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課程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上課程的利與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上課程的利與弊

篇1

(一)信陽市南灣風景區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現狀的調查包括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會使用的工具軟件,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五個問題。

1、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紙質教案和電子教案,通過教師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從調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學教師以紙質教案為主,少量使用電子教案,有30.08%的小學教師用紙質教案,說明電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師日常使用的課件有自己利用編輯工具制作的,這種課件在制作的過程中融入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但是這種方法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有教師從教育信息平臺下載進行加工的,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借鑒他人課件的優點,但是目前優質的教學課件較少。調查表明:50.6%的小學教師從網絡上下載并修改,這樣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鑒了他人課件的優點,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3、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教學媒體包括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不但會使用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這樣的傳統教學媒體,而且還會使用計算機這樣的現代教學媒體。

4、會使用的工具軟件。通過調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學教師會使用Word,55.8%的小學教師會使用Excel,69.2%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owerPoint,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辦公處理軟件都應經會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學教師會使用Flash,對于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會使用的教師則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調查表明:對于“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個問題,只有62.7%的教師認為還可以,說明部分教師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陽市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的調查包括對盜版軟件態度、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度、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的看法、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四個問題。

1、對盜版軟件態度。為了節省成本,很多人會使用盜版軟件,這不僅危害了別人的利益,有時候也給自己帶來很多不便。對于盜版軟件態度的調查,有30.3%的小學教師認為便宜經常購買,有66%的中小學教師會偶爾購買,只有3.7%的小學教師反對盜版絕不購買,說明部分小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較弱。

2、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度。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中到處充斥著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調查表明:對于網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學教師經常瀏覽,35.6%的小學教師很少瀏覽,59.4%的小學教師從不瀏覽,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態度。

3、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和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的看法。調查表明: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有86.2%的小學教師認為應該嚴厲懲罰,有12.3%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視情況而定,有1.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有高超技術是能人。說明大多數教師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病毒的行為予以堅決抵制,但也有少數教師認識存在偏差,還有待提高認識。

4、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互聯網的普遍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有正確引導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講述網絡的利弊,告訴學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規定的,哪些又是不該做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信息道德觀。調查分為三種情況:有55.8%的小學教師偶爾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有13.7%的小學教師表示從來不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與弊,只有30.50%的中小學教師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網的利弊,說明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還欠缺。

(三)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的調查包括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訓的內容、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四個問題。

1、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這個問題是了解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情況,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教師提升信息素養的積極性。結果顯示:有85.8%的小學教師都參加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只有14.2%的小學教師從沒接受過培訓。說明大部分小學教師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但是還有很小一部分教師表現不積極。

2、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師講授、小組討論、專家講座等,還可以把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中小學參加培訓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講授為主、學員練習為輔,占67.6%,這說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方法比較單一。

3、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點應放在哪里。小學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更好的實施多媒體教學或信息化教學。因此,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必須依靠教師自身的學習以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才能實現。大多數小學教師認為應該以“課件制作技能”為重點,占92.6%,有53.3%的小學教師認為重點應該放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上。說明培訓部門不僅注重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方法,還應該注意提升教師實際的課件制作能力。

二、結論

通過對信陽市南灣風景區及相關縣區的問卷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小學教師有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道德水平比較高,大多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但小學教師的信息意識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關于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這個問題,有74.2%的小學教師認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這說明硬件因素已經不是限制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增強信息素養意識,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強資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態化的保障機制

學校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物質保障,南灣風景區小學信息化資源配置相對落后陳舊且不均衡,校園網絡、多媒體機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強。管理區政府應該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設施的投資,購置較為先進的信息化軟件系統,均衡學校的資源配置,盡可能地實現學校內部、學校之間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證在現有的條件下使各種硬件、軟件通暢運行,真正服務于教學。為此,學校應該注重設施的日常維護和軟件投入,并積極建設資源庫,以促進精品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和評價體系是教師信息素養發展的有效推動力?,F代信息技術為教師多層面的專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內容要求;二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為此,建議學校建立各學科教師的新型評價體系,根據學科特點,把信息技術的使用細化到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的各個環節中,并開展優質課、優秀課件及優秀研究論文評選活動,以評比促學習,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資格認證、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師提升信息素養。

(三)優化信息素養培訓內容和形式,快速提升教師信息能力

篇2

關鍵詞:電子教案;利與弊;政治課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普及,電子教案已經走入了課堂,傳統的用筆和紙書寫教案的方式將會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網絡資源和功能,在計算機上進行教學設計,即使用電子教案。

實際教學中,電子教案使我從繁重的書寫教案的束縛下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教學業務,研究實際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經過一年多的切身體驗,我覺得電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既有它的利處,又有它的弊處,現就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電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的優點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跨越歷史時空,濃縮教材精華,擴大教學容量。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從涉及的學科看,文理兼有;從游歷的空間看,遍及全球;從延展的時間看,更是歷時上下幾千年。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詳講,教時不夠,如果不講或者過于略講,又會影響教材的系統性、完整性,甚至會妨礙學生對后續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而多媒體課件則可以濃縮教材精華,再現典型歷史場景,使學生在幾分鐘內能跨越幾千年的歷史時空,縱橫跋涉于廣袤的多種學科領域,從而有效擴大了教學容量。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可以優化學生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大容量的信息傳輸,適時的教師點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學生求知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政治課傳統授課方法的不足,便是無法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認識,而多媒體課件則因為它的內容濃縮、容量極大,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在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教師適時加以講解點撥,可以促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了解事物現象到認識事物本質,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三)人機交互,雙邊互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意識

政治課與物理、化學等其他課程相比沒有實驗、實習,因而學生直接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不多,僅有的課堂學生發言也只是少數同學的事,多數同學上課習慣于被動地聽老師講授,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多媒體課件具有較強的人—機—人的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可以使學生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電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的缺點

(一)助長了一些教師的懶惰行為,不利于課堂教學

我們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往往會從網上下載電子教案,而不經任何思考和改動就去給學生上課,他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常說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我們備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備學生,備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這種行為既不利于教師的自身成長,也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損害了學生的實際利益。

(二)無法解決教學中的突發性問題

教學是針對活生生的學生個體,教學過程中難免要發生突發性問題,這種突發性問題電子教案是無法預見的,即使后來我們把這一突發性問題補充到教案中,但是當電子教案運用到另一個班級時,這種突發性問題恰恰沒有發生,我們該怎么辦?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電子教案的優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而缺點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支流。電子教案是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我們要不遺余力地促進電子教案的發展,使它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松林,李會先.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篇3

出這道題的是山東大學管理學院的王懷明副教授。他解釋說,他所教授課程叫做績效管理,這道大題考核的是360度績效管理中的同事相互評價,其實學生掛在網上的只是這道題的最后一個問題,全題應該是分析同事相互評價的利與弊,你認為應當怎樣改進并選出你認為上課最積極的3名同學和翹課最多的3名同學。王教授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如果去做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面對的是考核的有效性,但是本科生很少參與企業實踐,對考核沒有切身體驗。之所以在考試當中出這樣一道題,他的初衷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一下,而“不是讓學生去檢舉學生”。這道題的答案,對被提名學生不會有任何影響,也不涉及扣分。

