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12:0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輸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前木材運輸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點需要解決的問題。(1)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管理力量捉襟見肘。該市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木材進口集散基地,每天開具的《木材運輸證》、《植物檢疫證》多達200、300份,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已成常態。面對每年超過300萬m3的木材吞吐量,僅憑目前有限的工作人員,要把全市木材運輸工作管好管順,總感到力不從心。(2)硬件設施落后,工作條件艱苦。該市木檢站自從2001年調整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先期投入不足,造成辦公條件簡陋、執法裝備陳舊,無論是基礎設施、交通通訊工具、檢測設備還是檔案管理設備等,對照《江蘇省木材檢查站建設標準》,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客觀上制約了木材運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3)現行林業法律、法規不利于木材運輸監督管理。木材檢查站是木材運輸檢查監督的主體,但法律只授予其檢查權,沒有獨立實施行政處罰的權利,給木材檢查站履行職能造成不便。而且現行法律法規對林業違法行為的處罰較嚴,令違法行為人難以接受,激化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可操作性不強。(4)路網建設的發展也給木材運輸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全國公路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公路、水路、鐵路網絡四通八達、縱橫交錯,運輸木材的方式、途徑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違法運輸木材的車輛大多繞道或走高速公路逃避檢查,固定檢查點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已失去了設立木材檢查站的意義。(5)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執法人員正常的執法行為經常受到阻撓。長期以來,與林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一直不受重視,執法人員查處案件時得不到貨主和承運人員的理解和配合,有時甚至激化矛盾,給案件的查處帶來很大難度。
2針對以上問題建議采取相應的對策
(1)利用國家對事業單位進行改革的契機,合理配備工作人員充實到一線崗位,積極穩妥地解決人員編制和工資待遇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建立健全一支穩定高效的木材運輸監督管理隊伍。(2)多方籌措項目資金,按照國家林業局的《木材檢查站標準化建設標準》的要求配備相關硬件設施,改善執法條件,提高執法水平,樹立木材檢查站良好的執法形象。(3)執法人員查處案件時不能生搬法律教條,要做到以人為本,換位思考,靈活掌握法律條文,減少當事人的對立情緒,這樣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起到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目的。(4)及時調整思路,在不違反國家治理“三亂”有關政策的前提下實行有限流動巡查,同時加強與公安、交通部門特別是公安交警的合作,充分發揮他們警點多、警力強的優勢,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在高速公路進出口及重點路段布控巡查,可以有效打擊違法運輸木材行為,維護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5)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電臺、網絡等媒體廣泛深入地開展普及林業法律法規的活動,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制觀念,形成自覺遵守林業法律法規的濃厚氛圍,從而有效遏制林業違法案件的發生。(6)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培訓,更新知識結構,使他們不僅能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業務知識,而且對相關專業(如木材檢尺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的知識也能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不斷轉變思想觀念,拓寬知識視野,才能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使木材運輸管理工作跟上時代步伐。
3結語
篇2
1.1固定資產核算不完整城際鐵路通過初步驗收后,由于各種原因,線路正式開通運營后一直未能辦理竣工財務決算,資產管理部門沒有及時完成固定資產建賬資料的整理、審批,財務部門按照規定要對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進行入賬處理,由于沒有竣工決算和正式驗收,只能根據工程預算或者工程實際成本對固定資產按分類進行預估入賬,根據資產類別按分類折舊率和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由于征地拆遷費用辦理結算滯后,征拆取得的土地等物業無法分攤或者單獨計入固定資產。簽訂《委托運輸管理協議》后,跟運營相關的固定資產大部分已經交付受托單位管理使用,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已經分離,城際鐵路公司對委托管理的固定資產的現場情況不熟悉,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對資產臺賬的管理,由于對固定資產沒有全部按明細進行核算,部分固定資產無法建立卡片,只能按資產類別籠統登記固定資產臺賬,實際沒有全面掌握委托管理固定資產的明細情況和現實狀態,對整個委托運輸管理和生產經營情況的掌控帶來很大不便。
1.2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城際鐵路公司將固定資產委托管理后,由于《委托運輸管理協議》中沒有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條款,委托單位也沒有與受托單位制定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細則,對固定資產的購建、更新改造、驗收交接、轉移使用、日常維護、定期清查、損失報廢等管理流程沒有明確的規定,對雙方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的職責權限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托管的資產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上不完善,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明晰。與運營相關的固定資產委托給國鐵和國鐵控股企業后,實際由國鐵和國鐵控股企業的所屬站段對受托管理的運輸資產進行使用、日常維修和管理。國鐵和國鐵控股企業往往重視自有資產的管理和考核,不自覺的產生“內外有別”的意識,忽視或者放松對受托資產的管理,站段與委托單位沒有直接管理關系,對受托資產的管理自上而下的形成“外單位的資產,跟我沒有關系,管理好壞都一樣”的消極思想,因此要加大固定資產管理力度,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充分發揮資產效能,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就必須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考核機制,制定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措施,樹立和調動站段管理受托資產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1.3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托管固定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分離,相關管理和考核機制不健全,城際鐵路公司無法實時掌握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態、技術狀況和使用效率。在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按各自需求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從不同角度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但從管理情況看,委托單位固定資產臺賬與受托單位固定資產臺賬沒有經過相互核對,不一致的問題突出。固定資產發生使用狀態變更,一般由城際鐵路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動態變更的實際情況辦理相關手續,并調整技術履歷簿和檔案,及時通知財務部門進行賬務處理,確保固定資產賬卡物相符。由于受托單位只負責資產的實物管理和使用,不負責資產的會計核算,容易出現不及時、不準確地向委托單位提供固定資產變動信息,導致固定資產動態管理不到位。受托單位在托管城際鐵路運營資產的同時,也管理著自身國鐵或國鐵控股鐵路的運營資產,在資產使用過程中,存在將城際鐵路的運輸移動設備在未告知委托方的情況下,無償用于國鐵或國鐵控股鐵路的現象,嚴重影響托管資產的自身使用效率。城際鐵路公司每年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由于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日常溝通協調少,管理部門銜接不上,資產清查基本沒有落實,委托單位無法發現已毀損、遺失的資產,無法了解應報廢、已閑置的資產,對受托單位資產管理的漏洞不清楚,這對受托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帶來極大風險。
