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

篇1

一、通過化學實驗來感性認識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學基本概念是從大量實驗事實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如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催化劑、質量守恒定律、飽和溶液等,對這些概念教師可加強直觀教學,盡可能通過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感性認識并形成化學概念原理。

例如,在學習“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概念時,除了做教材中的實驗外,還可以補充一個對比實驗,即用手撕碎一張紙和點燃一張紙的兩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撕紙的過程中紙由大變小了,紙的形狀變了,但紙還是紙,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是物理變化;在紙燃燒的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的灰,在這一變化中紙燃燒生成了不同于紙的灰,有了其他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讓學生從這兩個對比實驗中感性認識并形成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

再如,“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可以讓學生動手,室溫條件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不同質量的NaCl至有固體NaCl剩余,然后在有固體NaCl剩余的燒杯中繼續加水至固體NaCl溶解,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通過化學實驗事實,不僅使抽象概念具體化、簡單化,還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有層次性地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了概念原理,印象深刻。

二、加強聯系和對比,理解和記憶概念原理

化學概念和原理之間既有本質區別又有聯系,學習時不要孤立地、機械地單一記憶,應將不同的概念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內在聯系。

例如,辨析“分子”與“原子”,不同點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構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相同點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辨析“元素”與“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質宏觀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質微觀構成的。使用時要注意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再如,物質類別的判斷,首先要從所含物質的種類上是否單一判斷是純凈物(含一種物質)還是混合物(含多種物質),然后再從元素的種類是否單一判斷是單質(一種元素)還是化合物(多種元素),可用下圖表示出來:

三、突出對概念原理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每個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表達的,在理解時不可顧名思義,更不可斷章取義,要理解化學概念的關鍵詞,把握特征信息,將有關信息抽象化。

例如,“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溫度下”、“100 g溶劑”、“飽和狀態”、“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等關鍵詞,就勾勒出溶解度概念的特征信息。因此在講解過程中,應抓住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缺少任何一個要素談溶解度都沒有意義。

再如,“單質”的概念,其關鍵詞為“純凈物”,不能將“純凈物”改為“物質”,因為物質包括純凈物和混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就是單質,如金剛石與石墨。

又如,“氧化物”的概念,關鍵詞為“兩種元素,化合物,其一為氧元素”,掌握這些要素,書寫和判斷氧化物就很容易。如KMnO4雖然是化合物,也含氧元素,但不是由兩種元素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在學習每個基本概念時,教師都應突出對概念原理中關鍵字、詞的理解,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加深學生的記憶。

四、從正反兩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學中,在講授某些對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時,需要運用較多的例子。舉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題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劃分類別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傳遞的信息最有利于學生從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傳遞的信息最有利于學生辨別差異,適當運用反例,可幫助學生排除概念學習中無關特征的干擾,有助于加深對概念本質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著提出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在學習每個基本概念時,教師都應進行認真剖析,在剖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五、通過模型或媒體動畫模擬,直觀理解概念原理

初中化學有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較抽象。如分子、原子、化合價、原子內部結構、化學式等概念,它們都是無法用實驗驗證的,而學生對微觀概念比較難以理解,這時借助多媒體動畫來演示,形象逼真,生動易懂。

例如,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在配平時講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學生理解不是很深刻,我們可以用媒體動畫模擬水電解時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使學生對抽象的化學變化過程有直觀認識,從而領會為什么書寫方程式時要使方程式兩邊的原子一定相等,讓學生深刻理解化學變化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都重視從直觀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觀察現象上,那么學生形成概念時就會變得容易,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六、加強針對性練習,使學生鞏固并應用化學概念

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只有通過適當練習,才能達到鞏固、深化概念原理的目的。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的概念原理,教師要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再講評,對學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應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釋一些實際問題,是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在習題訓練中會應用化學概念原理,從而真正理解、掌握。為使學生運用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這類習題可以自行編制,但應循序漸進,適當設疑,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又能鞏固化學概念。

例如,學完“溶解度”概念后,可以設計如下針對性練習:

下列有關NaCl的溶解度,說法中正確的是(?。?。

A. 20 ℃時,18.0 g 的NaCl溶解在5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則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18.0 g

