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財稅政策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6: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新的財稅政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最新的財稅政策

篇1

【關鍵詞】財稅管理;信息化;現狀;應用效果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財稅環節,因為稅收管理對企業的每個環節都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稅收政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上國內各種經濟因素的制約,使得企業在進行財稅管理時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為此就要求企業相關部門做好應對準備,通過完善財稅管理的各個環節來防止問題的發生。財稅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政策來規劃整個管理工作,從而保證公司的整個財稅工作能夠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財稅管理現狀

1、財稅風險較大

企業的財稅管理人員需要按照財稅政策規定的操作細則來完成相關的納稅工作,而且在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但是現在許多企業的財稅工作因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導致風險的加大,這些風險出現的原因體現在多個方面,而國家財稅管理體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會對所頒布的政策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由于很多財稅政策在運行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解釋,因此很多財稅工作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監管力度的不同也會對企業的財稅風險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現代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財稅管理機制不統一

現在很多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還存在比較大的隨意性,各個部門沒有統一的管理尺度,一個公司所屬的下級單位在管理時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來進行的,毫無疑問這樣做對公司的整體運營都存在極大的不利。因此,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統一培訓,讓他們全面理解稅收改革的內容,熟練業務。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及時關注最新的財稅政策動態和市場走向,隨時掌握稅收最新的動向,在遵循國家財稅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統一的稅收管理標準、合法的納稅方案,最大限度地減輕企業稅負。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財稅風險。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財稅信息管理系統,這將會對其工作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財稅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員的素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財稅管理人員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響,且其已習慣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完成工作任務,在處理報表的時候也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財稅管理對公司的業務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財稅部門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這樣才能使整個公司更協調的發展。

二、財稅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財稅的信息化建設是企業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面對財稅管理的較高風險,企業在制定財稅政策的時候不但要運用科學的理念,而且還需要為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相應的平臺。加快財稅管理信息化不僅是企業的發展要求,而且也對國家稅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配合及完善這項措施。財稅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處理好一些基礎環節,因為這些方面的統一有利于實現稅收知識的共享,且財稅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統一的標準進行,在完成稅費計提后才能進行申報和繳納,因此財稅管理的基礎工作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公司的納稅情況需要通過分析財務數據來完成,因此為更好地統一分析口徑。

三、財稅管理信息系統業務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財稅管控體系對財稅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統一工作。

2、業務的功能體系

我國許多企業在財稅管理方面體現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財稅管理信息系統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標準進行的,比如在稅種稅費計算方面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而納稅調整事項對于整個系統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要做好登記工作,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內置納稅申報表模版,因為工作人員需要將繳納的稅款向相關的機構申報。公司的財稅管理中很容易出現風險,因此通過建立信息系統業務可以幫助及時發現這些風險,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分析指標體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評估模型的建立也是發揮業務功能的重要手段。

3、業務解決方案

在納稅體系的建設中需要對納稅主體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納稅主體屬性的統一需要規范相關的登記信息,比如說登記類型和稅種信息,這些情況對于納稅主體的屬性會有很大的影響。現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稅種來繳納稅務,在我國,營業稅、增值稅和房產稅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稅種,因此對于不同的稅種要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對這個納稅體系的建設有很重要的影響。每一個稅種都有相關的基礎分類,這些分類信息對于了解公司的業務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這些劃分標準都是按照業務的類型制定的,比如說進項稅和銷項稅屬于增值稅的范疇,但是這兩個稅種又有屬于自己的內容。因此明確這些細小的類別對財稅的統計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財稅的標準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環節進行改進,比如說稅費計提規則需要進行統一,而且下屬單位還要按照這個標準統一開展工作,因此這種管理方式對于稅費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財稅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對日常的業務處理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涉稅基礎信息自動采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種業務可以充分發揮數據集成平臺的作用。稅費計提這種業務也要按照固定的規則來開展,而且還需要發揮模版的作用。企業的稅務信息需要進行保存,因此這就對納稅申報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動生成的納稅申報表可以在企業自查稅務信息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四、結論

總而言之,企業財稅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為了使財稅信息化管理應用有更好的模式,企業要加大研究力度,通過各個環節的不斷改進來降低企業的財稅風險。

篇2

關鍵詞:高新企業;研發費用;核算

中圖分類號:F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4-0150-02

國家為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出臺了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2008年正式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中有兩項非常重要的稅收政策,一是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二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對研發費用的投入強度有明確的要求。此兩項稅收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都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這兩項稅收政策都要求企業必須正確歸集研發經費。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充分理解稅收政策的要求,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給合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的要求,對企業的財務核算體系進行全面規劃,對研發項目發生的費用進行合理規范的核算,為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打好賬務基礎。本文從適應國家財稅政策要求的角度出發,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費用核算規范進行探討。

1 研發費用科目設置方式探討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研究階段的費用可以費用化,直接計人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的費用支出滿足一定的條件后應該資本化。即企業可以根據研發項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最終成果的體現形式,研發費用既可能資本化也可能收益化。換言之,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將發生的研發費用列入相關的資產成本或者當期費用。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應先行在“研發支出”科目下進行明細歸集,并區分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進行不同會計處理-期末再行結轉。

根據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等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新《企業所得稅法》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等相關文件,并結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其工作指引的相關要求,企業可以選用如下兩種會計科目設置方式對研發項目費用支出進行核算:

方式一:

以上科目設置方式中,啟用項目輔助核算是指在啟用財務核算軟件的企業中。根據企業的科研實際情況。對年度實際發生的研發項目進行編碼,啟用研發項目的輔助核算,對沒有進行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則可以進行科目明細核算,在研發支出一費用化支出(資本化支出)之后,設立三級科目,用以核算各研發項目。上面各表格中三級科目相應變為四級科目。由于在研發支出科目已進行很明細的核算(輔助核算),因此,將研發支出結轉入管理費用時(這里暫不考慮費用資本化)。可不再進行明細核算。

三級明細科目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關鍵是企業操作方便,只要在文件規定的研究開發費范圍內并能核算到企業全部研究開發費用即可。

以上科目設置方式很好地把稅收法規的要求與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起來,清晰明了地對研發項目費用進行規范核算,也方便企業對研發項目進行管理,為各項目研發支出的核算、成本控制、創新的績效評估建立起良好的控制體系結構。

2 研發項目費用支出核算范圍的探討

研究開發項目是指企業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R&D)及R&D成果的應用等專項活動時,以規范的項目管理形式(論證、立項、中間過程控制、驗收等)出現的有目的的、有組織的工作所進行的開發活動項目。凡是屬于研發項目發生的直接或間接費用,都應納入企業研發經費的核算體系,進行核算或統計。

但是按照國家最新抵免稅政策(國稅發[2008]116號)的規定,并不是企業所有的研究開發項目發生的費用都能用來加計抵扣所得稅,只有“從事《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規定項目的研究開發活動”,其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支出,才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規定實行加計扣除。

篇3

[關鍵詞]民營 科技企業 財稅政策

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目前已達約15萬家,在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中,民營科技企業占70%以上,取得的科技成果占高新區的70%以上。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最新調查,我國專利申請中,私營企業申請量占41%,明顯高于其它經濟形式,全國有7個省的私營企業專利申請比例超過50%,重慶和浙江超過70%;有6個省的私營企業發明專利申請超了50%。據科技部資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技術創新的70%、國內發明專利的65%和新產品的80%來自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95%以上為非公有制企業。

考慮到民營科技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必要對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在財政和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但是從目前我國民營科技企業面臨的政策環境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一、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一套從整體上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目標的財稅政策。一些優惠政策散見于單行的財政、稅收法規文件中,對民營科技企業支持力度小,而且缺乏通盤考慮。

