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13 17:4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對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對高校護理教育提出了挑戰。在有限的學習階段怎樣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此,筆者在近5年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將外科護理學知識與解剖學知識整合成知識模塊進行講授,現將自己的教學體會淺析如下:
1.相關解剖學知識模塊的強化
《人體正常解剖學》是在第一學期講授,而《外科護理學》是在第七學期講授,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解剖學知識已經生疏。根據學生已有的、教學內容所涉及解剖學知識的多少設計一個教學框架,即“已知的基礎解剖學知識(學生復習)-疾病相關的解剖學知識(整合后交學生預習)-解剖學知識的應用(課堂教授)”。同時也對每節課的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學知識的應用只講授3~5分鐘,剩余的時間講授《外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
2.將外科護理學知識和解剖學知識整合成知識模塊
2.1臨床表現與解剖學結構、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識模塊。巧妙地設計解剖學知識與外科疾病臨床表現的轉化點,提高知識的轉化率,即知識-能力,以癥狀推導病機來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例如講門靜脈高壓癥護理一章,運用解剖知識分析“嘔血”“便血”“腹水”“臍周靜脈曲張”“脾腫大”等癥狀產生機理,鞏固和加深了門靜脈的組成及與腔靜脈交通的知識。
2.2護理體檢與腹部體表標志整合成的知識模塊。外科患者的一些陽性體征要靠體格檢查方能獲得,根據人體體表的標志,可以準確地描述患者癥狀和體征的部位。例如:闌尾點(麥氏點)位于臍至右髂前上棘的連線中外1/3交界處,麥氏點壓痛是急性闌尾炎的重要體征,亦可隨闌尾位置變異而改變,但始終表現為一個固定位置的壓痛[1]。再如:膽囊的觸診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界處(即膽囊點),將拇指置于此點,囑患者緩慢深吸氣,使肝臟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觸及腫大的膽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氣,稱為Murphy征陽性[2],是膽囊病變的典型體征。
2.3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與解剖學組織結構特點整合成的知識模塊。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工作的核心構架,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應用護理診斷是搞好整體護理、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將護理診斷和解剖學知識融為一體,既鎖定了護理診斷的分類又明確了相關因素,進而使護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針對性。例如:外科術后需長期臥床的患者,預防褥瘡的發生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內容,把人體淺表組織的結構特點和護理診斷及皮膚護理整合成一個知識模塊,提出護理診斷為“皮膚完整性受損:與長期臥床,骶尾部供血不足,營養不良有關”,根據相關因素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協助患者翻身,每2小時一次;指導病人正確的翻身方法;在骨突處置小墊,以防局部受壓;每天用紅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預防褥瘡的發生;給予充足的營養。
2.4手術前、后的護理措施與解剖學結構、功能改變整合成的知識模塊。外科患者手術后,局部的解剖學關系和生理功能發生了變化,術前、術后的護理診斷也會發生相應改變,而護理重點必須隨之轉移。例如:癌患者,術前主要的護理措施是常規護理、皮膚準備、心理護理(目的是減輕或消除患者對癌癥恐懼的心理壓力)等;而術后主要的護理措施是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目的是減輕或消除患者因軀體形象發生了變化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患側上肢的功能鍛煉(解剖學知識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依據)等。
2.5外科護理技能操作與解剖學結構特征整合成的知識模塊。把常用的外科護理技術操作與解剖學知識整合成知識模塊,在講授外科護理技術的同時導入該知識點與解剖知識的聯系。例如:把從鼻腔到胃所經過各個器官的解剖學特征和鼻飼術整合成一個知識模塊等,以知識模塊為單位講授鼻飼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減少因臨床護理技術操作不當所帶來的護患糾紛[3]。再如:將解剖學方位術語上下應用于外科護理實際操作,遵循從上到下的原則,就不會漏掉細節[4]。
3.注重與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相聯系的解剖學知識
《外科護理學》是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當一部分解剖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完成《外科護理學》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又要與國家《護士資格考試大綱》中涉及的解剖學內容相聯,為學生能順利取得護士職業資格證書打好基礎,增強就業的競爭力。
4.小結
以知識模塊的形式講授《外科護理學》,首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清晰地顯示了外科護理學與解剖學知識的密切聯系,增強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造就適應2l世紀需要的合格的護理人才。其次,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外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解剖學知識,還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師付出更大的努力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識水平,緊跟當今護理教育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曹偉新.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51
[2]曹偉新.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10
篇2
【關鍵詞】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護理措施
作者單位:457000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院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是最常見的手術并發癥之一,國內發生率可高達13.0%~18.0%,國外5.1%~21.0%[1] 約占醫院感染病例25.0%。切口感染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還增加了患者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甚至導致殘廢和死亡。為了能夠了解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措施,我們對此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進行外科手術患者3682例,其中男2082例,女1600例;年齡12~80歲;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按衛生部醫政司制:定的患者診斷標準:凡切口局部紅、腫、熱、痛,筋膜組織以上有膿性滲出物、或拆線后局部有膿性滲出,無論有無細菌學依據,均屬切口感染。
1.2觀察內容對本組病例進行回顧觀察,了解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及發生感染相關因素。
2結果
3682例外科手術患者依據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明確診斷的手術后切口感染147例,術后切口感染率3.99%。相關因素調查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術中、術后因素,相關造成術后切口感染。
3討論
