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紡織業面臨的困難范文

時間:2023-12-15 17:3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新紡織業面臨的困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最新紡織業面臨的困難

篇1

事情緣起于近期坊間傳出的出口退稅不再下調的消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也曾在家紡企業座談會上透露了口風,這甚至引發了行業外眾多著名財經媒體的爭相分析報道。而據消息人士進一步透露,國家似有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提升2~4個百分點之意。

出口退稅率或將上調

無疑,對于出口大戶紡織業來說,出口退稅的調整事關重大。這一政策仿佛是拴住出口紡企咽喉的繩索,一旦下調就如同收緊繩扣,讓出口紡企感覺喘不過氣。

因為人民幣升值、緊縮貨幣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紡織業在進入2008年后出現相對困難的局面,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只有三分之一保持較好的利潤水平,有三分之二處于微利或者虧損狀態,以出口為主的紡織企業更是叫苦連天。眾所周知,我國紡織業的發展事關2000萬產業工人的就業,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經過深入的調研后,向國家有關部門呈上相關報告,建議出口退稅的調整需要謹慎。4月22日,杜鈺洲會長向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就此作了詳細的調研匯報。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有3%。出口退稅下調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將下降5%左右。它的下調,將不僅是增加企業生產和流通成本,壓縮企業利潤空間這樣簡單,企業可能會出現利潤負增長的問題,也就意味著虧損、倒閉。因為提供的就業崗位多,勞動力密集,紡企倒閉就意味著失業率上升,所以這一點同樣也不能被政府接受。

協會的調研工作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據了解,反饋回來的消息是,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將不再下調。消息人士還稱,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上調2~4個百分點的可能性,由于不久前我國發生了世人震驚的汶川大地震,舉國投入抗震救災工作,此項政策的研究或相應延后,故目前尚處探討階段。

不過,變數依舊存在。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08年4個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517.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7.08%。4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約為142.86億美元,同比增加12.66%:其中紡織品(含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約為59.82億美元,同比增長19.04%,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約為83.04億美元,同比僅增長8.46%。2D08年后,紡織品的出口保持增長,頗有點出乎業界的年初預料,這樣的背景下,出口退稅率是否上調確實存在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年內將不會繼續下調了。

行業的隱痛

由于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連續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國家對長期以來“重在鼓勵出口”的外貿政策進行調整,此時,作為調整組合拳之一的“下調出口退稅率”登臺亮相。2006年國家對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進行了下調,由原來的13%降低為11%,2007年6月19日對服裝、箱包、玩具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稅率由13%下調到11%,粘膠纖維出口退稅稅率下調到5%。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今年3月份的沿海六省大調研中得知,各省紡織企業對出口退稅下調深感痛楚。企業把目前面臨困難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率下降等因素,出口紡企更是發出了不要再下調出口退稅的呼吁,相反要根據形勢發展應逐步提高。

據了解,人民幣每升值1%,企業銷售收入就相應減少1%,從2005年下半年到現在人民幣匯率已經上升18%左右,這一剛性制約已經大大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同時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從原來的17%下降到11%,下降了6個百分點,成為紡織行業減利的重要因素。

山東某家進入全國針織行業十強的企業,2007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93%,而利潤卻同比下降9.34%,上述兩因素影響利潤達1.09億元,其中2007年下半年因出口退稅率降低直接損失2218萬元。石獅市外經貿部門數據顯示,該市2007年15家規模以上出口企業中,僅有8家企業出口總額有所增長,其余7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據資料,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分析認為,從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來看,針對的都是國際競爭力非常強的產品,以及出現投資過熱情況的產品。不過,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地區,對所有產品均采取完全退稅政策,而中國企業享受的卻是部分退稅政策,以此推算,中國出口企業其實需要比海外競爭對手多負擔4%至17%不等的增值稅。

退稅上調的研判

作為近期行業的熱門話題,一旦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上調,特別是上調幅度達到2-4個百分點的話,絕對算得上一項重大政策的調整,這對行業的發展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不會讓處于危機中的出口企業在緩過一口氣后,又回到吃老本、不思進取的局面?會不會影響紡織業的產業升級計劃?

經過分析后認為,這種重回老路局面發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積極意義應該更大。縱是有部分缺乏進取心的紡企短期內不排除回到舊模式,但長遠看,在一段緩沖期后,大部分企業還是會自發進行調整完善,以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為基礎,抓緊進行產業升級。

國家政策的威力盡人皆知,有遠見的企業必然明白,政策調整是隨時會發生的,為了盡可能減小未來政策調整對企業的影響,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升競爭力方為不變應萬變之良策。即使年內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不再下調甚至進行上調,可能也是綜合現階段實情的考慮,一旦今后形勢變化,國家還將繼續調整,企業如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重陷困境在所難免。故在這段難得的喘息期內,出口紡企想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利用機遇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中國紡織品服裝為部分人士所詬病的就是以低廉的價格搶占市場,這其實既是優勢,也是負累。現在我國勞力成本已經開始大幅上升,單純依靠價格戰只會讓市場越來越狹小、利潤越來越微薄,最終倒于激烈的競爭中。有企業表示,“只有提高產品價格,創立品牌、渠道,增強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出口市場上站穩腳跟。”這事實上就是推動了產業升級的進程。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出口企業來說,也可以發揮“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尋找更好的前進方式,比如走上內銷的道路。

篇2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紡織品出口行業;實證分析;影響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7-0010-02

0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人民幣。自此,我國放棄了人民幣與每元掛鉤的匯率制度,人民幣一直保持升值趨勢,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逐漸擴大,匯率波動性增加。截止到2013年1月18日,1美元兌6.2752元人民幣,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達29.23%。而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及國際收支的巨額順差,人民幣匯率還將進一步升值。我國是第一大紡織品出口國,紡織服裝的出口率高達50%~60%,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將給我國紡織品出口行業帶來匯率風險和經營壓力。本文通過探究人民幣幣值與我國紡織品出口變化之間的關系,著重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不利影響。

1數據的選取與模型的設定

本文利用1994-2012年的匯率值計算出各年的匯率升值率,同時與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比例相結合,研究人民幣升值與紡織品出口的關系,得到表1。根據表1中顯示的數據,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并利用EVIEWS6.0軟件,對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品出口影響程度進行定量預測。

由宏觀經濟學可知,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對于一國的匯率升值,則使得出口價格相對提高,進口價格相對降低,從而引起出口量下降,進口量上升,這有助于緩解對外貿易順差的壓力;若一國匯率貶值,則使得出口價格相對降低,進口價格相對提高,從而出口量上升,進口量下降。因此,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中,出口函數一般表述為x=x(e),即出口是關于匯率的函數。根據這個理論可建立模型為:

yt=α+βet(yt代表歷年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例,為人民幣升值率,α為待估系數,β為出口商品需求量變化的彈性值)

將表1中的人民幣升值率以及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例的數據代入模型,根據Eviews6.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對表1數據進行OLS估計。

求得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式為:

yt=18.5497-0.7816et

t=(16.6964)(-2.1285)

p值0.0000 0.0492

2=0.2207,F=4.5306

其中:t表示系數顯著性檢驗中的統計量,用于對回歸參數α、β的顯著性檢驗;

R表示回歸方程的相關系數,反應一元線性回歸模型擬合情況;

F表示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中的統計量,用于檢驗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顯著性。

2實證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結果,我們可得出:

第一,根據Eviews6.0對該計量模型采取t檢驗對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分析表明,常數項的置信水平為0.000,自變量系數檢驗對應的置信水平為0.0492,在a=0.05的假設條件下,拒絕原假設,即證明該方程具有一定的顯著性。

第二,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得出人民幣升值率變化所對應的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比例呈反相關關系,即人民幣升值率越大,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例就越小,也就表明了人民幣升值降低了紡織品的出口。即人民幣升值1%,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例就下降0.7816個百分點。

第三,人民幣升值后我國紡織品出口絕對總額不減反而增加了,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是同步的,并不能說明人民幣升值促進了紡織品的出口。相反,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例卻在不斷下降,證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后,相對的降低了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對我國紡織品的出口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是人民幣升值1%,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的比例僅下降0.7816個百分點,證明人民幣升值并不是影響紡織品出口的單一因素,紡織業出口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3結論與政策含義

基于我國紡織品行業的特點,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用前面的數據,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品行業利潤率將下降2%-6%。如果人民幣升值升值5%-10%,行業利潤率下降10%-60%。因此,筆者認為,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品出口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影響:

3.1人民幣升值將加劇國內紡織品企業的惡性競爭

一方面,在人民幣大幅升值、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將有大量紡織品出口企業由外銷轉為內銷,這更加劇了國內紡織企業的惡性競爭。另一方面,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國、日本和歐洲三大市場,而出口市場的過于集中以及產能的急劇擴張和中小企業的增加,在人民幣大幅升值、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加劇了無序競爭,也增加了貿易摩擦的隱患。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紡織服裝出口僅同比增長3.3%,是繼2009年出口負增長之后的最低水平,也遠遠低于全國出口7.9%的水平。由于人民幣有可能進一步升值,加上服裝出口退稅的調整,不可否認不遠的未來將可能出現出口企業所能承受成本的臨界點,屆時相當數量的中小型企業將因此被淘汰出局,從而加劇國內紡織企業的惡性競爭。

3.2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國內紡織品行業的出口競爭力

紡織品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成本敏感的行業。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相比以前,購買產品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價格相對升高,生產成本提高,導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價格優勢大大減弱。與此同時,周邊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比我國較低,更使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沒有那么明顯,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

3.3人民幣升值加大了出口的不確定性以及交易風險

其一,我國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原因是過度的出口以及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當前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持續出現的“雙順差”,構成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強的態勢,而匯率的劇烈波動使得政府、經濟實體、個人在遠期交易存在著收益和損失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了國際貿易的交易風險。其二,外貿合同一般以外幣計價,在合同簽訂與收匯之間存在時間差,由于我國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得出口后還未收匯的出口遭受交易風險,出口企業實際得到的收入減少,從而給企業帶來了損失。

3.4人民幣升值將使企業出口效益顯著降低

我國紡織品出口大多是外商委托加工生產,出口的紡織品處于低端水平,可替代性強,總體技術一直在較低水平上徘徊,企業提升價格的空間非常有限。據資料顯示,我國的紡織出口企業利潤普遍偏低,平均純利潤率在3%-5%,有的企業利潤甚至低于3%,企業抵御政策風險能力也相對較弱。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企業組織商品出口或者采購原材料生產出口商品,需要支付的是人民幣,收取的則是貶值以后的外幣,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壓縮企業僅有的利潤空間,甚至接近或已形成利潤倒掛,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

3.5人民幣升值將增大國內紡織出口企業的就業壓力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由于我國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將顯著增加紡織業的勞動力成本,同時又將導致紡織行業出口量下降,出口效益下降,很多依靠低附加值產品、低價競爭的中小企業將難逃倒閉的厄運,大批勞動力將需要另找工作;而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商投資向周邊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將對外商投資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特別是紡織品行業造成一定沖擊,進而增大了國內紡織品行業的就業壓力。

4總結

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轉型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中國紡織業遭受內需減緩、外需下降的雙重壓力,生產經營出現了較大困難。如何化解成本壓力、增加利潤,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中尋求發展是紡織服裝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國有關部門和出口企業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技術創新,打造自有品牌,增強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實行貿易多元化和“走出去”戰略,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減少摩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立平.人民幣升值對紡織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企業經濟,2006,(2).

[2]謝吉麗.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紡織業的影響及對策[J].北方經濟,2006,(9):45-47.

[3]肖海霞.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商貿,2009,(09).

篇3

[關鍵詞] 紡織品貿易 貿易壁壘 行業協會 自主品牌

紡織業是我國最早開放進入國際市場的產業,也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成長最好、增長最快、發展最完善的產業。然而,我國的紡織品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諸如國際貿易環境適應度不高及出口企業自身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我國紡織品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發展的步伐。

一、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現狀

1.近年來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規模上的新突破

我國加入WTO后,紡織品出口從2001年的534.4億美元猛增到2006年約1651.4億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長了近3倍。據最新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值為1651.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66%,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38%,貿易順差達1290.34億美元。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是1470.85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金額是522.54億美元,同比增長18.84%;服裝出口金額是948.30億美元,同比增長28.91%。

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簽署,為我國紡織品出口提供了穩定的貿易環境,確保了我國紡織品出口持續有序的發展。以2006年為例,紡織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出口價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06年前9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4.2%,對美紡織服裝出口價格增長42%,對歐盟服裝出口價格也增長了17%。盡管2006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貿易摩擦頻多、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在出口整體規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較大發展。

2.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地區結構

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歐盟和日本。在中美紡織經貿關系上,中美經貿合作關系是互利雙贏的。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長期以來,我國向美國出口諸如紡織品之類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也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產品。 我國紡織品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我國從1994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以來,紡織品出口額約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我國出口紡織品到達美國市場的比率達20.14%。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出口仍將以勞動密集型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出口仍將是對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升溫。隨著中美貿易順差逐漸加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分歧在紡織品貿易中也愈來愈激烈。美國方面認為我國紡織品在花色、圖案設計等方面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擔心我國紡織品會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壟斷地位,因此美國采取協議招標等方式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門檻,而且從2006年10月起,美國修改了原產地規則,對來自計劃經濟國家的進口原料成分超過33%的產品確定為市場經濟,可對其出口企業進行反傾銷,同時對出口國采取反補貼調整,這些措施對限制我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都有一定的針對性。

在中歐紡織經貿關系上目前存在著貿易壁壘和反傾銷障礙。2004年6月歐盟24家紡織類企業對原產于我國的35類滌綸布實施反傾銷調查,涉及企業1000多家,總金額達5.8億美元;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我國紡織服裝受到歐盟TBT限制;在綠色貿易壁壘方面,歐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因此高技術含量的綠色紡織品產品倍受青睞,由于歐盟紡織產業在技術水平等方面占有優勢,所以就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消費者人身健康為由,對本國產品和進口產品規定了嚴格的標準,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歐盟自身的紡織產業。同時配額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據業內人士預計,我國輸往歐盟市場的大部分類別的紡織品配額價格將呈上漲趨勢。配額價格吞噬了紡織企業的部分利潤。隨著中歐紡織品協議在2007年的到期,輸往歐盟的紡織品配額價格總體來看會有一定幅度的變化,尤其是在年中期間將更為明顯。

二、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1.貿易摩擦、貿易壁壘不斷

我國加入WTO以后,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全球紡織業原有市場和利益格局,因此對于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謂“擠占了他人的市場份額”的大量反傾銷等各種障礙。法國紡織工業聯盟主席呂西安德沃日曾表示,應延長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間簽署的此類協議看齊”。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發達國家至今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甚至干預中國的金融政策。從紡織層面上來說,他們這樣認為是由于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快速增長且在進口國零售市場上的份額增長較快,已對進口國的制造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下降,我國紡織業將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焦點。

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后,以SA8000社會責任認證為代表的“勞動壁壘”,正成為中國出口紡織品的又一大障礙,因為雖然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價格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我國的勞動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工作的。面對進口國實行越來越嚴格的“勞動壁壘”措施,紡織行業雖然也開始積極推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也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國際公約開始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以及我國國情的行業自律性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但在推行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初期,肯定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

2.紡織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紡織企業自主生產性不強。我國的紡織行業生產以大量的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由于我國紡織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規模只在中低檔產品市場有優勢,所以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比較低,賺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環節微薄的利潤,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50%以上的服裝出口是來料加工,30%以上是進口國提供商標、款式、紙樣稿來進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裝僅占10%左右,而且設計開發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設計、生產適合銷路的產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成了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訂單的周期是三個月,而人民幣匯率又不趨于穩定,幾乎一個月內就會有較大的變化。由于紡織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減了企業的出口利潤。上海著名經濟學家石士均教授在寧波舉行的2007年出口形勢報告會上指出從去年中期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向上攀升,到現在累計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紡織品退稅率下調2百分點,這大大加劇了紡織企業的困難。