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課講英語,作業全英文,期末試卷全英文……華中師范大學今年開始,每個專業至少有1門全英文授課課程。

葡萄牙外教丹葉蘭?加藤副教授講授的《歐洲文學專題研究》,讓該校文學院35名學生體驗了一把全英文授課。這門課是華中師大推出的全英文試驗課程之一。在文學院本科生中開設全英文授課課程,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

該校采用全英文授課方式,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高水平留學生,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開設全英文授課課程只是給學生多一種選擇,不是強制性規定。在選課時,學校列出了專業課程的傳統中文課堂和全英文課堂,供學生選擇。

中國校友會網最新《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12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憑借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超常表現,入選中國頂尖大學,榮膺“中國六星級大學”美譽;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等23所大學入選中國一流大學,榮膺“中國五星級大學”美譽。

在中國校友會網最新公布的2014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2014中國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和2014中國最具媒體影響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蟬聯三榜冠亞軍。而在中國大學學科水平排行榜中,清華大學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名列第二,中國人民大學位居第三。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團隊提出2014中國大學分類新標準,率先將“畢業生質量”納入大學分類。其2014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100強,旨在反映中國大學的人才培養水平和畢業生質量,體現大學畢業生的社會地位、事業成就、社會貢獻和社會認可程度,為即將參加高考、考研考博的考生及家長選大學、挑專業和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畢業生質量排行榜前20強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是全國唯一以服裝命名,藝工為主,藝、工、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近年來,學院藝術類專業學生獲得“紅點獎”“漢帛杯”“金犢獎”等眾多國際國內大賽獎項。

2014年北服藝術類專業共計劃招生685人,比2013年增加35人。其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215人,設計學類360人,繪畫專業30人,雕塑專業20人,公共藝術專業20人,表演(服裝表演與品牌推廣)專業40人。

今年北服藝術類專業增設4個實驗班:現代服裝高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班、時尚文化與傳播實驗班、藝工融合聯合教學實驗班、視覺傳達設計(整合設計)實驗班。針對服裝與服飾設計、設計學類、繪畫、雕塑、公共藝術專業(美術類專業),北服特別出臺了兩項新的錄取政策,鼓勵優秀考生報考。第一,通過學院專業考試的考生高考總成績達到本科(文/理科)一批錄取分數線,則予以錄取并直接報考實驗班。第二,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學院劃定的分數線后,??汲煽冊谒趯I前5%的考生,即可被錄取。

調查顯示,在西安一名普通本科大學生,除去寒暑假3個月的時間,通過計算學費、住宿費、伙食費、購買基本生活用品費、上網費、手機話費、購買衣服及學習輔導資料開銷、交通費、其它費用,讀一年大學最基本的花費大約需要16700元,每個月的花費逾1800元,也就是說在學校一天的花費為60元。

篇4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而運用現代化教學,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一、 多媒休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學習新課標,體會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并把它們貫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每堂課前要多看教師教學參考書,研究新課程標準對本章節的目標要求,從而設計教學的達成目標。

2.多參加網上遠程學習,觀看優秀教學視頻,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這些教學經驗??梢詫<业慕浀浣虒W設計方法作摘抄處理后用在教學課件中。

3.明確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課件設計時盡量考慮用動畫,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強化知識。動畫與文字注解的良好結合,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無疑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突破。改以往教師枯燥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寫蒼白文字的方式,代之以形象的圖畫、聲音。筆者通過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總結出他們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認可之處。

1.教學內容直觀,可以看到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動畫、圖片、立體圖和生物生理變化過程圖等。

2.可以快捷地找到高考真題,直接與高考題接軌,可加強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4.可以在緊張的學習中通過聽音樂、看圖片等方式來減緩壓力。

5.學生聽課精力集中度明顯提高。

事有利弊,多媒體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缺點并做到揚長避短,才能讓其真正利于教育。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多媒體教學淡化了師生課堂情感交流,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多媒體教學速度較快,文字內容過于繁冗,學生難以把握重難點,筆記知識點不夠系統化。

3.上課形式過于單一,教師都按照課件程序教學,難以滲透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4.屏幕亮度太強,學生易產生視覺疲勞,且嚴重影響學生視力。

5.學生思維時間短,學習積極性降低,容易讓學生產生惰性。

三、 多媒體教學應注意與新教育理論相結合

1.注意在多媒體教學中設計真實的背景。在教學中,要運用多媒體提供豐富的、真實的背景資料,它反映知識在實際中運用的方法,它要求考慮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并從中進行探索,以便學生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2. 多媒體程序要設計學生的合作過程、反思過程和表述過程。情景學習的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之間的合作具有明顯的效果。

3. 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過快地點擊出多媒體課件的知識,要對學生的反思和表述給予合理評價。

四、教學過程中如何銜接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

學生對于多媒體教學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作為一線的教師,需要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使之珠聯璧合。

1.新課知識點的講解,多用傳統教學;復習課練習講解,多用多媒體教學。

2.知識點講解前,結合教材特點,用多媒體圖像介紹相關內容及人物背景,便于過渡到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適時交換,發揮各自的優點,改變單一模式。

篇5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模式;在線學習;啟示

一、在線學習

(一)在線學習的特點

1.在線學習不受時空限制

在線學習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學員個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工作與學習的時間可以做合理的安排,做到學習和工作兩不耽誤。在線學習不需要把所有學員和教師集中在一起,統一時間和地點進行教學活動,學員可以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而教師也可以自由的安排時間進行上傳教學內容和答疑。學員可以自選學習內容和進度,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

2.在線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

針對滿堂灌、標準化、一刀切等應試教育的弊端,在線學習開發個性化學習平臺,提高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能力,適應社會上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學員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地學習,教學內容按課時或小節劃分,一些學習軟件還可以幫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并每天提醒,這樣既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使教育從傳統的說教模式轉變為更多地強調學習者管理的學習模式。個性化學習的動力很大程度來自于學員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就是基于學員的興趣愛好。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在線學習首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要能維持這種學習興趣,以通過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對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成就感的滿足,來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效益。另外通過在線學習系統的構建,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改變傳統性評價方式,可以用多種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差異評價和個性評價,同時學生之間、家長和學生之間都可以利用此手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評價和個性評價,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目標的良好效果。

3.在線學習節省費用

在線學習運營成本低,學員可節省學費。首先,在線學習不必租用昂貴的店面,更不必進行華麗的裝修,節省了大筆行政開支。其次,利用科技的力量和網絡的普及性,可以形成廣大的用戶群,攤薄了成本。最后,負責任的網絡學習機構,會集中資金力量進行產品研發,并且聘請高質量的老師進行課程設置和錄制,性價比高。

