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13 17:4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企業集團是20世紀60年代從日本開始發展引進過來的一種新的創造財富的模式。本文將基于融資視角,分析集團企業的特點并探討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融資新模式的創新,可以更好的發揮集團企業的優勢,提高集團企業融資的能力,降低控制財務風險。
關鍵詞 企業集團 融資 創新
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美國的壟斷性組織以橫向合并為主要特征,這種同一部門企業聯合的橫向合并形式就是企業集團的雛形,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種企業集團模式在日本迅速發展。我國的企業集團模式也是沿用了日本的這一模式。企業集團外部融資能力強,同樣也擔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在企業集團內部融資模式中,采用內部銀行、結算中心以及財務公司模式。發揮集團企業模式的優勢,開創新型的融資模式,降低財務風險,才能使集團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一、集團企業融資模式及特點
企業集團為一種現代企業高級組成的形式,一般是由一個實力大的企業作為核心,多個在生產、技術、資源、資金等方面有關聯的企業作為企業的外層,由此形成一個穩定多層次以企業集團產權為紐帶的經濟組織。集團企業主要是采取“金字塔”結構,從內到外層層持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人類逐漸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為了適應時展的變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也在激烈的變革當中。
1.1 企業集團外部的融資分析
企業集團的融資能力強。由于集團企業的結構為“金字塔”結構,子公司的資產一般都是由母公司通過長期的股票投資將自身資產演變而來的,子公司又可以通過同樣的方式把自身資產演變成為孫公司資產,這樣,一代一代的資產演變,使得集團企業旗下企業眾多,所以集團的融資能力也隨之加強。另外,集團企業旗下企業可以彼此為對方做債務擔保,這樣就更大倍數的放大了集團企業融資的能力。
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較大。有投資就會有風險,效益一直是與風險并存的,正是由于集團企業旗下企業眾多,融資力度大,所以只要成員企業中的其中一個遇到了債務危機,那么這種危機就會影響到相關的成員企業,產生蝴蝶效應,促使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加大。
1.2 對企業集團在內部融資模式的分析
企業集團內部融資采用結算中心模式。結算中心模式是一種集中式現金管理的組織模式,它一般會獨立于企業集團的財務部,但仍然不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是一個集團下屬專業職能部門。采用結算中心模式,可以減少集團總體賬目數量,這樣既能形成資金規模優勢,提高集團的信譽及支付能力,也可以強化國家相關法規的執行,防止資金外循環以及降低投資風險;采用結算中心模式還可以為企業集團的擴建籌集資金,并為企業重大投資提供有力地數據依據;采用結算中心模式,通過內部貸款、票據貼現等方式,可以實現企業集團內部調劑和合理配置,從而降低財務成本。
企業集團內部采用內部銀行模式。企業集團內部銀行模式是在結算中心的基礎上建立并發展起來的,與結算中心相比又多了一個內部融資信貸的職能,融資信貸職能是指以資金有償占有的原則,引人信貸機制,運用利息杠桿的調劑作用,促進企業內部資金使用效率;集中及吸納集團企業下屬各個單位的貨幣資金,利用信貸杠桿進行資金融資與流通,減少對外借款。
企業集團內部融資采用財務公司模式。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又被稱作金融公司,是為企業集團的技術改造、產品銷售以及新產品的開發提供有效金融服務,并長期主要做金融業務的非銀行機構。
二、企業集團的融資模式創新
2.1 擴展債權融資的渠道,積極改善融資的結構
現在企業集團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的短期貸款,只要成員企業中的一家在資金上出現問題,就會迅速波及到其他的成員企業,從而影響到整個集團。
發行短期的融資券是指企業依照《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的條件和程序在銀行間債務市場發行和交易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內交還本息的有價證券,是企業籌措一年內資金的直接融資方式。發行這種短期的融資券可以大大降低債務的流動性,從而降低企業融資的成本。
發行中期票據有以下三大優勢:第一可以拓寬企業融資的渠道,在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不大穩定的背景下,交易商協會在銀行間債務市場推出中期票據,這不但可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而且與銀行貸款相比,中期票據有成本優勢。通過發行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工具,企業可以實現融資資本靈活配置,提高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和提升企業經濟價值;第二可以緩解集團成員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難度;第三可以減輕股權融資的壓力,中期票據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企業直接債務、股權以及信貸融資渠道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減低間接融資比,降低銀行貸款風險,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2 發行信托憑證吸納社會上的資金
信托就是受人之托,代管別人的財務。信托憑證一般屬于有價憑證,但是需要當地法律的認可。如果條件允許,信托憑證可以入市交易,從而實現自由流通。發行信托憑證,可以有效的吸納社會上的資金,充實企業集團的資金量,從而降低融資風險。
2.3 發揮企業集團的優勢,債務在集團內部轉移與重組
同為集團企業下屬企業,當某一成員企業遇到資金問題,可以由資金量充裕的成員企業轉移給其使用,以此來盤活企業集團的資金,充分發揮集團的融資優勢。
由于原有的債務而不能融入債務資金的集團成員企業,可以進行集團內部的債務資金重組,使得原有債務的成員企業脫去債務包袱。
2.4 成員企業間相互作保
銀行貸款都需要有擔保,可以自己保,也可以尋找其他有實力的企業作保。企業集團在這一方面很有優勢,由于集團成員企業多,總有可以符合擔保的企業。集團企業間相互擔保,可以增強信用能力,從而使集團企業融資優勢擴大。
三、總結
企業集團融資優勢大,承擔的財務風險也大,加快對集團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拓展融資渠道,可以有效的控制融資風險,是企業集團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對策與建議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家需要創新創業人才來引領經濟與社會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大力構建該模式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使高職院校學生具有高素質知識儲備與創新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重要目標。高職院校可通過強化創新創業課堂教學、落實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夯實創新創業物質基礎、完善創新創業制度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切實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況
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主要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2010年5月,教育部頒行《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十以來,中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讓創新成為國家發展的內生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我國走向創新型國家進程中新氣象、新常態。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以復雜、尖端技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需要大批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的高素質技術應用人才。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是學校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最終奠定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程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盡管全國各類高校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業教育活動來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就業,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職學生創業素質較低。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隨著近年高考錄取分數線的較大幅度降低,大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有下降趨勢。絕大多數高職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擇業就業觀念陳舊,怕苦畏難情緒嚴重,自主創業的意識淡薄,缺乏對創業的重視和深刻認識。
(二)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專業從事創業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創業教育一般由招生就業部門老師或者思想政治課教師甚至輔導員擔任。缺乏專業的創業教育培訓且自身很少有創業的實踐經驗和經歷的教師,進行創業教育時只能停留在講臺上對學生進行理論課講授,缺乏實際教學效果。
