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03 16:0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上學習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上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學習是開心的,在家里面也閑了很長時間,當從新開始拿上書本心里的高興難以掩飾,雖然不能去學校上課,在家里我也覺得可以上學,老師在課本也在,在哪里都一樣。

我第一天的上網課的感受,心里還是挺激動了,高高興興的打開電腦上網課,剛開始上課比較少,只是一兩節課,但上了一段時間我們上課的時間也調整了,開始了正常的上課,一開始不懂這些我詢問老師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這樣上課,老師說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上課給我們分派的課程比較少,那是希望我們盡快的接受,然后在普及。

其實在上課的時候我也感受到了因為老師上課的方式循序漸進,我沒有感覺到有多么生澀,反而感覺這樣也不錯,挺好的,也適合我的學習,我剛開始上課有些緊張所以上課的質量不太好但由來習慣了學習也自然了很多就把上課當做了正常到學校里面上一樣。每天自己準時起床上課就行。

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個課表,我看了課表之后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在家上課的作息時間,同時也讓媽媽給我設定了很多個鬧鐘,只要時間到了鬧鐘就會響,我就會及時的上課,我沒有賴床的習慣,每天起來也挺早的,以前趕路沒有時間看書,在家里面因為有多余的時間,我每天都會在沒有上課前,自己開始上早自習,每天如此,當然了會按照重點看,畢竟時間一到就要上課,提前預習對我的學習還是挺有幫助的,這樣也很好。

我曾想過就這樣一直學習下去也挺好的,但是總有結束的時候,在家里面學習的時間很長,突然通知要上學了有些不適應了,但是我也知道在學校里面學習有更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老師指導我們也更方便,而且可以看到好久沒有看到的同學也挺開心的,多余一些沒有自制力的人需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習,在家中上網課的那段時間我因為學習自己自律自覺反而能夠主動學習,不需要其他人督促。

我爸媽開始的時候會督促我,但是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時間,但是我卻從不會因為沒有人管了就開始逃課調皮做一些不利于學習的事情,在家里有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反而讓我更加珍惜,更加舍不得所以我在家中把每一分鐘都用到了實處,都認真的學習了起來,很多時候我都一直在告誡自己要好好學習。要多讀書,認真上課,電腦可以上課,但是不能玩游戲。

篇2

下面是我實施“五學”課堂模式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體會和經驗。

一、信息技術在“情境導學”中的應用

在情境導學中,我總結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導學的幾種方法:(1)動畫導學法;(2)圖片導學法;(3)音樂導學法;(4)視頻導入法;(5)文字導入法。

二、信息技術在“獨立自學”中的應用

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知識的特點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并在教師或同學的協同下,師生、生生溝通,小組交流、匯報等,釋義思辨,探索發現知識規律,分析問題結構,構思解題思路,比較、借鑒解題方法,匯報學習成果,共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三、信息技術在“小組合學”中的應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首先要營造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氛圍,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包括了解各學科的發展史、解題思路和方法,還可以網上答題,交流學習心得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而且讓學生把網上學到的知識輸入電腦,讓全體學生得到共享,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要求。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發揮了自己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反饋。

四、信息技術在“質疑探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綜合性學習”中,更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綜合各種資料、整合各種能力,培養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備問題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根據自己查找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因為網絡上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正確的,要去偽存真,要進行小組討論,要辨別歸納出有用的東西,在此過程也就達到了“質疑探學”的目的。

五、信息技術在“以練促學”中的應用

篇3

【范文一:稅務會計學習心得體會】今年選修了稅務會計這門課,除了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外,我在網上還粗略的看過其他的關于稅務會計的一些知識。以下是我對稅務會計的一些心得體會,基本認識和感想。

稅務的種類五花八門,計稅方式也是多種多樣。而我學習了稅務會計的一個最大感受就是我們每天的各項生活都與稅務相聯系。每個人都在不停的繳納各種稅,尤其要指出的是這是在不知不覺中的。因為我國的消費品的價格中已經包含了稅費,沒有單獨列出來。我認為大多數稅務都可以轉嫁到最后一環節由消費者承受。最后最大的得益人絕對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曾聽說過這么一個理論,說一件衣服的價格到最后賣到消費者手里時,其中一半都是稅費,隨著生產加工中稅務層層累計,只是累壞了消費者。物價這么高,也沒見到有什么減稅的政策,不知道稅務方面有什么想法啊,估計是避免談論吧。

稅務會計是進行稅務籌劃、稅金核算和納稅申報。主要包括經營收入的確認、成本費用的計算、經營成果的確定、稅額的計算、稅款解繳、罰金繳納和稅收減免等業務的會計處理,主要是幫助企業核定應繳稅款的。會計工作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豐富的稅務知識和很強的實踐能力,稅務會計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關于繳納稅務的會計工作。

