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思維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腦思維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腦思維訓練方法

篇1

每個人的腦部都分成了左右和右腦,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是可以激活我們的腦部組織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腦潛能開發---左右腦思維訓練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全腦潛能開發---左右腦思維訓練方法

1、訓練數學邏輯

家長對孩子進行數學、邏輯的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達到開發左腦的目的。

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發展較早,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相對較遲,因此,抽象思維的訓練要采用形象、具體的教育方法。比如說,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數一二三四,而是讓孩子數蘋果、數鞋子等;學會了數數,再學加法和減法等運算。學習運算也要與具體的事物結合起來。如與具體情景相結合,孩子容易接受。具體的運算會轉化為抽象思維的能力。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后,再著手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

2、鍛煉右手

手與腦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腦發達,手也就靈巧。反過來也一樣,手鍛煉得靈巧了,相應的大腦半球也就更發達,手巧則心靈。右手由左腦主管,經常鍛煉孩子的右手,也就鍛煉了他們的左腦。鍛煉右手的機會很多。拍球、彈琴等,都能鍛煉右手,對孩子來說,鍛煉左腦最好與游戲結合起來。

3、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

鍛煉孩子語言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多聽、多說、多讀。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神話、寓言、詩詞、童話等。多聽可以積累詞匯、領會語義、熟悉語境。父母也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編故事,續故事,復述故事。編、續和復述故事除了鍛煉語言能力外,還鍛煉孩子的邏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因為故事的先后展開,都有內在的邏輯。適度地讓孩子早一點認識漢字,及時地打開獐自己獲取知識的大門,讓他們提早閱讀,這對鍛煉語言能力、廣泛接受知識很有好處。要給孩子豐富的語言環境,讓他多接收口頭的、書面的語言,多進行語言的交流和訓練,這對開發左腦是很有好處的。

右腦思維

右腦思維者指的是一群慣用右腦,右腦比左腦發達的人。右腦思維者一般左撇子占多,因為右腦支配左半身,左撇子慣用左邊肢體。一般人都是慣用右手,所以左腦比右腦更加發達一些。右腦思維屬于感性思維方式,因為右腦負責圖畫、音樂、韻律、情感等分工。

右腦思維者的特點:

右半腦發達的人在知覺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強一些;而且知覺、空間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強一些。在各種動作上相對更敏捷一些。

右腦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性思維。

右腦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統觀全局,以大膽猜測跳躍式地前進,達到直覺的結論。在有些人身上,直覺思維甚至變成一種先知能力,使他們能預知未來的變化,事先做出重大決策。

左腦的記憶回路是低速記憶,而右腦的是高速記憶,左腦記憶是一種“劣根記憶”,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右腦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運動,反過來,左手、左半身器官的運動也刺激右腦。有意識的調動左手、腿、眼、耳,特別是左手和左手指的運動,對大腦皮層產生良性刺激,是開發右腦的有效方法。

五個非常棒的兒童右腦開發訓練小方法

一、刺激指尖法

可以把雙手比喻為大腦的“老師”。人體的每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都有著相應的“代表區”,即掌管這塊肌肉運動的神經中樞,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占的區域最廣泛。

現在許多父母讓孩子練習彈琴,實際上就是很好的指尖運動。隨著雙手的準確運動就會把大腦皮層中相應的活力激發出來,尤其是左右手并彈的鋼琴、電子琴。

二、借助外語開發右腦

美國神經科學家近年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用”大腦右半球。

三、體育活動法

每天跳上半小時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時有意識的讓左手多重復幾個動作,以刺激右腦。右腦在運動中隨之而來的鮮明形象和細胞激發比靜止時來得快,由于右腦的活動,大腦左半球的活動受到某種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擺脫了現成的邏輯思維方法,靈感經常會脫穎而出。

四、培養兒童形象思維的能力

要教孩子指物畫畫,指物說詞。有時我們會見到,一些家長讓很小的孩子背古詩,孩子非常流利的背誦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然而他并未見過鵝,也未見過鵝悠然浮水的樣子,這樣只能在左腦中留下一些文字符號,非常不利于想象力的開發。應該到農莊,至少到動物園,在形象場景下學這首詩。孩了再背誦這首詩,頭腦中出現的不再是一些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生動的景象。

五、借助音樂的力量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學習音樂。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他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音樂由右腦感知,左腦并不因此受到影響,仍可獨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右腦的鍛煉。

右腦開發的七個訓練方法

(一)腦波放松訓練

首先,我們要對腦波有個初步的認識。人腦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在活動著,而呈電器性的變動,也就是說,有電器性的擺動存在。而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這種腦中的電器性震動我們稱之為腦波。用一句話來說明腦波的話,或許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由于電子工學的進步,腦波的周波數也得以用儀器測定。國際腦波學會就針對不同震動的周波數,定為α(阿爾發)、β(貝塔)、δ(迭爾

塔)、θ(西塔)之名。(相關文章推薦:你知道腦電波嗎?)

當阿爾發靜態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松的,α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由于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充滿靈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活潑。(相關文章推薦:α腦電波相助,輕松學習速讀)

“腦波放松過程”是放松感官,聚集體內能量,誘發阿爾發靜態波,從而進入大腦幻想與創造空間的過程。這是右腦學習最為關鍵的淮備階段,因為一旦思維進入阿爾發靜態波狀態,就會快速接收影像,挖掘出儲存在潛意識深處的東西。越放松,呈現的影像也就越多。達到完全放松,要過七關。學會放松會讓你受益匪淺:讓身心逐漸包圍在愛里、冷靜沉著、快速恢復到最佳狀態,說明找回記憶中的影像。

(二)眼睛訓練

眼睛訓練威力無窮。雙眼的刺激能夠對視覺、記憶、情感、思考、創造力,甚至直覺產生巨大影響。眼睛訓練會啟動整個大腦,這是因為每只眼睛都連結著大腦的左右兩側。每只眼睛的視覺接收器右側都與左腦相連,而左側則與右腦相連;右邊遠處的視野靠左腦來形成,而左邊遠處的視野則靠右腦來完成。中心區域由左右腦共同完成。(相關文章推薦:快速閱讀訓練中緩解眼睛疲勞的方法)

眼睛運動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①增強聚焦能力

②提高瀏覽速度

③刺激大腦發育

④加速回憶搜索

⑤整合左右腦

⑥提升敏感性

(三)視覺影像訓練

視覺影像訓練是一種獨特的視覺訓練過程,可以激發觀看物體后像或者負像的能力。什么是后像呢?當刺激停止以后,感覺并不立刻消失,這種現象叫做后像。視覺后像有兩種;正像和負像。正像在于它保持著原來效應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質的痕跡。如在暗室里把燈點亮,在燈前注視燈光三四秒鐘,再閉上眼睛,就會看見在黑的背景上有一個燈的光亮的痕跡,這就是正像。因為它保持著原來效應刺激物──燈光的同樣的“亮”的品質。隨著正像出現以后,如果繼續注視,就會發現在亮的背景上出現一個黑斑的痕跡,這就是負像。因為它保持的“黑”品質和原來效應刺激物──燈光──的“亮”品質相反。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物,例如對一個紅色的四方形注視一定時間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那么在這張灰白紙上可以看到一個藍綠色的四方形。這是負像,因為它保持著與原來效應刺激物(紅色四方形)互為補色的(藍綠色四方形)色覺。但是,在彩色的視覺中,卻很少有正像出現。

后像能夠啟動用于影像記憶力的主要視覺中心。將正像轉變為負像,然后再將負像還原為原始形象,在這一過程中,你正在訓練自己的思維像照相機一樣工作!后像還可以通過幫助大腦思維形成更加清晰的影像,提高視覺能力,打開統領記憶力,直覺能力和創造力的右腦潛意識區域。黑白后像會提高視網膜桿體細胞的功能;彩色后像則會加強錐體細胞的功能。這是右腦教育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因為學習者可以立刻親身體會到它的效果。(相關文章推薦:視覺停留和快速閱讀的關系)

(四)思維影像訓練

思維影像訓練是一種超凡的訓練過程,能夠在大腦中形成二維和三維的影像。通過訓練,影像變成融合全部感官的,全息的、有型的圖像。大腦思維是靈魂的實驗室,在你的思維影像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你就可以運用思維,在實踐之前,慎重而具體地想象一番。(相關文章推薦:在大腦里畫思維導圖)

進行這項訓練的目標:

①訓練在大腦中形成影像。

②用各種感官來體驗影像。

③從各個角度觀看影像。

④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縱和改變影像。

(五)觀察訓練

觀察訓練的目的是鍛煉雙眼以捕捉到更多的細節。觀察得越細致,記憶越清晰生動。觀察訓練是以“右腦潛意識處理所有資訊,左腦有意識處理所有資訊”這一原理為基礎,有利于增加左右腦處理資訊的數量。(相關文章推薦:五個方法練習你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六)記憶連結

記憶連結中包含了有次序性物體。一般來說,順序記憶主要靠左腦完成。(記住,左腦負責線性,邏輯思維。)但是我們還是要通過一個“趣味故事”連結模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右腦也引入其中!(相關文章推薦:連鎖記憶法)