(三)缺乏專業和針對性的創業教育教材。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盡管設置了《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但所用教材或是套用本科學校教材,或是搬用社會創業培訓的課本,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的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教材,更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四)學生創業實訓經費和基地建設不足。高職院校資源場地有限,只能提供給極少數學生創業的辦公場所,造成創業實習場地不足,這種情況制約了高職學生自主創業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職學生缺乏創業資金,但學院雖然有就業工作專項經費,沒有提供創業教育專項經費,導致高職學生創業所需的啟動資金不能到位。
四、高職院校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課堂教學。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與要求貫穿到教學計劃的修訂中去,適當調整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整體設計,系統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材、進課堂。
(1)調整并確定具有創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應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借鑒國內同類高職院校的經驗,探索并積極構建具有創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學校專業教學計劃,根據不同專業、不同課程、不同生源質量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突出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內容體系。
1)教育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實踐教學環節。高職院校在新生入學時就應充分利用入學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體現開放性、靈活性的特點,將創業教育課內教學實踐、課外創業實踐充分結合。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要,教學內容注重創新創業必備知識傳授和實際操作方法的學習。具體包括:創新思維與創造力開發、大學生創業必備知識、創業項目論證、創業項目實現、創業風險規避等。
2)完善創新創業教材,開設創新創業指導課程。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吸收最新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成果,結合學生需求積極開發有明確的教育針對性,育人效果明顯的校本特色教材。同時面向所有學生在三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創新創業指導課。在課程中以案例教學為基本教學方式。在創新創業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創業學、企業管理理論等基礎課程,創業團隊、創業計劃書、創業市場營銷等核心課程,經濟學、心理學、會計金融學等交叉課程等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多學科組合的跨學科課程體系,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個人興趣、創業方向,合理安排課程和必修學分,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和創業興趣。
(二)堅持全程設計,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和機制。高職院校應結合學生成長規律,三年全程設計,構建了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一年級重點通過職業發展教育、GYB培訓,引導學生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二年級重點開展就業指導教育讓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沉淀,引導仍然有創新創業激情的學生尋找合適的創新創業項目,入駐創新創業基地,開展SYB培訓等;三年級通過系統的創業教育和成功典型報告,培養堅持創業夢想學生的企業家精神。
(三)強化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素質。
(1)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和各類創業競賽。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學院網站、宣傳欄、廣播站等宣傳創新創業政策;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聯合開展GYB、SYB創業培訓活動;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成功企業家、創業者、技術專家做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教師。通過宣傳和培訓,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提高廣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應根據高職學生特點,每年定期舉辦創業大賽、職業生涯設計大賽、科技作品競賽等,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群體的溝通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2)定期舉辦創新創業論壇,支持學生設立創新工作室。高職院校應定期舉辦創業知識講座、組織經驗交流、事跡報告等活動。通過邀請有創業經歷的資深企業專家到校作報告;邀請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回校作創新創業事跡報告會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者的成長足跡、所需素質及個性特征,并組織學生與他們座談、交流,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欲望與信心。大力支持學生設立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企業和教師的真實項目作為實踐內容,立足職業崗位創新,組建創新團隊。工作室集專業理論知識傳授、操作技能的訓練、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養成及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于一體,能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協作精神養,相關領域職業實踐能力較強、經驗豐富、高層次的專門性應用人才。
(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強的課程。課程以行動為導向,經驗引導,對教師的社會實踐經驗要求高。而高職院校近年來引進的教師普遍存在學歷高、社會實踐經驗少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將具備企業背景和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加入到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來。同時,加大教師培養與培訓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參加國內外進修和學術會議、與高職院校教師交流經驗等,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素質和水平。
(五)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高職學院應加大創新創業投入,設立創新創業專項經費。同時應主動與社會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聯系,爭取支持和幫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學院內部應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在校大學生創業提供免費培訓、創業場地、創業項目推薦等服務;拓寬渠道,積極利用地方政府創新創業場地,扶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入駐。
(六)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高職院校應建立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制定相關意見和管理辦法,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創業大賽”等競賽活動,具有專業背景項目、獲獎項目優先入駐創新創業基地,重點加以扶持;對教師指導創新創業工作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與鼓勵。
參考文獻:
[1]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2]李曉娟.當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4).
[3]董廷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淺析-以蘭州大學為例[J].出國與就業,2010(3).
[4]劉大洪.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創業的意義與方略[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7).
[5]李瑜.基于大學生能力培養的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10).