“唯有死亡和納稅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美國人用來強調稅收重要性的一句常用語。美國經濟發達,各方面的經濟制度都比較完善,仍然強調稅收的重要性就表民了稅收的不可避免。學習研究稅收不僅僅是經濟學家關心的問題,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記錄、計算、匯總,并編制出納稅申報表;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控制、檢查,并對違法委為加以糾正和制裁。這種反映和監督,只能在作為納稅人的企業單位里進行,并由納稅人的會計人員去實施。

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稅收實踐,逐步建立起一套稅收法律體系。計劃經濟時代稅收被嚴重削弱,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家逐漸認識到依法治稅的重要性,增強了稅收的強制性,以權代法、權大于法的現象在稅收領域逐漸消失。只有在嚴格依法治稅的前提下,國民研究稅收才有意義,高校會計類專業的學生開設稅收方面的課程也才有必要。

與財務會計相對,以稅法法律制度為準繩,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稅務與會計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

稅務會計的特點包括法律性、廣泛性、統一性、獨立性。法律性表現為稅務會計要嚴格按照稅收法規和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和監督稅款的形成、繳納等行為;廣泛性表現為稅務會計適用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統一性表現為不同的納稅人所執行的稅務會計是相同的;獨立性表現為其會計處理方法與財務會計有著不同,例如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視同銷售收入的認定等等。

稅務會計的目標,即納稅人通過稅務會計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業經營者,要求得到準確、及時的納稅信息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并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企業資產所有者和債權人要求得到稅務資金運轉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稅務管理部門要求了解納稅人的稅收計繳情況,以進行監督調控,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

稅務會計的任務。稅務會計的任務是雙方面的,既要以稅法為標準,促使納稅人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又要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保護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具體包括: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核算納稅人各稅種的稅款;正確編制、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進行納稅人稅務活動的分析,保證正確執行稅法,維護企業的利益。

稅務會計的作用。有利于納稅人貫徹稅法,保證財政收入,發揮稅法作用;督促納稅人認真履行義務;促進企業正確處理分配關系;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等等。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包括營業收入、經營成本費用、營業利潤、應稅所得、稅款申報與繳納等等。稅務會計的原則。依法原則,即依照稅法進行會計處理;確保稅收收入原則,即以保證國家稅款收入為第一要務;稅法中的程序規定優于實體問題的原則,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實體問題,履行納稅義務的手段為程序規定,稅務會計中應遵循程序規定優于實體問題原則,例如繳納稅款時有疑問,應先完稅,再進行申訴;接受稅務機關的審計監督原則,稅務機關有權監督檢查納稅人的稅務會計核算,納稅人有義務接受監督。稅務會計操作程序。通過財務會計現有的會計科目,對企業所涉及到的各個稅種進行反映和監督,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的各種稅金,其核算的數額通過財務會計的科目,最終反映到財務報表和各稅種的申報表中;設置“稅務調整”賬目調整應稅所得,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核算內容計入該賬目,該賬目只是作為備查賬目,不必登錄在財務會計賬簿中,在納稅時統一調整。

目的。稅務會計以稅收法律制度為準繩,為國家征稅服務。財務會計在于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滿足有關方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本的需要。依據。稅務會計以稅收法規為依據,對財務會計的數據需作必要的調整,而財務會計以會計準則為處理依據。范圍。稅務會計按稅法規定的要求,有選擇地對相關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反映的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概況。財務會計則要對每一筆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反映整個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轉情況。

構成一個稅種的主要因素有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繳納方法、減稅、免稅及違章處理等。不同的征稅對象和納稅人是一個稅種區別于另一個稅種的主要標志,也往往是稅種名稱的由來。同時,每個稅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其存在依賴于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五大類,共二十多種。

在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為了支付龐大的國家機器運轉所需要的費用,就由他所統治的人民來繳納。有點類似片里繳納保護費,不過很顯然這類保護費是最昂貴也是最保險的。交了費用,承認你是我的人,你的生命,財產等等都受我保護。國家保證你的權利同時還賦予你義務。好比在我的地盤就要聽我的游戲規則,別鬧事,這樣才便于我領導其他繳納稅金的人,維護各項經濟生活的有序進行。