4.在線學習服務功能完善

在線學習提供課程答疑,服務體貼周到。網上特設各類課程答疑專區,可以隨時向老師咨詢并得到滿意答復,還可以與優秀教師開展互動。學生的網上學習、選課、成績查詢、學籍管理、作業和網上考試都可以通過教學網絡平臺實現。

5.在線學習的學習過程具有高度互動性

個性化學習不等同于個別化學習,特別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個性化學習,具有顯著的交互性。由于多媒體交互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學習中,在線學習必須依賴學生與學習平臺、學習環境的充分交互,要提高個性化學習效益,需要熟練運用網絡環境中的各種交互平臺和技術。

6.在線學習學習資源的豐富性與優質性

在線學習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外交、禮儀、歷史、宗教等方方面面,既有社會科學知識,又有自然科學知識,還有許多技能方面的知識,想了解哪個領域,都能各取所需。

在線學習的課件資源,大多出自各省、全國乃至全球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專業水平很高,理論造詣很深,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有的課件,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講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例如中國教育在線、網易公開課、慕課、新東方等在線學習網站。

(三)在線學習的利與弊

1.利

(1)更容易實現一對一學與教之間的交流;

(2)“足不出戶也能上名?!保诰€學習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并且可以實現和現實當中一樣的互動;

(3)有利于學習能力的培養,傳統教育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新素質。在線學習以學習者為主體,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能力;

(4)更具靈活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習的動機。在線學習省去了現實課程中繁雜環節,所有設計都圍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而開展,與此無關的都得到精簡;

(5)在線學習課程平臺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社交元素引入課程,從而提高課程對學習者的黏性。

2.弊

(1)缺乏人性化的溝通。網絡人為地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直接的情感交流設置了障礙。傳統的學習是在講師完全可以控制的學習環境隨時需要重新安排和變更,但在在線學習情況下,由于與學習者的網絡的隔離,這種變更就不可能,就產生內容的關鍵的阻隔。

(2)實踐功能薄弱。要真正獲得和掌握知識、技術,僅僅通過在線學習的講解還不夠,必須親自參與練習,在現實環境中運用,而在線學習很難實現這一點。

(3)在線學習的知識復制的作用被過分夸大,知識產權保護效力較弱。

(4)學分學位認證尚未形成風氣,學習者通過在線學習得不到學習認證。

(5)在線學習發展不平衡,落后地區在其本土化開發過程中面臨著思維模式僵化、管理體制落后、技術條件落后、優質師資匱乏、課程內容缺乏競爭力、文化特色缺失、校際間合作不足等問題。

三、大學生普遍的學習模式

大學生普遍的學習模式大致有三種分類:視覺模式,聽覺模式和觸覺模式。視覺模式就是用圖表、照片及其他例子進行學習;聽覺模式就是參加講座,參與討論及其他聽別人講課的方式學習;觸覺模式即通過實踐掌握知識。學習模式是學生在“剛性”的人才培養基礎上,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的、柔性的課內外學習活動,如課堂學習,課外活動參與,科研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更注重的是一種“師生面對面”的形式。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受學習的動機或目的影響,因而學習模式包括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

學習模式受學習動機或目的影響。多數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單純,或為考研,或為考公務員,或為期末考試而學習,對于此類目的,其學習模式比較單一。據了解,普遍大學生的學習模式是這樣的: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溫習,與老師交流,到圖書館自主學習---參加講座。在以上環節中,視覺模式和聽覺模式都有體現,對文科生來說,觸覺模式運用相對較少,對理工科同學來說用得比^多。

綜上,大學生普遍的學習模式比較傳統,與小學和初高中時期無太大區別。

四、在線學習的啟示

從在線學習的特點、利弊之處與大學生普遍的學習模式來看,聯系當前我國開放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實際情況,可理性思考如何將前期開展的國家精品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等開放資源轉化為更有利于大學生持續性學習的資源,將以內容共享中心的課程資源轉化為以學習為中心的開放課程。我們將從運營機制、課程開發、學生參與和學習評價四個方面得出如下啟示。

(一)建立以大學為主體的區域聯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開放課程是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MIT開放課件運動引領教育資源以越演越烈的姿態走向全球化資源共享和開放。

首先應該調動學校領導對網絡課程開發的重視,將教師職稱評審與網絡教學掛鉤,矯正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從政策、體制、機制的更深層次的制定及對傳統學習文化的解放出發,發展網絡教學。

其次構建跨校聯盟,開展大規模網絡課程建設。在第三方運營機制的組織下,以平臺為教學服務中心,以學校參與為主體,保證教師和學生的熱情投入和積極參與。由于我國高校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呈現區域化的典型特征,各校學科優勢互補,所以建立以大學為主體的區域聯盟,促進大學領導層和決策層的積極參與,形成第三方認證的運營機制,有利于打破校際藩籬,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以技術開發為優勢的平臺運營團隊和以優質資源為生命力的高校合作,形成政策支持、高校主導、企業參與的三方互利的格局,共同致力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共享。

(二)以學習為中心的新型課程開發理念為導向,轉變大學生傳統學習文化

國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開始越來越重視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在課程開發上,關注大學生在線學習過程,開發符合大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路徑的網絡課程。將學生注冊、課表安排、隨堂測驗、結課考試及證書認證等環節設計都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周期,這些都是在課程開發形式上值得借鑒的點。這種新型的課程設計模式與方法雖然與傳統的課堂模式具有相似性,但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念是網絡課程開發進一步完善的出發點和終結點。

因此必須對在線學習和大學生特點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和整體把握,并在此規律的指導下,重新設計網絡課程的學習模式、教學模式、資源開發配送模式、評價管理模式,使學生從消極的知識消費者向知識的生產者轉變,形成一種超循環的新型學習文化。

(三)加強學習支持,利用Web2.0理念推進大學生在線參與式學習文化

大學生熱衷于運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軟件,從大學生這一習慣出發,利用Web2.0的理念將Web2.0技術如電子郵件博客和Facebook作為大學生討論和建構學習內容的技術工具。大學生不僅僅成為了內容的消費者,而且成為了內容的開發者和創建者。大學生在友好的學習氛圍中協作、分享學習成果,根據興趣自發組織學習圈,隨時隨地組織學習,調動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四)轉變評價觀念,課程開發評價和學習效果評價并舉,保證在線學習質量

大學生學習課程時間零散,學習主動性較弱,學習具有依賴性,因此測量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利用智能化評價手段,對其學習過程給予及時的反饋,利用可視化統計表單呈現真實的學習數據,督促大學生及時的調整學習現狀,因此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手段。

在線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進,可以通過對大學生學習數據的收集,研究大學生在線學習習慣入手。而在線課程評價的進一步創新需要將IT人員的數據分析智慧與教學團隊的科研智慧結合起來,共同保證在線教學評價質量。

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在本文中詳細敘述分析了在線學習的特點、利弊以及大學生普遍的學習模式,目的是從在線學習中得出可以是在線學習更好地與我們大學生結合的啟示。

