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邏輯思維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5: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言邏輯思維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言邏輯思維訓練方法

篇1

關鍵詞:公安法律文書;邏輯思維;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D63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簡介:章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學院,副教授,從事文書寫作、邏輯學研究。

一、邏輯思維訓練的作用

多年來,筆者在公安法律文書教學中始終關注教學效果,為了提高學生的文書寫作能力,不斷對教學模式,訓練方法進行改革,但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有的學生雖然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知識、規范和技巧,在寫作中仍難免出現用詞不準、語義不明、條理不清、表達不暢,說理不充分等問題。筆者經進一步研究認為,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科學認識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征、事物之間的關系及事物存在發展規律的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指人們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材料,識別信息,處理信息,并據此和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的能力;包括識別、分類、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歸納、支持、反駁、評價等能力。公安法律文書是在公安實踐中辦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時所使用的文書。公安工作中辦理案件的過程,就是收集證據材料,分析證據材料,綜合歸納,根據案件事實和有關法律得出處理意見的過程,公安法律文書是對這一過程的科學再現。公安法律文書寫作始終以概念、判斷、推理作為主要的思維形式,以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為主要方法。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邏輯思維的方式、方法和規律,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正確,論證嚴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書寫作中做到事實清楚、重點突出、條理分明、表達通暢、說理充分,寫出高質量的法律文書。因此,在公安法律文書寫作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法律文書寫作能力。

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邏輯思維存在于公安法律文書寫作的整個過程中,在公安法律文書的主旨提煉,材料選擇,結構安排和語言運用各個方面,都是邏輯思維起著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寫作過程的不同環節,訓練學生的邏輯技能。

(一)訓練概括主旨的邏輯技能

公安法律文書的主旨是指文書表達出來的看法、主張、結論、請求事項、呈請事項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書中訴訟類文書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無罪、罪輕罪重、是否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等;呈請類文書的主旨是有無犯罪事實,是否立案、立為什么性質的案件、對犯罪嫌疑人應該采取什么強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書主旨的要求是正確、鮮明。寫作過程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是定性不準,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案件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實的本質。對于呈請類文書,如立案階段的文書,因為初步獲得的材料往往是魚目混珠、零散雜亂、真假相間的,需要識別哪些是虛假的,哪些是真實的;分清有無犯罪事實,有什么犯罪事實,進而預判案件性質,在此基礎上呈請批準立案;對于訴訟類文書,如提請批準逮捕書、起訴意見書等,則要分清有罪無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準確。要訓練學生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過縝密推理和多種邏輯方法給案件定性。在準確定性的基礎上,結合有關法律法規,提出案件的處理意見,形成明確的主旨。

(二)訓練選擇材料的邏輯技能

材料是文書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書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實材料和有關的法律法規等。公安法律文書寫作過程也就是用事實、證據證明犯罪(或無罪)的過程。所以,公安法律文書寫作中在選擇材料時要遵循邏輯論證的規律規則,要保持論題的同一、保證論據的真實性,充足性。要訓練學生學會選擇真實、準確的材料,圍繞主旨選擇材料。怎樣保證選擇材料的真實準確?同樣需要遵守邏輯規律規則,要選擇經過調查核實的、有證據證明的、相互印證的材料。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偵查假設當做事實材料,必須經過調查核實,取得相應的證據進行驗證;材料與材料之間不能有矛盾,材料與證據之間不能有矛盾。圍繞主旨選擇材料,首先是材料與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時,選擇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質的、有證據證明的材料。這就要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分類、分析,鑒別,找出最具證明作用的材料,剔除與證明犯罪(無罪)無關的材料,從而有力的表達文書主旨。

(三)訓練安排層次結構的邏輯技能

文書結構解決的是言之有序的問題,公安法律文書總體結構是固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掌握。主要問題一是筆錄類文書,如現場勘驗、檢查、復驗復查、偵查實驗、搜查、辨認、提取等筆錄,過程記錄層次混亂,結果記錄不明。二是敘述性文書在案件事實材料和證據材料的寫作上,容易出現層次混亂,條理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證據列舉主次不分等問題。這都是文書寫作的“序”的問題。要解決寫作上的“序”的問題,關鍵還在于構思上要有“序”,思維要有“序”。歸根結底是要正確認識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的,時間上有先后,空間上有內外,數量上有多少,性質上有輕重,意義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離上有近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訓練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的聯系和規律,并且按照從先到后,從外到內,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近到遠,由主到次,由重到輕,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來安排文書的層次結構,就能做到結構合理,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如:筆錄類文書在寫作時可按時間的先后,空間方位的變換、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結果的“序”進行記錄。敘述性文書對于案件事實的敘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況,案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有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換、罪責有輕重、責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時間的先后、空間的變換、罪責的輕重、前因后果,然后據此采取橫式結構、縱式結構或者縱橫交錯式結構,科學安排文書的結構。在證據的列舉方面,則要訓練學生根據證據的不同分類,分清主次,合理排序,進行列舉。

(四)訓練語言運用的邏輯技巧

作為實用性文體,公安法律文書的語言必須準確、規范、精煉。學生寫作中出現的用詞不準,語義不明,表達不暢的問題,本質上還是邏輯思維能力低下的問題。語言表達思維,語言形式與邏輯思維形式相互聯系;語詞表達概念,語詞表達判斷,句群或語段表達推理。語言表達上的問題,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確、判斷不恰當、推理不正確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沒有準確把握語言形式與邏輯思維形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教學中,既要訓練學生掌握明確概念、恰當判斷、正確推理的能力,又要訓練其把握語言形式與邏輯形式之間的區別,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來進行表達。要明確概念,就是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概念的確定含義,進而選擇恰當的語詞來進行表達,這樣就能做到用詞準確;判斷要恰當,就是準確反映各種不同的事物情況,然后選擇恰當的語句進行表達,做到語義明確;推理要正確,就是推理準確反映事物之間的推導關系,從而做到因果明確,表達順暢,論證嚴密。

三、邏輯思維訓練的其他途徑及保證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強課外學習和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邏輯思維訓練,時間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多說、多寫,多方式、全方位進行訓練。

1.多讀。首先,讀邏輯書。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統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知識、方式方法和規律,要引導、鼓勵學生閱讀邏輯學著作,仔細體會邏輯知識在法律文書寫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讀名家演講詞,辯護詞。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強的邏輯力量,能在閱讀中領悟論證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閱讀主流媒體的評論性文章,這類文章語言規范,論證嚴謹,觀點正確鮮明,貼近生活,不但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嚴謹的思維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質上得到提高。第四、讀法律文書典范文本,通過閱讀分析,找出寫作邏輯思維的規律和技巧。

