著農業科技技術的不斷的發展,橡樹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根據區域環境的特點的不同要采取適合本區域的環境的病蟲害的防治的技術,保證區域內橡膠樹的的正常的生長。在防治橡膠樹病蟲害的同時,也要做好橡膠樹樹林的田間管理的工作,在進行田間管理的同時對橡膠樹的生長狀況做好規劃分析,對不同的病蟲害的做好防治預案。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欽廉林場;病蟲害現狀;防治措施

Abstract: how to do well the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The article on the main insect pests forest wooed fores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the relat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leading to more extensive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the imperial fores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DF4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病蟲害防治,是林場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林場的發展。因此,為更高的完成年度“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把本年度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檢疫工作貫徹執行,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科學防治方針,緊緊圍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開展工作,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調查、防治。

1.林場病蟲害的現狀

欽廉林場下轄九個分場,2011年全場現有林面積724848畝,其中松林面積128672畝,占有林面積的17.8%;桉樹面積541099畝,占有林面積的74.6%;荔枝、龍眼面積33736畝,占有林面積的4.7%;其它樹種面積21341畝,占有林面積的2.9%。

目前林場林業有害生物主要有馬尾松毛蟲、松材線蟲、桉樹枝癭姬小蜂、桉樹青枯病、桉樹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荔枝蝽象等7種。

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工作,主要是對馬尾松毛蟲(含松茸毒蛾)、桉樹枝癭姬小蜂、桉樹青枯病、桉樹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和荔枝蝽象進行監測調查、預測預報和防治,以及對松材線蟲病(含松墨天牛)等進行監測普查。

2.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及實施措施

2.1松材線蟲病預防對策

(1)扎實做好疫情監測普查

在全場范圍內,建立健全疫情監測網絡,有效的組織開展松材線蟲病普查和監測預防工作。必須要實行責任制,全面準確的落實疫情監測責任,完成責任區的劃定,同時,按照林場的分布情況,設立常年監測點,將疫情監測任務落實到人。

此外,還定期的組織專業人員對所轄松林進行全面普查,對蟲害出現頻繁的地區進行重點調查,如果發現枯死松樹,必須要及時取樣分離鏡檢,疑似松材線蟲病的,按照相關的程序報送業務部門進行鑒定。

在這個過程中,最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按照疫情報告制度,一旦發現疫情,就馬上向當地政府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報告,同時配合相關部門迅速組織除治工作。不過,要注意的是,在病蟲害的信息上,要特別遵照疫情規定,如果沒有得到國家林業局的核準,不得擅自疫情信息。

(2)嚴格檢疫,防止疫情傳入

松材線蟲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疫木運輸。為控制蟲害的蔓延,要對進入林場的松科植物、松木及其制品(包括電纜盤、包裝箱等)進行嚴格的檢驗制度。林場的檢查站要加強對松科植物、松木及其產品的檢疫檢驗,如果發現非法調運疫木的必須要堅決依法扣留,同時妥善的處理運輸物,有必要的話,要采取隔離措施,盡可能的就地進行除害處理。

(3)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應急機制

為了有效解決松材線蟲病的蔓延,完善林場的松材線蟲病預防方案,同時還必須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防控應急預案,保證在病蟲害發生的初期,就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對林場的所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松材線蟲病防治和疫木安全利用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林場對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能。

(4)松材線蟲病防治對策

(1)松褐天牛引誘劑監測

充分利用松褐天牛引誘劑,在把握好引誘時期、誘捕量、誘捕率等方面后,在林場實施。這種引誘劑,能夠對產卵期松褐天牛成蟲形成良好的引誘活性。一般來說,這種方式主要是在查看松褐天牛的發生時期運用,可以通過調查藥劑散布后防治效果,對不同林相中鞘翅目等昆蟲類別及環境評價調查,并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2)誘木引誘劑防治

一般來說,誘木要盡可能的擇胸徑10厘米以下的衰弱木,按照15~20畝1株的規格設置,防治成本大概在2~3元/畝之間,運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的蟲口密度和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的發病率。

