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7: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電子商務助力脫貧攻堅向高質量階段邁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交易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已成為農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商貿流通、帶動創新就業、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動力。而5G時代的到來,物聯網將在很多行業和領域都會迅速發展。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商務部等16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將電商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工作體系,實施電商扶貧工程,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加就業和拓寬增收渠道,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程。
脫貧攻堅的目的是讓貧困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保證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近年來,受市場波動影響,主要農產品相繼出現流通不暢、價格下跌的情況,農產品的“賣難”問題日益突出。當前,消費越來越趨于個性化、信息化時代,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而且正在制約我們的產品走出去,制約農牧民持續增收。通過政策引領,政府主導,擴大電子商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影響力,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零距離接觸,產銷直接對接,私人訂制,讓我們的優越的自然條件、美麗的田園風光,優質的農特產品賣得出去,賣上好價錢。我縣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發展電子商務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統籌引導,電商人才稀缺,市場化程度低,缺少標準化產品,貧困群眾網上交易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村貧困人口通過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和增收脫貧的步伐。2018年全縣有電商企業 家,線上注冊網店 家,占全縣工商注冊總數的 %。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額萬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 %。其中,購買農資 萬元,線上銷售農特產品 萬元。全縣快遞物流業僅家,年收發快遞 萬件。電子商務在服務三農,助力脫貧攻堅上還有很大的潛力。
面對脫貧攻堅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步,結合我縣實際,與一些大型快遞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制定精準扶貧戶快遞補貼相關政策,從而有效降低貧困戶銷售特色產品的運行成本,促進我縣貧困戶電商產業快速發展,提高脫貧實效,推動脫貧攻堅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一、發揮特色優勢,擴大電商扶貧服務面
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抱團式發展適合網銷的農特產品,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脫貧。我縣貧困戶主要特征為逐漸喪失勞動力,為了防止已脫貧的再返貧,我們要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網銷型合作社和龍頭型農業公司,以保障貧困戶的土地有穩定、高效的收益。近年來,我縣一些特色農產品已經通過電子商務找到了新渠道、賣上了好價錢,比如:香瓜、糖玉米等,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要發揮黨委引領帶頭作用,帶動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創建農產品商標注冊。組織引導貧困戶在網上經營特色產品時,推進當地的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積極注冊商標,維護品牌形象和網店聲譽,促進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形象,奠定在市場上的地位,并帶動貧困戶參與電商,推進電商扶貧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縣農特產品銷售正迎來旺季,預計通過電商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將銷售超過50萬元以上。
二、強化政策引導,激發電子商務活力
一是制定《縣促進電商扶貧工作獎勵辦法》,按照試點先行、示范推廣、穩步推進的要求,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扶持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應用電子商務帶動貧困戶,支持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設網店。進一步完善鎮村電商服務體系,保證農特產品信息傳遞的時效性、準確性。加快農村電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完善縣鎮村“三級雙向”電商扶貧物流體系,降低物快遞成本。重點培育發展電商企業。在電商園區企業中,重點支持和培育兩到三家基礎扎實、成長性好的電子商務本地企業,通過首批成功電商企業的示范帶動,增強貧困戶投身電商行業的信心和動力,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品種齊全的營銷體系,促進產業與產品、網上與網下的有機融合。二是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知識普及。加強農村教育力度,鼓勵大學生返村或具有電子商務知識的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培訓,讓更多的農民熟悉電子商務的使用和前景,充分調動農民對電子商務的熱情,使貧困戶能夠基本了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以及可以運用,從而為貧困戶經營電子商務網站奠定基礎。三是提升電商服務質量。按照縣委要求,商務局電商辦以蘇木鎮和農場為單位,確定了10個區域經理,深入到各蘇木鎮、農場的村、嘎查、分場,詳細了解貧困村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和數據登記,進一步明確電商扶貧的方向和切入點,今年要求他們把相關工作做到村級,明年要求各區域經理要到戶,采取保姆式服務,充分利用電商的靈活性和廣泛性,把不適合遠路運輸的農特產品通過微商就近銷售,把適合遠路運輸的,通過電商找到好渠道,賣上好價格。
篇2
關鍵詞:企業;融資;方式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三板市場的建立和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斷創新服務體系,我國企業融資方式不斷創新,但部分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出現風險意識不強、融資成本過高等問題,導致融資后企業發展面臨較大的壓力,給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挑戰。因此,探討新形勢下企業融資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融資的基本方式
企業融資的基本方式可以從傳統的融資方式和按照現實需求創造的融資方式,在金融創新日趨活躍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方式不斷更新。
1.傳統的融資方式
傳統的融資方式可以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維度來考察,從直接融資的視角來看,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票、債券融資,如上市公司通過增資擴股、發現債券的方式獲取資金,此外,還包括發行商業票據等融資模式。此外,按照直接融資的定義,民間融資也可以作為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統計顯示,2013年,A股再籌資,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分別籌集2803億元、4082億元。從間接融資的視角來看,主要是企業通過銀行等金融企業獲取資金,這是我國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融資模式,統計顯示,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7.3萬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分別達到76.6萬億元、71.9萬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加9.3萬億元、8.9萬億元。可見我國企業融資規模之大。
2.創新型的融資方式
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市場都積極推出各種新的融資工具。從直接融資來看,近年來我國相繼提供了創業板、三板市場等融資渠道,從三板市場來看,2013年12月底新三板市場擴容至全國,2014年5月,新的交易結算系統正式上線,截止到2014年5月21日,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已有近700家,三板市場企業融資規模也不斷增大。此外,中小企業私募債等融資方式也不斷推出,這進一步擴充了融資渠道。其次,從間接融資方式來看,各種新的融資工具也不斷出現,如當前各地政府積極設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再如銀行為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提供服務等。
二、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的機遇與挑戰
短期來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徹底根治,必須通過創新融資方式來滿足資金需求,當前這種創新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存在不小的挑戰。
1.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的歷史機遇
首先,政策機遇,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這為企業這一市場主體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實際上,近年來,企業融資問題得到高度重視,國家積極出臺各種鼓勵、支持企業融資的政策,如最近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為企業融資提供了直接的支持。特別是,國家對金融創新活動的支持與監管的放松為創新融資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其次,市場發展的機遇,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國家積極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大量的中介服務機構開始成熟并提供有效的服務,這對于推動融資方式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再次,其他機遇,包括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等也為融資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機遇。