從另一方面來說,稅收也可以起到宏觀調控,引導經濟發展方向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對海外投資就有諸多的稅收優惠。稅收優惠政策是指稅法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比如,免除其應繳的全部或部分稅款,或者按照其繳納稅款的一定比例給予返還等,從而減輕其稅收負擔。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利用稅收調節經濟的具體手段,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區、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個人來說那點稅收可能還不在意,但是對企業等來說,一個百分比下來就決定他們是多交幾個零還是少交幾個零的事。事關重要不得不謹慎對之。

近幾年來,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時對會計人才的稅務知識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許多單位在招聘會計時首先提的問題就是是否懂稅收,很顯然企業需求的是精通稅收實踐的會計人才。

作為一個金融學院的學生,我認為會計是一門專業化高,對實踐要求高的一個專業。而對于金融來說,會計知識的學習必不可少。尤其是稅務這么一個很敏感的領域,就算是作為普通人也應該學習。首先要做到繳納稅款,不能和國家對著干。其次,當熟練的時候,或許可以利用稅務會計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避稅。

將來的將來或許我也會從事會計這個行業,工作中的一個內容恐怕就是去當地的稅務局去繳納稅款然后做賬。或許我會從事金融類的事務,稅永遠是個不能忽視的話題,而今天的一切就是為了明日而準備的。

希望祖國的未來會制定更加合理的稅收制度,降低稅率,讓我有個不焦急的年代。

【范文二:會計學習心得體會】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經過三年半的專業學習后,在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于XX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絲印器材供銷公司財務部進行了為期六周的專業實習,以下是此次實習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通過實習,熟悉并掌握會計流程的各個步驟及其具體操作——包括了解賬戶的內容和基本結構,了解借貸賬戶法的記賬規則,掌握開設和登記賬戶以及編制會計分錄的操作、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的操作以及根據原始憑證判填制記賬憑證的方法。使我對會計有更深的理性認識并掌握會計基本操作技能。

我將來步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本次實習的目的!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扎實較強,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葫蘆畫瓢準沒錯,經過這次實習,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書本上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真的是無從下手。這次實習,我是做會計,剛開始還真不習慣,才做了兩天,就感覺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變得煩躁了,而會計最大的忌諱就是心煩氣燥,所以剛開始做的幾天,那真是錯誤百出啊!幸好有老會計楊姐的指導和教誨才是我逐步進入狀態。

篇4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 MOOC ,是依托于互聯網的一種新興的開放式教育資源,是一種沒有專門的授課對象,面向社會大眾的免費網絡課程。MOOC依托于網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習者可以進行在線聽課、完成作業、分享學習心得體會、與教師進行互動,甚至可以通過參加考試取得學分,在積攢到足夠的學分后獲得學位證書。

一、MOOC的形成與發展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2 000多門課程放在互聯網上供學習者免費學習,而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機構也向學習者免費提供自己優質的教育資源,自此開啟了開放式教育資源的時代。但是,這些開放式教育資源僅僅停留在資源的開放與共享階段,沒有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評價和反饋。

MOOC一詞源于2008 年戴夫? 科米爾(Dave Cormier)和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對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在馬尼托巴大學開設的名為“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性知識”的新型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縮寫。該門課程共吸引了25 名在校生和2 300名免費在線參與的學生,課程的內容通過RSS feeds傳遞,學習者可以使用各種工具參與,如Moodle論壇、博客、Second Life以及實時在線會議等。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將3門計算機課程對全球免費開放,注冊學習人數均超過或接近10萬人。2012年,更多的學校、組織及個人都在互聯網上提供MOOC。美國《紐約時報》的作者勞拉?帕帕諾(Laura Pappano)將2012年稱為MOOC元年。截至2013年11月,美國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網站已提供近600門課程,這些課程涵蓋多國語言約30個學科,參與制作MOOC的知名大學超過100所,參與的學習者有數百萬人。

2013年是MOOC在我國飛速發展的一年。2013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加盟Coursera;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學也加盟了Coursera;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6所亞洲大學宣布加盟edX;2013年7月8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盟了Coursera。2013年9月29日,由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中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的“中國式MOOCs長三角論壇”開幕。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80多所高校的200多位教學管理者和教師與會。高校校長、上海課程共享中心管理高層、研究者以及主講教師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了中國式MOOC的實踐。國內的各大知名大學除了加盟國外的MOOC平臺,也在自主或聯合開發自己的MOOC平臺和在線學習平臺,如清華大學自主開發的“學堂在線”, 西南交通大學與臺灣新竹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共同建設開放式MOOC課程平臺,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l2所大學共同組成“在線課程共享聯盟”等。此外,國內一些網站也為MOOC提供了一定的平臺,如網易公開課、過來人公開課、愛課程網MOOC頻道、果殼網MOOC 自習教室等。