2.多說。要“會說話”,就必須首先會思考。開展各種形式的演講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多開口說話。一是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是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按學號順序,每節課由2到3名學生進行演講,一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幾次演講的機會,可以最大范圍的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使訓練效果最大化。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就某個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這就促使學生在語言形式和材料選擇上下功夫,既做到語言精練,又做到材料典型,論證嚴密。二是演講比賽。可以是班級、年級、校級的比賽,先在班級“海選”,逐級選拔,做到人人參與,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此外,還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辯論活動。邏輯本是隨辯論而生并在辯論中發展,辯論活動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寫。寫作訓練是通用的教學訓練方式,讓學生多寫,就是要以寫促“思”,在構思和寫作的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二)提高教師邏輯思維能力,強化教師的邏輯訓練意識

首先,授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具備一定的邏輯知識,掌握邏輯思維的方法,并且自覺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正確,表達嚴謹。這樣既能保證邏輯思維訓練的有效實施,還能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強化教師的邏輯訓練意識。只有教師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學生進行訓練,才能保證訓練目標的實現。

[ 參 考 文 獻 ] 

[1]張靖.法律文書制作精解[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篇2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邏輯思維 素質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高質量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使處于成長期的學生快速理解語言,看清楚事物本質,對其全面發展意義重大。但當前初中學生邏輯思維普遍缺失,主要表現在對概念缺乏深度理解,機械記憶;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表達混亂,沒有理清層次,總體而言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學生學習依賴性較強,未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有積極作用,進而為其他學科知識的消化吸收打下良好基礎。從成長過程來看,初中學生正處于良好的語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其邏輯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邏輯思維是在形象思維和直覺頓悟思維基礎上對客觀世界的進一步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這些方法在語文教學中也被廣泛地應用。對于學科教育而言,文科課程如語文往往可以借助學生的表象記憶和主觀想象來提高學習效果。

一、初中學生邏輯思維缺失的表現

(一)機械記憶概念,缺乏深度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新鮮的詞匯及與語言有關的相關概念。如修辭中的互文,借代等。常規教學中,教師會對重要的內容進行強調,此外還要求學生用背誦,聽寫,考試等方式對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鞏固。但因為有的內容過于抽象,短時間內要全面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加上講解方式又不夠藝術,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就會似懂非懂,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會出現偏差。不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對具體對象進行表述時,其語言表述就不可能順暢,充其量也只能是“可意會不可言傳”,進而還會對其他學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造成障礙。

(二)語言表達混亂,層次不清楚,分析判斷問題能力不強

語言表達混亂的情況通常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學生的語言組織十分隨意。如在講授八年級課文《蘇州園林》時,要學生回答: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時,很多學生只會就其布局特點或是單獨景物作介紹,語言組織上也是顛三倒四,思路不嚴謹。層次不清楚則體現在當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總結的時候語言的隨意性,這也是思維混亂的表現,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則體現在學生對材料定句子或者表述的理解上,如習題中經常有“下列哪句話是對原文的正確理解”這樣的問題,但學生往往在選擇時猶豫不決。此外,在寫作文時,部分同學存在審題不清的問題,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如作文題目“談義氣”,審題時應重點理解意氣的內涵,但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泛論義氣,或將義氣狹隘化,或是過于美化,最終使文章沒有內涵,言之無物。

(三)獨立思考能力受限

教學方式的單一性,或多或少對正處于求新階段的學生帶來一定枯燥感,知識的吸收也因此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在人教版的Z文教材上,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分階段安排了散文,記敘文,文言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的課文。但在教學方法上,不少語文教師依然延續生字生詞學習、分段、概括大意、主旨提煉等程序,重講解,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課堂討論不重視引導,教學效果極差,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自然就打了折扣。在讀寫聽說等基本能力的形成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注重讀和寫,其實聽和說也是邏輯思維形成中很重要的環節。

二、課堂教學中邏輯思維訓練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內容主要有現代文、文言文、散文、詩歌等。不管是何種文體,不能割裂地單就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要從整體諸如寫作背景,作者生活環境等層面對文章進行宏觀了解。然后再從語言組織,遣詞造句等微觀層面的欣賞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從內容到寫作技巧真正理解文章的精華。字詞句的理解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文章體裁不一樣,所運用的邏輯知識也要有差別。如七年級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對創作背景不是很理解,那么對作品的內涵理解就會大打折扣。

(二)滿足性原則

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基本需要和動機都是以滿足一定的條件為前提的。邏輯思維的認知與提升屬于較高層次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喚起學生的自我主動意識,讓學生認知到邏輯思維的學習能夠提升人的價值。從課堂中以教師為主的講解到啟發式教學,再到現在的鼓勵引導式教學方式,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和心理特點需求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基本需求;文本講解應從文章結構安排到意境賞析等層面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為透徹,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從被動接受到有強烈的學習興趣,進而意識到學習語文能夠滿足自身成長的需求,學習積極性就會能得到激發,邏輯思維的提升才會變得容易。

(三)綜合發展原則

常規教學活動可以從字詞理解、語句組合、修辭手法運用以及文體選擇等方面檢驗成果。常用的檢驗方式之一就是讓學生用語言表達來呈現。為使語言表達具有邏輯性以及通俗易懂,就需要運用到語文中的遣詞造句以及語法等綜合知識。而知識綜合運用的程度實際上反映了學生知識面的寬廣程度,更折射出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圍繞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一主要目標,探索提高中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方法。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安排多種類型的訓練模式,從訓練的方式到內容既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適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在提升學生邏輯思維水平方面的方法應用

(一)綜合運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在當前語文教學環境下,學生學習知識時“被動接收”現象比較明顯。學生自我表達的積極性不強,更多的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的講解或者點名回答問題。這種情況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洞悉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維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的語文知識點教學基本上分為基礎知識和素質拓展提升兩部分。其中,基礎知識主要是以課文為載體,拓展字詞的接觸面,并能夠應用到生活實際中;素質拓展則表現在學生弄懂不同文體的課文基礎上形成邏輯思維的過程。從學生個體差異上來看,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表達的主動性也相對較強,對教學活動中涉及一定思維的課堂活動參與度也相對較高。而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往往呈現“打醬油”的心態參與課堂互動。教師作為課堂主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無論是從課文導入的方法還是講解方式的選擇,又或者是課堂問題的設計,教師都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如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形成。例如,在八年級課文《蘇州園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進行介紹。如果能夠熟悉“游客”心理,學生在進行介紹時,自然就能更好掌握說明的重點,順序,語言組織等。

(二)閱讀教學、作文指導中,訓練學生邏輯思維

語文教學中重視邏輯思維訓練,是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效率的基本素質,而邏輯思維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現代文閱讀教學除注意用詞準確、句子通順之外,更要分析布局謀篇、情節結構、組材構思等特點。如《皇帝的新裝》一文,就要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課文情節,理清文章結構。像文言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古今詞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的比較;引導學生綜合、歸納,建立系統的文言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便詩詞曲講意境、講形象,也要重視邏輯思維運用。如《天凈沙?秋思》,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弄清寫景抒情順序,先寫客觀景物,后借景抒情,從部分到整體,從物到人,表現出內在的相輔相成的邏輯關系,學生理清這種關系對作品表達的思鄉之情能體味得更深刻。而作文教學從主題確定、選材到遣詞造句,都離不開分析、比較、概括等邏輯思維。教師應將思維訓練落實到常規的作文教學中。