篇3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
一、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等層設計
策略是落實計劃與理念的推手,科學的策略選擇能夠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按定位有序、有效率地推行,并且起到示范、引導的作用。從調研與研究中總結,創新創業教育推行的策略呈現出以下特點:從單一的教育行政推行策略,逐漸納入利益激勵、行為引導與政策扶持的策略形式,將創新創業教育從教育活動義務形態轉變權利形態。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總體上形成黨政領導,職能負責,多方協同,主體參與,政策促進,利益保障的治理型推進策略。
二、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模式特點
(一)創新創業教育制度頂層設置。學校高度重視黨和政府提出的創新創業議題,并從政治、教育與發展的高度,進行動員認知,形成全校師生對此的共識與重視,學校于2013年底組建的職業發展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教研部,全面負責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職能承擔,通過設立職創部這一職能部門來承接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協同聯動配置。在職創部的統籌協調下,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創新創業項目與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依托,將鞍山師范學院各種資源有效協同聯動,采取多種措施落實策略安排是打造多組織聯動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融入專業教學過程,招生就業處、學生處、團委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目標。
(三)構建多級進階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所謂“多級進階”型的課程體系,是指創業基礎課程+創業拓展課程+創業先鋒課程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通識I《創業基礎》課程,以及基于各專業培養計劃的專業性創業基礎課,在拓展課層面,強調技能訓練、意識培養,該課程體系主要包括、KAB、SIYB創業培訓,企業經營模擬運作以及相關創業管理等課程。強調精英應用培養的先鋒班,實行專業化、職業化與應用型教育培養課程體系,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能力與支持的“多級進階”型教育培養發展
(四)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有效參與。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主體主要是存在教育主體———教師以及各種教育者、教育對象主體———大學生、教育利益相關者———政府、企業等社會力量,有效參與到鞍山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來,如在師資隊伍上,建設一支穩定的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專任教師要逐步成為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和項目指導的主體,積極聘請企業家、創業人士和專家學者等有創新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共同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五)科學多元的推進策略。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為了調動大學生積極接受、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與參與度,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如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各學院要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校內實踐資源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計劃大賽、沙盤模擬實訓,創建創新創業社團,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業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
(六)多元政策促進與教育利益保障。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職創部通過多元政策的出臺,促進全校資源、教師與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特別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利益平臺配給與激勵實現,保障各參與主體都能獲得預期利益,從而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激勵性、成果目標性與發展可持續性。
三、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短板
(一)創新創業策略科學設置有待優化。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現在主要是課程教育、行政推進、項目推廣與平臺孵化的策略實施方式,這種策略的主導性、參與性主要由職能部門掌握,學生、教師與其他部門的積極性、參與性與主動性不足,教育活動的彈性與回應性存在阻滯。
(二)教育課程設置知識化代替意識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形成,而當前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安排,呈現通識知識教育的特點,意識訓練與培養不足,在能力訓練上,具有創新創業執行性能力體系養成教育不足。
(三)主體參與推進策略不足。創新創業教育主體無論是教育主體、教育對象主體還是利益相關主體,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在這種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參與積極性與程度就不高,如大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除了學分的要求,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其它需求沒有得到激發與滿足,參與程度不高,教師參與其中往往也是個體行為,這與團隊參與的渠道、激勵等相關措施缺位有關,二級學院的組織、參與性不強烈,存在利益激勵缺失的問題,這需要利益激勵與保障的制度化改進。
(四)政策促進與利益保障的力度不足。鞍山師范學院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投入大量資源,出臺各種促進政策,但這里存在兩個突出的政策誤區:一是利益激勵政策缺位,特別是參與教師的激勵政策,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專業教育,對于教育資源與師資力量更具多元專業、創新應用與實務實踐性,參與教師的付出精力、能力與團隊性的要求更高,這需要相關具有實質利益性激勵政策的保障促進,這方面存在缺失,造成教師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不足;二是權力下放政策的缺乏。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全員參與,在基層組織層面,二級學院的作用尤為推出,這是落實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精細化的關鍵,這里是學生、教師、實踐基地與專業支撐的節點,但由于缺乏權力下放的制度安排,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二級學院處于管理客體地位,缺乏相關創新創業教育利益分享機制,使得二級學院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配合度與主動性存在不足,如何調動二級學院的主動性、主導性與特色發展,是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
四、鞍山師范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選擇的科學優化
(一)課程教育與師資的特色精細定位策略。特別是相關教師與實踐指導者,形成特色創業創新指導教育團隊,為有創新創業興趣與志向的學生,提供學習、教育與實踐的支持資源,起到專業引導,環境熏陶,課程啟蒙,意識激勵,團隊訓練,項目培養,社會實踐的協同治理培養教育模式。如對于課程設置與授課,應在現有創新創業通識知識授課形式的基礎上,更加專業浸入—職業情景—精英意識綜合培養的3D課堂教學模式,在教育中將專業教師、行業實踐者與創業精英引入課堂,將知識教育、技能習得、意識訓練與應用能力綜合激發、培養和引導。
(二)項目訓練的特色精細開展策略。一是要形成師范類、非師范類的項目選擇體系,激活師范學院在師范教育專業方面的創新創業意識、資源;二是強化項目的支持、輔助與監管,特別是要做好學生項目管理的技能訓練,防止項目運作失控,增加學生的挫敗感與失敗率,產生項目運作的破窗效應;形成多級強度的項目體系,在常規項目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專業創新創業的成熟度,參與學生的成長度,形成一些創業強化項目,這是一個具有高度可選擇性、高度完整性和非常有實用性的項目。
篇4
【關鍵詞】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女大學生是女性人才的重要后備力量。在高等學院當中開展女大學生的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特別將女性創意創新創業教育上升到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將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同女性人才培養密切聯系,為今后女性人才的儲備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就是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入手,探討女性創意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一、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一)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人才培養的目標。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首次提出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并將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對于創新教育的理解,雖然各有不同,但是筆者認為其核心都不是圍繞“創新”本意的理解而言,而是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言的。
對于創業教育而言,從廣義上來將創業教育就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對于大學而言,創業教育主要是指以開發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大學生所具備創業實踐活動所需的各項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在于創業,在于通過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形成有創意的創業。具體來講,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是通過教育這種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活動形式,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構建具有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形式,通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有意識地將潛存于個體身上無意識的或潛意識引發出來,以自己的實踐活動實現創新的思想,從而實現社會整體的創新行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等。
(二)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高等學校自身的教育體系,通過有目的性和有組織性的安排,讓女大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培養女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提升創業能力。
二、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女大學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發展的今天,女大學生不僅是中國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后備力量,而且也是人力資源儲備的重要力量。從教育部統計的數據來看,在校女大學生占全國在校生的比例已經穩定在50%左右。中國在校碩士生比例當中,女性也接近一半。在校女博士的數量也從1986年不足500人發展到2009年的8萬余人,約占三分之一左右。作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等學校開展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女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從女性人才培養的周期來看,18-28歲是生命周期的重要轉折點。它即是女性婚戀和生育高峰期,也是女性作為青年人積累人力資本,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正是女性在校學習攻讀本科、碩士、博士的時期,因此在此階段開展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女性創意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其做好人生規劃,是幫助其走向成功和幸福,提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期。
(三)女大學生面臨嚴峻就業形式的需要