(七)影像記憶力/速度閱讀

影像記憶力指的是,在瞬間同時記住幾件事情——按順序或者隨意。我們通過圖片、形狀、詞匯、句子、數位等等來進行訓練。雖然這種快速記憶一直被視為是右腦的職責,但這里的游戲設計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大腦左右兩側共同發展——右腦如同海綿一樣吸收影像,然后通過語言、繪畫、行動、玩耍來增強左腦的功能。

篇2

關鍵詞: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

口頭語言是指用有聲語言作為傳播信息的手段,達到交際目的的表達方式。它是相對書面語言而言的。口語表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并且往往關系到生活、學習、工作的成敗得失。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尤其是對于以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樣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僅要使培養對象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也要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這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學生走向社會,立足社會受用終生的基礎。

1 高職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

1.1合乎邏輯的思維能力

一個人說話的準確、清晰、簡明,與其思維的準確性、邏輯性有密切聯系。高職畢業生的口語表達要做到說話不走樣、不零亂、不嗦,力求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就要求有合乎邏輯的思維能力。

1.2較強的綜合概括能力

畢業生在擇業、應聘、就業和工作實踐中,將面對許多重要的口語表達場合,如介紹自我,介紹相關的技術知識、經驗等,這就要求要有較強的綜合概括能力。

1.3清晰的語言表述能力

語言表述就是運用說明、敘述等表達方式把要介紹的知識、技術和方法講述出來,做到表達的內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達的聲音要明快優美,做到語速適中、語調自然、音量適度,并配之以恰當的姿勢。

1.4運用語言技巧的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說理明人,打動對方,達到口語表達的目的。

2 研究訓練方法,優化教學模式

2.1科學安排程序,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階段,初級訓練階段。

(1)勇氣訓練。訓練學生突破心理障礙,能在正式場合當眾表達自己的見解。(2)發音訓練。通過氣息控制訓練、“吐字歸音”訓練、語音規范訓練、語調純正訓練,要求學生做到聲音洪亮、口齒清楚、四聲準確。(3)態勢訓練。向學生傳授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眼睛動作、四肢動作等態勢語言知識,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體姿勢知識。做到不僅會控制自己的態勢語言,而且會根據別人的態勢語言判斷傳達的情感。(4)思維訓練。通過訓練形象思維、比較思維和創意思維等,要求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廣度、深度、精確度、敏捷度。(5)技巧訓練。針對聽眾心理,進行口才話題選擇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應變性訓練等,要求表達內容符合聽眾的判斷標準。

第二階段,高級訓練階段。

(1)即興發言訓練。給出一個熟悉的話題,稍許準備,讓學生進行發言。要求學生大方得體的走到臺上,與臺下進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見解。(2)演講訓練。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能,學會確定演講基調的風格、控制語調、營造等技巧,能夠自然地運用手勢和表情,初步進行有效的演講。(3)辯論訓練。在了解辯論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類的基礎上,重點掌握辯論賽的戰略設計和實踐戰術技巧,組織學生觀看辯論賽并進行模擬,體驗賽前、賽后的每一個環節,逐漸領悟辯論的精髓。

第三階段,綜合應用階段。

(1)交往口才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以及各種人際互動場合中言語技巧的運用。對交談、贊美、說服、拒絕、道歉等情境模式進行判斷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談的能力。(2)應聘口才訓練。了解口才與求職的關系,通過案例分析及模擬招聘,掌握如何運用口才成功推銷自我。(3)管理口才訓練。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語言表達技巧,包括表揚與批評、激勵,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藝術。(4)推銷口才訓練。掌握推銷的基本語言藝術,通過學習,懂得如何成為一名銷售顧問。(5)談判口才訓練。通過談判口才技巧分析、錄像觀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談判活動運作的特點、過程和語言表達技巧。

2.2優化訓練方法,調控訓練過程

知識積累法語言的內容和內涵是講話一鳴驚人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講話過程中就會捉襟見肘、漏洞百出。此法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認識。季羨林先生曾提出“三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才是21世紀的青年”,類似這樣的名家名言要不斷滲透、灌輸,要學生養成自覺的讀書習慣。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檢索方法。最后要積累必要的相關職業知識。記憶訓練法沒有基本的記憶,口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體的訓練方法有:

(1)強烈刺激訓練法,重視新鮮事物對大腦皮層的首次作用。(2)并用記憶法。在記憶某事物的時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種感官同時工作,使大腦處于積極綜合的運動狀態。(3)歸納記憶法。對不同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理清大腦的記憶線條。(4)聯想記憶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聯想結合起來,形成一條形象的“項鏈”。訓練記憶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表達力和創造力大有益處。

朗誦訓練法首先要做到發音標準,學習聲母、韻母的發音及注意事項,練習聲調及與普通話發音有關的語流音變。同時訓練發音過程中的呼吸方法、發聲方法,通過繞口令比賽綜合檢驗學生的口齒和四聲準確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講授語調的輕重、快慢、高低、停頓技巧,通過聽示范朗誦體會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指定的文章。

態勢訓練法。態勢語言又叫身體語言、動作語言。在交際信息傳遞的過程中,45%通過有聲語言傳遞,而55%則是通過態勢語言傳遞。在課堂訓練時,要求學生根據出示的表達目的做出相應的態勢語言,根據模特表演的態勢語言分析模特表達的含義;日常應用時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人,模仿舉止高雅、大方、有教養的人,提高修養。

觀摩訓練法。通過電視錄像、錄音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口語表達的特點。如通過觀看《亞洲大專辯論賽》學生們知道了辯論的規則,辯手應具有的風度、氣質、手勢運用等。通過聽一些名人的演講錄音,讓學生去體會演講的風格,演講中的開頭、、結尾的安排等。實踐中他們往往會模仿這些范例。

心理訓練法。心理素質是否良好,決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應有的展現。訓練方法如下:

(1)消除不良環境的影響,創設寬松、隨意的說話氛圍,解決學生開口的問題。也可主觀消除不良環境,有意識地回避目光的對視和對方言行的影響,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創設正式情境,讓學生互相嚴格挑剔每個人的缺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組織學生參加模擬口才競技賽事,積累臨場經驗。

思維訓練法口語表達者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針對前三者可通過即興朗讀訓練,訓練學生靈敏、準確地傳遞信息;通過復述訓練,訓練學生快速接受信息、領會重點、思路清晰、邏輯準確;通過討論熱點話題,訓練學生學會全面深刻地分析問題;針對后兩者可組織“串詞聯想成文”、“限時說用途”、“腦筋急轉彎”等智力游戲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辯論進一步加深思維的新穎性和深刻性。

模擬訓練法讓學生在假定的情境中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和已學的技巧進行模擬。主要運用兩種方式:

篇3

關鍵詞:運動表象訓練;排球教學;中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45-01

在過去的體育教學和訓練中,人們往往只注重人體動作的變化,大都采用加大練習次數的做法,以為練多了,就能掌握動作技巧。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腦中缺乏正確的動作表象和對動作要領的正確理解。相反地,這種單調、枯燥的重復教學方法,直接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自主能力的培養。

表象是人腦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再現。表象訓練是在暗示語的誘導下,通過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動作或運動情景而喚起運動感覺的方法和過程。同時,把運動表象的訓練運用到排球教學中去,它避免了以前的那種單純靠加大練習的量來提高動作技術的枯燥重復的做法,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對減輕,學習的自主性得到鍛煉與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顯著提高。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壩墻子學校初中部的學生中隨機抽取水平基本相同的男生60名,分在兩班,每班30人,分組運用運動表象訓練法和常規教學訓練法進行教學。時間為28學時。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閱讀了與排球技術和動作表象訓練方面的大量書籍資料.還查找了大量的近期的國家級的體育期刊。為本文深入研究運動表象訓練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調查訪問法:本人請教了在中學排球教學方面比較有權威性的教師以及縣進修學校的體育教研員,并與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了溝通,充分了解了目前中學排球教學現狀。

數據統計法:將實驗的結果和調查時反饋的信息及時的進行整理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和測試,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排球教學過程中學習效果進行了統計,并對技評成績進行了檢驗,如表1所示

表1:技術考核指標(百分制)對照表

2、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術統計分析

從表1可見實驗組的平均技術指標比對照組要高。除墊球外其它各指標經T值檢驗P值都小于0.05其差異具有顯著性在該實驗中,實驗組采用表象訓練法比對照組更能促進技術動作的掌握效果明顯。通過運動動作表象的心理訓練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內視和內感受,用腦中正確地動作表象,去控制支配人體,以完成技術動作,所以教學效果比較好。

實驗組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教學中要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表象訓練就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技術動作,提高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豐富了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生動。對照組的一般性練習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般練習不能在頭腦中及時建立起正確的神經聯系,學生不能根據教師的示范動作,在大腦中盡快形成動作概念。因此,也不能更快掌握技術動作。