此外,還通過這些方式來進行治理:全面皆伐重病松林和孤立發病樹木;徹底清除發病松林中的病死樹,對病材、病枝、根樁等采用熏蒸、熱處理、切片等方法殺死傳媒昆蟲和線蟲;砍伐病區周圍松林,或以化學藥劑封鎖,建立防治隔離帶;對發生區實施檢疫封鎖,嚴禁未經處理的病材等運到未發生區 ;噴灑化學藥劑或采用釋放腫腿蜂、施放白僵菌等生物措施防治傳媒昆蟲幼蟲。

2.2 馬尾松毛蟲防治對策

(1)定期進行監測調查

每年定于3、5、7和9月四次對松毛蟲進行監測調查,每次蟲情調查前由場森防站發出電話通知,各分場組織以護林員為調查員對各代松毛蟲幼蟲進行線路踏查,并及時將線路踏查結果通過電話上報場森防站,如果發生有松毛蟲危害,場森防站及時組織人員采用臨時標準地詳查的方式進行調查核實,同時,將調查材料及時整理、匯總,綜合分析,發出預測,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有效防治意見或防治措施并組織實施。

(2)發生區的劃分

在調查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林分狀況、林內植物多樣性和個體數量、天敵及其控制害蟲能力以及人為破壞輕重、松毛蟲發生特點諸因素,按相對集中的原則,將松毛蟲發生區劃分為常發區、偶發區和安全區3種不同區域。如下表

(3)分區施策

由于林場的面積較大,因此在馬尾松毛蟲的防治過程中,需要對防治區域進行劃分。畢竟不同的發生類型區,會因為松林狀況、地理氣候環境、人為活動以及監測防治技術水平等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分區防治。按照上述分區,各區應采取的防治策略如下:

①常發區

篇6

關鍵詞:采育林;培育;提高;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S75216文獻標識碼:A

采育林工程是為使吉林省東部林區林業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廣我省汪清林業局在長期的森林經營中,堅持以育為主、采育結合的經營思想為指導,以采壞留好、密間稀留、控制強度、保護幼苗幼樹、補植珍貴樹種為經營原則,成功創造整合出的一套經實施人為培育經營措施,使森林正向演替,向地帶性頂級森林群落演化,從而實現林分可持續經營的成功模式。

1吉林省東部地區的經營現狀

吉林省是全國六大重點林區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經過多年、過量、集中的采伐,由于林木的生長速度慢、生長周期長,加之長期對林業重取輕投,使林業的經濟每況愈下,從最富裕有錢有資源的行業退變成落后的行業。造成了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不均衡,森林質量也明顯下降。目前的現狀是:

1.1對育林和更新造林投入的資金不足

有重采伐、輕培育,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的思想存在,使采伐后新培育的存在著森林質量不高、林相不整齊,目的樹種少、珍貴的闊葉樹種比例少,林地的生產力水平低。這樣的森林生態系統不穩定、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有難度。

1.2單位面積的蓄積量

根據資源檔案統計,平均蓄積為每公頃90立方米左右,林分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偏低,森林質量不均衡,有的偏低。造成資源總量不足,可采資源逐年減少,可采資源匱乏。

1.3齡組結構

成、過熟林比例遠小于與近、中幼的比例,大約在1:13左右。說明齡組比例不均衡、齡組結構不合理。

1.4樹種結構

在我省分布的主要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紅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柞樹等,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混交林中目的樹種和珍貴闊葉樹種的比例偏小,而非目的樹種的比例偏大。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對林業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由過去的采伐利用型向生態效益型轉變,林業建設有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應抓住機遇改善我們林業的現狀,提高森林質量。

2采育林工程區選設的標準及培育區劃類型

2.1選設標準

在現有的商品林區和一般公益林區內,按照產權明析、集中連片、立地條件優越、交通便利、非目的樹種集中、林相不整齊,森林生態系統不穩定的林分內以林班為區劃單元,設為工程區。

2.2規劃布局

項目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不同目標進行布局。培養目標為:

2.2.1紅松闊葉混交林

主要樹種以紅松、水曲柳、椴樹、柞樹、胡桃楸,下木以忍冬、衛茅、五味子為主;