從普遍的社會現象來看,近年來學生就業難,特別是女大學生就業就更加困難。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生命周期以及婚戀、家庭等方面的影響,在就業當中處于劣勢。因此發揮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提升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力,也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
三、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女大學生在高校當中既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高等教育的服務對象,因此在高校當中開展女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需要既有針對性又有普遍性。
(一)樹立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是創意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以生為本”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上,更要體現在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上。不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性施教,考慮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實施正確的性別教育,針對女性特點培養女性人才發展所需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致力于女大學生創新思想、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提升。
2.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的。樹立培養具有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的女性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在精神層面,要培養富有開拓進取精神,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女性精神;在心理訓練上,要讓女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應用心理學知識,具備自我調節能力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心智成熟;在知識儲備上,要培養女大學生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理論,良好人文修養和較為廣泛的綜合知識。在思維訓練上,要培養女大學生具有一定思辨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能力培養上,要培養女大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和方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以女性人才培養為核心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篇5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研究
中圖分類號: A715 文獻標識碼: A
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其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需要凝聚創新創業教育的特色,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扶持大學生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一、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困難現狀
(一)學校教育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
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教高廳[2012]4號)對創業教育的定位: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措施。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不完全等于教學生如何創辦企業,一部分人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理解存在誤區,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開公司、辦企業的人才,片面的認識導致創業教育資源流向少數具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條件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應為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其目的應為培養具有現代“企業家”精神與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受教育者不一定從事傳統意義上的創業,但其自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必定有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是教學模式和過程,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方法手段,在這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新精神,提升創業技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學生缺乏創業意識和動力
畢業生就業普遍傾向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一直以來,教育單方面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缺少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即使學生有了創業愿望,但缺少創業實踐鍛煉,對未來創業沒有充分準備,經驗不足,創業成功率極低。畢業生應不單單是求職者,也可能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學生創業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創業對就業的顯著帶動作用,創業突破了傳統的“一人一崗”的就業模式,形成“一人帶動一群崗位”的就業模式。當前,國家十分關注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但一些高校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充分利用好政策。學校相關配套不完善,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對相關政策不了解,沒有利用好國家的創業扶持平臺和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激發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活動的欲望,一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二是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三是在專業學科教育上整合創新創業教育,四是充為利用各種資源,包括學校、政府、企業力量的參與,為學生創業提供實踐平臺,使學生有充足有創業鍛煉機會,促使學生創業項目的落地。
(三)創業項目缺乏創業資金和創業實踐平臺的支持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業的隊伍中,他們期待有更好的平臺促進工作開展,即獲取實操經驗。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就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需要在校期間對創業項目進行運營實踐,至少需要模擬體驗。據調查顯示,一般情況下,由于大學生自身沒有資金積累,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來自于家庭借款,國家有關于創業的資金扶持,但對實際創業者來講,是遠遠不足于支持或操作起來困難,創業啟動資金成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大瓶頸。大學生創業者中61.63%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接著是“經驗不足”,比例遠高于“缺乏好項目”、“沒有好的團隊”等其他選項。
二、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學科教學里面,同時根據各個學科專業特點開展創新創業專門課程
對于教學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創新創業教育有內在的質量優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利于培養與現今社會相匹配的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分類教育,實現大眾化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有利于專業學科本身發展;有利于提高就業質量。獨立學院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管理體系,整合教學資源,在專業學科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把教學資源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課程設計上,采取創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把創業基礎理論課程、創業實務類課程等,作為全校選修課,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必修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課堂上,教師要成為教練,通過案例分析等,不斷激發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時,培養創新型學生,必須要有創新型的教師團隊,才能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課程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要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實踐平臺的打造。課程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創業活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同時,邀請企業精英和成功創業校友來校講授,以生動實在的案例指導學生,使學生的想法變為行動,使行動出成果,增強學生創業能力。例如:電子商務的課程教學當中融入網絡創業。網絡創業有門檻低,成本低,容易操作,風險小,時間靈活等特點,成為學生嘗試創業的首選途徑,很多學生網絡創業熱情高漲,但學生對網絡創業認識有限,簡單理解為開網店,原因是沒有接受系統的運營管理課程教育。實際上,電子商務與網絡創業結合,至少涉及到有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網絡技術等學科,是一個有機的系統。
(二)以(競賽)活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高校注重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而教育的靈魂是創新。創新創業實踐注重提升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其培養模式可以通過競賽活動來實現。創業競賽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能力素質,拓寬大學生的受教育面。通過組織實施各類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積極拓展了第二課堂的輻射面,推進了第一、第二課堂的聯動,促使校園文化創業氛圍的形成,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例如: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幫助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學生將專業學習與創業活動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舉辦企業精英進校園活動,創業指導專家對創業形勢進行分析,調整創業者心態,更新創業觀念,解決創業難題,增強創業者信心;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學生提供創業場地、信息獲取、項目推廣等服務;舉辦創業論壇,為創業學生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
(三)規范管理,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旗艦平臺作用
規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管理,保障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順利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此,一是要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指導委員會和明確各成員的工作職責,整合學校各職能部門的資源,為學生創業提供便利條件,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提供咨詢、服務和指導,為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專題講座,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引導,建設社會實踐、專業實踐和專業實習基地,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訓練和培養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提供平臺;二是為項目配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組織項目團隊成員開展學習、研討與交流,幫助學生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做好保障條件與激勵措施,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論壇或講座、組織知識與技能競賽活動、加強創新創業宣傳等途徑,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通過結項驗收的項目負責人及參加者,給予創新性實踐學分。