3、表象訓練法理論分析與應用

運動表象是指練習者有意識地在頭腦中通過表象呈現出各種動作形象的過程,它反映了動作在一定時間、空間和力量的特征。如身體的位置、動作力量、幅度、方向和速度等。人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或者回憶起曾經感知過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維的參與下還能在頭腦中創造出某些沒有經歷過的、甚至現實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運動表象的形成是從視覺表象開始的,然后在空間時間和力理要素上發生變化并逐漸完善,最后使視覺表象與動覺表象相結合,形成視動綜合表象。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學生掌握動作首先是從建立視覺表象開始,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講解示范,在頭腦中建立起該動作的視覺表象,隨著教師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視覺控制成分逐漸減少,動覺控制成分逐漸增加,表象的明解性,穩定性都相應地得到改善,使動作表象明晰性更加明確。通過教師對動作要領的深入講解分析和學生的反復練習,學生的視覺表象各要素不僅更加完善,而且也逐漸加入了一些力量要素,并逐步形成清晰準確的動動表象,直至形成動作自動化。

4、表象訓練法能夠促進排球技術動作的較快形成

一般的訓練教學中,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的常規技術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講解示范后,隊員沒有對技術動作圖像進行強化,最初形成的視覺表象是不明晰的動搖表象,馬上轉入練習,這對形成正確、清晰的排球技術動作圖像是不利的。在排球訓練中,采用講解、示范后,運用表象訓練對剛剛建立的排球技術圖像在大腦中反復描述。使技術動作在大腦中形成較深的印象,然后再轉入正常的練習。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明顯比不采用表象訓練掌握得要快要好。

三、結論與建議

篇4

關鍵詞:機械制圖;想象力;思維訓練;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5-00-02

中職《機械制圖》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識圖和畫圖能力,而培養識圖與畫圖能力的關鍵是空間想象力,學生學習制圖的大障礙就是缺乏空間想象力,因此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教學中值得研究探索的問題。

一、搞好初始教學,培養自信心,幫助克服畏難情緒

中職《機械制圖》是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最初的教學時,要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和已有知識進行講解,盡量避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術語。要加強直觀性,充分運用掛圖、模型和實物等教具進行教學,便于學生理解,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觀察力,增強形象思維能力

目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普遍而集中采用了由教師進行的“復習舊課――教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幾個環節組成的課堂教學結構形式,自始至終貫穿著“教師中心,知識中心”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格局,學生自我學習時間很少,也就不能主動地及時對有用知識進行記憶思考。因而,在課堂上必須留出一定時間來讓學生及時地對基本概念、基本形體進行觀察、記憶。

三、加強思維訓練,培養想象力,鍛煉空間思維能力

要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的空間思維能力,必須具備豐厚的看、繪圖的基本功。具體的訓練方法有:

(一)畫圖移位訓練。根據三視圖想出物體的形狀和空間位置,然后假想把物體沿著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轉動一個角度,想象出物體的新位置,再畫出其三視圖。例:(A)圖是立面的三視圖,(B)圖是該立體水平旋轉后的俯視圖,試畫出其另外兩面視圖,

(二)形體分析記憶訓練。根據給定的立體圖或模型,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好立體的形狀,然后拿走模型或立體圖,要求學生根據記憶,把三視圖畫出來。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看圖和畫圖的基本技能,為進一步進行創造性空間思維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激發發散思維,培養創造性,提升空間想象能力

在讀一面視圖時,物體形狀可能不是唯一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競賽的形式充分想象,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下面舉一些發散性、 創造性思維的例子。

(一)一題多解。“一題多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根據已知視圖想象的立體形狀不限于一種,而是多種。為擴大想象的思路,必須對已知視圖中的線、線框所表示的多種空間含義進行分析、歸納,探討,從而奠定空間的思維基礎和思維方法。想象的過程以離不開原題為前提,對空間形體進行廣泛構思和彼此聯想。因而構思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和創造性,對開動學生智力,培養發散性空間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圖示能力起著開竅的作用。

(二)立體形狀構思。要求學生在形體構思的過程,要突破“經驗想象”,開闊空間思路。所謂“經驗想象”是學生在看圖想象立體形狀時,一般都以曾接觸過并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形體表象來想象立體,從而形成“經驗想象”。在教學過程中,仔細分析視圖形狀的差別,搞清楚視圖中每一個點、線、封閉形線框的真實的空間含義。

例:已知主、俯 視圖,想象立體形狀,補畫左視圖。

分析:從主視圖的等腰三角形線框,對應的俯視圖為圓形。按看圖經驗,很容易想象為圓錐體,但俯視圖圓形中有一豎向粗實線,因此想象成圓錐體顯然是錯誤的。此時應換一角度進行空間思維,使構思的形體符合主、俯視圖。主視圖中的頂點對應的是俯視圖中的豎向粗實線,是兩個正垂面截割圓柱的交線,構想的形體是被兩個對稱相交的正垂面截割的圓柱體。

五、加強動手訓練,培養主觀性,鞏固空間感性認識

動手練習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從接觸有形的形體開始再求出無形的投影圖。

(一)掛圖、教具的運用。在點、線、面的教學中,準備球、棒、板讓學生自己擺弄在空間 中的位置,根據位置求投影,并判斷它們的投影特征。在教學中做過 這樣的實驗:在講了線在空間位置后,準備了一根棒,先示范然后讓 學生拿棒擺弄位置。筆者隨機說出那種位置:如水平線、正垂線…… 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擺出正確的位置,考查學生的大腦空間思維能力。如果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強的,那擺出的位置既準確時間又短。

結果分析大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因此在這部分教學 中,盡可能利用教具,讓學生運用教具求解投影。在后來的調查中, 學生運用教具能力強的,自然空間想象能力就好,學機械制圖很輕松,教學效果自然較好。

(二)加強讀圖與畫圖的訓練。讀圖與畫圖可激發學生的大腦空間思維,促使學生思考,充分發 揮手、眼、腦的聯動作用,加速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形成。主要途徑有讀、畫零件圖、裝配圖、產品圖,抄畫產品圖,測繪零件圖,加強大型作業的訓練等等。

(三)加強現場教學。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運用實物、模型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化抽象的投影關系為直觀的視覺印象,降低問題難度。此外,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 到實習工廠參觀,使學生有機會了解機械生產的各個環節,達到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加深對課堂知識的了解。

六、結束語

總之,培養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各種各樣措施、手段、方 法,以上幾點在教學實踐中,對現階段學生培養空間想象力、學習機 械制圖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然,空間想象能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精心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 要恰當選擇能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學生應在認真學習正投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多看、多畫、多想、 多練。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體育教學 表象訓練 排球 傳球

排球運動在高校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由于排球技術本身對動作的精細化程度要求較高。特別是傳球,對學生的時空感、手感、身體協調能力等要求很高。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表象訓練法已逐漸被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在技術動作學習的初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不完全依賴運動場上練習次數的多少,而與練習者對技術動作的認識、理解及頭腦中技術動作的表象有很大關系。由于我校學生排球基礎差,再加上教學學時的限制,為了提高排球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在排球傳球技術教學中,筆者設計表象訓練法,并進行了表象訓練與常規教學的對比試驗,以期為今后的體育教學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1 表象訓練的理論依據

表象訓練是一種心理訓練方法,它是指參與體育活動的人在暗示語的指引下,不進行明顯的身體動作,而是在頭腦中通過意念表象某種運動動作或情境的整貌,并喚起實際運動操作情況下的感覺,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心理神經肌肉理論認為,由于在大腦運動中樞和骨骼肌之間存在著雙向神經聯系,人們可以主動地去想象做某一運動動作,從而引起有關單俄運動中樞興奮,興奮經傳出神經傳至有關肌肉,往往會引起難以察覺的運動動作。這種神經――肌肉運動模式與實際做動作時的神經――肌肉模式相似,這使得通過念動練習來改善技術成為可能。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了日照職業技術學院2005級xx專業學生1班、4班共70人為試驗對象,采用統計學隨機配對分組的方法,將70人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其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關于表象訓練的資料,為本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實驗法。采用組間比較設計,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實驗組采用表象訓練方法教學。其實驗設計如下:

(1)施加因素

實驗組:觀看錄像―表象訓練―練習―教師講解示范―表象訓練―練習

對照組:教師講解示范―練習―再講解示范―練習

(2)條件控制

樣本條件為學歷為本科,大學二年級。為了確保試驗樣本的可比性,試驗前對兩組的基礎條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為了排除試驗的外部因素的干擾,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對照組除不施加試驗因素外,其它教學條件與試驗組相同。

(3)試驗時間

試驗共8周,每周2學時,共16學時。

(4)成績評定

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傳球技術和傳球效果進行評定。測試方法是兩人一組,一人位于6號位拋球,另一人在3號位接6號位拋來的球,然后進行順網傳球,每人10次。傳球技術評定包括準備姿勢、移動、擊球手型、擊球點、擊球部位、協調用力。分5個等級:動作規范―4分;較規范―3分;基本規范―2分;基本規范但有少許錯誤―1分;不規范―0分。傳球的效果為傳球的弧度、落點的控制,也分5個等級:很好―4分,好―3分,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由本教研室3位資深教師進行雙盲考核。

2.2.3 數理統計法。對實驗所得的數據用SPSS12.0進行統計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查結果有無顯著性差異。