二、MOOC的類型

由于教學理念的不同,MOOC可以劃分為cMOOC、xMOOC和tMOOC三種類型。

cMOOC,采用的是聯通主義(Connectivism)教學理念,其源于喬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在馬尼托巴大學開設的名為“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性知識”的新型網絡開放課程。cMOOC教學理念下,教師在課程中提供的是具有多樣性和聯通性的知識碎片以及分享知識的機會,學習者需要自己來構建知識體系。cMOOC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需要自主來安排學習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內容,享有充分的學習自治性。學習者還可以在社交平臺上組成學習小組,圍繞學習內容展開討論或分享學習體會。cMOOC的高度多樣性、自治性、交互性等特征,要求學習者必須具有較強的自治能力和學習能力且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篇5

論文摘要:利用校園網絡的優勢,以自主研發的方式構建網上網絡營銷教學平臺。本文主要探討了網絡營銷課程網絡化教學的問題。

一、推行網絡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深入,教學模式也逐漸向網絡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嘗試網絡化教學模式。網絡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寬廣、有彈性且極具創意的學習空間,使得以學生為中心,基于資源及討論交流的全新教學方法得以實現,這對學生知識的獲取,合作精神的培養以及實踐技能的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網絡營銷是以國際互聯網絡為基礎,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和網絡媒體的交互性來輔助營銷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其內容涵蓋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網絡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網絡營銷的變化速度之快是任何一本教科書都無法跟上的,因此,在網絡營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而是要時刻關注其前沿動態,廣泛搜集資料來充實教學內容。但由于教學計劃學時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到內容新,范圍廣的知識呢?推行網絡化教學模式便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隨著計算機和網絡在我國的大范圍普及,在高校實施網絡化教學也是非常可行的。

為此,我們自主研發了基于校園網的《網絡營銷》網絡課程,并對網絡化教學模式進行了的研究與實踐。本文結合《網絡營銷》網絡課程的開發與其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介紹了《網絡營銷》課程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構建、設計方法以及在網絡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構建

針對網絡營銷課程的特點:理論體系不統一,實踐性應用性強,實驗環境便捷。我們把網絡課程開發成一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實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互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平臺由教學指導、網絡課堂、實踐教學、網上練習、網上交流、相關資源六個欄目組成。

(一)教學指導

本欄目包括教學大綱和電子教案兩個部分,詳細介紹了每一章的課程內容、學習目標和課前思考,并提供電子教案下載。

(二)網絡課堂

本欄目是該教學的重點。內容由淺入深,詳細介紹了網絡營銷課程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基本知識結構,并附有相應的仿真動畫演示。

(三)實踐教學

本欄目是課程的實驗平臺。通過實驗操作,可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可以將學生的構想經過整理、加工、利用網絡這一平臺提供的功能進行營銷活動。

(四)網上練習

本欄目為網絡營銷課程的每一章提供相應的習題和模擬試卷,并附詳細解答。

(五)網上交流

本欄目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隨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并且其他人也可以同時參與此問題的討論,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提問、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六)相關資源

通過本欄目,學生可以鏈接到其他網站,瀏覽其他網站關于網絡營銷的相關知識。學生可以下載我們提供的閱讀資料、參考我們所介紹的書籍,從中讓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

三、網絡化教學模式的設計

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采用了著名教育心理學家R.M加涅的教學設計方法,每個教學單元包括的教學事件及其順序如下:

(一)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的事件和方式很多,最主要的是使用刺激變化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引起注意。網絡課堂欄目中每章首頁的上部都運用了顯示本章主要內容的動畫。

(二)告知學習目標

網絡課堂欄目中每章首頁的下部都給出了本章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告知學習目標的目的是激活執行控制過程,即告知學生準備好如何開始本章內容的學習。

(三)呈現刺激材料

呈現刺激材料是教學中的主要環節,也就是呈現主要教學內容的環節,本網絡課程的講解采用了多媒體方式和手段,包括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并通過勵志名言,營造刻苦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提供教學指導

提供教學指導是指從已給出的刺激材料中提取線索,給出規律,從而引導更深層次的學習,同時也把貯存在短時記憶中的信息轉移到長時記憶中的過程。提供教學指導往往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提高學習效率。本網絡課程中教學內容的講解并不是直接呈現的,而是先提出思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

(五)引出作業

引出作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的作用是激活學生大腦的反應組織,以便學生從大腦中提取儲存的信息,運用剛學過的知識完成某些任務,從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并加深印象。

四、網絡化教學模式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網絡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

網絡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網絡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地域界限,網絡上的所有信息和知識都是對學生開放的,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網絡上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可見,這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不能簡單地用后者取代或否定前者,而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努力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重教師的教,又注重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調動起來。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中的主導作用