或者,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在線學習更體現的是一種近似“精英式”的學習模式,對普遍的大學生而言,難以產生持續性的實踐。大學生要想實現在線學習的最好實踐是通過“高?!边@一平臺,可是,在線學習在高校這一平臺往往沒有得到很好的應有與發展?,F在,高校獨立于自身辦學的情況更為普遍,并沒有實現一種跨校聯系,這也許為在線學習的一大實踐平臺提供機會。大學生擁有好的基礎和條件進行在線學習,需要的是轉變對在線學習的觀念,積極實踐這一學習模式,而不是固守于現今普遍的“師生面對面”的學習模式。

因此,面對在線學習在國外的很多地方已經掀起一股學習的浪潮,在我國大學生群體卻始終難以有較大的影響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大學生自身進行反思,也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的深思。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大學生可以去嘗試在線學習這一種的學習模式,從中得到一些全新的學習方法和經驗。

參考文獻:

[1]寧.構建在線學習系統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基礎教育參考[J],2014,(3)

[2]在線學習――掀起學習的革命.全國新書目[J],2003(1):16-16

[3]莎,張慶林.在線學習的類型及其特點.教育科學[J],2003,2

[4]學習模式:大學生質量形成的路徑選擇.江蘇高教[J],2014(3)

[5]瑩.大學生的學習模式及輔導的需要.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秀論文集[M],1999

篇6

關鍵詞:多媒體;物理教學;教學方式

初中物理是一門基礎課程,主要是教給學生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物理科學,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興趣缺乏、學習吃力的情況。針對這一狀況,則需要教師探索出一套新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去學好物理、用好物理。

一、傳統物理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上,學習比較枯燥,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而學生則是正襟危坐聆聽教師的教誨。教學方法靈活一些的教師會與學生做一些交流,當然這些交流只是淺嘗輒止,沒有產生很大的作用。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只是機械地將知識進行灌輸,給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固定的解題步驟,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這種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也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有所改變。

二、多媒體教學方式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多媒體具有傳輸量大的優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大量信息,而且能夠通過Flas來表現在實驗室難以實現的實驗效果。例如:在學習“電路”這一章時,可以通過動畫來展示自由電子在導線中的移動,使學生感受電流的存在,從而切實地了解到電流的方向是與自由電子的移動方向相反的,而且動畫效果更加生動,更能夠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能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演示文稿即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教師就不會再像傳統教學那樣,首先在備課本上手寫一遍上課的重點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再次手抄到黑板上。這樣,就節省了教師的備課時間。教師可以將這些時間用來與學生交流,探討物理問題。同時,有些例題有復雜的精確圖形需要板書,如“光的折射、反射”和“透鏡的成像”問題,利用PPT則能夠精確快速地畫出圖形,這樣不僅能夠為課堂節約出時間,還可以避免畫圖不規范的問題。另外,傳統的物理學習中,學生往往感覺物理比較難,知識比較復雜,而PPT則能很好地為學生構建一個清晰的網絡圖,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所學的章節屬于哪一部分,包含哪些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的整體把握。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過程不重要,只要學生能夠解答出題目就可以。而多媒體教學則是注重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使用PPT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來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汲取知識的,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啟發下自己思考、提問、學習。例如:在小孔成像的問題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光線的傳播路徑做成動畫,讓學生了解成像的過程及原理,便于學生理解知識。

三、傳統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互補

1.注重課堂內容

現在網上資源豐富,有許多教師會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拷貝到課堂上去演示,這樣會造成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不了解。因此,在提倡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也要同時利用傳統方式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和例題講解,使學生能夠明白PPT上的步驟是如何得到的。在多媒體教學中,信息量一般很大,而且PPT的變換較快,有許多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為了求快而一閃而過,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將重點記下。另外,PPT的優點是形式多樣,但這也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展示技巧上而不是教學內容上。例如:在講述歐姆定律時,如果僅使用課件的話,學生就會只停留在燈泡亮度變化的細節上而忽略了定律本身。因此,就需要先板書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然后在觀察現象時對燈泡的亮暗變化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

2.注重實驗

有些教師在使用PPT等多媒體手段后,覺得多媒體已經能夠表現物理實驗的內容,但是多媒體是永遠替代不了真正的物理實驗的。物理實驗以物理理論為基礎要,要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親自總結,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是通過動手、動腦、動眼等數個感官來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的科學,讓學生明白其實物理并不抽象,也是源于生活。例如:講訴大氣壓存在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只有實實在在地去做了,才會真正相信大氣壓真的存在于人們周圍。

總之,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物理課堂是對傳統物理教學的突破,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使一些枯燥、抽象的原理變得生動、直觀且形象。同時,多媒體可以使物理課堂貼近生活、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但是,教師也要利用傳統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解題能力、動手實驗能力等。

參考文獻:

[1]劉紅娥.物理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的利與弊[J].學周刊,2011,(20).

篇7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Linear System Theory

LIU Xinyu, ZHANG Hongtao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4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universal existence questions are through researched of the linear system  theor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preliminary teaching concep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of the course are explored helpfully, it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o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s a whole.

Key words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linear system? theor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0 引言

線性系統理論是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一門研究生標志性課程,它主要研究線性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并用于指導工程實踐的科學。長期以來,由于本門課教師習慣于理學思維,在教學中缺失工程上的形象思維,弱化了實踐教學,講授方法主要圍繞建模、分析、綜合這條主線講解相關的概念、定理和證明,學生只會對老師講授的這些概念進行理解及定理記憶,造成教學效果不佳。加之本門課程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內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論性較強,容易使學生陷入無從下手、機械接受的窘境,從而產生消極、厭煩情緒。因此,對線性系統理論教學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形成了理論與實踐并重、協同教學的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理論基礎的具體情況,從學科內部的相關性和科學的整體性出發,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對“線性系統理論”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構建起和諧高效的生命課堂,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質量。

1 理論與實踐并重,協同教學

線性系統理論課程內容相對較多,其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論推導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對于相關理論的實際應用一無所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線性系統理論和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緊密結合起來,以實例為切入點,兼顧理論分析和推導,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這種研究方法去處理實際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比如對于系統穩定性分析方法很多。然而,對于非線性系統和線性時變系統,這些穩定性分析方法實現起來可能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李雅普諾夫(A.M. Lyapunov)穩定性分析是解決非線性系統穩定性問題的一般方法。但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普遍感到難以理解,不知道它究竟能應用的在實際工程的哪一方面。針對此種情況,在講課過程中以雙饋風力發電機的勵磁控制為例,把理論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授課過程如下:

根據相關參考文獻,網側變流器控制電壓與輸入電流之間的關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網側變流器電壓與電流關系圖

由結構圖(圖1)可得系統狀態方程為:

(1)

這里采用滑模變結構控制,我們可以將公式(1)寫成如下的狀態空間方程:

=  +  +                                                             (2)

公式(2)中,代表由電網電壓引起的擾動,為狀態變量,為控制輸入,、分別代表網側變換器的有功電流和無功電流。、分別代表有功電流和無功電流的控制量、。

(3)

