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籃球課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籃球課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籃球課教學反思

篇1

【摘要】籃球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高中籃球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反能力,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當前高中籃球教學效果不容樂觀,過于注重學生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基礎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本文將以當前高中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對教學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中籃球;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在新課改的理論要求下,高中籃球教學需要將籃球運動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在一起,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團結合作的能力。針對當前高中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師從實踐出發,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完善教學設施、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

一、高中籃球教學的現狀

高中籃球教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水平效果不明顯,教學質量差強人意。以下將對當前籃球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

1.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

在各科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籃球教學也是如此。但是當前高中籃球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術性動作,多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不斷進行技術講解和示范,學生的自主實踐時間少,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地位的作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沒有結合在一起,學生無法了解實踐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

2.教學設施不完善

籃球教學場地設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籃球教學過程中,存在為了學校改革將籃球設施隨意挪動的情況。部分學校籃球設施不健全,沒有及時對設施進行保養和更新,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籃球場地是進行籃球運動的基礎條件,只有保證場地的建設滿足實踐需求,才能更順利的進行籃球教學。

3.教學模式單一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完善現有的理論管理體系,應用多種教學方式。當前籃球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的情況。在籃球教學中,老師經常采用先理論教學,而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實踐的方式。該教學方式總體上提升了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會厭煩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4.過于強調技巧教學

受其他教學形式的影響,籃球訓練教學理論教學少,更多的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多以技巧性教學為主,能力強的學生興趣比較高,能力一般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差。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會對部分籃球技巧進行講解,但是忽視了對技巧的鞏固,導致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如何提升高中籃球教學的質量

針對當前高中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升教學質量,要求籃球老師從實踐出發,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下將對如何提升籃球教學質量進行分析。

1.確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針對當前籃球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地位不明顯的情況,需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當前實際學習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確定學生的主導地位,明確教學方式。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型,逐漸引導學生投入到實踐運動中,創新教學理念。在《單手臂投籃》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明確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原地單手投籃有正確的認識,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該技術的認識。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有助于按照自身需求進行適當的訓練,提升自身籃球技術,發揮自身主體性地位。

2.進行小組教學

教學模式單一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籃球運動最重要的是考慮到團隊合作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學生的籃球實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保證小組成員實力勢均力敵,不存在實力懸殊的情況。其次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適度的自由,有效的將學生對籃球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三步上籃》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辱觀,小組成員在運球、傳球過程中需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加強組員間的合作,掌握三步上籃技術特點,每個同學都需要進行適當的訓練。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表達和交流,找到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式,最終提升自身素質。

3.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在籃球實踐課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體現出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原有的而教學評價多以技巧評價為基礎,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現有的教學模式要求下,需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保證評價體系的多樣性。增加互相評價的形式,針對團隊合作中,不同學生的表現能力,可以讓學生對他人的實踐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技巧鍛煉,需要加上日常訓練效果、上課態度及出勤情況,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衡量,保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改善籃球場地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進行籃球有效教學的基礎,需要針對當前設施不健全的情況進行統一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現有的籃球場地基礎設施,重視體育教學,促進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需要做好教學設施保養工作,對籃筐、籃板進行定期的養護,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性。只有重視體育教學設施,才能促進高中體育的順利進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針對當前高中籃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為了提升籃球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從實踐出發,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需要重視籃球基礎教學,加大資金投入,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性。同時需要改變當前籃球教學的現狀,對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反思,改變教學方法,進而提升籃球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俊,張志宇.高中籃球課教學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2):200-203

[2]朱興祥,方曉云.高中籃球訓練教學有效性探索[J].學校體育學,2013(13):90-93

[3]王龍,李宏宇.提高教學效果,重視育人功能—————簡要論述高中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00-102

篇2

【關鍵詞】體育課;現狀;原因;建議

一、高中體育課現狀

1.體育課開課率和開課節數調查。據筆者對我縣三所高中調查發現,所有學校均能正常開設體育課,只是教學質量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高中相對開設的好一些,因為學校經費、場地、師資相對要好,大部分還是每周上2節課,雖然能正常開課,但是開課率不等于上課率,有些學校在書寫計劃和課程安排時仍按照每周2課時做計劃,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并沒有上滿課時,學校經常挪用體育課的時間,而且在上課時,體育課教學只是一種低質量的、放羊式的教學形式。

2.高中課外體育活動與課余訓練。①課間操開展情況。課間操在每天進行的都占98%,說明課間操開展的很好,因為各高中學習任務比較繁重,而且課外活動幾乎沒有,而且據訪談和實地考察可知,課間操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全國第二套廣播操,盡管在組織時間方面要求較為正規,出勤率也能夠保證,但學生做操的質量很低,如學生動作不到位,流于形式,紀律松散,這一現象應引起注意。這一問題可以充分發揮班主任對學生課間操的督導和檢查作用,以提高課間操的質量。

②高中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在課余訓練隊伍中,田徑隊訓練占37%,這主要是因為周口市每年都舉行一次市級運動會,所以每個學校為了參加運動會選拔人才,都進行訓練。高三加試隊占55%,在籃球和足球隊中各占9%,所有的數字表明,課余訓練開展的不算太好,只有高三加試隊開展的好。許多學校的代表隊,并不是常年開展課余訓練的,而是學校在接到上級比賽任務時才臨時組織課余訓練隊,尤其是田徑隊。而籃球隊、足球隊大部分是學生自己或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形成,是一種是零散的,無組織的局面。

3.高中體育場地和器材。高中有籃球場地占98.8%,排球場占84.5%,田徑場占100%,這些都是傳統項目的場地,現在的網球、羽毛球、游泳館等都沒有,這說明教學一直以傳統項目為主,但在傳統項目的田徑場地,大都是200米場地。

從器材配備情況分析,完備的學校沒有,基本完備的學校有占很小的比例,缺乏的學校占63.6%,加之學校已有的體育器材不斷老化、損壞而逐步減少,已經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順利開展。在調查中還發現,絕大多數學校沒有給體育教師配備體育服裝,只有小部分的學校每年能夠給體育教師進行服裝配備。

這些都說明了高中相關領導及教師對體育的認識并沒有達到很高的程度,在實際工作中也未把學校體育放在一種重要的位置。

二、原因分析

1.學校重視不夠。普通高中升學壓力大,重視高考科目教學,而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要求就不如高考學科那么嚴格。再加之學校每天上9節課,沒有安排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學生鍛煉時間太少。行政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漠不關心,只對文化課感興趣,只抓語數英教學,無視學生體育活動。對體育課多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數年不聽、不看體育課是常事。學校的行政會幾乎沒有一次討論過體育活動的事宜。