2.2.2珍貴闊葉混交林:對健康的珍貴闊葉樹種全部進行保留如水曲柳、黃菠蘿、核桃楸、椴樹等作為目標樹種進行培育。

3經營類型及經營措施

經營類型分采育型、復狀型、保護型。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適宜的經營措施。

3.1采伐方式的選擇

采育林的采伐不是以取材為目的,旨在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取消皆伐,采取單株撫育、擇伐方式,保持林地持續在林冠下,土壤不,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

3.2采伐強度

定期進行低強度采伐,每次出材不超過15m3/hm2,伐后郁閉度不低于0.5。不間斷調整現有林分的疏密度,最終達到合理密度。

3.3采伐木選擇的標準

3.3.1影響目標樹生長的林木。

3.3.2已達到目標樹培育徑級的林木。

3.3.3有明顯缺陷或沒有培育前途的林木,如病腐木、損傷木、瀕死木、枯立木和干形不良木。

3.3.4伐后能形成適宜大小林隙的林木。

3.3.5非目的樹種和不良林木。

通過采伐促進目的樹種更好的生長,提高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

4加強采育林健康體系建設,保障樹木健康成長

4.1森林防火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從源頭上消除火災隱患,從基礎預防抓起,針對林業經營體制和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變化,積極開展科學用火、科學防火。每年實施有計劃、有組織、有氣象條件、有防范措施和時限要求的生產用火計劃燒除。制定《森林火險預警響應預案》、《森林火災事故處理預案》和《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4.2森林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無煙的森林火災,切實搞好國家級病蟲測報點建設,實行病蟲害防治目標責任制,著力抓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重點抓好美國白蛾、栗山天牛、鼠害等防治工作,強化疫情監測,做到及早發現,及時防治。

4.3加強林地保護,依法治理

深入開展林業專項治理活動,重點打擊各種非法侵占林地、毀林開墾、亂砍濫伐、無證外運木材、亂捕亂獵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森林縱火等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加強林地管理,規范審核報批程序,實行征占用林地逐級審查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保證林地面積不丟失、不改變林地用途。

5檔案管理

篇7

第一條為了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防和減災等活動。

第三條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趨利避害、統籌協調、分級負責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安排必要的氣象基本建設和事業經費。

第五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以下簡稱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氣象災害應急服務,以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雷電災害防御等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氣象災害防御的有關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氣象災害防御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將氣象災害防御的科學技術研究納入科技發展規劃。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科技的研究與應用,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性、及時性,提高防御氣象災害的服務水平。

第七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防御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增強社會防御氣象災害的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規劃與實施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

第九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區域、流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以及農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旅游等專業規劃,應當符合氣象災害防御的要求。

第十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城市規劃編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以及大型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對氣象災害風險作出評估。

需要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項目的范圍,由省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省氣象主管機構確定。

第十一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建立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實現氣象災害的動態監測,及時城市氣象災害信息。

第十二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農業、水利等部門,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體系和糧食安全氣象預警系統。

第十三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交通、公安、國土資源、林業等部門,建立專業氣象監測網和氣象災害預警系統,為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和水上作業安全、地質災害防治、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提供氣象實時服務。

第十四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衛生、環境保護等部門,建立氣象變化對疾病、疫情、環境質量影響的氣象預警系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事件等應急處置提供氣象實時服務。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因氣象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洪澇災害、森林火災、植物病蟲害、環境污染、流行疾病、疫情等次生、衍生災害的防御工作。

第三章建設與保護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則,組織建立本行政區域氣象災害監測網絡。氣象災害監測網絡的構成,包括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以及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民航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所屬的監測站點。

氣象主管機構對監測網絡的氣象監測業務實行統一指導和監督。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部門加強氣象預警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預警信息與傳播渠道。

新建機場、鐵路、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大型橋梁和配置大型港口機械的港口等,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納入建設項目,統一規劃和建設;已投入使用的,應當根據氣象災害防御的需要,加裝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標準劃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并納入城市規劃或者村莊和集鎮規劃。