2.企業融資方式創新面臨的挑戰
首先,資金供給不足帶來的挑戰,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市場上出現了資金資源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大量的資金資本脫離實體經濟流向虛擬經濟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供需矛盾,這種資金相對短缺導致融資方式缺乏“活力”支持。其次,市場不完善帶來的挑戰,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如企業要從資本市場中獲取資金支持需要經過大量的審批,甚至需要付出較大的交易成本,此外,市場中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問題,這都給融資方式創新帶來了挑戰。
三、促進企業融資方式多元化的思考
總體來看,企業要發展,必須構建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以此獲取足夠的資金支持,這可以從加強分析與研究,明確融資戰略,完善公司治理,以此為融資方式多元化提供支持。
1.加強分析與研究
首先,要加強對企業本身的分析與研究,包括對企業資金需求分析,通過需求分析了解融資額度、時間等方面的要求;企業資金流動特征等的分析,明確資金流動的季節性特征等特性,為確定融資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其次,要加強市場環境分析,包括對利率變動情況及其變動趨勢分析、資金供給松緊情況等的分析與研究,了解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特別是,要動態的跟蹤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創新活動,探討企業參與這種創新的可行性。這一過程中,企業要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構建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為融資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明確融資戰略
首先,要明確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即企業在融資活動中要遵循什么樣的思路,一般而言,企業要根據發展需要、風險可控、成本節約等原則,積極開展各種融資活動。其次,要明確戰略目標與戰略任務,即要明確企業融資的目標,包括融資額度、融資方式等方面的目標,如融資渠道多元化、融資成本可控化等。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融資的戰略任務,即要通過哪些資產、哪些項目為依托開展融資活動。再次,要明確戰略路徑,即要明確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資本市場融資等融資渠道的應用明確融資戰略。
3.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能力是影響企業融資方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健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在對現有的組織機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借鑒其他企業成功的經驗對組織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保障組織機構的完整性,為控制融資風險,提高融資能力,創新融資方式提供基礎和前提。其次,要規范決策流程,企業內部要通過流程重組與優化,提高融資決策的科學性、規范性,為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貨幣緊縮政策融資成本對策
在國內房地產泡沫與高通貨膨脹的背景下,人民銀行采取了收縮流動性的貨幣政策,而這對國內企業的融資問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眾所周知,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與政府部門的難題。目前,企業的融資問題主要反映在融資途徑單一與融資成本高這兩大方面。而企業融資途徑的單一在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刺激下,有所解決;相反,企業融資成本高卻受貨幣緊縮政策的影響,越發“水漲船高”,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利的趨勢。
一、企業融資成本現狀
在市場經濟中,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方面。直接融資是指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典型的直接融資方式有債券融資與股票融資。在直接融資模式下,資金供求的雙方聯系較為緊密,這對資金的合理配置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投資收益也較高。當然直接融資方式在期限、利率等方面具有較多的限制,且面臨著較大的風險。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而進行的資金融通方式,主要是指銀行借貸。在間接融資方式下,成本相對較低,且廣泛性較好;當然,也具有資金供求雙方聯系不密切等缺點。
融資成本是指企業在資金借貸與使用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企業融資成本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融資效率與盈利水平。前面提到,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企業主要的兩條融資渠道。
首先從直接融資方式來看,發行股票是目前企業直接融資最主要的選擇方式。自我國1990年設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目前已經躍居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市場。在股票融資方式下,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在于中介機構費用與投資者所要求的風險回報。其中,中介機構費用是股票融資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普通公司上市所需的路演、承銷以及審計等費用高達千萬以上,而這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另一方面,債券融資也是直接融資的一種,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債券市場也逐漸繁榮起來。在債券融資方式下,企業債券的利率要比同期限的銀行存款利率高4-5%,這對于企業來說還是相當低的;當然,債券發行也需要中介機構進行承銷。
與此同時,在我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下,銀行借貸融資在間接融資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商業銀行1年期以上貸款的利息收入高達9000多億,而同期銀行的貸款余額為16.7萬億元,從這兩個數據來看,銀行的貸款利率似乎只有5%左右。但是,在企業向銀行進行資金借貸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的隱性成本,而這些成本卻是沒有包含在內的。據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融資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公關費用高達10-20%,而這筆費用占據了企業融資成本很大的比例。
二、貨幣緊縮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
貨幣緊縮是一國貨幣政策的反映,當國家認為市場者的貨幣過多、出現通貨膨脹或者經濟泡沫時,就會選擇貨幣緊縮的政策來加以控制。在緊縮的貨幣政策下,政府部門一般都會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進行,這明顯會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
當采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實施貨幣政策時,貨幣緊縮政策要求人民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這導致各大商業銀行需要將一部分法定資金交予人民銀行,即商業銀行用于信貸的自有資金減少,信貸市場原先的供求平衡關系變成供不應求,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
當采用再貼現率政策來實施貨幣政策時,緊縮的貨幣政策要求人民銀行直接提高與商業銀行的再貼現率,這導致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融資或者向同行拆借的利率上漲,必然使得企業向商業銀行的融資利率提高,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外,當采用公開市場業務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時,人民銀行向市場拋售國債等有價證券,從市場中吸收貨幣流動性,導致市場中的貨幣逐漸減少,供求關系變成供不應求,使得商業銀行的借貸利率上升,企業融資成本增加。當然,人民銀行在拋售國債等有價證券時,也會導致國債市場供過于求,國債收益率下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借貸利率。
三、貨幣緊縮政策下企業融資成本的解決對策
在目前緊縮的貨幣政策下,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對此,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需要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方面進行解決。
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環境下,企業數量越來越多,這導致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對信息質量要求越來越苛刻。然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越來越模糊,交易風險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從本質上講,不確定性產生于必須擁有的信息與所能得到的信息量之間的差額。差額越大,風險越高,必然導致防范和降低風險的交易成本增加。而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完善的信用體系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積極搭建銀企之間的溝通交流平臺。目前,企業融資難與融資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方面協調對接和溝通力度不夠。因此,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參加,建立區域性的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通過相關政務服務機構的派駐以及優質融資服務資源的集聚形成完整的融資服務產業鏈,為企業融資提供綜合性、高水準并具有公信力的專業化服務,提升企業融資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雙方融資交易成本。
四、小結
融資成本關系到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高低。目前,國內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普遍面臨著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針對融資成本高這一問題,社會各方都提出了解決的對策,主要是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方面切入,即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搭建信息溝通平臺等等。
參考文獻
[1]顧瑞滋,張 磊.中國融資成本文獻綜述[J].金融研究,2009(12):201-206.