根據公式(3)可知,雙饋式感應風力發電系統滿足滑動模態不受外界干擾的充要條件。因此,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滑模面函數,使得網側變流器對電網電壓等引起的擾動具有完全魯棒性。

定義系統軸的誤差狀態變量為 = ,根據公式(2),可得到網側變流器軸輸入電流的誤差狀態方程為:

=  +  +                                          (4)

在公式(4)中 =  + 為電網電壓及軸電流的交叉耦合項引起的擾動。

本文采用如下的積分滑模面

=  +                                                      (5)

式中為模面系數且大于零的常數,為電流跟蹤誤差的初始值。

若雙饋風力發電并網控制系統滿足?O?O時,采用如下的雙饋式感應發電機網側變流器輸入電流d軸分量的控制律:

= ()()                          (6)

可使系統魯棒穩定,其中為大于零的常數。

證明如下:

選取李亞普諾夫函數為 = ,則有

=   = ( +  )

= [() +  +  + ]

= ( ())≤?O?O+?O?O?O?O

= ?O?O(?O?O)≤ ?O?O()

因此,所設計的控制系統穩定。

2 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實施方案

(1)在教學內容方面:課堂教學內容整合為四個專題,即線性系統建模、系統穩定性分析、系統的能控性和能觀性、系統設計。以這四個專題為課程建設的重點,進行專題教學。基礎知識的相關內容全部在課程網站上,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

(2)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方面:努力實現“兩個結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努力促進“課堂教學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以兩個結合為重點,開發和應用立體化教學資源(包括書本、課件、網站、網課、題庫、音像)。

(3)在教學方法方面:努力構建“對話式和知識聯想”教學方法。發揮科技前沿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訓練的魅力,抓住青年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營造“能夠充分展開自主性、協作式學習,變一言堂機制為對話式機制”的學習氛圍,努力實現“師生對話、人機交互、學生討論、專題演播(課件、科教片)”這一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4)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激活學生“自主、協作、探究”的積極性,組織師生聯手共建教學資源。積極開發、建設多媒體課件和教學網站系統,調動一切力量,收集整理大量的文本、資料、圖片、試題庫等教學資源,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教學改革理念。

(5)在學習評價方面:研制網上考試系統,促進考試的改革。在線性理論課程建設中,研制具有“組卷、評分、統計、提示”等一系列功能的軟件,為課程的考試改革和學生的自測訓練提供可靠的軟件平臺,促進課程建設和考試的改革。

3 實時更新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手段

3.1 教學方法

(1)用典型應用實例和科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的上課興趣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學的主體,莫過于精煉的高水平演講,這是教學的本,是任何課件和音像都無可替代的。教師備課時,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典型應用實例和科學技術的熱點問題,誘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組織對話式教學。教師作對話式教學中的主持人,學生作嘉賓,開發、穿插角色扮演,通過情感體驗,深入理解教學的知識點和面。

(3)師生互動,開展專題討論和辯論。這是教學的升華,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例如,“克隆技術的利與弊”、“外星生命之我見”、“合理利用地球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等等。

(4)訓練學生自主歸納和學習思考能力,培養“自主、協作、探究”精神。以授課知識點為源頭,進行縱、橫向知識內容的層層聯想和意識流輻射,思考、歸納和總結事件的規律性,恰當地注入科學的方法論和培育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協作、探究”精神。

(5)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演講和創新實踐活動。組織安排學生,參加教學網站、網絡課程及其它教學軟件的開發研制,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課、建設意識,又促進了對課程內容的深入和對知識的系統理解,強化了學生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的積極性。在課堂內外布置學生就授課內容及相關知識,在網上和圖書館收集整理一些專題演講資料,讓學生做成PPT,安排他們在課堂穿插一些簡短的專題演講和討論。這一做法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鍛煉了學生,又使學生參與了課程資源建設。事實表明,學生收集來的豐富資料超出了教師的預期,有效地推動了課程的資源建設進程。

3.2 教學手段

以常規板書為主,對重要的定理、定義和重點習題進行必要推導和證明。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大屏幕投影、網絡交互、視音頻輔教等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手段,積極開發、建設多媒體課件,穿插相應的視頻,演示難以表述的概念和形象。

另外,為了更好地配合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實踐教學內容上要利用好兩個手段:其一是仿真實驗,充分利用Matlab這一進行虛擬實驗的有效工具,對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或復雜系統建模;其二是實驗課,在進行實踐教學內容時,應該首先利用Matlab軟件平臺對所研究的控制系統進行建模和分析,然后在實驗室的硬件平臺上再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統模型,并與Matlab軟件平臺所取得的控制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理想控制模型和實際(下轉第123頁)(上接第104頁)硬件控制模型的聯系及區別。

4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線性系統理論這門課程的內容涉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對所涉及的先修數學知識(微積分、復變函數、矩陣論等)的要求較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一般的理論講述,缺乏工程和物理概念的實踐,就容易使學生覺得晦澀難懂,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在整個理論教學內容結束后,還應及時安排一些綜合性實踐訓練,鞏固已學的理論教學內容,提高的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學習的興趣、效率。比如在高校或教學系統內部,每年都有許多諸如大學生實驗創新項目、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這些項目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平臺。任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申報并給予認真指導。從這些具體的實踐項目中體會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的網絡資源,針對教師自己承擔的實際項目,組成自動控制理論學習興趣小組Q群,每個小組單獨對項目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建模, 然后在Q群中進行集體的討論,最后選擇出適合實際工程需要的物理模型及其控制方法。通過討論和分析,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5 結論

篇8

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業意識;創業模式

2002年國務院在《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大力開展創業教育,鼓勵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2008年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人成為創業者。由此可見,國家對創業教育是非常重視、支持和鼓勵的。2009年秋,中職德育課程改革正式開始,原來的職業教育與職業指導被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取代。該課程與過去課程不同,它用了專門的章節來介紹有關創業的知識,旨在使學生形成創業的意識,做好創業前的知識、能力儲備。那么,什么是創業教育?對中職生開展創業教育有什么意義?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創業教育?以下試述之。

一、創業教育內涵

創業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創辦自己的事業。創業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

二、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

(一)對學生來說,開展創業教育是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促進全面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1.開展創業教育可以幫助中職生轉變陳舊的擇業、就業觀念,樹立創業就是就業的意識。

在中職生中,存在著一種“眼高手低”的現象,即他們在找工作時往往眼角瞄得比較高,看中的是高職位、待遇好的工作崗位,低職位的工作崗位不愿做。但實際上,受自身能力、素質的限制,高層次的工作他們又做不了。因此,很多學生寧可宅在家里依賴父母,也不愿到社會從底層的工作做起。對他們進行創業教育,可以轉變他們的擇業、就業觀念,增強他們的自主創業意識,使他們明確創業就是就業,從而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2.創業教育為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提供了一個大舞臺,讓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