發展改革、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無線電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審批可能影響已建氣象臺站探測環境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征得有審批權限的氣象主管機構的同意。

第十九條依法保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或者擅自移動。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因不可抗力因素遭受破壞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修復。

第四章監測與預報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監測信息共享數據庫。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共享數據庫的管理工作。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提供與氣象災害有關的大氣、水文、環境、生態等監測信息,并相互及時通報預報、預警信息。

第二十一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監測、預報,及時提供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旱澇趨勢氣候預測,并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通報有關部門。

第二十二條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根據可能造成氣象災害的監測信息和天氣變化趨勢,按照國家氣象主管機構的規定向社會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

第二十三條各級廣播、電視臺站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網站收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要求播發的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應當及時向公眾傳播;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補充、訂正預報,應當及時增播或者插播。

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以及通信運行企業向社會傳播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應當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并公布時間和氣象臺站的名稱。

機場、港口、車站、高速公路、旅游景點、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管理單位,在接到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應當及時向公眾傳播,并采取相應防御措施。

第五章防災與減災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重大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預案,建立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機制和預警應急系統。

重大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氣象災害的性質和等級、組織指揮體系及有關部門職責、預防和預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和響應程序、應急保障和后期處置等內容。

第二十五條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氣象災害的嚴重和緊急程度,決定啟動并組織實施重大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預案。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應急預案的分工做好相應的工作。

啟動和終止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

第二十六條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對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及時劃定氣象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逐步設立鄉村氣象災害義務信息員。鼓勵志愿者參與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幫助群眾做好防災避災工作。

第二十八條發生重大氣象災害,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災害危害程度,采取停工、停業、停課、交通管制等必要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措施。情況緊急時,當地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企業、學校等,應當及時動員并組織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轉移、疏散。

對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采取的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措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妨礙氣象災害救助活動。

第二十九條重大氣象災害發生過程中,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所屬氣象臺站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跟蹤監測,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天氣實況和變化趨勢。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完善人工影響天氣的基礎設施,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有關部門,在大型水庫、城市供水和工農業用水緊缺地區的水源區域,森林火災頻發區,干旱和冰雹災害高發區域建立專項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并適時組織作業。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侵占、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設施的,由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非法向社會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二)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以及通信運行企業向社會傳播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不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的。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關企業事業組織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由所在單位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后,未按規定的程序啟動并組織實施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采取有關措施、履行相關職責的;

(二)未按照規定提供與氣象災害有關的監測信息和預報、預警信息,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應當組織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的項目未組織論證,造成重大損失的;

(四)廣播、電視臺站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網站未及時播發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或者未及時增播、插播重大災害性天氣補充、訂正預報,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三十五條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因,導致漏報、錯報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

(二)出具虛假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的;

篇8

關鍵詞:種植業;成就;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8-0021-1

1 中國種植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近年來,中國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農惠農政策,包括取消農業稅、特產稅和牧業稅,對農民實行種糧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這些方針政策的指導和帶動下,中國種植業發展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好形勢。概括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的成就:

(1)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發展。(2)經濟作物持續穩定增長。(3)區域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4)園藝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5)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6)種植業功能日益拓展。

2 中國種植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盡管中國種植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總體上看,還處于傳統種植業向現代種植業轉變階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2.1 資源約束日益趨緊 資源緊缺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近年來,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而與此同時,耕地和水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成為制約種植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耕地的主要矛盾是總量不足和質量下降。

2.2 農業災害威脅加劇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嚴重發生,對種植業生產的影響呈加重趨勢。隨著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快,災害發生形勢將更加嚴峻,加之我國農田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的風險和不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加,給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2.3 勞動力素質不高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民文化程度低。其次是種植業生產的兼業化趨勢明顯。

2.4 科技進步亟待加快 在資源日趨緊張、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種植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

2.5 生產組織化程度低 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是中國最主要的生產組織形式。全國平均每個農戶經營土地規模僅為8畝,這種小規模的分散經營嚴重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3 中國種植業發展前景展望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種植業是農業的基礎。保持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種植業發展正處于傳統種植業向現代種植業的轉變時期。加快種植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現代種植業發展,這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歷史任務。