三、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的行業協會及企業應對措施

1.紡織行業協會及商會的應對之策

紡織商業行會協會應該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根據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要求,開展積極有效的信息服務,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性,引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快速穩定發展。

(1)深入開展國際紡織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務。由于生產企業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較狹窄,所以紡織商會要幫助他們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資源,保證紡織企業及時了解紡織動態。針對國際市場業務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原料、產品、技術裝備、價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及商會應該充分發揮協調小組及企業專家隊伍的作用,對于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應該采取價格協調和增強行業自律性等措施,監督進出口企業的守法經營情況,以保證紡織品進出口企業內的公平有序競爭;同時,建立并推廣《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及管理、服務標準》,提高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行業自律機制,要求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并進行相關指導,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體系的認識,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

(3)推進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國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國的紡織企業與發達國家比較在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開展紡織企業特別是進出口紡織企業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活動,擴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交易渠道,提高國際競爭意識。

(4)開展行業培訓、品牌推廣等服務工作。開展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業務培訓、行業知識培訓、從業人員素質培訓;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規劃、經營管理、改造升級提供咨詢服務,為提高專業市場的企業品牌形象開展相關服務。

(5)建立紡織業檢測機制。針對國外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我國紡織商會及行業協會應積極采取措施,面對歐、美、日等主要貿易伙伴的產業政策、反傾銷政策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的種種不利,逐步建立起紡織服裝的監測系統,對一些重點產品的出口數量、出口價格、出口國別和地區及時,幫助我國紡織企業正確認識市場前景,確定發展方向。

(6)制定紡織品進出口市場準入標準和認證體系。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以后,國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規范企業貿易行為越來越少,紡織商會要根據國際紡織品市場需求情況和外貿敏感度對紡織服裝行業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產安全、產品質量、環保、勞動保障等情況,在商務部支持下,聯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制定國際上認可的行業標準,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紡織企業自身的應對之策

(1)走創新之路。企業的發展強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必須大力增強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前國際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的調整時期,朝著技術、知識、服務密集方向新的發展,面對國際經濟新形勢,我國紡織業如何從“模仿”到“創新”,對于長期以來給外國跨國公司打工的我國紡織服裝業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任何企業若沒有創新是很難持續發展的,僅靠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是不能占領國際市場的。

(2)推行“品牌戰略”。中國紡織業就必然長期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狀態,加強品牌建設是中國紡織服裝業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為打破“有規模、缺品牌”的困局,許多企業開始嘗試以自主品牌出口。在2007年華交會上,寧波市許多企業打出了自主品牌;愛伊美的成交訂單中,有近20%屬于自主品牌出口。“廣博”在美國、中東、歐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品牌,并從日本韓國引進了專業設計師,在2007年華交會上推出了三大類新產品56款新設計,“廣博”牌相冊頗受東南亞客戶的歡迎。

(3)推進產品的多元化,提升產品檔次和推進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體系。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技術含量低,貿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檔產品。對此,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既要積極學習、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更要加強自主研發力度,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紡織業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發展,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爭取向中高端產品市場進軍。例如,要注重“生態產品”的生產,并爭取獲得綠色標志及國際認證,開發潛在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有效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4)推行貿易方式多元化。現在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比較多,我們的企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貿易方式,例如在一些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投資設廠,從靠出口產品發展到以出口產品、投資設廠和技術輸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這樣不僅可以利用東道國的廉價的原材料及勞動力優勢來降低成本,還可以打造全球供應鏈,增強品牌戰略同時還可以避開貿易壁壘。

參考文獻:

[1]郭燕:紡織服裝走出去戰略[J].科學決策,2002.(11)

[2]嚴春瑜:從中美貿易摩擦看中國外貿戰略的轉變[J].法制與經濟,2006.2

[3]孫雪梅: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形勢及其戰略調整[J].商場現代化,2006.1

篇4

關鍵詞:貿易摩擦;綠色壁壘;紡織生態標準

在紡織品貿易中,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科學技術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競爭中卻要遵循由發達國家制定的貿易秩序,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對外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本文通過正確認識綠色壁壘的成因,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紡織業出口的影響,最后以綠色營銷為思路,提高企業競爭力,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從而真正實現中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分析

(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總額增加,占全國商品出口額比重卻下降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衣冠王國”之稱,紡織工業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工業。近二十年來,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占全球紡織品出口額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達到1/4。在2001—2008年期間,中國紡織出口金額由534億美元增長到1 523.6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179%,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占世界比重從15.7%上升至25.6%。是中國凈創匯的主要行業,據統計,2009年中國紡織品累計實現進出口1 902.58億美元,占全國貿易總額的8.9%,貿易順差高達1 259億美元,是全國貨物貿易總順差的六成。無疑,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巨額順差,已成為中國外匯收入和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如下頁表2所示):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幾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占全國商品出口額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下頁表3所示),由最高點1995的25.69%低至2009的15.3%,甚至在2005年低至15.1%。雖然比重由所下降,但是紡織品仍然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二)紡織品出口貿易以一般貿易為主,技術含量較低

在貿易方式上一般貿易比重繼續增加,2007年紡織品服裝一般貿易方式出口819.13億美元,同比上升24.28%;進料加工貿易出口199.59億美元,同比上升12.68%;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07.0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其中:紡織品一般貿易方式出口318.44億美元,同比上升23.99%;進料加工貿易出口96.49億美元,同比上升15.26%;來料加工貿易出口12.40億美元,同比增長5.67%。服裝一般貿易方式出口500.69億美元,同比上升24.46%;進料加工貿易出口103.09億美元,同比上升10.37%;來料加工貿易出口94.70億美元,同比上升0.77%。

二、中國紡織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具體表現

(一)受到的損失逐年遞增

來自商務部科技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因綠色貿易壁壘造成的損失已從20世紀中后期的每年4億美元~5億美元上升到本世紀初的每年10億美元左右,2008年就比2004年增加3.6億美元,增幅高達54.55%(如表3)。

(二)受限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

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如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和香港是中國服裝紡織品出口的五大市場,占中國出口總額的72%。出口市場的過分集中,增加了紡織品服裝出口對特定市場的依賴,增強了出口貿易的不穩定性。由于綠色貿易壁壘主要盛行在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紡織品在出口時更容易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阻礙。如2008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因綠色貿易壁壘而遭受的損失中,歐盟、日本和美國造成的損失分別占到了25.26%、24.22%和23.16%。

(三)受限的產品種類比較集中

受到綠色貿易壁壘限制的產品主要包括:第一,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其中主要是棉紗線和棉機織物);第二,服裝及衣著附件(其中主要是織物制服裝、非針織或鉤編織物制服裝、針織或鉤編的服裝)。

(四)受限的內容涉及面廣

受限內容涉及到了環保法規、環境標準和合格評定各個方面,主要是:(1)紡織品甲醛含量超標。(2)織物和面料中使用了偶氮染料。(3)紡織品上砷、鉻、銅、鉛、汞、鎳殘留量超標。(4)紡織品的標志或標簽不符合進口國的法律規定。(5)紡織品包裝不符合環保和綠色包裝要求。(6)生產廠商沒有取得1SO9000質量體系認證。(7)生產廠商沒有取得1SO14000環境系列認證(目前許多發達國家政府已作此項要求)。(8)紡織品上沒有環境標志認證。(9)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沒有FTC標志認證(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標志認證)。(10)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沒有CPSC標志認證(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標志認證)。

三、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業出口的影響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是很顯著的。它的實施在某些方面對中國紡織服裝綠色化產品的開發和行業環保觀念的轉變會起到一定的正面促進作用,同時,它也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構成了很大的障礙,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積極影響

1.促進觀念發生轉變。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遭遇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從另外意義上講,可以促使中國紡織企業的經營者和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錯誤觀念,由只重外在質量轉向外在和內在質量并重;由只重產品本身質量轉向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及環境保護并重;由以經濟利益為第一位轉向經濟利益和消費者利益并重,也使得中國消費者提高了對產品的健康安全性能的認識,增強了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觀念。 推進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環境標準的建立。近年來,隨著國際環保要求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國外各類針對紡織及服裝產品環境標準和要求的出現,鑒于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推出的偶氮染料禁令以及對紡織品中重金屬濃度的限制,當時國內沒有相應的測試方法和標準,鑒于這種情況,中國紡織工業局,于當年10月組織專題小組開始研究針對紡織品中重金屬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目前,中國已經制定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對紡織品中重金屬離子游離量測定。

(二)負面影響

1.增加了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成本,削弱了產品競爭能力。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要進入國外市場,企業必須建立無公害、無污染的環境管理體系。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就增加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成本,這種成本我們稱之為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內在化之后,產品的價格提高,國際競爭力將失去比較優勢,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例如,為了使產品達到進口國技術法規的要求,國內紡織印染企業不得不大量使用價格高于國產染料3~5倍的進口染料,使紡織品的生產成本上升,價格提高,影響了產品的競爭能力。此外,增加了出口檢驗檢測費用。有很多的發達國家要求進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必須經過國際上的權威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單據,而在國際上的權威機構進行商品檢驗的費用很昂貴,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產品的成本。而據歐盟估算,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約需57萬歐元。這對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甚至大型企業也同樣難以承擔。

2.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份額的影響。近年來,發達國家對環境和安全日益重視,綠色貿易壁壘體系越來越健全,標準越來越嚴格。中國紡織品如在短時間內未能達到這些國家制定的標準,市場份額就會面臨縮小的可能。如歐盟是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已經趨緩,市場出現萎縮趨勢。金融危機后歐盟內部制定更為苛刻的標準以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這將使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將有可能達不到歐盟的市場準入條件,從而造成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份額的降低。而且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等國均為世貿組織中“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和活躍分子,他們的行動往往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紛紛效仿,從而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 轉貼于

3.市場準入方面的影響。據有關統計,每年中國有將近約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遭遇綠色貿易壁壘而受阻,其中紡織品服裝是受影響最大的產品之一。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的壟斷優勢,以他們國內的技術、環保水平等為標準,通過立法或其他非強制性手段制定了許多苛刻的環境技術標準和法規,限制別國產品的進入。

四、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機制和措施

(一)實施紡織品生產綠色化戰略

首先,企業在生產經營時有必要,強化綠色意識,增強綠色觀念。其次,企業應加大科技投入,開發出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或危害極小、符合特定的環保要求并有利于資源節約與保護,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的紡織服裝產品。最后,加速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結構調整,鼓勵少污染或者無污染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綠色產業加快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從依靠低價競爭為主轉向依靠質量(特別是綠色質量)競爭為主,由資源過度消耗為主逐步轉向以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為主。

(二)建立和完善綠色壁壘預警機制

第一,加快培養具有國際技術水準的綠色人才改善技術條件,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為企業綠色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構建人才技術基礎。企業應加強對檢驗檢疫人員、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的培訓,積極參加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的培訓活動,及時了解

檢驗檢疫機構的動態信息,不斷地加強和改善企業自檢活動。

第二,應用WTO規則,妥善解決環境貿易爭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應當積極應用WTO規則,反對綠色壁壘的濫用。當其他成員對中國出口商品采取限制性措施時,我們首先應積極進行調查,判別外方的措施是否真正符合WTO規則。如確屬對方制造“綠色壁壘”,則應根據WTO有關協定的規則,與外方磋商和談判,據理力爭。WTO爭端解決機制具有司法特性,同時也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鼓勵各成員通過磋商來解決爭端。即,將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的司法途徑作為磋商的后盾和爭端解決的最終選擇。

(三)增強企業產業鏈的技術積累、改進和創新

通過生產技術的積累、引進和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面臨綠色技術壁壘的尷尬境地。加強產品生產階段的技術和質量控制,減少進入流通領域后面臨的壓力,尤其是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和生產過程后污染物的處理方面。注意產品生產階段的技術積累,在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技術和產業升級。如建立內部綠色壁壘,引導企業向技術積累的方向發展,在資源利用率和環境影響方面為企業制定一定的標準,讓中國的出口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之前,先經過中國自己制定標準的考核,通過內部質量和技術控制培養企業的競爭力。

(四)制定和完善中國紡織生態標準及相關法規

要發展和擴大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必須實施生態紡織品認證制度。實施生態紡織品認證制度,需要制定和完善中國的紡織品生態標準及相關法規。中國于2001年先后了《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生態紡織品通用及特殊技術要求》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態紡織品》等幾項紡織品生態標準,這表明了中國對生態紡織品的重視程度。2007年3月23日召開了全國標準化會議,在2008年以及今后一個時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加快包括紡織品服裝安全在內的十個重點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

雖然如此中國的各項標準仍與國際相關的最新法規存在一定差距,如染色牢度、異味、耐水色牢度、耐汗色牢度等指標與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生態紡織標準0eko—TexStandard100所規定的指標相比都偏低;此外,在檢測技術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及檢測技術的標準上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必須結合中國國情,參照0eko—Tex Standard 100制定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綠色紡織品強制性標準,并要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及時調整,使之成為國際認可的紡織品生態標準。 轉貼于

:

[1]陳昕.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0,(17).

李麗.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和對策[J].科學與管理,2006,(2).

王瑩.新形勢下中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的現狀分析[J].商場現代化:上旬刊,2010,(16).

篇5

與上一季度相比,2015年1季度全球的織物產量也出現下滑。其中,亞洲和歐洲的織物產量下滑明顯。值得一提的是亞洲的產量通常都是1季度明顯低于上一年的4季度。這是由于中國的春節假期通常都是在1月底左右,中國1季度的工作日少于其他季節。與2014年1季度相比,全球織物產量持平。亞洲的織物產量攀升,而歐洲的產量減少。由于歐洲庫存量的明顯增加,2015年1季度全球織物庫存比上一季度有所提高。其中,亞洲和北美洲的庫存小幅提高。從同比來看,亞洲和北美洲的庫存提高,歐洲的庫存下降。總體來講,全球織物庫存呈逐年上升態勢。2015年1季度,歐洲的織物訂單明顯增加。

繼2014年4季度出現29%的下滑之后,2015年1季度的全球紗線產量較上一季下降了15%。出現如此明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亞洲的數字異常疲軟。亞洲的紗線產量環比下降了16%。歐洲的產量下滑近10%,而北美洲的產量則增長了4.4%。與2014年1季度相比,全球紗線產量下降了近31%。其中,亞洲的產量下滑33%,歐洲的產量下滑13%,而北美洲的產量略增1%。

2015年1季度,全球織物產量的環比下降11%。其中,亞洲和歐洲分別下降了12%和5%。全球織物產量同比持平。其中亞洲的產量攀升了1.5%,歐洲的產量則下降了7.8%。

2015年1季度,全球紗線庫存環比增加近4%。其中,歐洲的庫存下降3.6%。全球紗線庫存同比下降3.6%,其中歐洲出現5%的明顯降幅,亞洲的紗線庫存則增加了5%。

2015年1季度,全球織物庫存環比略增0.3%。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庫存分別增加0.3%、2.2%和0.4%。同期,全球織物庫存的同比提高了0.5%。其中亞洲和北美洲的庫存分別增長0.8%和0.7%,歐洲的庫存則減少了0.9%。

2015年1季度,歐洲的紗線訂單環比減少2.4%,同比減少5%。同期,歐洲的織物訂單環比增加2.9%,同比增加0.2%。

互聯網時代的針織科技

――2015全國針織技術交流會成功舉辦

7月16日,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指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主辦,江南大學承辦,以“互聯網時代的針織科技”為主題的“2015年全國針織技術交流會”在江蘇無錫召開。江南大學校長陳堅,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俞建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以及針織行業的企業家、技術人員和專家學者等430余人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主任、江南大學教授蔣高明主持,陳堅致歡迎辭。王樹田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未來我國紡織機械行業應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優化與升級制造過程,加強協作與配套,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繼續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并做好行業服務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工作。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智則對“十二五”期間我國針織行業的產業轉移、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設備自動化、產業用領域延伸、電子商務等發展變化進行了總結。