3 結果與分析

結果顯示,實驗前兩組成績均值在傳球技術和效果上都沒有顯著性(P>0.05),說明兩組學生的起始水平相當。實驗后的測評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墊球技術和效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3.1表象訓練的教學方法更符合排球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排球技術要求具有較高的知覺和精細的肌肉運動,不容易掌握,而傳球技術對人的時空感、知覺感、肌肉的精細程度要求尤其高。因此,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的教學模式,由于是被動接受知識,再加上傳球技術動作對肌肉的精細化程度要求高,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和枯燥感。而采用這種思維訓練,不去機械模仿,就使技術的形成更快速、更準確。利用這種方法還能糾正練習中的偏差,不斷總結運動經驗,逐步建立運動表象,加速正確的動作技能形成,建立起完整的運動概念。長期的表象訓練提高了大腦中動作表象的鮮明性,發揮了學生內在潛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3.2表象訓練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特別強,而排球傳球技術難度大,練習枯燥,容易產生乏味心理。因此,教學中要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表象訓練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技術動作,提高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

3.3表象訓練更有助于理解動作方法,掌握技術要領,提高練習質量,提高運動技能。

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是智力與體力活動的結合過程,學生對一個新動作的掌握,都必須建立正確、清晰的動作表象,然后將大腦貯存的動作表象信息變為神經沖動,傳至肌肉效應器。所以,正確清晰的動作表象是形成運動技能的前提,而這種運動表象的建立,必須有足夠的刺激量和刺激時間。實驗班采用了表象訓練法,表象訓練法教師先講解、示范、觀看傳球技術錄像,然后進行傳球技術動作的練習,使學生不斷感受正確的傳球動作方法、技術要領,回憶、重復、修正、完善技術動作,防止和糾正錯誤動作,通過想練結合,以頭腦中清晰、準確地表象來指導練習,提高了練習質量,加快了對傳球技術動作方法和動作要領的掌握。

3.4表象訓練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

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生理學本質是建立復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的運動條件反射。根據巴甫洛夫的反射弧原理,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并把刺激能量轉化為神經沖動,然后經傳入神經至中樞神經系統,經中樞的分析綜合作用將信息沿傳出神經至效應器。學習每一個新的動作,必須建立正確。清晰的圖像,然后將大腦儲存的印象信息變為神經沖動傳至效應器。而技術動作圖像的建立,必須有足夠的刺激量和刺激時間。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沒有對傳球技術動作圖像進行強化,對形成正確、清晰的技術動作圖像是不利的。實驗組運用表象訓練,對剛剛建立的技術動作圖像在大腦中反復描述,使正確的技術動作得以強化,加深傳球技術動作在大腦中的印象,有利于技術動作的形成。運動生理學指出:“想練有機結合的方式對運動訓練的效果最好。”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突出練而忽略了想練結合的作用。實驗組運用表象訓練,使想練有機結合起來,并使人體視覺、聽覺、運動系統及大腦和神經思維都參與活動。這也符合教學心理學的規律,“運用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可以提高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和鞏固”。

4 結論

(1)表象訓練簡單易行,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排球的技術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效果明顯。

(2)體育教學中,在初步建立技術動作的動力定型階段結合表象訓練,對學習掌握技術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體育教學中,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項目、技術,針對性地結合運用表象訓練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議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各運動項目的特點、規律,采用包括心理訓練在內的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2]漆昌柱,徐培.表象訓練的概念及主要研究領域:現狀與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1,(3).

篇6

關鍵詞 素描教學 創造性思維 構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Sketch,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Sketch Teaching of Art Design in New Times

CHEN Shengli

(College of Modern Art,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In current society, there is a large demand of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a large demand for design professionals, to institutions of higher art training model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art based teaching reform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art to foster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Key words drawing instruction; creative thinking; composition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藝術設計院系也如雨后春筍般地遍布全國各地。設計教育如何順應社會的發展,如何確立完善的設計教學體系,如何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能否在量與質兩方面加以保證,成為大家的關注重點,哪一所院校能夠率先把藝術教育的結構內容做一個專題加以深入研究,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藝術教育領域,素描教學改革曾是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學術話題,方方面面無所不及。然而,隨著時代藝術的多元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往日的爭論正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而逐漸平靜下來,形成多元并存、多元并進的新局面。回過頭來再看素描,以客觀求是的目光和心態重新審視它,無疑對當前素描教學的改進和深化起到認識上的促進作用。

素描教學是當今藝術設計教育改革中的首要問題,傳統素描只停留于對物象作客觀記錄與描繪的訓練。在素描教學方法上,繼續以這種再現性的、寫實的、純藝術、繪畫性的素描觀念指導設計專業的基礎訓練是不科學的;設計專業的素描課程必須考慮專業的特殊性,建立強調主觀性和表現性,跨學科的現代素描教學體系。

筆者有幸承擔所在學院基礎素描課程的教學改革任務,在吸取其他高校相應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本院專業教學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有以下認識:

《素描》課程作為藝術設計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課程設置在大一第一學期,學時為九十六課時。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該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課程系統的給學生安排規定學時內的課堂內容,課程主要內容按教學目地、教學要求和學習難易程度的循序漸進行設置,包括素描、形式構成和表現三大部分。

通過本課程學習,讓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認識、理解素描、形式構成和表現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性,讓學生更全面、更正確地了解素描:通過素描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和結構意識,準確表現形體結構及相互穿插關系;通過對畫面要素組合的練習,引導學生樹立秩序的美感;通過觀念素描的練習,使學生具備由具象到抽象轉化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對表現方法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意識。

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按照理論講授和技能訓練相結合,難度由淺入深、由簡及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環節安排。重點在于對素描造型基本功和形式構成基本要素的認識、理解和表現。難點在于能把邏輯思考和技能訓練結合起來,運用打散重構、異質同構等思維形式完成觀念表現形式的主觀素描作品。教學內容的基本架構如下:

1 素描

第一章 素描的概述

第一節 素描的定義

第二節 素描的種類

(一) 主觀素描

(二)客觀素描

第二章 透視

第三章 素描基礎實踐

第一節 寫生

第二節 解析與重構

教學目的:了解形體的內在結構、形體之間的穿插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和結構意識。

教學內容:對形體的比例、解剖、透視知識的掌握。(把透視課融入教學);形體結構、光影規律的認識。

教具:這一階段可先從石膏幾何體轉到靜物,靜物的選用從易到難,種類上突破傳統,可以花卉、盆景、水管、電飯鍋等日常用品為主。

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1課題:比例、透視知識。

第2課題:形體結構。

第3課題:光影規律的初步認識。

圖形創意的訓練,對現有的圖象素材加以結構分析,運用置換、拼接、對比、錯位、融合、疊加、削減等方法重構畫面。

2 形式構成

素描造型有賴于形式要素諸如線條、明暗、形狀、體積、空間、質感等發揮,從微觀上看,某種形式要素本身也可以產生出純形式感,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應,但學習要點在于通過特定物象,反映一定內容與思想情緒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將這些彼此孤立的形式要素進行有效整合,通過調整和引導素描的形式要素,使其依靠自身特有的語言活力來強化主題,并引起強烈的視覺效應。

第一章 構圖

第一節 畫面中心

第二節 構圖的形式法則

第二章 線條

第一節 線條的情感表達

第二節 線條的節奏表達

第三節 線條的空間表達

第三章 形體

第一節 形

(一)單形的節奏表達

(二)多形的節奏表達

第二節 體

(一)幾何結構

(二)解剖結構

第四章 明暗

第一節 光影明暗

第二節 色彩明暗

教學目的:掌握形式構成要素,引導學生建立審美秩序感。有助于對“物”的認識和掌握,向“我”的表現進行轉換。(建議組織有經驗的教師講授)

教學內容:可分別從線條、明暗、形狀、體積、空間、光影、質感等方面逐一研究和訓練。可采用尼可萊德斯將觸覺與視覺同步觀察結合為特色的輪廓素描,及強調形象思維訓練的愛德華茲的負形素描訓練方法(也稱右大腦素描)。

教具:這一階段可選幾何體、靜物(如山水、樹木)或民間風格的雕像等,靜物擺放要有所突破(如吊、掛或采用階梯式),視覺上求新穎、增強學生的興趣。

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1課題:比例、透視知識。

第2課題:形體結構。

第3課題:光影規律的初步認識。

3 表現

從學科的特點來看,藝術是最具有想象力也是最適合想象力的發揮,我們從達利、畢加索、馬格里特等許多畫家的“怪異”作品中可以讀出藝術可以符合自然,也可以不符合自然而符合人的內心想法的信息,如果我們的素描教學在精心安排后,能增設一些想象訓練的課程,有意識地去挖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就有助于學生擺脫對客觀對象的依賴而充分自由地運用想象去描繪內心世界,這種狀態使學習更接近于創作(設計),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4 綜合性訓練與專門性訓練

