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很多的有利條件。其一,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各種事物都感到好奇,比成年人更富于幻想,他們頭腦中思維定式比較少,無框框制約,可塑性強。這種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欲正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趣味性和知識性較強,為學生提高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創造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是憑借課文進行各方面的培訓。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教育因素。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找出“雙基”與教育訓練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五種創造思維能力的訓練策略
1、假設思考。假設思考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假設性問題,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回答。如在《列寧和士兵》一課中設計假設問題:“假設列寧真的忘帶通行證怎么辦?”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的聯想,他們紛紛替列寧想辦法。有的說:“可以拿報紙上的列寧像給士兵看。”有的說:“等一會兒,有認識列寧的領導來了就可以證明了。”還有的說:“可以叫士兵的隊長來。”這樣講有利于培養學生臨場應變能力。
2、發散思考。發散思考是指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是創造思維的重要方式,是產生創造設想的基礎。有的課文給出了某種情境下一種解決問題的想法或做法,教師可引導兒童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發散思考。如在講《司馬光》一課時,教師提問:“今天,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形,你還有什么方法救缸里的小朋友?”學生思考后積極發言,有的說:“把一根竹竿放在缸里,小朋友抓住桿子就爬上來了。”有的說:“找一臺抽水機,把缸里的水抽干了,小朋友就得救了。”有的說:“幾個小朋友一起推大缸,缸倒了,水流出來了,小朋友就得救了。”當然,學生想出來的方法可能不切實際,但老師要善于發現并肯定他們的新穎獨特之處,鼓勵他們異想天開。
3、合理想象。。
所謂想象,就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合理想象訓練就是讓學生對課文中未交待而又需要理解的地方展開想象,對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例如:三年級《豐碑》一課,講的是在過大雪山的路上,軍需處長沒有穿棉大衣,凍死在大雪山上。課文沒有交待他為什么沒有穿棉大衣,可以設問:軍需處長是管發棉大衣的,為什么沒有棉大衣穿?提問后學生沉思了。他們設身處地替軍需處長想了許多原因:軍需處長把棉大衣給傷員了;軍需處長把棉大衣給新來的戰士了;軍需處長把棉大衣給又瘦又小的戰士了。學生越說越對軍需處長肅然起敬,也就更加突出了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轉貼于
4、續換結尾。為課文續換結尾,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提供的故事情節,進行發散思維,編出新的結尾。例如,在《坐井觀天》教學中,當學生明白了井底之蛙代表一些目光短淺、所見有限卻自以為是的人,并知道不應該做這樣的人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訓練:安排一個小青蛙跳出井后的故事結尾,讓青蛙進行第四次對話。學生們續編了小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廣闊的藍天,向小鳥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或到田間捉害蟲等結尾。重塑了一個正視現實、勇于改錯的小青蛙的形象。這一環節的安排并非畫蛇添足,教者的用意是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并向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
5、解決問題。有的課文可以結合內容設計一些解決問題的活動。例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可以設問:西沙群島風景優美,但是生活用水十分缺乏。如果你來負責海島開發,會提出怎樣的開發計劃?學生聽到這個問題之后,特別感興趣,有的說:“可以搞人造雨。”有的說:“可以改造海水變淡水。”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設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應該注意的問題
篇2
所謂創造性教學,是以創造教育理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接受、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領悟前期獲取知識的方法,經歷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促使其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實行創造性教學,對教師來說,就是要求教師教會學生獲取、處理和加工信息,培養實踐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我們也知道,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人的語言能力又以他個人的思維為基礎,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應該從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有兩次大的快速發展,一次是6歲至8歲,另一次是9歲左右,這兩次邏輯思維的發展都有具體思維的參與和協商。簡單推理到11歲就已相當發達,純邏輯判斷能力要到12歲以后才能發展起來,這正是發展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
作為教師,我試著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大多數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聯想法、比較法、創造情景法、自由會話法、看圖說話法、游戲法、競賽法等來得到發展。
1.聯想法。一詞聯想,群體記憶,用已學的詞匯為基礎,橫向聯系、擴展,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使之在一詞聯想中展開。如:學動詞就要由動詞原形聯想到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形式,聯想到現在分詞和過去式、過去分詞;在學習國家語言名稱時,就要將人民、首都、貨幣等聯系在一起,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符合中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特點。
2.比較法。就是將某詞或談話要點作為求異點,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如學生學了短語in front of后,讓他們比較它與in the front of之間的不同,通過比較,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加強了他們的鑒別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3.創設情境,自由會話法。在學習了七年級上冊Unit5后,要求兩位同學假設互相碰面,A向B提出某種活動的建議(說明活動的時間、地點)A:××,do you have a basketball?B:Yes,I do,why?A:Let’s play basketball?B:Ok,I would love to play basketball.What time shall I come?A:About 9:00 tomorrow,ok?B:Ok,Where shall we meet?A:Let’s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B:All right.see you later.A:See you later.
