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歇后語范文
時間:2023-04-04 09:18: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新歇后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年初一見面——都說吉利話
正月十五貼春聯 —— 遲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三十晚上守歲——迎舊送新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
灶王爺貼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
手機發送短消息——信天游
拜年不磕頭——干什么來了
年三十夜撥算盆——滿打滿算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拜年的嘴巴——盡說好話
透心涼,透心亮——冰燈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拜年的話——好聽
叫化子過年——窮講究
朝鮮人過年——要狗命
中國走向世界——瓷器
大年初一不上供——沒神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老鼠給貓拜年——全體奉送
大年五更出月亮——頭一回;頭一遭
孩子們過年——常盼那一天
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
笑聲進萬家——哈達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一蹦三十天——跳月
正月初二拜丈母 —— 正是時
北斗落在山石上——七星巖
瓦罐做燈籠 —— 外頭不明,里頭明
三十晚沒月亮——年年如此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正月初一捧元宵 —— 都是好
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這個禮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煎餅不在店里攤——外灘(攤)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隔年的饅頭——早發了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當響
大年初一吃窩頭——不香
你追我趕草上飛——賽馬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二十九過年——小勁(進)
大年午夜的鞭炮——無花亂墜
大河送來金元寶——錢塘江
正月十五賣門神 —— 過時了
開春的柳絮 —— 滿天飛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關難過
大年初一不上供——不信神
隔年的春聯——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牽牛郎——花兒與少年
大年三十看皇歷——沒期啦;沒日子啦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三十晚上煮稀飯——不像過年的架勢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午夜的鞭炮——一陣接一陣地崩
灶王爺伸手——穩拿糖瓜
雞給黃鼠狼拜年 —— 巴結到家,反被害
大年初一看歷書——日子長哩
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年畫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馬三立說相聲——逗你玩
灶王爺折跟頭——離板了
枇杷滿枝頭——黃果樹
正月十五看花燈——走著瞧
戴了碓窩拜年 —— 吃力不討好
狐貍找公雞拜年——有你上的當
啞巴拜年——多嗑頭少說話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正月十五放煙火——冒幾丈高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日期
大年初一不起床——沒有過年的氣氛
正月里看大戲 —— 湊湊熱鬧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熱河邊上好乘涼——避暑山莊
豆腐渣貼春聯 —— 兩不沾(粘)邊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踩高蹺——半截不是人等。
隔年歷本——不用翻了
錯貼的門神 —— 翻(反)了臉
臘月三十貼對子——一年一回
癩蛤蟆過年——窮得連毛都沒有一根
大年初一串門——見人就作揖
十五個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正月里的龍燈 —— 要人耍
三十晚上吃團圓飯——人齊話圓
屬灶王爺的——誰家鍋臺都上
篇2
床底下竹筍 —— 長不高
旱地的螺螄 —— 有口難開
花生的殼,大蔥的皮 —— 一管管一層
殺雞給猴看 —— 殺一儆百
紅藍鉛筆 —— 兩頭挨刀
陰溝里的水 —— 拎也拎不清
老和尚的木魚 —— 生來就挨揍
老鼠鉆進風箱里 —— 兩頭受氣
老太太住高樓 —— 上下兩難
頭頂上生眼睛 —— 目中無人
四海龍王動刀兵 —— 里里外外都是水
半空里的火把 —— 高明
古廟里的旗幟 —— 獨一無二
打半邊鼓 —— 旁敲側擊
龍王爺亮相 —— 張牙舞爪
石頭上種蔥 —— 白費勁
以卵擊石 —— 自不量力
棋盤上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燒香趕出和尚 —— 喧賓奪主
茶鋪里的水 —— 滾開()
南天門的燈籠 —— 照得高
夜里的風雨 —— 下落不明
泥菩薩的眼睛 —— 有珠無光
篇3
表示感動的歇后語
南天門作揖------高情(擎)難(南)領(嶺)(比喻十分感激.)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表示感動的歇后語拓展【經典篇】
白糖拌苦瓜 ———— 又苦又甜(比喻矛盾的心理狀態或復雜的感情。)
吃了秤舵 ———— 鐵心了(比喻下了決心了不可改變。或比喻狠了心,心腸硬,不為感情所動。)
吃下蒼蠅 ———— 直感到惡心
空心羅漢 ———— 沒肚量;無心肝(比喻沒有心計,或沒有感情。)
南天門作揖 ———— 高情(擎)難(南)領(嶺)(比喻十分感激。)
最近有流行性感冒 ———— 百感交集
白布纏老殼 ———— 孝感
表示感動的歇后語拓展【熱門篇】
耗子摟貓睡覺 ———— 感情處到份上了
黑瞎子買個布狗熊 ———— 感性消費
黃陂到孝感 ———— 縣過縣兌;現過現兌;縣對縣;現兌現;縣過縣;現過現;現對現
機器人談戀愛 ———— 沒有感情;有口無心
絕對不是最好的感覺 ———— 不上不下
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年輕后生日老婆 ———— 不感興趣