(三)指導學生反省思維過程,形成對比思維

實踐證明,反省思維是一種提升思維質量的較好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結果的差異,思考問題癥結所在。通過再次梳理思維程序,找到思維的差異性,思考問題癥結在哪,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性修復,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就能得到進一步完善。七年級文言文《孫權勸學》讓人們明白了不管先天條件如何欠缺,后天學習都能夠彌補先天不足,同時還要以發展變化的思維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這篇課文可以指導學生思考“說服過程”,如何勸誡他人學習,同時注意說服過程的邏輯遞進關系。在反省思維中,學生就能^好地掌握說服的技巧。此外,在作文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到反省思維。部分學生作文中容易出現偏題的情況,對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反思在審題思維過程中,差異性造成的主客觀原因,弄明白究竟是知識結構的問題還是邏輯思維的問題。如果是知識結構的問題,那么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如果是思維習慣的問題,那么就要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樣對作文題目的審題自然也就變得順暢。

(四)教師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言傳身教”提高學生邏輯思維水平

要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教師首先就要加深對語文課本中蘊含的邏輯思維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將自己的思考與感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可以采取的教學方式如借助多媒體的輔助,知識傳遞的形式多元化,以圖表、不同顏色的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結合,讓學生對分析、類比、歸納、演繹、總結等邏輯思維方法有更直觀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級課文《安塞腰鼓》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安塞腰鼓的大氣磅礴有直觀印象,通過視頻當中的聲音刺激強化重點。同時,還可以通過分析課文中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上升到較高的美學層次。

而“言傳身教”主要表現在教學用語要嚴謹科學,對學生形成示范效應。用專業學術語言以及符合邏輯的語言表達,做到解疑釋惑與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統一。內容陳述方面上也應該做到嚴謹。在備課中,教師要預先對教材認真研究,結合學生特點安排課程進度。從心理學層面分析,初中生的知識接收心理帶有一定的模仿性,對教師教學語言具有邏輯性,要求教師講授概念應準確,判斷應恰當,結論應理由充足。同時,“言傳身教”還體現在教師的知識傳播過程的有效性。根據內容難易程度,選擇或常規或個性化的傳播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應用。此外,在互聯網與人們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的信息社會,教師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積蓄更多的能量。

【參考文獻】

[1]石崇森.高中語文教學滲透邏輯教育淺論[J].教學與管理,2009(24):73-74.

篇3

那么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通過人的某些心理特征,符合相應活動的要求,并且是有規律,高質量地完成這種活動的條件。我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重點抓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1)著重解題思路的訓練。應用題之所以難學,問題本身比較復雜是一個因素,但從教學方法來說,更重要的是思維過程的順序、步驟與方法缺乏應用的訓練,使許多學生感到問題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去想。對于這一點,要把它同計算題做一下比較。做計算題時,學生對運算法則,運算順序和步驟,都是清清楚楚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同運算順序是一致的。計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來,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計算得對與錯一目了然。而應用題,要通過分析、綜合,找到解題的途徑和方法。從審題到列式子,思維過程少則也有幾步,并都是用內部言語的形式進行的,這種用內部言語進行的思維過程,教師既難以知道學生的思維是否合理、正確,又難以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對于這樣的問題,我根據學生智力活動的形成產生于學生的解題思路這一規律,采用了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法。

①認真讀題。通過讀題使學生理解題中的情節和事理,知道題中講的是什么事。已知條件中,哪個是直接條件,哪個是間接條件,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是什么關系。②標重點。就是把題中的重點詞、句和思維分析,判斷的結果,用文字、符號(箭頭、著重點、圓圈、橫直線、曲線等)標出來,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每個數量的意義及數量間的內在聯系。③試著畫圖。就是畫線段圖,用線段把題中所講的各個數量及其相互關系表示出來,直觀、形象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④說道理。說道理就是在分析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用清晰、簡潔、準確的語言,說出自己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思維過程及相應的道理。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訓練,學生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從而既培養了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又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篇4

關鍵詞:思維訓練;競賽教學;學習型團隊;實踐教學

本文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為宗旨,對大學生實踐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應用的基礎上,力求從創新思維培育、拔尖人才培養、學習能力構建等方面探索一套適于研究型大學的實踐教學范式。

一、創新型、研究型實踐教學范式構建

為了培養訓練有素的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實踐教學范式以科學研究為主線,沿著感知一抽象一應用這樣的邏輯脈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完成科研體驗的全過程(如圖1所示)。

在此過程中,著重提升大學生兩方面素質。一是能力素質,即思考、學習及研究能力,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業務能力強的創新性人才。二是行為素質,即在學習生活中與人相處、做事做人、應對挑戰、自我實現的能力,注重情商隋感的培養,旨在訓練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能力素質的培養中,可以輔之以多種實踐教學手段,如思維訓練、團隊構建、競賽教學等;在行為素質的培養中,我們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心智發展,從最初發現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未知、不安,研究問題時可能遇到的興奮、挫折、低谷到最后解決問題后的成功、喜悅,通過不斷的關注,總結和輔導,協助其完成研究心路歷程的一次升華,進而實現自我的價值,更加增強了研究的興趣與信心。

以下,分別就三種實踐教學方法及其應用進行簡單介紹。

1.有效應用思維訓練教學法

思維訓練教學方法,是20世紀中期誕生的一種頭腦智能開發和訓練方法,核心理念認為“人腦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后天的訓練強化”,代表人物有英國著名心理學家T0nv Buzan。在課程中通過一系列思維游戲、智力測驗、情境設定等活動,誘發學生思考,可以訓練培養創新思維的態度,系統地應用思維訓練方法。首先要明確目標,確定不同專業類別思維訓練的重點。以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為例,應將思維訓練的重點放在拓展開放思維方面,著重解決現實問題,再輔之以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使其在分析問題時有較為清晰的研究脈絡。然后是總體規劃,整合課程體系,設計思維訓練的全套系統方案。仍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將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營銷學、會計學等課程綜合構成理論一實踐類課程體系,總體設計規劃思維訓練重點和內容,分別從策劃、分析、建模等方面制定思維訓練的系統方案,以實現全方位思維突破。最后具體落實,針對不同課程實施差異化思維訓練方法。以統計類課程為例,適當加強數字方面的訓練內容,增強對數據分析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而對于“管理運籌學”課程,更多偏重于規劃建模,適當增加全局思維訓練:營銷相關的企劃類課程則注重創意思維的設計,以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勢。