(四)通過基金運作機制,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啟動資金的來源
一個良好的基金機制,給予創業學生資金上的扶助是非常有必要的。獨立學院可以建立創業基金,用于鼓勵和支持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大膽的邁開創業的第一步,激發處于萌芽狀態的大學生創業市場。希望得到基金支持創業的學生可提交創業項目策劃書,經評估認定后可得到一定數額的基金作為其創業啟動資金。得到這筆基金支持的學生需簽訂一份協議,保證在創業項目盈利后依比例將一定額度的盈利金返回到基金庫里,用于資助下一期的學生創業。建立資本市場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良性互動機制,緩解大學生創業資金匱乏的問題。對已正在創業的學生,基金可以進一步幫助創業實踐的學生擴大業務。對于在創業比賽中獲勝的項目,基金促進項目的落地。基金本身采取資助-扶持-成功-回報-再資助的循環方式,是一個具有造血機能的可持續發展的資助型公益基金。
三、結論
通過分析,探索了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雛形。總的來說,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整合各方面資源,同時因時因地制宜,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創新性,保持動態的發展。獨立學院靈活的機制,必然作為探路者,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學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參考文獻:
[1] 管恩帥,翟玉瑩.淺談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 金田,2011(11)
篇6
關鍵詞: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444-01
一、構建“三遞級”創新創業人Jl"培養體系
學院在多樣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觀指導下,構建創新創業課程群―創業班級群一創業專業的“三遞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滿足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群。根據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構建了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三大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先后開設《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公選課,《商務禮儀》《廣告設計》等專業選修課和《創業實務》等專業必修課。
設立創新創業班級群。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不同需求,學院有針對性地設立創新創業班級群。采取自愿報名和課余時間上課的方式組建跨專業的電子商務、廣告設計等創業實務班。本著雙向選擇原則,與企業合作設立“大北農”、“偉嘉”等創業冠名班。針對管理類專業特k色,以自然教學班為基礎,設立以企業實際操作為特點的創業實踐班。開辦創業管理專業。學院不斷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發揮管理類專業群的優勢,在全省率先開辦創業管理專業,創新“三階段、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創業學習+創業模擬+創業實踐”的課程體系,建立“模擬創業、校園創業、校外創業”的實訓體系,填補了高職教育創業類專業空白,探索出了高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新路。
二、建立“三全面”創新創業人才運行體系
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學程、匯聚全員合力,建立全體一全程一全員的“三全面”創新創業人才運行體系,有效保障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持續化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按照“面向全體、分類培養;立足專業、構建體系;搭建平臺、強化實踐;扶持孵化、跟蹤服務”的工作思路,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群,優化知識結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達到培養“能創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全學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大一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般教育;大二階段,面向有創業意識學生的專門教育;大三階段,面向有創業方向學生的應用性教育。使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育人全學程,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在課程中引進角色扮演、拓展訓練、創業模擬等體驗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反思。
“全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教學、就業、科研、團委等部門聯動機制,協調“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平臺建設、創業政策支持、創業綜合服務”等工作整體推進。堅持內培與外引并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全院教職員工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將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納入“雙師教師培養計劃”,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兼職教師,現擁有專兼職創業導師34人。制定保障文件21份,形成了《黑龍江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制度手冊》、《黑龍江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使用手冊》。
三、實施“三步曲”創新創業人才實訓體系
學院為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豐富實踐經驗,助圓創業夢想,構筑創業訓練―模擬經營一孵化實戰“三步曲”創新創業人才實訓體系,助力學生實現創業的夢想。
搭建創業訓練平臺,提升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學院搭建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和“創業能力提升”訓練平臺。牽手百名企業家與千名大學生分享創業經驗;創建“創新創業咨詢顧問庫”;以大學生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自勵公司等學生社團為載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助推計劃”,開展創業計劃大賽、自勵精神培訓等各類活動1800余次。
創建模擬經營平臺,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模擬公司項目,是國際上通行的“以創業帶動就業”實崗培訓體系,通過組建模擬公司,確定架構,分析經營環境,嘗試經營業務以及完成各崗位和各商業環節的實際業務活動,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商業環境和商業行為,有效地提升參與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和創業意識。
打造創業孵化實戰平臺,助圓學生創業夢想。學院依托職教集團化辦學項目,建成9個“校中廠”、15個“廠中校”,通過專業實訓,學生可切身感受創新創業實戰環境。通過合作開設網購店鋪,開發手工創意產品等途徑為學生提供項目,為適合商業化運營的項目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四、形成成績成果突出社會影響顯著的示范效應
技能大賽成績斐然。近三年,學院有2500余名學生參加各類各級大賽,獲得各級獎項300余項。其中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全國職業院校“用友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等國家級創新創業賽項72次,參賽學生300余人,取得了獎項52項。
篇7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思想、新理念,不少輔導員對創新創業政策一知半解,理解得不是很透徹,不能很好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學生教育中去,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對待創業并不是很積極。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輔導員可以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開展創新創業主題班會活動,為學生宣講并解答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方針,讓學生了解創業的實質、國家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以及學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為學生提供的財力、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二是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創業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并學習優秀企業家的創業歷程,讓學生能夠理解創業含義,使大學生深刻體會到創業不是一時沖動的“下海”,也不是簡單的技能比賽或科學實驗,其本質是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結合市場需求和社會實際研發出創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由理論知識的掌握者轉變成為社會經濟價值的創業者。
2.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差異化培養
輔導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并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合理分析,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霍蘭德正六邊形圖)發現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特征的學生,并與這類學生逐一溝通談話,對喜歡競爭、敢于冒險、做事有較強目的性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并鼓勵其為日后的創業打下扎實的基礎;督促學生一定要利用課余時間, 不能占用平時的上課及早晚自習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大學一年級最重要的任務是打好基礎,扎實學習理論知識及創業基本知識,為將來大三、大四實現更大的突破打好堅實的基礎。輔導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職業傾向,進行分類培養,可更加突出共性與個性,尤其是對企業型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幫助其發揮特長,在創業的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
3.創新教育方法,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輔導員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以“社團組織”“勤工助學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室”“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等組織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拓展”“創業探索”和“創業實踐”等活動,錘煉創業者的心理素質,鼓勵學生建立形式多樣的創業團隊,成立創業協會和創業俱樂部,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動機,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堅韌意志,突出意志力、創新力、堅韌性、責任心、誠實守信、冒U、挫折承受力等因素的培養。又如開展挑戰杯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創新能力和優秀品格,同時培養學生經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許多學生在創業初期雄心勃勃,但在實際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境,最終心灰意冷,信心銳減。因此,輔導員要發揮引領作用,以激發他們的斗志,從而走出困境。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日,大學生要想成功創業,強烈的創業意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華只是成功創業中一個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輔導員應實時關注學生的創新創業動態進行正確引導,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更加成熟的創業心理。 創新創業是一種精神,一種意識,更是一種素質,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關系到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高職院校輔導員只有不斷進行學習思考總結,在創新創業教育引導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更新思想觀念,努力鉆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特點和規律,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才能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篇8