4 推進現代種植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完善扶持保護政策 種植業生產比較效益相對較低,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較高,要保持種植業長期穩定發展,必須根據生產、市場和效益的變化,及時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增強支農惠農政策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切實保持農民的合理收益,更好地發揮政策引導生產的作用。應在鞏固、完善、強化現有各項政策的基礎上,總結、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逐步構建適應現代種植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4.2 合理保護利用加強資源 按照確保2020年耕地面積不低于18億畝的目標,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保護的執法力度。加大國家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投入,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產出能力。建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網絡及預警系統,加強對耕地質量變化的動態監測,為開展耕地質量建設提供依據。加快農田節水、測土配方施肥、高效施藥等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3 加快種植業科技進步 通過項目帶動和機制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建立“課題來源于實踐、成果應用于生產”的科研機制。加強重大技術攻關,力爭在新品種培育、植物病蟲害防控、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高效利用、關鍵農業設施和主要生產環節農機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示范展示等方式,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針對種植業勞動力素質下降的現狀,切實抓好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努力培養一大批適應現代種植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

4.4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及時災害預警信息,指導災區落實各項災害防御措施。加強災后恢復工作,努力彌補災害損失。積極開辟水源,建設農田排灌設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推廣實用抗災技術,增強抵御災害能力。根據災害發生規律變化,調整作物布局和種植制度,變被動抗災救災為主動防災避災。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方針,加強監測預警,加大防治力度,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害損失。加快構建新型病蟲害防控體系,大力發展多元化、社會化、專業化病蟲害防控服務組織。

4.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提高土地產出率,加強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土地平整、溝渠配套、地力培肥等為主要內容的標準農田建設。圍繞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良種繁育、病蟲防控、地力監測、農田節水等設施。圍繞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農機裝備條件建設,加快技術和機具研發,提高農機裝備數量,推進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篇9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建設“生態____、美麗鄉村”為目標,以提升質量、增強效益為重點,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擴生態綠線,守生態紅線,為改善生態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貢獻。

按照“鄉村綠道網格化、村莊植綠園林化、荒山造林規模化、干果管理集約化、資源保護常態化”的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科學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森林植被恢復工程、鄉村綠道工程、村莊綠化提檔升級工程、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工程、林木種苗產業工程、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工程、森林資源保護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全年完成營造林2759畝,四旁植樹92萬株,育苗6100畝,全面提升我縣林業生態建設水平,高質量、高效益推進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建設。

(一)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薪炭林工程1700畝,工程區位于澆底鄉澆底村、翟莊村、金古垛和王莊鄉棄里村,造林樹種為刺槐,造林密度每畝222株,株行距2×1.5米,采取專業隊造林的方式,推廣整地保墑、穴面覆蓋、截桿栽植等抗旱造林措施,提高造林質量,提升成林速度。

(二)森林植被恢復工程

森林植被恢復工程559畝,工程區位于隆化鎮遼寨河村和西閆鎮曹公村,造林樹種為油松,采取專業隊造林的方式,推廣營養袋苗木等抗旱造林技術措施,科學施工,規范管理,保證質量。

(三)鄉村綠道工程

鄉村道路綠化50公里,以鄉村路和田間路為重點,補齊空檔,連接斷檔,連線循環,栽植樹種要適地適樹,以楊樹、柳樹、國槐等鄉土樹種為主,打大坑,栽大苗,澆大水,保成活,增景觀。實行鄉村組織實施、部門聯合驗收、財政適當補貼的政策,以鄉鎮為單位進行規劃落實,春季完成綠化任務。

(四)村莊綠化工程

按照以人為本、美麗宜居的標準,對10個村進行園林綠化提檔升級,要選擇不僅有一定綠化基礎,而且還有一定綠化拓展空間的村,一村一個規劃,一村一個模式,進出村路、環村林帶、村內街巷、公共場所、家庭院落等全方位綠化美化,針闊葉樹搭配,花灌木點綴,建成樣板村、標桿村,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