2.學生不喜歡體育鍛煉。首先,從客觀上講,體育教材內容重復單調,在目前實施的體育教學大綱中,各年級教材內容大同小異,反復重復。根據調查,結果表明約有76%的學生認為每年體育課的內容都大致相同,沒有什么新鮮感,和其它學科形成比較明顯的反差。客觀上顯得體育教學內容更加乏味,學生學習主動性及興趣都不高。另外,由于場地器材不足,難以在教學中傳授和開展學生喜愛的運動,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從主觀上講,受傳統文化影響,家長、老師和學生認為,體育好和差不要緊,關鍵是文化成績要好,體育課可有可無,這種思想嚴重影響體育課的教學效果。還有一部分學生把體育課理解成一種歡樂的“玩”,對體育課一些比較正規的技術學習就會感到生疏和失望,易產生厭怠心理。

3.體育教師不重視鉆研業務。多數教師對學校開展體育課教學工作認識不足,認為體育教學可有可無,在執行過程中由于行政監督及重視程度不夠,教師也就產生了對體育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錯誤認識,使體育教學不能很好地開展;教師備課95%都能按時完成,但不足15%的教師能按教案上課,通過座談得知,80%多的教師認為備課是為了應付各類檢查,課后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也基本上是把教案中的教學任務提出來,籠統的概括一下(客套話),真正進行二次備課的只有一人,學校對體育課上好上壞一個樣,上與不上一個樣,隨之上課開始散漫。備課本每年都“依舊如故”、“換湯不換藥”。另外,多數體育教師不認真鉆研教學方法,教法單一,態度粗暴,在教學中不一視同仁,對學生的要求脫離實際;把體育課當成“自習課”,玩一玩,放松一下,使得體育課名不副實。

三、建議

1.加強與改進課外體育活動。運用多種訓練手段,提高訓練效益,充分發展受訓學生的個性。

2.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場地器材。高中體育場地缺乏,硬件設施差,場館貧乏,必須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改善場地建設。

3.加強新興項目的引入。新興項目的引入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做中學、而不是學中做,增加趣味性,使課程更加生動,新鮮,給傳統的項目注入新的活力。

篇3

關健詞:學科知識 巧化 思想問題

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地進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課的地位卻顯得有點“尷尬”。一方面,它擔負著智育與德育的雙重功能,地位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它的教育對象――學生卻并不十分領情。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普遍印象是抽象、空洞、枯燥。因此,要徹底扭轉這一局面,改變思想政治課的尷尬地位,首先要利用政治學科知識、學科魅力來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他們覺得政治課不再是可敬可畏,而是源于生活,源于實際。因此,怎樣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做到三貼近,使學生樂意接近和接受,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就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課教學來巧化學生思想問題略陳己見,以求拋磚引玉,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這學年我們開的是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對于哲學的認識,百人百見。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于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求一個且要的解決”這樣的學問叫做哲學。不管大師們怎么去定義哲學,我所關注的是怎么把相對抽象的哲學思想傳授給我的學生,讓他們真正感悟哲學,體驗政治課的魅力,能解決自己的思想問題,做一個更加睿智的人。

案例一:利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解決校服著裝問題

這段時間,學校一直強調學生的校服著裝問題,作為班主任雖然再三強調,但是個別同學卻不能做到自覺自律。在講到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這一課時,同學們對于教材能理解,我就很快結束課程與同學們聊起了最近的籃球賽,我說道:“同學們,這倆天的籃球賽怎么樣?”我一開腔,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我們每天下午都看,給隊友加油助威!”“XXX班的同學搶籃板好厲害,個人能力很強!”“XXX班能取的好成績是因為隊友之間的默契,那前鋒、后衛、中鋒之間的默契那不是蓋的!”見到同學們興致高昂,我就趁熱打鐵:“那個搶籃板的同學是他們班籃球隊的一部分嗎?同學們楞了一下隨即明白了我的意圖,有同學小聲答道:“肯定是一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關鍵的部分!”“非常好!某某同學對咱們這節課的理解非常透徹!”“是呀,他是關鍵部分,其實咱們每個同學都可以成為咱班的關鍵部分,看看咱們身上的校服,你是那個關鍵部分嗎?這個關鍵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咱班的發展,同樣也可以是一塊短板,咱班的形象就是這一倆塊短板決定的呀!”而不穿校服的同學此時慢慢低下了頭。看到此情景,我開始轉移話題“剛才同學們說到籃球隊隊員的配合默契,才取得好成績,這體現了什么哲學原理呢?”“老師,我認為是部分之間的順序或者說……”該同學不好意思地了撓撓頭。“其實呢,光有部分是不夠的,部分之間必須有一種有序、優化的狀態出現,整體的功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我補充到。同學們一下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他們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呀……”“對呀,咱班光有同學是不夠的,還需要的是同學之間的團結、有序、積極的氛圍,那咱們班才會走得更遠,發展的更好,希望咱們都能攜起手來,為振興咱班盡自己的一份力!”

案例二:利用真理的條件性及文化對人的影響解決女生宿舍相處問題

篇4

關鍵詞:學校體育 學習興趣 學習樂趣 教學氣氛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一身體練習為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為內容、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的課程,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如何選擇體育課程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體育課,是我們每個高中體育老師關心的問題。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從實踐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興趣,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提出探究性問題

在教學中,用1-2分鐘的時間來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好奇心,從問題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探究。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去思考探究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如,在上籃球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單手肩上投籃的技巧,我們依次提出問題。NBA和CBA的一些比較出名的球員是怎樣投的呢?同學們可以試一試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較分析哪位同學投得好一些,為什么會投得好呢?等等……

二、培養學生興趣

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感受到快樂,我們首先必須從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入手,讓學生喜愛體育課。以問題帶動興趣,以興趣解決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針對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這一種手段,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學生必須去服從的形式。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比賽的方式等進行鉛球、蹲鋸式起跑、背越式跳高等項目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上體育課,在“玩”中學會一些基本的體育技巧,這這既使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動作方法。又讓學生養成了對體育課的興趣。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選擇課堂內容時,無論傳統的體育項目,還是新興的體育項目,只要學生喜歡,并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身,又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愉悅,我們都可以選擇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

三、體驗體育課樂趣

學生通過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達到一定要求后,就轉入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成功感”的增強會對其興趣而產生和保持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不斷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用欣賞的、肯定的目光對待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四、重視理論課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學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傳統的體育理論課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使用電腦等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但如何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體育理念,是當前高中體育老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多媒體的使用,對于我們上好體育理論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當前各高中學校的體育課來看,大多數學校的體育理論課只選擇在雨天進行,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方法單一,這就導致匆忙中上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令學生昏昏欲睡,此時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當前的體育理論課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五、創設和諧教學氛圍