2.缺乏高新技術產業投入機制,民營科技企業融資困難。自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普遍增加了對科研經費的投入,政府對科研機構和企業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長期保持在3%左右。而我國財政用于科研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由80年代初期的1.4%下降到本世紀初的0.6%左右。同時也沒有形成一套引導社會資金合理配置的機制,資金撥付渠道不暢,使得民營科技企業從國家財政支出中受益少之又少。

3.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支持不夠,一方面在我國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大多隸屬與政府機關,對企業開放有限,即使開放也大多面向國有大企業,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大多屬于中小企業,很容易被忽視;另一方面一些商業性較強的中介機構收費也很高昂,使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4.缺乏政府采購計劃的支持。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的博弈規則,民營科技企業的產品常常不能納入政府采購計劃的產品目錄,使中小企業失去了一塊很大的產品市場,不利于高科技產品的推廣和普及。

(二)稅收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稅收負擔過重。從我國目前的稅制結構來看,流轉稅收入居于絕對優勢地位。在流轉稅的具體設計中,并沒有考慮高技術產業的特點,加重了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負擔。

2.稅收優惠政策不完善。首先,政策目標不明確,針對性不強。現行稅收優惠政策沒有考慮民營科技企業自身的特殊性,沒有從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對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做出稅收政策上的制度安排;以企業為主而不是以具體的項目為對象,一方面使得一些企業的非技術性收入也享受了優惠待遇,造成稅收優惠泛濫;另一方面使得一些經濟主體的有利于技術進步的項目或行為難以享受稅收優惠,造成政策缺位,最終降低了稅收優惠政策的效果。

其次,現行稅收優惠缺乏政策導向,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稅收優惠政策應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引導資源流向國家亟需發展的產業,而現行的優惠政策未體現國家鼓勵科技創新,鼓勵科技企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方針。

第三,稅收優惠形式單一。我國目前對科技企業稅收優惠偏主要通過直接減免來實現,缺乏費用扣除、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等間接手段,不利于民營科技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建立和完善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

1.加大財政科技投入,通過財政部門設立科研開發基金,鼓勵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科技進步。

2.對用自有資金創建科技企業和對現有科技企業增加投資進行補貼、鼓勵,從而啟動民間科技投資。

3.建立科技企業服務中心,為民營科技企業開展免費和低收費的公益;對于科技企業舉辦的旨在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專業技能的各類培訓,財政除設立基金給予扶持外,還要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社會各類中介組織積極開展面向民營科技企業的各類培訓服務。

4.建立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在涉及高科技產品的政府采購合同中劃出一定比例向民營科技企業傾斜。也可以各級政府在制定供應商資格標準時區別對待企業,對民營科技企業供應商適當放寬限制,從而達到扶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目標。

5.加快民營企業的社保制度建設。由于缺乏社會保障,民營科技企業吸引不到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影響了自身技術水平的發展和產業層次的提升。因此盡快加強民營企業的社保制度建設是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1.規范科技稅收立法。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總體上考慮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制定具有導向性的稅收政策,形成專門的《稅收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明確稅收政策的目標和優惠受益對象,促進科技企業發展。

2.進行增值稅改革。一方面,在按地區推進增值稅轉型的同時考慮在高技術產業也試行增值稅轉型。另一方面,降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準入門檻,減輕民營科技企業中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3.完善現行所得稅制度。在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同時,應根據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改變對不同高技術企業給予不同優惠的行為,有針對性地選取關鍵環節(項目或行為)給予較大幅度優惠,完善現行所得稅優惠政策。包括取消按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確定所得稅優惠標準的政策;加速折舊優惠;適時提高高技術企業計稅工資的標準等措施。

4.改變對民營科技企業的稅收優惠方式。由現行的以直接稅收減免優惠為主向以間接的稅收鼓勵為主轉變,以適應中小企業主體多元化、經營形式及經營范圍多樣化和經營水平不同的特點。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稅收優惠的做法,逐步推行科技投資稅收抵免、加速折舊,實行特別的稅收科技優惠及企業科研經費增長額稅收抵免等措施。并且使不同的稅收優惠手段系統地貫穿于民營科技企業的創辦、發展、再投資、科技開發甚至聯合改組等各個環節。

5.建立稅式支出制度,提高稅收優惠政策的實際效率。為確保科技稅收政策發揮出最佳效應,防止優惠支出額度及其方向的失控,應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將因科技稅收優惠減少的稅收收入作為一項稅式支出來加強管理,建立稅式支出制度,設立科技稅式支出統一賬目,規范稅式支出預算,提高稅收政策實際效率。

參考文獻:

[1]謝穎.《運用財稅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與借鑒》.《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2期.

篇4

1.確認企業研究開發費用范圍,加強研發支出規范化管理。研發活動,是指企業為獲得科學與技術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工藝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性活動。研發支出是核算企業研發活動中發生的相關支出。同時,國家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都針對企業規范研發支出會計核算與管理進行了明確的要求,企業應當明確研發支出的列支范圍和標準,嚴格審批程序,按照研發項目進行輔助核算,并按研發支出的費用類別進行合理分類。建議企業參考財企〔2007〕]194號文件精神,建立相應的費用明細類別。

2.明確會計日常核算、企業研發支出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三者的區別。企業健全的會計日常核算是做好研發支出管理的基礎,設計合理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規范的研發支出費用明細項目,有助于滿足多方面的管理要求。企業研發支出核算體系的合理搭建有利于企業全面、完整的反映企業科技研發投入情況,不僅為企業享受研發費用所得稅加計扣除提供基礎資料,還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核創造有利條件,享受更多的稅收政策紅利。因此,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就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合理劃分各項研發支出的明細科目,為后續統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投入統計創造有利條件。

二、明確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方法

研發支出有3種會計處理方法:(1)全部費用化:企業研發支出發生的研發費用全部作為期間費用。(2)全部資本化: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費在發生期內先歸集起來,待達到預定用途時予以資本化。(3)符合條件資本化:把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把其他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研發支出的全部費用化處理是基于研發支出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基于謹慎性原則將其全部費用化,有利于提升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但這種處理方法會低估企業的資產或企業價值,不利于重視研發投入的企業做大做強。研發支出全部資本化的建立在假設企業研發投入能形成相應的無形資產,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但違背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符合條件資本化處理是較好的平衡了謹慎性原則和可靠性原則,有助于重視研發投入企業的發展壯大,又可以規避研發支出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重大不確定性。提高資產質量,降低企業未來盈利壓力。

三、企業研發支出的稅務處理

從國稅發〔2008〕116號文件,財稅〔2013〕70號文件,一直到最新的財稅〔2015〕119號文件,國家對鼓勵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和規范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進行了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因此,一個規范的會計核算體系有助力于更好的滿足稅收核查要求。企業研發支出在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計算時須注意以下事項,首先要正確區分研發支出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不得串項混淆,不進行分別核算,準確、合理歸集的研發支出將面臨失去享受稅收優惠的風險。其次,要正確區分研究開發活動與企業產品(服務)的常規性升級、研究成果的直接應用、成果商品化后的技術支持活動、現有技術的重復或簡單改變、市場調查研究及產品服務的常規質量控制、測試分析、維修維護活動的差異,不得將非研究開發活動的支出混入加計扣除范圍,防止隨意擴大稅收加計扣除優惠范圍,帶來稅務風險。