網絡化教學模式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以教師為主導(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引導學習)、學生為主體(自定步調、交流思想、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引導功能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教師不能泛泛地為學生提供海量的網絡資源,必須將教材內容與相關的系列材料有機的、有序的整合起來,讓學生既享有充足的資源,又能充分的自主學習。互聯網具有信息爆炸的特征,學生不可能無所不學,網絡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學習。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的中心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因此網絡化教學模式中學習的中心是學生。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習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因。而網絡化的合理運用能使這些因素得到優化,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精心設計課程網頁,如什么樣的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網絡課程采用樹狀目錄結構,目錄始終出現在頁面左側,學生可明確所學課程的體系結構,并從目錄中選擇章節進行學習,一部分學習任務完成后可從目錄中跳轉到其它內容進行學習。

五、結束語

網絡化教學這種基于網絡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交流更為密切,而且還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均可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學習、測試和提問并尋求答案,教師也可在教室之外傳授知識或答疑,既方便了學生和教師,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網絡化教學使學校的教學活動得到極大地延伸和擴展,大大超出課堂的時空,給學生架起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讓他們自主協作、創新開拓地學習,是最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振林.基于Dokeos的“網絡營銷”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科技傳播,2011

篇6

結合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整合與創新。

1.信息技術與設趣激情的整合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關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激發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現代信息技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備了趣味性的特點,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高的價值。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能使學生通過電腦手段,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了積極性、主動性,能更好、更快、更難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例如:初三幾何《圓》第一課時,教學一開始,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一組馬拉車的畫面,車輪分別采用正方形、正多邊形、圓形……,畫面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為什么車輪必須是圓形的?讓學生迅速地進入本堂課的教學情境中。這時,學生一看,倍感親切,由此所設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本課的學習之中,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熱情。使學生“課伊始,趣亦生”。并帶著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圓》這一章節的學習、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整合,同學們躍躍欲試,言之有物,興趣盎然,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讓課堂充滿活躍的學習氛圍。

2.信息技術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整合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含義是很廣的,它包括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索新規律,得出新結論,直至提出新理論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是創新教學的歸宿。

(1)縱橫變通,拓展思路,培養學生應變能力。

例1:如圖1,設點C為線段BD上的一點,在線段BD的同旁作正ABC和正ECD,連結BE,交AC于M,連結AD,交BE、CE于P、N。

①問圖中有幾對全等三角形;

②試證明:AD=BE,ND=ME,NC=MC。

這是一個極平常的題目,但如果我們從運動的觀點進一步研究,問當ECD繞點C旋轉時,(1)中哪幾對全等關系不變?(2)中哪些等量關系不變?

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作兩個公共頂點為C的正ABC和正ECD,連結AD,BE。教師用鼠標拖動點D使正ECD繞點C旋轉,就能連續產生如下的圖形。不難發現ACD∽BCE及AD=BE的關系在運動中保持不變。上述圖(3)(5)是兩個常見的問題,但不少書上都是以孤立的習題形式出現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后,并不一定能對解上圖中(2)(4)題提供什么方便。而利用CAI來研究本題,情況就不一樣了,由于圖形是連續變化的,學生掌握的就不是孤立的幾個題目,而是一類問題,有利于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相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研究,就要分別畫出許多圖形,然后分析、判斷、論證,這樣花時多,難度大,又不易掌握。從這一思路出發,學生可以創造性地解決諸如具有一個公共點的兩個正方形等許多問題。

(2)展現過程,發展能力,把數學實驗引入課堂講“弦切角定理”時,利用幾何畫板做如下設計,可展示過程,以發現規律。

首先,可用電腦演示:當弦切角一邊經過圓心時,

①弦切角是多少度,為什么?

②∠CAB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D是多少度?為什么?

③此時,弦切角與它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有什么關系?

通過實驗,學生不難發現,它們都是直角。

接著,教師繼續演示并提問:以A點為端點,旋轉AC邊,使弦切角增大或減少,觀察它與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猜想:弦切角等于它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最后給出證明。這一展現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間,使學生不僅值得發現過程,而且領會到規律成立的依據,使認識進入一個又一個嶄新的高度。

3.信息技術與自主學習的整合

面對未來,我們現在的教育宜在開啟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揚學生的人格。只有使學生成為教育活動和自身發展的真正主體,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信息技術具有資源共享等功能,為學生提供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拓展了想象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營造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氛圍。也就是由信息技術創設一個好環境,即可以引導學生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包括了解數學史,解題思路和方法,同上答題;通過BBS、收發E-mail交流學習心得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而且讓學生把網上學到的知識輸入電腦,讓全體學生得到共享,這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要求。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發揮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反饋。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中學,在實踐中學。使課堂教學能充分地面向全體學生,廣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關心,增進同學間的友愛,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學會做人,也使教師在課堂中成為學生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交心的朋友。