免疫在人體中發揮著自身防御、自我穩定和監視作用, 人體的抗感染免疫力 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各種嚴重營養不良、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腫瘤、結締組織病、長期應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組織器官移植、手術、衰老等, 其免疫過程都可降低人體抗感染免疫力, 增加手術切口感染機會[2]。糖尿病能減少纖維母細胞并促進肉芽組織形成,影響切口愈合;高血糖環境易引起水腫,利于細菌生長;外周血白細胞的趨化、吞噬和殺菌能力受限制,容易引起感染。肥胖患者因單位重量血供少, 手術時因脂肪層等影響手術野暴露和操作, 使手術時間延長, 故手術部位感染率較高;手術操作和切口暴露時間長,創面細菌感染的機會和數量增多,且由于手術牽拉臟器造成切口及組織損傷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時,長時間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時間的相應延長,也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感染機會增多;電刀所產生的瞬間高能電流在切、凝的同時極易造成周圍組織的灼傷。電灼時間越長,損傷組織的面積越大、越深。尤其是脂肪組織本身血供較差,熱敏感性強,易變性壞死液化一旦縫合后,小部分的液化組織尚能被機體清除、機化,液化組織較多時會因引流不暢導致傷口感染,延遲愈合,感染風險大大增加。
護士術前對患者做好營養狀況的評估,保證患者得到充足的營養和熱量,以利于術后恢復及抵抗細菌的侵擾。術前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術后根據病情需要應早進食,給予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其中蛋白質的供給尤其重要。膳食應多樣化,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安排飲食種類;護理人員控制患者的陪護率, 以減少病房的人流量和空氣中的污染菌。同時對患者進行形式多樣化的預防疾病和醫院感染等知識的宣教工作, 使患者理解和接受醫護人員的每一項護理操作和治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護理切口前洗手、戴手套, 檢查和處理開放性創面和引流物、處理不同切口時應洗手, 以避免交叉感染。
正常人的皮膚上存在著大量細菌, 這些細菌通常是不致病的, 但是在機體抵抗力下降, 特別是老年患者, 免疫機能低下, 皮膚細菌可能引起切口感染, 術前要清潔皮膚和備皮[3]。由于老年人皮膚松弛、彈性差, 備皮時要繃緊皮膚, 避免皮膚損傷, 以降低切口感染。術中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參加手術醫護人員雖穿無菌手術衣, 戴無菌手套, 手術野鋪蓋無菌手術單等, 并不能徹底阻擋細菌進入手術野。出汗、血漬、體液等滲透無菌單致潮濕后, 細菌穿透污染更快, 術中無菌單潮濕時應立即更換[4]。
護理人員應業務嫻熟, 熟知各項手術步驟, 器械應分開放置, 手術中應嚴格按無菌要求傳遞手術器械, 提高傳遞效率[5]。各專科手術護士應盡量固定, 避免經常調換人員, 醫師與護士相互熟悉, 能夠密切配合醫師及時完成手術, 縮短手術時間。術中認真清洗切口, 若腹膜污染嚴重, 用無菌生理鹽水徹底清洗, 再用甲硝唑清洗后, 縫合腹膜, 依次縫合皮下, 若懷疑切口有污染時, 用2.5%雙氧水清洗, 再用1∶1000新潔爾滅沖凈, 用無菌敷料蘸干, 依次縫合至皮下??p皮前, 用酒精棉球擦洗切口邊緣皮膚, 使污染的切口變成清潔切口, 預防感染[6]。術后切口局部情況的觀察, 發現切口敷料滲濕立即通知床位醫師及時更換清除含菌敷料及滲液, 對可疑感染切口換下的敷料應立即做病原學送檢。
參考文獻
[1]傅秀蘭.老年患者圍手術期減少切口感染的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03, 9(8):615-616.
[2]陳愛初.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監控.護士進修雜志, 2004, 2 (19):175.
[3]李春梅.住院病人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環節及護理.現代護理, 2004, 10(12):1119-1120.
[4]鄧利平.外科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安徽醫學, 2007, 28(3):263-264.
篇3
【摘要】目的:探討外科急腹癥的臨床護理方法,提高臨床護理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63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觀察與護理方法。結果:本組263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術后給予精心治療與護理,其中3例患者死亡(2例多器官衰竭、1例心衰),其余260例患者均好轉出院,好轉率為98.9%。住院時間4~29d,平均11.5d,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結論:外科急腹癥在外科臨床較為常見,在及時有效診治同時給予相關護理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有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護理;急腹癥;外科
外科急腹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癥,其起病急、病情重、發展快,臨床診斷及治療需要及時有效。由于外科急腹癥病情多變復雜,臨床診斷困難,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各種并發癥。因此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應配合以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夠保證臨床治療的順利急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本文就我院近年來收治的多例外科急腹癥患者臨床資料及護理方法作出相關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對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63例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確診。263例患者中男156例,女107例;年齡13~86歲,平均43.8歲;病種中急性闌尾炎102例,急性膽囊炎63例,消化道潰瘍穿孔35例,急性胰腺炎28例,腸粘連梗阻26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術治療。
2 結果
本組263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術后給予精心治療與護理,其中3例患者死亡(2例多器官衰竭、1例心衰),其余260例患者均好轉出院,好轉率為98.9%。住院時間4~29d,平均11.5d,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
3 護理方法
3.1 護理評估 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評估對確定診斷和臨床治療方案具有重要作用[2]。首先應了解患者的健康史,如是否有潰瘍病史、是否飽食后突發上腹劇痛、是否酗酒或飽食后發生上腹痛、是否吃油膩食物引起等;正確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評估有助于估計外科急腹癥的病因和誘因,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依據。其次對患者當前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如評估腹痛的部位、發病的緩急、性質、程度、誘因等;臨床發現急腹癥腹痛開始的部位或最顯著的部位往往與病變的部位一致。應根據臟器的解剖位置,初步判斷病變所在的臟器;評估患者腹痛發生的緩急、性質、伴隨癥狀等,對這類情況進行細致評估往往對決定診斷起到關鍵作用[3]。
3.2 心理護理 急腹癥發生較突然,患者往往沒有心理準備,且劇烈的腹痛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的恐慌、緊張、陌生等負性心理?;颊咚腿朐汉笤诜e極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同時應及時為患者提供相關的心理護理,勸慰患者不要過分緊張,告知患者腹痛的機制和病因,簡單的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病情變化以及有關的治療方法、護理措施的意義等,讓患者等能夠正確認識到疾病的相關情況,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3.3 一般護理 休克患者采取臥位,非休克患者采取半臥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做好飲食護理,最初入院治療時禁忌給予飲食,待患者病情好轉后可給予易消化的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攝入;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或醫囑進行胃腸減壓治療,保持有效引流,及時觀察與記錄患者引流的具體情況;為患者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必要時給予輸血;防治休克,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糾正營養失調;在患者治療期間注意疼痛的護理,應慎用止痛劑,對診斷明確的單純性膽絞痛、腹痛等可給予解痙劑和鎮痛藥物治療,以緩解患者劇烈疼痛、有助于睡眠。