在大會報告與交流階段,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祝憲民、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林光興、蔣高明分別對紡織機械工業的智能制造、互聯網+針織的戰略構想、針織物聯網技術開發與應用進行了詳細解讀,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為針織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施楣梧、東華大學教授張佩華、江南大學教授繆旭紅、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陳嚴與參會代表分享了其在針織產品開發、新一代功能性再生纖維素纖維開發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此外,來自江渡、浙江華峰氨綸、江蘇潤源、卡爾邁耶(中國)等企業和浙江理工大學的專家學者從針織服裝、原料、設備、產品開發等角度解讀了互聯網時代下針織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

會上還進行了2015年“宗平生針織基金會”優秀論文頒獎活動。本屆會議共收到論文137篇,經專家評審,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

歐瑞康簽訂合資企業協議,加強縮聚生產市場地位

Oerlikon(歐瑞康)日前宣布旗下的化學纖維事業板塊與中國揚州惠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通”)簽訂合資企業協議。合資企業的成立將有助于歐瑞康在縮聚設備設計、裝配和服務這一日益增長的市場上進一步鞏固地位。歐瑞康化學纖維事業板塊據此將能為客戶提供從最初的熔體、加彈絲線至瓶級聚合物生產的全面解決方案和完整工藝過程。

歐瑞康一貫秉持對旗下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的業務加大投資,以實現業務組合的戰略性發展。憑借旗下化學纖維事業板塊在工程設計和服務方面的能力,歐瑞康將持有合資企業60%的股權。這一舉措將加快歐瑞康化學纖維事業板塊縮聚設備業務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腳步。惠通是中國第一家聚酯工程公司,致力于為從事聚酯、雙氧水以及尼龍業務的客戶提供專業技術和高質量工程解決方案。此番歐瑞康創新科技、工程、服務與惠通工程及聚酯技術的牽手可謂強強聯合,這將為生產包裝瓶或薄膜的化學纖維市場及相關的縮聚市場打造最完整的工程服務。

歐瑞康集團首席執行官柯睿思先生說:“為鞏固和發展我們在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的業務,歐瑞康一直積極致力于研發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及開拓相關市場。目前,我們的化學纖維事業板塊已成功進入縮聚市場,與惠通的合作則將進一步推動我們在這一市場的技術和業務發展。無論從技術、業務模式還是市場準入等角度來看,此次合作堪稱完美。這必將為我們雙方在諸多市場,比如化學纖維市場、相關的設備工程市場和縮聚技術市場,帶來令人興奮的機遇。”

歐瑞康巴馬格作為歐瑞康化學纖維事業板塊旗下的知名品牌,自2007年起便與惠通在一系列國際項目上開展密切合作。簽訂合資企業協議后,巴馬格與惠通將憑借富有競爭力的全球化的工程架構和高科技的產品組合,共同開拓中國乃至國際市場。合資企業將于中國政府機關批準后成立。

瑞士紡機協會選舉Ernesto Maurer先生為新任主席

瑞士電子機械聯合會(Swissmem)下屬的瑞士紡機協會于5月底選出了新一屆主席。在2002年以來擔任董事會成員、2013年以來擔任主席的Peter Gn gi先生退休后,集團成員們選舉Ernesto Maurer先生擔任他的繼任者。

作為國際紡機行業的行家,在過去多年里,Ernesto Maurer先生曾在多家著名公司擔任管理職務。目前,他是SSM(絲絲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新的董事會由主席Ernesto Maurer、副主席Urban Germann(史陶比爾公司)以及新一屆董事會成員Norbert Klapper(立達公司)、Robert Reimann(約科布?繆勒公司)和Ralph von Arx(瑞泰公司)組成。

今年,瑞士紡機協會將慶祝其成立75周年。自1940年以來,它一直支持其成員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今年的慶祝活動包括將參加于米蘭舉辦的ITMA展會。除此之外,其還將舉辦以“創新”和“快速成型加工技術”為題的技術交流活動。

安德里茨非織造將在Hightex/ ITM 2015上展出最新非織造和紡織技術

9月11―13日,跨國技術集團ANDRITZ(安德里茨)集團將參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辦的Hightex/ITM 2015(土耳其國際技術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國際紡機展)。安德里茨集團旗下的非織造布業務板塊――安德里茨Nonwoven由安德里茨Asselin-Thibeau、安德里茨Küsters和安德里茨 Perfojet組成。該業務板塊多年來在土耳其市場上一直非常活躍并取得成功。它向該市場提供水刺、濕法成網、針刺和紡粘法非織造布粘合和整理方面的成套設備和單機及紡織軋光機。

安德里茨水刺技術新的里程碑

在水刺方面,無論是直鋪還是交叉鋪網,安德里茨關注的都是在生產效率、織物質量、工藝可靠性和節能方面達到最高效率。要實現薄型非織造布(最小克重為20g/m2的且橫/縱強力比低)的高效率生產,將TT梳理機與Jetlace Essentiel水刺工藝相結合一直是市場上公認的不錯選擇。

安德里茨在氣流穿透式烘干機技術界開發高效率生產設備方面獨有的技術給水刺行業帶來新的和高效的工藝技術。通過采用新的neXecodry烘干技術,安德里茨的客戶可不斷降低能耗。

針刺技術領域的不斷創新

在針刺領域,創新型安德里茨非織造布產品產生高附加值。無論是薄型還是厚型非織造布,安德里茨neXline針刺生產線都能優化整條線中每臺單機的生產速度,使產品具有更高的拉伸強力、更低的縱橫向強力比或更好的均勻性。通過使產品在橫向和縱向具有相同的強力性能及良好的彈性,可進一步降低非織造布的平均克重,從而節省纖維。這可以幫助用戶縮短投資回報期和提高投資效益。

靈活多用的安德里茨濕法成網技術

安德里茨還是成套濕法成網非織造布生產線的供應商。這些生產線用于加工新型、靈活的終端產品,如衛生用品、醫療用品和技術產品。其中,安德里茨WetlaceTM工藝是生產可水沖、可分散和100%可生物降解的紙巾方面的標桿系統。

非織造布和紡織品后整理

在非織造布后整理方面,安德里茨提供用于熱粘合、壓花、層壓和校準工藝的neXcal高效軋光機。在用功能性化學品進行濕整理方面,安德里茨提供軋車和帶有相應計量站的給液輥等產品。紡織軋光機家族最近又新增添了為技術紡織品設計的teXcal高效率三輥軋光機。

SSM公司任命林毅先生為中國區銷售總監

絲絲姆公司將改革自身的銷售架構,以加強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地位。調整的主要目標是要為了更加貼近用戶,而不再采用商作為中介。在此過程中,長期以來一直擔任中國區銷售代表的林毅先生被晉升為中國區銷售總監。

絲絲姆中國區銷售總監林毅先生

林毅先生將帶領一支由現有銷售經理以及新的銷售經理組建成的銷售團隊。該團隊于7月1日開始工作。

盡管紡織機械業務競爭激烈,絲絲姆始終保持著市場領導地位,并在施威特技術控股公司內擁有領先優勢。瑞士絲絲姆公司將繼續強化其人員結構,從而保持強大的市場地位。

亨斯邁公司宣布由RohitAggarwal接任印度次大陸地區副總裁和經營總監職務

Huntsman(亨斯邁)國際(印度)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的跨國公司,主要生產和經營特種化學品。Rohit Aggarwal先生自2015年7月1日起被任命為該公司的副總裁和經營總監。這也是Aggarwal先生在Louis Dreyfus(路易達孚)任亞洲區首席執行官兩年之后再次回歸亨斯邁。Aggarwal先生將接替Steve Stilliard先生在印度次大陸促進業務增長、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第三方投資方面的領導職責。

談到此次任命,亨斯邁公司負責印度次大陸地區企業合作的高級官員Paul Hulme先生說:“我首先要感謝Steve Stilliard先生在其任期內對公司作出的寶貴貢獻。他展現了難能可貴的領導才能和對印度業務的敏銳直覺,這些都幫助了我們在印度的業務不斷成長。對Rohit的任命體現了我們的關注點,即在印度這樣一個令人振奮和充滿機遇的市場加快增長速度。他擁有在化工行業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曾在包括添加劑、涂層、先進材料和紡織品等特種化學品領域擔任領導職務。他在2003―2012年間在亨斯邁公司的工作經歷更加深了他對亨斯邁公司的業務和企業文化的理解,為在印度的戰略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談到自己的任命時,Rohit Aggarwal先生說道:“我非常高興再次成為亨斯邁公司的一份子,并肩負起跨部門義務和挑戰。印度是一個我熟悉和令我激動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上亨斯邁已經把自己的份額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很高興能夠領導在印度的各個部門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對獲得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的機會感到榮幸。”

亨斯邁公司幫助Argo Pantes公司鞏固業務領先地位

隨著紡織行業面臨的經濟和環境壓力日益增大,Huntsman Textile Effects(亨斯邁紡織染化)繼續通過自己的“生產力改進計劃”(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Program, PIP)幫助工廠減輕壓力。

Argo Manunggal集團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商業企業之一,作為該集團紡織業務板塊的旗艦公司,Argo Pantes公司最近加入了“生產力改進計劃”。作為一家紡織鏈條完整的領先企業,Argo Pantes公司力圖通過以增強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提高效益來鞏固自己的商業地位。

通過與亨斯邁紡織染化公司的技術專家們一起工作,Argo Pantes公司將能通過改進現有最優方法和優化操作工藝提高產品產出和質量。該公司還將采用NOVACRON C染料和CLARITE ONE一體化預處理等技術,以實現在提高經濟和環保效益的同時提高產品性能。

亨斯邁的“生產力改進計劃”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工廠所采用。它能有效改進生產力和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該計劃還能幫助工廠在現有生產能力基礎上將產出提高30%以上,同時提高工廠“一次性成功”的能力。

Argo Pantes公司董事長Deepak Anand先生說:“作為一家致力于讓自己的產品符合最嚴苛的行業質量標準的著名紡織廠,我們希望把亨斯邁公司作為一個可信賴的合作伙伴,并通過與該公司的合作來鞏固我們作為世界品牌商和零售商首選供應商的地位。”

亨斯邁紡織染化負責商業和技術資源的副總裁Chuck Hirsch先生補充說:“紡織業在印度尼西亞加工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要想保持競爭性,紡織廠必須擁有最佳技術專有知識、高效率運作、最佳產品質量和強調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通過此次合作,亨斯邁紡織染化公司將與Argo Pantes公司緊密合作,在幫助該公司保持市場競爭地位的同時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

隨著成本提高和外部競爭日益加劇,印度尼西亞紡織生產商不斷增大對工廠的投資以理順供應鏈,形成上下游互補和與ISO 9001等國際行業標準接軌。亨斯邁紡織染化為能夠幫助當地紡織廠實現他們的戰略目標而感到自豪,希望通過合作幫助他們以產品質量、可持續性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更多的國際著名時裝品牌。

昂高完成收購巴斯夫紡織化學品業務

Archroma(昂高)是紡織特種化學品、造紙解決方案和乳劑產品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美國私人投資公司SK Capital Partners旗下的投資組合公司。該公司日前宣布完成收購巴斯夫的全球紡織化學品業務。該項收購進一步鞏固了昂高作為行業領先企業的地位,以便更好地為全球紡織行業供應化學品和染料。

這是昂高自2013年從科萊恩拆分以來的第二次戰略易,此前它還于2014年收購了紡織染料和化學品生產商M. Dohmen的部分股份。此次交易涉及全球大約225名員工,其中包括亞洲約175名員工。合并之后的紡織化學品業務總部仍然位于新加坡,以靠近快速增長的亞洲紡織市場上的客戶。

巴斯夫的紡織化學品業務可提供整個紡織化學品領域的各種產品和技術,尤其是在印花、整理和涂料化學品領域實力不俗。該項收購對昂高的產品組合和地區運營起到了戰略性的補充作用,使得昂高能夠充分利用巴斯夫在亞洲及其它幾個高增長市場上的強大地位。合并之后的紡織化學品業務將延續它們的成功歷程,繼續恪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昂高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Wessels表示:“紡織行業正在經歷宏觀供求關系變化所導致的轉型,并且面臨著客戶對于可持續性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巴斯夫和昂高的運營和智慧相融合,使得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創新、質量、可靠性、專業技術和市場覆蓋范圍,以便他們在這些市場條件下實現繁榮發展。”

恒天集團與招商局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6月25日,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與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40樓國華廳舉行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總經理李曉鵬、財務總監付剛峰、副總經理余利明、總經理助理兼招商金融董事長洪小源、辦公廳主任李亞東、資本運營部部長鄧偉棟,恒天集團董事長張杰、總裁劉海濤、總會計師顏甫全、董事會秘書劉潔伯、經緯股份總經理姚育明、恒天立信董事局主席石廷洪、戰略管理部總經理王小虎共同出席簽約儀式。

李建紅首先對招商局集團的總體情況、歷史沿革、改革發展情況和集團管控模式進行了介紹,李建紅還結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對招商局集團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做了介紹和說明,新時期招商局集團將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來統領集團的各項工作,培育出“三個世界一流”和“四個全國領先”,即:世界一流的超級油輪船隊、世界一流的港口投資運營商、世界一流的海工裝備制造商,以及全國領先的特色金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服務商、全國領先的城市與園區綜合開發運營商、全國領先的高速公路投資運營服務商、全國領先的全供應鏈物流服務商,力爭在2020年招商局成立150周年之際,實現主要經營和資產指標翻一番,“再造一個招商局”。并希望通過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深入推動與恒天集團的全面戰略合作。

張杰向招商局集團介紹了恒天集團的總體發展情況和改革轉型發展目標,著重介紹了恒天集團紡織產業裝備、新型纖維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業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業務發展情況,總結了恒天集團在資本運作、金融投資和文化創意地產等領域進行的探索和形成的優勢。未來恒天將以“聚焦主業、戰略轉型、價值創造”為宗旨,逐步實現由“高端制造,金融創新、文化服務”構成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張杰提出,由傳統機械制造企業發展轉型起來的恒天集團,和具備國際經營視野、較好管理經驗和良好企業文化的招商局集團進行全面戰略合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相互協作,共同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曉星集團參展Indo Intertex 2015雅加達國際紡織及制衣展

擁有creora氨綸品牌的曉星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氨綸生產商,目前與各大品牌合作展開了多種的營銷活動。在印尼,從穆斯林民族服裝到牛仔,曉星與多家品牌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本屆雅加達國際紡織及制衣展開幕當天,曉星集團舉辦了第三屆穆斯林民族服裝設計競賽頒獎典禮。一等獎的設計靈感源自上世紀50年代的時尚,那時女人們流行峰峰裙和淑女風的優雅著裝。評委來自曉星雅加達辦事處和穆斯林民族服裝知名品牌Shasmira。獲獎者的設計將由Shasmira商業化。同時,獲獎者還有機會去韓國并獲得獎金。

曉星雅加達總裁Im Sang Soo先生表示:“我們想通過舉辦第三屆穆斯林民族服裝設計競賽來激活印尼的時尚產業,希望通過本次競賽可以激勵并挖掘時尚產業的新生代力量。”

曉星長期以來與印尼的諸多知名品牌有緊密的合作關系,如內衣品牌Sorella和Viena Fair。他們在曉星展位上展出了新一季的產品系列:使用了creora Power Fit和creora? eco-soft的內衣表現出完美的塑型效果和柔軟的手感。

另外,曉星集團與當地主要的牛仔品牌Lee Cooper合作發起了SNS(社交網絡)活動,意在增加creora在印尼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將帶有creora吊牌的牛仔圖片上傳至SNS,消費者將獲得由曉星集團提供的前往韓國的免費機票。Lee Cooper帶來了最新的牛仔在曉星展位上展出,使用了creora? Power Fit的牛仔非常合身。