2.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2.1加強固定資產會計核算
2.1.1及時辦理竣工財務決算。辦理竣工財務決算是準確、完整核算鐵路建設期間形成固定資產的重要先決條件,城際鐵路公司要加強對竣工財務決算的組織領導,組織專門機構和人員,盡快完成竣工財務決算的編制工作。財務部門根據竣工決算對已按分類預估入賬的固定資產和其他未入賬資產進行調整和核算,準確計提折舊,建立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完善各項固定資產卡片,進行賬賬、賬卡、賬實核對,確保賬卡物相符。
2.1.2積極運用鐵路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鐵路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是鐵路財務會計管理系統的子系統之一,是鐵路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和計提折舊的重要工具。城際鐵路公司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將鐵路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盡快運用起來,在系統中建立固定資產基礎數據,登記固定資產卡片和臺賬,及時完成資產動態處理,完整登記資產大修記錄,按時進行資產折舊處理,準確進行憑證編制,根據實際情況完成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和會計變更,熟練運用資產統計查詢功能,提高財務人員對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效率。
2.2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在委托運輸管理模式下,城際鐵路公司要理順固定資產管理關系,明確管理責任,就需要因地制宜的與受托單位制定固定資產管理細則,對雙方的權利義務予以明確,并建立和完善管理崗位責任制度與考核獎罰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激勵和約束。在管理流程上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更新改造預算制度,固定資產日常維護制度,固定資產移交、處置制度,固定資產清查制度;在管理考核上建立健全科學可行的管理考核體系,對固定資產的經濟效益和使用效率進行分析和評價,制定固定資產考核指標,對管理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管理人員責任心及業務能力以及賬實相符率、維護成本率、資產利用率、資產閑置率等指標進行定期考核,使固定資產管理有章可循,有責可究,使委托管理的固定資產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3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
2.3.1對固定資產購建、更新改造實行預算管理。為規范固定資產購建、更新改造管理,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率,需要對購建、更新改造項目實行預算管理,明確納入預算管理的資產范圍和委托單位、受托單位的職責權限,保證項目資金來源和用途,對項目方案進行充分論證,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在預算管理程序上,實行建議預算管理、年度預算管理、調整預算管理、應急項目預算管理,項目的立項、勘察設計、概預算審查、招投標、實施等建設管理工作由受托單位按照預算管理程序執行,工程結(決)算由委托單位按預算規定辦理,委托單位對受托單位的建設管理過程及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查、監督、不定期檢查和后續評估工作。
2.3.2強化固定資產動態管理。在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要按專業分類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動態反映固定資產購建、移交、使用、維修、調撥、拆除、報廢、價值變化等情況、并定期進行相互核對。新建、改建、擴建和購置的固定資產驗收交付使用,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根據“新建(購置)固定資產驗收交接記錄”和其他結算資料辦理交接手續,委托單位列賬建卡。盤盈、盤虧固定資產,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由受托單位編制“固定資產盤盈、盤虧理由書”,按審批權限經批準后由委托單位列賬處理。拆除、報廢固定資產,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應組織人員進行鑒定,由受托單位編制“固定資產拆除、報廢申請單”,按審批權限經批準后由委托單位列賬處理。固定資產使用狀態及保管地點發生變更,委托單位與受托單位應組織人員進行確認,由受托單位編制“固定資產使用狀態及保管地點變更申請表”,按審批權限經批準后由委托單位調整固定資產賬項。委托單位要積極運用鐵路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及時完成資產動態處理,確保固定資產賬、卡、物相符。
篇3
2003年以后組建的合資鐵路公司在人員和機構方面雖然精干高效,但從事鐵路運輸的各專業人員配備普遍匱乏,自身不具備從事運輸管理的條件。由于鐵路局在運輸管理方面與合資鐵路公司相比具有絕對優勢,合資鐵路公司委托鐵路局進行運輸管理,雙方滿足了構成委托關系的首要條件。但雙方在各種資源上相差懸殊,合資鐵路公司難以與鐵路局進行平等協商和公平談判,更不具有對鐵路局的約束能力。再加上合資鐵路在運營初期處于虧損狀態,公司無法按合同向受托鐵路局支付委托管理費,鐵路局在委托運輸管理過程中其經濟效益也受到一定影響。最后委托雙方確定的非市場行為、以及受托方的唯一性,使得一方出現嚴重違約時,另一方卻無法選擇退出。總之,合資鐵路公司與鐵路局之間尚不完全具備委托管理的條件,因此,在進行委托運輸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更加審慎地對待委托合約,尋求管理創新,建立合理的、有效的委托關系,爭取能夠發揮委托人與人之間激勵約束機制的作用。
2合資鐵路公司實行委托運輸管理中的問題
2.1鐵路局的多種身份在合資鐵路實行委托運輸管理模式下,鐵路局作為一個運輸企業,除了承擔自身管轄范圍內的運輸經營職責外,還具有多種身份:在投資方面,鐵路局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出資人代表,代表中國鐵路總公司履行總公司出資人職責,保障總公司的投資權益;在公司管理方面,鐵路局是合資鐵路公司的股東方,與其他股東共同管理與經營公司;在委托運輸管理方面,鐵路局是委托協議中的受托方,承擔著相應的管理責任、安全責任和經濟責任。鐵路局的多種身份,使得其權利和義務交叉,無法做到公正、公平地履行相應的職責。同時也給委托運輸管理的雙方帶來了大量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不利于雙方的發展。
2.2委托費用的清算合資鐵路公司不了解委托費用涉及的各項清算標準的制定過程,不知道清算標準是否真實反映了各清算項目的成本,而且合資公司在清算標準制定方面幾乎沒有談判的機會和能力。在委托運輸管理過程中,許多事情涉及雙方的利益。在雙方難以通過談判的方式達成協議時,沒有可信賴的中介為雙方提供咨詢服務,導致委托雙方難以達成委托費用協議。
2.3資產邊界的劃分鐵路是網絡性產業,新建線路需要建設一些聯絡線,通過車站和樞紐與既有鐵路網相銜接,常出現資產邊界的劃分與合資鐵路公司投資形成的資產不一致的情況。鐵路運輸中,不同運輸主體使用同一個基礎設施的情況大量存在,形成一家公司投資、多家使用的現狀,因此,不同運輸主體之間資產邊界是模糊不清的。隨著合資鐵路公司的大量建設和運營,股東對投資形成的資產,以及資產帶來的收益高度關注,所引起的資產邊界劃分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
2.4鐵路局管理合資鐵路的模式有的鐵路局沒有針對合資鐵路的運輸管理單獨設置站段,而是與本局的線路混合在一起管理。鐵路局這種做法是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但是在成本上很難區分有多少應由合資鐵路公司承擔。在管理合資鐵路時,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鐵路局在人員配備上相差很大。隨著合資鐵路陸續投入運營,鐵路局受托管理的運輸工作量會大量增加,現有的人力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將難以承受。