3.4 觀察病情 患者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包括觀察神態、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并做好詳細記錄。若患者出現希氏面容即表情痛苦、面色蒼白、兩眼無神、額部冷汗、眼球凹陷、兩顴突出、鼻尖峭立等常為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病征應及時報告醫生病情進展;如患者早期即出現血壓迅速降低并伴有休克癥狀表明患者有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或空腔臟器穿孔的可能,應立即給予手術治療;另外還應該著重觀察患者的腹痛部位、性質、開始時間、引起腹痛原因、腹痛持續時間、規律性、痛點是否轉移以及疼痛的發展過程等,并觀察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同時注意并分析有關伴隨癥狀如嘔吐、腹脹、發熱、排尿排便改變、黃疸以及呼吸、心血管等其他系統相關表現;對檢驗科提供的有關化驗指標應做及時了解,如血、尿、糞常規,血清電解質測定,二氧化碳結合力,肝腎功能等,同時注意X線、B超、腹腔穿刺和直腸指檢等特殊檢查結果提示的有關情況以對病情作出準確判斷。
3.5 術前術后護理 本組患者急腹癥較為嚴重均采取外科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在觀察期中須做好急診手術的術前準備,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迅速收集各項化驗的標本送檢并及時收取報告單、遵醫囑迅速做好皮膚準備、按時給予術前用藥等。手術完畢后應加強對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監護工作,而由于急腹癥術后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4]。因此,還應該注意術后并發癥的對癥防治工作,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傷口及各種引流管有無出血現象,了解其腸蠕動恢復情況等,同時為患者做好皮膚及口腔清潔工作,降低感染幾率;術后根據病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飲食,以促進傷口的愈合。
3.6 出院教育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健康教育工作,針對所患疾病作相關知識的講解,出院后應注意飲食結構的健康,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濃茶、海鮮等,避免暴飲暴食;安排好日常生活,注意勞逸結合,既不能過度勞累也不能久坐久臥;注意保暖措施,避免感染誘發疾病。
參考文獻
[1] 杜愛軍,淺析急診急腹癥的準確分診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18(17):204―205
[2] 薛冬蘭,外科急腹癥病人應用整體規范化護理的體會[J],全科護理,2010,8(12):1055―1056
[3] 劉麗萍,葉玲燕,外來民工在急腹癥手術期間的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0,23(31):53―54
篇4
【關鍵詞】外科感染病人臨床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116-01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感染性疾病和發生在創傷、手術、器械檢查或有創性檢查、治療后的感染,臨床較多見。
1 非特異性感染病人護理要點
非特異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肌能障礙和寒戰、高熱等全身癥狀。全身化膿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體血液循環,并在體內生長繁殖或產生毒素而引起嚴重的全身感染癥狀。其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體溫高達40-41。C,頭疼、頭暈、甚至淡漠,脈搏細速,白細顯升高,代謝失調和肝腎損害?;撔愿腥镜牟∪说淖o理診斷有焦慮、體溫過高、疼痛、營養失調,潛在的并發癥有膿血癥、感染性休克。護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全身療法的護理等。
1.1護理要點
針對病情定時監測血壓、心率、脈搏、呼吸及體溫的變化。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降溫過程中鼓勵病人多飲水,防止虛脫,及時鍘量并記錄降溫后的體溫。及時協助病人更換衣褲及被服。膿毒敗血癥的病人,寒戰、高熱時遵醫囑進行血培養。遵醫囑對重癥病人給予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遵醫囑早期、大劑量或聯合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療中注意治療效果及副作用的觀察。觀察傷口局部情況,保持敷料清潔、干燥,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暢。急性淋巴炎及淋巴結炎的病人,協助其進行物理治療。丹毒為接觸性傳染,應實施床邊隔離。護理時用枕墊將患肢抬高。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的病人,切開引流后肢體制動,患肢抬高。感染好轉后指導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疼痛的病人,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鼓勵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半流食、直至普通飲食。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褥瘡、墜積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的發生。
1.2健康指導
定時、定量、正規服藥,注意藥物副作用觀察。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如何預防疾病傳播的相關措施。合理搭配飲食,滿足機體蛋白質及熱量的需要。保證充足休息及適當的體育鍛煉。
2 特異性感染病人護理要點
特異性感染主要包括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茵侵入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臨床主要表現為肌肉持續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病人開始出現張口困難,隨后牙關緊閉,面部表情肌收縮出現“苦笑面容”頸部肌群收縮出現頸項強直,背部肌群收縮出現“角弓反張”主要的護理診斷為:吞咽困難、營養失調,潛在的并發癥有肺炎和啼不張。護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環境,遵醫囑給藥,做好病情觀察,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做好消毒隔離和健康指導。氣性壞疽是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以肌組織壞死或炎癥為特征的急性特異性感染,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護理診斷為:疼痛、組織的完整性受損、體溫過高、營養失調等。護理措施:嚴格的執行消毒隔離,做好病情觀察,做好傷口和疼痛的護理,做好營養支持的護理。
2.1 破傷風病人護理要點
2.1.1 護理要點
按圍手術期病人一般護理要點。安置病人于隔離、避光、安靜的單人房間,工作人員人室穿隔離衣,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盡量把各項工作安排在同一時段完成,避免誘發病人抽搐的發作,病室內備好急救藥物及物品。詢問過敏史,做TAT過敏試遵醫囑應用抗痙攣藥物,若出現大發作前的征象,及時通知醫生。遵醫囑加大解痙藥物劑量,并做好病情觀察及記錄,協助醫生盡早施行清瘡術。若對病人采取冬眠療法,做好冬眠過程中的各項監護,遵醫囑及時調節冬眠藥物劑量,使其處于淺睡眠狀態。滿足病人營養供給,遵醫囑實施鼻飼或胃腸外營養。病人常因抽搐而致尿潴留,遵醫囑留置尿管并持續引流尿液。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感染的發生。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用后的物品,均應嚴格消毒;傷口敷料進行焚燒,以防交叉感染。
2.1.2 健康指導
告知病人不可忽視對木頭、銹釘等刺傷、深部感染傷口的處理,傷后及時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合理搭配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保證充足的休息及適當的活動。
2.2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氣性壞疽)病人護理要點
2.2.1護理要點