傷風感冒 ———— 哈吃拜天
食豬紅 ———— 吞血塊;甚感苦楚
表示感動的歇后語拓展【最新篇】
蔡伯喈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各有各的悲情
蔡邕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
陳宮捉放曹 ———— 忠義感人心
吃了蒼蠅 ———— 直感到惡心
打翻了的五味瓶 ———— 酸甜苦辣味都有;百感交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樣樣都有
多數人對自己職務的感覺 ———— 大材小用;大才小用
過期菲林 ———— 唔感光
篇4
當初涉網海的人還弄不清楚“菜鳥”、“醬紫”是什么意思,當大眾還在對網絡語言的利弊爭論不休的時候,從不缺乏激情和創新精神的網民又開始創造出新的網絡語言。最近,一位對互聯網風向有著敏銳嗅覺的博客“十三虎”了《2007十大最新時尚網絡用語》一帖。該帖稱,隨著農歷豬年的到來,諸如“拱”、“金豬”等一系列與豬有關的詞語,將逐漸顛覆、替代“頂”、“大蝦”等原有的網絡語言而流行于互聯網上。此種預測引起了眾多網民的關注。
一直以來,在眾多的網絡語言里,“頂”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字。網友回帖表示支持、贊同的時候都喜歡用上一個甚至多個“頂”字。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在《2007十大最新時尚網絡用語》一帖中,“十三虎”首先把“頂”字“拱”下馬來。他認為,“拱”本來就有用力往前(上)頂的意思,2007年又是農歷豬年,用“拱”表達支持、向上頂的意思很形象,再合適不過了。根據民間廣為流傳的“金豬”年一說,“十三虎”認為,網絡作為新新語言的風向標,不可能放過這一時髦用語,所以“金豬”將取代原來的“弓雖”“NB”等詞,成為網友用來贊譽難得一見的好帖的流行語。有趣的是,該帖還用“乳豬”代替了原來的“菜鳥”、“小蝦”,成為“初級水平新人”的代名詞;“豬之(誅之)”將與“砍了”、“咔嚓”共用;“上樹”將替代“閃、汗、寒”用來表示“惹不起,咱躲得起”等等。
“十三虎”是新浪雜談里小有名氣的點擊量過百萬的博客,曾經發表過大量“十大×××”的帖子,如《2006網絡“十大牛鬼蛇神”》《十大最不“著調”的網絡紅人》等。由于博客涉及娛樂、搞笑、攝影、繪畫等內容十分廣泛,再加上他善于在搜集整理資料的基礎上用調侃式的筆調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圖文并茂,所以很多帖子被論壇評為精品帖推薦給網友,經常引來上萬的點擊量。而他也被網友們戲稱為“新浪十大代表”。在《2007十大最新時尚網絡用語》一帖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各大論壇、網站紛紛轉載之后,“十三虎”又了《2007網絡最新時尚用語•字母篇》。帖子延續了一貫圖文并茂的風格,不僅舉例說明即將流行的一系列詞語的字母縮寫,如KT(捆蹄兒)、HF(黃蜂)、ZP(豬排)等,還分別就時尚、中靶等指數來預測網民認可的程度。
對于“十三虎”列出的網絡語言,網友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頂”“菜鳥”等詞都已經流行好幾年,成為網友的習慣用語,很難被取代,且“十三虎”所說的與“豬”有關的一系列詞語時間性太強,只適合在2007年用。而有些人則認為帖子中的一部分詞語具備流行與時尚的條件,如“拱”“金豬”“乳豬”“灌水豬肉”等比較形象,也簡單易記,而且用“金豬”代替“NB”等詞,也褪去了其原有的粗俗之味,很有可能受到網民的喜愛。但有些詞就顯得過分復雜且頗有些牽強,如將歇后語“豬鼻子插蔥――裝象”簡化成“豬插”,顯然不符合用語習慣,十分拗口,網民不見得樂于接受。網友“牛魔王”認為,時尚流行需要培育與策劃,雖然“十三虎”的帖子點擊量不小,但是這也只是眾多網民中的一小部分,而且還不能排除很多人只不過是走馬觀花而已,靠這種自由性很大甚至可以說是隨意性很大的傳播,這些網絡用語要想流行還很難。
篇5
1. 精心設計課堂導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故事導入。如講新疆時,教師講孫悟空和唐僧經過火焰山給鐵扇公主借寶扇的故事進行引入。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思想就特別集中。
(2)情趣導入。歌曲、歇后語、順口溜、朗讀、謎語、讀圖提問等等。
(3)情景教學法導入。如講西雙版納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吃過竹筒飯,菠蘿飯,欣賞過孔雀舞,見到過美麗的孔雀嗎?如果沒有,那么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有著如此美麗誘人風景的西雙版納吧!”接著按教材內容往下講,經過這樣的導入,學生興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2. 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象、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
(3)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電影,投影,幻燈片等多媒體軟件激趣。在地理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使學生對一些抽象的、難于理解的問題,獲得感性認識。
3.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言是傳授知識的載體,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主要的工具,而教師課前精心備課的內容,設計的各種教學方法,必須借助語言方能有效實施。生動有趣、富于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把“要我學”變“我要學”。
4. 豐富教學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現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中引用的統計數據、地理科研信息、圖片等信息比較滯后;同時,教材的趣味性還不夠強,為了更能吸引學生關注地理、熱愛地理、主動探究地理,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聯系最新的地理研究信息或地理現象,豐富教學材料,增加地理學習的“趣味性”、“鮮活性”,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5.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獲得成功感,強化地理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設計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可強化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