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從簡單的方法模仿,到復雜的思維模仿,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每學完一個對話,就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所學對話和舊的知識創設情境,自己編一個對話,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激情。
4.看圖說話法。這種方法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還能訓練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其發散思維能力。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圖讓學生看,根據所學問答知識編一段對話。
A: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B:She angry with herbest friend.A:What should she do? B:She should write aletter.C:She should call her friend up.D:She should say she issorry.E:…….F:…….
5.用同一詞、詞組或句型說句子。它就是從某一詞、詞組或者句型為求異點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引導他們進行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變通性。
如:on duty:Who’s on duty?I am on duty.Are you/Ishe ondutytoday?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說出以下句子It'stime to swim/go home/have a rest,go shopping.
篇3
【關鍵詞】創造思維;創新能力
主席在1995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就已經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但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呢?以數學的教學為例,學習的方式不能表現為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活動,它應當以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與他人的交流為主要活動形式。包括思考、交流、推理、計算、表達、抽象、推廣等活動,即教師針對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探究意義的項目命題,讓學生借助于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以獨立式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過程。
一、創設觀察情境
心理學認為,認識事物一般從觀察開始。中學數學教學中圖形的識別、規律的發現、以及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抽象能力和運算能力等都離不開觀察。因此,創設觀察情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是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案例1:在教學指數函數概念中,設計如下情境:課前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正方形紙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折紙,要求觀察紙片發生的變化(①紙片變小;②紙片變厚……)假設原來的基本量為1,則折紙次數與變化量的關系如何?(①紙片面積y與次數x的關系:;②紙片厚度與次數關系:y=2)進一步觀察這兩個函數的共同特征,(自變量x出現在指數位置上且底數是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數)比較這兩個函數的不同點(底數不同),以此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
這樣的教材處理,可使學生親歷定義被概括的過程,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強化了學生內心的數學體驗,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逐漸敏銳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創設想象情境
想象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在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活動的設計師,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案例2:球的體積一課,有如下的教學情境設計:
發散性情境:你能求出鋼球、乒乓球、足球的體積嗎?(①將球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可測出球所排開液體的體積即為球的體積;②將空氣球充滿水,水的體積即為球的體積……)
觀察性情境:我們做個實驗,將直徑為R 的球裝滿水,再將水倒入底半徑和高均為R的圓柱容器內,觀察水面位置,在高的幾分之幾處?(大致在高的處, ,由此猜測,。)
想象性情境:如果要計算體積的球很大,比如地球看成球,能用上面的方法計算嗎?正如我們看到的,地球上的操場,湖泊均為一塊塊“平面”區域,想象地球表面被分成很多“平面”區域以其為底面,以球心為頂點,可得到很多很多的小錐體,這些小錐體的體積之和,就近似的等于地球體積,能否算出這個體積呢?(……R(……))
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潛在功能,讓學生在觀察想象的情境中,引發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和化歸思維能力,也使學生逐漸具有創造性的想象能力。
三、創設求異情境
積極的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征。求異思維就是不墨守成規、尋求變異、伸展擴散、創新立異的一種思維傾向和思維活動。顯然求異思維的最終目的是標新立異,也即出現了創新。發展求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求異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案例3:把一段半徑為R的圓木鋸成橫截面為矩形的木料,怎樣鋸法才能使橫截面的面積最大?