篇4
一.我國的融資環境
企業是在一定環境下的各種經濟資源的有機集合體。企業運營只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企業面臨的環境是指存在于企業周圍,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客觀因素和力量的總稱,它是企業選擇籌資方式的基礎。
企業制定籌資戰略必須立足于一定的宏觀環境之下,制定時要考慮:1.政治法律環境。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政策實施,國內政局穩定,經濟日益活躍,我國的產業政策、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與國際慣例的逐步接軌,為外資進入中國提供了保證,使我國企業的籌資區域進一步擴大,籌資數額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樣。2.經濟環境。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經濟條件、經濟特征、經濟聯系等客觀因素。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高速的發展勢頭,物價得到有效控制,這一切表明,我國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與發展機會,同時也為國內外大量的游資找到了出路。3.技術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水平、技術政策、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技術發展的動向等的總和。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對科技開發力度的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有計劃培養,都將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企業微觀環境是指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條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業狀況、競爭者狀況、供應商狀況及其他公眾的狀況,這是確定企業籌資方式的前提。一個良好的銷售網絡、及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等微觀環境,將十分有利于企業籌資的順利實現。此外,筆者認為,企業的內部條件也應該屬于企業籌資的微觀環境。企業的內部條件包括:企業經營者的能力、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和政策、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研究開況等。就籌資而言,企業內部條件達到一定的標準,才會吸引資金、技術進入企業,因此企業要得到實現企業擴張所需要的資金,應扎扎實實的做好企業的各項工作,贏得債權人和投資者的信任,他們才會將資金、技術交由企業使用和管理。
二.企業的籌資方式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即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二是外源融資,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對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分別加以介紹:
(一).內源融資方式
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源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于資金來源于企業內部,不會發生融資費用,使得內源融資的成本要遠遠低于外源融資。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一種融資方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的利潤水平,凈資產規模和投資者預期等因素,只有當內源融資仍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在這里,筆者認為相當一部分表外籌資也屬于內源融資。表外籌資是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籌資行為,利用表外籌資可以調整資金結構,開辟籌資渠道,掩蓋投資規模,夸大投資收益率,掩蓋虧損,虛增利潤,加大財務杠桿的作用等。比如,企業與客戶簽訂一項產品的籌資協議,先將產品售給客戶,然后再賒購回來,該項產品并未離開企業,但企業卻通過這一協議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籌資可以創造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為經營者調整資金結構提供方便。鑒于表外籌資在我國應用還不是太普遍,而其應用的前景又十分廣泛,所以,筆者將在這里對表外融資作一較為詳細的介紹
表外融資可分為直接表外籌資和間接表外籌資。直接表外籌資是企業以不轉移資產所有權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籌資。由于資產所有權未轉入籌資企業表內,而其使用權卻已轉入,所以這種籌資方式既能滿足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緩解資金不足之需,又不改變企業原有表內資金結構。最為常見的籌資方式有租賃、代銷商品、來料加工等。大多數租賃形式屬于表外籌資,只有融資租賃屬于表內籌資。經營租賃是出資方以自己經營的設備租給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訪由于租入設備擴大了自身生產能力,這種生產能力并沒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資產負債表中,承租方只為取得這種生產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當企業預計設備的額租賃期短于租入設備的經濟壽命時,經營租賃可以節約企業開支,避免設備經濟壽命在企業的空耗。此外,維修租賃、杠桿租賃和返回租賃也屬于企業的表外籌資。
間接表外籌資是用另一個企業的負債代替本企業負債,使得本企業表內負債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內。最常見的間接表外籌資方式是母公司投資于子公司和附屬公司,母公司將自己經營的元件、配件撥給一個子公司和附屬公司,子公司和附屬公司將生產出的元件、配件銷售給母公司。附屬公司和子公司實行負債經營,這里附屬公司和子公司的負債實際上是母公司的負債。本應有母公司負債經營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負債限度的制約,而轉給了附屬公司,使得各方的負債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例如:某公司自有資本1000萬元,借款1000萬元,該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內借款比例已達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義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該公司以500萬元投資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義借款500萬元,新公司實質上是母公司的一個配件車間。這樣,該公司總體上實際的資產負債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兩個公司實際資產總額為2500萬元,有500萬元是母公司投給子公司的,故兩個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萬元,其中在母公司會計報表內只反映1000萬元的負債,另外的500萬元反映在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內,但這500萬元卻仍為母公司服務。現在,許多國家為了防止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轉移,規定企業對外投資如占被投資企業資本總額的半數以上,應當編制合并報表。為此,許多公司為了逃避合并報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資方法,使得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控股關系更加隱蔽。
除了上述的兩種表外籌資外,還可以通過應收票據貼現,出售有追索權的應收帳款,產品籌資協議等把表內籌資化為表外籌資。
(二).外源融資方式
企業的外源融資由于受不同籌資環境的影響,其選用的籌資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分為兩種:直接籌資方式和間接籌資方式,如下圖(略):
企業外源融資究竟是以直接融資為主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等的制約。從國際上看,英美等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國家的企業歷來主要依靠市場的直接融資方式獲取外部資金,70年代以前,通過企業債券和股票進行的直接融資約占企業外源融資總額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則相反,企業主要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獲取外部資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業的間接融資占外源融資的比重約為80%-85%。70年代以后,情況緩慢的發生了變化,英美企業增加了間接融資的比重,日本則增加了直接融資的比重。由此可見,如何搞清各種不同的外源融資方式的不同特點,從而選擇最適合本企業的融資方式,是企業面臨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下面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逐一加以詳細的介紹:
1.直接融資方式
我國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融資方式趨于多元化,許多企業開始利用直接融資獲取所需要的資金,直接融資將成為企業獲取所需要的長期資金的一種主要方式,這主要是因為:(1).隨著國家宏觀調控作用的不斷弱和困難的財政狀況,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很難得到滿足;(2).由于銀行對信貸資金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使銀行不良債務急劇增加,銀行自由資金比率太低,這預示著我國經濟生活中潛伏著可能的信用危機和通貨膨脹的危機;(3).企業本身高負債,留利甚微,自注資金的能力較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資金的使用者不通過銀行這一中介機構而從貨幣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資,已成為一種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發達,我國直接融資的比例較低,同時也說明了我國資本市場在直接融資方面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明顯向個人傾斜,個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對應,金融資產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個人持有金融資產的增加和居民投資意識的趨強,對資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債和股票等許多新的投資渠道。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企業股份制改造無疑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應該看到,由于直接融資,特別是股票融資無須還本付息投資者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必然要求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業必須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
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極大的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發達國家企業債券所占的比重遠遠大于股票投資,突出顯示了債券融資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如美國的股份公司從80年代中期開始,就已經普遍停止了通過發行股票來融資,而是大量回購自己的股票,以至于從1995年起,股票市場連續兩年成為負的融資來源,其原因有二:
從投資者角度看,任何債券能否發行成功,首先取決于是否能吸引投資者的資金。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是投資者進行投資的關鍵。然而,在經濟活動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來越困難,在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之間客觀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問題。這種不對稱現象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從股票融資來看,股權合約使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之間建立了委托關系,就有可能出現道德風險問題,為避免這一問題,就必須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監督,但這樣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債券合約是一種規定借款人必須定期向貸款人支付固定金額的契約性合約,不需要經常監督公司,從而監審成本很低的債務合約比股權合約更有吸引力。
從籌資者的角度看,債券籌資的發行成本要比股票籌資低,債券利息可從稅前利潤扣除,而股息則從稅后利潤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雙重課稅的問題,還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增加每股稅后盈余。債券融資不影響原有股東的控制權,債券投資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權力,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分配紅利的權力,對于想控制股權,維持原有管理機構不變的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比發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國債市場已得到很大的改進,國債的市場化發行,使得政府不必通過限制發行企業債券來保證國債的發行任務完成,客觀上為企業的債券發行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另一方面,市場化的國債利率成為市場的基準利率,這為確定企業債券發行利率提供了依據。由于現在的投資者更加理性,債券投資風險小,投資收益較穩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一大批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如長虹公司、海爾公司、春蘭公司等,銷售額都在百億元以上,且這些企業信用等級高,償債能力強,可以大量發行債券,可成為債券市場的主角,為企業債券發行提供了必要條件。