眾所周知,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僅憑匹夫之勇或心血來潮就能順利完成的,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過程,這過程涉及許多知識,如專業技術知識、經濟法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等;這過程也涉及到許多的能力,包括溝通能力、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中職生在創業前必須要有這些知識和能力作儲備。因此,單靠傳統的專業知識、基礎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根本不能滿足其需求,必須要在他們中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使他們掌握必備的創業知識,樹立創業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為最終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對中職學校來說,開展創業教育是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求生存、求發展的需要

據有關數字顯示,2011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66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勞動力總人數比往年都多。因此,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現狀并沒有得到緩解,就業的形勢依然嚴峻。而中職學校相對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而言,其畢業生不管是學歷還是技能方面,都存在著劣勢,要想把畢業生推進市場、推向社會,使他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得以立足,開展創業教育,激發他們的創業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和創業品質,開發他們的創業潛能,使學生從被動就業轉化為主動創業,無疑是一種拓寬就業渠道的新途徑。

(三)對社會來說,開展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如果在中職學生當中開展創業教育,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有關創業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最終達到自主創業的目的,除了能讓他們自身擁有一份工作外,還能為他人提供就業崗位,從而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而社會也由于他們的創業成功而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

(四)對國家來說,開展創業教育是科教興國的需要

21世紀以來,歐美、日本等國紛紛出臺了有關科教興國的措施,以推動科技創新。而我國要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繼續走科教興國之路,而科教興國其動力就是科技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但是,有資料顯示,我國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處境非常令人尷尬:2009年全球創新及競爭力評估報告排名,在40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分別排在第36名和33名。由此可見,我們要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必須要走創新之路。因此,在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提升我國勞動者素質,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是我國科教興國的客觀要求。

三、實施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會創業,這對創業者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一) 改革課程結構,突出創業教育特色

1.對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開設與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

要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科學的創業基礎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中職學校可以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創業教育為主線開設創業指導課。把創業意識(包括創業動機、風險意識、責任觀念),創業計劃書,創業心理素質和技能,經濟法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增加進去,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創業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使學生了解當地“中職生創業扶持政策”,例如創業資源,創業基金的申請、補助等,使學生自主創業前有所準備,又無后顧之憂。

2.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創業成功的前提,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只有擁有強烈的創業欲望和創業意識,才能勇往直前,勇于克服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中職生沒有升學壓力的優勢,在班會課、活動課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如舉辦歷屆優秀畢業生創業經驗介紹會,請當地創業名人到校召開專題講座等,用他們的典型事跡激起學生的創業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業品質;組織以“創業”為主題的創業計劃書比賽、“創業之星”比賽,以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在全校開展相關的以創業為主題的班會觀摩課,如“創業,我能行”“創業的利與弊辨論賽”,等等,讓學生加深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提升自信心。

此外,還可以在校園文化建設和班級環境布置中給學生以熏陶,如把學校歷屆優秀創業者的創業故事、當地名人創業故事在黑板報中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或者在文化長廊中貼上與創業有關的名人警句、立名人雕塑等,形成創業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創業教育。

(二)以德育課為主線,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品質

在傳統的德育課程中,教師采取的往往是以知識為本位、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理論灌輸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理論性強、枯燥是德育課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因此,表現在課堂上,學生并不能踴躍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要改變這種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作為他們自身一種強烈的愿望,教師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采用活動課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等,把網絡技術和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精講多練,教與學互動,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進行自主活動、主動探索,教師從旁引導和協助,以促進他們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使他們養成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的習慣,從而不斷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新體驗,把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如在講授“創業需要哪些素質和能力”這一內容時,作為教師可采用活動課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效果。在上課前,先幫學生準備一些廢棄的礦泉水瓶、卡紙、剪刀等,把班級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競賽,讓小組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用給出的材料進行加工包裝,之后向全班同學進行推銷,說明產品的用途、特點及定價,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最終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作為一名創業者須具備哪些能力、心理素質和創業品質,教師再加以點評。這樣,既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顯示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得到了一次創業品質和思維的訓練。

當然,我們說以德育課為主課堂,并不就意味著其它課堂就不用進行創業教育,在其它課上也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對學生滲透創業教育,以達到我們實施創業教育的目的。

(三)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行創業體驗,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的過程是一個親身歷練的實踐過程,它不是想象出來的。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創業成功,能給人帶來自信,從中體驗到快樂和喜悅。即使一時失敗,也會使人懂得很多的道理,從而為將來的進一步發展積累經驗,奠定基礎。中職生進行創業體驗,培養創業能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1.通過頂崗實習活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運作和管理,提高創業素質。

2005年8月,周濟部長在全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座談會上明確指出頂崗實習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1月,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隨后,教育部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些都為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了明確的方向。所以現在的中等職業學校,都在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路子,通過讓學生在高二到企業進行為期1~2周的教學實習,高三時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更好地了解企業運作和掌握相關的經營管理知識,提高創業綜合素質。

2.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創業體驗,積累創業經驗,提高實踐、組織管理等創業能力。

學生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創業體驗:一是利用學校的內部環境和外部條件,在學校、家長和教師的支持、指導下,進行小規模的創業嘗試。如每月可在校園舉行一次校園集市,在集市里讓學生創辦小禮品店、小小維修店、小書攤等;二是采取在網上設立網絡商店的創業模式。這是一種較新的創業模式,以其成本少、風險小、方式靈活、形式多樣等優點受到很多第一次涉足商海的創業者青睞。如果學生選擇在網上進行創業的話,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參考淘寶、拍拍網、易趣等這些知名的網站,學習它們的經營和管理,包括開店、發貨、服務、支付形式、建立客戶群等等,從而避免走更多的彎路。以上這兩種方式都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整個企業運作的流程,培養自己的實踐、營銷策劃、組織管理等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教學平臺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MOOC(慕課)、SPOC(私播課)等形式的網絡教學在教育領域已呈燎原之勢。因SPOC屬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較MOOC更小眾、更便捷、針對性更強,使其在高職教育領域應用更廣泛。當然,SPOC形式的網絡教學,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網絡教學平臺作支撐。

一、網絡教學平臺的概念及功能概述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網絡教學支持平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教學平臺既包括支持網絡教學的硬件設施、設備,又包括了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系統。狹義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礎之上,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件系統。網絡教學平臺是一個學習平臺,而非教學服務網站。平臺將課程作為核心,每一門課程都具有獨立的資源區、交流區、管理區、學習區等。不同的網絡教學平臺功能不相同,但均能夠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大容量、高穩定、易操作的網絡教學資源。

(一)內容資源管理功能

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內容資源管理功能可以實現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輔助工具的分離;可以兼容多種文件格式,使諸如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資源輕松分享;可以接收、審閱、管理學生作業以及學生之間的資料互換;通知,提醒重要日程安排、查看任務的實施情況;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這一功能屬于網絡教學平臺中核心和基礎的功能,而且教師只需掌握瀏覽器的使用、電子郵件的收發便可以輕松管理課程。