如在初一階段,教師可開展地理小制作組等并開展小組比賽,這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動機和追求成功的需求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
6. 及時恰當給予評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篇6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中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有強烈的求知欲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把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欲望。
學生的興趣是指他們力求接近,探索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態度和傾向。是推動學習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動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的興趣與非智力因素緊密地聯系著,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積極最活躍的成份。那么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談談自己的見解。
1.建構融洽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觀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起引導作用。課堂教學是的師生雙邊的活動,需要師生互相的配合。學生要學好物理,掌握知識,必須依靠老師的引導和自己的認真學習。許多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對學科的好惡,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的個人魅力。如果這位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他上課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把學習變為一種美的享受,這必將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經常深入學生群中和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經常與學生一起參加課外體育或文藝活動,在娛樂和游戲中改善師生關系。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2.挖掘教材內涵,增加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是否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的大小如何,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物理教學中若能經常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就能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學習。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課本中有許多的實驗。充分利用好課本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途徑感知事物,避免空洞的說教。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講電功率、電路的串并聯知識時,拿出兩只不同功率的燈泡,一只是15W、一只是40W,問學生哪個更亮。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40W的更亮。然后把它們串聯接入電路,反而15W的更亮些。給學生一個懸念,從而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立足用現代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
隨著科學發展,計算機的普及,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豐富教學內涵,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活潑的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創設輕松歡快學習氛圍,能有效地把學生帶入所學環境中,激活學生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生在輕松愉快環境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從而收到最佳教學效果。
4.利用實踐活動,保持興趣的延伸
作為理科的物理教學,除了把握好課堂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外,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物理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注意物理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對學習方法,使學習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5.重視興趣的遷移,提高興趣的層次
篇7
關鍵詞:創新教育:必要性;本質;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1-0040-01
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質量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衰,教育質量的提高有賴于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為教師,提高教育質量能盡的綿薄之力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大膽創新、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出適應祖國建設需要的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