課本對本例題提供了利用三角函數法求解,主要目的是滲透設角引參的思維方法。如果在教學中生硬地講 解,學生雖然接受,但總覺得方法來得不自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不到知識建構的目的。事實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感到自然的思維是設矩形的長、寬分別為x、y則。求S=xy的最大值。由于學生知識的局限性,到此思路受阻,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此時把握時機,鼓勵他們探索創新不難獲得了S=xy消元后的二次函數法。略解:
因為,所以S=xy=x因為x>0,所以當即時,,此時,即矩形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于是學生有了成就感,教師再鼓勵學生求異,提出問題:能否找到一個與x、y都有關系的變量,利用已知條件將x、y用該變量表示呢?于是發現設對角線與一條邊的夾角為,則x=2Rcos,y=2Rsin,從而獲得了三角函數法(課本提供的解法)
到此處,學生往往有一種滿足感,這時,教師又提出問題:這題是否還有別的解法?如此激勵學生再次求異創新。不難得出如下解題思路:由題中結果,不難發現若恒成立,即可得出結論,于是進一步探索得出:因為,所以,當且僅當x=y時。
以上教學設計,既突出了重點,落實了雙基,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對培養學生積極的求異思維有良好作用。
四、創設延伸拓廣情境
在解題教學中,不斷深化問題的結論有意識的將結論延伸拓廣是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深刻性的一個有力手段。
案例4:勾股定理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三角形ABC的三邊之長是a、b、c,那么當滿足等式時,該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反過來,如果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則上述等式成立。如果讓指數做一些變化:2n,即,你可以發現什么?還有其他的問題嗎?a、b、c是確定的正整數,有多少個正整數n使得等式成立?
看以下勾股數組實例:(3、4、5)、(6、8、10)、(7、24、25)、(8、15、17)、(9、40、41)、(10、24、16)……,可以發現:①整數乘以勾股數仍然是勾股數,所以只要能找到所有互質的勾股數就能找到所有的勾股數。②在互質的勾股數中,弦是奇數。③在互質的勾股數中,如果勾股中的小的一個是奇數則弦等于大的數加1。有無窮多個勾股數具有形式(2x+1,2y,2y+1)。④在互質的勾股數中,如果勾股中小的一個是偶數,則弦等于大的數加2,有無窮多個勾股數具有形式(2x,2y+1,2y+3)。由此可見,對類似問題的研討決不是簡單的“解一個題”,它需要給學生以充分的從事自己探索與合作性活動以及反思的機會,反思所獲得的結論或使用的方法,這也同時要求教師應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對學生所提出的猜想和解答給予充分的理解與引導。這樣師生皆置身于一個心理放松,心扉開啟的教學氛圍中,讓整個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和諧共振,優勢互利的有效的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上面我們僅借助數學的教學過程為例,說明了一下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創新能力的途徑,當然這不是唯一的途徑,僅作為個人之見。培養創新人才需要大環境的支持,需要轉變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評價機制,需要W生克服懶惰、依賴思想,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積極投身到學習探索之中,不斷發現、猜想、證明、創造。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創新教育 創新性思維 教學環境
創造性思維,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能夠用一種不尋常的眼光看問題,在別人看不到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并且提出獨到而不一般的有效方法。
創新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是它體現了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民族,對世界文明已經和正在作出重大貢獻,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今后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創新。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出路是進行建立在反思基礎上的教育創新,而實行創新教育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中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常常按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就容易產生定勢思維。定勢思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起負面影響的定勢思維嚴重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力求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障礙,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
創造性思維是中學生根據已知的知識、信息產生不同于別人新穎獨特的見解。創造性思維與一般性思維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它的獨特性和新穎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思維的獨特性。對事物有不同尋常的獨到的見解,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觀點。(二)思維的變通性。思維能隨機應變。產生超乎平常的構思。(三)思維的流暢性。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點。
認識了創造性思維之后,就應該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知識的學習,開展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活動,把前人從實踐中抽象出的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鑰匙,并在這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獨立創造性。因此,我們要改變固有的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中發現問題,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找出超越一般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創造有利于激活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創造性思維經過認識和強化之后,教師應該創造有利于激活創造性思維的環境,中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人格因素除遺傳外,個體成長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的影響也很大,教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創造這樣的環境,促使青少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
首先,營造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寬松和諧的家庭氣氛可以使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現。只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獨辟蹊徑。教師在與家庭結合介紹學生學習情況時,應有前瞻眼光,肯定學生的潛能,評估上看獨創效果,不能以一兩次分數論英雄,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獨立獨創性的培養,那種簡單、粗暴的不圖發展不讓學生求異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環境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獨立性的培養。
三、營造民主、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
活躍、獨立和自由的個性是創造性思維萌發和生長的基礎。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用更加積極、平等、寬容和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放棄唯我獨尊,唯書獨尊的觀念,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者和欣賞者。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是激發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創造性思維形成、萌發的重要條件。
例如:在閱讀教學上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呢?