4.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注意事宜

篇7

關鍵詞:網絡環境;基于問題;協作學習模式

協作學習是兩個以上的個體通過合作與交流,相互促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學習形式。他要求學習主體之間協同探索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其協作方式十分靈活可以是個體與個體,也可以是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可以是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學生與教師;可以直接交往協作,也可以通過網絡載體間接交往協作。這種交往與協作,既是學習信息的交流和研討,又是思想的溝通、心靈的碰撞、性格的磨合,有助于學生協同學習與工作能力、組織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個性的發展,團隊精神的孕育。

隨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人們開始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輔助和支持協作學習,協作學習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含義。傳統協作學習是師生或生生之間面對面的實時交流,局限于同一時空,而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可以跨越時空,共享資源,讓身處異地的學習者進行同步或異步交流、實時或非實時交流,極大地擴展了交流與協作的范圍、深度和廣度。學生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可以同伴互助、討論交流、課內外協作。教師通過網頁組織專題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展示機會,學生可以積極思考、回單和展示問題;學生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取知識,還可以從別人觀點中獲取知識。從而擴大學生視野,使知識與能力協同發展,綜合素質得到和諧發展。此外,學生也將不斷增強學習動機,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

這種基于網絡環境的協作學習模式,成為數字化環境中越來越受歡迎的嶄新學習形式之一。

協作學習模式的內涵

(一)協作學習的概念

協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協作學習主張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為各個任務,學習者以小組的形式一起進行學習,各自擔當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或解決某一問題。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借助他人(教師和伙伴)的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學習資料,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意義建構獲得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

(二)協作學習的特征

1.自我實現。協作學習鼓勵各抒己見,而且每個人都對他人的學習做出自己的貢獻,對他人的意見做出客觀的分析,容納與己不同的意見,從而辯證全面地認識世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學習內容不但要自我解讀、自我理解,而且要學會表述、學會傾聽、學會詢問、學會贊揚、學會支持、學會說服和學會采納,等等。因此,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學習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學生學習和交往的技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發展。

2.信息交流。學習過程是一種信息交流過程,是師生、學生之間通過各種媒介(口頭語言、書信、電子通訊手段等)進行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多層次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過程。這一過程中,參與者結成了多邊多向的人際關系網絡,在這個網絡體系中,認知與交往共建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際關系在教學中的隱性促進作用是協作學習特別關注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學習中交往。

3.平等合作。協作學習中,大家面對的是同樣的學習環境,教師不見得比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而且網絡的隔離性也免除了面對面帶來的諸多壓力。在這樣的“虛擬社會”中,可以平等對話,而沒必要考慮對方的身份地位。這樣對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更加有效。

4.人人進步。合作學習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呼吸自由的空氣,體驗自我的價值,感悟做人的尊嚴。良好的心理體驗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生心理的互補,新型的評價制度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的社會心理氣氛,突破了只能讓少數人“成功”的教學現狀,實現了教學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豐收”,從而真正實現了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5.團結協作。合作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團隊意識引導下的集體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學習結果以小組成績作為評價依據的方法,使學生強烈地意識到“我們相互依存、榮辱與共”,“只有我盡力了,大家才能贏,也只有大家贏了,我才能贏”。因此,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獨立打拼、個人競爭的學習現象,使學習過程建立在相互合作、群體競爭的基礎上,有效地形成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個體責任。

6.網絡情景。協作得以展開應該有激發討論的矛盾和問題,僅僅用言語描述的問題往往過于平面化,所以創設問題情境和任務情景就成為協作學習開始的引子。

7.整體效果。網上教師可以按照某種標準將學習者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共同目標的設置來保證和促進學習的互助、合作氣氛,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來評價每個成員的成績,所以協作小組中的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學習。

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科小組學習的基本元素

教學的四大元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與之相對應,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科小組協作學習通常有五個基本要素:學生協作小組、網上教師、教學資源庫、網絡環境、教學方式。(如圖)

1.協作小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的協作小組是協作學習的真正主體。協作學習小組既可以由教師按要求組成,也可以是自自由組成,特點是結構比較靈活;也有由網上教師組織的相對的協作學習小組。

2.網上教師。網上學科教師,也可以是教師群體,還可以聘請某一方面的專家,其職責是負責組織問題,評價協作學習的結果,組織討論,監控協作學習的過程,并且在學生無法通過協作或自學達到學習目標時進行有效的指導。