1.創新教育的必要性——時代的呼喚,社會的需要
教育質量的高低,要以培養人才素質的高低為標準。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決不是當今時代需要的人才。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競爭更加激烈,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嚴峻,僅僅依靠對現有可利用資源的有效配置已經行不通。人類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可見,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同時創新也是社會的需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改革又無定式,只有自己在探索中開辟道路,因此社會主義事業實質上走的是一條創新之路。"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趕超發達國家,躋身于世界前列,只有依賴于創新人才的貢獻。
創新是一種趨勢,一種必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我們應努力改革傳統教育,實施創新教育,擴大學生創新的最新發展區,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2.創新教育的本質——讓學生超越
相對傳統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相對應試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一種疑問為本的教育,相對素質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就是提升自己所擁有的創新意識,培養他把創新意識變成現實的能力,創新教育的這種超越性就是他的本質特征。
創新教育應在兩方面體現出創新的本質要求:一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只有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才能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顯現出創新的欲望。因為創新從本質上說,是主體的自我開拓、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二是培養學生獨立個性。創新教育不是任意改造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行自主行動,在自主行動中自我完善。因此,在創新教育中應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干涉,學生有較多的思維空間。
3.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
3.1 課堂教學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創新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是教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施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主道。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起來,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可見興趣的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性成果,無不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先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
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積累資料的基礎上,巧于設計問題情趣,善于駕馭語言技巧,將引人入勝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歌,言簡意賅和歇后語,饒有情趣的民謠,美妙動聽的音樂,啟迪智慧的謎語,幽默動人的漫畫等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興趣,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的創造意識。只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用新穎的辦法去誘導,提高學生興趣,就一定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能力。
3.2 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身份有效的途徑。問是學習者字典中最好的字,是思之始,學之端,學會問才能有所創新。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巴爾扎克也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智慧無疑是問號……"的偉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問個為什么。
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首先要注重學生主體的參與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環境。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要讓學生明白提問在學習中的作用。三是教師要正確處理學生的提問,不要扼殺學生思維提問的火花。學生的提問可能是荒謬的、幼稚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實行鼓勵評價,去發現學生的每一個創造點,要像年輕父母看待新生兒的一舉一動那樣去充分贊賞學生的提問。
篇8
我時常在想,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讓學生喜歡歷史課并樂于去學歷史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該怎么做呢?