四、研發支出核算成果應用

企業研發投入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建立,財務人員在完成研發投入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收集整理的研發支出信息,為企業創新發展戰略服務是一個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思考和關注的問題。(1)分析整理企業研發投入使用去向,可以從費用性質和費用項目兩方面來分析展示,通過費用性質分析,可以厘清研發人工費用、直接材料、試制試驗、儀器儀表設備運行維護、折舊攤銷等費用在總投入中的比重,為后續研發投入重點提供參考。研發費用投入的項目分析,能給企業經營決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情況,幫助決策者從企業戰略的高度來統籌企業資源,選擇最優先的研發項目作重點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同時,企業還需要持續跟蹤研發成果的轉化應用情況,通過統計應用研發成果帶來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增加,企業成本控制帶來的改善,低碳、節能、環保等指標的改善等角度來評估企業研發投入的產出效果。為企業后續改善研發投入方向助力。

篇5

目前我國動漫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促進我國動漫產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動漫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動漫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增值稅、營業稅、進口關稅方面。以動漫產品為支柱的企業可以通過這些稅收政策優惠來減輕自身的稅負,尤其是中小型的動漫企業利用這些政策可以更為有效的改善自己的生產經營。

【關鍵詞】

動漫企業;稅收優惠;國家政策

不久前,國家廣電總局向各大衛視發送文件指示,各家衛視每天早上8點至晚上9點31分期間必須播放至少30分鐘的國產動畫片。這份文件不僅僅是對國產動漫的保護,更是對我國以動漫產品為支柱的企業的強有力支持。

動漫產業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有生力量,近幾年來已經發展成為一項集藝術、科技、出版、玩具制作、娛樂和傳播媒介為一體的現代型和綜合性的工業體系。近幾年我國動漫產業發展速度異常迅速,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我國以動漫產品為支柱的企業已經超過1萬家,動漫產品的數量不斷增長,質量也不斷提高,追求精益求精。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專家和學者指出,動漫產業的整個行業所存在的問題仍是不容忽視的。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動漫產品原創能力有待提高,前期開發和制作資金的不足,缺少實力雄厚、高水平、產業鏈獨立完整的大的龍頭企業等。

自國務院2006年下發《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6]32號)以來的近十年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針對動漫產業出臺了諸多稅收優惠政策。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指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國家稅務總局將繼續執行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減稅政策將使動漫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動漫企業從中獲得較大的實惠,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動漫企業向更大更強的方向發展。那么,針對目前諸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我國的動漫企業來說,應該如何加以利用,以來改變自己目前附加值低、產業鏈條不完整的現狀呢?本文主要對動漫企業的此類問題給予一些提示和建議

1 動漫生產企業要通過相關機構的資格認定

動漫企業享受國家“兩免三減半”等諸多稅收優惠政策的前提是企業必須首先提出申請并通過國家主管部門的認定。企業在這方面需要繼續高度重視。根據文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日前出臺《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對于動漫企業的認定,是各省市的動漫行業認定機構,設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 。同時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將對動漫產業稅收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申請認定為動漫企業的應同時符合以下標準: 1)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 2)動漫企業經營動漫產品的主營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3)自主開發生產的動漫產品收入占主營收入的50%以上; 4)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或通過國家動漫人才專業認證的、從事動漫產品開發或技術服務的專業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l0%以上; 5)具有從事動漫產品開發或相應服務等業務所需的技術裝備和工作場所; 6)動漫產品的研究開發經費占企業當年營業收入8%以上; 7)動漫產品內容積極健康,無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 8)企業產權明晰,管理規范,守法經營。根據《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企業達不到其中的任何一項指標,就不能被認定為是動漫企業,同時也就享受不到相應的稅收優惠。而且即便是通過了確認,但在以后的實際經營中,若年審中未能達到相應的指標,同樣會被取消稅收優惠資格。從以往通過認定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十分樂觀。依據文產函[2009]2621號文件、文產發[2010]45號文件以及文產發[2011]57號文件,2009至2011年實際通過認定的動漫企業分別為100個、169個、121個,可見,有關部門對動漫企業資格的認定相當嚴格。

所以,企業在關健指標上必須嚴格執行,以免因小失大。同時,企業要就重點動漫企業和重點動漫產品的認定加以區分,對于動漫企業、重點動漫企業和重點動漫產品所享受的稅收優惠情況的不同,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生產經營的稅收策略。

2 企業必須透徹了解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辦法。

根據文市發[2008]51號文件《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各動漫企業由其自主開發、生產的動漫產品所帶來的收入必須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0%以上,具有從事動漫產品開發或者與之相關的相應服務等業務所需的工作場所和技術裝備,并且動漫產品的研究開發經費至少占該企業當年營業收入8%以上。動漫軟件的范圍、動漫企業和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產品的認定標準和認定程序等,按照《文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文市發[2008]51號)和《文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的通知》(文產發[2009]18號)的規定執行。因而,動漫企業必須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和開發能力,才能夠有機會享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同時,根據財稅[2011]119號文件《關于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增值稅營業稅政策的通知》,動漫企業銷售的必須是其自主開發、生產的動漫軟件,才能享受按17%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僅僅只是抄襲國外的動漫創意、對國外的動漫產品進行簡單外包、簡單模仿或者簡單離岸制造,既無核心競爭力,也無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漫軟件是不能夠享受到這一稅收優惠的。在營業稅方面,根據財稅[2011]119號文件,對動漫企業為開發動漫產品提供的動漫腳本編撰、形象設計、背景設計、動畫設計、分鏡、動畫制作、攝制、描線、上色、畫面合成、配音、配樂、音效合成、剪輯、字幕制作、壓縮轉碼(面向網絡動漫、手機動漫格式適配)勞務,以及動漫企業在境內轉讓動漫版權交易收入(包括動漫品牌、形象或內容的授權及再授權),減按3%稅率征收營業稅。在進出口方面,根據財關稅[2011]27號文件《動漫企業進口動漫開發生產用品免征進口稅收的暫行規定》,動漫軟件的出口按規定免征增值稅。同時,經國務院有關部門認定的確需進口的動漫企業自主開發、生產的動漫直接產品可以享受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對用于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直接產品免稅進口的商品,未經海關核準,不得抵押、質押、轉讓、移作他用或者進行處置。如果經查實,獲得免稅資格的動漫企業存在以虛報情況獲得免稅資格、非法轉讓免稅物資、偷稅、騙稅等違法經營行為,該企業將會被撤銷進口免稅資格,并且予以公布。

所以,企業只有熟悉掌握相關優惠政策,才能在不違反稅收法律規定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把它們與企業的日常管理和運作相結合,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才能更多的享受到國家給予的優惠,從而為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節稅收益。

3 動漫企業應該時時關注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重視相應稅收優惠政策的時效,準確把握國家的相關政策動向

由于我國動漫產業在其發展的各個時期有著其不同的特點,以及國際國內的大的經濟背景的不斷變化,國家給予動漫產業的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不斷變化的。從近10年的經驗來看,關于動漫企業稅收優惠的政策法規往往具有變動頻繁的特點,且適用期限都比較短,通常為一到兩年。例如說,2009年的財稅[2009]65號《關于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其中的第六條指出本通知中的政策調整將從2009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但該通知中提到的關于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相關規定于2011年就被新的文件財稅[2011]119號所廢止,僅僅執行了兩年而已。而新的規定財稅[2011]119號的執行時間也只有兩年。而且,雖然有些政策的執行時間相對比較長,但是仍對其適用的時間期限做出了規定,而且適用期限內相關規定會不會做出新的變動也都是未知。例如財關稅[2011]27號文件的執行期限雖然暫定為五年,但是文件中同時也提到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國內動漫產業的需求變化及相應配套的周邊產業發展適應能力的提高而適時調整《動漫企業免稅進口動漫開發生產用品清單》。

因此,動漫企業必須認識、了解并把握隨時的稅收優惠政策動向,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使企業錯失新法規的優惠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業避免承受因政策變動而企業未及時作出相應調整而帶來的損失。同時,企業可以據此及時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和模式,以實現企業向擁有核心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技術型企業的轉型。