第一,讓學生善于提出問題,也就是善于質疑。如上所述,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在于獨立思考不重復前人,不墨守成規,敢于從實際情況出發,在獨立思考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明代心理學家朱熹曾說:“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閱讀時要讓學生排除對眾人和權威在心理上的壓力,敢于說“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中國石拱橋》這一課,很多學生對橋長與每個石孔長度之和不一致提出疑問。大到內容、主題篇章結構,小到字詞的音、形、義,都需要引導學生“于不疑處有疑”,從而提出疑問,進行創新。
第二,讓中學生善于想象和聯想。想象是創新的源泉。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因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不可忽視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比如課文《桃花源記》,學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續寫內容,充分展現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聯想和其他相近作品進行比較或針對某一作品的主題進行發散性思維,以便得出新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第三,讓學生善于比較。比較法閱讀,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考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事物的一切。”如把魏巍的《最后一課》與都德的《最后一課》這兩篇課文放在一起比較,就可以讓學生從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等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甚至獲得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信息以外的知識。
第四,課外實踐活動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中學生的課外活動是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而且是激活中學生思維,增加學生信息量的重要方式。因此,課外實踐活動可以拓展中學生思維的空間。
篇5
關鍵詞: 美術課 創造性思維 培養途徑
創造是美術的靈魂,沒有創造,就不會有美術,美術作品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的。目前,美術教育工作者都已經意識到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性。美育不同于智育,相對而言,留給學生們的創作和想象空間很大。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起著啟發和激勵的作用,而非框死和禁錮他們天馬行空的創造性思維。在美術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激發上課興趣,為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提供搖籃
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增強美術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美術教學中,我沒有給孩子們灌輸太多的美術專業知識,而是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再結合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上一年級《巧用紙餐具》時,我事先準備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餐具,如紙杯,紙盤,塑料吸管,塑料勺子等,啟發學生了解美術與環保是息息相關的。在我們身邊,可以找到許多類似紙餐具這種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物品,稍加改變,就可以成為情趣盎然的藝術品。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蘊含著美的源泉,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挖掘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的構件,就不可能正確認識與理解藝術美。激發學生從小懂得依照美的規律創造美、點綴生活的興趣和欲望,是美術老師的重任。這節課展示的是學生利用廢舊的紙餐具制作出的小作品:動物、植物、生活用品等。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游戲導入課程學習,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腦筋急轉彎”的游戲,用剪刀將紙杯、紙盤、紙飯盒等一次性紙餐具或橫或豎地剪開,然后隨意組合,看一看,誰能馬上聯想到更多的東西。比如我手拿飯盒一張一合,并且模擬著童話故事里的聲音說:“哈哈,你們好呀!猜猜我是誰?”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是老虎!”“是方頭鯨!”“是妖怪!”將紙杯縱向剖開,再合在一起,學生會說:像小船、像搖籃、像公共汽車的候車亭等。學生的聯想是再創造的基石,沒有生動活躍的聯想,藝術作品就缺少打動人心的閃光點。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放松自己的思維神經,為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礎。
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為創造力培養提供扎實的基礎
美術欣賞本身就是一種精神與心智的活動,把孩子的視覺神經帶到一個特定的藝術境界,讓他們通過對美的欣賞,引發聯想,突破創造性思維的苦澀感,為新興的創作開辟一條有效的途徑。在方法上,一是帶領兒童到大自然中觀察。二是在室內觀察實物與圖片。
大自然是神奇多彩的。絢麗的色彩,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新鮮而神奇的魅力,他們習慣用鮮艷的純色概念化地表現物象,比如把樹涂成一種藍色,天空涂成一種綠色。那么樹究竟是不是一種綠色,天空是不是一種藍色?我認為課堂教學應深入自然,讓學生認真觀察校園。比如四年級《四季的色彩》,這是一節以了解色彩知識為主線,讓學生感受大自然魅力,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繪畫表現形式有初步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表達能力。對于這個課題我安排一節戶外寫生課,讓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戶外,充分體驗和感受大自然。學生在細心觀察自然的過程中,興趣很高。大自然的色彩千變萬化,鼓勵學生多到自然中觀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色彩感受,到大自然中尋找美、采擷美,充分發揮創造力和表現力。
把實物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一邊觀察一邊描繪。四年級的《自行車局部寫生》,這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對自行車的寫生,引導學生學會精細地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準備自行車實物,讓學生分析自行車的構造,再結合書本上的作品,最終創作出自己認識和理解的自行車局部作品。