1. 創設有意義的課堂情境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作品,能否吸引觀眾或讀者,這部作品的開頭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也是這樣,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地創設教學思維情景,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減少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在求知欲的驅使下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奧秘,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方法導入新課:(1)采用最新時政材料或考古、科學成果;(2)采用影視素材創設情境;(3)采用圖片或文字信息材料;(4)采用趣味故事、歌謠、諺語、生活常識、文學材料等。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既可以使課堂顯得生動活潑,又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2.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歷史課的預習階段:可用疑問啟思、練習啟疑等方式激趣;課的展示階段:可用任務分配、討論交流、親身示范、比較對照、舉一反三等方式激趣;課的反饋階段:可用向他挑戰、質疑問難、討論延伸、系統提高等方式激趣。我們可以采取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貫穿在歷史故事中,或講講“歷史上的今天”,或借助“影音”、實現“情景再現”等靈活方式將學生吸引到我們的課堂,只要教師呈現的信息有意思,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3. 幽默機智的語言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教師要因事、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曾經看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歷史老師參加優質課評比,走進教室便語出驚人:“我發現同學們臉皮都很厚!”聽者莫不面面相覷,不知老師葫蘆里面賣的是什么藥。“因為同學們都渴望在這有限的一節課里面多學習一些知識,表現的很貪婪”,老師不失時機地說,“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說到這里大家才松了一口氣,學生們顯然也被他幽默的語言所感染,個個爭先恐后地參與課堂學習。據了解,這個班級的學生在課堂上一直比較沉默,雖然自學意識比較強,然而在課堂的積極互動方面常常讓老師很被動。這節課顯然學生們的學習的熱情被調動了起來,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制造幽默課堂,除了運用事例或故事法,還有生動形象的比喻,優美感人的語言,形象的漫畫;此外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東西,如格言警句、歇后語、課文詩句、廣告語、流行歌曲等,在適當地方點染一下,也可造成濃郁的學習氛圍。幽默融教育性與趣味性于一體,使學生在笑聲中“明其旨、悟其理”。
4. 積極主動的小組合作參與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歷史課改應有利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組內互助合作,組間評比競爭,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責任分工明確,又相互依賴,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等,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小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
篇9
我差點兒被爸爸的歇后語逗笑。
接著,老爸又說:“你一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65分,數學67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6分,數學76分。二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5分,數學57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5分,數學75分。三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45分,數學47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4分,數學74分。四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35分,數學37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3分,數學73分。今年五年級上半年了,月考你給我弄了一個語文25分,數學27分……哎,我的寶貝兒子,你的考試分數下降得很有規律呀……”
我忍不住笑起來。
“笑什么笑?嗯——”老爸臉色變得異常難看,“美國前總統像你這么大時,每次考試各門功課都是100分……”
“美國前總統?”我愣了一下,“哪個前總統?”
“里根。”
“里根?”我想了想,突然想到怎樣對付老爸了,“老爸,據我所知,里根像您這么大的時候已經當總統了。”
老爸頓時無語了,瞪了我好半天,然后說:“雖然我沒有當上總統,可我上學的時候每次考試成績都比你高。我一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45分,數學46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4分,數學64分。二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6分,數學57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65分,數學75分。三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57分,數學58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75分,數學85分。四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67分,數學68分;下半年期末考試語文76分,數學86分。五年級上半年期末考試語文77分,數學78分……你看看,你的寶貝老爸,每次考試分數都是有規律地提高……”
我實在受不了老爸的嘮叨了,將耳朵捂了起來,不過心里非常敬佩老爸的記憶力。老爸的記憶力非常好,這是大家公認的。我決定探個究竟。
通過記憶探測儀,我進入了老爸的記憶。
我原以為老爸的記憶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延長,就像拍攝的電影膠片一樣,記錄著老爸所有經歷的圖像,或者上面都是文字,像日記一樣記錄著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經歷。可是,見到老爸的記憶之后,我嚇了一跳:原來,老爸的記憶完全儲存在腦細胞里,既不是圖像,也不是文字,而是各種各樣的代碼或者符號,而且都不是靜止的。
我盯著這些代碼或符號看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出它們記錄的是什么。怎樣才能把這些符號或代碼翻譯成圖像或者文字呢?我決定先將這些東西復制到記憶探測儀,然后再做分析或翻譯。復制過后,從老爸的記憶中出來,立即輸入電腦中,并且使用了最新版的翻譯軟件,可是既沒有翻譯出文字,也沒有翻譯出圖像。看來人腦軟件和電腦軟件根本無法兼容。
那天我突發奇想:記憶探測儀既然能夠探測人腦記憶,那它一定能夠翻譯出那些代碼或者符號。對呀!我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想不到。于是,我開始查看記憶探測儀菜單,果然找到了“翻譯”命令。我立即啟動命令,很快便翻譯成功了。
老爸,等我發現你的隱私,嘿嘿,你輸定了!