2.間接融資方式
我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從無到有,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社會居民的金融資產結構來看,銀行存款較之股票和債券仍占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大部分企業的資金來源也仍舊以銀行為主,尤其是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由于上市指標主要用于扶持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基本上與上市無緣,就使得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在間接融資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隨之近幾年來大量的企業兼并、重組,從而導致我們可以利用杠桿收購融資方式。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并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在一般情況下,借入資金占收購資金總額的70%-80%,其余部分為自有資金,通過財務杠桿效應便可成功的收購企業或其部分股權。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重新組建后的公司總負債率為85%以上,且負債中主要成分為銀行的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日益朝著集約化、大型化的方向發展,生產的規模性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重要條件之一。對企業而言,采用杠桿收購這種先進的融資策略,不僅能迅速的籌措到資金,而且收購一家企業要比新建一家企業來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桿收購融資較之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籌資企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資金便可以獲得較大金額的銀行貸款以用于收購目標企業,即杠桿收購融資的財務杠桿比率非常高,十分適合資金不足又急于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進行融資;二是以杠桿融資方式進行企業兼并、改組,有助于促進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行企業兼并、改組,是迅速淘汰經營不良、效益低下的企業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效益好的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其他企業能壯大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三是對于銀行而言,由于有擬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貸款的安全性有較大的保障,銀行樂意提供這種貸款;四是籌資企業利用杠桿收購融資有時還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這種收益主要來源于所收購企業的資產增值,因為在收購活動中,為使交易成功,被收購企業資產的出售價格一般都低于資產的實際價值;五是杠桿收購由于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參股,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參股者的積極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能力。
杠桿收購融資,是一種十分靈活的融資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設計不同的財務模式。常見的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典型的杠桿收購融資模式。即籌資企業采用普通的杠桿收購方式,主要通過借款來籌集資金,已達到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下,籌資企業一般期望通過幾年的投資,獲得較高的年投資報酬率。
(2)杠桿收購資本結構調整模式。既由籌資企業評價自己的資本價值,分析負債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桿收購融資模式,以購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種財務模式。
(3)杠桿收購控股模式。即企業不是把自己當作杠桿收購的對象來考慮,而是以擁有多種資本構成的杠桿收購公司的身份出現。具體的做法為:先對公司有關部門和其子公司的資產價值及其負債能力進行評價,然后以杠桿收購方式籌資,所籌資金由母公司用于購回股份,收購企業和投資等,母公司仍對子公司擁有控制權。
企業以杠桿收購融資方式完成收購活動后,需要按規模經濟原則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以便盡快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企業運營期間,企業應盡量做到用所收購企業創造的收益償還銀行的杠桿貸款,償還方式與償還辦法按貸款合同執行,同時還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國現狀對融資結構的影響及融資方式的選擇。
由于國有企業的改革相對滯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國有企業的虧損日益嚴重,從而導致了作為債權人的銀行的壞帳和呆帳的增加,銀行的資產質量下降了,但是,銀行卻對公眾承擔著硬性的債務負擔,這種債權和債務的明顯不對稱,一方面使得的銀行為此承擔了極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醞釀著極大的銀行信用風險和經濟的不穩定性。
為了改革這種局面,許多文獻主張通過發展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可以有效的降低銀行系統的風險,減少政府承擔的責任。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場的發展的確能分散風險,但這只是從經濟個體的風險偏好和福利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與我國融資體制改革中所面臨的風險具有不同的性質,前者具有個體風險的含義,而后者要考慮的是一種系統性風險。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股票市場的的系統性風險尤為顯著,這一點可以由近幾年股票市場的大幅度波動得到證明。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市場上的風險和銀行體系的風險,從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角度來看,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從股份制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股票市場的發展改變了企業的治理結構,即股份制經濟使得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分散了企業的風險;同時,也使得企業的治理結構變得格外重要了。所謂企業的治理結構,指得是能夠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業合同中明確的一些經營管理決策,能夠被作出的一種機制。
現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結構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東通過選舉的董事會來監督經理;二是通過大股東來監督經理的行為;三是對經理形成的約束可能來自于公司經營效率低下時,股票市場的收購和接管。在實際中,上述的幾種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時發揮作用的。
篇5
關鍵詞:企業融資方式;風險防范;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企業融資指的是企業從資金運用情況及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出發,根據企業發展策略與未來經營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或渠道,利用內部積累或者向企業的債權人及投資者籌集所需要的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企業融資也是一個過程,是融資――發展――再融資――再發展的行為與過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融資的方式也有許多種。
一、企業融資的基本方式
1.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按照有無金融中介,企業融資可分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方式。直接融資指的是沒有經過任何的金融中介,由資金短缺的企業直接向資金盈余的企業進行借貸,或者通過合資、有價證券等方式進行的企業融資,主要有企業內部融資、企業債券、合資合作經營及股票等。間接融資指的是以金融中介為媒介所進行的企業融資活動,主要有項目融資貸款、委托貸款、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銀行信貸及融資租賃等。直接融資的優點是資金的流動非常迅速,成本較低,受法律的限制少;它的缺點是對雙方投資與籌資的技能要比較高,而且有的需要雙方見面才能夠成交。間接融資通過以金融中介為媒介進行融資,可以充分地利用企業的規模經濟,來降低融資成本,分散融資風險,實現企業多元化的負債。
2.債權融資方式。債權融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發行債券、信用擔保、金融租賃等幾種融資方式。銀行貸款是指銀行將一定數額的資金按照一定利率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并且約定限期還本付利的一種行為。銀行貸款融資方式融資成本較低,速度比較快,手續較為簡單(有實力的大企業)。隨著銀行貸款更愿意貸給一些實力比較雄厚的大企業,而許多的中小企業被銀行各種苛刻的條件拒之在門外,近年來民間借貸也逐漸成為不少企業融資的一種方式。民間借貸是私下進行的一種比較原始的信貸形式。信用擔保融資是將資產責任保證跟信譽證明結合在一起的融資方式,它介于銀行貸款跟企業之間,分散了銀行貸款風險,解決了企業資金困難,實現了銀行、企業與擔保機構的“三贏”局面。金融租賃是以商品的形式表現出借貸資本運動的一個融資方式。金融租賃單位只是提供金融服務,對設備的維修、保養、使用等仍有企業負責,但設備所有權在企業還完資金之前由金融租賃單位所有。
二、企業融資風險防范措施
融資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困難,但也存在不少風險,既可以讓企業迅速的發展壯大,也可以引發財務風險。所以,企業要有足夠的認識,積極預防企業融資風險。
1.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義。企業要樹立正確的融資風險意識,必須認識到任何來源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要仔細核算成本與收益,特別是隱性成本,更要重視。企業必須樹立獨立承擔風險的意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也越加明朗,再依靠政策的幫助和支持可能性將會越來越小。因此,企業要有能夠獨立承當風險的意識。同時,對于融資不僅僅要考慮融資過程當中的風險,更要考慮企業以后的償付風險。實際上,以后的償付風險才是企業所要考慮的重點。同時,企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防機制,根據情況確定規避方案,分散融資風險。
2.企業融資要考慮正確的融資方式。融資方式的正確與否關系著企業的生存發展,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的資金等不同,企業要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一般在發展初期階段,企業的規模不是很大,管理也不成熟,很難得到貸款,融資比較困難,企業只有靠以內源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企業要將自己的儲蓄不斷轉化為投資。事實上,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就是靠企業自身的資金積累。到了發展的中期階段,企業擴大規模,需要大量的資金,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資金困難。當然,根據企業經營狀況,也可以選擇金融租賃方式獲得資金,先得到設備在償還本金及利息。
3.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融資有風險,必須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液”,資金短缺或運動不暢,企業的生存發展就會出現問題。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要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加強資金的管理,加快資金運轉速度,大力提高資金的利用效果和增值能力,這是市場經濟對企業經營的客觀的必然的要求。因此,企業要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充分地發揮財務管理的積極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同時,企業要加快資金回籠,加強收賬管理,積極組織催收,減少資金在賬款方面的占用。
4.要認識到企業融資與企業生產經營的關系。企業通過融資可以獲得充足資金使企業實現高速發展,但是企業想要保持住穩定發展,條件之一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必須云狀良好。只有這樣,企業的融資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可以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總結
企業融資是一個財務策略,也是一項籌資戰略。企業在考慮融資時,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及生產規模,考慮融資方式、還款期限和融資規模等,更要充分認識到融資所帶來的一些風險。企業只有正視融資的風險,及時制定并嚴格執行融資風險防范措施,使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才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融資的作用,確保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參考文獻:
[1]李松波.政銀企互相協作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唯一出路[J].黑龍江金融,2009(10).