三、鼓勵學生積極嘗試,為創造力培養提供創作的動力
篇6
【關鍵詞】趣味;游戲;動畫;比賽;討論;學習物理
“寓教于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游戲中開始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隨孩子快樂成長,同時玩也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如果我們把“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做到這一點,我就時常讓學生在“玩”的氛圍中學習物理,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切實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愉快地學,教師輕松地教,而且還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所做的一些嘗試。
1. 在魔術和游戲中學物理
物理課上,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經常改進演示實驗,盡量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為了增加樂趣,有時還把實驗變成魔術或游戲來做,這樣一來,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我講“液體的沸點跟氣壓的關系”時,我先做一個“冷水使熱水沸騰”的小魔術,先在燒瓶中裝適量的水加熱至沸騰,停止加熱,然后用瓶塞將瓶口塞住,將燒瓶倒置過來,再將冷水澆在燒瓶上,會發現瓶中的水會重新沸點起來。學生就感到很神奇,此時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課題。
再如我在講《大氣壓》時,我首先拿出一對事先抽成真空的馬德堡半球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個大力士冠軍賽,看哪位同學能把這兩個半球分開?”同學們一聽,立刻情緒高漲起來,不少同學躍躍欲試。于是,我先找一位身單力薄的男生來拉球,,可他用勁全力也不能把球拉開,這時,一位身強力壯的男生跑上講臺說:“老師,他沒勁,讓我來吧!”我同意了他的請求。于是大家大喊為他加油,可這位同學最后也無可奈何地敗下陣來。于是有同學提出讓兩位同學來拉,還有有些同學說,這球本來就是一體的,根本拉不開,我笑而不答,只是輕輕擰開抽氣閥們,然后讓一位弱小女生來拉,只見她輕輕一拉,球便一分為二。頓時,大家唏噓不已。于是我引入“大氣壓”這個課題,同時讓同學們當場用抽氣機抽氣,重做拉球實驗,到此學生對大氣壓的作用深信不疑,同學們在這種玩的氛圍中認識到了大氣壓的威力。
魔術,它具有神奇的魅力,給人帶來濃厚的興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游戲,由于眾人的參與,而使大家其樂融融。物理課本中有許多演示實驗,如果老師直接去做,可能遠沒有把它變成魔術和游戲去做,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興趣更大,記憶更深刻,效果更好。
2. 把玩具拿到課堂來學習物理
實驗器材是我們理化生教師的法寶,學校配備完備的實驗器材是有限的。教師親自動手制作實驗器材,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于是我經常發動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制器材,對此學生了此不疲:有的學生孤軍奮戰,有的合伙制作,有的請家長幫忙,有的甚至把小時侯的玩具也拿到課堂上來做實驗。你還別說,有的玩具在實驗中效果還真好。我們在研究“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的對比實驗”時,為更好地應用“控制變量”來研究這個問題,有學生用玩具小車來做實驗,需要小車滾動時可自由滾動,需要小車滑動時只要用東西固定小車車輪就可輕松實現,操作起來方便可行,而且效果明顯。比教材中安排的器材更能體現“變量控制”。
如果我們充分利用身邊的豐富資源如:廢舊飲料瓶、氣球、乒乓球、玩具等,再發動學生動手制作一些簡單器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進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同時又可在我們的課堂上發揮它們的用武之地,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3. 把動畫拿到課堂來學物理
我們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過程或現象若制成動畫課件,不僅使學生在愉悅環境中學到知識,還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微觀的問題宏觀化,更重要是一些變化迅速的物理現象或過程,我們根本無法用肉眼觀察清晰,但運用動畫的“慢鏡頭”的方式,可以清晰、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這樣對學生理解物理過程、分析物理現象、總結物理規律都可起到很大幫助。例如:我們在學習“彈性勢能和動能之間的轉化”時,需分析從高空下落的皮球著地和離地時,球發生的形變,可我們用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這個形變現象,只能憑想象來分析,這就給不少學生理解球的能量轉化帶來障礙,若借助于多媒體課件,應用動畫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展現這個形變過程。當然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以前許多繁雜的問題,課堂上恰當運用教學課件再配上合適的動畫,會給我們的課堂增添不少亮色。
4. 運用“順口溜”來學物理
“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橫生。一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若把它編成順口溜,不僅使學生興趣盎然,同時也便于他們記憶和加深印象。我時常收集一些物理學中的順口溜,適當的時候教給學生,同時也讓學生自編順口溜。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面是一位學生學習《安全用電》安裝電燈的知識后,自編的一則順口溜:
火線零線并排走,火線下來進開關
開關出來進燈頭,燈頭分為螺掛口
掛口火零無尾首,螺口外套零線走
我們教師平時可留意報紙雜志上的有關內容,注意收集一些巧記方法,或者發動學生自己動腦編一些諸如上面的順口溜,對學生學習和記憶會有很大幫助。
5. 在比賽中學物理
初中學生具有爭強好勝,天性好動的特點,在物理課中適當設計一些比賽項目,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我在講《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時,我設計了一節比賽課,“電路設計大賽”一課:將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給了如下器材:兩節電池、三個開關、三個小燈泡、導線若于。要求每小組的同學先在紙在設計電路并畫出電路圖,然后連接電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哪個小組的同學連接的電路多并且又正確。教師在巡視中指出學生的錯誤并糾正。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6. 在“吵吵鬧鬧”中學物理
靜悄悄的課堂可能是許多教師期望長期所擁有的,但我的課堂經常是人聲鼎沸、吵吵嚷嚷,外人看來一定會認為教室內沒有老師,學生在鬧著玩呢,其實是學生在激烈地討論問題呢。可能您不習慣這種課堂教學,甚至還會對此很反感呢,但我卻認為:有目的、有計劃對學生“放任自由”,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一節課時,我給學生一個飲料瓶,請學生添加一些器材可以做哪些實驗:同學積極討論發言,提出很多方案:有的同學提出,加適量的水可以吹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有的提出在瓶中加入水并在瓶壁上鉆幾個小洞,讓水噴出來,探究液體的壓強跟深度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有的同學提出再加一支點燃的蠟燭就可以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等。在學生的爭吵和討論中學習了知識和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