按外科圍手術期病人一般護理指南。將病人安置于隔離病室,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傷口敷料給予焚燒,預防交叉感染。針對病情進展情況,必要時實施重癥監護。對深而不規則的傷口,配合醫生實施緊急清創手術,充分敞開引流。觀察并記錄創面情況,遵醫囑用氧化劑沖洗傷口,保持敷料濕潤,改變厭氧環境。遵醫囑輸新鮮血液,糾正病人進行性的貧血。高熱病人及時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并做好高熱的護理。遵醫囑給予大劑量青霉素抗感染治療,青霉素過敏者可用其衍化物進行治療,注意藥物療效及副作用的觀察。為提高病人的血氧濃度,增強抑菌作用,一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高壓氧治療。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加強營養,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胃腸外營養。好轉后鼓勵其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褥瘡、肺部及泌尿系感染。需截肢者,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解釋其重要性,使其能正確面對,注意保護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的發生。截肢術后固定和抬高患肢,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協助病人重新設計自我形象,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2.2健康指導
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有關氣性壞疽感染的傳染性及消毒隔離的相關措施。向病人及家屬講明患肢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和方法。協助傷殘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向截肢病人及家屬交代用拐、裝配義肢的時間與注意事項。合理搭配飲食,保證營養的供給。保持良好心態,促進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1] 楊靚,王衛,外科常見感染的臨床護理研究進展.護理雜志,2007年03期.
篇5
1 臨床資料
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齡58-70歲;臨床表現為排尿不暢,其中4例為前列腺穿刺活檢明確診斷,2例為前列腺電切術后病理診斷。
本組病人經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在全麻下實施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術中留置盆腔引流管,三腔硅膠導尿管。
2 并發癥的護理
2.1 感染
主要表現為肺部感染。本組肺部感染1例,引起發熱,體溫37.5~40.5℃,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不暢,痰多而粘稠,胸悶不適。護理措施:①術后住監護病房;②清醒后霧化吸人4次/日,每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每次霧化吸人后協助有效咳嗽咳痰,由輕到重,護土配合拍背振肺,深吸氣后利用腹壓將痰咳出,并根據情況留取痰樣化驗,觀察痰量和顏色;③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高熱者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加強近幾年,泌尿外科手術中傳統開放式手術已經逐漸被微創手術所代替,因其明顯具有出血少、恢復快、損傷小等優點,在外科手術領域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我科在原有的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基礎上,從2008年5月起實施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取得了圓滿成功。至今為止,已完成6例,由于手術的復雜性、機體的差異性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術后并發癥,現將并發癥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齡58-70歲;臨床表現為排尿不暢,其中4例為前列腺穿刺活檢明確診斷,2例為前列腺電切術后病理診斷。
本組病人經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在全麻下實施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術中留置盆腔引流管,三腔硅膠導尿管。
2 并發癥的護理
2.1 感染
主要表現為肺部感染。本組肺部感染1例,引起發熱,體溫37.5~40.5℃,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不暢,痰多而粘稠,胸悶不適。護理措施:①術后住監護病房;②清醒后霧化吸人4次/日,每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每次霧化吸人后協助有效咳嗽咳痰,由輕到重,護土配合拍背振肺,深吸氣后利用腹壓將痰咳出,并根據情況留取痰樣化驗,觀察痰量和顏色;③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高熱者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加強口腔護理,多飲水并保證措施的落實,鼓勵進食,給予飲食指導,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④按醫囑使用抗生素。本組感染病例經上述處理后治愈。
2.2 腹脹
腹脹是腹腔鏡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文獻報道腹腔鏡術后腹脹發生率40%~60%[1]。表現為:患者主訴逐漸腹脹,嚴重者可見腹部膨隆,壓迫有疼痛感。并伴有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護理措施:①禁食,視腹脹程度留置胃腸減壓或肛管排氣,行B超或腹平片檢查、抽血觀察電解質情況,根據情況糾正電解質紊亂,注意記錄病情變化,血壓平穩取半坐臥位,利于抬高橫膈肌減輕腹脹。②腹脹緩解后嚴格飲食指導,順序為禁食-全流-半流-軟食。嚴格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及進食產氣食物,觀察消化情況,再行下一步飲食。③加強床上活動,病情穩定下床或床旁活動。本組病例經上述護理后治愈。
2.3尿失禁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術后重要并發癥,與術中尿道外括約肌損傷或支配神經損傷有關。表現為拔管后無法控制排尿,尿液自行流出,尿急、尿頻。護理措施:①向患者做好拔管后的健康宣教,同時做好心理護理,解釋短期內出現尿失禁屬正?,F象,3個月至1年可恢復正常,消除焦慮情緒。②尿失禁因尿液不斷自尿道口流出,時間長易致患者產生焦慮和憂郁,老年患者還易產生孤獨感及自卑感,害怕與人交往,及時進行安慰和鼓勵,指導保持外陰清潔,耐心與患者交談,解除其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和生存的信念[2]。③指導進行提肛鍛煉,鍛煉盆底支撐組織,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和尿道外括約肌的功能。收縮和尿道肌肉,一次持續l5~20秒,放開5-10秒,反復上述運動10~20次,每日定時訓練,持之以恒,達到可自控排尿為止。通過上述護理,2例術后尿失禁患者半年內均恢復正常排尿。
2.4 尿道狹窄
與手術損傷尿道、術后尿路感染等有關。表現為:拔尿管后出現排尿尿線變細、費力、分叉、排尿不盡、困難,甚至尿潴留。護理措施:①定期電話隨訪,提醒患者尿線變細、排尿困難等情況時及時回院復診,提供復診熱線。②定期行尿道擴張,并囑患者多飲水。本組1例患者經上述處理后治愈。
篇6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神經外科ICU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實施預防性護理為分界點,實施以前為對照組,實施以后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率、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
結果:觀察組的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結論:預防性護理措施有利于減少神經外科ICU感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預防性護理神經外科ICU護理質量感染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2)11-0013-02
近年來,醫院感染的病發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經成為威脅患者住院安全的重要危險因素[1]。神經外科ICU患者病情較重,抵抗力下降,容易并發感染,感染的發生勢必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而且使病情惡化,死亡率升高。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神經外科ICU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對提高護理質量,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意義重大。我院自2012年2月實施預防性護理以來有效降低了神經外科ICU的感染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神經外科的患者,均為高血壓腦出血需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55~84歲,平均(75.5±5.2)歲。發病時間30mL,平均出血量43.2±4.5ml,包括基底節區出血62例,皮層下出血18例。其中破入腦室9例。以實施預防性護理為分界點,實施以前為對照組,實施以后為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病時間、GCS評分、血腫位置、出血量、手術時間、手術方式方面均具有均衡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預防性護理措施。