(五)干果提質增效工程

以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工程為標桿,在王莊、南梁、南唐、里砦、橋上等5個鄉鎮13個村完成工程建設任務6000畝,3-5月份春剪及追肥,5-7月份夏剪及高接換優,10-11月份秋剪及施基肥,常年進行病蟲害防治,確保每塊地每株樹都管理到位,并根據工程時序進度及時驗收兌現補助資金。

同時,完成干果經濟林建設任務500畝,并做好上年度工程補栽完善工作,積極創建金字塔形技術服務隊伍,縣級有強專家,鄉鎮有技術員,村村有土專家,戶戶有明白人,整體推進全縣核桃經濟林集約化管理,在提質增效上實現新突破。

(六)林木種苗產業工程

鼓勵社會育苗,突出鄉土樹種,完成育苗6100畝,其中闊葉苗1000畝,定植大苗500畝,要打破小而全、質差品劣的怪圈,以優質高效苗木為引領,在發展上求規模,在特色上求效益,逐步壯大林木種苗產業。

(七)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工程

進一步強化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工作,林權所有人是管護責任主體,要做到常年管、管常年,確保管護效果。縣、鄉、村要根據有關標準進行驗收,并將驗收結果張榜公示,及時兌現國家級公益林管護補助,確保森林得管護、林農得實惠。

(八)森林資源保護工程

嚴守生態紅線,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強化森林防火,按照全覆蓋、零空隙、網格化的要求,在宣傳上有聲有色,在巡護上不留死角,在保障上人物齊備,在打擊上嚴處重罰,各級值班值守全天候,應急撲救隊伍靠前駐防,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以楊毒蛾、春尺蠖等易大規模發生的森林病蟲害為重點,及時準確預測預報,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早發現早防治,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森林病蟲害;強化林地管理,嚴肅林地征占用審批工作,嚴格執行《____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嚴格管理林木采伐限額,繼續保持打擊非法侵占林地的高壓態勢,堅決守住生態紅線,確保林地資源的安全。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認真貫徹落實李小鵬省長提出的造林綠化“三增三不減”工作舉措,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是林業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林業的負責同志是林業建設的主要責任人,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各鄉鎮主要領導要把植樹造林工作作為春耕生產的第一仗,親自規劃,親自部署,親自落實,以實際行動引導帶動造林綠化工作。

(二)嚴格標準,規范操作。

嚴格標準就是明確每項工程的具體標準和指標要求,規范程序就是列出每項工程的操作流程圖,上個環節不合格不能進入下個環節,哪一項指標達不到要求都必須返工,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落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把關,始終保持標準不降、尺度不松,干一流工程,創一流業績。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專群結合、聯防聯治”的原則;以機制創新、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監測預報為核心,加強生物防治示范區和應急防控體系建設;實行“以無公害防治措施為主體的人工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飛機防治與地面防治、專業隊防治與群眾防治、白蛾防治與其它病蟲害防治相結合”的治理策略,進一步壓縮發生面積,降低蟲口基數和危害程度,堅決遏制美國白蛾高發勢頭,為保護森林資源和促進森林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防控形勢

年我市通過實施飛機防控、生物防控、專業隊防控等綜合措施,呈現了發生面積壓減、范圍縮小、危害減輕的良好趨勢。但美國白蛾疫情發生范圍已覆蓋全市所有鎮、街道、經濟開發區,點多面廣、分布分散;個別區域存有較高蟲口,且越冬死亡率低,留有隱患;城鄉結合部、畜禽和水產養殖小區周邊、蠶桑養殖區等部位存有薄弱環節。根據省、市專家意見,預測我市年美國白蛾疫情極有可能出現前低后高走勢,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對此,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克服麻痹、僥幸心理,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得力措施,密切配合協作,嚴格落實責任,鞏固防控成果,有效防范美國白蛾疫情,確保圓滿完成防控目標任務。

三、目標任務

(一)防控目標。全市第三代平均有蟲株率控制在1%以下,葉片保存率在90%以上。主要風景區、交通要道兩側及重大活動場所等關鍵部位林木有蟲株率控制在0.1%以下,葉片保存率95%以上。