我時常對學生這樣講:“智慧來源于學生,教師教給學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事實就是這樣,許多時候我們教給學生的方法還不如學生想的方法妙。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習,不僅可以激發靈感、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課堂睡覺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吵吵鬧鬧中,學會與人交流、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理解,同時還能密切同學關系、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 《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01
篇7
一、創設多種問題情境,營造開放的思維活動空間
問題是思維的鑰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創新的愿望。這就要求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不受教師的影響。大家知道,語文作為一門具有濃厚人文性和思維性的學科,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由于知識積累的差異、生活背景的不同,就會形成“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認識差異,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求異思維。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照本宣科,把教參的理解強硬地灌輸給學生,在考試中,用既定的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回答,這些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學生的求異思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看法。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教參上明確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現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學生可能認為愚公搬家是更省事,現代移民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如果學生有這種認識又未嘗不可呢?再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小說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還是菲利普夫婦,只要理由恰當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來說,對于學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師都應加以肯定,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讓學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輝的創新火花,真正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打破思維定勢、啟發奇異思維
以思維定勢解決問題固然方便,但往往流于一般化,既無深刻性,也無創新性。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根據問題的特點、要求、重點等采用靈活的思維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比較,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內驅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一系列認識活動中,從中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鼓勵學生尋求最佳方法,亦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有創造性的人,往往善于發現他人沒有采取過的新角度,達·芬奇認為,為了獲得有關某個問題的構成知識,首先要學會如何從許多不同的角度重新構建這個問題。借鑒這一觀點,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激活思維。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篇8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095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志、創新能力也已成為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展的需要,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創造性思維不是模仿現有的結論,而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的獨創,通過想象、推理得到屬于自己的新領悟。初中的綜合實踐課題材廣泛,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是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最好場所。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利用其特點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啟迪學生創造的智慧。
一、營造和諧氛圍,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綜合實踐課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和學生接觸的時間相對其他科目較少,因此對于教師在教學藝術方面的要求就更為嚴格,如何在盡量少的時間內贏得學生的認可,是我每學期開學前反復思考的問題。
第一節綜合實踐課,我決定致一段歡迎辭:“同學們,很高興成為大家綜合實踐課的老師。和你們在一起,我好像又回到了純真的學生時代,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帶來了青春和活力,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時光。同時,也真誠地希望同學們經過三年學習,能夠羽翼豐滿、展翅高飛。”事實證明這一點給學生留下了
較深刻的印象,語文課寫題為《講臺上的風采》的作文時,很多學生都提到了這段個人介紹,他們認為這種自我介紹較為成功地樹立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和善友好的形象。