(一)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建立成人學生雙創組織機構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政府強力支持的背景下,各高校紛紛結合自身地域優勢和成教特點制定了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長(黨委書記)為組長、主管成人教育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教務處、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園區與產業辦公室、實驗管理處等部門,旨在做好頂層設計、明確職責分工、發揮統籌協調,確保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順利有效開展。同時,各高校能夠做到全日制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管理、平等對待,積極制定和出臺助力成人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文件,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成人學生人才培養全過程。高校為成人學生的創新創業,在基礎設施保障、初創資金支持、專業技術入股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1]
(二)理論教學、學以致用,融入成人學生培養質量方案
成人教育可以從狹義上劃分為課堂面授教育和網絡授課教育。而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納入課堂面授教育和網絡授課教育是提升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關鍵所在。從目前來看,高校成人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已初步建立,各高校能發揮本校教學資源和邀請校外創業成功人士、知名企業CEO走進課堂和網絡面向成人學生承擔創新創業教學任務,傳授創新創業經驗、分享創新創業成果,幫助成人學生樹立創新創業信心。同時,部分高校積極組織成人學生實地走訪創新創業企業和產業孵化園區開展現場教學,大大提升了成人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質量。
(三)注重實踐、知行合一,提升成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實踐活動是幫助受教育者走出校園、了解社會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受教育者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手段。成人學生作為具有一定生活閱歷、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的群體,各高校在保證成人學生常規的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基礎上,能夠依托全國職業能力大賽、行業特色技能比賽和企業技能對抗賽等技能競賽平臺深入推進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引導成人學生結合行業特色和職業需求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幫助成人學生在技能比拼中理解和認識課堂學到的知識,在動手實踐中檢驗和轉化創新創業的成果。[2]
(四)整合資源、互聯互通,打造成人學生雙創實踐平臺
隨著各高校對成人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越發重視,他們在保證政策引領、硬件建設、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建設創新創業產業孵化園區、創新創業實踐工作室和挖掘校友資源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等多種方式為成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舞臺。少數高校還通過科研立項、技術入股和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勵成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營造人人關注、人人參與和人人受益的創新創業氛圍。同時,各高校還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成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例如校友基金、天使基金和企業獎學金等多種方式。
二、創新創業視域下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成人教育正處于青黃不接、舉步維艱的境地,如何營造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創新創業潛力,提升創新創業技能,最終依靠創新創業動力扭轉成人教育所處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主體不明確,課程體系建設舉步維艱
各高校雖設立以校領導為組長、二級部處和成人教育學院為牽動的成人創新創業工作領導機構,但在具體成人教育實施過程中無法整合創新創業資源,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合力。部分高校仍殘存只重視全日制普通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思想,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停留在形式組織上,指派成人教育學院主要牽頭負責,無法在政策、資金和后勤保障上給予鼎力支持,存在不作為、兩層皮等現象。同時,在成人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課程類別以網絡授課為主方式、授課過程照本宣科傳授知識、專職成人教育創新創業教師人才缺乏和課程體系學分認定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無法形成成人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學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二)創新創業融資體制不成熟,投融資渠道急需拓寬
成人學生創新創業融資渠道主要包括4種:銀行政策性貸款、政府創業專項基金資助、創業風險投資資金和自籌資金。[3]從成人學生選擇融資渠道來看,自籌性資金受迫于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創業風險性投資對項目成熟度和可行性要求較高,成人學生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政策性貸款和政府創業專項基金資助等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銀行政策性貸款需要成人學生提供抵押證明、償還能力證明及家庭收入相關材料等導致獲取資助難度增大;而政府創業專項資金由于受制于成人學生身份性質影響,其資助力度、項目數量和比率都千差萬別,造成成人學生創新創業融資渠道不暢通。
(三)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創新創業成功率有待提高
當前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創新創業孵化園區和校企合作基地,但雙方因資金投入、專利轉讓和項目紅利等因素制約,導致合作基礎相對薄弱。[4]大部分高校校企合作機制仍停留在初始發展階段,例如邀請創業人士進校講座、參觀走訪校友企業和聘任校外創業導師等方式,這些方式導致企業與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合作的空間小、利潤薄、見效慢。此外,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采取企業資金注入、新型技術入股和創業基金設立等方式較少,進一步造成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較低的局面。
(四)創新創業保障體系不健全,創業環境亟待優化
衡量創新創業環境條件主要有以下9個要素: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教育和培訓、研究開發轉移、商業環境、市場開放程度、有形基礎設施、文化和社會規范。[5]我國總體創新創業環境在逐步改善,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扶持全日制普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并在稅收、養老保險、人事制度和市場信息化方面給予特殊照顧,但成人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往往受自身身份、學歷學位和社會認可度等不利因素影響造成創新創業不公正待遇和項目虧損等情況時常發生,與之配套的應急措施、賠償方案和保障制度并不健全,如何改善創業環境提升創新創業績效,確保成人學生效果化、合理化和收益化創新創業是高校面臨的嚴峻問題。[6]
三、創新創業視域下“三型人才”模式的提出和具體內涵
基于前文所述,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的教育理念已經納入成人教育全過程,在對創新創業視域下成人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三型人才”模式,該模式就是根據成人學生的學制特點和職業需求分類細化培養創新型、創業型和落地型人才體系,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化地將創新創業理念、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技能傳授給成人學生,提升成人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度,激發成人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最終使成人學生按需選擇、按需求學和按需實踐,探索了一條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徑。“三型人才”模式理論層面內涵,即結合成人學生入學層次、年齡、學制和職業需求等特點,按照不同專業、年級和行業特點分層次、分階段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關注成人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狀態、創新創業職業需求和創新創業技能掌握情況,及時有效地根據每個成人學生受教育情況將其細分為創新型、創業型和落地型,再根據每個類型的不同特點和專項需求制定專屬方案助力各類型成人學生成長。“三型人才”模式豐富了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拓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路徑,有效提升了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型人才”模式實踐層面內涵,即將第一課堂的面授學習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在保證創新創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借助科技園區、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創客空間、創新創業工作室和校企合作基地等實踐平臺指導成人學生按照不同類型模式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并在后勤保障上給予鼎力支持。同時,注重幫助創新型、創業型和落地型成人學生在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和風險評估方面給予技術指導,從而全面拓展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供創新創業實戰“大舞臺”。
四、創新創業視域下高校成人教育“三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以重點培養為抓手,構建科技創新育人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
1設立成人教育創新實驗班各高校要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成人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以“滿足職業發展需求,打造成人教育創新人才”為宗旨,注重向自身內部挖掘創新潛力,全方位構建“意識啟發、能力提升、實踐孵化”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校以優勢學科和行業特色為基礎,以“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職業領域高素質人才”為培養目標,探索建立生物制藥、農業技能、服裝設計、汽車工程、護理技能、互聯網技術和物流工程等成人教育創新實驗班,實行“一對一”導師制,指導成人學生從入學就進入導師工作室進行創新熏陶和實踐操作,旨在培養成人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2打造成人教育按類培養模式為實現“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創新”的創新型目標,各高校可采取將本校成人教育專業實行按經濟與管理類、農業生產類、安裝操控類、機械制造類、電子信息類、服務護理類和化工檢測類等進行按類招生,成人學生入學后將按大類統一開展基礎學習,一年后成人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和職業需求選擇其中一個專業進行專業學習。通過按類招生方式最大限度激發成人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專業創新性,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3培養成人教育創新型科研助手為全面提升成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各高校可采取實施“杰出學者”計劃,下設首席教授、高端學者、學術骨干和青年才俊等項目板塊,選拔聘任高校具有博士學位和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加入“杰出學者”計劃。選拔優秀成人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進入“杰出學者”科研項目團隊,輔助“杰出學者”開展科研工作,提升自身科技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促進成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開展,搭建“杰出學者”和成人學生科研工作平臺,完善成人學生創新育人體系,實現資源整合,合作共贏,建立創新型成人學生培養“生產線”。