2.5合資鐵路的多元化經營車站的商業開發是鐵路多元化經營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增長點,合資鐵路公司非運輸經營管理不在委托運輸管理范圍內。目前,鐵路局在受托合資鐵路公司運輸管理的同時,利用合資鐵路公司的車站開展多元化經營,收益歸鐵路局,合資鐵路公司對此意見很大。3.6不同收入來源對合資鐵路公司的影響委托運輸管理模式下,合資鐵路公司的收入取得有兩種方式,一是合資鐵路公司擔當列車,取得客貨運輸收入;二是合資鐵路公司不擔當列車,收取線路使用費。運輸收入是從市場上取得的收入,線路使用費則是來源于非市場的清算收入。兩種收入方式對公司的激勵方向是不同的。在合資鐵路公司取得運輸收入的方式下,吸引客貨流是增加合資鐵路公司收入的關鍵因素,合資鐵路公司將會關注運輸市場的變化。在合資鐵路公司的收入來自線路使用費時,合資鐵路公司更關注的是與鐵路局清算標準的高低。
3改進合資鐵路公司實行委托運輸管理的建議
3.1合資鐵路公司自主選擇經營模式地區不同、線路性質和重要性不同的合資鐵路公司不應只有一種經營模式。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按照市場需求自主組織生產經營,以提高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和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因此,合資鐵路公司有權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公司的經營管理模式[2]。探索引入競爭方式確定受托方,通過競爭方式選擇受托方,可以使潛在受托方在委托費用、委托運輸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方案,合資鐵路公司可以通過比較選擇最適合的受托方。鑒于鐵路運輸按鐵路局劃分的管理體制的局限,目前不可能全面實行受托方的招投標方式,但應該著手探討受托方的確定可否和如何引入競爭機制。
3.2解決鐵路局多種身份的矛盾較好的方法是鐵路局不再作為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出資者代表,也不作為合資鐵路公司的股東,只是作為受托方進行委托運輸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關聯交易。從法律層面明晰中央與地方的鐵路事權分工,在分工逐漸明晰之后,形成國家級鐵路、區域級鐵路和城際鐵路合理分工、相互支撐的路網基本格局。對于城際鐵路,中國鐵路總公司可以將股權轉換出來,交給地方政府管理。對于國家級鐵路和區域級鐵路的合資鐵路公司,在重組的基礎上,擴大合資鐵路公司的規模,將鐵路局的股份移交給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
3.3加快改進清算辦法由于大量合資鐵路公司加入鐵路運輸業,需要在整個鐵路網上建立符合市場需要的運營規則。在鐵路企業之間引入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制度,通過相關運行規則特別是設備與設施共享、過軌運輸和互聯互通規則的改進,來促進合理的交易并提高系統效率,形成子系統能夠自為和自律的良性組織結構。改進清算辦法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各鐵路局和合資鐵路公司作為企業參與清算。依據不同線路的成本構成,制定相應的清算標準。
3.4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首先,應當透明、公平、公正和規范,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平等主體之間的委托管理。其次,完善合資鐵路法制建設。從行業特點出發,根據鐵路線路的功能劃分管理范圍,注重對國家、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法律保護,切實維護好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各類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強化國家鐵路局行業管理職能。國家鐵路局要加強對合資鐵路的建設、運營、安全和財務等行業管理,根據合資鐵路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為合資鐵路的管理提供依據。
3.5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中介機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其介入可以為委托雙方提供具有可信度的專業咨詢服務,便于雙方之間達成一致。鑒于目前合資鐵路公司鐵路運輸技術專業人員較少的情況,在收入清算單價、安全投入、養護維修等一系列容易產生分歧的事項上,合資鐵路公司可以委托專業機構對合資鐵路委托管理費用進行評估、測算和監督。
3.6優化重組合資鐵路公司通過按通道、按地域、以大帶小、以好帶差等方式對合資鐵路公司進行適當的重組,擴大合資鐵路公司的規模。通過擴大合資鐵路公司的規模,從而提高合資鐵路公司的實力;通過減少合資鐵路公司的數量,從而減少鐵路局與公司之間大量日常重復的工作量。
4結語
篇4
(一)構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鐵路運輸企業的改制已經成為了定局,鐵路運輸企業也不得不進入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尋求發展的途徑。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自然法則,而鐵路運輸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中獲得發展和壯大,鐵路運輸企業更應該提高自身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構建全新的經營模式,結合市場經濟競爭環境與國家政策指導兩者定價水平進行定價,以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基礎,倒擠出運營成本。此外,還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進行輔助新成本管理模式的推行,強化成本管理。從觀念上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的管理,減少成本浪費,不斷投入新的技術,研發新的產品,將成本管理推上新的高度。
(二)強化全員成本管理意識,構建成本管理全局觀
構建成本管理全局觀,樹立干部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根據鐵路企業集團內部的相關考核政策對不同科目的節超的不同比例進行獎懲,直接費用如機車整備費、救援列車費等,若實際支出超過預算額度的10%,則進行相應獎罰;間接費用如差旅費等,若實際支出超過預算額度的15%,也對之進行相應的懲罰,從而讓職工感受到成本管理帶來的直接利益。
(三)推進基層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基層站段的成本管理是鐵路運輸企業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推進基層站段的成本管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推進基層站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具體包含以幾個方面的內容:
1.推進增運增收、節約節支工作的開展,如使用柴油降凝劑,將標號低的柴油用標號高的柴油替換掉,實現燃油的“低燒節支”,最終實現節約開支的目的。
2.節支重點應當把握在成本支出大戶以及成本支出大項當中。如對重載列車操縱辦法進行科學的重新制定,標準管理機車乘務員的作業,通過培訓等手段提高乘務員的業務技能,從而將提高機車運行效率的方法與措施納入乘務員的日常工作當中。
3.大力推動超軸活動的的開展。通過提高區段的通過能力,從而提高機車的運行效率,最后實現節支的目標。
(四)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法
作業成本法的引入:作業成本法指的是把企業的整個生產流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劃分為多個作業過程,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從而對每項產品成本進行確定。鐵路運輸企業在引入作業成本法后,從企業的整體出發,對企業的運輸、物流等工作流程進行劃分,分析每項作業發生的成本,并對不能增加企業價值以及物資消耗等過程進行消除,使企業保持在一個持續改善的工作狀態當中,最后實現企業的整體優化。目標成本法的引入: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在市場導向的基礎上對產品獨立制造過程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的方法。鐵路運輸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運用到目標成本法,應該從市場價格的角度進行出發,在確定企業的目標利潤后確定該項產品的運行成本,并將日后的產品和流程設計控制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圍內。
二、結語
篇5
(一)信息資源來源局限性較大
目前,很多中小公路運輸企業仍舊以傳統的關系客戶為依托,進行貨物的配送、運輸。如果這些關系客戶因某些因素停產,無貨物運輸,這些中小企業的車輛就會閑暇下來。這無疑造成了很大資源的浪費。這些浪費都源于傳統企業獲得信息資源渠道的有限性,只能依靠人際關系獲知信息,不能更加廣闊的獲知其他需要運輸車輛企業的信息。
(二)成本浪費大
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得到客戶的指令后,會派相應車輛前往客戶所在地進行貨物的裝配并運輸到目的地。而很多需要出貨的客戶,由于一時出貨量很大,需要的中小運輸公司不止一家,這樣好幾家運輸公司的車輛同時派到客戶所在地,這勢必造成很多車輛排隊等候裝貨。而車輛轉載貨物完畢運送到目的地時,又會出現很多車輛排隊等候卸貨的過程。往往會出現等待的時間比裝貨、卸貨的時間要長的多的情況,直接成本、作業成本和交易成本等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三)運營管理混亂