2.設計競賽式課程實踐

競賽是按照人們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發人們努力向上的一種策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有利于鼓勵進取、消除懈怠,達到實現自我的目的。在實踐環節中引入競賽,著重于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并培養他們靈活應變、統籌規劃及團結協作的能力,要求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競賽內容點面結合。可以由學生主導自擬題目,進行“知識點”考核。通過角色轉換,由學生自行設計競賽題目對壘,競賽內容緊緊圍繞課程內容“知識點”進行。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擴展相關領域閱讀量,發現并整理學習問題,以探索方式學習課程內容。教師需給出競賽的具體要求,題目類型、題目難度、數量等總體信息,并在實際競賽前審核題目,合理分配時間,組織競賽。考核標準既包括出題得分,也包括答題得分,從而避免了小組間題目過難,惡性競爭的情況出現。也可以由教師主導設計命題式綜合研究型競賽,實施“知識面”考核。為了使學生對本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由關聯課程的教師組成某一學科組,集成各知識點,設計學科相關的復雜命題,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參考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及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的形式,提出現實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通過建立各種數量模型,運用自行研發的“管理運籌學”軟件以及其他分析工具進行分析、預測等,優秀成果還可整理為研究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3.構建學習型團隊,強化大學生心智訓練

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構建學習型團隊,展開深入討論,交流觀點,彼此借鑒產生更有建設性的意見,發揮團體智慧,有助于提煉出高于個人見解的團體智力。此外,學習型團隊重在培養集體協作能力,不斷關注大學生的心智變化,培養身心健康的研究者。

在學習型團隊組建中,我們強調方式方法多樣化。可以實現隨機組隊的方式;可也由班級學生民主選取核心組長,再由組長指定組員;還可以招聘會形式選拔,形式內容不限。通過開放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能,這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十分有利。在團隊學習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大學生的心智成長。觀察他們如何進行團隊合作,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反應,并在適當時候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知難而進,團結協作的探索精神。同時,還應注重學習型團隊的整體效果評價。鼓勵學生在實踐任務結束后認真總結,從知識掌握及心智體驗兩方面做綜合評價。通過總結學習型團隊中的經驗教訓,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提供借鑒,也為教師改進團隊學習方式提供參考。

二、實踐教學范式的教學應用實例

下面結合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安排及課程設置,以具體課程為例簡單說明本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

北京理工大學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在春季與秋季學期銜接的時間段集中安排了小學期實踐環節,為期3周左右,通常以實踐課程為主,注重技能、操作的訓練。這為我們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通常會在這一集中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采用研究競賽形式,綜合以往課程中學習的知識,完成相對復雜的綜合性研究命題。待進入正式學期以后,進入長時間系統的課程學習階段,分課程穿插課堂實踐環節,如課堂熱身,以lO分鐘為宜,安排思維訓練題目,活躍思維。改變以往小測驗的形式,以學習型小組為單位完成組間對壘競賽,以檢驗各章節的學習內容,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之后,再進入下一輪小學期實踐,綜合應用以往學過的技能、理論,組織團隊學習或研究競賽,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訓練。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圖2所示)。

1.課程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應用

基于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范式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設計的銜接至關重要,這就要求

課程組、學科組之間充分溝通,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緊密配合。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實踐教學依托的課程如圖2所示。正是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學生可掌握必要的數理分析知識及專業技能,具備了初步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正式學期課程中引入思維訓練進行課堂熱身。以“統計軟件應用”這門應用性較強的選修課為例,統計學分析并非簡單的數學推導,強調學生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樣的數據,不同的分析角度會產生新的科學發現,數據是不變的,而分析卻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具有“橫看成立側成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意昧。因此,對于管理類學生而言,統計軟件并非只是傳授統計方法,更重要地是提升學生對數據的敏感性,充分調動他們對數據分析的深度和數據挖掘的潛力。因此,思維訓練環節貫穿于課程始終,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質疑問難等形式來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觀察辨析能力,發現事物有關屬性和規律的能力,概括小結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最初的數據分析階段,為了拓展學生對數據分析的維度,課程引入二維平面向三維平面擴展的思維題目,即必須通過三維分析才能解釋的問題。通過變換思維模式,突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其更加活躍,實現了對數據的多角度分析。

在多選題分析時,課程引入了“重復計算”的謬論題目,加深了學生對應答次數(Response Number)與樣本次數(Case Number)的理解。在相關分析時,為了避免學生機械地理解數據間關系,而是發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潛在規律,課程引入了關于“偽相關”的題目,如何理解日本諺語“風一吹,賣桶的會賺錢”,力求使學生掌握數據邏輯中的相關關系,并不能解釋其內在的因果關系,若想發現真正的影響因素還需更多的理論分析與科學驗證。

2.理論課與實踐課中的競賽設計

在正式學期的課程中定期穿插“競賽式對壘實踐”,學生們幾人一組(5人為宜,視班級人數調整),互出題目分組對壘,出題測驗某些章節的學習內容,由于要對試題難度進行控制,通常教師會事前檢驗題目信息,必要時進行試題替換。由于出題環節也作為考核指標,因此學生們設計題目通常比較慎重,不會超出難度過多。競賽式的考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加強了學生們的集體學習能力,特別是通過競賽形式,學生們加深了對學習知識的記憶和掌握,由于角色的轉換,從考試者到考官,使其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也比較深刻。

小學期的教學多以短時間集中實踐課程為主,如筆者整合“專業實踐”及“計算機基礎實踐”這兩門實踐課,先由教師完整介紹一個綜合知識運用的管理研究案例,再組織“研究型競賽”。在與本專業其他教師溝通之后,綜合運用“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營銷學”等課程知識,在暑期實踐之前,下發研究競賽選題。由學生利用暑期實踐組織調研,問卷調查,收集一手二手數據資料,利用小學期計算機課程集中上課時間,綜合運用各類軟件,包括運籌學、SPSS等在實驗室完成研究課題及報告撰寫。

在研究型競賽題目的組織方面,主要參考大學生建模競賽及企業管理挑戰賽等內容,設計問題導向的競賽題目,可以是同一個問題背景的不同研究角度,也可是不同行業背景下的相同研究內容,課程結束后要求各參賽隊伍做小組陳述,重點對研究方法、模型構建、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及分析結論等部分展開詳細介紹,并安排現場提問及回答。教師最后總結并為每組打分,學生也參與打分,綜合評價后,選出得分最高的3組,實施一定的物質獎勵。

3.學習型團隊的組織和安排

本文中所涉及的競賽均為全員參與,且以團隊形式組織,通常5人一組,完成各項團隊學習任務,包括團隊分工、團隊學習及團隊競賽。在團隊構建時,我們采取隨機分組方式,之所以沒有采用自由組合方式,一方面保證每組成員構成均勻,另一方面也是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現實中不可能根據自己喜好挑選團隊,這其中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適應能力。團隊中的工作方式各不相同,有些組主要依靠核心領導,有些組倡導民主合作,還有些團隊,組內分工,兩兩合作。總體看來,學生基本適應團隊工作,而且氣氛比較融洽,盡管組內可能會遇到矛盾,但對外表現得非常團結。非常有趣的是,還有些組專門派出外巡人員,了解其他組工作狀態,頗有些實際職場競爭的味道。教師在團隊工作中要起到監督、協調工作,小組配置人員時,如果隨機分組資源十分不均勻,可適當調整,在小組遇到問題時及時答疑解惑,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到各個組里調研,了解他們的研究動態,在研究方法上給予指導和幫助。