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氛圍的創設,需要教師合理組織和誘導。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動腦思考,發揮想象,讓學生積極參與。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要注意高中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比如在授課時,根據學生前半節課注意力集中,后半節課則情緒高漲的特點,可把新教材內容的講授安排在前半節課,將一些游戲性較強的內容安排在后半節課,這樣必將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六、思考與練習

讓學生課后加強對本次課的思考與反思,結合現實生活去感受體育對學習和生活有多大的幫助。并通過每天的課外活動對所學動作、內容進生動活潑復習,以加強學生記憶、提高動作質量。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知識和方法,并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的基本活動技能。

在教學中,我們首先提出探究性問題,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思考和學習熱情。然后,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運用一些有趣的、游戲化的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參與。當學生的參與熱情被調動起來后,就轉入正常的教學活動,從學生簡單的動作到動作的形成,讓學生整體地自主地接受和學習,在學生技術掌握到要求的水平后,采用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充分體育運動的樂趣,體驗失敗與成功、身體疲勞與心理快樂等不同的情感變化。再后,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健身價值,指導學生利用體育運動健身的基本方法。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對體育項目的學習和體驗,逐步形成對《體育與健康》課的認識,懂得終身體育與自己人生幸福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閆文勝;淺談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中國校園文學:教育教學研究》

[2]陸明;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J]

篇5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標;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356-01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體育教師要將自己置身于新課程改革整體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業和專業發展為基礎,以全面培養合格學生為出發點,從更寬廣的社會、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及時深刻地總結、研究教學活動中,涉及到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

1.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師生關系實際上成為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絕對的權威,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傳統的教育觀使廣大教師習慣了按自己的思維定式,嚴格要求學生的意識、習慣和行為"規范化"、"格式化"。新課程實施后,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首席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首席引導者",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愛好,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和團隊意識、開放的胸懷、堅定的意志,實現現代文明的展示與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目的。

2.正確把握"淡化運動技能"

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教學中,在保證學生健康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競技運動技術的難度和強度,即"淡化運動技能",這樣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運動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部分體育教師進行一些運動項目教學時,過于注重運動參與,而對運動技術、技能只是簡單的介紹、學習,學生根本不能完全掌握。更有甚者,給學生一定的器材后,讓學生在指定的場地內自由活動,自己則做起"牧羊人"。如有些教師在進行籃球、足球和排球課教學時,發給學生球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既沒有相關的技能練習,也不進行必要的規則學習;而學生就象進入大海的魚兒、天空的鳥兒,歡快無比。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背道而弛。

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三大特征之一實踐性明確指出:通過身體練習來全面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健康水平,掌握科學鍛煉方法和一定的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在離開運動技術、技能的情況下,學生的運動水平勢必不高,其運動的生命力無疑不會長久,終身體育的教育也只能以失敗而結束。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確理解、掌握運用"淡化運動技能"這一教學新理念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擁有終身體育意識!

3.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通過新課程培訓我們認識到了新教學教法和設計的新理念。

3.1要創新。教學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教材,對知識點,內容設計,教學評價等,做到有效的創新,才能賦予教學充實而富有個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師的教法新穎,學生也才會更有創新意識,學生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3.2要清晰。教學思路、線索、過程清晰。這首先取決于老師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實了,教學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還要在備課時進行大量充分的準備,理清教學脈絡。

3.3要貼近生活、社會、學生。枯燥乏味,難于理解的教學是課堂大忌,以致學生對課堂失望,老師對學生失望,形成惡性循環。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當我們俯下身來,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從中取材,與自己的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這將大大有益于教學。

3.4要靈活。教學內容、過程、教學評價靈活。我們體育老師帶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學都是一種模式,一成不變,講到最后,自己都會感到味同嚼蠟。對學生的發展和老師的教學,都是談不上有所促進。但是課堂教學也不能夠花哨過頭。新課程里講的分層教學,主題教學,自主探究式、分組協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種教學評價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學習之后感到獲交益良多。最終我們教學要達到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4.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指出:"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創造了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從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能、技術和學生出勤兩方面來進行。這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忽略了教學評價中督促與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及通過反饋改進學習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按分數考核的方法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帶來一定的負作用。其典型的例子是:先天性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有較好的成績,而差的學生似乎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理想的成績。久而久之,容易使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原有的興趣和信心,產生失落感,甚至出現厭倦和恐懼心理!

篇6

【關鍵詞】高中體育;自主學習;積極性

一、教給學生學習體育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

要讓學生感受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由于新課程標準確立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體系,對于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課程標準并未做出詳細的規定,這意味著對每個學生來說,實現目標的途徑可以是多樣的。例如提高力量這一目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無條件的學生可以采取俯臥撐、引體向上等練習方法。總之,自主學習可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從過去被動執行教師的教學計劃轉變成主動完成學習目標,從而加強了責任感,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時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合作學習法

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學習也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可以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小組,一起探究、練習,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達到鍛煉的目的。合作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的靈感,獲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體驗。例如:在組織低年級學生跳繩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

這樣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跳繩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凝聚力,達到共同進步提高的目標。

3.創新性學習法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性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年時期就常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或手里的一切東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沙灘上、山溝里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并使他們形成創新性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體育課堂是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經常給學生提供創造活動的機會。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游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景中產生。

4.探究式學習法

要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提起探究式學習,會給人一種很高深的感覺,似乎只有科學家才有探究世界奧秘的本領,小小一個學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實,探究行為是兒童的一種常見表現,他們從小就愛問“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們的忽視,不愿意去回答他們提出的看似簡單、荒謬、愚蠢的問題,從而使兒童越來越少地問“為什么”、越來越少地探究這個世界。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用最明確的結論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學生只要照著做就行了,不必問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就越來越淡漠。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去進行探究。

二、要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高中體育教學應該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引導學生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原因和動力所在,沒有興趣可以說一切的學習都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積極的態度,用充滿激情的語言來給學生以和諧快樂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體育帶個人的樂趣,這樣就能被學生以充分的機會沒讓他們在體育教學中學會表現自己,要學會適度的鼓勵,通過多種具有有效性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更不能有教師本為使自己變成學生的對立面,而是教師應變主宰為主導,自己是一個引導學生很好學習的角色,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愉悅中認識到體育教學的樂趣,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運動中體會活力和熱情,并適當地讓他們展示自己,給他們一個充分表現其才能的機會,在學生中讓他們去發展其個性,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以及自己的愛好,比如有的同學喜歡籃球或者排球,有的喜歡踢毽子和打羽毛球,等等讓學生的喜好在教師的心目中做到有數。

另外,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老師要根據體育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結合學校具體的環境設施諸如學校場地、器材等因素,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整體設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探討、互相觀察各人完成動作技術等方式,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篇7