由于信息溝通不暢,出現車輛空巢、車輛閑暇的情況很多,這勢必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營,同時也會影響到對其他客戶的服務質量。人員安排上也會出現時緊時松的情況,長此以往,職工會對公司產生怨言,消極怠工;客戶也會對公司進行重新評估,衡量是否繼續簽訂合同;備件消耗、填充也不能進行有效的計劃;在人員、客戶、備件等都出現問題時,公司的運營管理也將會越來越混亂。
二、物聯網對中小公路運輸企業的促進作用
由于物聯網能夠深入到物體的全生命周期監控,它能夠促使物流向上下游延伸帶來新的增值業務,而中小公路運輸屬于物流業的部分業務,這對公路運輸企業的運營發展帶來大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一)擴大市場空間,增加經濟效益
企業面向市場,為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與服務保障能力,自行投資物聯網建設。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平臺感知物流,進行生產、配送、倉儲、供應鏈管理,實現物流信息的自動采集,貨物的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視化跟蹤。開闊了企業以往只立足在關系客戶業務基礎上的視野,開拓了市場,這將大大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能實時、準確的獲知各環節信息
借助物聯網技術,傳統的公路運輸企業能夠及時了解上下游客戶的需求信息,同時也能提前預知貨物量大小、貨物在途時間、裝卸貨時間、以及排隊等候時間等信息,這些信息的提前獲知能夠讓企業管理者提前對車輛做出正確的指令,根據預知各環節所需時間,提前安排好車輛發車時間、路途消耗時間等,也可大大減少車輛各環節的排隊等候時間,做好各備件的計劃準備工作,為企業的運營管理提供許多的增值服務。
(三)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成本
物聯網幫助運輸車輛與企業信息系統之間能夠隨時進行信息傳遞,改變了傳統公路運輸中只能在傳統渠道才能獲知貨物信息的舊狀,保證了貨物的實時化管理,真正實現可視化物流,這樣客戶能夠及時了解貨物的運輸情況。根據研究說明,客戶如果能隨時隨地的獲知貨物在運輸途中的詳細狀況,會大大提高客戶對企業的滿意度,也會很好的樹立企業優質服務水平的良好口碑,而且對于保持其對企業的忠誠度有很大的好處,對增加公司經濟效益帶來隱性資源。物聯網技術能夠大大改善運輸環節的自動化程度。利用物聯網技術提供的信息,分析并設計出包括使用車輛數量、最優行駛路線等信息在內的運輸方案,車輛可利用預備運輸方案和在途路況隨時調整實際行駛路線,并與企業調度人員進行及時的溝通,以應變突發事件,從而保證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的安全性和快速性,真正做到運輸方案最優,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三、物聯網技術下中小公路運輸企業運營管理系統的模型設計及模型分析
物聯網包括三個層次: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的作用是感知和采集信息。感知層包含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氣體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紅外感應器和射頻識別技術等各種設備和技術。屬于物聯網的最底層。從業方向包括RFID、傳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統芯片,RFID在國內已經大量的應用于物流運營管理中。網絡層的任務是將感知層的數據通過移動通信網、企業內部網、各類專網、小型局域網、各種無線網絡進行傳輸。應用層的任務是對網絡層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通過終端設備與人進行交互。應用層涵蓋了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方面。
(一)運營管理流程模型圖
利用物聯網的三個層次的功能及中小公路運輸企業的不足,對企業的運營管理提出創新型的流程模型。
(二)模型分析
中小公路運輸企業運營管理創新模型分為三個部分: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通過RFID、傳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統芯片,對車輛行駛狀況、貨物追蹤狀況和其他企業想了解的狀況進行感知,并獲得數據,感知層將獲知的數據傳遞到網絡層。網絡層通過企業內部網、小型局域網或是無線網絡將數據傳輸到應用層,應用層將對網絡層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通過終端設備與人進行交流。網絡服務管理應用層是以企業內部網為基礎,依靠現代高科技手段來遠程控制客戶信息,車輛派送、閑暇信息,與客戶實時溝通信息,車輛維護信息和其他所需信息等,來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
四、結束語
篇6
(一)建議及對策
根據上文針對當前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現狀和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核心思想等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可以明確后續工作的改革方向和應當遵循的原則。下文將針對主要的控制對策和建議方向等進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實現事業的創新。
(二)樹立健全且全過程的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理念
按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將生產活動、財務核算、資金籌集、人力資源籌劃等全部活動納入預算管理之中。站段各職能部門在預算管理中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如物資部門在物資采購中,應在保證采購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物資采購成本,在保證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壓縮物資庫存數量,減少資金占用。在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之中還應當實現對相關管理指標體系的建設,實現動態化的控制和管理,同時還應當結合部門、設計單位、主管機構等等多個部門的工作,對整個預算進行全面的掌控,保證各個部門之間緊密的配合和協作,并且有效的進行管理,建立起一個高效的運轉體系,實現對其中各個機制的有效控制。另外還應當對其中各種方面的不利因素進行全面的控制,同時對預算控制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建立起健全并且完善的管理體系制度,才能夠實現對其中控制因素的管理,旨在以此為基礎更好的實現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改革。實現每一個階段預算編制控制效益的最大化。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直接費及工作開支的準確性。因此,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要真實準確,經得起審查的考驗,也是每個預算人員必須十分重視的重要工作內容。
二、強化基礎預算工作
加強預算編制和調整過程中的預算與企業戰略目標的一致性。在預算編制及調整的過程中,要以企業發展戰略及年度生產經營目標為依據。嚴格預算管理程序,確保預算指標科學性。明確技術指標和相關經濟性的文件,加強對預算的控制和管理。同時還應當結合不同階段的不同工作需求,建設出相對應的項目,同時對管理過程當中應當關注的問題以及工作開展的核心思想等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嚴格的按照鐵路運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規定和初步方案的設計思想,構建出完善的預算成本控制體系制度,以更好的反映當前工作的基本發展趨勢。
三、結束語
篇7
1.1非運輸企業概況
上海鐵路局非運輸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經營項目涉及現代物流、商業服務、旅游廣告、批發貿易和物資采供、房產置業、工程建筑、信息咨詢、租賃保險、工業制造、賓館餐飲和商業印刷等產業。到2013年底,總資產180億元,凈資產57億元,行政性重組企業122家、工商登記注冊企業176家,職工11758人。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報表利潤5.3億元、考核利潤11.6億元。非運輸企業已成為全局的重要經濟板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1.2非運輸企業管理演變
在非運輸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企業管理作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得到不斷創新發展,筆者歸納為五個轉變,即:基本實現了由分散管理向行業化管理、由多層管理向扁平化管理、由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由主輔分離向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轉變,從而具有了區別于社會企業和鐵路運輸站段的濃厚特色,形成了路局經營開發處(上海鐵路多經投資中心)為路局非運輸企業資產管理機構,對17家控股非運輸企業實行直接管理、對5家集經總公司實行行業管理,下設子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具備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為非運輸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管理的進一步創新改進打下了堅實基礎、積累了豐富經驗。