1.2.1加強感染監控。從思想上、組織上、管理制度上、人員配備等方面入手,完善老年透析患者院內感染的質量管理,健全各項護理管理制度、ICU監護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每個月對室內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進行微生物監測,對所有患者進行皮膚情況的評估,提出壓瘡的預防措施。完善ICU的院內感染的質量管理,每日定時開窗通風、紫外線消毒,病房保持清潔,用含氯消毒劑定期擦拭室內物品,各室拖布標示清楚。進入病房必須戴口罩、帽子、手套,并教育患者從自身出發,保持衛生,消除感染的誘因。導管內發生感染時,應及時做導管內血培養+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結果選用高度敏感抗生素,以防濫用抗生素致使耐藥菌株產生[1]。在各項操作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重視洗手,嚴格進行6步洗手法,洗手后用干手紙巾擦干。
1.2.2感染宣教。每日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預防口腔及肺部感染[2]。必要時,可發放宣傳冊或重復宣教,以確保宣教的時效性。對家屬進行必要的院內感染基本知識的宣教,讓他們積極配合工作,嚴格控制探視。
1.2.3質量監控。加強晨晚間護理的人力,保證晨、晚間基礎護理質量??剖覂鹊馁|量監控小組每個月進行質量監控,對總結這一個月來存在問題的病房,有護士長進行原因分析,并通過開展總結會議,討論改進的意見。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率、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感染參照國家衛生部制定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護理質量評分采用我院年度護理質量考核表進行評價,滿分100分。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從宣教、環境、態度、操作及治療效果五個方面來評價,每個項目滿分均為20分,100分為患者對這個項目最為滿意,0分為最不滿意。>80分記為滿意率。該調查問卷Cronbach’sα系數>0.61,重測系數>0.7。
1.4統計學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用頻數描述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以P
2結果
觀察組的感染率、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5.0%(2/40)、97.7±5.2、100%(40/40);對照組分別為15.0%(6/40)、84.5±4.6、85.0%(34/40)。觀察組的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以及就醫選擇范圍的擴大,其對醫院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院內感染一直以來確實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是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較差,更容易發生感染,且后果較為嚴重,應該引起重視。院內感染已經成為影響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3]。因此,必需有效控制院內感染有利于控制感染的發生,確?;颊叩淖≡喊踩?。為了有效的預防感染的發生,我院對40例神經外科ICU的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措施,在制定護理干預措施的時候重點抓好感染薄弱環節的管理,側重于加強院內感染監控、感染的預防,通過加強院內感染監控、加強感染宣教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提高醫務人員的院感控制意識,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預防環節及技術,加強消毒技術規范執行中的環節管理和終末管理,阻斷傳染途徑,積極預防醫院感染,保護易感人群,有效保障患者醫療護理的安全[4]。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李劍文,劉日光,楊京芝,等.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發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09,30(6):943-944
[2]趙鶯柳,蘆雅琳,陳潔,等.護理干預對控制呼吸內科病房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1):3737-3740
篇7
中職衛?!锻饪谱o理學》是中職衛校護生重要教學項目及教學內容之一,在學生護理教學中具重要應用性。本文主要以中職衛?!锻饪谱o理學》作為研究主體,對其高效性教學方法予以探討及改進,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高效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職衛校;《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進
近年來,隨著護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長,護理專業就業形勢良好,中職衛校護理專業學生數量逐漸增長,但就目前而言,在現代化社會發展基礎下,我國大多中職衛校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仍存在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制約護理專業護生的發展。
一、《外科護理學》教學重要性及教學問題分析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重要教學學科之一,其內涵主要是教授學生通過對外科病人的觀察、處理并通過相關醫療機械實現疾病救治及護理,使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及實踐性,在執業資格考試中所占比分比例較高;同時外科護理教學是學生掌握臨床實踐中無菌操作、清創、包扎、止血等意識及技能的重要教學學科,對病人后期的診療及康復起關鍵性作用。目前,隨著我國對護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斷提升,學校擴招現象逐漸普遍,導致有限的教學資源難以滿足現代教學需求[1],同時,眾多中職院校實驗設備及實驗操作相關操作基礎設施及操作內容較為落后,內容多但課時少,教學計劃緊湊,實驗教學缺乏,導致學生專業素養儲備降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一)自學法?!锻饪谱o理學》學科在教學時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及實踐操作性,需要護生在掌握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外科患者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評估,在患者臨床癥狀及表現的基礎上對其健康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護理診斷、護理方法及護理目標,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預后質量。因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改變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注重護生的日常自學,在交會護生基礎護理流程的同時,鼓勵護生課下自主學習,動手操作,提升自身的護理水平。
(二)提問教學法。提問教學法是高效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在教學中對已教授的相關教學內容予以提問、復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在每一新章節教學初始,在課堂中對教授過的基礎教學知識進行提問及復習,使護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基礎醫學知識及護理知識,強化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之間的相關性[2],發散思維,使學生逐漸養成多向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處理日后工作時,可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完善工作內容。例:在講解外科感染病人護理時,首先可對外科感染途徑、感染源等相關問題進行基礎問題提問,并使護生回答在護理中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項等;在門靜脈高壓癥講解時,教師可于課前提問相關解剖知識,例如門-體靜脈主要交通支,在提問及回答過程中護生便可對基礎知識實現鞏固,還可把握正常情況下及門靜脈壓增高后的血流變化及對比,提升學生對門靜脈高壓癥病理及臨床表現的認知。