[2]張云貴.財產保險公司風險大小三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3]宋志偉.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準則在企業證券投資業務中的應用及影響[J].現代企業教育,2009(14).
篇6
融資是企業資本運動的起點,也是企業收益分配賴以遵循的基礎。足夠的資本規模,可以保證企業投資的需要,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和規避融資風險,融資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因此,就融資本身來說,它只是企業資本運動的一個環節。但融資活動,決定和影響企業整個資本運動的始終。融資機制的形成,直接決定和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
一改革開放以來,企業融資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在:
1.企業資本由供給制轉變為以企業為主體的融資活動。
改革以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均在國家計劃下進行,企業是否需要資本,需要多少,長期資本或是短期資本,均由國家通過財政或銀行予以供應。這種體制下,企業不需要研究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融資成本,更不用研究企業資本結構問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企業自的擴大,特別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建立以后,企業為主體的融資活動代替了原來的供給制。企業根據市場狀況和前景,進行投資計劃,并努力為實現投資計劃融資。這一變化表明,融資活動由宏觀性計劃分配轉變為微觀性融資。
2.由縱向融資為主向橫向融資為主轉變。
供給制條件下,企業資本均由國家限額、限用途供應,資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進行,為了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企業與企業間的橫向融資活動日益增加,存量流動提高了資本運營效率。
3.融資形式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計劃分配資本體制下,企業融資形式單一,財政分配形式或銀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業信用的確立,資本市場的建立,企業內部積累機制的形成,企業融資形式呈現多元化,形成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股本融資與債務融資等多種形式(見表1)。
上述變化,最本質的在于融資體制正在實現計劃分配向市場引導融資的轉變。過去,財政、銀行作為國家總資金分配的兩個手段,不斷進行著總資金量的分割。盡管后來銀行分割總資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絕對比例,但與現在資本市場融資相比是不同的,這是一個質的變化。伴隨這一變化,各種融資工具職能回歸并日益得以體現。對財政投資與銀行貸款的認識,也不只限于有償和無償的劃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點,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雖然融資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企業融資機制并未形成。
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融資活動,還沒有真正的以市場為主導,理性地根據資本成本、風險和收益對稱原理選擇融資方式,確定資本結構。因此,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還需要從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進行。
存量調整是基礎,它是針對過去融資行為及其形成結果進行的處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資活動在增量方面的規范性和規律性,則是企業融資機制形成的關鍵。存量調整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而國有企業高負債率是由于體制原因形成的。據統計,1980年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18.7%,1993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7.5%,1994年為79%。如此巨大變化,不是非體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國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固定資產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即所謂的“撥改貸”,從1998年開始銀行統管流動資金。這一改革的初衷是國家試圖通過銀企債務關系來硬化對企業的約束。但實踐結果事與愿違,由于銀行體制本身的嚴重缺陷,借貸雙方因產權不清而形成信貸軟約束。盡管1993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貸款約束規則,延緩了國有企業“完全債務化”的速度,但負債增長速度仍遠遠超過資本增長速度。
企業與銀行關系不順、不清,他們之間不僅僅是債務關系,而且存在著在這種關系表面掩蓋下的所有者與經營者關系。而且,銀行還承擔有政府的職能,企業依附于銀行,銀行貸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原則,有時不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業嚴重虧損或停產、半停產而不能破產情況下,銀行仍不得不發放違背市場規則的貸款。因此,當國有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革時,國有企業高負債率問題,已經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同時也加重了企業的支出負擔。為了減輕企業利息支出負擔,1996年以來中央銀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業減負效果并不明顯。其實,企業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貸款數額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況下的高負債形成,是典型的計劃分配結果。降低利率不僅沒有減輕企業利息負擔,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進一步刺激貸款需求,國家不得不進一步強化行政干預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時,仍輔以貸款規模限制,抑制貸款需求。
問題的關鍵在于,國有企業貸款是計劃分配結果,而非市場引導的資源配置,因此,貸款數量并非企業所能左右。由于貸款數額過多造成高負債率,從而加重企業負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股權融資(或自有資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資形成效益以后,而債務融資在投資活動開始就支付利息,在國有企業投資缺乏資本金的基本上,貸款包攬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業巨大的利息負擔。另一方面,由于貸款關系模糊不清,特別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謂“稅前還貸”,使得貸款關系更加復雜化。在后來進行的國有企業產權界定中,將“撥改貸”投資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意味著企業貸款面臨兩次分配,一是支付貸款利息回報債權人,二是支付股利回報所有者。
公司融資理論認為,增加負債可以取得財務杠桿收益,由于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可以計入成本而免交企業所得稅,債權資本成本低于股權資本成本,因此,資產負債率似乎越高越好,因為負債率提高時,企業價值會增加,但負債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時,企業價值因破產風險和成本的增加反而會下降。這樣,由于企業負債率增高會令企業價值增加,同時也會引起企業破產風險和成本上升而使企業價值下降,當兩者引起的企業價值變動額在邊際上相等時,企業的資本結構最優,負債率最佳。
上述討論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企業必須要用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來彌補負債經營帶來的風險,企業的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只有超過銀行貸款的資本成本時,企業負債經營所體現的財務杠桿效應才是正效應,否則為負效應。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企業運行良好,盈利能力強,負債再高也是可以良好運轉的。從這一角度分析,負債率高低只是說明了企業融資結構,而不能以此作為衡量企業負擔高低的標準。我國理論界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是過高的負債率造成的,這是值得商榷的。
我國近幾年致力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高負債率是由于體制原因形成,必然應從體制上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高負債率治理過程,不只是企業負債多少的量的治理過程,而是企業融資渠道、融資方式等選擇和形成的過程,需要綜合配套措施才能解決。例如1998年開始推行的“債轉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債權轉成股權,降低負債率從而減少企業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這一改革最終是要失敗的。因為體制不改變,企業治理結構不改變,降低了的資產負債率還會再提高,債權和股權的性質仍會被扭曲。因此,債轉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于:通過債權轉股權,形成企業新的治理結構,使得股權所有者通過改造企業制度,實現融資結構最優。我國第一家實行債轉股的企業———北京水泥廠,債轉股以后,資產管理公司持有股份達到70%以上,從而為通過債
轉股實現企業轉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計劃分配資本的體制引致國有企業高負債率,改革正是應從體制入手,改變國家計劃分配資本從而決定企業融資結構的做法,形成企業在市場條件作用下自主決定融資結構的體制。
三現代公司融資理論認為,融資機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資形式的選擇,實際上是企業通過決策融資結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過程。
所有這些,都是由融資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決定的。
融資方式的選擇,是企業融資機制的重要內容。融資方式多種多樣,按照不同標準,可以劃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等。
企業融資是一個隨經濟發展由內源融資到外源融資再到內源融資的交替變遷的過程。一個新的企業建立,主要應依靠內源融資。當企業得以生存并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利用外源融資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競爭能力。當企業資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企業往往會從融資成本的比較中選擇一種更高層次的內源融資方式。實際上,就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關系來說,內源融資是最基本的融資方式,沒有內源融資,也就無法進行外源融資。從國外資料分析,在發達市場國家中,企業內源融資占有相當高的比重(見表2)。
表2主要發達國家企業資金結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內源資金75544662443475外源資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國為1944—1990年平均數,其他國家為1970—1985年平均數。