4.課程總結學習

篇5

(一)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形成有效地教學體系

現階段小學教育,尤其是農村小學教育,口語交際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體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一個重要問題。口語交際注重的是學生交際的語境,重點應該在于日常的訓練,教師在口語交際課堂中,重點在于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但是就我們學校而言,教師的口語交際課堂變成了小練筆,就是讓學生根據口語交際要求先寫出一段話,再讓學生說,并且只限于在某節課上安排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沒有把口語交際訓練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也不能把口語交際訓練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導致難以形成有效的訓練體系,鞏固訓練效果。

(二)口語交際形式化,缺乏質量保障

口語交際形式化,極大地影響了口語交際教學的質量,現階段的農村小學,絕大部分都把口語交際當成了一項可有可無的教學任務,不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進行系統的訓練,許多教學只是為了應對教學任務,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對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三)對口語交際認識不足,觀念有待更新

對口語交際認識不足,是部分教師中存在的問題。和前面說到的剛好相反,有的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能力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單靠課堂訓練,根本收不到效果,是在浪費課堂的時間,這種觀念必須要進行改變。

這種觀點根本沒有認識到在課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意義,覺得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沒有必要,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四)尚未形成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

目前農村小學學生,尚未形成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學生學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內容重且難,考試壓力大,真正進行口語交際的時間極少。學生業余時間也被大量的作業所占據,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自然也就缺少口語交際的機會。加之學生一些不良說話習慣早在學齡前就已經形成,到學校后糾正起來很困難。本身學齡前就是孩子口語交際發展的最佳時期,但這一階段的孩子家長過于疼愛,父母包辦性強,許多孩子回家后不愿與家長溝通,這就給孩子口語交際的發展形成了阻礙。造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難以形成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

(五)學生的心理障礙影響了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

許多農村孩子存在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問題,表現為自卑、膽怯、顧慮、緊張,很多孩子由于缺少鍛煉機會,在課堂中不敢說,怕說錯,從平常的教學來看,學生越到高年級,發言的積極性越不如低年級,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女生,因長期缺乏說話的語言環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不愿發言,形成一種自閉性格。

(六)口語交際教學針對性不強,忽視邏輯思維訓練

許多教師教學隨意性、盲目性大,不能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語言訓練,在教學中缺少教師必要的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缺乏條理性,語言不連貫。學生不可能都是無師自通的神童,需要教師必要的引導,在口語交際中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水平的相關策略

(一)改進觀念提高對口語交際的認識

現階段正是新課改實施的階段,教師必須庶及時改進觀念,提高對口語交際的認識,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重視對口語交際的訓練。在課前自己就應該準備號說話的內容,找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

(二)采取多元化訓練方法,提高口語交際與語文教學的銜接

口語交際不能流于形式,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安排教學,創設合適的說話情景,或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圖說話。教師還可以把情景教學法和口語交際結合起來,或者把學生領到室外,在戶外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交際欲望,讓學生有話可說。

(三)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試著把課堂釋放給學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釋放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可以讓學生自主發揮,自己安排說話形式。鼓勵學生上臺表演,讓其余學生指出其中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處,予以改進。

(四)創造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

語文教學要溝通課堂內外,利用學校與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學習活動,增加語文實踐機會。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外出、聚會、家訪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接觸人,再主動地交際。教師要開動腦筋,根據學校和學生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將課堂延伸至家庭、社會,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協調統一的學習環境。還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個別學生克服懼于交際的心理障礙。

(五)創設具體交際情景

情景創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注重情感態度與知識技能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打造口語交際情景。要創設真實、有意義的情景,體現學生實際交際需要,圍繞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還要注意情景創設的趣味性,可通過游戲、角色表演等形式來實現,以此來激發學生交際欲望。

(六)建立系統、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三個維度,對學生中出現的種種不同想法,不要輕易地加以否定,而應該從中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口語交際具有極強的及時性和情景性特點,因此,主要采取隨堂評價和及時評價的方式,在活動中評價,及時評價。還可以設計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評價的量表,采取多種評價方式。

(七)落實口語交際的趣味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欲望時,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很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應以“趣”字為先。

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讓他們勇于表達,樂于交際。在教學中,不妨多組織適合孩子們的有趣活動,讓孩子們在一個愉快的活動中自然交際,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言之有物。

篇6

關鍵詞:Raptor;程序設計;計算思維

1 背景

數學思維強調的是數與形的邏輯關系、演算推理能力,計算思維則是強調問題求解的操作過程和機器實現。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當今社會,計算思維已不知不覺地體現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了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推動下,通過各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以及各種論壇的廣泛交流,目前已經形成了基本共識,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核心價值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要想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就要使計算思維如同邏輯思維一樣,學生在這種思維指導下學習,不僅是掌握計算機科學知識,而且要讓計算思維成為每個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既然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學生具有這種思維方式?又該如何讓學生學會用計算思維的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顯然不是某門課程能獨立做到的,它需要滲透到每一門課程中,把這種抽象的思維方式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和今后工作中。

長久以來,各高校都將“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新生一入學后必須掌握的一門程序語言設計,其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能夠運用其思想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但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剛開始學習時,興趣十足,愿意花費很多時間來研究與學習,但隨著后續學習過程中語法的增多和算法設計的增大,學生不得不將課程學習的重心從程序設計方法轉移到語法規則上,忽略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久而久之,學生面對這些煩瑣的語法時就失去了對程序設計的學習興趣,無形中在他們的大腦中就形成了程序設計課程難、學不會等印象,導致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下降。

這就必須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試著探索在程序設計中拋開煩瑣的語法規則,真正體現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實現學習程序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讓計算思維成為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為此,我校率先在2014級開設了“Raptor可視化程序設計”課程,將Raptor作為程序設計工具,讓學生從簡單易懂的程序流程圖人手,學習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將學生學習重心放到程序設計的本身上,強調對問題的求解與實現方法,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提出以“Raptor流程圖+算法設計”為教學改革思路,從基本問題到綜合問題不斷逐步深入,通過利用“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尋求多種解決方案一多種方案比較優化”的“任務驅動式問題求解”的訓練方法,從而實現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模式。

根據以上思路,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應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1)知識能力:沒有煩瑣語法的程序設計,課程強調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在知識能力目標上,要讓學生首先掌握程序設計基本概念,然后是程序設計的思想、設計方法、調試方法。

(2)技術能力:學習程序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能夠將實際問題以抽象化和程序化的形式表示出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抽象問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問題求解與數學建模、算法優化等能力的培養。

(3)創新能力:突出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程序設計教學的教育價值,因此應倡導算法思維的多樣化,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基于流程圖的可視化軟件Raptor

Raptor是一種基于流程圖的可視化編程工具,它具有以下特點:

(1)由各種相互連接的圖形符號構成可執行的流程圖,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程序語言的語法理解。