(二)以育人體系為基礎,搭建實踐孵化平臺,培養創業型人才
1完善成人教育創業師資庫,夯實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高校應把成人教育創業人才師資庫建設工作納入校十三五規劃的整體部署中來,實施創業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一是通過高度關注、重點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掘本校成人教育創業師資人才,為人才成長營造有利環境。二是打破全日制教育用人理念,積極選留和重點扶持熟悉成人教育規律、了解成人學生特點和具有創業經驗的中青年教師,為優秀成人教育創業教師發展開辟“快車道”,以點帶面提升高校成人教育創業師資庫整體水平。同時,構建以《創業基礎》和《成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必修課程為主,以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為輔的跨年級、跨專業、跨學科的成人創業課程體系,全方位、多層次地傳授創業理論知識和創業技能實訓。2利用第二課堂教育平臺,構建“互聯網+成人學生”創業新模式各高校應積極開展創業大講堂、創客沙龍、創新創業報告會等成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積極組織成人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和職業技能大賽,逐步構建了以創客空間、成人學生創業俱樂部和校企合作基地為載體,以成人學生創業項目和職業技能培訓為基礎,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行業類職業比賽等活動為牽引,從培訓、到實訓、再到實施的成人教育“第二課堂”創業育人體系。通過第二課堂教育平臺大力推進“互聯網+成人學生”創業實踐,激發成人學生創業活力,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依托互聯網高效、便捷和智能等優勢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為助力區域經濟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引擎。3整合校內優勢資源,搭建成人學生創業實踐大舞臺高校要注重整合校內優勢資源,依托本校科技園區、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創客空間和校企合作基地,為成人學生提供成果孵化的“訓練場”。各高校還應為已經注冊成立公司的成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場地,配備必要的辦公座椅、網絡和水電等基礎設施,并邀請法律專業專家和社會法律中介機構點對點地為創業者提供咨詢和指導。同時,發揮校科技處、園區與產業辦公室和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優勢,為成人學生創業企業成果轉化和推廣提供有力保障。
(三)以扎根基層為目標,發揮成人教育優勢,培養落地型人才
1激發落地型成人學生情感,扎根基層生產一線各高校要積極創新成人學生培養思路和方式,不斷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大力提倡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在成人學生培養過程中注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和以情留人,重點打造服務現代化農業生產、商品制造和檢測檢疫領域一線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落地型成人學生。同時,以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奮力營造創新創業外部良好氛圍,對于愿意留在基層、愿意扎根基層開展創新創業的落地型成人學生在精神上和物質上要給予傾斜,解決落地型成人學生的后顧之憂。2挖掘落地型成人學生潛能,服務現代社會發展為了挖掘落地型成人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各高校要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成人教育培養模式,按企所需采取“訂單”式培養,加速對口專業成人學生培養進程,培養“能扎根、懂技術、強實踐、會創新”的落地型成人學生。同時,依據現代各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需求,打破傳統全日制教育講—聽—寫的單通道授課模式,根據成人學生興趣愛好和職業需求因需授課,采取成人教育雙通道教學模式,培養服務當前經濟發展急需的落地型成人學生。3發揮落地型成人學生優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各高校要與各地市成人教育培訓委員會、職教中心等機構通力配合、互利互惠共同建設成人教育平臺,發揮落地型成人學生“接地氣”“懂實踐”“扎根牢”的優勢,采取“互聯網+成人教育”“落地型成人學生+項目”等模式,解決成人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鼓勵落地型成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聯盟活動和科技成果轉化推介會,大力推進落地型成人學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變,彰顯科技創新成果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啟動落地型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新引擎。
作者:安美忱 楊楠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王石薇.創新創業教育:高校成人教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J].成人教育,2016(10):81—83.
[2]安美忱,張衛國.高校第二課堂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6(5):91—93.
[3]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5(1):45—48.
[4]王勇.高職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其保障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4(10):79—80.
篇9
關鍵詞: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
一、實踐教學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普通高校教學過程主要通過三個教學模塊完成,分別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專業設計課程教學和實踐、實訓課程教學,三種教學模塊又細分了若干課程,而三個教學模塊及課程之間缺少內容的聯系與知識的串聯,多數學生不能將所學課程知識通過正遷移的方式產生質變,導致所學知識處于孤立狀態,學生綜合設計能力提高收到很大的限制。
二、適用于高校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改革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一方面,它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它適應當前應對經濟危機、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需要。高校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改革主要從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資源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革與調整,主要實施步驟為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觀念
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普通本科教育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教育理念,其具有的重大戰略意義和客觀教育價值,已經被大多數普通本科院校廣泛關注和逐步認同。堅持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以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以建立創業平臺、改善辦學條件為支撐,以設計專業為試點,全面推行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設計專業就業獨立性較強的特點,改革完善現有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突出社會需求引導人才培養實踐的原則,把市場、專業、技能和社會需求放在教學試點專業發展的首位,強化學校建立設計人才培養的社會屬性、專業特性、特色個性。以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與實用型人才為主,以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在目標實施過程中主要做到:1)突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2)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的作用。3)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要面向學生就業后的職業崗位群的需要,逐步建立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方案。
3、不斷完善培養方案
完善培養方案通過加強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環節、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明確創新創業課時學分要求等措施,充實和加強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將設計類軟件課程引入培養方案作為設計專業必修課;加大上機的實踐操作課時;學科競賽、學術論文、獲得專利、社會實踐、創業活動、課題研究等列入實踐教學環節學分。通過通識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專業素質,通過實踐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動手能力,多方位、多層次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建立以“工作室制”結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以項目教學為課程主體,實施實題實做、真題真做的模擬教學方法。
4、建立適合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從三個層面進行建設:①面向全體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課程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為依托,通過專業介紹、行業發展前景、學生就業方向進行闡釋,使學生了解專業特點、行業現狀,激發學生創業動力。②面向具有較強創業意識和潛質的學生,開設專業系列選修課程。通過教學提高他們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技巧。③面向社會實踐崗位的模擬課程,以項目、方案、活動為引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調整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講授教學模式,創建以設計工作室教學為主體,以本行業企業真實項目為題材進行專業設計軟件的培訓與指導,根據市場流行趨勢講授課程,使學生初步了解行業工作流程,掌握行業時態,了解生產一線的新工藝、新材料。重點改進專業核心課程及教材、教法,以學校設立的設計工作室為橋梁與企業建立“學”“產”“研”的教學平臺,使學生參與行業企業具體設計工作。專業課程按照理論基礎+技法表現+創意思維訓練+設計實踐的順序進行,在此類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加入創意思維訓練,加強設計實踐、項目案例等環節。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指導思想,以設計工作室為紐帶,與地方傳媒企業及實踐教學基地為平臺建構。
5、建設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以創新創業基地為平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是學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走出校門,面向社會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努力做到結合專業進行工作實踐,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開發和管理等環節,在實踐中增強、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及其實際應用。
6、教學資源建設
1)教學環境建設
根據我校創建以“設計工作室制”為主體與項目教學、校企合作相結合的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保障“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正常運行。
2)支持系統建設
與校外實踐基地合作,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滿足實踐教學需要,提高學生實際設計能力,高校設計專業同設計院、設計公司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以實踐促能力、以能力促創業。
3)教學資料建設
根據創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購進實踐教學設備,每年定期購進專業書籍。教材選用方面學校強化應用型技術型教材選用。通過特色教材建設立項、聯合優秀教師編寫適合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應用型教材,積極推進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的教材建設工作。
三、總結
篇10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 校園文化 創業型校園文化
一、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