B. 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則NaCl溶解度為36.0 g

C. 20 ℃時,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則20 ℃時,NaCl溶解度為36.0 g

D. 2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則20 ℃時,NaCl溶解度為36.0 g

篇2

[關鍵詞]初中化學 概念教學 有效性

化學概念是用極精辟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物質的組成和分類、相互反應及變化規律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瘜W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學的本質,在整個化學學習中起著指導作用。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想象能力比較薄弱,現在的課本概念知識往往比較生硬,緊靠學生的自我理解是很難消化的,即使學生靠著死記硬背勉強記下來,在實際的解題中倘若不會運用,那么概念也就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因此學生加深對化學概念的透徹掌握和理解顯得尤為重要。

一、分析事物本質。理解化學概念

對于一些概念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剖析、講解,分析概念的本質,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關鍵詞語及相關特性,因勢利導,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關系,使化學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學中更好的發揮指導作用,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則要知道學生抓住“參加”(指已經發生了反應的部分,未反應的部分如過量的,不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在此例),“化學反應”(指質量守恒定律適用的對象,是發生了化學反應的物質,若物質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其質量關系與質量守恒定律無關)?!吧伞保ㄖ富瘜W反應生成的所有物質)和“質量總和”,幾個詞語,深入剖析。同時抓住“兩個不變”(1)元素(或原子)種類不變,反應前有幾種,反應后仍有幾種。(2)各原子的數目不變,反應前為多少個,反應后仍為多少個,就能使“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自如了。再比如氧化反應概念中的氧,很多學生錯誤的理解為氧氣,事實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氣,它還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二、加強直觀教學,牢記化學概念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原因,他們的思維主要以直觀為主。因此,在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時,要盡量利用直觀的手段。各種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運用在教學資源中,使得課程變得多元化和現代化。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形象生動的展示出化學反應的過程,利用圖片視頻等等可以使得知識點更加生動形象。

比如,原子、分子的結構,它們是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想象不出來。這時候,老師可以用模型來幫助學生認識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的結構,從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時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教室播放很多已經生成的化學實驗過程,一些大型的、需要化學材料特別多的化學實驗都可以通過電教化的方式直觀形象的傳達到學生的大腦中。針對初中生思維活躍、對于新事物充滿好奇等等性格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牢牢記住化學概念,過目不忘。概念的理論性過強,對于初次接觸化學理論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的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能直接觀看到實驗現象,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

三、深化對比教學。形成化學概念

篇3

一、課前預習略讀,為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閱讀教學理論告訴我們,課前預習略讀能夠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提前的了解.初中化學是學生剛接觸的學科,學生往往帶著好奇心進行提前預習.而教師有目的地布置預習,能讓學生知道課前需要閱讀哪些內容,閱讀中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是難點內容.這樣,為學生即將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學實踐表明,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前略讀預習需要教師在課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閱讀習慣.例如,在講“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略讀,并提出問題:人體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多少種?學生在課前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幾個學生說說有哪些營養物質,人體最需要哪些常見的營養物質.對學生預習閱讀中遇到的不懂問題,教師再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初中化學學習中的預習閱讀,能讓學生初步了解化學發展史、基本概念、現象、定理等.當然,對某種現象的認識與規律的掌握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二、緊扣課文閱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初中化學中的閱讀應該緊扣教材內容.整體感知是閱讀的第一步.在整體感知中,首先要了解一些概念與定律,然后找出關鍵性的語句,對化學概念與定律進行初步的理解,準確了解概念的內涵.例如,在講“溶解度”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圍繞幾個要點:①條件:一定的溫度;②標準:100g溶劑;③狀態:飽和狀態溶液;④質量:溶質的質量;⑤弄清楚什么是溶質,什么是溶劑.很多化學概念讀起來相似,學生往往混淆.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學生應該進行對比性閱讀,找出容易混淆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把它們甄別開來.例如,在講“溶解度”時,學生往往把它與“溶解性”混淆.在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對比其不同的地方.這兩個概念從字面上看,一個是“性”,一個是“度”.溶解性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它表示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溶劑里溶解性大小,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三、拓寬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布魯納認為,在發現學習中,人的直覺思維對信息的加工、儲存、提取產生一定的內驅力.根據這樣的發現學習原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要立足化學課本.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鉛筆上標有H、B等字樣,它們的含義是什么?不怕水的鳥籠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為什么有的玻璃不怕火燒?等等.這樣的內容,學生喜愛閱讀.又如,在講“碳酸鹽”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并把廣西桂林的蘆笛巖的景色從網上下載下來給學生看,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哪位同學能說出這樣美麗的溶洞中鐘乳石的化學成分是什么?這些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怎樣用化學原理來解釋成語“水滴石穿”?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其中原理的欲望,他們上網查詢相關的資料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樣的問題,在網絡上是很容易解決的.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同時,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對于學習化學的促進作用.