(2)操作簡單,學生只需要通過拖拽操作就可將不同圖形符號放置到所需要的位置上,工具軟件就可以自動將這些不同圖形符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流程圖。

(3)簡單易懂,由于流程圖與自然的思維過程相近,能夠比較簡單地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程序的設計與算法。

Raptor除了具有流程圖特色外,還具有其他諸多重要特點,例如,計算操作的原子化和算法的執行步驟統計等,為算法設計、算法優化、算法復雜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實驗或驗證手段。

3 “Raptor流程圖+算法設計”教學模式

融入計算思維的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要以“程序設計”為中心,從基本問題到綜合問題逐步深入,通過利用“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尋求多種解決方案一多種方案比較優化”的“任務驅動式問題求解”的訓練方法,來實現實際問題的解決,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目的。具體實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課程教學內容循序漸進,便于思維訓練連貫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從新生對程序認知能力實際出發,選取更多趣味性和貼近生活的案例,由基本問題到綜合問題逐步深入,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掌握程序設計方法,也便于思維訓練的連貫性。表1為“猜數游戲”任務案例。

3.2 強化課程實踐環節,提升學習興趣

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所提出要加強實踐教學,注重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對編程不同的認知能力和層次水平,將該課程的實踐內容分為基礎題、中級題和高級選作題三類,讓學生根據自己層次能力來完成題目。基礎題目一般包括雞兔同籠問題、判斷明年是否是閏年、20以內累加和、創建數組等;中等題目一般包括水仙花數、100以內的奇偶數之和、百萬富翁換錢、出售金魚等;高級選作題目一般包括打印等腰三角形、抓交通肇事犯、字母出現頻率的統計等。除此之外,恰當的趣味程序設計內容也提升了學生對程序設計學習興趣和對知識點的掌握。

3.3 思維多樣化。提升計算思維能力

算法設計實踐旨在訓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在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尊重每位學生在思維能力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的個體差異,倡導多樣化的算法思維,鼓勵學生對問題能夠“一題多解”,通過分析找出不同解法的優缺點,并根據其優缺點完善自我的程序,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3.4 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

程序設計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如何從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的角度,把課堂講授、上機實踐、課后輔導3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對教學方法不斷總結和創新,主要包括:

(1)引入討論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師生共享。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不同算法的優缺點,進而對程序算法進行簡化和優化。如:在數組中查找數據(見圖1和圖2),大多數學生采用二重循環的算法實現,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為一重循環,然后對兩種算法為何執行的算法效率不同進行比較與分析。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對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且可以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從而為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打下基礎。

(2)案例分析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學生分享為輔。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案例分析對一個知識點舉一反三,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點,也學會靈活應用。

(3)興趣分組教學法。通過學生自愿組合的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次布置作業后,隨機抽出小組成員對程序作業進行講解,小組間互為評分、提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并且也能鍛煉團隊內的協作精神。

4 教學實踐體會

篇7

關鍵詞:高中英語;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核心動力。國家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營造創新環境

素質教育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為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努力營造一個創新的學習環境,是激發學生創造意識的重要條件。

1、教學中應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人的個性、創新思維和創新才能,要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要創設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實現真正的教學民主,就要破除教學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氣氛。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索中片面的甚至錯誤的意見和想法,避免扼殺他們的創新欲望。

2、教室布置應體現英語學習的特點。教學環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型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布置桌椅、教具等。在英語國家中,教師并不拘泥于教學的某種形式,他們強調個性表現,采取何種形式,要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喜好及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定。“馬蹄式”“模塊式”更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

3、創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境。創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利用各種條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導他們在情境中產生疑問、設想和創新意識,開發智力潛能。

二、教授創新方法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經歷量變,才會有質變的飛躍。科學把握好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方法,方能有效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養成。

1、培養發散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精心備課,確定好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語言材料,設計好教學步驟,估計到學生思維的發散方向、深度和廣度。其次,要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中篩選發散點。高年級可以從內容中抓發散點,低年級可以從結構和功能中選取。另外,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非智力因素,采取各種方法使他們產生發散思維的火花,愛想、會想、多想,從而點燃創新思維能力的火種。具體做法如下。

(1)擴散思維創新。擴散思維是一種從多方推測、假設和構想中探尋答案的創造性思維形式。它比正常的邏輯思維更生動、更活潑、更富有創造性。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學會多方位地思考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2)發散求異創新。發散是求異的基礎,沒有發散就沒有求異,也就沒有創新。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發展的基礎,墨守成規只會阻滯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選擇一些發散點,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組織無拘束的開放式討論和辯論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暢所欲言,在交流中萌發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2、拓展想象能力。想象可以拓展人們的思路。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是知識的源泉。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賴于想象力的發展,想象應建立在對事物必然規律認識的基礎上。

3、強化質疑能力。明代教育家陳獻章指出:“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可以說,學習的過程是圍繞一個“疑”字,有疑才產生問題,有問才引人深思,這就是“學則須疑”的意義之所在。創新往往是在問題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們發表意見的權力,允許有不同的見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教師在進行設疑時,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展現教材內部之間的矛盾,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以及學習中已知和未知之間的矛盾,從而創設研究問題的情境,幫助和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并適當給以暗示,啟發學生思考。另外,設疑要具體、明確、表達清楚,使學生一聽就懂。

三、拓寬創新渠道

英語教學,亟待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演短劇。課文學習之后,讓學生自導、自演短劇。幾人一組,寒暑假期間,讓學生自找搭檔、自編、自導、自演短劇,開學后進行匯報演出。通過短劇表演,學生體會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培養了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發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搞辯論。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會發出動人的火花,創造性思維也是如此。因此每個學生個體間的切磋辯論使每個學生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之中,每個參與者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思路接觸,每個學生個體都受到其他學生提到意見信息的刺激與啟發,有利于激勵創造性的設想,從而達到鍛煉創造性思維的目標。經常組織學生舉行辯論賽,可以激發學生放言高論,暢所欲言,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

3、編故事。編故事是有利于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學完一個單元后老師給出常用的詞和詞組,讓學生用這些詞和詞組編一個故事,啟開發學生心扉。中學生是一群生龍活虎、情感豐富的人,他們懂得觀察當今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其故事也是豐富多彩的。

四、激勵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的創造教育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能直接影響到學生求知欲的產生,相反嚴厲的批評、指責、訓斥,從而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評價中,教師應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使學生體驗到評價的嚴肅性,注意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以鼓勵為主,滿足學生的成功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五、結束語

總之,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同時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學生才能處于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并最終使學生發展成為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新時代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幼兒師專 學生 語文素養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31-02

高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大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如何適應當前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新形勢,筆者在不多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過一些嘗試和思考,并逐步構建高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素養的框架,以供探討。

這個框架既要尊重現行語文通用教材,又要體現幼師專業的個性。教學實施的前提,是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實施過程的核心,是建立語文教學改革研究體系,主要包括三大系列:課堂教學改革系列,實踐訓練系列和考核測評系列。