2015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著力推動全國高校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從而促進創新指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由此看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必然成為高校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在此過程中,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同時對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文化建設具有方向性作用。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認知、理解和接受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1]。校園文化對教育目標和內容具有重要影響。在“學生本位”的校園文化背景下,校園文化影響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行為和品格。同樣,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創業型校園文化的支撐與熏陶。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是有必要的,校園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不可分割。
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對創新創業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提高創業素質,為他們畢業以后走上創業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2]。首先,校園創業文化建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和動力。其次,校園創業文化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啟發學生主動抓住機會,提升心理素質。最后,校園創業文化最明顯的合作特點是有利于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互相協作的活動中形成創新創業的品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下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不足,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校園文化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創新創業教育引導不足的體現是校園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不全面。中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變是從2010年開始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創業意識不高的問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僅是創新創業理論課程體系的完備,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要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精神。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活動積極性正是校園創業文化中的豐富多彩活動的鼓勵和號召,如果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不完善、平臺的活力不充足,就會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得不到鍛煉,因而創新創業的行為能力也喪失表現的機會。
(二)高校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創新創業校園文化,靠的是校園文化管理制度。校園文化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機制,是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依據,更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有利條件。在日漸體系化的創新創業教育下,校園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亟待完善。只有建立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有助于良好校園環境的形成,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活動的順利展開。如果校園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師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得不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進程發展緩慢。
(三)高校創新創業文化活動單一。
創新創業文化活動是創新創業教育全力開展的有效渠道,豐富的校園創業文化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高校綜合教育改革既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可為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校園創新創業活動不同于創新創業課程,但又包含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部分。舉辦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校自身整體水平的上升,更好地發揮社會性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校園創業文化活動主要還是以創新創業大賽為主要活動方式,其活動的普及性扔有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需要更多的創業文化活動去營造。
(四)校園創新創業文化與社會創新創業文化的聯系較弱。
校園作為社會的子系統,它的文化與社會文化存在相交關系。在創新創業文化方面,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是社會創新創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的聯系上做得還不夠完善,缺乏與社會的聯系,整合校外資源的有效性上仍需提高。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業意識除了受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影響,也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創新創業意識不夠高是缺乏市場意識的后果,如果社會文化在校園內宣傳不到位,宣傳媒介不夠全面,導致學生了解市場的機會減少,那么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必然不會提高。
三、創新創業教育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深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覺醒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本質上是高校創新創業精神文化的體現。創新創業教育從深層次影響創新創業教育主體和受體的思想、信念、情感和行為。在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傳播給學生的責任感、道德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創新創業不是簡單的一己之私,它促進了國家的經濟增長、帶動了社會的就業。所以,高校校園文化的改革導致高校職能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帶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腳步。
高校創業校園文化融入社會創新創業文化的舉措,使校園文化變得復雜多變,因此正確引導學生創業思維的價值取向是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是大學生在大學校園成長中形成的。在此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任何一種創業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成功,正確引導學生正視困難、挫折與失敗,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奮斗。所以深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在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在于內在的校園創新創業文化的熏陶,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自育、自理能力。
(二)完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管理制度。
一套完整有效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有助于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有助于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不同階段,在一些基本的規范準則基礎上,校園文化管理制度應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設計管理運行機制、教學質量保證與督導機制、學術科研機制、人力資源開和社會資源拓展機制及人才激勵和評價機制等,系統地制定符合創新創業型人才成長規律和培養飾以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的有關制度。
一個全方位的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是校園管理制度文化體系不斷完善的結果。有活力的創新創業活動可以使參與者發揮潛能,讓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真正形成有助高校人才創新創業的制度文化。例如,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
(三)豐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創業文化所具備的六個功能(教育、同化、創新、目標導向、激勵、娛樂啟迪)共同作用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只有組織和開展好校園創業文化活動,才能將文化的功能發揮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校園創業文化活動作為一個平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為學生了解社會創業活力增添渠道。
高校在機構設置上應增加專門機構負責開展和協調師生創新創業工作,并做好保障措施。結合校友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分享創業成功案例樹立典型,點燃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針對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做好社會創新創業的政策教育。組織和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和競賽活動,在競賽中讓學生得到系統化的鍛煉,以此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了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高校可以通過成立創新創業社團、工作室和市集,將創新創業活動項目化、市場化,創造逼真的市場環境,讓學生的創業項目在校內就開始進入“孵化器”。在濃厚的創業發展氛圍中,學生參與校辦經營實體的活動,在實踐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具備的特有精神,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豐富的校園創業文化活動不僅符合當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敏感的普遍性,而且能夠薛濤和啟迪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
(四)加強高校與社會的合作聯系。
高校的發展已經從“象牙塔”走向社會,關注社會政策信息,整合社會資源是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措施。首先,高校與社會的聯系可以彌補創新創業教育的不足,例如,高校教師擁有富足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缺乏社會經驗,這樣會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通過高校與社會相關企業間的聯系,彌補創業教育的短板,定時開展老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鼓勵教師進入相關企業進行調研,有利于提高老師的經驗和能力。同時,聘請社會企業家加入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的隊伍,有利于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其次,關注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利好政策,與政府多加聯系,依據政府行為建設校園文化,從政策中獲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利時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運用好社會的資金支持、服務體系的支撐等有利條件。在社會創新創業培訓中,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建立更廣泛的社會網絡關系,這些都離不開社會創新創業文化的外環境。由此看來,加強高校與社會的合作聯系可以更好地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展開,使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外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 下一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