綜上所述,面對國家實施的一系列針對動漫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動漫企業只有將自身的生產經營與國家的稅收政策相結合,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和發展計劃,才能獲得更好、更長遠的的發展,為我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我國的文化走向國際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我國動漫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匯總.中國稅務報,2013

篇6

集團因經營發展需要,需在境外設立機構,應從戰略角度出發將稅收籌劃作為考慮因素之一確定應設立子公司、分公司還是項目部亦或其他形式機構。如很多國家對不同的機構設置按不同的稅種、稅率及方式征稅;一些國家允許在其境內的企業集團內部單位之間可以盈虧互抵;分公司的虧損有時可以沖抵總公司的利潤等。集團層面還可以從以下環節做進一步稅收籌劃工作。如: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諸如特許權、利息、其他間接投資等,要比分公司向母公司支付更容易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子公司利潤匯回母公司要比分公司靈活得多,資本利得可以保留在子公司,或者可以選擇稅負較輕時分配,以得到額外的稅收收益;而分公司交付給母公司的利潤通常不必繳納預提稅;母公司轉售境外子公司的股票增值部分,通常可免稅,而出售分公司資產取得的資本增值要被課稅;在某些國家分公司資本轉讓給子公司有時要征稅,而子公司之間的轉讓則不征稅。集團層面可以選擇有利于集團整體利益的組織機構設計,以降低綜合稅負。

2.完善境外稅務管理制度、規范稅務管理流程

集團層面必須根據整體管控模式、組織架構體系、管理戰略、經營目標、企業文化等,結合國家相關規定、行業規則和國際通行慣例制定境外稅務管理制度,明確集團層面境外稅務管理組織體系,境外稅務管理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思路,強調集團、子公司、國別機構、項目部在稅務管理與稅收籌劃上的分工與協作,風險監督及問責機制等。同時,集團層面應要求參與國際經營的各子企業也要在集團統一稅務管理制度的框架下,以各子企業為單位制定自身的稅務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從制度上明確稅務管理工作的各項相關要求。

3.協調內部利益分配、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

國際工程項目及投資稅收籌劃產生的外在原因在于國際經濟大環境上存在國與國之間的稅收差異,而且國際業務經營一般涉及兩個以上國家。盡管國際業務涉及的稅種主要有收益稅、流轉稅、財產稅、雜項稅等,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稅法在涉稅主體、征稅對象及稅率、稅基等內容上與另一個國家是完全一致的。同時,國際競爭、社會生活進步、科技發展、通貨膨脹等因素令全球經濟環境變幻莫測,這些因素給集團國際業務稅收籌劃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對于重大國際工程項目與投資,集團層面應統籌、協調內部各子公司從業務涉及的國家、涉及的納稅主體、稅率、稅基等差異、涉及的各國稅收優惠及雙邊、多邊稅收協定等多項因素,選擇一個最佳稅收籌劃方案。集團層面設計稅收籌劃方案可以避免只考慮單項投資或單個項目、只關注一個國別稅負最小、只覆蓋局部或較低層面等方面的不足,實現集團全球范圍內總體稅負最小的目標。

4.深入開展不同國家稅法研究,打造資源共享平臺

國際工程承包及投資因涉及不同國家稅法,存在諸多稅收風險,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受語言環境等影響,對財稅政策理解不深入,甚至產生歧義;一些國家財稅政策變化頻繁,不易掌握;各個國家都在對本國稅法不斷完善,對新稅法及新老稅法交替不能及時調整;部分國家針對外國企業加大審計、稽查力度等。集團公司須充分整合內部資源,組織內部各單位深入開展不同國家的稅收法律研究,尤其關注與所處行業密切相關的稅收優惠、抵免、國際稅收協定和反避稅條款的研究,加強與我國商務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及駐各國經濟參贊處的溝通交流,動態獲取不同國家最新的稅收信息和法律調整情況,對重大誤解事項簽署備忘錄并推動積極解決。在集團層面形成境外稅務管理指引,并以開放式架構切實打造一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從里到外、從外到里的動態資源共享平臺,提供共享服務,方便各子企業之間共享各國稅收資源、交流信息和尋求幫助。

5.深化境外稅收籌劃理念、創新管理方式,推動稅收籌劃的全過程管理

開展國際經營,必須在集團范圍內樹立稅收籌劃的理念,時刻關注系統內可以進行稅收籌劃的關鍵規程,積極推動稅收籌劃的全過程控制與參與。稅收籌劃工作要做到早期籌劃、過程跟進、適時調整。目前大部分企業尚沒有將稅收籌劃工作深化為企業商業文化,多數在遇到虧損時方意識到稅收籌劃的重要性,多繳稅款并嚴重影響項目的收益及投資回報。集團層面應在系統內強調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要性,明確稅務管理與稅收籌劃是全員參與的工作,而非傳統觀念上只與財務人員有關,要求在投標之前就要針對招標文件開展盈利分析和稅務評估,合理界定企業的投標價格。中標后,要根據實際中標內容和價格等情況開展詳細深入的稅收籌劃,并嚴格依照籌劃方案開展組織設計、團隊搭建、資本流動通道設計等工作,力爭將稅負成本和稅收風險降至最低。同時,集團層面應強化在海外投資活動中稅收籌劃工作應進入前期的海外投資框架設計中,它是海外投資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起到降低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等積極作用。

6.構建境外稅收風險識別體系

篇7

關鍵詞:新三板;財稅風險;會計防范;策略

公司在新三板市場上市融資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這不僅需要擬上市公司的產業政策、在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對外經營戰略等方面滿足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規范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財務問題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方面。

一、企業新三板上市過程中易于出現的財稅風險

(一)新三板上市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財務風險問題

據有關資料報道,擬上市公司因財務問題不過關而與上市融資“失之交臂”的數量不在少數。現就企業上市申請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財務風險做出簡要的闡述。

1.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問題。持續經營能力是新三板上市的前提條件之一,公司在上市之前及上市后能否具備較強的持續經營能力,是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還關系到企業能否在新三板市場站穩腳跟,而不至于被踢出局,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問題體現在持續虧損及資不抵債兩方面。持續虧損與資不抵債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如果公司經營不善長期虧損造成虧損,從而使得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下降,最終有被三板市場摘牌的可能。因而,持續經營能力問題是企業在新三板上市過程中所應關注的一個較為重要的財務風險問題。

2.收入確認問題。收入的確認是體現企業經營成果的較為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財務風險上,還體現在稅務風險上(關于稅務風險下文將進行詳細解讀)。收入確認的財務風險問題一般體現在能否符合會計準則中的條件。

例如:準備在新三板市場上市企業的銷售內控制度是否完備,流程是否清晰,整體的企業現金、流、發票流、合同流是否能做到“三流合一”,這不僅關系到財務風險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關系到稅務風險問題;

營業收入的客觀性問題,擬上市新三板市場的企業,是否所有的收入都已經計入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去,對已經形成現金收入(有些為賬外收入)的情況,是否有針對該項業務制訂專門的規范,包括企業的各類商業折扣、銷售折讓等問題的會計政策適用是否合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3.成本、費用的合理性問題。成本費用直接影響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稅后利潤,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的整體業績。具體如下:首先,應關注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方法是否符合相關會計法律、法規,核算政策上前后會計期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存貨的核算不規范、產成品出入庫缺乏相應制度、固定資產及折舊管理等問題。其次,日常費用報銷方面,存在不按預算支出、越級審批、核銷流程不規范等問題,還存在票據取得不合法或是填開不規范的問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成本性支出與費用支出混淆,這樣不僅造成了財務核算上的問題,同時也能夠引起納稅風險的產生。