我將翻譯過來的信息輸入電腦,信息自動形成一個文件夾。我打開文件夾,老天爺呀,這是大大小小幾萬個文件!文件的圖標分為三種。我打開藍色圖標中的一個文件,原來是正常生活的文字記憶;又點擊紅色圖標中的一個文件,沒有打開,而且提示要輸入密碼;再點擊黃色圖標中的一個文件,順利打開了,里面都是正常生活的圖像記憶。
我又接連點擊幾個紅色圖標文件,都無法打開,并且都提示輸入密碼。難道紅色圖標文件里面記憶的都是老爸的隱私?既然無法打開,那就以后再琢磨,先查查老爸小學時的學習成績,看他上次說的是真是假。經過一番努力,果然查到了。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的考試成績,跟老爸那天說的分數完全一樣……
老爸的記憶力真是太好了!
嘿嘿,不過,馬上就要變成我的了。
老爸熟睡的時候,我悄悄將老爸的記憶力移動到記憶探測儀,再移動到我的大腦;然后,將我的記憶力移動到記憶探測儀,再移動到老爸的大腦。
替換之后,我突然感覺自己的大腦異常清晰,精神和精力都十分旺盛,似乎能夠感覺到大腦“硬盤”里面有了太多的空間。我拿起一本書選了一段閱讀一遍,果然記住了,然后默寫一遍,跟原書對照,竟然一個字都不差。
老爸卻出現問題了——記憶簡直變得一塌糊涂,亂七八糟:上班忘記了單位地址,下班找不到家,每天都要依靠手機跟媽媽聯絡,然后由媽媽接送……呵呵……跟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差不多。
哼,我的記憶力有這么差嗎?
但是,不管怎么說,老爸再也不嘮叨我了。
更有趣的是,老爸回到家愣愣地看了看我:“這是誰家孩子?怎么來咱家了?咱家孩子去哪了……對了,咱家有孩子嗎?”
哈哈哈……
篇10
摘 要:模因論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文章以國內外模因論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從對傳統教學法的態度、教師課堂用語、教學內容的選擇、中級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四個方面對模因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模因論 對外漢語教學 啟示
一、模因論簡介
模因論是一種基于新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其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meme)最早見于查理德·道金斯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他類比生物學中的“gene”,用“meme”來表示文化基因,他認為文化是進化來的,“模因”是文化選擇的單位。繼道金斯之后,Blackmore、Heylighen等許多學者積極地論述闡明了模因的含義和規律。并且,近些年模因理論在心理學、社會學、語言教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國內,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把“meme”翻譯成“模因”并對語言模因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何自然認為“語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語言之中。任何字、詞、語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和傳播,都可以成為模因”。[1](P157)
模因是指文化傳播和模仿單位。道金斯認為那些不斷得到復制和傳播的語言、文化習俗、觀念和社會行為等都屬于模因。
“進化依賴于復制和創新,同樣也依賴于選擇”[2](P70)。某些模因更易于引起人們的注意,更真實地被人們記住,更易于被傳遞給別人,而另一些則從來得不到傳播。
就語言模因而言,它在其復制、傳播過程中,有一些有較強的生命力,得以生存成為強勢模因,而有一些則曇花一現既而被人們遺忘,成為弱勢模因。語言模因的存亡取決于它的使用頻率,即語用功能。那些實用性強,具有生命力,在交際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詞語往往會得到廣泛應用,被不斷的復制和傳播。反之,那些陳舊的,跟不上時代變遷的模因就會逐漸消失。
Heylighen將模因的復制和傳播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同化。成功的模因應該能“傳染”它的宿主,并進入它宿主的記憶里。在進入宿主記憶中之前,宿主首先應該發現(主動或被動)理解和認可這一被呈現的模因。
第二,記憶。“思想或信息模式一旦得以傳播和仿制就具有模因性”[1](P166)。也就是說,模因必須在記憶中保留一段時間,否則稱不上模因。模因在記憶中停留的時間越久,它通過感染宿主而獲得生存的機會就會越大。記憶保留的長短跟某個信息的重要性、實用性、重復頻率等有關。
第三,表達。保留在記憶中的模因被提取出來,轉化為宿主能感知的有形體,這一過程稱為“表達”。表達的方式很多,諸如語言、文字、圖片、舉止等。