(二)在線交流功能

溝通與交流是網絡教學平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大多數平臺都具有討論區、虛擬教室和群發郵件這三種在線交流功能。討論區:通過在線論壇,教師可以調動和激發學生以提問方式進行學習;虛擬教室:通過聊天等交流工具,實現在線輔導、答疑、課程內容展示等功能;群發郵件:可以按照課程建群、用戶身份建群,郵件通過群組自動生成并發送。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線交流功能還可以實現同步教學、異步教學、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

(三)考核管理功能

在學生網絡學習過程中進行考核是非面對面學習中最好的及時反饋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監控學生學習過程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考核管理功能,教師可以進行試題庫管理、創建實時測驗、定時測驗、建立在線成績簿。試題庫管理方面,平臺可以提供多種題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完全能夠制定個性化試題;創建實時測驗方面,平臺可以對學生實時完成的考核自動打分,使學生第一時間得到考核分數;定時測驗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自行設定考核的開始時間和終止時間,使考核更加具有開放性;建立在線成績簿方面,教師可以對成績進行分類索引,隨時查閱評分細目。

(四)系統管理功能

在網絡教學平臺登錄的用戶有管理員、教師和學生。系統管理功能主要是針對教師和管理員的。這種功能主要包括:系統注冊和課程的創建;適時更新資源、跟蹤學習過程、統計學習效果;課程的題庫、資源的整體管理,使資源實現最大共享;題庫、考評體系的管理;各種模塊的拓展管理等。

二、網絡教學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網絡教學平臺存在的問題

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前景非常廣闊。但是目前,教師對它的了解、應用還是很有限的。任何一種技術都有其利弊,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開發也并不是百分百的完美。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以網絡為標志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理念創新的技術基礎,要求高校順應時代潮流,更新教學理念,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網絡教學工作,解決觀念、技術、管理、人員、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是高校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不具備隨時隨地學習的網絡條件

當前學生群體中電腦的持有率不高,很多學生沒有購置電腦,限制了網絡教學的開展。據初步統計,我院大一新生平均每個宿舍只有1-2臺電腦,如果教師進行網絡教學,大部分學生就需要專門到電子閱覽室上網學習,受電子閱覽室機位和學生學習時間的制約,學生很難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管理以及功能有待改善

雖然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總體較為完善,模塊的設置也都較為合理且實用,但在網絡教學的實踐中仍然暴露出一些缺陷。比如:在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過程中,教師通過“統計”功能來跟蹤學生學習狀況時會出現信息反饋不準確的情況。平臺在計算學生考核成績時偶爾也會出現偏差。這些問題都需要網絡教學平臺開發者不斷更新其功能和管理。

3.教師和學生對網絡教學的參與度不高

不可否認,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搜集、整理教學資料,又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無形當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造成部分教師被動地參與網絡教學,表現為他們只是將授課教案、教學大綱、作業等掛在網上,造成網絡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單一,這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度。沒有學生的有效參與,網絡教學自然不見效果。

4.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在網絡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如果教師不特別要求,學生幾乎不會主動登錄教學平臺查看網絡教學資源。即使學生登錄平臺,更多的還是看看通知、下載課件或根據教師的要求開展在線討論。通過對學習論壇中學生討論內容的調查,我們也發現交流討論多是流于形式,更有學生“粘貼”“復制”,敷衍了事。同樣,由于有些教師授課內容年年變化不大,所以教師也不經常登錄平臺或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查找資源。

(二)網絡教學平臺改進建議

1.就學校而言,要轉變觀念

當前沒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加強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要在信息中心、圖書館等場所配備足夠可供學生課余使用的電腦;完善校園網絡系統,使學生除電腦外也可使用手機網絡隨時隨地登陸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改善利用網絡的條件(比如上網環境、網速等),保障學生順利、積極地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加強軟件基礎建設就是發展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完善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移動客戶端程序;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庫,以滿足教師借助網絡備課、上課和學生借助網絡學習、活動的需要。為適應網絡時代學習碎片化需要,學??蓪⒕W絡教學平臺中課程資源建設的類型改為以微課為主要形式。應該大力推廣教師錄制微課和微視頻,這既適合網絡尤其是手機播放,又便于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比如可以將精彩的微視頻制成視頻切片,通過微信等渠道推送給學生,供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觀看。

2.就教師和學生而言,應改變教學方式方法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一大部分教師習慣于課堂授課,對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來輔助教學感到力不從心。在這方面,我院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關于網絡教育平臺的技術培訓,使每一位教師能熟練地登錄平臺,編輯課程,學習平臺的申請與使用,教學資源的上傳處理,平臺資料的下載與使用等。同樣,在傳統學習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對網絡學習條件下的師生和學習同伴之間的分離也表現出某些不適應。在這個方面,我們除了要通過學校培訓,教師講解來加強學生對網絡教學平臺的了解以外,還要利用廣泛的協作學習手段,如BBS來實現非實時的討論環境,從而緩解學生的不適。

3.就技術人員而言,要提高服務質量

技術人員是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的設計者、開發者、決策者、執行者和服務者。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及其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到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因此,技術人員要時刻找準不足,提升自身教育思想水平,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素質和服務質量。

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實例

學院自引進網絡教學平臺以來,不斷推進SPOC(私播課)網絡教學。教師們不斷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教學”已蔚然成風。我院的《形勢與政策》網絡教學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組織流程,依互聯網進行課件下載、視頻點播、師生互動、協作學習、作業提交等學習活動。通過對紙介教材和網絡教學資源系統的雙重學習,來達到掌握課程內容、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學習目的。

1.學前技術培訓和幫助

網絡教學平臺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網上教學支撐環境,包括對教學過程的全面支持,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整合。在學生進行網絡學習之初,教師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方法、技術培訓和幫助,讓他們熟悉平臺,直至充分了解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能夠獨立操作完成網絡學習。

2.提供、補充和更新課程教學資源

基于網絡教學具有的資源多元化和內容更新快的特點,教師需要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不斷補充和更新。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在教學平臺上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完成課程教學模塊的搭建。具體而言:①提供課程信息。使學生在登陸平臺之后首先通過教師編輯的“課程信息”了解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形式、課程章節、教學特色、教學模式等。②提供課程學習資源。電子版《形勢與政策》教材教參、學習專題的視頻、課件、重要文獻、發展聚焦的鏈接、影視作品等。③提供學習自測作業。為檢驗教學效果,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教師提供包含選擇題、判斷題和問答題等題型的自測作業。④提供PBL(問題式學習)項目。鼓勵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學習,主動拓展知識面。

3.建立教學交互

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處于準分離狀態的,教學中主要以網絡交互為信息交流手段。學生是教學交互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學交互質量的核心因素。教師是交互過程的組織者、輔導者和服務者,處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網絡學習共同體,雙方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學和學習任務。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中采用的交互主要方式包括面授導學、在線QQ聊天、網絡論壇。

4.適時進行跟蹤服務

由于網絡學習缺乏師生面對面的接觸,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方式,為了避免學生因為學習資源的豐富性而迷失方向、偏離學習目標,降低學習效率,教師必須適時跟蹤學生學習情況,這不僅有利于教師隨時了解課程內各章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對教師的自身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且有利于學生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自己在班級所處的位置,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合理安排。教師經常進行學習跟蹤,參與學生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回復。對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不到位通過跟蹤,利用QQ群及時給予提醒與幫助??傊?,教師適時地跟蹤服務是網絡教學順利開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5.進行成績評價

學習過程評價是通過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一方面給學習者以即時的反饋,使其及時糾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作業了解和掌握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完成作業和學習的態度。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習者學習行為的持續跟蹤評價,幫助教師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特征以便對其進行個性化指導。

四、結語

總之,大力推廣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高等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要在發展網絡教育方面增強緊迫感,借助網絡教育迅速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姜新春,陳章其.網絡教學平臺支持移動學習的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09(1):109-112.