四、課后重讀鞏固,透徹理解所學知識

篇4

關鍵詞:化學 教學 樂學 效率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三章第一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八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二氧化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對氧氣制法復習提問的基礎上引出二氧化碳的制法同時對二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進一步復習鞏固了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的異同點等。

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身邊的化學物質、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大部分。就拿身邊的化學物質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篇5

關鍵詞:化學概念;教學探討;初中化學

一、注重直觀教學,引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

化學概念最大的特點就是抽象難懂。而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正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對抽象概念的學習一般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講授概念時,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如聯系生活、結合實驗、利用模型及多媒體等課件,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幫助形成或理解概念。

(1)聯系實際,以生活實例引出概念。生活中的化學距離學生最近,所以在化學教學時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既可以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生活實例,利于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又能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授化學變化概念時,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敗和瓷碗破碎等變化究竟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這個問題?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分析,食物腐敗之前可以供食用,腐敗之后不能食用。為什么食物腐敗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導學生得出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該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瓷碗破碎前后還是陶瓷,只不過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所以是物理變化,由此得出化學變化的本質為有新物質生成。

(2)結合實驗,用化學現象揭示概念。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許多概念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如“催化劑”概念的教學,讓學生觀察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幾個對比試驗。學生觀察到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很慢;用酒精燈加熱二氧化錳時不放出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時,放出氧氣的速度很快。這時如把混合反應后得到的剩余物進行分離,把分離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過氧化氫溶液混合,放出氧氣的速度仍然很快,這樣學生就建立了催化劑的概念。

(3)利用教具,從直觀模型理解概念?;瘜W中有許多概念與微觀結構緊密相連,它們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模型及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變成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模擬實物,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由感性向理性發展,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概念。例如在講授分子概念時,利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教具能直觀、清晰地反映水分子的結構,加深學生對分子概念的理解認識。

二、加強啟發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而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要把握概念的關鍵字和詞。講清化學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教師既要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同時又要時刻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這樣不僅有助于及時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同時也有助于逐漸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授“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化學概念時,首先要講清和強調“純凈物” 這三個字的關鍵。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同時又可誤將冰和水混合物看成是混合物。

(2)要深刻剖析概念。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學的難點,定義的句子比較長,涉及的知識也較多,使學生難于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整理歸納為“四個要素”:一是要強調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二是要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三是要一定達到飽和狀態、四是要指出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

三、加強概念的系統歸類,建立網絡,理順關系

化學基本概念之間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的,復習化學基本概念的關鍵是要理順相關概念間的關系,使之網絡化,一旦網絡建立后,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復習效果。通過建立網絡,概念間有了聯結點,有了層次感,學生就更容易將知識轉化為自身內在的認知結構,從而真正實現概念的系統化。例如,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這幾個概念后,總結這幾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系,突出元素在這幾個概念中的主導地位,揭示這幾個概念的從屬關系、組成與構成關系、宏觀與微觀的關系。

四、加強概念的及時鞏固

在講授每一個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例如,學習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后,為使學生能根據實驗得出概念的意義,正確區分這三種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讓學生區分:石灰乳、牛奶、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體、白磷與二硫化碳溶液、食醋、石灰砂漿、塵土飛揚的空氣、清新的空氣、液氧。學生回答后,根據掌握程度進行講評、分析、糾正錯誤。還有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適當安排這樣的鞏固性習題,對學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在形成化學概念時,雖然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識面的局限,一開始認識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燒的概念突出“通常講的燃燒”及“空氣中的氧氣”這兩點,提出了燃燒不是非得有氧氣參加的懸念,指出的這個要點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深化。