第四,傳播。模因只有被復制并得以傳播才具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死的模因”,模因的傳播需要借助于載體或媒介。常用的載體有語言、書本、照片、工藝品等。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以漢語為載體,以推廣中國文化為目的的學科。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是我們教學的主要內容,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形式之一。根據前文我們知道,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語言教學的過程就是模因復制傳播的過程,何自然指出“模因論對語言教學,特別是外語教學頗有啟發”[3],所以,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教學可以從模因論中得到一些啟示。
二、模因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一)傳統的教學法不應丟棄
第一,模仿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看似簡單而又不可缺少的一環。模因論的核心是模因,模因的核心是模仿,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所以語言的傳播要靠模仿。也就是說,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漢語的字、音都有其特點,初學者必須要先模仿漢語的語音語調和漢字的書寫形式才能為語言表達積累原材料。
第二,背誦作為傳統的語言教學手段,隨著一些諸如分析性、啟發性的教學方法的興起而被忽視甚至被貶低。但根據模因論的觀點,背誦不但不應該被拋棄,反而應該大力提倡。根據模因復制、傳播的周期特征,模因在宿主身上停留的越久,就越有可能與宿主融為一體。就語言學習而言,學習者通過背誦的方式把語言材料輸入到自己的大腦,再通過反復背誦使語言材料內化在學生的大腦中成為語言模因。在對外漢語教學特別是初級階段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背誦一些句式、對話或者短篇。但對外漢語教學與國內的英語教學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漢語學習者的年齡、學習目的差距較大,上至退休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孩子,有的以考試為目的,有的純粹是出于興趣愛好。青少年的理解能力不及成年人,但記憶能力強,成年人則相反。基于此,我們就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要求全部學生都像未成年人一樣大段背誦。
(二)模因論對對外漢語教學內容選擇的啟示
第一,模因復制和傳播過程的選擇性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材料的選擇。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教材的選擇也不能忽視教材中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教材選擇方面,我們要選擇權威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材。因為,年代較久的教材往往不能適應新的時代,里面的內容比較陳舊,不適用,沒有時尚性,學生不愛學也記不住。其次,對于已選定的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有一定的甄別能力和批判精神,而不是“盡信書”,對于那些已經不合時宜的稱謂、詞語要改成我們現在常用的。比如,有些學校的教材見面打招呼的對話還是類似“A:你好嗎?B:我很好,你呢?A:我也很好”這樣的“三段式”。其實,這種“你好嗎”的問候方式在日常交際中是不常用的,除非是出現在長時間不見或探望病人的情境中。而學生是不了解這些的,那么教師就要適當地改動一下,變成學生生活中能夠用得上的形式。還有的教材中入門漢字個別很難,不僅筆畫多,意思也難懂,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酌情刪掉或者放到后面的學習內容中去。
第二,語言、模因與文化的密切關系要求我們更加注重文化教學。模因是文化的進化單位,語言是模因復制和傳播的載體,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模因中的文化因素指我們無論操本族語還是外語,都帶有我們受到陶冶的漢文化烙印。”[1]漢語就蘊含了一些漢文化的特征,比如,成語或歇后語就有文化典故,不懂就難以理解和運用。所以,教師在教授語言的同時應該把語言中繼承的文化信息也傳授給學生,否則學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除了教授中國文化以外,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學生的外國文化。“模因的成功取決于三個獨立的因素:模因本身的內容、模因適應其他模因的方式,以及外界環境。”[2]模因在一定條件下,如果能夠以某種方式強勢模因結合,就有利于它們的生存和傳播。對于學習者而言,中國文化跟學習者本國的文化相比處于弱勢地位,如果教師能夠熟練地掌握學習者本國的文化并且在教授中國文化的時候加以對比,那么學習者就比較容易接受。比如,在跟哈薩克斯坦的學生講中國的農歷時,可以對比哈國的歷法講解(哈歷每個月都有專稱)。
(三)模因論對對外漢語教師課堂用語的啟示