內源融資獲得權益資本,企業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資,首先取決于企業內源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內源融資規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同樣的,也才能獲得借入資本。從融資原理分析,企業負債經營,首先是企業自有資本實力的體現,自有資本為企業負債融資提供了信譽保證。而且,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投資回報率高,股東收益好,更應注重內源融資。如果增發股票,無異是增加更多的股東,良好的投資回報會被新的投資者分享,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與發達經濟國家不同的是,我國企業主要依賴于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比例很低,這說明:(1)體制決定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2)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的動力和約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較便宜地通過股票融資。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的選擇,是外源融資決策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改革開放以前,企業只允許間接融資,而否定直接融資。實際上,能否直接融資,主要是取決于國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業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國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會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積累主體單一化,直接融資是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分配結構變化后才出現和可以利用的。從1978年開始到90年代初,通過擴大企業自方式實現了政府向國有企業分權,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僅占全部金融資產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為7%;1995年上述兩個比重分別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選擇,還與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發育和金融體制有密切關系。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究竟以誰為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以證券融資方式(直接融資)為主的模式;另一種是以日德為代表的以銀行融資方式(間接融資)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國家,資本市場十分發達,企業行為完全是在市場引導下進行。在美國,曾任美國金融學會會長的著名學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優序融資理論(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實證,企業融資的選擇,先依靠內源融資,然后才外源融資。外源融資中,主要是通過(1)發行企業債券,(2)發行股票方式從資本市場上籌措長期資本。由于法律上嚴格禁止銀行成為工業公司的股東,英美企業與銀行之間只是松散的聯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間接融資為主,銀行在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產融結合。資本市場發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銀企關系有著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銀行制度。主銀行是指對于某企業來說在資本籌措和運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銀行。這一銀企關系的特征表現在:(1)主銀行是企業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個主銀行,每個銀行都是某些企業的主銀行;(2)銀行與企業交叉持股。(3)主銀行參與企業發行債務相關業務,是債務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國實行主持銀行制度,特征與日本主銀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資本市場不發達,產權制約較弱,銀行在金融體制和企業治理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說明,試圖確定一個所謂的以直接融資為主的模式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模式,似乎沒有必要。典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結構構成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是一個隨機變量,根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條件,成本和效率的變化,由企業自身決定。我國長時期形成了企業對銀行的依附關系。90年代也曾實行了主銀行制度,但這一制度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與日本等國家都有重要差異。盡管我國不可能達到美英那樣直接融資比例,也很難確定最佳的融資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必然的。發展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形式,改善企業融資結構,將是我國企業融資結構方面的方向性選擇。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發展,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成為企業的重要外源融資方式。但如何決策股票融資或是債券融資,現代公司融資理論已有明確的結論:融資成本決定融資方式,股票融資成本高于債券融資成本。現實卻與經典理論相背,我國目前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具有三個明顯特征:一是內外源融資比例失調,外源融資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資中偏好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比例低;三是資產負債率較低。由于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資,對企業來說可以帶來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以至于企業還來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資的特點,就不遺余力地積極爭取股票融資了。由于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的限制,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的數量很少,而通過重組、改制,按市場經濟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經營性資產、無效資產可以剝離,可以取得優惠融資權,緊缺的殼資源成為企業爭寵的對象。在這種狀況下,公司通過股票融資的成本遠遠低于債務融資成本,這是因為:(1)理論上說,股權融資成本最高,這是以企業正常的運營,即生存和發展為前提的。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甚至虧損企業仍可以發行股票的話,那么這種股票的融資成本很低,甚至趨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權占有絕對比重,由于國有股權所有者虛位,對投資分紅的要求呈軟性,而中小股東要么無權或難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關注利潤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較少發放現金股利,權益融資能避免債務融資造成的現金流壓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資成本低于債務融資成本(債轉股也有這種嫌疑),以至于一些企業不惜一切手段成為上市公司,實現股票融資。一旦融資成功,似乎萬事大吉,許多公司通過股票募集資金后無法落實投資項目,不得不存放銀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過發行股票融資償還債務,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比上年增長了36.66%,負債增長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下降了5.26%,說明上市公司通過發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資金的相當一部分用于償還了債務。另外,一些經營效率指標均保持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卻較低。據對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調查分析,在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凈利潤率高達24.1%,而其資產負債率卻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開宣稱“不缺錢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銀行借款,通過負債實行財務杠桿的效應沒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現象可以說明企業通過上市進行股票融資,增資減債,存在數量上的矯枉過正,本質上的問題依然是體制原因造成企業尚未能就融資方式等問題做出合理的、科學的決策。
四企
業融資機制的形成,結論性意見是:
1.體制決定政策。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創造有效地市場經濟環境,在此基礎上,企業財務政策決定企業融資方式、融資結構。
2.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依賴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制度創新。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使融資活動融于企業產權運營和變革中。
3.培養和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結構。在完善主板市場的同時,推動二板市場的設立,以滿足各類企業融資需要。
4.只有當資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資本都必須支付其真實的社會成本,從而不存在免費成本時,企業的資本結構選擇才有意義。
5.企業根據收益與風險,自主選擇融資方式,合理確定融資結構,以資本成本最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融資機制形成的標志。
參考文獻:
1.劉鴻儒,李志玲:《中國融資體制的變革及股票市場的地位》,《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謝德仁:《國有企業負債率悖論:提出與解讀》,《經濟研究》1999年第9期。
3.陳曉,單鑫:《債務融資是否會增加上市企業的融資成本?》,《經濟研究》1999年第9期。4.袁國良:《規范配股理性融資》,《金融時報》1999年4月14日。
5.楊咸月,何光輝:《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有企業運作效率》,《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篇7
(一)直接融資門檻太高目前,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主要是債券和股票的發行。雖然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已經推出了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但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依然很難。因為中小企業數目眾多,關鍵是中小企自身的綜合能力都相對有限,而中企業企業板和創業板的上市條件雖然比主辦要寬松很多,但很少有中小企業能達到要求,自然也就不能輕易上市。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我國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資金支持。
二)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的中小企業在銀行間接貸款融資,就算最后審批通過放款下來,算一算綜和收費,利率上浮,抵押手續費等各種程序的費用,企業所承受的財務成本基本在8%左右。更有一些不能及時通過間接融資途徑獲取貸款的中小企只能尋找其他更快捷但是財務成本更高的途徑去解決自身資金急需,比如通過民間借貸,民間借貸的通常都是月息3分至4分,而且貸款周期短,中小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貸款僅僅解決燃眉之急,非長久之計。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1、市場競爭力薄弱我國中小企業人員數量比較少,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財務制度不規范,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產品銷售渠道拓展面狹窄,銷售收入以及回款不理想,在向金融機構報送資料時難免會弄虛作假,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當然更傾向于選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客戶。2、貸款抵押品缺失我國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多為租賃用地,而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一般較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條件比較嚴格,抵押品大多是放款的必要條件。對于小部分中小企而言,有一部分自有房產和土地以及抵押物,但是在抵押評估過程中,金融機構給的折扣率比較低,能貸出來的金額也大大折扣,遠不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二)金融機構傾向性明顯我國中小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大多采取間接融資。而間接融資方式中又以銀行貸款為首選。但是由于商業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部分條款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歧視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一些金融機構的這種歧視非常明顯,他們對上市公司以及大型企業的審批效率和服務態度跟對中小企業簡直是天差地別。