4.現金流量問題。現金流量關系到資金鏈問題其實質即是企業的資金問題,而企業的資金相當于人的血脈,人斷了血脈難以生存,企業如果斷了資金鏈,將使得企業運轉難以維系,從而使企業的運營舉步維艱,企業的現金流量反應了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償債和支付能力。例如,企業實現的利潤如果沒有現金流作支持也只是“紙上富貴”而沒有實際意義,而相關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作保證,對于企業的債權人和供貨商來說,也只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公司現金流量問題關系到新三板上市問題,因而公司在注重資產及盈利能力的同時,應將現金流量問題當作較為重要的方面考慮。

5.獨立性及關聯交易問題。企業若想在新三板市場上市,其生產的產品或是提供的勞務,必須有真實的銷售渠道及合理的銷售環節,而不能通過與關聯方的關系來進行銷售。所謂獨立性是指,公司所能支配的資產、自身產品的營銷環節、公司的人力資源、公司的各項財務支出及對外發生的各項業務等方面必須做到完全的獨立。然而,一些企業為了上市,與其關聯企業進行了一些關聯交易,例如在產品銷售過程存在銷售定價等方面的不公正、不客觀,以便虛增其利潤、而在企業的對外借款及擔保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關聯交易業務的發生。如果被認定,將影響其上市進程。

【案例】廈門萬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營建筑智能化及智能化產品銷售兩部分,2011年毛利率分別為75%、25%。其中,建筑智能化系統產品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2010年公司在建筑智能化系統銷售前50名企業中的市場占有率約1.29%。2010年三季度起,金石投資公司、濱江控股公司以及吳忠泉和楊鏗增資后對其增資后,成為廈門萬安智能股份第4至第7大股東。2009年至2011年,公司與上述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智能化銷售金額分別為43,860,000元、49,810,000元、30,880,000元,占同類銷售金額的比例分別為23.21%、19.67%、9.54%。該發行人業績很大程度上依靠關聯交易來實現,在獨立易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新三板上市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稅務風險問題

稅收問題是企業的痛點,也是企業財務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因為稅務問題真切的刺痛公司管理團隊的心,我國目前有很多具備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在最后的運作過程中,因為稅務不合規范而上市失敗。一方面是要補交的稅太多,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二是稅務的歷史問題過多,即便想補也不知道從何開始;三是有些企業在以前的經營過程中存在稅收違法行為,法人代表與財務負責人甚至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1.收入及成本、費用的稅務風險問題。收入及成本費用問題因其涉及到的稅種較多,因而是稅務機關進行日常稅收稽查工作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首先,擬上市公司在未進行上市運作以前,由于其過多的考慮了納稅成本,在一些銷售業務已經發生且應該納入計稅收入的情況下,不進行納稅申報及繳納相關稅款,從而容易形成偷稅的稅收違法行為;其次,企業在相關成本、費用的核算過程中易于出現成本與費用劃分不清問題,從而易于出現企業所得稅納稅風險的產生;最后,由于企業在先期的經營活動過程中,相關票據取得的不規范也容易出現票據方面的稅務風險,例如,虛開發票、取得假發票或是發票填寫不合規范等問題。

2.科技企業軟件產品退稅問題。擬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中,一部分企業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及軟件企業等科技型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是以軟件產品銷售為主,因而將涉及到增值稅、營業稅及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問題。一些企業為了實現其軟件銷售并享受增值稅軟件退稅及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可謂是費盡心思。但是,公司申報退稅的計算過程與法定的退稅計算過程存在差異,容易產生多申報退稅,存在被稅務部門處罰的風險。另外,一些企業在享受軟件退稅的同時,因沒有注意到“退稅軟件產品所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不得在其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的規定”,從而易于造成企業所得稅納稅風險。

3.重大交易和事項缺乏稅務籌劃。企業在并購、收購其他公司或者出售業務部門前,會進行盡職調查,審查目標企業或部門經營管理是否合規,是否有潛在的風險,但是卻是忘記了相關稅務風險的防范,例如企業所得稅問題。另外,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來說,其子公司之間的資金劃撥、資產轉讓、業務轉讓也有可能涉及稅務風險。稅務講究獨立交易原則,同一控制人的多個獨立公司在進行交易時如果出現資產定價不合理的情形,稅務局會對所得稅進行問責。

4.其他小稅種問題。印花稅、車船稅、社保費等一些小稅種的稅費繳納問題,因其涉稅金額較少,且統計工作量過繁、過大使得企業在成立之初容易產生忽略,而正是這些小稅種容易使得企業產生一定的稅務風險,企業財務人員不應“因其惡小而為之”。

二、企業新三板上市過程中財稅風險的會計防范

企業在新三板上市的運作過程中會遇到各類意想不到的風險,而這其中財務及稅務風險的出現對于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工作是較為常見及突出的問題,如何防范并且化解財稅風險是每一個“會計人”都面臨的挑戰,因而財稅風險的會計防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財稅風險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相關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所造成的。擬上市公司,應該依照國家的相關會計法規及國家財稅政策,并結合其自身經營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相關人員在財稅風險的會計防范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與此同時,應該知道財稅風險的會計防范,不應該僅是公司會計部門的工作職責,公司的全體員工都應該遵守制訂出來的相關管理制度,從而實現“全民皆兵”防范風險的局面。

(二)合理設置相關部門

擬上市公司若想防范財稅風險,應該設置合理的職能部門,做到風險歸口管理。例如,公司可以在財務總監的領導下,設置會計部、財務部、稅務部及內審部門,將會計核算、防范風險、內部審計三者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個三位一體的財稅風險管控模式,使其無處遁形。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公司在財稅風險的會計防范方面,作為人的因素的會計人員起著相對重要的作用。再好的制度,再強有力的風險控制部門,最終也需要有人來完成風險控制工作。公司應該選擇那些具有一定職業操守,思想品德好、業務能力過硬的人員充實到財務部門中去。另外,會計人員應該接受過系統的會計業務知識及國家相關財稅法規政策的培訓,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會計技術職稱,最好是擁有注冊會計師或是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除此之外,公司還應該注重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工作,會計人員應對國家最新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及時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更好的防范財稅風險。

(四)引入社會中介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督

由于我國社會中介機構所擁有的相關人員,無論從業務能力上、對國家財稅政策的把握上較高。因而,企業應該定期或是不期的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采用一定的審計、評估方法,對于企業的相關財稅風險進行審核或是評估。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起到從外部對于企業的財稅風險進行防范的作用。

三、總結

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缺乏資金的問題,然而企業在上市運作過程中會有一些財稅風險的出現。企業面對各類財稅風險,應從制度的制訂、部門設置、相關人員的配置以及社會中介機構有效的外部監督上做起,形成一個“四維”的風險會計防范空間,從而使其財稅風險降至最低,以便更好的在新三板市場上融通資金,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

力量。

參考文獻:

[1]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場的形成、功能及其發展趨勢[J].當代經濟管理,2011(02): 17-19.

[2]林安霽,林洲鈺.“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2(05): 111-114.

[3] 嚴學鋒.李民吉:轉板背后的價值管理[J].董事會,2010(06):66-67.