總之,化學概念的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重點內容之一,如何提高化學概念的教學質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

【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is the chemistry elementary education , is in conceptual formation and having applied more protruding obvious conceptual significance. Way chemistry teaching that can direct on a hereafter cramming u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ing what be hindered more being from having affected a student studying a chemistry.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e method being that the basic concept teaches to the chemistry has talked about some simple cognition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he basic concept teaches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1-0075-01

在這幾年的初中化學教學中關于化學的基本概念的落實問題上一直在困擾著我。學生如果是靠死記硬背的記憶概念就顯得很牽強,而且會使學生有抵觸情緒,沖淡學習化學的興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輕松牢記化學的基本概念,并且還可以讓學生保持著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關于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簡單認識。

一、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忽略概念形成的過程,那是對概念的定義進行生搬硬套的傳授,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質,學生只是學習了一些詞語,會背誦概念的詞句,在做題時雖然也可以解答習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用概念的規律對習題做出判斷,那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構建了概念,那應該叫做一種條件反射。當遇到一些概念的靈活與運用的問題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問題上就會顯得很被動的。因此,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基本原理應是注重學生概念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分析歸納,形成基本概念適的條件使學生自主建構意義形成概念。

教師應該注重對情景的設置和提出有效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從一定的方向對情景進行分析,發現情景中的問題,學生若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也就為學生自主建構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教師列出幾個在四大反應范圍內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應范圍的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當學生首先按以前的經驗給這些反應分類,但當他們用原有的思維方式去分析這項反應遇到困難時,必然會產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這些反應的動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去觀察,如果發現這些反應其實只有兩類,這時學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內容的認識。此時學生應能對所選擇的信息形成概括,應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語言,從而完成對概念的建構。

二、通過實驗滲透概念

初三的化學是啟蒙教育,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就這個原因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教師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觀看到實驗現象,加強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對于抽象的概念,在沒有化學實驗的基礎上應該應適當的比喻或指導學生自學去獲取知識。合適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分子這一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樣子,可以在紙上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分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微觀意識。再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一些現象:為什么我們能聞到花的香味?為什么衛生球放久了會慢慢變???煙霧的擴散等。讓學生從宏觀的感覺中去體會微觀粒子的性質,理解分子論概念。元素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時,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先讓學生回憶原子及原子核的組成,然后在舉例出各種元素的原子和同種元素的幾種原子,讓學生先感受到元素的概念,然后用生動的語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導學生先閱讀教材再通過討論的方法使學生自己得出正確概念。這樣,一方面能排除學生對抽象概念的厭煩情緒,又能使學生對比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較準確和深入。避免教師把概念硬灌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記不住、難應用,進而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四、及時總結注意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微妙聯系

初學化學的學生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題時經常出現差錯。在教學中可列舉幾組實例進行比較教學,在對比中明確它們的本質區別和聯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較分析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即元素是宏觀概念,是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只論種類,不論個數。而原子是微觀概念,是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在元素概念的運用中會更得心應手。

五、深挖概念的內涵

一些化學概念層次較多,這給學生記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把組成定義的關鍵詞句向學生突出講解,促進對概念的理解,加強記憶效果。例如、在“催化劑”概念中,強調“變”和“不變”;在酸、堿定義中強調“全部”二字等。學生只有理解這些詞語的意義,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在溶液中“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第一,定義的句子比較長,第二,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加上關鍵字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進而加深了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六、通過練習鞏固概念,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篇7

一、激發學習興趣

當學生剛接觸化學時,開始會對化學很感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甚至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永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故事,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談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子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

二、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知識淵博,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在課前充分準備,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淺出地進行講解。而且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保持最佳的思維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所以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又要創造思維情境,既要鞏固知識,又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這樣就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雜亂,涉及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學生實際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二氧化碳兩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兩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篇8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質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88-01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證明,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W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2.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篇9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效率 激發興趣

1 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

2 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篇10

一、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凈物的范疇內進行區分,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二、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 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三、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一定要練習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