高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下簡稱“幼師學生”)語文教學的第一步,應當從觀念意識入手,將語文教學融于師生的專業意識,時代意識和“鄉土”意識之中,使師生在增強這三種意識的同時,觀念得到轉變,形成一種幼師語文教學觀。

增強專業意識,明確語文是幼師的“基礎課”,明確語文學科與幼兒教育的關系,認識到語文學科作為幼師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促進其專業的健康發展。語文教學要有培養學生審美悟性的觀念。教育部教師[2012]1號文件《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對“通識性知識”要求幼師學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作為通識性基礎學科之一,大學語文是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它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培養人文精神,進行文理滲透,引導文化與科技交融的基礎課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辨析,引導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育他們的人文精神,加強他們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他們對國語較高水準的理解與表達能力。結合幼兒師專的專業特性,從美學的角度說,幼師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增強時代意識,明確社會發展對語文的要求和需要。從適應當前需要來說,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對信息交流和知識傳播的需求越來越高,語言文字是傳播知識和信息的最重要的載體。作為幼兒教師,更應該掌握相當程度的語言文字功夫,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從適應未來需要來說,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將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提出更高要求,未來教師應具有超前意識,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知識,為適應未來的需要而儲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樹立鄉土意識,明確語文對幫助發掘和整理家鄉古老的文化的作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古老的文化藝體形式,發掘這些藝術形式需要扎實的語文基本功。

幼師語文素養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建立語文教學改革研究體系,包括教學、訓練、測評三個方面。

1 課堂教學是幼師語文教學的主戰場

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關系,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具體來說就是教什么,誰來教和如何教等問題。

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應打破通用的教材結構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語言學、數學、心理學、美學、藝術欣賞、文藝創作等相關學科理論指導下,以培養幼師學生的現代漢語知識、應用寫作、閱讀理解、創作編導等基本技能為目的,構建語文教學內容系列。

“誰來教”的問題即師資問題。本課程對任課教師的素質要求最好是專業知識廣、專業能力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人。“如何教”的問題,是幼師語文課堂教學核心問題,其實質是確定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幼師作為高職高專的一種人文特征突出的專業,實際上形成了一個統一與差異并存的辯證的矛盾體。它表現出較為鮮明的層次性特征。針對層次性特征,幼師語文的教學原則應為“區別性原則”。

區別性原則體現在教學內容中有兩層含義:宏觀上就是幼師語文教學與其他專業語文教學的區別。教師應依據通用教材有所取舍和擴展。微觀上就是幼師本身帶來的教學區別。兩者都要求教師處理好各部分教學內容間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教師一方面要參照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的要求安排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同時,還要針對地方特點有計劃地在課程內容中補充地方特色的內容。

遵循“區別性原則”,教師應改革課堂教學。首先是正確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理論知識為主線。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讀、講單向輸入的方式,改革為師生聽(聽規范語音、聽配樂詩、兒童故事等)、說(說仿唱主角、說意境、說故事訓練方法、說樂器結構、說繪畫技法)、讀(讀術語、讀詩詞、讀地方童謠、讀臺詞)、寫(寫體會、寫應用文、寫歌謠、寫小劇、與短評)等雙向交流,使學生由被動的旁觀角色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角色。其次要把握好課堂教學重心,正確處理精讀、略讀和自讀的關系,適當運用單元教學法,培養自學遷移,增加信息量。再次要學會確定、把握和運用科學化的教學手段,如語言手段、側重于講解和朗讀,做到聲情并茂,移情動容;情景手段,利用現場身臨其境,根據內容創設情境,使其目見耳聞,有似當時;音像手段,通過聲像發揮視聽感官功能,留下直覺印象。多媒體手段,重視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加大信息量;自學手段,教會學生自學,然后教師根據幼師專業的特性,擬出與專業有關的閱讀參考書目,進行自學。

2 以“分層式訓練”為主線的實踐系列,是幼師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環節

因此有必要對實踐科學性、計劃性、系統性進行探討,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第二課堂(實踐訓練)與第一課堂的關系。第一課堂是第二課堂的基礎,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續和擴展。語言文字的教學不僅僅指課堂教學活動,它是一個多層次的綜合過程,對于幼師專業而言,這種多層次還包括特定的語文要素,不僅有第一課堂的鮮明特征,也同樣體現在第二課堂之中。應遵循科學的訓練原則,即由易而到難,由低到高,由分析到綜合,由個體到集體,循序漸進。在訓練方法上變“隨意性訓練”為“計劃指導性訓練”。教師根據測評內容擬出訓練計劃,緊扣課堂教學安排訓練內容和程序。

第二課堂訓練與思維訓練的關系。思維活動與語言形影相隨,應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入手,同時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適應各種語境的思維和表達習慣。具體構想:一是訓練內容管而不死;學生根據教師擬定的訓練計劃,自行選擇訓練題材,自我組織,自我管理。鍛煉學生思維的開闊性、靈活性。二是訓練方式多而不亂,活而不散,由單項訓練(簡單應用文體、童謠朗誦、人物動物局部刻畫)到綜合訓練(如解說、小劇表演、運用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作文);由個體訓練(針對個性弱點進行)到集體訓練(針對重點難點組織);由有材料(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的語言表達訓練到無材料(自己創設意境)的語言表達訓練;由模仿性模仿構思(如“踏花歸來馬蹄香”“深山古寺”等)到創造性訓練(意境構思,說唱表演等)。

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時,除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外,可培養學生的通感。打破學生的邏輯思維領域,五官各司其職互不交錯常理,訓練學生的五官功能由不能相互溝通、相互交錯,到能夠相互溝通、相互交錯,甚至相互取代的獨特感受。緊密與靈敏地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解觸覺聯系起來,加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境界,從而呼出創作靈感。教師可找出一些古代詩歌史上成功地運用“通感”寫出的名篇佳句,如“紅杏技頭春意鬧”“促織聲尖尖如針”“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等進行分析,然后訓練學生如何使聲音有形狀,花朵有聲音,泉水飄著香味,香味閃著色彩等。

3 以“年級目標段”為主線的考核測評系列,是對課堂教學和課外訓練效果的檢驗

教師根據幼師語文教學的特點,制訂“年級目標段”考核測評計劃。實施系列化、程序化的目標測評。為宏觀調控教學、訓練流程提決策依據。測評的內容,包括現代漢語知識,閱讀和寫作能力等。不僅要注意測評后期的成績量化,更重要提注重測評前期的準備工作,即測試內容的量化。參照專業因素采樣命題,合理地選配組合,以期逐步建立科學化、模式化、數量化的測試資料(試題)庫。教師對測試情況應作詳細記載,既為測試結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提供了準確而科學的依據,而且測評的主要信息也可以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其語文水平的提高起到反撥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有多種類型,根據具體的設計任務要求會在運用上有所側重。在這里我們說的設計思維能力,實際上是在基本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加入了對室內設計的特定指向。室內設計的特點決定了它對各種設計思維的親和程度及側重程度,以這種親和度與側重程度為衡量基準,確定了室內設計思維能力的主要類型:創造性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融合性思維能力,這三種主要的設計思維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多以相互交叉的形式表現出來。