(三)問題教學法。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予以問題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問題答案,查找資料,發散思維,拓展認知。在問題教學法教學中,教師可于課堂教學前、課堂中及課堂外進行問題教學,課堂前教師可提出與教學基礎性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在課程預習中便可找到答案[3],課堂中可對課堂教學內容予以鞏固性提問,課堂后教師可提出較有難度的開拓性問題鞏固教學內容,開發學生思維認知,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在腸梗阻病理知識及護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于教學前使學生根據課本了解“什么是腸梗阻?腸梗阻的表現是什么?”,使學生對腸梗阻相關內容予以初步預習及了解,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出課前問題并予以正確定義及分析,同時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引出“腸腔不通暢的表現及可能性因素”并提出“哪些因素會影響腸正常蠕動?若腸內容物無法通過腸腔會產生哪些病理反應,如何護理”?等問題,課后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腸梗阻護理所需注意的方面以及學生對腸梗阻護理的個體化認知,從而在教學始終促進學生對腸梗阻病理及其護理等相關問題的全面性及完善性認知。
(四)情景案例教學法。《外科護理學》學科在教學時其教學內容多包含人體系統及器官分類等,但人體作為統一整體具有一定的相關聯性,因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選擇代表性案例,按照常規程序設置,使學生進行模擬訓練[4],在訓練中,可讓學生扮演患者、患者家屬、醫生及護士等,使護生以直觀及形象的方法感受患者的痛苦,增加學生對相關教學理論知識及實踐教學的認知及理解。如,在講解膽道蛔蟲患者護理時,學生可模擬患者發病狀態及癥狀,另一學生模擬患者家屬的反應,另一扮演護士的學生在扮演醫生學生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疾病評估及護理診斷,從而制定相關護理措施,并予以護理演示,結束后可使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完畢后對所存在的問題及相關事項進行點評及總結。除此上之外,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將相關醫學病理及護理操作過程采用文字、圖片、動畫及視頻等方式予以展示,如外科洗手、穿衣、換藥等護理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使護生良好的掌握護理操作技能,豐富教學,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及豐富,實現高效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中職衛校《外科護理學》學科在教學時仍存在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在現代醫學發展的基礎上,我國各中職衛校應不斷革新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學生自學法、提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案例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等綜合教學方法予以教學,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吳謙 單位:福建省閩東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蘭慶新.淺析多媒體教學在中職衛校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No.11903:145-146.
[2]翟園園.中職衛?!锻饪谱o理學》教學方法改進之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v.9;No.23121:159-160.
篇8
【關鍵詞】 門診;外科護理;細節護理;不良事件
隨著人們對醫療認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于醫療護理的各項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醫療的實施過程當中,大多數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這就要求,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其中,門診外科在進行臨床護理的時候更要注意這一點,充分的認識到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隱患,盡可能地避免醫患之間的糾紛,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滿意的就醫氛圍,為醫療行業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形象。本文主要探討了門診外科在護理工作當中,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細節護理防范措施,同時也分析了細節護理的實施所具有的積極臨床意義。1 導致門診外科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1.1 門診外科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 醫院和患者之間是醫患關系,雖然這兩者在表面上并沒有簽訂任何與之相關的書面性合同,但是,兩者之間的法律責任關系還是比較明確的。事實上,從患者進入門診進行就診與治療的那一刻開始,患者與醫院之間就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合同關系[1]。但是,有的門診外科的臨床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并不強,單純的認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沒有出現什么明顯的錯誤,例如:打錯針、發錯藥等失誤性操作就沒有侵害患者的法律利益。這些法律意識淡薄的門診外科護理人員的想法,使得自己在很多工作的時候都對患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一定的損害,進而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
1.2 門診外科護理人員的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 一般來說,門診外科的護理文書主要包括手術護理記錄、體溫單、醫囑單,以及護理記錄單等內容,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醫院來說,這都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法律性文件,是患者與醫院雙方在醫療過程的真實反應,可以及時、科學,并且真實地對患者的一些病情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而且還可以為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一些客觀的依據[2]。但是,有的門診外科護理人員在書寫護理文書,進行記錄的過程當中,不注意書寫清晰度,甚至在書寫的過程中隨意捏造、涂改,造成書寫錯誤等問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嚴重醫療事故,造成不良事件的發生。
1.3 門診外科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比較弱 患者的病情具有不可預見性與可變性,尤其是在門診外科當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就會因為護理的不到位就出現反復,或者惡化的情況。所以在護理的過程中,隨時都有風險。只有門診外科的護理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以及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與風險意識,才能盡可能地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反之,如果門診科的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缺乏責任心,就很可能會導致不良事件的產生。
1.4 門診外科的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 在門診外科護理工作當中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來保證門診外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盡可能地避免不良事件。但是,有的門診外科在實際的臨床護理中,并沒有嚴格地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而且,有的缺乏對其工作的指導與監督,這就很可能導致門診外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懈怠情緒,進而出現發錯藥或漏發藥等不良事件,甚至還會造成嚴重的醫療事故等不良事件[3]。