對話人造纖維的未來 ―― 第54屆多恩比恩人造纖維大會將于9月舉行

第54屆多恩比恩人造纖維大會(Dornbirn-MFC)將于9月16―18日在奧地利多恩比恩市舉行。Dornbirn-MFC的主辦方努力按照奧地利“綠色會議/綠色活動”環保標志的環保標準組織會議。本屆大會將首次在餐飲方面向環保標準看齊。

學術研究領域和業內國際著名專家提交的論文為大會增添獨特性。除了大會講座和特邀論文外,今年的大會還將增加與國際著名品牌代表的小組談論。其中,Lenzing(蘭精)公司將把大會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和“創新引擎”。通過與下游紡織加工領域的合作伙伴近距離接觸,蘭精公司將收獲纖維素纖維技術領域的研究結果和最新見解。

第54屆多恩比恩人造纖維大會今年將發表100多篇涉及下列領域的專業論文:纖維和長絲的創新,(生物)聚合物;纖維及表面的功能性和適應性;非織造布/過濾;環境與健康;先進的纖維與加工技術。初步大會議程提供將要發表的論文的預覽。要想了解關于100多篇專業論文的詳細情況,可登錄大會官方網站下載初步大會議程。

大會對早注冊者提供優惠政策。與前幾年一樣,許多參會者享受到大會對5月底之前注冊提供的優惠政策。目前已注冊人數使大會組織者有理由相信,大會作為創意發源地和網絡平臺的角色在今后幾年將進一步增強并將吸引來自其他領域的參會者。注冊參會者可以通過與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800多名與會者的交流來了解國際人造纖維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和發展趨勢。

2015 Texcare Asia將全面展示最新紡織品處理產品及最前沿技術

第8屆Texcare Asia國際紡織品專業處理(洗衣)亞洲展覽會將于11月25―27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和N2館舉行。作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紡織品專業處理展覽會,Texcare Asia將為業內專業人士展示最全面的創新技術和最領先的解決方案。

兩年一屆的Texcare Asia由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國輕工機械協會聯合主辦,展覽面積達17000 m2,預計將吸引超過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50家企業參展。去年展會向來自全球55個國家及地區逾8500名專業觀眾展示最新的水洗、干洗、熨平、洗染機械及紡織品處理系統等技術,打造全方位的信息交流、開拓業務和了解市場趨勢的專業平臺。

海外參展企業視Texcare Asia為增強品牌影響力和提升亞洲市場銷售份額的最佳盛會。來自丹麥的簡森集團的市場總監Gerda Jank女士表示:“本屆展會我們將為專業觀眾展示最新的洗滌技術、后整理技術和制服處理技術 ;同時我們也將聚焦洗滌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和績效改進,確保最高的生產效率和對環境的最低影響,我們非常期待11月在上海與新老客戶相見。”

備受行業認可和矚目的國際紡織品專業護理亞洲論壇(Texcare Forum Asia)由CINET歐盟紡織品護理委員會、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國輕工機械協會聯合主辦,將于11月25―26日,與Texcare Asia同期同地舉行。論壇將為大家提供最新的市場發展趨勢介紹和最受歡迎的解決方案,為紡織品處理行業的專家和專業參會人士提供信息交流的最優渠道。

“紡織周效應”為紐約展加溫――第16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隆重舉行

當地時間7月21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與法蘭克福展覽(美國)公司共同承辦的第16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暨紐約國際家紡采購展(HTSE)、紐約國際服裝采購展(APP)、美國TEXWORLD USA服裝面料展在紐約賈維茨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展會為期3天,作為同期舉辦的“紐約紡織周”的組成部分,紐約展與同期在紐約市舉辦的其他紡織服裝類專業展會,發揮紐約市時尚中心的優勢,為全球業界的采購商提供了一個集約、高效的集合時尚采購平臺,已經成為美國東海岸乃至全球重要的時尚產業供應鏈節點之一。

7月21日上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張延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兼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總領事章啟月、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朱洪、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商務參贊劉怡,法蘭克福展覽公司董事Detlef Braun、法蘭克福展覽美國公司總裁Dennis Smith等嘉賓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并參與剪彩。

孫瑞哲在致辭中表示,眾多紡織服裝專業展會匯聚于賈維茨展覽中心,彰顯了紐約作為世界紡織服裝產業和時尚產業中心的重要地位。今年參展的中國企業,在原創設計、自有品牌建設、踐行環境與社會責任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升,集中體現了中國紡織工業圍繞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人才等4個強國目標建設的綜合成就,將為美國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和服務。

本屆紐約展是該項展會舉辦的第16個年頭,共有來自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哥倫比亞、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千家參展商參展,展品涵蓋服裝服飾、服裝面料及輔料、家用紡織品等。展會為期3天,展出面積近30000m2,比上屆增加了近30%。其中,中國企業展出面積增長明顯,服裝同比增加50%,面料同比增加36%,家紡與去年持平。這一方面反映出在當前國際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對美國市場的期待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辦方平臺升級、服務優化的持續努力受到參展商的認可。此外,土耳其展團展出面積擴大了1倍,美國本土企業則首次以展團形式在紐約展亮相。

走過15年的辦展歷程,紐約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目前紐約展不僅為眾多國內企業所熟悉知曉,更成長為美國東海岸的一個重要的紡織服裝采購平臺,在美國主流商貿群體中已經享有相當的知名度。眾多紐約周邊商貿公司、品牌、設計師、買手等帶著采購意向到場參觀洽談,而JC Penny、CK、Adidas等眾多知名服裝服飾品牌更是紐約展常客。

規范銷售模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共榮共生―― 錦綸民用絲行業啟動規范賒銷工作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需求低迷、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錦綸上下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困擾錦綸民用絲行業多年的賒銷問題日復一日,已成為懸于行業企業頭上隨時可能崩塌的水壩,嚴重威脅產業鏈安全。

7月13日,8家錦綸民用絲龍頭企業齊聚長樂力恒,召開第 2 次規范銷售行為的龍頭企業峰會。會上,化纖協會通報了行業欠款客戶調研報告,與會企業討論研究了規范銷售、清欠應收賬款的詳細工作方案,經過討論,企業一致同意自2015年9月起,8家龍頭企業開始實施現款現貨的銷售模式,并根據企業各自情況,制訂本企業應收款清欠方案。

為保證規范銷售工作的協同進行,支持8家龍頭企業的規范工作,化纖協會向錦綸民用絲行業發出倡議:要團結思想,統一行動,共同遵守全行業規范賒銷工作原則,積極配合、支持并參與8家龍頭企業的規范賒銷和應收款清理工作,互相支援,協同行動,互相監督,杜絕向同行相關客戶賒銷,惡意競爭,破壞協同行動的行為。

同時,化纖協會代表錦綸民用絲行業向下游客戶發出呼吁和請求:上下游行業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如果不盡快解決錦綸民用絲行業的賒銷問題,不僅上游行業運行困難加劇,更會傷害下游利益。客戶是企業的上帝,此次規范活動離不開下游客戶的理解和配合,協會懇請并呼吁下游客戶,為推動錦綸民用絲產業鏈健康和持續發展,希望下游客戶理解此次錦綸行業規范銷售的行為,并統一行動,積極配合。

錦綸各企業將加強資金投入、產品開發、技術進步等,為下游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更好的產品,更周到、更細致的服務,促進產業鏈更優質發展,實現共榮共生。

中國化纖:轉型升級的宏觀與微觀―― 中國纖維館開館儀式暨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新聞會召開

7月28日,中國纖維館開館儀式暨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盛澤 2015)新聞會在江蘇盛澤鎮“中國盛澤紡織科技創業園”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處長陳新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紡織傳媒中心主任魏林,吳江高新區、盛澤鎮、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

會共有兩項重要內容,即中國纖維館在盛澤開館和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的新聞。9月7―9日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盛澤2015)將在盛澤召開,這是盛澤2015年又一件“化纖盛事”。

在開館儀式結束后主辦方還舉辦了一場“共創價值?纖維新產品技術與應用對接會(盛澤)”,將入圍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5/2016的優秀纖維的生產技術和消費理念與下游進行有效的宣傳和溝通。

中國纖維館開館――加深產業鏈深度融合

中國纖維館在盛澤的設立,為中國纖維提供了國際性的展示窗口與全產業鏈的交流平臺,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與活動的實體延展。通過這個常設的平臺,除了將每屆纖維流行趨勢的最新產品進行展示以外,還將通過一系列的纖維流行趨勢解讀、流行事件、產品和技術應用推廣等活動,加深產業鏈深度融合,引領化纖新品開發方向,促進中國纖維品牌建設,提升中國纖維的話語權。

化纖界年度盛會――2015中國國際化纖會議

篇6

【關鍵詞】 紡織工業 現狀 未來 發展 問題 不足 發展趨勢 目標 行業 任務

紡織工業是福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上世紀90年代以來,福建紡織產業宏觀調整和技術進步措施力度逐步加大。隨著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及國際經濟趨穩向好,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民營、“三資”等經濟成份為主體的紡織產業出現了新的投資熱潮,民營紡織企業成了福建紡織發展的主力軍。

一發展現狀

“十五”時期是中國紡織工業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也是福建紡織工業不斷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保持了快速、穩定的增長的五年。全省“規模以增長上”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入達到300億元,比“九五”增長了344%。五年間“規模以上”紡織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近28.5%;利稅總額20%;出貨值22.3%。產業規模、技術進步、行業結構、產能水平以及主要行業區域、產業集群集聚分布等發生了根本變化,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在產業鏈迅速延伸中,已形成了化纖、棉紡、織造、印染、非織造布、產業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服裝服飾、紡機紡器等產業結構的行業體系。產能拓展已由沿海紡織業發達地區向內陸、邊遠山區城鎮不斷推進,新的紡織產業集群和特色城鎮在全省各地接連出現。行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優勢在逐步增強。

近幾年來,盡管遭遇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原油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降低出口退稅率等影響,紡織工業經濟運行仍保持了良好的態勢。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現行價)1047.33億元,同比增長30.15%,占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的5.12%;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創匯達到47億美元,同比增長6%;完成利稅總額63.84億元,同比增長17.07%;主要產品產量:化纖70.12萬噸,紗64.53萬噸,印染布16.27億米,服裝8.15億件。福建紡織經濟總量主要指標在全國的位次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第22位躍升到現在第5位,僅次于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已處于全國重要位置。當前,福建紡織工業呈現發展特征有:

1、產業結構、規模產能有很大變化

全省全社會紡織職工人數已突破100萬人。主要行業的產能規模有較大發展:化纖業已達到100萬噸以上,其中滌綸85萬噸,錦綸5萬噸;棉紡紗錠已突破350萬錠,紗線產能80萬噸以上;各類織機30000多臺,坯布產能20億米左右;各類針織機中,大圓機15000多臺,經編機5000多臺,自動橫機4000多臺,手機橫機30000多臺,緯編針織產能80萬噸左右,經編產能20萬噸以上;機織面料和針織面料的染整能力分別達到30億米和80萬噸以上;服裝企業已突破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近千家,服裝產能已位居全國第4位。

2、全省紡織工業區域分布出現新格局

我省紡織產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的福州、廈門、泉州、龍巖、三明等地市。開始出現向內陸、邊遠地區延伸發展趨勢,形成了全省紡織產業發展區域結構新格局。泉州紡織服裝業發生巨大變化。已形成了化纖、棉紡織、針織、染整、非織造布、服裝、紡機紡器等行業的較完整的紡織產業鏈。集中了一批我省大中型優勢企業。晉江地區已成為全國紡織、服裝生產、物流、貿易中心,晉江市于2003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福州市紡織產業總量位居全省第二。棉紡織、針織、印染、服裝等是紡織重點行業。長樂是福州紡織基地,,近幾年棉紡紗錠總量已突破250萬錠。長樂市2004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廈門市憑借地域優勢,石化化纖、紡織印染等行業優勢明顯,總量居全省第三。翔鷺化纖、同綸錦綸、力隆氨綸、東輪織造、華懋染織、華綸印染等重點紡織企業產能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以女裝為主的服裝行業也得到較快發展;三明、南平、莆田等地紡織業老基地,經過調整發展,正在發力向上。永安、南平、三明等地的棉紡、針織、服裝等中、小型企業不斷涌現。

3、紡織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已初步形成

我省一批以市、縣、鎮的區域經濟為特色,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紡織產業集群和集聚效應正在逐步形成。“十五”期間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四批授予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有2個基地市、1個特色市、10個特色名鎮。

晉江的服裝業從“三來一補、三閑起步、三資上路”的晉江模式到實施“質量立市”,再到打造品牌之都。對全球十個服裝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生產的茄克衫研究比較發現:晉江茄克衫生產數量為全球第一;晉江自主品牌2005年產量6700萬件,占國內城鎮總銷量的41.61%,加上OEM出口的8500萬件,2005年晉江茄克銷量占全球茄克總銷量的12.11%,中國城填每100個身著茄克的男性中就有41個穿產自晉江的茄克。目前,晉江的茄克制造企業超過千家,匯集了七匹狼、柒牌、九牧王、等一批中國名牌產品。晉江已形成區域性和集群性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晉江、石獅周邊地區形成了服裝、化纖、棉紡織、針織、印染、非織造布、紡機紡器、物流倉儲、貿易等企業8000多家,從業人數約45萬人,工業總產值超過400多億元;長樂紡織集群。努力拓展棉紡、目前全市化纖企業14家,產能達40萬噸;棉紡織企業24多家,紗錠突破250萬錠;針織經編規模企業近100家,針織經編、緯編設備8000多臺,年產針織面料20多萬噸;染整的產能達到30萬噸以上。長樂金峰、松下鎮分別被授予“針織經編”、“經編花邊”特色鎮;其它地區如廈門、福州、永安、長汀、南平等紡織服裝產業集聚也在形成和培育中。

4、紡織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企業大量引起國內外最新技術設備。如,及后加工技術、直體融紡、超細紡絲差別化技術;高檔精梳、緊密紡、清鋼聯、自動絡筒、及噴氣、劍桿等棉紡織技術設備;針織電子提花、多功能圓緯機、多梭節經編機等技術設備;新型染色、整理機械以及電子測配色系統等技術裝備;服裝CAD、CAM系統及歐美、日本等先進縫制,整燙設備。

舒適性、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在我省已有較大進步。海島超細、PTT纖維等已有突出成果;莫代爾、天絲、彈性纖維紗線、織物及其新型染整面料被入圍“中國流行面料”。企業研發力量不斷壯大,在加強橫向聯系和合作中,建立一批產品和技術開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在實施品牌戰略中取得新成效。佳麗斯床上用品、柒牌男西裝套裝、喜鵲毛巾、九牧王西褲等12種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10多個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紡織服裝《福建名牌》產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標》的企業已近百家。

5、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脫穎而出

翔鷺化纖海島型超細、多功能差別化纖維居全國領先水平,配套建設的120萬噸的PTA生產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南紡股份PU革基布生產線已具國內外先進水平,目前非織造布正在向超細、復合方向發展;嘉達紡織引進歐洲新型緊密紡和高性能無梭織造,產能和產品結構大幅度提升,純棉高支精梳、新型纖維混紡的高檔紗線及織物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很強的抗爭能力;鳳竹紡織不斷增加國際一流設備,并建立高水平的生產檢測機構和電子信息質量控制系統,面料染整能力達到5萬噸/年以上;“佳麗斯”床上用品、“喜鵲”毛巾兩家企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 “七匹狼”、“柒牌”、“勁霸”、“九牧王”等服裝企業代表福建“閩”派服裝在全國服裝業中構成靚麗的風景線。

二問題與不足

福建紡織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顯現,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及國際紡織品貿易體制的新變化,更顯現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技術、管理、創新、國際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

1、紡織產業經濟運行水平還較低

福建紡織工業總量已位居全國第5位,但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實現與位居第6位的上海不相上下,與前4位的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省對比相差很大。2005年福建紡織服裝企業近2萬家,但規模以上企業數只有1919家,與浙江、江蘇、山東的、廣東等沿海省份相比,相差更大,紡織經濟總量及主要指標與這些省份的比較差距較大。