在隨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注意盡量減少教學的規定,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積極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毫無顧忌地自由創造。同時,在對待班級不同的學生時要有合適的方法,巧妙對待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程度的學生。有些學生因為家庭困難,不能及時采購上課需要的材料,這時,我通常會不動聲色地將自己準備好的材料給這些學生,并聲明:這些材料請同學們幫忙制作,完成后我還要回收。如此,較好地顧及了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
在進行“水果拼盤”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時,我事先不對學生進行任何講授,改由學生分組合作,學生先介紹帶來的水果名稱、產地、營養價值等。其余小組成員自由提問,并根據回答問題的完整度,給學生先行獎勵,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水果拼盤的實際制作中來;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后,請代表上臺介紹本組成員、水果拼盤的名稱、寓意等,再由其他組同學提出改進建議。
在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充分自由地發揮想象,效果是很明顯的。學校的校慶活動中,學生的水果拼盤引起了較大的轟動效應,初一7班學生朱某的拼盤就是接受了本班同學“可以在西瓜上插幾根迷你煙火”的建議,在臺上展示時當眾點燃煙火,有很好的反響,學生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二、重視創造訓練,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包含的內容有很多,主要有觀察、想象、綜合實踐活動等。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以此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創造想象的內容,激勵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很多在成年人眼里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都會變換一種角色和思維來考慮:這個東西怎么會這樣,為什么會這樣呢?本學期我校的綜合實踐課開展了以“方寸之間有文化”為主題的篆刻活動。學生大多初次接觸刻章,表現普遍積極、很感興趣。我曾統一要求學生準備石質的印章材料(如巴林石等),學生會提出“為什么必須要用石質材料?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膠制品)代替?”諸如此類問題。作為該課教師,應該及時發掘這種創造性思維,以積極、嚴肅、認真的態度予以支持和鼓勵,并借此行為為模板啟發全體學生開展創造性思維活動,使其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絕不能以違反操作要求為借口批評、冷落、指責這類創造。在這樣的氛圍里,或許又有學生提出新的問題,然后學生和教師一起找出問題的答案,從而使綜合實踐的課堂教學初步達到一種良性循環。
在實際選定篆刻的內容時,有些學生偏好刻自己或父母、教師的姓名,有些學生喜歡名言絕句,有些學生喜歡美術圖案。在這種情況下,筆者不會硬性規定篆刻內容,而改由學生自己選擇、設計、篆刻,教師在其中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主要教學生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隨時點撥、提出建議,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創新,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對教材內容可進行適當的拓展,啟發聯想,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篆刻內容將結束時,可以組織討論學生制作的印章作品優缺點,教師可提示從刻章的整體布局、印稿設計、實際篆刻效果等方面評價,并適當聯系實際生活,與外面賣的印章有什么區別?自己制作的印章是否具有經濟價值?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學生自己制作印章的過程中,對篆刻的各方面知識有了初步了解,談起來自然頭頭是道。
實踐證明,“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需要填充的機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當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創新意識已經蘇醒,一旦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創新思維的火把就會被點燃,接著就是創新的熊熊火焰。
三、建立多樣的評價體系,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的優劣高下不但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同時,課堂教學評價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集中反映。
篇9
1.在寫話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寫話是小學一二年級的主要訓練內容。這部分內容通常是借助圖畫進行作文的。寫話中輔以漫畫讓學生進行作文是比較有趣味的。可以讓學生先說后寫,也可以讓學生先寫后說,培養學生思維的層次性。讓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言,教師不要急于表揚或進行評價,讓學生發散思維,觀察學生的作文的思路變化。在激勵學生口頭作文階段,可以充分利用“頭腦風暴法”先激勵學生暢所欲言,再用筆進行理性表述。雖然學生能夠寫出來,還要看學生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利用漫畫耐心誘導學生說出想說的話,把這些話連起來,看看是否能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讓別人一聽就能明白。例如五年級有篇漫畫作文。根據漫畫作文,實為看圖作文的一種,借圖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并用文字表達自己所思所感。仔細觀察漫畫,這是一組社會公德宣傳漫畫。比較人物動作和神態的變化,女生是主動去收拾垃圾,男生是書寫廣告標語。人物的內心需要學生用想象構建,事情如何引入,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聯想時間、地點、人物。具體到某一天上午或下午,學校還是街頭,同學的名字,都是學生創造性的工作,不必茍求學生表達的多么完美,或者符合情理,讓學生再現一個連貫的情節,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創造,要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只有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才能在交流中有更多的進步。
2.在命題作文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五年級口語交際――《記一次辯論會》。表面看來這是一次命題作文,但課本為學生提出了兩個角度,一是客觀角度展示辯論過程,展示別人對“卷有益”的看法,是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注重很多人的態度。另一個是個人角度展示辯論過程,自己選定一個鮮明的立場。如果學生沒有選定一方立場,就是沒有考慮好,也就說明學生的思維沒有激發,辯論與作文都很難繼續進行。究竟“開卷有益”還是“開卷無益”,因為經歷一次真實辯論的過程之后,學生一定會有所感觸。開卷有益指的是只要讀書就一定會有所收獲。要給學生講明的是學的知識越多,人自然就對書籍有一定的鑒別能力。所以當學生領悟到此,就自然明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這次作文是以一次生動的辯論賽為背景的,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辯論過程一定要強調雙方擺出自己的理由,讓部分學生作為旁觀者來鑒別。如果不健康的書對學生有害,那么請學生舉例,什么書籍有害?什么樣的書籍叫不健康的書籍?命題作文一定要結合某一特定的事情或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活動體驗來寫,讓自己寫作文時帶著沉浸于活動之中的心理來寫,充分表明自己當時的想法。