3.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庫不僅為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方便,更是網上協作學習賴以展開的基礎,沒有資源,教學就是無源之水。資源庫包括多媒體素材庫、課件庫、案例庫、題庫等。

4.網絡環境。環境主要包括硬件環境和組織環境。硬件環境是協作學習需要的硬件條件,具體就是指網絡環境。組織環境是指協作小組的結構,以及協作活動的展開而需要的軟件環境,如討論環境、文件傳輸界面等。

5.學習方式。在問題型學習模式中,主要采用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和問題探究式。自主學習是基礎,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協作探究,同伴互動,而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網絡環境為協作學習構建出最好的平臺

這里專門提出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式學習,并不是說它與傳統環境下的模式有很大不同,而是因為網絡環境可以更好的支持協作式學習。

網絡環境的特點優點:網絡環境可以避免傳統教學的時空間限制,傳遞信息方便快捷;網絡環境具有近乎實時的交互性;網絡本身是一個巨大無比的信息庫,可以借組網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網絡背景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不受人為環境控制,學生可以不迷信教師,大膽進行批判性地學習;網絡環境為解決協作學習在傳統教育環境下進行所存在的問題帶來希望,同時也顯示了它強大的教育功能;學生學習動機呈多樣性,學習壓力因素各異,而在網絡背景下的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網絡環境對學生來說是時空的解放,寬松的學習氛圍更可以使學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可以在學習活動中相互啟發、協作交流,學會交流與合作;網絡背景下的學習是一種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在獲取不同的學習資源時可進行比較,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益于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

網絡環境的教育功能:網絡環境加快知識更新速度;網絡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網絡環境能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有助于加強課堂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網絡環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信息庫,這使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大大超出他們所能直接體驗的生存環境。

這里所說的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式學習是指整個協作式學習過程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式學習需要從網絡自身的優點及教育功能入手,創造一個網絡協作環境。

網絡環境下協作式學習的開展

網絡環境下協作式學習的開展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步驟:

(一)劃分學習小組 明確各自責任

科學劃分學習小組是協作學習的前提。要想使小組學習達到“和諧互動”“分工協作”“公平競爭”,形成長效機制,必須貫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異質”有利于分工協作,揚長避短,互助互補,個性發揮,培養良好的協作習慣和協作能力;“組間同質”有利于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互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在分組前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學習習慣和方法等幾個方面采集資,根據具體任務、資源環境差異,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劃分學習組,使組員在性別、成績、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具有互補性。

在學習小組內,根據“揚長避短,協作分工,組長負責,角色互換”原則,小組長牽頭負責組內成員分工,明確成員在學習活動中的角色以及承擔的任務。小組內學生的角色和責任。

(二)創設資源環境 明確任務問題

1.建構基于網絡環境的資源平臺。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協作學習的物質基礎涉及到兩個相關問題:即交互平臺和資源平臺建設問題。前者主要涉及的是學習硬件,即平臺建設,后者主要涉及的是學習軟件,即資源庫建設。教師可以建設學習主題網站,利用博客、QQ群、BBS、校訊通等工具作為學習交流載體。進而建設學科學習資源庫,一方面利用好網絡資源,廣泛收集現成資源加以優化應用,其次是將學習資源做數字化處理又加以優化組合。

2.明確協作學習的任務和學習問題。小組協作學習源于小組完成共同的任務和探究共同的學習問題,因此,協作學習的第一步也就是明確任務。學習任務對學習過程具有導向和驅動作用。學生在接受教師的分組,明確任務后,應當明確集體共有的目標是什么,成功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即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明確經過研究調查,最后應得出什么樣的結果或結論。

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習問題,以問題作為載體,采用問題驅動整個學習活動。即“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做)”,問題探究的過程,要展示在網絡環境之中。

(三)制定學習計劃 組內協作探究

從分組到學習需要一個準備階段,使學習者融入協作小組當中。協作小組在明確了任務目標后,小組長帶領組員對任務進行討論,設計小組工作的進程、規則,并為每個人分配相應的角色,明確每個成員的任務職責,將成員個人的成果和小組的成果統一起來。

這一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關鍵,依據前測信息,創設問題情景,指導學生明確任務和學習目標,并將任務轉化為問題,通過問題載體,引導學生小組,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協作學習,實現教學目標。