1.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傳授,教會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

體育教材是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學習的主要教學資料,體育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體育教材是學生學習體育的基礎。重點應指導學生了解體育教材的知識結構,讓他們知道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指導他們邊閱讀、邊思考、邊比劃、邊練習。使學生對體育實踐內容有一個粗略的印象。體育教科書中的插圖和圖示有完整動作圖、分解動作圖、輔助練習圖、練習方法圖、游戲方法圖、戰術配合圖及衛生保健知識圖等。它們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有效資料,教師應指導學生看懂體育教學資料中的插圖和與圖示的內容動作順序、動作路線及技術要求等,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自學能力,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與運動技能。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的學習,教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例如如何看懂武術動作路線圖和籃球戰術圖表等,讓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有一定的體育知識素養。

2.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2.1能力是知識、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學條件和實踐途徑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綜合心理特征。體育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并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煉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體育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服從于目標,服務于目標,教學手段上注重誘導、激發、調節與控制,在不斷改進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自覺參與主動投入,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感受喜悅,促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2.2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為納入終身體育行為方式,拓展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為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2.3在體育教學設計中,要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總目標要求,認真研究各模塊學習內容及實現目標,對每個內容和目標進行三年、一年、學期統一計劃和教學設計,使每個模塊在每節課上,實現更好、更有效地分層次實施。在計劃的設計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體育興趣愛好,選擇搭配教材。對于同一模塊或同一節課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體育基礎不同,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彈性學習目標,提供時間和練習內容,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體驗成功的喜悅,每節課學有所獲,保持興趣。

3.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每一模塊教學或每一節課上,都要想方設法地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包括生動活潑的語言、形象詼諧的講解、規范的示范動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自主學習活動中,促使學生體驗體育的快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以競賽活動誘導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使學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動活潑的發展。

4.開展競賽培養學生的興趣

學生對體育課有無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誘導和培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好勝心強,將教學內容融入生產勞動中,例如課題“播種”、“豐收的場面”等,使學生對勞動產生間接興趣。而學生對體育活動直接的興趣來源于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賽活動,無論多大的學生都如此,教學時學生自主地進行游戲競賽活動,情緒特別高漲,競爭特別激烈,對其生理機能有積極的影響。活動結束后讓學生意猶未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此教學,不僅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享受運動的樂趣,也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得教學成功的喜悅。

5.堅持常規教學

傳統的常規教學,是實施體育教學的基本手段。學生平時習慣的養成,體育知識的積累,身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體育技能的逐漸完善,都是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應堅持常規教學,逐步同化和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的鍛煉習慣和技能水平逐年提高,三年的實踐證明:常規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6.不斷學習,強化教研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新事物不斷涌現,教師要經常學習,不斷完善自我,以此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技能水平,了解新運動項目的發展,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努力使自己站在本學科的最前沿。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更科學、更先進。

7.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

提高師德修養,增強工作責任心。教師的品德、事業心和責任感決定其能否勝任學校教學工作。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能力再強,業務水平再高,如果沒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沒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心,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就不會把學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自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而且要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篇8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師;轉變

The researc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gym instructor to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gym instructor's transformation

Wu xiaowei Xu pengfei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omoted in recent years for the ordinary training school 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ncreases unceasingly, It has provided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school.The school level enhancement, caused the gym instructor when carried on th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ain body, in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content has all had the change, corresponding also had the new change to gym instructor's request, how the gym instructor has carri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how completed the quality sports teaching well the goal, is question which needed to solve with emphasis.

Key word: Quality; Gym instructor; Transformation

近年來,全國各地由中專學校升格為普通專科學校或高職院校的學校不斷增加,這對于實施我國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都有重要意義。隨著教學層次的轉變和提高,為學校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體育教師,如何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上做出改變和提升,促進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一、中專體育教師向高職體育教師轉變理念

1、教學主體轉變

中專體育教學階段,對象大多是初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思想還不太成熟,身體處于快速發育階段,體育教師要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促進身體健康發展。而高中畢業生大多已經成年,在身體素質和思想上已經基本成熟,經常鍛煉的學生已經形成一項或者兩項體育鍛煉的習慣,怎樣讓學生的習慣得到延續并且提高,是體育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2、教學方式轉變

在教學方式上,中專體育教學注重學生技能培養,而在理論知識方面則稍欠缺,這樣導致學生學習的深度不夠,不利于其體育習慣的養成。學習技能時,由于中專學生的年齡結構,教學方法主要以講解和示范為主,進行簡單技術動作的學習,理論和實踐教學不夠深入。而高職學生思想比較成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強,因此體育教師要運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加強理論知識的講解,提高講解的深度,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進行技術傳授時,可培養學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包括領導能力、自學能力等等,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教學內容轉變

由于高職學生的特殊性,體育教師除了要增加所學項目的難度和深度外,在內容選擇上可選擇一些有創造性的新項目,比如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娛樂性、多樣性、創造性、新奇性與冒險性的休閑運動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中,體育教師可進行一些休閑體育項目的開展和傳授,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其體育休閑意識,為體育生活化打下基礎。

二、升格后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科研能力

當學校由中專升格為大專后,學術科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搞科研是每個大學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對體育教師也不例外。體育教師要樹立科研意識,增強科研能力,多參加講座、學術交流教學研究等科研活動,增強從事科學研究的自覺性,克服“科研神秘論”和“科研無用論”。同時,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要有意識地從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并主動運用科學知識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使自己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從而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跟上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

2、提高體育技能

高職體育教師要有更高的體育技能,這樣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高職學生接受能力強,初步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教師要強化這一養成的習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要有更高的技能,使學生學習更加全面,為終身體育服務。同時,體育教師要注重新技能的培養。隨著我國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出要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相結合,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體育教學,促進教育的發展,適應信息化對教育的新要求。因此要重點培養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3、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后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后天的教育和環境對學生心理素質有著很大的影響。高職體育教學目標是“健康第一”,而健康包括心理素質培養,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體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克服學生不良個性心理,通過加強橫斷面知識輔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等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問題學生得到轉變,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要滲透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意志品質的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4、提高學生社會體育指導的能力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群眾體育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對體育項目運動認識不足、技能和方法不具備、健身活動缺乏必要的組織和管理等,其嚴重影響著我國體育健身全民化的發展。而目前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體制還不夠成熟,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相對比較缺乏。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注重學生體育指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步入社會后,在全民健身中能比較有針對性地切合實際地進行指導,使練習者采用正確的方法去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通過指導,還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減少體育鍛煉的負作用,以保證健身活動的正常進行。這樣可以把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不僅深入到社區群眾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中,幫助群眾學習體育“一技之長”,培養其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方法,使之終身受益。

中專院校升格為大專院校是學校發展的良好機遇,體育教師要抓住這一機遇,深刻體會大專院校對體育教師和教學的理念,適應大專體育教學的要求,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義.對高職學生體育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 0 0 3(3):71―72頁

2、閆雪鋒.對中專升格為高職后體育教學的反思[J].教育與職業.2009(10):184頁.