3.在自由作文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篇10
按照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平等的心態面對學生,以豁達、開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學生、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多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努力建立一個接納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對學習者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我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積極、肯定的情緒會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自身的心理素質,把真摯的愛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體會到師生共同享有一片陽光的平等。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尤其要鼓勵那些具有差異性、發展性的學生,使人人處在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之中。
二、放飛學生心靈,培養創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以解決學習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新穎的思維方式,創造出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等心理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改變單一發展學生聚合思維的做法,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以發散思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變革教材內容,運用創造思維。
變革教材內容就是從給定的情境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把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從課文中跳出來,在時間和空間上作出拓展性的延伸,注重聯系實際來談認識、說看法。如:學習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后,讓學生結合我國長江、黃河流域的情況以及周邊地區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的情況,拿出自認為切實可行的改善環境的措施,使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又如:在學了“No smoking.Please!”一文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smoking各方面危害的知識,給老師、父親或親朋好友寫一封勸說戒煙的信。
四、改變評價觀念,發展創新個性。
創新教學強調評價要具賞識性、激勵性,要著眼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給予更多的肯定、贊賞、表揚與鼓勵。樹立激勵性評價的觀念,能使教師對學生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創造出一種善意的環境,使學生產生熱情向上的信心,從內心產生對學習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如:在討論式教學和開放性的作文評價中,我善于理解學生在討論和作文中的思想和行為,捕捉其中的閃光點,欣賞他們的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新穎、獨到的見解,為學生的創新養成提供廣闊的空間。
五、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創新活力。
英語教學,亟待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演短劇。在學習了“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讓學生自己表演,通過短劇表演,學生體會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培養了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發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搞辯論。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會發出動人的火花,創造性思維也是如此。每個學生個體間的切磋辯論使每個學生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之中,每個參與者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思路接觸,每個學生個體都能受到其他學生提到意見信息的刺激與啟發,有利于激勵創造性的設想,從而達到鍛煉創造性思維的目標。3. 編故事。編故事是有利于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學完一個單元后老師給出常用的詞和詞組,讓學生用這些詞和詞組編一個故事,啟發學生心扉。中學生是一群生龍活虎、情感豐富的人,他們懂得觀察當今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其故事也是豐富多彩的。
六、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應運而生了, 它要求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更注重教法新穎,有創意,同時還要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開展共同的學習研究活動,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成為 真正的主角,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主動參與,銳意創新。
七、進行積極評價,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
教師在 英語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 尤其是對于迸發出的創新思維的火花, 更不能加以批評、指責和訓斥,這樣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因而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而客觀、公正、熱情、誠懇地進行評價, 鼓勵他們“異想天開”、“標新立異”,會滿足學生的成功需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 上一篇:運籌學最短路徑
- 下一篇: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