第一章 技法表現

第一節 材料與肌理

第二節 技法

第二章 觀念表現

第一節 觀念表現的形式

(一)具象表現

(二)抽象表現

第二節 觀念表現的方法

(一)同構

(二)矛盾空間

教學目的:加強學生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能力,掌握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使學生具有設計意識、圖形意識、創造性表現意識以及思維理念的形成。(1)縮短與設計專業課的距離并與其接軌。(2)利用素描探討形象元素的整合規律,體驗創造新形態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基本的造型要素,并運用造型規律對形式語言表現手段作更深度的探討。(3)經過對物的歸納、剖析、置換、創造性地經營畫面,培養學生從物的二維到三維的認識,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掘他們的藝術創造潛能。

教學內容:主要從思維模式和表現能力兩個方面培養。將平面構成的課程內容融到設計素描教學中,通過圖形創意的訓練,對現有的圖象素材加以結構分析,運用置換、拼接、對比、錯位、融合、疊加、削減等方法重構畫面;或通過以表換意、偶然性、抽象性等意象來表現;同時可以嘗試將音樂、電影等其它門類的藝術形式作為素描創作的題材來源,嘗試用靜態的時間性極強的視覺影像,結合與常規相悖的手法,嘗試多種媒介材料、或自然肌理等拓寬素描表現的領域。

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1課題:(1)技法表現練習。(2)材質媒介綜合性設計素描。

第2課題:觀念表現練習。

意象造型的訓練及形狀的聯想(通過以表換意、偶然性、抽象性等意象來表現)。

新素描構成表現的教學思路不僅在于強調引導學生縱向深入研究物象的視覺本質,還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善于抽取物象原形的某一特質展開橫向探索的能力,并能洞察諸環節之間的內、外在聯系,是一系列造型能力的整合;有助于為學生日后專業設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理論與實踐的環節上把握了技術要素,并在原有的聚合思維訓練基礎上倡導發散性思維(即創造性思維和設計思維的導入)訓練。同時作為一種思維訓練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的專業學習解決一系列基礎問題,也為將來從事專業設計建立起具有普遍意義的造型素質。其普遍意義在于:“培養并增強學生的 “設計意識”、對“造型元素”的本質認識和把握;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多維性、多觀性、多覺性、多象性”的造型訓練;有助于學生對‘視覺經驗抽象轉化的形式規律’的研究”,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都獲得較大程度提高。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不僅能夠理解素描造型的基本規律,掌握素描的基本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造型的審美能力以及豐富的表現技能。 這對于今后設計課程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基礎意義。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大大突破了傳統素描造型基礎教學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局限,從而達到新構想素描造型教學的最終教學目的和宗旨:“通過新構想素描基礎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自然,發現設計”。

參考文獻

[1] [美]塞勒(Sale,T.)等著.當代素描新概念訓練教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12.

[2] 王中義,許江.從素描走向設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1.

篇7

關鍵詞: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程序;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4-0008-03

所謂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就是依據個體的天賦特性、偏好與潛在優勢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和才智的過程,也是自我實現過程。在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使學生發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潛能,使用優勢感官表象,取得學習的成果。個性化學習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

在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開放、輕松、尊重的氛圍下互動效果尤佳。

高職學生個性化

學習訓練的基本原則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

尊重人首先要尊重人的個性。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觀念、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況下,發掘潛力,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獨立學習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以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職業環境。

(二)掌握必要的理論

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訓練應該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開展。

神經語言程序學簡稱NLP,是研究一個人的頭腦運作模式從而使自己變得更為成功的理論。在神經語言程序學中,發現個體成長的過程都會用不同感覺表象與外界交流,比如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如果個體突出使用一種感覺表象,就叫優勢表象。同樣,學生使用不同的感覺表象來學習就會決定不同的學習風格。

視覺型的學生偏好閱讀,通過視覺表象系統獲取和加工信息,對文字、圖畫記憶深刻。聽覺型的學生偏好聽講,通過聽覺表象系統獲取和加工信息,對聲音記憶深刻。感覺型的學生偏好實踐,在做中學,動手能力較強。表象系統不同,對人對事的注意、認知方式不同,采取的學習策略自然不同。

所有人才培養最終都落腳于實踐。因而,在努力謀求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嘗試開拓個性化的實踐之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是找出學習類型,在強化優勢表象的同時,整合多種感覺表象,從而獲得學習和實踐的最大收益。

本文以逆向思維和創新思維為訓練內容。其核心理念是“人的大腦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后天的訓練得到強化”。

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并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和已達到的某種熟練程度;第二,潛在能力,即尚未表現出來的,通過學習和訓練后可能發展起來的能力。

筆者以NLP理論為主線,整合心理學的有關理論,認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程序為:(1)找到學習的優勢系統(個性化學習風格);(2)建立學習愿景和學習動機(目標);(3)積極正向的自我暗示(積極的自我評價);(4)植入新思維,糾正偏差行為(思維改變行為);(5)他人檢驗和自我檢驗。

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訓練方法

(一)感覺器官表象的訓練

高職學生學習借助不同的感覺器官,如憑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手摸等,而后進入內感官進行信息加工,形成個人特有的認知。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感覺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愛。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不同認知通道的學習效果是有差異的,不同感知覺類型的學習者在學習上有不同的表現,所采用的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本文以觸覺訓練為例。

讓學生右手各個手指的指尖移過一個沒有覆蓋物的平面。先是粗糙的平面,然后再是光滑的平面。注意一下經過粗糙平面與光滑平面時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在幾個粗糙的平面和光滑的平面上重復這一練習。注意其中一只手的感覺是否比另一只手的感覺更為強烈。抓起非常輕的物件,在手中停留一瞬間就立即讓它落下,再緊緊地抓住它,然后馬上放開。請學生體會各個手指能在最初的一瞬間就感覺到這個物體,還是在第二次抓取的時候才感覺到。

閉上眼睛,將幾樣東西隨意地分散放在桌上。用右手輕輕地撫過這些物體,試著估算一下各個物體之間的距離。不要用手掌或手指作測量工具。然后用左手重復這一試驗。

取一些圓形的微小東西過來,如木質的、鐵質的,只要它們的大小完全相同但重量有少許差別即可。將它們雜亂無序地放在桌上,閉上眼睛,隨機抓起一件,然后用同一只手再抓一件。憑感覺來判斷一下,兩者的重量是不是一樣的。每一次試驗都估計一下所抓取物件的重量,再換左手試一下。然后用兩手分別抓起一件來重復這一試驗。

表象系統的激發,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前提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以內部動機作用為主。它是一種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識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對學習結果進行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這種訓練實際上是學生感覺表象的協調性訓練,目的是提高操作技能。

(二)建立高職學生學習愿景和積極的自我評價的訓練

愿景是個體在大腦中所形成的意象。對學生而言,愿景就是達到學習目標后的快樂景象。

訓練內容:兩人互相注視對方眼睛30秒,不可以躲閃,目光只是表示自信及誠懇,同時說3句肯定自我和對方價值的話。

向對方說出自己的學習愿景:清楚地說出“做什么、怎樣做和完成時間”,對方給以肯定回應“你一定能做到”。

互換角色:談出活動感受、意義及如何應用到日常學習中去。

了解自我并作積極的自我評價,可以獲得內心的和諧,促進個體的健康成長。可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性格、特質、取得的成績、潛在的能力。注意一定要從積極、健康的方面進行認知。

(三)能力訓練

技能的掌握是一種心理過程,會表現出思維敏捷、邏輯嚴謹、語言流暢、知覺反應速度快、空間判斷準確、行為靈活有效等。

實際能力訓練 例如,職業院校學生進入實習車間,教師可以提問:請同學們在車間里找一張工作臺,仔細觀察這個工作臺3分鐘。觀察這個工作臺的大小,估算它的尺寸,估算它與你的距離及它與周圍物體的距離,比較工作臺與附近1米內其他物體的外形,描述工作臺的質地和結構,描述工作臺的用途,想一想工作臺可以在什么方面有所改進。接下來請同學們回答上述提問,要求語言準確、流暢。準確、流暢地回答問題是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教師根據學生知覺的速度、空間知覺的完整性、語言組織的準確和流暢性給出分數等級,得分較低的學生經過3天的練習也會趕上得分較高的學生。經常堅持這樣的練習,學生的觀察、分析、描述問題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潛能就會得到開發。

1.一般推理訓練

訓練題目:找出正品工件

教師手中拿兩件剛被數控機床加工后的工件,其中一件是殘品,但外觀看不出來,另一件是正品,外觀與殘品一模一樣,分配給學生A和B兩人,請學生C準確說出哪件是殘品,哪件是正品。條件是:兩個拿工件的學生有問必答,但一個只回答真話,另一個回答假話,并且從外表上無法判斷誰說真話,誰說假話;兩個拿工件的學生A和B彼此互知底細,即互相之間都知道誰說真話或假話,誰拿殘品或正品。現在只允許接受考題的學生C向A和B兩位學生中的任意一位提一個問題,然后根據得到的回答判定哪個工件是正品。推理過程如下:

C向A提出以下問題:告訴我,B將如何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正品工件還是殘品工件這個問題?