加強監測和查訪工作,準確掌握蟲情發生情況,監測覆蓋率達100%、測報準確率90%以上。突出抓好檢疫執法工作,加強防控監管,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95%、調運檢疫率達95%以上。綜合運用人工剪除網幕、殺蟲燈誘殺、釋放周氏嚙小蜂、噴灑無公害藥劑等綜合措施,防治率和無公害防治率達到100%。

(二)防控對策。采取“普防第一代,查訪第二代,監控第三代”的防控策略,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體系建設,提高防治成效,促進科學防控。加強防治設計管理,科學制定防治實施方案,實行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對疫情較重的區域,原則上以飛機防治為主;對疫情較輕的區域,實行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對于平原地區,寄主樹種單一、面積較大的,以噴灑蘇云金芽孢桿菌、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防治為主;重災區實施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藥飛機防治,并及時做好人工地面補防;養殖區域實施人工物理措施全面防治。對于低山丘陵地區,闊葉樹和果樹比較集中連片、疫情中度以上發生且無養殖區的,實行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藥集中飛防為主;輕度以下發生區域,寄主樹種較豐富,采取釋放周氏嚙小蜂、人工物理防治為主。在防治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避免對桑、蠶、魚、蝦、家禽、蜜蜂、螞蚱等養殖區非標靶生物的傷害。

(三)防控任務。

1、開展技術培訓,普及監測普查和防控技術知識。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采取不同形式,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市、鎮兩級全年分別舉辦各類培訓班不少于2期,鎮(街道、開發區)負責為每個村培訓至少1名技術明白人。

2、建立健全監測預報體系,加強監測普查與測報站點的建設與管理。設立市級中心測報點,提供專項經費,配備必要設備。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要進一步加強蟲情測報點的建設,列支專項資金,為重點測報點配備先進測報儀器和信息傳輸、交通工具等設備,保障測報工作順利開展;要按照《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和《省級中心測報點管理辦法》要求,做好美國白蛾系統調查與記錄,并將調查情況及時逐級上報,為防控決策提供可靠依據;要根據調查和監測情況,作出科學預報,指導防控工作開展。

3、適時飛防,提高飛機防治美國白蛾兼治其它食葉害蟲工作的水平。飛防費用低,僅相當于人工防控的六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飛防既經濟又有效,兼治了農林其他害蟲,一法多效,一舉多得,節約人財物,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大飛機防控力度。

4、加大生物防控力度,建立美國白蛾生物防治示范區。經過近年防控,美國白蛾在部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危害程度減輕,防控工作開始轉入以生物防治為主,人工物理防治為輔的軌道上來。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周氏嚙小蜂、蘇云金芽孢桿菌、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不同類型的生物防治示范區,進一步探索長效防控機制。

5、儲備應急藥劑藥械,保障防控工作開展。根據《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和《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省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的規定要求,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要列出專項資金,采購儲備應急藥劑藥械等救災物資,及時扶持防治專業隊伍和社會化防治服務組織,做好疫情防控應急準備工作。

6、建立市、鎮、村三級專業防治隊伍。要進一步加強專業防治隊伍建設,配齊配足相關設備。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規范、設備先進、技術過硬、人員穩定的防治專業隊伍,形成穩定的防治格局。

四、防控技術措施

(一)全面普查、重點監測。市林業局成立專業普查監測隊伍,制定實施方案,每個鎮、街道、經濟開發區至少設立2處監測點,懸掛2盞誘蟲燈、性誘捕器,每個監測點要固定2名蟲情監測統計員,定期統計上報監測數據。每村要有1名蟲情調查監測員。從初到底,對本轄區內的所有樹木實施全面調查,特別是對交通沿線、庭院、貨場、養殖場、垃圾場等周圍易發生美國白蛾的林木作為重點,及時準確掌握實際情況,根據蟲情采取適宜的防治方法進行除治,防止擴散蔓延,做到一旦發現,及時上報,及時防治。

1、普查監測時間:

⑴成蟲。

⑵卵。

⑶幼蟲。

⑷蛹。

2、重點普查樹種:毛白蠟、楊樹、法桐、山楂、桑樹、泡桐、臭椿、柳樹、國槐、桃樹等。

3、普查方法:一是抓住幼蟲網幕明顯的特點,查看樹冠上是否有網幕,計算有網株率和平均每株網幕數。第一代幼蟲網幕集中在樹冠中下部外緣,第二、三代幼蟲網幕集中在樹冠中、上部外緣。二是成蟲期利用誘蟲燈誘成蟲,確定發生期。

(二)建立報告制度。在美國白蛾發生防控時期,即份,實行周報告制度,每周五向市林業局報告防控工作情況,一旦發現美國白蛾疫情,隨時上報。在各代幼蟲防治結束后,組織人員檢查防治效果、調查統計壓縮發生的面積,及時報告轄區內美國白蛾的發生和防控工作情況。

(三)采取綜合手段防控。要抓住“三個時機”(第一、二、三代幼蟲危害期)“四個環節”(成蟲羽化期、卵期、幼蟲網幕期和下樹化蛹期),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1、殺蟲燈誘殺。成蟲羽化期,在村莊四旁、林帶及片林內,相隔400米左右,將殺蟲燈懸掛樹上2~3米處,掛燈處要求無高大障礙物,每天從下午7時至次日6時開燈誘殺。

2、人工剪除網幕。在幼蟲網幕期,組織專業隊、發動群眾利用高枝剪剪除網幕,就地挖溝集中存放,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幼蟲3齡前的網幕,剪除網幕后,再噴灑無公害藥劑防治已擴散的幼蟲;對幼蟲4齡后的網幕,要先噴灑無公害藥劑防治,再剪除網幕,清除殘留的活幼蟲。

3、地面噴霧。在幼蟲期,噴施無公害藥劑進行全面防治。

4、飛機防治。在幼蟲期,制定科學的飛機防治作業方案,要嚴格按照省制定的《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技術規程》,周密組織,確保安全有效。

在藥劑防治中,要推廣使用滅幼脲類、森綠、林得保、48%噻蟲啉、阿維菌素類、甲維鹽、病毒、Bt等無公害藥劑防治。可加適量的尿素作沉降劑、食鹽作滲透劑、有機硅作粘著劑。

5、適時適地釋放周氏嚙小蜂。在老熟幼蟲下樹前期,選擇近1個月內未采取藥劑防治、或有蟲株率較低的區域,氣溫在20℃以上的無風天氣,上午10:00至下午5:00,按幼蟲和周氏嚙小蜂1:3或1:5的比例,將寄生的柞蠶蛹用圖釘或膠帶固定在樹枝、樹干上。每代放1~2次。

五、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控責任。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及有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防治美國白蛾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防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困難。要按照美國白蛾防控責任書的要求,堅持上下聯動、屬地管理、部門配合、各負其責、聯防聯控,切實做好轄區內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具體組織防控工作,將普查監測、防控措施落實到人員、林片。財政部門要把防控經費列入預算,做到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及時撥付有關資金。城建、園林部門負責城區內所屬公共綠地的防控工作。交通、農業、水利、公路、鐵路、部隊等部門負責所管轄地林木的防控。林業部門負責普查監測,綜合分析數據信息,預報,搞好技術指導和培訓,提出防治方案,采購調劑藥械,做好檢查和技術指導。

(二)大力宣傳,提高防控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形式,大力宣傳美國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普及防控知識,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投入到防治工作中來,形成人人參與、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新聞媒體要與林業部門配合,在美國白蛾防控關鍵時期大量播放公益廣告,電視臺實行滾動播放公益廣告。

(三)完善聯防聯治機制,推進社會化防治。要大力推進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形成“統一作業設計、統一防治作業、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檢查驗收”的聯防聯治機制,提高整體防控效果。要鼓勵和引導不同形式的組織和個人成立防治專業公司、森林醫院等,開展承包防治、技術咨詢等業務。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要引導農戶,建立聯戶合作防治、組內或村內統一防治的防治聯合體和應急處置聯合隊,實行聯防聯治、群防群治。要研究落實路林員、護林員兼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的一崗雙責機制,形成穩定有效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