1.3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因受鐵路長期以來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管理體制機制影響,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還未能真正與市場接軌,與社會先進現代企業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市場機制、管理效率與管理效益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在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和較低水平,與當前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深入實施存在著諸多不適應,突出表現在發展定位和目標不夠科學,產業結構不合理,管理架構體系和人員定編不適應,決策審批和協調推進機制不夠完善,經營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還不健全,市場化的資源統籌配置機制、用人用工和績效考核分配激勵機制、營銷管理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信息化建設水平較為低下等方面,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2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世界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競爭加劇時期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隨著中國鐵路政企分開、貨運組織改革深化推進等后續效應的放大,全局非運輸企業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攻堅期,優化經營管理對于解決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快速增強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優化經營管理是落實非運輸企業出資人代表職責,健全鐵路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的必然要求。通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明晰全局非運輸企業各個層級的經營權責和管理架構,為建立健全符合我局非運輸企業實際的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和監管體系、實現鐵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堅實的體制保障。(2)優化經營管理是適應內外部市場環境變化需要,促進非運輸企業做優做強,全面實施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在我局所處長三角區域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東部鐵路率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優化,加快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方向轉型發展,有效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實力。(3)優化經營管理是全面提升非運輸企業經營品質和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優化經營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拓展經營思路,健全管理體系,加強風險防控,充分調動全局非運輸企業干部職工的積極性,破除發展中的主觀、客觀障礙,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3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基于我局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現狀和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的戰略,筆者建議,新形勢下優化非運輸企業經營管理必須因勢利導、適新應變,堅持以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為導向,圍繞實現全局效益最大化目標,解放思想觀念,引入市場機制,兼顧行業特色,完善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快速增強非運輸企業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
3.1創新經營理念,轉變發展思路
一是強化理念創新。樹立“提升品質”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大對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品牌企業發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進非運輸企業從數量粗放型向質量集約型轉型發展。樹立“適應市場”經營理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從常規化經營向個性化經營延伸,從單體經營向連鎖經營、聯合營銷、合作經營延伸,從成熟產業向新興產業延伸。樹立“改革創新”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知識為本,重視職工群眾首創精神,從單純的完成任務向追求企業和員工共同成長發展轉變,從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向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經營管理方式轉變,著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與動力。二是優化資源配置。堅持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探索全局資源統籌開發利用新模式,通過建立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和相應工作平臺與機制,加強全局有增值開發價值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統籌管理與利用。按照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資本向骨干企業集中的思路,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資源分散企業的戰略性資產重組整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規模發展優勢產業,集聚開拓新興產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加強投入產出分析和風險評估,集中資源拓展高回報、低風險的項目,拓展品牌經營、網絡化經營,構建先進的商業模式。探索建立投融資管理機制,提高資產經營、資本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深化戰略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加大合資、合營和其他合作力度,加強信息、資源、技術和管理等合作共享。對內從單純的依靠支持向內在增長、關聯發展延伸,完善運輸業和非運輸業協調發展機制,做到內部市場充分供應、內部資源充分利用。對外從偏重競爭向競合發展延伸,拓寬合作思路,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發展競合經濟,著力打造和經營好客運配套服務、工程建設和工業制造等重點產業鏈。
3.2優化經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健全決策機制。以“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為重點,健全完善決策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重大事項決策票決制。健全完善決策執行和評價體系、責任追溯體系,加強決策實施過程監控和違規責任追究。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強化投資中心行使好出資人權利、承擔好經營協調、管理監督的責任,對資產開發、產業鏈運作等全局性工作、重大項目,探索建立專門的協調平臺和配套機制,切實加大協調、推進力度。二是改進激勵機制。探索實施非運輸企業分類考核、分級管理。嘗試引入EVA(經濟增加值)考核和對標考核等方法,完善經營業績考核評價辦法,配套完善經營者收入與績效掛鉤辦法,逐步建立經營班子績效工資分類考核分級計提辦法和工資單列辦法,加大超額完成考核利潤提取工資總額的力度。加強按貢獻分配激勵導向,探索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的內部分配機制改革,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對企業骨干、技術人才、重要銷售人員和關鍵業務人員等特定崗位、特殊人才、核心骨干,探索建立與市場基本接軌的薪酬分配制度。對為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提供資源、信息、技術、市場、勞務的運輸業單位,探索建立規范的資產收益、經營收益的分配機制和獎勵制度,形成推動非運輸企業發展的正能量。三是創新營銷機制。以營銷市場運作機制和團隊激勵機制等為重點,建立完善營銷管理相關機制辦法,激發營銷創效活力。創新采取細分目標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營銷、戰略合作營銷、品牌營銷、價格營銷等針對性策略和電話營銷、會議營銷、走訪營銷、媒體網絡營銷、展臺營銷等不同形式,提高營銷水平和效率。針對營銷組織聯合化、扁平化、概念化趨勢,創新采取上層搭設營銷平臺、組團營銷、聯合營銷、高層營銷乃至與局外、路外企業合作營銷等方式,充分發揮局內和各方信息、資源優勢,高層支持、抱團合作拓展市場。高度重視營銷工作人的因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營銷隊伍。有需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嘗試建立專門營銷機構或在市場(業務)部門配備專職營銷人員。