如果A說B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殘品工件,則事實上B手里拿的肯定是正品工件。因為如果A說真話,則事實上B確實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殘品工件,又因為此情況下B說假話,所以,事實上B拿的是正品工件;如果A說假話,則事實上B回答的是他手里拿的是正品工件,又因為此情況下B說真話,所以,事實上B拿的是正品工件。也就是說,不管A、B兩人誰說真話、誰說假話,只要C得到的回答是B手里拿的是殘品工件,則事實上B手里拿的肯定是正品工件。

同理,如果A說B回答他手里拿的正品工件,事實上B手里的肯定是殘品工件。

C不需要知道A、B兩人誰說真話、誰說假話,就能確定得到的一定是個假答案。如果A說真話、B說假話,則情況就是A把一句假話真實地告訴C,C聽到的是一句假話;如果A說假話、B說真話,A就把一句真話變成假話告訴C,C聽到的還是一句假話。總之,C聽到的總是一句假話。

2.表達能力訓練

題目:三個工人在制作模具

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弄鐵塊。”

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制作精密的模具。”

第三個人邊工作邊哼唱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制作就要上市的最新的高科技產品。”

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廠做模具;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請學生根據短文說明它的寓意,全班選出優勝者,當場演講。

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代表著一個人的內心狀態,從更深刻的心理內容上講,個體內心相信什么樣的自我形象,就能預示一個人的發展結果。

教師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訓練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利用課上15分鐘時間進行,堅持2個月后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潛在能力訓練 潛能就是個體本身存在但還未發現的能力。它來源于潛意識,經過恰當的激發,就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潛能開發的三個原則是:自信力、意志力、主觀愿望。以個性化學習為例。學生要取得學業上的進步,先要為自己建立一個清晰的可衡量的目標。然后進行下面的訓練:(1)引導學生放松、深呼吸,閉上眼睛,然后請學生思考自己使用哪些與他人不同的資源達成目標(指導學生使用堅定、積極的內部言語);(2)實現目標的條件是什么?比如人際關系、知識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意志品質等(思考五分鐘,記住思考的內容);(3)實現目標,自己曾經做了哪些事情?自己還需要做些什么?(思考清楚)(4)實現目標,自己現在具備哪些能力?還需要哪些能力?(思考清楚)(5)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目標?對自己有什么好處?有多大的信心來實現那個目標?如果非常有信心是100分,一點信心都沒有是0分的話,給自己打幾分?如果把這份信心增加10分的話,自己還需要做些什么?遇到挫折的時候,自己將如何去克服?(思考清楚)(6)你怎么評價自己?周圍的人怎么評價自己?當自己的目標實現時,你怎么評價自己?目標實現時,別人會認為你是怎樣一個人?(思考清楚)(7)目標實現時,給自己家庭帶來哪些好處?給這個社會帶來哪些好處?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思考清楚)(8)放松,深呼吸,睜開眼睛,感覺心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讓這份力量充滿全身。休息5分鐘,再回想剛才的訓練依然有力量的存在。請學生把剛才思考清楚的問題全部默寫下來,大聲朗讀,其作用是內化這種強大的力量。

(四)思維訓練

高職學生個人的才能除了與知識、技能相關以外,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思維能力。可以這樣說,思維訓練是走向高技能人才之路不可或缺的條件。工業革命要求高技能人才具有創新思維、對信息有分析擇取的能力、對環境有敏捷判斷的頭腦。打破固有思維的限制需要極大的勇氣,個體要跳出早已熟悉的圈子,重新審視自己并且學會質疑;學會看重事實而不是猜測;學會驗證而不是憑主觀下結論;學會尋找反例而不是盲目跟從。下面提到的兩種思維方法供參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它能夠克服思維定勢,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的認識模式。逆向思維訓練以團隊方式進行為佳。如以班級為單位,請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以下問題:

1.家具廠的廣告

某城一條街,有一家家具廠開業,廣告語是:“本家具廠制作技術全城第一”;第二家家具廠開業,廣告語是:“本家具廠制作技術全地區第一”;第三家家具廠開業,廣告語是:“本家具廠制作技術全省第一”;第四家家具廠開業,廣告語要超過前三家應該怎樣說?逆向思維的答案是:“本家具廠制作技術全街第一”。

2.分牛(摘自《創新思維訓練500題》)

這道逆向思維題是就事物發展的過程來思考的:從前有個農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遺書中寫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數加半頭;長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數加半頭,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數加半頭,正好是長子的一半;長女分最后剩下的半數加半頭,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結果一頭牛也沒殺,也沒剩下,問農夫總共留下多少頭牛?

解題思路:倒過來想。

長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結果1頭都沒殺,也沒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頭。

次子:長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長女的2倍:2頭。

長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長子的一半,那么,長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頭。

妻子:長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長子的2倍:8頭。

把4個人得到的牛的頭數相加:1+2+4+8=15,可見,農夫留下的牛是15頭。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它往往表現為發明新技術,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和決策,創建新理論。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動員全體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互相激發,活動結束前讓學生總結引發出來的新穎構思。這種腦力激蕩法(發散思維)是最為人所熟悉的創意思維策略之一。我國研究者許立言和張福奎提出了12個聰明方法也可以用于實訓教學(“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變一變、改一改、聯一聯、學一學、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高職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教師有針對性地使用12法引導學生,使其產生創造性的想法。思維訓練的目的就是變吸收式思維為發散式思維,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培養高職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質疑固有的結論,評估并選取信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訓練完成檢驗

檢驗的內容應有以下方面:我的學習風格是什么?我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取得了哪些成就?如果我再整合其他學習方式會有哪些方面的提高?我完成這個系統的訓練獲得的收獲是什么?我還有哪些差距,用什么辦法彌補?我用多長時間達到理想狀態?結合學生的自我檢驗,教師發現學生在某個訓練環節沒有達到要求,一定重做那個環節,直至完成。

筆者采取上述訓練方法,對高職二年級30名學生進行5~6周的訓練(每周3小時),受訓學生學會使用自己的優勢學習系統。反饋表明,學生受訓后,自信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職業定向更加明確。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訓練對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是有效的。

結語

高職學生如何感知外在世界,將會影響其內在世界的思想與經驗。個性化學習訓練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表象系統接收外在信息來改變或增強內在的經驗。教會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表象,了解自己的潛力,增強自信,確認成功方向。

參考文獻:

[1](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未發現的自我[M].張敦福,趙蕾,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

[2]許立言,張發奎.創造學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87.

[3](英)戴安娜·皮佛.NLP學習突破的捷徑[M].吳群芳,譯.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3.

篇8

關鍵詞: 鉗工實訓教學頭腦風暴法應用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實訓教學改革駛入了快車道。鉗工實訓作為機械專業的基礎工種,在設施設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一體化教學理念上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但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卻仍然停留在公開課和觀摩課的層面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法應以學法為基準的信條被束之高閣。鉗工實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鉗工基本技能和相關工藝,并在學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雖已懂得讓學生參與,但對如何參與,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特別是如何解放學生的思想,放飛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卻一直難以找到比較有效的切入點。筆者在鉗工實訓教學中運用“頭腦風暴”法,使學生突破了定勢思維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有助于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質量。

一、“頭腦風暴”法的釋義

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它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小型會議的組織形式,讓所有參加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自由交換想法或點子,并以此激發與會者創意及靈感,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造性“風暴”。

1.頭腦風暴法的激發機理

頭腦風暴之所以能激發創新思維,有以下幾個要點:

(1)聯想反應。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都能引發他人的聯想,相繼產生一連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熱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3)競爭意識。在競爭意識影響下,人人爭先恐后,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甚至更多。

(4)個人欲望。在集體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個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擾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頭腦風暴法有一條原則:不得批評倉促的發言,甚至不許有任何懷疑的表情、動作、神色。這就能使每個人暢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觀念。

2.頭腦風暴法的基本規則

(1)不延遲或評論他人構想。

(2)鼓勵狂妄的和夸張的想象。

(3)重量不重質。

(4)尋求思想的聯想和配合,允許在他人提出的觀點之上建立新的觀點。

(5)所有構想平等,每個想法都有相等的價值。

3.頭腦風暴法的過程管理基本原則

(1)明確議題。

(2)議題應在參與者關心的范圍內。

(3)記錄所有構想。

(4)討論氣氛自由輕松。

(5)合理控制時間。

二、“頭腦風暴”法在鉗工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智力和創造力的各要素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占據核心地位。在技能實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智力激勵思維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有助于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質量。在大多數情況下,“頭腦風暴”僅被用于鉗工實訓教學的初級階段,但實際上,它可以被運用于實訓教學的許多方面。下面筆者從“頭腦風暴”使用中的激勵機理、基本規則、過程管理基本原則等幾個方面探討鉗工實訓教學中的適用范圍及具體運作模式。