紡織業產能快速拓展中,人才、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滯后。產業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失衡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企業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如,棉紡能力的成倍增長中,“三無一精”產品的比重還不高;聚酯和化纖產能及產品的同構現象也較為明顯,長絲、短纖產能的利用率、開工率不足等。隨著在建項目的陸續投產,產能過剩帶來的原料資源約束加劇,企業經營風險增加的矛盾將更為突出。

2、產業結構矛盾比較突出

福建紡織產業分布不平衡仍然比較明顯。大中型企業大多集中在泉州、福州、廈門等沿海地區,泉州地區紡織工業總量占全省的51.55%;各行業發展比例還不夠合理。化纖、棉紡業產能增長過快,部分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依然存在,經濟效益低下。全省衣著、裝飾、產業用紡織品的比例大約為70:15:15,裝飾、產業用紡織品相關行業發展滯后;棉、新型、功能差別化纖舒適功能性高檔服裝、紡織品品種較少;色織、絲綢、麻毛等面料及成衣等十分稀少;非織布開發以及后道應用領域拓展速度較緩慢。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研發能力較低,研發資金投入不能適應產品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的需要。高新技術含量的特種合成纖維尚屬開發空白,化纖仿真技術、天然纖維改性技術、新型纖維開發和材料創新技術等還有較大差距,回收利用可再生纖維、循環清潔生產、環保節能、"三廢"治理等的研究開發都處于起步階段。

3、技術裝備及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全省紡織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還比較低,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水平與國際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化纖業的低容量、高消耗切片紡裝備比例還占40%左右;棉紡織業新型紡紗、先進緊密紡、自動絡筒以及噴氣、噴水、劍桿等新型織機比例還較少;高效多功能圓編機、橫編機以及高速、多梭櫛經編機只在一部分優勢企業擁有;大量低效能、高消耗染色、定型、整理等染整設備還未全面更新改造;傳統的服裝生產方式和落后縫制、后處理設備仍在中、小型企業延續使用,服裝CAP/CAM輔助系統比例還很小。

紡織技術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全省僅有一所規模較小、功能不夠完善的省級紡織研究所;紡織服裝院校在數量、學科設置、師資力量以及得到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都存在較大不足;企業用于技術創新和得到政府等部門資助開發資金較少;行業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基地的產品研發、機構設置等不能適應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提升的需要。

民營企業以地方性文化和傳統習慣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還占主導地位,在提高現代化管理、務求長遠發展、吸引高級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負面作用;紡織業勞動力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很大,招工十分困難,人員素質提高和勞力緊張成了制約發展的瓶頸;企業信息化水平及電子商務平臺較低。企業資源計劃(ERP)等信息化技術應用剛剛起步;提高行業自律水平是當前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發展趨勢

根據WTO公布的相關統計資料,2000年到2004年,全球經濟以年均3.9%的速度平穩增長,同期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年均增長率為6.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05年到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4.3%左右。預計未來5年全球纖維消費和紡織品服裝貿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長,我國紡織工業雖然在后配額釋放期過后的增長速度會放慢,但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仍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及相關產業發展,紡織品服裝內需消費將持續增長。根據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預期目標,未來5年我國國內人均衣著類纖維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速;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加快,家用紡織品的消費需求增長不斷擴大;我國汽車、建筑、衛生、水利、農業、交通、能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帶動產業用紡織品消費的不斷增長,預計到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將比2005年增加200多萬噸。

我省紡織工業已經構筑起完整的產業體系,隨著我國和諧社會的進一步構建,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加速升級,內需市場巨大潛力的釋放以及紡織產業勞動力充足的資源,將為我省紡織產業發展和新上臺階發揮巨大的作用。

四未來發展目標與任務

為了紡織工業長遠發展,福建省正在制定“十一五”規劃。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從福建紡織工業的實際出發,努力貫徹樹立科學發展觀,引領紡織工業發展的各項工作。把發展自主創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迅速轉變增長方式擺在重要位置;以加快發展衣著用、家紡用、產業用紡織面料和提高產品檔次、附加值為突破口,帶動化纖、棉紡、服裝等前后道相關行業的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產業鏈的延伸,全面提升紡織產品核心競爭力;努力實施品牌戰略,擴大品牌宣傳和影響力度。為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建設紡織強省的戰略目標,為全省紡織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而努力。

1、未來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計劃400億元,比“十五”期間投資總額300億元增長30%左右;

2010年工業生產總產值達到2600億元,“十一五”平均年遞增20%;

2010年利稅總額達到160億元,“十一五”平均年遞增20%。其中利潤100億元,“十一五”平均年遞增20%。

2010年出貨值達到620億元,“十一五”平均年遞增15%;

產量目標:

2、“十一五”品牌目標

創國際品牌5個

創中國名牌25個。

創福建名牌100個。

3、自主創新主要任務

(1)以面料創新為突破口,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

“十一五”期間,要突破影響我省紡織品服裝提升的面料瓶頸。加大力度發展衣著、家紡、產業用紡織面料。在面料材質、性能檔次、外觀風格上有重大變化和創新,使之能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現有面料織造、染整企業及資產存量的改造,在應用國內外最新工藝技術和設備中,不斷創新。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上下游企業緊密聯合,在全省建立服裝、家紡用、產業用面料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推進紡織面料流行趨勢和關健技術的研究,整合利用面料開發中的織造、染整等行業以及纖維材料、產能、人才技術、資金等的優勢資源,理順化纖、棉紡、織造、染整等行業上下游關系,大幅提升舒適功能、新穎流行、綠色環保紡織面料生產能力,帶動紡織服裝、裝飾、產業用紡織品的全面升級。

(2)抓緊前景良好的薄弱行業,提高行業發展配套能力

我省家紡、裝飾、產業用非織造布等行業相對發展較慢,品種稀少,應運領域較窄。根據國內國際紡織品需求趨勢,家紡裝飾類、產業用非織造布類的需求量劇增,市場發展容量十分大。“十一五”期間,要大力發展家紡、裝飾類和產業用非織造布。擴大高密精細、環保舒適、電子提花、新型印花、特寬幅、多功能等的床上、室內、賓館、公共場所的家紡、裝飾紡織品的規模;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在提升機織、針織產業用紡織品的同時,注重新型水刺、針刺、紡粘、融噴等非織造布產能擴展,大力開發服裝制革、鞋材面料、農用、醫衛、交通、建筑以及軍工等應用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

(3)圍繞紡織產品不斷創新,加大實施行業重點技術

根據市場需求,圍繞品種質量不斷創新、擴大出口、提高效益等方面加大實施行業重點技術:

現代信息控制技術

努力建設我省紡織行業電子、電腦程序控制應用和信息平臺,從市場信息到產品的花型設計、顏色、織物結構設計,到紡紗、織布、染整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加大開發。在利用電子工業監測和生產輔助手段中,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提高產品競爭能力,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服裝及紡織品設計的規模企業要普遍采用CAD輔助設計系統。

機電一體化高效紡織機械應用技術

高效紡織機械的應用是我省現代紡織業建設的關健內容。“十一五”期間要大量應用高速高產、優質高效、機電一體化的紡織機械,擴大更新使用新型紡紗、自動絡筒、無梭織造、高效染色整理、高速高效針織織造等設備,以及電子提花、電子自調均整、自動檢測等裝置。

現代染色后整理技術

我省染整業今后在廣泛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染色、印花、產品設計,大力推廣電腦測配色,分色制牌、自動添料、無制牌印花等技術,在提高印染后整理質量等方面下大功夫。大力采用國內外最新技術,注意引進高效、低浴比、無水、少浴法、短流程、染色機,廣泛應用環保染料、助劑,提高染色廢水處理能力和污水回用技術,實現染整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

材料、結構復合化紡織技術

新型紡織復合化技術要不斷滲透到紡織各領域產品中去,主要有化學纖維復合技術和加工技術;天然纖維相混紡交織交并技術;多層織物,包括組織結構復合、粘合復合、涂層復合等技術。通過多種纖維的復合技術充分發揮各種材料優良特性,改善織物性能,達到舒適、功能、環保等要求。

高科技產品技術

高科技紡織品在整個紡織品市場中比例不斷增長,發達國家高科技紡織品的市場份額增長一倍多,預計國際紡織品市場未來的潛力巨大。我省要重視高科技紡織品的開發應用,要在高性能的化學纖維、高技術的產業用紡織品,特種醫療和保健用紡織品等的開發研究上用功夫,在工業、農業、醫療、水利、交通、建筑以及國防、航天等應用領域上開創新局面。

(4)進一步加大紡織區域和產業集群結構的調整

進一步發揮紡織服裝最發達的泉州地區重心區的規模、產能、產品、產業鏈配套等區域優勢,在全省起到發展帶動的效應;以化纖、棉紡業產能優勢及技術、人才、檢測相對集中的福州、廈門兩地為支撐區,加大面料、服裝產業鏈延伸,密切企業與科研部門、院校、國內國際紡織集團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產學研結合,促進全省紡織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以泉州、福州、廈門構成的發展架局,向內陸山區梯度轉移,實現縱向滲透,形成向龍巖、三明、漳州、莆田、南平等地區發展的5條軸線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福建省紡織產業集群。

(5)促進紡織產業鏈的優化鏈接

(一)煉化一體化與化纖、紡織行業的鏈接

我省紡織工業規模和產能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學纖維,測算2010年全省要消耗化纖170萬噸左右,其中聚酯纖維140萬噸左右。因此,2010年前福建化纖仍可保持10%-15%較快增長速度。預計PTA、PX等化纖原料國內缺口短期內難以緩解,“十一五”期間我省可加快發展速度,要全面推進泉港石油煉化基地建設步伐,實現煉化一體化。爭機遇、搶時間,使二甲苯(PX)、乙二醇(EG)、精對苯二甲酸(PTA)等合纖原料項目建設規模、產能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廈門海滄石化聚酯基地翔鷺石化PTA裝置總產能力爭達到300萬噸以上。PX裝置產能爭取達到100萬噸;泉州石獅石湖港已形成聚酯化纖及其它化纖產業基地,在“十一五”期間PTA擴建到年產能力150萬噸,根據需求還要進一步增加PX、MEG、PP以及錦綸原料CPL(已內酰胺)等化纖原料;福州長樂地區也應充分考慮化纖原料的拓展,規劃PTA年產能力150萬噸及 CPL錦綸原料等項目,以與省內地區和國內聚酯、錦綸企業配套。

(二)紡織面料與化纖、棉紡織、服裝等前后道行業的鏈接

以優勢骨干面料或服裝品牌企業集團為龍頭,鏈接化纖、棉紡纖維材料企業以及染整、服裝企業,形成緊密關系,從原料開發到面料加工、服裝制作過程實現一體化,統一市場,統一品牌,形成整體效益;以龍頭企業或地區面料研發、生產基地為平臺,聯合化纖、棉紡、織造、染整、服裝等企業,形成科工貿聯合體,實現產業鏈鏈接;企業為科研開發平臺,與科研院校以及國際紡織服裝科研開發機構、跨國集團結為聯合體,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合,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

(三)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建設福建紡織行業供應鏈

建立和完善國內和跨國紡織業供應鏈體系,做好各環節的銜接配套,用好國內和國外兩個資源,形成全球范圍的市場化資源配置,要通過建設電子網絡同盟等方式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通過推進E百工程等形式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健全法律體系、規章制度,加強人才培訓,建立渠道采購、流通加工、貨運、社會化儲存、商業配送等一體的高效、優質增值服務體系。不斷推進紡織行業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提高紡織服裝業產業發展速度與協同發展水平。

五主要行業發展重點

化纖行業:在加大結構調整中,克服常規化纖趨同性發展及發展不協調等因素造成行業結構失衡,經濟效益不佳等問題。提高化纖產業鏈優化整合力度,加快全省煉化一體化,促進化纖原料、化纖產品開發能力的提高;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差別化纖維、綠色環保纖維等新型纖維,2010年全省化纖差別化率要提高到60%以上;追蹤國外聚酯、滌綸、錦綸、氨綸等的最新技術,提高產品優質化率,發展應用領域新品種,增加經濟效益;加強化纖企業清潔化生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充分利用我省天然資源,加強國內、國際間化纖高新技術的合作,研發新型祿色環保人造纖維,如玉米、大豆和速生竹、木、麻、草等農林資源為主體的生物工程技術等新材料,如PLA(聚乳酸纖維)PDO(丙二醇纖維)、竹漿纖維、竹原纖維、麻纖維、甲殼素纖維等,開辟竹、麻等產業經濟區和建立人纖漿柏基地。

棉紡織行業:嚴格控制盲目發展和低層次競爭。優勢企業通過調整,聯合、兼并等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提高規模效益和競爭能力。大力推進棉紡織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淘汰落后設備及工藝,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增加國內外新型設備,如新型環錠緊密紡、氣流紡、噴氣紡、清梳聯合機;高效劍桿、噴氣等無梭織布機;自動絡筒、自動整漿等前織設備。加大新型纖維、多種纖維混紡的舒適性、功能性新型紗線和面料坯布的開發,提高棉精梳、多種纖維混紡、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紗線及織物的開發比例,提升"三無一精"產品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棉紡織國內當代及國際水平的設備比重要達到65%,精梳紗比重達到30%,無梭布比重達到70%,無結頭紗比重達到70%,在紗線和坯布品種結構上要逐步解決比例失衡,提高棉及棉混紡精梳高支、新型紡織纖維等紗線及織物坯布的比例,大幅增加本省自用紗線和坯布的生產供應數量。適當增加我省缺門短項的色織、色紡紗線面料、牛仔面料、針織專用紗和工業特殊用紗等。

針織行業:今后開發的重點是廣泛采用新原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注重流行色彩和時尚款式的應用。上檔次、上規模,朝著功能性、高檔次、時尚化、個性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大幅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發展重點是:(1)提升品種、質量檔次,擴大針織品開發應用領域。針織面料向深度開發,提高針織內外衣、針織T恤、休閑運動衫、針織時裝等質量檔次和花樣款式,進一步研究新型針織面料,開發如高檔絨類、仿真面料、休閑T恤面料、功能性面料、新型裝飾面料、產業用面料等,并逐步擴大在裝飾家紡、工業產業等領域的應用;(2)重視新纖維材料應用,開發新型針織品。針織服裝要擴大使用優質棉紗、高支精梳紗、彩棉、色紡紗以及羊毛、真絲等天然纖維紗線。新型舒適性、功能性針織品服裝要推進新纖維、新化纖的應用使針織品服裝的吸濕透氣、柔軟滑爽、衛生保健及其他優良性能得到進一步改善;(3)注重針織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加大改造力度,增加高速、高效圓緯機、經編機、自動橫機以及針織物連續前處理,新型染色、印花、功能性整理等技術裝備。大幅度提高針織面料、針織品的開發設計水平,廣泛采用電子CAP/CAM輔助系統,建立企業電子信息化平臺。

染整行業:大力攻克影響我省紡織工業發展的面料瓶頸。壓縮和淘汰規模偏小、能耗大、工藝落后的面料染整企業。以環保、節能和推進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遏制以環境遭受破壞的染整業“過熱”發展,實現行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提高染整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研究,增加和引進國內外高效、優質、節能低耗、少污染、安全可靠的染色整理及新型高效節水節能的轉移印花、噴射印花、涂料印花等設備。加快電子測配色、分色制版以及設備工藝參數在線電子監測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實現全省面料染整業跨越式發展;不斷提升面料檔次和自給能力,以現代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為手段,發展和推廣應用染色新技術。如,1、新型紡織材料染色技術。新型功能差別化纖維材料及新型粘膠纖維、竹纖維、竹漿纖維、PLA、Amicor等纖維的染色技術。2、新型綠色染整加工技術。包括有生物酶處理技術、生態染色印花技術、物理整理技術、傳統染整工藝改進技術、廢水廢氣整治技術。3、新型后整理技術。如天然纖維防皺、有機硅、防水拒油、抗菌、發泡涂層、納米材料染整技術等。以提高染整面料柔軟抗皺、吸濕透氣、抗紫外線、抗靜電、耐氣候性、抗菌防臭、耐高溫、抗腐蝕、耐機城磨損等功能性。