[2]王左輝,于紅光.網絡課件中的幾個問題與解決方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6)1213-1217).

[3]林君芬,余勝泉.關于中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1):55-59.

[4]倪向東,李盛林,曹杰,等.網絡教學平臺在課程輔助教學應用中的利與弊[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0(4):70-71.

篇10

論文摘要: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為現代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通過對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探討了優化多媒體教學的思路。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現狀;存在問題;改革探討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學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采用先進的手段和技術必然會推動教學思想、教學結構和教學理論體系的改革與發展。作為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多媒體教學為現代學校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提供了新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不但是現代教學方式的一種潮流,而且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踐表明,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網絡化、知識呈指數增長的時代特征。但是,多媒體教學畢竟起步不久,和傳統教學手段、方法的成熟相比在實際應用中還呈現出諸多缺憾。那么,應該如何看待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利與弊?又該如何優化運用多媒體教學呢?下面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談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的思路。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利用多媒體教學擴展了教學活動空間,豐富了教學活動,加大了信息量,能夠形象、生動地將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無法觀察到的現象或難以表述的教學內容直觀地顯示出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其學習興趣。

2.有利于資源共享,突破學習時空的限制

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利于將教師的智慧與教學經驗集中起來,讓教學內容更加規范有序。同時可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教學課件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時間、地點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鞏固已有知識,為課外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另外,還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了解一些非專業開設的課程內容,擴展知識面。

3.豐富教學內容,擴大知識面

課件的使用省略了上課板書、作圖的過程,還可以展示圖形、動畫、視頻、音頻等信息,讓學生從全方位、多層次獲取知識點的信息,在信息量的傳遞、表達方法的優化等方面比傳統教學有優勢,大大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豐富了單位時間內教學的內容。同時根據高校教學學科交叉性比較強的特點,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相關的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理論與實例相結合、基礎與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知識的同時兼顧其他學科相關內容的學習和回顧,有利于學生更深更透徹地理解、記憶所學知識。

二、目前多媒體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信息量太大,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

講授速度太快,內容過多,難以記筆記,是當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極大問題。屏幕顯示減少了板書時間和講解時間,使得多媒體教學的課堂容量增大,內容演播速度加快。授課教師如不注意把握課堂節奏,容易形成新的“滿堂灌”,使大部分學生聽與記顧此失彼,對教學內容來不及細看和思考,難以抓住重點、難點,影響了對所學知識的感知和理解,產生學生“消化不良”的副作用,使多媒體教學變成“傳統填鴨式”教學的翻版,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

2.拋棄傳統教學手段,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

傳統教學中,黑板是師生之間傳遞知識、交流經驗體會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情況臨場組織、隨機應變,控制課堂節奏;可以方便地在黑板中增加、刪除內容,隨寫、隨擦,使得呈現出來的板書重點突出、提綱挈領。而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因其具有相當的預設規定性,很難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即時進行調整,講課就像背教材,按照事先設定好的內容進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特性和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很好地體現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

3.顛倒了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

由于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得好多教師課堂教學過分依賴投影,長期對著電子顯示屏照本宣科,按照預先制作好的課件進行授課,弱化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難以根據學生的反應和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思路和方法,忽視了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是一種知識的再塑造和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如何在充分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其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

三、優化多媒體教學的總體思路

1.要充分重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師生交流機會減少、缺乏情感溝通的現象。師生交流變成人機互動,多媒體教學成為新的灌輸工具。為避免以上問題,教師應牢記“注重教學設計,注重課堂教學實效,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適度、適當、適時”為原則,使多媒體教學發揮出最佳效果。“適度”即運用多媒體時既不喧賓奪主,也不因噎廢食、全然不用;“適當”即多媒體的運用要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只追求課件中漂亮的畫面;“適時”即多媒體要用在最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并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的時機。鑒于此,在實施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正確分析教師、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針對學科自身特點,有的放矢地對整個課程教學進行合理、科學的組織與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顯示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魅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等各方面得以和諧發展。

2.要正確處理好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媒體之間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的好處毋庸置疑,但傳統教學也不能全盤否定。推廣普及多媒體教學,并非是完全替代傳統教學,若厚此薄彼,結果只會得不償失,適得其反。對于不同的學生和不同課程內容來說,沒有哪種教學形式是絕對優于其他形式的。現代媒體有其優越性,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同樣有其魅力,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講解、板書為主,學生參與為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抑揚頓挫的語言表達、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對教學手段的靈活應用能夠創造良好的“現場效應”,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其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其內容相對固定,在課堂上難以隨機應變調整。在形式和功能上也存在局限性。比如,長時間的強光刺激容易導致學生視覺疲勞。如果不顧學科特點和課程內容實際濫用多媒體,不僅體現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反而造成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厭倦。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補充、取長補短,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

使用多媒體教學就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師授課水平和學生聽課的質量。當前,市場上系統配合教學的現成課件很少,尤其是專業的教學課件只能靠教師自己制作。但很多教師計算機操作水平、課件制作能力不高,難以做出高質量課件,一些教學思路或教學方法不能通過課件充分地展現出來。應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機構在廣大教師中進行一些多媒體教學方面的培訓工作和研討活動,內容可包括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多媒體計算機使用及課件編制、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網絡的使用、信息的下載、網上教學信息的開發、網頁設計以及網絡教學模式等)。下一步,多媒體教學課件應體現智能化和網絡化,應能夠具有接收、分析、診斷信息和反饋信息的功能。根據學生認知模型提供的信息判斷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智能系統生成動態的、適合個別化教學的內容與策略。多媒體課件內容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件內容要簡潔、重點突出。課件內容要充分體現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結構清晰明了,重點突出,避免出現過多冗余信息。簡明扼要的內容和一目了然的結構可以幫助學生緊扣重點,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過于冗余的信息易使學生忽略主體信息,找不到重點內容,也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不要只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的課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使用效果。背景畫面過于復雜,過多地使用動畫、視頻、圖片和聲音,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擾。課件頁面設計應考慮美學因素,注重形式美原則,頁面設計應美觀大方,字體大小要適宜、清晰,色彩過渡要柔和,顏色搭配要合理,尤其要注意背景色和文字的顏色應該有較大反差,以免給學生帶來視覺疲勞以及心理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