3、楊蜀瑩.高職體育教師培養的新內涵[J].中國成人教育.2009 (1 ):88頁.

4、張玉環.中專學校升格后老師面臨的挑戰[J].醫學信息. 2011(2):849頁.

5、徐晶.中專升格高職的社會背景透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09(6):33――36頁

作者簡介:

篇9

觀點1:讓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成為二中辦學的亮點。

設置有鮮明特色的課程,能夠使學生置身于豐富的知識環境之中,為其后續學習和研究指引正確方向、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一個學校是否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將是學生是否選擇這所學校學習的重要標準。北京二中立足校本、理性思考、開拓創新、大膽實踐,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課程自,在國家課程方案的總體框架下,逐步構建“階梯式模塊”結構與“生成性”課程體系。我們在課程內容、課時長短等方面作了部分調整,還提供了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的選修課程,并加強技術課程和特色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我們積極探索特色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建立課程的生成機制,課程不再是靜態的知識呈現,而是在師生交流和互動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地創造和擴展著新的經驗和意義。

觀點2:理想的學校課程結構應該是有選擇性的。

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是針對國家規定的必選課程與學生的特點而提出的,它要求學校課程以充分的靈活性適應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以顯著的特色性適應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方向,以多元的選擇性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并行的層次結構中,學校課程即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最能體現這一特色。面對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二中充分挖掘教師、學生、校友、專家、社區、高校等各方面的力量,開發實施“階梯式模塊”結構與“生成性”課程體系,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例1:二中的校本選修課程按學生基礎和課程難度按“階梯式”設置。一是全員性參與的普及型校本選修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二是需要進行選拔、具有一定的專業特色的社團活動課程。使學生在選擇中形成規劃人生的意識。

二中立足校本,精心設計了“文學與藝術”、“科學與創新”、“技術與生活”、“人文與社會”、“體育與健康”五大類約170門校本選修課程。除了本校教師任教,還有中科院講師團、大學教授、集團老總等擔任客座教師。作為導向性的安排,我們還明確要求,學生三年中選修課學習至少涵蓋上述五個類別中的兩個。

具有一定專業特色的18個社團,適應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我校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奧賽社團總人數約530人次,反映了學生對科學的較高層次的追求。除此之外,本學期還提供了100門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課程,經學生選報后實際開設選修課43門,研究性學習課題組33個。另外,學生還自行申報組織了“演講”等3個社團,自行申報研究性學習意向課題十余個,自聘導師開展課題研究,其中高二(3)班趙英為同學就選擇了同班同學的母親作為其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導師。

例2:除9科考試科目外,其他學科全部實現“走班制”選課教學。如“體育與健康”學科,根據學校體育教師的特長和學校的條件,在高一年級男生中開設籃球、排球、武術(跆拳道)3個項目,在女生中開設籃球、排球、形體、武術(跆拳道)4個項目;高二年級男生中開設籃球、羽毛球、武術(跆拳道)、高爾夫球、民族傳統4個項目,在女生中開設籃球、羽毛球、武術(跆拳道)、民族傳統4個項目。實行“三三四”排課,即每3個班或4個班同時上課,有6位老師的特色選修項目可供選擇。

其他學科已經開設的選修課見表1。

觀點3:開發實施“階梯式模塊”結構與“生成性”課程體系。

課程的生成性表明,課程不再是靜態的知識呈現,而是在師生交流和互動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地創造和擴展著新的經驗和意義,強調了培養學生塑造自己人生的價值和能力。

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強調“生成性課程”的性質和內涵。

第一,把“課程”當作動詞使用,看做“學習和體驗”的總體。若把“課程”當作名詞使用,理解為“教材知識體系”,自然就不會有所謂生成的課程。二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基礎理論體系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緊密結合,根據每學年的實際情況與需要,動態地生成各學科的校本必選課程和校本選修課程。

第二,生成性課程并不排斥“教材”的使用,對生成性課程來說,教材只是供學生建構、創造學習經驗的一種媒介、素材或工具。同樣,生成性課程也并不排斥教學“計劃”和“教案”的使用,因為沒有“預設”就沒有“生成”。這里的“預設”不僅僅包括“教材”、“教學活動方案”,還包括教師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能力傾向、個性特點的了解,對學生行為意義的敏感與理解,對普遍性、長期性教學目標的宏觀把握等,這些都是生成性課程的基礎。

第三,僅有“預設”,不見得就有良好的“生成”,課程的動態性是有條件的。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得既不完全取決于教材上寫了什么,也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際做了什么,取決于學生是如何與教師、教材、同伴及周圍的環境交往互動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具有充分的互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習活動富有創造性的時候,才有“學習經驗”的生成,才有“課程”的創造。

例3:“長短課”的安排。我們在必修、選修課程的教學時間上均嘗試了“長短課”的安排,其中長課1小時,短課45分鐘,基本上每門學科平均每周安排1個長課時。“1小時課”是第一次嘗試,這種安排并不是簡單的學習時間的延長和內容的增加,而是要更多地體現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內容的整合、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入上。什么內容的課適合用在“長課”,什么內容的課適合用在“短課”,要有效益分析。一些難度較大的課、實驗課以及學科特色課都列入長課時安排,如語文開設的《閱讀》課程,數學開設的《發現數學美》探究課程,英語開設的《英美文學欣賞》課程,物理、化學開設《科學探究與實驗》課程。除了必修課外,一些注重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選修課都嘗試使用1小時的課時。

例4:在藝術領域的課程設置中,樹立大藝術觀。北京二中具有較為濃厚的藝術氛圍,音樂和美術課程具有扎實的基礎,場館建設比較完備,舞蹈和管樂己經形成特色。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陸續增加了每周五早晨的音樂理療、高三年級的瑜伽與心理健康課程、校園內每天一支世界名曲的音樂鈴聲、陶藝課程和繡藝課程。高二年級學生自發組織的“搖滾”社團和“經典音樂演奏”小組等等。它們與二中優美的校園氛圍一起,不斷地滋養著學生的藝術素養。

例5:落實了義工制度和職業見習制度。二中以制度的形式,落實了義工服務和職業見習活動,使學生通過真情實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學生進一步關注生活與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新與實踐的能力。這與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非常吻合的。