服裝行業:進一步建立“質量、品牌、創新、快速反應”為特征的發展方式,保持全省服裝業快速發展勢頭。發展特色服裝產品、知名品牌,突出泉州休閑服、商務裝、西服及廈門、福州女裝、童裝等品牌服裝,不斷創新,做細做精,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品服裝。“十一五”期間創幾個國際品牌和一批中國品牌;鞏固和完善全省已形成的服裝產業集聚集群結構和功能,不斷發展科技聯合和產業鏈延伸,促進上游企業產品開發與服裝業形成緊密聯合開發,形成帶動效應,在全省培育一批新型服裝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沿海地區服裝業技術進步和規模產能的比較優勢,形成向內陸地區強有力的輔射作用,加大服裝產業梯度轉移,帶動內陸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重視國內市場,特別是中老年、兒童服裝以及適應于農村城鎮居民服裝新品種開發。努力研究歐美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服裝結構特點和應用領域,開發一批綠色環保、生態保健服裝,增加出口;加緊服裝行業技術進步。采用國產或引進的性能良好的服裝設計、裁剪、縫制、整燙、后整理最新技術設備,逐步推廣應用CAD/CAM、ERP、CRM等各種技術性信息配套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促進服裝產業整體升級。建立綠色環保及功能性服裝標準體系,加強服裝檢測標準及手段體系建設,應對歐美等國綠色環保標準和技術壁壘,提高服裝國際競爭力。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充分利用新纖維及織造、非織造、后整理新技術,找準產業用紡織品發展方向。福建南紡要力爭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用紡織品制造和研發中心。全省要開發一批新型高新技術含量產業用紡織品,如利用合成新纖維,經過織造和聚合物涂層處理后形成的膜結構紡織建筑材料;由納米材料和非織材料經過復合而成復合材料,可廣泛應用于農業、國防、經濟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領域;利用功能材料和加工新型工藝而形成的醫療保健新型功能紡織品;以針刺、水刺、紡粘、融噴等非織造產業用紡織品不斷拓展了合成革基布的應用領域。進一步開發新型土工合成材料、農用紡織品、生物醫用紡織品、新型篷蓋材料、汽車用紡織品、高技術功能性過濾材料等。

家用紡織品行業:我省中國名牌產品“佳麗斯”床上用品,“喜鵲”毛巾,以及品牌產品“福蓮”洗潔巾等家用紡織品產品的企業規模、產品檔次和品牌效應等,在國內外市場已顯現出較強的競爭能力。 “十一五”期間,我省家用紡織品產業要在紡織各行業整體發展的帶動下,邁出新的發展步伐。

在改造和提升傳統毛巾、床單、家用紡織品的同時,加大家用紡織品的創新開發,填補缺門。大力開發功能性家紡產品,如把負離子、遠紅外線、納米技術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到紡織品研制開發中去,使具有抗菌、防臭、防螨、防霉、驅蚊蟲、負離子、遠紅外、護膚潔膚功能性紡織品成為人們追求美觀、健康的自我保護消費用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把時尚、公共、功能很好地結合起來,產品朝款式新穎,做工考究,透氣吸濕,美觀實用、觸感舒適方向努力。

紡織機械行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開發創新,加快電子信息化建設,更好地創造科技、經濟、社會環境等發展條件,提高承接國際、特別是臺灣、香港等地區紡織機械產業轉移的能力,以較快的速度發展福建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工業。在大力提升現有針織、印染、服裝機械制造能力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棉紡、機織、非織造、化纖等機械、配件物料及配套的軟硬件,積極研發紡織檢測儀器、儀表等;以創新為主題,努力提高紡織機械加工技術水平,提高產品性能、精度和自動化水平。大力采用電子技術、信息網絡化技術,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做到針織圓機系列化,經編機高檔化,產品檔次爭取達到亞洲先進水平;染色機、印花機、前處理、后整理染整設備要提高自動化水平,在增效、優質、節能、節水、低浴比、降耗、清潔環保生產以及適應性方面提高一大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努力開創其它新型行業和應用領域的紡織機械產品。不斷推進我省針織機、染整設備以及縫制機械的對外出口。

紡織服裝業在福建全省吸納了就業人口大約100萬人,其中80%是來自農村,紡織傳統產業在我省現代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中起的重大作用。目前全省紡織服裝業經濟總量已占到全省工業經濟總量的10%以上,在全省主要工業產業中已排名第3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人均GDP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纖維消費量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國內紡織品需求不斷增長。在經過貿易摩擦緩沖期以及我國紡織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后,國際紡織品市場增長空間是巨大的。我省紡織服裝業仍將保持旺盛活力進入新的上升發展階段。因此,福建省應對紡織服裝業的整體發展給予更高程度的重視,而在產業政策上明確紡織服裝主導產業的重要地位,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扶持。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嚴格的市場準入,實施勞動保障、環境保護制度標準。

福建紡織產業處于良好的發展位置,北受到長三角經濟區江蘇、浙江、上海紡織生產基地的技術、人才、信息的輻射;南有珠三角經濟區廣東、香港、澳門紡織品服裝貿易市場和對外出口的優勢;東部面臨紡織品品服裝較為先進的,并在進行紡織產業轉移的臺灣省;西部有紡織資源、人力、土地優勢的我國內陸廣大地區。根據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福建紡織工業加速與周邊區域形成對接連為一體,建設海峽西岸新型紡織基地,將對改變福建及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面貌,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不斷承接國際紡織產業的轉移和合作,促進紡織行業產業集群產生和發展將起著重大作用。

當前迫切需要采取具體措施,真正把加快紡織科技進步落在實處。以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國家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紡織技術進步綱要》等為指導,搞好技術改造;注重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營造自主創新環境。我省紡織科技人才,特別是高級管理與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要堅持“以人為本”, 積極采取后配時代的對策措施,加快紡織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營造和諧穩定的紡織品貿易環境,抓緊實施紡織產業品牌發展戰略,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增長國際貿易知識,大力開展行業外交活動。政府有關部門、協會、商會等要密切注視國內外紡織服裝市場發展,資源配置文化,政治經濟形勢的情況,認真配合國家有關部門、中國紡織協會及專業協會等,及時發出對紡織工業各子行業的投資、生產、經營、市場、資源等方面的預警,加強對企業生產和投資的引導,提高服務水平。同時建立健全福建紡織服裝出口預測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加強海關、商檢、外貿、經貿工商以及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形成有效的信息溝通和調控網絡,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預警和快速反映機制,提高企業防范措施,避免損失,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扎實工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福建省紡織產業穩步發展,新上臺階而努力工作。

參考文章:

[1]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國家發改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

[2]福建省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修改稿)-福建省紡織工業協會.

[3]福建紡織工業2005年經濟運行情況-福建省紡織工業協會等.

課題組成員:

1.毛柞康:福建省紡織工程學會,工程師

篇7

外貿出口――急需直面新問題

我國出口貿易所受國際制約的不斷增多,已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以現行方式維持的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可能正在走向極限,有必要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方式及出口產業結構實行轉型。這種轉型的基本思路應為:從建立在低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基礎上的、以靜態比較優勢為基礎、以量的擴張為特征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長模式,向以動態比較優勢的挖掘培育為基礎、以質的改善及出口產業結構的提升為本質的現代出口增長模式轉變。

遭遇反傾銷――粗放出口受挑戰

我國出口商品所頻繁遭受的反傾銷調查已經說明建立在產品低技術含量、低產業層次基礎上的量大價低的粗放出口方式已日益面臨國際市場容量的制約,其未來發展空間十分有限。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是發展中國家利用我國入世承諾時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特保"等不利條款對我國的出口商品實行廣泛的反傾銷調查,使我國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的最大受害國。自1979年歐共體發起第一例對華反傾銷案以來,我國出口貿易遭受的反傾銷調查的絕對數就在不斷地上升,20世紀80年代平均每年的立案數為6.5起;90年代前期平均每年的立案數為31.8起;90年代中后期平均每年的立案數為37.6起;新世紀開始后三年的平均立案數分別為55、51及47起。WTO于2004年11月的當年反傾銷數據表明,當年全球101起的反傾銷指控案件,針對我國的有23起,為當年全球受反傾銷指控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我國外貿走出反傾銷怪圈之時,也就是我國外貿增長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之日。

產業低級――遭TBT制裁

忽視環保、食品安全以及勞工福利的粗放式生產與出口模式又使我國的出口貿易成為當今日益繁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TBT)的犧牲品,大大增加了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市場的適應成本。當今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已成為不少國家保護本國產業的重要非關稅壁壘措施。TBT措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TBT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SPS)及其他任何對貿易產生影響的技術性措施,如包裝標簽標志、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

當前我國出口貿易面臨較多、較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有:針對我國傳統出口產業的環境壁壘不斷涌現。所謂環境壁壘(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主要是指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健康為借口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進入新世紀以來該類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大有蔓延之勢,我國不少傳統出口商品受到強烈沖擊。如歐盟部分國家緊緊抓住我國部分出口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藝造成的污染問題以及成品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為由大量禁止我國紡織類產品的出口。再如,美國以反恐名義出臺食品注冊通報制度構成了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它大幅提高了我國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件、嬰兒奶粉、飲料、水果和蔬菜、魚類和水產品、乳產品、罐頭食品、冷凍食品、活的食用動物、動物飼料及寵物食品等對美國出口的難度和成本,如果相關出口企業不能及時掌握怎樣具體注冊及申報,其產品就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誠然,在國際市場上的確存在著發達國家濫用TBT的事實,但不符合國際標準的大量低級產業低質量出口產品的存在是我國遭受這一規則制裁的另一重要原因。

無自主知識產權--忍痛受遏制

低技術、無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產品核心技術掌握在他國手里的部分制成品大量涌向國際市場,已致使部分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系統的專利制裁,他們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借口,遏制我國不具有核心技術制成品的出口。

例如,2003年2月日本內閣專門設立了"知識產權戰略保護部",矛頭直指那些"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及生產技術的提高,已經對日本的產業競爭力構成威脅"的亞洲周邊國家。歐盟部分國家不僅全方位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而且逐步在海外著力監督和取締侵犯同盟內企業知識產權的行動。

從1999年開始,一些國際大公司紛紛加重在中國大陸進行專利布局,如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松下、日立、東芝,美國的摩托羅拉、歐洲的西門子、菲利普、諾基亞等。目前各國在我國的專利布局重點是:韓國著重在無線通訊、光電、IT、空調領域;日本主要在無線通訊、光電和IT領域;美國側重在生物科技、無線通訊、光電和IT領域。2002年日立、松下、東芝、菲利普、索尼等公司開始向中國DVD廠商收取專利使用費,這是部分國家開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大旗下遏制中國無自主知識產權制成品出口的一個信號。

由此看來,從無自主知識產權、無核心技術產品的出口到出口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轉變十分必要,不僅有助于出口績效的提升,而且還有助于建立一個在全球化環境中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提前"畢業"――難享優惠政策

低附加值的服裝、紡織品、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對主要貿易國家大量集中的出口戰略在給發達國家帶來市場壓力的同時,也造成了我國從發展中國家行列中的提前"畢業",這不僅有悖于我國在"入世"談判中發展中國家的一貫立場,也超越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真實水平,增加了我國外貿出口增長的外部制度制約,使外貿出口的現有產業優勢遭到侵蝕。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歐盟新近推出的普惠制畢業審議制度,歐盟部長理事會于2003年5月8日公布了對普惠制畢業問題的審議結果,頒布了815/2003號條例,該條例列出了新增畢業產品的清單,我國的工業品基本都被列入畢業產品清單,如塑料和橡膠制品、紙制品、電子消費類產品、光學器材、鐘表及樂器,另外還涉及乳蛋制品和天然蜂蜜等農產品。2003年11月1日起上述產品已被削減50%的關稅優惠幅度,從2004年5月1日起,又取消全部優惠安排。我國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必須面對歐美部分發達國家的普惠制畢業審議制度,學會在沒有優惠關稅待遇條件下的國際生存。

迷失和陣痛――呼喚新的增長模式

建立在勞動力、土地等傳統要素基礎上的以靜態比較優勢發揮為準則的傳統出口貿易的績效已基本出現遞減趨勢,只不過這一趨勢在目前仍能被量的擴張、第一線產業工人的超額勞動所掩蓋。事實上建立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長已隱含著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國民福利的凈損失,甚至也在挑戰經濟增長中的倫理,因此我國的出口貿易正經歷著出口主導產業轉型前的迷失和陣痛。

現在我國紡織、服裝、玩具等傳統出口產業的比較優勢在逐步喪失,而資本、技術密集型的新型動態比較優勢產業的構建遠未完成,以致于出口貿易走上了量的擴張的粗放經營模式,而且這一模式充滿著固執與惰性。以紡織、服裝業為例,據長期進行國際紡織業勞務工資調查的威納國際咨詢公司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紡織業勞務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2000年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平均工資為0.69美元/小時,雖然相當于日本的1/38,德國的1/26,美國的1/21,臺灣、香港、韓國的1/9左右,但比1998年增長11.3%,更比印度高20%、比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等高出1倍左右。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紡織服裝在出口量大增的情況下,出口結構提升緩慢,在國際市場上比拼的就是單一的成本優勢。從理論上講,在出口貿易中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雖能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取得階段性的出口貿易績效,但從更長的時間角度看,如果這些國家始終圍繞低級要素生產出口而不用積累的"經濟剩余"來提高出口產業結構的話,那么他們將長期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無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國外貿出口的競爭基點依然局限于勞動力、土地等廉價要素的靜態供給上,一直沒有質的改善。那么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國際市場容量有限的條件下,國際貿易摩擦必然產生。在舊的出口增長模式隱約出現拐點的情況下,新的增長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對策思考――活水源頭靠自我開掘

視野放寬:防潛力枯竭

中國宏觀經濟增長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的轉變已為微觀對外貿易部門增長方式的轉變創造了寬松的宏觀環境,今后出口貿易要更多地兼顧增長效益、更多地兼顧貿易條件及國民福利。如果不考慮世界主要國家經濟增長的周期,不顧及世界商品市場外部需求條件的變化而一味地強調粗放式的出口增長,不僅會出現發展經濟學中的"貧困化增長",使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的真正潛力枯竭,而且會使宏觀經濟增長的產業基礎變得脆弱。

升級換代:促由大變強

以動態比較優勢及競爭優勢理論為指導,推動我國出口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出口貿易優勢的取得僅僅建立在對傳統的低成本勞動力、土地等初級要素的挖掘上,沒有形成出口產業結構的有效升級,我國仍然只是出口貿易的一個大國而不是出口貿易的強國。盡管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究竟以現有比較優勢為基礎還是以逆比較優勢的領域為基礎理論上還有爭議,但世界上貿易大國的崛起無一不是以出口產業結構的層層推進為基礎的。

首先,要拉長一般貿易中紡織、服裝等傳統出口產業的國內增值鏈,用高檔的面料、精細的加工技術及品牌等手段來提高這類產品的附加值,這是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升級承前啟后的一個基點。

其次,積極推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跨國公司產業內貿易為主的加工貿易,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轉移到我國,鼓勵外商投資于研發、采購、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領域,為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及服務環節創造有利條件。此外,還要進一步提高內資企業的配套研發能力,加強產業配套,延長產業鏈,擴大產業帶。總之,利用好跨國公司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技術牽引作用,就能夠實現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結構的升級。

第三,跟隨世界產業升級及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進行動態調整,重點支持計算機及設備、通訊設備、視聽設備、集成電路、軟件等12類高新技術產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的新的增長點,為今后出口產業結構的整體飛躍創造條件。

積極行動:變被動為主動

引入適度的政府調控及干預,努力實現對外貿易微觀經營主體經營能力的提高,重點提高這些企業在出口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克服新型國際貿易壁壘及利用優惠貿易政策的能力。