篇8

關鍵詞:營改增;交通運輸行業;稅負

營改增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全稱,其實質是擴寬增值稅征收的范圍。“營改增”試點方案由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于2011年正式公布,同時通過頒布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來推動這一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展。無可否認,這一舉措在優化稅制結構、實現結構性減稅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通過調研發現,部分事業單位在稅負上存在上漲的現象。據此,本文筆者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例,淺析營改增的主要影響及其應對措施。

一、“營改增”對我國事業單位的主要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已經征收增值稅的國家超過170個,且增值稅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勞務和貨物。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在事業單位中施行“營改增”具有如下意義:杜絕了重復納稅的現象;實現了結構性減稅;增強了國家的控稅功能。可見,從整體上來講,“營改增”對我國事業單位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營改增”對所有事業單位的影響并非都是積極性,究其原因為需繳的稅款款項與納稅指標增值額呈正相關。因此,“營改增”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如下:

(一)稅負變化的影響

在施行“營改增”以前,交通運輸行業中普遍存在重復增收營業稅的問題,而在稅改以后,盡管通過增值稅抵扣可實現一定的減稅效應,但企業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其中稅負“不降反增”的問題較為嚴重,具體表現如下:1.提升了稅率。在“營改增”改革的前后,稅率從3%調整到了11%,同時在征收了增值稅以后,交通運輸企業可通過抵扣原料的進項稅來降低稅負。因此,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可按不同的稅率來預測減稅與成本進項稅抵扣的關系:若交通運輸業的營業稅率是3%,則當增值稅率為6%、11%、13%和17%時,可抵扣的成本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0%、73%、77%和83%,如此方才能實現減稅的目的。但實際上,可以抵扣的項目十分有限,因此很難實現減少稅負的目的。2.可抵扣項目很難獲取到抵扣憑證。在成本結構中,車輛維修費和燃油成本的占比將近50%,但這些抵扣項目在抵扣中卻很難獲取到抵扣憑證。

(二)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的收益遠超小型交通運輸企業,即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可知,針對交通運輸企業而言,若其為一般納稅人,則可抵扣的進項稅為11%,而若其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可抵扣的進項稅僅為7%,這種稅差將不利于小型運輸企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二是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即稅負的提高將會縮減企業的利潤率,進而影響整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三是“營改增”的施行細化了下游企業的分工,即“營改增”施行的是道道增稅,因此若上一道環節少納稅或不納稅,便會造成該環節的增值稅抵扣不充分或不能抵扣;四是“營改增”的施行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綠色交通”的發展,即對“油改氣”項目的實施非常不利。

總之,從整體上來看,“營改增”是稅種的科學化,但這一改革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影響并非完全是積極的,即“營改增”直接 (或間接)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率,從而增加了增值稅的稅負。

二、事業單位對“營改增”改革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改革尚需進一步完善,這是現階段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交通運輸行業中,針對“營改增”改革的若干問題,應從如下方面加以應對:

(一)出臺財政補貼政策

“營改增”試點方案的原則是扶持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及保證行業稅負略有下降或不增加。交通運輸行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因此應立足行業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針對“營改增”增加的稅負,在財政上通過制定政策來進行返還,亦或采取簡易的征收方法來計征。另外,在“營改增” 以后,繼續推行部分營業稅免征政策,以保證現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調整部分營業稅減免稅政策為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以保證增值稅抵扣流程的完整性;針對部分稅負增加多的企業推行稅收優惠政策。

(二)創建增值稅明細賬及強化發票管理

具體表現如下:1.交通運輸行業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認清實施“營改增”的影響,并密切關注國家財稅政策的最新動態,盡可能在計提進項稅額時使用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同時在財務處理上,注意其與成本費用核算方法及原成本的差異;2.重視內部監督,杜絕在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不當行為及漏洞,以保證資金使用的高效率和安全性,從而保證增值稅的科學抵扣;3.針對不合理使用發票的行為,應制定完善且系統的發票開立、領用和核銷制度,以降低事業單位在這一過程中承受的資金安全和法律風險,比如在交通運輸行業中,按先收款后結算的原則結算費用,即先按客戶的信用程度填寫《發票領用審批單》,再將其交給部分負責人審批和把關,最后再由開票人員審核和催款;4.在購進固定資產或采購服務時,交通運輸企業應盡量獲取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針對小規模的納稅人,可鼓勵其按規定向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申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提高抵扣的效果及減輕稅負。

(三)健全會計審核制度

增值稅納實務要求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尤其是在稅務會計處理上,通過轉變制度可確保增值稅納稅實務的順利開展,具體表現如下:1.強化收入管理,以免計算或收入分類出錯而造成多納稅款;二是通過合理分類、設立專題及對業務性質和稅率核算進行研究來強化類別分類,從而推進各項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三是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特別要嚴格管理可抵扣進項收入,同時密切關注國家的政策動態,適時地選擇最佳的納稅方式和投資時機等來尋找抵扣稅項。值得注意的是,抵扣指的是增值稅抵扣,其為銷項稅與進項稅的差值。

另外,“營改增”改革是對現有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其旨在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稅收管理體系來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因此,事業單位應按需調整經濟管理結構,并定期組織財務人員等參與現行政策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習,同時通過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準入門檻來提高全體從業人員的財務核算能力。

三、結語

“營改增”是國家財稅政策調整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針對尚不能完全適應“營改增”改革需要的事業單位,筆者認為其應妥善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按需加以調整,從而降低自身的稅負。針對交通運輸行業,在“營改增”改革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稅收政策的動態及充分利用稅改的優勢來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利潤,同時利用有效的手段來降低稅負,從而提高“營改增”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朱如意.“營改增”對測繪事業單位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5,23:41-42.

[2]李一琨.論“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事業單位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09:28-30.

[3]孫熠中.營改增后測繪行業差額事業單位稅務會計處理的變化及對單位稅負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5:60-61.

[4]繆麗燕.淺析事業單位如何應對營改增后的問題[J].財會學習,2016,11:179.

[5]袁菁穗.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6,11:182.

篇9

    【關鍵詞】 哈大齊;乳品業;稅收政策

    從2008年9月份全國奶粉及液態奶的調查中可以發現,被檢測的87家(資料來源:國家質檢總局)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的乳品企業當中,黑龍江省有24家,占全部沒有問題企業的三分之一多。黑龍江省除齊寧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2段基粉出現問題以外,其余企業的檢測全部沒有發現“三聚氰胺”。

    這一檢測結果,一方面反映黑龍江省乳品企業從整體上遵從注重實效、講求誠信的企業經營理念;另一方面也為黑龍江省乳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里,從政府財稅政策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大力推動黑龍江省乳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現實條件

    (一)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自然條件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南北跨10個緯度,屬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所處氣候帶有利于玉米生長,為奶牛的生長發育提供質量好、成本低、數量大的糧食、秸稈,具有發展優質奶業的獨特優勢;同時,黑龍江省擁有草原6 500萬畝,年產飼草800萬噸(數據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這些自然條件都為黑龍江省生產綠色、安全的奶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區位、氣候和資源條件。

    (二)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企業基礎條件

    近年來,黑龍江省將奶業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并在各項政策方面以全力打造奶業強省為目標,使乳品企業得到全面和快速的發展。目前,全省擁有乳品加工企業74家,日處理鮮奶能力為1.9萬噸。全部企業所產鮮奶量約占全國的1/7—1/6左右,是僅次于內蒙古的國內第二大奶業基地。2007年末數據顯示,全省奶牛存欄達181萬頭,牛奶產量478萬噸,位居全國第二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農墾地區為主的奶牛基地集群。(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網站)

    (三)國家大力發展乳品業的宏觀政策背景

    2007年9月,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意見》中指出,國家要在五個方面抓好促進奶業發展的工作,包括在思想上充分認識保持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指出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要貫徹的基本原則;提出奶業健康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加大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在組織領導方面,加大執行政策措施的力度。此外,農業部也提出采取重大措施來推動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其中有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理順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奶牛養殖方式轉變;強化扶持和服務;嚴格液態奶標識制度。

    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8年第35號),內容涉及政策目標、產業布局、行業準入、奶源供應等12方面,是建國以來我國的第一部系統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這一政策在乳制品工業布局方面要求應充分發揮奶業傳統優勢地區的資源,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其中傳統優勢地區包括東北地區,政策要求加快淘汰傳統優勢地區布局不合理、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產能;大城市郊區奶業要加快乳制品工業的現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乳制品工業新格局。