觀點4:建立適合實驗教學與個性化發展的系統化實驗室。

實驗教學的發展,既是科學領域教育發展的基礎,也反映了科學領域教育發展的成就。如果形象地把學校的實驗

課程設置比喻為給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餐飲:那么過去的實驗課程設置是同一個標準,是“標準餐”盒飯;隨著改革的進展,出現了內容更豐富的“套餐”;隨著學校實驗室的增加和實驗條件的完善,我們提供了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的“自助餐”。2007年初,二中建成了理、化、生“自制餐”實驗室。在實驗的方式上,也經歷了驗證性實驗、互動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小組合作實驗、自主實驗,到現代化的專業實驗、數字化實驗,以及一個學生的實驗室。

例6:學生可以進行“自制餐”實驗。二中將理、化、生自主實驗作為選修系列,學生完成6個自主實驗后,即可獲得相應的校本選修的1學分。“自制餐”實驗室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的場所,學生自己做項目設計、自己實施、自己驗收結果、撰寫實驗報告。老師只是提出意見建議,協助學生準備實驗儀器和設備,指導學生注意安全。能夠進“自制餐”實驗室工作,天長日久,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例7:一個學生的實驗室。本學期,我校第一次為一個學生建立了實驗室:“李漢歌工作室――蜘蛛生活習性研究室”,為他從事蜘蛛研究提供二十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是北京市第一個以學生名字命名的個人實驗室。實驗室配備了計算機、切片機、顯微鏡、溫控飼養箱等設施及相關的中英文圖書資料。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學校將根據實際需求,為實驗室增添必備的設施,未來實驗室還要添置生態箱。看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李漢歌正在籌劃新的研究方向。給一個學生建立了實驗室,無形中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種教育,是一種引導。只要學生有愿望,學校有能力,我們就會創造條件來滿足學生的需求。

觀點5:“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上的科學學習觀,而不應長期作為獨立的課程開設。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研究性學習是新設立的一門課程,可以看出國家的重視程度。研究性學習應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上的科學學習觀,是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所有的課程中都應該融入,而不是與其他課程相區別而獨立開設。它不能靠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課程來完成,它是一種學習方式,應貫穿于所有學習的過程中。它是一種學習意識,應成為所有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和習慣。它不是在特定階段的一種成果,而是反映在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轉變給學習帶來的效果上。

例8:研究性學習現實課堂與網絡平臺相結合。我們改變了以往簡單的以課程形式開設研究性學習的做法,而將研究性學習融入日常學習中,但仍然要有開題和結題,要體驗研究性的學習過程,而且其過程要和日常學習緊密聯系并有所促進。本學期高一年級的研究性學習依然是導師帶研的方式,校內安排1.5課時,校外安排1.5課時。導師指導學生完成選題、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過程,體驗研究性學習帶來的學習方式的轉變。而高二年級的研究性學習將現實課堂與網絡平臺相結合,用網絡來指導和監控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網站主頁包括:課程管理、校園動態、研究指南、課題申報、過程與交流、成果展示、成績查詢、社會評價等功能。

觀點6:“通用技術”課程,需要有較長時間使學生接受技術教育,逐步形成對技術的理解和遷移。

技術的遷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高中三年、甚至到大學的學習中不斷地實踐、遷移、再實踐,形成技術素養,從技術的使用能力拓展到理解能力、設計能力及創新能力。

例9:“通用技術課程”提前開設。我校在高一年級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使學生能有較長時間接受技術教育,形成對技術的理解和遷移,形成一定的設計思想、理念和能力,以及相應的實踐能力。其中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嘗試校本化實施。用36學時開設《技術與設計I》,18課時開設《技術與設計II》,教學設計要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將“實踐、綜合、創造、融合”的技術思想方法貫穿于課堂的活動,并運用“技術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的論證與分析,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外,分別用9課時開設校本必選專題:《陶藝》、《家政與生活》、《繡藝》、《汽車駕駛與保養》、《現代農業技術之農藝園區》、《簡易機器人制作》等,學生必選其中兩個專題,逐步養成面向生活、全面而有個性的實踐能力。

觀點7:人文學科方向學生的科學素養,理工學科方向學生的人文素養,既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學往后將包括關于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將是一門科學。”當今社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統一,科學整體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在人文學科的教學中如何貫穿科學教育,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如何貫穿人文教育,需要校本課程加以引導和實施。

例10:注重人文學科方向學生的科學教育,理工學科方向學生的人文教育。二中在高二年級下學期,設計每月一個專題報告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我們計劃為文科同學開設“家庭電路”、“家庭電器”等專題報告,為理科學生開設“中華傳統文化”、“時事分析”等專題報告。

觀點8:利用社會資源,打破時空界限,將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有機整合。

例11:研究性學習面授與網絡相結合。具體內容同“例8”。

例12:外請專家全方位參與學校管理與教學。本學期學校將聘請盧元鍇、方銘琳、儲朝暉、洪明、余清臣、安寶娣、薛峰等七位教育專家來校工作一個學期,通過聽課、參會、訪談、問卷、參觀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和系統分析二中整體辦學情況,進一步疏理二中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客觀提出二中辦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是我校又一次以開放的心態、求實的精神、求教的態度聘請專家來校指導工作,這必將對二中今后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例13:虛擬課堂。語文學科的新課程選修課模塊網絡“虛擬課堂”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正在準備專刊。高一年級開設兩個專題:偉人詩魂――詩文賞讀(范錦榮、成穎、王錫婷);酒神圣歌――戲劇鑒賞與表演(翁盛)。高二年級開設兩個專題:末世繁花――張愛玲其人其文(劉智清、王限婷、趙蓮峰);永遠的王者――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作品賞讀(張京平、劉伊超、胡艷彬)。采用現實課堂和虛擬課堂相結合,借助多媒體資源和學生的活動,提升學生感悟能力,體會文學藝術的魅力和內涵,豐富情感體驗,目前已經獲得了多位專家的高度評價。

觀點9:考試的內容和形式應該與自主排課相適應,發揮教育的導向作用。

考試的內容和形式,與北京二中創造性的課程設計相適應,自主命題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的能力,積極促進了教師與課程設計者、教材編寫者的溝通與對話。

例14:我校在模塊考試中采取自主命題,除了100分的基礎知識考核外,還有50分的“引領性能力測試”。自主命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激發教師對多種考試形式進行探索,如政治學科上學期在能力測試部分設計了開卷題,以此扭轉學生認為學習政治就是“死記硬背”的觀念。我們還通過自行組織高中階段會考考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會考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育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

當然,課改中還存在不少讓我們感到困惑的問題,但我們認為,出現問題是正常的,而我們只能不斷努力,創造條件,用大氣魄、大智慧去做一個理性的實踐者、有所作為的實踐者。

篇10

3.高職院校內部會計控制探析 張福春,Zhang Fuchun

4.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評判機制研究 史文生,Shi Wensheng

5.高職院校開展農村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研究 艾炎軍,鄒葉茂,蔡國輝

6.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職工學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術 易飚,胡清