首先,我國的出口企業應抓好"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紡織品"、"白色家電"等出口系統工程的建設并以此作為出口產業結構轉型,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

第二,推動更多的企業參加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技術、資本密集型制成品行業中通過ISO認證,就意味著企業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就意味著良好的信譽及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此基礎上還應該重點研究國際上近年來新推出的一些標準,諸如SA8000的社會壁壘標準、美國食品注冊通報制度、日本的《種苗修正案》及對農產品的身份認證制度等并及早做好應對辦法。

第三,在國家層面上要發揮WTO成員國的優勢,積極參加區域性及國際性環境、質量、社會等方面標準的制定工作,努力遏制超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實際的標準在國際范圍內的推出,變國際社會產品標準的被動接受者為主動的制訂者。

行業協會:“第三部門”宜發威

在出口主導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同時,抓好產業組織政策的構建,發揮產業組織政策在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及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此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我國出口貿易結構轉型發展中的監督作用,形成我國出口貿易有序發展的有效外部監督機制。

篇8

中美雙方承諾為兩國金融市場、貿易和投資提供支持

12月5日在京閉幕的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會上,中美雙方承諾為兩國金融市場、貿易和投資提供支持,雙方宣布為緩解信貸市場緊張狀況,促進國際貿易,中美兩國的進出口銀行將再提供200億美元的貿易融資資金;中國還承諾放松對外資銀行在華子公司的融資限制,允許其通過海外關聯機構擔保或貸款方式增加流動性。

同時盡管雙方在外匯政策方面存在分歧,但兩國仍達成包括加快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進程,努力重啟自由貿易談判,并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改革在內的一系列共識。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再創新高

美國勞工部日前表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58,000人至573,000人,而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周平均值也達到近26年高點,增加14,250人至540,500人。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338,000人至4,429,000人,該增幅創34年來最高水平。

中國貿易順差再創新高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貿易數據顯示,2008年11月份當月中國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2%,為1,149.87億美元,當月進口748.9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該數據是自2001年6月以來中國出口首次較上年同期下降,2005年2月以來進口額首次下滑。

中國2008年11月貿易順差為400.90億美元,高于10月份352.3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2008年1-11月出口1.32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3%;進口1.06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8%;中國2008年1-11月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559.51億美元。

香港再檢內地進口雞蛋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新一輪三聚氰胺檢測結果,驗出一例從內地進口的雞蛋樣本三聚氰胺含量超標。食物安全中心當天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不合格的雞蛋樣本三聚氰胺含量為百萬分之4.7,而香港《2008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規定該產品三聚氰胺含量上限為百萬分之2.5。

“2009全國貿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1月4日至5日,來自全國貿促系統76家地方分支會和行業分會、16個駐外代表處的3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在會上做工作報告。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應邀就外貿形勢發表專題演講。

首屆中國創業投資大會隆重召開

由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創業投資大會暨2008最具投資價值新品牌案例推介活動”于2008年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500多家企業和風司參會對接、咨詢交流。此次會議對培育和提高“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盡快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風險投資機制等具有現實意義。

公司

西門子曝在華行賄20億美元

曠日持久的西門子全球行賄案,終于在2008年12月15日在美國和德國慕尼黑告一段落。美國司法部當天宣布,西門子股份公司及其3個子公司(委內瑞拉、阿根廷及孟加拉國公司)對自身的腐敗行為皆予認罪。西門子同意支付合計4.5億美元用于刑事罰款。

不僅僅是西門子的前述三家子公司,據美國司法部文件披露,西門子全球腐敗案已牽涉到西門子中國公司的各個業務領域。西門子交通、西門子中國輸變電集團和西門子醫療集團皆有在華行賄行為。

中銀香港六年來首次發出盈利預警

中銀香港近日發出六年以來的首次盈利警告,稱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和主要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增加影響,公司盈利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預計2008年純利只有59.8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1.3%。

中銀香港表示,集團的保險業務也因投資資產表現疲弱導致經營虧損增加。第三季度以來,金融市場波動頻繁,預期集團的證券投資組合將一進步減值。

奧凱停飛敲響民航業發展警鐘

2008年12月6日,中國大陸首家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公司近20條航線被迫提前停航。奧凱航空公司公告,對停飛客運航班給旅客帶來的不便致歉,并表示停飛航線已由其他航空公司臨時代飛。

在此前的12月3日,奧凱航空有限公司正式接到民航局“停航令”,須于12月15日停航。消息公布后,一些機場對該公司能否負擔飛機燃油費比較擔心,因此提出要現金付費,否則就不能給飛機加油。5日起陸續有機場停止給該公司飛機加油,迫使其提前停航。

縱橫集團崩盤、紡織業險情接連引爆

繼亞洲最大PTA企業華聯三鑫2008年9月底停產后,最近,紡織大市紹興又一龍頭企業浙江縱橫集團資金鏈斷裂,公司董事長被監視居住。浙江、江蘇一些紡織企業在接受采訪時稱,雖然國家多次提高紡織出口退稅,人民幣已現貶值跡象,但由于出口訂單銳減,紡織業的“冬天”或許才剛開始。

人物

馬蔚華:銀行救企業就是救自己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近日表示,“我們提出了個口號:救企業就是救自己。”此前,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在某論壇上也提出,面對金融危機,銀行決不能做“落井下石”的事情。馬蔚華應該是對此觀點表態的第一個商業銀行行長。

馬蔚華表示,企業若是發展不下去,倒閉了,那么銀行也會完蛋。馬蔚華稱,金融海嘯的沖擊帶來了轉型的危機與契機,未來不管是陸資企業還是臺資企業,都不能再依賴廉價的勞力、賺出口的錢。轉型不成就遭淘汰,轉型成功就有活路。

納斯達克前主席涉嫌證券欺詐

近日,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檢察人員指控給投資者損失約500億美元。十家中國公司受累麥道夫案。

麥道夫基金投資的中國公司主要包括中國亞信集團、華視傳媒、攜程、藝龍網、中國醫療技術公司、海南金盤電氣、北京宇信易誠、易居中國、中國安防技術以及香港的南泰科技。在麥道夫投資的這十家中國公司中,投資的金額都不是很大。投資額最多的是華視傳媒,共計58萬美元,其次是藝龍網,52.2萬美元,最少的是中國安防技術,僅14.7萬美元。

言論

“全球國家風險水平正向高風險偏移。全球經濟失衡導致風險集中釋放,經濟全面波動;金融危機推動金融體系調整;貿易保護主義長期存在,中期內趨于升溫等,這些因素都是國家風險變化的原因。”

2008年12月19日,中國信保《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08版)》。中國信保總經理表示,2008年以來出口企業應收賬款預期明顯提高,呆壞賬增加,收匯風險進一步加大,2008

年前11個月公司賠付率大幅增加,經營壓力上升。同時受危機持續蔓延的影響,出口企業的風險意識顯著增強,對出口信用保險的需求明顯上升。

2008年前10個月,中國信保承保金額達到508.1億美元,同比增長64.5%賠付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

“純粹從外匯管理的角度來說,外匯儲備適當的下降應該是外匯管理局所希望的,但是它反映出信心的變化和市場的變化,包括人民幣的匯率也大幅動蕩。”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蔡秋生在“中國進出口企業第七屆年會”上表示,中國外匯儲備自2003年12月份以來首次下降,已低于19,000億美元。

從外匯管理局監測到的統計數據看,進出口包括直接投資、個人項下的外匯收支、結售匯還是順差,但增幅已經大幅下降。

“2009年亞洲經濟增長將放緩,但貨幣刺激舉措將促使經濟在2009年下半年復蘇,而亞洲經濟復蘇所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全球金融領域。”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日前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受貨幣和財政刺激舉措以及區域一體化趨勢影響,亞洲經濟有望在2010年前復蘇。

標準普爾預計未來十年亞洲經濟增長率中,中國和印度將貢獻約70%;2010至2015年,日本在亞洲經濟增長率中的貢獻將約為11%。

“面對動態復雜的市場環境,通過架設科學的企業大學是建設學習型企業的最佳基礎模式,通過戰略驅動的企業大學建設,可以解決企業轉型及組織變革所帶來的問題、解決企業員工素質的提升和人才儲備的需要、強化企業戰略思想的貫徹力和內部溝通能力。”

近日,正略鈞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李雪松在名為“經濟危機下的企業人才培養解決之道”的主題研討會上表示,近年來,許多國內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企業大學,但是,有些企業大學只重硬件建設而忽視軟件建設,在課程體系、內部講師體系、信息化支撐體系建設方面卻投入不多,這種“外強中空”的情況嚴重脫離了企業戰略驅動和服務支撐的運行機制,不能真正對企業戰略的實施落地起到企業大學應有的作用。

“金融體系應支持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換代和工藝的升級換代,要從傳統的金融走向現代化。金融現代化不只是花樣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還要服務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因而金融業要更多地為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服務。”

在日前《財經》年會“2009:預測與戰略”最后的主旨演講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于擴大內需提出,金融市場能夠為碳配額交易提供支持,并通過碳配額交易,使金融在引導減排投資方面起到媒介作用。

“去年中國外貿額快速增長,與熱錢大規模利用外貿這個渠道進入中國有關系。在一個比較高基數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形勢嚴峻加上熱錢撤出脫水,多種因素疊加導致11月中國外貿額出現負增長。”

外貿領域專家梅新育近日分析認為,熱錢撤出中國的原因有兩方面:―方面是人民幣暫時結束升值轉向貶值,匯率變化導致熱錢撤出;另一方面是很多外國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或債務問題,急需從中國回調資金。

新規

中國將跨國追究外資非正常撤離責任

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對于非正常撤離中國的外資,四部委將加強工作協調配合,做好跨國追究與訴訟相關工作,為中方相關利益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司法救濟與協助,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責任,最大限度地挽回當事人的經濟損失。

中國從2009年起取消對鋼材出口許可證管理

中國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現行的對鋼材的出口許可證管理,結束這一實行約一年半的措施,以推動鋼材出口和拉動出口增長。這是中國官方繼取消鋼材出口關稅之后,為促進鋼材和整體出口增長所推出的最新舉措。

發改委取消煤炭限價令

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在2009年煤炭產運需銜接視頻會議上明確表示,今后煤炭價格將繼續市場化。為此,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做好2009年跨省區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

為了抑制年初煤炭價格的“暴漲”,發改委分別于2008年6月19日和7月24日出臺政策,對煤炭價格出礦價和平倉價進行限制。如今,市場價格已遠低于國家限制令時的水平。

國家海洋局:鼓勵個人和外資開發無居民海島

在國家擴大內需的背景下,重大海洋工程在海域審批、環評等環節都將更加快捷。近日,國家海洋局出臺十項措施,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對于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將鼓勵社會資金和外資進入。

銀監會首發小企業信貸金融許可證

近日,招商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得到了金融許可證,這是銀監會頒發的第一個專司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金融許可證。區別于以往所有對公業務集中作業的情況,招行小企業信貸中心主要做500萬元以下的貸款,并實行獨立核算、垂直管理和專業化經營,未來還將向小企業信貸銀行發展。

不僅如此,銀監會2008年12月5日還《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指導意見》,向各商業銀行推廣小企業信貸中心專營機構模式。

數字

2008年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4%回落11.9個百分點

2008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增長6.2%,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3.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1.6%,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8%,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3.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2.5%,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0.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6.3%。

中國2008年11月份PPI增速大幅回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08年11月份PPI較上年同期增長2.0%,增速大幅低于10月份的6.6%,為年內最低增速。全球金融危機導致需求疲軟,工業品需求顯著減弱,從而嚴重影響工業品的價格。

統計局同時公布1-11月PPI較上年同期增長7.6%,增速低于1-10月的8.2%。中國2007年全年PPI較上年同期增長3.1%,增速快于2006年全年的3.0%,但低于2005年的4.9%和2004年的6.1%。

非正規借貸爆炸式增長

每逢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投資過熱、信貸與貨幣政策開始緊縮的時候,地下金融就進入活躍階段。1984-1985年,1987-1988年,1992-1994年,2003“2008年,在這些經濟相對高漲的發展階段。尤其是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地下金融融資規模已經從2005年的6萬億元擴張到2008年上半年的近10萬億元。

2008年11月中國吸收收FDI大幅下跌36.52%

篇9

“十二五”期間,中國服裝行業在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導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了良好的發展。“十三五”是深化改革、全面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期,也是推進服裝行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期。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國內市場需求增長放緩,消費升級;產業變革不斷深化;價值創造機制不斷變革等種種挑戰,中國服裝行業需要站在新的高度,主動適應新常態。

當下,全球服裝業正處于產業整合的變革期,發達國家長期“去工業化”導致其“再工業化”面臨產業結構缺失等困難,這為我國制造業追趕、并行、超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不僅國際形勢有利,“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將為服裝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利的條件。而且“互聯網+”、大數據等戰略,成為我國服裝產業更大范圍、更高效能地整合產業資源的有利手段。

所以,企業應該認清形勢,利用良好的產業基礎,抓住創新驅動,在“十三五”期間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發展。如此,服裝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產業勢能,必然在新的發展時期得到有效釋放。

觀察 Observation

全球零售業增長回暖

相對于前兩年的低迷,全球零售業已經顯現出增長回暖的積極信號,但是由于消費者的數字化行為正飛速發展,全球零售商正面臨著滿足消費者預期數字化能力的挑戰。

德勤全球最新的《2016年全球零售力量:跨越新數字化鴻溝》報告顯示,2014財年(包括2015年6月止財年)全球250強零售商實現總收入4.5萬億美元,增長4.3%,較2013財年的4.1%穩步上升,而每家零售商的平均規模超過179.1億美元。但是,地區發展并不均衡,北美地區和非洲、中東地區零售業收入增長,而亞太地區、歐洲和拉美地區的零售業收入有所下滑。

金融市場高頻波動成新常態

2015年以來,全球頻繁、短促、傳播極快的巨幅金融市場波動令人印象深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測算,去年美股市場波動創下1929年以來的最高值,而這可能是2016年的“新常態”了。

IMF副總裁朱民表示,加息和經濟放緩將帶來市場估值調整,大幅波動在所難免。但這并非崩盤,更多是對市場信心的沖擊,畢竟全球仍有近3.4%的經濟增速。

TPP簽署協議再議擴員

盡管TPP12國官方的簽字儀式已經確定于2月4日在新西蘭的奧克蘭舉行,但2016年TPP在美國國會仍將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Orrin Hatch表示:“我認為這件事在這一財年結束之前,是沒有太大可能完成的。”

與此同時,即將齊聚的12國貿易部長會討論擴大TPP成員的可能性,其中的候選成員包括韓國等。

事件 Event

如意集團有意收購法國SMCP

根據彭博社消息,英國Lion Capital投資基金公司已經提交收購申請,意欲購買KKR投資公司所持有的65%股份。Lion Capital投資公司入股的公司包括American Apparel、Jimmy Choo、All Saints、La Senza、John Varvatos等。

不過有意收購的并不只是這間英國投資公司,中國的如意集團也提交了收購申請。該集團業務覆蓋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其營業額超過42億歐元(300億元人民幣)。

法國時裝公會推出數碼內容

在巴黎男裝時裝周期間,法國時裝公會推出一系列全新數碼工具,以及移動端APP和多個全新平臺。

除了官網的改造之外,另外一個吸引人的就是Designers Apartment平臺,提供與多位年輕設計師有關的圖片、文字、視頻以及其他新聞內容。同時,Designers Apartment陳列廳每年3月份和10月份舉辦兩次。此舉有助于推介法國制造新生代,并為他們與媒體和買家“搭橋牽線”。

優衣庫計劃發展配飾業務

優衣庫總裁柳井正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接受企業家和大學生提問時透露他希望將集團業務多樣化發展至帽子、手袋、鞋履以及其他配飾產品。這并不是一個憑空想像的構思。