    (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3年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黑龍江省奶業條例》。《條例》對奶牛飼養應具備的條件,奶牛基地的建設,生牛奶的銷售與收購,乳品安全等都作了明確規定。黑政發[2007]41號文件《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原料奶價格機制,規范奶源市場秩序,保護各環節合法權益;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不斷提高奶業生產和效益水平。

    2008年《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啟動,《規劃》中指出要加大生產基地建設。預計到2012年,全省乳制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 10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利稅超過37億元,實現奶牛養殖業產值315億元,乳品加工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利稅37億元以上。力爭奶牛良種覆蓋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單產水平提高到5.5噸。(資料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五)“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為黑龍江省乳品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005年“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該區域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干,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工業相對集中的經濟地帶,是黑龍江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區。該區域是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突出產業鏈和優勢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優勢地位。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方面充分發揮區域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其中重點發展乳品業,鼓勵采用先進的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食品工業產業升級步伐,提高農副產品轉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健全以綠色特色食品為主導的新型食品工業體系,在乳品業,發展滅菌奶、酸奶、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脫脂奶粉及奶酪等。

    二、黑龍江省乳品行業的現狀與不足

    (一)奶源價格低廉,損傷奶農利益

    從2006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效益就開始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養殖戶虧損,個別地區出現殺牛現象。主要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養殖方式較為落后;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范;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液態奶標識制度不落實;消費群體培育滯后,市場開拓力度不夠。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奶粉數量下降,前7個月全國出口奶粉3.4萬噸,8月份8 077噸,10月份僅48噸,下降了99.4%(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外國進口大包裝奶粉以低于我省同類產品成本價35%以上的價格進入我國市場。搶占了國產大包裝奶粉市場,導致我乳品加工企業庫存繼續增加,效益下降,經營風險上升,同時奶農利益進一步受損。

    (二)進口乳品沖擊,國產乳品競爭激烈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外奶粉以低價方式對我國進行傾銷,擠占了國產奶粉的市場, 2008年前7個月全國進口奶粉5.3萬噸,8月份4 686噸,10月份猛增到7 570噸,比8月份增加了61.6%(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據美國乳品出口協會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08年7月世界全脂奶粉離岸價為4 150美元,8月為3 150美元,9月降到2 600美元,未來國際市場價格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預計到2009年7月份將有10萬噸大包裝奶粉進入我國市場,超過2007年全年進口總量。在這樣國際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當前國內大包裝奶粉積壓、奶農效益下滑、奶牛養殖業形勢嚴峻。

    “三鹿奶粉”事件后,國產奶粉銷量下降了40%,受國內外雙重原因影響,國產的大包裝奶粉市場嚴重萎縮,企業生產的大包裝奶粉積壓達30多萬噸。雖然黑龍江省是全國惟一的在“三鹿事件”中沒有大量倒奶的省份,但由于黑龍江省的企業生產配方粉的產能有限,大約有50%左右產能只能生產大包裝奶粉。目前,黑龍江省庫存大包裝奶粉在三萬噸以上,由于大包裝奶粉加工企業庫存增加,效益下滑,黑龍江省已有約1/3的小型乳品企業停產倒閉。(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網站)

    (三)乳品監管體系、營銷體系尚不健全

    乳品質量監督方面,還存在著監督體系不夠健全的現象。雖然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對奶源的質量做出嚴格的要求,但是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著不符合規定的奶源,如摻水奶,污染、變質、有異味、有疫情的奶。同時還存在畜牧、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物價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奶牛防疫檢疫管理職責,對染疫奶牛不及時處理的現象,不對舉報或投拆進行及時的受理,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現象。

    在乳品營銷方面,還缺乏一定的營銷觀念,營銷體系尚未健全。黑龍江省雖為北方產奶大省,但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于其它部分省份,缺乏組織嚴密的營銷網絡,對樹立綠色品牌形象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實際上阻礙了黑龍江省乳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大力發展黑龍江省乳品業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從國家層面上

    1. 對擴品出口數量及銷售國產奶粉的營銷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從國家層面上,對符合出口條件的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可以在商檢流程、出口驗放手續方面給予簡化處理,在出口退稅方面給予更加優惠的待遇;同時對于生產銷售和使用國產奶粉的企業給予稅收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此外,還可以建立奶粉國家貯備制度,補貼生產貯備企業和機構。通過穩定乳品價格,進而穩定奶農的收入。

    2. 以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內資企業的乳品基地建設。與外資乳品企業相比,我國乳品加工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基本壟斷了國內優質奶源基地。但是隨著我國入世以來,外資企業也開始滲透到我國奶源基地建設中,盡管目前比例不高,但效應和趨勢卻不容忽視。所以,我國乳品企業必須把重點放在奶源基地建設上,在這方面,國家可以在融資方面,企業走聯合化方面給予稅收政策傾向,不給外企更多的機會。應支持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改變奶農與企業之間互相不講誠信的局面。當前可推廣實行奶農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免稅待遇,以提高奶農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奶農在奶業鏈條上的話語權,讓奶農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篇10

【關鍵詞】 哈大齊;乳品業;稅收政策

從2008年9月份全國奶粉及液態奶的調查中可以發現,被檢測的87家(資料來源:國家質檢總局)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的乳品企業當中,黑龍江省有24家,占全部沒有問題企業的三分之一多。黑龍江省除齊寧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2段基粉出現問題以外,其余企業的檢測全部沒有發現“三聚氰胺”。

這一檢測結果,一方面反映黑龍江省乳品企業從整體上遵從注重實效、講求誠信的企業經營理念;另一方面也為黑龍江省乳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里,從政府財稅政策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大力推動黑龍江省乳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現實條件

(一)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自然條件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南北跨10個緯度,屬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所處氣候帶有利于玉米生長,為奶牛的生長發育提供質量好、成本低、數量大的糧食、秸稈,具有發展優質奶業的獨特優勢;同時,黑龍江省擁有草原6 500萬畝,年產飼草800萬噸(數據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這些自然條件都為黑龍江省生產綠色、安全的奶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區位、氣候和資源條件。

(二)黑龍江省發展乳品業的企業基礎條件

近年來,黑龍江省將奶業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并在各項政策方面以全力打造奶業強省為目標,使乳品企業得到全面和快速的發展。目前,全省擁有乳品加工企業74家,日處理鮮奶能力為1.9萬噸。全部企業所產鮮奶量約占全國的1/7―1/6左右,是僅次于內蒙古的國內第二大奶業基地。2007年末數據顯示,全省奶牛存欄達181萬頭,牛奶產量478萬噸,位居全國第二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農墾地區為主的奶牛基地集群。(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網站)

(三)國家大力發展乳品業的宏觀政策背景

2007年9月,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意見》中指出,國家要在五個方面抓好促進奶業發展的工作,包括在思想上充分認識保持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指出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要貫徹的基本原則;提出奶業健康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加大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在組織領導方面,加大執行政策措施的力度。此外,農業部也提出采取重大措施來推動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其中有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理順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奶牛養殖方式轉變;強化扶持和服務;嚴格液態奶標識制度。

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8年第35號),內容涉及政策目標、產業布局、行業準入、奶源供應等12方面,是建國以來我國的第一部系統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這一政策在乳制品工業布局方面要求應充分發揮奶業傳統優勢地區的資源,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其中傳統優勢地區包括東北地區,政策要求加快淘汰傳統優勢地區布局不合理、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產能;大城市郊區奶業要加快乳制品工業的現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乳制品工業新格局。