身為對外漢語教師,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任何信息、觀念、物質實體或行為等都有可能被模仿而成為模因。教師是課堂上學生關注的焦點,更得注意自己的言談、穿著、處理事情的方式等,尤其身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是教師隊伍,還是中國,是中國文化。對于教師的教姿教態、穿著、處世方式等在此不再贅述,就對外漢語教師的語言使用方面提幾點建議:
第一,教師用語力求簡潔實用。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尤其是初級班的學生),教師如果大段大段地講話,學生不但聽不懂,而且會對漢語產生反感。所以,教師要用學生最易懂的語言,用最少的詞表達盡可能多的信息。
第二,課上課下都要跟學生講標準的普通話。普通話是我國的民族通用語,是各個方言區基本上都能聽得懂的語言,也是漢語學習者最實用的語言。而有些對外漢語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不達標,甚至干脆用方言詞匯跟學生交流,這樣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一口方言味兒濃重的漢語。所以,身為對外漢語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發音嚴格要求。
第三,教師所用詞語、句子盡量與課上內容相關。模因是在不斷的復制、傳播過程中產生的,課上所學內容在教師的不斷重復中會無形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再經過學生的記憶、表達使之成為語言模因。
(四)模因論對對外漢語不同課型教學的啟示——以中級閱讀課為例
第一,教師應把閱讀策略作為模因傳授給學習者。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在每個階段都不一樣,以中級漢語閱讀課為例,它的教學目標是擴大詞匯量、掌握句子結構和句子的銜接、語段和篇章結構等,而不是把所有文章的每個字詞和句子都弄清楚。所以,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就至關重要。閱讀方式一般分為細讀、通讀、略讀和查讀。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不同的閱讀方法作為模因傳授給學習者,即在什么情況下該用哪種閱讀方法。比如,對于一些表格和票據形式的閱讀,我們一般用查讀的方法找出需要的信息即可,而不用細讀和通讀,那樣會很浪費時間。
第二,教師應反復糾正學習者不好的閱讀習慣。有些學習者在讀文章的時候習慣指讀和出聲讀,這樣的閱讀習慣會影響閱讀速度和效果,如果不及時糾正,它會在學習者的意識中變成強勢模因。作為漢語教師,我們有責任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給他們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教師應通過句式教學和構詞法教學提高學習者猜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上下文語境猜測文章大意是閱讀的重要技能之一,初級階段我們主要教授字義的猜測,中級階段在猜測字義的同時我們更注重詞義和句意的猜測。
跟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象形文字,根據漢字的形體和偏旁基本上就能猜出一個字的意思,所以在字義猜測中我們主要采用偏旁識記的方法。而在教授詞匯意義時,我們應該把漢語的構詞方法教給學習者,比如,學了“貨架”之后,我們可以列出“鞋架、衣架、書架”等一系列的詞,告訴學生這種形式的詞屬于偏正式,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一些其他的偏正式的詞語。漢語中有一些獨特的句式和固定用法,我們需要把這些句式作為模因傳授給學習者,讓他們能夠舉一反三。比如,在學習“把”字句的時候,我們要把“把”所表示的“把受事者提到動詞之前,表強調”的意思告訴學習者,并據一些例子讓學習者猜測意思(閱讀課跟精讀課不同,沒有必要細講其用法)。
第四,教師應適當地把文章結構作為模因傳授給學習者。在學習者的漢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需要了解一些關于篇章結構的知識,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的脈絡。比如,記敘文一般是按時間順序寫的,主要有“總——分,總——分——總,分——總,流水式”這幾種結構形式。在遇到相關的結構形式時,我們要仔細分析總結,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反復強調,強化其在學習者大腦中的模因地位。
模因論使我們認識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要在堅持模仿和背誦等傳統教學法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注釋:
[1]何自然(主編):《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冬梅,謝朝群譯,凱特·迪斯汀:《自私的模因》,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