7.數據庫實踐課程考核標準及評價體系建設 程麗麗

8.地方煤炭類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 趙金錄,郭曉娥

9.高職軟件服務外包"課程包"的開發與研究 楊正校,Yang Zhengxiao

10.區域性綜合類高職院校專業調整與改革探微 楊季夫,Yang Jifu

11.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雙證融通"課程體系研究 夏紅,Xia Hong

12.高職醫藥營銷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 吳海俠,Wu Haixia

13.基于生物醫藥產業要求的高職課程體系之構建 史雅靜,韓雪松,王宇,李雪梅

14.高職化學教學培養策略型學習者之實踐探索 別同玉,許加生

15.高職仿真技能在化工企業生產中的實踐 宿高明,張桃先,洪亮

16.高職高專《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李華瑋,李巧枝

17.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課程考試改革研究 周天沛,Zhou Tianpei

18.論高職院校統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李葉紅,Li Yehong

19.中西部地區性高校計算機專業"訂單式"教育模式研究 郭晨,彭碩,王博

20.中職幼師專業"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研究 聶麗蘭,Nie Lilan

21.中職數學職業模塊教學中實施協作教學的探討 劉立峰,Liu Lifeng

22.關于職校學生責任心教育的幾點思考 盧焱紅,Lu Yanhong

23.PDCA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畢業設計中的應用 李常茂,龔昕

24.關于提升職業學校校長科學決策能力的思考 王健娟

25.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評價要素探究 朱雙華,陳慧芝

26.淺談高職項目課程實施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蘇萍,龔松杰

27.教師創造性教學研究 艾文珍

28."好老師"與"好老板":"雙師型"教師的新角色論 郭星明

29.關于教師實踐機制建立的意義與可行性及建議 李應祥

30.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專業特長分析 黃均平,楊川

31.高職畢業生擇業心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劉志剛,Liu Zhigang

32.談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 趙文靜,沈亞強

33.高職學生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樓永俊,Lou Yongjun

34.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解析 胡麗,王愛華

35.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軟能力"之我見 范迪新

36.高職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分析 麻益軍

37.基于任務驅動的高職鏈路項目課程教學實踐 高小紅,孟亮

38.計算機網絡專業項目教學法案例設計研究與實踐 羅偉強,Luo Weiqiang

39.論面向專業為主線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 劉瑩

40.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初探 劉蘭芳,趙國琴

41.《熱學》課雙語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葛大勇,倪曉昌,趙慶勛

42."動態能力集"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裴勇,李暢

43.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制糖專業課教學 褚彪龍

4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研究與實踐 張雯娟

45.分組互動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李仕敏

46.《房屋建筑學》教學方法小議 房艷峰

47.如何在《經濟法》課堂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 徐秀珍

48.簡論高職《園林觀賞植物》課教學改革 張新平

49.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契約漫議 萬穎

50.職校生數學學習障礙成因分析與對策 邱亞明,崔永紅

51.中職語文口語有效教學之策略研究 李枝榮

52.中職校汽車維修專業語文課程設置的調查與思考 陳榕

53.程序教學法在籃球選項教學中的運用 任敏華,Ren Minhua

54.職高數學課激趣方法初探 魯軍兵

55.如何講好散文《黃鸝》 孫春娟

56.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梁曉蒸

57."小班化"模式在數控車床實訓中的應用 許曉峰,Xu Xiaofeng

58.中職數控銑床實訓課程改革之探討 郭廣新

59.基于創業教育的高職食品烘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王和才,李海林,蔡建,劉石麟,張成林

60.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分類化"建設初探 鐘振宇,秦虹,張喜娥

61.論生產實習應突出指導教師的示范作用 劉智敏

62.高職《馬鈴薯栽培》實訓中的行為引導型教學法 彭永賢

63.淺談職業學校如何提高頂崗實習質量 康東波

64.高職計算機專業生產性實訓模式分析 羅幼平

65.談數學教學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 劉永強,Liu Yongqiang

66.高職院校開辟"第二課堂"新論 謝彪

67.關于公共標志英文翻譯的調查與英語教學研究 譚少玉,Tan Shaoyu

68."訂單式"汽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張伯俊,金永興

69.C語言在高職計算機專業中的地位論證及問題改進 張亮,Zhang Liang

70.略談職高語文教學中環保意識滲透 李群娣

71.論高職院校開設拓展訓練課程之必要性 秦麗莉

7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張凈,楊亞群

73.高職商務英語熱點問題探討 馮克江

74.企業文化對"訂單班"之班級文化構建的影響 郭李飛

75.試析職業教育發展與職業分類 程俊輝

76.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業評價改革初探 唐玲妮

77.基于開放式園區的高職生產性實訓研究 馬強,付艷茹

78.關于中職生手機管理的三維途徑 劉欽濤

79.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王英

80.《電工基礎》課教學的"做中教與做中學" 孫成林

81.應用電子專業實踐教學探討 周霞中,Zhou Xiazhong

82.關于行動引導教學法中引導方式之探析 郝翠蘭,Hao Cuilan

83.基于"七步法"的物流市場調查課程教學設計 胡麗霞,李宇紅

84.PowerPoint軟件實戰教學經驗談 何鳳梅

85.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啟迪與思考及其實踐 張小帆

86.關于學生對《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學習主動性之培養 翟津

87.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思路與經驗 方玉龍,楊清志

88.關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課程案例教學之實踐 貝惠玲

89.CF卡在數控教學中的應用 孫健華

90.多媒體課件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郭亞宏

91.對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認識與思考 孟利前,肖海峻

2.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實證分析 徐曉燕,何應森

3.培養職業核心能力實踐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王雯,Wang Wen

4.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初探 吳瓊

5.以"五新"舉措破解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難題 萬中范

6.高職應滲透行業文化教育 李傳剛

7.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牛桂振,Niu Guizhen

8.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體系設計研究 高小紅,孟亮

9.淺談高職會計專業教材的質量問題 方忠良,Fang Zhongliang

10.關于高職特色校園文化之構建 王治生,劉曉利

11.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研究 張莉紅

12.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對策略 王濤濟,Wang Taoji

13.從數控技能競賽看高職數控技術專業教學改革 羅勝陽,Luo Shengyang

14.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高職國貿專業的適應性探討 許剛慧,Xu Ganghui

15."院校方案+專業方案":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思路 郭群,Guo Qun