(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3年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黑龍江省奶業條例》。《條例》對奶牛飼養應具備的條件,奶牛基地的建設,生牛奶的銷售與收購,乳品安全等都作了明確規定。黑政發[2007]41號文件《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原料奶價格機制,規范奶源市場秩序,保護各環節合法權益;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不斷提高奶業生產和效益水平。

2008年《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啟動,《規劃》中指出要加大生產基地建設。預計到2012年,全省乳制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 10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利稅超過37億元,實現奶牛養殖業產值315億元,乳品加工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利稅37億元以上。力爭奶牛良種覆蓋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單產水平提高到5.5噸。(資料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五)“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為黑龍江省乳品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005年“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該區域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干,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工業相對集中的經濟地帶,是黑龍江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區。該區域是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突出產業鏈和優勢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優勢地位。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方面充分發揮區域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其中重點發展乳品業,鼓勵采用先進的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食品工業產業升級步伐,提高農副產品轉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健全以綠色特色食品為主導的新型食品工業體系,在乳品業,發展滅菌奶、酸奶、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脫脂奶粉及奶酪等。

二、黑龍江省乳品行業的現狀與不足

(一)奶源價格低廉,損傷奶農利益

從2006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效益就開始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養殖戶虧損,個別地區出現殺牛現象。主要原因是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收購價格偏低。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養殖方式較為落后;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市場秩序不規范;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液態奶標識制度不落實;消費群體培育滯后,市場開拓力度不夠。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奶粉數量下降,前7個月全國出口奶粉3.4萬噸,8月份8 077噸,10月份僅48噸,下降了99.4%(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外國進口大包裝奶粉以低于我省同類產品成本價35%以上的價格進入我國市場。搶占了國產大包裝奶粉市場,導致我乳品加工企業庫存繼續增加,效益下降,經營風險上升,同時奶農利益進一步受損。

(二)進口乳品沖擊,國產乳品競爭激烈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外奶粉以低價方式對我國進行傾銷,擠占了國產奶粉的市場, 2008年前7個月全國進口奶粉5.3萬噸,8月份4 686噸,10月份猛增到7 570噸,比8月份增加了61.6%(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據美國乳品出口協會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08年7月世界全脂奶粉離岸價為4 150美元,8月為3 150美元,9月降到2 600美元,未來國際市場價格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預計到2009年7月份將有10萬噸大包裝奶粉進入我國市場,超過2007年全年進口總量。在這樣國際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當前國內大包裝奶粉積壓、奶農效益下滑、奶牛養殖業形勢嚴峻。

“三鹿奶粉”事件后,國產奶粉銷量下降了40%,受國內外雙重原因影響,國產的大包裝奶粉市場嚴重萎縮,企業生產的大包裝奶粉積壓達30多萬噸。雖然黑龍江省是全國惟一的在“三鹿事件”中沒有大量倒奶的省份,但由于黑龍江省的企業生產配方粉的產能有限,大約有50%左右產能只能生產大包裝奶粉。目前,黑龍江省庫存大包裝奶粉在三萬噸以上,由于大包裝奶粉加工企業庫存增加,效益下滑,黑龍江省已有約1/3的小型乳品企業停產倒閉。(數據來源: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網站)

(三)乳品監管體系、營銷體系尚不健全

乳品質量監督方面,還存在著監督體系不夠健全的現象。雖然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對奶源的質量做出嚴格的要求,但是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著不符合規定的奶源,如摻水奶,污染、變質、有異味、有疫情的奶。同時還存在畜牧、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物價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奶牛防疫檢疫管理職責,對染疫奶牛不及時處理的現象,不對舉報或投拆進行及時的受理,、、等現象。

在乳品營銷方面,還缺乏一定的營銷觀念,營銷體系尚未健全。黑龍江省雖為北方產奶大省,但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于其它部分省份,缺乏組織嚴密的營銷網絡,對樹立綠色品牌形象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實際上阻礙了黑龍江省乳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大力發展黑龍江省乳品業的財稅政策建議

(一)從國家層面上

1. 對擴品出口數量及銷售國產奶粉的營銷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從國家層面上,對符合出口條件的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可以在商檢流程、出口驗放手續方面給予簡化處理,在出口退稅方面給予更加優惠的待遇;同時對于生產銷售和使用國產奶粉的企業給予稅收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此外,還可以建立奶粉國家貯備制度,補貼生產貯備企業和機構。通過穩定乳品價格,進而穩定奶農的收入。

2. 以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內資企業的乳品基地建設。與外資乳品企業相比,我國乳品加工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基本壟斷了國內優質奶源基地。但是隨著我國入世以來,外資企業也開始滲透到我國奶源基地建設中,盡管目前比例不高,但效應和趨勢卻不容忽視。所以,我國乳品企業必須把重點放在奶源基地建設上,在這方面,國家可以在融資方面,企業走聯合化方面給予稅收政策傾向,不給外企更多的機會。應支持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改變奶農與企業之間互相不講誠信的局面。當前可推廣實行奶農合作經濟組織,給予免稅待遇,以提高奶農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奶農在奶業鏈條上的話語權,讓奶農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在地方層面上

1. 加大對奶農的財政補貼,改變價格倒掛局面。由于乳品企業規模小且比較分散,競爭激烈,乳品價格低廉,再加上國外乳品進口的擠壓,使得各環節主體利益分配出現問題,最終導致奶農利益受損,進而出現上述殺牛退養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進一步給奶農以直接或間接的財政補貼的優惠政策,如采取奶農賣一斤奶給一定的補貼制度,以保證奶農在保本的基礎上增加收益,給奶農在購買飼養用具及飼料方面給予補貼。或者給收購鮮奶的乳品企業補貼,以間接補貼給奶農,進而協調各方面利益分配,使乳品業各環節價值鏈條連接起來。同時政府也可以采取稅收優惠的暗補措施鼓勵奶農走合作化道路,這樣便于管理、采用先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從而實現奶源農業的現代化。

2. 出臺減、免稅政策鼓勵國內外企業到“哈大齊”投資,引進乳品生產的先進技術。目前“哈大齊”建設已初具規模,已具備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國家及地方政府已對進入“哈大齊”的高科技企業做出在稅收減免方面的優惠待遇,比如,對到工業走廊內投資的稅收優惠有開發利用工業走廊內的土地,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除上繳中央30%部分外,省級所得70%部分全部返還當地財政。同時對從省外、國外引進并建成投產的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由省級財政按引進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對引進項目的地方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資料來源:黑政發(2005)30號文件)。這些規定對吸引省內外,國內外到走廊內投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在發展乳品業方面沒有專門的優惠措施,地方政府可以對申請投資設廠,科技含量高的乳品企業在增值稅抵扣方面、固定資產折扣方面給予更加優厚的待遇。

3. 設立財政專項基金,支持自主創新的乳品企業走“產銷研”結合道路。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對乳品企業在生產流程方面、乳品質量方面、科學管理方面投入的研發費用給予適當的補貼或獎勵。或者以政府為平臺,搭建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橋梁,鼓勵企業與高校配合,使生產在企業,研究和開發由高校或其它科研機構來承擔,真正實現“產銷研”的充分結合。

4. 對乳品企業科技人員、營銷人員實行“個稅”減免。對乳品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的獎勵,政府可以在“個稅”方面給予適當的減免待遇,以鼓勵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同時,企業要創出自己的品牌,就必須建立好覆蓋面廣、服務優質的營銷網絡,讓消費者了解黑龍江乳品企業誠信第一、產品質量第一的良好形象。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對企業在促銷能力強、為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做出重大貢獻的營銷人員的薪金或一次性獎勵給予“個稅”減免的優惠待遇,激發營銷人員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 趙大偉,伍寶君.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新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

[2] 王德章,趙大偉.中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3,(9).

[3] 史芳,王詠紅,高瑛.我國乳制品國際競爭力研究及政策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