1.5 護理人員素質較低 許多門診外科的護理人員不能熟練地了解、掌握一些臨床儀器的性能與具體操作,對于儀器性能的常規檢查也是流于形式,當真正患者需要急用的時候,機器總是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或者護理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會顯得十分生疏,損害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又或者門診外科的護理人員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忘記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囑托,造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迷茫,甚至會延誤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事件的產生。2 細節護理的方法和要點及其積極的臨床意義
2.1 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做好護理細節 要想做好護理過程中的沒一個細節就必須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視,做好本職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颊咴谶M行診斷與治療的過程當中,享有自由選擇權、知情權、安全治療權、救治權,以及同意權等任何合法的權益[4]。隨著外科門診護理人員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會更加重視患者的利益,尊重患者的選擇,進一步和諧醫患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事件的產生。
2.2 規范化、程序化外科門診的護理工作 要把外科門診的護理工作規范化、程序化,這樣就可以避免護理工作混亂出錯的現象了。同時也可以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展開,切實避免護理工作中遺忘某個護理環節的情況,保證患者的利益,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2.3 規范外科門診護理文書的書寫 要加強外科門診護理文書與病歷書的書寫質量,做到規范化書寫,為外科門診就診的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準確的治療依據。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時刻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護理文書、病例書的記載情況,為主治醫師提供患者的全面情況,并根據以上信息為患者的治療措施的更改提供一定的依據。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的加快患者的治愈過程,而且也有利于減少醫患之間矛盾的產生。
2.4 加強門診外科的換藥管理 對于外科門診來說,換藥事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以,在護理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換藥過程中的一切工作。避免漏收費與器械丟失等問題對于正常工作的影響,切實做好護理工作中的換藥環節。
參考文獻
[1] 胡彥斌,薛丙偉.查找外科護理安全隱患及制定持續改進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01):101.
[2] 丁暉.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與對策探析[J].吉林醫學,2011,32(06):1231.
篇9
【關鍵詞】外科手術;營養支持;護理;恢復成效
外科是醫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對我國醫療技術改革與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新時期國外醫學技術涌入國內,對本國外科疾病治療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方法,除了按照正常的操作規范處理外,還應添加必要的營養支持與護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復的速度?,F結合30例外科病人情況,總結護理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共收錄3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病人資料,所有病例均為外殼疾病。30例的年齡范圍30-60歲,平均年齡42.3歲。其中,男20例,平均年齡43.7歲,病程時間1-2年;女10例,平均年齡40.6歲,病程時間2-3年。
1.2方法根據臨床診治資料,對30例進行詳細地科室分類,弄清具體的病癥情況。30例外科疾病治療前后,除了按照醫學標準操作手術外,根據手術治療程度提供營養支持及臨床護理。經過3個月后,逐一回訪調查病情,了解患者外科手術的治療情況,詳細統計結果。臨床護理措施包括:飲食調理、健康指導、心理疏導、綜合護理等,結合患者的病情適當地分配。
2結果
經過診斷確定,30例外科疾病涉及到的具體科室包括:普通外科12例,占40%;肝膽外科6例,占30%;心胸外科5例,16.7%;泌尿外科7例,23.3%。通過綜合性的臨床護理操作,外科手術患者癥狀得到顯著的控制,維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普外科12例,徹底恢復9例,75.0%;肝膽外科6例,徹底恢復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徹底恢復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徹底恢復6例,占85.7%。由此可見,采取營養支持及臨床護理后,病情恢復的效果十分顯著。
3討論
醫學研究中把外科疾病分為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功能障礙等五類,每一種癥狀最佳治療則是手術操作,用以徹底清除病況。伴隨著臨床護理方案的優化調整,除了常規的手術操作流程外,還要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與綜合護理措施,從而提高病人的治療效果。
3.1外科手術的營養支持術后營養支持的方法一般可分為胃腸外營養(PN)、胃腸內營養(EN)或兩者相結合分階段應用。在營養代謝方面,PN和EN在能量和氮的利用上相接近[1]。在保證胰腺的休息而同時又可得到營養支持方面,以EN為佳。在小腸適應方面,EN對維持胃腸道功能較PN有較高的優越性。在避免術后小腸功能紊亂方面也以EN為好。另外,EN的并發癥和費用均低于PN。TPN(完全胃腸外營養)是因為病人的消化道功能喪失且合并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等并發癥,必須通過靜脈補充,但長期支持并發癥多,可使胃腸功能衰竭且管理上要求較高。所以,一旦病人消化道功能恢復,應盡快過渡到管理方便、并發癥少、符合生理、價廉的EN上。在具體應用時應根據老年人的自身特點、營養缺乏狀況及不同時期的代謝特點等來選擇具體的營養支持方法[2]。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和代謝能力減少;因此在實踐的應用中,應采用低糖、低脂、高氮的低能量配方的原則較為適合。
3.2外科手術的護理體會營養支持是指為治療或緩解疾病,增強治療的臨床效果,而根據營養學原理采取的膳食營養措施,又稱治療營養。所采用的膳食稱治療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療膳、鼻飼、管飼膳、要素膳與靜脈營養[3]。營養支持是維持與改善器官、組織、細胞的功能與代謝,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的主重要措施。除了在飲食上進行調理外,還需配合利用其它方面的護理措施,以促進病情的恢復進度。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手術前應與患者進行交流,指導其消除心理上的恐懼,積極配合醫生的臨床手術操作,以免情緒不穩定阻礙了外科手術的持續進行。②傷口護理。剛結束手術,必須對病人的傷口進行調理,做好消毒、包扎等基本處理,嚴格防止感染等癥狀。③綜合檢查。護士在調理患者期間,應做好必要的檢查工作,以及時掌握可能出現的異常狀況。如:普外科手術病人要定期檢查傷口的恢復情況,發現異常情況以及時處理。一般情況,根據普外科手術狀況,需持續至少2個月的護理觀察。本次普外科12例,徹底恢復9例,75.0%;肝膽外科6例,徹底恢復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徹底恢復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徹底恢復6例,占85.7%,最終取得的護理效果顯著。
4結論
總之,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疾病的常用方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醫生在治療操作中除了手術規范外,還需采取必要的營養支護方案,以減短病癥恢復的時間,使手術病人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韋企平.我國外科手術治療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雜志,2011,10(3):76-78.