迅銷集團發言人向法新社證實,“我們已經有幾款配飾產品,但柳井正先生希望進一步擴大這個系列”。

最近幾年他還希望將自己的公司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基本款服裝企業,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實現5萬億日元(2790億元人民幣),這個目標已經逐步接近,其中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已經翻倍接近1.7萬億日元。

數字說話 Statistics

+6.8%

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紡織行業利潤增長超過6.8%,高于6%左右的工業增速目標,順利由外向型經濟轉變為內向型經濟。

-7%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貨品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較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

+11.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63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5367億元,增長8.6%。

-0.1%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5年全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個百分點,也是自2012年以來增速連續第四年下降。

+10%

2015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68%。

國際 International

全球百貨業夾縫求生

近日,美國百貨巨頭梅西百貨、彭尼百貨、塔吉特百貨先后宣布今年將有關店計劃,英國馬莎百貨也將關閉部分國際市場門店。從這些收縮計劃可以看出,2016年全球百貨業難以復蘇。

在去年終結14家門店后,梅西百貨今年預計關閉40家門店。西爾斯百貨在關閉235家店后,仍持續這一策略。塔吉特百貨的計劃則是開發類似便利店業態的小型門店,并通過裁員、縮減各類支出等方式釋放更多的資金,進行新業務領域的投入。

新加坡85%年輕網購者看重低價

近日,新加坡理工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年輕人網購時對商品價格的重視程度超過質量。

這項調查是基于對816名15到35歲受訪者的訪問,目的是了解年輕人的網購習慣。其中,85.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容易受低價影響;47.3%的受訪者選擇了產品質量;95.8%的受訪者指出,如果某一商品在本國沒有售賣,這便是最大的網購動力。更有趣的是,這項調查還指出了男性和女性網上購物行為的不同―女性普遍花更多的時間搜索,而男性則是通過網購花費更多的錢。

盧旺達二手服裝進口禁令

近日,盧旺達貿易與工業部長弗朗索瓦?卡寧巴禁令,禁止盧旺達繼續進口二手服裝,借以保護本地的紡織業。

但對大多數盧旺達人來說,這一政令并不令人欣喜。因為盧旺達服裝市場的大多數生意人都是從事二手服裝貿易,并且從美國、歐洲和亞洲進口二手服裝,賣給盧旺達當地人。

據統計,2015年盧旺達進口服裝共花費約8000萬美元,其中二手服裝的進口花費1500萬美元。卡寧巴表示,為了降低巨大的成本,有必要號召各方共同努力來推動當地服裝業的發展,使其能夠滿足盧旺達的市場需求,同時也能降低當地青年的失業率。

聲音 Speech

“2016年對市場而言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市場可能進一步下跌。如果市場有一個真正的底部,那這個底部將在今年被多次測試。

中國對于全球經濟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國家。中國擁有非常龐大的外儲積累,在世界經濟中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但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棘手。

不論對于中國本身還是全球經濟而言,如果中國能采用市場經濟的解決方式來應對現在的問題,無疑更為有利。”

―被全球投資者奉為“神”一般的投資大師索羅斯去年退休沉寂一段時間后,近日頻繁喊話。

“中國經濟勢頭正在變好,今年會比去年好。因為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形成,且數量也是驚人的。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從7%下降至6.5%,直到以后長期保持5%―6%就行了。”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近日采訪談到對中國經濟的看法。

“無印良品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競’而不‘爭’的企業。足球、籃球等運動屬于‘爭’的運動,若是對手出現失誤或是打入烏龍球,我們會幸災樂禍;而田徑、馬拉松等則屬于競的項目,當對手跌倒時,我們絕不會感到開心。”

―1月14日,日本良品計劃現任社長金井政明在以“基于企業理念的經營管理”為主題的演講中,闡述了無印良品的戰略和理念。

“‘雙十一’期間,70%的商家是新實體,這些企業在3年前都沒聽說過,它們完全是按照新人類的消費需求出現的。所以,不是實體不行了,是你的實體不行了;不是零售不行了,而是你們家的零售不行了。”

―1月10日,馬云在浙商總會“2016浙商經濟形勢分析研判會”上表示,想真正了解市場,就必須要接近年輕人。

“互聯網+本質上加的是實體企業,這是實體企業的主場。2016年,更多實體企業轉型互聯網的O2O模式將可能逐漸崛起,并在未來成為主流。”

―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近日采訪中表示。

媒體報道 Media Reports

《時尚頭條網》2016-01-19

千禧一代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主力2015年境外消費超1.5萬億

根據德國市場調查機構GfK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游客支出為22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其中,部分金額也花費在香港或東南亞國家,比如泰國和臺灣,這些地方并沒有太多奢侈品牌門店;同時前往歐洲、北美、韓國和日本的游客數量也在增長。這不僅再次說明了中國游客的重要性,在旅游趨勢和支出方面的數據也對奢侈品牌營銷目標的指向有所啟發。

如今奢侈品行業需要了解如何吸引中國游客群,并熟悉不同的年齡層,以幫助品牌更好地制定營銷策略。而在中國出境游客中,有半數年齡在15歲至29歲之間,37%的人在30至44歲之間。

此外,這項研究還指出,66%的中國千禧一代屬于高收入階層,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收入將進一步增加。中國千禧一代人群數量和財富的增長將使其成為對品牌最有利可圖的潛在消費群。

《銷售與市場》2016-1-15

讓O2O們死個明白

在O2O領域,最早出現的模式往往是如外賣O2O、上門美業之類的高頻生活服務。而這些推出此類上門服務的O2O,則普遍是用“懶人經濟”來包裝自己的美好前景。

但在實際實踐中,所謂的剛需并不存在。且不論體驗場景如何,僅僅一個時間成本,也不過是壓縮了顧客到線下實體店的路程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排隊時間。

無法和線下門店在服務上拉開差異,就難以挖掘這個既有的高頻的存量市場。反而,走洗衣路線的e袋洗之所以能保持活力,恰恰源自盡管它是用高頻低價來吸引用戶,但其實挖掘的是一個增量市場,即在原有線下洗衣門店主要發力于中高檔服裝清洗業務之外,重點挖掘潘咳巳旱鈉脹ㄒ攣鍇逑矗這制造出了一個剛需。

《中國經濟日報》2016-1-21

從達沃斯論壇看中國經濟四大關注點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理性分析;中國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109-03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將有710萬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而6月份各大高校的初次就業率僅為45%,就業壓力較大。那么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難了?

一、兩種教育觀念的影響

近十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先后受到新福特主義教育觀念和后福特主義教育觀念的影響,兩種教育發展觀念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必然,但我們也要正視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1 新福特主義的教育觀念

新福特主義的教育觀念認為,面對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識戰爭,國家在教育方面也應該采取市場化,實行雙向選擇。讓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在教育市場中彼此競爭,通過市場機制使學校之間優勝劣汰,以優質教育質量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教育市場化可以使消費者選擇那些勞動力市場所需求的工作崗位的課程,并解決人才和技術短缺問題。這樣做可以保證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平衡,保證勞資雙方為各自的利益都會積極投入教育培訓資金。

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步入知識經濟時代,而當時的高等教育缺乏活力,高校辦學沒有動力,辦學效率不高,在新福特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者們紛紛提出了高等教育發展可以走市場化的路子,并列舉了走市場化,面向市場辦學的諸多好處。當時的高校也愿意這樣做,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經費困擾,學校缺乏辦學經費,老師福利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師資不斷流失,大學選擇了這種發展理念。

2 后福特主義的教育觀念

后福特主義教育思想主張兼顧效率與公平,發展高技術、高工資、磁性經濟的做法。認為知識、技能、國民素質是繁榮經濟的關鍵,對該理念有力的經濟學實證就是以舒爾茨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理論。舒爾茨認為,人的知識和能力也是資本,而且是比物質資本更重要的資本,人力資本是凝結在人體中能夠使價值迅速增值的知識、體力、和技能的總和,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其投資收益率將遠遠超過物質資本的投資收益率。

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觀點主要為:(1)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的最主要的資源,人力資本理論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人口質量重于人口數量,人力資源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具有不同技術知識程度的人力類型,高技術知識程度的人力帶來的產出明顯高于技術程度低的人力。(2)人力資本投資是生產性投資,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收入成正比,人力資本投資的作用大于物資資本的投資。(3)人力資本投資是教育投資問題。不應把人力資本的再生產僅僅看作是一種消費。而是一種投資行為,且收益遠大于物資本投資收益。(4)教育消費是一種行為,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核心,教育投資是一種長期性投資,回報不定是及時的,可以在未來實現其內在價值和收益;教育投資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依據,以人力價格的浮動為衡量符號。

正是在后福特主義教育觀念和人力資本理論的支撐下,1999年經濟學家湯敏向中國政府高層力薦擴招,他列舉的理由主要是:(1)當時中國的大學生數量遠低于同等發展程度國家的水平,18~22歲適齡青年入學率僅為4%,而菲律賓31%,泰國37%;(2)1998年國企改革,大量下崗工人進入就業市場,如果大量年輕人參與競爭,就業將面臨惡性局面;(3)國家提出保持經濟增長8%目標,擴招前經濟增長率為7.8%,急需擴大內需,教育被認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對象;(4)當時高校平均一個教師僅帶7個學生,有能力消化擴招;(5)高等教育的普及事關中華民族的整體振興。

于是中國政府從1999年開始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擴張,1999年擴招的時候,普通高校共招生159萬多人,比上年凈增45萬多人,增長41.7%。普通本專科年招生數從擴招前1998年的108萬,一路飆升到2008年的600萬;擴招10年累計招生約為4010萬,占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招生總數的75%。目前,高校在學人數2500萬人,23%的毛入學率,規模世界第一,中國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階段。同時,我們每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也在飆升,2009年高校畢業生達610萬人,加之此前的100萬未就業畢業生,2009年有710萬名大學生面臨就業問題。

3 新福特主義教育觀念和后福特主義教育觀念的詬病

新福特主義教育觀念提出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培訓使學生存在雙重風險:一是當學生接受完某一培訓進入市場后,市場的需求變化了;二是現在的熱門專業很可能在未來幾年會消失,針對熱門專業的培訓是短期的、不確定性的。

按照新福特主義教育觀念的指導,部分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會因為無力提供學費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從而造成人力潛能的浪費。在中國擴招的前期,也確實出現了部分農村學生或是家庭困難學生上不起學,出現了上大學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在社會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而從結果預期看,教育市場化名義上提供效率和彈性的同時實際上“生產”出大量低技能的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市場化改革將產生大量的不具備人力資源價值的社會群體。

對后福特主義教育觀念的主要批判有:其一,擴展高等教育的結果造成新的人才的浪費,在畢業的大學生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找到高技術、高工資的工作崗位。在大學生堆積的地區,高技能、低工資的現象同樣存在。其二,當所有的人經過培訓后都具備了高技術、高工資的工作崗位沒有增加或是減少,同樣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國的經濟增長不能確保本國就業率的增加。這是因為一國的經濟增長很可能是進出口貿易造成的,國內需求的增加很可能為別國創造了就業機會,而不是本國。其三,在許多國家,高工資,沒有和高技能、高技術、高學歷掛鉤,收入與知識技術之間的關系會受到一國文化、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制約。

二、國家產業結構要調整

就業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要解決自身的結構問題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固然有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我們自身結構不太合理的問題。如果一國推行違背比較優勢的戰略,那么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經濟體可能會經歷一段有投資驅動的快速增長。然而現實表明,實

行這一戰略的拉丁美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必將放緩,并最終導致經濟停滯乃至危機的頻繁發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資源的錯誤配置、激勵的抑制、預算軟約束和尋租活動等會導致經濟效率低而降低和經濟剩余的耗竭,而這些剩余是投資所必需的。

稟賦結構是指資本、勞動和自然資源的相對豐富程度,發展中國家的稟賦結構的關鍵特征是:自然資源和非熟練工人相對豐裕,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相對稀缺。在缺乏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而富有非熟練工人和自然資源低而發展中國家,只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才有比較優勢。

基于以上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將長期處于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階段,在產業的結構中,不可避免地要多發展諸如紡織、加工、制造等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另外,一個企業只有根據由經濟體的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進行產業選擇和技術選擇,才會在競爭的市場中具有自生能力。在此前提下,企業進入勞動密集型產業,選擇勞動密集度較高的技術,這將會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并實現勞動力由傳統部門向現代化的制造業部門和服務部門轉移。

三、高等教育的結構有問題

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動因是多方面的,這里既有國家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需要,也有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長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而所有這些因素相互之間又直接或間接地聯系在一起,其中經濟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革起著根本的推動作用。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有關統計資料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同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與該國人均GDP水平有很好的相關性。中國學者分別以1960―1981年世界上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十個發達國家和十個中等發達國家為研究對象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也證明了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中等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與人均GDP之間的關聯度都很高,特別是與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較高的關聯度。這不僅說明了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同時也說明高等教育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當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0%~10%之間;當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間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絕大多數在10%~20%之間,平均值為14%;當人均GDP在3000美元一6000美元之間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絕大多數在15%~30%之間,平均值為22%;當人均GDP在6000美元~12000美元之間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絕大多數在20%~40%之間,平均值為30%;當人均GDP在12000美元以上時,所有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超過30%。

人保部有關調研報告指出,在工科專業里,機械電子、工程研發等專業仍然存在企業找不到合適人才的問題,而文科類、藝術類的困難則最為突出。然而,根據教育部最新出版的《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2009年畢業的經濟類本專科大學生有26.5萬人,而管理類本專科畢業生超過百萬人。

以上數據充分說明中國高等教育的結構不合理,一是規模結構偏大,超出了經濟發展的水平。二是學生專業結構不合理,軟專業學生較多,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構不合理,加之個人人文綜合素質下降,自然就造成了結構性失業。這些數據也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經濟還處于勞動密集型的稟賦結構,故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是不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的,提供不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不能解決大批量的就業問題。

四、解決問題的辦法

1 控制高等教育擴招的速度,改善高等教育的結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蔡克勇認為,高等教育的增長速度,應不高于或略低于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有些地方盲目擴招,高等教育的增長速度實際已經超過了8%,有的地方更是高得離譜。這是不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人大紀寶成校長也認為,在經歷了連續八年年均24.3%的高速增長之后,現在中國高等教育的任務不應該是繼續做大,而到了應該認真研究如何做強的時候了。

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要有嚴格的區分標準,雖然現在有“985”高校,“211”高校之分,但是還不夠具體,以至高職高專想升本,教學型大學想辦成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想辦研究型大學,都不安于現狀,都想提高身價。安于本位才能做好本職工作,這方面美國的分類標準就值得我們借鑒。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有前瞻性,我們不能老是向“錢”看,大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堡壘,在這個傳授知識,生產知識的殿堂,若是都沒有了理想,那是很危險的。我們的高等教育發展要分層,要有結構上的調整,現在的大學趨同化很嚴重,千校一面,沒有特色。

2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高校擴招的同時,教育改革沒有跟上,造成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社會或者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問題。從大學問題回到中國問題本身,甚至追溯到某些人類問題,這是中國大學改革必然面對的改革取向問題。當初我們擴招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可是現在我們仍然面臨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難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不好,我們將面臨最大的穩定問題。

3 調整產業結構

我們必須要用改革的方法調動市場自我運行能力,用政策去引導市場按照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來調整,而不能夠由政府直接來調結構。調結構最大的關鍵點就在于,是靠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來調結構,還是政府用政策引導、用價格信號和市場機制,通過對企業的優勝劣汰來實現結構調整。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說到了中國經濟結構仍將長期處于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稟賦結構,我們要正視這一客觀現實,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為2 60美元;美國人均GDP為45594美元,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人均GDP的5.79%。人均收入是經濟體中資本和勞動的相對豐裕程度的一個很好的變量。我們還得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產業,紡織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有技術含量的現代服務業,因為這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經濟競爭中有優勢,同時還能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解決人口壓力,就業壓力問題。我們不能老是讓大學生去擠占農民工的就業空間,要還原就業層級,做到人盡其才,否則,我們還會重演今天的難題。

4 樹立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