3.3健全管理體系,提升綜合效能
篇8
1.1施工物資招標缺乏規范
在招標活動中首先是行為不規范,物資招標沒有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招標,在交通運輸工程的建設中物資招標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嚴謹性。另外在物資的采購中要根據采購的規范性進行采購。目前在市場中,很多企業的采購行為不規范。并且在物資招標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技術規范書。
1.2物資管理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針對于交通運輸工程的物資管理水平,交通運輸企業不應該僅僅的把目標鎖定在物資管理上來,還要多方面的深入管理。在采購物資的時候,不要僅僅的關注采購行為的規范性,還要注意設備供應商的技術管理。在交通運輸工程建設中要注意對物資管理進行控制與監督,提升一定的控制水平。
1.3企業機械設備生產率低
盡管交通運輸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投入的設備比較多,但是企業并沒有充分的運用機械設備,使得企業生產率低。提升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物資設備管理在交通運輸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物資設備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是構成工程造價的主要成分。它能夠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設備也決定著一個交通運輸施工企業的規模與可操作程度。物資設備對于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1機械設備是交通運輸企業施工建設必備的工具
機械設備是企業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現在各個交通運輸企業正在積極的購置機械設備,更改原來的陳舊設備,這樣有利于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競爭力。在交通運輸企業的施工過程中,攪拌、運輸、澆注等都離不開機械設備。而且,在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還應該統一齊全,缺少任意一個機械設備都有可能會影響施工的正常運行。
2.2物資設備在提高經濟效益與勞動生產率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企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得經濟效益。而物資設備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并且企業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而機械設備的合理使用正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方法。
2.3物資設備是企業實力的體現,也是投招標工作項目的有力保障
在現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如何使得自己的企業占有一席之地,物資設備的規模是一個強有力的保證。優秀的企業必定有先進的設備,同時也有很多優秀的技術工作人員,在招投標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物資設備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3加強交通運輸工程施工中物資管理的有效策略
物資設備的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對于物資設備的管理是現在交通運輸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1建立和完善企業采購管理機制
(1)在物資設備的采購上,規范采購的行為是企業規范設備物資的有力體現。企業應該建立合理的物資管理分級體系,將責任分配到每個人身上,并且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能,合理的下達命令。使得物資設備更好的為企業施工建設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2)加強物資規劃管理,與技術部門、設計部門應該保持密切的聯系,并且還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合理的對物資的輸出與輸入進行記錄,另外對于損壞的物資設備進行登記、報銷等。嚴禁不可用的設備再次進入施工現場,這樣既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又不能為企業帶來應有的效益。因此加強物資的規劃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能夠為施工建設提供促進和指導的作用;(3)完善詢價機制。采購活動對于企業的成本以及施工的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詢價機制,可以使得企業準確的掌握市場上的行情,并且對于物資采購情況進行完全的掌控,使得企業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和平交易平臺,并且可以對于采購的材料進行驗收和考核,只有這樣物資管理水平才會提高,企業才會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3.2規范物資采購方式
首先,物資管理需要在實踐中對分級管理的要求嚴格的執行,并且對于采購物資中要求較高的、采購費用較大的,建議使用集中采購和集中付款的方式;另外在招投標方面,要在招標質量保證的情況下,對于物資進行合理的采購;還可以實施定點采購,這種方式就避免了物資采購及管理的中間環節。同時也可以減少物資的過度積壓,加快了資金的快速運轉;最后適當的采用模糊采購的方式,在采購物資時,由于不同的型號、規格。而由于種種原因又不清楚需要什么型號及規格的,并且施工急需要物資,這時就需要采用模糊采購的方式進行采購保證項目的正常施工。
3.3以管理統一來強化物資管理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有強有力的管理制度。在交通運輸企業施工的時候,不管是施工還是物資采購上都需要管理制度,有了這些管理制度就會建立起相應的約束機制。通過施工人員的相互監督可以使得管理更加有條不紊的進行;另外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對于物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物資的型號。規格更是多種多樣,如何來更好的管理這些物資的型號以及規格,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目前計算機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在物資管理上也不例外,通過計算機的應用,可以使得物資得到更好的管理。
3.4市場信息的采集、整理
篇9
目前,我國鐵路系統正處在黃金發展時期,尤其高鐵建設,正在高效有序進行,運輸經營成效顯著。鐵路運輸系統在綜合運輸體系里占有重要地位。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國家運輸系統的中堅力量,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對于鐵路運輸來說,安全是最大的問題,一旦發生安全問題,發生行車中斷,甚至車毀人亡,不僅會造成重大的直接經濟損失,還會帶來不可估量的間接損失,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穩定。
2鐵路運輸安全問題的特點
鐵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影響著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鐵路運輸系統是一個綜合體系,在空間和時間分布上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影響因素錯綜復雜,涉及面眾多,導致鐵路運輸安全問題具有動態性、系統性、復雜性、艱巨性等特點。
1)動態性:鐵路運輸安全影響因素一直處于變動狀態之中,不可預測事件、意外情況以及非正常因素時有發生,給運輸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2)系統性:鐵路運輸涉及鐵路專業技術系統的人員、設備、環境、組織等各個方面,還包括生產運輸的各個環節,需要用系統的觀點加以分析處理;