(一)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綜合運用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知覺思維、發散思維、跳躍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思維,與情感、意愿、動機、意志、理想與信念等緊密相連。創造與創意能力是設計藝術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設計教育教學的重點。室內設計人員從事的職業可以說與創造性密切相關,設計人員要運用創造性思維來完成各種室內設計的創作活動。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指出:“對原形進行復制,只能妨礙眼睛對藝術形象的理解,用這樣的方法去創造藝術品,無異于藝術生命的自殺。”因此,設計并不是復制工廠,創造性因素推動著設計的每一個階段,創造性思維意味著新的理念應當超越過去的理念,并且,這個新理念不斷地與已有的其他理念沖撞、融合,新與舊的元素都有可能被很好地包含在創新中,這樣的創造性思維是承前啟后的。在強調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當今社會,室內設計師的創造型性思維不能漫無邊際或天馬星空,而應堅持“以人為本”和“承前啟后”的設計原則,符合功能和使用要求,精神和審美的要求,在過程中應靈活的轉變思維方向,以求得更好的設計成果。

(二)空間思維能力

空間思維能力是作為室內設計人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室內設計師的所有創意活動,都是在空間思維的基礎上展開的。可以這么說,室內空間是室內設計師施展才華的舞臺,如何創作出一個有價值的立體空間,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設計師本身必須具備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應包含對空間三維造型基本要素的把握能力和對這些要素及其組合規律的認識。室內設計學生的空間思維是基于室內的立體空間進行,里面的陳設、裝飾,布局等要求經過大腦的思維轉化為圖像,利用自身的技巧將其最大限度地還原在受眾面前,設計師通過這樣的平面圖像,使自己更進一步地分析、判斷設計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步設計提供更好的依據。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強調“意在筆先”,指的是動筆之前要先動腦子。在室內設計方案的平面圖中,頭腦中要時時把握住空間的特點,每一處形體,每一種功能的轉換都要以三維的形象在思維中出現。這樣的平面布局不僅僅是二維的點線的關系,它的每一條線段及其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都是一種空間形態。具備這樣的設計空間意識,不但能有效提高設計水準,也為更好地表現設計意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融合性思維的能力

單一的思維模式難以應對復雜的設計現象,綜合的思維才能滿足設計對思維的要求。室內設計中的各種思維方式,實際上早已客觀存在于形形的設計活動之中,經過人們的梳理和分類,凸現出不同的思維特征。能靈活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和創新手段來實現設計最終目的的能力,就是融合性思維的能力。室內設計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是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功能、技術、藝術的綜合設計(辭海下的定義)。使用功能、結構材料和審美安全性,是室內設計的思維重點。在當今社會,室內設計成為藝術與技術結合的創造領域,以工具理性為典型思維的設計也越來越追求設計的詩意和不可預料的審美價值,因此,對于室內設計其豐富的形象思維和縝密的抽象思維必須兼而有之、相互融合。室內設計師的設計必須要滿足于業主的喜好,在設計過程中要經過多次的溝通交流才能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使雙方達成設計理念。期間很有可能和業主不能達成一致,在業務談判之初就預示著有可能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客戶心理學的研究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也必不可少。由此可見,室內設計思維的方法具有多元性特征,善于使用其中的幾種思維方式,并能靈活地轉化運用,以便較好的解決設計中的問題,融合性思維能力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思維能力現狀分析

(一)學生入學前的設計思維能力分析

入學前,很多學生的思維習慣仍停留在高中學習時的思維模式。在全國高校大力擴招的背景下,室內設計專業學生人數直線上升,只要高考分數上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基本上都能被錄取就讀,無需考核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在升學的壓力下,學校注重抓文科和數理化訓練,忽視審美和藝術文化教育,使得學生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定向思維、逆向思維、語言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和發展,而在創造性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融合性思維能力這方面的能力訓練上基本不涉及,從而學生的設計思維不活躍,綜合能力不強;少數在入學前經過美術高考訓練的藝考生,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尤其外語、數理水平差,邏輯思維能力差,其中不少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差,敬業精神不夠。在專業的學習和培訓上也只是注重抓扎實的基本功和較強的寫實造型能力,卻不知,學生因此“失去了想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多種思維相互融合運用的能力沒得到很好的訓練和提升。

(二)學生入學后的設計思維能力分析

進入高職院校以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得到了開發,融合性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入學后,學生開始從專業基礎課過渡到專業課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學生掌握了初步的手繪表達技巧和具備一定的設計基礎知識后,其空間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粗淺的開發。進入到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學會使用手繪表現技法來描繪表現室內效果圖這個階段時,學生用思維方式記載自己的思維過程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學生在進行設計作業時,由于在社會實習實踐的機會少,不能即時和真實的客戶交流溝通,不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情況,于是都是以自己美好的想象為出發點來思考設計,沒有結合施工要求和客戶需求進行實踐體驗,造成設計和施工、設計與需求相分離和脫節的現象。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經過各種專業課的學習實踐后,有所提升,但在融合性思維的能力這方面的訓練上,遠遠不夠。學生的設計作品只停留在圖紙上,技法的運用很熟練,色彩和搭配也很美觀,但在綜合性、可行性與安全性等方面有欠考慮,表達圖像的思維信息量遠遠不夠。在教學上,教師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操作而忽視學習能力、情感心理的健康和多元智能的培養,從而學生的融合性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三、提升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思維能力的對策

設計思維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學生對室內設計學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總有困惑:學生學設計不動腦子,過多地依賴網上下載的室內設計模版才能完成設計,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經過嚴密而深入的思維訓練,思考問題就呈現為單向的而不知發散、淺層的而不夠深入,不會全面關聯的思考和分析問題。因此,我們應注重從以下兩方面來進行培養和扭轉:

(一)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

設計的思維基于現實的需要,需要使人們產生了設計的念頭。對于設計師而言,必備的科學知識儲備是重要的,這包括工程科學、人體工程學、心理學、管理學甚至市場學。文化修養是思維能力表達的堅實基礎和靈感中介。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師的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對其民族或地域文化的感悟能力以及時代感,都是其整體修養的體現。文化修養因人而異,設計師的文化修養及其作品的質量與他本人的設計思維能力密切相關。文化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設計思維的層次、能力和結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的拓寬學生認識的視野,通過多媒體等各種豐富的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認識神經中樞,提倡使用“項目驅動,任務導向教學法”,預先確定一個設計項目,讓學生分組實施,通過反復實踐討論和修正整合,最終完成設計作品。還可以把課堂挪到社會生活中,對真實的室內設計空間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找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集思廣益,從而豐富各類知識的積累。在學習環境的營造上,鼓勵學生在課余多參加公共選修課的學習和學校的社團活動,讓學生通曉其他學科的知識并加強補充自我文化修養。

(二)結合課程內容開展針對性的設計思維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