(三)整體市場環境不樂觀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低迷,融資環境糟糕。但是我國股票與債券市場多針對國企與大型民企,中小企業往往因為無法越過門檻而被拒之門外。雖然在深圳開設了創業板,但因其風險程度高,成功上市的企業也少之又少。
三、改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提升企業自身綜合能力1、提升企業信用水平從細節做起,在原材料采購過程,材料驗收合格,對供應商要按合同及時付款;在銷售過程中,要對客戶保證產品質量以及做好售后工作;在財務工作中,要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會計核算,要定期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做到真實合法,公開透明。2、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可供中小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很多,比如內源融資,間接貸款融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股權融資等等,每一種融資方式都有自身的特點,中小企業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在緩解企業資金困境的情況下,使企業的財務成本降到最低。
(二)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配合1、轉變營銷策略金融機構不應該一開始就區分大企業,小企業,只要符合“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的經營原則,應該用給予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同等的融資機會。2、推行金融創新中小企業數目眾多,行業特點各異,發展經營程度也不盡相同,各金融機構應該對這些中小企業投入專門的服務團隊,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指定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方案。3、完善多元化金融體系除了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還能大力發展小型的金融機構,民間非官方的金融機構,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在尋求金融機構合作這個層面上有更廣闊的空間和平臺。
篇8
關鍵詞:上市公司 融資方式 建議
資金對每個上市公司而言都是稀缺資源,如何有效地進行籌資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一種極其重要的基本活動。上市公司作為同類企業中的佼佼者,在融資渠道和方式的選擇上更為靈活多樣,盡管如此,由于資本市場發展緩慢以及企業自身條件的欠缺,上市公司在籌資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融資的基本概念
融資就是資金融通,從廣義上講,融資是指資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間的流動,彌補資金需求者資金短缺的一種經濟行為,是一種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不僅包括資金的融入,也包括資金的融出。而從狹義上講,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采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二、企業融資的基本方式
企業融資方式多種多樣,有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目前引用得較多的主要是以下兩種分類方式:按資金的來源分類,可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按資金的融通是否通過媒介分類,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一)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
內源性融資(internal financing,或internal sources)是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過程,即企業發展過程中從初創時期的原始資本積累到運營過程中的資本化。資金來源主要是原始投資,折舊基金、留存收益(包括各種公益金、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內源融資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的特點。內源融資是企業最有效率的融資方式,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外源性融資是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從企業外部的經濟主體處籌得資金,而不是通過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來獲得資金。資金來源主要是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銀行貸款等。外源融資具有規模性,有償性,高效性,高風險性等特點。外源融資(external financing)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向企業之外的其它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外源融資分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此外,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融資租賃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屬于外源融資的范圍。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二)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根據是否通過金融中介機構,格利又將外源性融資分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貨幣資金供給者和貨幣資金需求者之間直接發生的信用關系。雙方可以直接協商或在公開市場上由貨幣資金供給者直接購入債券或股票。通常情況下,由經紀人或證券商來安排這類交易。直接融資的主要特征是:貨幣資金需求者自身直接發行融資憑證給貨幣資金供給者,證券商、經紀人等中間人的作用只是牽線搭橋并收取傭金。間接融資:是指貨幣資金供給者與貨幣資金需求者之間的資金融通通過各種金融機構中介來進行。金融中介機構發行各式資金憑證給貨幣資金供給者,獲得貨幣資金后,再以貸款或投資的形式購入貨幣資金需求者的債務憑證,以此融通貨幣資金供給者與貨幣資金需求者之間的資金憑證。間接融資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發行間接債務憑證,將貨幣資金供給者的貨幣引向貨幣資金需求者。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共同構成了上市公司外源融資體系。他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兩大融資方式的優點對應對方在發揮融資功能時的融資劣勢,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可以彌補對方的不足,從而構成一個功能相對完善的融資體系。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也不是非此即彼,往往是兩者兼而有之。
三、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現狀分析
從上市地點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可以選擇境內上市或者是境外上市。不管是境內上市融資還是境外上市融資,上市公司都可以選擇直接上市融資和間接上市融資。上市公司很難達到直接上市標準,但可以選擇間接進入資本市場。間接上市可以避開企業所在地監管機構和證券市場所在地的監管機構的雙重審查。上市公司以其他公司名義收購一家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實現控股后,將本公司高科技資產置換到上市企業后繼續融資。間接上市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情況:造殼上市、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但是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企業發行股票上市融資有十分嚴格的限制條件,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企業,絕大部分是國有大中性企業,特別是其中支柱行業中的骨干企業。少部分的規模較大、技術或產品比較成熟、經營管理較好、經濟效益較好、發展前景較好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類中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或通過收購股權、控股上市公司,達到買“殼”或借“殼”上市融資。雖然市場總量在不斷上升,但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很難主板上市融資。
從債券融資方式上看,債券融資是指通過發行有價債券融通資金的行為。債券是債務人開給債權人的債務證書,證書持有人可憑此證書在將來一定時期支付一定金額的利息,并在債券期滿時向發行人要求收回本金的信用憑證。在我國,發債主體幾乎都是國有企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難以達到標準,這除了上市公司主觀上的種種缺陷,如資信度差,風險大,也存在著客觀條件的約束。客觀上,債券融資和銀行信貸同屬于債務融資,我國企業債券是作為銀行信貸的一種補充。國家對企業發行債券有嚴格規定,企業債券完全受到計劃額度的控制。國內的債券交易市場發展相對滯后,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業債券,與企業股票比較,數量少,規模小。
四、有效拓寬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的建議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多渠道提高融資比重, 這就需要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 拓寬資金渠道。”十七大報告指出了我國將來一段時間的金融發展目標,加快建立我國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融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一些高技術企業面臨著融資渠道門檻高,退出困難等問題,因此有必要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1)創新服務模式和方式。政府、銀行、企業要三方互動,有效整治金融環境,積極搭建企業信用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輔導工作,建立政、銀、企三方交流定期會議制度,促進金融與地方經濟發展互相交流、促進、融合和切入。
(2)建議設立中小企業銀行,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事業。中小企業銀行可以以城市商業銀行為基礎,通過多方參股來建立。此外,建議盡快建立我國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市場,比如利用和創建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的二板市場。在二板市場上市的企業,經過一段的考察與適應,達到交易所公開上市標準的則可正式掛牌上市。當其不再符合公開上市條件,則轉到第二板市場,其原有股東的股份也在第二板市場交易,公司也可在第二板市場繼續籌資。
(3)適度發展民間信用融資市場。在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今天,就應該通過必要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引導與規范、發展。
(4)建議設立創新基金,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例如融資租賃和典當融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8;8