3)復雜性:鐵路系統基本處于野外,屬于全天候、開放性作業,信息控制、傳輸、接收都受到制約,控制人員與操作人員分離,既有內部人員素質的主觀影響,還要受設備、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
4)艱巨性:我國高速鐵路發展很快,路網規模快速擴充,新技術新裝備廣泛應用,使得鐵路運輸問題復雜度不斷提高,安全事故風險加劇,因此,鐵路運輸安全面臨的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問題越來越嚴峻。
3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鐵路運輸發生過多起安全事故,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就達300多起,表明我國鐵路運輸安全問題存在較大風險,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人員組織方面、設備方面、環境方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
1)人員組織因素。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導性和創造性以及組織方式對鐵路運輸安全起著關鍵作用,鐵路運輸系統人員的思想素質,技術業務水平,生理、心理素質,團隊的配合和組織方式都是鐵路運輸系統中最活躍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由于人員組織因素導致有關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術水平不高,從而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工作容易發生失誤。主要表現在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方法比較單一、考核制度不夠嚴格、組織作用不夠突出等方面。
2)設備方面。設備質量的好壞、運行狀況是否平穩是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質量良好的設備以及設備運行狀況的穩定不僅是運輸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運輸安全的關鍵保證。隨著鐵路的高速發展,新技術、新設備廣泛應用,更新換代較快,設備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整體關聯性高,涉及面廣,配置零散,運行時間連續,監控難度大,故障發生頻繁,處理時間緊迫。加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保養維修不夠及時,設備不足,都影響鐵路運輸安全。
3)環境方面。鐵路運輸環境包括運輸系統內部作業環境和通過組織管理所營造的運輸系統的內部社會環境以及運輸系統外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鐵路運輸環境是組織和管理鐵路運輸的空間環境,是機車行駛的基礎,直接影響著鐵路運輸的安全問題。
4)管理方面。長久以來,安全管理觀念相對陳舊,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靜止的,管理的機制弱化,目標不夠明確、重心發生偏移,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夠完善,安全檢查和考核制度不夠有效,安全監督制度不夠健全,這些管理上存在的諸多漏洞和疏忽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4鐵路運輸安全問題的建議
1)提高管理及作業人員綜合素質。勞動者作為整個運輸生產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對鐵路運輸安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保證鐵路運輸安全進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生產責任心,樹立安全生產第一的思想。其次,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從技術水平,思想政治等各個方面進行測評,達到上崗標準后,方可上崗作業。最后,要制定嚴格生產紀律,專人負責檢查,整頓工作作風并嚴肅工作紀律,禁止思想上松懈,行動上疏忽。
2)提高線路、機車等相關設備的質量。先進可靠的鐵路運輸設備是保證行車安全的重要基礎。保證安全技術所需資金的有效使用,重點放在鐵道線路、機車、信號傳輸等關鍵設備上。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加快自主研發國產新設備,把科學技術作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關鍵突破口。建立健全日常的保養維修制度,確保日常保養維護設備的合理有效運行。具有相應的應急搶險救援設施,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可以迅速開展救援行動。
3)確保鐵路運輸環境的良好。鐵路運輸終究離不開環境的支持,為了確保作業人員高效安全工作,要營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勞動操作的環境,改善作業環境。在應對自然環境方面,要全天候全方位監測天氣及自然氣候,做好大風、強降雨、暴雪、霧霾等惡劣天氣的應對準備,對泥石流、塌方、地震等自然災害做好預警預報,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于環境復雜多變、參與人數眾多、安全生產難度大,因此,建立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鐵路運輸生產,對于確保運輸生產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所有安全生產管理的核心,逐級確定安全負責人,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制定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把內在約束和外在監督有機的統一起來。實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進行經常性和特殊性的安全教育,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
5結語
篇10
關鍵詞:人本管理;高職;圖書館
圖書館作為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校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圖書館的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服務。而人本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它包括了圖書館內部的兩大重要資源,即圖書館館員和讀者。滿足他們的要求,以他們的全面發展為準則,實施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與服務,實現他們的價值,充分體現人文精神,最終獲得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現代管理學中的重要理論[1]。圖書館學家施萊格曾強調:“人本價值觀念是圖書館職業的核心”,以人為本,倡導人文關懷,實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務,是現代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1人本管理的含義及實質。
1.1人本管理的含義。
所謂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它注重對人的管理,注重寬松和諧的氣氛,注重靈活的領導方式。就是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現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就圖書館管理而言,以人為本包括有“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讀者與館員之間,以讀者為中心,即奉行“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使圖書館的全部工作都以滿足讀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的自身價值。二是在圖書館內部人員中以圖書館管理員為根本,從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原則出發,充分發揮管理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圖書館共同目標而不懈地努力。
1.2人本管理的實質。
現代圖書館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在堅持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認識人、發展人、培養人的基礎上,善于團結組織人才,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注重對館員進行情感管理,疏導館員的不良情緒,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把每個館員的個人利益通過有機整合,匯聚成集體的共同利益,樹立管理者的良好自身形象,調動和發揮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圖書館預期的管理目標[2]。同時在圖書館的服務中體現一種人文關懷,關注讀者的人生發展、價值取向,引導讀者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把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重點都滲透在維護、關愛讀者的服務之中,讓讀者真切感到來館如到家,一切是那么親切友好、舒適安逸;讀書是一種享受,一切是那么現代化、優越化;學習是一種收獲,一切是那么事半功倍、知識豐富[3]。