1.基本技能訓練初始階段

現實中的鉗工基本功的訓練教學依然是“講授―接受訓練―再講授―再接受訓練”的簡單模式。從形式上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練習為主,這僅能說明是以學生活動時間占多數的教學活動),而本質上學生仍是被動地接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特征是學生的思維積極主動。教師應將教學方式變為“學生自我體驗訓練―頭腦風暴小組內自述―教師評價示范―再體驗訓練”。一開始就讓學生通過感覺器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象”,并開動思維機器認識“現象”本質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智力激勵激發興趣形成頭腦風暴,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學習成為“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循環漸進的過程。學生也許會錯誤百出,但學生“在做中學”“在錯誤中感受正確”,能使知識掌握更牢固,使動作訓練更規范扎實。教師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體驗,而不是簡單地用耳朵聽、動手做,更要動腦想、用心去體會,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剛開始鋸削練習時,學生先按自己的想法安裝鋸條、夾持工件、鋸斷工件,并在風暴小組中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注意觀察收集學生的感受體驗,不對任何學生單獨過早評價并禁止學生打擊其他同學的做法。教師集中評價學生的不同體驗并做示范,學生再體驗。如此學生不僅能學會鋸削的規范動作,還能初步理解鋸削的原理,并主動探究相關和相類似的鏨削、銼削。在體驗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引導是要把學生活動的主體積極性最充分地調動起來,教師要多給學生自由活動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處于主動實踐、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

2.加工工藝的擬定階段

鉗工實訓教學的初級階段主要是使學生提高基本技能的動作正確性和熟練程度,而中、高級階段主要是使學生理解加工工藝和提升自我能力。學生按教師給定的工藝按部就班的做法只會訓練出無技術含量的操作工人。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要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力的發展過程和思想的內化過程。在鉗工實訓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使用頭腦風暴法加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例如:銼配凹凸體的加工工藝,各風暴小組中答案百出,教師收集學生的工藝,盡可能地逐一評述鼓勵,再把工藝路線思路依據提出,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后能主動理解銼配凹凸體的加工工藝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擬定工藝能力得到提升。

3.機械相關知識拓展階段

聯想是記憶的基礎。教師在鉗工實訓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把現成的教材重復一遍,而是通過加工材料,創造情景,形成新的教學材料,用直觀手段和啟發的方式,引起學生思維,即讓學生在大腦皮層中已建立起來的和建立不久的痕跡處于頻繁的多方面的聯系之中,引起學生眾多的聯想。聯想越多,記憶越牢。運用“頭腦風暴”法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有關知識的自由聯想和最大限度地相互合作,從而達到有效復習,促使學生主動構建和程序化已有知識,并為將學知識鋪平道路。例如:在教學鉆孔攻絲實訓后,可拓展螺紋種類等相關知識。

4.開放性活動

開放性活動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性活動涉及聯想和創造性思維,所以“頭腦風暴”法多用于活動的起始階段。開放性活動種類繁多,“頭腦風暴”法適用于興趣小組、現場的技術難題、后續工藝和分析廢品產生的原因等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參與者需要調動各自的智慧和積極性,使自己的思維狀態處于高度活躍狀態。同時,由于每個人的知識背景、思維習慣、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頭腦風暴”法可以讓他們相互啟迪,達到思維的互補性。例如:分析鉆孔攻絲廢品產生的原因,通過各風暴小組的探討,沒有一個學生想全原因甚至有偏離,而綜合學生所有的正確方法,數量卻會遠遠超出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答案。

5.工件檢測互評自評階段

學生依據檢測標準,對自己完成工件的檢驗作出分析和判斷,并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教師組建風暴小組,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工件編號,開始由學生自由檢測并記錄檢測方法,教師評述綜合講解要點,再讓學生進行二次檢測。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活動既能熟悉檢測方法,又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對下階段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調節。

6.復習鞏固總結歸納階段

本階段教學目的是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階段做好準備,保障主體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兼有信息及知識聯想和預測將學知識的功能。因為此階段的教學旨在使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和信息的聯想激起參與主體活動的欲望和熱情,它對問題答案或結論的準確性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適合用“頭腦風暴”技巧設計活動。聯想有助于復習回顧已學知識,但這種復習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學生主動自發的復習。輕松自由的氣氛能避免強制性復習所帶來的焦慮和壓力,從而使復習效果事半功倍;自由聯想給學生展示個性和對已學知識進行不同理解和歸類的空間;思想的配合能體現合作學習理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并促使他們形成對將學知識的不同角度的渴望。

三、應用“頭腦風暴”法的優點

1.有利于學生學法的改進。

2.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3.為賞識教育開辟一條可行性途徑。

4.有利于探究性學習的貫徹。

5.有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學生愉快地學習,建構新知識。

7.有利于學生產生思維碰撞,培養發散性思維。

8.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

9.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

四、“頭腦風暴”法實施的注意事項

1.課堂氣氛顯得相當熱烈時,會出現哄笑別人意見、公開評論他人意見甚至惡意嘲諷別人的觀點等情況,此時教師應立即制止,并制定獎懲規則,嚴格執行。

2.當學生的思維偏離傳統價值觀念時,教師應該先鼓勵他能創新思維,然后向傳統價值觀念方向引導。

3.內容安排不要太多,為避免參加者太疲倦而產生反感甚至厭惡情緒,教師應設計控制好時間。

“頭腦風暴”法雖然不是鉗工實訓教學思維訓練的唯一途徑,但它在實訓教學中的運用的確起到了拓展學生思維的新奇思路的作用。教師采用對比、縱橫、組合發散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多比、多解、多變的思維訓練,促使學生的主動積極思考,開發他們的創新潛能,有助于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使大多數學生不再只注重動手死操作而忽略工藝重要性和思維能力發展的必要性,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譚志敏,郭亮.頭腦風暴法在教學中的運用及其注意要點.繼續教育研究,2007,(5).

篇9

作者簡介:陳方(1961- ),男,漢,杭州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藝術教育學。)

(杭州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 創新思維(創造性思維)是音樂家從事音樂創作、欣賞、表演活動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創造力;兒童;鋼琴學習;訓練;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CHEN Fang

一、創新思維研究現狀

創新(innovation)來自拉丁語innovare,原意為更新、制造新的東西或改變,本質上意味著新秩序的產生。創新思維作為音樂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無論在音樂創作、表演,還是在音樂欣賞、批評中,一直受到國內外音樂心理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的關注。吳進國認為,音樂是激活創新思維、開發人類智慧的特殊“維生素”和催化劑注:(吳進國《音樂激活創新思維》,《中國人才》,1998年第1期,第44、45頁。);華萊斯認為“意向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大特征,聯想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29頁。)赫德森指出,尋找、發現問題的欲望是創造性思維不可或缺的一環。注:(同上,第242頁。)托蘭斯提出“四年級低谷區”,指出過重的壓力會影響創新思維的發展。注:(同上,第248頁。)陳一林認為“靈感是音樂創作和表現的靈魂…突破常規和定式是音樂思維的特點。”注:(陳一林《淺談音樂思維對創新思維的推動作用》,《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第5期,第128頁。)張愛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注:(張愛民《創造性思維訓練在音樂教學創新中的應用》,《甘肅等師范專科學校報》,2003年第3期,第107頁。)。高琳認為“音樂教育能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培養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結合的能力,還能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及創新個性”注:(高琳《關于音樂教育與培養創新思維的關系的思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第129、130頁。)。創造性既需要靈感,又需要勤奮和毅力。兒童期是音樂才能迅速發展的階段,此時兒童身心已達到一定水平,能夠接受音樂教育。鋼琴因其簡單實用,成為培養音樂能力的首選。誠然,欣賞和演奏能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力。科學的訓練方法,則可以提高兒童的歌唱、節奏及音高辨別能力。羅代筠提出通過“激發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方法注:(羅代筠《將學生的創新思維溶于學生音樂教學之中》,《教學探索》,2006年第10期,第80頁。);謝珍輝指出“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想象情境”三步驟注:(謝珍輝《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淺探》,《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4期,第151、152頁。);黃忠昭則認為應著眼于“建立全新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培養的最佳途徑”注:(黃忠昭《論音樂教育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3期(總第67期),第121-123頁。);王令武則主張“眼、耳、口并用”,“給學生自由思維空間與時間”并“鼓勵學生表演”注:(王令武《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8頁。);薛濤提出“發掘教師的創

造潛力,激發學生群體的創造潛能”注:(薛濤《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美與時代》,2004年第10期,第65、66頁。);陸穎則指出“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評價” 注:(陸穎《讓創新思維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靈魂》,《音樂天地》,2008年第1期,第16、17頁。);劉克敏指出“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 注:(劉克敏《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音樂天地》,2003年第11期,第19-21頁。)三方面舉措等等。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們日益發現,音樂教學的開展,不能無視學生的創造力,反而應充分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新課程理念,實現審美體驗價值。

二、創新思維元理論描述

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創造發明主要靠思維能力,創造型的人才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指某種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核心是創新思維。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認為創新思維是一種漸次發展過程,20世紀20年代格式塔心理學最早對此進行研究,產生著名的沃勒斯“四階段模式”,即準備、醞釀、明朗、驗證期。注:(李祖揚、柳洲《創新原理與方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頁。)