篇10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2011年間我院收治的140例甲狀腺手術病人的臨床資料。
結果:外科護理的甲狀腺病癥效果明顯。
結論:系統而全面的護理方案對甲狀腺手術能否成功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甲狀腺病癥 外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13-01
甲狀腺病癥已成為外科門診常見病,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1年間外科收治的共140例甲狀腺病癥病人的臨床護理資料。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共收治我院2009—2011年間接受外科治療的甲狀腺病癥病人140例。男性30例,女性105例,男女性別比1∶3.5,年齡16—84歲,平均年齡61歲。
1.2 各甲狀腺病癥構成。140例甲狀腺病癥(均是術后病理診斷)的構成情況為;結節性甲狀腺腫81例(57.86%),甲狀腺腺瘤36例(25.71%),橋本病8例(5.71%),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4例(2.86%),甲狀腺癌10例(6.67%),其他病癥2例(1.56%)。
2 護理分析
2.1 護理診斷與護理問題。①焦慮或懼,,它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對術前預備、手術治療和預后等缺乏了解有關。②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高代謝狀態有關。③潛在并發癥呼吸困難和窒息、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手足抽搐和甲狀腺危象等。
2.2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護理。②飲食護理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多飲水,以滿足高代謝的需要,禁飲濃茶、咖啡等。③突眼的護理臥床時,頭部墊高,以減輕眼部腫脹;眼瞼閉合不全時,應戴眼罩;睡眠時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角膜干燥,預防感染。④藥物預備是手術前降低基礎代謝率,防止術后甲狀腺危象的重要環節。先給硫氧嘧啶類藥物,待甲亢癥狀基本控制后,改服碘劑1-2周,再行手術。碘劑可抑制蛋白水解酶,減少甲狀腺球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可減腺體血流量,使腺體充血減少,變小變硬,有利于手術治療。因碘劑不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一時停服,貯存于腺濾泡內的甲狀腺球蛋白即可分解,大量甲狀腺素釋放入血,使甲亢癥狀加重。因此,凡不預備手術者不給碘劑。常用的碘劑是復方碘化鉀溶液(盧戈氏液),自每日3次,每次3滴開始,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日3次,每次16滴為止。以此劑量維持至手術時機成熟: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90次/分以下,基礎代謝率低于+20%,腺體縮小變硬。碘劑可刺激粘膜和胃粘膜,應在飯后給藥,可將藥液滴在餅干或面包片上吞服,或用冷開口稀釋后服用。對于上述藥物預備不能耐受或無效者,可單用或碘劑使用普萘洛爾作術前預備。方法是:普萘洛爾20—60mg,每6小時一次,連服4-7日,術前1—2小時再服一次。⑤其他預備包括完成術前檢查,皮膚預備,床頭預備吸引器、無菌手套和氣管切開包等。
2.3 手術后護理。①病人清醒、血壓平穩后,改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痰液咳出,防止肺部并發癥,也有利于切口引流。②術后1-2日,可進流質飲食,但不可過熱,以免頸部血管擴張,加重切口滲血;若有嗆咳,可進半固體食物。③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切口滲血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④術后繼續服用復方碘化鉀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1周左右,或每日3次,每次16滴,逐日每次減少1滴,至每次3滴為止。
2.4 主要并發癥的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有58例出現了呼吸困難和窒息。主要原因:①切口內出血。②喉頭水腫。③氣管塌陷。④痰液阻塞。⑤雙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后48小時內,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紫紺,甚至窒息。護理措施:床頭常規預備氣管切開包、無菌手套和吸引器等,以備急用。觀察呼吸、血壓、脈搏及切口滲血情況,發現呼吸困難和窒息,立即查找原因,對因處理。有20例出現了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或失音。護理措施:給促進神經恢復藥物,針刺、理療等;雙側喉返神經損傷造成嚴重呼吸困難者,應作氣管切開。有37例出現了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外支損傷,音調降低;內支損傷,進食時,非凡是飲水時輕易誤咽發生嗆咳。護理措施:協助病人取坐位進半流質飲食,一般經理療后可自行恢復。有41例出現了手足抽搐。表現為輕者面部、口唇、手足針刺感或麻木感;重者面肌、手足陣發性疼痛性痙攣,甚至喉及膈肌痙攣,引起窒息死亡。護理措施:限制高磷食物;輕者口服葡萄糖酸鈣,較重者加服維生素D3、二氫速固醇;抽搐發作時,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有3例甲狀腺危象。主要表現為術后12—36小時內,出現高熱、脈細速(120次/分)、煩躁、譫妄、甚至昏迷,伴有嘔吐、水瀉。護理措施:①降溫:給予物理降溫、退熱藥物、冬眠藥物等。②給氧。③補充大量葡萄糖溶液和維生素B1.④遵醫囑給藥:包括盧戈氏液3-5ml口服,緊急時10%碘化鈉5—10ml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200-400ml/d,分次靜點;給利血平1—2mg,肌注;給苯巴比妥鈉100mg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注,6-8小時一次;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黃制劑。
3 結論
系統而全面的護理方案對甲狀腺手術能否成功有很大影響,應該以患者的病情為基礎,以手術情況以及患者對手術的反應情況為標準,研究建立一套適用于不同患者,不同情況的護理流程,使護理過程規范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