16.焦慮情緒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探析 楊建荷,Yang Jianhe

17.創新高職教學模式建設數學教學平臺 左秀山,Zuo Xiushan

18.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項目化課程建設實踐 張慧波,董艷杰,陳亞東

19.實施"三個延伸"促進職校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梁默

20.中職學校商務外語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金華商業學校為例 朱政

21.構建"生命課堂"提高中職文化基礎課教學質量 張巖

22.職業學校技能培養教學模式探索 李玉華

23.高職"2+1"人才培養模式頂崗實習質量管理體系之構建 沈忠紅,Shen Zhonghong

24.高職院級教育類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研究 羅汝珍

25.談技工院校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管理 楊志影

26.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評估改革研究 王鐵銘

27.中職"雙師型"教師典型培養路徑分析 袁子劍,Yuan Zijian

28.關于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 陳齊苗,張海濤

29.高職輔導員工作的三個"三重奏" 查正權

30.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 施雨,Shi Yu

31.談高職畢業生擇業前的心理準備 劉志剛,Liu Zhigang

32."蟻族"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鄧迪,Deng Di

33.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態度與就業取向關聯度調查研究——以紹興縣職教中心2009屆畢業生為例 章亮,傅俐俐

34.國際化機遇下的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 趙文靜,沈亞強

35.以默會理論指導《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的教學法選擇 余青

36.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構建 郭婺,周洪江

37.高職《實用經濟學》課程教改實施的調查研究 郭立偉

38.中職導游專業《旅游地理》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以長江中下游旅游區為例 秦書莉

39.參與式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侯小偉

40.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改革實踐 湯俊

41.基于任務引領的物流課程教學實效性探索 余瑞龍

42.關于《焊工工藝學》教材的幾處補充建議 黃功富

43.六步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在《二維動畫設計》課程中的綜合應用 文軍

44.職業學校PLC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研究 李偉娜

45.基于生產過程導向的"扦插育苗"教學設計 張繼東

46.試析《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課程的整合教學 王茜

47.論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醫用傳感器》課程中的應用 董海新

48.《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探討 喬麗平

49.五年制高職化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 劉曉艷

50.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 許小紅

51.高職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現狀調查 楊成青,Yang Chengqing

52.簡論英語課堂教育教學之功能 喬國紅

53.談職高數學概念教學難點的突破 魯軍兵

54.從項目教學法談高職基礎英語教學的突破 唐曌曦

55.高職高專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趙國喜,成繼紅

56.基于任務的大學生英語元認知策略的培養 徐華

57.機電類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韓西娜

58.高級化學檢驗工實操課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新模式 李政,Li Zheng

59.高職網絡技術專業項目協作式實訓模式探索 嚴志嘉,Yan Zhijia

60.探索適合企業要求的中職數控銑床實訓模式 熊福意

61.PLC校本實訓教材開發的實踐與思考 姜紹輝

62."PLC+變頻器+電氣控制"在總裝課程中的開發應用 楊箏,朱海英

63.高職《藥物制劑技術》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孔慶新

64.《植物化學保護》實驗創新教學體系探討 孔凡彬,李衛海

65.淺談高職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特色實訓教學 李曉冬

66.測量實訓室: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探索 包民先

67.高職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毛華東,Mao Huadong

68.市場經濟與德育人文關懷 林少峰,Lin Shaofeng

69.淺析公安院校學生潛在職業能力訓練之路徑 吳嫻蘭

70.如何做高職學生的"心靈捕手" 李琳琳,Li Linlin

71.借鑒印度成功經驗培養軟件開發人才 肖敏

72.道德內化機制對高校德育課程建設的啟示 成波

73.制約高職保安專業學生就業的障礙因素及對策 唐曉嵩,Tang Xiaosong

74.行業協會在實用型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分析 許彤,王金紅

75.信息勢能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王雪飛

76.大學生網絡成癮分析及高校德育策略 田明秀

77.關于社會考試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鄧向林

78.職業學校技能培養教學模式的實踐 朱玉玲

79.網上考試方式在數控技能鑒定中的應用 何平

80.在醫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探索 汪小云,鐘初森

81.重塑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意識:RICH課程范式探析 趙小波,倪錦君

82.實施百縣千企聯姻工程保障頂崗實習教學質量 王虎,王春梅,趙敏娟

83.加強重點(品牌)專業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于昊,李燦峰

84.對高職旅游教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 王麗萍

85.討論式教學法初探 張明濤,韓斐

86.巧用AutoCAD軟件作為制圖教學的輔助工具 宋曉英

87.淺析機械制圖教學中三維實體造型技術的應用 劉瑩

88.澳大利亞終身教育體系述評:內涵與特色 徐中意,Xu Zhongyi

89.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變革與反思 柯茜茜,Ke Qianqian

2.江蘇省技能人才需求預測 湯偉偉,況敏

3.論儒家文化熏陶與大學德育內涵 盛楊,韋慶昱

4.實施免費中職教育的政策導向及未來發展走向 陳遠遠,周誼

5.加強高校心理危機事件預防機制建設的研究 陳瑤,Chen Yao

6.職業能力導向的《建筑設計CAD》雙證模式改革研究 黎穎

7.基于開放式園區的高職生產性實訓研究 馬強,付艷茹

8.試論高校輔導員職業標準體系的構成 梁慧超,劉亞,戚煥,高松巖,梁金平

9.關于知識觀視野下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評價 劉學,羅曉東

10.促進城鄉一體化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政策分析與建議 解麗娟

11.我國社區教育發展探析 張光輝,Zhang Guanghui

12.高職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陳其明,Chen Qiming

13.工作導向的五年制高職課程體系設計探討 李清秀,胡長效,宋凱,王質明

14.高職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初探 蔣焱,Jiang Yan

15.基于"任務引領"的高職《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建設 張靜之,劉建華,張佩芳

16.談高職食品專業標準化人才的培養 包永華,馮文婕

17.高職示范院校建設的體會與思考 劉永亮,Liu Yongliang

18.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跳槽"現象的調研與思考 毛可洪,Mao Kehong

19.高職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開發 程鋼,Cheng Gang

20.高職網絡精品課程資源運行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以天津職業大學為例 石娜,石梅香

21.運用"五問法"寫好高職專業課說課稿 陳瓊

22.中職汽修專業"菜單式"教學改革初探 劉子榮,Liu Zirong

23.中職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工作探索 吳曉純

24.中職同學友情教育探析 曾俊香

25.金融危機對我國中職教育發展影響之分析 胡文龍,Hu Wenlong

26.特長生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的雙課時方法研究 潘紅艷,Pan Hongyan

27.完善教學管理體制促進創業教育實施 徐冬冬

28.動態評價理論視角下的教育實習評價模式探索 陳昌奇

29.作品評價在中職多媒體制作課程中的實踐與研究 姜萍,Jiang 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