人腦是創新思維的器官,具有最為發達的大腦皮層,其范圍越廣,個體就越能以特異的方式作出反應。腦的高級功能如思維等,與神經回路活動有關。腦內神經元(約140億個)通過突觸形成龐大的神經回路,形成各思維方式―收斂型、發散型思維。前額葉的聯合皮層是“多重感覺皮層”,視、聽、嗅、觸、味覺向此傳遞并進行整合處理。語言思維能力與性別有關,女性語言技能比男性稍強,男性空間能力則占優勢。美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斯佩里認為大腦半球具有思維能力,且分工明顯。左半球與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及對邏輯分析有關,主要從事抽象思維工作,稱之為“理性腦”;右半球負責形象思維,如空間定位、圖像識別、色彩欣賞等,為“感性腦”。左右腦功能的互補,能使大腦的思維功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創新主體主要指素質全面發展的新人才,其本質歸結為“科學”二字,通過組合、反轉技術等創新技能來實現。產生于創新能力與創新關系、創新環境與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兩組基本矛盾,其中創新關系適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創新精神則適和創新環境的發展要求。此外,創新哲學主張人人能創新、時時能創新、處處能創新,并積極利用條件、創造條件創新。

音樂才能是神經系統天生的能力,外部刺激居于次要地位。極少數人在兒童早期表現出超常的音樂才能(如莫扎特),音樂的內在規律使其不需外力便可掌握,這是音樂神童出現較高頻率的主要原因。在音樂才能實現過程中,干擾因素與動機較為重要。音樂家具有敏感的心靈及高度的自尊,其個性表現為多態性,即女音樂家更男性化,男音樂家更女性化。聽覺能力是音樂學習的基本條件,聽力與智力的互相促進是個人獲得音樂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梅德尼克出(Mednick)提出,聯想諸要素的組合形成新結構,產生新穎而又源源不斷的聯想,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35頁。)屬于這種類型的人較富于創造性。創造力是一種整體能力且具有發展性,社會政治變遷、個人經濟狀況、生活遭遇、國家經濟的增長或衰退,都會影響個人創造。另外,創作過程中強調非意識的靈感因素,也注重有意識的努力因素。

綜上所述,創造性與個性特征、認知特點相關。個性特征主要指獨立的自我力量及對復雜事物的愛好與駕馭能力,認知特點表現為靈活性及高復合程度的認知結構等。這些特征伴隨著相關的動機及發現問題的興趣,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從不同側面描述創造性。

三、創新思維在兒童鋼琴學習中的訓練

一般人都有辨別、回想旋律的能力,而音樂訓練能使人獲得音樂結構詞匯表,如經過音、和弦、旋律、曲式等,從而有效提高音樂記憶力。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說過:“給我一打兒童,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從乞丐到律師等不同層次的人。”由此說明外部環境及訓練的重要性。實踐證明,科學的音樂訓練能使普通市民成為音樂家。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表明,創新素質是創新主體成才的內在根據,育人環境是必要條件,創新實踐是根本途徑,因此成才規律表現為“創新素質+創新環境+創新實踐”。創新環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學術創新環境。音樂家庭與非音樂家庭的區別在于,前者欣賞音樂、演唱歌曲的機會更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對兒童音樂發展持積極、主動的態度,鼓勵孩子非常規的音樂思維。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鼓勵標新立異,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社會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場所,家長、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音樂演奏、音樂比賽、音樂創作等實踐活動,以獲得社會知識,并能提高臨場應變能力。

(二)充分運用想象、直覺因素

想象是音樂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也是使表演充滿生命的關鍵。因此,表演者要不斷豐富個人的生活閱歷,尤其是身臨其境的切身體驗。直覺是運用內心聽覺,在頭腦中形成音響運動圖像的能力。它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訓練而得以發展,沒有后天的努力和培養不可能獲得音樂的直覺。因此,在音樂表演的實踐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直覺能力,尤其是正確的技巧和視唱練耳、音樂審美鑒賞和風格感受力。

(三)克服臨場緊張

臨場的緊張乃至怯場,是較為普通的心理現象。如何改變并克服這種心理狀態,筆者認為:首先要有嚴肅的表演態度,其次克服心理障礙,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另外充分練習以純熟掌握曲目,加強信心。還應經常參加演出實踐,鍛煉應變能力。通過上述五方面的努力,將“怯場”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四)以創造代替模仿

音樂藝術長于抒情、拙于論理,在時間流程中展現,隨時間完成而消失。學習者應在認真分析和理解樂曲的基礎上,借鑒的吸收前人的經驗,加上個人創造性的詮釋。對以往藝術大師的創造,做到充分尊重但絕不盲從。表演藝術永遠是向前發展的,聲音、技巧都是逐步得以完善的。英國指揮家伍德曾說過,任何符號都不能保證樂曲詮釋的同一性。由此可見,演奏家之所以成其為演奏家,在于他能敏銳的感受一切,善于強烈的感受藝術。

成就是個人經過學習所達到的程度。一個有成就的人,必須具有相應的能力,但一個能力較強的人卻未必有相應的成就。毋庸置疑,只有艱苦卓絕的訓練,才能使人富有創造性地表現內心的情緒情感,以滿足其成就感。

四、創新思維在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作用

創造力是一種整體能力,托蘭斯(Torrance)的“閾限假說”表明,當智商超過120,學習中創造力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注:(羅小平、黃虹《最新音樂心理學薈萃》,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47頁。)音樂表演是音樂存在的活化機制,除了恰到好處的投情,更需要想象和直覺的配合,想象的過程則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積極運作。創新思維對兒童鋼琴學習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穩定的審美情趣與獨特的情感指向

每個人都會傾向于喜愛某一類音樂,與社會環境、聽者的情緒狀況有關,具有不穩定性,會隨著各因素的改變而有所變化。社會境遇會形成一定的情感狀態,情緒狀態決定音樂的選擇;反之,音樂使情感狀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行為的改變。情感、行為的改變又與社會境遇的改變直接相關,形成“循環反饋”模式。受過系統音樂訓練并參加過實踐的兒童更喜歡古典音樂,短期訓練也產生一定作用,如1872年威廉斯(Williams)通過2個月的音樂欣賞教學,提高了學生對嚴肅音樂的愛好。

(二)創造力的培養與開放的個性

創造力與個性特征、認知風格、能力相關。卓越的科學家具有獨立的個性,表現為強烈的自我意識、堅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即所謂開放的個性特征。他們樂于學習藝術相關知識,并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于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游刃有余。他們以一顆時時的大腦,汲取著自然界的精華。另外此類兒童的認知結構復合程度相對較高,也更易適應環境變化,思路較寬,善于在事物運動中得出抽象規律。

(三)兒童身心發展與因材施教原則

篇10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教學;主體性;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更是時代的要求。中學物理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中學物理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新時代的中學物理教師必須積極探索一條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路子。當然,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本文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就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

1.設置課題懸念,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物理的興趣。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望,對所有新接觸的事物都非常有興趣,好問,而且總有奇思妙想。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就是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學習的第一步。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定的懸念讓學生去思考,這樣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結合現實生活。初中物理是一門跟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里,存在著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而且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應用現實生活里的例子可以使學生學會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從而讓課堂充滿快樂。例如“平面鏡成像”,我們就可以聯系實際:倘若我們呆在河岸邊,就會看到河邊的那些樹木、房屋的影像在河里都是倒立著的,這一現象你能解釋嗎?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解答多年的困惑。

二、營造便于創新、發展的物理課堂學習氛圍

1.體現一種相對民主、平等的教學原則。理想中的物理課堂,就是要教師和學生關系融洽,使整個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所以,物理教師必須努力地構建這樣一個比較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教師不單單要做學生在學習生活里的一個引導者,還要做學生團隊中的一名參與者。對學生來講,教師不單是教師,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兄長,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時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可以充分地發揮每一位學生的能動性,使他們能夠更積極地學習物理。

2.維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多方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里總會不斷冒出很多異于他人的想法,有的甚至跟教師所教的知識相沖突。在這個時候,教師必須要給他們充分的寬容、理解,外加一定的肯定。想要培養學生在創新思維方面的能力,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努力去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指路人,而不是學習生涯的主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如何去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勇敢地說,要學會質疑,懂得如何提問題,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學生就會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更好地發揮創新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1.敢于、善于質疑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核心。質疑就是要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沖破傳統的束縛,勇敢地向教師、教科書、參考資料,甚至對中考試卷提出質疑,鼓勵“吹毛求疵”“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對學生,即使是不成熟的想法,教師也不能輕易否定,而應精心呵護學生的創新“嫩芽”。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從獨特角度提出疑問,且勇于實踐,讓學生領悟到創新并不神秘。

2.強化思維訓練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創新思維從其特征上表現為首創性、新穎性和流暢性。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新思維的中心環節。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分析問題時善于轉化、擴充、縮小等,諸如此類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支點。創新思維從其科學訓練方法上表現為發散性、批判性和獨特性。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否發散,與課堂教學中能否進行高效訓練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四、實施一系列培養創新能力的物理教學措施

1.積極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僅存儲容量大,而且計算機運算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它有超強處理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的技巧,表現更加直觀、形象。使用計算機的一些視頻音頻軟件對圖像和聲音進行處理分析,從不同角度來刺激學生的大腦思維,能提高整個物理教學信息在傳播速度、廣度上的效率。這樣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在邏輯思維方面的能力,利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