1.規劃學習

(1)創設情境。協作展的條件是激發討論的矛盾和問題,教師作為主導者應為協作學習創設出合理的問題情境。(2)分解問題。將任務轉化為問題,思考大問題之中包括哪些小問題,需要做哪些思考工作,將大問題化為若干個相互獨立的小問題,以便思考探究。(3)分配角色。小組長為每個人分配相應的角色,明確每個成員的任務職責,了解自己以及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將成員個人的成果和小組的成果統一起來。(4)明確責任。協作學習的目的是使每個小組成員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一個更強個體,而個人責任是關鍵。因此,每個成員都要承擔部分工作,明確自己的工作與小組的成績息息相關。(5)制定計劃。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協作小組在明確了任務目標后,小組長帶領組員對任務進行討論,設計小組工作的計劃、進程、規則。(6)營造環境。良好的協作學習環境有利于提高協作學習成效。協作環境是為協作小組共同學習準備的,并不是獨立的個人化的環境。因此,教師必須創設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包括有協作小組工作、交互的空間,協作小組成員完成任務必需的資源。教師點撥指導。向學習者呈示或介紹相關資料,對學習者作必要培訓,使他們能夠正確地、充分地使用各種相關工具、資源。

2.協作研究

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1)收集資料、獲取信息;(2)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3)在小組內成果。這是學生協作研究的實施階段,在這里,根據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的不同,協作也有不同的協作內容和協作形式。協作的基本手段是問題解決和角色之間的交流。

3.教師角色定位

在協作學習組織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觀察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協作學習的主體。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交互,但只是作為輔導者。

4.學生角色定位

(1)學習活動的主體。小組協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同伴之間的合作探究,因此,學生始終是學習主體,學習活動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2)學習互助的同伴。小組成員之間要保證有充分的交互,充分的交互是協作學習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3)學習過程的參與者、體驗者和踐行者。

5.學習活動定位

(1)“問題驅動”。源于問題發現,經過合作探究,解決已發現的問題,而終于新問題的發現。(2)“知識建構”。學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支離破碎到系統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3)“能力修煉”的實踐活動。通過同伴互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可以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協作互動”。明確小組成員的哪些活動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小組的哪些活動可以繼續,哪些需要修改,最終提高小組成員的工作效率。討論、爭論、修改、完善,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5)“引導點撥”。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協作活動,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協作手段,鼓勵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活動中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必須及時地對學生活動給以相應的反饋,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

6.學習載體方式

在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中心,學習小組、教師之間,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主題網站、BBS論壇、博客、QQ群、微信等),以協作的方式開展超時空學習、討論、評價等活動,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的學科小組協作方式

7.組內協作流程

(1)圍繞小組承擔的任務,分解學習任務,分工到人。(2)在線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形成獨立意見,完成自己的任務。(3)與組內同伴在線交流,在同伴參與協作下修改自己的答案。(4)組織組內討論,形成小組成果。

(四)展示學習成果 交流學習體念

展示與匯總學習成果:協作小組以小組名義展示研究成果,并匯報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包括小組各成員的貢獻的描述。具體內容包括:小組成果展示;小組活動的計劃任務安排;小組各成員是如何完成自己任務的;小組是怎樣開展協作活動。

體驗與反思學習過程: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和總結成敗得失。

(五)師生互動評價 評學習成績

評價根據所提出的評價標準,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和評價主體,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評價。從內容看,大致包括:(1)對總的研究過程情況的評價;(2)對協作小組完成任務情況的總的評價;(3)對協作小組內部各成員完成相應角色任務情況的評價;(4)對協作小組總的協作行為的評價。

從主體、形式看,評價過程應包括:(1)所有學生對自己完成任務情況做出自評;(2)小組內部不同角色之間進行互評;(3)各協作小組對自己小組完成任務情況做出自評;(4)各協作小組之間對小組完成任務情況做出互評;(5)教師對所有學生的表現分別進行評價;(6)教師對各協作小組的表現分別進行評價;(7)教師引導學生或教師本人對總的協作式研究性學習活動情況進行總結性評價。

協作學習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以促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積極的關系。評價作為激勵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協作學習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教師的評價,教師對于個體的反饋比對小組整體的反饋更能激勵學生。

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學科小組協作學習模式探索

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的協作學習方式,首先是基于網絡的交互性強的特點上建立起來的,其次,是在新課程標準的合作學習的指導思想下不斷完善的,其中的具體操作方法還有待在實踐中繼續研究、考證。

參考文獻:

[1]趙建華,李克東.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協作學習的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0(04).

[2]寇巧靈,廖潔瑩,周曉陽.試論開放性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J].中國電力教育,2011,16.

[3]王少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協作式學習案例實踐思考[J].中小學電教,2011(11).

[4]陳繇.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方式初探[J].教育藝術,2011(05).

[5]解析.試論網絡教學的特點與模式[J].長江職工大學學報,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