2人本管理理念的樹立。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更多的是考慮館舍的面積、圖書經費的投入、設備的配置、以及圖書的外借量、接待讀者人數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很少考慮館員的需要和讀者的需求,在重視“物的發展”的同時,往往忽視了“人的發展”這一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在管理和服務中,缺乏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性化管理”和“讀者第一”這兩個根本所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的思想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對圖書館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新的挑戰,如何在圖書館管理和服務中,有效地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圖書館發展的新思路,新創新[4]。
近年來,國家非常關注高職院校的發展,對學校的設施、設備建設投入很大。高職圖書館在走向現代化的同時,管理是否跟上?就要看在管理與服務中是否能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服務,是否充分體現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發人的熱忱,滿足人的合理需求,完善人的個性,充分體現人的勞動價值,實現人的預定目標。在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中,人本管理的思想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圖書館領導對館員的人性化管理,即“館員第一”的思想。館領導要樹立為館員服務的思想,要為館員創造和提供優良、和諧,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及服務,同時,要了解館員的合理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高昂的斗志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以實現工作目標的最大效益。圖書館領導應該是館員利益的代表。
二是館員對讀者的人性化服務,即“讀者第一”的思想。首先,館員要樹立“讀者第一”的思想,要有熱情的服務態度,要把圖書館辦成讀者之家,讓讀者到圖書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其次,要為讀者創造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是他們學習、求知的最好地方,是他們接受終身教育的場所。館員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讀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獻信息服務。館員應該是讀者利益的體現,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3人本管理理念的應用。
3.1更新觀念,強化人本管理思想。
圖書館的價值體現于讀者對它的利用之中,而圖書館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單調、枯燥和繁瑣的。吸引讀者、滿足讀者需求,除較高的書刊利用率、現代化設備、誘人的特色服務外,還應有一種人文關懷。如果沒有較強的“讀者是上帝”、“為讀者服務是天職”的觀念,就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工作就不會有熱情,態度當然也就不會好,對人對事都冷眼冷臉相待,就容易使讀者反感,容易發生矛盾和沖突。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價值觀的凝結與提煉,它給圖書館的行為準則和發展目標樹立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對社會昭示了更加細微之至的服務,對館員喚起了巨大的工作動力和服務熱情,這是高職圖書館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只有“讀者第一”,并以高水平、高效率、高熱情地為讀者服務,才能實現圖書館管理的全面和諧。
3.2培養人文素質,升華圖書館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于主體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過人文知識、人文科學的學習和熏陶后內化而成。圖書館的人文精神是指圖書館在實踐、理論研究和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以滿足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創造美與和諧作為圖書館活動的宗旨。它是現代圖書館實現人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5]。因此,圖書館的領導要了解館員內心的需求,充分尊重館員的人格,重視館員素質的提高,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機制,對讀者實施人性化服務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3.3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前提。圖書館所有服務都是通過館員辛勤工作實現的,各個工作崗位都有不同要求。信任館員就是要相信他們的人格、人品、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尊重不同性別、年齡、資歷、性格及不同家庭社會背景的各個館員,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不用一種尺度、標準來衡量所有館員[6],同時管理者要善于對館員取得的成績多加贊賞,用人性化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來管理館員,使更多人具有成就感,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實現知識和智力的碰撞,并積極配置能體現其工作特點的工具、設備,為館員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減輕館員的工作負荷。根據每個館員的特點,將館員的事業發展同整個圖書館的事業發展結合起來,讓館員既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又和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相適應。
同時,服務是互動的,讀者服務工作是由館員、讀者、文獻資源三要素組成,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高單靠館員是不夠的,也需讀者的積極配合。
只有在讀者尊重和理解館員、圖書館館員權力被重視和保障的同時,館員才會給讀者以更高的服務熱情。因此,多一點相互信任尊重、相互理解和關愛,多一點民主互動,多一點共同研討,和諧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3.4愉悅心情,創造舒適的人文閱讀環境。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舒適的閱讀環境是形成良好閱讀氛圍,吸引讀者的重要條件。圖書館創造舒適的人文閱讀環境包括:在圖書館的環境布置與裝飾上應符合美學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設計大器,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墻壁上適當裝飾名人名言和書法繪畫,過道上隨季節變化放置花卉,使讀者步入圖書館后立即被濃厚的文化氣息、幽雅的陳設所感染,產生渴望知識的激情,心情舒暢地進行閱讀;在制度建設上,應變更那些損害讀者利益的條文,使圖書館各項管理條款人性化、科學化;在服務上,圖書館員應把“以人為本”的辦館理念滲透落實到服務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面帶微笑、禮貌熱情地接待好每一位讀者,通過耐心周到的服務感染每位讀者,創建舒適的人文閱讀環境[7]。
參考文獻:
[1]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設和諧圖書館的根本保證[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6):24.
[2]鄧慈武。以人為本:現代圖書館的管理新理念[J].圖書館,2005(4):92293,105.
[3]樊曉勇,彭曉麗。論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J].圖書館,2005(5):73275.
[4]要紅。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J].圖書館工作,2006(3):10212.
[5]鄧慈武。以人為本:現代圖書館的管理新理念[J].圖書館,2005(4):922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