篇9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理論
1 .MM理論
MM理論:是在理論假設前提到滿足的情況下,公司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其實際資產,而非各類債務和債券的市場價值[1],這個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財務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迪格利亞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Nerto Miller),《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一文中提出了M-M理論,此理論包括無公司稅時的M-M模型,有公司稅時的M-M模型以及考慮個人所得稅時的米勒模型。考慮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時的基本結論是:負債會因利息的減稅作用而增加公司價值[2]。以科學的推導的方式對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證,創立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突破了早期資本結構理論濃厚的主觀臆斷色彩,為分析資本問題提供了一個起點和框架,帶動了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但其理論上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如其交易費用為零,債務資本成本不變等前提,假設與金融市場現實不相符,只考慮負債會帶來的節稅價值,忽視了負債帶來的風險和額外費用。
2.金融成長周期理論
美國韋斯頓和布里拉姆(Weston and Brigham.1970,1978)提出一種假設,即企業金融成長理論,該理論在早期時,被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氣候,周期被分為三個大階段,三個階段及其融資來源的情況如下:創立期,融資來源為創業者自有資金,潛在的問題是低成本化;成長階段分為三小個階段,第一小階段融資來源為創立期的基礎上增加了留存利潤、商業信貸、銀行短期貸款及投資、租賃,這一階段潛在的問題是存貨過多,流動性危機;第二小階段的融資來源是在第一階段的機車上增加了來自金融機構的長期投資,其潛在的問題是存在金融缺口;第三小階段的融資來源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增加了證券發行市場,但潛在的問題是控制權分散;到達成熟期時,企業融資來源是以上全部來源;到了衰退期,企業并購、購票回購、清盤等金融來源退出。
從這一理論可看出,在企業的各個發展階段,受融資來源影響,其變化發展規律是:越早發展階段的企業。其融資渠道越受約束,業越狹窄,反之亦然。因此,企業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多樣化的金融體系,以滿足其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金融成長周期理論的規律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具有一定啟示作用。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劃分
(一)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劃分
企業融資方式是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采用的形式、手段、途徑,是資金余缺調劑的具體形式、途徑和渠道,也就是企業從哪些渠道,通過什么方式籌集資金的問題。根據融資方式的不同特點,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正規融資和非正規融資的劃分是很據方式合法與否劃分的;按照融資過程中作為金子需求者的融資企業與資金的供給者是否為統一體,分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根據資金是否發生所有權的變化,主要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按照資金來源的國界,主要分為內資融資和外資融資;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是按照資金使用的時間的長短來劃分的。隨著企業和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將面臨著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這就要求其盡可能地擴大融資,擴展規模,以在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二)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及特點
(1)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從創業之初的原始資本積累到運營過程中的資本化,包括初始投資以及折舊資金,留存收費。它有以下特點:①原始性;②獨立性,由于它的來源是企業自有資金,可以再使用期限,用途等 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約和影響;③有限性;④低成本,低風險。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的首選方式。
外源融資是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從企業外部其他的經濟主體處籌得的資金,包括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從銀行貸款等。特點是:①募集資金的規模性;②有償性;③高效性,由于具有規模優勢,并且通過適當地利用財務杠桿,可以有效地增加收益,提高企業的利潤,所以效率更高;④高風險性。
(2)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是間接融資的對稱。亦稱"直接金融"。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在這種融資方式下,在一定時期內,資金盈余單位通過直接與資金需求單位協議,或在金融市場上購買資金需求單位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需求單位使用。商業信用、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企業之間、個人之間的直接借貸,均屬于直接融資。特點:①直接性;②差異性;③部分不可逆性。
間接融資是指以貨幣為主要金融工具。通過銀行體系吸收社會存款,再對企業、個人貸款的一種融資機制。這種以銀行金融機構為中介進行的融資活動場所即為間接融資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銀行信貸市場、保險市場、融資租賃市場等。①)相對的集中性②信譽的差異性較小③全部具有可逆性。
參考文獻:
[1]朱坤林.中小企業融資理論綜述[J].商業研究,2011(5):36―42
[2]陳龍興.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與融資行為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篇10
一、引言
中小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并有效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就業水平的提高。據《2013年中國中小企業管理健康度藍皮書》截至2012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達4200多萬家。雖然數量龐大,但平均壽命僅為2.5年的現狀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在企業的生命周期中,成熟期是決定企業存亡的重要階段。處于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沒有了初創期融資難的窘境,亦沒有成長期研發主導產品搶占市場的壓力,許多中小企業一旦進入成熟期就認為在市場上擁有了一席之地,放松了對企業的財務決策,致使企業很快面臨被收購或倒閉的危險。而融資又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開始,因此探討成熟期中小企業多元融資渠道問題顯得十分必要。
二、成熟期中小企業的特征
成熟期的中小企業,企業的組織結構,財務狀況,業務水平都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具有穩定的市場份額和固定的客源,其財務特征如下:1.達到一定規模,增長速度變緩;2.獲利能力增強,財務風險降低;3.采取積極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分配成為投資者回報的主要構成;4.融資渠道通暢,融資難度降低。
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信譽和獲利能力提高,不僅能從內部積累中獲得資金而且外部籌資難度降低。因此,要想延長企業的壽命,就要充分發揮此階段企業的優勢,合理的進行融資規劃,通過多元的經營,開拓新的市場或投資方向來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成熟期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分析
成熟期中小企業融資選擇較其他時期更多,構建多元化有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要綜合資本成本、資金利用效率、償債能力和企業發展趨勢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實可行的融資渠道抉擇。
第一,成熟期中小企業內部融資渠道。內部融資,即將自己的儲蓄、留存盈利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部融資具有資金成本低、利用率高、自主性大等優勢,緩解了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而融資渠道有限之間的矛盾。內部融資一方面表現為留存收益的積累,另一方面表現為折舊的避稅效應和沉淀效應。
第二,成熟期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渠道。間接融資是指是指擁有暫時閑置貨幣資金的單位通過存款的形式,或者購買銀行、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有價證券,將其暫時閑置的資金先行提供給這些金融中介機構,然后再由這些金融機構以貸款、貼現等形式把資金提供給這些單位使用,從而實現資金融通的過程。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具有穩定充足的現金流,財務和內部管理均比較成熟,社會信用程度越來越高,向金融機構貸款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傳統的主要融資來源。然而,大型商業銀行融資成本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歧視成為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大型商業銀行貸款外,中小金融機構貸款、擔保貸款、融資租賃均可成為成熟期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來源。
第三,成熟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直接融資是指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沒有金融中介機構的介入,能最大限度的吸收社會游資,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一般以資金盈余單位與需求單位協議或者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出售有價證券的方式來實現,股票、債券、民間融資、商業信用是常見的直接融資方式。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具備了公開募集資金的能力,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明顯提高,鑒于中小企業獲取穩定資金的需要,直接融資是不容忽視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民間融資和商業信用融資等。
第四,成熟期中小企業創新型融資渠道。傳統的融資方式往往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成熟期的中小企業應該更新融資觀念,結合企業的特點,審時度勢,嘗試新型融資方式,主動拓寬融資渠道。網絡的普及使得網絡融資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渠道而迅速擴展,網絡融資是以網絡中介服務為基礎的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間的借貸活動。這種無抵押、利息低、貸款額度高、操作簡易、方便快捷的融資模式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的特點,創造性的為中小企業融資開辟了一條新道路。產業鏈融資以核心企業優質的財務狀況、商業信用、資金實力為支撐,銀行通過考察、分析整個產業鏈上下游貿易、資金狀況,將資金注入核心企業所處的供應鏈中,使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聯系起來,為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將各種融資方式進行組合的混合融資方式也是適合成熟期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